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继续学习计划(精选5篇)

  • 教师继续学习计划(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通过学习,进一步激发对人民教育事业的热爱,更深刻理解新课标理念,把握新时期学生生理、心理特点,不断获取本学科的最新知识和信息,熟悉所任学科教材内容,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使自己适应新时期教育教学工作需要。 三、具体措施: 1…

教师继续学习计划(精选5篇)

教师继续学习计划范文第1篇

通过各种方式,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在学习中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使自己的工作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做更多更有益的工作。

二、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进一步激发对人民教育事业的热爱,更深刻理解新课标理念,把握新时期学生生理、心理特点,不断获取本学科的最新知识和信息,熟悉所任学科教材内容,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使自己适应新时期教育教学工作需要。

三、具体措施:

1、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寒暑假期政治、业务学习。

2、积极参加学部、学科组组织的校本教研活动

3、听从学校安排,按要求参加区省、市、区组织的业务学习培训。

4、按区教体局和学校继续教育要求,自学规定的继续教育材料,做好自学笔记,撰写学习体会。

教师继续学习计划范文第2篇

从教育部到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为贯彻落实全教会精神和《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制定并实施了以“工程”为纲的一系列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条例、方案,其目的就是要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建设一支以骨干教师为中坚力量的具有现代教育思想、理论、技能和创新意识与能力的教师队伍,以适应不断深化的教育改革和充满挑战的新世纪。为此,我校以“三步”走为核心的《乌市84小学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努力建设一支素质良好、结构合理、人员精干的教师队伍”,并且在学校的重大会议、制度改革和重要活动中,始终将教师队伍建设和继续教育工作作为重要内容。

学校采取积极引进青年教师、加快培养青年教师的策略。并为每位教师提供学习、培训、实践、交流的机遇,设想经过3—5年的时间,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建设一支以自治区、市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中青年教师为中坚力量,经过全员培训的较高素质教师队伍。

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这是由建设教师队伍的重要性和与日常工作冲突的复杂性所决定的。因此,如何建立学校教师继续教育的运行机制、科学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1)明确工作职责。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继续教育领导小组,制定继续教育工作方案,把继续教育工作纳入学校的议事日程。校委会每学年召开专门会议,讨论继续教育培训计划。办公室负责教师出外学习、培训跟踪管理。教务处负责协调学科职务培训,新课程培训和市级教研。教研室负责校本培训,课题培训和继续教育的登记验证。总务部门提供必要的后勤保障。从而形成学校行政为教师继续教育保驾护航的良好机制。

(2)规范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工作。学校将教师继续教育的形式、内容进行分类量化。每学年结束,学校根据量化细则结合实际情况填写统计报表,报教研室统计、登记,以便新学年报教育局验证。

(3)建立教师继续教育的激励机制。每学年学校在年度考核、评优、评职称等方面均把继续教育作为必备条件。对在继续教育工作方面作出重要成绩的教师给予表扬,学费给与及时报销、兑现。

在继续教育工作中,教育部制定的“工程”明确提出以骨干教师培训为重点。三年来,我校推荐青年教师参加各级培训。现市级以上受训的二十几位教师涵盖了所有学科,成为学校的重要骨干。同时,学校鼓励青年教师参加提高学历教育,近五年来,先后五批青年教师参加新疆师范大学教育专业、乌鲁木齐市成人教育学院、新疆大学教学点的本科班的学习。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这批青年教师将健康、快速成长为学校的骨干,成为迎接新世纪挑战的中坚。

在这期间为他们的培训,学校克服了教学人员紧张的困难,提供充足的时间、空间和一定的经费保障,并且对学习成绩优异者给予表彰。

1999年教育部明确提出,中小学教师的全员培训要以校本培训为主。这是解决继续教育全员培训的主梁道和根本途径。校本培训把学校作为教师继续教育基地,通过学校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讲授式培训,再结合教学、教研实践活动的参与式培训和自主或自学培训,达到教师继续教育的目的。

我校每学年制定校本培训计划,充分利用学校周边特点和本校的教育资源优势,安排系列讲座,完成部分继续教育任务。如请本校专业教师、骨干教师开设《计算机应用知识》系列培训。请市教研室主任张老师主讲《如何开展课题研究》、新市区教研室朱老师主讲《如何开展教育科研》、新市区教研室导师团老师主讲《如何指导研究性学习》。

另外,还安排本校教师听取参加市级培训的骨干教师介绍培训心得和体会。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素质教育的深入和发展。课改的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新目标对每位老师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方法是一次大的碰撞。学校领导已敏锐地抓住了课改这一重大的改革契机,积极准备、主动申报,成为新市区课改实验区的综合实验校。学校抓住机遇,制定计划,迅速组织教师参加市“课改通识培训”,又在假期组织课改全员培训。组织教师学习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刘兼教授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介绍》以及其他课改专家、教授的讲语录相。还观看了我校青年教师的课改课堂实录。全体教师结合自身实践撰写了学习心得或素质教育案例。

课改为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充分利用课改,通过宣传培训、参与实践,加快了教师思想观念的更新换代,促进了教师转变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

为了加快教师队伍的建设,促进教师由“教书匠”向“科研型”、“专家型” 教师转变,学校制定了教育科研规划,制定了科研课题管理方案和教育科研奖励方案。

学校抓住“十五”课题申报的机遇,发动教师踊跃参加课题研究,通过参与课题研究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反思教育教学行为,优化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多出人才、出好人才”。

目前,学校有市级子课题一个:新市区教研室主持下《信息技术与新课程整合》学校要求人人参与课题研究,尤其是4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要参加一个以上的课题研究。希望通过科研课题这种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理论指导又有实践意义的科研活动;通过教师的积极的合作式、探究式、实践式的科研活动,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科研素质,从而达到教师继续教育的目的。

学校不仅积极鼓励和选派教师参加各级教育行政或业务部门组织的短期培训、学术交流,还积极创造条件组织教师外出学习、交流。以此帮助教师拓展视野、更新观念、提高能力。

教师继续学习计划范文第3篇

为适应律师行业发展的需要,提高律师队伍的职业素质和执业水平,根据我所律师队伍知识结构的状况,经合伙人会议研究,制定2019年度律师培训计划。

一、内部业务培训计划

(一)培训内容:

1、继续结合新法律法规、司法解释的颁布,由在执业律师、实习律师、律师助理每周五在例会时结合各法进行讲座。

2、职业律师对办案经验、办案技巧进行业务交流。

3、组织典型案例、重大疑难案件的研讨学习,由主办律师主讲。

4、加强律师职业道德与职业纪律规范学习,忠于宪法和法律,应当珍视和维护律师执业声誉,模范遵守社会公德,注重陶冶品行和职业道德修养。

(二)业务培训要求:

每周五集体业务培训时间由主任安排,由办公室提前通知,要求全体律师、实习律师、律师助理必须参加,遇有特殊情况,必须向主任及行政管理人员请假。 

二、外出业务培训计划

1、积极参加司法部、全国律协、地方律协以及各专业领域举办的业务培训活动和业务研讨活动,安排律师积极参加相关的业务培训和研讨。

2、为适应开展新业务的需要,学习其它律所的有益经验,继续选派部分律师到外地学习与交流。

3、参加外出培训及学习与交流的律师回所后应向全体律师传达会议精神以及在境外学习、交流情况,并举办相关内容的讲座。

三、继续教育计划

1、积极鼓励律师参加继续教育,提高学历层次。在去年我所律师参加法律本科和在职研究生学习的基础上,继续鼓励更多律师参加更高层次的教育,

2、对参加继续教育的人员,在经济和待遇上给予保障和支持。

3、对在继续教育中取得优异成绩的人员按照本所奖惩办法给予表彰和奖励。

四、实习律师、律师助理的培养计划

1、继续按照2018度对实习律师的培养计划实施对实习律师、律师助理的培养。

教师继续学习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历史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10)-06-0004-03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全体在职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有效途径。建国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在发展中积累了大量的历史经验。本文拟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力图梳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形成与发展历程,为构建终身教育背景下,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体系提供参考。

一、建国初期至改革开放前的正规化阶段(1949-1976)

1.建国初期的教育政策与中小学师资培训的恢复

建国伊始,我国政府对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工作就十分重视。在1951年8月召开的全国第一次师范教育大会上,就提出要把“正规师范教育与大量短期训练相结合”作为“当前师范教育的工作方针”。同年,《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明确规定“师范学校和初级师范学校均得附设师范速成班,修业一年”,“并得附设小学教师进修班吸收在职小学教师加以训练”。

1952年7月,教育部召开了中小学行政会议,指出“各地应建立经常地、系统地提高教师质量的业余学习制度”、“逐步地、普遍地建立教师业余进修学校,并与函授、教育刊物结合起来”。9月,《人民教育》发表社论《为建立系统的教师进修制度而奋斗》,提高在职教师文化和业务水平问题受到了更广泛的重视。

建国初期,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解决中小学教育迅速恢复发展与师资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的矛盾。从教育内容来看,突出强调了政治思想教育;就教育形式而言,业余进修学校、业余文化补习学校、函授学校、师范速成班、星期日学校等多种形式均已见诸实践。

2.制度化的教师职后教育体制基本形成

1953年7月,教育部在初步总结了中小学教师在职进修的经验的基础上,提出“重点试办,创造经验,逐步推广”的方针。东北区开始整顿沈阳市中学教师进修学校。整顿的重点是,在课程方面,突出语文、数学课,加大其在课程体系中的份量;将招生对象定位为“以教师中仅有高中、中师水平,难以胜任教学工作的教师为主”;在教学计划、师资配备等方面也愈见规范,制度建设初见起色。

1954年,教育部提出了举办小学教师轮训班的计划。1955年7月,教育部发出《关于加强小学在职教师业余文化补习的指示》,指出培训任务不再仅限于提高未达到初师毕业程度的小学教师,而是要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将所有己达初师毕业水平不及师范学校毕业水平的小学教师,逐步提高到相当于师范学校毕业程度。至1957年,各地纷纷举办了教师进修学院或学校,各级师范学校设立了函授部,并采取了多种形式进行培训工作。新中国制度化的教师职后教育体制基本形成。

3.“”背景下的中小学教师培训

1958年5月,中共二次会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了《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提出了教育战线的激进的发展目标。其结果是,一方面,师范院校数量激剧增加,但质量却迅速下降;另一方面,由于中小学数量迅速增多,大批不合格的师资涌入教师队伍,增加了职在培训的负担。

中共九届全会确定了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从1961年到1966年,各类师范学校分别采取了停办、合并等措施进行调整。学校数目基本恢复到“”前的水平,中小学教师职前教育的质量有所回升,教师在职教育稳定发展。

可见,从建国伊始到“”开始前,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经历了逐步步入正轨。其主要具有以下特点:1、培训对象趋于全员化;2、培训层次趋于多样化;3、培训机构专门化。至此,基本形成了省、地(市)、县三级培训网络。但本阶段的不足之处在于,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制度建设虽然步入轨道,但从形式上看,大都是以办法、通知、批示等形式出现,大部分属于应急性措施;从性质上看,基本上属于行政性规章类。特别是“”十年期间,教育领域受到严重冲击。中小学教师作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被大量下放改造,教师的进修培训基本陷于瘫痪,制度化建设也就此停止。

二、改革开放后的法制化阶段(1977-2000)

1.从《教材教法考试合格证书》到《专业合格证书》

十年“”导致我国中小学师资水平大幅下降。1977年10月,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师资培训工作座谈会。同年12月2日,下发了《关于加强在职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意见》提出:要采取多种形式,使现有水平较低的教师绝大多数达到合格程度;要尽快建立和健全省、地、县、公社和学校师资培训机构;高等和中等师范学校都要承担培训在职中小学教师的任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做好师资培训规划。1980年8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在职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该《意见》从培训规划制定、培训机构建设、教学计划统一、考核制度建立、办学条件改善等各方面对中小学教师培训做出了全面细致地规划和指导。

1981年,教育部在江西召开了全国教育学院、教师进修学院工作会议。会议针对当时初中和小学教师的实际状况,确定“缺什么,补什么,首先过好教材教法关,然后再进行系统进修文化专业知识”的指导思想。这一时期,各地采取各种形式,组织教师学习“现行教学大纲和教材”,过好“教材关”是此期教师培训的重点内容。

1982年6月,教育部颁发了《关于试行中学教师进修高等师范专科、本科教学计划的通知》;同年8月,教育部又颁发了《关于试行小学教师进修中等师范教学计划的通知》。1986年2月,国家教委印发了《关于加强在职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意见》中对师资培训的任务和要求、渠道和形式、培训质量、办学条件等做出全面的规划和要求,是“七五”期间中小学教师培训的纲领性文件。

1987年12月,国家教委发出通知,决定从1988年起,根据《中小学教师考核合格证书试行办法》,有计划地进行中小学教师《专业合格证书》培训。该办法规定,凡是不具备合格学历的教师,首先必须获得《教材教法考试合格证书》,成为一名有资格被聘任的教师;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系统学习和提高,然后申请参加《专业合格证书考试》。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还可以通过进修取得合格学历。

2.从“学历教育”到“继续教育”

1990年12月,《人民教育》刊发《把继续教育作为今后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重点》。文章提出,随着我国教师学历合格率的提高,培训工作应由学历教育转移到继续教育上来。文章指出,要注重提高教学能力,防止将继续教育异化为不是学历教育的学历教育。一年后,国家教委印发了《关于开展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意见》,正式提出要有步骤的将小学教师培训工作重点从学历达标转移到开展继续教育上来。要通过开展新教师见习期培训、教师职务培训和骨干教师培训等形式,使每个教师的政治和业务素质不断提高,从中成长出一批教育教学骨干,有的要逐步成为小学教育教学专家。对中学教师的培训,1992年5月,国家教育委员会印发了《关于加快中学教师学历培训步伐的意见》,要求建立函授、卫星电视教育、自学考试“三沟通”的培训方式,最大限度地把不具备合格学历但能参加自学的教师组织起来,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分期分批进行培训。

1993年2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要求,“到本世纪末,通过师资补充和在职培训,绝大多数中小学教师达到国家规定的合格学历标准,小学和初中教师中具有专科和本科学历者的比重逐步提高。”这一纲领性文件提出了中小学教师培训制度的目标、途径,成为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重要的纲领性文件。

1996年9月,国家教委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师范教育工作会议。会议提出,“九五”期间,对不具备合格学历的中小学教师,仍按国家规定进行相应的学历教育,学历合格后,必须不失时机地将培训工作转移到继续教育上来。

3.从《教师法》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

1994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正式实施。《教师法》明确规定:“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是教师依法享有的权利,“各级教师进修学校承担培训中小学教师的任务”,“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主管部门和学校应当制定教师培训规划,对教师进行多种形式的思想政治、业务培训”。1995年9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我国建国以来第一次以法的形式对教师继续教育做出明确规定,为建立和完善体现终身教育思想的师资培训制度奠定了法制基础。

1999年9月13日,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该《规定》明确指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指对取得教师资格的中小学在职教师为提高思想政治和业务素质进行培训”;“参加继续教育是中小学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管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应采取措施,依法保障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实施”。《规定》还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类别、组织管理、条件保障、考核与奖惩做了具体规定。这是一部完整的规范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行政法规。

可以看出,上世纪九十年代是我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发展的重要历史转折时期。特别是《教师法》、《教育法》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等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标志着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开始走上法制化道路。

三、基于新课程改革的继续教育模式创新阶段(2001-)

2001年5月,国务院颁发《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式启动。2004年2月1日,教育部公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一场以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职业道德和教育教学水平为重点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也有计划、有步骤地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以新课程改革为背景,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机制与模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现代远程教育

2003年9月,教育部公布了《关于实施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的指导意见》。教师网联计划旨在以现代远程教育为突破口,充分调动各级各类学校(机构)的积极性,整合资源,构建以师范院校和其他举办教师教育的高校为主体,以高水平大学为核心,区域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为服务支撑,社会力量积极参与,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教师教育系统(人网)、卫星电视网(天网)与计算机互联网(地网)“三网”相融通,学校教育与现代远程教育等各种教育形式相结合,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相沟通,系统集成,优势互补,共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覆盖全国城乡的教师教育网络体系。

2004年2月2日,教育部公布的《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要重点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计划”,按照“总体规划、先行试点、重点突破、分步实施”的原则“,”争取用五年左右时间,使农村中小学初步建立远程教育系统运行管理保障机制“。2004年8月,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公布了《关于支持“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开展远程中小学教师非学历培训试点工作的通知》。继教网是经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批准创办的面向全国中小学教师开展继续教育的大型专业网站,是教师网联的专业培训网站之一。师范教育司支持继教网在教师网联计划的总体规划下,选择全国部分地区开展远程教师非学历培训的试点工作,为加快推进教师网联计划,大规模开展远程教师非学历培训积累经验,探索运行机制。

2.校本培训

校本培训是指在教育行政部门和师资培训机构的指导与支持下,由学校发起与组织,以学校教育教学发展和改革所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为中心,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资源,注重教师教、学、研的时空统一,有效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模式。

在我国,“校本培训”的概念最早是在1999年教育部《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的意见》中提出的:“各中小学都要制定本校教师培训计划,建立教师培训档案,组织多种形式的校本培训。”校本培训作为一种未来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形式,适应我国地域分布广、培训任务重、经费短缺,教师离职学习存在较多困难等实际情况,成为一种与离职培训优势互补的培训方式,并成为我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主要模式之一。校本培训的课程一般分为五大模块:(1)现代教学理论、教育思想、职业道德修养;(2)现代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名家教学风格;(3)教师教育教学基本技能和能力;(4)现代教育技术;(5)学科最新的基本理论及教改信息。

经过多年的实践,校本培训制度建设工作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在全国范围内涌现了大批校本培训的成功案例。以“中国校本研修网”为龙头,包括“新思考”网站在内的网络研修,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跨校、跨学科互动交流、提升教师教育智慧等提供了新的重要平台,也为实现教师继续教育、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长期以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最直接的目标是帮助在职教师更好地履行其教育职责。我国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围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需要而展开的,而中小学教师本身却始终只是作为教育的对象,一直处于被动的状态。这种状况,直到校本培训启动后才开始有所改变。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中小学教师不仅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的主体。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过程,是激发中小学教师创造力的过程,也是中小学教师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过程中,给中小学教师以更多的人文关怀,尊重中小学教师的生命价值,尊重中小学教师的文化及其多样性,是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应有之义。

参考文献:

[1]刘君.教师培训:引领教师自主成长的阶梯--当前中小学教师培训的问题与策略〔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4.

[2]蒋媛媛.1978年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政策研究--价值观念的变迁及其启示〔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4.

[3]李新宇.我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进程和新的使命[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14-17.

[4]王全乐.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制度的历史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05(5):65-68.

[5]余柏民.我国解放以来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办学模式回顾与思考[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1999(7):37-43.

[6]江山野.中国教育事典(中等教育卷)[Z].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4.465.

教师继续学习计划范文第5篇

一、提高认识,加强行动,增强进一步搞好教师继续教育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通过学习《教育法》和上级下达关于继续教育的文件精神,明确了开展继续教育培训要坚持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 科学发展观 ,主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主动适应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按需施教,着眼提高,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地进行学习。因此,我把教师继续教育纳入工作计划,制订了个人校本研修计划,边学习边工作,用学习指导工作。

二、贯彻、落实继续教育实施方案。

1、本学期在继续教育方面,学校通过自主学习、同伴相助、专业引领三种形式对教师进行培训。对每种方式的培训,我都能认真对待。程校长做了《有效教学课堂教学模式与评价标准》讲座。使我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有了一个客观科学的评价,找到了自身的差距,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杜主任给我们班主任作了《班队会讲座》,我了解了班队会的程序决心今后不断学习有关班主任的相关业务,做一个合格的班主任。学习了王校长的《有效阅读方法》的指导和王主任的《数学本体知识培训》后,我感觉自己的业务水平还差得很远,只有多通过这样的专业引领学习,才能让自己的教学更具有实效性。利用课余时间我自学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新课程理论》、《儿童心理学》《中小学生管理与教育》、《科学发展观》等理论认真做了笔记。本学期我还通过网上论坛参与了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教育教学的大讨论,还亲自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一课三上教学自诊拉练活动,使自己在课堂上对多媒体课件的合理使用能力得到了提高。通过学校组织的信息技术培训,我掌握了很多电脑方面的知识,方便了自己的工作。

2、积极参加各部门、各层次的学习,提高思想觉悟和业务素质, 参加政治和业务学习。学习《教育法》《教师法》《教师职业道德》及各项教育法规。每次按时参加区里的教研活动。

三、个人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