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托管工作计划(精选5篇)

  • 档案托管工作计划(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一、“三跨”项目档案管理的特点分析 (一)归档主体的多口性 “三跨”科研项目范围大、成员多,往往需要多学科交叉、多部门协调、多单位合作,因而建档材料形成的主体较多,涉及的机构包括主管单位、依托单位(负责单位)、参加单位,涉及的人员包括项目负…

档案托管工作计划(精选5篇)

档案托管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科研项目科研档案档案管理

在科研活动日益社会化、信息化的背景下,科研项目(课题)呈现出跨学科、跨领域、跨机构(以下简称“三跨”)的典型性特征。与一般性科研项目相比,“三跨”项目往往集合了各机构相关领域的优势力量,研究成果更具有显示度,档案的信息含量和科技含量更大,如何有效收集、保存和利用这些科研档案资源是档案人员必须要思考的问题。同时“三跨”科研项目研究周期较长,具有跨机构、跨学科、跨地域、跨平台等诸多新特点,依靠传统的科研档案管理模式和方法难以全面、系统地管理这些资源,需要我们提出新的管理方法和模式。

一、“三跨”项目档案管理的特点分析

(一)归档主体的多口性

“三跨”科研项目范围大、成员多,往往需要多学科交叉、多部门协调、多单位合作,因而建档材料形成的主体较多,涉及的机构包括主管单位、依托单位(负责单位)、参加单位,涉及的人员包括项目负责人、课题负责人、项目(课题)参加人、业务管理人员、综合管理人员(包括财务人员、设备采购人员、人事管理人员等),并且根据项目开展需要聘请院外甚至是国外知名专家或专家团队。这些机构或个人会形成各种档案资源,这些来源不同却又产生于同一科研活动中的资源,共同构成了一个“三跨”科研项目的全部档案。

(二)归档内容的电子化

一方面,“三跨”科研项目电子档案资源超量增长。随着科研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三跨”科研项目会应用更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电子化设备,科研人员习惯于在自己的工作现场和研究过程中电子化地进行信息交流和处理,从而形成了大量的交流性材料、实验性数据和各种结果性数据。另一方面,这些电子档案具有异构性的特征。由于“三跨”科研项目需要国内国际不同领域的机构和人员协同工作,会涉及多个单位多种应用平台多个数据库资源,不同的科研人员又会在自己的电子设备中保存不同的数据内容,从而不可避免的产生多种结构、多种载体的电子档案。

(三)档案收集过程的复杂性

“三跨”科研项目研究周期长,一般为3至5年,从立项到结项验收每个环节都需经过反复研究和试验,取得最终成果往往要耗费很长时间,这就使得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时间跨度大、周期长。在项目进行中一般采用阶段管理的方式,在每一重要阶段主管单位对执行情况(包括阶段科技目标的实现、阶段性成果的形成、创新队伍建设、经费使用情况等)进行综合考核评估;同时每个项目会分不同课题,每个课题也会根据需要进行阶段性检查。在项目整体推进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成员离职、调职等非正常情况,在每一阶段或特殊情况下档案人员都要及时跟进,保证归档文件材料的齐全、完整、有效。

(四)档案资源的共享性

“三跨”科研项目的立项会经过严格的论证和审批程序,每个课题的设置也必须紧密围绕总体目标,相互有机联系,能针对关键性科学技术问题组织多学科、多方位的交叉研究和协同攻关,在项目进展过程中,同步进行的类似课题的进展会直接影响到相关课题的时效性和完成程度。这种状况下,项目要尽量实现数据资源、信息资源、知识资源等各种资源的全面共享,需要打通原有档案资源的壁垒,建立互联互通的档案资源共享环境,根据项目中不同课题的科研人员利用需求提供最新的、全面的、即时的科研档案信息内容。

“三跨”科研项目档案管理的这些特点决定了要采用新的管理方法和模式,但目前的管理却存在诸多问题。

二、“三跨”科研项目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缺乏针对“三跨”科研项目档案管理的指导规范

首先,从国家层面看,已有相关的科研项目和档案管理规范,但缺乏直接针对“三跨”科研项目和档案管理的专项规范,缺少针对科研信息化发展的内容。

我国对科研项目和其档案的管理规范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通用的科研项目与档案管理法规和规范,如《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暂行规定》等项目管理规定和《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暂行规定》等通用科研档案管理规定。这些规定基本为科技项目和档案管理的一般性规范,没有针对“三跨”科研项目或其他重大科技项目档案管理的相关规定[1]。同时这些管理规范基本是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初提出的,缺少对新信息环境下科研项目和档案工作的思考。

第二类是专用科研项目与档案管理的规章和规范,如《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管理办法》、《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文档材料管理办法》(试行)等。这些针对863项目的管理规范在一定程度上与“三跨”科研项目管理相似,但总体来说仍有缺失,在各单位具体操作层面缺乏细则性的规定,很多工作还要参照老标准执行[2]。

其次,从地方层面看,很多省市机关、高校等项目主管部门制定了项目与档案管理规范,如《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课题)档案管理办法》、《上海市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档案管理办法》等,这些规范相比国家规范进一步细化,更具有执行性,如《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课题)档案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了各相关方的职责[3]、《上海市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档案管理办法》则提出要加强科研项目的动态管理和过程管理。但另一方面仍缺少对专项科研项目和档案管理的相关规定,无法直接指导“三跨”科研项目的档案管理工作。

(二)缺少针对“三跨”科研项目档案工作自上而下的管理体系

由于管理规范或制度中对档案工作内容的缺失,造成项目各主体对档案工作认识的偏颇,没有建立起针对“三跨”科研项目档案工作的管理体系。

首先,从下达“三跨”科研项目的主管机构看,没有定制项目的档案管理指导规范,缺少对档案工作的总体把控与协调,档案工作无法纳入立项、阶段检查、总验收等关键环节,从而造成档案资源的失控与失存。

其次,从主要承担项目的依托单位看,依旧无法对项目的整体档案工作进行统一规划。虽然项目负责人会指派相关档案人员或课题秘书完成归档工作,但目前依托单位只对单位内部档案工作进行管理,对项目的二级课题承担单位没有进行相关档案工作的监督、指导和检查。因依托单位并不能保存全部项目档案材料,并且因为各课题分头管理导致复印件多、原件少,纸质材料多、其他载体材料少等现象,从而影响和制约了“三跨”科研项目档案的收集整理与开发利用。

最后,从项目的课题参加单位看,由于缺少项目主管单位的指导和管理,基本采用原有的一般性科研项目档案管理模式,不能根据“三跨”科研项目的特殊性要求制定归档范围、归档计划,档案工作无法纳入“三跨”科研课题管理工作中。同时科研人员缺乏档案意识,重视科学研究实践活动和科研成果的发表与获奖,轻视档案资料积累工作,甚至不愿意上交自己手中的材料;档案人员缺乏档案开放意识,重视材料的收集整理、轻视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两者工作方式的冲突造成单位内部科研档案工作推进的困难。

综上,由于“三跨”科研项目档案管理工作仍主要依据一般性的项目档案管理办法和模式,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对各责任方缺乏配套和有效的制约手段,造成“三跨”科研项目档案工作管理失控,不能做到自上而下的集中统一管理。

(三)缺少对“三跨”科研项目档案资源的共享机制与手段

对“三跨”科研项目档案资源的共享需求可分为三个层次,即项目组内共享、单位内共享和社会共享。

首先,项目的各组成部分(课题、机构、人员)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其研究过程数据、成果信息、管理性材料是大家所关注的内容,但目前这些档案资源归属在不同的科研单位和主管机构中,而这些机构相对独立,项目档案资源缺少共享的机制,且暂时无法提供资源共享的技术手段。

其次,“三跨”科研项目集中了各单位相关领域的优势力量,形成的是有显示度的原创性科研成果,在项目完成后,除和涉及知识产权保护之外的已归档信息资源有必要在单位内部共享。而目前的项目档案资源只停留在各自为“用”的状态,无法形成网络化的管理模式。

最后,从全社会发展的角度看,科技部《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中已经提出“各类国家科技计划必须建立相互兼容的数据库,实现信息、数据资源共享”,但目前在缺少共享机制和平台的条件下,“三跨”科研项目档案资源的共享利用只能成为美好愿景。

三、“三跨”科研项目档案管理的策略分析

(一)加强对项目档案和档案工作的集中统一管理

首先,要将档案管理纳入项目管理的范畴,从顶层对档案管理做出总体设计。

在项目管理规范中明确档案集中统一管理的原则,加入档案管理的总体内容和要求,保证立项、结项、鉴定等关键环节档案工作到位。如将“三跨”科研项目档案验收作为项目验收中的重要环节,在项目结题、鉴定、报奖时提出“需由档案部门出具立卷归档文件材料完整准确的证明”的要求等。

其次,要制定“三跨”科研项目档案管理规范,明确归档范围。

只有由项目主管机构或由其指派相关档案部门根据“三跨”科研项目的特点制定并颁发档案管理规范,才能根本上保证项目档案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第一要制定针对“三跨”科研项目档案内容的归档范围表,项目档案分类中除科研档案外还会有基建、设备、电子档案等不同门类,如果按目前实行的按门类管理档案的模式,会破坏“三跨”科研项目档案的系统与完整性,为日后的利用带来不便,所以可考虑建立以“三跨”科研项目为主体、综合各门类档案和项目各阶段内容的系统的档案资源结构模型和归档范围表。第二要根据科研信息化的特点规范电子文件的归档内容与形式,保证归档文件的长期可读、可用,因为“三跨”科研项目中会形成不同载体、不同形式的电子文件,同时会有海量电子数据产生,需要主管部门会同其他机构制定针对电子科研数据的归档保存策略。

最后,要明确项目各主体的职权范围,加强对档案工作的分级管理。

为解决保存与利用的矛盾,从既有利于档案的规范管理又方便各课题组科研人员利用的角度出发,探索以主管机构为中心,以项目为纽带的档案工作分级管理模式。可实行主管机构抓依托单位,依托单位抓项目组,项目组抓课题组,课题组抓科研人员,一级抓一级,管理网络化。档案部门必须加强与有关职能部门的配合,建立联合监督检查制度[4]。主管机构档案部门负责各项目的业务指导和监督,将具体工作任务分解到各项目组;每个项目组确定一名兼职档案人员负责其项目研究过程中与项目有关的档案工作,对各课题档案工作进行跟踪指导;每个课题组确定一名兼职档案人员,对科研人员的归档工作进行跟踪指导。同时项目组要为项目档案管理提供必要的服务、经费和保障条件,争取将档案管理工作纳入项目管理与年度绩效考核内容。

(二)建立基于项目业务流的全过程管理

“三跨”科研项目档案管理需要基于项目业务流和业务主体,将档案管理工作全过程嵌入到项目管理流程,实行全面的、系统的、过程的管理。

“三跨”科研项目主要有三方业务主体负责六个业务环节的工作,业务主体指:主管机构、依托单位、参加单位,业务环节主要包括分析论证阶段、研究实验阶段、成果鉴定验收阶段、推广应用阶段、成果奖励申报阶段、申请专利和成果转让阶段。基于此形成向“三跨”科研项目业务流的档案管理流程,见图1。

(三)逐步构建“三跨”科研项目档案资源平台

构建资源库是科研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它一方面可以实现横向共享,为项目组间的沟通交流提供平台;另一方面能全面、系统的积累“三跨”科研项目档案资源,为资源的纵向积累和利用提供基础。

首先,要建设基于“三跨”科研项目应用平台的归档保存系统。目前很多项目的实施都依托于一定的应用平台,这些不同的平台中会产生大量的科研电子数据信息,它们是记录科研过程的重要信息资源,必须归档保存。所以要在项目开始阶段即提出电子科研档案永久保存的功能需求,甚至在各平台设计之初就将档案管理系统的功能嵌入到平台内,保证归档电子文件信息的原始性和全面性;

同时要考虑不同平台异构信息的采集,保证其能够完整、有效的归入档案管理系统。

其次,是建立“三跨”科研项目档案中央数据库。这一数据库需要在主管机构的支持下,在档案部门的配合下完成,以项目为单元有不同的业务主体全过程的记录、积累科研过程数据。同时随着数据量的增加可在此基础上构建成果数据库,揭示相关的科研项目管理情况、研究过程、成果水平等信息,使“三跨”科研项目科研成果档案信息得到推广。

最后,要在主管机构的支持下建立“三跨”科研项目档案数据库管理系统和科研档案信息开放查询系统。首先实现档案资源网络共享,各项目组兼职档案人员或单位档案人员及时进行动态更新;同时考虑构建科研档案信息开放查询系统,提供科研档案信息的服务,充分发挥已归档资源的作用,打破各机构间档案实体共享的限制,使“三跨”科研项目成果的利用更加广泛和深入[5]。

“三跨”科研项目档案管理涉及范围广、人员多,需要从主管机构到基层科研单位的多方支持,原有的档案管理方式和模式已不能满足实际需要,档案人员需要根据科研工作发展的新情况新趋势创新性地开展档案管理工作,以全面、系统地保存科研档案信息资源,服务科研一线服务社会。

注释:

[1]科学技术部.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暂行办法.2001-1-20;国家科委,国家档案局.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暂行规定,1987-3-20

[2]科学技术部.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管理办法.2001- 8;科学技术部.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文档材料管理办法(试行),2003-3-25

[3]北京市科委.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课题)档案管理办法,2008-7-1

[4]关宏玉,刘洋,安小米.我国科研文件档案管理模式特点问题与建议:典型案例研究[J].山西档案,2011(7).

档案托管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一、高校计划生育档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人户分离问题普遍存在

毕业生流动性大、就业不稳定。以农业户籍形式迁入学校转为非农业户籍的学生,他们毕业后,一般户籍托管在就读的高校所在地政府主管部门的人才交流中心(各地政府出台的政策有所不同,有些地方不实行户籍托管),也有回迁户籍到原籍所在地的乡镇派出所,以集体户的形式落户为非农业户籍(因其家庭户籍是农业户)。无论哪种形式落户,他们都存在人户分离这一必然形式。因为,就业的形式决定了他们的流动性程常态化。

2.无法顺利开具婚育证明

一些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针对高校毕业学生的户籍托管与《流动人员婚育证》的政策。如某地方政府规定:A、填写《大中专毕业生托管人员计划生育基础信息登记表》,B、《办理流动人员婚育证》,C、《流动人员婚育证》有效期限为二年,在有效期限前本人应主动及时到户籍地换领新的《流动人员婚育证》,期间可与户籍地街道办事处计生部门电话联系一次,以便户籍地的计生部门及时掌握流动人员的婚育信息,超过一年不联系的,将不在为其出具相关婚育证明。虽然有了以上这些政策和措施,流动着的高校毕业生,需要婚育证明时,仍无法顺利开具婚育状况证明。因为电话联系的依据缺乏可信性,且两年及时回户籍地换领《流动人员婚育证》缺乏可行性。

3.新生儿无准生证无法入户

人员可以凭户口、身份证在一方户籍地领取结婚证,成为合法的夫妻,有生育孩子的合法权利,有些人因思想认识问题或其他原因没有及时换领《流动人员婚育证》,无法开具婚育状况证明,但他们依然生育孩子。造成的结果是:孩子无准生证无法入户等一系列问题。

4.购房限购令影响高校毕业生户籍问题

中央政府对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出台,各地方政府也相继出台了相应的购房限购令,这一政策的出台,使高校毕业学生户籍成为敏感的社会问题,他们是购房的钢性需求者。因此高校学生的户籍问题已引起了社会各方关注。

5.《流动人员婚育证》办理程序繁杂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高校扩招以来出生的独生子女群体,他们毕业后,国家实行自主就业,他们更换工作的频率较以前其他年代的流动人员更频繁,成为社会流动的新生力军。他们中一些人已在离开户籍地的其他城市工作、结婚、生活,种种原因没有按期换领《流动人员婚育证》,去相关部门开婚育证明没有开具的依据。原因是:现工作单位以结婚一年以上进入单位工作,与户籍地人户分离一年以上且没有办理《流动人员婚育证》,不掌握生育情况,按计划生育条例规定不予办理相关婚育证明手续(因为,按正常生理规律,从结婚到这次怀孕期间可至少生育一个孩子,期间的婚育情况管理存在漏洞)。夫妇生育一个孩子的相关手续尚且如此难以办理,更别说夫妇是双独生子女生育第二个孩子需办理的相关手续更是繁杂难上加难。

综上所述,由高校毕业生的户籍管理引发的婚育证明的焦点:“人户分离这一社会现象”,应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国家应尽快出台相应的政策,解决高校毕业学生的这一社会生活难题。高校毕业学生不同于其他流动人员,他们中的大多数基本上不再回户籍原地,户籍也无法落户于生活、工作的城市。因此,开具有婚育状况证明,是他们生育子女的一大难题,这不仅给他们繁忙的工作增加额外的精神负担,而且形成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没有准生证的情况下生育子女,孩子无法入户,医疗保险、社会保险、高价费入托上学等等问题)。

二、高校毕业生婚育档案管理对策

1.改变现有的户籍托管与回迁政策

托管与回迁是人户分离成为必然存在形式。因此,解决高校毕业学生的户籍管理问题,就是打破现在实行的户籍管理地域间界限政策。改变户籍托管与回迁政策使高校毕业学生流动成为常态化、普遍化局面。所以,尽快解决高校毕业学生人户分离是他们婚育管理问题的关键。

2.建立完善的婚育信息网络档案化管理系统

将高校毕业学生纳入全国流动人员计划生育信息档案管理系统,使大学毕业后由于种种原因处在不断流动中的、由学生变为社会青年群体的他们,随时随地按期登记申报个人的婚育状况情况,换领《流动人员婚育证》,改变因种种原因不能按期换领《流动人员婚育证》,电话联系申报给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带来不可操作性。心情愉快地申报办理生育孩子的各项手续,解除他们的社会精神负担。

3.婚育信息网络档案化管理先从基层试点起步

我国计划生育信息网络没有建立的情况下,应从基层计划生育管理部门起步,建立逐渐向全国升级的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出生人群的婚育信息档案(他们正处在生育的高峰期),制定更加完善的、可操作的婚育服务信息档案化管理系统措施。他们就业不容易,工作压力大,即使各项手续齐全,因人户分离,不可能请假奔波办理,往往劳烦的是双方的年迈父母为其多方奔波办理。因此,解决好他们的生育问题,会让千万家庭生活在和谐的欢乐氛围之中。

4.地方性政策应对高校毕业生优惠

地方政府在制定限购房、及其他地方福利政策的同时,多考虑一下流动的年轻人,他们在地方经济发展中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因为高校毕业学生是社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5.婚育档案工作者要端正态度,做好服务

端正工作态度,树立服务意识,掌握科学技术,提高服务水平,建立完善的流动人员婚育信息档案。社会在关注其他流动弱势群体时,多一些关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出生的、流动的青年群体。他们肩负着赡养夫妻双方多位父母的责任,同时也肩负着未来社会的养老问题。因此,婚育信息档案化管理工作尽快地跟上他们的生育节奏需求。

档案托管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二元户籍制度 人才 管理

[中图分类号]D631.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4-0063-01

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一直沿用按“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进行划分与管理的二元户籍管理体制,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尽管户籍改革呼声此起彼伏,时至今日依旧没有进行彻底改革。2010年国务院将户籍制度改革列入当年九大重点改革任务,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的《关于2010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协调推进城乡改革。深化土地管理、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和人力资源市场。据公安部官方网站提供的信息,在2007年公安部承办的452件代表、委员建议、提案中,涉及户籍管理的97件,占总数的21.5%。对于许多代表、委员就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提出的建议、提案,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起草了《公安部关于进一步改革户籍管理制度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并根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指示,会同国家发改委、教育部、民政部等13个部门进行了户籍管理工作综合调研,形成了《公安部关于进一步改革户籍管理制度的意见》(送审稿),正在进行进一步修改、完善。2007年送审,至今没有下文,看来户籍改革依旧阻力重重,何日破冰?还需耐心等待。

一、二元户籍制度框架内的人才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人才服务中心是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为适应人才合理流动创建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机构,是深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产物,它在人力资源配置从统包统配模式向发挥人才市场基础性作用模式的转换中逐步成长壮大的,开辟和发展了各项为人才服务的业务。实际工作中二元户籍制度框架内的人才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

一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矛盾比较突出。2012年全国新增就业1266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2013年高校应届毕业生699万人。根据某知名社会调查机构的跟踪调查,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企业用人规模缩减,2013届毕业生求职难度增加,2013届高职高专毕业生签约率为35%,低于上届同期9个百分点;本科毕业生为38%,低于上届同期8个百分点;硕士毕业生为29%,低于上届同期7个百分点。调查表明,高职高专“有专业相关实习”的毕业生签约率为43%、本科为47%;硕士“有工作经历”的毕业生签约率为35%。

二是档案管理任务加重。人事是指人才中介服务机构,经政府人事部门授权,接受单位或个人的委托,依据国家政策法规,对各类人事事务提供社会化服务的一种新型的人事管理方式。档案管理是工作的重要内容,随着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档案管理工作任务越来越重。

三是异地就业人员档案管理弊端过多。由于受户籍制度限制,一些在大中城市工作的大学生档案无法实现就业地托管,只好把档案移交户籍所在地托管,造成人在外地工作,社会保险在工作地缴纳,人在千里之外就业,档案在户籍所在地保管。办理相关人才服务手续找人困难,签字更困难,这种人事对异地就业人员带来的不便是显而易见的。

四是造成人事档案与社会保险费缴纳地不一致。如今人事档案一般都考虑户籍所在地,许多高校毕业生在异地就业,在异地缴纳社会保险费,由于受户籍制度制约档案只能在户籍所在地托管,这对于这部分人员到达法定退休年龄后退休待遇造成新的不公。

二、做好二元户籍制度人才档案管理的对策

一是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二元制户籍制度已经严重阻碍了人才的合理流动,阻碍了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进行彻底改革已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社会和经济发展所必需的。最近媒体报道,明年将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现在的问题是农业人口是否愿意市民化的问题,随着土地价格的不断飙升,如果继续延续二元制户籍制度,现在的农民究竟有几个愿意放弃属于自己承包经营的土地,去换取非农业户口呢?

档案托管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一、工作目标

以现行法律法规为依据,立足工商监管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的职能,把网络经营主体融入责任区监管工作格局,形成长效监管机制,推进工商职能在网络经济领域的创新和拓展,促进全区网络经济有序发展。并通过责任区监管的理思路、定制度、明职责和分解细化工作任务,将网络监管理念融入责任区监管工作,使监管职责更加明确,监管方法更加科学、服务落实更加到位,实现工商所网络监管效能全面提升。

二、工作重点

网络经营主体包括网络商品经营者和网络服务经营者。网络商品经营者是以营利为目的,利用互联网从事商品交易的企业、组织和个人,包括通过自有网站或者利用他人网络平台从事商品交易的经营者。网络服务经营者是通过互联网上提供营利以及为网络商品及有关服务经营活动提供网络交易平台服务、经营性信息服务、网络接入服务以及其他网络服务的企业、组织和个人。

(一)网络经营主体搜索和建档。各工商所应通过“网络经济监管智能搜索分析平台”,对辖区网络经营主体搜索并建档,建档范围为网络交易平台和企业自主网站,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对个人自主网站进行建档。各责任区监管人员主要负责在规定时间内在“省工商基层管理系统”认领网络经营主体并建档。

(二)确认网络经营主体身份。各责任区监管人员应负责督促辖区内拥有自主网站(页)的法人企业,利用数字证书,依托“营业执照网上标识平台”,办理营业执照网上标识,并在其网站(页)首页底部加以标注,确认网络经营主体身份,实行网上亮照。

(三)网络经营主体巡查监管。网监大队每月通过“网络经济监管智能搜索分析平台”制定网络经营行为搜索计划,各工商所应依托“省工商基层管理业务系统”,对已经建档的网络经营主体进行有计划的日常巡查,每季度至少制定一次网络经济监管的阶段检查计划(有特殊行业监管频率规定的按规定频率制定计划);责任区监管人员应根据阶段检查计划,及时制定网络监管实施计划,并按计划实施巡查监管。责任区监管人员应及时将网络监管检查(日常巡查)结果录入省工商基层业务系统。

(四)网络经营主体信用预警。以科学监管观为指导,依托法定职能,运用信用监管手段,整合系统行政资源,通过对网络经营主体信用信息的征集、分析、判断,及时影响市场交易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的不良信用信息,强化信用风险防范机制,实现网络经营主体信用的社会化监管。

(五)网络经营行为监督。各责任区监管人员应坚持“网上巡查、实地核查和档案检查”三结合,实行查纠并举,按照“攻大奸,戒小过”原则,对情节轻微的,可以限期整改;对涉嫌严重违法行为的,应予以立案查处。

三、进度安排

(一)第一阶段7月初至8月中旬

各工商所应通过“网络经济监管智能搜索分析平台”,完成对辖区网络经营主体搜索并建档。

(二)第二阶段8月中旬至8月底

各责任区监管人员完成在“省工商基层管理系统”认领网络经营主体并建档,并制定巡查计划。

(三)第三阶段9月初至11月中旬

各责任区监管人员对已建档的网络经营主体按要求进行有计划的日常巡查,及时制定实施计划,并督促其做好网上亮照工作,基本实现自主涉网企业网上亮照率100%。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精心布置。网络经济监管是工商的一项新职责,也是一项全局性的监管工作。而网络经营主体监管是网络经济监管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把网络经营主体监管纳入责任区监管工作大局,是努力将网络经济监管工作引向日常化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因此,各工商所应高度重视,从实际出发,制定适合本所的工作方案,并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努力提高“四率”(建档率、标识率、巡查率和发现率),切实做好网络经营主体监管工作。

档案托管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 用户档案;施工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34-0079-02

0 引言

天然气进入兰州之前,由于人工煤气成本高,用户数量不大,而且用户类型单一,仅仅是居民用气,餐饮和茶浴炉用户数量很少,采暖锅炉、工业等其它用户几乎没有。

天然气入兰后,因其高效、节能、优质、环保,特别是价格适中,受到市民的欢迎,来自市场调查信息,我们认识到天然气各类用户将激增,因此,做好扎实的统计基础工作,掌握准确的第一手资料,发挥统计资料在公司经营管理中的信息、咨询、监督作用是当务之急。因历史原因,长期以来,用户资料和原始台账不健全,无法应对用户发展的迫切需要。新形势下,我的统计工作首先是做好统计的基础工作,即建立、健全各类用户档案及台帐,使其在今后的经营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1 建立完整、准确的用户档案及台帐

从2002年开始,我着手整理用户档案。为便于今后公司无纸化办公以及用户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需要,公司为我配置了电脑,专门用于统计工作。我按照用户的用气性质,分年、分月把用户分为居民用户、餐饮用户、锅炉用户、茶浴炉用户、工业用户,编制出《×年×月居民用户统计表》、《×年×月锅炉用户统计表》、《×年×月餐饮用户统计表》、《×年×月茶浴炉用户统计表》、《×年×月工业用户统计表》全部录入电脑,作为电子文档,书面用户档案按年装订成册,分门别类归档。做到每一份用户资料既有电子文档,又有书面档案,便于查阅,也为下一步公司实施信息化档案管理奠定基础。从2002年至今,各类天然气用户档案完整、准确。随时为相关部门提供各类准确无误的信息、咨询。

2 完整、准确的用户档案在施工管理各环节中发挥的突出作用

在加快用户发展,拓展天然气市场的同时,公司倡导“兰州燃气,保您满意”的优质服务理念,为落实此项工作,市场部牵头、协调,进一步规范、加强对下属各公司各施工环节的监督管理,从设计、做施工预算、签定施工合同、施工安装、竣工验收到通气点火,每一道工序都规定要在相应的工作日内完成。对各类用户从委托设计到最后的通气点火的管理,我们利用已建立、健全的各类用户档案,对设计、施工、验收、点火各环节进行动态管理。为更好地监督、检查相关部门,我们从自身做起,掌握每一个用户单位准确的施工信息。因各类用户数量大,为施工管理带来较大难度,为掌握每个用户单位的施工环节,获得准确的第一手资料,加强统计工作在施工管理中的监督力度,我们建立了自己的施工管理体系。充分利用用户档案,创建各类用户施工情况跟踪表,从2002年起,对每年委托设计的各类燃气用户施工情况进行动态管理。以年为单位,分类编制各类用户跟踪表。如《2002年居民用户跟踪表》、《2002年锅炉用户跟踪表》、《2002年茶浴炉用户跟踪表》、《2002年餐饮用户跟踪表》等,每年依次类推进行编制,以后随着用户的发展,又增加了工业用户跟踪表,加气站用户跟踪表等。在这些表格当中,对每个申请用气的单位资料详细记录,如每个用气单位的名称、用气地址、用气情况、施工进展情况等。在各类用气情况栏目里记录居民户申请数量,锅炉的台数和吨位,茶浴炉的台数和气量,餐饮用户的处数和台数。对每个单位施工进程实施动态管理,即对申请用气的每一家单位从委托设计开始直至通气点火进行全程跟踪(如下图)。

用户跟踪表在施工进展情况一栏里,分为设计(针对下属设计公司)、安装(针对下属建安公司)、竣工验收(针对本部室验收岗位)、碰管点火(针对天然气公司)工作进行动态管理,出于对各环节管理的需要,我们设计不同的表格下发给相关公司,对设计公司要求其每周报送出图登记表,对建安公司要求其在报送竣工资料时,必须报送竣工资料明细表,对本部室竣工验收情况要求每周编排好验收计划,天然气公司每周上报通气点火计划。根据下属公司所报送的工程进度情况,统计员每周对每个用气单位进行施工情况跟踪,随时更新各类用户跟踪表,及时掌握每个申请用气单位施工所处的最新动态,做到对当年委托设计的每个单位的工程进度做到心中有数,以配合本部室更好地检查、督促相关部门做好各自的工作。每年年底,对当年申请用气的各类用户进度进行统计、汇总,对已通气点火纳入服务管理的单位不再进行跟踪。对仍未通气点火的各类用户单位,依据下属公司报表逐一核对,即哪些单位已设计出图,已设计出图的,哪些已签定施工合同,已签定施工合同的哪些正在施工当中,正在施工的单位中,哪些工程已竣工,对已竣工的,哪些单位我们已安排验收,直至通气点火。最后对当年委托的用户单位进行统计、汇总,即已设计出图多少家,已签定施工合同的多少家,已竣工多少家,已验收多少家,紧紧跟踪各个环节,环环相扣,一目了然。对当年未点火的各类用户我又编制出《×年未点火居民用户跟踪表》、《×年未点火锅炉用户跟踪表》等明细表,每个用户单位的施工进度标注在跟踪表上,作为次年继续跟踪的依据,直到该用户通气点火。此项统计工作,工作量相当大,过程也是相当繁琐,但它在日常的天然气施工管理工作中,特别是在特殊时期,发挥了重要的监督作用。 例如,2002年兰州市政府实施“蓝天工程”,加快对全市的锅炉进行清洁能源改造,公司积极配合省、市环保局对全市具备条件的企事业单位的锅炉进行煤、油改气工作,2002年当年,申请用气的锅炉就有 240 家之多,这么多的锅炉要在当年采暖期通气点火,时间紧,任务重,事关政府形象,公司高度重视,总经理指示加班加点,抢工期,确保改造锅炉按期点火采暖。市场开发部负责协调、督促设计、施工、验收、点火各相关环节,为确保工期,对每个锅炉工程的进度做到心中有数,我们发挥《2002年锅炉用户跟踪表》的优势,对每家锅炉用户的每个施工环节进行密切跟踪,对已竣工验收的锅炉用户,及时编排每天的锅炉碰管计划,下发到建安公司实施,第二天我电话回访用户,落实前天的碰管计划实施情况,同时,将前天碰管计划实施结果书面上报总经理,对未完成作业任务的,回访用户,了解原因,属我方原因的,积极协调,督促相关单位加紧施工,属用户原因的,也积极协助用户,直至通气点火。

参考文献

[1]中石油昆仑燃气有限公司综合统计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