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绩效考核(精选5篇)

  • 组织绩效考核(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研究对象是陕西西安的企业在职员工。发放的调查问卷一共180份,收回的有效问卷是156份,回收率为86.7%(要求大于70%)。本研究共有153个样本,基本符合要求。本研究所有量表均根据研究需要做了适当修改。所有题项均采用李克特五点法进…

组织绩效考核(精选5篇)

组织绩效考核范文第1篇

根据Hutchison(1997)的观点,根据组织支持理论,如果员工获得奖励或晋升,员工所在的组织为其提供培训机会以提高其工作技能,允许员工在组织内开展自主性工作,确保考核结果公开公正等,均能够提高员工的组织支持感。George等人(1992)的研究发现,组织支持感能促使员工表现出更多的角色外行为,由社会交换理论可知,员工为了回报组织会采取帮助同事或对工作更加负责等行为。Jacqueline等人(2005)认为,组织支持感可以使员工产生一些组织公民行为,如组织忠诚、公民美德等。凌文辁等人(2006)指出,组织支持感对员工的利他行为具有积极作用。吴继红(2006)的研究也表明组织支持感对组织公民行为具有正向作用。因此,员工感受到来自组织的支持越多,表现出的组织公民行为就越多。根据现有文献和理论推演,提出假设2。假设2:组织支持感在绩效考核方式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研究对象是陕西西安的企业在职员工。发放的调查问卷一共180份,收回的有效问卷是156份,回收率为86.7%(要求大于70%)。本研究共有153个样本,基本符合要求。本研究所有量表均根据研究需要做了适当修改。所有题项均采用李克特五点法进行量度,问卷中的所有量表均采用正向问题。

三、结果分析

1.测量模型(验证性因子分析)为了评价量表,对所有量表进行效度和信度分析,并根据研究需要对量表进行修正。在因子分析中,所测变量在各题项上的因子载荷量都大于0.5的最小值。本研究各量表信度值都在0.6以上。运用AMOS软件对量表进行的验证性因子分析(CFA)结果符合要求。由于本模型中的八个变量内部信度和区分效度都是良好的,因此本研究对八个潜在变量的测量是有效的,可以进一步进行结构模型的检验。2.结构模型及假设检验绩效考核方式对OCB的结构模型的标准化路径系数,均在0.001水平上显著;因此假设H1得到支持。下面检验假设H2。发展型绩效考核对OCB的直接效应为c=0.45,且在0.001水平上显著;发展型绩效考核到组织支持感的路径系数a=0.59,组织支持感到OCB的路径系数b=0.45,a和b均显著,同时发展型绩效考核到OCB的路径系数c’=0.18,不显著。根据温忠麟的中介变量检验程序,如果a、b都显著,那么检验c′,若c′显著则中介效应显著,说明组织支持感在发展型绩效考核对OCB的正向作用中起部分中介效应。同理,在评估型绩效考核对OCB的负向作用中起部分中介效应。即假设2得到支持。

四、结论及启示

组织绩效考核范文第2篇

关键词:国有企业集团;绩效;考核

国有企业集团(以下简称集团)由于外部竞争环境的日益激烈以及集团本身的不断发展,与单一的企业实体相比,其运营模式、管理机制已经发生了本质变化。这些变化给集团组织绩效考核工作带来了挑战。随着集团的产业升级、业务扩张、权力迁移及管理层级出现的变化,这种挑战将日益严峻。如何开展对集团的绩效考核,是集团管理者所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下面就集团如何开展组织绩效考核工作谈一些看法。

1 集团组织绩效考核原则

①坚持系统性原则。系统性原则体现在集团组织绩效考核系统化建设过程中,有横向、纵向两方面。横向的系统性是指集团各部门之间,通过沟通、协作而构成体系;纵向的系统性是指组织绩效考核运作过程中,先后进行的各个环节之间相互联系、衔接而构成的体系。

②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多项发展目标并存的考评原则。从财务绩效和管理绩效两方面分别设置定量财务指标和定性评议指标,以克服单纯定量评价的不足。促使集团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自身得到发展,社会责任得到落实。

③坚持年度绩效考评与长期绩效考评相结合的原则,确保绩效评价体系长效性,促使集团的长期持续发展。

④遵循一致性、公开化、反馈及客观考核的原则。促使集团各层次的单位及员工的理解、支持和积极的参与。

2 集团开展组织绩效考核的方法

2.1 转变观念。集团上下思想认识一致

集团组织绩效考核既关系到每个基层单位的切身利益,更对整个集团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组织绩效考核模式能否最终取得成功,关键在于集团内部能否对改革考核方法取得上下一致的思想认识。同时,集团要确立每个基层单位都是考核工作积极参与者的管理理念。

2.2 建立集团绩效考核组织

集团老总要重视,确保绩效考核组织机构建立、人员到位。首先要成立集团绩效考核领导小组,设立专门的绩效考核机构,配备专职绩效考核人员。绩效考核部门开展绩效考核工作要得到集团高层领导旗帜鲜明的支持。

①成立绩效考核领导小组。为确保绩效考核工作的顺利进行,并真正发挥其应有作用,就必须成立绩效考核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集团主要负责人组成,主要对集团绩效考核工作进行监督、管理和协调。

②设立专门的绩效考核机构。由绩效管理部门负责人、相关部门负责人及专业绩效考核人员组成。其主要职责是明确关键绩效指标,进行目标分解、追踪、考核;定期对绩效考核制度及考核内容、流程进行检查,按需要进行调整。

③加强绩效考核队伍建设。考核工作政策性很强,专业要求很高,工作难度很大。这就要求绩效考核人员加强学习培训,知难而进,扎实工作,不断提高综合素质,不断提升考核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2.3 建立绩效考核体系

绩效考核体系主要包括:绩效考核的组织制度、考核的对象和范围、考核者的确定、考核者与被考核者的权利与义务、考核的内容与项目、考核评价标准的设计、考核档次的划分、考核频率、考核表格设计、考核流程、考核表的保管、申诉与申诉结果的处理、绩效考核体系和方法的改进等。

集团绩效考核分为三个层面,即集团公司对下属公司的考核、下属公司对下属各基层单位的考核、各基层单位对员工的考核。

集团考核管理机构以集团目标为准则,对绩效考核体系中各部门进行协调,对体系建设过程加以监督和管理。

2.4 明确集团绩效考核目标

绩效考核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它真正的含义是通过绩效考核来实现集团的发展战略目标。根据绩效目标、考核指标与集团目标一致的原则,集团绩效考核目标确定为:

①依据集团发展战略,将集团的年度目标与集团某一发展阶段的战略目标相结合。

②确定财务绩效目标,如总资产回报率、净资产收益率和经济增加值。

③从顾客需求、股东意愿、社会责任等多个方面设置考核指标,如:市场占有率、集团战略执行能力、安全环保目标完成率、党风廉政建设目标完成率和员工成长等相关指标等。

④集团可根据实际情况,再增加一些考核指标,以引导和约束各基层单位在多重目标下的可持续发展。如对主要产品产量,其他重要、重大任务完成情况等独立进行单项考核。

2.5 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不同考核内容

将集团的各基层单位按行业、业务的具体情况划分为几个绩效管理单元,即将生产单位、经营单位、工程项目单位、职能部门等不同的绩效管理单元。

①生产单位,在财务绩效目标的基础上,以生产目标计划执行完成情况、安全环保目标计划完成情况作为绩效考核的主要内容。

②经营单位,在财务绩效目标的基础上,以市场占有率、销售毛利率等作为绩效考核的主要内容。

③工程项目单位,以工程进度、质量、预算控制计划为依据进行考核、管理。

④职能部门人员划为一个绩效管理单元,主要以工作目标为依据,考核其工作任务完成情况、业务发展思路、团队建设、协调服务能力等方面。

⑤其它管理人员绩效管理方式参照职能部门进行。

2.6 严格执行考核办法

严格落实考核制度,对考核工作的每个阶段和每个环节都要一丝不苟地执行。采取以定量为主、定性为辅的做法。按照考核办法、相关规定和程序地做好考核结果的测算工作。认真贯彻同一行业、同一尺度的原则,客观、准确地反映各基层单位的经营业绩,认真严格地兑现奖惩。考核政策的制定,不可能都是十全十美的,有些在贯彻执行过程中需要去完善,因此要在执行中去完善,在创新中执行,使考核工作的落实及时、到位。

进一步加强与各基层单位的沟通,完善考核结果分析反馈机制,充分肯定各基层单位的成绩,实事求是地指出问题并帮助各基层单位认真分析原因,提出建设性建议,发挥考核应有的激励约束作用。

2.7 合理处理考核关系

集团整体的经营目标的实现需要层层分解的目标管理系统,并进行阶段性的考核、反馈、沟通和指导。这一过程是集团战略得以实施的过程,被考核者和考核者需要共同形成合力,才能保证全过程的成功。因此,要合理理顺被考核者和考核者的关系。相信和依靠各基层单位是考核取得实效的重要前提。在开展考核工作中,无论是确定考核目标还是执行考核目标,要坚持相信和依靠各基层单位的原则,相信各基层单位能够做到“自树目标、自加压力”,积极制定富有挑战性的考核目标。充分听取和尊重各基层单位的意见,目的是为了使考核更加符合各基层单位发展的实际。只有发挥各基层单位的作用,才能更好地实现整个集团的目标。

2.8 持续改进

一个集团虽然有可能已经开展了绩效考核工作,但这只是迈出了重要的第一步,考核的实践毕竟是初步的。在考核工作中,还有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加以探索和解决。比如:如何进一步完善考核目标值的确定机制,使确定的目标值更加科学合理;如何引导集团进一步树立资本成本意识,提高资本经营效率和价值创造能力;如何根据不同集团的不同特点,进一步提高分类考核的水平;如何针对集团管理的“短板”,有效地实施精准考核;如何引导集团加强绩效考核与战略发展规划的衔接,实现可持续发展;如何实现短期激励与中长期激励相结合,引导各基层单位避免短期行为,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今后工作中深入探索,持续改进,逐步完善。

3 结语

集团管理水平的提升,很重要的一条是取决于绩效考核的成功与否。对集团绩效考核工作进行专题系统地分析研究,找出存在的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考核目标、改进考核重点,完善考核措施,必将对集团加强绩效考核工作,提高管理水平起到推进作用。同时,对类似集团的企业绩效考核工作也会起到借鉴作用。

总之,集团组织绩效考核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集团如何开展组织绩效考核工作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受诸多因素的影响。集团只有在认识到开展组织绩效考核的重要性,做到思想认识到位、组织领导到位、工作机构到位和责任落实到位的基础上,才能使集团绩效考核工作顺利进行。

组织绩效考核范文第3篇

关键词:绩效管理;个人绩效管理;组织

绩效管理著名学者针对绩效管理提到:“一个持续的交流过程,该过程由员工和其直接主管之间达成的协议来保证完成,并在协议中对未来工作达成明确的目标和理解,并将可能受益的组织、经理及员工都融入到绩效管理系统中来”。(罗伯特-巴克沃),这是明显的个人绩效管理,而组织绩效管理是指组织基于本身职责承接公司组织目标完成结果的衡量,不同于个人绩效管理。组织绩效管理不仅能保证公司整体战略的有效落地,完成公司各项经营财务指标,更能指导个人绩效目标的达成。因此,加强组织绩效管理,是公司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

一、匹配的组织绩效文化导向

正德厚生,臻于至善——中国移动集团企业价值观。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文化的核心内涵是“责任”和“卓越”,即要以“正身之德”而“厚民之生”,做兼济天下、善尽责任、不断进步的优秀企业公民。企业性质不同,企业文化价值观不同,决定绩效管理导向不同,中国移动企业文化价值观决定其组织绩效管理不同于其他企业。设计组织绩效考核指标时,不仅要考虑完成国资委下达经营指标——“责任指标”,更要考虑组织价值指标,不能触碰红线,不能违背公司“正德厚生”,且需要全公司人员认可企业文化,认可绩效管理文化与理念,与组织共同遵守、共同认可,组织绩效才能有效开展。

二、正确的组织绩效观念

组织绩效管理既不能等同于个人绩效管理,更不能等同于组织绩效考核。组织绩效管理不等同于个人绩效管理。组织绩效管理理论上应是个人绩效管理前提,只有做好组织绩效管理,才能更好开展个人绩效管理,公司不能只重视个人绩效管理,更不能只偏重个人绩效考核,让员工谈“虎”色变,应逐步推动绩效管理管理工作,公司应先开展组织绩效管理,组织绩效管理结果应用至个人绩效管理,反过来个人绩效管理更能成为组织绩效管理的一种补充。组织绩效管理更不等同于组织绩效考核。组织绩效管理应包含组织绩效目标的制定、组织绩效目标的辅导、组织绩效考核以及组织绩效的应用。而组织绩效考核只是组织绩效管理系统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侧重于组织绩效的评价,而且往往只是事后的评价。和组织绩效管理相比,组织绩效考核只出现在绩效管理的特定时期,而不是贯穿在整个管理过程之中的。从组织绩效考核到组织绩效管理,虽然只有两字之差,对于管理理念与管理方法来说,确有天壤地别之分。

三、完善的组织绩效实施流程

组织绩效管理应具备完善的实施流程,包含目标制定、跟踪反馈、结果评估、结果应用四个方面。目标制定指组织绩效管理过程中指标方案的制定与审核,且需体现目标设置在组织中应负责任,目标值设定时应设置目标值、挑战值与底线值,若低于底线值则该项指标不得分,高于挑战值得到最高分,底线值与挑战值之间线性得分。在目标制定中,若指标需要变更,需要明确变更流程,以防过程中组织之间相互推诿。跟踪反馈是指组织绩效管理过程中执行情况跟踪与分析,强调改进计划制定与闭环,且数据提供需要保证客观性与公正性,可采取由第三方提供的方式。结果评估是指组织绩效管理过程中组织绩效各指标得分计算,并将结果反馈各组织结果应用是指组织绩效管理过程中组织绩效结果的应用,可应用至组织负责人、组织绩效奖金、组织绩效排名及组织内个人绩效考核比例等方面。结果应用可作为下一轮绩效管理过程中目标制定的参考。四、合理的组织绩效实施应用组织绩效应用于战略落地和任务闭环管理,不仅影响公司各组织部门负责人个人绩效考核结果,更直接影响组织绩效奖金、组织在公司内部绩效排序、组织中个人绩效考核比例等方面。

1.组织部门负责人个人绩效结果

组织绩效考核结果可直接与组织部门负责人的绩效挂钩,调动组织部门负责人积极性,鞭策其努力完成组织目标。组织绩效考核结果可根据组织部门负责人正副职区分挂钩比例,如:组织部门正职,应挂钩70%-80%左右为宜,组织部门副职应挂钩50%-60%为宜。若非一线业务直接考核组织,建议也将组织绩效考核结果线性挂钩5%-10%,从而使公司整体一盘棋,避免产生与我无关心理。

2.组织整体绩效奖金

组织绩效考核结果直接与组织绩效奖金挂钩,可采用“奖金包”形式,测算合理“指标”与“奖金包”关系,如:每完成10万元订单,该组织得到100元奖金。从而充分调动组织及其员工工作动力。

3.组织在公司内部排名

因公司性质不同,尤其是国企,具备“维稳”及承担部分社会职责。组织部门绩效直接与“奖金包”挂钩容易产生问题,激发员工内部矛盾。组织绩效管理也可应用至组织在公司排名,也可采取非线性挂钩形式,如:各组织绩效在公司内部进行排名,规范正态分布,前2名采取组织绩效奖金上浮10%,后2名采取组织绩效下浮10%。

4.个人绩效考核百分比例

公司内部员工绩效管理一般分为优秀(A)、良好(B)、称职(C)、待改进(D)、不称职(E)五个等级,且对各等级比例有严格的限制,尤其是优秀与良好,因为各公司都会将员工绩效管理直接与员工奖金、晋升挂钩。组织绩效管理可与组织内部个人绩效考核百分比挂钩。如:正常情况下,组织内部部门员工A+B≤45%,组织绩效通过组织绩效管理与组织内部个人绩效考核百分比挂钩,促进员工发挥组织最大潜力。综上所述,通过组织绩效管理的实施应用,应用至组织负责人、组织整体绩效奖金、组织在公司内部排名以及组织内部员工排名,可极大提高组织绩效管理应用效率,更好贯彻与落实组织目标,完成各项经营财务指标,达成公司整体工作目标,发挥组织在公司内部门管理方面的最大作用。匹配的组织绩效文化导向、正确的组织绩效观念、完善的组织绩效实施流程以及合理的组织绩效实施应用是保证组织绩效管理成功的关键因素。

参考文献

[1]马作宽.组织绩效管理[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

[2]罗伯特巴克沃.绩效管理——如何考评员工的表现[M].中国标准出版社,2000.

[3]傅志明.论组织绩效管理[J].生产力研究,2003,(6):221-223.

组织绩效考核范文第4篇

关键词:供电企业 绩效考核 考核指标 考核体系 一、绩效考核理论综述

(一)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

绩效(performance)在英文中的解释是“执行、履行、表现、成绩”。但是从管理学的角度看,是组织期望的结果,是组织为实现其目标而展现在不同层面上的有效输出,它包括个人绩效和组织绩效两个方面。

绩效从纵向分类,包括组织绩效、团队绩效和员工绩效三个层次。对组织而言,绩效就是任务在数量、质量及效率等方面的完成情况;对员工而言,绩效是考核者对自己工作状况的评价。员工的绩效是根本,是团队绩效和组织绩效的基础。

绩效考核是对员工一段时间的工作结果、绩效目标进行考核、评价,是对这段时间工作的总结,同时考核结果可以为相关人事决策(晋升、解雇、加薪、奖惩等)提供依据。

绩效管理是管理者与员工就绩效目标的完成进行沟通、协商的过程,目的是帮助员工确定绩效目标、制定完成绩效的计划和提高绩效能力的措施,使员工的努力与组织远景规划和任务目标一致,使员工和组织实现共同发展。

二者的区别是:绩效管理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绩效考核只是这个系统中的一部分;绩效管理是一个过程,是注重过程的管理,它伴随着管理活动的全过程,而绩效考核是一个阶段性的总结,只出现在特定的时期;绩效管理具有前瞻性,能帮助企业和各级主管前瞻性地看待问题,有效规划企业和员工的未来发展,而绩效考核则是回顾过去的一个阶段性的成果,不具有前瞻性;绩效管理有着完善的计划、监督和控制手段和方法,而绩效考核只有考核这一个手段;绩效管理注重能力的培养,而绩效考核只注重成绩的大小;绩效管理注重事先的信息沟通和绩效提高,强调事先沟通与承诺,而绩效考核则偏重判断和评估,强调事后的评价。

二者的联系是: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通过绩效考核可以为企业绩效管理的改善提供依据,帮助企业不断提高绩效管理的水平和有效性,使绩效管理真正帮助管理者改善管理水平,帮助员工提高绩效能力,帮助企业获得理想的绩效水平。

(二)绩效考核方法

绩效考核的方法很多,各有侧重,也各有优缺点,绩效考核的方法直接影响绩效计划的成效和考核结果的正确与否。开展绩效考核要特别注重考核方法,首先需要了解各种考核方法的内容特点,然后才能根据绩效考核本身及所要达到的目的来选择最佳的考核方法。

系统的绩效考核方法包括关键绩效指标法(KPI)、平衡计分卡(BSC)、目标管理与标杆超越。

关键绩效指标,是通过对组织内部流程的关键参数进行设置、提取、计算、分析,衡量流程绩效的一种目标式量化管理指标。关键绩效指标法,是把企业战略目标分解为工作和行为目标的工具。

平衡计分卡是一种系统的绩效考核技术,平衡计分卡最突出的特点是:将企业的远景、使命和发展战略与企业的绩效评价系统联系起来,它把企业的使命和战略转变为具体的目标和评价指标,以实现企业战略和绩效管理的有机结合。

目标管理法是众多国内外企业进行绩效考核的最常见的方法之一。之所以能得以推广,一方面在于这种做法是与人们的价值观和处事方法相一致的;另一方面还在于它能更好地把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有机结合起来,达到一致。目标管理是一种程序或过程,它使组织中的上级和下级一起协商,根据组织的使命确定一定时期内组织的总目标,由此决定上、下级的责任和分目标,并把这些目标作为组织绩效考核和考核每个部门和个人绩效产出对组织贡献的标准。标杆管理是国外20世纪80年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经营管理方法。基于标杆超越的绩效考核体系设计就是企业将自身的关键业绩行为与最强的竞争企业或那些在行业中领先的、最有名望的企业的关键业绩行为作为基准进行考核与比较,分析这些基准企业的绩效形成原因,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业绩标准及绩效改进的最优策略。总之,目标管理考核方法和标杆超越考核方法作为两种效率较高的系统考核技术,在理论上已趋于成熟,供电企业在实施绩效考核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参考使用。

二、绩效考核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一)基层供电企业绩效考核现状

在基层供电企业中普遍采用的方法是根据上级单位的绩效考核指标结合本企业内各部室、各班组的职责分工制订考核细则,成立绩效考核领导小组(委员会),负责对一段时间内各部室、班组的工作质量进行考核。

在考核办法中首先明确工作岗位对应绩效工资系数,然后按员工岗位职责及班组的岗位职责确定绩效考核指标,按完成工作质量进行考核打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采用考核委员会考核检查为主、自查、互查相结合等方式,力求考核结果能客观公正反映出实际绩效水平。

如抄表班的绩效考核指标包括实抄率、电费回收率、差错率、线损率等,电费回收率按完成的百分比数据决定得到的考核分数。

(二)基层供电企业绩效考核存在问题分析

基层供电企业作为基层单位一方面要完成地市供电局下达各项业绩指标,另一方面要将组织的绩效指标转化为员工个人的绩效指标,激励员工为完成组织的绩效而努力。在具体进行绩效考核时主要以班组和员工层面的考核体系为主,绩效指标要以岗位职责为依据建立,因此在指标设立方面出现指标分解不够,没有将绩效考核指标与公司战略目标密切联系起来的问题,还存在组织的绩效指标对应到具体某个员工但员工个人又很难消化和完成。在具体考核方法上,简单按指标完成情况进行打分很难客观反映出员工的实际绩效水平。因此考核结果有局限,绩效考核的激励作用和导向作用发挥不明显。

三、绩效考核方法及指标设计的改进

(一)采用主基二元考核法

主基二元考核法的思想就是将绩效考核设计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主要绩效,要求员工不断提高,因为它是显现员工绩效的重要部分即重点工作,员工做得越好,绩效考核分越高;第二部分是基础绩效,要求在一个范围之内,这些方面的表现、成果,落在这个范围之内,既不加分也不减分,落在这个范围之外,就要加分减分了。在以往对员工的绩效考核实践过程中,经常采用的方法是将需要对相应岗位人员进行考核的内容合并在一起,而对其中的考核项目或内容往往没有合理区分轻重缓急和权重比例等,这样的考核方式容易使被考核对象经常面对“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局面,而对岗位少数重要性或关键性指标的突出作用却不够明显,容易造成责任者避重就轻回避问题等。主基二元考核法的基本原理可以为基层供电企业如何有效实施并深化员工绩效管理提供新的思路,通过引入主基二元法建立并逐步完善员工绩效考核系统,并且使之成为供电企业组织绩效与员工绩效两大考核体系的有效衔接,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公司绩效管理。

员工的绩效考核指标是根据不同岗位及其相对应的责任书、工作目标以及岗位职责来设定的。所以,可以将员工的绩效考核指标分为主要绩效指标和基础指标两部分,主要绩效指标包含显性业绩(岗位关键绩效指标,重要工作目标和主要岗位职责等)、短板要求(影响绩效的主要环节)和临时任务等,基础指标,包括具体的基础工作、进行具体工作的组织管理、工作者的工作技能和工作态度,主要考察岗位任职者完成工作的总体质量、效率、态度、合作精神等,需要结合各岗位的具体职责和阶段性岗位工作要求进行综合评估。利用主要绩效和基础绩效的叠加,合理拉开优秀绩效者与后来绩效者考核分的差距,以此衡量不同对象的绩效。

(二)采用平衡计分卡确定绩效考核指标

从国内电网企业业绩考核的发展趋势来看考核体系强调全面性,不再以财务指标为主,而是增加了诸多非财务指标。考核也不仅着眼于对组织和经营者的考核,同时延伸到员工,力求通过考核最终使员工与企业发展战略紧密结合起来。

采用平衡计分卡可以把组织的绩效分解传递转化为员工个人的绩效指标,一项组织的绩效指标可以转化分解成多个不同岗位的员工的绩效目标。根据工作标准工作流程注重对绩效指标进行充分的双向沟通和讨论并与员工个人目标结合起来,将业绩考核结果与管理者以及普通员工的未来发展紧密结合。

四、结论

组织绩效考核范文第5篇

1.绩效管理的特点

(1)系统性。绩效管理始于绩效考核,绩效管理的核心也是绩效考核,但它并不简单等同于绩效考核。绩效考核仅是绩效管理链条上的一个环节,与其他部分共同组成了一个系统的整体。

(2)目标性。从根本上说,不仅是绩效管理,包括整个人力资源管理体系都是组织战略的支撑系统。组织战略目标是企业一切管理活动的终极目标。绩效管理也强调目标管理,就是使员工明白自己今后的职业发展方向,使管理者明确如何更好地通过员工的目标对员工进行有效管理,并依据企业或组织的目标对员工提供支持与帮助。

(3)过程性。绩效管理的过程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着眼于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评价。绩效管理侧重于绩效计划、绩效考核实施、绩效评价结果分析与绩效管理沟通等过程的管控和实施。二是通过过程管控旨在寻求问题的解决途径而非寻找错误之处。绩效管理的目的之一是寻求企业或组织生产及经营活动中的不足,并加以改进。

(4)沟通性。绩效管理中的沟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一是绩效计划制定过程中关于绩效目标设定的沟通;二是对部门及员工进行业绩辅导过程中的充分沟通;三是绩效考核与评估过程中的沟通;四是绩效结果反馈阶段关于业绩改进的沟通。

2.绩效管理的作用

(1)实现企业经营目标。通过绩效管理中的目标体系构建与分配,将企业或组织的战略目标细化至各部门及各岗位员工,从而在实现途径上确保了企业或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

(2)满足员工的需求。通过绩效辅导使个人能力和素质得到提高,使员工立足本职、各展所能,并藉此获得发展提高的机会。通过绩效管理,可以为员工的工资薪酬、职位升降、学习培训提供必要的依据,有利于员工及时发现自身问题,调整职业规划。

(3)解决管理中的问题。通过绩效评价与反馈,可以看到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使其及时得到解决;并有助于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提升员工的工作绩效,保证企业在健康的轨道上顺利向前发展。

(4)构建和谐的企业文化。企业或组织在绩效管理过程中能促进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搭建企业内部沟通的平台,改变了传统意义上自上而下的官僚管理体系,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沟通机制,增强公司凝聚力。

二、A组织绩效管理现状分析

1.A组织绩效管理体系构成

A组织为某国有银行(央企)总行下属的软件中心,是该行的直属单位,以事业部体制运行,拥有一支近千人的专业化金融软件研发队伍。A组织于2009年开始了企业绩效管理的探索与实践,在人力资源部设立考核办公室,作为组织绩效管理机构,属于软件中心内部的非常设机构,负责软件中心绩效管理工作的具体组织、开展以及对考核中的重大问题进行审议并提出处理建议。考核办公室下设绩效考核小组和绩效工作小组。制定出台了《XX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软件中心绩效管理办法》,在办法中规定了A组织绩效管理体系的具体构成:

(1)建立软件中心年度目标和计划。按照软件中心战略目标和总行的要求,拟定软件中心年度目标及计划,报总行审批。

(2)定期审查绩效目标。如绩效考核周期内发生重大事件(如部门职能调整等),致使软件中心年度目标和计划发生变化时,根据事件情况可对绩效目标进行修订。

(3)定期跟踪与辅导。总部各部门、各分中心需依据绩效考核目标,进行跟踪管理。在绩效目标执行过程中,遇有突发事件或不可控情况对绩效实现有直接影响的,应及时说明情况,报人力资源部知悉,以便对绩效目标进行调整和管控。

(4)绩效改进。根据定期的绩效跟踪与辅导活动中识别的改进绩效措施,更新绩效目标承诺与考核评价表,以便执行、跟踪。

(5)绩效考核与反馈。采用定期考核的方式,考核周期为一年。总部各部门、各分中心和个人绩效成绩的计算公式:绩效成绩=∑(指标得分i×指标对应的权重i),i=1到N。如果由于某种原因个别指标没有参与考评,则实际的绩效成绩需要根据参与考评的指标权重总和占全部权重(即100%)的比例进行折算,公式如下:实际绩效成绩=绩效成绩×100%/参与考评的指标权重总和考核结果经总行审批通过后反馈考核人,考核人应与被考核人进行面谈,反馈考核结果,共同讨论个人绩效情况并识别在工作中可提高和发展的机会。

(6)绩效考核结果应用。作为计发绩效奖金的参考依据;作为下一年度薪酬调整的参考依据;作为职位晋升、调整和调任的参考依据;作为个人职业发展规划的参考依据。

(7)绩效管理纪律及问题处理。在绩效管理过程中,如有、弄虚作假、打击报复行为,一经查实,严惩不怠。如被考核人对考核结果存有异议,可在得知考核结果10个工作日内提出申诉。

2.A组织绩效管理情况分析

根据A组织绩效管理构成及绩效管理体系运行机制的分析,笔者认为A组织采用的是MBO目标管理法,依据组织过去的发展历程及目前的发展状况确定出未来的发展目标及方向,明确总目标之后,对总目标进行分解,按照部门分工及工作内容下发到各个部门至各位员工。在各个目标确定以后,进入目标执行阶段,在执行过程中,要注意检查校验,即A组织设定的绩效改进,及时发现偏差与失误,对不符合实际情况的目标进行修正,保证目标执行合理到位。以一年为一周期,年终进行绩效考核,考核对象包括部门和个人,最终考核结果将应用到人事决策中,从而影响到每位员工的个人发展。2009年12月绩效管理办法出台后,绩效管理体系于2010年正式开始施行,至今A组织已经完成了两个周期。总体来看,在A组织实行绩效管理体系后,企业的总体绩效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通过目标管理,员工们了解到公司目标与个人目标,保证个人努力方向不偏离轨道,有的放矢,避免产生无用功,实现个人与组织工作效果的最大化。同时,激发了员工的自学性,为员工交流提供了平台,促使大家更加主动、积极地开展工作,进而提高工作效率,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三、A组织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不可否认A组织在实施绩效管理后,收到了较为理想的效果,但在绩效管理实行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如绩效管理机构的执行力问题,绩效考核与评估标准的适宜性问题,绩效管理工作与企业其他管理工作的衔接问题等等。

1.考评机构设置不够合理

A组织的绩效管理机构———考核办公室设立在人力资源部,为非常设机构,这种管理机构的设置不是十分合理。不足之处突出表现在对绩效管理实行的推动力不够,这就直接导致了体系运行缺乏持续性与深入性。

2.考评标准适宜性欠缺

A组织在绩效管理体系中制定了考核与评估标准,并着力推行,以员工工作行为标准为例展开分析。A组织为员工优秀行为表现进行了较详细的规定。通过上表,可以看出在A组织中何为员工优秀行为,但由于业务部门并未参与该考核标准的制定,这就带来了考评标准适宜性较差的问题:

(1)考核评估标准未依据员工岗位职能分工的不同而细化分类,致使评价标准适用性较差;

(2)考核评估标准未能体现员工主体的工作特点和工作性质,A组织从事技术研究工作人员的智力因素、先进设计理念、方法创新、工程优化等明显提高绩效的技能及工作内容未在评估标准中得到有效的体现;

(3)考核和评估标准基本都属于定性指标,缺乏定量指标,致使绩效差异难以体现。

3.制度可操作性不强

A组织的《绩效管理办法》规定的有关制度条目过于简单化、条目化,缺乏可操作性。如“绩效考核结果反馈”条目内容为:“考核结果经总行审批通过后反馈考核人,考核人应与被考核人进行面谈,反馈考核结果,共同讨论个人绩效情况并识别在工作中可提高和发展的机会。”如果仅从条目规范来看,条目规定内容较为合理,但如果放到操作层面来看,操作性就较差,如,对反馈工作的执行时机、次数、执行者要求、反馈记录要求、反馈沟通的要点等等均没有得到体现。

4.考核结果强制分布

A组织《绩效管理办法》规定:“员工考核结果分六个等级:A+(显著超出要求)、A(超出要求)、B+(较好达到要求)、B(达到要求)、C(离要求有差距)、D(离要求有较大差距)。总体上,考核等级为A+、A和B+的人数不超过同层次职位参加考核人数的5%、25%和10%;个人的绩效分值与结果等级原则上有对应关系,但个人最终考核结果受所在部门/分中心B+、A和A+人员比例的限制。”这种考评结果强制分布的规定,看似合情合理,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出现了轮流坐庄和平均主义,严重挫伤了员工积极性。

5.绩效管理认知存在偏差

企业管理者和员工都未能充分地了解绩效管理,认为它只是一种管理手段,本身并非是管理的目的,有时甚至是为了考核而考核。管理层过于注重考核结果,忽视绩效反馈及问题的分析和处理;缺乏员工绩效辅导、面谈、反馈等必要技能;平时考核不严格,年终搞突击,重形式不重质量;考核的原则混乱、自相矛盾,在考核内容、项目设定及权重等方面表现出无相关性和随意性。员工对绩效考核目的认识不清,认为绩效考核是管理自己的一种工具,对考核工作存在抵触情绪。本身对绩效考核不重视,且由于互相评价的结果保密性不强,导致员工在进行互评时往往作“老好人”,敷衍了事。

四、提升A组织绩效管理实施效力对策

1.提高高层领导的重视程度及部门间的联动程度

(1)充分发挥领导者的作用。绩效管理要求业高层领导必须成为绩效管理专家,这些专家不仅要有推动企业开展绩效管理的意愿,更要有推动企业开展绩效管理的能力。

(2)积极做好部门间的组织协调工作。绩效管理不是单一部门的工作,而是多部门联动的结果,企业推行绩效管理需要企业各个部门、各个环节、全体员工的有效配合。

(3)组建精干高效的绩效管理团队。组建一支精干高效的绩效管理团队,是企业进行绩效管理的有力保障。绩效管理团队组建之后,应依据绩效管理的流程确定每个人的角色定位,权限和职责分工,工作目标及任务,并以书面的形式予以确认。

2.提升考评指标制定的适宜性及有效性

(1)完善考评指标制定流程。一是岗位工作分析,以此为基础来确定绩效考核评估标准的各基本要素。二是工作流程分析,即从过程控制的角度确定被考核对象完成岗位工作的绩效指标。三是绩效特征分析,根据考核评估标准要素,绩效指标的重要程度、定性或定量评价可行性等特征,依据少而精的原则制定评价标准。四是实践验证及修改,在绩效管理体系实行过程中,对绩效考核评估标准进行实践验证,发现问题及时修改。

(2)确保考评指标的有效性。A组织的员工业绩指标的关键要素应是效率、品质和数量。而研发人员开发产品的过程中,是依据其自身的知识、技术和经验开展创新的过程,是一种高水平的脑力劳动结果,其能力指标则应是员工的知识、技能和经验。同时,软件的研发一般以团队协作的方式进行,个体的协作精神对团队工作的绩效有重要影响,因此其行为指标应是协作精神和进取精神。

3.增强制度体系的可操作性

(1)细化制度体系内容。关于绩效管理体系的相关制度规定,在基于企业或组织实际环境条件、人员组成特点、体系建设目标等多种因素的条件下,需详略得当,并侧重于执行人员的可操作性、便捷性,尽量避免随意、主观判断等现象的发生,确保绩效管理体系的科学性与严谨性。

(2)建立有效沟通渠道。有效的沟通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讲什么”,“讲多少”和“怎么讲”。沟通包括正面的沟通和负面的沟通。在员工表现优秀的时候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以扩大正面行为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强化员工的积极表现。在员工表现不佳,没有完成工作的时候,应及时真诚地予以指出,以提醒员工需要改正和调整。

4.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1)改善考核结果分布方式。一是彻底抛弃这种强制分布的排序方法,采用非强制分布的方法,即主要依据绩效考核出来的分数直接进行员工排序,不人为设定等级。二是采用改良的强制分布,减少其不良影响。员工等级划分与部门整体绩效挂钩,对于整体绩效好的部门,合理提高优秀员工、一般员工的比例;对于整体绩效不好的部门,则适当降低这一比例。

(2)重视员工精神诉求。出生于七十年代前的很多员工大多生活在一个大家庭中,很多人都养成了谦虚、忍让的习惯,把工作当成谋生手段。但八九十年代的孩子更重视生活的质量,厌恶规则的约束,强调个人的兴趣及主观意愿。而企业在实施绩效管理时,需注意这一部分员工的利益诉求,特别是精神诉求,在正视并重视其利益诉求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和帮助,使其与企业利益、绩效目标一致,从而培养和谐的企业文化。

5.不断提升全体人员对绩效管理的认知水平

(1)管理者要树立科学绩效管理的新观念。首先,管理者应真正认识到绩效管理不是管理者对员工挥舞的“大棒”,也不是无原则的“和稀泥”。其次,企业领导者及管理者应高度重视绩效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巨大作用,不能把绩效管理简单的视同为工具或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