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组织工作计划(精选5篇)

  • 公益组织工作计划(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明确价值导向,清晰党建工作目标。公司党组根据精益化管理“价值”理论,明确一以贯之的价值导向,以此作为党建活动是否增加价值的评判标准。一是价值引导党建工作目标定位。将精益化管理理念注入党建工作,思考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战略价值,坚持“融入中心做…

公益组织工作计划(精选5篇)

公益组织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建立党建工作指标体系,党建目标设置精益化

公司党组运用现代企业党建精益化管理理念、工具方法对改进党建工作进行大胆探索和尝试,解放思想拓宽视野,用精益思维梳理党建工作,促使思想共识和管理实施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实现党建工作目标设置的精益化。

明确价值导向,清晰党建工作目标。公司党组根据精益化管理“价值”理论,明确一以贯之的价值导向,以此作为党建活动是否增加价值的评判标准。一是价值引导党建工作目标定位。将精益化管理理念注入党建工作,思考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战略价值,坚持“融入中心做工作,进入管理起作用,引领文化保方向,服务大局有作为”的党建工作目标定位,突出党建工作目标与企业总体目标的高度一致性,为推进党建工作精益化管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指明了方向。二是精心谋划党建目标实现路径。将精益化管理理念注入党建工作,探寻实现国有企业党组织战略价值的路径,创新党建工作载体设计,党委、总支、支部在研究、规划、设计党建工作中,充分考虑服务对象的需求和执行层的能力,把上级的要求和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和特点充分结合起来,切实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三是合力落实党建工作目标责任。将精益化管理理念注入党建工作,突破如何使党组织的活动与企业的安全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一体化的瓶颈,结合自身的工作业务深入落实党建工作的各项有效措施,做到节奏合拍、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切实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建立指标体系,量化党建目标设置。公司党组运用精益管理的方法开展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按照“目标指标化、指标数值化”的要求,坚持指标量化、任务量化,用具体、明确的量化标准,取代笼统、模糊的管理要求,建立了53个党建指标,完善了党建工作目标体系,用量化的数据作为衡量党建工作成效的依据、分析判断的基础和考察评估的尺度,以党建绩效作为标准检验成效,并将绩效考核结果及创先争优活动表现作为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引导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工作统筹安排、水融、相互促进、同步推进。

强化党建绩效过程管控,党建工作管理精益化

强化“一岗双责”履职评价,树立责任意识。公司党组将党建工作纳入领导班子考评的重要内容,从绩效评价方面落实“一岗双责”的职责,纳入组织绩效权重,落实到岗位过程管控节点,兑现到绩效奖惩,力促干部承担起一岗双责的职责任务,保证了目标责任体系的上下贯通,左右协调,使党建工作从过去偏重于自我循环转变为更多关注企业发展,促进了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工作的紧密融合。

建立党建责任制考核制度,落实管控责任。公司党组健全了一整套党建工作绩效考评体系,将安全生产经营目标与党建工作目标进行有机融合,坚持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原则,制定了《云南电网公司党建责任制考核办法》,明确月度及年度工作任务及检查考评标准,以月、季、年组织绩效评价为手段,按月开展组织绩效考核,并将党建责任制考核结果按权重纳入年度组织绩效评价和领导班子考评。将党建信息系统全面检查与党建工作实地抽查相结合,通过定期量化报表、定期分析等评价手段,统筹了各级党组织需要开展的工作和收集整理的记录资料,做到了责任落实、任务明确。

顺畅党建精益化管理流程,横向整合资源。公司党组运用精益化管理“流动”“拉动”理念,围绕党建工作目标和价值导向设计能够整合资源的平台和持续流动的流程作为支撑,把生产经营工作中的难点、重点以及员工关注的焦点作为开展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精心设计精益化管理的载体,顺畅工作流程,使党建工作组织、领导、制度、活动和落实及工作效果等各方面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一是落实一岗双责主动融入。建立了党建工作组织领导和运行机制,建立了“双向进入、交叉任职”“专兼结合、一岗双责”的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和管理制度,为党建工作主动融入中心实施精益化管理提供了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二是工作统筹部署资源同步配置。切实把党建工作贯穿于企业中心工作的全过程,注重把党建活动项目、工作任务的策划安排与年度工作重点、文明单位建设、企业文化等专项工作计划有机衔接,按照PDCA循环和“5W1H”的要求强化党建工作目标责任分解,制订结合实际的、可操作的工作计划,优化、整合工作载体,统筹利用各方面的资源,形成合力。三是紧抓重点难点强化协同配合。把加强精益化、协同化管理与实施系统优化、促进整体效益提高结合起来,紧紧围绕全年生产经营任务,深入开展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将创先争优活动融入到生产会战中,扎实开展党员攻关活动,成立党员攻关小组对创先工作中遇到的难题攻关,对取得的成效通过企业宣传平台进行展示,并开展领导点评、绩效评价,对成绩突出的给予表彰。

优化党建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公司党组坚持用精益思想审视和清理党组织的各项制度和流程,做到能优则优、需优即优,使党建工作有机融入企业管理体系,高效运转。一是系统化管理实现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联动开展。加强党建日常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各项工作的系统策划、系统联动、系统推进,充分整合利用各方面的资源,统筹部署安排各阶段的工作,并有序开展。党建工作精益化管理的实践应用,使党建工作从过去偏重于自我循环转变为更多关注企业发展,把视野拓宽到全局工作,党建工作对企业的引导、支持、保证、监督,表现在运作方式上,就由过去的被动参与、事后协调,转变为主动介入、服务、渗透和融合。二是专项化管理实现党建和经营业务流程有机衔接。打破部门、组织之间条块分割的限制,以专项化管理方法抓好“特色党支部”建设、支部联建等工作,各基层党支部有针对性地提出工作目标任务、实施计划、人员责任、资源需求并组织实施,促进了基层党支部主题活动或专项工作的有效开展。

完善党建绩效评价手段,信息化促党建精益化

公司党组坚持精益化管理理论提出的“尽善尽美”最终目标,着力解决历来困扰党建工作成效评价难题,通过持续的识别和改进来追求达成党建工作完美的境界。坚持将党建精益化管理流程植入信息系统,有效提升了基层党建工作精益化管理水平。

搭建党建精益化管控评价平台。公司党组以党建质量手册为蓝本开展党建信息化建设,建立了一体化的党建工作、党建知识、党建业务的统一监控和分层管理平台,创新了监督方式、检查评价和决策支持的管理,实现了扁平化的垂直监督管理,实现了党建工作业务流程化、制度化、公开化。云南电网公司党建信息化管理平台主体功能由8大模块组成,主要为:党建门户管理、党的基本信息管理、党的组织建设、党建知识管理、党建计划管理、党建统计分析管理、辅助功能及系统集成,平台以党的组织建设为基础,实时开展党的组织活动,并以平台底层数据为数据原型,形成了可量化的指标及评价考核体系。根据平台中的基础数据进行不同结果的汇总、统计,能对管理工作带来很大帮助。管理者通过平台,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形成科学的结果,对以前无法量化的内容进行重新定位,更好地掌握下级组织工作动态。

公益组织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依法维权;提高素质;解决后顾之忧

中图分类号:D92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020(C)-0302-02

《妇女权益保障法》于2005年12月1日起施行。是我国以立法的形式,将男女平等新增为一条基本国策,切实履行我国政府对国际社会的承诺。保障妇女的合法权益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更完善了可操作性,明确了法律救济,在保障妇女权益方面有了新的发展和突破。《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实施,对于进一步完善我国保障妇女权益的法律体系,促进男女平等,实现社会公正,充分发挥包括女职工群体在内的广大妇女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积极性、创造性,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公司女职工委员会几年来,认真做好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以下简称《妇女权益保障法》)和《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以下简称《省实施办法》)的学习、贯彻执行工作,结合生产经营实际,发扬女员工“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注重推动广大女员工努力学习专业技术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积极带领全体女员工投身公司各项劳动竞赛技术创新活动,在各自岗位上勇于进取,开拓创新,高度发挥出“半边天”作用;在认真抓好女员工维权保障、计划生育和“五必访”关爱扶助,为女员工做好事办实事等方面开展工作,取得了实效,以优异成绩获得了广东省肇庆市总工会授予的“合格女职工之家”称号。现就如何贯彻《妇女权益保障法》,创建合格女职工之家谈谈体会。

一、重视女职委工作的领导和组织建设,是创建合格女职工之家的前提

结合企业实际,有机地调整、充实各级女职工委员会的领导架构,各级基层工会要相应理顺女工委员会组织,建立健全女工委组织机构。认真分析女工工作的特点,着力女职工委员的培养和任用,选拔热爱女工工作、密切联系群众、工作认真负责、公道正派的在女职工中有较好威信的女工干部担任女工委员,建立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女工干部队伍,为女工工作开展提供组织保证。

同时加强女职工委员会的思想、组织和制度建设,明确职责,制定年度工作计划,确保女工工作得以有领导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

二、加强学习,全面提高女职工综合素质,是创建合格女职工之家的必要条件

(一)学法律、促维权。工会女职委组织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宣传贯彻工作的领导,把学习、宣传、贯彻《妇女权益保障法》作为一件大事来抓,作为提高依法维权能力的具体行动来抓,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有组织、有步骤地做好工作。通过学习、宣传、贯彻《妇女权益保障法》,进一步明确组织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开展保障女职工权益工作的法律地位;全面把握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内容,增强法制观念,提高依法促进女职工发展、维护女职工权益的水平,维护女职工的学习权、劳动权、发展权,为更好地贯彻执行《妇女权益保障法》建设和谐女职工之家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订合同、抓保障。女职委组织参与企业涉及女职工权益有关制度的实施,积极为各级女工委组织订阅了《集体合同实用法规汇编》和《工会女职工工作手册》,依法做好女职工合法权益和特殊权益的维护,保障女员工的切身利益。进一步向女员工宣传学习《工会法》、《劳动法》和新的《劳动合同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开展普法教育,增强女员工的维权意识。与企业签订了《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合同》使女职工维权工作有了可靠的法律依据,并组织宣传学习,提高女职工以法维权的意识,进而更加努力工作和学习。

(三)抓好提素工程,激发学习热情。坚持重视抓好女员工的教育素质提升工作,在贯彻开展“创建学习型女职工组织,争当知识型女职工”、“女职工文明建功立业”和实施“女职工素质提升工程”的活动中,结合本企业实际,围绕生产经营、技术创新和劳动竞赛活动,大力开展“专一门,会二门,学三门”教育和技改技革活动,创造条件推动女员工成为生产工作的多面手。

一是重视女工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组织女党员参与党委开展的纪律教育整顿活动,学习理论,撰写学习报告,整改、完善工作态度和作风,提高工作效率,有力促进了各自岗位工作的上水平。

二是组织女职委参加市举办的女工干部培训班和“生态环保与女性健康讲座”活动,和企业举办的各类业务培训班,提高女工干部的政策水平和业务管理水平。

三是在女职工中开展“学知识、学业务、练技能、争一流”的岗位练兵活动。动员女员工积极参加各类技术业务培训班,例如ISO、HACCP、QS、GMP、FDA等质量体系认证培训班、岗位技能培训班、生产主管培训班等,提高女员工工作技能,为她们搭建一专多能的学习平台和实践机会,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发挥智慧和聪明才干,取得了实效。

(四)深化建功立业工程,激发生产工作创造力。组织发动广大女员工积极投入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争创更高经济效益。为迎战市场,女工委带领全体女工积极参加年度的劳动竞赛和技改技革合理化建议活动,充分发挥妇女“半边天”作用。以“高质高效、节能降耗、依靠科技进步,生产上水平”为主题,广提合理化建议,实施了多项技改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作出了较大贡献。女职工成为我公司发展过程中一支过硬的队伍。

三、依法维护女工合法权益,努力为女工创造良好的发展氛围是创建合格女职工之家的重要保障

(一)完善女工维权机制。女职委着力于推进妇女参政、积极参与企业的管理,提高妇女参政议政能力。目前,在公司、厂、部办科室、车间班组等各级管理技术岗位,均拥有由女员工担纲的负责人,女员工参与企业管理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坚持依法执行男女平等同工同酬以及在晋职晋级评定职称职务方面平等待遇;抓好女员工在工作、劳动时的安全和健康保护,及“四期”的特殊保护工作。各级女职委更是从日常工作中贴近女员工,畅通女工思想和问题反馈渠道,积极关心她们的身心健康和家庭生活,注重对女职工的人文关怀和心理引导,女工们有困难有难题都愿意向组织反映、倾诉,从而及时地解决女工在家庭与工作上出现的各种情况,有力地做好了维护与稳定。

(二)保障安康。女职委切实关心女员工身心健康,坚持对女职工进行身体健康普查制度,听取健康知识讲座,建立健康(生殖)档案,对有病女员工进行跟踪治疗,保障女工身体健康。

(三)支持女职工安康互助保障计划。广东省女职工互助保障计划实施以来,女职委都积极发动、宣传互助保障计划的意义和实施细则,动员广大女员工参保,几年来在争取到工会的支持下,给付女工购买安康保险份额的50%款项,至今已有90%的女工参加了投保,近年已有患病女工得到了赔付,减少了经济压力,使患病女工着实地感受到了来自互助保障来自集体的关心和爱心,大大地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

四、努力解除女职工的后顾之忧,切实为女工办好事实事是创建合格女职工之家的重点工作

女职工承担着物质、精神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双重任务,社会保障条件的不足,以致社会劳动、家庭劳动超负荷地压在女职工肩上,影响了她们的学习、工作和身体健康。

一是积极推进家务劳动社会化。为职工家庭尽力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的服务指南,将女职工从繁重的家务劳动中解脱出来。

二是大力宣传鼓励男女共同分担家务劳动。这是在生产水平低,家务劳动社会化不可能全面实现的情况下,使女职工从繁重的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的有效方法。公司女职委员会每年通过开展创建“和谐家庭”评选活动的形式,宣传鼓励男女职工平等,共同分担家务,以达到家庭更加和睦美满。

三是协助女职工解决小孩入学择校问题,呼吁社会和组织关心、支持、解决,为员工排忧解难。

每年5月均为小孩报名入学时间,工会女职委及时了解户口不在城区等有困难职工并与工会一道前往社区学校走访,并争取行政支持给予相关学校捐助,以为职工解决子女入学难题。特别系为单亲女职工争取“金秋助学金”、争取减免学校捐资款等等,增强了女工对女职委工作的信任感和归属感。

四是做好女工的“五必访”慰问,充分体现帮扶和关爱。女职委以工会开展的帮扶和关爱活动为载体,加大工作力度,把帮扶工作做深、做细、做实,收到良好的效果。具体工作中,在继续做好常规性的困难户、工伤亡家属、孤寡老人等帮扶工作的基础上,特别关注女工的伤患、生育及突发困难情况,及时做好上门探访,对突发困难的女职工尤其是单亲女工积极争取组织的关心,全体员工的帮扶,比如组织捐款、伺候生病住院职工、技术帮扶等活动,唤起人与人的友情和亲情,拉近女工之间的距离,使工会女工工作更加丰富、详实和具有感召力。

五、创新女工工作,开展丰富多彩活动,激励女工顽强工作,增强女职工组织的向心力、凝聚力

(一)树典型,表先进。工会女职委积极开展有益女员工身心健康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三八”妇女节,通过组织纪念庆祝活动,评选爱岗敬业,积极进取,完成工作任务好,成绩突出的“先进女工”、“先进女管理工作者”进行表彰奖励,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导向作用,增强工会女职工组织的活力、凝聚力和向心力,调动了女员工们的工作积极性,营造了“学先进、赶先进、超先进”的浓厚氛围。多名女员工被评为公司“十大杰出青年”和“十大青年岗位能手”称号;多名女党员被评为公司“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

(二)活跃员工生活。工余时间及节庆,女职委组织了女工代表外出参观、旅游活动,拓宽女工视野,增广见闻;开展征文、书法、摄影、羽毛球、篮球、乒乓球、跳绳、踢键、厨艺、插花等文娱体育及竞技活动比赛等;组织外来女工参加“爱筑肇庆,情暖星湖”文艺晚会、“健康迎奥运、和谐展风采”登山活动等。活跃女工身心,舒缓工作压力,进而激发女工顽强工作的热情。

六、支持计划生育工作,共同构建和谐企业

公司女员工人数占总人数的44%,如何构建和谐企业,支持计划生育工作?女职委充分发挥协调监督作用,组织女工学习贯彻《广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婚姻法》等法律法规,提高认识,切实抓好落实“三为主”工作方针,做自觉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的时代女性,保障了家庭和企业的和谐稳定。历年来没有出现女工违反计划生育现象,确保了公司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任务的完成,为公司连续四年荣获计生“先进单位”奠定了基础。

公益组织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公路建设;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作用

公路运输在整个交通运输业中占有较大比重,它具有机动、灵活、直达、迅速、适应性强、服务面广的特点,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并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发展公路运输业,必须首先进行公路工程建设。公路施工组织的任务就是研究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诸要素之间的合理组织,即如何认真贯彻国家现行技术、经济政策和法令,根据公路施工的特点,将人力、资金、材料、机械、施工方法等各种因素进行有利地、合理地安排,使之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实现有组织、有计划、有秩序地施工,使其工期短、质量好、成本低,迅速发挥投资效益。本文主要就施工组织设计在滨海高新区规划路九道路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应用加以讨论和分析,主要是从施工组织设计的概念、研究意义和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来进行探讨。

1.施工组织设计的概念

施工组织设计是在施工前,对公路建筑产品施工过程中的人工、材料、机械、施工方法、资金等各要素做出合理安排,使工程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内实现有组织、有计划、有秩序的进行,其作用是要达到工期尽可能短,质量精度高、成本尽量低,确保正常施工秩序起着有效的协调作用。

一个项目施工是在有限的场地和空间集中大量的人、机、物来完成的。施工过程中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和不同的机具;而工程的施工顺序,也可以有不同的安排;工程开工以前所必须完成的一系列准备工作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去进行。总之,不论在技术方面或在组织方面,通常都有许多可行的方案供施工人员去选择。怎样结合工程的性质、规模、工期、机械、材料、构件、运输、地质、气候等各项具体的条件,从经济、技术、质量、安全的全局出发,在众多的方案中选定最合理的方案,是施工人员在开始施工之前就必须解决的问题。在做出合理的决定之后,施工人员就可以对施工的各项活动做出全面的部署,编制出指导施工准备和施工全过程的技术经济文件,这就是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是在国家和行业的法律、法规、标准的指导下,从施工的全局出发,根据各种具体条件,拟定工程施工方案、施工程序、施工流向、施工顺序、施工方法、劳动组织、技术措施,施工进度、材料供应、运输道路、场地利用、水电能源保证等现场设施的布置和建设做出规划,以便对施工中的各种需要及其变化,做好事前准备,使施工建立在科学合理的基础上,从而做到高速度地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是指导全局、统筹规划建筑工程施工活动全过程的组织、技术、经济文件。因此,从工程施工招、投标、申报施工许可证和进行施工等活动都必须要有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作为指导。

2.施工组织设计研究意义

施工组织设计是根据国家或业主对拟建工程的要求,设计图纸和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从拟建工程施工全过程中的人力、物力和空间三个要素着手,在人力与物力、使用与维修空间布置与时间排列等方面进行科学合理部署,为建筑产品生产的节奏性、均衡性和连续性提供最优方案,从而以最少的资源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效果,最终使建筑产品的生产在时间上达到速度快和工期短,在质量上达到精度高和功能好,在经济上达到消耗少,成本低和利润高的目的。

施工组织设计是为了实现某一具体工程项目的目标以文件形式出现,对工程施工的全过程起指导作用。在施工过程中,施工组织设计是针对施工企业内部管理,用于具体指导施工生产。

3.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

3.1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和施工程序。在施工的组织设计过程,必须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和施工程序来进行,只有这样才得以达到想要的工程效果。

3.2严格遵守合同签订的或上级下达的施工期限,按照基建程序和施工程序的要求,保质保量完成施工任务。对工期较长的大型工程项目,可根据施上情况,合理组织力量,确保重点,分期分批进行安排。

3.3科学安排施工顺序。按照公路工程施工的客观规律安排施工顺序,可将整个项目划分为几个阶段,例如施工准备、基础工程、主体结构工程、路面工程、附属结构物工程等。在各个施工阶段之间合理搭接、衔接紧凑,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尽可能缩短工期,加快建设速度。

3.4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设备。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不断提高施上机械化、预制装配化程度,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

3.5应用科学的计划方法制订最合理的施工组织方案。根据工程特点和工期要求,因地制宜地采用快速施工,尽可能采用流水作业施工方法,组织连续、均衡且有节奏的施工,保证人力、物力充分发挥作用。对于复杂的工程,应用网络计划技术找出最佳的施工组织方案。

3.6落实季节性施工的措施,确保全年连续施工。恰当地安排冬、雨季施工项目,增加全年连续施工日数,应把那些确有必要而又不因冬、雨季施工而带来造价提高的技术复杂工程列入冬、雨季施工,全面平衡人工、材料的需用量,提高施工的均衡性。

3.7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贯彻施工技术规范、操作规程,提出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措施和施工安全措施,尤其是采用国内外施工新技术、新工艺时更应注意。

3.8节约项目建设费用,降低工程成本合理布置施工平面图,节约施工用地;充分利用已有设施,尽量减少临时性设施费用;尽量利用当地资源,减少物资运输量;尽量避免材料二次搬运,正确选择运输工具,以节约能源,降低运输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公益组织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城市型风景名胜区;规划编制;公众全过程参与;机制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13)05-0104-02

1 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理论基础和研究动态

1.1公众参与的理论基础

1969年Amstein建立的市民参与阶梯理论(《A Ladder of Citizen Particiloation》)为衡量规划过程中公众参与成功与否提供了基准,明确了公众参与应该是一个从无权利参与逐渐向权利参与转变提升的过程。该理论根据规划决策权力大小,将公众参与分成3个层次(没有参与、象征性的参与、市民权利)和8个阶段,并明确无参与和权利参与之间的不同特征(图1)。

2001年,Symith在“参与阶梯”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公众参与的电子阶梯理论(E-Participation Ladder),即将现代信息技术纳入到公众参与规划过程的技术手段中,借助网络平台进行讨论、调查、决策等工作,这种方式提高了信息收集和交流的效率、节约了时间等成本花费,扩大了信息收集面,增强了公众参与的积极性。

1.2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

在西方国家,美国的规划学者在认识到城市规划的特殊政治属性后,最先开始对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研究的探讨,20世纪60年代,Arnstein提出的参与阶梯理论(“A Ladder of Citizen Participation”),并指出公众参与是公众的一种权力,通过参与将权力再分配,把那些被排除在现有政治和经济政策决策以外的无权民众囊括进社会中来,这一理论在城市规划界影响深远。Davidoff和Refiner发表的《规划的选择理论》(A Choice Theory of Planning)中,认为城市规划的整个过程都应该充满着选择,任何选择的做出都是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的,从多元主义出发来建构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的理论基础。20世纪70年代,Jorden与Hentrich提出“尽早和持续参与”建议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并被纳入1973年的俄勒冈规划立法的规划授权法案,此后公民不仅可以对规划草案发表意见,还能影响方案制定及后期公示。

在中国,相关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发展于90年代后期,兴盛于2000年,2005年后逐步成为学界讨论的热点和重点。代表性的研究如:香港大学的郭彦弘(1981)较早引入“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概念,详细介绍了国外规划程序中的公众参与,还结合中国国情指出在城市规划中应把征求群众意见作为规划工作的重要步骤和程序,强调“规划的目的在于满足群众的需要”。同济大学刘奇志(1990)对公众参与的积极意义进行了详细的概括,强调了公众参与对规划工作的重要作用。上海交通大学陈振宇(2009)从法律的角度详细分析了公众参与程序的现状、历史演进、价值研究、运行机制,并从司法的角度提出了保障规划中公众参与程序的有关意见。

2

城市型风景区规划编制中公众参与的必要性及障碍

2.1公众参与的必要性分析

2.1.1城市型风景区的特点

随着国家和地方各项制度条例的建立和完善,我国各级风景区的保护事业蓬勃发展。目前,中国三级风景名胜区数量已超过600个,总面积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以上。其中,城市型风景名胜区由于与城市毗连或与城市空间交错,交通便捷、受城市异化作用较大,社会形态和自然景观兼具城乡特征。在中国快速城市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城市型风景名胜区因其区位特殊,首当其冲地面临城市化和市场经济力量的侵袭。

景中村是城市型风景名胜区比较常见的社会组织形式,它的存在对景区建设和保护事业而言既有积极的影响又有消极的影响。景中村若能结合地方特色和游客需要发展娱乐、餐饮等行业,村民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丰富的旅游活动,凸显所在景区资源的差异性,由此吸引更多游客,创造更多经济效益;若忽视对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也可以将景区发展推入恶性的循环。世界旅游组织也倡导将居民作为旅游业发展的关怀对象,把居民参与当做旅游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因此地方发展旅游业还要充分考虑到原住居民的利益需求,通过建立合作关系以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v-。

2.1.2景区建设中的问题与矛盾分析

我国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的主要责任目前由代表公众利益的地方人民政府承担,各地人民政府依照自身实际设置了多种类型的具有行政职能的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代表其依法行使保护管理职能。许多纳入风景名胜区范围内的土地、森林、山地等资源的权属归农村集体,而风景区边缘即城市建成区的规划管理范围。对于风景名胜区(尤其是城市型风景区)而言,在保护管理中不可避免的面临来自农村集体和城市建成区两方面的利益冲突:一方面,部分村民的公共意识较弱,为追求眼前短期的利益,忽略日常活动对景区资源的消耗及对环境的污染,村民住宅私搭乱建现象问题也比较普遍;另一方面,伴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城市人口土地间矛盾比较突出,部分景区周边单位的用地扩张也不断蚕食着宝贵的风景区用地。

因此,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在依法行政保护景区资源的基础上,也不能忽视风景名胜内外的村镇、居民及相关单位的合理的利益诉求,不能单纯地采取禁止或限制的方式来推进风景名胜区保护和利用工作,而需要引导各利益主体参与到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工作中来,在景区规划编制中将其合理的利益诉求纳入决策范畴,让他们在保护和利用中受益,进而形成主动保护、积极配合、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2.2公众参与的主要障碍

目前国内推进公众参与的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相关制度、法律保障尚不健全。2008年施行的《城乡规划法》是我国第一步将公众参与规划的程序予以制度化的法律,一定程度上回应了学界与实务界对于公众参与制度的讨论与渴望,并对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程序产生一定影响,但其间仍然存在大量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如公众参与的对象、范围、组织、权利、内容、义务等没有明确规定,由此导致公众参与规划的可操作性仍然较弱。

(2)政府的相关工作不够到位。政府应积极借助电子网络、新闻媒体、报刊等信息渠道对规划编制工作进行大力宣传,让公众切实体会到规划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进而激发公众参与其中的积极性,并为公众提供便捷的交流平台,以使公众的意见和建议能及时得到反馈与收集,科学有效地指导规划编制工作。

(3)公众的专业素质较欠缺。公众素质的缺乏也将对其参与规划的效率和效果产生重要影响。这一方面政府应为公众参与提供一定的社会环境,如借助宣传手册、现场展示会、路旁展示牌、电视媒体、网络信息等手段和渠道,加强对公众关于规划基础知识的普及。而公众本身也应自觉的补充相关专业知识,让自己积极的融入规划编制工作中的相关阶段中来。

(4)规划设计师缺乏与公众沟通。我国的城市规划设计工作者在从事规划方案的编制工作中,普遍缺乏与公众群体就相关利益进行有效沟通与交流,规划实施过程中也缺乏协调和磋商,脱离实际的设计方案在实际操作中必然会暴露出一些问题,脱离公众利益需求的规划也必将遭遇到公众的抵制。

3

公众全过程参与风景区规划机制的构建

3.1机制构建的基本思路

所谓的公众全过程参与景区规划机制,是指在景区规划编制的各阶段都融入公众的参与行为,打破现阶段公众参与规划范围和内容的局限,大幅度提高了公众在规划编制工作中的主动性,以灵活多样的参与方式充分满足实际操作过程中的选择。该机制的有效运行和完善需政府、规划师、公众三大主体的良性互动,方可取得可观的社会经济效益。

全过程参与并不意味公众取代政府、规划设计者成为决定规划编制工作的主角,全过程参与还应强调是在确定利益相关者基础上的适当参与,而政府应为公众参与设定具体的路径,主要解决以下问题:确定公众参与的事项,确定公众参与的主体,建立公众参与的管理组织,公众参与方式的选择,以及公众参与机制的推力。

3.2确定参与事项

基于现实考虑,公众参与事项的规定不仅限于法律条文,实际操作中应实施“尽早和可持续参与”,但考虑行政因素,又不是规划的所有阶段和过程都可以实施公众参与。一般来说,规划草案的编制阶段公众可获得较多的参与机会,尤其是基础资料的调查和发展目标的确定过程中,其它阶段公众也可有参与机会,参与事项也有扩充的可能,如规划方案的确定阶段可组织专家进行审批和公众投票选择最终的方案,在规划的实施及修改阶段,只要公众的参与能促进规划的落实都可以根据需要为公众提供参与机会。

3.3确定参与主体

城市型风景名胜区在保护管理中要全面回应各方的利益诉求,就必须动员各方参与到规划编制与管理中来,因此要确定公众参与的主体并且科学分析各自的利益关系,厘清主要利益主体和次要利益主体。相关利益主体分析最初运用于企业组织和管理战略当中,但近年来广泛运用于自然资源管理和保护及旅游规划当中。如周年兴等(2005)以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为例,列出了风景区规划所涉及的相关利益主体,并运用相关关系矩阵分析了他们之间利益关系,最后确定了主要的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并以此为依据进行了规划和行动决策。

3.4建立公众参与的管理组织

公众参与的组织根据其活动与人员的组织紧密程度大致分为固定型、临时型、松散型三类,固定型的组织机构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整体素质高,参与的责任意识较强,且具有一定的专业素养,对专业型强的总体规划层次较适合。临时型组织对具体的规划项目较适合,一般项目牵涉到公众的切身利益,可组织这一地区的居民,成立公众代表小组,为项目的设计提出构想和思路,并参与到方案的编制、修改和实施过程中未。松散型组织是一种不固定的组织形式,是对前两种组织形式的补充,实践中根据情况而定,它的组织结构和人员都不固定,个体特征突出。

考虑风景区规划的特点,临时型的组织机构一般较适用,组织的人员构成应在相关利益主体分析的基础进行确定,并依照不同利益主体对景区规划的重要性和影响力不同按比例构成分配人数,以“公众代表小组”的身份来参与景区规划的编制及管理。

3.5参与方式的选择

基于现实考虑的公众参与方式很多,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针对不同的参与阶段和参与主体选择合适的方式。

3.5.1不同参与阶段:方案初拟阶段:可选择的方式有公众咨询委员会、民意调查、街区规划委员会、公众代表设定、流动机构;方案选择阶段:公众投票、技术援助、参与设计、公众讨论会、游戏与模拟、依靠媒介进行投票;规划实施阶段:雇用公众到社区的官方机构工作、对公众进行培训;规划反馈阶段:咨询中心、电话热线、网络留言。其中在各阶段都可以采用的方式有:问题研讨会、情况通报会、邻里会议、公众听证会、公众通报安排、特别组织机构。

3.5.2不同参与主体:参与主体的身份与能力对参与方式的选择也有较大影响,不同背景的主体适用的方式不同,有的主体书写能力强而有的主体口头表达能力强,应根据主体自身的特点为他安排合适的参与方法。

3.6机制的推力

除了对公众全过程参与景区规划机制流程的设计外,政府、规划编制者、公众三大角色所构成的互动是机制有效运行的强大推力,只有三者形成一个良性互动的形态,才能积极配合机制的运行。良性互动形态是政府、规划编制者(含规划编制部门、规划设计师)、公众(含利益关系人)三者互相影响的较佳状态。

政府方面:保证政府参与规划工作的连续性、明确参与内容和程序、加强与规划编制主体的协调、建立一套各部门积极参与规划工作的框架;完善制度建设,最大限度地满足公众参与规划的权力;加大宣传力度,多层次、多形式、多媒介地进行宣传,为市民提供了解规划的机会,为市民普及规划知识并培养专业素养。同时还可以邀请市民参加规划成果的展示会、论证会、座谈会及听证会,或者让市民成为城市规划编制的监督员、使规划编制工作更加透明化。

规划编制者方面:规划设计师应保持自身的专业性与相对独立性;规划编制部门为主导,充分考虑其它部门的利益,利于规划的顺利实施,加强规划的严谨性。明确规划编制部门的主导与权威地位,建立各部门参与的行政责任制,在该制度的指导下成立协调委员会,有效提高办事效率、及时解决问题。

公众方面:提升自身专业素质,自觉延伸参与的过程。按照Amstein提出的“参与阶梯理论”,在景区规划及管理过程中,公众参与的层次要从“没有参与”或者“象征性的参与”逐步上升到“市民权力”的高度。

公益组织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第一,加强项目计划管理是保障公司发展战略目标的基本要求。新的历史阶段,公司提出了“一稳四进,油气重上5000万”的发展目标,促进公司整体协调发展和提升公司发展质量效益。要进一步加强投资计划管理,突出保障油气核心业务投资需求,重点加大深层气勘探开发、塔东勘探、致密油勘探开发、海外项目等“四进”,以及保持原油4000万吨持续稳产的投资主导方向;加大夯实油田开发基础投入,优先解决重、特、大安全环保隐患问题,保持油田发展持续向好的态势。同时,努力压缩低效项目、配套建设项目和一般维护改造项目,严格控制核减非生产性投资支出,实现企业健康良性长远发展,保证公司各项发展目标顺利实现。

第二,加强项目计划管理是实现项目经济效益的根本保证。在项目的可研论证、方案编制、设计审查、投资计划、施工组织、竣工结算等项目建设周期中,投资计划执行得好与坏,关系到项目整体运行结果和最终效益指标。建设项目必须严格履行投资管理程序,按照油田规划、框架计划、油田批次计划有序组织项目实施,才能保证建设项目投资需求,按照方案和设计的要求组织有序实施。按照效益标准优选项目,项目经济评价指标是计划下达的前提和基础,从保证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大局出发,效益评价不达标的项目一概不下达计划,不允许开工建设,必须不断强化投资计划在项目建设周期中的职能作用,促进项目整体投资效益得到不断的提升。

第三,加强项目计划管理是保障项目施工进度和质量的基础。投资计划管理不仅是确定项目是否实施,更重要的是还规定了建设周期和质量。在建设项目前期可研论证完成,方案设计审查通过,列入相应年度的投资计划之后,编制相应年度投资项目运行计划,详细规定了项目性质、投资渠道、投资规模、建设单位等,并规划好项目方案、设计、计划、施工、结算等各阶段计划周期,确保项目按照计划要求运行。项目只有在严格履行投资管理程序,严格按照运行计划安排,建设项目的施工进度和质量才能得到保证。

第四,加强项目计划管理是控制项目投资的重要手段。计划是项目投资控制的最后一道关口,必须严把项目投资控制关,在保证安全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压缩控制成本,提升效益。要牢固树立方案设计的节约是最大的节约的理念,抓好项目源头控制,推广优化简化配套流程,应用适用成熟的新技术和工艺产品,大力挖潜已建站场设备系统能力,提高系统整体利用效率,源头控制投资;加强项目执行过程中的投资控制,严格按照初设审查组织实施,杜绝设计变更和超投资、超计划现象的发生,减少设备采购、材料运输、工程建设等中间环节,严格执行计划;严格执行结算审查制度,由建设单位组织对工程结算进行一审,公司相关部室对一审结果进行二审,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从制度上规范审查行为,严肃计划管理执行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