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带徒学习计划(精选5篇)

  • 师带徒学习计划(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师徒制,在当今各行业中都普遍存在,这既是传统文化的传承,带有古老的行规、严格的流派和门第,又是企业培养新人的有效渠道和手段,以传授技艺和吸收技艺为纽带,结合员工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达到与企业共同发展的基本目的。 近年来,由于物业行业的设施设…

师带徒学习计划(精选5篇)

师带徒学习计划范文第1篇

引言

师徒,中国人都谙熟这个词语,不管是孔子年代的收徒授艺和拜师学艺,还是韩愈笔下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亦或是西游记中唐玄奘师徒四人西天取经,师徒关系早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根深蒂固。

师徒制,在当今各行业中都普遍存在,这既是传统文化的传承,带有古老的行规、严格的流派和门第,又是企业培养新人的有效渠道和手段,以传授技艺和吸收技艺为纽带,结合员工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达到与企业共同发展的基本目的。

近年来,由于物业行业的设施设备维修管理人才从业人员少,培养周期长等特点,造成人才供给脱节,很多物业公司不得不选择刚毕业的学生作为人才补给的关键,越来越多的物业企业开始招聘学徒工进入公司的维修岗。为使新进学徒工能尽快适应岗位工作,融入公司环境,加强对学徒工的技术能力培养,师徒制的实施尤为重要。

一、充分剖析企业特点,建立特色师徒制度

(一)评估师徒制实施风险

师徒制的应用不应该是一概而论的,而是因地制宜的。因此在实施之前,必须对师徒制实施的部门进行调研,就实施的必要性和目的,向实施部门采纳建议,挖掘出师徒制有效实施的关键因素。

(二)选择适合的带徒方式

物业行业更适合采用班组师徒制,以“多带一”的形式培养新人。

带徒可以是“一带一”,也可以是“多带一”,两种带徒方式各有利弊。传统的“一带一”师徒制的优点是责任清晰,分工明确,但同时缺点也很明显,“一带一”带徒与培养全面人才产生矛盾,很多师傅技能单一,只能教授学徒某项技能。因此“一带一”对师傅的要求特别高,师傅必须是技艺精湛、素质全面的,否则很难达到理想效果。其次,“一带一”的模式,可能造成除自己师傅外的其他师傅不愿意教该学徒;再者,“一带一”带徒会增加师傅工作压力,在工作量满负荷的情况下,不能全身心投入带徒,将对学徒的学习成长造成影响。因此“多带一”的优势不言而喻,但多带徒容易造成职责不清,师傅责任分摊带来考核主体不清晰,弱化了师傅对学徒培养成才的责任。

二、严格界定师徒责任,筛选优秀人员带徒

(一)师傅资格筛选

师傅之所以为师傅,不仅在技艺方面有过人之处,品行德高望重之外,还应有教授他人的强烈欲望,成就他人的开放心态。因此师傅的资格设定是非常有必要的,应该从“德、能、绩、勤、廉”五个方向进行定义。

“德“是指带授学徒的师傅们严以律己、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具备良好的品行,充满正能量;“能”是指带授学徒的师傅们专业技能娴熟、经验丰富,处理问题游刃有余;“绩”是指带授学徒的师傅们帮助自己提高技术技能,帮助自己解决学习和工作中的问题,达到“德艺双修、共同提高”的目的;“勤”带授学徒的师傅们授徒积极主动,指导学徒合理安排工作计划,有序的开展技能学习,及时认真地对学徒的情况进行总结反馈,指出其工作中的优点及不足,帮助其进步;“廉”是指工程主管根据学徒情况合理制定出师考核学习计划,按照所学专业技术合理安排相关专业能手担任学徒师傅。不敷衍,不做假。

(二)工程班组的基本职责

工程班组是师徒制实施的主体,同时部门经理和工程主管负有监管责任,在学徒到岗前,班组就应该明确学徒工的学习目标和任务,避免带徒目标不清楚而带来的混乱。

工程班组所在主管须在学徒工到岗三天内将此制度交由学徒工阅读,并于一周内参照《学徒工考核参照表》结合项目情况挑选其中的部分内容拟定《出师考核表》中的内容,交由部门经理签字确认。部门经理拿到表后请留档保存好资料,人力资源部需不定期检查各工程部门班组师徒制的实施情况。

工程主管根据拟定的《出师考核表》中的学习内容及时间段安排相应的师傅对学徒工进行带授,为将学徒工培养成综合型技能强手,公司应鼓励工程班组安排各种不同技能的师傅带授一个学徒工,但任职师傅人员须符合“德能绩勤廉”的资格要求,并且严格遵守公司各项管理制度,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有较好的协调、沟通能力。

(三)师傅的基本职责

工程主管要合理安排班组内的师傅把自己岗位相应的应知应会内容传授给学徒工,充分调动学徒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坚持“缺什么,补什么的带徒原则,指导学徒工合理安排工作计划,有序的开展技能学习,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的困难。

带徒期间,工程班组要根据公司实际工作目标及学徒工学习情况,及时调整和改进训练方式,确保出徒质量。

工程班组人员应教育和引导学徒时时注意安全,落实岗位规范,遵守劳动纪律,杜绝事故,以自己模范的行为,丰富的工作经验,引导学徒成长。

(四)学徒工基本职责

学徒工应该怀着谦虚谨慎、勤奋好学、尊重师傅,认真完成师傅安排的学习和工作任务。根据师傅制定的《出师考核表》计划,认真学习技术标准,深入钻研技能技法,在实践中探索真知。

(五)双方权利及变动

在学徒期内,如工程主管安排的带授师傅不愿教授学徒知识技能,学徒工可向工程主管进行反馈,工程主管需与带授师傅沟通或安排其他的师傅解决此问题。若工程主管不受理或未能解决此问题,学徒工可向人力资源部提起申诉,若调查情况属实,该带徒阶段带徒奖励将不予发放并将学徒工调动到其他项目进行学习。

学徒工在学徒期不服从师傅的学习安排,因自身学习态度原因未能跟上学习进度并屡教不改的,工程班组可向人力资源部提起申诉,若调查情况属实,人力资源部将终止该学徒工与公司的劳动关系,工程班组带徒奖励按照带徒时间比例照常发放。 学徒工在学徒期间因工作需要发生调动到其他项目或部门的,由新项目工程班组结合学徒工之前所学内容重新制定《出师考核表》中的学习计划。学徒期考核通过后,对新旧工程班组根据带徒时间进行相应比例的带徒奖励发放。

三、按需设置学习目标,确保学徒学有所用

(一)根据需求设置学习周期

不同的岗位应根据实际需求设定不同的学习周期,如从3个月到1年不等。如对于普通操作的上门维修岗,3个月学习周期即可,对于供配电系统等大型设备的运行岗,则需要1年的学习周期。

(二)根据岗位设置学习内容

不同的岗位学习内容也大相径庭,物业设施设备维修可根据专业不同,分为以下七大类:供配电、弱电、给排水、房屋本体、电梯、消防、暖通空调,学徒的学习内容应根据岗位的工作要求选择一或多个专业进行匹配。

四、建立科学考核体系,保证学徒顺利出师

(一)考核维度设置

学徒工的考核维度应从以下几个维度展开。首先是学习态度,其次是知识技能评分,再者是应用评分。学习态度由班组师傅直接评分,最终得分取所有师傅的平均分;知识技能评分需根据不同岗位的要求,由人力资源部统一组织知识考试和技能大比拼,由公司内部组成的专家小组进行评分,最终得分取平均分;应用评分是指学徒的实际工作评分,需综合师傅、工程主管、客户三者的平均分。由于考核是以提高学徒工作中的技能和素质为终极目标,因此三个维度设计的比例为2:4:4。

(二)分阶段考核

分阶段考核可以对师徒制的实施效果做及时的跟踪监督,并利用考核的形式对过程做良好的分析和反馈,使得师徒双方在每满一个考核周期都有一个总结或里程碑,以更好的修缮师徒制实施过程中的不足。

根据不同的考核周期可以设置不同的阶段,如针对3个月考核周期的可以将每个月作为一个考核阶段,对于1年的可以划分为1个月、3个月、6个月年、一年共四个考核阶段。尽可能平均分布在整个考核周期,已达到全过程跟踪的目的。

五、制定带徒满意维度,实现师徒双向评价

(一)学徒对师傅评分

学徒师傅能顺利出师的因素有两个,一是学徒,二是班组。因此,在对学徒进行考核的同时,也应该对班组进行考核,学徒对班组的带徒情况,可根据“德、能、绩、勤、廉”五个维度进行评分设置《班组满意度评分表》。

(二)班组满意度评价结果应用

如学徒对班组评价结果为不合格时,人力资源部应及时跟进调查,第一次将对班组进行警告,并给与相应的纠正监督,第二次将废除该班组师傅资格。

(三)学徒期考核通过定义

最终是否通过学徒期考核,应对师徒进行双向评价,即《出师考核表》和《班组满意度评分表》均达到预定目标值,则视为通过该阶段考核。应注意的是,分阶段考核的,学徒期满时的考核分数为年度考核平均分。

六、实行出师激励机制,促进传帮带良好风气

(一)出师奖励

每名学徒工出师应给与相应的带徒奖励,带徒奖励将由工程主管统一班组人员意见后用于班组内组织活动的经费。

学徒入司不满半年离职的,不予发放任何奖励。学徒入司满半年不满一年离职的,不予发放第二次奖励。学徒工在学徒期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影响恶劣的,人力资源部将终止该学徒工与公司的劳动关系,带徒奖励不予发放。

(二)绩优奖励

为促进公司形成良好的师徒文化氛围,人力资源部可组织公司范围内的师带徒绩效评比。将相同阶段的学徒进行技能大比拼,得分位于所在工程部或机电服务中心前10%的学徒所在,主管将得到相应物质奖励。

师带徒学习计划范文第2篇

“师带徒”成效渐行渐弱

我们是一家制造型民企,在新员工的培养、指引方面,最初采用的也是“师带徒”模式:没技术的新员工由车间主任指派给有技术的老师傅做学徒,建立起师徒关系。之后,师傅将自己的技术传授给徒弟,同时在其工作的时候予以监督和照顾;徒弟在学习过程中帮师傅多完成的计件加工量归入师傅名下,非计件工种则由企业按帮带月数发给师傅帮教津贴,让师傅在经济上也获得一定的收益。如此一来,徒弟学到了技术、师傅涨了“工资”、企业获得了人才,三全其美。多年来“师带徒”的模式帮助公司培养了一批批员工,尤其是数控加工中心操作工、刨床工、铣床工、模具工等稀缺技术工种。然而近几年,“师带徒”模式却不那么好用了,以下问题比较突出:

师傅在具体操作方面都各有所长,但对于专业的理论知识掌握不系统、不全面,更不会在教授徒弟时专门涉及,而徒弟虽然在学校里或多或少接触过这些理论知识,但在实践过程中没有师傅加以指点和融会贯通,对技术的领悟往往仍停留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层面上,看似学会了如何操作,其实却并未真正掌握技术的精要。

师傅由车间自主指定,水平参差不齐,加之缺乏必要的考核和管控,有的师傅只知道让徒弟替自己干活,却不教徒弟真本事,而有些师傅虽然真心实意地带徒弟,但限于自身技术水平和表达能力,徒弟最后还是学得稀里糊涂。

徒弟在企业内缺乏职业生涯发展目标,也因此对学习、工作没有持久的动力和热情,往往急功近利,头几天的新奇劲儿一过,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就直线下滑,有时甚至还未学成就跳槽走人,而真正过硬的技术其实都是在无数次反复枯燥的操练中掌握的。

徒弟被动学习,一味依赖师傅填鸭式的帮教。没有自主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在学习前不知道应该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在多长时间内学会,自己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没有调动起来。

当今的徒弟自我意识强,往往通过增加内在的满足来逃避现实中的困难和挫折,所以只要空闲下来,很多徒弟就会掏出手机上网、聊天、打游戏,而不是主动地请教问题、自觉地与他人接触,在同事中很难获得人际支持,这样在团队里的探索期就会比较长,虽然有师傅的人际资源,但一对一的帮教模式又客观减少了徒弟与外界的联系和互动,不利于徒弟尽快地融入团队。

综合分析上述问题,我们发现:“师带徒”模式暴露的种种弊端,根源在于其一维的系统结构只能满足新员工操作技能培养的单一目标,已经无法满足企

业和新员工自身对此项工作的多维度期望。如图1,“师带徒”模式关注的只是师傅对徒弟技能上的培养,整个过程以师傅为中心,徒弟处于从属、被动地位。而当下由于企业的内外部环境、新员工个人的内在特征均已发生明显变化,企业和员工对新员工培养、指引工作产生了更多维度的期望。如图2,新员工希望学到技术,希望在企业中能够有好的职业发展;企业希望新员工掌握包括技术在内的其任职岗位需要的所有知识技能,同时还希望新员工能尽早融入团队并稳定下来,更希望新员工能在企业内部职业发展通道的框架内确立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成为企业的新生力量。企业和员工的这些需求,“师带徒”模式显然无法满足。

“一维”到“三维”升级“师带徒”

在改变了对新员工培养、指引工作的整体认知后,我们引入了导师制,结合三个需求维度建立了一个多维、立体的新员工培养、指导的工作体系。

1.职业生涯发展维度

由企业外聘有资质的职业规划师担任新员工的职业规划导师,在企业现有职业发展通道的框架内,指导新员工树立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并编制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利用“彩虹图”技术帮助新员工明确自己各阶段的生涯角色(如图3);利用“生涯幻游”技术指导新员工锚定自己具体的职业目标,并比照自身现有的知识、技能水平与目标岗位任职要求之间的差距编制具体的能力提升行动计划,用小行动撬动大目标(如表1)。

2.知识技能提升维度

由人力资源部结合新员工自己制定的能力提升行动计划,按照企业新员工整体培训工作的安排,为各批次的新员工制订专门的培训计划(如表2)。然后由负责理论指导的导师为新员工进行专业理论知识、制度、规定、标准等方面的集中培训,再由负责具体操作的专业技术导师,以一对一(或一对二)的方式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指导新员工进行具体的实践操作练习。期间也会根据部分岗位的需要穿插安排到客户单位进行参观、学习。

3.团队融入维度

在这方面主要是增加新员工与所在团队及外界的联系和互动,减少其对内在满足的依赖,帮助其尽快融入团队、获得更多企业内的人际支持,降低流失率。具体措施主要有:每隔一个行动周期,职业规划导师会来厂组织新员工一起总结各自能力提升行动计划的落实情况,同时让大家相互交流、分享,增进新员工之间的沟通和了解。同时还由专业技术导师安排一些集体性的

培训、外出参观和实践,通过统一行动增强新员工的团队意识。

此外,除了为每名新员工指定相对固定的实践专业技术导师外,还按科室、车间或工段指定了新员工的团队指引导师。要求在新员工入职的第一个月,团队指引导师每星期必须到新员工的宿舍走访一次,第二个月到第六个月,每月必须走访一次。同时,团队指引导师还要清楚自己负责的新员工的籍贯、年龄、家庭成员、收入情况等信息。在具体工作过程中,除本岗位专业性业务外,其他与工作、团队、企业相关的所有问题,新员工均可以向自己的团队指引导师请教。团队指引导师也有责任将新员工介绍给团队的其他成员,并尽可能多创造新员工与团队其他成员间合作、交流的机会,帮助新员工尽快融入团队。

系统管控保障落地

导师管理

我们目前有三类导师,对导师的管理主要涉及选聘、考核、奖励(报酬)等内容。

1.职业规划导师,主要从企业外部有资质的职业规划师中进行选聘,按签订的培训服务协议进行考核和付费。

2.专业技术导师,从周边院校的讲师、企业设计研发部门的技术人员、生产技术骨干以及客户单位的相关人员中进行选聘。

选聘的标准如下:a.本专业理论基础坚实或操作技艺精湛,在本专业(工种)中享有良好声誉,从事本专业(工种)工作至少三年以上;b.敬业、负责、认真、细致,在公司最近三年内无严重质量事故及其他责任事故;c.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在公开场合进行讲授;d.具有一定的文字组织能力,能够编写讲义。一线专业技术导师在其他方面表现突出的情况下c、d两项可不做严格要求。

对专业技术导师的考核主要有四个方面:a.专业知识及技能(30分);b.教学态度(30分);c.语言表达能力(20分);d.讲义、教材准备(20分)。每次

培训后由人力资源部组织新员工及其所在部门对专业技术导师进行评价打分,年终进行汇总,年度平均分在90分(含)以上的专业技术导师,由公司授予“年度优秀专业技术导师”称号,年度平均分在60分以下的取消其专业技术导师资格,已发放的聘书收回。

对外请的专业技术导师的奖励主要是按协议直接支付课酬或相应费用。对企业内部专业技术导师的奖励主要有:a.课时补贴:一般在培训项目结束当月的工资中体现,负责实践操作的一线专业导师不享受课时补贴,新员工帮助其额外完成的计件工作量划入其名下。单次培训评价低于60分的不享受课时补贴及额外增加的计件工作量;b.享受健康体检:专业技术导师年度综合评分60分(含)以上的,由公司安排参加企业内部职业健康体检一次,专业技术导师本身从事特殊工种的不重复参加体检;c.出具帮教证明:专业技术导师在申报专业技术任职资格评审(职称评审)、技师评审时可依据自身从事专业技术导师的时间填写申报材料中有关“传、帮、带”的业绩项目,使其参评申报材料更加充实。

3.团队指引导师

由各科室、车间、工段负责人担任,按新员工流失率进行专项考核,考核结果计入其年度考核总评分并与年度绩效工资挂钩。

新员工培训管理

对新员工的管理主要是对其在培训过程中的态度、表现、成果等通过笔试、答辩、实操检验、360度评分等形式进行评价和考核,由新员工的专业技术导师、团队指引导师具体负责,考核结果作为新员工未来转正、转岗、调级的主要依据。这方面各企业的“好法子”都很多,在此不再赘述。

值得一提的是,从“师带徒”升级到导师制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可能会经历一些困难和挫折,人力资源部门要做好应对准备。我们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就曾遇到三只“拦路虎”:

(1)一线导师有顾虑。原来“师带徒”时徒弟做的计件量直接计入师傅名下,而实行导师制后,这个额外的计件量开始与对导师的考核相挂钩,一线导师担心收入受影响,抵触很大,人力资源部做了大量解释、说服工作,最后通过试行的方式才好不容易打消了导师们的顾虑。

(2)兄弟部门不理解。增加职业规划环节和外聘导师讲授专业知识的费用支出很大,企业内很多部门认为乱花钱、不值得,刚开始培训时不愿配合,直到在人力资源部的一再坚持下,这些项目步入正轨并取得了明显效果后才真正赢得大家的支持。

师带徒学习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能力管理体系;师带徒;培训模式

作者简介:王立新(1982-),男,河北承德人,河北承德供电公司人力资源部主管,经济师(河北 承德 067000),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北京100872);王世君(1972-),男,河北承德人,河北承德供电公司人力资源部主任,经济师。(河北承德067000)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6-0016-02

近年来,随着电网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大,设备的不断更新,电力企业对员工技能和从业素养的要求日益提高;另一方面,人员的构成较过去已发生了很大变化,新员工在实践方面的经验和技能都比较欠缺,动手能力相对较弱,这也是人力资源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这就迫切需要那些在一线岗位上工作多年,具有较强实践经验的老同志、老师傅,通过“师带徒”培养模式,把熟练的技能、丰富的经验和良好的工作习惯传承下去、传播开来,促进新一代员工的健康成长。然而,传统的“师带徒”培训模式存在自有的弊端,越来越不适应培养现代高素质员工的要求。

一、传统“师带徒”培养模式存在的弊端

传统“师带徒”培训模式自有的弊端主要表现在:(1)培训知识缺乏系统性,徒弟对知识的掌握具有很大的片面性;(2)同一徒弟由不同师傅培养,所学到的技能可能具有差异性;(3)培训评估体系不科学;(4)公司职能培训部门对“师带徒”缺乏有效的系统性指导,培训工作不系统。

二、现代的能力管理体系

能力管理体系作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之一,通过能力管理体系建设构建各岗位能力标准、评价方法,将岗位胜任所需的知识、技能与支持企业发展战略所需的知识、技能与行为紧密结合,并应用信息技术实现对员工能力的定量化的科学评价。能力管理体系包括能力素质模型、能力评价系统、能力信息系统和能力评价结果应用四大部分。

1.能力素质模型

能力素质模型分为核心能力和专业能力两个部分。核心能力是反映企业的核心价值的文化,是为使企业成功实现战略目标,每一名员工必须具备的能力。专业能力是某一类专业性岗位所需要的特定的知识、技能、行为和观念。

2.能力评价系统

能力评价主要采取360°民主测评。选取与被测评者日常工作相关联的上级、同级或下属员工进行能力评价,判断被测评者在各级人员中的能力水平。建立科学合理的测评程序和确定参与测评者结构比例,与被测评者日常工作相关联的上级、同级及下属员工按照2∶4∶4的比例进行选取。

3.能力信息系统

在信息系统中建立能力模型和测评流程,提供典型的测评方式。对能力管理和绩效管理、培训管理、职业生涯管理等模块进行有效集成。

4.能力评价结果应用

通过对专业能力测试结果进行分析,有的岗位专业能力没有达到目标值,专业能力有待改进提升。分析能力差距,确定能力提升方案,改进培训计划,突出培训重点。

三、能力管理体系与“师带徒”相结合的具体实践

能力管理体系与“师带徒”相结合,使“师带徒”培训评估系统实现三个方面功能:一是培训体系科学化。使师傅传授内容精细化和定量化,便于操作和评估;二是培训体系系统化。针对岗位能力素质模型量身制定培训计划,着力提升徒弟的核心能力和专业能力等综合素质;三是培训体系动态化。阶段性进行评估,针对未达到的能力重点培训,对培训实现闭环管理,促使培训活动良性循环。通过签订师徒合同、建立能力素质模型、制定培训计划、实施师带徒、能力测评、培训评估等工作流程,确保“师带徒”传统培训模式更加科学合理。

1.能力管理体系与“师带徒”相结合工作流程

能力管理体系与“师带徒”相结合分为准备阶段、师带徒阶段和评估阶段,具体工作流程见图1。

2.主要流程说明及做法描述

以一名新进大学毕业生被分配到调度中心保护班调试工岗位为例,预期经过两年的“师带徒”培训,达到调试工岗位职责标准。需经过以下流程:

(1)签订师徒合同。首先是甄选师傅。师傅必须具备电力企业的优良传统精神,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和工作经验,敬业爱岗,并且能够文明从教,悉心传艺,具有较丰富实践经验和相关职业技能资格的生产骨干型或技能型人才。师徒结对是在师徒双方自愿的基础上,由基层组织推荐,最后由公司人力资源部审核确定。

师徒选定后,双方在自愿、平等的基础上签订师徒协议,确保师带徒效果。师带徒协议书包括协议目标、师徒双方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合同期限、考核兑现等内容。通过订立师徒协议,切实把好培训质量关,促进师带徒工作的扎实开展。

(2)建立能力素质模型。以生产岗位能力素质模型建设为基础,借助ERP能力管理系统,构建能力素质模型。能力素质模型分为核心能力和专业能力两个部分。核心能力包含8个能力标签,专业能力包括20个能力标签。针对每个专业能力标签设计了“基本应用、熟练掌握、精通、创新”四个能力层级标准,每个能力标签都按四个层级进行量化标签描述。各层级能力目标值代表岗位应达到能力标准基本要求。

组织师带徒考核小组对岗位进行能力评估并打分。小组成员需较全面了解调度中心职责分工和岗位情况,结合公司自身特点,将岗位胜任所需的知识、技能与支持企业发展战略所需的知识、技能与行为紧密结合,形成岗位能力素质模型,人力资源部负责对岗位的能力标准进行平衡审核。具体建立的能力素质模型专业能力如表1所示:

层级标准说明:

1-基本应用:能处理常规工作,按规则办事,能够顺畅处理岗位常见问题;

2-熟练掌握:有一定的经验积累,面对问题能够结合经验判断,对领导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实现妥善处理;

3-精通:工作能够独当一面,并能解决非常见问题,能指导其它同事解决相关工作问题,能归纳总结工作经验,从中概括出基本规律或方法,用于常规工作指导;

4-创新:面对工作中的新情况,能够提出持续改进建议,实现专业创新,促进管理。

(3)制定培训计划。根据师徒协议既定的目标,结合建立的岗位能力素质模型,制定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培养计划。由于“师带徒”为一对一的培训方式,而且整个培训教学融于生产过程之中,因而培训计划的目标控制具有阶段性的特点。具体的培训计划如表2所示。

(4)实施师带徒。师傅应根据培训计划及培训内容,按分阶段培训目标计划,结合日常工作,向徒弟传授岗位技能和知识;应阻止徒弟从事不能胜任的现场工作,保证无安全事故发生;应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实施培训,确保徒弟达到相应的能力。

(5)能力测评。培训的目的是提高能力,而能力是通过行为表现出来的。因此,评价培训的效果就是要看徒弟是否在工作行为上发生可观察性的变化,这种变化能否带来工作绩效的提高,以判断所学知识、技能对实际工作的影响。

能力管理体系的能力评价系统是根据能力素质模型,采取科学的方法,对员工的各项能力进行分析评价,确定岗位适应度,找出能力差距,确定培训计划发展方向。核心能力评价采用行为事例与360°测评相结合的方式;专业能力评价采用360°测评方式。

依托ERP能力管理体系评价系统,将保护调试工的能力素质模型导入系统中,选取师带徒考核小组中与徒弟接触最多的上级、同级及下属员工按照2∶4∶4的比例进行测评。测评时间按照培训计划阶段性进行,对徒弟能力进行360°评价,彻底解决了传统“师带徒”采用“师傅写份工作鉴定或徒弟撰写工作总结”的模糊评价方法。

(6)培训评估。通过对专业能力测试结果进行分析,有的岗位专业能力没有达到目标值,专业能力有待改进提升。通过系统将能力管理与员工绩效相结合,针对绩效差距,分析能力差距,确定能力提升方案,改进培训计划,动态调整培训课程,有的放矢突出培训重点,提升欠缺的能力,直至达到岗位能力标准。如图2所示:

四、小结

传统“师带徒”模式引进能力管理体系过程的几点有益尝试:

1.促进培训评估体系科学合理

有效的培训效果评价是促进培训活动良性循环的有力保证。“师带徒”培训深度融合能力管理体系,使其培训、评估体系科学化、精细化和定量化,能够得到真实、客观的评价结果,不断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率。通过人力资源部对公司“师带徒”工作的有效系统指导,使整个培训评估流程更加系统化、合理化,保证了整体工作有效扎实开展。

2.提高员工与岗位适应度

新进大学生在校期间注重理论知识学习。师傅在带徒过程中通过能力素质模型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徒弟可以有的放矢学习专业能力,加快工作角色的转变,尽快地融入工作,提高与岗位适应度。

3.激励员工提高能力素质

通过师带徒-评估-师带徒有效循环,针对岗位要求结合徒弟素质状况,查找在实际工作中的能力短板,有的放矢突出培训重点,量身定做培训计划,动态调整培训课程,提高培训效率,进一步激励徒弟提高能力素质。

4.实现公司战略目标与员工能力的有效承接

能力管理是将人力资源战略和公司整体战略紧密结合的一个重要工具,而能力素质模型是将岗位胜任所需的知识、技能与支持企业发展战略所需的知识、技能与行为紧密结合。能力管理与“师带徒”有效结合,促使徒弟准确理解公司的期望和要求,明确改进发展方向,不断完善自身的能力水平,保持人才优势,确保公司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徐芳.培训与开发理论及技术[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2]崔平.技术传承的创新与实践[J].陕西电力,2006,(4):85-87.

[3]彭剑锋,荆小娟.员工素质模型设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师带徒学习计划范文第4篇

“青蓝工程”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师徒结对”是促进年轻教师少走弯路,尽快成长的一项有益的活动。我们学校组织的师徒结对活动,使我获益匪浅,教师们的“传、帮、带”加速了年轻教师的快速成长。

时间过得真快,我与**老师的“师徒结对”活动开展已有一个学期了。在这半年里,我努力践行着作为师傅所应尽的各种责任和义务。通过这学期的师徒结对活动,我体会较深的是:这是一个师徒相长的过程,师徒在共同的教研活动中,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共同获得很大的提高。下面我从师傅的角度进行总结:

一、结合教师的原有水平,制订师徒计划

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特长、优势,也各有需要提高的地方,于是我认真分析**老师的优缺点,对于好的地方,提出来一起学习,对于不足的地方,帮助其改正,使其在原有的基础上能够得到一定的发展、进步。最后根据这些,制订出了本学期的师徒结对计划,并根据计划开展一系列的活动。

二、虚心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虽然我是师傅,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很多地方还是需要虚心学习的。所以,本学期我把提高自身素质作为我本学期的工作目标之一。首先,我经常向其他教师请教,努力使自己在课堂教学等方面有进一步的提高。其次,在其他老师上公开课时,我总是尽量安排出一定的时间前去听课学习,并仔细记录、认真评课,使自己在评课方面有一定进步。再次,在平时的休息时间里,我经常寻找有关资料、多看相关书籍,使自己的专业理论也有一定的提高。

三、做好示范,做好指导,共同提高

师带徒学习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技能提升;分级分类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3-0057-01

作为油田采油一线单位,职工应掌握专业的理论知识,在工作实践中提升岗位技能,结合生产实际,积极学习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技能操作岗位需求。职工岗位技能提升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工作,实现各阶段技能晋升目标,练就过硬的岗位技能,成就个人职业梦想的基础上,不断更新和提高知识技能,规范和强化行为准则,才能成长为企业发展需要的中坚力量。

1 基本情况

每年的技能鉴定、技能竞赛等活动都是检验职工岗位技能提升工作的重要环节。目前我单位技能操作岗位职工资格持证情况为,高级技师0.5%,技师2.7%,高级工37.4%,中级工25.3%,初级工34.1%,从技能等级持证比例中可以看出,高技能人才急缺,初级工比例仍偏高。对于技能操作岗位职工,他们的专业基础、岗位技能、文化程度和年龄各不相同,对技能提升的需求存在差异,我们需要因人而宜、因岗而宜,制定相关的技能提升工作计划,实施分级分类管理,促进职工技能提升,培养高技能人才,营造比技术、学技能的良好工作学习环境,塑造专业化技能操作队伍,真正树立起“学习是终身的福利,学习力产生创新力”的理念。

2 对技能提升工作实施分级分类管理

2.1 管理思路

认识到技能提升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们对职工岗位技能提升工作实施分级分类管理,做到抓两头促中间,实行全面发展。

2.2 管理办法

培训过程中做好“三个结合”,将规定内容与自选内容相结合、集中培训与班组培训相结合、普遍培训与骨干培训相结合,明确提出以班组职工综合能力提升和标准化班组创建为目标,开展技能培训,创建“精准培训”模式,严格按照“一工种一方案”培训计划组织实施,做到大小工种兼顾,实现学以致用。

3 技能提升具体工作实施情况

3.1 开展“精准培训”,以高级工为主储备高技能人才

“精准培训”模式的创建,旨在对有技能提升愿望并能够积极主动学习的优秀职工进行系统、专业、实用的培训,以带动更多岗位职工投入到技能提升工作中。明确提出以班组职工综合能力提升和标准化班组创建为目标,开展技能培训,同时带动群众性岗位练兵活动的广泛深入开展,培养一支“爱岗敬业,技术过硬,善于管理”的职工队伍。

3.1.1 明确培训目标,确保任务完成

制定了详细的《技能提升实施方案》,明确年度精准培训目标,并与26名职工签订了精准培训任务书。

3.1.2 针对精准培训制定“一工种一方案”培训计划

“精准培训”囊括管理区9个工种,有采油工、采油地质工、采油化验工、电焊工、电工、中式烹调师、测试工、仓库保管工和汽车驾驶员,在技能鉴定、技能竞赛中都需要考核到各工种的专业知识,如何实现技能晋升、在技能竞赛中取得好成绩、完成年度任务目标,都需要脚踏实地落实培训计划,苦练岗位技能。

对采油管理区9个工种,由各负责人结合职工技术状况和实际需求进行调研,制定出“一工种一方案”培训计划,使职工能真正学到岗位本领,以提高操作技能和技能竞赛争取更好成绩为目标,争做专业中的佼佼者,并在管理区逐步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学习氛围。

3.2 严抓师带徒管理,促进初级工积极提升技能。

基层站以师带徒作为培训的辅助方式,师傅从高级工、技师中择优选聘,徒弟从初级工中月考和季度抽考成绩较差的职工中选取,共有24组师徒结对。了解徒弟现有状况和应有技能之间的差距,通过师带徒,最终达到徒弟在管理区年终季度抽考实现导师带徒协议书规定目标。为提高徒弟的政治思想觉悟、专业理论、技能水平和安全生产知识,师徒双方签订师带徒协议,明确师徒职责,制定培养目标。

在师傅指导下,可以避免盲目摸索,有利于尽快融入团队,有利于传统的优良工作作风的传递,更快获取丰富的经验。

3.3 推动班组培训,带动中级工不断晋升岗位技能。

基层单位集中培训时,主要请老师对重点、难点内容进行讲解,职工还需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不断巩固练习,因此基层班组培训也至关重要。

另外,注重加强对基层班组长的培训管理也十分重要。不仅要授之以专业技能、判断与决策能力、灵活应变能力等理论知识,更要发挥其桥梁纽带的作用,将基层职工的技能提升和思想教育纳入整体培训计划,使班组长在面对复杂的基层情况,规范职工岗位操作行为,促进职工工作、生活态度的转变。

4 技能提升实施分级分类管理效果评价

4.1 精准培训职工积极参与技能竞赛和技能鉴定

4.1.1参加采油厂技能竞赛,成绩实现历史性突破

每周一次的集中授课使职工受益匪浅,从培训前三分之二的职工不会做机械制图,到现在考核成绩均达到85分以上,从原来一半以上的职工没有用过计算机Office操作,到现在考核成绩达到75分以上(表1)。

在经过2016年精准培训的专业训练后,管理区整体成绩大幅提升,有五个工种平均成绩达到70分以上,采油工、电工平均成绩均高于采油厂平均成绩,采油化验工和仓库保管工也达到采油厂平均成绩,实现历史性突破同时涌现出多名优秀选手。

4.1.2为高技能岗位储备人才

精准培训职工中,2016年有5人通过采油工高级工技能鉴定,2017年将有两人报考采油工高级技师,2人报考采油工技师,3人报考采油工高级工,通过第一阶段的精准培训,目前在专业方面已具备实力。

4.2 师带徒结硕果

在24组结对师徒中,2名徒弟代表管理区参加采油厂技能竞赛,4人由初级工晋升为中级工,在师傅的带领下,积极参与采油厂、管理区的技能提升工作,并取得较大进步。

4.3 激发职工的学习热情与动力

对第一阶段精准培训工作进行分析总结并广泛听取职工的参训感受,取得优异成绩的职工介绍了自己对学习的认识、学习方法和学习收获,引发强烈共鸣,还将通过调研制定下一阶段各工种精准培训内容和授课安排。

抓好职工培训,不断提高综合素质,提高工作积极性,提高岗位价值积分,增强使命感,才能使企业实现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