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届生工作要点(精选5篇)

  • 应届生工作要点(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1 从应届毕业生角度阐述的雇主品牌 品牌就其平面和传统上的含义包含了对商品或者服务提供者的标示功能。在现今商业发展多元化的语境下,品牌已经被赋予了若干包括商标价值、企业文化、企业竞争力等立体含义。雇主品牌是随着对企业的人力资源关注的力度增加…

应届生工作要点(精选5篇)

应届生工作要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应届毕业生;人力资源策略;职场

在影响企业发展竞争力的因素日趋多元化的今天,无论是企业的管理层还是企业管理的研究者都越来越重视企人力资源建设的话题。因为从最根本上讲,无论是企业的看得见的效益的创造还是其无形的品牌价值都得通过企业中的人创造性的劳动才能实现。人才成为了影响企业当前和未来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1 从应届毕业生角度阐述的雇主品牌

品牌就其平面和传统上的含义包含了对商品或者服务提供者的标示功能。在现今商业发展多元化的语境下,品牌已经被赋予了若干包括商标价值、企业文化、企业竞争力等立体含义。雇主品牌是随着对企业的人力资源关注的力度增加而提出的一个词语。雇主品牌是一种从就职者角度对聘任方形成的固定、长期和系统的正面评价。就应届毕业生人力资源管理角度而言,对雇主品牌的理解可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指应届毕业生在未正式成为该雇主的员工之前对该雇主的评价,即是应届毕业生依靠除亲自参与雇主的工作外的方式对雇主的评价。第二层次是指应届毕业生在雇主处实习而形成对雇主的评价。第三层次是指应届毕业生成为雇主正式员工后对雇主的评价。之所以作这三种层次的划分是因为应届毕业生对雇主的评价的由于自身参与雇主工作的有无以及参与的程度深浅会对雇主品牌评价的可能产生分水岭式的影响。应届毕业生从校园走向工作岗位不仅仅是人生的生活环境方面发生质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其在思想、价值观念上也会发生相当程度的变化。因此,对应届毕业生的雇主品牌评价实行以是否参与雇主工作以及参与程度为标准而作的雇主品牌评价分析是遵循应届毕业生自身特点的划分标准。

从三种角度对应届毕业生评价的雇主品牌的分析架构后就可以对雇主的应届毕业生策略现状以及其的发展发展进行一些探讨。

2 现行应届毕业生人力资源策略的分析

应届毕业生虽然在相当程度上对雇主而言具有元相关经验、办事冲动、人际根基不稳等缺陷。但一个硬币总是有两面的,应届毕业生所具有的年青、肯拼搏、创新能力强等特点也使雇主把应届毕业生作为企业持续性发展的重要力量。纵观现行雇主对应届毕业生的人力资源策略主要有以下特点:

大型企业主要以校园招聘会(宣讲会)的形式来介绍自己的本年度的招聘计划。尤其是一些已经建立了自己的招聘惯例和招聘文化的知名的外企如宝洁、IBM、微软、四大会计事务所等已经成为了著名校园中为应届毕业学子期盼的“季候风”。校园招聘会能在校园的环境中零距离地与应届毕业生接触并讲述其本年度的招聘计划以及雇主的最新发展动态。这都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使雇主的招聘实现了信息的公开化和平等化。主动出击的良好姿势也在暗示着雇主对人才的重视和处处为应届毕业生着想的实际行动。校园招聘会上的互动式的讲谈也能使应届毕业生能有针对性地获取自己最想了解的信息。但我们也应该看到校园招聘会的形式还是存在着一些缺陷的,如校园招聘会的场地有限,入场人数有限使企业的推广招聘影响面受到局限。同时,颇受争议的某些公司当场面试也一定程度上给人以决定仓促做秀的嫌疑。隐藏在校园招聘会背后的较复杂的问题是只在名校(北京、东部沿海若干间名校)召开的招聘会相当程度上把非本校的同学的参与排斥在门外。但是许多雇主已经意识到:非名校学生中也具有实才,把名校的学生排斥在外的具有很大的缺陷。在网站上公布信息已经成为相当雇主的进步性做法。但一个令人感到尴尬事实是应届毕业生的人数增加了许多,网站面对着超过应聘人数若干倍的简历的筛选工作是一项艰苦的和耗费巨大资源的工作。融入了更多前置筛选条件的技术支持手段向大型企业的招聘中如何在名校与实才选拔之间的找到平衡点提出了难题。

雇主侧重在暑假期间招聘实习生的形式基本实现了应届毕业生与雇主的准双向选择。在雇主越来越意识到应届毕业生的能力评价不像已经有工作经验的人才一样通过以往业绩这个标准予以衡量后,实习制度在企业中的广泛应用就给了应届毕业生和雇主进行实际工作、思想观念、人际关系交往的平台。应该说实习制度是一项重要的让供需双方能产生多种内容的了解、交流、沟通的制度。在现行的招聘机制中,尤其是研发性、工业生产类、项目建设类的企业把实习生的招聘往往视作是正式员工招募的前奏。近期,银行类尤其是外资银行则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把招募实习生的工作推广到校园中去。从更广阔的视野中进行分析,实习生制度的建立也是和国际就业惯例接轨的一种体现。在当今应届毕业生面临着出国、就业、创业的多元化选择的时候,雇主遵循与世界接轨的制度策略设计不失为吸引优秀应届毕业生加入的一个企业文化建设的亮点。招聘制度实际上就如企业文化的一个窗口。同时,我们看到在中国经济环境日益向成熟化的方向发展的进程中,海外归来的学子在国内就业的比例日趋提高。与世界接轨的应届毕业生实习生制度也是适应国际化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吸引国际性人才加入企业的一个途径。

雇主在应届毕业生正式成为雇主的员工的时候对应届毕业生的管理与原有员工没有本质差别。在从象牙塔中进入职场的应届毕业生在从学校到正式的工作场所的角色转变中,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不仅仅是表面服饰仪态上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在心理上的角色转变以及对环境的适应。应届毕业生在最初工作的一两个月的期间要面对的住房、语言、工作环境、人际关系等问题所要承受的压力比原有员工要大得大。但是现行的与原有员工一致的管理制度使应届毕业生的头两个月的心理压力异常巨大,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其正常工作能力的发挥和对雇主作出公允的评价。要实现应届毕业生从十几年的学校环境的转变,出色的雇主是有责任把这个工作放到建立雇主品牌的内容中去。这个时期中的评价体系既要体现出公平同时也要体现出对个性的尊重和引导。这一特殊时期往往也是影响应届毕业生对雇主的忠诚度、美誉度评价的最关键时刻。雇主能在应届毕业的人生转折点上给与人性化、个性化的关怀是十分必要的。

3 雇主品牌建设中应届毕业生人力资源策略的调整

在面对名校与实才只是交集而两者不是包含关系的情况下,企业可以通过一些非以校园名称为标准的分类方式选拔人才。例如企业可以某些专业成绩的要求,外语水平的要求以及专业证书的要求等更有针对性的标准来确定具有面试资格的人选。在考试已经成为就业体制下共性化的选拔手段情况下,雇主通过自行出题考试已经成为普遍的做法。这个过程中雇主要明确任何一种考试制度都是有其缺陷的,不能指望通过一种考试制度就能挑选出最佳的人才。雇主在考试的程序上要力求做到公平、公正和公开,这也是展示企业文化的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同时,履行对人才的提供的保障承诺是雇主诚信的最基本体现。雇主应该在承诺方面写清楚提供的条件和程序。在当今信息海量化、宣传多样化的时代,雇主也应该通过各种手段来包装、宣传自己的品牌价值。雇主恰如其分的固定时期的到校园中的宣传能使应届毕业生所获得对雇主的认识形成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认识。在当今的校园活动中,南方的许多校园已经是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中把企业的理念、赞助容入其中。在学术交流方面,许多管理类的院系也是有意识地把处于实践前线的工作人员请到了学术讲坛中。我们对这种互动的形式要清醒地看到方向是正确,但还要警惕莫让企业参与学校活动的交流流于庸俗的形式,不能办成是纯粹的企业推广活动。雇主也应该在这些活动中经常地总结得失,办成真正能实现良性互动的双赢性质的交流活动。

应届生工作要点范文第2篇

一、报考点选择

2020年甘肃省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设西北民族大学、天水市招生办公室、平凉市招生办公室、张掖市招生办公室、兰州大学、兰州交通大学、兰州财经大学、兰州理工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甘肃农业大学、兰州市教育考试院、庆阳市招生办公室、武威市教育考试院、甘肃政法大学、兰州城市学院、白银市招生办公室、定西市招生办公室和酒泉市招考办公室共十九个报考点。

各报考点接收网上报名、现场确认的考生按下列规则执行:

(一)西北民族大学(6201)

1.报考全国统考方式的西北民族大学应届本科毕业生考生(含相应成人应届本科毕业生考生,下同)。

2.报考西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各专业的应、往届考生。

联系电话:0931-2938299

(二)天水市招生办公室(6202)

1.报考全国统考方式且户籍或工作单位在天水、陇南的往届考生。

2.报考全国统考方式的天水师范学院应届本科毕业生考生。

联系电话:0938-8215700

(三)平凉市招生办公室(6203)

1.报考全国统考方式且户籍或工作单位在平凉的往届考生。

2.报考全国统考方式的甘肃医学院应届本科毕业生考生。

联系电话:0933-8212734

(四)张掖市招生办公室(6204)

1.报考全国统考方式且户籍或工作单位在张掖的往届考生。

2.报考全国统考方式的河西学院应届本科毕业生考生。

联系电话:0936-8212835

(五)兰州大学(6205)

1.报考全国统考方式的兰州大学应届本科毕业生考生。

2.报考兰州大学单独考试、强军计划方式的考生。

3.报考兰州大学音乐专业(135101)的应、往届考生。

4.该报考点采取网上确认,详见报考点公告。

联系电话:0931-8912168

(六)兰州交通大学(6206)

1.报考全国统考方式的兰州交通大学、甘肃农业大学、甘肃政法学院、兰州城市学院的应届本科毕业生考生。

2.报考兰州交通大学艺术硕士(1351)的应、往届考生。

联系电话:0931-4938103

(七)兰州财经大学(6207)

报考全国统考方式的兰州财经大学、兰州文理学院、兰州财经大学长青学院应届本科毕业生考生。

2.该报考点采取网上确认,详见报考点公告。

联系电话:0931-4670578

(八)兰州理工大学(6208)

报考全国统考方式的兰州理工大学、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兰州工业学院和兰州理工大学技术工程学院应届本科毕业生考生。

联系电话:0931-27418800931-2973744

(九)西北师范大学(6209)

1.报考全国统考方式的西北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的应届本科毕业生考生。

2.报考全国统考方式且户籍或工作单位在临夏州、甘南州和兰州市(安宁区、西固区)的往届考生。

3.报考西北师范大学美术类专业的应、往届考生。

联系电话:0931-7971932

(十)甘肃农业大学(6210)

和兰州城市学院报考点共同承担甘肃省内报考管理类联考方式的考生,报考点人数上限5500。

联系电话:0931-7631774

(十一)兰州市教育考试院(6211)

报考全国统考方式且户籍或工作单位在兰州市(不含安宁区、西固区)的往届考生。

联系电话:0931-8344423

(十二)庆阳市招生办公室(6212)

1.报考全国统考方式且户籍或工作单位在庆阳、长庆油田管理局的往届考生。

2.报考全国统考方式的陇东学院应届本科毕业生考生。

联系电话:0934-8685127

(十三)武威市教育考试院(6213)

报考全国统考方式且户籍或工作单位在武威市、金昌市的往届考生。

联系电话:0935-2212069

(十四)甘肃政法大学(6214)

报考全国统考方式的甘肃中医药大学、兰州财经大学陇桥学院、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的应届本科毕业生考生。

联系电话:0931-7601383

(十五)兰州城市学院(6215)

和甘肃农业大学共同承担甘肃省内报考管理类联考方式的考生,报考点人数上限4000。

联系电话:0931-7604851

(十六)白银市招生办公室(6216)

报考全国统考方式且户籍或工作单位在白银市的往届考生。

联系电话:0943-8241350

(十七)定西市教育考试院(6217)

报考全国统考方式且户籍或工作单位在定西市的往届考生。联系电话:0932-8213827

(十八)酒泉市招考办公室(6218)

报考全国统考方式且户籍或工作单位在酒泉、嘉峪关、东风、甘肃矿区的往届考生。

联系电话:0937-2614748

(十九)兰州文理学院(6219)

甘肃省内报考法硕联考方式的所有考生。

联系电话:0931-8685536

(二十)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专项计划的考生,按以上全国统考方式考生选择报考点的规定报名。

(二十一)报考全国统考方式的兰州市内高等院校在职人员(含聘用人员)考生不得在本单位报考点报名和现场确认,可就近选择接收全国统考方式往届考生的报考点报名。

(二十二)我省原则上不接受就读在外省(区、市)高校的应届本科毕业生报名。

二、网上报名、现场或网上确认

(一)网上报名。2019年10月10日-31日,每天9:00-22:00时,考生通过互联网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按报名网站的提示和要求如实填写本人报名信息。在此期间考生可修改本人信息(应届本科毕业生预报名信息有效,不需重复报名),但一位考生只能保留一条有效报名信息。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修改报名信息,考生报名时只填报一个招生单位的一个专业。

各招生单位、报考点监控考生网上报名信息,发现错误应及时向考生反馈。

教育部在报名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并在考生提交报名信息反馈校验结果。考生可随时上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考生也可在报名前或报名期间自行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查询本人学历(学籍)信息。

未通过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应及时到学籍学历认证机构进行认证,在现场确认时将认证报告交报考点核验。

(二)报名考试费。为方便广大考生,甘肃省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实行网上支付报名考试费。所有选择我省报考点的考生,提交报考信息后,须在网上报名截止日期(10月31日)前,以“网上支付”方式缴纳报名考试费。收费标准依据《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甘肃省财政厅关于大中专院校招生报名考试费等收费标准的批复》(甘发改收费〔2010〕1915号)执行,即4科150元/人,3科140元/人,2科90元/人。收到缴费成功信息后,方可在规定时间内到选择的报考点确认网报信息,否则报名无效。

应届生工作要点范文第3篇

2017年大学生就业报告书

又是一年毕业季。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近750万,再创历史新高。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怎样?大学生毕业后职业发展如何?毕业生需求有哪些新的趋势?这些问题牵涉千千万万毕业生和家长的心。今天,我们特别编发麦可思研究院日前的《2015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该报告基于麦可思研究院对2014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调查研究,以及对2011届大学生毕业三年后的跟踪调查研究,其中的数据及结论,期望能对教育主管部门、高校和大学生就业创业具有参考价值。

近三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稳定

1.近三届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稳定

2014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92.1%)比2013届(91.4%)略有上升,比2012届(90.9%)上升1.2个百分点。其中,本科院校2014届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2.6%,比2013届、2012届(分别为91.8%、91.5%)均有所上升(分别上升0.8、1.1个百分点);高职高专院校2014届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1.5%,比2013届(90.9%)略有上升,比2012届(90.4%)上升1.1个百分点。近三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呈现稳定趋势。

2.选择创业、升学的毕业生比例持续增加

2014届大学毕业生“受雇全职工作”的比例(79.2%)与2013届、2012届(分别为80.6%、81.3%)相比有所下降,但总体就业情况能保持稳定。主要是因为自主创业的毕业生比例从上届的2.3%上升到了2.9%;同时本科毕业生读研比例从上届的10.8%上升到11.7%,高职高专读本的比例从上届的3.8%上升到4.2%。

3.各专业就业状况具有持续性

根据就业状况,可以把各专业分为“红、黄、绿牌”专业。红牌专业指的是失业量较大,就业率、薪资和就业满意度综合较低的专业,为高失业风险型专业。黄牌专业指的是除红牌专业外,失业量较大,就业率、薪资和就业满意度综合较低的专业。绿牌指的是失业量较小,就业率、薪资和就业满意度综合较高的专业,为需求增长型专业。

2015年大学毕业生红牌本科和高职高专专业,与2014年相比,部分专业一致,各专业就业状况具有持续性。2015年本科就业红牌专业有生物工程、美术学、生物科学、应用物理学、应用心理学、法学、音乐表演,其中法学、生物工程、美术学专业上届也是红牌专业。高职高专红牌专业有法律事务、语文教育、初等教育、投资与理财、应用日语、国际金融,其中法律事务、语文教育专业上届也是红牌专业。2015年本科就业黄牌专业有体育教育、动画、英语、工商管理、汉语言文学。高职高专黄牌专业有会计电算化、工商企业管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2015年本科绿

牌专业有建筑学、软件工程、网络工程、通信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车辆工程、矿物加工工程。高职高专绿牌专业有:铁道工程技术、电气化铁道技术、石油化工生产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供用电技术、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出现红、黄牌专业的原因既可能是供大于求,也可能是培养质量达不到岗位需求,反映的是全国本专业的总体状态。

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持续上升

1.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持续上升;创新能力持续提升

2014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为2.9%,比2013届(2.3%)高0.6个百分点,比2012届(2.0%)高0.9个百分点。其中,应届本科毕业生创业比例为2.0%,比上届(1.2%)高了0.8个百分点;高职高专毕业生创业比例为3.8%,比上届(3.3%)高了0.5个百分点。从近三届的趋势可以看出,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呈现持续和较大的上升趋势。

从区域来看,2014届本科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最高的就业经济区域为泛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体(2.5%)。2014届高职高专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最高的就业经济区域为泛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体和中原区域经济体(均为4.6%)。从行业来看,2014届本科毕业生自主创业集中的前两位行业类是教育业(13.0%)、零售商业(11.1%),高职高专毕业生自主创业集中的前两位行业类是零售商业(14.2%)和建筑业(8.2%)。从原因来看,就业困难不是创业最主要的原因。大学毕业生创业的主要动因是“理想就是成为创业者”“有好的创业项目”,其中属于机会型创业的毕业生占创业总体的85%。培养创业意识是提升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此外,在国家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的支持下,高校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成果开始显现。2014届大学毕业生毕业时的创新能力掌握水平(54%)比2013届(53%)、2012届(50%)略有提升。

2.近半数半年后创业者三年内退出创业

2011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有1.6%的人自主创业(本科为1.0%,高职高专为2.2%),三年后有5.5%的人自主创业(本科为3.3%,高职高专为7.7%),与毕业时相比提升了2.4倍,其中本科毕业三年后创业比例上升了2.3倍,高职高专毕业三年后上升了2.5倍。说明有更多的毕业生在毕业三年内选择了自主创业。2011届大学毕业生毕业时就创业的人群,三年后仍坚持创业的比例为47.5%,与上届(43.3%)相比上升。其中本科有44.8%的人三年后还在继续自主创业,比2010届(41.1%)增长了3.7个百分点;有49.6%的人退出创业,选择了受雇全职工作,比2010届(53.4%)减少了3.8个百分点。高职高专有48.9%的人三年后还在继续自主创业,比2010届(42.6%)增长了6.3个百分点;有42.7%的人退出创业,选择了受雇全职工作,比2010届(50.3%)减少了7.6个百分点。大学毕业生创业具有持续性,所以评价和扶持大学毕业生创业不能只着眼于毕业时。

大学生就业质量稳步提升,大学教育长期回报显著

1.近三届大学生实际工资保持稳定上升趋势

2014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月收入(3487元)比2013届(3250元)增长了237元,比2012届(3048元)增长了439元,三届增幅为14.4%。其中,本科毕业生2014届(3773元)比2013届(3560元)增长了213元,比2012届(3366元)增长了407元,三届增幅为12.1%;高职高专毕业生2014届(3200元)比2013届(2940元)增长了260元,比2012届(2731元)增长了469元,三届增幅为17.2%。从近三届的趋势可以看出,大学毕业生半年后月收入呈现上升趋势。扣除当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增长的影响后(2012—2014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分别为102.6,102.6,102.0),近三届大学生实际工资仍保持着稳定上升的趋势。2011届大学生毕业三年后平均月收入为5484元(本科为6155元,高职高专为4812元)。2011届毕业生半年后的月收入为2766元(本科为3051元,高职高专为2482元),三年来月收入增长2718元,涨幅比例为98%,超过城市居民同期平均薪资涨幅(17.4%),大学教育的长期回报是明显的,读大学比不读大学在收入的长期提升中有较大优势。

2.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相关度稳定

2014届本科和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分别为69%、62%,均与2013届、2012届(分别为69%、62%)持平。从近三届的趋势可以看出,大学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呈现平稳趋势。

大学毕业生自愿选择专业不相关的工作,主要是对专业相关工作不认同,这可能来自对所学专业不认同,或对专业相关的职业认识不足。2014届本科毕业生选择与专业无关工作的主要原因是“专业工作不符合自己的职业期待”(33%),其次为“迫于现实先就业再择业”(24%)。2014届高职高专毕业生选择与专业无关工作的主要原因是“迫于现实先就业再择业”(29%)、“专业工作不符合自己的职业期待”(28%)。

3.毕业生毕业半年内离职率稳定

2014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内的离职率(33%)与2013届(34%)基本持平。其中,本科院校2014届毕业半年内离职率为23%,与2013届(24%)基本持平,高职高专院校2014届毕业半年内离职率为42%,与2012届(43%)基本持平。在本科院校中,“211”院校半年内离职率为12%,非“211”本科院校为25%。2014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内离职的人群有98%发生过主动离职,主动离职的主要原因是“个人发展空间不够”(50%)、“薪资福利偏低”(43%)。2014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内离职的人群有98%发生过主动离职,主动离职的主要原因是“个人发展空间不够”、“薪资福利偏低”(均为49%)。专业性越强,职场稳定性越好。在2014届本科学科门类中,医学半年内离职率最低(14%),文学的半年内离职率最高(30%)。2014届高职高专专业大类中,医药卫生大类半年内离职率最低(20%),艺术设计传媒大类的半年内离职率最高(51%)。调查显示,在毕业后工作三年中,职场忠诚度越高收入就越高。2011届本科毕业生中,毕业三年内一直为1个雇主工作的毕业生月收入最高(6494元);为5个及以上雇主工作过的

本科生毕业三年后月收入最低,仅为5535元。2011届高职高专毕业生中,毕业三年内一直为1个雇主工作的毕业生月收入同样最高(5191元)。工作过的雇主数越多,其月收入反而越低。

4.毕业生三年内获得职位晋升比例与上届持平

2011届大学生毕业三年内有57%的人获得职位晋升,与2010届持平。其中本科这一比例为54%,低于高职高专毕业生的晋升比例(60%)。2011届本科从事“房地产经营”职业类的毕业生三年内获得职位晋升的比例最高(76%),从事“公安/检察/法院/经济执法”职业类的毕业生职位晋升的比例最低(32%)。2011届本科毕业生认为对职位晋升有帮助的大学活动主要是课外自学的知识和技能(含培训)(45%)、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36%)。高职高专毕业生认为对职位晋升有帮助的大学活动主要是假期实习/课外兼职(33%)、扩大社会人脉关系(33%)、课外自学的知识和技能(含培训)(32%)。

大学生就业显现“重心下沉”趋势

1.就业于民企的比例上升

“民营企业/个体”是2014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最多的用人单位类型,本科院校中有50%的毕业生就业于“民营企业/个体”,高职高专院校中有65%的毕业生就业于“民营企业/个体”,均比2013届(本科45%,高职高专63%)有所上升。本科毕业生在民营企业的就业比例呈上升趋势,五年上涨10个百分点,已接近五成。高职高专毕业生在民营企业的就业比例基本持平,略有波动,在过去五年都维持在六成以上。其他类型的雇主需求也有所变化,其中国企和外企对本科毕业生的需求下降明显。2014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比例最高的用人单位规模是300人及以下规模的中小型用人单位(51%),与2013届持平。其中本科毕业生这一比例为47%,高职高专毕业生为56%。这五年来,本科毕业生的去向主要从大型企业流向了中小型企业。2010~2014届本科毕业生中,在300人以下中小型企业就业的人数比例呈上升趋势(从35%增长到47%),在300人以上大型企业就业的人数比例呈下降趋势(从36%下降到26%)。高职高专毕业生雇主规模这五年无明显变化。

2.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于地级市及以下比例上升

从毕业去向的城市类型来看,2010~2014届本科毕业生在地级市及以下就业的比例基本持平,高职高专毕业生在地级市及以下就业的比例从56%上升到60%。数据表明,在过去五年里,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城市分布已经初步出现“重心下沉”。如果加强这方面的政策引导,大学毕业生去向与城市化进程的不匹配现象有望得到进一步缓解。

大学生就业满意度明显上升

1.大学生对就业的自我感受有所改善

2014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明显上升,为61%,比2013届(56%)高5个百分点。其中,本科院校2014届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为62%,比2013届(58%)高4个百分点;高职高专院校2014届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为59%,比2013届(54%)高5个百分点。在本科院校中,“211”院校2014届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为63%,非“211”本科院校2014届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为62%。2014届本科毕业生对就业现状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收入低”(本科、高职高专均为66%)、“发展空间不够”(本科、高职高专均为59%)。2014届本科学科门类中,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就业满意度最高的为教育学和经济学(均为64%),就业满意度最低的为工学(59%)。2014届高职高专专业大类中,就业满意度最高的为文化教育大类(63%),最低的为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52%)。

应届生工作要点范文第4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准确把握中央、市委、区委关于换届工作的方针政策和部署要求,按照市委、区委工作安排,坚持积极稳妥、有序可控的总基调,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突出宣传重点,把握时间节点,加强舆论引导,强化宣传管理,防范舆论风险,确保××区换届宣传平实平稳,努力为换届工作营造风清气正的舆论环境。

二、宣传重点

1.宣传换届对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重要意义。

2.宣传换届工作推进中的有效举措、取得的成果。

3.宣传换届政策要求、“十严禁”等纪律规定。

4.宣传换届后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奋力担当作为的新面貌、新气象、新作为。

三、宣传平台

××报、××电视台、××微信微博、××新闻网、缙享××客户端、××手机报等

四、工作安排

1.开展动态宣传。根据区换届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求,在××报、××电视台、××微信微博、××新闻网等平台及时报道换届工作动态、纪律要求和经验做法。

时间安排:换届期间

牵头单位:区委宣传部

责任单位:区委组织部、各镇、区融媒体中心

2.刊发换届问题相关作品。跟进换届时间节点,围绕严肃换届纪律、镇领导班子换届、代表委员推选等在各媒体平台进行宣传,回应干部群众关切。

时间安排:换届期间

牵头单位:区委组织部

责任单位:区委宣传部、各镇、区融媒体中心

3.总结宣传经验做法。及时总结换届工作中的典型做法、工作经验,适时邀请重庆日报、重庆电视台等市级及以上媒体以报道反映相关工作。

时间安排:换届期间

牵头单位:区委组织部

责任单位:区委宣传部、各镇

4.落实舆论调控和舆情应对机制。协调市内外媒体规范报道换届工作,不对具体班子、具体人给予过多关注,不集纳报道干部任免信息,不对人事安排作关联性猜测性报道。健全舆情监测处置措施,建立应急联络机制,及时发现处置相关舆情,发现相关舆情第一时间通知涉事单位,同步妥善处置线上线下舆情。

时间安排:换届期间

牵头单位:区委宣传部

责任单位:区委组织部、区委网信办、各镇

五、工作要求

1.加强统筹协调。换届宣传工作在区换届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开展,组织、宣传、网信等部门以及区属媒体加强沟通协调,形成宣传工作合力。

2.强化责任落实。各相关责任单位要落实工作力量,按照职责分工认真做好新闻报道、舆情监测、应急处置等工作。区换届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强化内部管理,防范重要、敏感信息提前泄露、泄密。各相关单位加强微信等圈群管理,不讨论、不议论相关信息。

3.严肃工作纪律。各责任单位要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宣传纪律和各项工作纪律,落实好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共同营造良好换届舆论环境。要落实把关责任,规范报道流程,拿不准的问题要及时请示,规定送审的稿件必须送审。

××区换届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应届生工作要点范文第5篇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

1、明确责任分工。党组织书记要切实承担严肃换届纪律第一责任人责任,敢抓敢管敢碰硬,坚决维护换届工作的严肃性。班子成员要严格履行“一岗双责”,切实提负起维护分管领域换届纪律的政治责任。乡纪委对换届中违反纪律问题进行严肃执纪、严格问责,确保换届纪律不折不扣执行。各党组织要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协调推进换届风气监督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2、强化领导责任。党委、党支部要成立以党委书记、支部书记为组长的换届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严肃换届纪律工作方案,建立换届风气监督队伍,把严肃换届纪律作为保证换届工作顺利进行的一项关键举措。要加强考核,把换届风气民主测评结果作为评价换届工作的重要依据,换届风气好的予以表扬,对因履责不力,导致本地区换届风气不正、换届纪律松弛、换届选举出现非组织活动等问题的,严格按相关规定追究领导责任。

二、加强宣传教育,强化思想认识

3、深入学习。各党组织要组织专题学习,重点学习中央“9个严禁、9个一律”和省委“六个坚决查处”的纪律要求、干部选拨任用、换届工作的政策和规定。认真组织观看、学习“一片一书”,一片:即中组部摄制的警示教育片《镜鉴——湖南衡阳、南充“两案”警示录》,做到四大家领导班子成员必看、参加换届工作会议同志必看、负责换届工作机构的人员必看、‘两代表一委员’必看“四必看”。一书:即中组部编辑的《严肃换届纪律文件选编》,要认真学习,深入领会。扎实开展换届工作专题组织生活会,细化纪律要求,进一步增强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

4、广泛宣传。充分利用网络、手机信息平台、标语、宣传栏等宣传媒介,广泛运用问卷调查、发放资料、进村入户等宣传形式,深入宣传换届工作,讲解换届知识和纪律规定,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各支部要采取悬挂标语、制作展板等形式广泛宣传换届纪律要求。

三、把握重点环节,推动工作落实

5、做好严守换届纪律承诺。各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要严格按照相关文件规定向县委、向乡党委签订严守换届纪律承诺书,向县委、乡党委郑重承诺,并交县委组织部、乡党政办备案。

6、开展谈心谈话。党委、党支部要与领导班子成员、社干部、党小组组长普遍进行一次以严肃换届纪律为重要内容的谈心谈话。在换届考察人选产生和选举中,党委、党支部要有针对性地与有关重点对象谈话。通过谈心谈话,了解思想动态,严明纪律要求,及时正确引导,督促他们带头严守换届纪律。

四、注重信息反馈,提高监督质量

7、开展问卷调查。召开民主推荐大会时,对领导干部知晓和执行换届纪律情况进行问卷调查(附件1),调查问卷与民主推荐票同步下发和收回。对换届知晓率低于95%的,要督促加强学习宣传。对问卷调查中反映领导干部违反换届纪律的问题,要结合谈话推荐、考察等方式及时调查核实。

8、搞好换届风气测评。党组织在召开党代会、人代会、党员大会时,要一并发放“换届风气测评表”(附件2),请他们对本地换届风气总体情况和是否存在突出问题进行民主测评。会议结束前,对民主测评情况进行统计,并将统计结果和原始测评表送乡党政办。

9、畅通举报渠道。广泛宣传县纪委“12388”、县委组织部“12380”换届风气监督举报电话。

10、加强舆情监控。建立舆情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重点加强网络舆情监控,制定网络舆情应对预案,对媒体特别是互联网反映的违反换届纪律的问题,迅速采取应对措施,经查问题属实的迅速处理并适时公布处理结果,与事实不符的迅速公布真相予以澄清;对别有用心散布谣言的会同有关部门迅速依法处理,以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

五、加强督促检查,强化监督实效

11、加强督导工作。乡党委成立换届督导工作组,并派出督导组,对各支部执行换届工作政策和纪律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并做好换届风气测评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