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研修心得体会(精选5篇)

  • 网络研修心得体会(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一场语文教学静悄悄的变革 正在通城县语文教学路上 酝酿、思考、实践 这,就是群文阅读 迎着初春的朝阳,带着对群文阅读的憧憬,我参加了我县教研室“基于统编语文教材的1+X群文阅读教学探索“课题项目的网络专题讲座,由重庆树人研究院余韵佳老师为老师们…

网络研修心得体会(精选5篇)

网络研修心得体会范文第1篇

一次语文课堂静悄悄的革命

一种语文教学的新形式

一场语文教学静悄悄的变革

正在通城县语文教学路上

酝酿、思考、实践

这,就是群文阅读

迎着初春的朝阳,带着对群文阅读的憧憬,我参加了我县教研室“基于统编语文教材的1+X群文阅读教学探索“课题项目的网络专题讲座,由重庆树人研究院余韵佳老师为老师们带来《得益于“1”,得法于“群”——基于统编教材“1+X”的群文阅读》讲座。

余韵佳老师:树人教育研究院教科研中心教研员,他有多年教学经验,现主要从事群文阅读教学教研工作。曾在四川、山东、贵州、重庆等多个省市进行针对教师、家长的群文阅读理论宣讲与课堂示范,多次组织老师开展群文阅读集体备课。

《得法于“1”,得益于“群”》的专题讲座,余老师将群文阅读这一概念进行了科学的解读,并结合大量的课例针对选择议题、搜集资料、开展研究,做了详实的介绍。与会的老师既学到了理论知识,又明白了群文阅读的实施流程,令人顿感拨云见日。

讲座伊始余老师由温儒敏教授的话引入,继而以统编语文教科书的解析入手,从群文阅读的组文,1+X群文阅读的教学案例,“1+x”的教学模式多个方面,语言生动、层层深入,为老师们做了深入的解读,指导老师们要建立从精读---略读---课外阅读,教读---自读---课外阅读的阅读教学观念。

那么,什么是群文阅读呢?

群文阅读教学是指在单位时间内,围绕一个议题,选择多个文本进行教与学的活动。 群文阅读提倡让孩子在阅读中学会阅读,将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权尽可能地释放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究地完成课堂学习。

余老师提到在“语文课标中指出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文品位。群文阅读就是这样一种积极、有益的尝试和实践,并且其教学理念也和统编教材里‘1+X’阅读理念是一脉相通的,有其独特的价值。” “群文阅读这种新型的阅读方式,不仅丰富了阅读的内容,拓宽了阅读视野,提高了阅读效率,而且能够极大地提升阅读品质,对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讲座中余老师还毫无保留地向老师们分享了自己研究的群文阅读培养方法和教学策略,让在座的的老师们受益匪浅。

余老师以其自身丰富的经验和智慧对群文阅读结合多种议题的课例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点拨,让老师们茅塞顿开。也为老师们打开了群文阅读课堂教学的大门,老师们更加清晰、直观的接触并尝试了群文阅读课堂教学实践,丰富了对群文阅读的认识,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网络研修心得体会范文第2篇

一、模式探讨

网络时代给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极好的途径和方法。相比传统的应用资料卡片、剪报、教学笔记等积累知识的途径而言,网络资源更及时、快捷。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资源库的平台对知识进行分类保存和管理,无限扩大知识经验存储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得以实现隐性知识经验显性化。数学自助式网络协作研修共同体通过进行即时的互动和探讨,实现异地校本教研和教学研修,从而使教师大步走向共同研修、共同成长之路。可供选择的模式有:

1.专题档案库共享服务

自助式网络协作研修共同体的第一需求是在网络上获取有价值的资源。教师在备课上课过程中最需要的是素材,完善的专题档案库是维系以“合作”、“共享”为主题的共同体的关键,档案库的建立和使用涉及共同体中的每一个人。教师可以分类上传有关档案资料,随时检索、分享、交流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建立个人风格的专题问题集。

教学问题档案库主要收集来自学生、教师在教和学方面的困惑,通过网上的交流,跟帖,反馈,得到对常见问题的多种解答,通过对资源的不断的丰富和完善,形成便于教师查阅和借鉴的知识手册,使原本静态的研究专辑变成动态的研究资源,充分发挥其资源库的作用。

2.QQ群即时交流平台

QQ 群在数学自助式网络协作研修共同体中是最常用的方式,可以说这是一种即时的教研学习和讨论。在QQ 群中,大家畅所欲言,把自己的思考和实践通过网络与其他教师分享,在交流中互动中得到启示和帮助,使教研在互动中提升,使教师在分享中受益。对每个成员而言,每一次的探讨,不仅是一次思想的碰撞,更是一次专业水平的提升过程。当然,QQ 群的版主是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同时是一个勤于钻研的人。

QQ 群即时交流平台很好地实现了异地教师间的交流。考纲分析、各地试题解析、各种高考信息、高考试题阅卷教师的感受等都可以在网上第一时间获得,有了这些,教师也会拥有专业的自信。可以说,数学自助式网络协作研修共同体就是一个以问题研究为中心的“常态化行动、多主体联动”的研修共同体。

3.UC 视频磨课评课

教师的成长源自对高效理念的追求,一堂课就是一个成长的契机。借鉴名师的课堂经验,反思自己的课堂实践,教师的成长除了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自我反思之外,更需要在与同行的交流中实现深度沟通和碰撞,从而实现由肤浅反思向深度反思、由一元反思向多元反思的转变。数学自助式网络协作研修共同体的成员通过视频收看名师课堂,剖析日常教学录像,进行磨课评课,多了理性与思考,不局限于某种意识形态,不僵化于某种思路,不钟情于某种观点,达到了快速而有效的成长。

二、思考展望

数学自助式网络协作研修共同体的存在原则是自愿平等、开放多元、合作共赢,追求内在的自我成长是共同体的核心价值。虽然这是一种松散的、草根化的研修方式,但没有行政干涉,真实而又朴素,这就是它的生命力所在。

有了这样的价值基础,共同体展现了传统研修所不能及的优势,并将会得到越来越多教师的认可和参与。

一是突破了时空限制,在并不熟知的老师间也能实现跨区域的联动,体现真实、碰撞的教研文化。

二是提供了教师专业发展高速路上所必需的海量资源库和交流平台,使教师的学习情景变得丰富,个性化学习出现新的模式,知识的更新速度加快。三是在价值多元和信仰被不断解构的时代,顺应了网络时代的教研需求,为教师的成长寻找到了新的增长点。

网络研修心得体会范文第3篇

西城区作为北京市核心功能区之一,网络已经在各校普及,如何利用网络开展教师研修活动,成为新时期教师研修发展的契机。西城教育研修网的开通和健康发展,为开展网络研修提供了技术保证,经过五年的探索和实践,我们深刻感受到利用研修网开展网络研修的方式灵活、多样,具有现代气息的研修方式已经成为教师研修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多样的网络研修方式和传统研修方式的结合与互补,正在为推动西城区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一、文本资源+同伴资源――广泛的资源平台使研修网成为学习学科专业知识的“研修资源中心”

教育研修网建网初期,恰是西城区课程改革的起始阶段。教材是新的,编排体系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师们不知道如何把握。如果这个时候还像原来一样,只进行全册教材、单元教材分析以及重点课的课例研究,会影响到课程改革的推进。因此通过研修网为教师们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以教材研究为线索,教研员组织教师们制作了大量的教学资源,主要包括教材研究、教学案例、教学课件、习题集锦等教学资源。随着研修网建设的逐步完善以及教师教学研究的需求,资源的栏目也在不断丰富,例如增加了学习园地、读书交流和课题研究等栏目。以小学数学为例,目前六个年级共上传资源近万个,这些资源凝聚了许多人的智慧和汗水,是一个具有极高学术价值的资源库。研修网为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起到了关键作用。

随着研修网的发展,特别是专题讨论区等模块的开辟,许多教师参与到讨论中来。大家对一个问题各抒己见,为了某个环节的设计出谋划策,向别人推荐好的文章、书籍,还有很多教师把自己的学习收获传到网上。静下心来细细品读教师们的留言,大家时常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其实,这些参与讨论的同伴也是非常有价值的资源!在不经意间碰撞出的点子,产生的观点,同样是教学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宝贵财富。

静态的文本资源与动态的人文资源的整合,是研修网健康发展的强大动力,更是教师们获取学科专业知识的重要资源中心。

二、经历过程+关注结果――群体参与的过程性研修使每位教师都成为了研究的主人

记得第一次产生利用网络进行研修的想法是在2005年5月。每个学期都要上全区的现场研究课,正式上研究课之前都会有一小部分骨干教师参与研究、反复试讲。在一次区级研究课后的现场互动环节,一位年轻的教师站起来说:“我非常欣赏这节课,能体会到老师精心的设计,这些设计很精彩!但是这么精彩的课是怎样产生的呢?我们非常想知道!”我请上课的教师把整个备课试讲的过程做了介绍。谁知这位教师又站起来说:“如果我们也能经历这样的过程,远比听一节精彩的课重要!”这位教师的一番话得到很多教师的掌声。这使我陷入深深的思考:教师们的需求到底是什么?仅仅是看到最后的结果吗?如何让所有的教师都可以看到我们的研究过程、参与到研究中来?

2005年9月,经过一个暑假的思考之后,我开始尝试利用网络进行研究课的研究,选择的内容是《分数乘除法单元练习》。当时教师们对于利用网络开展研修活动比较陌生,虽然教师们有参与研究的需求,但积极性如何,我不能确定。我试着请执教教师把第一次教学设计放到研修网上,请全区的教师提意见、出主意(这个阶段主要是对教学目标和课堂教学设计的研讨)。

起初参与的人数并不多,而且多是教研组的骨干教师。但是随着讨论的持续,参加的人数逐渐增多。大家主要围绕教学重点、设计层次和呈现形式等问题提出了很多建议。在这一阶段的讨论中,有三十多位教师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在此基础上,执教教师对教学设计进行了修改,并进行了第一次试讲。这次试讲除了教研组的教师参加之外,我们还邀请了一些积极参与讨论的教研组之外的教师。

经过了4次网络备课,七十多位教师的参与,一万多字的留言,最后呈现出了一节精彩的研究课。很多教师认为经历了这样的研究过程,他们不但知道了一节课的准备过程,感受到了艰辛,更深刻地领悟到了每个设计背后蕴含的思想。这次经历,让大家都看到了这种研修方式具有巨大的价值,之后,我们小学数学各个年级都开始尝试使用网络进行备课,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即时互动+延时互动――开放的互动形式使研修跨越时空的界限

随着教学研究的深入,仅仅通过网络进行备课,已经不能满足教学研究的需求以及教师发展的需求。如何利用专题讨论区进行话题讨论成为一个新的研究主题。为了了解教师们对于专题讨论区的认识和研讨态度,我们专门对教师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发现:92.9%的教师遇到问题时,没有意识到可以寻求网络帮助;表示如果开展话题研讨,会积极参加的教师仅占36.7%;如果参与讨论,最大的担心是用自己的真实姓名,不好意思发言。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我们决定先要做一个培训,解决教师们技术上和意识上的问题。在培训会上,详细介绍了如何使用专题讨论区进行研讨,以及开设专题讨论的意义。

之后,为了使教师能积极参与,有话可说而且能够深入探讨,我们还进行了话题征集活动。“我眼中的评优课”成为第一个研讨的话题。为了使研讨顺利进行,我们又做了精心的设计和准备。比如,要求骨干教师作为活动的核心组成人员,发挥穿针引线的作用;为了使更多的教师参与到活动中来,把活动分为两个阶段:即时研讨和延时研讨。

第一次活动开始了!我十分紧张,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脑。出乎意料,参加讨论人数很多,发言异常踊跃。在浏览大家的发言时,我也不断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有时也会招来教师的“攻击”。活动结束了,我疲惫地坐在椅子上,但内心十分兴奋,因为第一次尝试这样的活动,就有138人次参加讨论,留言一万多字,这是一个多么令人兴奋的数字。大家在网上畅所欲言,各种意见相互碰撞,气氛热烈,讨论的层级不断延伸,确实体现了网络的价值!

通过这次成功的网络互动研讨活动,我看到了这种研修方式强大的生命力。利用网络开展研修活动,打破了传统的研修方式,采用了即时和延时的形式,这样可以很好的解决教师们的工学矛盾。有充裕时间的教师可以全程参与研修;没有充分时间的教师,也可以见缝插针地聊两句、看看别人的看法;实在没有时间还可以在现场活动之后参与后续活动。这样使教研活动的时空更加灵活,教研员也可以不必为寻找活动地点奔波,教师们可以随时随地地参与活动。

四、观点分享+矛盾碰撞――民主、宽松的研修氛围促进研修的深入开展

在传统的教研活动中也会经常安排一些教师现场互动内容,但由于思考的时间有限和担心说错话,所以很多发言价值不大,有的只是“恭维”,而更多的教师保持沉默。但是教研活动中需要志同道合的人共同交流,更需要在矛盾碰撞中提升(或)自己的认识,这一切需要有一个宽松、民主的环境,研修网就给教师们提供了一个这样的环境。现在,在研修网上,教师们已经从最初不敢随便发表看法发展到随时都能畅所欲言。我们经常会看到许多教师在研讨中互相鼓励、支持,也经常会看到互不示弱的讨论,这样的民主、宽松的环境使得研修活动更为健康有效!

五、常规校际协作组研修+网络交流――灵活多样的研修方式促进教师形成研修共同体

在课程改革的推进过程中,为了解决问题,常规校际协作组应运而生。协作组活动是介于全区教研活动和部分骨干教师活动之间的一种活动形式。按地域把7~8个学校分成一个小组,组长由学科带头人或兼职教研员担任,负责组织该组活动的开展。应该说协作组很好地推动了校本教研的开展,形成了一个小型的学习共同体。

协作组开展的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在协作组的活动顺利开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足,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各个协作组单独活动,彼此缺乏沟通,造成活动的闭塞。为了能够使各组及时、广泛了解其他协作组的活动情况,共享其他组的研究成果,我们尝试把协作组的活动和研修网结合起来。各协作组在研修网上建立了自己的领地,每次活动之后把本组有价值的资料第一时间上传到研修网,并采用简报集中展示本组活动的精华,以使得其他各组教师在最短时间内了解活动内容和活动情况。

有了研修网的支持,协作组的活动也越来越深入。有些组开始联合其他组共同开展研究,有些研究同一内容的组把各自研究情况上传研修网,再进一步展开交流,等等。这样协作组的研修和网络研修结合了起来,形成了一个多层的研修共同体,有效地促进了校本研修的开展。

网络研修心得体会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核心技能

引言

企业用人与学生就业之间的矛盾一直是一道难解的社会难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国家出台了很多政策,各高校也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尤其是高职院校,通过加大教学中实践环节的比例,与企业深度合作,采用2+1的教学模式、顶岗实习与预就业等措施,尽量让学生走出校园即能满足企业需要。本着解决企业用人与学生就业难题的初衷,课题组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学生核心技能的培养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对企业进行深度调研,聘请企业专家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修订,同时不断完善,力求学校教学与企业需求对接,让学生在毕业时即能满足企业上岗的需求。课题组根据企业人才网络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规格,从专业课程整合、课程设计、实践教学实施、实践技能训练、专业核心技能评价等几个方面研究如何培养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高职学生的专业核心技能。经过几年的教学研究与实践,目前已制定出基本符合行业标准的方案与课程标准。

一、课题研究基础

学院于2007年开始开办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2008年该专业被确定为院级重点建设专业;自2010年,该专业与安博集团进行专业共建,使专业建设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学院投资建设了网络设备实训室、网站建设与管理实训室专门用于网络专业的实践教学。2009年与思科公司合作,成立了思科网络技术学院,加入思科网络学院理事会,参加了网院的师资培训,教师成为思科网院认证讲师;2012年与H3C公司合作,成立了H3C网络学院,参加H3C网络学院认证讲师培训,教师获得了H3CNE证书和H3C认证讲师资格;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企业和网络学院教学资源,使人才培养过程更贴近企业实际生产过程;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团队是学院优秀教学团队,几年来一直与哈市多家网络公司和知名网络设备生成厂商驻哈机构密切合作,根据企业专业岗位人才需求不断地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一直在进行着教学改革研究探索,不断完善各门专业课的课程标准。几年来一直组织该专业的学生参加全省举办的网络方面的技能大赛,并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的认证考试,取得了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该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分布在全国各地,有的毕业生已经成为单位的技术骨干。

二、专业核心课程整合与核心技能培养

1.专业核心课程整合,加大实践教学环节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是本着对准岗位设置课程的原则进行的,根据职业岗位分析归纳得出知识要求及能力要求,根据知识和能力要求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根据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将课程分为三个方向,即网络组建、网站设计与维护和网络管理与维护,围绕这三个方向进行了课程体系的设置。2014年,围绕专业核心技能培养,课题组通过大量地深入企业调研,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2年修订)》重新进行了研究,分析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对各专业课程标准、课程实践项目设置认真研究、修订,对每个专业岗位方向的专业核心课程进行了整合,在2014级和2015级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培养中采用了新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具体课程设置见图1。课题组制定的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标准注重学生核心技能的培养,通过对企业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总结出对应的能力需求,从而对核心课程进行整合,将理论与实践深度结合,既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校期间就得到了很好地锻炼。根据对毕业生的追踪及用人单位的反馈,此种方式使学生能很快地进入企业员工状态。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共12门,实践安排见表1(部分体现)。

2.企业标准融入课程体系,修订完善课程标准

为了更好地与企业对接,学生在校期间需取得行业认证,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的就业意识,更加重视实践环节。同时,为了让学生在校期间更接近企业环境,专业与行业龙头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加强与思科公司、H3C公司合作,将企业标准融入课程体系,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企业和网络学院教学资源,采集实际场景的工作任务并进行分解,转化为课堂教学中的实验及实训,让学生在课堂中就接触并进行工作演练,为顶岗实习及就业做好准备。加强与H3C公司、思科公司合作伙伴企业的合作,在顶岗实习期间,将学生送入这些企业进行岗前培训和预就业。通过顶岗实习,学生技能得到很大提高,有的毕业后选择继续留在企业,有的选择了更好的企业去发展。与企业共同制定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同时,课程标准也在不断地修订与完善。通过两年的时间,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12门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进行了较大幅度地改动,增加了实践比例的同时,还将企业典型任务分解归纳,融入课程。以“动态网站设计与维护”和“路由交换技术”为例,在修订之前,“动态网站设计与维护”课程以PHP语言为中心,主要讲解语法与程序语句,课堂教学案例也多是从教材中选取一些孤立零散的练习;修订之后,将典型的企业案例融入课程,将网站中的高频应用如留言板、论坛等作为学生的课程实训,学生通过学习能够使用PHP+MySQL制作动态网站,并对动态网站进行维护;“路由交换技术”课程改革前主要讲授交换原理及路由协议,在修订后实践及实训比例占总学时比例超过50%,教师将企业案例带进课堂,学生利用模拟器及实际设备进行配置,并利用所学知识对配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排查和调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3.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与专业技能大赛

为了提高专业教师实践技能,使每名教师能够了解企业专业岗位技能需求,胜任专业岗位工作,能够承担一个岗位方向的所有课程教学和实践指导,专业团队教师利用假期参加专业课程培训,到思科和H3C的合作伙伴企业参加企业实践。为加强学生技能培养,几年来,学院组织学生参加省计算机专业指导委员会与企业联合举办的网络技能大赛,以赛促学,同时,通过参赛找出在技能培养方面与企业要求存在的差距,也作为实践教学改革的依据。

结束语

网络研修心得体会范文第5篇

网络培训是一种以网络为载体开展学习和研究的新方式。它依托网络,不受时空和人员限制,为广大教师提供了技术先进、理念新颖、内容丰富、便捷实用的优秀学习资源,创设了教师与教师、教师与专业人员之间的及时交流、平等对话与合作探讨的平台和环境,促进了课程改革实验的决策者、设计者、研究者与实施者之间的多元对话,发挥了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的主体作用,使城乡学校和教师能够平等获取信息资源,弥补了传统教研模式的不足。开展基于网络的培训学习,是提高教师素质和教育理念、创新教研形式、拓宽教研途径、缩小城乡教育资源差别、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

由此可见,网络是实施“国培计划”的有效载体和途径。

一、通过网络实施“国培计划”的优势思考

1.网络资源丰富,易于教师理论的学习和问题的探讨

网络资源的丰富程度和使用效率,是无需赘言的,但凡承担“国培计划”的网站平台,均为研修教师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服务。以省略/和省略/为例,其拥有和涵盖的各类资源,从小学到高中,足以满足当前教师的学习与研讨活动。同时,随着成千上万名教师的参与,使得这一资源不断充实、扩大、提升。因此,它不仅适用于教师对教育理论的学习,更适用于群体对教育教学具体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

2.学习形式自由,易于教师时间的安排和身心的调节

教师的工作是繁忙的,业余时间是有限的,所以,在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时间调配上,具有一定的困难。而利用网络进行研修,在时间的利用和安排上相对于其他的学习方式,具有一定的自由度。这样,教师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科学规划学习时间,合理安排好工作与生活,调节好自己的身心健康,既达到研修提高的学习目的,又不至于因繁忙而影响身体和工作。

3.研修氛围宽松,易于教师思想的交流和视野的开阔

此次“国培计划”所选择的网络平台,均为研修者开设了个人空间,使学习者既有自己的一方天地,又能轻松自如地参与集体讨论与交流。可贵之处在于教师的交流可以达到无拘无束、有感而发、细致入微的境地。在集体研讨的灵感刺激之下,学习者的思维会空前活跃,思想灵感层出不穷,并且可以畅所欲言,而不必拘泥于细节的谨慎和言不达意的顾虑。在交流中,教师可以尽情阐述自己的观点,在激烈的讨论中,不时会产生闪光的教学灵感和思想火花,教师的思维和视野也在学习与交流中得到拓展延伸。

4.培训形式经济,易于培训规模的扩大和效能的提升

网络培训的“低成本、高效益”特点,是其他形式的培训模式所无法比拟的。网络培训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经济实惠,可以面对更多的教育需求,使得更多的教师参与到培训中来,从而提高网络学习的实际效能与社会效益。

5.提供个人空间,易于教师的长足发展和效益的长期发挥

网络研修平台的长期存在,使参加研修的教师能长期拥有一个自己的办公、学习空间。大家除了在这里学习、交流,还可以进行长期的教学研究活动,不仅有利于教师素质的不断提升,有利于网络资源的不断充实、更新和效益的持续发挥,更有利于教师的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这是一个良性的、不断循环的提升过程,是教师发展与网络效益的双重提升。

二、通过网络实施“国培计划”的成效思考

“国培计划”虽始于2010年,但有计划、有目的的网络培训已经有多年的经验。纵观这几年的网络培训,成效是显著的。

1.通过网络培训,教师综合素质有明显提高

在网络学习过程中,教师的新课改理念在交流中一次又一次被刷新,教育教学思想在学理论、看课堂、听点评等相互结合的研修方式中,得到了更新;教师的已有经验在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中,得到了提升;网络学习与课堂实践相结合,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素养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2.通过网络学习,教师的学习方式与研究思路有了新的发展

在网络上,教师的学习不再是被动的,研修不再是应付的,氛围不再是压抑的,环境不再是沉闷的。通过学习,教师的眼界开阔了,认识提高了,思维灵活了,心情舒畅了,动力增强了,尤其是“终身教育”和“持续自我发展”的意识提升了。也就是说,我们的教师,从内心、从意识、从行动,都有了新的认识与提高。

3.通过网络学习,教师的学习意识与合作精神有很大的提升

纵观网络研修,教师的学习是积极的、主动的、努力的,在高质量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能够依附团队,及时探求合作之路,参与集体讨论与作业点评,提高学习时效。尤其是班级指导团队的积极引领与突出表现,使我们看到了这种学习方式的发展方向和动力所在――团队合作精神是网络研修的核心和动力。学会合作,积极主动寻求合作,提高合作的能力与艺术,是教师在网络研修中的另一大收获!

4.通过网络研修,结识了许许多多的专家和学友,这是教师参加网修最大的收益

从专家教师到研修学员,学习无限,交流无限,情谊无限,资源无限,快乐无限,所以,这种学习方式的动力与前途也是无限的。

从教师对网络研修学习方式的认可程度,从教师对合作交流研究氛围的喜爱程度,从教师对网络学习交流的尊重程度,应该给我们包括“国培计划”在内的教师培训模式一个启迪,应该给我们当前的教育改革,尤其是教师队伍建设一个深刻的启示。

三、通过网络实施“国培计划”问题思考

从已经实施的网络培训看,由于地域的不同,在培训的具体实施上,过程的严格管理上,效益的细致落实上都存在着差异。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管理方式与具体要求的不一致,学校重视程度与具体实施的不一致,参与教师的思想认识与参与态度的不一致,使得“国培计划”在不同的地区之间、不同的学员之间存在着实施上、管理上、效益上的差距。

1.注重过程管理,将“国培计划”落到实处

从国家到地方,从地方到学校,从学校到教师,对“国培计划”的实施与管理,都有具体的方案与措施,那么,就应该将方案与措施落到实处,理到细处。在培训过程中,教师报名而没有参加学习的,班级缺乏管理的,学习效益不高的,作业复制粘贴的,都需要有一定的机制和制度来加强管理。

2.注重团队建设,提升“国培计划”实施效益

基于网络的“国培计划”应该有四大团队:管理团队,技术团队,专家团队,班辅团队。团队,其核心是合作,而合作的核心则是沟通与协调。注重团队内部的沟通与协调,让其了解分工,明确职责,掌握方法,高效工作,是很重要的。但当前我们做得并不是很好(不论是专家团队,还是班辅团队)。对于班辅团队,他们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所以,之前的培训就显得更加的必要了――学会网络班级管理,学会组织与引导,学会素材收集与简报制作,提高沟通与合作的技能等。

3.注重制度建设,加强“国培计划”实施的细节管理

细节决定成败,让管理者明确职责和权利,让学习者明确任务和要求。完善管理者与参与者的评价体系与激励机制(或奖惩机制),让学习过程的每一个管理细节有据可依,让学习过程更加实在,学习效益更加突出,彻底整治文章抄袭、作业剽窃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