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口算题(精选5篇)

  • 一年级下册口算题(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生1:这三个长方形的面积相等,周长不相等。 生2:面积相等的长方形,长和宽相差越大,周长越长。 …… 通过对上述习题的补充处理,学生就不只停留在就题论题上,不只关注原题问题答案的正确上,还注重对习题的深度探究。这样就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培养,增强…

一年级下册口算题(精选5篇)

一年级下册口算题范文第1篇

一、深化学生的认知

教材的某些习题有深化性,教师要采取有效手段深化学生的认知。如教师仅仅把“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46页第4题:用12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纸板摆长方形,你能摆出几种?”作为作业布置给学生,没有对学生提出另外任何要求,也没对题目增添任何引导性问题和补充性材料。学生受自身的探究意识和发现意识的限制,虽然轻而易举地解决了“你能摆几种?”的问题,但不会对摆的过程进行反思,对摆成的图形进行观察和思考,更不会对题目进行纵向到底的探究。这样,习题的职能未充分发挥,习题的内涵未充分挖掘,自然学生的认知未得深化,教材资源被白白浪费。为深挖这类习题的内在价值,教师应在原题的基础上补充延伸性、引导性的问题。如上例提出:这几种摆法的长、宽是多少?周长和面积是多少?认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生1:这三个长方形的面积相等,周长不相等。

生2:面积相等的长方形,长和宽相差越大,周长越长。

……

通过对上述习题的补充处理,学生就不只停留在就题论题上,不只关注原题问题答案的正确上,还注重对习题的深度探究。这样就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培养,增强了学生的发现意识和探究意识,深化了学生的认知。因此,教师要站在对习题的延伸性开发的高度,谨慎、合理、适当地对教材的这类习题进行深度挖掘。

二、完善学生的认知

学生的认知总是不完善的,教材例题内容的安排使学生的认知结构不完整,但教材的编者又以编排的部分习题来逐渐完善学生的认知。因此,教师要深刻认识教材中的习题具有完善性,应当以教学习题为载体,不断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从而促进学生对后续内容的学习。如互逆关系这一知识,北师大版教材并没有以例题的形式让学生学习,只是以例题的形式介绍了四则运算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但互逆关系是对学生运用等式的性质去解方程有理解和掌握的缺陷的一种补充,因而要让等式的性质和互逆关系在解方程中同行。就单以互逆关系中的除法各部分关系来说,北师大版教材在二年级数学上册“分一分与除法”中的分香蕉这一课以例题的形式出现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的内容,但各册教材都没有以例题的形式让学生学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但在本册第八单元“除法”中“长颈鹿和小鸟”的“练一练”中的第2题中蕴藏着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中的一种关系式:被除数÷除数=商。因此教师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总结这一关系。这才充分利用了教材习题资源,才符合编者的意图,但学生对这一知识的认识还不完整。于是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15页第7题填表是我们利用习题完善学生认知的好时机和好内容。通过练习学生不仅可以巩固乘法、除法计算和上例得出的关系式,更能概括出“被除数=除数×商”的关系式。教师的教学不能就此罢休,应擦掉填满了的表格中的“15”、“25”,还要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计算得到:除数=被除数÷商。此时学生对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认识才是完好无缺,学生的认知结构才是完全的,教学才是大功告成。

三、生成学生的认知

学生学习有一定的感悟能力,教材的有些习题含着生成性和提醒性。教师要让学生通过对习题的观察、解答、反思、比较等思维活动显现出习题所蕴含的数学知识,就生成了学生的认知。如,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26页第3题提醒我们解答这一题所需要的不是计算的知识,而是和、差变化规律等知识(第1小题除外),从而去寻找解决这题所需的知识。学生所需这一知识从哪里来呢?是从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29页第2题和第81页第3题等习题中生成而来的。就看第81页第3题只把它作为作业,不考虑它的生成性,不透视出其隐含的知识,那是不到位的教学;到位的教学是让学生通过计算后,对习题观察、比较,生成差得变化规律与和的变化规律。这样学生就能巧妙地解决上述比较大小的题目。

四、提示学生的认知

一年级下册口算题范文第2篇

关键词:估算;意识;方法;技巧;内容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2-095-01

估算作为生活中的一项必备技能和数学学习的一项必要技巧,有其独特的价值。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是数学教学上的一项重要任务。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估算教学,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形成估算意识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有必要创设丰富的情境,让学生体会到估算的意义、价值,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如:学了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学校要参加文明单位的评选,根据有关规定,每所学校的藏书量每人至少应达到12本,我们学校有1020名学生,藏书量10000本,请问我们学校的藏书量是否达到了标准?我给学生限时一分钟。开始做题了,很多学生都拿起笔,但有四、五名同学却很快举起了手,时间到了,好多同学都没有完成。于是,我先请几个做得慢的同学说一说想法,他们都说列出算式,然后用竖式计算,但时间来不及了。接着,我又请几个做得快的同学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其中一个同学是这样说的:12×1020≈12×1000=12000,通过估计,大约需要12000本,这样,把1020看作1000结果偏小了,实际藏书量应该比12000还多一些,而学校里的藏书量才10000本,所以不达标。通过想法的展示,同学们深刻地体会到,其实并不是任何时候都需要算出精确值,有时只要估算出结果就可以了,这样可以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因此,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引导学生形成估算意识很重要。

二、教给方法,鼓励学生掌握估算技巧

估算是一个估计的过程,但这一过程并不是一个漫无目的,胡乱猜测的过程,而是一个有目标、有选择、有方法运用的过程。如何让这种没有根据的猜测更合理、更科学呢?我想,小学生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与教师教学关系密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强化估算意识,并结合教学内容做好估算方法的示范,同时,还应结合实际,因势利导,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让他们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掌握各种估算方法,以便更好地开阔思路,培养思维的变通性,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任何估算都不是随意的,而是以坚实的口算作为基础的,在进行估算之前都应该有一个算式,而后根据这一算式展开估算。估算的基本方法有:

1、“四舍五入”取整法。该方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最广泛,也是数学学习中的估算方法,即把数量看成比较接近的整十或整百、整千数计算。

2、观察估算法。该方法是根据算式、数据的特点,从整体或局部对结果进行分析或审查判断结论。常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根据位数估算。如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7326÷18=47,被除数前两位73比18大,说明商的最高位在百位上,应该是一个三位数,于是可以判断商“47”是错误的。二是根据尾数估算。如428×37=15830,积的末尾应该是6,而这里是3,所以是错误的。

三、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估算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31页首次出现估算专项学习内容“加减法的估算”,但近似数的概念、约等号还没出现,只要求用语言叙述估算的过程。对这一内容,我认为:

1、这里涉及的是两位数,对学生来讲精确计算并不难,在估算时学生精确计算,在学生口算、笔算方便的情况下,应该是允许的,因为题目中没有显示出估算的优越性。因此估算必须联系生活,感受现实,产生估算的需要,并体现出估算教学的意义。

2、估算的策略是多样化的,可以用连加,也可以用连减,还可以用加减混合,中间包含了加法的估算和减法的估算。如学生想到:把热水瓶的28元看作30元,烧水壶的43元看作50元,茶杯的24元看作30元,合起来是30+50+30=110元,学生认为带100元钱不够用,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学生应对自己的估算结果做出解释:带的钱应该是少于110元。

3、新课标强调的是估算意识,不强求方法的固定性,学生的估算策略不同,估算的结果也会各不相同,即使估算的结果相同,所采取的估算策略也可能是不同的。估算过程的解释,课本要求学生用语言来表达,书面作业时我认为最好让学生把思考过程用文字简要写出来,如没有写出来,老师有可能不能领会学生的用意。

4、估算的方法上,如两个数相加,既可以两个数都取近似数,也可以其中一个数取近似数。总之,要结合题意灵活选择方法,不一定是四舍五入法,但有一条老师要清楚:估算要以准确熟练的口算为基础。

二年级(下)册第98页加减法的估算。口算基础: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课本中体现出这样的精神:①估算方法多样,只要合理都可以采用;②估算、精确计算可以根据问题适当采用;③我个人认为“≈”提前介入,利于表达估算的策略。

二年级(下)册第100页判断妈妈的钱买这两种商品够不够,此题还是有多种不同的估算策略,如学生提出:把245元估成200元,187元估成200元,,所以245加187大约是400元,刚好够买,应该也是可以理解的。换句话说在具体估算的过程中,估算的结果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学生的估算过程。要让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学习如何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估算策略,这是对二上年级估算教学的发展。

三年级(上)册笔算与估算结合教学,加大估算教学的力度。本册实验教材中大多数计算教学的例题(主要是万以内加减法和多位数乘一位数)都展示了笔算和估算两种算法(第18页例2、第23页例1、第76页例2、第78页例3),估算专题教学是第70页例2。这样的安排,体现“估算为笔算服务,估算和笔算不分家,笔算和估算是和谐统一的”精神,既适时地教学了估算,体现了“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的改革理念,又可培养学生“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的能力,从而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感。

三年级(下)册加强估算教学,使学生掌握估算的方法和体会估算的作用。这一册教材更突出地体现了:将计算作为解决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进行教学,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逐步形成――面对具体问题,先确定是否需要计算,再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口算、估算、笔算等),最后应用计算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样一种思维方法。第22页例3是一位数除三位数,将估算和笔算结合应用,使多种算法互补。第59页例2用“有350个同学来听课,能坐下吗?”的问题情境引出估算,让学生探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第65页例2再次体现估算为笔算服务。

总之,估算教学并不是单一的计算技能训练,它可以有机地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培养估算意识很重要。如何对待估算,教师自身观念要转变,而不在具体的题目中,如果能准确把握估算重心,很多问题会迎刃而解。

参考文献:

一年级下册口算题范文第3篇

扩大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小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及小数四则运算做好铺垫。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人教版5篇,供大家参考。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三年级共有学生57名,中等生约占60%,优生约占20%,反应迟钝、学习不用功的学生约占20%,总体看经过上学期的管理,学生纪律普遍好些,上课基本能认真听讲,但也有少部分不能积极动脑思考,发言不积极,作业不认真,有些学生不能按时完成家庭作业,有错不能主动改。

经过两年半的数学学习,本班学生已经有了解决问题的经验,他们已经能用自己独特的方法思考问题,能熟练地运用一、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对表内乘法也比较熟练了,有了计算乘法和有余数的除法的经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和思考问题。在合作学习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

本班学生由于年龄、农村家庭环境等差异,导致本班学生差异较大,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在今后的教学中,联系学生生活经历充分发展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培养质疑精神,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

二、教材分析:

本册实验教材的内容包括:位置与方向、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统计、年月日、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小数的初步认识、解决问题、数学广角

西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在空间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能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七个方向,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用正确的语方描述行走路线。

在数与计算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以及小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乘、除法计算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例如,用两位数除多位数,每求一位商的步骤与用一位数除的步骤基本相同;又如,两位数乘两位数是学习小数乘法的必要基础。

从本册开始引入小数的初步认识,内容比较简单。此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或用到有关小数的知识和问题,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以扩大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小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及小数四则运算做好铺垫。

本册还引入了面积的认识和计算。这部份内容也是生活中应用性比较强的,在日常生活中会经常遇到有关面积的知识和问题,这部份知识的学习,也可以扩大到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安排了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及24时计时法。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时间观念。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教材向学生介绍了两种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习看这两种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通过学平均数的含义和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实际应用,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安排了一个单元,专门教学生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学习简单的集合思想和等量代换思想,并能应用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与任务:

使学生:

1、在现实的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会进行一位数乘、除两位数和简单的两位数乘、除三位数的口算: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及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会计算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式题;

能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能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运算,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

2.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能比较小数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

3.结合生活经验,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数;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4、结合生活经验,能辨认从不同方位

5.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

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发现错误并及时改正错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实施措施:

1、先由学生观察、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并试着独立解决

2、在现实背景下感受和体验小数和面积的意义

3、通过直观、操作展示位置与方向

4、通过观察、猜测、操作、讨论交流,感知、感受四边形变换的奇妙,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帮助与辅导

个体分析:三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弱,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老师应善于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把形象的动作思维和抽象的计算思维结合起来,把讨论与交流结合起来,实现内化,从而真正确立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效率,在教学中我们应关注不同程度的学生,让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和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课改的灵魂,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由于学生个体上的差异有的孩子表现得特别优秀,而有的孩子则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针对本班孩子的特点,有选择的进行帮助与辅导。

辅导目标和措施:通过辅导让后进生在基础知识方面掌握比较牢固,成绩有所提高,基础好、智商高的学生更上一个新台阶,同时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措施:面批作业,及时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多与家长联系;利用课余时间辅导

六、教学检查与评价

评价是为学生服务,本着让每一个孩子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为原则,我从评价指标多元化,评价方式、方法多元化,优化数学课评价过程入手,恰当评价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七、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注重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2、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3、结合现实问题教学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加深学生对统计作用的认识,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4、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创设问题情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7、创设一个自由、开放、安全的学习氛围,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点击,学生的创新火花。

8、对学有余力的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参加拓展练习,课堂上准备一些不同层次的练习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发挥他们的潜力.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2一.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二、学情分析

经过两年多的学习,大部分的学生逐步养成了较好的学习习惯。但部分学生活泼好动,学习习惯较差,上课时注意力不易集中,课堂中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较被动。还有一些学生作业时常要拖拉,学习上有较大的困难。大多学生学习习惯较好,上课思维活跃,敢于大胆发言。但有的学生有粗心的现象,还有几位学生学习自觉性还不够,需要加强平时督促,特别注意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使我我班继续保持优势,并在此基础上使每个班级总体水平进一步提高。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了解24时计时法;能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能认、读、写小数,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能认、读、写分数,会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能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初步感知旋转、平移现象,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在实践活动中,体会长度单位千米和毫米的含义,知道1千米=1000米,1厘米=10毫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的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认识面积单位,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3、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为整数)。

(二)情感与态度

1、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能从日常的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有主动探究学习的愿望。

2、学会与人合作,并体会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3、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的数学活动的过程,了解同一问题可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并感受到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长方形、正方形的一些特征,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的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2、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能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3、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为整数)。

五、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教育教学改革的新理念,通过不断的学习,更新自己的观念,尝试于实际教学之中,完善自己的教学,使自己在教学上能有所提高。

2、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的发展。

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数学,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游戏、讲故事、直观表演、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景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同时充分利用学具,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多照顾学困生以及思维偏慢等的学生,给其进行查漏补缺,释疑解难,在平时的生活中多用多练,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道理,激发学习兴趣。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创新意识。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的帮助和引导,让学生获得成功感。

5、运用信息技术与数学有效的整合,提高课堂效率几学生自主探究的愿望。

6、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又针对性地布置作业。

在教学中,结合课后练习的一些带思考性的题目,引导学生启动思维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掌握科学、灵活的方法。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7、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挖掘各种网上教学资源,用好各种教学媒体,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首先从学习的内容和形式上吸引学生。

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敢于提问、善于倾听、乐于表达的内在品质。

8、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六、培优辅差措施

(一)培优对于优秀生要在培养阅读能力的基础上,重点指导其写作和写字和朗读。

(二)辅差

1、理解,尊重后进生,保护后进生的自尊心。

2、以真诚的爱生之情,去激起后进生感情的浪花。

开展“一帮一”活动,号召班上优秀生组成志愿者,每人帮助一个差生。

3、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力争做到:①关心爱护后进生,激励后进生“想学”的愿望;

②根据后进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学习兴趣,诱导后进生“爱学”;③在讲新课时,我适当降低起点,分散难点,让学生感到“能学”;④根据后进生的学习特点,改善后进生的学习方法,使后进生由“能学”变为“会学” ;⑤及时检查反馈、辅导和矫正,进一步使后进生提高学习成绩。

4、对学生进行分类辅导。

基础不同的辅导的内容也根据其实际进行,如王灿港,我计划每天教他一个字,循序渐进,慢慢提高。

5、借助学生家庭的力量及时地给学生提供辅导和矫正。

6、建立档案,积累转化经验。

七、课题研究根据学校的课题研究,我班决定开展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的研究。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3新学期开始了,为了进一步贯彻实施课程改革,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制定本学期数学教学计划如下: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共有51名学生,其中男生28人,女生23人。同学们基本上对学习和常规等各方面的习惯转入正规。但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家长的文化水平、道德素质等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还有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较差,大部分学生在课堂只停留在认真、专心听,缺少主动参与的意识和习惯,一部分学生上课纪律松懈,喜欢随意讲话,作业不肯及时完成,喜欢拖拉作业。所以本学期针对这些特点,在数学课要不但上的内容丰富多采,形式多样,富有吸引力;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身在其中,才能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生的意志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位置与方向,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以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以及小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乘、除法计算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进一步扩大计量知识的范围,除了面积单位的认识外,还安排了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及24时计时法。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时间观念,并通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计面积大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和能力。

三、课标对本册教材的教学要求

1、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5、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6、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数;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

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本学期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及奋斗目标

教学重点和难点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以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位置与方向和面积两个单元,是本册教材的另两个重点教学内容。

奋斗目标

1、在教师的指导下能从实际生活和现实情境中收集信息、组合信息,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从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3、在教师的鼓励和指导下,能积极地参加观察、操作、探索、交流等数学活动,对与数学有关的身边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对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感兴趣,有学好数学的愿望。

4、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能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

初步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培养学好数学的愿望。

五、尖子生的培养和学困生的转化

1、学困生的转化

(1)课上充分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多留心观察他们,提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让他们回答。

(2)课堂练习中,督促他们认真完成,遇到不明白的地方要大胆问。

(3)采取“一帮一、一对红”的措施,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2、尖子生的培养

(1)课上除完成课堂作业外,给他们留一些有难度、有深度的问题,进一步拓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2)发展他们的智力因素,开发非智力因素,多举办课外活动。

(3)开展争做小老师活动,每周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让他们展示自己。

八、课时安排

(一)位置与方向(5课时)

(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13课时)

1、口算除法3课时左右

2、笔算除法9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三)统计(4课时)

1、简单的数据分析2课时左右

2、平均数2课时左右

(四)年、月、日(5课时)

制作年历1课时

(五)两位数乘两位数(8课时)

1、口算乘法3课时左右

2、笔算乘法4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1课时

(六)面积(7课时)

(七)小数的初步认识(5课时)

(八)解决问题(4课时)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4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每位乘积不满十),并且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主要内容有:口算乘法、笔算乘法。

教材内容安排如下表:

本单元的口算乘法主要包括两项内容,第一项内容是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它是在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第二项内容是估算,即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它是在学生学过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和掌握了乘法的基本口算方法的基础上教学的。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也是估算的基础。教材先安排口算,在扩大学生的口算范围的同时,为学生学习新的估算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做好必要的准备。并且,在估算和笔算教学活动中,又可以进一步巩固口算。这样,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本单元的笔算乘法的内容是两位数乘两位数,是在学习了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的笔算乘法分两个层次编排。先出现不进位的,突出乘的顺序及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接着,编排进位的,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需要进位的笔算过程,帮助学生掌握笔算乘法的方法。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因为,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还为学习多位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而且,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因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奠定了基础。

本单元加强了“解决问题”的教学。首先,把计算内容都置于实际生活的背景之下,如送报纸(送信)、估座位、购书等。让学生在现实问题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探讨计算方法。然后,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有意义的、联系生活的情境材料,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学生体会计算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且,对于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是十分有利的。

二、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4、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5、在计算过程培养学生的情感与,使他们养成认真审题、书写整洁、仔细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1、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2、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完善学生对计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使学生掌握口算、估算和列竖式计算的方法。

四、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1、引导学生利用以有经验进行知识的迁移,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习计算方法。

2、在学习中,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空间,让学生主动探索,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亲自感悟和体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重视口算和估算能力的发展,逐步形成技能。

4、重视对两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方法的回顾和整理,培养学生总结和归纳的能力。

五、课时安排:8课时。

1、口算乘法。

1课时

2、乘法估算1课时

3、口算与估算1课时

4、笔算乘法(不进位)1课时

5、笔算乘法(不进位)练习课1课时

6、笔算乘法(进位)1课时

7、笔算乘法(进位)练习课1课时

8、整理和复习。

1课时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5一、基本情况

本班学生共31人,其中男生9人,女生22人,他们通过两年多的学习,更加明确学习目的,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努力学习,积极向上,热爱劳动,拾金不昧。就上期期末检测,班平数学成绩优秀,如唐戬、何小雨、刘佳等,十名同学语数各科96分以上,但也有少数同学年龄偏小,反映较慢,根本不懂得什么是学习和怎么去学课堂纪律较差,想说就说,甚至个别同学上课玩玩具,常常拖欠各科作业,如张艳琼等连乘法口诀都不熟,相当大部份同学父母外出打工,爷爷奶奶根本无法正确管教,从而给学校的教育工作带来极大困难。因此在本期的教育工作中,老师应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思想,结合当前的教改动态,择其良好的教学方法,耐心指教学生,力争为祖国、为人民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建设者。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有七个单元,在编排上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向学生提供了有价值的数学学习内容。

2、倡导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有机结合。

3、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已有经验来构建新的知识。

4、创设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环境。

5、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

6、提示学习活动的线索和学习方式。

7、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8、设计富有特色的实践活动。

9、有计划地介绍数学活动。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其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计算。

2、初步认识小数,会正确读写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能正确地进行一位小数的加减法计算。

3、正确理解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意义,会进行面积单位的简单换算。

4、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会运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5、经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过程,学习整理数据的方法,进一步学习填写统计表和制作单式条形统计图。

(二)数学思考:

1、经历初步认识小数,进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和整数乘除法计算的过程,发展数感。

2、在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在数据整理和求平均数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统计观念。

4、在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时,进一步学习有条理地思考问题发展思维能力。

(三)解决问题:

1、在各类口算、笔算、估算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能力。

2、能运用本册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能对自己的学习及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简单评价。

(四)情感与态度:

1、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本册数学知识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2、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学习成功的喜悦。

3、经历探索数学问题,发现并总结一些简单数学规律的过程,在学习中培养探索精神和自信心。

4、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合作精神。

5、在学习中培养计算仔细,书写工整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措施:

1、在教学中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况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注意应用情景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与环境保护的有机渗透,从而使学生的情感、态度、智力、品质价值观等方面发挥积极影响。

3、重视情境创设,激发认知需求。

4、教学内容设计以活动为主线,倡导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

5、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做到明显、具体、生动有趣,使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

6、经常了解学生和分析学生的生活、学习、思想、现实情况,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7、教师应以身作则,坚持做好六认真工作,充分运用好实物、图片、直观教具,坚持启发式,反对注入式,灵活运用优良的教学方法,大面积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特别是对哪些不明确学习目的,应多花精力和时间,耐心指教,使他们不断转化。

8、努力做好与家长联系工作,借助各方面的力量,了解和解决本班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9、定期或不定期对学生进行考查,教导学生发扬成绩,克服缺点,争当优秀学生。

10、认真钻研教材,大纲和课标,结合教学实际备好教案。

11、练习过程不能单调,注意练习的形式多样话,要进行大量的变式练习。

12、对接受能力好的学生鼓励他们多动脑筋完成思考题或一题多解。

13、对接受能力稍差的学生要进行耐心的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还可以进行一帮一的活动,对学生的双基进行落实。

五、课时安排:

一、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16课时

二、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15课时

三、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15课时

四、统计……………………………………6课时

五、小数的初步认识………………………6课时

六、轴对称…………………………………5课时

一年级下册口算题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小学计算教学 新老教材 融合 有效性

一、源起

“等于几,也要用计算器来计算,真是让人揪心啊!在高考那短短的时间里,像这样简单的计算应该能马上心算出来,才能节省出更多的时间来解答其他题目。”一位高三年级的化学老师埋怨道。

二、思考

诚然,简单数的心算要比笔算、计算器计算快捷,特别是考试时更能显出它优越性。只有把基本的运算和基础的思考化为“直觉”,能够经条件反射不假思索地算出来,才能赢得时间去做更高级的思维活动。

我县实施课改六年多了,已经完成了完整的一轮实验。反思跟班的这五年多的计算教学,我发现使用实验教材的学生与使用老教材的学生相比,运用计算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但计算能力却下降了。随着年级的升高,下降的程度也越来越明显,且学生的计算水平两极分化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我觉得这跟教材的内容编排不太合理有直接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一是新教材中内容跨度大,跳跃性强。例题过于单一,而练习的类型却超出例题所覆盖的范围,导致学与练脱节。二是练习的量不足,不管是例题是还是习题,练习的量都减少了很多,且过多地注重变式题,忽视基本题的练习,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

三、探索

基于上述原因,在课改过程中,面对小学计算教学,我们该如何在实践新理念的前提下,融合新老教材,提高计算教学的有效性呢?我现结合五年多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1.补充例题,加强理解算理。

新教材的计算内容编排跨度大,为了给学生留下更大的探索和思考空间,避免简单的模仿,例题的设置相对于老教材减少了很多,而且比较简单,但习题的内容却灵活多样。编写教材的意图是要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这对于优等生来说是可行的,但对于中等以下大部分的学生来说,需要的是“细嚼慢咽”,而不是“囫囵吞枣”。而老教材的计算内容属于小步子教学,更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因此,教学时,可以参考老教材的例题编排,缩小教学的步伐,弄清算理正确计算。下面请看“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人教版老教材与新教材的例题安排: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如果以计算的准确性和熟练度为目的,老教材的例题安排更符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接受水平。

因此,在使用实验教材进行计算教学时,我们可以参照老教材的编排,对实验教材进行适当、合理的整合,放慢教学的步伐,提高教学的效率。在教学时,可作如下安排:①补充商一位数用“四舍法”试商的例题230÷33;②灵活试商的例题70÷14;③被除数是四位数而商是两位数的例题1260÷28;④被除数是四位数而商中间有0的例题:2835÷27(因为在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小数除法”中出现了除数变为整数后,被除数是四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为了以后的后续学习打下基础,补充此2例)。

2.补充习题,形成计算技能。

教育心理学认为:任何一项基本技能的形成,都要经过反复操练才能正确掌握。计算就是一种技能,它需要一定时间和数量的训练才能形成。在新教材中,由于新课程倡导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的结合,解决问题的练习量增多了,但纯粹的式题的量减少了,这使得教师注重了解决问题思路的分析,而忽视了计算技能的基本训练。如:六年级上册“分数除法”这一单元,老教材在例题教学后安排了两个练习,共编排了44道计算练习(只是纯粹的习题计算,不包括口算和其他形式的计算),平均一个例题配有将近15道习题,而实验教材只安排一个练习,共编排了12道的习题,平均一个例题只配3道。有了这样的反差,可想而知学生的计算能力会不会下降。学生尽管理解算理,但“理解”不等于“掌握”,一定要加上一定量的练习才行。因此,可从老教材整合对应的习题到新教材中来,每个例题可配10道左右的习题,这些习题可安排在例题后的“做一做”,也可安排在课后进行练习。同时,还要以学生的生理特点为依据,以及从学生的计算依据出发,从这些练习进行多层次、多形式的编排,提高练习的效率。当然,我们不能搞“题海战术”,要对“老教材”进行整合优选,合理利用。

3.加强口算与简算,提高计算的敏捷性。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口算能力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地组织口算训练,有助于提高笔算的速度和正确率。在老教材,计算部分的练习中,几乎每个练习都编排口算的内容,这刚好可以弥补新教材的不足。教学时,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把这些口算练习整合使用,但单单这些练习还是不够的,教师要根据内容进行设计补充。如:①低年级20以内加减法,表内乘法及相应的除法;中年级简单的分数的加减法,小数加减法;高年级小数乘除法、分数乘除法。②乘法中的特殊积:25×4、125×8等。③简单的分数与小数、百分数的互化值:=0.5=50%,=0.25=25%。④六年级中π~10π的积。这些都要经常练,最好坚持天天练,以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

学生不但要能正确地进行计算,而且要能合理、灵活地进行巧算,这样才能省时省力,提高计算的质量。老教材的计算内容较为重视简便计算的教学。如老教材五年级上册“小数除法”中就设计了运用整数除法中学过的简单算法来计算小数除法,六年级上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中的运用定律进行简算。这两部分的内容都是新教材所欠缺的,而在实际学习生活中又是经常用的。因而,在实际教学时,可以把这两部分整合起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教学,以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这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4.加强计算法则的教学。

计算法则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之一,它是使计算方法达到程序化、规范化的一般规律。法则的教学,能够帮助学生牢固地掌握笔算方法。但新教材在计算课的内容中,并没有出现计算法则,这使得很多老师都不教计算法测。当然,我们不要求学生像以前那样去背计算法则,但要让学生理解计算法则,在理解中掌握计算方法。这些法则从哪儿来呢?新教材没有,只能从“老”家来。当然,对于老教师来说,法则就在他心中,就没有必要了。教学时不要让学生死记硬背,可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计算方法,进而逐步向法则推进,这时教师才适时引出法则,引导学生运用法则来进行计算。这样可培养优等生的总结概括能力,帮助后进生总结学习方法,扫清学习路上的障碍。

四、结语

一年级下册口算题范文第5篇

1、进一步搞好常规教学管理工作,进行精细化管理。

2、继续抓好学生的计算,促进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

3、加强平时课堂的教学研究,真正实现有效课堂、高效课堂,减轻学生学业负担。

4、开展好市立项课题的研究,促进高效课堂的建设。

二、具体措施和要求

(一)进一步抓好常规教学管理工作,进行精细化管理

1、年级备课组长写好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进度表,第三周星期二上交数学科组。

2、备课写教案。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要做认真备课,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备课包括备学生情况、备教材、备教师用书、备教案等,用好课本和教师用书。老教师可备在课本上,三位新教师要求写开学初的15个左右课时的教案。

3、作业布置和批改的要求。

(1)一至六年级以完成课本习题(作业本)和学校统发的《学习辅导》练习册为主,要求学生作业格式规范,书写工整,无乱涂乱画现象,保持封面封底完整、整洁。学校不允许购买第二本练习册。

(2)批改要求:①练习册每一课时都要有批改,但可以选择重点批改这一课时中的某几大题。

(3)教师批改要及时,重视作业的反馈、评讲和学生订正,使作业能真正起到巩固知识,内化能力的有效手段。

(4)检查落实:本学期以不定期抽查作业为主,重点检查学生书写、学生订正情况,教师批改次数、批改是否规范、是否及时,批改是否认真等,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4、充分利用好中午午训15分钟时间。可结合新课内容进行一些练习,也可以进行口算、计算训练。两个班的科任要培养好值日班干部,布置好午训学习内容,使午训时间学习有序,安静,有效。

5、帮扶学困生计划和措施。(1)要制定计划和措施;(2)建立学困生成长档案袋,跟踪帮扶学困生,抓出成效。

6、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教研活动。

准时参加听课、评课活动,准时参加科组会议,并做好各种记录。

7、用好教具,尽能力自制教具,用好教学课件,教学投影仪,提高课堂效率。

8、本学期数学科组教研会议时间为每周星期四下午第三节时间,请有课的教师在开学初与其他科任调好课,准时参加。

9、本学年数学备课组长。

一年级:赵小英老师;二年级:蔡伟玲老师;三年级:刘淑珍老师;

四年级:叶林强老师;五年级:蔡鹊英老师;六年级:周美好老师。

10、备课组长要做好本年级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的跟踪落实,做好单元测验的跟踪反馈,做好教学资料的有效利用,以及单元试卷、教具和教学用书的使用和保管。

11、以老带新,师徒对结一帮一活动。

一年级:庄美妆老师——张丽娜老师,二年级:蔡伟玲老师——陈英英老师,四年级:叶林强老师——赖慧豪老师。

(二)、通过各种有效教科研活动,促进高效课堂建设。

1.组织上好以“高效课堂”研究为抓手的校级公开课、示范课。

本学期由低年级庄美妆老师,中年级刘淑珍老师、高年级唐巧凤老师各上一节校级示范课。从师生的课前准备、学生的课堂表现、学生的口头表述能力、教师的教学过程设计、教师的课堂调控能力等等方面,对构建高效课堂进行研究。

2.开展市立项课题的研究工作。

3.继续学习观摩部级、省级比赛获奖优质课录像。本学期争取开展一至二次此项活动。

4. 随堂听课活动。本学期教导处和科组会继续加强推门听课和评课,促进课堂教学真实、高效。每一位教师要有一本听课记录本。科任老师要经常进行互听课、评课活动,特别是同年级之间,要互相多听课、评课。

5.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培训学习。本学期要进行一至二次的新课程标准的培训和学习。

(三)、开展各种知识竞赛活动,促进两率的提高

本学期每个年级将继续举行学生计算能力比赛活动。

一至二年级举行口算比赛,三至六年级举行计算能力比赛。年级之间交叉出试题,交叉评卷,出题老师要依标靠本,严密、认真出好题,并做好试题保密工作。

每个年级设计算比赛成绩优秀奖,奖励成绩前四十名左右的学生(一年级六十名左右、二年级五十名左右),与绩效奖金不挂勾,只奖励学生。每个年级设平均分奖,奖励年级前两名,一、二年级奖励前三名,与绩效奖金挂勾。

科任老师要做到:(1)重视学生平时的口算、计算的训练;(2)利用午训时间多练计算,过好计算关;(3)加强学困生的计算训练和辅导。

(四)、积极参加镇、市、省开展的各种教研活动

1.镇小学数学教研组将在本学期举行三、四、五年级计算能力比赛,具体要求按下发通知执行。相关数学科任要积极准备,平时加强口算、计算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积极参加镇举行的数学说课比赛活动。为了培养青年教师,本学期科组决定选派蔡伟玲老师参加本次镇的说课比赛。并由李国夫副校长、叶林强老师、刘淑珍老师、周美好老师、熊兴涛老师组成一个指导团队,对蔡老师进行指导帮助。

3.微课制作培训和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