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妇人读后感(精选5篇)

  • 小妇人读后感(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小妇人》曾被美国国会图书馆评为全世界最畅销的一部优秀作品,我阅读的这个版本是由译林出版社于1997年3月出版的,它的第一部分的译者是刘春英,第二部分由陈玉立负责翻译。 仔细看整本书,就会发现,路易莎写这部《小妇人》有一部分是影射了自己的真实生…

“先别告诉妈咪,让她以为我们是为自己准备的,给她一个惊喜。”“特迪,亲的,我真希望能……”

这些温馨朴实的话是出自《小妇人》。作者路易莎?梅?奥尔科特是美国著名女作家,当初为了使家庭经济有所好转,她做了很多份工作,最后,她的创作使她解决问题,《小妇人》正是她的成名作。而路易莎在自己的文章中也这样写道:“我要以自己的头脑作武器,在这艰难的尘世中闯出一条路来。”也许这正是趋于她坚强的意志吧。

《小妇人》曾被美国国会图书馆评为全世界最畅销的一部优秀作品,我阅读的这个版本是由译林出版社于1997年3月出版的,它的第一部分的译者是刘春英,第二部分由陈玉立负责翻译。

仔细看整本书,就会发现,路易莎写这部《小妇人》有一部分是影射了自己的真实生活,而又有一部分是出于她对美好生活的渴望。版权所有

《小妇人》讲述的是马奇一家的故事。家里有四姐妹:追求高贵但会照顾人的大姐梅格,充满躁动却关心家人的二姐乔,优雅自私却颇得人的艾美以及忘我无私却需要家里人的贝思。她们的母亲是慈祥的马奇太太,父亲马奇先生随军当兵。这样的一家人和她们的邻居男孩劳里、劳里的爷爷劳伦斯先生、马奇婶婶,以及周围的朋友所发生的如家庭日记般简单的故事,却流露着耐人寻味的亲情、友情、情。书中展示的是一幅幅温馨甜美的家庭生活图景,歌颂了永恒的情,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

作者路易莎的父亲因为沉迷于对理想的追求,以至生活重担落入母亲和她手中,生活十分辛苦,马奇一家正是她家生活投影,但现实中路易莎一家的经济状况远不如马奇一家。我想,书中男孩劳里经常帮助马奇一家,也正是路易莎希望现实中也有一位男性可以挑起她家的生活重担,饱含着这一美好愿望,她把自己变成了书中和男孩劳里成为好朋友的乔。

整本书可以说是马奇家四姐妹和男孩劳里的成长历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都更懂得了身边的亲情、友情、情,更理智地对待它们。乔是一个假小,喜欢创作、写诗,她喜欢劳里,但这是纯真的友情,她想让梅格嫁给劳里,后来又想让艾美、贝思嫁给他,乔认为他们很般配,最后劳里向她吐露意时,她才发现,挡在中间的是自己,应该尽快把自己处理掉。于是她选择了逃避,而待她成长起来了,懂得并渴望情时,却永远失去了劳里;贝思最宁静,默默为大家做事,为了帮助别人,染上了猩红热,乃至付出生命,她的一生都在为别人着想,深受家人戴,面对她的死,所有人都伤心欲绝。我想,即使是一个最自私的人,也会为之痛惜;梅格为家负担,外出作家教,虽然她喜欢追求高贵虚荣,但最后,她放弃了马奇婶婶的遗产,嫁给了清贫的布鲁克先生,过着苦中带甜的幸福生活。艾美想作淑女,追求艺术,但一直喜欢和假小乔吵吵闹闹。后来,她去了世界各国学习,扶弱助贫,变得成熟稳重了,最后,和劳里建立了情。

这便是善良仁的马奇一家,她们一起为家庭负担,坚强独立,选择属于自己的生活道路。可以说她们渐渐成熟了,她们的心灵始终是美好的——不管是当初为伙伴写诗的心,为小姐妹的死而流泪的心,而是现在收获的心。

书中有许多感人肺腑的话语:贝思患病危在旦夕时,马奇姐妹在祈祷:“如果上帝赐给贝思一条生路,我一定不再抱怨。”梅格虔诚低语。

“如果上帝赐给贝思一条生路,我一定他敬他,终生做他的奴仆。”乔说。

艾美伤心地哭了,假如失去温柔可的姐姐,即使有一千个一万个绿松石戒指,也不能给她带来安慰啊!

乔交到巴尔教授这个朋友后说:“嗯,冬天过去了,我一本书都没写,也没有发财,但是我交到了一个很值得相处的朋友,我要努力一辈享有他的友谊。”

小妇人读后感范文第2篇

小妇人英语读后感一

Little Women is a novel published in 1868 and written by American author Louisa May Alcott. The story concerns the lives and loves of four sisters growing up during the American Civil War. It was based on Alcott s own experiences as a child in Concord, Massachusetts with her three sisters, Anna, May, and Elizabeth.

Little Women is the story of The Marches, a family used to hard toil and suffering. Although Father March is away with the Union armies, the sisters Meg, Jo, Amy and Beth keep in high spirits with their mother, affectionately named Marmee. Their friendly gift of a Christmas holiday breakfast to a neighbouring family is an act of generosity rewarded with wealthy Mr. Laurence s gift of a surprise Christmas feast. However, despite their efforts to be good, the girls show faults: the pretty Meg becomes discontented with the children she teaches; boyish Jo loses her temper regularly; while the golden-haired schoolgirl Amy is inclined towards affectation. However, Beth, who keeps the house is always kind and gentle. After certain happy times winning over the Laurences, dark times arrive as Marmee finds out about her husband s illness. Worse is to come as Beth contracts scarlet fever in her Samaritan efforts for a sick neighbour and becomes more or less an invalid. The novel tells of their progress into young womanhood with the additional strains of romance, Beth s terminal illness, the pressures of marriage and the outside world. This is the story of their growing maturity and wisdom and the search for the contentedness of family life. It was written in 1867 and is a fictionalised biography of Alcott and her sisters. It has become a much loved classic tale and, while some of its issues seem outdated, many of the trials of the sisters are all too relevant today as evidenced by its continued following.

小妇人是一部小说出版于1868年,由美国作家路易莎 梅 奥尔科特写的。故事涉及生命和爱的四姐妹成长在美国南北战争期间。这是基于奥尔科特的经验作为一个孩子在康科德,马萨诸塞州和她的三个姐妹,安娜,和伊丽莎白。

小妇人女子是游行的故事,一个家庭习惯于艰苦辛劳和痛苦。尽管父亲马奇的联盟军队,姐姐梅格、乔,艾米和贝丝与母亲保持情绪高涨,亲切地叫妈妈。友好的礼物圣诞节早餐一个邻近的家庭是一种慷慨的回报与富有的劳伦斯先生的礼物惊喜的圣诞大餐。然而,尽管他们的努力是好,女孩们展示缺点:美丽的梅格变得不满她教孩子;孩子气的乔经常失去她的脾气,金发女孩艾米是倾向于做作。然而,贝丝,使房子总是善良而温柔的。一定的幸福时光后赢得了鲁家,黑暗时代到来,妈妈发现她丈夫的疾病。更糟糕的是猩红热之际,贝丝合同在她撒玛利亚人努力一个生病的邻居,或多或少变得无效。这部小说讲述了他们的进展与额外的年轻女人浪漫,贝丝的绝症,婚姻和外小妇人的压力。这是他们的故事不断成熟和智慧和寻找家庭生活的知足。写于1867年,是奥尔科特的小说传记和她的姐妹。它已成为更喜欢经典故事,虽然它的一些问题看起来过时,许多姐妹都太相关的试验今天继续后即可见一斑。

小妇人英语读后感二

Little Women is an autobiographical nature of the family with a novel, the author is a U.S. Aoerkete.

This book will be the main Marchi is home to four different character of the girls through their own good and hard work to find their own well-being of the story s ups and downs of rock or no plot, no suspense spectacular, but by using plain language description of the Marchi home Tianlun love. Are good, the love of family love and loyalty to the desire deeply touched me. The author describes only a very ordinary life in the details, but it is always exposed to love the vision of a better life.

Marchi family home while the girls poor, but they have it has anything positive and optimistic attitude. Novels stressed their individuality and dignity, but they have shown self-restraint, self-reliance and independence are the four girls are the common characteristics they always keep to identify their weaknesses and efforts to correct. It is also worthy of everyone s learning.

I like Meg, like her love to be willing to poverty, not by the temptation of money for the character of ladies like her style. I like Joe, like her freely, like her dream and work hard for the unwavering determination. I like Beisi, like her quiet, do anything Haowuyuanyan, for others like her always think of good moral character. I also like Amy like she s strong, pro-poor economic poverty as Jiren conviction. They were not ideal and the fate of the same, but they all found themselves the best destination.

In their view, the growth of their home is a place, but also a sacred place of refuge. To listen carefully to their mother s teachings, to use their dexterous hands intelligence of the brain invented one after another innovative at the same time beautify the soul of the game. The four sisters grew up is like the richest man in an interesting education poetry. With neither the author nor boring gorgeous language to show us great human family, friendship and love. It seems to me that in the eyes of four sisters, and they will always love and love of their life together is the most well-being of all things.

From them on, I learned how strong and learned to understand but can not meet the contentment I learned to always full of hope for the future and try to chase the dream of optimism. I also learned how to redouble our treasure owned by, do not die, and so lost only know their commendable. We should be careful that each person s strengths rather than put on a colored eyes only see other people s shortcomings.

Meg, Joe, Beisi, Amy their four strong, optimistic spirit will always be stored in my mind. They smile back to exist forever in my mind, to remind me and to strong, have a pure heart

参考翻译

《小妇人》是一本带有自传性质的家庭小说,作者是美国的奥尔科特。

这本书主要将的是马奇家的四个不同性格的女孩通过自己的善良和勤劳找到了自己幸福的故事小说没有跌岩起伏的情节,没有引人入胜的悬念,但作者用朴实的语言描写了马奇家的天伦之爱。们的善良,对爱的忠诚及对亲情的渴望深深地感动了我。 作者只描写了生活中很平凡的细节,是但却处处显露出对爱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马奇家的女孩虽然家里贫寒, 但她们却对任何事都有积极乐观的态度。 小说强调了她们的个性与尊严,但有表现出她们的自我表现约束, 而独立自强有是这四个女孩的共同特点她们总是在不停的找出自己的缺点并努力改正。 这也是值得每个人学习的。

我喜欢梅格, 喜欢她为爱情甘于贫困, 不为金钱所诱惑的性格喜欢她淑女风范。我喜欢乔, 喜欢她的无拘无束, 喜欢她为梦想而努力奋斗的坚定不移的决心。 我喜欢贝思,喜欢她的恬静,做任何事都毫无怨言,喜欢她总是为别人着想的善良品德。 我也喜欢艾米喜欢她的坚强, 把扶贫济穷当作己任的信念。 她们的理想与命运个不相同, 但她们都找到了自己最好的归宿。

在她们看来,家是她们的生长之地, 又是神圣的避难场所。们回仔细聆听母亲的教诲,回用自己灵巧的双手聪慧的大脑发明一个又一个富有创意同时又能美化心灵的游戏。四姐妹的成长历程仿佛是一首富有趣味的教育诗。 作者用既不华丽也不枯燥的语言想我们展示了人类伟大的亲情、 友情和爱情。 在我看来, 似乎在四姐妹的眼里, 永远和她们爱的人和爱她们的人生活在一起就是天下最幸福的事。

小妇人读后感范文第3篇

One of my favorite characters in the little women is Joe. Because she is lively and cheerful personality, like Laurie said a minute ago shed tears, then smiled again! Informal, she would put her hands in her pockets, and blow whistle, would wear red and grey color of rowing, wearing big ripped and old hat; Her sisters ridicule from don t care, because she really loves her family, is better than a love oneself. When sister beth acceptance of suffering, Jo crying sadly, I am moved by: sisters deep!

I admire most is Joe s strong, she never complain about life s hard blindly, but again and again get up the courage to confront with the test. She rarely appears the weak side, make you mood depressing. When mother to go to see her sick father, Joe sold his hair has been proud day 25 yuan of money, and said cut off the head of hair, now I can also brain puzzle, my head and light and that , but in the evening she sad for his hair in the bed. She is a vibrant, optimistic girl, people more courage and strength to the home. She can calmly face the life, love for her sake, rationally choose, also because of this, she won the respect of people and the success of the literary creation. The end of the novel, she has turned into a beautiful butterfly, as her mother s gentle, optimistic, full of love.

《小妇人》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乔。因为她活泼开朗的性格,像劳里所说的一样 一分钟前掉眼泪,转眼又笑了! 不拘小节的她,会双手插进衣袋,吹起口哨,会穿红灰两色的划艇衣,再戴顶又破又旧的大帽子;她对姐妹们的嘲笑从不在乎,因为她非常爱自己的亲人,胜过爱自己。当妹妹贝思受理病痛折磨时,乔伤心地失声痛哭,令我感动:真是姐妹情深!

我最敬佩的是乔的坚强,她从不一味地抱怨生活的艰难,而是一次次鼓足勇气,勇敢面对重重考验。她很少把懦弱的一面表现出来,使大家心情沉闷。当母亲要去看望病重的父亲时,乔把自己一直引以自豪的满头秀发卖了25元钱,并说 现在剪掉这头乱发,我还可以健脑益智,我的脑袋变得又轻便又好使 ,可是晚上她又在被窝里为自己的头发而伤心。她是一个充满活力,乐观向上的女孩,给家人们更多的勇气与力量。她能平静地面对生活,为她爱着的人着想,理智地做出选择,也正因为如此,她获得了人们的尊重与文学创作的成功。小说的最后,她已蜕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了,像她的母亲一样温柔、乐观、充满爱心。

小妇人读后感范文第4篇

师:同学们,从小到大你们最尊敬的人是谁?为什么尊敬他?

生1:老师,因为老师给予我们关爱。(是老师给予了你父母般的关爱)

生2:爸爸妈妈,是爸爸妈妈生我养我,把我抚养成人。(是的,父母永远是世界上最爱你的人。)

生3:爷爷奶奶,是他们宠我爱我。(你们是爷爷奶奶的小皇帝,小公主。)

师:每个人都有自己最尊敬的人,你们想知道黎老师最尊敬的人是谁吗?

生:想。

师:老师尊敬的人,他有一个宽广而博大的胸襟,一生兢兢业业,为人民服务一生,鞠躬尽瘁。而在他离开的时候却没有留下一个儿女,一分财产,甚至一点骨灰,但他却深深地印在中国老百姓的心头上,他就是——。(幻灯片)

师:今天就让我们走近,了解他少年时代的一个故事。看老师写课题——“崛起”的“崛”,是个生字,左边是个山字旁,右边是个“屈”字。来,齐读课题。

生:(齐)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为什么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呢?带着这个问题,打开书的121页,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生:(自由练读)

师:我看有的同学已经读第二遍了。课文读完了,生字会读了吧?

2、学习生字

师:(幻灯片出示:帝、伯、范、闯、租、嚷、巡、惩、妇、振、铿)请同学们结合书本自己读。

师:同学们的课前预习真棒!老师也组了课文中的词语,为了帮助大家系统地记忆这些生词,老师用文字把它们串联在了一起:当时的东北是帝国主义在华争夺的焦点,伯父的一句中华不振让在模范学校读书的感到疑惑不解。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他来到了灯红酒绿、热闹非凡的外国租界地,看到有人在那里吵嚷。原来是那些耀武扬威的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得意扬扬的外国肇事者,反而训斥中国妇女。于是在心里立下了振兴中华的抱负。当校长问到诸生为何读书时,他铿锵有力的话语博得了校长的喝彩。

师:认完了生字,我们再来看看两个重要的句子。

大屏出示:(一连串的问题使疑惑不解,好奇心驱使着他,一定要亲自去看个究竟。)

师:这个句子在第几自然段?

生:第六自然段。

师:刚来到沈阳谁的话让他疑惑不解?于是他决定亲自去哪里看个究竟?

生:刚来到沈阳伯父的中华不振让他感到疑惑不解。于是他决定去租界里看个究竟。

师:所以,这句话之前是在写……(刚来到沈阳伯父的话让他疑惑不解)这句话之后是写……(在租界所见)

师:再来看看这句话。

出示:(从租界回来以后,同学们常常看到一个人在沉思,谁也不清楚他究竟在想什么。直到在一次修身课上,听了的发言才解开了这个谜。)

师:大家一起读读,读过后,知道这句话之前是在写什么吗?

师:是什么让产生了要为中华的振兴而读书的想法?(可以用文中的话来说,也可以找出文中的四个字。)

生:中华不振。(师板书:中华不振)

三、精读课文,感悟中华不振

师:正因为中华不振,所以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哪些地方写了中华不振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8自然段,边读边拿起笔在书上勾画,凡是能表现中华不振的地方都留下你思考的痕迹。谁来读读你画的句子。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中华不振?

生: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

师:租界里的这一幕,让感到了中华不振。

生:(其他句子,如,“又能怎么样呢?”)

师:伯父的话也让感受到了。

生: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

师:这里让你感受到了。现在就让我们到租界去看看,究竟是个怎样的地方。课文哪一段写到了租界?

生:第七段。

师:你听老师读这个句子(示范读第一句重读“闯进”)(生再读)。从“闯进”这个词语当中,你知道了租界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生:不允许中国人随便进入的地方。

师:是的,租界是允许中国人随便进入的地方。接着读。

生:嘿!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一条条街道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街道两旁行走的大多是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和耀武扬威的巡警。

师:是的,这就是租界,就是不让中国人随便进入的租界。现在就让我们到租界里去看看那令人揪心的一幕吧。(投影出示第八自然段)

现在就请你轻声读读,边读边想象画面。(学生自由练读)

师:孩子们,透过字里行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看到怎样的画面?

生:一个衣衫褴褛的妇女,蹲在汽车旁边;一个大个子洋人得意洋洋地站在一旁。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腰……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把你看到的读给大家,先读第一句吧。

师:衣衫褴褛的妇女,得意洋洋的洋人,你再把这句话读一读。这鲜明的对比一定刺痛了你的心,请你再读一读。

生:(读,较为投入)一个衣衫褴褛的妇女,蹲在汽车旁边;一个大个子洋人得意洋洋地站在一旁。

师:你看到了那个可恶的巡警了吗?

生:看到了。

师:把你看到的读一读。(读有关句子)亲人被轧死,反而遭到训斥。你能体会她的心情吗?

生:她肯定很委屈。

师:她此时心里一定觉得?

生:非常难过。

师:带着你的体会再来读读这句话。

生:(再读,感情到位)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

师:听得出你对妇女的同情。我也想替她鸣不平。(师范读)现在请你再读读这几句话。

生:(再读,感情饱满)

师:你也在替这妇女控诉这不公的世道。(师生接读这一段)是啊,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她原指望——惩处——谁知——反而——

师:除了可怜的妇女,可恨的洋人,你还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生: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

师:是什么让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

生:愤怒。

师:带着你的愤怒读读这句话。

师:在中国的国土上,看到了这样的一幕又一幕,此时你紧握的拳头最想干什么?

生:揍那个洋人。揍那个巡警……

师:是的,我们一定要惩处他们。让我们怀着满腔怒火,写一写这个“惩”字。(一撇愤,一撇怒,一竖恨,公正何在,但是我们却只能把对洋人的愤恨,对妇女的同情埋在心里。)

读读这个字(三遍,直到读得响亮而短促),在你的本子上也写一个“惩”字。写好的同学,我们再读这个词。

师:同学们,让我们走近百年前之的中国,感受那段中华不振的屈辱。(播放电影片段,内容为租界奢侈的生活和中国人挣扎在死亡线上的对比)

孩子们,谁再来读读这句话?

生:……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又能怎么样呢?

师:这就是租界。这就是洋人灯红酒绿,热闹非凡的租界。这就是中国人没处说理的租界。租界里的一切都让我们体会到了——

小妇人读后感范文第5篇

微型小说的特点在于篇幅虽小却五脏俱全,《在柏林》这篇不足400字的小说,小说要素俱全,情节发展紧凑,矛盾冲突激烈,人物形象鲜明,而小说所反映的主题又震撼人心。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领悟主旨,读出这份震撼呢?虽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古训是先人智慧的昭示,不同体裁的阅读终究还是要讲究章法,这样方可事半功倍。

一、品读语言悟主旨

品读含义丰富的词句,引领学生发挥想象。“一列火车缓慢地驶出柏林,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小说开头这平平淡淡的一句,仔细咀嚼,含义丰富。首先让学生思考这句话告诉你哪些信息?学生会说:火车上都是妇女和孩子而几乎没有健壮的男子。这是将句子抽取主干所获取的信息。故我接着问为什么会“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呢?火车是一种交通工具,也是一个公共场所,男女老幼汇聚才是正常的情形。这就是作者构思的精巧之处,一开始就设置了一个悬念,而这个悬念就像相声中的包袱,直到小说结尾才抖开,让读者恍然大悟。如果教师就此打住,自然也可以了,但如果此时再让学生品读一下这个句子,并且追问一句“还有什么不合常理的地方吗”,学生当会进入深度思考,也会发现“缓慢”一词显得怪异,那么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个词,有什么特别含义吗?一般火车给人的感觉总是一往无前,风驰电掣,雷霆万钧,故用“缓慢”修饰显然是不同寻常的。但是这时你可以卖个关子,或者也可以说是设个悬念,不要告诉学生答案,你只需告诉他答案去文中找,那么学生就很容易被你领进文本之中,想象的翅膀也会自然展开。

品读修辞巧妙的词句,引领学生把握真意。明确了开头作者设置的悬念之后,可以让学生通读课文,问“小说中还有没有悬念”,相信学生一定会发现老妇人“一,二,三”的数数。这个身体虚弱而多病的老妇人为何要不停数这三个数,且“声音盖过了车轮的‘咔嚓咔嚓’声”,这不是太令人不可思议了么?这三个数有什么特殊意义么?这些都能引起读者思考。但是孩子不会思考这些问题,老妇人的奇特举动引得两个小姑娘“指手画脚,不加思虑地嗤笑起来”。这时作者写道“一个老头狠狠扫了她们一眼,”又是一个悬念,老头为什么要“狠狠”扫她们一眼呢?他为什么要凶巴巴地对待两个天真烂漫的小姑娘呢?悬念连着悬念,读者的思绪完全被作者控制了,急欲知晓这不近人情背后的答案。老妇人的数数除了悬念之外,作者还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通过反复,像一柄锤子不断敲击读者胸膛,但作者还是引而不发。“两个小姑娘再次傻笑起来。”再来一个反复,小姑娘由“嗤笑”而“傻笑”,让学生连起来品读一番,或者可以有别样的感悟。如果说前面的“嗤笑”代表了老头的情感,那么此刻的“傻笑”则完全代表了作者的褒贬,但作者为何要去贬斥两个不谙世事的小姑娘呢?在重重的悬念和反复之后,答案似乎已经水到渠成了。

品读情感丰富的句子,引领学生领悟主旨。“当我告诉你们这位可怜的夫人就是我的妻子时,你们大概不会再笑了。我们刚刚失去了三个儿子,他们是在战争中死去的。现在轮到我自己上前线了。在我走之前,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往疯人院啊。”这是老妇人反复数“一二三”的答案,也是这对老夫妇坐上这列火车的原因,这原因催人泪下啊。反复让学生品读这段话,实在蕴含了感人至深的情感。老妇人的可怜是因为她失去了三个儿子,这接连的打击使她疯了,“可怜”应当着落在这个地方。但是从另一个角度去看,这“可怜”当理解为“可敬”、“可爱”,这是一位多么伟大的母亲,她为国家献出了三个儿子,读到这里读者是否有一种肃然起敬之感?当灰白头发的战时后备役老兵说“他们是在战争中死去的。现在轮到我自己上前线了。”反复涵咏这句话,是否可以读到老兵的骄傲,因为儿子们是在战争中死去的,是为了国家死去的?也可以读到战争的残酷,三个儿子死去了,老妇人发疯了,而现在老兵也将上前线了,于是小说的主旨跃然纸上:揭示战争的残酷,呼唤和平。这时可以抛下这样的问题:这是什么战争?分析这次战争的情况。历来有文史一家之说,结合二战的历史,在二战的背景下去解读这篇小说,那么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作为侵略国的德国,不仅给被侵略国造成巨大灾难,也让本国人民遭受了巨大的战争创伤。再读“现在轮到我自己上前线了”这句话,可以理解为老兵义无反顾的豪迈,所谓上阵父子兵,前仆后继,虽然这是场不义之战,但在老兵心里毕竟他是去为国而战,故可以理解为表现他的爱国之情。但是反过来看,“轮到”一词又显得被迫无奈,虽不想去前线,但为了祖国也不得不去,这就使小说的主旨更其丰富,更其深刻,具有了反战的思想,而不仅仅揭示战争的残酷。

回过头来看小说标题“在柏林”,为什么不用“在巴黎”或“在伦敦”?这是作者的匠心独运,是更切合这反战主题的,是更具有反思战争的张力的。作为侵略国的国民尚且遭受了如此大的创伤,付出了如此惨痛的代价,那么被侵略国则更惨烈了。任何战争,荼毒生灵,最终受害的总是千千万万普通百姓,而人民总是渴望和平,反对战争的。

二、剖析人物辩主旨

小说是通过塑造人物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在柏林》塑造的人物不多,主要是战时后备役老兵和他发了疯的妻子,还有两个不谙世故的小姑娘,全文也没有对人物的具体描写,但是读者却对这些人物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有的人物都没有正反之分,虽然作者主观上对两个小姑娘的行为表达了一定的谴责。当老少两代人交集在一起,老人所受的战争之苦凸显无疑,而天真烂漫的小姑娘虽同样身处战争阴霾,却不能理解老妇人的疯癫之举,依然无忧无虑,就像李商隐的诗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但是作者真的是要抨击这两个小姑娘么?显然不是,所谓“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二次世界大战中,每个参战国,无论侵略或被侵略,所有的国民都遭受着战争的伤害和摧残。这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是谁带小姑娘上火车的?小说没有交待,也许是她们的母亲,但不可能是她们的父亲,因为“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那么她们的父亲呢?也许正在前线,也许已经为国捐躯,而小姑娘对此却一无所知,这就更加令人悲哀。将这些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推理,那么战争的残酷性已经无需多言了,车厢里的妇女和孩子不都是活生生的受害者么?这对老夫妇和两个小姑娘,正是无数战争受害者的缩影。作者塑造这些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而没有进行具体的描写,让他们的形象显得模糊抽象,让他们成为悲剧的象征,于是小说的主旨就不言自明了。

三、解构情节明主旨

如果说人物是小说的灵魂,那么情节则是小说的发动机。情节的发展推动人物形象不断丰满,也使小说主旨不断明晰。微型小说因篇幅短小,难以构思复杂的一波三折的情节,往往采用反转式结构,以达到戛然而止、耐人寻味的效果。《在柏林》的情节当属此类,在一节驶出柏林的火车车厢里,一位老妇人不断重复说着“一二三”,引得两个小姑娘嘲笑,后老妇人的丈夫道出了老妇人发疯的真实原因,小说就此结束。这是典型的单一型情节,没有旁枝末节,故事奔着结局而去。但若就按着这样的逻辑去写,小说难免平淡,难免缺乏了震撼人心的张力。故作者对情节作了适当的处理和强化,作了必要的铺垫,正如水库里的水只有积蓄到一定的高度,泄洪时方有一泻千里之势。小姑娘第一次嗤笑老妇人,这是矛盾冲突的开始,而“一个老头狠狠扫了她们一眼,随即车厢里平静了”,表明矛盾冲突暂时平息。但是不久老妇人又重复数数,“两个小姑娘再次傻笑起来”,同样的矛盾再次激化,这就是情节的递升,或者叫渲染。此时水位蓄积已高,于是情节陡然反转,后备役老兵的一番话,将悬疑尽释,而读者的心情也产生了巨大的反差,震惊,同情,悲伤,愤怒……这正是作者所要制造的审美效果。此时“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寂静”是每个人都受到了心灵的冲击,“可怕”则是灵魂遭受了严厉的拷问。这是对战争的拷问,何时才可以结束这不义之战,可以免受战争之苦;这也是对命运的拷问,希望老夫妇的悲惨命运不要重演。戛然而止的结尾是反转型情节的常见构思,不仅增强了小说的感染力,也使小说主旨进一步明晰。

这时让学生再读小说的开头,“缓慢”一词当会有新的理解。这是一列有气无力的火车,就像战争乌云笼罩下的国民,情绪低落,看不见前途。火车成了一个象征,战时国民的象征,动作迟缓,表情冷漠,甚至带有点麻木,因为不知希望在何方。故起笔这平淡的一句话,细细读来,实在为整篇小说营造了一个相当贴切的背景氛围。也正因如此,作者仅仅交待火车驶出柏林,而没有交待火车的目的地,例如通常的习惯“一列开往汉堡的火车缓慢地驶出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