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可行性报告(精选5篇)

  • 行业可行性报告(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1、必要性 1)我县属山区,山多田少,要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就必须充分利用广阔的山地,调整种植业结构,发展经济树种生产,提高种植效益。 2)发展黑枣优质经济树种,建立示范基地,是充分利用现有的土地资源、专业技术人员、有机肥源等条件进行…

行业可行性报告(精选5篇)

行业可行性报告范文第1篇

可行性报告

一、必要性和可行性

1、必要性

1)我县属山区,山多田少,要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就必须充分利用广阔的山地,调整种植业结构,发展经济树种生产,提高种植效益。

2)发展黑枣优质经济树种,建立示范基地,是充分利用现有的土地资源、专业技术人员、有机肥源等条件进行果品生产,通过合作社的示范作用,然后以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辐射带动周边农户种植,产果后统一回收销售,能够促进农民增加经济收入。

3)发展优质黑枣树示范基地对促进我县农村的发展和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能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同时对繁荣山区经济,改善人民生活,加快全面实现小康社会都有极其重要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2、可行性

1)土壤和气候条件

响堂铺村坐落于涉县西南部,,属典型的山区。距离县城15公里,309国道线及青兰高速贯穿全境,海拔在350—1000m之间,年平均气温12C,年降雨量569mm左右,夏秋两季的昼夜温差大,具有非常优越的地理地貌和生态环境,适宜种植黑枣、柿子、核桃等经济树种。

2)响堂铺黑枣合作社生产基地已有一定规模。响堂铺黑枣合作社,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规程实行农业标准化生产杀虫生物防治技术、渗灌技术等农业生产新技术,同时充分利用响堂铺黑枣合作社生产基地发展起生态观光、摘果一日游等观光农业和生态农业旅游;

3)黑枣树适应性强,且经济价值较高,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黑枣风味绝佳,香甜味浓,丰产性好,经济价值高,市场价 元/公斤,产地价 元/公斤,畅销国内外,专家预测,黑枣除鲜食外,还是食品工业的主要原料之一,可制罐头、果酱、盐渍及制蜜饯等。近年来在市场上供不应求,批发价

保持在 元/公斤以上。

综上所述,该项目具有必要和可行性。

二、种植设计方案

1、果园土壤及植株样本的采集

土样的采集:在树冠滴水线施肥带外10-20㎝范围内,挖取30㎝深土壤,采样点的选择可在以下两种方案中任选一种:每亩果园挖取5个点,每5个点充分混匀后作为一个土样,每50-100亩共取三个样;在地势基本相同、地力差异不大的果园也可每个果园挖取5个点,充分混匀后作为一个土样。

2、划分施肥分区,制定施肥方案。在掌握本地区土壤养分条件的基础上,按照土壤类型分布

和果树布局,再根据枣树的营养需求规律按照所在地段的土壤养分状况确定该种果树全期施肥总量和不同时期的施肥品种、数量,选定配方施肥方法,建立不同果树品种、不同土壤肥力水平的施肥指标体系,制定配方施肥分区图和配方施肥方案,从而制订出不同地力区域各种果树的测土配方施肥通知单。

3、实施区域

在响堂铺选择不同地域多个点进行实施。详细见表一。

表一 建设进度、主要投资和生产能力表

单位:亩、吨、万元

三、组织管理

1、由涉县农牧局主管,响堂铺黑枣合作社承办实施。

2、成立 亩优质黑枣树示范基地领导小组,负责基地的筹备、建设、黑枣树管理、果品营销等项工作。

3、黑枣树定植后,由合作社抽调五名农民技术员根据黑枣树的生物学特征,以及在不同的物候期各自不同的生长特性,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做好肥水管理、修剪、整形、病虫害防治工作。投产后还要做好保花保果、壮果等工作。

四、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1、

投资估算(见表二)

表二 投资估算表

2、

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 万元,自筹资金 万元,申请专项资金 万元。

五、人员组织及分工

办公条件及工作人员情况:合作社办公地点设在功果桥镇汤涧村,建筑面积200平米,内设理事长办公室、监事长办公室、办公室、财务室、会议室等。现有工作人员12人,包括理事长1名、监事长1名、副理事长2名、理事成员2名、监事成员2名、财务人员2名、技术人员3名、销售人员2名,务工人员:20人。

六、经营管理

(一)、统一生产计划

合作社根据市场需求和本社产品实际,统一制订生产计划,由社员(或者生产场、加工厂)按生产计划落实生产,与合作社签订生产合同,计划合同做到“八定”。即定定面积产量、质量规格、定农资农械需求、定技术服务、定安全生产责任、定产品交售办法、定加工要求、定管理人员工资报酬奖惩。

(二)、统一供应农资

合作社根据生产需要和技术要求,统一组织为社员(或者生产场、加工厂)采购、供应生产资料和设备。实行规模采购,努力减少社员的生产成本。合作社统一采购供应的农资必须保证质量,适合本社各种生产和质量安全技术标准。否则,造成的损失由负责采购的当事人赔偿。 (三)、统一技术标准

合作社按照质量安全要求,统一组织制订、实施生产技术规程,按产品质量标准组织生产,逐步建立产品质量追溯、检测监督等制度。 (四)、统一产品认证

合作社统一认证认定无公害基地、无公害农产品、有机产品及地方名牌、著名商标等,提升产品品牌和档次。

(五)、统一指导服务

合作社实行管理人员(或者社员代表)分生产区域、分产业产品品种负责制,统一对社员(或者生产场、加工厂)进行产前、产中、产后的指导服务和管理。合作社对管理人员的报酬或补助按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发放。因指导服务不到位,造成损失的由负责人负责赔偿。 (六)、统一加工销售

1、合作社统一生产加工,统一商标品牌,统一包装销售。积极开拓市场,扩大销售网络,寻求定向加工,努力降低销售费用,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2、在合作社收购社员产品环节上,要严格执行合同规定的收购质量、价格、数量,对待社员要公平公正,不厚此薄彼;社员要维护本社形象和利益,要履约守信,不贪小利;社员要听从统一指挥,服从统一调度,保证在规定时间内,保质保量的交售产品,使产品能及时加工、包装、调运,进入市场。

3、在产品交售加工期,合作社要确保信息畅通,按市场行情,随时公布交售产品的品种、质量、价格以及交售办法和要求,使社员及时组织采收、整理、分级、包装,使产品适时进入市场。合作社要确定专人,定期对收购、储存、调运的产品以及待交售的产品,分社员、分生产场,分产品种类、分质量规格,分客户、分市场建立台账,做好统计分析,以指导、调度好加工、储存和销售。

七社会效益

1、通过合作社的示范作用,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形成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提供优质果苗,

提供施肥方案,统一回收销售果品,增加农民收入。

2、加速良种良法的推广应用,提高山区人民的生产技能。通过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示范,良种的应用和技术培训,将全面提高山区农民的种植技术和商品意识。

行业可行性报告范文第2篇

第一章 项目总论

第二章 项目背景和发展概况

第三章 市场分析与建设规模

第四章 建设条件与厂址选择

第五章 工厂技术方案

第六章 环境保护与劳动安全

第七章 企业组织和劳动定员

第八章 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第九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第十章 财务效益、经济与社会效益评价

第十一章 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第一章 项目总论

总论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首章,要综合叙述研究报告中各章节的主要问题和研究结论,并对项目的可行与否提出最终建议,为可行性研究的审批提供方便。总论章可根据项目的具体条件,参照下列内容编写。

§1.1 项目背景

§1.1.1 项目名称

企业或工程的全称,应和项目建议书所列的名称一致。

§1.1.2 项目承办单位

承办单位系指负责项目筹建工作的单位(或称建设单位),应注明单位的全称和总负责人。

§1.1.3 项目主管部门

注明项目所属的主管部门。或所属集团、公司的名称。中外合资项目应注明投资各方所属部门。集团或公司的名称、地址及法人代表的姓名、国籍。

§1.1.4 项目拟建地区、地点

§1.1.5 承担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单位和法人代表

如由若干单位协作承担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应注明各单位的名称及其负责的工程名称、总负责单位和负责人。如与国外咨询机构合作进行可行性研究的项目,则应将承担研究工作的中外各方的单位名称、法人代表以及所承担的工程、分工和协作关系等,分别说明。

§1.1.6 研究工作依据

在可行性研究中作为依据的法规、文件、资料、要列出名称、来源、日期。并将其中必要的部分全文附后,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附件,这些法规、文件、资料大致可分为四个部分:

(1)项目主管部门对项目的建设要求所下达的指令性文件;对项目承办单位或可行性研究单位的请示报告的批复文件。

(2)可行性研究开始前已经形成的工作成果及文件。

(3)国家和拟建地区的工业建设政策、法令和法规。

(4)根据项目需要进行调查和收集的设计基础资料。

§1.1.7研究工作概况

(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简要说明项目在行业中的地位,该项目是否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技术政策、生产力布局要求;项目拟建的理由与重要性。

(2)项目发展及可行性研究工作概念。叙述项目的提出及可行性研究工作的进展概况,其中包括技术方案的优选原则、厂址选择原则及成果、环境影响报告的撰写情况、涉外工作的准备及进展情况等等,要求逐一简要说明。

§1.2 可行性研究结论

在可行性研究中,对项目的产品销售、原料供应、生产规模、厂址技术方案、资金总额及筹措、项目的财务效益与国民经济、社会效益等重大问题,都应得出明确的结论,本节需将对有关章节的研究结论作简要叙述,并提出最终结论。

§1.2.1 市场预测和项目规模

(1)市场需求量简要分析。

(2)计划销售量、销售方向。

(3)产品定价及销售收入预测。

(4)项目拟建规模(包括分期建设规模)。

(5)主要产品及副产品品种和产量。

§1.2.2 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供应

(1)项目投产后需用的主要原料、燃料、主要辅助材料以及动力数量、规格、质量和来源。

(2)需用的主要工业产品和半成品的名称、规格、需用量及来源等。

(3)进口原料、工业品的名称、规格、年用量、来源及必要性。

§1.2.3 厂址

地理位置、占地面积及必要性

水源及取水条件。

废水、废渣排放堆置条件。

§1.2.4 项目工程技术方案

(1)项目范围,即主要的生产设施、辅助设施、公用工程、生活设施内容。

(2)采用的生产方法、工艺技术。

(3)主要设备的来源,如需向国外引进,则简要说明引进的国别、技术特点、型号等。

§1.2.5 环境保护

排放污染物的种类 、数量,是否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主要治理设施及投资。

§1.2.6 工厂组织及劳动定员

工厂组织形式和劳动制度。

全厂总定员及各类人员需要量。

劳动力来源。

§1.2.7 项目建设进度

§1.2.8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1)项目所需总投资额。分别说明项目所需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包括投资方向调节税、建设期利息)、流动资金总额,并按人民币、外币分别列出。

(2)资金来源。贷款额、贷款利率、偿还条件。合资项目要分别列出中、外各方投资额、投资方式和投资方向。

§1.2.9 项目财务和经济评论

(1)项目总成本、单位成本。

(2)项目总收入,包括销售收入和其它收入。

(3)财务内部收益率、财务净现值、投资回收期、贷款偿还期、盈亏平衡点等指标计算结果。

(4)经济内部收益率,经济净现值、经济换汇(节汇)成本等指标计算结果。

§1.2.10项目综合评价结论

§1.3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在总论章中,可将研究报告各章节中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汇总,列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使审批和决策者对项目全貌有一个综合了解。

主要技术指标表根据项目有所不同,一般包括:生产规模、全年生产数、全厂总定员,主要原材料、燃料、动力年用量及消耗定额、全厂综合能耗及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全厂占地面积、全员劳动生产率,年总成本、单位产品成本、年总产值、年利税总额、财务内部收益率,借款偿还期,经济内部收益率,投资回收期等。

§1.4 存在问题及建议

对可行性研究中提出的项目的主要问题进行说明并提出解决的建议。

第二章 项目背景和发展概况

这一部分主要应说明项目的发起过程、提出的理由、前期工作的发展过程、投资者的意向、投资的必要性等可行性研究的工作基础。为此,需将项目的提出背景与发展概况作系统地叙述。说明项目提出的背景、投资理由、在可行性研究前已经进行的工作情况及其成果、重要问题的决策和决策过程等情况。在叙述项目发展概况的同时,应能清楚地提示出本项目可行性研究的重点和问题。

§2.1 项目提出的背景

§2.1.1 国家或行业发展规划

说明国家有关的产业政策、技术政策、分析项目是否符合这些宏观经济要求。

§2.1.2 项目发起人和发起缘由

(1)写明项目发起单位或发起人的全称。如为中外合资项目,则要分别列出各方法人代表、注册国家、地址等详细情况。

(2)提出项目的理由及投资意向,如资源丰富、产品市场前景好、出口换汇、该类产品可取得的优惠政策、利用现有的基础设施等。

§2.2 项目发展概况

项目发展开矿指项目在可行性研究前所进行的工作情况。如:调查研究、试制试验、项目建议书(初步可行性研究)的撰写与审批过程、厂址初选工作以及筹办工作中的其他重要事项。

§2.2.1 已进行的调查研究项目及其成果

1、资源调查,包括原料、水资源、能源和二次能源的调查。

2、市场调查,包括全国性和地区性市场情况调查;出口产品国际市场供需趋势调查。

3、社会公用设施调查,包括运输条件、公用动力供应、生活福利设施等的调查。

4、拟建地区环境现状资料的调查,包括拟建地区各种主要污染源以及其排放状况,大气、水体、土壤等目前环境质量状况等。说明环境现状资料的取得途径、提供单位、以及当地环保管理部门的意见和要求,取得的环境现状资料及文件名称。

§2.2.2 试验试制工作(项目)情况

已完成及正在进行的试验试制工作(项目)的名称、内容及试验结果。这些实验包括建筑材料的试验、拟采用的新工艺技术的试验。对采用的新工艺技术必须有国家有关部门的认可证明。

§2.2.3 厂址初勘和初步测量工作情况

(1)各个可供选择的建设地区及厂址位置的初勘、测量、比选等工作情况。

(2)初步选择意见和资料。

(3)遗留问题。

§2.2.4 项目建议书(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撰写、提出及审批过程

(1)项目建议书(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撰写、提出及审批过程。

(2)项目建议书所附资料名称。

(3)审批文件文号及其要点。

§2.3 投资的必要性

一般从企业本身所获得的经济效益及项目对宏观经济、对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两方面来说明投资的必要性。包括下面这些内容。

(1)企业获得的利润情况。

(2)企业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加强市场竞争力。

(3)扩大生产能力,改变产品结构。

(4)采用新工艺,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劳动生产率。

(5)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优越条件和竞争力。

(6)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包括增加税收、提高就业率、提高科技水平等。

第三章 市场分析与建设规模

市场分析在可行性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在于,任何一个项目,其生产规模的确定、技术的选择、投资估算甚至厂址的选择,都必须在市场需求情况有了充分了解之后才能解决,而且市场分析的结果,还可以决定产品的价格、销售收入,最终影响的项目的盈利性和可行性。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要详细阐述市场需求预测、价格分析,并确定建设规模。

§3.1 市场调查

§3.1.1 拟建项目产出物用途调查

本产品的主要用途,可否有替代其他产品的用途,如果产品是工业基本原料,应分别说明本项目产品在主要使用行业的用途及单位消耗量。

产品经济寿命期论述。调查本产品目前处于经济寿命周期的哪一个阶段,更新换代的可能时间。

§3.1.2 产品现有生产能力调查

(1)本项目产品国内现有生产能力总量,现有生产能力开工率;主要生产厂家生产能力利用率。

(2)国内现有生活能力总量在本地区的分布数量与比例。

(3)本产品目前在建项目的生产能力及其在地区间的分布、数量与比例。

(4)已批拟开工建设项目的生产能力,预计投产年月。

在建设项目和已批待开工建设项目,目前虽然没有形成综合生产能力,但却是生产能力的组成部分。

§3.1.3 产品产量及销售量调查

(1)全国或地区目前的产量总数。

(2)本产品一段时期以来的产量变化情况。

(3)本产品国内保有量与国外有关国家保有量的分析比较,以了解国内保有量是多还是少,说明本产品市场需求满足程度。

(4)本产品一段时期以来的进口量及进口来源,主要来自哪些国家或地区;占国内生产量或销售量的比例;进口产品的价格等。

(5)本产品一段时期以来的出口量及出口去向,占国内生产量的比例;主要向哪些国家或地区出口,出口产品的价格。

§3.1.4 替代产品调查

(1)可替代本产品的产品性能、质量与本产品相比的优缺点。

(2)可替代产品的国内生产能力、产量;可作替代用途的比例;价格分析。

(3)可替代产品进口可能性及价格。

§3.1.5 产品价格调查

(1)产品的定价管理办法,是由国家控制价格,还是由市场定价。

(2)产品销售价格,价格变动趋势,最高价格和最低价格出现的时间、原因。

§3.1.6 国外市场调查

(1)产品国外的主要生产国家和地区。

(2)国外主要生产厂的生产技术、生产能力、销售量。

(3)产品国际市场销售价格及其变动趋势

(4)我国进 口该种产品的主要进口国的生产能力及变化趋势。

§3.2 市场预测

市场预测是市场调查在时间和空间商的延续,是利用市场调查所得到的信息资料,根据市场信息资料分析报告的结论,对本项目产品未来市场需求量及相关因素所进行的定量与定性的判断与分析。在可行性研究工作中,市场预测的结论是制订产品方案、确定项目建设规模所必须的依据。

§3.2.1 国内市场需求预测

可行性研究工作中,应对下述各项与市场预测有关的因素加以说明:

(1)本产品的消耗对象。

(2)本产品的消费条件。消费条件因产品特点性能而异,如汽车的消费需要具备相应的道路交通条件;电视机、电冰箱的消费需要有电等等。预测某一种产品的市场需求量时,应将哪些不具备消费条件的消费领域从消费对象总量中剔除掉。

(3)本产品更新周期的特点,说明本产品有效经济寿命的长短。

(4)可能出现的替代产品,即代用品。

(5)本产品使用中可能产生的新用途。产品所用途的出现,意味着扩大了本产品的消费领域,扩大了市场需求容量。

根据以上分析,提出预测的本产品国内需求量及与现有生产能力的差距。

§3.2.2 产品出口或进口替代分析

(1)替代进口分析。将本产品与目前进口产品从性能、重量、价格、配件、维修等方面进行比较,说明本产品的优势和有利条件。

(2)出口可行性分析。如果拟建项目的产品在质量和技术等方面,具备在国际市场上进行竞争的能力,则应考虑国外市场对本产品的需求。

分析国家对该种产品的出口有何限制条件或鼓励措施,该产品进口国的贸易政策,该产品出口流向,出口价格是否有利。

通过以上分析,预测本项目产品可能的替代进口量或出口量。

§3.2.3 价格预测

进行产品价格预测,要考虑产品产量、质量、同类产品目前价格水平,还要分析国际、国内市场价格变化趋势,国家的物价政策变化、产品全社会供需变化等因素;产品降低生产成本的措施和可能性;为扩大市场需采用的价格策略等,综合以上因素,预测产品可能的销售价格。

对拟增加出口的产品或替代进口产品,还要参照国际市场价格及变化趋势定价,如产品外销,应附有有关方面承诺外销的意向书。

§3.3 市场推销战略

在商品经济环境中,企业不可能仍然依靠国家统购包销完成销售额。企业要根据市场情况,制定合适的销售战略,争取扩大市场份额,稳定销售价格,提高产品竞争能力。因此,在可行性研究中,要对市场推销战略进行相应研究。

§3.3.1 推销方式

(1)投资者分成。

(2)企业自销。

(3)国家部分收购。

(4)经销人代销及代销人情况分析。

§3.3.2 推销措施

(1)销售和经销机构的建立。

(2)销售网点规划。

(3)广告及宣传计划。

(4)咨询服务和售后维修措施。

§3.3.3 促销价格制度

促销价格制定可根据市场销售预测情况确定,一般用于产品投产初期,以较低价格、同等质量、优良的售后服务扩大市场占有份额。

投产初期产品以较低价格出售,会对销售收入产生影响,因此价格制定要合理,并应采取相应的成本控制措施。在一定时期后,可根据产品销售情况逐渐将产品价格提高到一定水平。

§3.3.4 产品销售费用预测

产品销售费用包括建立销售机构、销售网点、培训销售人员、产品广告宣传、咨询及售后维修服务费用,在可行性研究中,应根据制定的产品销售计划,分别估算产品销售费用。对某些产品,销售费用在成本中占很大比例的,不可忽略不计。

§3.4 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

§3.4.1 产品方案

(1)列出产品名称。有多种产品时,应逐一列出主产品和主要副产品名称。

(2)产品规格标准。说明产品规格、标准选择依据。

§3.4.2 建设规模

建设规模又叫设计生产能力,是指项目生产一定质量标准的产品的最大能力。一般用实物单位或标准实物单位来计量。

(1)建设总规模。说明主要产品年产量,主要副产品年产量,主要设备装置。

(2)主要生产车间的生产能力,生产线数量。

(3)说明项目经济规模,不同规模下项目效益与费用的比较分析,说明本项目确定的建设规模的合理性。

(4)如果项目采用分期建设方法,应说明项目总规模、分期建设规模并说明分期建设的起止时期、各期建设的主要内容。

§3.5 产品销售收入预测

根据确定的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及预测的产品价格,可以估算产品销售收入。

产品销售收入可以分别计算主要产品和副产品的年销售总收入,并计算销售收入和计算期内销售总收入,销售收入一般列表表示。

第四章 建设条件与厂址选择

根据前面部门中关于产品方案与建设规模的论证和建议,在这一部分中按建议的产品方案和规模来研究资源、原料、燃料、动力等的需求和供应的可靠性;并对可供选择的厂址作进一步技术与经济比较,确定新厂址方案。

§4.1 资源和原材料

§4.1.1 资源评述

资源系指项目需要利用的自然资源,如矿藏、森林、生物、土壤、地面或地下水资源等。项目所需资源的来源、数量、运输方式、供应条件以及今后发展和开发趋势等,均是项目建设的前提条件。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对项目在有效期间所需资源及其来源的可靠性,应作深入调查和科学论证,并就下列内容进行说明分析:

(1)项目需用的资源名称、经全国储量委员会正式批准的储量、品位、成分、产地或供应点。

(2)资源品位、成分与需用要求的适应性。

(3)资源开采方式。要说明自行开采、计划供应、市场供应或合资开发等不同方式。

(4)本项目年最大需用量、资源的可能供应量及今后生产发展所需资源扩大供应的可能性。

(5)在已有资源不能满足拟建项目生产规模需求时,提出相应的措施,如增加进口(说明国别、资源品位),调整建设规模或分期建设等。

§4.1.2 原材料及主要辅助材料供应

(1)原材料、主要辅助材料需用量及供应。

按项目的生产要求,分别叙述所需的原材料及主要辅助材料的名称、品种、规格、成分、质量以及年需用量(包括年耗用量、储运损耗量),并分别撰写:

① 原材料及主要辅助材料需用量表。

② 有害有毒、易燃易爆材料、物料需用量表。

③ 需进口的原材料表。

说明进口原材料的理由和一旦来源有变化时的应变措施,分析预测原材料国产化前景及分年度国产化的提高幅度。

对季节性生产的原料,如农、林、水产品等,需说明短期进货数量。

(2)燃料动力及其它公用设施的供应。燃料、动力及其它公用设施是指生产需用的煤、电、水、汽、气、油等,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需说明生产所需燃料、动力及公用设施的数量和需由项目自建的种类和规模以及可以利用的现有的燃料、动力数量。

① 燃料品种的选择,应说明其依据,如执行国家能源政策、适应地区条件、满足生产特殊要求等。分别列出燃料需用量、来源、运输方式,进行燃料成分分析。

② 电力最大需用负荷、供电来源及其稳定性、需要自建电力设施和投资估算。

③ 最大需水量、水源及其供应可能性。是否需增加供水设施。

④ 热源及供热要求。

⑤ 其它设施,如油、气、汽需用量、供应量及需要增加设施的情况。

(3)主要原材料、燃料动力费用估算。

将主要原材料、零配件和外购燃料动力分别计算费用,其它材料可合并估算。

§4.1.3 需要作生产试验的原料

生产特定产品的某些原料因尚无生产实践经验;或使用指定的原料而尚无成熟的生产和工艺;或使用缘由的生产方法生产新产品还缺乏必要的生产数据等各种原因,需要对原料进行生产(中小型)试验,以确定技术参数和消耗指标,测定产品质量,取得主要设备选型的各项数据。在可行性研究中需说明:

(1)需要试验的原料名称、试验目的和要求。

(2)试验或试生产方法(试验室、中型或小型生产试验)。

§4.2 建设地区的选择

选择建厂地区,除须符合行业布局、国土开发整治规划外,还应考虑资源、区域地质、交通运输和环境保护等四要素。其原则是:

自然条件适合与项目的特定生产需要和排放要求;合理地靠近原料和市场;具有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公共政策;运输条件优越;有可供利用的社会基础设施和协作条件;土地使用有优惠条件,可不占或少占良田,地质条件符合要求。在作方案比选时,应着重论证所选地区在行业政策上的正确性、技术上的可行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

§4.2.1 自然条件

(1)拟建厂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基本情况和区域地质、地震、防洪等历史数据。

(2)水源和水文地质条件调查分析。包括地面水或地下水量和水质的分析、在枯水期的可能供应量及水质变化、地区今后水源开发和可利用水量增长情况。

(3)气象条件。收集分析地区气温、湿度、降水量、日照、风等资料,对需要增设防风沙、抗高温、改善光照等设施的地区,需进行费用估算。

§4.2.2 基础设施

叙述拟建地区与项目直接有关的公用事业及基础设施的情况和可供利用的条件,从不同地区、不同条件中选取最有利的地区。

(1)供电、电源情况;近远期可能的供电量及电压;费用及计费方式;供电部门的要求。

(2)供水、水源情况;近远期可能的供水量及水质;费用及计算方式;供水部门的要求。

(3)运输。地区内各种运输线路的分布;站库码头的位置和地形;运输费用;运输能力及其发展规划等。

(4)排水。排水条件;容污水能力;当地环保部门对污水排放的要求等。

(5)电讯、供热、供气等公用设施及可利用的种类、容量、技术特征等。

(6)施工条件包括建筑材料及制品的供应条件;施工劳动力来源;施工运输条件;施工用动力(水、电)来源等。

(7)市政建设及生活设施。包括当地的卫生、邮电、文化教育。

§4.2.3 社会经济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主要指地区的工农业生产水平及近远期发展规划、与本项目有关的现有企业、技术工人来源等在项目建成后所需社会协作的条件。

§4.2.4 其它应考虑的因素

项目选择建厂地区还应考虑其它特殊的要求。在选择下列地区建厂时应特别慎重,要取得有关部门和群众的认可。

(1)风景区、名胜古迹、自然保护区。

(2)水土保持禁垦区。

(3)矿山作业等爆破危险区。

(4)有放射污染或有害气体污染严重的地区及传染病、地方病流行或常发区。

(5)军事设防区。

(6)生活饮用水源的卫生防护地带。

(7)民族宗教风俗有特殊要求的地区。

§4.3 厂址选择

在实际工作中,具体厂址的选择不一定要与建设地区的选择分开,往往是厂址选择与建厂地区的选择合并进行。两者通常是相辅相成、相互牵扯地交叉进行的。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如果需要,可以分别叙述。

选择厂址通常是随基本建设程序的各个工作阶段逐步深入的。项目建议书(初步可行性研究)阶段需提出厂址初选意见;进行可行性研究时,应提出具体厂址的推荐建议;进图初步设计阶段时,对厂址的各种条件需作详细勘查和落实,最终确认厂址,标定四周界址。

§4.3.1 厂址多方案比较

建设地区选定以后,就在这个地区内选择若干个可供建厂的地段,作具体分析比较,从中选取一个比较理想的厂址。并编写厂址选择报告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附件,研究报告中仅需叙述选择要点和厂址的主要优缺点。有关选厂所需的调查资料、勘察和测量资料、取舍理由、论证等均应编写入选厂报告内。确定厂址,须作多方案比较,一般可按下列内容进行。

(1)地形、地貌、地质的比较。

① 工厂输出、入交通线、供电、取水、排污等与外界产生直接关系的方位、地形。

② 平整土地、防水、防洪、废渣堆置、四邻地物。

(2)占地土地情况的比较。比较占用耕地、林地、荒地、山坡等面积的比例,以尽可能少占耕地、林地为原则,作出占地用地情况的评价。

(3)拆迁情况的比较。包括原有地面建筑物需拆除的数量、原有居民需迁移的人数及拆迁安排等条件和难度的比较。

(4)各项费用的比较。由于各个可供选择地段条件不同,在费用上会产生较大差别,需作多方案比较。

①土地费用。如土地购置、拆迁、场地整治、青苗赔偿以及土方处理等费用比较。

②交通运输整治费。如需要建设或整治的运输线路,转运场站等费用比较。

③基础处理费。如不同工程地质需用不同地基和基础处理的费用比较。

④取水、防洪、排污设施所需费用比较。

⑤抗震所需费用比较。

⑥环境保护、生活设施等费用的比较。

§4.3.2 厂址推荐方案

(1)绘制推荐厂址的位置图。在有等高线的地形图上标明厂址四周界址、厂址内生产区、生活区、厂外工程、取水点、排污点、堆场、运输线等位置及四邻居民点和主要生产企业的相互位置。说明对生产要求的适应性和合理性。

(2)叙述厂址地貌、地理、地形的优缺点和推荐理由。说明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气象等自然条件符合建厂要求的理由。

(3)环境条件的分析。

(4)占用土地种类分析:

① 占用耕地面积占总占地量的比例;

② 占用林地面积占总占地量的比例;

③ 利用荒地面积占总占地量的比例;

④ 利用山坡面积占总占地量的比例;

⑤ 需要拆迁的面积和估计所需的费用;

⑥ 推荐厂址的主要技术经济数据。

第五章 工厂技术方案

技术方案是可行性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研究项目应采用的生产方法、工艺和工艺流程、重要设备及其相应的总平面布置、主要车间组成及建筑物结构型式等技术方案。并在此基础上,估算土建工程量和其它工程量。在这一部分中,除文字叙述外,还应将一些重要数据和指标列表说明,并绘制总平面布置图、工艺流程示意图等。

§5.1 项目组成

凡由本项目投资的厂内、外所有单项工程、配套工程包括生产设施、生产后勤、运输、生活福利设施等,均属项目组成的范围。

各单项工程和配套工程需按其性质加以分类,一般可分为:生产车间或工段;辅助生产车间或配套工程;厂外工程;生产后勤车间或设施;生活福利设施;其它单项工程。

如有自成体系需单独撰写分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配套工程,如自备热电厂、水厂、铁路、专用线等,应列出工程的名称、分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的编号。并将工程的投资列入项目总投资内,分项研究报告列为附件。

§5.2 生产技术方案

生产技术方案系指产品生产所采用的工艺技术(包括专利或专有技术)、生产方法、主要设备、测量自控装备等技术方案。选择技术方案必须考虑:技术是否是先进成熟的;是否适合所用的原料特性;是否符合产品所定的质量标准;能否适应拟建地区现有工业水平;在维修、操作、人员培训等方面是否有不能克服的障碍;所需投入物的规格和质量能否满足生产要求,并与地区的技术吸收能力、劳动力来源相适应等。

§5.2.1 产品标准

叙述本项目主要产品和副产品的质量标准。如国家一级标准、行业标准等。并将选定的标准与国家标准、国际常用标准作比较说明。

§5.2.2 生产方法

使用同一种原料生产同一种产品,如有不同的生产方法时,在可行性研究阶段需要作方案性选择,根据产品用途、质量和成本等因素择优确定。对选定的方法需要说明生产方法的名称及主要特征、选用的理由以及与其它生产方法比较的利弊。

在选用专有技术、专利技术时,应说明取得技术来源、专利号、技术特征,还需说明专利和技术转让费的金额及支付方式。

§5.2.3 技术参数和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系指投入物(原料或半制品)经有次序的生产加工成为产出物(产品或加工品)的过程。在生产过程中规定的各种技术条件和数据,统称为技术参数。工艺流程和主要技术参数,在可行性研究阶段需要结合产品质量、生产成本、各种消耗等要求,选取最佳方案。

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只叙述若干主要车间的工艺流程,一般车间可从略。

§5.2.4 主要工艺设备选择

主要工艺设备系指工艺流程中的重要设备(包括专用设备和通用设备),应按车间、工段分别叙述所选取设备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和来源。需要从国外引进的设备,则应详细论述引进的必要性,引进的必要性,引进方向和选择方案比较。主要设备选型是生产的技术水平和经济合理性的具体表现,必须作多方案比较后,确定主要设备的规格型号与来源。

(1)按车间、工段编列主要工艺设备(包括计算机集中控制站室的装备)一览表。需要引进的设备(包括备品备件)应单独列表。引进设备还要说明引进必要性、备品备件的来源、国内分交方案,引进设备外汇来源及引进计划。

(2)一般设备(除已列入表内的设备以外的其它设备)在可行性研究阶段一般不作详细选择,但需按车间(工段)参照现有同类型、同规模生产厂所用的一般设备估算本项目应予装备的设备数量,或采用行业中惯用的比例指标推算出本项目,本车间所需一般设备的数量。

(3)全厂计量设施的配置原则和要求。

(4)设备费用估算。主要设备可根据询价、协议意向书中价格等分别估算,一段设备可综合估算。

§5.2.5 主要原材料、燃料、动力消耗指标

单位产品所用材料、燃料、动力等的消耗指标选取的来源有:

(1)现有生产厂的消耗定额高低值的平均数;

(2)同型号设备的实际运转时的消耗值;

(3)通过生产试验测定及分析推算;

(4)设备出厂时的说明或订货合同规定值。可行性研究中,可结合本项目技术方案特征,确定主要原材料、燃料、动力消耗指标值;

(5)撰写主要原材料、燃料、动力消耗指标表。消耗指标不同于前面所列的原材料、燃料及动力需用量,消耗指标纯属生产过程中需要的或消耗的数量,不包括其它因素如:运输、储存的损耗。消耗指标与所用生产技术的先进程度有关;同一种设备不同型号的,又同生产管理和操作水平直接有关,因此常被用作企业间衡量经营管理水平的指标。

§5.2.6 主要生产车间布置方案

在工艺流程、技术参数和主要设备选择确定以后,应就设备的外形、前后位置、上下位差以及各种物料的输入和流向、操作要求等作通盘的研究,选择车间布置方案。车间布置方案要求达到物料流向最经济、操作控制最有利、检测维修最方便。

主要生产车间布置方案要求提出车间布置简图、主要标准尺寸和技术说明。

非主要车间布置方案要求提出建筑面积、平面尺寸、层高等估算和建筑物特征。

§5.3 总平面布置和运输

§5.3.1 总平面布置原则

总平面布置应根据项目各单项工程、工艺流程、物料投入与产出、废弃物排出以及原材料储存、厂内外交通运输等情况,按厂地的自然条件、生产要求与功能以及行业、专业的设计规范进行安排。达到工艺流程(生产程序)顺畅、原材料与各种物料的流送线路最短、货流人流分道、生产调度方便,并考虑用地少、施工费用节约等要求。总平面布置还应考虑到企业今后发展的方向、与外界的交通联系线路等外部因素的合理安排。在确定了总平面布置原则并绘制总平面布置后,需估算厂区场地平整、建、构筑物基础、管沟、路槽地下工程等全厂土石方量,并说明余缺量的走向与来源。

§5.3.2 厂内外运输方案

根据工厂的投入物、产出物与废弃物的总量,按其不同种类、不同运输方式与运输工具分类说明,从运量、运距、运输成本、运输负荷变化以及投资与经常费用等方面加以分析。确定和推荐经济、实用的运输方案。运输方案的确定要包括全厂运输量分析、运输设备选择和厂外、厂内运输方案的说明,其中厂内运输方案要求作到与生产有机配合。

§5.3.3 仓储方案

论述原材料、燃料、主要辅助生产物料主副产品的年周转次数;储存期(可供生产需要的天数);储存方式(散堆、包垛、罐储);装卸及搬运方式等方案设想和要求,对用量较大的大宗货物以及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仓储方案,应专题叙述。

§5.3.4 占地面积及分析

建设项目用地,应遵循保护、开发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的方针,尽量少占耕地,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要估算占用土地数量,并分别估算生产区、生活区、原料基地占地面积,计算土地利用系数、生产区场地利用系数、全厂绿化系数、占地用地面积等指标。

在占用土地分析中,还需同时说明需要拆迁的原有建筑物、构筑物的数量、面积、建筑类型;可利用的原有建构筑物的面积,拆迁后原有人员及设施的去向,项目需要支付的赔偿费用。并对可能的不同拆迁方案进行拆迁费用及征地费用的比较。

§5.4 土建工程

土建工程是指工厂所有建筑物、构筑物的建筑与结构设计。在可行 性研究阶段仅需对主要生产厂房、重要构筑物以及特殊基础工程作原则性的叙述和方案选择建议,如采取的建筑形式和标准、结构造型、基础类型和需要采用的重要技术措施等。对一般建(构)筑物只作综合说明、估算工程量、选取单位造价指标等即可。对全厂所有建(构)筑物的工程量,造价以及三材用量。视单项工程的大小,可采用不同方式进行估算。

§5.4.1 主要建、构筑物的建筑特征与结构设计

按生产流程顺次列出主要建(构)筑物名称、建筑面积;建筑形式和标准、建筑材料的选用要求;特殊要求(防腐、防爆、防火、隔音、隔热等);消防及报警设施选用标准和要求,应遵守的设计规范名称。

对一般建筑物可以列出工程量、建筑面积作综合性说明。

结构设计的依据,主要是建构筑物的结构造型、地基处理方案、建构筑物基础造型及对施工的特殊要求。

对需要进行抗震设计的,要有地震烈度确定依据、地震设防标准及设防方案的选择及说明。

§5.4.2 特殊基础工程的设计

遇有不良地质条件的项目或重要建构筑物与大型工艺设备的基础工程,应进行特殊基础工程设计,提出设计方案的选择建议。

对需要防震动,防腐蚀及其他有特殊要求的建筑物以及对基础沉降有严格要求的工艺设备的基础工程,需作专题研究,提出设计方案的选择建议。

§5.4.3 建筑材料

分析拟建地区可以提供的建筑材料名称、规格、运输条件、预制构件的最近供应点和可提供的最大构件规格及制作能力。需由外地供应的应说明主要建筑材料名称及供应点。对项目施工时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要单独说明,如需说明特殊工程的施工组织与机具、大型或大宗预制构件的来源等。

进行三材用量估算,撰写建筑材料用量估算表。

第六章 环境保护与劳动安全

在项目建设中,必须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环境保护和职业安全卫生方面的法规、法律,对项目可能对环境造成的近期和远期影响,对影响劳动者健康和安全的因素,都要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分析,提出防治措施,并对其进行评价,推荐技术可行、经济、布局合理、对环境的有害影响较小的最佳方案。按照国家现行规定,凡从事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都必须执行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制度。同时,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对环境保护和劳动安全要有专门论述。

§6.1 建设地区的环境现状

(1)项目的地理位置(附平面图);

(2)地形、地貌、土壤和地质情况;江、河、湖、海、水库的水文情况;气象情况;

(3)矿藏、森林、草原、水产和野生动物、野生植物、农作物等情况;

(4)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名胜古迹、温泉、疗养区以及重要政治文化设施情况;

(5)现有工矿企业分布情况;

(6)生活居住区分布情况和人口密度、健康状况、地方病等情况;

(7)大气、地下水、地面水的环境质量状况;

(8)交通运输情况;

(9)其他社会经济活动污染、破坏现状资料。

§6.2 项目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

§6.2.1 主要污染源

分车间叙述产生污染物的装置、设备、生产线及其投入物、产出品和排出物的品种、数量、排出方式,产生震动和噪声、粉尘、恶臭、有毒气体的装置和车间;易燃、易爆、剧毒物料的运输线路(指厂内外自运)、储存库站位置;放射性物料及放射性废弃物的运输线路、储存和使用场所及其位置。

分析污染物的性质、成分、数量、危害程度。

§6.2.2 主要污染物

(1)主要污染物向厂(场)外排放的性质可分为:烟尘、粉尘、废气、恶臭气体、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废液、废渣、噪声、放射性物质、振动、电磁波辐射等。

(2)主要污染物所含有害物质分析,列举污染物所含主要有害有毒物质。

(3)排放量。污染物经处理后最终排入周围环境的含有有害物质的混合物的数量,注明混合物中所含有害物质的含量或浓度,并列出国家或地区允许的排放标准。

§6.3 项目拟采用的环境保护标准

采用的环境保护标准是指国家及项目所在地区环保部门颁发的标准,如大气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噪声卫生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及有关法规、规定等。如地区规定严于国家规定时应执行地区规定;地区没有特定要求的;执行国家规定。个别目前国家和地方尚未制定标准的由可行性研究单位与当地环保部门协商确定。

§6.4 治理环境的方案

(1)项目对周围地区的地质、水文、气象可能产生的影响,如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等。防范和减少影响的措施。

(2)项目对周围地区自然资源可能产生的影响。如森林和植被破坏影响野生物、植物繁殖和生存等,防范和减少这种影响的措施。

(3)项目对周围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名胜古迹、疗养区等可能产生的影响,如土壤污染、水源枯竭等,防范和减少这种影响的措施。

(4)各种污染物最终排放量对周围大气、水、土壤的破坏程度及对居民生活区的影响范围和程度,污水、废气、废渣、粉尘、及其它污染物的治理措施和综合利用方案。

(5)噪声、震动、电磁波等对周围居民生活区的影响范围和程度,消声、防震的措施。

(6)绿化措施,包括防护地带的防护林和建设区域的绿化。

§6.5 环境监测制度的建议

监测布点原则;

监测机构的设置和设备选择;

监测手段和监测目标。

§6.6 环境保护投资估算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简要分析。对可以量化的环境影响,可将其计算并列入经济评价中现金流量表内进行分析。

§6.7 环境影响评论结论

§6.8 劳动保护与安全卫生

建设项目必须确保投产后符合职业安全卫生要求,保障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分析和评价。

§6.8.1 生产过程中职业危害因素的分析

(1)生产过程中职业危害因素的分析;

(2)生产过程中的高温、高压、易燃、易爆、辐射、振动、噪声等操作者健康影响的分析;

(3)生产过程中危害因素较大的设备、分布点及其危险程度。

(4)可能受到职业危害的人数及受害程度。

§6.8.2 职业安全卫生主要设施

(1)危险系数较大的生产点、拟采取的防护方案及安全检测设施;

(2)生产过程中的自动报警、紧急事故处理等安全设施的初步选择方案;

(3)对高温、高噪声、高振动工作环境拟采用的防护、检测和检验设施。

§6.8.3 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机构

(1)机构设计及人员;

(2)保健人员和保健制度;

(3)日常监测检验人员。

§6.8.4 消防措施和设施方案建议

第七章 企业组织和劳动定员

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根据项目规模;项目组成和工艺流程,研究提出相应的企业组织机构、劳动定员总数及劳动力来源及相应的人员培训计划。

§7.1 企业组织

企业组织机构包括生产系统、管理系统和生活服务系统的划分,其设置主要取决于项目设计方案和企业生产规模(产品范围和产量、车间多少、职工人数等)。

企业组织机构设置要符合现代化大生产管理的要求,保证多个部门、多个环节以及全体成员之间能协调一致地配合,以完成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

§7.1.1 企业组织形式

部门、行业不同,生产规模不同,企业组织机构可采用不同的形式。最通用的形式是采用金字塔式(企业董事会或管理委员会)、中层经营管理(部门和科、处)和基层现场管理(车间和设施)等三个层次。一般来说, 企业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成反比关系,幅度越大,层次越少。中小型项目可采用两级管理(厂和科室、车间);大型项目可采用三级管理(公司或总厂、厂或分厂、车间)。

§7.1.2 企业工作制度

根据各车间和设施的工艺特点和生产需要,可分别采用连续工作制或间断工作制。个别项目采用季节性生产,每年可分为生产期和停产期。

§7.2 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

§7.2.1 劳动定员

一般来说,企业所需人员按其工作岗位和劳动分工不同,可分为四类人员:

(1)工人:是指在基本车间和辅助车间(或附属辅助生产单位)中直接从事工业性生产的工人及厂外运输与厂房建构筑物大修理的工人;

(2)工程技术人员?是指担负工程技术工作并具有工程技术能力的人员;

(3)管理与经营人员:是指在企业各职能机构及在各基本车间与辅助车间(或附属辅助生产单位)从事行政、生产管理、产品销售的人员;

(4)服务人员:是指服务于职工生活或间接服务于生产的人员;

在可行性研究中,分别估算各类人员需用量,并说明其来源,撰写劳动定员汇总表。

企业所需人员,有一部分必须参与建设过程、设备安装、调试,对这部分人员的来源及进厂时间要单独说明。

§7.2.2 年总工资和职工年平均工资估算

分人员类别估算年工资总额,并计算职工年平均工资。

§7.2.3 人员培训及费用估算

(1)人员来源分析,需培训的人员总数。

(2)培训方式:① 派往类似厂矿的生产现场和设备制造现场,通过实习培训生产、维修和管理人员,部分生产维修人员可参加本项目施工现场的施工、设备安装、调试、运转。引进国外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必要时派往国外生产现场和设备供应厂实习。② 在厂区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按照生产和业务工作的具体内容,分专业、分工种进行培训。

(3)培训计划。国内培训人员数量、专业、时间、方式和国外培训人员数量、国别、专业、方式、时间及国外培训的必要性。

(4)培训费用。国外培训的,要单独说明外汇来源。

第八章 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项目实施时期的进度安排也是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谓项目实施时期可称为投资时期,是指从正式确定建设项目(批准可行性研究报告)到项目达到正常生产这段时间,这一时期包括项目实施准备、资金筹集安排、勘察设计和设备订货、施工准备、施工和生产准备、试运转直到竣工验收和交付使用等各个工作阶段。这些阶段的各项投资活动和各个工作环节,有些是相互影响,前后紧密衔接的;也有些是同时开展、相互交叉进行的。因此,在可行性研究阶段,需将项目实施时期各个阶段的各个工作环节进行统一规划、综合平衡,作出合理而又切实可行的安排。

§8.1 项目实施的各阶段

§8.1.1 建立项目实施管理机构

根据项目不同,新项目可以由业主指定项目实施管理机构;改扩建和技改项目可在老企业内专门成立筹建小组,筹建小组的任务是办理勘察设计和施工的委托手续及签订相应的合同和协议(一般是通过招标、投标和评标来确定的);参加厂址选择;提供设计必需的基础资料;申请或订购设备和材料;负责设备的检验和运输;承担各项生产准备工作。

§8.1.2 资金筹集安排

项目资金的落实包括总投资费用(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金)的估算基本符合要求和资金来源有充分的保证。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要撰写投资估算,并在考虑了各种可行性的资金渠道的情况下,提出适宜的资金筹措规划方案。在正式确定建设项目和明确了总投资费用及其分年度使用计划之后,即可立即着手筹集资金。

§8.1.3 技术获得与转让

技术获得和转让是实施时期的一个关键要素,选择的技术将涉及到法律、经济、财务和技术等许多方面。当从国外引进专有技术时,与国外供应商的谈判有时需要长的时间,有时还要解决法律问题,例如专利权的限制或者技术转让的限制等。如果技术供应商标的合同责任中含培训,那就应该包括在培训计划中,可行性研究中应包含与项目选择有关的技术获得与转让有关的计划时间和费用。分配给项目详细工程设计的计划时间,将取决于技术种类及其复杂性。

§8.1.4 勘察设计和设备订货

在设计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要委托进行必要的现场勘测工作。要提出设备、材料订货清单和非标准设备制造图纸。勘测精度要与设计阶段相适应,设计阶段的划分可根据不同项目区别对待。大中型项目一般采用两阶段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技术复杂或行业有特殊要求的项目或其中某些采用新工艺技术的车间,可能在施工图设计之前,再增加一个技术设计阶段。

安排大型建设项目的设计进度要充分考虑设备问价和大型设备的预订货时间以及取得设备资料的时间。

订购设备要考虑设备到达时间和安排顺序。当引进国外设备时,还要考虑到向国外有关公司进行询价、谈判(技术谈判和商务谈判),比选和签订合同所需要的时间,以及办理各种审批手续所需的时间。

§8.1.5 施工准备

项目初步设计话总概算一旦批准之后,即可着手进行施工准备,施工准备包括的主要工作内容有:选定施工单位话签订施工合同。

一般时通过投标确定施工单位。此外,还需进行如弟征购和拆迁安排;组织设备和材料订货(前面已经述及);完成施工用水、用电和道路等工程;进行临时设施建设和代替临时工程的住宅建设以及报批开工报告等。

§8.1.6 施工和生产准备

(1)施工。施工阶段时项目实施时期的主要阶段。安装大型复杂项目,施工单位要根据施工图撰写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根据工厂生产系统投产次序安排车间和设施的施工顺序,主体车间及其相应的辅助公用设施的配套要完整。土建施工和设备的验收、发运、运输以及设备的安装都要作出适当的安排,保证合理交叉进行。

(2)生产准备:

①建立管理机构,企业管理方式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逐步形成、扩大和健全。

②招收和培训职工。对职工的调集、招聘和必要的培训要做出适当的时间安排,使其和生产经营需要相衔接。

③组织收集生产技术资料,制订必要的管理制度和各种操作规程。

④组织生产物资供应。落实原材料、燃料、协作产品、水、电、汽和其他配合条件,签订有关协议。

⑤组织工具、器具、模具、备品、备件等的计划、制造和订货。

⑥生产前推销。投产前后应制订具体的销售计划,并进行销售市场的准备工作,包括广告宣传、培训销售人员和推销人员等。

§8.1.7 竣工验收

这个阶段通常包括以下各项活动:

(1)生产前检查;

(2)试运转(单机试车或联动试车);

(3)负荷试运转(负荷试车);

(4)竣工验收、交付使用。

建设项目按批准的设计文件规定的内容建完,并经生产前检查、试运转、带负荷试运转合格后,形成生产能力,能正常生产合格产品时,应及时验收。这时,生产人员进驻现场,由施工单位向建设单位办理移交固定资产手续,交付使用。

国外引进成套设备项目和大型联合企业可安排试生产阶段,试生产时间一般不应超过三个月(成套引进项目合同中有专门规定除外)。

建设项目验收前,建设单位应组织设计、施工等单 位进行初步验收,提出竣工验收报告和竣工决算,系统整理技术资料,提交竣工图。

§8.2 项目实施进度表

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根据分别确定的项目实施各阶段所需时间,撰写实施进度表,项目实施进度表有多种表示方法。在我国,多年来一直采用的方法是横道图。近年来,网络图在一些行业中也开始应用。

简单项目的实施进度可用横道图,复杂项目的实施进度可用网络图(关键路线法或项目评审技术)。为避免项目实施工程中费用和时间的浪费以及各项作业活动能前后左右的协调配合,利用网络图可以模拟实施项目的各种不同方案进行筛选。

§8.2.1 横道图

横道图是一种最简单的方法。它可适用于各种项目,这种图表可以表示建设项目的计划任务、计划进度和实际记录等具体内容。它是把项目实施计划分为若干项(作业活动或工作单元),用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各项作业活动,每项工作用一横道表示,横道两端表示该项作业活动的起、止时间;其长度即是完成该作业活动所需时间。

§8.2.2 网络图

对于包括许多相互关联并连续活动的大型复杂的综合建设项目和对实施进度有图书要求的项目,需要适用网络图。应用统筹方法对项目实施进度作出安排。网络的定义是一组节点(圆圈)用一组带方向弧所连接,关键路线法(CPM)和项目评审技术(PERT)是应用网络图的两种方法,网络图多用于施工阶段的项目规划与控制。目前在可行性研究阶段,一些行业也有所应用。

§8.3 项目实施费用

项目实施费用是指项目从筹建开始直到项目鞠躬投产以前整个实施时期的筹建费用。这部分费用应包括在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估算的第二部分,即其他建设费用中,项目实施费用按以下各项分别估算。

§8.3.1 建设单位管理费

建设单位管理费是指筹建单位为进行项目筹建、建设、联合试运转、验收总结等工作所发生的管理费用,不包括应计入设备、材料预算价格的建设单位采购及保管设备、材料所需的费用。可以“单项工程费用”为基础,乘以按照工程项目的不同规模分别制定的建设单位管理费率计算。

§8.3.2 生产筹备费

生产筹备费是指生产筹备人员费和投产前进厂人员费用。

§8.3.3 生产职工培训费

生产职工培训费用是指项目在竣工验收、交付使用之前拟建企业自行培训或委托其他厂矿培训技术人员、工人和管理人员所支出的费用以及生产单位为参加施工、设备安装、调试、熟悉工艺流程机械性能等需要提前进厂人员所支出的费用。该项费用可根据规划的培训人员数、提前进厂人数、培训方法、时间和职工培训费定额计算。

§8.3.4 办公和生活家具购置费

办公、生活家具购置费是指为保证项目初期正常生产、使用和管理必须购买的办公和生活家具、用具的费用及设计规定必须建设的托儿所、医院、招待所、中小学等的家具、用具费用。该项费用可按有关定额计算。

§8.3.5 勘察设计费

勘察设计费是指:

(1)委托勘察设计单位进行可行性研究、勘察设计,按规定应支付的费用;

(2)在规定范围内由建设单位进行勘察设计所需的费用。此项费用可按国家颁发的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和有关规定进行撰写。

§8.3.6 其它应支付的费用

第九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建设项目的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分析,是项目可行性研究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计算项目所需要的投资总额,分析投资的筹措方式,并制定用款计划。

§9.1 项目总投资估算

建设项目总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和流动资金。

§9.1.1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由固定资产投资、投资方向调节税和建设期利息组成,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要分别估算,并汇总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1)固定资产投资。根据前述各部分中估算的费用额,估算固定资产投资。

①工程费用。

分为建筑工程、设备购置、安装工程、其他四项费用,可按主要生产车间、辅助生产车间、公用工程、服务及生活福利设施、厂外工程等分别计算,以人民币、外币分别表示。

主要生产车间是指生产主要产品的生产车间,辅助生产车间指为主要生产车间配套的工程项目。

公用工程是指为本项目生产服务的工程,如循环水场、给排水管网、给水泵站及水池、消防设施、三“废”处理、输变电工程、电信工程、供热电汽线路等。

服务及生活福利工程包括办公楼、试验楼、职工宿舍、食堂、学校等。厂外工程主要是指本项目的输水管线、排水系统、高压输变电、物料管线、通讯管线、专用码头、专用公路、铁路专用线、销售仓库、货物转运站等。

②其他费用。

除了将前几章中已估算的费用进行汇总分类外,还应将未估算的费用项目作出详细的估算。

其主要费用项目有:①建设单位管理费;②职工培训费;③办公和生活家具购置费;④土地征用费;⑤外籍技术人员来华费用;⑥出国人员培训考察费;⑦进口设备材料国内检验费;⑧工程保险费;⑨大件运输措施费;⑩大型吊装机具费;①项目前期工作费;②设计费;③其他费;

第二部分费用估算是,应说明各种费用的取费标准、定额,一般按国家和地区有关规定执行。估算中有外汇费用时,以外币表示。

③预备费。

分为基本预备费和涨价预备费两部分。分别计算列出,涨价预备费以年度投资中第一部分费用为基础,按国家计委的费率计算,同时需考虑外汇部分的限价因素。

(2)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按国务院第82号令(1991年4月16日)的有关规定执行。

(3)建设期利息应根据提供的项目实施进度表已研究确定的基本建设投资来源及资金筹措方式、各种贷款的利率及分年度用款计划表计算得出。当项目投资来源为多种渠道时,应分别计算各种贷款资金的建设期利息。

在可行性研究中,建设期利息均按年计息。利息的计算,分为单利和复利,计息方法及年利率视项目实际情况而定。

利息计算中,假定借款发生当年在年中支用,按半年计息,还款当年也在年中偿还,按半年计息,其余 各年按全年计息。按国家规定,建设期利息当年付清。

人民币和外币贷款分别计息,汇总于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中。

以上各项计算完成后,撰写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

§9.1.2 流动资金估算

(1)流动资金的组成。项目流动资金按其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可以分为:

①储备资金。即为保证正常生产需要而用于储备原材料、燃料、备品、备件等的资金。

②生产资金。即在正常生产条件下处于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品占用的资金。

③成品资金。即产成品入库后至销售前这段时间中产成品占用的资金。

除此之外,还有应收应付帐款、现金等组成的流动资金。

(2)流动资金估算。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流动资金的估算,按项目具体情况,可采用扩大指标估算法或分项详细估算法。

扩大指标估算法为:参照同类生产企业流动资金占销售收入、经营成本、固定资产投资的比率以及单位产量占用流动资金的比率来确定流动资金。

分项详细估算法为:按项目占用的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分别按年需用额及周转天数估算定额流动资金,按项目占用的应收应付帐款、现金等估算非定额流动资金。

按详细估算法估算流动资金后,可列流动资金估算表。

§9.2 资金筹措

一个建设项目所需要的投资资金,可以从多个来源渠道获得,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资金筹措工作是根据对建设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估算和流动资金估算的结果,研究落实资金的来源渠道和筹措方式,从中选择条件优惠的资金。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应对每一种来源渠道的资金及其筹措方式逐一论述。并附有必要的计算表格和附件。可行性研究中,应对下列内容加以说明。

§9.2.1 资金来源

筹措资金首先必须了解各种可能的资金来源,如果筹集不到资金,投资方案再合理,也不能付诸实施,可能的资金渠道有:

国家预算内拨款;

国内银行贷款:包括拨改贷、固定资产贷款、专项贷款等;

国外资金:包括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国外政府贷款、赠款、商业贷款、出口借贷、补偿贸易等;

自筹资金:包括部门、地方、企业自筹资金;

其它资金来源。

可行性研究中,要分别说明各种可能的资金来源、资金使用条件,利用贷款的,要说明贷款条件、贷款利率、偿还方式、最大偿还时间等。

§9.2.2 项目筹资方案

筹资方案要在对项目资金来源、建设进度进行综合研究后提出。为保证项目有适宜的筹资方案,要对可能的筹资方式进行比选。

可行性研究中,要对各种可能的筹资方式的筹资成本、资金使用条件、利率和汇率风险等进行比较,寻求财务费用最经济的筹资方案。

§9.3 投资使用计划

§9.3.1 投资使用计划

投资使用计划要考虑项目实施进度和筹资方案,使用相互衔接。

撰写投资使用计划表。其中:固定资产投资按不同资金来源分年列出年用数额;流动资金的安排要考虑企业的实际需要,一般从投产第一年开始按生产负荷进行安排,并按全年计算利息。

§9.3.2 借款偿还计划

借款偿还计划是通过对项目各种还款资金来源的估算得出的,借款偿还计划的最长年限可以等于借款资金使用的最长年限,制定借款偿还计划,应对下述内容进行说明。

(1)还款资金来源、计算依据;

(2)各种借款的偿还顺序;

(3)计划还款时间。国外借款(包括国内外币借款)的还本付息,要按借款双方事先商定的还款条件,如借款期、宽限期、还款期、利率、还款方式确定,与国内按借款能力偿还借款不同的是借款期一般是约定的。还本付息的方式有两种:

①等额偿还本金和利息,即每年偿还的本利之和相等,而本金和利息各年不等。偿还的本金部分逐年增多,支付的利息部分逐年减少。

②等额还本,利息照付。即各年偿还的本利之和不等,每年偿还的本金相等。

利息将随本金逐年偿还而减少。

国外借款除支付银行利息外,还要另计管理费和承诺费用等财务费用。为简化计算,也可将利率适当提高进行计算,对此,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要加以说明。

第十章 财务与敏感性分析

在建设项目的技术路线确定以后,必须对不同的方案进行财务、经济效益评价,判断项目在经济上是否可行,并比选推荐出优秀的建设方案。本章的评价结论是建设方案取舍的主要依据之一,也是对建设项目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

本节就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财务、经济与社会效益评价的主要内容做一概要说明。

§10.1 生产成本和销售收入估算

为了确定项目未来的生产经营和盈利情况,对项目的生产成本作出接近实际的预测是可行性研究的重要内容。生产成本是指生产一定种类和数量的产品所发生的经常性费用,它包括耗用的原料及主要材料、燃料、动力、工资、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及大修理费、低值易耗品、推销费用等。

在成本估算时,其精确度要与投资估算的精确度相当。

§10.1.1 生产总成本估算

生产总成本是指项目建成后在一定时期内(财务、经济评价中按年计算)为生产和销售所有产品而花费的全部费用。

(1)生产总成本的构成有:

①外购原材料及辅助材料。根据前面第四节中外购燃料动力的数量和单价计算。

②外购燃料动力。根据第四节中外购燃料动力的数量和单价计算。

③工资及福利基金。工资根据第七节中的工资总额计算,福利基金按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提取。

④折旧及推销费。

⑤大修理基金。

⑥其它费用,包括成本中列支的税金以及不属于以上项目的支出等。

⑦流动资金利息,按流动资金贷款额和贷款利率计算。

⑧销售及其它费用,包括教育费附加,计入成本的技术转让费等。

以上各项费用总额构成项目生产总成本。总成本扣除折旧及大修理基金和流动资金利息为经营成本。

(2)列表表示生产总成本。

§10.1.2 单位成本

单位成本是将总成本按不同消耗水平摊给单位产品的费用,它反映同类产品的费用水平。

生产单一产品的项目以总成本除以设计生产能力即是单位产品成本,生产多种产品的项目,也可按项目成本计算单位成本。

列表表示单位成本。

§10.1.3 销售收入估算

根据第三节中预测的产品价格及设计生产能力,逐年计算产品销售收入,当有多种产品时,可分别计算多种产品的年销售收入并汇总计算年总销售收入。

§10.2 财务评价

财务评价是根据国家现行财务和税收制度以及现行价格,分析测算拟建项目未来的效益费用。考察项目建成后的获利能力、债务偿还能力及外汇平衡能力等财务状况,以判断建设项目在财务上的可行性,即从企业角度分析项目的盈利能力。财务评价采用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相结合,以动态分析为主的办法进行。评价的主要指标有财务内部收益率、投资回收期、贷款偿还期等。根据项目特点和实际需要,有些项目还可以计算财务净现值、投资利润率指标,以满足项目决策部门的需要。

财务评价指标根据财务评价报表的数据得出,主要财务评价报表有:财务现金流量表(全部投资、国内投资、自有资金)、利润表、财务平衡表、财务外汇平衡表。

用财务评价指标分别和相应的基准参数----财务基准收益率、行业平均投资回收期、平均投资利润率、投资利税率相比较,以判别项目在财务上是否可行。

财务评价详细做法见本书另章。

/,!/§10.3 国民经济 评价

在对建设项目进行经济评价时,除了要从投资者的角度考察项目的盈利状况及借款偿还能力外,还应从国家整体的角度考察项目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和需要国民经济付出的代价,后者称为国民经济评价。它是项目经济评价的核心部门,是决策部门考虑项目取舍的重要依据。

§10.4 不确定性分析

在对建设项目进行评价时,所采用的各种数据多数来自预测和估算。由于资料和信息来源的有限性,将来的实际情况可能与此有较大的出入,即评价结果具有不确定性,这对项目的投资决策会带来风险。为了避免或尽可能减少这种风险,要分析不确定性因素对项目经济评价指标的影响,以确定项目的经济上的可靠性。这项工作称为不确定性分析。

根据分析内容和侧重面不同,不确定性分析可分为盈亏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和概率分析(风险分析),盈亏平衡分析只用于财务评价,敏感性分析和概率分析可同时用于财务评价和国民经济评价,在可行性研究中,一般都要进行盈亏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和概率分析可视项目情况而定,不确定性分析的具体做法,见本书第九章。

§10.5 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分析

在可行性研究中,除对以上各项经济指标进行计算、分析外,还应对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进行分析。

项目社会分析方法,除可以定量的以外,还应对不能定量的效益影响进行定性描述。内容包括:

(1)项目对国家(或地区)政治和社会稳定的影响。包括增加就业机会、减少待业人口带来的社会稳定的效益,改善地区经济结构、提高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等。

(2)项目与当地科技、文化发展水平的相互适应性;

(3)项目与当地基础设施发展水平的相互适应性;

(4)项目与当地居民的宗教、民族习惯的相互适应性;

(5)项目对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影响;

(6)项目的国防效益或影响;

(7)对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的影响。

可行性研究人员可以根据项目的不同特点,对项目的主要社会效益或影响加以说明,供决策者考虑。

第十一章 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11.1 结论与建议

根据前面各节的研究分析结果,对项目在技术上、经济上进行全面的评价,对建设方案进行总结,提出结论性意见和建议。主要内容有:

(1)对推荐的拟建方案建设条件、产品方案、工艺技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影响的结论性意见。

(2)对主要的对比方案进行说明。

(3)对可行性研究中尚未解决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和建议。

(4)对应修改的主要问题进行说明,提出修改意见。

(5)对不可行的项目,提出不可行的主要问题及处理意见。

(6)可行性研究中主要争议问题的结论。

可行性研究报告附件。

凡属于项目可行性研究范围,但在研究报告以外单独成册的文件,均需列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附件,所列附件应注明名称、日期、编号。

§11.2 附件

(1)项目建议书(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

(2)项目立项批文

(3)厂址选择报告书

(4)资源勘探报告

(5)贷款意向书

(6)环境影响报告

(7)需单独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单项或配套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8)重要的市场调查报告

(9)引进技术项目的考察报告

(10)利用外资的各类协议文件

(11)其它主要对比方案说明

(12)其它

§11.3 附图

(1)厂址地形或位置图(没有等高线)

(2)总平面布置方案图(没有标高)

(3)工艺流程图

行业可行性报告范文第3篇

******企业名称

 

一、项目提出的背景和必要性

1、国内外产业领域发展现状、技术、知识产权状况和发展趋势;

2、产品(业务)国内外市场分析(包括市场容量、主要竞争对手情况,产业发展前景);

3、项目目的及提出的必要性,实现技术突破对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4.企业技术发展规划和中近期目标,项目预期的产业规模和市场前景。

 

二、项目实施的主要内容和创新特色

1、项目技术研发内容和创新特色(包括产品和工艺)、技术路线或平台建设方案、解决主要问题、突破关键技术、创新点及竞争优势);

2、项目研发环境、中试环境、测试环境、配套条件等建设内容;

3、联合申报项目须具体阐述牵头单位及各参与单位的工作分工内容和职责义务,并附相关合作协议或合同。

 

三、项目实施的基础条件

1、项目单位生产和经营的管理状况(单位所有制性质、单位组织架构、企业主营业务涉及的行业领域及在行业中地位、总资产、主导产品及市场占有率、近三年来的销售收入、利润、税金、固定资产、资产负债率、银行信用等);简述项目单位具有的相关行业资质及产品(技术)获部级/省部级奖项情况、取得社会效益;

2、项目技术基础、技术来源、知识产权情况、技术与工艺成熟度、技术水平、已完成的研究开发或中试情况等;

3、简述项目单位设施设备的优势及特色,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及规划、工艺装备水平、实施场地、规划、环境保护落实情况、项目水,电,气,通讯,交通等配套条件落实情况;

4、承担项目的主要领军人物和核心团队的情况(简历和主要成就);

5、项目主要股东方及合作单位(如有)的概况(单位所有制性质、经营状况、项目核心人员及团队情况、产业技术能力等)。

 

四、项目的计划进度和考核指标

1、项目的阶段目标和时间节点安排;

2. 项目的考核指标(具体指项目执行期结束时,达到的科技攻关目标、产品主要技术指标和特性、新形成的生产能力、实现的经济效益(销售收入或示范应用情况等)和社会效益、取得的知识产权和新产品等)。

 

五、项目投资估算和资金来源

1、资金总概算(预算编制要求) :

(1)固定资产投资:

研发或中试配套设施建设与改造:指与项目实施内容相关的研发或中试配套设施的建设与改造。核算涉及项目新产品研发及试生产的实验室及厂房建设与改造支出,需说明改造面积、改造内容、估算依据等;

(2)无形资产投资:

软件及引进技术购置:包括软件购置和引进技术费。核算涉及项目研发所需软件购置费用和涉及项目研发所需引入技术购置费用。

  (3)研发投入:

研发或设计费:包括研发人员费用和研发设备折旧。核算与研发项目相关研发人员的工资、奖金、津贴、五险一金,需明确人员明细、岗位、专业、薪酬标准等,同时说明计量和分摊方式;核算与研发项目相关的研发设备折旧费用,需提供研发设备明细、原值、折旧等要素,同时说明计量和分摊方式;

材料费:包括新产品试制原材料和样品或样机用原材料。核算与项目研发相关所消耗的材料费用;核算与项目研发相关所消耗的材料费用;

燃料及动力费:包括试制用燃料费和试制用水电费。核算项目所耗用的气等费用,需说明估算依据和数量测算依据,同时明确计量、分摊方式;核算项目所耗用的水、电等费用,需说明估算依据和数量测算依据,同时明确计量、分摊方式;

测试化验及加工费:包括测试化验费和委托外部加工费。核算与项目研发所需要的测试、化验费用,需明确测试及化验内容和估算方式(注:独立第三方测试及化验);核算与项目研发所需要的产品加工费用,需明确加工内容和估算方式;

会务费及差旅费:核算由项目参与人员参加的与项目相关的外出调研、研讨、信息交流等会务费和差旅费;

协作研究费:核算与项目相关,委托独立第三方完成的研究内容所发生的费用,需基本明确协作研究内容和单位及估算依据;

资料、印刷、知识产权事务费:核算论文费用、核算项目研发完成涉及各项专利的申请、成果转化等发生的费用。

(4)不可预见费:

按照项目预算的编制要求,预计的项目预备费,一般控制在上述预算项目合计的2.5% 5%,需要描述大致说明是设备购置的价格因素以及人工因素;

2、项目资金投入的年度使用计划;

3、拟申请资助设想:拟申请资助金额、用途和年度用款计划。

 

六、项目财务、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

1、收入、成本和费用测算:项目盈利(或服务)模式、项目产品(服务)售价及销售收入、项目产品(服务及运行)成本测算;

2、项目财务效益:项目建设经营期各年度:和累计各项经济指标,包括:销售收入、利润、财务内部收益率、投资利润率、投资回收期、贷款偿还期等;

3、项目实施后的社会效益分析。

 

七、项目风险、环保等因素分析和应对的措施

1、技术、市场竞争、生产和经营等风险分析;

2、项目对环境影响的程度及资源综合利用情况。

 

八、合作单位意见

1、合作单位分工、资金投入及分配情况

 

九、获得或正在申请国家和地方资助的情况

 

 

行业可行性报告范文第4篇

第一章 总论1

1.1 项目概况1

1.2 编制依据和原则2

1.3 项目提出的理由4

1.4项目的经济和社会效益5

1.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5

1.6结论与建议8

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10

2.1项目提出的背景10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5

第三章  市场需求预测分析19

3.1项目服务产业市场概况19

3.2 项目服务产品所处市场分析及未来发展预测28

3.3项目营销策略40

第四章 建设内容与规模42

4.1建设内容42

4.2建设规模42

第五章  建设条件和选址方案44

5.1建设条件44

5.2项目选址48

第六章 工程建设方案50

6.1设计指导思想与原则50

6.2总图设计52

6.3建筑设计55

6.4结构设计57

6.5给排水57

6.6电气设计59

6.7供热63

6.8暖通工程63

6.9制冷68

6.10自动控制和仪表68

第七章 节能71

7.1项目采用的节能设计依据71

7.2项目所在地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72

7.3 节能措施72

第八章  消防75

8.1 设计依据75

8.2 生产类别及防火分区75

8.3 防火设计方案75

第九章  环境保护78

9.1编制依据78

9.2项目地址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78

9.3 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情况79

9.4 控制污染的初步方案80

9.5环境影响分析结论84

9.6建议84

第十章  劳动安全卫生86

10.1编制依据86

10.2 劳动安全保护、职业健康86

10.3投入运营后危害因素与危害程度87

10.4安全管理和教育培训91

10.5预期效果92

第十一章  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93

11.1 公司组织机构93

11.2 生产班制及定员94

第十二章 项目实施进度95

12.1项目管理95

12.2项目实施进度计划95

第十三章 招投标方案98

13.1编制依据98

13.2招标原则98

13.3招标范围98

13.4招标方式98

13.5组织形式99

13.6招投标程序99

第十四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102

14.1工程概况102

14.2编制依据102

14.3估算方法102

14.4总投资104

14.5资金来源及筹措104

第十五章  财务评价107

15.1财务评价107

15.2项目国民经济评价111

15.3评价结论115

第十六章 社会影响分析130

16.1 项目对社会的影响分析130

16.2 项目与社会的互适性分析130

16.3 社会风险分析131

16.4 社会评价结论135

第十七章  结论及建议136

17.1 结论136

17.2建议137

附件:

1.委托书

附图:

1.项目地理位置图

2.项目总平面布置图

第一章 总论

1.1 项目概况

1.1.1项目名称

1.1.3项目建设地址

本项目拟选地址位于**市产业聚集区东产业园。项目地块东侧为单庄路,西侧为南北二路,南侧为祥云大道,北侧为明楼路。项目所占用地为规划的中医药集中区,项目用地性质属于工业用地,符合用地规划的要求。项目所在地基础配套设施较为完善,交通便捷,给水、排水、供电、通信等能够满足本项目的建设需要。

1.1.4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

本项目总用地面积302894.32㎡(约454.34亩),规划建设用地面积239363.97㎡(约359.05亩),总建筑面积287974.971㎡,其中,饮片标准车间134645.38㎡,浓缩标准车间33657.76㎡,综合仓库53760㎡,宿舍楼28325.52㎡,产品展示及化验楼32697.31㎡,变配电室675㎡,消防泵房540㎡,污水处理3674.001㎡,以及给排水、供配电、供热、道路、绿化等公用工程。

1.1.5项目建设工期

本项目建设工期2年,即2018年10月—2020年10月。

1.1.6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本项目总投资71354万元。其中:工程费用44000万元,占建设总投资的61.66%;工程建设其他费用20229万元,占建设总投资的28.35%;预备费4100万元,占建设总投资的5.75%,建设期利息3025万元,占建设总投资4.24%。

资金来源:项目资本金14954万元,占总投资的21%;银行贷款56400万元,占总投资的79%。

1.2 编制依据和原则

1.2.1 编制依据

1.委托书;

2.《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订)(国家发改委令第9号);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11号);

5.《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

6.《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

7.《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指南》(2016 年11月07日,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科学技术部、商务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食品药品

监督管理总局等部门联合);

8.《“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国务院2016年10月);

9.《河南省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实施方案》(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6年12月26日);

10.《河南省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6-2020年)》豫政办 〔2016〕

118号;

11.《**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12.《**市城乡总体规划(2016—2030年)》;

13.《**市产业集聚区新扩区域空间发展规划》(2013-2020);

14.《**市产业集聚区新扩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

15.《**市中药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

16.《医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及深度的规定》(原国家医药管理局);

17.国家公布的相关设计规范、设备及施工标准;

18.项目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

1.2.2 编制原则

1.本着先进、适用、经济的原则,严格执行国家、行业等相关法律、法规。在生产环境、厂房布局与设施等各方面,必须消除生产运行中一切对药品污染和交叉污染的因素,全方位奠定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基础。

2.设计方案必须高度重视防火、防爆、安全、卫生、环境保护和劳动健康等法规的贯彻,进行规范设计,确保工程的本质安全化和企业的绿色生产环境,以实现建立和健全可靠的环保、安全和职业健康(EHS)管理体系的认证达标。

3.严格遵守项目所在地政府有关总体设计要求及规定;

4.本报告从客观实际出发,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遵循《医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及深度的规定》,依据国民经济的产业和地区发展政策、规划,进行研究和论证本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技术上的先进、安全性,经济济上的合理性,财务上盈利的合法性,和在生态环境保护及建设上的可行性,提出明确的建议,为项目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1.3 项目提出的理由

《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出台,标志着中医药发展已列入国家发展战略,我国中医药产业将迎来“刚需+政策”双重利好,中医药产业发展优势将进一步得到释放,并迎来“黄金十年”。 中医药覆盖第一、二、三产业,中医药健康服务不仅可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需求,丰富的技术和产品应用也能带动相关制造业发展,新形势下,发展中医药产业已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中医药产业发展,将提升国家在医药、经济、文化、科技创新、生态文明及安全等方面的综合竞争力,而这也是建设“健康中国”的核心宗旨。

**市中药材种植有悠久的历史,明朝洪武年间已成为全国四大药材集散地之一。“千年药都”曾汇集了天下中药炮制的能工巧匠入住项目,饮片加工及炮制因地制宜,以“加工精良、遵古炮制”而著称于世,在“浸、泡、锻、垠、炒、炙、蒸、煮”等方面都有其独到之处,有“药进项目倍生香”之说,形成了项目独特的中药炮制技艺,为中医药加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市中医药产业发展迅速,已基本形成中药材种植、饮片加工、中成药生产和中药流通的产业链,其特色优势逐步显现,对推动项目经济转型和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

为了充分发挥**市中药材资源及产地初加工、炮制传统优势,进一步弘扬项目中医药文化,加快推动中药产业的升级与发展,并使之形成**市支柱产业,市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编制了《**市中药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该规划的重点任务之一是:挖掘项目特色中药材炮制工艺,充实禹药品牌。以专业化、特色化促进项目中药饮片的快速升级。加强现代化电子控制技术在中药炮制领域的应用,实现中药炮制的规范化、自动化、规模化,推进中药饮片现代化生产,打造全国首个中药炮制现代化产业基地,从而实现**市中药饮片产业快速增长。实现在规划期内饮片企业超过50家,争取达到100家的发展目标,同时建设2-3家(有特色的饮片加工企业构成)品牌企业集团。

1.4项目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本项目在国家调整经济产业结构,推进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提出,致力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开发地方优势资源,推动现代中药产业化、标准化、促进地区工业化和县域经济结构调整具有突出意义。同时,质量可靠的中药饮片,将受到医生和患者的极大欢迎。大力推广中药饮片,特别是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治慢病等方面的优势作用,对于进一步降低药占比、节约医保费用支出具有显著的意义。

发展中药能直接带动解决土地和农民收益问题。把中药材种植、加工产业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措施,带动上千户农民进行种植结构调整,发挥龙头企业在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组织农民开拓市场、引导基地建设、加工增值、科技创新、标准化生产方面的主导作用,对解决“三农”问题起到积极的作用。

项目建成后,入驻园区企业年可处理中药材约111000吨,年可提取药材约10800吨(可得提取物约1300吨),年实现产值500000万元,实现利税150000万元,可创造2000人的就业机会,并间接提供上万人的就业机会。

1.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表1-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序号名     称单 位指 标备  注

一总用地面积㎡302894.32约454.34亩

二规划建设用地面积㎡239363.97约359.05亩

三总建筑面积㎡287974.971

1饮片车间㎡134645.38

1.1饮品车间1㎡9108.19

1.2饮品车间2㎡10309.79

1.3饮品车间3㎡9108.19

1.4饮品车间4㎡11244.39

1.5饮品车间5㎡7914.39

1.6饮品车间6㎡7914.39

1.7饮品车间7㎡10309.79

1.8饮品车间8㎡9108.19

1.9饮品车间9㎡9108.19

1.10饮品车间10㎡9108.19

1.11饮品车间11㎡9108.19

1.12饮品车间12㎡9108.19

1.13饮品车间13㎡7044.39

1.14饮品车间14㎡9108.19

1.15饮品车间15㎡7042.72

2标准浓缩车间㎡33657.76

2.11#浓缩标准车间㎡6716.66

2.22#浓缩标准车间㎡6716.66

2.33#浓缩标准车间㎡9592.22

2.44#浓缩标准车间㎡10632.22

3综合仓库㎡53760

3.1综合仓库1㎡28560

3.2综合仓库2㎡25200

4变配电㎡675

5消防泵房㎡540

6宿舍楼㎡28325.52

6.11#宿舍楼㎡7098.12

6.22#宿舍楼㎡7075.8

6.33#宿舍楼㎡7075.8

6.44#宿舍楼㎡7075.8

5产品展示及化验楼㎡32697.31

6污水处理㎡3674.001

四年工作日天365部分251天

五总定员人50

六建设周期年22018.10-2020.10

七总投资万元71354

1工程费用万元44000

2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万元20229

3预备费万元4100

4建设期利息万元3025

七财务评价指标

1项项目均营业收入万元5457

2项项目均总成本万元5020

3项项目均税金万元404

3.1年均营业税金及附加万元24

3.2年均所得税万元140

3.3年均增值税万元240

4项项目均利润总额万元413

5财务净现值(i=8)

(税前/税后)万元10396/7773

6计算期年15

7投资回收期(税前)年8.82

8投资回收期(税后)年9.16

9财务内部收益率

(税前/税后)%11.22/10.43

10盈亏平衡点%86.03

11经济净现值(i=8%)万元5979

12经济内部收益率%9.78

13资本金净现值(i=8%)万元15280

14资本金内部收益率%21.72

1.6结论与建议

1.6.1结论

⒈本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发展规划要求和河南省的投资发展方向,符合**市城市总体规划,符合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2.项目的建设是推进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是促进中药饮片的发展从而带动经济结构升级的需要,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可以实现地区经济、社会双重效益,因此,项目的建设对**市的社会与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

3.项目的建成有利于促进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造福于民,将得到全社会的大力支持。本项目有政府与人民的共同努力,其实施是可行的。

4.项目建设规模确定适宜,建设条件具备,建设方案合理,建成后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项目是可行的。

1.6.2建议

1.坚持项目的技术先进性、超前性和配套性,发挥更大效益。

2.对项目的环保设施要坚持“三同时”,实现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全面进步。

3.建设单位应开拓多种融资渠道,确保资金落实到位,保证项目的建设顺利进行;同时设立专项资金帐户管理,实行专款专用,建立严格的审批制度。

4.项目必须有规划,按规划组织较强的班子负责实施,技术上一定要依托高水平的科研单位和技术人员指导,在实施本项目过程中应注重生态,保护环境。

5.建议项目建设单位要认真抓好项目前期各项工作,筹备好项目资金。安排、协调好企业的各项建设,使项目发挥更大的效益。

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

2.1项目提出的背景

1.**市将中医药定位为两大接续主导产业之一

**市先后制定了《**市中药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和《创建项目全国新型中药材专业市场示范区规划》将中医药定位为两大接续主导产业之一。围绕成药龙头,加快发展生物制药、中药饮片、动物疫苗、中药保健等现代医药产业,延展连片种植、医药物流、技术平台、第三方评价和产品溯源,着力打造百亿级医药产业集群。

项目中药材的规模化种植和基地化建设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撑,该市中药材主要品种有牛蒡子、杭白菊、迷迭香、金银花、连翘、木瓜、地黄、杜仲、山茱萸等,总种植面积达40万亩,被省农业厅、河南日报社评选为“河南十大中药材种植基地”,牛蒡子、石榴两种中药材取得省标准化农产品认证,禹白芷、禹南星、禹白附、豫西丹参四个药材品种被国家批准为原产地地域保护品种,项目还成为农业部批准的全国唯一的中药材加工示范基地。

2.中医药产业已经成为我国重要战略性支撑产业

《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出台,从国家层面编制中医药发展规划,标志着中医药发展已列入国家发展战略。依据战略部署,中医药从长期来看将迎来广泛的发展空间。《规划》将全面提升中药产业发展水平,加强中药资源保护利用,推进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养殖,促进中药工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中药材流通体系作为主要任务之一。《规划》同时提出,推进中药工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建设,加速中药生产工艺、流程的标准化、现代化,逐步形成大型中药企业集团和产业集群,中药工业总产值占医药工业总产值30%以上等,这对中医药行业与企业而言,是一次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随着“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我国中医药产业迎来“刚需+政策”双重利好,中医药产业发展优势将进一步得到释放,并迎来“黄金十年”。 中医药覆盖第一、二、三产业,中医药健康服务不仅可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需求,丰富的技术和产品应用也能带动相关制造业发展, 新形势下,发展中医药产业已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中医药产业发展,将提升国家在医药、经济、文化、科技创新、生态文明及安全等方面的综合竞争力,而这也是建设“健康中国”的核心宗旨。

国家对医药行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增强,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订版)在鼓励类中第十三类医药、第4项增加“中药饮片创新技术开发和应用”。促进发展中医药政策频密出台,国务院办公厅在2015年4月27日正式公布我国第一个关于中药材保护和发展的部级规划《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对我国中药材资源保护和中药材产业发展进行了全面谋划。紧接着《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经国务院同意后正式印发,制定目标之一就是到2020年,中药材种植业绿色发展和相关制造产业转型升级明显加快,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医药企业和产品。将促进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加工、销售,从而提高中药材质量与产量,提高我国中药国际市场份额,并促进中医药发展,作为主要任务之一。

自1983年首次提议为中医药立法,历经32年,第一部中医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已开始实施,进一步加强中药材种养殖、流通等的监督管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完善中医药政策体系建设规划(2015-2020年)》,从法制层面为行业发展保驾护航。中药产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具有独特优势和广阔市场前景的战略性产业。以药材生产为基础、工业为主体、商业为纽带,中国现代中药产业体系基本建立。当前,中医药已成为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和重要的生态资源。

3.中药产业已成为当前我国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中国的药品消费潜力巨大,医药行业未来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由于人口增长,老龄化进程加快,医保体系不断健全,居民支付能力增强,人民群众日益提升的健康需求逐步得到释放,我国已成为全球药品消费增速最快的地区之一。纵观我国医药工业近十年产值,增速于2011年达到顶峰,同比增长26.51%。此后增速换挡,2015年降至11%。2016年,医药工业产值增速下行势头逆转,达31749.56亿元,同比增长维持在11%。2017年上半年,规模以上医药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3%,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1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工业整体增速4.4个百分点,位居工业全行业前列,医药工业增加值在整体工业增加值中所占比重为3.3%,2017上半年医药工业产值16113亿元,同比增长11%,总体来看医药工业呈现L型增长态势。与此同时,随着健康观念的变化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中医药优势凸显,中医药服务发展迅猛,中医药国际化稳步推进。在当今中国的经济领域,中医药产业无疑是公认的“朝阳产业”。国务院12月6日的《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指出,中国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发展,中医药产业已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中药饮片企业大概有900家,通过新版GMP认证的企业比例超过了一半,远高于行业的平均水平。中药大健康的产业突破1万亿元,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十二五”时期,我国中药工业总产值增速达20%。一批现代化的规模中药企业出现,成功培育了500多个中药大品种,超10亿元的品种从零增长到50多个。中药之所以在近几年内成为市场上增长最为明显的细分市场,主要是得益于政府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视,以及消费者对中医药传统文化的认同。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驱动下,中国中医药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4.我国中药产业有待进一步发展我国传统中药有着深厚的中国文化和哲学的底蕴,有完整系统的医疗理论。目前中药产业基本上是在此基础上,继承传统的处方和古老的制剂向近代的工艺和剂型发展的,近年来,通过对新兴学科代谢组学的研究、实施GMP、GAP、指纹图谱等一系列规范化的制度,中药现代化逐步走上正轨。但质量标准缺失、专利意识淡薄、科技研发滞后等问题困扰着我国中药产业,国际中药市场已被“洋中药” 垄断,国内市场也越来越受到“洋中药”的冲击,国药振兴之路任重道远。中药饮片是中药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最能体现中医用药特点,应用历史长达千年。虽然中药饮片行业发展迅速,但中小企业众多,市场集中度有限,优质企业直接竞争程度较低,不利于行业进一步发展。随着监管体系、市场环境日趋完善,行业整合或不可避免,中小企业将被洗牌出局,中药饮片行业也将朝向规模化、集中化方向发展。

5.河南省及**市发展中药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河南有着灿烂悠久的中医药文化,是医圣张仲景的故乡,是李时珍、孙思邈、扁鹊、华佗等蜚声中外的历史名医长期行医的地方,在医药、中药及生物制药等多个产业方面全国领先,高新技术企业有57.6%集中于医药制造企业。

河南药材资源丰富,南阳八百里伏牛山“天然药库”的美名传天下,焦作“四大怀药”闻名遐迩。全省拥有中药材2733种,其中植物类2299种、动物类365种、矿物类69种,是全国重要的中药材主产区,中药材品种数量、种植面积居全国前三位,四大怀药、连翘(主要为野生)、山茱萸、辛夷、杜仲、金银花、丹参、冬凌草等17种道地中药材种植面积、产量及质量在全国居领先地位,四大怀药、禹白芷、裕丹参、杜仲、卫红花、山茱萸等已成为全国知名道地药材品牌,地黄、山药、辛夷、山茱萸、杜仲、山楂等10多种中药材特色加工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已有60多种中药材成为大宗中药材主流产品,生产规模及产品销量全国领先。

河南省政府办公厅2016年7月1日下发《河南省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6—2020年)》(简称《规划》),《规划》明确了河南中药材资源保护和发展目标,未来五年里,河南将实施野生中药材资源保护、优质中药材生产、中药材技术创新、中药材生产组织创新等七大工程,全面提升中药材保护和发展水平。河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意见》(2016年)鼓励医药产品技术创新,大力推进中药产业化,促进医药产业技术升级。各地市政府也集中优势资源对本地的医药生产基地和医药研发基地进行扶持,加快发展医药制造类高技术企业。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良好机遇也为河南省医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全省医药事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对中医药需求的日益增长,都促进了中药产业繁荣。《河南工业发展报告(2018)》透露,2017年,河南省医药产品产量有升有降,但中药饮片、中成药加工则在稳定增长,2017年河南省化学药品原药产量32.64万吨,同比下降2.6%;而中成药产量为44.76万吨,同比增长8.3%。中药产业已经成为河南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市自然条件适宜,中药材资源丰富,盛产动、植、矿物药材1084种,蕴藏量1200万公斤。其中:国家重点普查的363个品种,项目就有147个,占40%;全省统一普查的351个品种,项目有225个,占64%。 “禹”字头、“会”字头等全国公认的道地药材36种,其中已有3个获得国家地理标识认证。

**市中药材种植有悠久的历史,明朝洪武年间已成为全国四大药材集散地之一,药材种植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目前**市中药材年产值7亿元,年产草本中药材3.5万吨。现有中药材种植合作社100多家,中药材种植规模40万亩,占河南省种植面积3%,占全国种植面积总量的2%。禹白芷、丹参、生地、防风、白术、板蓝根等十几个品种,很受药商欢迎。

“千年药都”曾汇集了天下中药炮制的能工巧匠入住项目,饮片加工及炮制因地制宜,以“加工精良、遵古炮制”而著称于世,在“浸、泡、锻、垠、炒、炙、蒸、煮”等方面都有其独到之处,有“药进项目倍生香”之说,中国第一部中药炮制专著《雷公炮制论》源于雷公和雷公封地项目方山,形成了项目独特的中药炮制技艺,为中医药加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市是河南省唯一被国家批准的中药材专业市场。入驻商户1000家左右,经营品种2000余种,年交易额达30亿元,交易规模位居全国17家中药材专业市场的中游地位。**市中医药产业发展迅速,已基本形成中药材种植、饮片加工、中成药生产和中药流通的产业链,其特色优势逐步显现,对推动项目经济转型和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项目建设是落实《**市中药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的需要。

为了充分发挥**市中药材资源及产地初加工、炮制传统优势,进一步弘扬项目中医药文化,加快推动中药产业的升级与发展,并使之形成**市支柱产业,市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编制了《**市中药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该规划的重点任务之一是:挖掘项目特色中药材炮制工艺,充实禹药品牌。以专业化、特色化促进项目中药饮片的快速升级。加强现代化电子控制技术在中药炮制领域的应用,实现中药炮制的规范化、自动化、规模化,推进中药饮片现代化生产,打造全国首个中药炮制现代化产业基地,从而实现**市中药饮片产业快速增长。实现在规划期内饮片企业超过50家,争取达到100家的发展目标,同时建设2-3家(有特色的饮片加工企业构成)品牌企业集团。

**市中药饮片专区项目将挖掘项目特色中药材炮制工艺,通过各种方式将沉淀于民间的传统炮制工艺和技艺,通过科学的评价与基础性研究,取其精华,建立相关标准,实现规模化生产,提升项目中药饮片质量声誉和竞争力。以发展**市道地药材、地理标识药材为重点,根据《**市中药产业发展规划方案(2016-2020)》培育10-20个特色优势品种,如:禹白芷、禹白附、禹南星、禹密二花等;开发如会全蝎、黄精、项目滴芦等濒危稀缺中药。开发超微饮片、精制饮片、即食饮片等特色新型饮片,将禹药、传统炮制技术等特色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从而带动当地中药产业升级。打造一个现代化的中药饮片生产聚集核心区,形成行业龙头企业集团,为**市的中药产业发展起带动作用,着力打造百亿级医药产业集群,从而实现《**市中药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的发展目标。

2.项目建设是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

在中药产业中,中草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三大支柱产业。自2004年起,中药饮片加工行业便保持强劲增势,至今仍是中药行业发展最快的领域。国务院日前《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指出中医药已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

《河南工业发展报告(2018)》报告称,2017年河南省化学药品原药产量32.64万吨,同比下降2.6%;而中成药产量为44.76万吨,同比增长8.3%。对于未来中药饮片市场的发展,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和满足,对健康的追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和满足,对健康的追求也变得越来越重视。中药作为天然植物药的代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青睐,为中药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市场基础。

中药饮片行业一直受国家政策保护,享受包括外资禁入、不在药品招投标降价范围内,医院药品零售保留药价加成等医药超福利待遇。在医院需要创收同时又要控制药占比的大背景下,中药饮片在医院终端的销售量将进一步加大。医院药品加成制度曾规定,医院可以在药品批发价基础上加成15%,中药饮片可加成至25%。随着公立医院改革的推进,县立医院一级已经全面取消药品加成,医院收入的压力加大。但中药饮片却不在之列(参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全国医疗机构中药饮片管理专项检查方案》的通知)(国中医药办医政发〔2016〕23号 ),这将提高医院使用中药中药饮片的积极性。

此外,国家不断出台利好政策。《中医药法》已经开始实施,这意味着历时三十多年的中医药法,终于与大家见面了。《中医药法(草案)》中第三十四条提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将符合条件的中医医疗机构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范围,将符合条件的中医诊疗项目、中药饮片、中成药和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

近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馆)建设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南》建议,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含民族医)科室应集中设置,设在突出位置,在装修装饰上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设置相对独立的中药房,有条件的可设置煎药室,其使用面积原则上不低于10平米;中药饮片(含中药颗粒剂、民族药制剂)原则上不少于300种。

依照《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新纲要不仅将此前的中医诊所许可制变成了备案制,且无需配备相应医疗设备,还表示对社会资本举办只提供传统中医药服务的中医门诊部、诊所、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和区域卫生发展规划不再作布局限制……政策频出,对于目前医药子行业中销售规模最小的中药饮片来说,将有望迎来飞跃式的发展,市场潜力巨大。   

总的来说,未来几年中药饮片有望保持良好增势。特别是中药饮片价格管制逐渐放宽,产业配套政策出台,接入医保支付体系,都将促使中药饮片行业维持在中高速增长通道中。因此,中药饮片仍是医药领域最具投资价值的行业之一,前景值得期待。

3.项目的实施将会极大的促进**市乃至河南省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机不可失

随着中医药产业现代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市中医药产业发展也面临不少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中药材种植基地和专业药材园规模偏小,规范化、标准化水平偏低。“公司+基地”的种植模式没有推开,药农、药商、药企严重脱节,难以形成利益共同体;禹白芷、禹南星、禹白附、豫西丹参等道地药材由于种植规模小,没有形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知名品牌;中药材农业基础薄弱,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药农种植保障机制不健全,严重影响中药材种植的质量和效益。二是从事中药材生产加工的企业少,特别是大企业、大品种少,缺乏支柱企业集团,拉动产业发展的能力不强。三是中药材交易仍以传统的农贸市场经营模式为主。四是产业配套的服务体系和创新能力不足。五是中医药文化没有得到充分挖掘,中医药旅游服务业处于起步阶段。

项目建成后,着力引进有特色的饮片加工企业构成的品牌企业集团,以推动项目,乃至河南医药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促进行业实现清洁生产、创新及绿色行业技术应用、中药饮片生产质量保证体系升级等。因此,该项目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第三章  市场需求预测分析

3.1项目服务产业市场概况

据艾美仕医疗信息研究所(IMS ,Institute for Healthcare Informatics)2014年11月份公布的一份名为“Global Outlook for Medicines Through2018”的报告显示,随着约200种新药将进入市场,专利悬崖的衰减以及全球药品需求的增长,在未来五年内,全球药品支出将会上升30%,2018年将达到1.3万亿美元。 

医药市场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日本、欧洲是传统的医药大咖,欧盟五国(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和英国)将保持相对较低的增速。新兴市场则主要由占比46%的中国市场驱动。与发达国家市场一样,新兴市场也将在未来特别是后期的数年内保持温和增长。

全球新兴市场医疗保健系统支出的药品费用将在5年内增加近一倍。在IMS Health最新评估报告中,将新兴医药市场扩充到21个,在之前17个市场的基础上新增了阿尔及利亚、哥伦比亚、沙特阿拉伯和尼日利亚。在2012年到2017年间,这21个新兴医药市场国家的销售额每年将额外增加1,870亿美元。这个数字相当于全球药品销量增长的2/3,并成功令新兴医药市场在全球的市场份额从2012年的23%增长到2017年的33%,其中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的销量均在前十榜单内。

随着化学药物开发难度的增加以及对西医药局限性和毒副作用的逐渐认识,人们的视线开始转向天然植物药。在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特别是人口老龄化和回归自然绿色理念进展背景下,人们更加注重生活质量和生存质量的提高,尤其关注与生命健康有关的医疗和保健消费,市场对中医药的需求急剧增加;同时,随着我国政治经济地位的提高,伴随着全球范围内“回归自然”浪潮的涌起,中药以其安全、有效、毒副作用小,中药(包括中医药文化)的优势和特色越来越被国外消费者所重视和认同,为中国中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中药产业已成为当前我国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与此同时,随着健康观念的变化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中医药学优势凸显,中医药服务发展迅猛,中医药国际化稳步推进。

3.1.1国际市场

相比其他周期性产业,被称为“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的医药行业保持着较为稳定的增长势头。据IMS调查报告显示,2013年全球药品总支出为9890亿美元,2014全球药品支出增加700亿美元,2018年全球药品支出达到1.3万亿美元。2014年-2018年的五年间,在美元定值的基础上,全球药品总支出将增加3050 -3350亿美元,与过去五年的2190亿美元相比,复合年均增长率为4%-7%。全球药品支出增长2014年-2015年达到了顶峰;2018年由于专利到期的药品数量锐减,创新药物层出不穷,且医药价格上涨,全球支出增长趋缓。如图3-1、3-2。

图3-1  2009-2018年全球医药市场支出和增长情况

图3-2 2013-2018年全球医药总支出和增长情况

经济复苏以及此前的医疗改革给美国医药市场带来了积极的影响。而欧洲则受制于经济危机、人口增长缓慢以及持续降低公共支出(包括医疗保险和药品支出),医药市场不会有明显的增长。韩国、印度将随着经济的复苏而带来市场的扩容,东北亚和东亚的增长则两倍于全球市场的平均值,其主要原因来自于人口的增长、收入的提升、以及政府对医疗健康的投入。俄罗斯、乌克兰、泰国等因受到经济危机影响,政府加强了对医疗支出的控制,所以这些地区将保持有限增长。中东以及南非市场将不会有显着增长,亚洲的市场份额增长最快,有望从29%增长到36%。

不同国家人均药品支出报告显示,到2018年,亚洲和其它新兴市场将占据超过50%的市场份额。报告还指出了两项增加药品支出的因素:第一,特定领域医药市场繁荣。未来五年间药品支出增加总额的40%将会出现在特定的一些领域,尤其是肿瘤、自身免疫、呼吸、抗病毒和免疫抑制剂治疗领域,如图3-3。

图3-3 2014-2018年全球各地区医药总支出和增长情况

在行业高速发展的同时,全球药物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制药巨头们急于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传统医药不约而同成为了聚焦点。如葛兰素史克正在进行的利用草药治疗免疫系统紊乱,赛诺菲计划将传统中药用于糖尿病和癌症的治疗,而雀巢则与香港李嘉诚结盟,利用传统中药方法提取治疗肠炎的药物等等。显示出巨头们对已有数千年临床应用历史的医药形式的逐步认可,并意欲深挖其市场潜力的决心。

包括中草药在内的植物药已成为世界药物市场上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各国使用的药用植物总数已达10000种左右。预计到2050年,全球常用草药将达6000种,欧美国家25%的处方含有一种以上来自植物的提取物或化合物。目前,世界上植物药以及更广泛意义上的天然药物的复兴方兴未艾。

据统计,目前欧洲植物药市场规模约为70亿美元,约占全球市场的45%,平均年增长率为6%。而欧洲最大的市场仍然属于老牌市场—德国,法国紧随其后。根据数据来看,德国和法国占整个欧洲植物药市场份额的60%左右。其次,英国占10%左右,排第3位,意大利市场增长极为迅速,已经和英国所占市场份额旗鼓相当,也在10%左右,余下的市场占有率排序分别为西班牙、荷兰和比利时。

天然植物药在美国生产销售已经有了合法地位,随着FDA《植物药产品

行业产品指南》的,近年来美国已成为世界最重要的植物药市场之

天然植物药在美国生产销售已经有了合法地位,随着FDA《植物药产品行业产品指南》的,近年来美国已成为世界最重要的植物药市场之一。2012年12月31日,美国FDA批准了Salix制药公司的口服植物药Crofelemer(商品名为FulyzaqTM)上市。这是自2006年10月FDA批准第一例植物药VeregenTM上市后批准的第二例植物药。VeregenTM是从绿茶中提取的儿茶素类和其他绿茶组分的混合物,属外用药;而Crofelemer则是FDA批准的第一例口服植物药。FDA对植物药再次放行,标志着美国植物药审评制度更趋成熟,植物药在美注册或将进入一个新阶段。

美国政府对植物药政策的巨大改变,为以植物药为主体的中药作为药品进入美国市场创造了基本条件。美国植物药销售额已达60亿美元左右,市场潜力十分巨大。而美国的植物药资源并不丰富,该国仅能满足25%的需求,其余则依靠进口。

作为植物药应用最早、继承最好的中医药已传播到世界上170个以上的国家。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中医已先后在澳大利亚、加拿大、奥地利、新加坡、越南、泰国、阿联酋和南非等29个国家和地区以国家或地方政府立法形式得到承认,18个国家和地区将中医药纳入医疗保险。全球中草药应用日益广泛,销售量不断增长。当前,包括中医药学在内的传统医学在卫生服务体系和防病治病实践中的价值日益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重视和倡导。并随着国内中医药行业对中药内在作用机制的研究愈加深入和国际社会对中医药的认识程度不断加深,中医药的国际化进程也有望提速。

根据中国海关数据统计,2017年中药出口至118个国家和地区。亚洲地区既是中药出口的传统市场,也是主要市场。前三季度美国市场取代日本成为我国中药出口第一市场。2017年,中药类出口金额36.40亿美元,同比增长2.07%,植物提取物市场活跃,出口额20.10亿美元,同比增长4.33%,中成药出口2.50亿美元,同比增长11.03%,中药材及饮片出口持续负增长,同比下降2.23%。显示中药类外贸出口正在回暖。

近年来,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医药产业增速随之降低。中国医药行业已从之前的快速扩张时代进入结构优化时代,在这种背景下,中药企业主动求变,纷纷制定国际化战略,谋求转型升级,进入国际市场是优质中药企业的升级路径之一。中药企业参与国际注册及认证者逐渐增多,在主流医药市场注册步伐加快。随着中医在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以立法的形式得到承认,中国中药企业先后在新加坡、古巴、越南、阿联酋、俄罗斯等国注册产品。另外,以神威、兰州佛慈、地奥集团等为代表的一批中药企业,近年来主动申请国际高端认证,希望通过认证方式获得进入欧美等主流医药消费市场的优先权,并已初显成效。

《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规划》提出的实施中医药海外发展工程,探索建设一批中医药海外中心,并按照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总体部署支持中医药机构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扩大中医药对外投资和贸易,或将开启中医药以服务贸易带动货物贸易的机遇,如此中医药将堂堂正正地走入海外市场。

3.1.2国内市场

1.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新兴医药市场,2020年将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市场,市场份额将从3%上升到7.5%。

中国有着庞大的人口规模,医疗卫生市场需求潜力很大。国家卫计委的《2017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7年全国卫生总费用预计达51598.8亿元,其中:政府卫生支出15517.3亿元(占30.1%),社会卫生支出21206.8亿元(占41.1%),个人卫生支出14874.8亿元(占28.8%)。人均卫生总费用3712.2元,卫生总费用占GDP百分比为6.2%。医疗卫生需求的增长与全国卫生总费用的提高刺激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

医药支出上涨与医药可及性扩大有着直接关系,其中95%人口享受公共医疗保险。十三五规划进一步促进了医疗基础设施和社区卫生服务的改善,分级诊疗将进一步推动市场的发展。预计中国医药经济增速放缓并趋于稳定,如图3-4。

图3-4 2014-2018年中国医药总支出和增长情况

工信部2017年1-9月规模以上医药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60%,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1.2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工业整体增速4.9个百分点,位于工业全行业前列。2017年1-9月,医药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936.45亿元,同比增长11.7%,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1.61个百分点,各子行业中,增长最快的是中药饮片加工,增速为17.2%。2017年1-9月,规模以上医药工业主营收入利润率为11.15%,较上年同期提升0.69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工业整体水平4.98个百分点。

2008-2016年,六大终端药品规模从4835亿元增长至14909亿元,年平均增长15.1%。过去十年药品终端高速增长主要受惠于各种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覆盖面扩大、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群众支付能力提高带来的需求增加,但在具体的增长及份额占比上,各个终端则表现各异,其中县域等级医院、医药电商与零售药店表现均较突出。

以新医改为核心,政策、社会、经济、技术的四维驱动造就过往十年的高速发展,也是未来十年继续攀高的主要推力。

中医药覆盖第一、二、三产业,中医药健康服务不仅满足了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需求,丰富的技术和产品应用也带动了相关制造业发展,年产值超过万亿元。

随着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居民对于高质量药品和医疗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社会对于医药行业的刚性需求犹存。目前我国医药总费用仅占GDP的不足6%,低于高收入和中高等收入国家水平,如果该占比能在2020年达到卫计委在《“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中所提出的6.5%-7%的目标,我国卫生消费市场将达到6.2-6.7万亿元的规模,未来发展空间依然巨大。

2.中医药产业必将迎来大发展,大中药产业逐渐形成

继2015年我国第一个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的国家规划《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正式后,2016年2月国务院又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纲要》明确了未来十五年我国中医药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是新时期推进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作出了系统性的政策安排,也将对我国中医药产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为中药产业向大健康产业延伸提供了政策支持,更多的中药提取物、中成药、中药饮片、中药保健品等得到应用。

2月中旬,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二促进一放宽”政策,即促进中医药与民族医药继承保护与挖掘,提高中医药应急救治、防病治病能力;促进中西医结合,加强重大疑难疾病、慢性病等中医药防治和新药研发;放宽中医药服务准入等。该政策指明了中医药的发展方向和服务模式,明显利好我国中医药的发展。

3.中医有望领导高端医疗市场

我国经济社会转型中居民生活方式的快速变化,使慢性病成为主要疾病负担。预计到2020年我国人口规模将超过14亿人,随着医疗保障制度逐步完善,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医疗服务需求将进一步释放,截至2017年底,我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达2.41亿人,占总人口的17.3%,2020年将达到2.43亿,2025年将突破3亿,老年人口快速增加,这为以防治慢性病为特长的中医药消费提供了强劲的支撑。此外,亚健康状态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近期的健康情况调研中,结果显示主流城市的白领亚健康比例达76%。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趋势和人们健康状况的恶化,成为医疗保健需求大增的核心源动力。       

随着人们保健、治未病意识的不断增强,中医在医疗市场的地位与日俱增,据卫生部门数据统计,我国中医医院就诊患者每年以接近 10%的增速上升,而综合医院增速则保持在 5%左右,我们认为患者对于中医的信任度保持向好方向发展,未来中医市场有望进一步扩大,同时随着中医药国际化的步伐加快,中药材的需求量将进一步加大。

据统计,我国传统中药资源总数多达 1.3万种,包括动物、植物和矿物三大类,以植物类药物居多,约为 11146 种,其中商品中药材 1200 种,已研究成功可栽培药用植物 400 多种,目前栽培药材仅占商品中药材品种的 30%。随着对中药材需求的急剧增加,野生中药资源,尤其是道地药材资源受到严重破坏,我国目前共有 169 种药用植物被列入《野生药材资源保护条例》、《濒危动植物国际公约》和《国家野生植物保护条例》,在贸易和利用上受到相应的管制和限制,在我国处于濒危状态的近 3000 种植物中,用于中药或具有药用价值的约占60-70%。

在目前的中药材种植技术条件下,随着中药材需求规模不断扩大,中药资源必将出现较明显的供需不平衡,为部分中医药资源跟随市场定价创造客观条件,更重要的是中医药治未病理念的不断提升,在主观上推动了中医逐步成为高端医疗市场的重要部分。 

4.产业规范化发展是方向

“十一五”、“十二五”期间,中医药法制化、标准化建设取得新成效。中医药监督工作得到加强,中医药标准体系框架初步建立,中医药国际标准化工作取得进展,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医药技术委员会正式成立,中药产业的规范化程度也已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随着《中医药法》的实施,中药行业内多、小、散、乱的局面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可以预见今后中药产业的发展将愈加规范化。

5.中医药将走向国际化

随着中医药贸易的不断发展以及中医药服务贸易的兴起,中医药更是成为很多国家新的经济增长点。丝路沿线国家以及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十分注重传统医学的保健功能,将其融入旅游、餐饮等行业,吸引了大批国内外顾客,已具有一定规模。2016年6月,“中医药ISO”6项国际标准,66种中药材进入欧洲药典,中医药国际化、标准化进程加速。

“一带一路”沿途国家有着丰富的医药资源,与我国传统医药产业有巨大的互补性,是我国中医药发展重要的原料供应来源地,发展中药国际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将会有较大市场潜力。

3.2 项目服务产品所处市场分析及未来发展预测

3.2.1项目服务产品及所处行业概况

3.2.1.1中药饮片

中药饮片是指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根据辨证施治和调剂、制剂的需要,对“中药材”进行特殊加工炮制后具有一定形状、规格的制成品。中药

饮片可直接作为药剂配方服用或直接服用,或进一步加工为中成药产品。中药饮片的品种数量与中药材的种类密切相关,根据全国中药材资源普查,我国现有的中药材资源种类多达12807种,因此中药饮片种类繁多,细分品种则更为丰富。中药饮片按照炮制前中药材是否具有毒性,中药饮片可划分为普通饮片和毒性饮片两类;按原材料中药材来源分为植物类饮片、动物类饮片和矿物类饮片;按创新性特点又可分为传统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超微中药饮片;按功效可以分为解表类、清热类、泻下类、祛风湿类、化湿类等21类。其基本形式主要包括:经净制后直接入药的花、花粉、种子等原形药材;植物药或动物药经软化切制后形成的片、段、丝、块丁等;经炮制而成的碎块、颗粒、粉末等。经净制、切制而成的饮片称为生品饮片简称生品,生片经进一步加热处理,如使用炒、炙、蒸、煮、煅等方法加工后的成品称为熟品饮片简称熟品或制品。生品与熟品在药性和临床疗效方面均有所改变,故有“生熟异治”之说。无论生品还是熟品,均属于传统中药饮片的范畴。

中药饮片一个重要的过程是“炮制”。炮制是指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的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使用的一系列制药加工技术。中药饮片炮制理论和方法,体现我国几千年来民族传统中医的精深智慧,为保护我国传统中医药文化遗产,我国在历次修订和颁布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都明确规定禁止外商投资“传统中药饮片炮制技术的应用及中成药秘方产品的生产”,并且禁止出口“中药饮片炮制技术”。

中药饮片是中国中药产业的三大支柱之一,是中医临床辨证施治必需的传统武器,是中成药的重要原料,也是我国医药行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之一。其独特的炮制理论和方法,无不体现着古老中医的精深智慧。随其炮制理论的不断完善和成熟,目前它已成为中医临床防病、治病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随着我国不断重视中药产业的保护和中药传统文化的发扬,中药饮片及其炮制技术作为中医药文化的精髓得到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从产业链中的位置看,中药饮片作为中药三大支柱的中间环节。我国中药产业链包括上游中药材种植、养殖、采集,中游中药饮片炮制、加工,下游中成药企、中医院、药店等,中药饮片处于产业链中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不同于中药材的农产品属性,中药饮片属于医药工业,受政府相关部门的严格监管,并由行业自律协会进行协调指导发展。政府相关监管部门包括卫计委、国家药监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劳动社会保障部等;行业自律组织包括中国中药协会、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中药饮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全国中药饮片GMP生产企业同盟、全国制药装备标准化委员会、河南省医药质量管理协会等。中药饮片企业适用于药品企业各项生产经营法律法规约束,包括GMP、GSP等标准认证。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党和政府把发展中医药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强调,要“着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和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中西医并重”“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2015年,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中医药法(草案)》,并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法制保障。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作为今后15年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行动纲领,提出了一系列振兴中医药发展、服务健康中国建设的任务和举措。国务院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把中医药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对新时期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作出系统部署。这些决策部署,描绘了全面振兴中医药、加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构建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体系、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宏伟蓝图,中医药事业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国家政策导向为中药饮片产业带来了升级空间,同时中药饮片行业的发展也面临很多挑战。

尤其对中药饮片实行超药品待遇,如严格禁止外商投资传统中药饮片炮制及中成药秘方产品生产,中药饮片不进入各省药品集中采购招投标,不在药品降价范围内,允许医院保留中药饮片15%零售价格加成等。《中医药法》明确指出:“支持应用传统工艺炮制中药饮片”、“将符合条件的中医诊疗项目、中药饮片、中成药和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等。从法律层面上明确了根据中医药特点,适当放宽限制,大力促进中药饮片的发展。加强监管,杜绝“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等怪相的发生,确保质量,改变中药饮片行业小散乱的现状。

截止2016年6月底,通过新版GMP认证的中药饮片企业1602家,数量众多,行业集中度较低,企业间竞争日趋激烈。从企业规模来看,我国中药饮片生产企业普遍规模偏小,行业内企业呈金字塔分布,小型企业占绝大多数。近年来,政府强制要求中药饮片生产企业进行GMP认证,同时鼓励中药企业进行兼并重组,部分规模小、竞争力较弱、管理不规范的生产企业将逐步被市场所淘汰。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和优势企业竞争力的提升,中药饮片行业集中度也将逐步提高。

目前,全国共有17家中药材市场通过国家审批,中药饮片市场已形成了相对公平的竞争环境,价格相对透明,行业市场化程度较高。行业竞争者可通过多种渠道从公开市场获得不同时间、不同地区、不同种类中药饮片的价格信息。部分专业信息平台已形成了专业化的价格指数,为本行业产品的综合价格变化情况提供参考。

我国中医药历史悠久,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中药饮片在使用过程中可以随症加减,最能体现中医“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理念。未来中药饮片将会向行业管理规范化、剂型创新使用便利化、优势企业向上游中药材拓展、中药饮片供给侧改革、供应链金融、产业集群化等六大方向发展。

1.行业、质量管理全面规范化

虽然我国中药饮片历史悠久,但是真正规范化发展时期不长。长期以来,我国中药饮片行业在监管缺位、标准缺失的条件下自然发展。在行业监管上,批准文号管理和GMP认证。目前我国除对部分急需加强管理和科研基础较好的品种,如大黄、丹参、青黛等70种中药饮片,实行批准文号管理试点外,还未全面实施中药饮片批准文号管理制度,未来将向药品文号管理方向发展,没有取得批准文号,饮片企业将不能再生产此类饮片品种; 我国从2003年才开始中药饮片企业GMP认证试点工作,2008年要求所有中药饮片企业必须在符合GMP的条件下生产,2012年推行新版GMP认证,尚未通过新版GMP认证的中药饮片企业,将面临停产退出的结局。在饮片标准方面,我国不仅在饮片炮制上缺乏统一标准规定,而且在饮片质量控制标准上长期缺失。炮制方法对饮片质量和疗效有很大影响,但是据统计,目前《中国药典》中明确炮制标准的药材仅占全部药材的2.7%,药典无明确规定的参照各省市地方规定,各地中药饮片炮制工艺多样,有的差别很大,甚至互相矛盾,这样导致了饮片最终产品质量和疗效的地方差异,影响中药饮片良性发展。

长期以来中药饮片质量评价长期使用外观、颜色、气味、水分等相对简单的表观评价标准,缺少诸如关键有效成分、农残、重金属有害成分检测等量化评价,也是妨碍我国中药饮片健康发展、中医药文化走向国际的因素之一。目前,一些行业领先企业开始注重中药饮片的质量量化评价标准,比如盛实百草等建立行业领先的检测中心,运用各种色谱、原子吸收等工具量化评价中药饮片质量。

中药饮片生产的规范管理,实现中药饮片的标准化、规模化生产,保证临床饮片的用药质量,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11月18日,由国家发改委立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中药标准化项目专家委员会主导,康美药业牵头承担建设的 “三七等20种国家中药饮片标准化建设项目”(以下简称“项目”)启动会在康美药业深圳运营总部举行。项目将建立三七等20种中药材及饮片生产全过程可控、质量信息可追溯的产品标准和评价体系。标准最快有望2018年底前完成行业认证。

在国家大力推行新版药品GMP的背景下,中药饮片行业由于标准体系缺失,加之产业化时间较短、产品种类多样、新旧加工技艺层出不穷等原因,产品质量问题频发。对此,分析人士指出,目前中药饮片的标准体系正在逐步出台,在此之前,规模比较大的中药饮片企业最好布局全产业链,把质量安全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中小饮片企业要么走向联合,要么被并购。

2.剂型创新是方向,新型饮片高增长

传统中药饮片汤剂入药使用,需要水煮煎服,耗时费力,对患者来说存在使用和携带不便、有效成分使用不充分问题。最近几年,以中药配方颗粒和超微饮片(破壁饮片)为代表的新型饮片适应消费需求,迎来高速发展,新型饮片对传统中药饮片有较大替代空间。

我国中药配方颗粒近年来销售收入增长迅速,据前瞻网数据,销售收入从2006年的2.3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50.0亿元左右,2014年约65.0亿左右,年复合增长率达52%,中药配方颗粒在中药饮片中的比重也从1.2%提升到4.3%左右,预计未来几年仍能保持30%以上速度增长,2016年突破百亿规模。

超微饮片是第三代饮片,指采用超微粉体技术将中药饮片粉碎成1~75μm超微粉,使药材植物细胞破壁率提高,有利于其有效成份的溶出,增加药物的比表面积,使其吸收速率和吸收量增加,再用现代制粒技术制成的颗粒型饮片,主要供中医临床配方使用。超微饮片对比传统中药饮片,不仅免煎使用便捷,直接冲服,而且由于使药物有效成分破壁释放,药效大幅提高。对比中药配方颗粒,不含在提取中添加的各种辅料,更加原汁原味保留传统中药材特点。目前国内生产超微饮片的公司有湖南春光九汇现代中药有限公司(下称“春光九汇”)和广东中智药业。春光九汇自2002年起,陆续获得419种超微中药生产批文;中智药业去年在港上市,2014年销售184种超微饮片,贡献1.56亿元营业收入,毛利率高达78%,2012-2014年,超微破壁饮片业务年复合增长率高达61.8%。

新型饮片还包括冻干饮片(即食饮片)、压缩饮片等。冻干饮片用冷冻干燥机制备,即用即食,方便服用,符合大健康理念。而用压缩机将松泡的饮片压缩成块状的压缩饮片,主要针对全草类,同样缩小了体积,便于应用。

即食饮片直接面向消费者,有利于扩大市场需求。可用于预防保健、康复调养,经加工包装后,打开即可食用,具有疗效可靠,安全,服用方便,品尝鉴赏,易于推广的特点。相对于药品,即食饮片研发成本低,上市快,有利于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生产加工要求较高,大量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可促进饮片企业升级换代;对原料要求较高,有利于种植和产地加工技术的提高。

纳米饮片是指运用纳米技术在100nm粒径范围制造的有效成分、有效部位、原药及其复方制剂。纳米饮片由于制备设备复杂,生产成本较高,中药材纳米化后失去中药廉价优势,难以推广。

3.优势企业向上游中药材拓展

由于中药饮片技术含量相对不高,附加值偏低,中药材原材料在中药饮片中的成本占比较高,因此中药材原材料价格对中药饮片行业有明显影响。另外,虽然部分中药材已经实现人工种植或养殖,属于农副产品,但产量受季节、气候和产地政策等影响,中药饮片企业也面临如何有效保障中药材供应安全的挑战,如2009年-2013年间因干旱减产,三七等中药材价格持续上涨,导致下游中药饮片和中成药企利润受压。为了保障部分中药材原材料供应安全、控制药材质量和规避价格大幅波动风险,部分优势企业积极向中药材上游拓展,尤其是对优势品种或主力品种在产地自建GAP生产基地或与当地药农签约共建生产合作社,对中药产业链进行全产业链布局。

4.行业兼并重组是趋势

我国中药饮片行业虽历经数千年发展,但是真正开始产业化的时间并不长,行业中有大量中药饮片企业存在,尚无真正优势龙头企业出现,行业龙头市占率不足2%,未来兼并重组是趋势。

5.互联网+和供应链金融风吹向中药饮片行业

中药饮片受上游中药材产量和价格波动直接影响较大,以康美药业、芍花堂为代表的中药饮片龙头企业,凭借公司多年在中药饮片(中药材)行业取得的领先地位和积累的深厚资源,逐渐涉足中药材、中药饮片互联网改造和供应链金融服务。

6.中药产业集群化发展明显

目前,我国已在历史四大药都基础上,基本形成覆盖全国范围的17大中药材交易中心格局,分别是安徽亳州、江西樟树、河北安国、广西玉林、河南项目、成都荷花池、广东普宁、广州清平、重庆解放南路、哈尔滨三棵树、兰州黄河、西安万寿路、山东鄄城、湖北蕲州、湖南岳阳花板桥、湖南邵东、昆明菊花园。目前,17大中药材交易市场中药材流通量已经占全国中药材交易总量的70%左右。中药饮片企业围绕中药材全国交易市场成立和布局,形成中药材、中药饮片价格产业集群。

3.2.1.2植物(中药)提取物

植物提取物是以植物为原料,经过物理、化学方式提取分离,获取植物中的某一种或多种有效成分,而不改变其有效成分结构而形成的产品。按照成分不同,植物提取物可以分为甙、酸、多酚、多糖、萜类、黄酮、生物碱等类别;按照产品性状不同,可分为植物油、浸膏、粉、晶状体等类别。

我国生物资源丰富,用于提取的植物的种类非常多,目前进入工业提取的植物品种在 300 种以上。

我国中医历史悠久,医药人员自古重视对植物的性状、药性的分析。至20世纪70年代,国内部分制药厂开始采用机械设备提取植物成分,但这只作为药品制造的一个生产环节,并未发展成一个独立行业。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对外开放程度加深,对外贸易开始兴旺,受政策制约较少的植物提取物行业开始发展起来。

21世纪以来,植物提取物行业进入了黄金时期。这一方面源于生活水平的改善和健康意识的增强带动了人们对植物提取物产品的强烈需求;另一方面受益于更先进的植物提取技术(如酶法提取、超声提取、超临界萃取、微波萃取、膜分离技术等新)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国内植提企业普遍年轻,且专业化程度非常高。行业内近 70%的企业是从 2001 年以后开始从事植物提取物业务;近 50%企业的植物提取物业务占企业整体业务比例均在 80%以上;80%以上产品以出口为主,出口区域分布在东南亚、欧洲和北美洲。在我国上市公司里,经粗略统计开展植提业务的上市企业就有 9 家。

植物提取物是生物医药的核心原料和产品,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添加剂、功能性食品、植物药、化妆品等生产领域。近年来,随着植物提取物技术的迅猛发展,在新的营销模式影响下,具备活性或功能性的植物提取物产品备受青睐,植物提取物产品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可,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并有效推动了食品添加剂和原配料产业,乃至整个食品行业的发展。

植物提取物产业被视为朝阳产业,中国凭借着自身的资源和成本优势,已经成为国际市场上重要的提取物原料供应商。2017年我国提取物出口额20.10亿美元,同比增长4%,成功扭转2016年同期下降11%的不利局面。随着植物提取物行业的快速发展,目前植物提取物已经超过中药出口额的一半,成为引领我国中药产品出口的主要产业。

我国提取物出口国别(地区)市场看,美国、日本、香港、西班牙、韩国、印尼、德国、马来西亚、法国为我国提取物出口前十市场。2017年我国对美国提取物出口额为4.56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22.7%,2017年我国对日本提取物出口额为2.36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11.7%。

中国植物提取物行业的未来发展预期将出现以下趋势:

1.产品种类不断丰富

随着认知的增长、工具设备的改进和方式方法的创新,人类对植物和人体的研究将不断深入,新的符合人体需要的植物成分将不断被发现,植物提取物的产品种类将不断丰富。

2.新技术、新工艺不断开发

植物提取物行业是一个技术依赖型行业。先进提取工艺和设备不仅可以大幅提高提取物产品质量,还能提高原料利用率,减少原料浪费,降低生产成本。随着行业竞争者的日益增加、竞争程度的日益激烈,企业必定会选择不断改进技术和开发新工艺的发展战略,形成竞争优势,抢占市场。

3.行业质量体系逐步建立健全

2014年的《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关于加强中药生产中提取和提取物监督管理的通知》(简称《通知》)明确提出“自2016年1月1日起,凡不具备中药提取能力的中成药生产企业,一律停止相应品种的生产”。《通知》还提出“备案成功的植提企业应按照《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要求组织生产”。

“银杏叶事件”爆发之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连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并加强了植物提取物行业的监管,国家层面的质量标准有望出台。同时,2015年植物提取物生产过程认证(GEP认证)开始试水,中国医保商会将与美国国家卫生基金会(NSF)合作建立植物提取物生产过程认证(GEP认证),借鉴NSF认证领域的专业性,打造植物提取物行业的认证平台,双方共同制定、互认标准编辑《植物提取物标准专论》。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合作必将开启我国植物提取物进军国际市场的新征程。此外,中国医保商会还将与国家海关总署归类中心共同编辑出版《植物提取物海关归类手册》,手册中涵盖265个大宗植物提取物出口产品,将成为各地方海关以及植物提取物出口企业共同认可的产品编码归类工具书,为出口企业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未来,行业的质量体系必然逐步建立健全。

4.行业集中度逐步提高

当前,我国植物提取物行业仍处于成长期,行业集中度不高,大部分企业规模较小,人才技术缺乏,设备工艺较差,竞争力较弱。随着行业监管的健全、消费者品质要求的提高,那些生产设备落后、产品质量较差的企业将在未来被淘汰出局或整合重组,一部分技术先进、资金实力雄厚、信誉良好的企业将脱颖而出,发展壮大,行业集中度会逐步提高。

3.2.2项目服务产品所处市场分析

2017年1-9月,医药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936.45亿元,同比增长11.7%,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1.61个百分点,各子行业中,增长最快的是中药饮片加工,增速为17.2%,中药饮片加工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速度显著高于医药工业整体增速。

随着中医医疗服务体系的不断健全,中药饮片行业在医药制造业中的市场地位在不断加强。从医药工业近几年细分子行业横向比较来看,中药饮片加工行业增速均排在8类子行业首位。从中药饮片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医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来看,最近几年基本保持了逐年上升的趋势。

目前,中药饮片产业的市场容量不断增大,中药饮片行业及中药饮片加工行业已进入一个全面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3.2.3项目服务产品未来市场预测

3.2.3.1中药饮片

中药饮片明确受益于行业政策,有望迎来市场爆发。

中药饮片受益于中药扶持政策,不纳入集中采购、不取消加成以及不计入药占比等政策使得中药饮片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工信部2017年1-9月规模以上医药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60%,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1.2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工业整体增速4.9个百分点,位于工业全行业前列。

项目建成后,入驻企业年可处理中药材约111000吨,年销售收入可达到475971.8万元。

3.2.3.2植物(中药)提取物

植物提取物行业的下游为食品添加剂、营养保健品、化妆品、饲料等行业。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回归自然的理念日益增强,食品、医药、保健品和化妆品等日益趋向“绿色”,天然、无污染的绿色产品在国内外均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广阔的市场前景。世界上占据主流市场的食品、饮料、化妆品以及日用品制造商已经陆续进入到植物提取的研发和利用阶段,其研发、生产和销售能力强大,必将带动植物提取物行业的快速发展。

食品饮料行业对天然提取物行业的推动。随着现代食品工业的崛起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健康意识逐渐增强,安全无毒或者基本无毒的天然产品越来越受到食品企业和消费者的青睐。而食品添加剂又是现代食品工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前近97%的食品中使用各类添加剂),以天然植物提取物为原料生产的食品添加剂正顺应了这一形势,不仅满足了人们对健康的需求,还能使食品拥有自然新鲜感,更可以丰富食品品种和营养。因此,食品工业的发展将大大刺激人们对以天然植物提取物为原料的食品添加剂的需求。在饮料领域,国际市场已经进入了一个百花齐放的时代,越来越多的饮料生产企业利用天然植物提取物所具备的特殊功效作为新饮料的卖点切入市场促使利润增长。如:2016年上半年,甜菊提取物在出口额及出口量中均摘得桂冠。作为低热量,高甜度的天然甜味剂,甜叶菊提取物不仅在国内市场有着很大的需求,同时欧盟、美国都已允许其在食品中的应用,可谓是前途无量。

医药保健品行业对天然提取物行业的推动。在新的医学模式影响下,具备功能性的医药、保健品备受青睐。近年来,以天然植物药为主的天然药物日渐被国际市场中试,而植物提取物是植物药制剂的主要原料,并可应用于营养补充剂,因此其是天然医药、保健品市场上的核心作用产品。如:作为国内中药大品种的银杏叶提取物,其主要运用于注射剂、胶囊剂、片剂;同样是国外药品及膳食补充剂的重要原料。经过国内整顿后,银杏叶提取物虽已从2013年后跌出出口前十,但仍有巨大的市场。德国施瓦伯制药公司(Schwabe)的天保宁(Tebonin)、法国博福-益普生制药公司(Beaufor-ipsen)的达纳康(Tanakan)等,两家企业的银杏胶囊、片剂、针剂等系列产品,约占世界银杏叶制剂市场销售额份额的60%。全世界至少有130个国家在销售银杏叶制剂,市场年销售额达50亿美元,已成为植物药制剂的全球冠军品种。除企业自身提高产品规范标准,老牌银杏叶提取物企业,如绍兴东灵、宁波绿之健、陕西嘉禾、浙江惠松、宁波立华等纷纷选择NEX 2017作为其提升在医药、食品、饮料、功能性食品、膳食补充剂等领域市场的品牌形象的最佳途径之一。

日用品、化妆品行业对天然提取物行业的推动。在日用品、化妆品领域,由于植物提取物的植物精油具有独特宜人的香气,对人体的生理机能具有调解和促进作用,同时因含有多种活性成分而具有美容、抗衰老、抗菌等特殊功效,因此,在各种香料、美容护肤产品、洗液等领域被广泛应用。但这些领域市场竞争都相当激烈,推陈出新才是企业得以生存发展的基础,而植物提取物的广泛功效可作为其新产品的卖点而不宜被替代。

饲料行业对天然提取物行业的推动。饲料行业中,天然饲料添加剂在国外被广泛应用。近年来,国内饲料行业的添加剂用量也在逐步增加。因此,天然饲料添加剂在国内外市场的应用前景都较为广阔。

项目建成后,入驻企业年可处理中药材量约10800吨,提取物产量约1300吨,年销售收入22536.8万元。

3.3项目营销策略

1.招商体系

本项目关键在招商,项目是通过招商,引进目标企业,按入驻企业需要为其提供生产厂房及配套的办公、科研、生活等服务设施,企业通过购买或租赁的方式获得各类建筑物的使用权。**市项目通过各类建筑物出租、出售和物业服务赢取收入和利润,从而收回投资、获得发展。该项目生产区域招商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专业厂房的量身定造,主要是针对大中型企业或有特殊要求的企业,采取先招商,再根据企业对厂房的要求,进行设计和建设。二是通用厂房和其他类建筑的招商,是先根据建筑物定位功能的市场通用要求,按通用标准规划、建设,再根据市场情况对外招商,吸引企业购买或租赁。

2.企业发展模式

根据产业发展模式分析,对于**市项目项目项目而言,其产业发展应合理利用社会投资,并重点培养地方支柱企业。即在发展初期阶段,吸引大型知名公司或其分厂入驻,确保短期内园区经济的快速增长。同时,需加强对本地企业和创新型企业的培育,强化本地企业与外来企业的联系,加快本地产业集群的形成,并培育地区产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保持长久的活力。

3.产业发展路径

在发展初期,应在坚持施行产业引进门槛和产业导向的前提下,结合相关规划和未来中药饮片的发展趋势,为产业选择留下一定弹性,可引进与中药饮片产业相关或配套的产业;在发展成熟后,可推行严格的产业准入制度,重点发展整机生产,并应着力于高端的研发、设计产业链环节。

第四章 建设内容与规模

4.1建设内容

根据市场预测并结合本行业合理经济规模,市场容量、环境影响、资金筹措、资源、原材料的获得以及主要外部协作条件对项目规模的影响,**市项目拟利用产业聚集区内现有工业地302894.32㎡(约454.34亩),建设**市项目项目建设项目,建设内容包括饮片标准车间、浓缩标准车间、综合仓库、产品展示及化验楼及宿舍楼、变配电室、消防泵房、连廊、非机动车棚、污水处理用房、装卸棚、门卫等配套工程,以及给排水、供配电、供热、道路、绿化等公用工程。

4.2建设规模

本项目总用地面积302894.32㎡(约454.34亩),规划建设用地面积239363.97㎡,总建筑面积287974.971㎡。具体如下:

表4-1 项目建、构筑物一览表

序号名     称单 位建筑面积层数备  注

一总用地面积㎡302894.32约454.3亩

二规划建设用地面积㎡239363.97

三总建筑面积㎡287974.971

1饮片车间㎡134645.38

1.1饮品车间1㎡9108.19局部三层

1.2饮品车间2㎡10309.79局部三层

1.3饮品车间3㎡9108.19局部三层

1.4饮品车间4㎡11244.39局部三层

1.5饮品车间5㎡7914.39局部三层

1.6饮品车间6㎡7914.39局部三层

1.7饮品车间7㎡10309.79局部三层

1.8饮品车间8㎡9108.19局部三层

1.9饮品车间9㎡9108.19局部三层

1.10饮品车间10㎡9108.19局部三层

1.11饮品车间11㎡9108.19局部三层

1.12饮品车间12㎡9108.19局部三层

1.13饮品车间13㎡7044.39局部三层

1.14饮品车间14㎡9108.19局部三层

1.15饮品车间15㎡7042.72局部三层

2标准浓缩车间㎡33657.76

2.11#浓缩标准车间㎡6716.66二层

2.22#浓缩标准车间㎡6716.66二层

2.33#浓缩标准车间㎡9592.22二层

2.44#浓缩标准车间㎡10632.22二层

3综合仓库㎡53760

3.1综合仓库1㎡28560三层

3.2综合仓库2㎡25200三层

4变配电㎡675一层

5消防泵房㎡540一层

6宿舍楼㎡28325.52

6.11#宿舍楼㎡7098.12六层

6.22#宿舍楼㎡7075.8六层

6.33#宿舍楼㎡7075.8六层

6.44#宿舍楼㎡7075.8六层

5产品展示及化验楼㎡32697.31地下一层地上十二层

6污水处理㎡3674.001

第五章  建设条件和选址方案

5.1建设条件

5.1.1社会经济条件

**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因大禹治水有功受封于此而得名。全市辖26个乡镇(街道)、673个行政村(社区),总面积1461平方公里,总人口130万。1988年撤县建市,是河南省26个城镇化重点发展县(市)、47个扩权县(市)和10个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之一,被列为全国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市、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市、国家深化县城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试点县。在2017年中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评价中,**市位居“中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第49位、“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县”第18位、“中国工业百强县”第83位、“中国中小城市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第69位、“中国中小城市创新创业(双创)百强县”第62位。2017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647.4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8.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687.2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39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4.5亿元。

项目历史悠久,文化厚重。项目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是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的建都地,是中国“五大名瓷”之一——钧瓷的唯一产地,也是明清时期全国四大中药材集散地之一,夏禹文化、钧瓷文化、中药文化源远流长,素有“夏都”“钧都”“药都”之称。全市现存地面历史文化遗存2420处,位列全省县级市第一;拥有国家、省、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10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2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8项。**年被命名为河南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2006年、2007年先后被命名为“中国陶瓷文化之乡”和“中国大禹文化之乡”,2008年被列入全省首批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2011年被命名为“中国陶瓷历史文化名城”,2013年、2015年先后荣膺“中国中原瓷都”“中国环境艺术陶瓷生产基地”称号,2017年被命名为“华夏药都”。

项目区位优越,交通便利。项目位于中原经济区核心区,北距省会郑州80公里、距新郑国际机场60公里,毗邻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东邻京广铁路和京珠高速公路,西邻焦枝铁路,南有平禹铁路,禹登铁路贯穿西北部,禹亳铁路实现了项目与京广、京九、京沪、焦枝铁路大动脉的直接连通,国家“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客运专线——郑万高铁在项目按地级站标准设站。S103、S237两条省道与郑州—尧山、永城—登封两条高速公路纵横交汇、贯穿全境,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络。全市公路通车里程2500公里,城市道路总长超过150公里,公路网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170公里,乡镇和行政村公路通达率100%。

项目设施完善,环境宜人。城市规划面积73.6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52平方公里,市区常住人口47万,城镇化率45.25%,供水、供气、供暖覆盖率分别为95%、80%、55%,绿地率34%;建成了3座、日处理能力共计13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和日处理能力300吨的垃圾处理场,城市生活垃圾收集率、无害化处理率均为100%;拥有全国唯一的钧官窑址博物馆、河南省首家县级体育馆、河南省唯一的县级科技馆和一家国家一级图书馆;全市供电实现了户户通,有线电视、移动信号实现了全覆盖;境内AAAA级景区3家、AAA级景区1家、AA级景区2家,拥有占地3500亩的城市森林植物园、部级水利风景区——颍河水利风景区;全市森林覆盖率27.6%,林木覆盖率40.2%,绿化覆盖率41%,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生态魅力市”、“河南省卫生城”、“河南省文明城”、“河南省林业生态市”等称号。

**市产业聚集区是河南省政府首批公布的175个产业集聚区之一,规划总面积为29平方公里,主导产业为机械加工、食品、中医药业,配套发展金融商贸、商务服务等。紧邻**市心区域,地理位置优越。

5.1.2自然条件

⒈气象条件

**市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区,热量资源丰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因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多旱、涝、风、雹等气象灾害。全市四季气候总的特征是:春季干旱多风沙,夏季炎热雨集中,秋季晴和气爽日照长,冬季寒冷少雨雪。一年四季适宜施工。

历年年平均气温在13.0℃-16.0℃之间。最暖年是1961年,年平均气温为15.7℃。较冷年是1984年,年平均气温为13.6℃,暖、冷年相差2.1℃。年极端最高气温为42.9℃,发生在1972年6月;年极端最低气温为-13.9℃,发生在1958年1月和1971年12月。最热月在7月份,平均气温为27.6℃;最冷月在1月,平均气温0.2℃。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以上的初日平均为2月11日,终日为12月21日,其间积温为5176.6℃。

历年年平均降水量为650毫米左右,最多年为1073.8毫米,发生在1967年;最少年为442.3毫米。由于受季风气候影响,各季节降水量分布悬殊,全年以夏季(6-8月)雨水最为集中,平均达353毫米,占年平均降水量的54%。秋季和春季雨量分别为151毫米和122毫米,占年降水量的23%和19%。冬季雨雪稀少,平均降水量仅25毫米,占年平均的4%。

**市处于大陆季风区,风向、风速均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年平均风速每秒为2.5m。夏季多偏南风,冬季多偏北风,常年主要风为东北风。历年年平均无霜期为218天,最长达248天(1977年),最短只有179天(1962年)。最低气温≤2.0℃为霜冻指标,霜冻平均初日为11月1日,平均终日在4月5日,间隔日数为155天。

⒉工程和水文、地质条件

**市处于伏牛山余脉与豫东南平原的交接部位,北部、西部为山地丘陵,中部和东南部为淮河冲积平原西缘,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自西北向东南缓慢倾斜。海拔由西部的最高点(西大洪寨山)1150.6米,降到东南部的最低点(范坡乡新前一带)92.3米。地貌类型形态主要分为平原、丘陵、山区和岗地四大类。其中水域4.5平方公里。

项目属中期准地台嵩箕台隆和华北凹陷两个二极构造单元,北部及西部为嵩箕台隆,东部为华北凹陷。有白沙、项目城向斜,荟萃山、风后岭背斜,以及角子山背斜,构造呈近东西走向。境内沉积地层有太古界、下元古界、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迭系、三迭系及第第三系第四系层。

禹境在太古代、元古代时期,地壳活动频繁,嵩阳运动使太古界强烈褶皱,形成坚硬基岩,并使太古界地层变质,形成变质岩。无梁、浅井北部的各种片岩,矽质条带状灰岩即是此次运动形成。震旦纪、寒武纪、奥陶纪先后多次遭受海侵,沉积了震旦纪的石英岩、寒武纪的鲕状灰岩和奥陶纪的白云质灰岩。石灰纪再次受到海侵,沉积了燧石结核灰岩。海水退后,气候湿热,植物繁茂,地壳处于震荡性下降,枯枝落叶,泥沙岩屑持续堆积,一直延续到二迭纪结束,形成石炭、二迭系煤层。随着气候转为干旱炎热,开始沉积三迭纪紫红色砂岩。第三纪下部沉积有转红色砂砾岩、泥质灰岩,上部沉积了杂色钙质胶结的砂砾、泥灰岩。第三纪地层大部分被第四纪地层覆盖,仅有少数地点出露。第四系分布于河川谷地,为洪积冲积的砂质泥质堆积物。

项目场地地表岩层为黄土状轻质亚粘土,地质承载能力平均为15—20吨/m2,最大冻土层20厘米,地下水位-5—-20米,地质条件与建设施工无大的矛盾和影响。

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和《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要求,项目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本项目区域稳定性属较稳定区域。

5.1.3公共设施条件

**市产业集聚区东产业园2010年年初启动建设,目前已建成了8条道路,道路两侧的排污、热力、天然气、通信、绿化、路灯等配套设施同步建设,主干道建设实现了当年开工建设,当年投入使用。截至目前,已完成投资22亿元,形成了“四纵四横”的路网,实现了“九通一平”,具备了承载大项目的能力,基本实现了基础设施的全覆盖。

1.给水:园区水厂已在区内建立管网系统,给水管道管径为600mm,供水压力0.35Mpa,能满足园区内项目需要,水厂供水水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

2.排水:园区排水管网已达项目所需,园区拟建污水处理厂。

3.供电:园区供有10kv,35kv,110kv,220kv变电站,并提供双回路供电,高压电源进入厂区方位为厂区西南角。

4.供热:市政热力公司为项目供热,能够满足项目需要。

5.消防:园区有配套设施先进的消防中心。

6.通讯:光纤、数据专线、局域网、ADSL等已具备。

5.1.4建筑材料供应条件

**市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中原地区重要原材料集散地之一,拥有众多信誉良好的水泥、石灰、石子供应企业,原材料的品质可以得到有力保障。项目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大部分的原材料都可以就近取用,以达到节省工程运费、运时,降低工程造价的作用,也便于工程进度顺利的进行,与此同时应注重原材料的品质,以保证项目的建设质量,为项目能按时按质的交付使用提供有力的保障。

5.2项目选址

本项目选地址位于**市产业聚集区东产业园。项目地块东侧为单庄路,西侧为南北二路,南侧为祥云大道,北侧为明楼路。项目所占用地为规划的中医药集中区,项目用地性质属于工业用地,符合用地规划的要求。

根据建设方提供的环境资料显示,项目所在地区域内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良好;地下水各指标均可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质标准的要求;项目建设地周围的声环境现状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区标准。

通过建设方提供的目前有关资料显示,项目所在地基础配套设施较为完善,给水、排水、供电、通信等能够满足本项目的建设需要。项目选址地交通发达,物流便捷,社会经济条件发达,人力资源丰富。气候适宜,地质情况良好,基础设施基本满足生产所需。区域内环境较好,空气清新,项目周边环境能够满足制药企业建设并符合相关要求。项目选址符合所在地区产业发展定位要求。

第六章 工程建设方案

6.1设计指导思想与原则

一、设计指导思想

充分考虑规划范围及周边环境的绿色生态特征,结合当今先进的规

划设计思想,按照“布局优化、产业成链、企业集群、物质循环、创新

管理、集约发展”的循环生产总体要求,大力推行清洁生产,推进企业

间废物交换利用、能量梯级利用、废水循环利用,共享资源,共同使用

基础设施,形成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能循环的现代产业体系,把

**市项目项目项目打造成为产业链关联性强、特色突出、资源产出率高、环境污染物排放量低、公共服务体系完善、企业布局合理的中国绿色制药示范产业基地。

二、设计原则

1.因地制宜,全面规划,滚动发展。

2.严格遵守和执行国家现行方针政策和技术标准、规范,力求技术

先进、安全可靠。

3.适应土地开发与建设实际,有利于开发,正确处理规划中社会效

益与经济效益、超前性和操作性之间的关系。将土地资源、项目资源以

效益优化原则进行优化配置,形成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

4.项目总体规划设计以人文环境、绿色生产为导向,充分考虑景观

因素,建设环境优雅、品味高端、利于提高效益的高品质文艺环境。

5.项目区内功能分区应明确,室内场地和道路布置应便于展示、人

员集散和货物装卸运送。

6.满足政府规划部门规定的各项规划指标。

7.在满足总体规划原则的同时,各子项目的设置注重以科技为先导

并保持相对独立性,便于项目的设置和实施运营。

8.各子项目策划设置遵循高端性、可操作性和适于市场化运作的原

则。

三、设计原则

1.《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2012);

2.《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3.《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2006);

4.《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

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6.《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2013);

7.《建筑地面设计规范》(GB50037-2013);

8.《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

9.《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5年版)》(GB50010-2010);

11.《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12.《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16);

13.《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50314-2015);

1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

1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1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13);

1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8年版)》(GB50016-2014);

18.《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19.《工业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15);

20.《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 37-2012);

21.《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22.《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

23.《工业建筑节能设计统一标准》(GB51245-2017);

24.《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

25.《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GB/T50878-2013);

26.《河南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41/T109-2015)。

6.2总图设计

6.2.1总图设计原则

1.在满足生产工艺流程的前提下,考虑到运输、消防、安全、卫生、绿化、道路、地上地下管线、节约用地等因素;

2.结合厂区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并符合竖向布置要求,不同标高布置时要注意边坡宽度的影响;

3.在总体布局上,综合考虑建筑物的朝向,以创造良好的生产环境,大限度的利用天然光线和自然通风;

4.对工厂各种设施按其功能进行组合、分区布置,尽量做到紧凑合理,节约用地,减少投资,有利生产,方便管理的目的。

6.2.2规划理念

1.基本内容:智能技术的应用——运用现代化、科技化的智能技术,

实现绿色制药产业的高效运作。

2.规划应用:智能制药工厂的设计——从整体布局到室内外空间的

打造,使生产厂房更为符合今后的生产需求。

3.衍生探索:智能共享空间的构建——注重园区公共共享空间对于

智能科技的展示,运用等,打造更为人性化的环境。

6.2.3总平面布置

根据各建筑物的生产性质及使用要求,并结合该地风向等自然因素,整个用地分成四个区域:产品展示及办公生活区、生产区、仓储区、辅助公用设施区。

产品展示及办公生活区布置在厂区的东南部紧邻祥云大道,由厂品展示中心、化验楼及宿舍楼组成,产品展示中心及化验楼布置在南面,这样布置可以使造型独特的化验楼和产品展示中心可以紧邻祥云大道,并在其南面配套有广场及绿化景观、停车场等,其环境优美,畅通开放,十分便于内外联系及开展业务,同时也有利于提升整个工业园区的城市形象。

医药生产区位于办公生活区的北面及西面,由15个饮片车间及4个提取车间组成;仓储区由2栋仓库组成,布置在厂区的中部,东面及西面均临生产车间,这样布置使生产区的物流既能集中又能避免物流交叉运输,便于产品及原材料的运输,同时使人流与物流基本分开,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辅助公用设施区主要由配电室、消防水系统、污水处理系统组成,集中布置在厂区的西北角,同时污水处理系统也为周边几个医药项目进行污水处理。

厂区道路采用城市型,混凝土路面。主要道路宽8米,次要道路为6米,道路转弯半径12米,室外停车场采用植草砖铺设的形式。主要建筑物四周均布置环形道路,既满足交通运输的要求,又满足消防的需要。人流出入口设在祥云大道厂区东侧,物流主出入口设在祥云大道厂区西侧,次出入口设在东边的规划道路上。

本规划在满足生产、交通运输、生活及相关规范规定前提下,充分利用有限的地面空间进行了多个绿化小区的设计,达到绿化美化环境的目的。厂区临城市主干道方向采用透视格删围墙。

6.2.4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表6-1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

序号项项目位数量备注

1规划总用地面积㎡302894.32合454.34亩(算至道路中心线)

2规划建设用地面积㎡239363.97合359.05亩(绿线内用地面积)

3建筑物、构筑物用地面积㎡145017.4

3.1其

中建筑物占地面积㎡141417.4

3.2堆场占地面积㎡3600

4总建筑面积㎡287974.971含污水处理面积,不含仓库超8m建筑

5计算容积率面积㎡284300.79

6容积率1.188

7绿地率%9.5

8建筑密度%60.58

9道路面积㎡38874.71

10办公及生活设施占地面积㎡11542.00

11办公及生活设施占地面积占建设用地面积比%4.82

12办公及生活设施建筑面积㎡23430.24

13机动车停车位个403

14非机动车停车位个150

6.2.5厂区内外交通运输

厂内原材料、成品运输选用电瓶叉车作为运输工具。厂外成品运输以汽车为主。本期生产所有原材料均为国内采购,由汽车运至厂内。工厂成品多由汽车运往销售地。

6.2.6管线综合

按各种管道的规范要求,按由近入远,由浅入深,压力管让自流管,

管径小的让管径大的,易弯曲的让不易弯曲的,临时性的让永久的,工

程量少的让工程量大的,检修次数少、方便的让检修次数多、不方便的

原则进行布置。

室外的主要管线有压缩空气、燃气、给水排水、污水、强弱电等管

线,在厂区内均以埋地为主。在管线设计时按照《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

规范》GB50187-2012所要求的间距进行排列,同时力求间距合理,并

节约占地。

6.2.7消防设计

所有道路宽度均不小于6米,转弯半径为12米,均能满足消防车12米转弯半径要求。厂区共设21个室外消火栓,设置的室外消火栓的保护半径不超过150米,间距不大于120米,满足规范要求。

建筑设计满足消防要求,周围设有环行车道,所有防火分区及疏散

楼梯均按规范要求,疏散距离满足《建筑防火设计规范》的要求。

6.3建筑设计

本项目建设包括生产厂房和生产辅助用房等。其推荐的建设方案如下:

1.生产厂房设计

⑴饮片标准车间厂房设计

本项目拟建设饮片标准车间生产厂房15栋,均按三层、17.57米高设计,总建筑占地面积为21890.94㎡,总建筑面积为134645.38㎡。生产危险性类别为丙类,耐火等级为二级。结构形式为钢筋混凝土框架+钢桁架屋面结构;建筑设计使用年限:50年。屋面防水等级:Ⅰ级。

厂房建筑尺寸严格遵守规范及《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相关要求,同时充分考虑企业的生产特点,设计框架结构体系厂房供入驻企业使用。

⑵浓缩标准厂房设计

本项目拟建设浓缩标准厂房4栋,按两层、18.3米高设计,总建筑占地面积为16691.48㎡,总建筑面积为33657.76㎡。生产危险性类别为甲类,耐火等级为二级。本项目结构形式为钢筋混凝土框架+钢桁架屋面结构;建筑设计使用年限:50年。屋面防水等级:Ⅰ级。

2.生产辅助用房设计

⑴综合仓库

本项目拟建设综合仓库2栋,均按3层、22.75米高设计,总建筑占地面积为18208㎡,总建筑面积为53760㎡。生产危险性类别为丙类,耐

火等级为二级。本项目结构形式为钢筋混凝土框架+钢桁架屋面结构;建筑

设计使用年限:50年。屋面防水等级:Ⅰ级。

⑵产品展示及化验楼

本项目产品展示及化验楼,按主楼12层、裙楼3层、总高50.1米设计,建筑占地面积为3502.13㎡,建筑面积为32697.31㎡。本项目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建筑设计使用年限:50年。屋面防水等级:Ⅰ级。

⑶宿舍楼

本项目拟建设宿舍楼4栋,均按6层、总高23.95米设计,建筑占地面积为4720.92㎡,建筑面积为28325.52㎡(含连廊)。本项目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建筑设计使用年限:50年。屋面防水等级:Ⅰ级。

⑷污水处理设施

污水处理设施占地面积27353.37㎡(合41.03亩),总建筑面积3674.001㎡,污水处理能力按10000 m3/d规模设计。采用以主体工艺为UASBY厌氧反应器+HCR好氧反应器的污水处理办法。经此工艺处理后,排水水质COD、BOD、SS、 NH3-N等指标满足排放限值后排放。

3.建筑物的装修

⑴内装修:厂房的内墙面及天棚一般为刷白色内墙涂料,一般区内墙及天棚刷乳胶涂料,洁净区采用彩钢板隔断及吊顶。 

⑵墙体:框架结构的建筑物外墙填充墙材料采用250mm厚加气混凝土砌块,建筑内部墙体采用200mm加气混凝土砌块,防火墙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防暴墙采用专业厂家设计的轻质防爆墙,洁净区采用岩棉夹心彩钢板隔墙,钢结构墙体采用新型轻质板墙体。 

⑶外立面:采用象牙白陶瓷薄砖及象牙白轻质板材为主,再以深灰色涂料进行点缀,女儿墙采用深灰色坡面屋檐,窗框采用深灰色色铝合金。所有建筑外观及颜色应与周围环境及周边的建筑风格相协调。

⑷门窗:

门:外门采用铝合金门,内门采用木门、钢质防火门、钢卷帘门,洁净区门采用彩钢板门。

窗:洁净区走廊采用玻璃观察窗,双层中空玻璃,有防火要求的做钢质防火窗和防火玻璃,外窗采用铝合金窗。

⑸地面:车间一般地面采用水磨石地面,局部采用地砖地面,洁净区等采用环氧自流平地面或环氧彩砂地面。仓库和设备用房采用钢纤维混凝土耐磨地坪,并根据地质条件及地面荷载,部分地坪采用配筋混凝土垫层, 卫生间为防滑防水地砖地面,其它建筑物地面水磨石地面。

6.4结构设计

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市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

本项目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二级,结构重要性系数取1.0。结构计算及构造措施均按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05g考虑。

本工程基础拟采用独立柱基础,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混凝土采用C30混凝土,钢筋采用HPB235级钢筋和HRB400级钢筋。

6.5给排水

6.5.1设计依据 

1.《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版);                 

2.《医药工业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50547-2008);             

3.《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50073-2013);                 

4.《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                   

5.《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             

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                 

7.《中药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6-2008);   

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8年版)》(GB50016-2014);                       

9.《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2014);     

10.《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11.《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12.《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4-2006)(2016年版); 

13.《工业循环水冷却设计规范》(GBT50102-2014);           

14.《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GB50050-2017);       

15.《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17)。         

6.5.2厂区生产、生活给水

1.给水水源

园区水厂已在区内建立管网系统,给水管道管径为600mm,供水压力0.35Mpa。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要求,水量、水压可满足一般室内外消防及生产和辅助用水要求。

2.给水系统统一规定和技术原则

各单体内给水采用单独进户,单独计量的原则,分生产、生活及消防给水系统。 

3.项目用水量

本项目用水仅包括物业及管理人员生活用水,道路、绿化浇洒用水使用雨水或中水。日用新鲜水量约为2.25m3/天。

6.5.3 厂区消防给水 

1.消防水源 

由项目厂区集中设置的消防水池作为项目消防水源。

2.消防给水方式 

本项目按照有关规范要求设置室内外消防给水系统并入项目厂区的消防给水系统。厂区消防用水采取临时高压方式,室内、外消防管网分别独立设置,于厂区环网布置。(详见消防章节)。 

6.5.5排水 

1.排水量 

拟建项目排水量:本项目排水主要来源于物业及管理人员生活用水排放,每日排水量约为2.02m3/天。

2.排水方式 

项目排水分为雨水、清下水(冷却循环水等)排水系统;生活污水排水系统和生产污水排水系统。

雨水系统为在厂前小广场做2个全地下蓄水池,水池可有效收集9900立方雨水用于厂区绿化灌溉。

纯化水制备废水、循环废水等清下水由于没有受到污染,可收集起来用于浇灌花草。

生产污水主要是车间的生产工艺废水,经厂区污水站处理后排入城市污水管网。

生活污水指洗涤水及粪便污水,厂区设化粪池,对生活污水消化处理后排入城市污水管网。

6.5.6管材和敷设

室内给水管道采用热镀锌钢管,丝扣或法兰连接;洁净区内采用不锈

钢管,焊接或法兰连接。室内消防管道采用焊接钢管,焊接或法兰连接。室内循环水管道采用焊接钢管,焊接或法兰连接。室内排水管道采用柔性接口排水铸铁管,法兰压盖连接。

6.6电气设计

6.6.1 设计范围 

本项目各生产车间、办公等供配电系统,包括照明配电系统,防雷接地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通信系统等。

6.6.2 设计依据 

1.《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2010版);

2.《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16-2008);       

3.《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         

4.《2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2013); 

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4- 2011)           

6.《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5-2011);   

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8.《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         

9.《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           

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 );         

11.《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2007);       

1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50116-2013);   

13.《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50073-2013);           

14.《医药工业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50457-2008); 

15.《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2014);

16.《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GB/T50062-2008);

17.相关专业所提供的设备容量及配电要求等资料;

18.业主提供的设计基础资料。

6.6.3供电负荷等级及供电要求

本项目的排烟风机、事故风机、火灾报警、应急疏散照明等属消防二级用电负荷;其他的照明、动力属于三级负荷。所有二级负荷,均要求双回路供电。

本项目电力负荷的电压等级均为~220/380V。

6.6.4 电源情况

由南北二路市政电力线引入两路10KV电源进入厂区变电站。变电站采用自动化方式,利用微机及网络技术对变电站执行监控、测量、运行操作及协调。

6.6.5 供电方案

1.高压配电

本项目高压用电均由厂区110/10kV变电站放射式配电方式供电,高压电能计量及变压器继电保护均设在110/10kV变电站。

10kV冷水机组、空压机组等自带高压保护控制柜,由入驻生产厂家配套。

2.配电室

车间内设备的供电电压为380V/220V。

在各用电单体内设低压配电室,室内设置抽屉式、XL柜或GGD型低压配电柜,所有电机回路由配电柜(箱)直接配电,并在现场设控制箱或按钮盒。其余供电电路由配电柜或现场配电箱供电。无功功率集中补偿,电容器柜统一设置在低压配电室。配电室设电缆沟,以便电缆进出建筑物。

3.动力配电

车间厂房内动力配电采用放射式与链式相结合的配电方式。10kV用电

负荷采用从厂区110/10kV变电站放射式配电。

所有消防用电设备采用末端双电源切换箱供电,其两回380V/220V电源分别引自厂房变电所两段380V/220V母线。消防线路的过载保护只报警不跳闸,消防设备配电回路应设明显标志。

4.电气控制

工艺、水暖设备大部分自带控制设备,未带控制设备的用电设备采用就地按钮手动控制;大容量电机(55kW以上)采用软启动装置;空调机组等采用变频调速控制;厂房确认火灾后消防控制室可自动切除非消防负荷电源。

5.主要电气设备选择

电气设备选用国产优质、节能、环保产品。其中高压环网柜采用HXGT8型、变压器采用干式电力变压器,低压开关柜采用抽屉式、XL柜或GGD型低压配电柜。动力配电箱采用XLL2型。照明配电箱采用PZ30型。空调系统需与消防火警联锁。当发生火警时,需切断空调系统总进线电源。

6.电气照明

⑴照明种类:车间各厂房设有正常照明和应急照明。

⑵照度标准:

洁净区:300lx;

变配电室:200lx;

空压厂房、制冷及循环水厂房:150lx;

泵房、一般生产区:100lx;

楼梯间、走道:50lx。

7.应急照明

洁净区、变配电室、低压配电室、控制室、空压厂房、防爆区、消防中心等处设备用照明;各厂房的内走道、楼梯间及疏散走道设有疏散照明,安全出口和疏散门设有“安全出口”指示标志,疏散走道设置疏散指示标志灯。供电时间≥30min。

8.照明配电

正常照明电源引自变配电室低压母线。备用照明采用双电源切换箱的方式供电。疏散照明等采用自带蓄电池的应急照明灯具的方式供电,供电时间≥30min。

9.防雷、接地和安全用电

本工程接地采用联合接地方式,建筑屋顶设置避雷带以防雷击。接地采用人工接地方式,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姆。

10.对于消防用电设备供电

拟在车间内设置双电源切换装置,满足工厂在事故情况下满足末端切换的要求。对于控制室用电设备供电,拟在车间内设置双电切换装置及源UPS电源,满足工厂在任何事故情况下能安全的停车及恢复生产。 

6.6.6节能措施 

设计中尽量选用低损耗、高效率的电气设备,如低损耗变压器,高效率的节能电动机,照明光源优先选用高效节能光源,如无极灯、金卤灯等。低压电器元件选用低损耗的元器件。合理布置变电所减少供电线路的损耗,选取电缆截面时,处理好一次投资与损耗引起的年运行费用的关系,即要降低损耗考虑长远利益,节约电能。

6.7供热

本项目蒸汽主要用于入驻企业冬天供暖、工艺设备加热、空调器加湿和调温、消毒灭菌等,供汽压力不低于0.8MP。

项目拟采用市政集中供暖。

6.8暖通工程

6.8.1设计原则

在符合国家各种规范,满足现行GMP及生产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参照国际主流标准,优化设计,减少暖通、空调系统的工程量,降低工程一次性投资,减少能耗,降低暖通、空调系统运行费用。

6.8.2设计依据

1.《民用建筑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12 ); 

2.《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卫生部令第79号 ) ;   

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8年版)》(GB50016-2014);                     

4.《医药工业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50457-2008);                   

5.《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6.《工业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15);

7.《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规范 》(GB 50738-2011);             

8.《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4-2012)。           

6.8.3项目服务对象对暖通空调设计的要求

项目生产车间直接口服饮片生产区域、用于制剂用的提取物的精烘包等区域局部设D级洁净区,办公、外包装等一般区设舒适性空调系统,提取区设排风装置。

6.8.4设计数据:

1.气象资料

**市属暖温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阳光充足,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14.5℃,最高温度419℃,最低温度-19.6℃,冬春季多西北风,夏秋季多东南风,冬冷夏热,春暖秋凉,四季分明。一年四季适宜施工。

2.室外气象参数

冬季采暖室外计算温度          -3.2°C

冬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          0.7°C

冬季空调室外计算温度          -5.5°C

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温度          35.1°C

冬季室外平均风速              2.4m/s

夏季室外平均风速              2.2m/s

全年采暖天数                  122d

3.净化空调系统

室内控制温度:20~26℃

室内控制相对湿度:45~65%

4.一般空调系统

夏季室内控制温度:≤26℃

冬季室内控制温度:≥16℃

5.采暖系统

室内控制温度:≥18℃

6.8.5冷热媒来源及参数

热媒为蒸汽,蒸汽来源于市政集中供热。蒸汽压力要求为0.3Mpa,由车间入户,设减压计量站进行供汽减压计量。 冷源来自冷冻机房,冷媒为7/12℃冷冻水。

6.8.6通风空调工程设计原则及方案

1.设计原则:

⑴实用性原则

空调通风系统划分考虑洁净级别、工序分区、使用时间、运行管理以及避免交叉污染和防火防爆等因素,合理分区。使空调通风系统实用有效。

⑵先进性原则

空调方式和系统控制,采用先进并且成熟的系统形式和控制方案,使设计满足国内的GMP要求。

⑶经济性原则

设备选型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基础上,选用成熟可靠,性价比较高的空调通风设备,

确定运行控制方案,并同时兼顾降低运行成本,节约能源。

⑷环保设计原则

设计中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对有粉尘污染物产生的生产岗位,排风经过高效滤尘处理后排放。同时,设计中选用噪音小的通风空调设备,对有可能产生噪音污染的进、排风口,采取消声降噪措施。在满足国家相应的排放标准的前提下,力求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设计方案

⑴空调系统的设置及划分

本项目生产区域分为洁净区、舒适空调区和一般生产区,洁净区设置中央空调系统以保证环境的洁净度要求,其它区域按要求设计通风和排风除尘系统。

⑵空气处理流程

洁净区设洁净空调系统,空调设备采用组合式空调机组。空调系统空气处理过程:新风经初效过滤和预热后,再经中效、表冷(夏季)、加热、加湿(冬季)、风机加压、中效过滤、消声等空气处理措施,最后经高效过滤风口送入洁净房间。D级洁净区各房间的换气次数取不小于15次/h。

化区净化空调设计方案:

舒适空调设计方案:

将室外新风先进行初效过滤,然后进行冷却除湿或加热加湿、中效过滤,由镀锌钢板风管送入室内生产岗位,循环后回风;

⑶气流组织

洁净空调系统气流组织原则上采用上送下侧回形式。

⑷系统控制

洁净空调系统采用自动系统控制。

①房间温湿度控制:室内设计参数

名   称温  度相对湿度

洁净区20~26℃45~65﹪

舒适空调区18~28℃60﹪~75﹪

空调系统采用回(排)风总管或主要房间测得的温湿度参数为依据,通过自动控制进入组合式空调机组冷、热媒流量或末端加热器加热量,调节房间内的温、湿度在设计范围之内。每个房间的温湿度就地显示。

②房间正压控制:洁净区对室外维持不小于10Pa的正压,同一洁净区内产尘和有污染房间对其他房间维持不小于10Pa的负压,不同的洁净级别的相邻房间维持不小于10Pa的压差。在洁净区典型房间、洁净走廊、洁净区入口处设微压差计,显示该房间与相邻环境的压差关系,通过调节回风量或排风量,达到正压控制要求。

③电气联锁控制:空调机组送风机与洁净区排风机、新风电动密闭阀联锁启停;排风机与其入口电动密闭阀联锁启停。洁净区消毒时解除联锁关系。

④消毒:根据工艺要求洁净区采用臭氧消毒。消毒过程中,排风机停止运行,空调机组低风量运行。

⑤变频调速:所有系统阻力会发生周期性较大变化的送、排风系统,风机变频运行,闭环控制,维持系统风量基本恒定。

⑸通风设计

各工段、岗位及设备根据生产过程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通风除尘方式:

①有余热、余湿、异味微尘产生的生产岗位设整体送、排风系统。

②产尘量大的岗位,设局部除尘系统,防止粉尘或药品颗粒散发到室外,造成环境污染。

⑹通风、排烟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各建筑物均设置防排烟设施。空调系统送、回风总管穿机房墙体或防火分区处设防火调节阀;空调系统风管管材及其保温材料均采用难燃B1级材料,水管保温采用不燃型或难燃B1级保温材料。

⑺节能措施

净化空调系统空调机组送风机调频控制,保证空调系统作恒风量运行;对车间内净化空调系统根据不同运行过程采取程序控制。空调机组自动控制送风温度,对洁净区有工艺排风的非药粉暴露的房间,房间回风支管设变风量阀维持房间压差恒定。对空调机组内各参数和洁净区内典型房间进行温、湿度、压差检测。

空调系统根据车间各功能区域划分,方便控制,对散热量大的空调房间,单设空调系统,加大送风温差,减少送风量,节省空调能耗。空调、通风机均采用低噪声产品,安装采取隔振措施。

在空调系统送、回风管,排风管穿空调机房隔墙处,穿楼板处,穿防火分区隔墙处,设防火阀,并与空调系统连锁;风管采用B1级难燃型保温材料。

6.9制冷   

制冷机房内设置电制冷的水冷冷水机组,为车间提供低温冷水;供水温度为7℃,回水温度为12℃。循环水由冷却塔降温后使用。

6.10自动控制和仪表

6.10.1标准及规范 

1.《过程检测和控制系统用文字代号和图形符号》(HG20505-2000); 

2.《自动化仪表选型规定》(HG20507-2014);                     

3.《控制室设计规定》(HG20508-2000);                         

4.《仪表供电设计规定》(HG20509-2000);                       

5.《仪表配管配线设计规定》(HG/T20512-2014);                 

6.《仪表系统接地设计规定》(HG/T20513-2014);                   

7.《信号报警、安全联锁系统设计规定》(HG/T20511-2014);         

8.《仪表供气设计规定》(HG/T20510-2014);                       

9.《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3-2013);           

10.《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13)。             

6.10.2自动化方案 

1.生产过程自动化控制系统。项目关键工序、设备等尽可能采用自控设备,并增加整个生产线的集中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人机对话,自动化水平达到国内同行业的先进水平。

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厂区设消防控制中心,在车间设区域报警控制器,其各车间消防对讲电话均引自消防控制中心,车间内主要部位设消防对讲电话分机或电话插孔。各建筑单体报警装置采用二线编码火灾报警控制器,火灾报警控制器安装在经常有人值班的门卫或电话总机房。

在配电室、空调机房、仓储区走廊等处设置烟感探测器,主要出入口设置报警钮。火灾发生时除发出声光报警信号外,联锁切断空调系统总进线电源,并自动启动消防泵。

对建筑面积大于300平方米的地上房间和净化区内长度大于20米,车间内长度大于40米的疏散走道按规范要求设排烟设施,排烟口、排烟防火

阀、排烟风机采取连锁措施。

6.10.3 仪表选型   

仪表选型以先进、可靠和经济实用为原则,同时结合本工程的特点,对腐蚀性介质,选用防腐型一次测量元件;对粘度大的介质,选用具有防堵功能的仪表;对防爆场所,选用防爆型仪表。关键部位的仪表选用国外进口仪表,辅助及次要部位仪表选用国产优秀仪表。

项目所在地**市中医药文化底蕴厚重,源远流长。自上古时期轩辕黄帝在禹“率众臣研究医学,教民疗治百病”,开创“歧黄之学”伊始,神医扁鹊、华佗在此坐堂行医,医圣张仲景、药王孙思邈在此悬壶济世,孙思邈在此撰写出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类书《千金方》,项目因此成为中医药的发源地之一。

中药炮制加工技艺精良,项目具有悠久的中药材采集、加工历史,以“加工精良、遵古炮制”而著称于世,在“浸、泡、锻、垠、炒、炙、蒸、煮”等方面都有其独到之处,中国第一部中药炮制专著《雷公炮制论》源于雷公和雷公封地项目方山,在国内久享盛誉,为项目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和技术优势。

**市项目将按照GMP规范管理,对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实施质量风险管理和全面控制。公司建将建立完备的质量管理体系,通过贯通企业上下、内外质量保证机构的有效运作,进行严格的质量评估和审计,从而确保产品品质达到国内的最高水准并与国际标准接轨。

本项目建设严格按照我国现行GMP进行建设,通过招商引资建设专业化的中药饮片产业园,项目完成后,生产设施装备水平和生产能力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为所生产药品质量提供更有效的保障,确保用户的用药安全、有效、质量可控。

第七章  节能

7.1项目采用的节能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7号);

2.《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豫政办 〔2017〕52号);

3.《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的通知》(豫政办〔2017〕81号);

4.《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十三五”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工作方案的通知》(豫政办〔2017〕82号);

5.《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

6.《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

7.《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令2016年第44号);

8.《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指南(2014年本)》;

9.《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  2589-2008);

10.《节电措施经济效益计算与评价》(GB/T13471-2008);

11.《企业节能量计算方法》(GB/T13234-2009);

12.《工业企业能源管理导则》(GB/T15587-2008);

13.《能源管理体系要求》(GB/T23331-2009);

14.《节能监测技术通则》(GB/T15316-2009);

15.《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2012);

16.《医药工业企业合理用能设计导则》(YY/T0247-1996)

17.《高耗能落后机电设备(产品)淘汰目录》;

18.《部分工业行业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指导目录(2010年本) 》。

7.2项目所在地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

根据项目能源消耗分析,本项目消耗的能源品种为电力、新水。项目所在地交通条件便利,区域地理位置优势明显,基础配套设施基本完善,能源供应有保障,各种能源供应及消费情况如下:

7.2.1电力供应及消耗情况

**市是河南省主要产煤基地和电力生产中心之一,煤炭资源丰富,电力资源充足,在充分保证本地用电的同时还肩负电能外送的重任。全市装机容量202万kW,年发电能力120亿kWh,全市年用电量35亿kWh。项目不包含生产工艺流程用电,本项目年总用电量326万kWh,是项目主要能耗,对项目所在地产生的影响较小。

7.2.2新鲜水供应及消耗情况

本项目用水由园区供水系统供给。本项目用水仅包括物业及管理人员生活用水,道路、绿化浇洒用水使用雨水或中水。项目年总用水量为821m3,日均用水量2.25m3,对本地影响较小。

7.2.3项目能源消耗情况

表7-1项目所有产品主要能源消耗一览表

序号名称规格单位年用量备注

1水符合饮用标准吨/年821公用动力、物业及管理人员用水

2电220V/380V万KWh/年326不含生产工艺流程用电

7.3 节能措施

节约能源的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也是企业降低产品成本的主要途径。

合理充分地利用能源降低产品能耗,是项目设计中重点考虑的问题。本项目在节能降耗方面主要采取以下节能措施。

7.3.1建筑设计

1.建筑符合GMP和工业建筑相关规定。采用新型建筑体系,选用高性能、低材(能)耗、可再生循环利用的建筑材料,提高建筑品质,延长建筑物使用寿命,降低建筑材料的损耗。同时开展建筑垃圾的回收和利用,以达到建筑节材的目的。

2.优先考虑自然采光、自然通风,有温湿度要求的房间集中布置,并位于建筑物中部,尽量减少外墙面积和所包围建筑物体积的比值,围护结构

采用新型、高效隔热材料,合理减少门窗面积,并有良好的密闭性。

3.组合式空调器采用变频调速风机,可以随时根据负荷变化对风速风压进行无级调节,同时在非生产期间以较低的耗电量保持低速运行维持室内正压,将无效能耗减少到最小值。并设计采用回风系统,风管有隔热措施,起到节约冷热量的作用。

4.本项目规划大量种植绿色植物,同时将消防水和生产冷却水设计成水系景观,起到降温增湿的作用。

7.3.2电力设计

1.选用较高的供配电电压,减少变压层次和变电设备重复容量,对大容量用电设备,选用较高电压等级的电动机,采用供电电压直降配电。

2.对距供电点较远的大、中容量连续运行的电气负荷,采取就地无功补偿装置。

3.对空载率大于50%的电动机,设置空载断电装置。

4.照明用电,采用效率较高的新光源。集中控制的照明系统,安装光控的自动装置。

5.按生产、生活、办公分开设置电力计量仪表。装机容量100 kw以上的设备(或单元)单独装表计量。

7.3.3 暖通空调 

净化空调系统送风机配有变频控制器,保持送风量恒定不变。 新风在进空调箱前进行预处理。水系统装有二通控制阀,控制调节水流量。 新风、排风采用全热交换器进行热交换,减少新风负荷。

7.3.4 节能管理

建立节能管理机构,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企业应做到对每一个耗能设备配备相应的计量器具和必要的检测设备,做到输入、输出能源情况有计量,严格能源计量管理;同时企业要对能源计量数据的采集、处理、使用实施有效管理,充分发挥能源计量检测数据在生产经营、成本核算、能源平衡和能源利用状况统计分析等各项工作中的作用。

在职工中开展节能教育,制定各项节能措施,并落到实处,使节能在每个生产环节得到贯彻实施。

第八章  消防

8.1 设计依据

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版);               

2.《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3.《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17);

4.《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J50073-2013);               

5.《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             

6.《工业与民用电力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J65-2008);

7.《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13);         

8.《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2001年局部修订);

9.《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2012)。           

8.2 生产类别及防火分区

本项目提取车间为甲类全年连续生产;饮片车间及仓库为丙类,设计时防火分区严格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进行划分。

8.3 防火设计方案

总图布局严格按功能分区,各建筑物满足防火间距,满足消防要求;厂区采用环形消防通道,满足各建筑物单体的消防要求;厂区消火栓按规范要求进行设置。

根据建筑结构形式,耐火等级按不同级别要求进行设计。

建筑平面及竖向布置,防火分区、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楼梯设置等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甲类生产岗位按防爆要求合理设置防爆墙、防火门,外墙上开设大面积通风采光窗作为泄爆面,泄爆面积满足防爆要求。

防爆区与临近非防爆区之间设置缓冲室,防爆区地面采用不发火地坪。

1.消防水系统

室外消火栓系统、室内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室外消火栓系统:采用稳高压消防供水系统,由消防水池供给,在室外消火栓系统环网上设置室外地上式消火栓以保证室外消防用水。室内消火栓系统:室内全方位设置室内消火栓保护。该系统由室外消防水池、消防泵房内的消火栓加压泵及厂区最高建筑物屋顶的消防水箱及消火栓增压稳压设备组成。平时,由消火栓增压稳压设备保证消火栓系统压力;火灾时,通过消火栓箱内的消防报警按钮启动消火栓加压泵向系统供水。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设置自喷的建筑物内除配电机房、小于5平方的卫生间及楼梯间外均设置自动喷水系统保护。该系统由室外消防水池、消防泵房内的自喷加压泵、最高建筑物屋顶的消防水箱及喷淋增压稳压设备组成。平时,由喷淋增压稳压设备保证系统的设计压力;火灾时,喷头出水灭火,该区水流指示器动作,向消防中心发出信号,同时报警阀动作,敲响水力警铃,压力开关动作,启动自喷加压泵,向系统管网供水。泵房内还可手动启泵。室外设置地上式消防水泵接合器。

2.化学消防系统

根据《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在车间内均设置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

3.通风及防排烟

疏散走廊设置防排烟系统,采用常闭板式排烟风口,排烟风机前设280℃排烟防火阀。在风管穿防火墙时设防火防烟阀,防止火灾通过风管蔓延。防火防烟阀与空调风机进行连锁,火灾发生时在烟感器自动报警及消防设施的联动控制下,阀门上控制操作机构接受联动控制电源(DC24)机构动作,阀门自动关闭,相应空调设备停止运行,或当管道内气流温度达到70℃时,机构上熔断器动作,阀门亦迅速关闭,切断烟气与火势沿风管蔓延的通路,相应空调设备停止运行。

车间洁净区设机械排烟系统,在排烟管道上设置止回阀防止室外空气通过排烟管道进入洁净区。在排烟管道上设置排烟阀。排烟系统与感烟报警系统连锁,当火灾发生时,自动开启排烟阀,启动排烟风机,并在烟气温度达到280℃时自动关闭。 

4.工艺消防安全设计

车间、仓库物料的闪点均>60℃,主要是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等及包装材料等固体物,按丙类危险性进行消防设计。提取车间存在有机溶剂,按甲类危险性进行消防设计。工艺设计上使人流和物流分开。车间内的工艺设备及辅助设施,在布置上均按规范要求留有安全通道和规定的操作间距。

第九章  环境保护

9.1编制依据

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   

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3.《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               

4.《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2008);               

5.《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6.《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                 

7.《中药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1906-2008);   

8.《提取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1905-2008);   

9.《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10.《一般工业固废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 

11.《锅炉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3271-2014)。       

9.2项目地址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1.地理位置

**市医药工业园项目,拟建地为**市产业集聚区东产业园,厂区占地302894.32m2,约454.34亩,东侧为单庄路,西侧为南北二路,南侧为祥云大道,北侧为明楼路。通过建设方提供的有关资料显示,工业园区基础配套设施较为完善,给水、排水、供电、通信等能够满足本项目的建设需要。

2.环境现状 

根据项目公司提供的资料显示,项目所在地区域内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良好;地下水各指标均可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质标准的要求;项目建设地周围的声环境现状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区标准,符合建设医药企业条件。

项目用地地势平坦,地貌简单,绿化植被良好。周围无粉尘、废气污染。

9.3 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情况

9.3.1项目施工期间的主要污染物

项目施工期影响区域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有施工扬尘、施工机械产生的尾气、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施工噪声以及施工过程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由于项目施工区在项目厂区内且周围100m范围内无人群居住,没有环境敏感点,因此项目施工期间虽然产生有扬尘、尾气、噪声等,但其不利影响是有限的和不敏感的,而所产生的少量生活污水和固体废物经适当的处置后也不会对环境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9.3.2项目运行期间的主要污染物

1.废水

本项目为液体口服制剂生产,产生的废水主要有设备清洗废水、地面清洗废水、循环冷却废水、纯化水制备时反渗透废水以及办公生活废水。

2.固废

本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有提取后的废中药渣、废包装材料、过滤工段产生的过滤渣、除尘渣以及污水处理站污泥。

3.噪声

建设项目高噪声设备主要有噪声设备有制冷机组、空调机组以及各类泵,其声源值在75~93dB(A)之间。

4.废气

拟建项目车间产生的主要大气污染物主要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工艺粉尘(中药前处理产生的粉尘、提取投料产生的粉尘、饮片粉碎、粉剂分装时产生的粉尘)、提取及出渣时产生的乙醇及中药气味。

9.4 控制污染的初步方案

9.4.1项目建设期的主要污染治疗方案

1.泥浆及污水控制措施

⑴施工区应建有排水明沟,可以利用施工过程中的部分坑、沟作沉淀后再利用于堆场、料场喷淋防尘、道路冲洗、驶离施工区的车辆轮胎冲洗等。

⑵施工中外排坑沟内积水时,在不妨碍施工车辆或道路交通的前提下,尽量用软管排到阴井边,避免使施工区或行车道路泥泞路滑,造成污染及人身事故。

⑶施工区内的喷淋渗出水、清洗水、雨水等排入事先设计的排水明沟内。

⑷散料堆场四周用石块或水泥砌块围出高50公分的防冲墙,防止散料被雨水冲刷流失。

2.环境空气保护对策措施

⑴建筑材料(主要是建筑垃圾、施工弃土、黄砂、石子)的堆场以及混凝土拌合处应定点定位,并采取防尘措施,如在大风天气,对散料堆场采用喷淋防尘。

⑵散装水泥罐下部出口处设置防尘袋,以防水泥散逸。

施工期间泥尘量大,进出施工现场车辆将使地面起尘,因此运输车进出的主干道应定期洒水清扫,保持车辆出入口路面清洁、湿润,以减少汽车轮胎与路面接触而引起的地面扬尘污染,并尽量减缓车速。

⑶加强运输管理,如散货车不得超高超载,以免车辆颠簸洒出;坚持文明装卸,避免袋装水泥散包;运输车辆卸完货后应清洗车厢;工作车辆及运输车辆在离开施工区时冲洗轮胎,检查装车质量。

⑷加强对机械、车辆的维修保养,禁止以柴油为燃料的施工机械超负荷工作,减少烟度和颗粒物排放。

⑸搞好施工周围道路的交通组织,避免因施工而造成交通堵塞,减少因此产生的废气怠速排放。

⑹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环保教育,提高全体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坚持文明施工、科学施工、减少施工期的大气污染。

3.声环境保护对策措施

⑴合理安排高噪声施工作业的时间,在夜间22点至次日晨6点严禁打桩等高噪声施工作业,并减少用哨音调度指挥。尽可能减少对周围地区夜间环境的影响。

⑵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2011)》对施工阶段的要求,如要在夜间超标施工需向所在区环保局提出申请,获准后方可在指定日期内进行。

⑶工地周围设立围护屏障,同时也可在高噪声设备附近加设可移动的简易声屏,尽可能减少设备噪声对环境的影响。

⑷加强施工区附近交通管理,避免交通堵塞而增加的车辆鸣号。

4.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对策

施工垃圾主要来自施工所产生的建筑垃圾和施工队伍生活产生的生活垃圾,做到及时收集和清运。

9.4.2项目运营期的主要污染治疗方案

1.废水治理方案

参考类似饮片加工和提取工程分析可知,本项目建成,入驻企业运营后日产生的废水量约为3676m3/d,其主要污染物有CODCr、BOD5、SS、氨氮等。项目规划方案中,污水处理规模按10000 m3/d处理能力考虑。经与项目单位沟通,计划分两期建设,根据中药生产企业的常见污水水质情况和污水处理工艺,10000m3/d处理能力的污水处理站总占地面积约需要41.03亩。

⑴清污分流方案:生产废水排放实行清污分流,将生产工艺废水和循环废水等下清水分开,下清水可以用来浇灌花草。生产废水集中到污水站处理,以节约占地面积和运行费用,减少投资。

⑵生产废水治理措施

根据项目废水水质,同时参照《中药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6- 2008)《提取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1905-2008的编制说明,项目公司目前采用的是以主体工艺为UASBY厌氧反应器+HCR好氧反应器的污水处理办法。经此工艺处理后本项目排水水质COD、BOD、SS、 NH3-N等,应满足排放限值后排放。

2.废气污染防治措施

⑴粉尘的产生及治理

提取投料时采用封闭式投料,粉尘利用集尘罩收集后采用布袋式除尘装置处理经过排气筒高空排放。

提取车间药材提取物流浸膏经喷雾干燥后,通过负压由管道输送至车间洁净区旋风收粉工序,旋风收粉后,为减少物料损失,用布袋收尘器拦截粉尘,回收物料,气体经水浴装置净化处理后高空排放。粉尘排放浓度和排放速率符合《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新污染源颗料物排放限值二级标准的要求。

饮片粉碎及分装产生的粉尘采用布袋式除尘装置处理后高空排放。

⑵废气

臭气:项目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中药特有的气味,生产过程中大部分是密闭厂房和设施,加上余气均通过高空排放,根据项目公司目前的生产情况来看,项目可达到相关排放标准。

乙醇气:中药提取车间无组织排放主要为车间换风带出的少量乙醇,挥发量很少,采用大气导则中推荐的公式计算大气环境防护距离为“无超标点”,车间周边无需设置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3.固废污染防治方案

本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有提取后的废中药渣、废包装物、过滤工段产生的过滤渣、除尘渣以及污水处理站污泥。

中药渣直接运送到项目生物质锅炉的燃料处理装置进行处理后,用作锅炉燃料进行再利用。

对于过滤渣、除尘渣以及污水处理站污泥均属于一般固体废物,可以满足《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要求,运往垃圾填埋场安全填埋处理,不会对外环境产生二次污染。

废包装和碎玻璃由专业处理公司收购后统一处理。

本项目厂区内设置有临时固废堆放场,根据《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及要求,固体废物的堆积、贮存必须采取防扬撒、防流失、防渗漏等污染防治措施,因此,临时堆放场的建设应按照《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的要求进行,地面应硬化,设顶棚和围墙,达到不扬散、不流失、不渗漏的要求。

固废经上述治理和综合利用处理后,均能得到有效处置,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大的不利影响。

4.噪音的治理方案 

声污染防治对策措施主要依据各设备噪声特性,合理设计与布局,噪声源相对集中,采用岗位和休息室闹静分开;拟采取的噪声防治措施主要有:对产生噪声的设备,选型时首先考虑采用低噪声的优质设备,并通过采用隔声、吸声、消声及减振等措施来降低设备噪声。

空调机组、制冷机、泵类噪声及风机主要来源于泵电机冷却风扇噪声,泵轴液物料而产生的空化和气蚀噪声,泵内物料的波动而激发泵体轴射噪声、脉冲压力不稳定而产生的噪声以及机械噪声。这些噪声以冷却风扇产生的空气动力噪声为最强,远远超过电磁噪声和机械噪声之和,电动机的噪声频带比较宽,以低中频为主。一般用内衬有吸声材料的电动机隔声罩将电动机全部罩上,并在电动机后部进风口处装设消声器,同时加设泵基减振垫和进行厂房隔声,这样可整体减噪10~15dB(A)。

根据噪声预测结果,在采取了上述治理措施的基础上,企业四侧厂界昼夜间噪声均能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2类标准(昼间60dB(A),夜间50dB(A)),敏感点昼间能够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标准(昼间60dB(A),夜间50dB(A))。

5.绿化美化

绿化美化是一项重要的环保措施,包括植树、种草等,是改善厂区环境最主要的途径之一,绿化不仅具有挡风、除尘、减噪、美化环境等诸多功能,而且还是防止大气污染、净化大气的一种经济易行且效果良好的重要措施。绿化对净化大气有显著功能,因此项目把绿化作为一项主要的环保工作来对待,在绿化植物选择上,注重选择能防尘、防火、降噪、调节及改善气候的绿化植物,在树种的配置上应结合草坪、灌木、乔木等实行高中低立体绿化。在高噪声车间的周围宜选择降噪能力强、树冠矮、分枝低、枝叶茂密的乔、灌木,高低搭配,形成隔声带;职工活动场所及道路两旁的绿化应不妨碍生产和运输;在配置树种时还应兼顾采光和通风的要求。

9.5环境影响分析结论

项目所处的区域的大气、水、噪声和农业生态环境符合项目工艺要求。该项目成功实施后,采取各项环境防治措施,各项污染物均能达标排放,应认真落实建设项目环境“三同时”制度,将雨、污水管网、减噪降噪落到实处,对环境基本无影响。项目选址合适,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故从环境保护角度而言,本项目在拟建地实施是可行的。

9.6建议

1.应根据当地政府主管部门的要求,对项目进行更详细的环境评价工作。

2.对项目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物料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严格执行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控制标准,对操作人员必须进行安全教育和专业培训。

3.废水排放口要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排污口规范化要求,制定监测计划,跟踪掌握项目废水和废气的排放情况,以确保废水和废气的达标排放。

4.项目投产后必须确保污染治理措施能够始终有效运行,并按国家有关规定处置危险废物。

5.严格按照防火防爆要求落实各项防火防爆措施,确保安全生产。

6.企业应积极进行清洁生产审核。

第十章  劳动安全卫生

10.1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主席令[2002]第70号2014年修订);

2.《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10]第36号);

3.《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国家主席令[2001]第60号,2011修订);

4.《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2011]第591号);

5.《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T 12801-2008);   

6.《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2010);         

7.《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2011);

8.《工业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制》(GBZ2.2-2007);   

9.《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T 50087-2013);     

10.《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86);     

1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8年版)》(GB50016-2014);             

12.《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           

13.《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14.《医药工业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50457-2008);     

15.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基础资料。

10.2 劳动安全保护、职业健康

施工期间,施工单位与员工签定用工合同,严格遵守《劳动法》对工

人进行安全教育,文明施工教育,技能的培训和考核,针对工程施工各阶

段的特点,教育员工自觉做好生产过程中的施工防护和人身防护,牢固树

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确保安全生产。

1.项目全体员工进场前组织一次专门的安全教育。

2.新进场的工人在上岗前,必须进行三级安全教育,经考核合格

后,方能上岗。

3.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教育经政府劳动部门考核后,一律持劳动部门

颁发的操作证上岗,操作证每两年复审一次,各级劳动安全部门建立特种

作业人员档案,登记造册,保存操作证复印件或原件。

4.加强安全管理标准化,坚持“五同时”“三不放过”制度。施工现场

设安全标语,危险区设立安全警示标志。特殊工种坚持持证上岗。 

5.现场设置临时办公室,做到整洁,干净,并设公用厕所。

10.3投入运营后危害因素与危害程度

10.3.1危险及危害因素综述

本项目投入运营后危险物料主要为中药材、蔗糖、蜂蜜和乙醇等。对照《危险化学品名录》(2010年版)、《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化学危险品目录》等标准、规定进行辨识,确定本项目生产中涉及的危险物料为乙醇,其物理性质和危险特性详见下表10-1。

表10-1项目涉及危险物料组分的理化性质及毒理性质  乙醇

危险性类别第3.2类中闪点易燃液体分子式C2H6O

物理性质相对密度(水=1)0.79,相对密度(空气=1)1.59,熔点-114.1℃,沸点78.3℃

燃爆特性燃烧性:易燃闪点(OC)12爆炸下限(%)3.3爆炸上限(%)19.0

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

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国家主席令[2001]第60号,2011修订),该建设项目在运营过程中存在火灾、爆炸、触电、机械伤害、高温伤害、高处坠落等事故的危险。

1.火灾

醇沉及乙醇回收过程中乙醇气体泄漏有造成火灾、纸质包材等遇明火易引起火灾的危险。

2.爆炸

生产过程中易燃液体乙醇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压力容器有物理爆炸因素,使用过程中按照规范压力范围内使用,并定期校验压力表和安全阀。

3.噪声危害

生产过程中的噪声比较小,主要集中在各类大型压缩机、引风机、泵等所在的厂房或场所。这些生产场所的噪声强度可高达92~90dB,同时伴有振动。噪声对人的健康危害和作业环境的影响很大。长期在强烈的噪声中从事生产操作,会使人的听力下降,严重者可造成噪声性耳聋,并可能引起神经衰弱、高血压及心血管疾病。噪声作业环境不仅会影响正常的信息交流,容易诱发事故,而且振动会造成设备、管道金属材料的疲劳,缩短使用寿命,易因疲劳损坏引发其它事故。

4.机械伤害

在整个生产装置中,存在着多种具有相对旋转或相对往复运动的固定机械设备(如压缩机、离心机等),以及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夹击、碰撞、剪切、卷入、绞、刺等,这类事故属于多发事故,造成该类事故发生的原因多是由于防护不当,操作失误,警示信号不灵所引起。

5.触电

本项目各种动力、控制、照明电气设备及其电缆、开关等几乎遍布每个生产工序和操作岗位,有触电事故的可能。

各种电气设施不仅会因自身缺陷、超负荷运行、错误操作、雷击等原因,有漏电、着火甚至爆炸的危险,对人造成不同程度的电气伤害。而且还会受到所处生产场所高温、潮湿和腐蚀性环境的作用和影响,加速绝缘的老化,降低绝缘电阻水平,以致使得绝缘损坏,造成更为严重的漏电。特别是在潮湿环境和多雨季节,或高温环境使人多汗,都会造成人体电阻的降低,增加了电气伤害的可能性和危险性,使发生事故的几率上升。

6.高处坠落

本项目有部分装置设备需要高空作业,这些场所由于违章或生产现场自身存在的隐患以及特定的生产环境所限制,往往造成这类事故的发生。

有关统计资料表明,高处坠落事故主要来自于作业时的违章和生产场所的隐患。生产管理不严,违章操作和巡捡,安全设施不完善等,都易发生事故。特别是在生产装置检修期间,由于时间短、工作量大,参与人员、交叉作业多,设备、管道敞开多等原因,若劳动组织不严密,缺少有效的安全措施,则极易发生高处坠落事故。

7.灼烫

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由于明火设备和各种热力管道、换热设备存在。这些场所的设备和管道外壁温度过高,如果保温及隔热措施不当,都会造成烫伤事故。

8.酸碱腐蚀

在生产、检验及个别生产过程中会用到强酸、强碱,皮肤、眼睛接触会造成腐蚀灼伤。

10.3.2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

按照《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建设项目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安全设施投资应当纳入建设项目概算。项目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对职业安全卫生有影响的因素将采用以下措施以改善操作条件,确保劳动安全卫生。

1.安全

严格执行国家及有关部门颁布的标准、规范和规定。设计中坚持生产必须安全、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规定。

⑴厂区总平面布置上,设置人流口、物流口,避免交叉和迂回,并尽量使负荷中心与供应来源靠近,通道、建筑物的安全距离、采光通风、日晒等均按有关规定设计,各建筑物之间按规范要求留有足够的间距,道路呈环形通道,满足消防和运输等方面要求;在容易引起火灾的地方,设置灭火器,用于扑救小型初始火灾。厂区道路旁设置消火栓,要求24h不间断供水。

⑵各个生产车间按工艺流程合理布局,区域划分明确,人流、物流通畅,避免重复往返。以防止原材料、中间体、半成品等交叉污染和混杂。建筑物的楼梯符合安全要求。

⑶生产车间的洁净区、乙醇使用区域设置有火灾报警系统,以便于及时报警,迅速扑灭火灾,并设置有应急灯、应急疏散标志灯和紧急出口,以保证停电或安全事故时操作人员的疏散安全。为防止储存容器破裂后液体外溢,乙醇储区应设立围堰,以收集事故泄漏的化学品和防止化学品的蔓延,将事故影响降到最低。

⑷生产车间通风管道采用非燃材料保温。按规范要求,进、回风管道在穿越机房隔墙或楼板处均设置防火阀。

⑸主要生产设备采用双回路电源,避免停电事故造成的生产事故和环境污染事故。电气设备非带电外壳、配线穿管以及电气安装支架等均作接零保护,选用带漏电保护的电气设备。检修照明电压不高于12伏,以确保操作和检修人员不致发生触电事故。

⑹各类机械设备的传动装置均装有安全保护罩,操作平台设有防护栏杆,屋面设有一定高度的女儿墙,以保证生产人员的安全。

⑺纯化水站在制备纯化水过程中使用少的酸、操作配备有专用劳保用品,并设有冲洗设施,以便万一酸、碱接触皮肤时能及时处理。

⑻各建筑物按规范规定作防雷设计。

2.工业卫生

⑴按照《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2010)、《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等法规要求,合理布置生产车间,在厂区的空地处和车间建筑四周进行绿化。

⑵对车间内噪音较大的设备如:冷冻机、空压机、通风机等设备增设减振设施,风机进出口加装消声器,机房内采用吸音材料,以降低噪声,减轻对操作人员的危害。

⑶对产生粉尘的操作环境,加强了局部排风措施,并对发生点采取了单机除尘,减少粉尘对人体的危害。

⑷生产车间内设有男女更衣室、厕所、卫生间等辅助用房。

⑸厂房主要出入口设置电击杀虫灯,以防飞虫进入。

3.安全急救及卫生保健

⑴制定风险事故应急响应预案,明确风险事故状态下应采用的封闭、截流等措施。

⑵根据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和卫生防护距离计算结果,设定100m的防护距离。

⑶车间备有急救箱,可作事故紧急处理。对全体员工定期组织进行健康检查,建立健康档案,并按不同工种岗位发放劳动保护用品,加强职工的卫生保健。

10.4安全管理和教育培训

10.4.1安全卫生管理机构及设施配置

本项目车间设安全员,班组设小组安全员,形成安全卫生组织网络。凡进厂新工人、实习人员、工人调换岗位等均须通过三级安全教育,并审查合格后方可上岗。由专职安全员巡回检查安全生产情况。

厂区设专业消防员一名,负责厂内消防工作,检查全厂及车间消防设施器材的完整情况,并定期组织职工进行消防知识教育。

10.4.2安全卫生教育

本项目安全卫生教育由安全卫生管理机构负责。

在本项目正式进入运营之前,必须对操作人员、生产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另外,制定必要的安全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操作人员必须经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

生产运行中,工厂应加强安全管理,建立安全巡检制度,避免不必要的事故发生。

10.4.3安全卫生检测

本项目的安全卫生监测主要依托项目所在地政府的安全卫生监测机构和设施,厂区内不配备安全卫生监测机构和设施。

10.5预期效果

本项目劳动安全卫生,依照国内外有关法律、法规及规范,在切实落实各项劳动安全卫生对策措施的情况下,是能够满足国家有关劳动安全卫生要求的。

在项目设计过程中,开车运转之前,业主应当与当地公安、企业消防队、当地消防及安全卫生管理、医疗机构密切配合,制定完善的重大事故应急措施计划,并报当地公安、消防、劳动安全、卫生、环保等部门审查批准、备案。适当时候应组织重大事故演习,以检验重大事故应急措施计划的可操作性及可行性。

第十一章  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11.1 公司组织机构

11.1.1项目法人组织方案

该项目由**市项目组织实施。

11.1.2组织管理方案

1.成立领导小组

为加强项目工作的领导,协调有关部门共同抓好项目的规划、实施、

检查落实,特成立“**市项目项目项目”建设项目领导小组,组长由公司总经理担任,副组长由副经理担任。

2.落实项目第一负责人

为加强项目建设领导人责任制,确保工程质量,提高投资效益,由

总经理担任项目第一责任人。

3.设立项目专用账户

为了确保资金到位后能专款专用,设立项目专用帐户,并按工程实施进度拨款,保证工程实施,按期完成。

4.建立工程检查、审计制度

为了促进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建立工程实施检查和审计制度,保证工程质量,按期施工,竣工和发挥其效益。

5.建立项目实施情况汇报、请示制度

根据工程进度情况,办公室人员特别是项目第一负责人要经常向领导小组汇报工作进程情况,以及资金使用情况,并以书面报告形式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或请示。

6.在上级部门的领导和统一布置下,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抓好项目的实施与管理。

7.严格按照国家现行的施工验收顾一凡进行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

11.2 生产班制及定员

11.2.1年工作日

本项目工作日公用动力、物业每年365天,三班/天;行政管理每年251天,一班/天。

11.2.2劳动定员

本项目定员50人。物业15人、管理人员15人、公用动力及辅助设施20人。

第十二章 项目实施进度

12.1项目管理 

项目由**市项目负责实施,成立工程项目部,内部机制稳定、机构健全、分工明确。能够确保项目高标准、高质量地按进度计划安排的工期顺利完工。

1.项目实施严格按照“施工招标制和质量管理责任制”的原则进行管理。

2.实行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

对项目建设工程质量负主要责任的领导和直接责任人,实行工程质量终身追究制度。

3.实施工程监理制

严格执行工程监理制度。建设单位应委托(或招标)有资质的工程监理机构,全面负责工程监理,并实行工程监理工程师负责制以确保项目工程质量和建设工期要求,并降低建设成本。

4.执行基本建设程序

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办事 ,建设过程中接受计划、审计、纪检等部门和社会舆论的监督,建成后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严格的竣工验收。

5.搞好项目资金管理

对项目资金实行专项管理,专款专用。

12.2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12.2.1 建设计划

本项目建设实施计划主要依据项目各阶段实施过程中所必须的时间和应具备的条件,并考虑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不可预见因素所造成的对进度的影响,使实施计划的编制尽量接近实际情况,较为合理科学。

1.项目批准后,依据项目资金落实情况,合理安排工程开工相互衔接时间。

2.土建工程必须由具有相应专业资质施工单位承担,以保证工程质量和建设进度。

3.设备安装,应有设计、施工、设备制造厂家及建设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以便在建设过程中及时发现和协调解决出现的问题,确保建设周期和顺利完工。

项目的实施阶段可分为项目前期、项目建设期和项目竣工验收等阶段。其中,项目前期主要为可行性研究及批复;项目建设期主要包括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及招投标、土建工程、设备购置与安装;项目竣工验收主要包括竣工验收交付使用等。

12.2.2 项目实施进度

本项目严格按照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管理程序进行。

为加快建设进度,缩短建设周期,各阶段的工作应尽量提前进行,允许有一定程度的交叉。如在勘察设计阶段,可以进行场地平整等施工准备工作,设备安装可以与土建施工协调进行,在土建施工阶段,可以进行设备的安装和调试部分。各期进度实施的详细情况祥见表12-1项目实施进度表。

表12-1 工程实施进度表

序号项项目             月份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

1项项目期工作阶段

2勘察设计阶段

3施工前准备阶段

4土建施工阶段

5设备安装及调试

6竣工验收

第十三章 招投标方案

13.1编制依据

⒈《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主席令1999年第21号);

⒉《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2011年第613号);

⒊《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增加招标和核准招标事项暂行规定》(国家计委令2001年9号);

⒋国家发改委《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2000年);

⒌《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办法》(七部委令2003年第30号);

⒍《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招标投标管理办法》(建设部令2001年第89号);

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市招标投标管理办法 的通知》(禹政[2014]26号)。

13.2招标原则

本项目应严格按基本建设程序组织实施,为保证工程质量,缩短工程建设期,防范和化解工程建设中的违规行为,规范招标、投标活动,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招标投标活动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本项目在招投标过程中要严格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原则,并应当接受依法实施的监督。

13.3招标范围

根据《**市招标投标管理办法》(禹政[2014]26号)第四条和第五条规定,本项目必须公开招标,招标范围包括工程施工、项目勘察设计、工程监理、重要设备及材料采购等。

13.4招标方式

本项目的招标方式为公开招标。

13.5组织形式

鉴于本项目法人单位目前尚不具备自行招标所具备的编制招标文件和组织评标能力,该项目的招标活动委托给依法成立、从事招标业务并提供相关服务的招标机构,评标委员会由委托机构根据工程性质,从符合要求的招标中心专家库中随机抽取相关专业的专家和招标单位代表组成。招标活动均应在有关监督部门指导下进行。

13.6招投标程序

⒈招标

⑴本项目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先履行项目审批手续,取得批准后委托招标机构进行公开招标。

⑵招标人应当通过国家指定的报刊、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介公告。公告应当载明招标人名称和地址,招标项目的性质、数量、实施地点和时间及获取招标文件的办法等事项。

⑶本项目的招标文件应当包括招标项目的技术要求、对投标人资格审查的标准、投标报价要求和评标标准等所有实质性要求和条件以及拟签订合同的条款。依据工程的需要,采用总承包方式,面向社会公开选择施工企业、工程监理、设备材料供应商和勘察设计单位。

⑷组织潜在投标人踏勘项目现场。

⑸本项目自招标文件开始发出之日起至投标人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日,最短不得少于二十日。

⒉投标

⑴本项目投标人应当具备承担招标项目的能力,并应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编制投标文件。投标文件的内容应当包括拟派出的项目负责人与主要技术人员的简历、业绩和拟用于完成招标项目的机械设备等。

⑵投标人应当在招标文件要求提交投标文件的截止时间前,将投标文件送达投标地点。投标人少于三个的招标人应当依照本办法重新招标。

⑶投标人拟在中标后将中标项目的部分非主体、非关键性工作进行分包的,应当在投标文件中载明。

⑷投标人不得相互串通投标报价,不得排挤其它投标人的公平竞争,不得损害招标人或其它投标人的合法权益。

⑸投标人不得以低于成本的报价投标,也不得以他人名义投标或者以其它方式弄虚作假、骗取中标。

⒊开标、评标和中标

⑴开标由招标人主持,在招标文件确定的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的同一时间、招标文件中预先确定的地点,邀请所有投标人参加。

⑵评标由招标人依法组建的评标委员会负责。评标委员会由五人以上单数组成,其中技术、经济等方面的专家不得少于成员总数的三分之二。专家应当从事相关领域工作满八年并具有高级职称或具有同等专业水平,从省专家库随机抽取。评标委员会成员应当客观、公正地履行职务,遵守职业道德,对提出的评审意见承担个人责任。

⑶中标人确定后,招标人应向其发出中标通知书,并同时将中标结果通知所有未中标投标人。自中标通知发出三十日内,招标人和中标人应按招标文件和投标文件订立书面合同。

⑷中标人应当按照合同履行义务,完成中标项目,中标人不得向他人转让中标项目,也不得将中标项目肢解后分别向他人转让。

表13-1建设项目招标基本情况表

建设项目名称:**市项目项目项目

建设单位名称:**市项目

采用招标采购不采用招标采购招标估算金额(万元)备注

招标范围招标组织形式招标方式

全部

招标部分

招标自行

招标委托

招标公开

招标邀请

招标

勘察

设计√√√474.25

建安

工程√√√42728

监理√√√420.08

设备√√√1189

重要

材料---

其他

情况说明:

                                         建设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第十四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14.1工程概况

本项目包括15栋标准化中药饮片车间、4栋浓缩标准化车间的厂房建设、综合仓库、产品展示及化验楼及宿舍楼、变配电室、消防泵房、污水处理用房等配套工程,以及给排水、供配电、供热、道路、绿化等公用工程。

14.2编制依据 

1.《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第三版)国家发展改革委、建设部;

2.本可行性研究报告提供的技术参数和相关数据资料;

3.根据有关专业提供的图纸、设备清单及综合材料以及有关文字说明。

4.设备及其安装:

⑴定型设备按有关制造厂提供的报价或估价;

⑵执行《河南省安装工程消耗量定额及统一基价表》。

5.土建工程:

⑴执行《河南省市政工程单位综合基价(2002年)》;

⑵执行《河南省安装工程单位综合基价(2003)》;

⑶执行《河南省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额及统一基价表》;

⑷执行《装饰装修工程消耗量定额及统一基价表》。

14.3估算方法

按照《建设项目投资估算编审规程》(CECA/GC1-2015)的规定,将本项目投资估算分为工程建设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工程建设预备费用和建设期利息四大部分分别进行估算。工程费用又分为建筑工程费用、设备购置费用和安装工程费用三部分。

1.工程费用

建安工程费用估算采用实物工程量投资估算法,单位工程量费用估算指标以《河南省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预算定额》(2016版)为基础,以及**市市场材料价格调整价差,参照本地区市场行情及近年来类似工程概预算造价,结合本工程设计方案标准及规模综合编制。

2.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⑴土地使用费:根据《河南省征地区片综合地价标准》(豫政【2016】48号)征地补偿标准及许昌市有关地面附属物和青苗补偿规定,本项目按170000元/亩计算。

⑵建设单位管理费:是指建设单位从项目筹建开始直至办理竣工决算为止发生的项目建设管理费用。依据《基本建设项目建设成本管理规定》(财建【2016】504号)之规定,结合本项目的性质和特点计取。

⑶建设工程监理费:指委派工程监理单位对工程实施监理工作所需的费用。包括:施工监理和勘察、设计、保修等阶段的监理。参照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收费管理规定的通知》(发改价格〔2007〕670号)之规定,结合本项目的性质和特点计取。

⑷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咨询费:是指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的咨询收费。包括:建设项目专题研究、编制和评估项目建议书、编制和评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以及其他与建设项目前期工作有关的咨询服务收费。依据原国家计委的《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咨询收费暂行规定》(计价格[1999]1283号之规定,结合本项目的性质和特点计取。

⑸勘察设计费:是指建设单位委托勘察设计单位为建设项目进行勘察、设计所需的费用,由工程勘探费和工程设计费、施工图预算费、竣工图编制费组成。参照原国家计委《工程勘察设计收费管理规定》(计价格[2002]10号)之规定,结合本项目的性质和特点计取。

⑹招标服务费:指招标机构接受招标人委托,从事招标业务所需费用。参照原国家计委的《招标业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计价格[2002]1980号)之规定,结合本项目的性质和特点计取。

⑺环境影响咨询费:参照原国家计委、国家环保总局《关于规范环境影响咨询收费有关问题的通知》(计价格[2002]125号)之规定,结合本项目的性质和特点计取。

⑻工程造价咨询服务费:按第一部分费用的0.15%计算;

⑼工程保险费:按第一部分工程费用的0.3%计算

⑽施工图审查费:依据《建筑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2015年修订版)之规定,结合本项目的性质和特点计取;

4.预备费

根据本项目的特点,预备费按工程费用和工程建设其它费用之和的8.0%计算。

5.建设期利息

本项目已取得国家开发银行银行贷款2.99亿元,利息率按5.5%估算。

14.4总投资

项目总投资71354万元,其中工程费用44000万元,工程建设其它费用20229万元,预备费4100万元,建设期利息3025万元。详见项目总投资估算汇总表(表13-1)。

14.5资金来源及筹措

本项目建设规模总投资为71354万元,其中银行借款56400万元,项目资本金14954万元。

表14-1投资估算表(万元)

序号项      目估算金额(万元)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占比

建筑工程费设备购置费安装工程费其他费用合计单位数量单价(元)

一工程费用425918895204400061.66

1主要生产项项目339423560

1.1饮片标准车间1885018850㎡134645.381400

1.2浓缩标准车间47124710㎡33657.761400

2辅助生产项项目756916624

2.1综合仓库67746720㎡537601250

2.2产品展示及化验楼50035003㎡32697.311530

2.3宿舍楼43344330㎡28325.521530

2.4变配电室1033103㎡6751530

2.5消防泵房6060㎡5401110

2.6污水处理408408㎡3674.0011110

3公用工程项项目6288895203816

3.1给排水37310030627㎡233539.971

3.2供热系统1258950302㎡61022.83

3.3变配电系统12530080630

3.4其他管网60260400㎡

3.5总图519640㎡239363.9727

3.6环保4264001001217

二工程建设其他费用202292022928.35

1土地费、拆迁安置费1840018400

2建设管理费317.7317.7

3勘察设计费474.25474.25

4前期工作咨询费3030

5建设工程监理费440.08440.08

6环境影响咨询服务费3030

7工程造价咨询服务费60.5960.59

8工程保险费123.44123.44

9招标服务费176.47176.47

10施工图审查费176.47176.47

三预备费410041005.75

四建设期利息302530254.24

五总投资7135471354100

第十五章  财务评价

15.1财务评价

15.1.1财务评价范围

本项目财务评价依据《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中的有关规定和国家现行财税制度,在确定基础数据与参数选取的基础上,财务评价范围为项目的财务评价和国民经济评价。

15.1.2基础财务测算参数

1.计算期:15年。

2.厂房及配套工程租赁价格

根据市场调查数据显示,本项目饮片车间、浓缩车间租赁价格取140元/年/㎡计算,综合仓库、产品展示及化验楼、宿舍楼租赁价格取240元/年/㎡计算,物业费取12元/年/㎡计算。

3.财政补贴

经与项目单位沟通,本项目投入使用后,**市财政从入住企业税收地方留成部分返还一部分用于本项目运营。

4.税收

——增值税:根据《关于调整增值税税率的通知》(财税〔2018〕32号),纳税人发生增值税应税销售行为或者进口货物,税率分别调整为16%、10%。纳税人购进农产品,扣除率调整为10%。纳税人购进用于生产销售或委托加工16%税率货物的农产品,按照12%的扣除率计算进项税额。

——城市建设维护税为增值税款的5%。

——教育费附加为增值税款的3%。

——地方教育附加费为增值税款的 2%。

——所得税率:25%。

——财政补贴收入依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财税[2011]70号)文件规定,属于免征税范畴。

5.折旧费,项目按平均年限法计算固定资产折旧,房屋平均折旧年限按20年计算,设备平均折旧年限按10年计算,土地按30年摊销,不计净残值。

6.修理费,按折旧费的20%计算。

7.定员、工资及福利:本项目生产定员50人,员工年平均工资40000元。并按国家规定缴纳各种社保费用等。

8.其他管理费用:参照目前同类行业的情况,按营业收入的1%计算。

9.其他营业费用:按目前同类行业的情况,适当增加比例的原则,按营业收入的2%计算。

15.1.3总收入、营业收入及营业税金

本项目营业收入包括厂房及配套工程租赁费、物业费两部分:

1.厂房及配套工程租赁收入:饮片车间、浓缩车间租赁价格取140元/年/㎡计算,综合仓库、产品展示及化验楼、宿舍楼租赁价格取240元/年/㎡计算。

2.物业收入:物业费取12元/年/㎡计算。

本项目营业收入、营业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见表15-1。

15.1.4本项目经营性成本费用支出

15.1.4.1 固定资产折旧

本项目固定资产投入总额为68329万元。折旧按20年,采用平均年限法折旧,不计残值。结果见表15-2。

15.1.4.2项目总成本费用

本项目根据市场调查结果及项目实际情况,测算的项目总成本费用见表15-3。

15.1.5评价指标

15.1.5.1财务盈利能力分析

1.项目损益分析

根据项目营业情况,测算未来15年盈利状况。见表15-4。

2.项目现金流量分析

项目现金流量分析,对全部投资现金流量、财务计划现金流量分析,目的是考察项目的基本面,即项目方案设计本身的财务可行性,它不受融资方案和税收优惠政策的改变影响,可以供决策者对项目的可行性做出基本判断,并作为方案或项目比选的依据。项目采用净现值、内部收益率、投资回收期等经济评价指标,进行项目的盈利能力分析。各指标的计算公式如下:

⑴净现值:净现值是将计算期内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中各年度净现金流量折算到建设开始年度的现值,并累加得出。计算公式如下:

NPV=

(15.1)

参照目前的银行贷款利率和行业利润率,设定的折现率为8%。

⑵内部收益率(1RR):内部收益率是在整个计算期内各年净现金流量现值累计等于零时的折现率,它反映项目占用资金的盈利率。

IRR=i1+(i2-i1)

(15.2)

⑶投资回收期:投资回收期是是反映项目真实清偿能力的重要指标。从建设期开始年起算。计算公式如下:

Pt=(累计净现值开始出现正值的年份数-1)+ (15.3)

a.项目投资现金流量分析

项目投资现金流量分析,是对全部投资现金流量的分析,本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见表15-5。本项目投资现金流量按基准折现率8%计算,其税前净现值为10396万元,税后净现值为7773万元,远远大于零,超过了建设单位所要求的赢利水平;内部收益率税前11.22%,税后10.43%,均大于基准折现率8%。通过指标分析表明,项目的赢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强,财务上是可行的。

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见表15-5。

15.1.5.2项目财务生存能力分析

财务生存能力分析,亦称为资金平衡分析。财务生存能力分析通过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分析,反映计算期内各年的投资活动、融资活动和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入、现金流出和净现金流量,分析项目是否有足够的净现金流量维持正常运营,是分析财务状况的重要财务报表。本项目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分析表明:项目计算期内,特别在运营期各年的投资活动、融资活动和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净现金流量能够维持正常运营;各年累计盈余资金未出现负值。说明项目计算期内财务生存能力强。本项目财务计划现金流量分析详见表15-8。

15.1.5.3主要财务指标汇总

1.项目年均营业收入5457万元。

2.项目年均税金404万元。其中,营业税金及附加24万元,所得税140万元,增值税240万元。

3.项目年均总成本5020万元。

4.项目年均利润总额413万元。

5.项目财务净现值税前10396万元,税后7773万元。

6.项目投资回收期税前8.82年,税后9.16年。

7.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税前11.22%,税后10.43%。

8.经济内部收益率9.78%。

9.资本金内部收益率21.72%。

10.利息备付率:2.93。

11.偿债备付率:1.42。

15.1.5.4评价结论

通过项目财务评价,表明本项目具有很强的盈利能力和财务收益能力。因此,本项目财务评价可行。

15.1.6盈亏平衡分析

盈亏平衡分析是风险分析的重要手段。本项目采用营业收入预测法测算盈亏平衡,是在估算营业成本、期间费用和营业价格不变的前提下进行的,以营业收入比例和额度来表示盈亏平衡点。

以正常经营年第11年作为盈亏平衡分析:

以经营能力利用率表示的盈亏平衡点(BEP)为:

BEP(经营能力利用率)=

BEP=4039÷(5457-762)×100%=86.03%。

BEP(产值)=营业收入×经营能力利用率=5457×86.03%=4695万元。

以上盈亏平衡点为项目计算期内正常经营年,计算结果表明,当营业收入达到4695万元时,即在经营负荷达到设计能力的86.03%时,即可盈亏平衡。

15.2项目国民经济评价

15.2.1评价范围

建设项目的国民经济评价在《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中,称为经济费用效益分析。经济费用效益分析是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对公共项目进行分析评价的重要方法,是市场经济国家政府部门干预投资活动的重要手段。经济费用效益分析包括经济费用效益能力分析、外汇效果分析及外部效果分析。由于本项目不存在进出口问题,所以,不进行外汇效果分析。因此,本项目经济费用效益分析中只对项目经济费用效益能力及外部效果进行分析。

经济费用效益分析,一般先对财务分析的各项基础数据按影子价格和其他规定进行调整,得到经济费用效益分析的经济效益与经济费用。也可以按同样规定和影子价格直接计算经济费用效益分析的经济效益与经济费用。然后按规定计算项目经济内部收益率、经济净现值等项目经济费用效益分析评价指标。

本项目经济费用效益分析中建设投资为**市项目项目项目投资,依据《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中的有关规定,在确定基础数据与参数选取的基础上,国民经济评价范围为项目的经济费用效益能力和外部效果。本项目对于经济效果和经济费用都可货币量化的,采用经济费用效益分析方法进行分析;本项目对于效果确定但难以货币量化,而费用可以货币量化的项目,采用费用效果分析方法进行分析。

15.2.2基础数据及说明

1.资金的影子价格:即社会折现率,本项目社会折现率按照8%计算。

2.人力资源的影子价格:即影子工资。影子工资可通过影子工资换算系数得到。本项目技术劳动力的影子工资换算系数=1,非技术劳动力的影子工资换算系数取0.5。根据本项目的实际情况,项目管理费、营业费用等,其部分支出为人力资源支出,应调整为影子工资,经测算,本项目管理费、营业费用考虑人力资源的影子价格后,其影子价格换算系数取为0.8。员工工资、建筑工程费和安装工程费中的综合劳动力的影子工资换算系数取为0.6。

3.土地资源的影子价格

本项目占用土地的影子价格: 项目占用土地为城市土地,按照同地段市场购买意愿价应为土地的市场公平交易价格,作为本项目土地的影子价格,本项目土地征用费用为18400万元。因此,即本项目土地资源的影子价格为26824万元。

4.项目的投入、产出物的测算价格

项目的投入物的测算价格为到厂价,即投入物的测算价格中已包含国内运输价格;产出物的测算价格为租赁价。

5.项目的间接效益和间接费用:

项目的间接效益和间接费用是项目对其他社会群体产生的正面(间接效益)或负面(间接费用)的影响,是经济费用分析的效益与费用的一部分。项目的间接效益和间接费用统称为项目的外部效果。主要包括:⑴环境生态影响效果;⑵技术扩散效果;⑶“上、下游”企业或产业关联效果。根据项目具体情况,只计算一次性的外部影响效果。分别采取:

⑴项目间接效益:可以货币化估算的间接效益项,通过货币化估算的方式计算,本项目的间接效益难以货币化估算。

⑵项目间接费用:可以货币化估算的间接费用项,通过货币化估算的方式计算,本项目间接费用难以货币化估算。

15.2.3项目经济费用效益分析经营费用估算

1.项目经营费用估算调整

项目经营费用估算调整见表15-10、15-11。

表15-10经济费用效益分析经营费用估算调整表 

投入物名称单位投入量财务费用经济费用效益分析

单价(元)成本(万元)单价(元)费用(万元)

1.外购原材料吨--

2.外购燃料及动力235652

中水吨86130.350.43

电万度326720023520000652

煤吨

3、工资报酬200120

4、修理费487390

5、其他费用338338

合  计12601500

表15-11建设经济费用调整表

序号费用名称估算费用

(万元)影子价格

或换算系数经济费用

(万元)

一建筑安装工程费

4400044000

1建筑工程费425911 42591

2设备购置费889 1 889 

3安装工程费5201 520

二工程建设其它费用2022928653 

1征地费用1840026824

2其他18291 1829

三建设期利息3025 0 0 

四预备费410014100

五项项目投资71354 48100

15.2.4项目投资经济费用效益流量分析

项目投资经济费用效益流量分析,目的是考察项目的经济合理性和经济可行性。采用经济净现值、经济内部收益率等经济评价指标,进行项目的经济盈利能力分析。各指标的计算公式如下:

⑴经济净现值(ENPV)是项目按照社会折现率将计算期内各年的经济净效益流量折现到建设期初的现值之和,是经济费用效益分析的主要评价指标。计算公式为:

ENPV = ∑(Bt-Ct)×(1+It)-t       

在经济费用效益分析中,如果经济净现值(ENPV)大于或等于零,说明项目可以达到社会折现率要求的效率水平,认为该项目从经济资源配置的角度可以被接受。

⑵经济内部效益率(EIRR)是项目在计算期内经济净效益流量的现值累计等于0时的折现率,是经济费用效益分析的辅助评价指标。计算公式为:

∑(Bt-Ct)×(1+EIRR)-t = 0     

式中:

在经济费用效益分析中,如果经济内部效益率(EIRR)大于或等于社会折现率,表明项目资源配置的经济效率达到了可以被接受的水平。

按分析效益费用的口径不同,可分为项目(全)投资经济费用效益流量表和国内投资经济费用效益流量表。如果项目没有国外投资或国外借款,两个表计算指标一致,因此,本项目只做项目(全)投资经济费用效益流量分析,即项目投资经济费用效益流量分析。本项目投资经济费用效益流量分析,是通过项目投资经济费用效益流量表对项目投资经济费用效益流量进行的分析,本项目投资经济费用效益流量表见表15-9。

本项目投资经济费用效益流量按社会折现率8%计算,其经济净现值为5979万元,大于零,超过了项目投资经济费用效益的社会赢利水平。经济内部收益率9.78%,大于社会折现率8%。通过投资经济费用效益流量分析表明项目的经济费用效益能力强。经济内部收益率大于财务内部收益率。因此,经济上是可行的。

15.2.5项目经济费用效果分析

项目经济费用效果分析指耗费采用货币计量,效果采用非货币计量的分析方法。本项目费用效果分析如下:⑴本项目的环境处理费用为企业内部环境处理产生的费用,已在项目成本中计算;本项目对其他环境生态的影响很小,不计算。⑵本项目的技术扩散将采取有偿转让方式进行,目前,难以定量。⑶本项目对产业关联效果,除本项目已计算的对服务产业的关联效果外,其余尚有一定影响,但是,难以定量计算,并且,在本报告“项目对社会的影响分析”中已有阐述,这里不再赘述。

15.3评价结论

通过项目财务评价和经济分析,表明本项目具有很强的盈利能力、生存能力、财务收益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能适应敏感因素的变化;项目投资经济费用效益能力强,经济费用效果明显。经济内部收益率大于财务内部收益率。因此,本项目财务评价和国民经济评价可行。

表15-1 项目营业收入、营业税金及附加估算表

            单位:万元

序号时 间

(第n年)单位123456789101112131415合计

时      期建设期经

营业负荷

(%)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

一收入合计5457 5457 5457 5457 5457 5457 5457 5457 5457 5457 5457 5457 5457 70941

1饮片车间

1.1营业收入万元1885 1885 1885 1885 1885 1885 1885 1885 1885 1885 1885 1885 1885 24505

1.2销售价格元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

1.3销售数量㎡134645.38134645.38134645.38134645.38134645.38134645.38134645.38134645.38134645.38134645.38134645.38134645.38134645.38

1.4销项税额万元189 189 189 189 189 189 189 189 189 189 189 189 189 2457

2浓缩标准

车间

2.1营业收入万元471 471 471 471 471 471 471 471 471 471 471 471 471 6123

2.2销售价格元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

2.3销售数量㎡33657.7633657.7633657.7633657.7633657.7633657.7633657.7633657.7633657.7633657.7633657.7633657.7633657.76

2.4销项税额万元47 47 47 47 47 47 47 47 47 47 47 47 47 611

3综合仓库

3.1营业收入万元1290 1290 1290 1290 1290 1290 1290 1290 1290 1290 1290 1290 1290 16770

3.2销售价格元240240240240240240240240240240240240240

3.3销售数量㎡53760537605376053760537605376053760537605376053760537605376053760

3.4销项税额万元129 129 129 129 129 129 129 129 129 129 129 129 129 1677

4产品展示及

化验楼

4.1营业收入万元785 785 785 785 785 785 785 785 785 785 785 785 785 10205

4.2销售价格元240240240240240240240240240240240240240

4.3销售数量㎡32697.3132697.3132697.3132697.3132697.3132697.3132697.3132697.3132697.3132697.3132697.3132697.3132697.31

4.4销项税额万元78 78 78 78 78 78 78 78 78 78 78 78 78 1014

5宿舍楼

5.1营业收入万元680 680 680 680 680 680 680 680 680 680 680 680 680 8840

5.2销售价格元240240240240240240240240240240240240240

5.3销售数量㎡28325.5228325.5228325.5228325.5228325.5228325.5228325.5228325.5228325.5228325.5228325.5228325.5228325.52

5.4销项税额万元68 68 68 68 68 68 68 68 68 68 68 68 68 884

6物业费

6.1营业收入万元346 346 346 346 346 346 346 346 346 346 346 346 346 4498

6.2销售价格元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

6.3销售数量㎡287974.971287974.971287974.971287974.971287974.971287974.971287974.971287974.971287974.971287974.971287974.971287974.971287974.971

6.4销项税额万元35 35 35 35 35 35 35 35 35 35 35 35 35 455

二营业税金

及附加22.76 22.76 22.76 22.76 22.76 22.76 22.76 22.76 22.76 22.76 28.11 28.11 28.11 311.97

1 营业税

2 消费税

3 城市维护

建设税11.38 11.38 11.38 11.38 11.38 11.38 11.38 11.38 11.38 11.38 14.06 14.06 14.06 155.98 

4 教育费附加6.83 6.83 6.83 6.83 6.83 6.83 6.83 6.83 6.83 6.83 8.43 8.43 8.43 93.59 

5 地方教育费

附加4.55 4.55 4.55 4.55 4.55 4.55 4.55 4.55 4.55 4.55 5.62 5.62 5.62 62.39 

三增值税(1-2)228 228 228 228 228 228 228 228 228 228 281 281 281 3124

1 销项税额546 546 546 546 546 546 546 546 546 546 546 546 546 7098

2 进项税额318 318 318 318 318 318 318 318 318 318 265 265 265 3974

表15-2 项目固定资产折旧表

单位:万元 

序号时  间3456789101112131415

时  期试营期经     营

1固定资产

原值68329

2折旧额3735.63735.63735.63735.63735.63735.63735.63735.63735.63735.63121.53121.53121.5

3净值21608

4预计净残值率%0

折旧年限20

表15-3 项目总成本费用表

                                                                                                           单位:万元

序号项    目计

123456789101112131415

营业负荷(%)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

1材料费0 0 0 0 0 0 0 0 0 0000

2动力费235 235 235 235 235 235 235 235 235 235 235 235 235 

3工资及福利费200 200200200200200200200200200 200 200 200 

4其他费用327 327 327 327 327 327 327 327 327 327 327 327 327 

4.1其他营业费用(按收入2%)109 109 109 109 109 109 109 109 109 109 109 109 109 

5修理费(20%)491 491 491 491 491 491 491 491 491 491 402 402 402 

6经营成本1253 1253 1253 1253 1253 1253 1253 1253 1253 1253 1164 1164 1164 

7折旧费3735.63735.63735.63735.63735.63735.63735.63735.63735.63735.63121.53121.53121.5

8摊销费257.46 257.46 257.46 257.46 257.46 257.46 257.46 257.46 257.46 257.46 257.46 257.46 257.46 

9利息支出2200 2029.5 1859 1688.5 1518 1347.5 1177 1006.5 836665.5 495 330 165 

10总成本费用6165 5995 5824 5654 5483 5313 5142 4972 4801 4631 3925 3760 3595 

其中可变成本544 762 762 762 762 762 762 762 762 762 762 762 762 

固定成本5621 5232 5062 4891 4721 4550 4380 4209 4039 3868 3163 2998 2833 

表15-4 利润与利润分配表

单位:万元

序号项    目计     算     期

123456789101112131415

营业负荷(%)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

1营业收入5457 5457 5457 5457 5457 5457 5457 5457 5457 5457 5457 5457 5457 70936 

2营业税金及附加22.76 22.76 22.76 22.76 22.76 22.76 22.76 22.76 22.76 22.76 28.11 28.11 28.11 312 

3总成本费用6165 5995 5824 5654 5483 5313 5142 4972 4801 4631 3925 3760 3595 65260 

4利润总额-731 -561 -390 -220 -49 121 292 462 633 803 1503 1668 1833 5777 

5所得税(25%)0 0 0 0 -12 30 73 116 158 201 376 417 458 1956 

6税后利润-731 -561 -390 -220 -37 91 219 347 474 602 1127 1251 1375 3547 

7财政补贴350035003500350035003500350035003500350035003500350045500 

8净利润2769 2939 3110 3280 3463 3591 3719 3847 3974 4102 4627 4751 4875 49047 

表15-5 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

单位:万元

序号项 目合计建 设 期经

123456789101112131415

1现金流入132123 0 0 8957 8957 8957 8957 8957 8957 8957 8957 8957 8957 8957 8957 24644 

1.1营业收入70936 0 5457 5457 5457 5457 5457 5457 5457 5457 5457 5457 5457 5457 5457 

1.2财政补贴45500 3500 3500 3500 3500 3500 3500 3500 3500 3500 3500 3500 3500 3500 

1.3回收固定资产

余值15687 15687 

1.4回收流动资金0000000000000000

2现金流出68691 26177 26177 1276 1276 1276 1276 1276 1276 1276 1276 1276 1276 1192 1192 1192 

2.1固定资产投资52354 26177 26177

2.2流动资金0000000000000000

2.3经营成本16025 1253 1253 1253 1253 1253 1253 1253 1253 1253 1253 1164 1164 1164 

2.4营业税金及附加311.97 22.76 22.76 22.76 22.76 22.76 22.76 22.76 22.76 22.76 22.76 28.11 28.11 28.11 

2.5维持运营投资0 000000000000000

3所得税前净现金流量(1-2)63431 -26177 -26177 7681 7681 7681 7681 7681 7681 7681 7681 7681 7681 7764 7764 23451 

4所得税前累计净现金流量-26177 -52354 -44674 -36993 -29313 -21632 -13951 -6271 1410 9090 16771 24451 32216 39980 63431 

5调整所得税5170 0367 367 367 367 367 367 367 367 367 367 500 500 500 

6所得税后净现金流量(3-5)58261 -26177 -26177 7313 7313 7313 7313 7313 7313 7313 7313 7313 7313 7265 7265 22952 

7所得税后累计净现金流量-26177 -52354 -45041 -37727 -30414 -23101 -15787 -8474 -1160 6153 13466 20780 28044 35309 58261 

财务指标税前税后

1财务内部收益率(IRR)(%)11.22%10.43%

2财务净现值(NPV)I=8%10396 7773

3投资回收期(年)8.829.16

表15-6 项目资本金现金流量表

                                                                                                         单位:万元

序号项    目合计计算期

123456789101112131415

1现金流入132123 0 8957 8957 8957 8957 8957 8957 8957 8957 8957 8957 8957 8957 24644 

1.1营业收入70936 0 5457 5457 5457 5457 5457 5457 5457 5457 5457 5457 5457 5457 5457 

1.2财政补贴45500 3500 3500 3500 3500 3500 3500 3500 3500 3500 3500 3500 3500 3500 

1.3回收固定资产余值15687 15687 

1.4回收流动资金0

2现金流出70625 6177 6177 6576 6406 6235 6065 5882 5754 5626 5498 5370 5242 5063 4939 4816 

2.1项项目本金12354 6177 6177

2.2借款本金偿还24800 0 3100 3100 3100 3100 3100 3100 3100 3100 3100 3100 3000 3000 3000 

2.3借款利息支付15318 2200.0 2029.5 1859.0 1688.5 1518.0 1347.5 1177.0 1006.5 836.0 665.5 495.0 330.0 165.0 

2.4经营成本16025 0 1253 1253 1253 1253 1253 1253 1253 1253 1253 1253 1164 1164 1164 

2.5营业税金及附加312 0 22.76 22.76 22.76 22.76 22.76 22.76 22.76 22.76 22.76 22.76 28.11 28.11 28.11 

2.6所得税1817 0 0 0 0 0 -12 30 73 116 158 201 376 417 458 

2.7维持运营投资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3净现金流量(1-2)61497 -6177 -6177 2381 2551 2722 2892 3075 3203 3331 3459 3586 3714 3894 4017 19828 

财务指标

4项项目本金财务内部

收益率(IRR)%21.72%

5财务净现值(NPV)I=8%15280

表15-7 利息备付率与偿债备付率指标

                                                                                                  单位:万元、%

序号项  目合计建设期运营期

123456789101112131415

1年初借款本金累计43384000056400564005206247724433863904834710303722603421696173581302086824344

2本年新增借款564004000016400

3本年应计利息254760.055907211831022863.412624.822386.232147.641909.051670.461431.871193.28954.69716.1477.51238.92

3.1计入建设期利息30259072118

3.2计入经营期利息22451310228632625238621481909167014321193955716478239

4本年还本付息788515300513049594789461844484277410739363766349533303165

4.1还本564004338433843384338433843384338433843384338433843384334

4.2付息22451310228632625238621481909167014321193955716478239

5年末借款本金累计40000564005206243386390483471030372260342169617358130208682434400

6可支付利息资金5086402769293931103280345136213792396241334303500351685333

6.1利润总额5364-731-561-390-220-49121292462633803150316681833

6.2财政补贴4550003500350035003500350035003500350035003500350035003500

7折旧467203735.63735.63735.63735.63735.63735.63735.63735.63735.63735.63121.53121.53121.5

8所得税18170000-123073116158201376417458

9利息备付率2.930.891.031.181.371.611.902.272.773.464.516.9910.8222.32

10偿债备付率1.421.11.151.21.251.311.361.421.481.551.621.741.831.93

表15-8 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

单位:万元

序号项

目合计建设期运

123456789101112131415

1经营活动净

现金流量95162 0 7453 7453 7453 7453 7465 7423 7380 7337 7295 7252 7107 7066 7025 

1.1现金流入116436 0 8957 8957 8957 8957 8957 8957 8957 8957 8957 8957 8957 8957 8957 

1.1.1营业收入70936 0 5457 5457 5457 5457 5457 5457 5457 5457 5457 5457 5457 5457 5457 

1.1.2财政补贴45500 3500 3500 3500 3500 3500 3500 3500 3500 3500 3500 3500 3500 3500 

1.1.3其他0 00000000000000

1.2现金流出21273 1504 1504 1504 1504 1491 1534 1577 1619 1662 1704 1849 1890 1932 

1.2.1经营成本16025 0 1253 1253 1253 1253 1253 1253 1253 1253 1253 1253 1164 1164 1164 

1.2.2营业税金

及附加311.97 0.00 22.76 22.76 22.76 22.76 22.76 22.76 22.76 22.76 22.76 22.76 28.11 28.11 28.11 

1.2.3增值税3120 0 228 228 228 228 228 228 228 228 228 228 281 281 281 

1.2.4所得税1817 0 0 0 0 0 -12 30 73 116 158 201 376 417 458 

1.2.5其他流出000000000000000

2投资活动

净现金流量-71354 -35577 -35577 0000000000000

2.1现金流入0000000000000

2.2现金流出71354 35577 35577 0000000000000

2.2.1建设投资71354 35577 35577 0000000000000

2.2.2维持营运

投资0 0 0 0000000000000

2.2.3流动资金0 0 0 000000000000

2.2.4其他流出0 0 0 000000000000

3筹资活动

净现金流量 -749435577 35577 -5300-5130-4959-4789-4618-4448-4277-4107-3936-3766-3495-3330-3165

3.1现金流入71354 35577 35577 000000000000

3.2现金流出78851 0 0 5300 5130 4959 4789 4618 4448 4277 4107 3936 3766 3495 3330 3165 

3.2.1利息支出2245103102 2863 2625 2386 2148 1909 1670 1432 1193 955 716 478 239 

3.2.2本金支出56400 04338433843384338433843384338433843384338433843384334

4净现金流量(1+2+3)39845 0 0 2153 2323 2494 2664 2847 2975 3103 3231 3359 3487 3612 3736 3860 

5累计盈余资金002153 4476 6970 9635 12482 15457 18560 21791 25150 28636 32249 35985 39845 

表15-9 项目投资经济费用效益流量表

单位:万元

序号项   目计

期合计

123456789101112131415

1效益流量08957 8957 8957 8957 8957 8957 8957 8957 8957 8957 8957 8957 24644 132123 

1.1项项目接效益05457 5457 5457 5457 5457 5457 5457 5457 5457 5457 5457 5457 5457 70936 

1.2财政补贴3500 3500 3500 3500 3500 3500 3500 3500 3500 3500 3500 3500 3500 45500 

1.3资产余值回收1568715687 

1.4项项目接效益

2费用流量27755 27755 1500 1500 1500 1500 1500 1500 1500 1500 1500 1500 1500 1500 1500 75010 

2.1建设投资27755 27755 55510 

2.2维持营运投资

2.3流动资金

2.4经营费用01500 1500 1500 1500 1500 1500 1500 1500 1500 1500 1500 1500 1500 19500 

2.5项项目接费用

3净效益流量(1-2)-27755 -27755 7457 7457 7457 7457 7457 7457 7457 7457 7457 7457 7457 7457 23144 57113 

净现值 I=8%-25698 -23794 5919 5481 5075 4699 4351 4029 3730 3454 3198 2961 2742 2539 7295 5979 

计算指标

经济内部收益率 9.78%

第十六章 社会影响分析

16.1 项目对社会的影响分析

16.1.1 项目实施对就业和收入的影响

项目建成后可直接为社会提供新的就业机会50个,同时可以带动中药材加工及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可间接提供上千人的就业岗位,同时也提高种植农户的销售收入。对降低失业率、社会稳定和城市化进程具有积极正面影响。

16.1.2 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项目实施后年上缴所得税金可以直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同时,由于企业的原材料外购,对上、下游产业如中药材种植业、生产设备制造商、原辅料生产商、其他相关耗材制造商等配套工业经济和增加就业有直接的效果,解决了政府配置资源的部分难题。项目实施可带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16.2 项目与社会的互适性分析

16.2.1项目与国家、省及市发展战略的互适性分析

本项目建设符合《“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指南》、《“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 年)》、《河南省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实施方案》等产业政策,项目为《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鼓励类内容;项目建设符合**市各相关规划及法规要求。

16.2.2各级组织对本项目支持的态度

本项目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为项目的实施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并为本项目提供较优惠的条件,为本项目的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相关批

复另附)。

16.3 社会风险分析

16.3.1 社会稳定风险因素分析

围绕本项目的建设和运营是否可能侵害群众的合法权益,对外产生负面影响,从项目的前期研究及勘测设计、施工及运营三个阶段对可能引起社会稳定风险的各种因素进行判断,识别出本项目各个阶段中主要的、关键的风险因素。

本项目建设符合现行政策、法律、法规。项目位于**市产业集聚区内。采用对照表法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本项目社会风险的主要因素如表16-1:

表16-1主要风险因素表

序号风险类型发生阶段风险因素备注

1技术经济准备和实施阶段土地、资金保障风险短期风险

2生态环境影响实施阶段大气污染物排放、噪声影响、施工机械 噪声、扬尘污染环境影响长期风险

3项项目理阶段实施阶段施工组织风险短期风险

4全过程社稳风险管理体系不完善风险长期风险

5安全卫生与社会治安实施运营阶段突发事故影响风险短期风险

6实施运营阶段安全卫生与职业健康风险短期风险

1.土地征用风险

项目用地在征用过程中,如果处理不好拆迁补偿等问题,极易引发群体性事件。

2.资金保障风险

该项目资金由项目公司自筹资金解决,如果资金保障不及时,工程款支付不及时,施工单位拖欠工人工资、设备租赁、材料费用的现象层出不穷,解决不好时,极易引发群体性事件。 

3.生态环境影响风险

拟建工程在施工期间会产生一定的水土流失、施工噪声、施工扬尘及生活污水等环境影响;运行期主要污染因子为生产、生活污水、设备噪声、废气等方面的影响。

4.项目管理风险

可归纳为四个风险因素,即施工期组织管理、运营期组织管理、工程质量管理和管

理体系四个方面。

⑴施工组织风险因素

由于项目施工单位疏于管理,施工人员的社会活动对当地社会治安、环境造成一定负面影响。

施工组织不合理导致前期准备工作、施工组织与施工技术、地质结构、资金是否能按期到位等因素可能会导致成本增加,以及工期延长等后果。

⑵社稳风险管理体系不完善风险因素

风险的化解需要完善的社会稳定风险管理体系的支持,需要项目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项目管理单位等多个部门的协同合作,形成联动机制防范,才能解决各类问题。当体系建设不完善时,前期阶段设计的各项措施没有及时到位,而应急预案又不能有效发挥作用,容易引发社稳风险。

5.安全与卫生风险

可归纳为三个风险因素,即安全、卫生与职业健康;火灾、爆炸、员工伤亡等事故影响;社会治安和公共安全。对于本工程,主要指事故情况造成的社稳影响。

⑴突发事故影响风险

该项目属医药生产,有可能导致突发事件的发生,对社会的危害较大,处理不当时易引发社稳风险。如:火灾、爆炸事故;触电和烧伤等人身伤害;其他自然灾害与治安事故。

⑵安全卫生与职业健康风险因素

施工和运营涉及多个工作面、工种,要求设备具有很强的可靠性,对操作人员的组织要求较高,可能设备故障、误操作等原因发生施工安全事故。施工过程中高空作业等环节,因为安全意识不足、防护不当也可能出现机械性伤害、电弧及焊渣灼伤、触电、中毒与噪声等安全事故。

一旦出现安全事故,如果对伤者及其家属的补偿不当容易出现上访、闹事等事件,而伤亡较大的事故可能会产生更大的不利影响。

16.3.2 初始风险评估

本报告对风险程度作初步评价,对项目影响较大、风险程度较高的因素做进一步分析。

表16-2风险程度初步评价结果

序号风险因素风险程度说明

灾难性严重较大一般

1土地、资金保障风险√

2噪声风险√建设期、运营期

3废气污染风险√建设期、运营期

4施工组织风险√

5社稳风险管理体系不完善风险√全过程

6突发事故影响风险√发生可能性不确定,影响程度严重

7安全卫生与职业健康风险√发生可能性大,影响程 度较大

16.3.3 风险防范化解措施

1.资金保障风险措施

项目资金由项目公司自筹资金解决,承建单位做好资金筹措计划和安排。项目符合国家有关支持政策,争取银行贷款,通过公司上市募集等多种方式拓宽建设融资渠道。

建设单位要按照合同约定及时拨付工程预付款,开展验工计价,及时结算工程、材料价款等。

采取措施,加大对施工单位的监管,减少或避免拖欠职民工工资、料款和设备租赁款等现象的发生。

2.生态环境影响风险措施

⑴噪声:

选择低噪声的设备,必要时,加设消声器。

施工应采取相应防护措施或改进施工方法及工艺,尽可能降低振动可能对所外相邻建筑物及人员生活所造成的影响。

⑵大气污染物排放

施工期间运土、运灰车辆采用洒水或加盖蓬布措施,多风季节施工时,对取、弃土堆采取洒水、加盖覆盖物等措施。

3.项目管理风险措施

⑴施工组织管理风险措施

首先,要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和科学的管理体系,其次,要提高管理层的决策水平,增强风险防范意识。第三,规范决策程序,强化约束监督机制。另外,通过加强内部管理、资金管理、招投标管理等降低投资风险。

⑵社稳风险管理体系不完善风险措施

工程在施工投运期间,承建单位应建立协作机制、联动机制、信息沟通机制,联动、防范处理各类问题。建立完善的社会稳定风险管理体系及应急预案。

4.突发事故影响风险、 安全卫生与职业健康风险措施

⑴突发事故风险防范化解措施

施工单位应编制施工期突发事故处理预案,报承建单位与监理会审后备案实施;承建单位应编制运营突发事故处理预案,报当地政府主管部门备案后实施。

运营单位应分析导致突发事件的潜在因素,建立突发事件分级预警和应急处理体系。日常工作中加强巡视检查,及时处理安全隐患。

⑵安全卫生与职业健康风险防范化解措施

加强全员安全培训教育。加强安全基础建设,深化对员工的强制和非强制安全培训教育,提高全员的安全意识、法律意识和技术素质,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稳定、安全的作业环境。

落实和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明确安全管理的目标,并将安全生产的责任落实具体的负责人。

通过加大安全投入,淘汰危及安全的设施设备,抓好隐患整治,逐步完善安全生产设施,从源头上杜绝隐患的产生。

16.4 社会评价结论

根据甲方提供的资料,经对项目建设实施的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可控性等方面可能引发社会稳定风险的因素进行初步识别和分析, 本项目有一定的社会稳定风险,等级为低级,主要风险因素具有可控性。但项目在实施和运营过程中,仍应依法规范建设程序,落实制订的具体实施方案和措施。必要时需根据相关规定进行进一步的深入调查和分析,编制社会稳定性分析报告。

本项目实施后,对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扩大就业具有积极作用,与项目所在地的互适性较强,但影响面和影响范围不大,总的来说社会可行性较好。

第十七章  结论及建议

17.1 结论

通过对本项目的研究表明,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市城市总体发展概念规划;项目建设必要性强,建设理由充分,建设规模适度;项目建设方案安全有效、技术上可行;项目建设条件已经基本具备,项目建成后具有显著的社会与经济效益,本项目建设是完全可行的,主要表现如下:

1.项目建设必要性强,建设理由充分。本项目的建设是进一步解决城市发展,促进**市中药饮片产业发展,提高城市品位、加快城市发展的需要。

2.场址选择可满足项目建设和运营需要。本项目所涉及的道路有完善的市政配套设施,能够满足项目建设的要求。

3.建筑方案满足要求。本项目规划合理,建设规模适度,建筑设计方案理念先进,各项经济技术指标符合规划设计条件。

4.项目建设资金有保证。本项目的建设由建设单位自筹和银行贷款,建设资金有保障,能确保项目的顺利建成。

5.项目社会效益显著。本项目的建设能有效提高当地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条件,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

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发展规划的要求,顺应了中原经济区发展规划,项目的建设条件具备,组织机构完善,建设目标明确,其投资构成合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显著,因此,项目是可行的。

17.2建议

1.该项目工程技术可行,经济技术可行,项目建设规模大,涉及范围及部门广、投资额大,建议政府各级主管部门给予大力支持,制定相关的如融资、土地征用、税收等优惠政策,同时在财力、物力、协调配合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使项目尽早实施,尽早产生效益。

2.加快搞好项目建设的组织协调工作,主筋完善相关手续、加快勘察实际和报建等前期准备工作,为下一步开工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行业可行性报告范文第5篇

1、申报企业基本情况:企业名称、法定地址、开业时间、人员总数、注册资金、单位经济类型、主管单位名称。

2、企业负责人及项目负责人简况。

3、简述项目的社会经济意义、目前的运转情况、申请引导资金的必要性。

4、技术开发概述:本单位实施项目的优势和风险。

5、可行性研究工作的依据和研究范围。

6、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对比(项目实施前后的比较)。

7、可行性研究结论。

二、申报企业基本情况

1、企业人员及开发能力论述

企业负责人的基本情况、技术专长、创新意识、开拓能力及主要工作业绩。

企业管理层知识结构、企业人员总数、平均年龄;管理、技术开发、生产、销售人员比例;新产品开况、技术开发投入额、其中研究开发投入额、占企业销售收入比例;是否设有研发机构。

2、企业财务经济状况

上年末企业总资产、总负债、固定资产总额、总收入、产品销售收入、净利润、上交税费、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本权益报酬率。

3、企业管理情况

企业管理情况、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情况;产权明晰情况;经营网络建设;企业信用等级、企业商誉、企业获奖情况。

三、技术可行性分析

1、产品和技术开发论述

本产品知识产权情况介绍,关键技术及创新点新颖程度和难易程度的论述,产品的技术性能水平与国内外先进水平的比较,包括技术依托单位或合作单位的研究开发论述。

2、技术成熟性论述和产品可靠性论述

技术成熟阶段的论述、有关部门对本项目技术成果的技术鉴定情况;该技术进行生产条件下小批量、小规模试生产的情况;本项目产品的技术检测、分析化验的情况;小批量试生产的情况;本项目产品的技术检测、分析化验的情况;小批量试生产质量的稳定性、成品率;本产品在实际使用条件下的可靠性、耐久性、安全性的考核情况。

3、本产品对国家现有规范、标准的符合程度。

四、产品市场调查和需求预测(说明调查数据及选用的预测方法)

1、国内外市场调查和预测

本产品的主要用途,目前主要使用行业的需求量,未来市场预测;产品经济寿命期,目前处于寿命期的阶段,开发新用途的可能性。

本产品国内及本地区的主要生产厂家、生产能力、开工率;在建项目和已拟开工建设项目的生产能力,预计投产时间。

从质量、技术、性能、价格、配件、维修等方面,预测产品替代进口量或出口量的可能性,分析本产品的国内外市场竞争能力;国家对本产品出口及进口国对进口的政策、规定(限制或鼓励)。

分析本产品市场风险的主要因素及防范的主要措施。

2、产品销售预测

本产品推销方式和保障措施,相应预测营销费用。

3、产品方案、建设规模

产品选择规格、标准及选择依据。

生产产品的主要设备装置,设备来源,年生产能力;本产品不同规模的效益分析,说明本项目确定的建设规模的合理性。

五、原辅材料、能源供应

论述本项目所需资源、原辅材料、能源用量的来源、供应情等。

六、项目实施方案

1、技术方案论述

根据确定的建设规模,产品标准等,进行生产技术、工艺流程、主要生产装置的方案比较;从产品质量、原材料要求与单耗,主要技术参数、单位能耗与综合能耗、投资、技术先进性可靠性等方面评述。

2、项目准备

本单位已具备的条件,需要增加的生产条件,包括公用工程和辅助设施。目前已进行的技术、生产准备情况。

3、经营管理及生产人员状况。

4、特殊行业许可证报批情况

如国家专卖、专控产品、食品、医药产品、交通安全产品、压力容器产品、能信产品等许可报批情况说明。

5、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包括项目可行性研究,资金筹集,工艺设计和设备订货,施工和生产准备,试产和正式投产等阶段。

七、环境保护与劳动安全

1、环境保护

简述生产过程“三废”处理的措施和方案。

2、劳动保护和安全

生产过程职业危害因素分析及采取的保护措施。

八、新增投资估算、资金筹措

1、项目新增固定资产投资估算

应逐项计算,包括新增设备、引进设备、电力增容、环保设备等,特别是其它费用和备用费用类不应有缺项。根据计算结果,编制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

2、流动资金估算

项目实施后所需流动资金的数量和计算依据。流动资金估算应包括单位管理费、人员培训费、创新活动所需经费等。根据计算结果,编制流动资金估算表。

3、资金筹措

按资金来源渠道,分别说明各项资金来源、使用条件。对引导资金部分,需详细说明其用途和数量。利用贷款的,要说明贷款条件、利率、偿还方式和时间。单位自有资金部分应说明筹集计划和可能。

4、投资使用计划

根据项目实施进度和筹集方式,编制投资使用计划。对引导资金部分,需单独开列出明细表说明。

九、经济、社会效益分析

1、生产成本和销售收入估算

按财务制度的规定,估算生产成本和总成本,并分别列表计算结果。按预测产品销售和生产能力,逐年计算销售收入。

2、财务分析

以动态分析为主,对项目的获利能力、债务偿还能力进行分析。以财务内部收益率、贷款偿还期、投资回收期、投资利润率和利税率、投资净现值等作为主要评价指标,并编制财务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等财务基本报表。应与行业基准内部收益率、平均投资利润率等进行比较分析。

3、项目的风险性及不确定性分析

对项目的风险性及不确定性因素进行识别,包括技术风险、人员风险、市场风险、政策风险等;进行盈亏平衡分析和敏感性分析,以分析不确定因素对项目经济评价指标的影响,分析项目抗风险能力。

4、社会效益分析

对提高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对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影响,对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以及对节能的影响等。

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