教师自我考核总结(精选5篇)

  • 教师自我考核总结(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丁有宽先生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抱着一颗爱孩子、爱工作的心精心呵护每个孩子的心灵,与孩子们平等相处,做他们的好朋友,尊重他们、信任他们、理解他们,积极主动与他们相处。尤其是听了学生优秀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后,更让我感受到爱学生对于一…

教师自我考核总结(精选5篇)

教师自我考核总结范文第1篇

一、思想觉悟不断提高

1、用“爱“来教育。

丁有宽先生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抱着一颗爱孩子、爱工作的心精心呵护每个孩子的心灵,与孩子们平等相处,做他们的好朋友,尊重他们、信任他们、理解他们,积极主动与他们相处。尤其是听了学生优秀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后,更让我感受到爱学生对于一位教师来说是置关重要的。我还深感要教育好学生,教师必须先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传”,以自己的人格、行为去感染学生。作为一名教师,自身的言谈举止与形象要时刻注意,在工作中我积极、主动、勤恳、责任心强,给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榜样。

2、用“新“来律己。

要成为一个新世纪的优秀教师,不仅要有老牛拉车的韧劲和耐力,而且要有勇于革新的创造力。我们面临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的大环境,我认真学习新课标,积极参与各种培训与听课,向别人学习新鲜的教育理念,结合自己所教的学科,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逐步培养自已的教学风格。

二、教学实效力求突破

一年来,本人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始终坚持以“学生发展” 为目标。根据学校的工作目标和教材的内容,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钻研教材、研究具体教学方法,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学期工作计划,保证了整个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对于每一个教学内容,都做到精心准备,努力钻研教材,力求设计出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切实落实教学目标教学方案。在课堂教学的实践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自主思考,运用尝试学习、发现学习、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力求创新。课堂教学重视学生的能力训练,精心设计练习作业,练习作业有层次有针对性,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在学生练习过程中,我要求学生先要认真审题,边审题边思考,进行自觉检验。平时要求学生对题目中的数字、运算符号必须写得清楚工整、规范,作业做完后,要养成自觉检验的习惯,端正认真学习、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培养独立思考和认真检查的作风、习惯。

辅导工作扎实到位。根据学生的学情每学期及时制定辅导计划,并结合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辅导。对学生每一次独立练习都进行分析,找出错误的原因,运用集体辅导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多层面的辅导。特别是毕业班的后进生,他们由于基础差,上课听不明白,产生了“烂罐子烂掷”的心理,上课无论学习什么,他们都摆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姿态。如所任班中的何民康,吴泽锋等这两位同学。针对这种问题,我首先是不能抛弃他们,多次与他们进行沟通,利用课余时间帮他们补基础,从最简单的学起,让他们在测试中能做好基础题,成绩有所提高,尝到收获的喜悦,激发学习的兴趣与信心。并经常与家长进行联系,并力争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多管齐下,努力使他们得到真正的提高。

积极参加教育研究工作,努力向教育科研型发展。平时积极参与本校的校本科研,认真听课、评课,在与其他教师交流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及时总结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困惑或体会,认真撰写教学论文。

三、安全纪律常抓不懈

本人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不早退、有事主动请假。在工作中,尊敬领导,服从工作安排;团结同事,能正确处理好与领导同事之间的关系。平时,勤俭节约、任劳任怨、对人真诚、热爱学生、人际关系和谐融洽,处处以一名新时代人民教师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努力地提高自己的素质和修养。

教师自我考核总结范文第2篇

为提高我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铸造一支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悉心育人、让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根据上级主管教育部门文件精神,结合郑州市2019年“学习时代楷模,成就出彩人生”师德主题活动,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并结合学校具体实情,经过周密而细致地工作,顺利完成了本年度的师德考核任务。现总结如下:

一、宣传学习工作

组织教师学习了《郑州市教育局关于做好2018-2019学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工作的通知》,要求教师对照自己的工作与表现,深刻地剖析自己。为做到考核工作深入人心,考核内容和考核方法人人皆知,还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有关考核文件,宣传考核目的,明确考核时间和步骤。

二、成立师德考核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三、组织考核

1、学生评价。每班下发评价表,要求学生对自己的任课教师逐条作出评价。一、二、三年级学生将表格带回家同监护人共同完成,四、五、六年级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对教师的评价,填写完成后由学生直接投入票箱,统计结果之后作为考核的参考资料。

2、师德管理机构考核工作评分。学校师德管理机构考核工作评分,及时收集评分表,过期交表作弃权处理。过程强调保持公平、公正,以免出现“人情分”和教师之间互相猜疑、影响团结的现象。

四、统计成绩

1、将师德管理机构评分、学生和家长评价表等录入电脑,算出参评人数的均分。

2、及时进行公示,让每位老师知道自己的考核分数,进行自我的反思。

五、效果

通过教师职业道德考核评价,加强了师德建设的力度,提高了教师整体职业道德水平。学校重视了师德师风建设,从教师个人师德考核分数来看教师队伍整体风貌是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很强。一年来,教师队伍的政治思想素质及师德师风水平提高的很快,涌现出许多动人的事迹。

教师自我考核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民办高校 教师 绩效考核

民办高等教育已经成为了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教学质量是民办高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建立一支稳定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加强民办高校教师管理制度,完善绩效考核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民办高校教师绩效考核现状及成因

民办高校由于起步较晚,多数学校完全借鉴公办高校的绩效考核模式,但随着民办高校不断发展进步,迫切需要建立一套适合自身特点的绩效考核管理体系。目前我国民办高校教师绩效考核现状如下:

1.绩效考核内容。民办高校的教师主要以教学为主,因此绩效考核内容多以教学考核为主,科研等其他考核为辅,甚至有些学校规定教师可以拿多余的教学工作量来弥补科研等其他考核项目分数的不足。这种单调的考核内容对教师科研等其他能力的提升没有激励作用,影响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2.绩效考核形式。民办高校的绩效考核形式多注重外部评价,考核方式多采取学生评教、督导评价、系部院领导评价汇总后得出结果,而在考核过程中忽略了内部评价,即教师本人的自我评估,于是经常会出现教师自我绩效期望与学校考核结果严重不符,导致教师情绪、心理受打击,影响教学工作。

3.绩效考核结果。民办高校的绩效考核结果多采取“奖头罚尾”的方式,奖励“优秀”的教师,给予一定数量的奖金或者提高课时费标准,而对“不称职”的教师,不给奖金或者降低课时费标准。这种单纯的奖惩形式,并不能达到考核者的预期效果。因为考核者与被考核对象并没有就考核结果达成共识,在没有完全与被考核对象沟通的前提下,对考核不合格者采取了惩罚措施,打击了教师的工作热情,同时也给民办高校的师资队伍管理带来了不稳定因素。

二、民办高校教师绩效考核的改进对策

1.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笔者所属的民办高校经过多年实践研究,建立了“复合”式的绩效考核模式体系:教师的考核指标包括共性指标、教师工作量、教学工作质量三个方面,其中共性指标与教师工作量各占比30%,教学工作质量占比40%。共性指标评价由各系(部)组织,评价内容包括德、能、勤、绩等,具体细则由系(部)经过教师集体讨论决定后报人事处,审批通过后执行;教师工作量由教学工作量和科研工作量组成,其中科研工作量根据教师职称级别的不同,逐级递增;教学工作质量由教学督导部门将学生评教、督导评价、系部院领导评价汇总后得出结果。最终考核结果由这三个方面的得分再按比例汇总得出,这套“复合”式的绩效考核模式体系几乎将所有细节都纳入了考核内容中,使考核结果更加权威,并强调了科研在考核评价中的地位,使教师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也能兼顾科研,督促教师全面发展,不断提升个人素质。

2.将教师自我评价纳入考核内容中。应该说绩效考核的系统性在组织层面的就要求全员参与,因此在民办高校教师绩效考核的工程中,每名教师都应依据自己的实际工作情况制定符合个人实际情况的绩效目标。笔者所属的民办高校建立的“复合”式的绩效考核模式体系将自我评价纳入考核内容中,在共性指标中给予自我评价一定分值,不仅让教师有自我表达的机会,也让考核者可以根据教师的自我评价及其他评价,对教师有更全面的认识,从而得出更合理的绩效考核结果。

3.绩效考核结果反馈应具有艺术性。绩效考核结果的反馈应更多的关注教师的后续行为,如在工作中的心理波动、情绪状态和思想变化等,及时疏导教师的心理障碍和消极情绪,帮助其订立可操作性强、目标明确的工作计划,提高教师的工作热情。

4.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为提高绩效考核结果对教师的激励作用,应加大结果的应用范围和重视程度,笔者所属的民办高校将绩效考核结果作为教师岗位聘任、职称晋升、评优评先、工资晋级、业绩津贴发放的重要依据;对考核结果为“不称职”的教师,学校将终止其劳动合同或返聘合同,若有特殊留用,则予以工作调整或降低其薪酬标准;对考核结果为“优秀”的教师,给予奖金鼓励,从而最大限度的实现教师绩效考核的激励效果。此外,应通过帮助教师查找不足,探究绩效考核结果不佳的深层原因,给予指导,使其得到提升和进步。

综上所述,绩效考核已经成为民办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绩效考核的最终目的不是奖惩,而是提高教师的工作绩效。因此,建立一套适合民办高校自身特点的绩效考核管理体系,引导教师通过绩效考核不断提升个人素质,不断提高教学、科研水平,使学校良性发展,从而达到提高民办教育办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教师自我考核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校教师;考核;评价

作者简介:陆慧(1980-),女,江苏靖江人,金陵科技学院教务处,讲师;张瑜(1980-),女,江苏常州人,金陵科技学院商学院,讲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江苏 南京 211169)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8-0184-03

1998年以来,我国大部分高校陆续加强了对教师的考核评价,如北京大学将教师岗位分类,分为教学科研岗和专任教学岗两类,且后者占教师总数的15%,其目的是为了引进市场机制,通过考核淘汰不合格的教师;中山大学每三年为一个考核期,根据《教师职务聘任合同》规定的权利和责任条款对每位教师进行考核,各院系制定本院系的教师职务基本责任标准[1];复旦大学从思想品德、工作能力(包括教学工作,科研工作,学科建设工作,管理、服务、支持工作)、考勤方面、绩效方面来进行考核。总体说来,各高校的具体做法上,如具体考核内容、指标设计、权重设置等有差别,但在流程上,大部分高校对教师的考核流程基本雷同。

近几年来,政府教育管理部门加强了对高校教育质量的监督,如开展本科教学合格评估等,同时社会上兴起的大学排行榜对高校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使得各学校越来越重视和加强对教职工特别是教师的工作考核,以此来促进高校自身办学实力及整体绩效水平的提升。但是,在高校教师考核评价的实践中,由于高等教育的学术性强等突出特点,高校教师工作评价体系的科学化一直是个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与样本分析

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了解现今高校教师考核评价的现状,分析所存在的问题。

1.抽样方法

本调查采用分层抽样及定额抽样方法的组合来进行抽样。所谓分层抽样是指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把总体分成若干个子总体(称为“层”),在每层中独立地抽样。所谓定额抽样就是依据一定的标志将总体分成若干层(或若干部分),确定各层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

目前,我国本科院校按科研规模分,可分为研究型大学、研究教学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和教学型大学四种类型。根据分类标准及地域局限性,本文选取江苏省10所大学作为样本,分别是:南京大学(研究型)、东南大学(研究型)、南京师范大学(研究教学型)、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教学型)、南京林业大学(研究教学型)、河海大学(研究教学型)、南京邮电大学(教学研究型)、南京审计学院(教学研究型)、金陵科技学院(教学型)、常州工学院(教学型)。

在每层所确定的样本中,通过定额抽样方法来确定最终样本。也就是说,在所选取的10所大学中,把每所大学调查对象按工作性质分为普通教师和管理者两类。由于调查对象最主要的应是普遍教师,但为了调查客观性,作为管理人员也可参与调查,因此,在调查过程中,普通教师和管理人员参与调查的比例最低为8∶2。

2.确定样本量

为了能更有效地收集真实数据,反映实际情况,保证调查结果的普遍性,本次调查拟发放1000份调查问卷,每所大学100份。

为了保证调查质量,问卷发放后要求被调查对象独立填写。为保证调查结果的有效性,对回收问卷一一核对,剔除信息填写不完整、有明显错误的问卷。对部分教师进行的现场访问调查,由调查人填入问卷,并纳入统计。

本调查的调查时间开始于2010年11月,结束于2010年12月。此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回收调查问卷886份,有效问卷共877份,有效问卷占发放总量的87.7%。

二、数据处理及分析

问卷回收后,有效问卷的信息全部输入计算机,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处理。本次调查的对象共有877名,从教师性别看,男性408名,女性469名,各占总人数的46.5%和53.5%;从教师年龄看,35岁及以下的有554名,36岁至44岁的有222名,45岁及以上的有101名,分别占总人数的63.2%、25.3%和11.5%;从教师职称看,教授有56名,副教授有183名,讲师有501名,助教有137名,分别占总人数的6.4%、20.9%、57.1%和15.6%;从教师职务看,校领导有5名,职能部门领导有25名,院系领导有57名,普通管理者有87名,兼职管理者有48名,无职务的有655名,分别占总人数的0.6%、2.9%、6.5%、9.9%、5.5%和74.7%,且普通教师(职务为兼职管理者或无)和管理人员(职务为校领导或职能部门领导或院系领导或普通管理者)参与调查的比例为8.01∶1.98,符合抽样方案中关于抽样方法的设计。根据数据统计结果,大部分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存在如下特点:

1.高校普遍进行教师考核评价

根据调查数据,在877名调查对象中有848名教师认为学校每年都对教师进行考核,占总人数的96.7%;有29名教师认为,学校不是每年都进行考核,占总人数的3.3%。这说明目前大多数高校每年都会对教师进行考核评价,不进行考核的高校很少,仅为3.3%。

2.考核评价通过指标体系来量化

目前各高校对教师的考核与传统考核有着一些不同,不仅仅是写一份年终小结,而且还有一系列指标来考核一年的工作业绩。在调查中,几乎所有教师都认为学校有一套考核指标体系。只不过60.8%的教师认为学校考核指标体系不太合理,有待改进;29.2%的教师认为比较合理;8.8%认为不合理,急需改进;只有1.3%的教师认为很合理(参见图1)。

3.考核结果与教师利益相挂钩

据统计,64.0%的教师认为考核结果对工资、晋升和聘任有影响;18.9%认为没有影响;8.8%认为没有影响;8.3%则认为有很大影响(参见图2)。

4.考核结果反馈有效性较差

从图3可以看出,44.4%的教师认为考核结果得到了反馈,并且管理者通过其他途径转达了意见;39.8%认为学校对考核结果划分了等级,但管理者未发表任何意见;9.9%认为没有任何反馈;5.9%认为考核结果得到反馈,并且管理者对自己提出明确建议。这表明在反馈这一环节中,管理者的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

5.考核过程公开和透明度不够

877名教师中,有658名教师认为学校考核过程公开化、透明化,占总人数的75%;另有219人则认为不公开、不透明,占总人数的25%,如图4所示。该项统计结果表明在各高校考核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公正性。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高校对教师的管理与传统管理有一定的区别,不再把教师作为实现学校目标的工具,不再是一种被动的、操作式的事务性管理,而是把教师作为学校最宝贵的资源,对其进行主动的、开发性的策略性管理,强调选人、育人、用人、留人、发掘人的潜力这种全面而系统的动态管理。

三、现行高校教师考核评价体系的局限及解决建议

尽管各高校对教师考核评价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在具体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引起教师对考核评价的排斥心理,若不重视这些问题,不仅会扼制教师本身发展,而且也会阻碍高校发展。

1.构建合理的考核指标

在调查中,目前高校教师考核评价中以指标构建的不合理性这一问题最为严重。调查数据显示,超过六成教师认为考核指标体系不合理,需进一步完善。笔者与部分教师进行交流,这些教师认为指标未能较科学、较全面地体现被考核者的工作表现,具体体现在:一些指标权重设置不合理,如不分职称,而考核指标权重却都一样;一些定性指标的量化方法过于复杂;有些指标体系不能全面反映教师的工作业绩等等。

进一步分析调查数据,如表1所示,从教师的职称看,教授中有42.9%的教师认为学校指标体系不合理;副教授中有61.2%;讲师有74.9%;助教有72.3%。这说明,认为学校指标体系不合理集中在职称较低的教师身上。

表1及表2的数据进一步说明了目前高校教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对青年教师的考核存在着不公正性、不合理性,显然,这不利于青年教师的成长。青年教师是高等学校的未来和希望,是创新的生力军,但又是一支弱势群体,处于事业的起步阶段。考核指标的不合理,会扼杀其优势,阻碍学校未来发展。青年教师的优势在于年富力强、趋于成熟、开拓创新、青春活力、独特可塑;其劣势在于职业角色尚未成熟、职业修养不够丰富、职业心理不够健全。因此,唯有掌握其成才规律,才能建立起一支又红又专的青年教师队伍。青年教师的成长遵循着“激昂—消沉—重振”的规律。在激昂阶段,青年教师表现出一种高昂的激情,充满青春活力,富有生机,有用不完的精力,有强烈的创造和探索精神。在消沉阶段,青年教师表现为意气消沉、彷徨、苦恼、迷惑、愤懑、满腹牢骚、压抑不快、进取心下降、生活悲观失望。在重振阶段,青年教师重振旗鼓,努力进取,目标明确,追求执著,表现出成熟的热情。考核评价指标作为政策因素,是影响青年教师成长的诸多因素之一。只有建立科学的、合理的人才政策,才有助于青年教师的成长。

总之,目前高校教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还很不完善,特别是对于职称较低、年龄较轻的教师,具有机械性。产生这一问题最主要的原因是考核体系不科学。科学的考核应从实际出发,切实了解教师的需要,根据高校教师劳动的特点,构建客观的、科学的、准确的指标体系,准确地甄别教师的实际业绩,并以此作为评价依据,对教师给予相应奖惩,从而促进教师有针对性地改进自我、完善自我。随意地构建考核指标或是盲目地追求与其他高校考核指标相一致,不仅失去了考核的灵活性,而且也达不成考核的目的。因此,要使得绩效评价具有科学性和准确性,要使得教师的业绩能够得到公允、充分、正确的反映,关键在于考核体系要具有科学性,具体而言,即是指标的设定要有客观实在性,并且考核标准本身须有挑战性,是绝大部分人经过努力可以达到或超过要求的。

2.强调考核评价过程的公正性

笔者在调查中了解到,在教师考核评价过程中,同行间的评价、管理者的评价往往会带有感彩,对教师的评价未从实际出发,影响该教师的真实绩效,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这种带有感彩的考核有失公允性,不能客观地评价一个教师在一段时间内的工作表现,进而影响该教师今后的发展,包括心理状态、人际交往、对工作的热情度等等。对于这种不公正性而产生的评价误差,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来看,可归为以下几类误差:晕轮效应误差、近因误差、感情效应误差、暗示效应误差、偏见误差。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也与考核体系缺乏一定的科学性有关。科学的考核应是在考核过程能正确引导其他评价主体不带任何主观偏见对教师进行评价。当然,完全不带个人感彩的评价是不存在的。因此,正确地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要引导评价者注意指向能满足被评价者情感需要的信息,而回避或忽略与被评价者情感需要相悖的信息。

3.提高考核结果反馈的有效性

在“考核结果是否反馈”这一题的统计中,有大约50%的教师认为管理者没有有效反馈考核结果,因此,笔者认为,存在相当一部分高校对整个教师考核管理认识不清晰,忽略了反馈这一环节。有一些高校管理者对教师考核出来的结果,只关注等级较差的教师(如不及格者),往往会通过面谈来了解考核不达标的原因。而对于及格者或优秀者往往只宣布考核结果,不会或很少对其提出期望。由于没有反馈,教师没得到管理者的认可,可能会产生一系列本可避免的矛盾。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也可归为考核体系不科学。因为科学的考核体系是包括反馈这一环节的。考核是一种控制手段,根据前述行为控制理论,控制过程是需要通过信息反馈来提示绩效与标准之间的偏差,从而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偏差。

参考文献:

[1]梁雅淇.我国高校教师绩效考核问题研究[D].秦皇岛:燕山大学,2009.

[2]蔡永红.对教师绩效评估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5):73-76.

[3]李红楠.高等学校教师实行绩效管理考核指标的设定[J].经济师,2005,(5):163-164.

[4]马涛.美国加州大学教师评估政策及启[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7):90-94.

教师自我考核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校课程 形成性 考核 改革 研究

高校对学生所学课程的考核应该要全面、客观体现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在大力提倡教学改革的今天,学生课程考核改革已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工作之一。课程考核对学生的学习心态和学习方式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课程如何考影响学生如何学。传统考试只考教材,已成为妨碍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的主要因素。因此,改变课程考核方式和考核内容已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关键环节。

一、我国高校目前课程考核存在的弊端

(一)考核内容局限

学生课程考核的内容大多是教材上的内容,只是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没有考查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这样的考试使学生平时不努力,考试前死记硬背并产生考试作弊的想法,不利于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考核形式单一

传统考试形式单一,考试时大多只分闭卷考试和开卷考试两种形式,而且闭卷多,开卷少。大多数采用笔试,很少采用口试或答辩方式,不重视对实践、操作、创新能力的考核。这种“一考定终身”的方式完全没有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知识技能的形成过程,不利于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充分发挥各方面的才能,并且可能导致学生产生考试作弊的动机和行为。

(三)课程考核分数决定所有能力

大多数高校存在“分数至上”的评价情况,在进行学生能力鉴定时只考虑考试成绩,导致学生不重视学习过程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缺乏课程考核后的综合分析

课程考核结果分析,是对教师教学成果、学生总评成绩、考核方式等进行综合分析,是指导任课教师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式等进行修改、完善的重要依据。但是,大多数高校缺乏这样的综合分析,只对考核的总评成绩进行分析,没有分析学生对知识、技能的形成过程,更谈不上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了。

(五)缺乏考核改革管理制度

改革在一些高校得不到任课教师的支持,因为传统的考核方式简单易行,如果进行考核改革,将带来管理难度和增加工作量。大多数高校重视课堂教学改革,但忽视课程考核改革,对课程考核改革缺乏具体管理制度。

二、高校学生课程形成性考核的重要意义

(一)督促教师教学方式及教学内容改革

实施课程形成性考核,要求教师课堂教学必须进行改革,这样能督促教师改变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教师要根据课程形成性考核的实施指标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从而使以往的“上课看课本,下课关课本,考试背课本,考完忘课本”的方式得到改变。

(二)通过学习过程考核,及时发现教学问题

实施课程形成性考核能及时反映学生阶段性学习的状况,使学生能及时发现学习上的问题,以阶段性的考核结果指导下一阶段的教学活动,控制和促进学生学习过程。

(三)能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

形成性考核把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形成过程看作重点,强调学生学习时的理论联系实践。从过程考核中发现教学问题,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方便教师进行自我教学效果检查、总结教学经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四)有利于常规教学管理和教学能力考评

教学管理部门可阶段性地监控任课教师的教学情况和教学成果,是教学管理部门进行教学管理、教学改革的重要依据。

(五)有利于营造良好学风

课程形成性考核避免了“一考定终身”的情况,也使学生减少了违纪作弊的想法和行动。

(六)能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课程学习成绩

课程形成性考核的重点是对知识和能力的形成过程考核,要求学生必须参加学习过程和考核过程。把学习过程的考核结果与期末考试的结果相结合,能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课程学习成绩。

三、课程形成性考核的方法

(一)分阶段考核

根据课程教学进度和教学时间安排,把课程考核分为三个阶段:理论知识考核、基本技能考核和综合应用考核。

1.理论知识考核。时间安排在整个教学时间的前三分之一,主要考核学生对课程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基本技能考核。时间安排在中期之后,主要考核学生在理论知识基础上运用基本技能的能力。

3.综合应用考核。时间安排在期末,主要考核学生对课程学习后的总结、综合应用能力。

学生的总评成绩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完成考核的次数和质量评定。

(二)分层考核

对于处在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在教学改革时可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考核内容,既要考核高层次学生的应用能力,也要引导低层次的学生逐渐提高对自己学习的要求,并鼓励学生向新的要求挑战。

(三)分组讨论

对教学班级内的学生进行分组,要求每组学生在指定时间内,围绕一定的主题,对课程的重点、难点内容,或者是拓展性内容集中进行小组讨论。教师根据学生参加讨论、总结发言等记录情况给予评价并评定成绩。

(四)自学记录

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阅读课程相关书籍、浏览光盘视频、查阅网上论文等方式进行自学,并记录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学习方式、掌握知识程度,以及对难点、重点以及疑难问题的理解等。这是考核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主要形式。教师根据学习记录,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学习指导,评价学生的进步并进行成绩的评定。

(五)知识迁移能力考核

知识迁移能力是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新的领域、解决新的问题时所体现的素质和能力。知识迁移能力考核主要考核学生利用课程所学知识,通过知识间的联系,找到知识连接点,进行知识转化的能力。教师可根据课程内容结合学生专业进行知识迁移能力考核。

四、改革课程考核方式的思考

课程考核是为了评价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是评价任课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依据,所以,课程形成性考核内容和考核方式应根据课程类型及教学内容做到知识和技能并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学习后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考核学生创造性思维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