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论文(精选5篇)

  • 小学语文阅读论文(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语文教学以阅读为主,阅读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工作的核心。古人云: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劳于读书,逸于作文”等均是强调阅读的重要性。开展阅读能力评价,以阅读教学的目标为依据,对学生在阅读教学中所形成的能力进行价值判断,最终实现阅读教学的…

小学语文阅读论文(精选5篇)

小学语文阅读论文范文第1篇

一、 评价的作用

(一)阅读能力评价是提高学校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语文教学以阅读为主,阅读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工作的核心。古人云: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劳于读书,逸于作文”等均是强调阅读的重要性。开展阅读能力评价,以阅读教学的目标为依据,对学生在阅读教学中所形成的能力进行价值判断,最终实现阅读教学的目标。

(二) 阅读能力评价是完善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

阅读能力评价是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不可或缺的环节。从阅读教学的准备到具体实施,若没有对学生阅读能力评价这一步骤参与其中,就不能说是一个完整的阅读教学过程。阅读能力评价可以说是一个阅读教学过程的结束,又是下一个阅读教学过程的开始。

二、评价内容

(一)爱读书──阅读的主动性

韩愈说:“人之能为人,由腹有诗书”。古今中外的仁人志士,名人伟人,无不把读书作为生活的乐趣,成功的基石。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将阅读作为自己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就需要培养学生阅读的主动性,使学生“爱读”。学生只有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投入,把自己的全部活动指向读书,与读书有关的神经活动才会处于最佳状态。

学生阅读的自觉性一方面来自于自身对读物的兴趣,另一方面需要教师的引导培养,使学生形成“爱读”的习惯。

(二)善读书──阅读的质疑性

阅读的质疑性,指在阅读过程中对读物及其相关的内容敢于大胆提出疑问并主动探索的心理素质,表现为“善读”的情感倾向。它包含两个层次:一是质疑,即提出疑问,这是发现问题;二是问难,即对疑问进行探索,这是解决问题。教师培养学生的质疑性品质,要重在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和钻研的心理素质。

(三)会读书──阅读的积累运用

阅读的积累性,指在阅读过程中自觉地不断积累获取的知识并随机应变地加以运用的心理素质,表现为“会读”的情感倾向。就是说,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不仅仅是简单地往自己的头脑里输入信息,更重要的是要把信息进行加工,并与自己头脑里已经储存的信息相互聚合和重新组织。

三、评价方法

(一)重视学生阅读的形成过程,实施形成性评价

阅读能力的评价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过程评价,是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评价。终结性评价又称为结果评价,是某一完整的教学阶段结束后作出的结论评价。以前人们对阅读能力的评价侧重于结果评价,而忽视了学生阅读过程中的评价。

形成性评价又称为阅读能力的形成,它是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断吸取,不断积累,不断感受和体验的过程。它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依据自己的“阅读期待”,不时地进行阅读的反思和批判,不断地把握自我理解程度,判断与阅读目标的差距,并采取各种帮助思考和增进理解的策略。所以,对阅读能力的评价,我们不仅要关注其结果,更要关注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过程,把评价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

(二)尊重学生阅读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评价

在阅读教学中,由于学生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思维方式、认识水准、阅读目的以及切入角度等存在差异,导致学生在阅读速度、阅读兴趣和阅读接受等方面显现差异。回避差异,课堂就会变成只有教师和少数尖子生相互弹唱的“独角戏”。差异性阅读并无好坏之分,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样,阅读的过程实质是一个充满强烈主观色彩和荡涤心灵的个性化行为,更是读者“因文得义”的心理过程。因此,在学生阅读评价中,既要关注学生的共性,又要关注学生的差异性,我们要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的不同,把学生分成不同层次,让评价都合乎他们的“最近发展区”,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到阅读活动中,品尝阅读学习的乐趣,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

(三)加强校内外相结合,实施主体参与多元化评价

课标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还应该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所以,在阅读评价中,不仅是以教师为主的评价,更要让学生以及与学生有关的其他人员参与评价,即采用学生自评,同组互评,教师点评,家长查评的全体参与的多元化评价。学生通过自评,能培养自己的认识能力。小组互评使学生学会辨别,学会欣赏,学会评价。教师点评,主要起到教师的主导作用。家长查评,主要引导家长主动、全面了解学生,辅导自己的孩子。

(四)开展读书交流会,进行活动式评价

阅读能力的评价过程应始终保持动态化,其目的在于促进评价对象循序渐进的转变与发展,重视阅读行为活动记录和表现反馈,使评价处于开放的良性循环之中。

学生课外读的书应该定期在班内进行交流,让他们介绍自己所读书的主要内容,自己的读书经验,自己读书所得的收获,亦可向别人推荐自己所读的好书,其余同学可以提出的问题或者见解与其进行交流。这样在班级中形成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

四、对现阶段我国阅读能力评价的思考

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评价的研究虽然只有短短几年时间,但在我国中小学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运用,阅读能力评价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长期以来,我们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评价意识和手段还停留在考试与测验上,很少考虑到评价手段的多样性,评价功能的全面性。只注重教学结束后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来断定他们的阅读能力,但学生阅读能力的评价是难以用纸笔测验来进行的,可纸笔测验在目前的阅读教学中仍然占有绝对地位。

小学语文阅读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语感培养

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学生的语感培养,能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对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有积极的作用。通过从理论层面加强语文阅读的语感培养的研究分析,就能为实际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培养的作用及影响因素

1.1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培养的作用分析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语感培养,就能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学科向导的作用。加强语文阅读,主要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语感能力,有助于学生把握情感,进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1]。

小学语文阅读中学生语感的培养,对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培养有促进作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不断提高审美能力,从而增强阅读效果。加强对学生语感教学的培养,将对学生阅读能力、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交际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1.2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培养影响因素

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从学生语感培养的情况看,一些因素对学生的语感培养有很大影响。其中在语境的因素方面,对学生阅读语感的培养强化有影响,语境也就是语言所处的环境,在实际阅读过程中,语境是通过语言活动进行建立的,所以和语言是紧密联系的[2]。如果没有语感,对语境就很难把握,这将对学生理解阅读内容产生阻碍。另外,文化素养也会对学生的阅读语感培养有影响,不同的文化素养在价值取向上有所不同,在语感的培养上会有一定的差异性。

2.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培养的方法实施

第一,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语感培养,要注重遵循相应的原则。在语感培养中老师要重视这一方面的教学,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原则要遵循,通过阅读语感的教学培养,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范围,方便学生通过语感的培养养成思维习惯[3]。要充分遵循实践性的原则,在语感的培养过程中加强对语句的揣摩,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

第二,注重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促进学生语感的培养。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对阅读内容反复朗读,在语感上积淀,有助于学生语感培养目标的实现。对文章的反复朗读是培养语感的重要方法,也是语文阅读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吟咏及朗读有利于学生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在实际阅读过程中,学生形成语感,从而准确把握阅读的节奏,这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以及对阅读内容的理解等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第三,为促进学生语感的培养,要让学生根据具体的语境语感。培养学生的语感是离不开具体的语境的,这就要求结合具体的语境让学生加强锻炼。对每个词语的运用及每句话的内涵等,都要进行详细的分析,让学生真正扎入文章的深入加以理解领会。

第四,老师要注重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由于文字是抽象的,在文章的情感体会方面,不仅要靠对每个语境的理解,还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想象,促进情感的升华,这样有助于学生的理解深化,在语感上得到相应的促进[4]。只有注重加强对学生的培养,才有助于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

3.结语

语文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在具体教学中要注重方法的科学应用。在对学生进行阅读语感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方法的多样化应用,通过对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研究,促进学生实际阅读能力的提高。只有在这些基础层面得到加强,才有助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水平的提高,对促进语文教学的整体发展才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景祥.小学语文语感漫谈[J].外语教学,2014(01).

[2]王恒俭.语感研究述评[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2).

小学语文阅读论文范文第3篇

1.学生参与度有待提高。

自新课标实施以来,它在教学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应该尽量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情感活动与思维活动中。但是事实上,进入高年段的学生越来越不爱在课堂上展现自我。大部分情况是,极个别学生很活跃,部分学生一直处于梦游状态。很多老师反映:高年段的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的很沉闷,很难让学生全部参与到阅读活动中。另外,学生思维欠深入也是制约阅读教学的一大问题,每到体悟、体会环节,很多学生都在等待他人汇报。

2.学生阅读水平不一。

之所以在小学开展阅读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概括要点、把握文义、感受作品、探究内容等能力。但是,在一个班集体,由于学生智力、生活环境、家长的教育方式不同,部分学生在读两三遍后就能明白大意,在老师的引导下基本了解文章;但是也有一些学生不能读透、只能读懂,甚至部分学生连读通都存在问题。

3.教学方式异化。

在现行的阅读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老师的目标意识有待提升,教学方式随意。在课堂教学中,部分老师让学生自学,有的则是按照课件讲解,也有部分老师钟情于拓展,在脱离文本,盲目追求目标生成的情况下,也有部分老师喜爱小组讨论的教学方式,进行深入探究。从语文教学标准来看:阅读是文本、师生交流对话的过程。但是实质上,当下的阅读教学并不是目标清晰的对话,很多小学的高年段阅读教学并没有潜心进行对话式阅读。

二、强化小学高年段阅读教学 篇章意识 的方法

1.掌握事件概括,明确表达顺序。

在《课标》中明确指出:5-6年级的阅读目标是 明确作品事件,掌握故事梗概,并且在阅读中领会作品表达方式 ,它鲜明的指出高年段阅读教学必须以文本整体阅读为基础,这样才能清楚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在《课标》中,它要求紧抓阅读文章的重点,这也展现了高年段整体把握的要求。例如:在学习《船长》一课时,必须是在通读整篇课文的基础上,有目的的引导学生熟悉整个事件的经过、起因与结果,最后总结表达顺序,引领学生利用自身语言概括相关内容。在学习《记金华的双龙洞》时,可以先让学生结合课文标题,找出游览景点,再画出景区游览图,帮助学生明确表达顺序与写作思路。但是从课堂教学反馈的信息来看:并不是每个老师都会注重该点,特别是在观摩、展示课上,很多老师都会将精力放在引导学生分析表达方式、掌握故事发展上,根本不能凸显文章精妙,彰显不出课堂教学的科学理念,最后造成教学目标偏移。事实上,当前很多高年段学生都未能很好的掌握语言,在清晰概括文章内容上还很欠缺。这也告诫我们必须在高年段阅读教学中,必须舍得下功夫、花精力,并且不遗余力的完成教学目标。

2.注重关联,带动整体性感悟。

从文章内容安排来看:每篇文章的情感、意蕴都是前后贯通的,并不是孤立的。如果只注重点,却忽略了面,就会在体悟与理解上造成偏颇与困难。特别是高年段学生,在文本深度不断增加的同时,要求我们利用更多的整体意识将文本贯穿,以提高整体感悟。如:在《天游峰的扫路人》中,理解老人的 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 ,在理解该句时,就必须引导学生讲课文的第7与第2自然段联系起来,通过领会天游峰的险、高、玄与游客登山的艰难,帮助学生领会老人每天扫山的劳累。又如:在《轮椅上的霍金》,为了领会霍金这位科学家的伟大,需要以整体意识来贯彻文章。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先通过霍金的非凡成就,从文本语言中领略霍金的顽强生命力、悲惨命运和好学的科研精神,最后再回头来审视霍金取得的成绩,这样学生就能真正体会到霍金的非凡。

三、结束语

小学语文阅读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阅读方法

随着央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综艺节目的热播,再次掀起了一股“文学热”。俗话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阅读带给人们的享受与趣味是微妙的,是美妙的。想要获得较强的阅读能力需要日积月累的练习,因此在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教授正确的阅读方法,正确引导他们自主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视野。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d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高,第一步需要做的就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阅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长期的坚持与练习,学生必须产生了想要阅读的动力,明确阅读重要性的意识,才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逐渐扩宽自己的阅读范围,增加阅读储备。

(一)朗读训练

朗读训练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因为朗读要求学生首先得了解作品的背景,作者的经历以及文章的主题和重点,在此基础上注意作品的节奏、咬字及感情。例如,在《美丽的小路》中的“兔姑娘轻轻地从小路上走过,说:‘啊,多美的小路啊!’”在阅读这一小段话的时候,教师指导学生用缓慢的语气有感情地朗读后,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含义。

(二)创设情境

情境的创设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生创设情境,可以拉近学生与作品的距离,让学生感同身受,从而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在讲《小猫钓鱼》时,教师可以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导入新课。教师可以在多媒体上放一些鱼和钓鱼场景的图片,提问学生“班里都有谁钓过鱼呢?你们知道钓鱼时应该注意什么吗?”在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带着问题进入新课的讲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插入游戏

“寓教于乐”是西方著名的一个教育观点,在游戏中让学生提高阅读兴趣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办法。小学阶段的学生,都比较好玩,喜欢做游戏,在语文课堂上进行阅读教学时,适当地插入一些游戏,可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比如讲到《“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师可以让学生玩“击鼓传花”的游戏,由手里拿到花的学生讲述自己的父母亲对自己表达爱的方式。这样,就能让全班学生都积极参与进来。

二、教授多样的阅读方法

学生的阅读水平是有限的,尤其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还不懂得该怎样去阅读,怎样运用正确的方法去阅读。阅读方法指导着学生的阅读活动,对他们来说,好的阅读方法是受用终身的。而每个学生的阅读习惯、阅读方式和阅读水平是不一样的,因此,教师要给学生传授多样的阅读方法,让学生运用最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帮助自己更好地阅读与思考。

(一)学前预习

在语文阅读中,预习课文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开端。在预习课文之前,教师可以提出几个与该课文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同时让学生完成相应的任务,如划分自然段,查找生字生词等等。学前预习是正式进入阅读的一个铺垫,在此过程中,学生尝试自己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为提高阅读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略读与精读

略读,顾名思义,粗略的阅读,即迅速地阅读整篇文章,对其内容加以粗略的了解。略读的好处在于在短时间里,就能理解文章的大体内容,从而节约大量的阅读时间,找到一些基本的线索与关键点。精读与略读相反,精细的阅读,即仔细地阅读整篇文章内容,做到全面的掌握。精读的特点在于抓文章重点难点,体会文章不同部分的内容、意义及其逻辑关系,有效地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运用信息技术

阅读是搜集信息、发展思维、认识世界、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小学生的知识有限,掌握的仅是一些基础的语文知识。要想对文章有深入的理解,教师应当知道学生学会使用信息技术来帮助自己更好地阅读。学生不能有依赖思考,仅仅只想靠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就能掌握文章的内涵。教师首先要使生生改变原来陈旧的思维方式,向他们介绍图书馆的使用方法,包括阅览室的找书、借书流程,介绍电子资源的使用方法,正确使用电脑、手机和平板等电子产品,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增加课外阅读量

学生的阅读活动主要是在语文课堂上进行,只凭课堂上的阅读量无法使学生的阅读能力达到质的飞跃。因此,教师的阅读教学除了课堂阅读,还应包括课外阅读。教师要在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下将阅读问题层次化,在不同的阶段对学生提出不同的阅读要求,这样才有利于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

(一)定期举办读书会

为了使学生拥有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其听说读写能力,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有所收获为目的和归宿。教师可以在以班级为地点定期举办小型的读书会,可以为学生列一个课外的书目单,难度适中,布置一定的阅读任务,让学生根据人数分成几个小组,每次都由小组选出代表谈谈自己所读书籍的感受和感想。教师在读书会中应给学生肯定和鼓励,一次让学生树立自信心,体验成功的乐趣。

(二)1+1的教学内容

1+1的教学内容指的是课堂的阅读作品与课外的阅读作品想结合的教学内容。这种方法非常适用于语文课堂上,例如,在学习《窃读记》这骗文章时,教师可以在完成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加入《同步阅读》中《别了,我的语文课本》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体会读书的故事和每个人的生活都是息息相关的。

古语说,“开卷有益”。阅读是一个人涉猎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一个人汲取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手段,语文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教给学生最基本的阅读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边霞.审美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J].南京师范大学报,2001(02).

[2]夏正江.论中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层级结构及培养[J].课程教材,2001(02).

小学语文阅读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新课标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是人类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加强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但是长期以来,阅读教学一直处于被忽视的边缘,教师往往以自己的主观臆断代替学生的阅读,学生很少自主阅读,阅读教学被上成教师讲学生记、教师问学生答的分析式教学。我们要改变这种教学现状,为学生营造民主的氛围,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全面增强阅读效果。

一、认识到阅读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要让学生很好地进行阅读,我们应该先让他们明白阅读的重要意义,而对于小学生来说,多数是无法明白这些意义的。在进行阅读课程教学之前,应该先进行阅读重要性理念的普及工作,才能在此更好地开展阅读工作。小学阶段的语文教材比较简单,多数浅显易懂,即使一些有难度的文章,经过多次的阅读后也会对其有细致的了解。因此我们要大力支持学生的阅读工作,在阅读过程中不仅限于理解文章,还应向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有所感悟,有所思考。阅读的展开需要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生只有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之后,才能把阅读当做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这样阅读效果会更好,兴趣也将更浓厚,阅读才能更长久地坚持下去,长此以往,语文阅读能力就能不断提高。我们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呢?可以在阅读之前适当提出些问题,使学生带着一种强烈的疑问阅读,这样的效果应该会比较好。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围绕文本中心意图,不断提出疑问或话题,使学生不断产生阅读愿望。当学生怀着某种愿望或为达到某种愿望而进入阅读活动时,他的整个阅读过程将始终充满阅读的期待、思索和探索,始终保持阅读兴趣。通过诸如这样的措施帮助学生建立对阅读的兴趣,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在阅读中取得进一步提高。

二、质疑问难,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问难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思维不断发散。在阅读教学中要为学生设计一系列富有深度的探索性问题,让学生带着特定的问题展开主动阅读,让学生的阅读更有针对性。同时通过提问,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避免无效教学,让教师的教学更有针对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运用提问的方法为学生的思维指明方向,帮助学生不断探寻,进而解决问题,形成有效的思维能力。教师的提问要注意以下方面:(1)提问要注意时机。要选在学生思维关键处提问,以便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拨云见日,忌不分主次、满堂乱问。(2)提问要精心设计、富有创意。简单的“是不是”的提问并不能帮助学生进行有效思考,必须精心设计提出的问题,最好是提出富有创意的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快速进入紧张的思维状态。(3)更重要的是鼓励学生自主提问。阅读不仅要回答他人所提出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学生自主提问、自我分析与解决的过程。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质疑,让学生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教材,敢于挑战,善于质疑,勇敢地提出问题,这样才能将学生的阅读推向高潮,让学生的阅读更有成效,更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三、讲究口语艺术

苏霍姆林斯基强调:教学语言“在较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语文教学的基本手段是教师以自己活的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语文能力,进行思想教育和审美教育。即使在现代化教学手段普遍应用的时代,语文教学这一基本方式和特点也是不会改变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文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永远都是语言运用的艺术。阅读内容的情感性和阅读思维的情境性要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语言必须准确、鲜明、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同时又具有清晰严密的逻辑性,再现作品中的形象和画面,成为作品中的语言文字所叙述、描写的形象、画面的艺术再创造,从而引起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帮助学生理解作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论是讲解还是描述,还是复述,其语言都应当活泼新颖,富有情感和魅力。总而言之,应当对学生是一种新异的刺激,易于引起学生的注意,并给学生以美的享受、美的熏陶,引起学生的模仿和学习。

四、体现学生阅读的独特性

新课标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木,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以往的教学中为了实现所谓的教学目标,而将学生的思维限定在教材上,让学生按照教师预定的思路以固定的模式进行阅读。学生的阅读体验是标准化,是教师所预想的教参的标准答案。这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忽视了学生的个体体验,无法实现新课改所倡导的个性化阅读。为此我们要从预设走向生成,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体验与感悟。这就需要广大教师首先打破视教材为经典与权威的教学观,具有批判精神,更要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善于挑战,为学生创设情境,还原生活、回归生活,让学生将文本与生活结合起来,这样学生才能产生更多的独特见解与感受,才能畅所欲言,这样学生才能实现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同时更是培养学生基础语文素养及基本理解、逻辑推理能力的重要措施与手段。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看,主要存在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手段单一等问题,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实现,成为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重要途径。作为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模式实现的重要组织者与引导者,教育工作者应从小学生天性与年龄特点出发,结合学生的能力层次及知识构成,对阅读教学的过程进行合理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探索性,将学生性格中的劣势转化为个性化教学的优势,争取为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顺利完成创造条件,为实现学生全面综合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于兴梅.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学周刊,2015.3.

[2]贾清.浅谈小学语文如何实现个性化阅读.学周刊,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