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工程师论文(精选5篇)

  • 建筑施工工程师论文(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一、引言 在中职院校中《建筑施工技术》一直都是学校比较重视的一项专业课程,使学生更了解建筑工程中施工技术,从而提高学生在工程技术的问题上,有更好的解决与分析的能力。因此,相较于其他的专业课程,更注重实践与综合性。《建筑施工技术》课的传统教…

建筑施工工程师论文(精选5篇)

建筑施工工程师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技术》;多种教学方法;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1-0066-02

一、引言

在中职院校中《建筑施工技术》一直都是学校比较重视的一项专业课程,使学生更了解建筑工程中施工技术,从而提高学生在工程技术的问题上,有更好的解决与分析的能力。因此,相较于其他的专业课程,更注重实践与综合性。《建筑施工技术》课的传统教学方式都是通过任课教师和学生以及教程与多媒体教学结合完成的。在传统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是主体,从客观的角度出发,学生的处境十分被动,学习知识主要是通过课堂讲课,一种简单直接的授课方式,因为是单一的授课方式,所以学生对教师相对于比较依赖,因此,传统教学方式还是有很多优点的,到目前为止仍然在课堂上被教师运用。如今随着社会科技不断进步发展,知识面广泛运用,学生对知识的渴望也越来越大,不能单纯依赖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对学生因材施教,让学生难以发挥潜能,传统教学方式也不能适应如今现代教学的运用。所以,我们应与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才能解决在传统教学方式上出现的问题,从而使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

二、《建筑施工技术》课中的讲练式教学

教师在课堂上讲授时出的设计题目,让学生在练习这种方式的同时巩固与掌握所学知识,由此形成了观点的教学方式,这种就叫讲练式教学方法。根据事实证明,如在教学施工组织设计时,需要学生自己经过项目实际练习相结合,完整编辑施工组织设计,这样学生自己就能积极自主地完成所有的各种资料收集,独立思考并分析合理的施工方案,根据要求和自己的认识设计出最好、最合理的方案。经过自己的理解创造与思考的设计,相较于教师在课堂上单纯授课的例题更有实际价值。根据这种教学方法能提高学生参与的热情,由此就不会发生课堂讲授教学成为了教师枯燥呆板授课的问题,并有很多学生都会积极参与进来。

三、《建筑施工技术》课中的专题讲座式教学

《建筑施工技术》课的教学,教师应该根据自己的特长发挥,举办一些专题讲座,通过讲座式教学给学生讲解一些国内与国外的先进施工方法与技术,还有建筑工程中的优秀工艺、新的材料以及新的结构认识等,不仅如此,还可以请在社会上优秀的知名人士或著名的专家学者讲座。讲座式教学主要是让学生更进一步对建筑施工中的最新知识有所了解。事实证明,这种讲座式教学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也是一种很有效的教学途径。

四、《建筑施工技术》课中的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现代化教学方式中的一种辅助教学手段,这在《建筑施工技术》课中一些系统性与叙述性很强的理论课运用会比较多,例如我们可以把施工中比较复杂的工艺程序分解,利用多媒体制作动画,当多媒体把工艺程序讲完以后,把实际现场施工过程的视频放给学生看,在这个录像过程中工程施工的工艺以及施工中技术工程等都是多样性的。这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的内容,也让学生对这次所学的工程施工技术与工艺有更好的理解与认识。在教学方式中多媒体教学能解决课程内容复杂,范围很广以及新的专业知识信息的问题。根据观看视频录像以及幻灯片等方式,能做到教育通过艺术与美的生动形象方式表达的一种教育模式,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五、《建筑施工技术》课中的启发讨论式教学

什么是启发讨论式教学?就是建立在教师启发指导的基础上,经过教师传递的信息学习到知识的辅教学方式。事实证明,就好比教师在讲授课程中可以安排很多有争论性或启发性的问题,能让学生自由地展开讨论,例如,建筑施工中选用混凝土的浇筑方案时,我们要从施工技术上考虑方案的可行性,由此,让学生从制作方案过程中所收集的资料选择可行性较强的方案,进行分析、讨论。根据讨论说出自己的意见以及方案中存在的不足,学生之间可以相互补充,一步一步地慢慢完善,在教师的指导与引导下,让学生的讨论与主题紧扣连接,所以,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和学生一起找出可行性较高的方案。《建筑施工技术》课中经过启发式讨论教学方法,可以对学生的基础知识与掌握程度的理解有大概的了解,还可以帮助学生对已经掌握到的理论知识加以巩固,认识、弄清未能理解知识,并解决相对应遗留的问题。

六、《建筑施工技术》课中的现场实践教学

所谓现场实践教学就是让学生不仅能在学校学习知识,还能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通过学校学习的知识与现场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由此就加强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能力。在学校中学生在收获各种知识,形成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时候,所学的理论知识就已经与实际分开了,往往就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学生在实践上没有经验,所以,在学校教师在为学生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实践教学,在实践教学的时候要经常带领学生到实地体验考察,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经验,有了实践经验才能更好地理解理论上的知识。

七、结语

《建筑施工技术》课中的基础教学方式主要以讲练式教学为主,而其他教学方法都只是教学中的辅教学方式。所以在《建筑施工技术》课中的教学方法必须要经过多种方式相结合,具体做到以下三点。(1)《建筑施工技术》课中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坚持理论性教学系统,这就需要教师在章节讲授的过程中要全面、完整地系统性讲解理论知识,在《建筑施工技术》课中有很强的实践性特点,这也需要教师通过社会实践中最新变化,带领学生与社会实践紧密相连,及时引导掌握新的知识内容以及对知识正确的理解。所以要坚持专题讲座式以及系统与讲授教学相结合的方式。(2)要在教学方式中找到真正的教学目的,这就根据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才能让教师在教学中发挥指导和带领的作用,从而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地位。这就要坚持讲练式与启发式讨论教学形式相结合。把所学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最终转变成自己的能力。(3)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是提高《建筑施工技术》课中教学最根本的一种方式,从学校课堂中遇到的问题与疑点,通过到现场实践了解,从实践中分析与解决问题,找到问题答案,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在实践中获取丰富宝贵的实践经验,所以,要坚持传统课堂教学与现场实践的结合。

参考文献:

[1]陈武新,吕秀娟.启发式教学在《土木工程施工》教学中的应用[J].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5,(27):65-67.

建筑施工工程师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建造师制度 中小建筑企业 项目经理队伍 有效建设

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建筑行业相关政策制度的落实,中小建筑企业施工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开始逐渐朝着正规化及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在建造师制度下,由于建造师等专业资源的严重缺乏,中小建筑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开始面临严峻的挑战。针对这一现状,对项目经理队伍进行有效建设,充分发挥经理队伍在项目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显得至关重要。

一、中小建筑企业经理队伍建设现状及重要性浅析

建造师执业资格在整个建筑行业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对于专门从事建筑施工管理的项目负责人――项目经理,并没有法律规定必须由拥有执业资格的人员来承担,但是随着社会经济以及建筑行业的发展,这一执业资格标准已经得到业内人士以及行业的普遍认可。就中小企业建筑的发展现状来说,由于规模较小,实力较弱,在人才资源摄入部分存在一定的不利因素,导致项目建设人才严重缺乏。从我国建筑行业人力资源的整体情况来看,整体素质较低,并且结构上极不合理。据有关数据显示,在我国建筑行业的从业人员中,一线操作人员的79%以上都是初中或初中以下文化水平,受过专业技能培训并取得相关资格证书的人员不到总人数的8%,比例远低于全国行业的平均水平;除了整体受教育水平较低之外,我国中小建筑企业项目经理队伍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经理专业较为单一、综合性不足及结构不合理的问题;项目经理的主要负责的是对整个建筑工程项目进程的统筹规划,对于整个建筑施工过程中发挥的是全面管理的职能,但是从目前中小建筑企业项目经理的整体素质来看,普遍需要对资质进行提高和完善。

从前文的论述中,我们已经大致了解到我国中小建筑企业现阶段的项目经理队伍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现状。建造师制度下对项目经理队伍进行有效建设,不仅是提高中小建筑企业竞争力,优化中小建筑企业人力资源,充分发挥人力资源重要作用的有效措施,同时也是促进我国建筑行业水平提升,实现我国建筑行业好快发展的必要途径。

二、建造师制度下如何有效建设中小建筑企业经理队伍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建造师等制度的发展为中小建筑企业的发展创造了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相应的发展挑战。从中小建筑企业项目经理的工作范围来看,要想充分发挥项目经理在项目建设中的作用,还应构建有效的能力培养机制。在下文的论述中,笔者主要围绕中小建筑企业项目经理队伍有效建设机制进行阐述,并从“选”、“用”、“育”、“留”四个方面,就中小建筑企业项目经理队伍建设的有效措施展开了具体的论述。

(一)能力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项目经理在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扮演的是全局统筹的角色。对项目经理队伍进行有效建设,首先需要明确的是项目经理队伍的主要能力培养范围。笔者结合项目经理的具体工作范围,认为中小建筑企业项目经理队伍建设中的能力机制建设,应包括了以下方面:(1)提高专为技术水平。项目经理在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工作的开展会涉及到范围管理、时间管理以及成本等多方面的管理,这些工作内容客观要求项目经理应具备较强的行动力和判断力,因此,项目能力机制的建设应包括导向力和行动力的培养。(2)加强法律、法规学习与运用。除了一系列管理工作的开展之外,项目经理在项目施工过程中,还需要对风险以及人力资源等进行有效的承担,并且对工程的建设质量负责,因此,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是能力机制建设中的一部分。(3)管理水平的提高。整个建筑建设施工的过程,实际上都是由人来完成的,因此,还应对项目经理的沟通力、领导力以及凝聚力进行有效培养。

(二)“选”、“用”、“育”、“留”的合理运用

中小建筑企业项目经理队伍建设的有效开展,除了上文中提到的能力机制的有效完善之外,还应充分发挥“选”、“用”、“育”、“留”四理念的重要作用。就“选”、“用”、“育”、“留”来说,实际上是针对不同阶段的人才发展策略。“选”指的是在人才的招聘阶段,企业应根据岗位的实际需求对渠道进行合理的筛选,按照计划组织面试,争取通过第一环节的作用,为企业寻觅到优秀人才;“用”指的是项目经理队伍资源在投入使用的过程中,对队伍质量进行有效的管理。这一环节的管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项目经理能力的考察和考核,二是对项目经理的有效培训,促使项目经理能更好更快的融入到具体的项目建设中去;最后是“育”“留”环节。在经过层层筛选和培训之后,项目经理队伍的规模基本上已经成形,由于失去了竞争对手,不乏有人会出现懒散的工作情绪和工作状态。为了避免出现这样的情况,建议中小建筑企业在人才选拔的过程中最好做好预留的准备,这样不仅能有效提高项目经理队伍的整体质量,同时还能维持项目经理队伍的精神面貌,应用危机心理原理,提高队伍素质和质量。

(三)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建造师是以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为主业的执业注册人员。建造师的专业技术水平直接关系着工程项目管理的质量以及效率,因此注册建造师必须要具备极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必须要是懂管理、懂法规、懂技术、懂经济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不仅要具备较强的理论基础,同时还要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以及较强组织协调能力。因此,在中小建筑企业项目经理队伍建设中,必须要重视对建造师专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对于提升建造师的专业技术水平,首先在招聘的时候必须要严格审查建造师的资质,只招聘专业技术水平高或是有潜力的建造师;其次,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建造师的培养,定期开展内部培训以及外部培训工作,采取一切手段提升建造师的专业技术水平。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中小建筑企业项目经理队伍建设的有效进行,不仅是建造师制度下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提高中小建筑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措施。提高项目经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应对能力机制进行有效建设和完善,对四理念进行合理的运用,提高队伍综合能力以及附加值,争取为我国中小建筑企业的发展以及我国建筑行业整体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和努力。

参考文献:

[1]王芳. 建造师制度下中小建筑企业项目经理队伍建设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8.

[2]张辉. 论建造师制度下中小建筑企业项目经理队伍建设的机遇与挑战[J]. 现代装饰(理论),2012,08:106.

[3]陈生辉. 基于信用评价的注册建造师执业管理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

建筑施工工程师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技术;高职院校;课程教学

1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在职业院校建筑类专业中的地位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是土木工程、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工程管理、工程造价等土建类专业一门重要专业课,是研究建筑工程施工中各主要工种的施工技术、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案的一门学科。着重学习新技术和现代科学成果新手段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结合《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以及现行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强调既要保证工程质量,又要保证生产安全。通过学习使学生熟悉建筑工程施工中出现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结构的应用及发展,逐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中出现的各种施工技术问题的能力。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内容涉及测量学、建筑材料与检测、构造与识图、建筑力学、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等课程,而且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因此,要求教师不仅具有综合的理论知识,而且在教学过程中选用切合实际的方法和手段,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

2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在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设施不够完善

由于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动手能力较强的实用型人才,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大实验、实训的比例,这就要求职业院校必须拥有较大数量的实训设施、设备。而好多院校往往在这一块上是不容乐观的,当然,校外的实训基地需要学校不断地开拓,以满足学生完成实训的需要,但这做起来也是很难的。多年来,学生在校外的实习中,好多实习单位考虑到学生人多以及安全等问题,无法提供实习条件,这一点很让职业院校无奈。

2.2 理论与实践脱节

由于《建筑施工技术》这门课程的内容比较多,也比较复杂,如果只是靠单纯的理论课的教学想让同学们去理解和记忆是非常困难的,同学们大多会觉得很抽象、很枯燥。在做课程实训时,很少有同学能够根据自己对工程实际的理解编写出合格的施工方案和进度计划。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一,理论课程学习的课时偏少,学校的实训基地条件有限,学校的资源做不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校外实训基地也无法实现大量学生的实践教学;二,任课教师理论知识较强,而实践经验不足,有的教师甚至就没有去过施工企业,从事过工程施工现场的实际工作。

2.3 教材建设落后

目前的《建筑施工技术》方面的教材缺乏创新,大多数的教材都是介绍传统的建筑施工工艺,而没有体现出与高职高专相对应的特色教材,而且一些比较成熟和现代建筑中使用的新技术、新材料、新结构和新工艺都很少在教材中体现,反而都是一些枯燥成熟的理论知识,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教材中也没有实际的应用案例,导致学生所学与实际工程相脱节,而且学生不能深入的理解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3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措施及方案

3.1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讲解是课堂授课的核心,因而,在建筑施工技术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

在授课之初,教师应重视课程介绍,明确课程的目标、要求、能力的培养及本课对学生以后工作起到怎样的重要作用。如果在第一堂课就让学生明白本课程对他们毕业后工作的作用,而且与目前国家注册建造师、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等职业资格考试密切相关,那么他们一定会给予较多的重视,且能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实际教学中,要想在有限的学时内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就应针对学生特点,结合教学要求,选择主要内容,突出重点和难点进行讲解。同时还要不断收集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方面的相关资料,了解新工艺、新技术及最新的相关政策法规,以便能及时的调整讲授内容,补充最新成果,使学生掌握的知识与工程施工技术发展实际保持同步,尽可能的克服教材内容不完善、信息滞后的缺陷。

3.2 建设校内建筑施工实训中心

校内建筑施工实训中心应设钢筋工加工施工实训区、模板设计安装实训区、脚手架安装实训区、砌体施工实训区、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工程实训区。通过这些系列施工实训,使学生掌握钢筋工、砌筑工、土石工、架子工、模板工等有关工种知识和操作技能,掌握施工质量控制、检测、管理等技能。

3.3 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

为了使学生对建筑工程施工过程有全面的认识和学习,就必须让他们到施工现场进行实训学习。这样,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将理论与实践知识相结合。因此,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显的尤为重要。高职院校应积极与一些房地产开发公司、建筑施工单位以及监理公司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学校为公司培训员工,公司安排学生和教师到现场实习,参加顶岗锻炼。

3.4 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

教师队伍的建设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败,建设一支高质量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切实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条件。高职教育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和较强的职业技能,同时也要具备工程师的职业素质和能力。通过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等方式,让教师走出去,深入建筑施工企业挂职实践,使教师获取企业先进的新技术、新知识、新方法和新理念,并鼓励教师作为企业人员参加国家职业资格考试,获取建造师、造价师、监理师等执业资格证书。同时从相关企事业单位选聘具有丰富工程施工经验的专家、工程师或技师担任兼职教师,既弥补了“双师”师资的不足,又加强了学校与企业、社会的联系,还为学生就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3.5 编写符合高职教育的实用教材、改革考试内容和形式

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是完成教学的基本工具,是人才培养工作的一项基础性措施。教材建设的好坏不仅反映一所学校教学与科研的水平,也直接体现专业教学质量水平的提高。因而积极组织校内外从事《建筑施工技术》课程讲授的教师和施工企业中在施工现场多年的工程师、技术员编写具有地区特点、符合现代施工技术方法和技术手段的实用教材。

高职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成为应用型和技术型人才,考试内容应加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部分,考查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回答同题,提高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及对知识的掌握能力。除了传统的闭卷考试形式以外,还可以采用开卷、讨论、答辩、撰写论文及现场测试等形式,从多个角度考查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结束语

高职院校的《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实用能力,必须加强实践教学,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构建一个相对独立的,与理论教学体系彼此渗透、互相融合、相互支撑的实践教学体系。同时要立足于职业教育的自身特点,以就业为导向,强化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和完善可持续措施,才能实现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为社会输送有较强的职业能力和科学文化素养的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魏道江.双证通融模式下建筑施工技术教学的思考[J].四川水泥,2014(11).

[2]宋世波.《建筑施工技术》教学方法改革初探[J].新西部(理论版),2014(22).

建筑施工工程师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课程进度 理论与实践 教学方法 考核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7-0210-01

《建筑工程制图》课程是高职教育土建专业的入门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基础课程。建筑工程图的构建,在随着高职教育理论发展的过程中开始变得重要,这就促使该课程中要突出识图和计算机绘图能力等综合性能力的培养。在高职教育中研究如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索新的有效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中去这一问题,显得意义重大。

一、目前《建筑工程制图》课程的教学现状

1.课程内容多为抽象的空间几何关系,学生难以接受。《建筑工程制图》的前面部分内容主要讲授点、线、面的空间关系及投影原理,内容多为陈述性、论证性的知识。对于空间几何知识薄弱的学生,在“图学教育”为主流授课方式的前提下,要学习好该门课程是相当吃力的,特别是对于相贯体相贯线这一章,更加觉得难以理解。

2.课程进度安排不合理。现状的高职院校一般将《建筑工程制图》安排在第一学期,《建筑CAD》安排在第二学期,在时间上无形将制图基础知识和CAD绘制分成两门不相干的课程,教师一般在第二学期的《建筑CAD》课程上还要重复第一学期的制图基础知识,这不仅浪费时间而且教学效果也不好。

3.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缺乏全面性。课程理论部分内容与实际施工图内容,在授课过程中由于时间的前后关系,变成了两部分的独立内容,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并没有完全将制图基础知识、投影原理这两部分理论内容很好的融入到绘制与识读施工图这部分实践的教学中。制图课程中的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给水排水施工图、装饰施工图这几部分的内容,教师也是照本宣科,学生对几部分内容学完后,不能讲图纸的内容与现实的工程对应上,从而出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

4.目前《建筑工程制图》的考核方式大部分高职院校采取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大部分老师对学生平时成绩的评定只是以考勤作为参照,没有很好地考核学生在各项教学活动中的表现。而期末考试则采用单纯的笔试来考核教学效果,并不能完全反映学生对整个知识的掌握情况。

二、《建筑工程制图》课程改革的思路

《建筑工程制图》课程的改革的思路是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体系,要以就业为导向,在教学思想上,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阅读与绘制施工图的能力;在教学体系与内容上,将计算机绘图与传统的建筑制图结合在一起;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采用模拟演示与动演示;课程改革要围绕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进行。

三、课程改革内容的探索

1.重新对教学进度做合理的安排

将《建筑工程制图》与《建筑CAD》、《建筑构造》课程有机结合起来,第一学期 《建筑工程制图》课程学制图的基本知识、投影知识及简单的建筑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知识,并且在第一学期同时开设《建筑CAD》课程,学习CAD绘图的基本知识。手工绘图只在几何作图阶段使用,让学生掌握绘图原理。第二学期在开设《建筑构造》的基础上,继续开设《建筑工程制图》课程,第二学期的《建筑工程制图》课程专门学习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给水排水施工图、建筑装饰施工图,这样在学生学习建筑构造知识的基础上,教师有充裕的时间教学生看懂各类的图纸。同时在第2学期继续开设《建筑CAD》课程,专门用CAD绘制施工图,这样的教学设计能让学生对图纸的内容“知其所以然”,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不脱节。

2.采用现代教学方法,模拟演示与动画演示

在制图中投影原理的讲解是课程的重点也是难点,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在传统的教学中,图学教育、模型展示是几何作图常用的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的教学方法,分析模型的形体结构,加强感性认识。但对于一些复杂的形体,这种模型演示就会受到限制,因此,在制图教学中要引入仿真模拟软件或三维建模软件,利用数据库存储数量众多的模型,在使用中可以完全取代实物模型。利用计算机虚拟模型,可以将复杂形体的外形、相贯体中相贯线的变化趋势充分表现出来,也可以加入动漫效果,使教学中的知识难点更加清晰、形象。同时,利用计算机软件还可以对教学模型进行修改与新建,能及时补充符合新教学内容的模型,也可以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要求调整现有的模型,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并且在现在某些软件公司开发出来的仿真模拟软件,可以模拟出逼真的三维建筑模型、施工过程等,并具备完整的建筑施工图纸,教师与学生都可以根据工程图纸实例,在模拟情景中体验图纸表达的内容,让学生深切对图纸内容产生感性的认识。

3.考核方式改革,在考试方式中注重实训成绩的考核,总成绩由平时成绩占20%,实训成绩占40%,期末考试成绩占40%组成

平时成绩由学生的出勤进行评定;实训成绩可以采用项目实训表现及项目成果结合。项目实训表现包括在课堂上,在每章节后教师对学生进行问题考核,可以是口试也可以是按要求完成绘图的小测试。项目成果就是针对对施工图绘制的实践项目而言,实践项目结束前要按规范完成施工图的绘制工作,这种方法可以较好地反映学生对实践知识掌握的情况,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情,也可以促使学生自主学习,扎扎实实学好每一章节。期末考试则是通过笔试的方式考核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综合知识的应用能力。这样的综合成绩更能体现本课程的特点,促进学生重视教学过程,全面反映学生理论与实践知识的掌握情况。

四、结语

《建筑工程制图》的课程涉及的国家标准逐年更新,作为制图课的老师也必须要不断学习,掌握最新的资讯与知识。制图课程改革必须坚持把现代化教学手段有机融入到教学传统中,并且改革的过程中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注重师生之间的合作,保持信息传递的双向性,教学进程与学生进程思维进程要一致,只有这样,改革才能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朱海英.《工程制图》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2]朱立峰、李俊烨、李玉菊、张东梅.工程制图教学改革与实践[A]. Proceedings of 2010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Technology and Training(Volume 4)[C].2010年.

建筑施工工程师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建筑设备;施工技术;教学方法

TU8-4;G642

在建筑环境行业迅速发展的今天,国家和社会对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为满足暖通行业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在学习了《制冷技术》、《供热工程》、《暖通空调》、《通风工程》等专业核心课程后,开设了《建筑设备工程施工技术》这一类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技术性课程。通过学习该课程,可以熟悉设备的安装技术和施工管理,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从而能够使学生快速适应行业的发展。

一、建筑设备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教学现状

目前,很多高等学校在建筑设备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如下:

1.教材更新周期比较长,内容陈旧。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新的建筑设备施工技术和相关理论已日臻成熟,并逐渐取代了陈旧的技术,成为一种趋势和潮流。然而建筑设备工程施工技术课程的教材内容仍停留在过去的版本,存在严重滞后现象,导致学生在学校所学习的施工技术与在工作岗位上用到的技术大相径庭。前一版教材提到的新设备和新技术已经成为过去,而一些当今社会新型的设备和新兴的技术却不能及时编入教材。例如,教材中介绍室内供暖系统的安装时,地板采暖技术是一种新技术,而实际情况是地板采暖早已技术成熟,家喻户晓,真正的供暖新技术像碳晶地板技术、电热膜供暖技术、碳纤维地暖、暖芯地板技术等在教材上是学不到的[1]。

2.教师施工经验不足,授课方式单一。

由于高等学校采取扩招形式,学生急剧增加,导致高等学校师资力量匮乏,为满足教学需求,大批高校毕业生涌入高校教师的队伍。由于青年教师大多是从“高校到高校”的一个直接转变,很多青年教师缺乏实际的工程经验,采用照本宣科的机械授课方式,不能有效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枯燥又乏味,大大锐减了学生的课堂兴趣。

3.课程安排不合理,缺少实践课程。

建筑设备工程施工技术是建立在专业核心课程基础之上的一门课程,不少高等学校开设该课程的时间过早,如大二下学期或者大三学年,该阶段学生刚刚接触专业课程,还没有完全掌握专业知识,此时教授建筑设备工程施工技术这门课程很不合理。虽然在提倡素质教育,但应试教育的陈旧观并没有完全被摒弃,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仍十分盛行[2]。施工课程本身就是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一味的课堂理论知识教育,是远远达不到培养目标的。该课程的目的是为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提供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这类人才必须具有较强的“实现”能力即把设计方案和图纸转化为产品、商品,也就是转化为社会物质财富的能力。这就要求更加重视实践教学。

4.考核形式单一,范围狭窄

高等学校中对建筑设备工程施工技术这门课程的考核方式无非就是期末考试,试卷大多是教材知识点的再现,基本以书本知识为核心,内容局限于教材范围,促使学生平时不努力,临时“抱佛脚“死记硬背知识点;单凭期末一张试卷判断学生对该课程的掌握情况不具有说服力,缺少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评。

二、建筑设备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

1.实时更新教材,提倡教师关注领域新动态。

目前越来越多的高等学校转向培养专业型、应用型、技术型人才,认清当前形势,加强对该课程的重视,改善教学条件,实时更新教材。将一些教材中尚未提到但实际应用广泛的新技术补充到新的教材中;对于使用多年的陈旧教材,积极向学校提出建议,及时更换最新教材。同时授课教师也要更新教学理念,提倡教师关注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相关领域新技术和新动态,积极参加建筑环境相关的论坛与会议,订阅建筑环境相关的杂志期刊,尽可能传授给学生教材学不到的新知识,使学生能够更快更全的了解到所学专业的新动向。

2.丰富教师教学经验与教学方式。

青年教师在工作之余,可以参加暑期实践、校企合作等活动,真正参与到实际工程项目中以丰富实践教学经验;授课教师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增加新的教学方式,比如播放录制的施工视频和图片、模型演示构件的拆卸组装、电脑模拟复杂的施工过程、工程案例讲解与分析、聘请建筑设备工程施工经验丰富的施工人员作为校外导师等等,这些教学方法不仅增强了学生的逻辑思维与空间想象,还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增设实践课程,合理安排课程。

只有学习了专业核心课程,掌握了供热、通风空调、锅炉以及制冷的基本原理以后,学生才能够更加有逻辑有兴趣学习施工过程,所以在已经完成专业课程的大四学年安排该课程会比较合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学习好施工的关键,所以在课堂之外还要增设实践课程,但该实践课程并不是传统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实践之前授课教师要详细讲解相关施工图纸,让学生更多的了解该项目,提前做好准备工作,现场负责人讲解施工工序、注意事项,要让学生身临其境,亲身体验施工的过程,以达到实践课程的目的。

4.考核方式灵活多样化。

课程考核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授课教师应制定整套合理的考核方式,不要H仅局限于单一的期末考试成绩,可以将期末考试考核与平时表现考核、实践课程考核、创新技术考核等有机结合起来。多样化的考核方式不仅促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增强动手实践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三、结束语

当今社会,建筑环境行业对应用性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提高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毕业生的职业技能刻不容缓,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所开设的该课程需要密切联系整个建筑环境大行业的发展,不论教材内容的选取、课程时间的安排、以及教学方式的选择都应该与时俱进,结合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特色[3]。授课教师要将理论教学与实际工程应用相融合,不断学习新技术,努力完善自己并敢于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大胆的进行课程教学改革,培养出更加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程向明.建筑设备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J].教育教学论坛.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