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组管理心得体会(精选5篇)

  • 班组管理心得体会(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二、要以岗位安全操作为重点抓安全教育。这是因为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十分具体,明确地规定了职工的安全作业规范,每一个职工不但要牢记,更应将其融入工作、指导工作。班组长要以此为目的持之以恒抓好安全教育,尤其对职工返岗与换岗的安全教育更应重视。 三…

班组管理心得体会(精选5篇)

班组管理心得体会范文第1篇

(二)要有监督意识。一要加强对周围环境和设备状况的监督,一旦发现隐患要及时处理,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二要加强对本班人员上岗前安全防护准备工作的监督,发现忽视安全的现象及时制止。三要加强班组成员在生产过程中执行安全规章制度的监督,看每个职工是否按安全规程操作。四要加强对重点人员、重点岗位的监督。

(三)要有事后总结意识。班组长抓好安全工作,一要总结成功的经验,找出成功的秘诀;二要总结失败的教训,找准失败的原因,使二者上升为理论,以指导今后的安全工作。

二、要以岗位安全操作为重点抓安全教育。这是因为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十分具体,明确地规定了职工的安全作业规范,每一个职工不但要牢记,更应将其融入工作、指导工作。班组长要以此为目的持之以恒抓好安全教育,尤其对职工返岗与换岗的安全教育更应重视。

班组管理心得体会范文第2篇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班级管理 制度创新

1 问题的提出

大教育家夸美纽斯于17世纪率先倡导班级授课制,20世纪,以班级为基本教学单位的学校教育,即班级授课制出现并得到蓬勃发展,班级组织逐渐在世界各地确立下来,学校逐渐把班级管理视为其管理的核心。班级管理理论一直以来受到科学管理思想的影响,尤其受“泰罗制”与韦伯的“科层组织理论”影响,强调管理的“控制性”。科技化、信息化的现代管理科学为班级管理理论和实践的积极探索提供了新的视角,班级管理理论处于不断的发展之中。而心理学则从认识的生理机制、认知过程、思维规律等多方面对传统班级管理的弊端予以了抨击,确立了各种班级管理的新观念,并试图寻找班级管理的心理学基础。因此,心理学的研究为班级管理制度的发展创新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

目前我国有关班级管理的研究成果颇多,一般都是以教育学理论为依据,以德育为主线,论述班主任和班级工作,将班级管理局限于教育学的学科视野中,未免狭隘。因此,如何运用现代科技理念和深厚的心理学理论基础,推进班级管理由“控制”到“服务”的转变,建设民主开放的、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优良品质和潜能、力量的班集体,是班级管理研究值得重视的方向。

2 班级管理中的心理学发展历程

作为教育学研究的重要对象,班级管理的发展首先得益于心理学的支持。如,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确立了一种客观的研究精神。以行为主义为代表的心理学通过对行为的强化、消退、模仿观察学习等对人的行为进行科学研究,这一理论研究范式的确立被运用在班级管理中,使班级管理在科学化的轨道上走向深入。并在以后的几十年中占据了主导地位,成为班级管理的主要理论。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认知心理学和人本心理学在教育理论和教育改革中的突出发展并获得了优势地位,班级管理产生了一种新的范式转换。认知心理学强调从对人的认知的分析人手,试图使学生了解班级管理的一般规范,理解教师班级管理行为的原因与方法,并由此形成积极的师生关系,维持与促进班级秩序。人本主义心理学则从对学生的需要、潜能的分析人手,对人的行为产生的原因和发生机制进行研究,进而将这种研究应用于班级,形成各种各样的行为控制方法和技术。心理学的研究范式与研究思路,为班级管理提供了方法论指导,使班级管理一方面有了其基本的理论基础和研究范式,另一方面构成了心理学研究的实际应用的一个重要领域。近年来,教育领域也掀起了一场积极教育运动,由赛格利曼提出并倡导的积极心理学日益成为一种主流思潮,影响着社会的各个领域,再次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尤其是将我们的视角转向更加关注学生的需求满足,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充分发挥其潜能。从而增强集体意识,建立一个更加彰显人性和民主开放的班集体。

3 积极心理学的主要思想

积极心理学(positivepsychology)是20世纪90年代末首先在美国兴起的一场心理学运动,由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赛里格曼发起的。其研究对象是普通人,要求心理学家用一种更加开放的、欣赏性的眼光去看待人类的潜能、动机和能力等。它倡导人类要用一种积极的心态对人的许多心理现象做出新的解读,并以此来激发每个人自身所固有的某些实际的或潜在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从而使每个人都能顺利地走向属于自己的幸福彼岸。

目前关于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三个层面:积极的情绪和体验、积极的个性特质、公民的美德和使个体成为由责任感、正义、有礼貌、宽容和职业道德的社会组织,如健康的家庭,有效能的学校,等等。积极心理学强调研究人性的优点与价值,其目的就是要开发人的潜力、激发人的活力,促进人的能力与创造力,并探索人的健康发展途径。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积极心理学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提倡积极人性论,导致心理科学对有关人性的管理更科学、更有效,从而促进个人、家庭、学校及社会的良性发展。我国著名心理学家张厚粲高瞻远瞩地指出:“人文关怀是21世纪的主题,在某种程度上说,心理学的繁荣与发展是实现人文关怀的必由之路。”在班级管理科学化的过程中倡导积极心理学不仅是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更是人性的体现、人文的关怀。

4 积极心理学在班级管理制度中的运用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层组织,是教师和学生开展各项活动的最基本组织形式。作为学校实施教学的重要部分,班级管理既包括学校领导通过对教师实施对班级的管理、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对班级的管理,还包括家庭、学生和社会的参与管理,在此过程中涉及一系列的人和物的因素及其关系。下面我们主要从班级管理中的两大主体――教师和学生、环境因素、班级组织和管理等几个方面谈谈积极心理学的具体运用。

4.1两大主体

综观有关班级管理实践与研究,一贯认为班级教师是管理的主体,学生是管理的客体。随着学生在班级中主体地位的不断提升,班级教师与学生同时构成了班级管理主体的两大要素。教师承担班级教育管理工作,是教育者、指导者和班级工作的组织管理者,在班级管理中居主导地位。在班级管理中,学生兼有双重角色:一方面是班级管理的对象和客体,履行作为学生的角色权利和义务,遵守班规,另一方面是班级管理的主体,要发挥作为管理者的主观能动性,为实现班级管理目标而献计献策。在班级管理的主体中把教师和学生结合为一股合力,体现了一种全员管理的理念,着力于培养和谐的师生关系,特别是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

控制论的提出,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不仅被用于机器系统和动物系统中,更被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系统中。班级作为一个社会系统,有一定的组织性,存在多种发展的可能性,一定程度的控制是必须的也是可能的。但如果不顾班级社会的特殊性,一味强调控制性,就会使班级管理趋向于控制主义,丧失生机与活力。在传统的班级管理中;控制主义主要表现在教师关注的是学生的组织和纪律,因此,常常“直接地或间接地通过班干部,借助一定的规章制度去约束学生,实现对学生思想与行为的控制,导致教师只关注如何矫正学生表现出来的形形的错误行为与利己意识,学生只关注如何表面地、形式地维护规章制度,班长、班委会只从事监视活动,行使的是警察的职能”。现代意义上的班级管理,不再只关注对学生的控制与约束,而将焦点转向对学生的服务,并在理论与实践两个领域深层挖掘管理本身的教育功能。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在此转变过程中,积极心理学为我们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支持。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要建立一个服务型的班级,为学 生营造一个有利于其潜能得到充分发挥的良好氛围,促进学生的自我成长和完善。教师关注的不仅是优秀学生的学业成绩,更重视学业一般学生,尤其是教师眼中的“差生”的学习进步;不仅关注重视学生智力的开发,更没有忽视情感教育,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积极的情绪体验;不仅着眼于课堂之上。更将视角延伸到课堂之外更广阔的范围,开辟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让每个学生都有发现并发掘潜能的机会,增强成功感和满足感;不仅鼓励学生的发展,更利用班集体这种特殊的社会组织,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要加强责任感教育和公民教育。学生应在学习中成长,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体验到成长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4.2教育环境

社会心理学家勒温提出著名的行为公式B=F(PE)(B代表行为,F为函数,P为个体,E为环境),强调环境对人的影响的重要意义后,环境成为了班级管理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研究领域。环境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即物质环境、制度环境和文化环境。相对于物理环境和制度环境,文化环境是一种软环境,它以底蕴的形式由内而外地弥漫在整个班级环境中,从而形成一种在班级中不成文但又心照不宣的更具人为性与主观性的价值倾向。本文暂不加以论述,着重分析积极心理学思想在前两种环境中的贯彻、体现。

就班级管理中物的因素而言,主要包括学校基础设施的大环境和班级管理的小环境两个方面。如物理条件、班级编制和座次安排。随着国家对教育的高度重视,投入逐步增多。在硬件设施方面越来越能综合考虑基础设施的建设,诸如光线、温度、桌椅的高矮等能符合学生的胜利发展规律的,尽量科学化、合理化。而对班级编制的讨论,目前对大班和小班两种上课方式,从学生本身的接受能力、思维特点和个体的特殊差异性等多方面因素出发,应具体分析,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潜力,使其在班级环境中得到发展的可能。

班级管理的制度环境研究主要包括结构与规范两个方面。下面以班级结构为例说明。班级结构是以教师为中心形成的学生的地位、角色分配体系。这主要表现为处理好班级的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的关系,尤其是多非正式群体的驾驭管理。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是指在班级中自发形成的无正式组织结构、无正式章程的群体,有对抗性的、舆论性的、娱乐性的、老乡等多种形式,主要功能是满足个人在正式群体之外的一些心理需要,和正式群体相比,具有更大的吸引力,更容易发挥组织对个人的影响作用。如果引导不善,非正式群体的发展就具有一定的畸型性,因此,生活在非正式群体中的成员也会畸型发展。学校组织中许多成员价值观念畸变、行为失控、人际关系紧张等都源于学校中非正式群体的影响,是学校教育环境恶化产生的恶果。对待非正式群体,除了认识到他作为一种客观的现象必然存在外,还需要运用一系列政策实施管理,变被动为主动、消极为积极以达到班级管理的目的。如,避免对他们的消极对立情绪;加强对核心人物的思想了解,合理开导;发挥其良好的人际关系;注重采用多种渠道进行信息沟通等等。

4.3班级组织

在科学管理思想引导下,组织机构建设大多采用韦伯的“科层组织理论”层层分解,按管理目标将组织分为各个部门。这是一种在劳动分工的基础上,有明确意义的等级和规章制度的组织管理模式。与这种组织结构对应的是一种从上至下命令施放型的管理模式,注重规范管理及制度管理,即人们常说的“刚性管理”,这种管理模式具有较强的“控制性”。在这种班级管理模式下,班主任是最高领导者,下设班长,再下一层设学习、生活、体育等各种委员,第三层是小组长,最下一层是普通同学。这样形成的班级组织中。班主任是绝对权威的拥有者,是班级的绝对领导者。班干部的选拔、班级制度及班级事物的处理都由班主任自己决定。班级干部没有参与决策的权利,只能执行班主任的指示。在班级活动中,一切独立的个性与个人意志都是与班主任的权威与管理的方式格格不入的。长此以往,学生的独立人格得不到健康发展,学生的能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也会被扼杀。这种层级制的班级管理模式已不再适应当今时展的需要,因此,我们建议以积极心理的思想为指导,借鉴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司运作模式的优越性,建立一种新的易于沟通的班级管理模式――班级“法人”治理结构。如图1所示,

在这个组织中。班级共同愿望是由班主任与学生共同商讨制定的。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与学生是平等的管理主体,但由于学生还未成年,不具有完全的理智与丰富的阅历做班级管理工作最后的决定,因此,在制定及实现班级共同愿望的过程中,班主任应给予一定的督促与指导。如在班集体的组建过程中,可以由学生在相互了解的基础上,通过定期竞选的方式,让学生自己确定他们的班干部,而不是由班主任指定,这样产生的班干部更容易使学生信服;制定班规时可以通过学生相互讨论,集体定出,对于学生自己制定的班规,他们更容易遵守;班内的事务可以通过班委会解决;在各项管理活动中,班主任处于辅导者的地位。而不是独裁者。

知识经济时代,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应以“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为指导,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参与意识一,以“服务学生为本”,在班主任的带领下,依靠全体同学的参与来共同完成班级管理工作。如果把教师、学生都看成是重要资源的话。班级管理的过程实质上是开发人力资源、挖掘教学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的配置,发挥资源的重要作用,最终达到资源的优化、合理配置,取得最大的效益。现代的班级管理正是在积极心理学的引导下,探索出一种科学的管理方式,调动教师的积极性,采取人性管理的方式,建立一个自主的、协调的、发展的和谐班集体,让学生在充分发挥自己潜能的基础上培养积极品质,真正做到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造,最终促进自我的完善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彭聃龄.普通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焦春玲,杨海青孙玉洁.现代班级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教学与管理.2005.3.

[4]周夏禹,徐定仙.论民主开放型班级管理.承德民族职业技术学院。2002.4.

[5]吴玉莲.论班级管理与非正式群体理论观察,2002.4.

[6]陈文平.略谈学生座位的安排.常州师专学报,2002.1.

班组管理心得体会范文第3篇

关键词:班级管理;学生;主体

新课标倡导“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这不仅适应于课堂教学,也适应于班级管理方面。魏书生认为“管理是集体的骨架”,班级作为学校的一个小集体,在管理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中学生来说,他们充满好奇心,渴望自己得到别人的认可,渴望获得成功,因此,在班级管理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各种机会和条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

一、优化班委组合,实行自我管理

1.组建责任心强的常务班委

实行学生自主管理,教师不必事事躬亲。在班级管理中,组建一支责任心强、素质高、有魄力的班干部队伍是非常重要的。班干部是班集体的核心,是凝聚班集体的纽带。首先,按照民主原则,选举产生班委,是由班委民主再选举产生班长。然后,在班长带动下,组织班委成员制订班干部的责任目标和职权范围,面向全班公布,全班同学讨论、修改完善后,再执行。全班同学负责监督和评价班干部的工作,班级的日常管理由班干部负责,班长协调,从而做好各项工作。

2.设立灵活多样的督导小组

除组建常务班委外,还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并建立多样化的自主小组,如学习督导小组、纪律监察小组、卫生监督小组等。鼓励学生自由选择感兴趣的小组,促使学生做到人人有责任、人人担担子。学生既是班级的管理者,同时又是被管理者和合作者,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干、人人有人管、人人能管人”。管理与被管理相结合,能够充分提高每一位学生对班级管理的责任感,使得自己的聪明才干在班级管理中得到充分展示。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自我管理手段,既能够增强学生的使命感、责任感和信任感,也使得学生个性得到充足发展,同时还提高了班级的管理效率。

二、自主制订班规,实行自主管理

有一位著名教育学家说过,“记住你的管教目的应该是养成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要让人来管理的人”。陶行知在《学生自治问题之研究》中也谈到,“学生自治可以为修身伦理的实验,适应学生之需要,辅助风纪之进步,促进学生经验发展”。因此,对于刚升入中学的新班级,要让学生根据班级的情况自制班规。首先,让学生明确班规的重要意义和作用,让学生认识到班规与《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不同之处,认识到班规在学习生活和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价值。其次,让学生根据《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行为规范》亲自制订适合本班的班规,使每个人都成为“立法者”,征集“好点子”。最后,由各个小组集体讨论,由班委汇总、协商、制订明确的班规,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班规不是教师或班委在管理自己,而是自己对自己的约束。教师可以根据情况,强调班规的针对性、实效性,班规面前人人平等,让班规在班级管理中发挥作用,体现学生的民主、平等,同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活动丰富多彩,体现自我价值

一个有活力的班集体能够开展多种有意义的活动。中学生有强烈的表现欲,他们希望通过各种形式来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才华,并获得认可。因此,如何引导他们健康发展,是班级工作的重点。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开展各种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活动,让每一个学生有展示自我的机会。比如 “抗战胜利70周年”举行“祖国领土寸土不让”手抄报活动,“十一”国庆节举行“祖国在我心中”诗歌朗诵会,“艺术节”举行书法绘画展、竹杠舞比赛、文艺汇演等。在这些活动中,教师要充分相信、尊重学生,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去实践,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从而实现学生自身价值。

四、班委带好头,实现自我完善

班干部是班级的骨干,他们在服务班级的同时,又对班级进行管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班干部的示范服务对其他学生是一种无声的管理、无形的激励,使班级形成积极、健康向上、有声有形的班风。在这种氛围中,通过示范激励,学生能够将自己与他人之间、自己与制度之间、自己与自己之间进行比较、对照,从而引导学生自我评价、自我修正、自我管理、自我教育。

五、全员激励,共同进步

班主任对学生必须一视同仁,并坚信“好学生是夸出来的”,不断地激励全班学生积极主动地制订切实可行的班级远、中、近期目标,以及小组、个人目标,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得以实现,从而体验成功感。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而且还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发挥,并以一个管理者的身份管理他人,更学会自我管理。这种形式的管理与教育相结合,既能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同时也符合新课标的发展要求。

参考资料:

班组管理心得体会范文第4篇

一、选题理由

在路局直管站段的大背景下,车站顺应形势,对车间、班组也作了生产力布局调整,管理跨度的扩大和日益严峻的安全生产压力,给我们的班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之一就是增强自主管理能力。“自主管理”是指组织依靠自身建设,通过自己管理自己,实现组织各项目标的一种管理方式,与之相对的是“依赖式管理”或“被动管理”。

在运输站段,增强班组自主管理能力的意义在于以下四个方面:

(1)实现班组自主管理有助于解决生产力布局调整后,管理跨度空前扩大而产生的旧的管理方式与新的管理体制之间的矛盾;

(2)实现班组自主管理将有助于发挥班组的突击队作用,增强生产一线的安全保障能力;

(3)实现班组自主管理将有助于增长下属才干,有利于选择和培养会技术、懂管理的基层管理人才;

(4)实现班组自主管理将有助于传递安全压力,舒缓上一管理层的工作压力,使上层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专心处理重大问题上。

二、现状分析

目前,站共有8个车间、44个班组、114个安全自控型小组,分布在四大行政区。近几年,车站领导非常重视班组建设工作,制订了《站班组建设实施细则》,具体明确了班组管理的“责权利”,成立了班组建设领导小组,下设管理办公室,由劳动人事科、职教科、安全路风科、技术统计科、党群办公室等等齐抓共管,在班组建设上取得了明显成效。调研中发现,绝大部分车间对班组管理的重要性都有较高的认识,其中不乏一些好的做法和尝试,如:站曾在班组长选拔上大胆尝试用个人竟聘、民主推荐、车间考察相结合的方法;运转车间对安全自控型小组长加强监督考核;杨浦运转车间班组长管理能力较强;货运车间班组长考核权行使较好;货运车间班组长业绩与月度奖金挂钩力度较大等等。但从班组管理实际发挥的效果和班组细胞活力上看,目前车站的班组管理总体水平还偏低,各个地区的班组建设水平参差不齐,班组长的作用发挥还不理想等等。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自主管理意识尚未深入人心,自主管理缺乏思想保证

长期以来,半军事化的管理体制,造成了铁路各级组织的自主管理意识不强,某些时候,“自主”甚至与“自我、不听指挥”划上等号,作为企业最小管理单元的班组,更是缺乏有效的自主管理。工作中,绝大多数车间习惯于家长制的做法,对班组管理往往抓而不放,不敢给予班组过多的空间。班组过多地依赖于车间,被动执行多,主动管理少;应付了事多,积极思考少。“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在班组中大有人在,即便是上级对自主管理提了一些要求,也是口号多于落实,“蜻蜓点水”般得不到重视。

(二)班组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自主管理缺乏必要的人才保证

随着铁路运输能力快速扩充,技术装备水平快速提升,信息化管理手段不断增强,对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能不能具有一支训练有素,具有较高素质的班组长队伍和职工队伍,已成为关系运输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也成为制约班组自主管理水平高低的决定因素。近几年,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职工素质也在逐年上升,但是从目前的数据来看,职工素质仍然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

1、职工文化素质薄弱;

车站职工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有相当的比例。

从工班长来看,44名工班长中,文化程度在大专及以上的2人,占总数的4.5%,文化程度在高中和中专(技校)这一层次的为18人,占总数的41%,初中以下的为24人,占总人数的54.5%,形成了一个金字塔形状。

2、运输业工人学历情况

事实上,铁道部所制订的岗位任职标准中,所有岗位全部要求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以车站目前的职工文化素质,远远不能适应当前铁路快速发展的要求与步伐。虽然文化素质与管理水平不能直接划等号,但是薄弱的文化素质却是制约班组自主管理水平的“瓶颈”。

3、职工技术业务素质不强。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与终生学习理念的提出,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与现代企业相适应的新知识、新文化,但是部分职工没有真正树立起终生学习的观念,部分职工认为职业培训、技能鉴定对自己没有太多的实惠,背书、考试比干活还累,不愿学,不主动报名参加培训,即使单位送去培训或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其积极性也不是很高。

技能业务素质不强,表现在工作中缺乏前后联系、融会贯通,完全凭经验干活,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非正常情况下的应急处理能力差,甚至连基本作业技能也不过硬,与岗位技能标准有相当的差距。如果把文化素质低当作是先天不足,那么技能业务素质不强就是后天缺陷,给安全基础带来巨大的隐患。

(三)工班长、小组长管理职责不明晰,参与管理缺乏管理依据

一是在现行的《站班组建设实施细则》中虽然对工班长的管理职责做了规定,但对工班长与安全自控型小组长之间的关系却没有作出明确认定,使得工班长要加强对安全自控型小组长的领导缺乏文件依据;

二是《站班组建设实施细则》中没对安全自控型小组长的职责权限做出相应的认定。在实际操作中,各车间(站)也没有对安全自控型小组长职责作相应的规定,存在“重工班,轻小组”现象。这样一来,安全自控型小组长们失去了主动管理的积极性,甚至认为自身“名不正,严不顺”,对参与班组管理缺乏主动性,从而班组管理往往靠工班长一人“单打独战”,管理的核心作用发挥不出来;

三是班组长的“责、权、利”没有充分体现。“责”,就是班组长要对班组的安全生产,班组管理负起责任,认真履行班组长的职责。“利”待遇、津贴高于一般职工,各种培训、学习、疗休养机会多于组员。但在实施班组管理时所能行使的“权”就显的底气不足。以分配权为例,现行的奖金分配大多数就到车间一级,班组基本无权过问,甚至有的车间班组的奖惩建议权也名存实亡。

(四)班组长选拔任用考核机制不活,自主管理缺乏核心凝聚力。

是否把品质好、业务精、年纪轻、会管理的职工选进班组长队伍是班组管理质量好坏的关键,调研发现,多数车间(站)并没有真正执行好班组长选拔、任用程序,而是以岗定职,结果形成了一些所谓的劳动模范型班组长,工作固然干的不错,但是缺乏管理经验和激情。不少班组长被选拔到管理岗位后,对如何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田,没有思路,缺乏信心,不敢大胆管理,认为只要职工不惹麻烦、不出乱子就可以了,没有必要通过严格管理而得罪人,弄得不好,位子难保。遇到职工反映的棘手问题,能拖则拖,能推则推,致使职工的问题常常不能在第一时间得到解决,一定意义上,造成了班组管理有形无魂,没有凝聚力,提高管理水平更无从谈起。在班组长考核方面,现行的一年一次考核时间跨度太长,若上年度被评为三级班组,则次年一年班组长只能享受三级标准津贴,上下浮动不明显,不利于新调整班组长的积极性。

(五)班组建设交流平台不多,自主管理缺乏信息共享。

调研中我们普遍感到,各个地区或部门都有一些好的做法或值得推广的经验,但是这些好的做法和经验很少有机会在全站推广介绍,车站各类会议交流不少,但是针对基础管理工作而开展的交流平台却不多,形式不活,班组长遇到的热点、难点和疑点问题,也没能通过正规的信息渠道在其他班组长中沟通和掌握,仅靠一年一次的班组长培训班,远不能满足班组长之间的信息交流需要。

三、研究对策

针对制约班组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管理的五个方面因素,要提升班组自主管理水平,我们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增强职工自主管理的意识,营造班组自主管理氛围,

企业要搞好生产,取得满意的经济效果,必须从班组做起,给予班组自主管理高度的重视,车站要通过各种形式、方法、渠道,帮助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到,路局直管站段和车间(站)整合后,给班组建设带来的一系列重大的变化,充分认清新形势下,加强班组建设的极端重要性,例如:可以通过标语、横幅或会议、学习形式的宣传,逐步让班组自主管理的理念深入人心,增强信心。

1、对管理层,可以在班组长、班组骨干以及管理干部中开办班组管理知识讲座、团队精神训练等,把管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全站开展“班组自主管理活动月”活动,若短期内尚不能全面实现班组自主管理的车间或地区,可以先选塑一些基础较好的班组成立班组自主管理示范区等等,由点及面,逐步推进。让各级管理者知晓实现自主管理并不复杂,它是一种可实现、能实现、见效快的管理方法,实现自主管理将会对安全生产产生实实在在的保障作用;

2、对一线职工,大力营造“站兴我荣,站衰我耻”的主人翁责任感,可以采取定期抽选职工参加集体组织的诸如“今天我当家”、“节约能源,从我做起”等班组特色活动,在年度联欢会上精心编排一些管理实例为背景的小品等,使职工潜移默化地养成为企业发展、为集体利益甘愿贡献的觉悟,调动他们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积极性。

(二)、以提高职工素质为落脚点,打造学习型班组

站段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企业,在用人机制上,还承担着很大的社会职能,体现着很大的计划经济的烙印,但是如何把现有的人力资源塑造好、培养好,激发并提升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却是我们应该做到的。

1、按照“业务技能为基点,现场管理为内容,安全质量为中心,班组达标为主题,思想工作为保证”的模式开展班组长管理能力培训,不断提高班组长的管理能力。对于现职工班长学历素质还未达标的,拟采取送读、夜读、鼓励参加自学考试以及车站与路局成人中专学校联合开办成人中专半脱产学历教育班等办法,促进工班长学历素质尽快达标。

2、调动职工再学习再深造取得高一等级技能资格的积极性,在初期,首先就是通过几年的努力,把技能人才的比例做大。车间(站)是职工教育的主体,要大力打造学习型班组。

一是实行“一对一”帮带,即班组内任命一位已取得或正在取得高一学历或技术等级的职工带动另一位不愿晋升的职工参加考试,考试通过,给予二人一定物质鼓励;

班组管理心得体会范文第5篇

“班组俱乐部”概念的提出

“俱乐部”,是指具有某种相同兴趣的人聚集在一起进行社会交际、文化娱乐等活动的团体和场所。江门供电局则创造性地在“俱乐部”的交际、娱乐活动中注入了学习、工作元素,使原本生硬刻板的安全教育、技能学习,变成了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活动,创造了一种新的班组管理模式。因此,“班组俱乐部”就是利用互动分享、康体娱乐、QC工作、阅览学习功能等硬件平台开展相关主题活动,并进行积分兑换,增强班组活力的一种管理创新计划。它既是班员在自愿、互助、互惠的基础上自主参加的沟通交流平台,也是一个包含着组织、团结、激励等多重意义的管理平台;它既是一个含有硬件的活动场所,也是一种软性的班组管理模式。其目的是通过“班组俱乐部”建设活动,全面提升班组长素质,全面提升基础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员工业务技能水平,全面提升员工幸福指数,使班组朝着学习型、技能型、创新型、高效型、和谐型方向发展,形成富有特色的班组文化。

2013年7月,江门局决定在试验研究所试点推行“班组俱乐部”建设,作为政治思想工作融入班组建设新路径,主要基于以下三方面考虑。

“文化管理”:“班组俱乐部”建设的理论依据

“文化管理”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是将企业管理从重物轻人的科学管理向以满足人、尊重人、发展人的“人本”管理转变,通过企业文化的培育,来实现文化管理模式的提升,使员工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共同的行为规范。一直以来,江门供电局依据“文化管理”这一理念,把班组建设尤其是班组文化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早在2005年初,江门供电局就前瞻性地提出了“眼盯基层、眼盯一线,抓班组、抓现场、抓过程”的管理思路,明确地将“职责明、标准清、纪律严、业务精”作为班组建设理念,通过持续开展全员准军事化训练、班组长“四会”能力培训、技能演练大比武等活动,推动班组管理规范化,培育班组安全文化、执行文化、道德文化。如今,江门供电局推出的“班组俱乐部”建设项目,更是继续坚持“文化管理”这一理念,进一步将供电班组管理由注重财、物、制度的科学管理向“以人为本”转变,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培养人,强调以一线班组员工为企业核心,侧重从班组活动的策划组织及硬件平台的建设利用上设计,辅之以配套激励机制,在满足班组员工必要物质需要的基础上,尽量满足人的精神价值需要的一种文化管理模式。

三基工程:“班组俱乐部”建设的客观选择

班组文化建设是融入企业中心工作、促进班组管理水平提升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广东电网公司大力推进“基础管理、基层班组、基本技能”的“三基工程”建设,以有效实现“人员、技能、管理”的全面提升。在这种新的形势下,政治思想工作既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作为政工人员,既要充分参与“三基工程”建设,有效发挥政治思想工作“融入中心、服务主营”的作用,又要切实保证与主营业务不脱节、不搞“两张皮”,真正做到“到位不越位”,值得思考与探索。在探索过程中,江门供电局在借鉴系统内部分单位实践的“班组长俱乐部”基础上,提出了“班组俱乐部”这一概念,破解了企业文化融入班组建设的难题,找到一条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中心、服务主营的新载体。相对于以往提出的“班组长俱乐部”仅关注班组长的缺点而言,“班组俱乐部”面向范围更广,更是一种班组管理的模式。与“班组长俱乐部”定期组织班组长相互交流、促进不同,“班组俱乐部”中班组成员之间的交流、促进更加经常化,是融入班组日常工作之中的运转模式。

员工心声:“班组俱乐部”建设的现实需求

落实群众路线,就是要关心基层员工的实际需求,解决好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2013年4月,广东电网公司政工部协同企管部、人资部、生技部等部门专门就基层班组工作“忙”现象在11个地市局进行了调研。2013年下半年,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过程中,江门供电局主动问计于基层,问需于班组,开展了班组文化建设与班组管理模式情况调查,发放调查问卷800份,调查内容涉及对过去班组文化活动的认知与评价、对班组激励制度与管理模式的认知与评价、对未来班组文化建设的认知与期望等。通过班组调查发现,调查结果有三个方面值得重点关注:一是超过80%被访者表示工作心理压力大,心理负荷太重。压力来源依次为安全压力、制度管理压力、人际关系压力,特别是80后员工,对规范化制度管理感觉压力特别大。二是超过一半的被访者认为目前上级忽视班组员工的精神文化生活。数据显示,50%的人认为上级对员工的文化生活、精神满足关心程度一般,15%认为不够,也就是65%的班组成员对这种状况不满意。三是74%的人认为当前的激励形式不够,现有管理手法不合理,会议多、形式多、重复多、惩罚多,几乎没有奖励,直接导致员工工作积极性不足,工作效率下降。这些调查结果显示出行政管理、制度管理在关注班组员工思想、精神上的缺位,班组管理迫切需要找到一种软性管理方式,以柔济刚,用柔性的管理去解决刚性执行的问题,这为开展班组俱乐部建设工作既提供了现实依据,也指明了方向。

“班组俱乐部”建设的过程与内涵

“班组俱乐部”建设的基本思路

“班组俱乐部”建设的基本思路是:引入柔性管理,借助班组俱乐部的软硬件平台建设和运作,打造以“乐安全、乐工作、乐学习、乐生活”为主线的“四维”工作模式,建立会员制、辅导员制、积分激励制、班组轮流当家制“四大”工作机制,结合班组基础、业务特点和时节特征,策划开展一系列“贴近实际、贴近一线、贴近生活”的常态班组管理和文化活动,实现对班组的文化管理,提升班组员工的技能素质,培养班组成员的归属感、荣誉感,打造和谐高效充满活力的班组集体,逐步走出了一条新型的班组文化建设特色之路。

“班组俱乐部”建设的主要内容

活动支撑体系。围绕“乐安全、乐工作、乐学习、乐生活”四个维度,“班组俱乐部”共设计了15个活动项目。乐安全方面,包括开展“三不一鼓励”“两票”办理、行车安全等5个项目;乐工作方面,包括QC攻关、台账录入、5S定置管理等3个项目;乐学习方面,包括欢乐课堂、读书分享、技能竞赛、设备诊断等4个项目;乐生活方面,包括达人秀、志愿服务、合理化建议3个项目。每个项目都有具体的活动内容,并设立各项目的辅导员,根据各班组的项目完成情况,对各个班组予以不同的积分奖励,并定期进行积分兑换。

硬件平台体系。江门供电局在试验研究所办公楼开辟了“班组俱乐部”的专门活动场所,划分为两大功能区域:一是动态展示区,包括安全经验、QC成果、读书心得、员工合理化建议、精彩瞬间等;一是互动区域,设有体感安全学习平台,开辟职工舒缓区、健身康体区域、便于分享研讨的开放式课堂、阅览角及QC工作室等,为班组俱乐部各种活动开展提供了必要条件。根据“乐安全、乐工作、乐学习、乐生活”的四维建设原则,每一个维度,都可以在这里找到相应的平台。

运行机制体系。为配合“班组俱乐部”15个项目的开展,试验研究所建立了包括会员制、积分制、辅导员制、班组轮流当家制等一套完善的运行制度,以确保项目开展有序、规范、高效。会员制是以班组为单位成为俱乐部会员,享受俱乐部提供的各项设施,通过班组参与“四个乐”主题活动的表现,班组成员共同为本班组积分。辅导员制是由管理专责兼任各专业小组的辅导员,实行挂点班组,对班组俱乐部四个维度、15个项目按专业划分组织开展,策划相关主题活动,在各项活动中关注班员的心理成长,掌握员工的心理动态,同时做好督导查评和活动积分统筹管理等工作。积分制是通过建立系统的积分激励机制,配套“工余乐”班组活动奖励,让各班组乐于参与、乐于分享、积极主动、体现价值。积分制主要包括积分评审、积分兑奖两个环节。积分评审由部门管理人员及各班班长、班员代表组成积分评审小组,在辅导员提交积分说明的基础上,每个季度对各班组的积分情况进行审核。积分兑奖即由班组将最后核准的累计积分兑换成“工余乐”活动基金,用于开展班组员工喜闻乐见的班组活动。班组轮流当家制是以流动红旗形式,每个月由一个班组做俱乐部的“当家”,具体负责班组俱乐部的日常管理,在班组内部或跨班组发起技能培训、读书分享、技术研讨、康体娱乐、电影欣赏等“小、精、快”的活动,真正体现“班组才是俱乐部的主人”的初衷。这其中,会员制是基础,是班组俱乐部运作的前提条件;积分制是保障,是班组俱乐部运作的激励机制;辅导员制和班组轮流当家制是核心,是实现班组自主管理的重要运作方式。

“班组俱乐部”建设的实施路径

乐安全:变惩罚教育为奖励教育。安全是电网的生命线,理所应当成为党群工作融入中心的重要切入点。所谓“乐安全”,就是从人性的本质出发,转变“简单生硬、以罚为主、只重说教”的管理方法,学会站在员工角度换位思考,以员工易于接受、乐于参与的方式,推进人性化、启发式的自主管理,通过正向激励让员工在工作中找到快乐,获得精神和物质奖励,体会到安全的意义与价值。在“乐安全”建设过程中,通过开展“三不一鼓励”“两票”办理、行车安全等5个活动项目,结合评选每月金牌工作负责人、金牌安全驾驶员、金牌设备健康诊断师、零违章班组,并在部门显眼位置进行公布,使员工得到关注和认同。同时,先后举办了“行车乐安全,守规零违章”交通安全承诺活动、“温馨家园,我要安全”员工家庭开放日活动、安全文化“微电影”创作、安全教育漫画创作等,依托“班组俱乐部”的专门活动场所进行分享交流,让安全教育更加贴近员工、贴近实际,让快乐的安全体验成为班组员工“我要安全、我会安全”的内在动力。

乐工作:变行政推动为自主自发参与。快乐工作是每个员工的追求,而并非每年搞几个文体活动就能让员工快乐。快乐工作来源于员工对工作的成就感和归属感,说到底就是员工需要得到关注和认同。这也是创新做好新时期政治思想和宣传工作的时代要求。所谓“乐工作”,就是变以往行政命令式的工作安排为班组员工的自主自发参与,让工作更快乐,让工作更有趣。比如,如何提高班组员工的技能水平,往往采用的是劳动竞赛、技能竞赛等方式,但由于内容固定、形式单一,参与人员“精英化”,特别是对改进工作业务短板的作用有限。为解决这种情况,在乐工作建设过程中,试验研究所注重开展个性化劳动竞赛,将QC攻关、台账录入、5S定置管理等日常工作中急需改进、急需提升的业务、困难较大的重点工作列为竞赛项目,而且量体裁衣、灵活实施,不限定竞赛时间、竞赛地点,而是在日常工作中进行竞赛,跟以往严肃的赛场相比,既没有给参赛的班组成员增加任何额外的工作负担,还可以参与积分有奖活动。这些竞赛也有效改进了工作业务短板,全方位体现了班组和员工的价值贡献,实现了快乐工作的目的。

乐学习:变集中式培训为个性化培训。提升技能是班组永恒的课题,打造“书香班组”是班组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的培训可能针对性不强、形式单一而多为班组员工诟病。为解决这一问题,在班组俱乐部建设中,江门局大力倡导“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态度”“人人都是老师”“随时随地都是课堂”,将班组俱乐部打造成班组安全学习、技能培训、QC活动、经验分享的园地,营造出启发式、开放性、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和互助氛围,让员工在快乐中学习成长。在硬件平台上,江门供电局在试点单位试验研究所设立了“温馨家庭工作站”“试验设备历史博物馆”,开辟了“我的建议我来说”“我来讲,你来学”“欢乐课堂,我会说”“精彩瞬间”等板块,依托这些阵地开展欢乐课堂、读书分享、技能竞赛、设备诊断等分享活动,让每位班员都有机会走上讲台,让班组自主组织活动,自主确定讲课主题,自主选择听众,把日常工作中接触到的技术技能问题、工作效率提高的方法等在讲台上讲出来,通过这种以讲促学、更具个性化的形式,在快乐中提高自己。

乐生活:变形式单一为丰富多彩。作为高危行业,试验工作又是技术密集型工种,班组的文化生活相对单一。员工的紧张神经需要及时得到放松,工作压力需要适时得到舒缓。为解决这一问题,江门供电局注重党工团牵手,在试验所积极推进乐生活建设,在班组俱乐部搭建了康体活动室、员工心理辅导区、才艺展示区,并通过班组积分兑换“工余乐”活动基金,用活工会经费,让班组根据自己的喜好、时间,自行灵活组织了登山竞快、趣味运动会、铿锵玫瑰美丽之约等各类主题鲜明的文娱活动,为班员搭建了展示才华的广阔舞台,发挥员工特长,发掘生活达人,倡导了健康的生活情趣,这样更有利于班组的自主管理和满足个性需求,丰富了班组业余生活,也得到了班组的热烈反响。同时,发挥共青团组织的力量,组织班员尤其是青年班员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让班员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提升自我,心怀感恩。此外,发挥“温馨家庭工作站”的作用,针对新员工开展“一周一感悟、两周一谈心、一月一评估”活动,引导思考“企业和我”“现状与未来”深层次问题,实现了优秀转正、快速成长,达到岗位要求,在班组内部形成了开心工作、幸福生活的良好氛围。

“班组俱乐部”建设取得的成效

传递了正能量,激发了班组员工的精神状态

在“班组俱乐部”建设过程中,无论是“乐安全”的正向激励,还是“乐学习”的“人人都是老师”等等,都体现了文化管理的理念、人本管理的思维。引入正向激励,树立正面导向,塑造典型榜样,都充分体现了管理者对每一名班组员工个人价值的尊重,让每个人都能够充分施展自身的才华,让每个人的进步随时都可以被看到,让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明星”。现在,班组内部形成了一种“比工作票谁多,比开车里程谁长,比行车违章谁少”等你追我赶的积极工作氛围,工作负责人、兼职驾驶员由“不愿当”到“争着当”,“安全之星”荣哥、“节约之星”峰哥、“励志青年”耀辉、“最美女工”莲姐等榜样不断涌现。“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学会把员工好的行为放大,从点点滴滴做起,把员工的价值充分体现出来,才能使员工心中充满正能量,从而不断产生“想做事”的激情和自主管理的愿望。江门供电局通过班组俱乐部建设,改变了说教式的思想教育方法,着眼于员工的身边事,聚焦于员工的“真善美”。榜样、典型、先进,不再是以往不可学习借鉴的“高大上”,而就是生活在身边的普通工友和同事,可学、可亲、可敬,榜样的力量使这支充满激情和谐的团队,成为不断提升工作业绩的动力之源。

创新了管控模式,增强了班组员工的自主管理

积分激励机制、互助分享、合理化建议等,都相对弱化了过去班组采用的行政式管理、制度型管理,更加关注班组员工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注重对班组员工的激励教育,更加重视营造开放式、启发性、个性化的分享氛围,增强了班组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最终实现了班组员工的自主管理。尤其是班组轮流当家制,最大限度地给予了班组充分自,使他们可以结合本班组的业务、学习、文娱需求等,利用职工俱乐部的硬件平台,自行策划设计相关活动,充分调动了班组的主观能动性。“高手在民间”这些活动来自于班组员工的设计创造,由班员自行组织,更对班组员工的胃口,参与性得到提高,体验感显著增强,是一种经检验非常有效的管控模式。以柔济刚、自主管理的结果非但没有影响班组的日常运作,反而有效激发了班组员工的工作热情。通过班组俱乐部建设,试验所在2013年实现了“两票”、作业表单的合格率达100%,安全行车零违章率达100%的好成绩。QC成果也获得了好成绩,试验所2013年两项QC成果分获广东省供电专委会QC成果一等奖、优秀奖,5项成果申报国家专利,同时“试验研究所QC攻关小组”获得“南方电网公司第一批职工技术创新工作室”认证。

搭建了沟通平台,提升了班组员工的幸福满意度

自开展班组俱乐部建设以来,没有变化的是班组的工作任务相比之前并没有增加或减少;变化的是,班组活动的场地更多了,安全教育、学习培训等管理方式不同了,提供的交流、沟通的平台更多了,班组文化活动多了,班组文化生活也丰富了起来。平台有硬件型的舒缓区、阅览角、康体活动室,班组员工可以放松心情、锻炼身体、幸福生活;还有软性的安全分享、学习充电等活动,班组员工可以轻松地提升自我,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加强彼此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实现快乐工作,这些都让班组员工对工作生活的幸福满意度有了大幅度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