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在作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应该说,在日常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只要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写好观察日记,重视观察力的培养,当学生的头脑插上观察的翅膀时,相信学生的作文水平就会飞翔得更高更远。
观察日记就是用眼、耳、鼻、舌等多种感觉器官仔细观察,体会自然界和社会上的各种现象,把观察结果记录下来。写观察日记既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又培养了实事求是、认真细致、追求新知、勇于创造、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又可以解决作文"无米下锅"的难题。那么,怎样才能指导学生写好观察目记,让日记写作插上观察的翅膀呢?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点:
1.善于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
作文心理研究指出,兴趣是直接推动中学生作文的一种强大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生才能把心理活动指向集中在学习对象上。那么如何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呢?
1.1 培养学生敏锐的感知力。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学生写作的好题材。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只要引导学生坚持观察,那么观察对象到处有。在现实生活中,不管是我们人的精神面貌,还是自然风光,随时随地都会有许多吸引人的东西。可以说,到处都是学生学习观察的课堂。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就地取材,从平平常常的、熟视无睹的事物中,去发掘事物的形式美与内在美。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在引导学生感受生活的同时,要强调"置身其中,五官并用",要求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通过视觉、嗅觉、听觉、触觉等来体验生活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1.2 教给学生写作方法,放给学生充分的写作空间。鼓励学生写观察日记,掌握格式。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写作兴趣,可让学生把一天当中看到、听到的事,用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因的形式写下来,大家感觉很容易,这样就大大调动了他们观察的积极性。在课堂上教师让写得好的日记在班级交流,推荐出最好的在校内广播室播出。看到别人的成功,其他的学生也都会认真地去写。这样学生就会用心发现生活中的事,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自然也就有了浓厚的兴趣。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写好观察日记
学生写观察日记,与学习和掌握其他技能一样,也是一个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易而难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一般说来,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写好观察日记。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2.1 要从细微处着眼,善于抓特征。学生一提到"观察"可能就会只想到那些精彩的场面,感人的事例,并认为只有这些才是观察的内容。其实不尽然,自然界的一草一木,一花一叶,大雪后的田野,细雨中的青山,鱼儿怎么游泳。鸟儿怎么唱歌,由静态到动态,由个体到群体,部是观察的对象。总之。要从细微处做起,不要忽略小事小物,点点滴滴。同时要观察细致,抓特征。惟有如此。才有可能将观察对象描绘得真实具体,生动形象。抓特征,就是要善于比较,通过比较抓住观察对象不同于其他对象的特殊点。
2.2 要讲究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掌握观察的方法,教师要结合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的指导,有意识地指导学生,体会和领悟作者是怎样精细地观察生活,捕捉有典型意义的情节和描写细节的,同时,要加强对学生观察方法的指导。再次,引导学生在观察中要善于展开联想和想像的翅膀。爱因斯坦说过:"想像比知识更重要。"因此要重视联想和想像能力的培养,设法活跃学生的思路,启迪思维。平时学生看到的人、事、物、画面,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展开联想的翅膀。想像越丰富,才思才会越敏捷。学生作文时的思路就会越开阔。只要学生想像的翅膀展开了,写作的源泉就找到了,勤于动笔的写作激情也就产生了。
2.3 持之以恒,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写观察日记决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写写停停,停停写写。伴随学生知识的丰富,视野的拓展。要逐步引导学生把观察的重点由身边的生活引向整个社会,并且随时把观察得来的东西通过观察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在学生初步养成观察的习惯之后,教师应及时向学生提出新的要求,指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进行更复杂的观察技能训练。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不断焕发出新的观察热情,自觉地坚持观察活动,不断提高观察水平,才能够逐渐地掌握观察事物的本领。写观察日记不管写什么,都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指导学生抓住事物的特征,仔细观察,深入思考。勤于练笔,才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有利于提高学生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
3.重视阅读,学会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也是一种体验生活、感悟人生的方法。一个人作文水平的高低,与他的知识面、信息量、认识事物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语言驾驭能力、写作技巧的掌握等等有密切的关系。而这些能力的获取和提高,大多来自于大量的阅读。语文老师要鼓励学生多读名著,多读有较高品位的文学作品,以提高学生欣赏语文之美的能力。在课堂上老师要多留一些时间指导学生读课文,领会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品味作者是如何构思的,作品是如何表情达意的,作家是如何锤炼语言的,然后再把精彩的章句划下来熟读背诵,这样日积月累,提起笔来也就会顺手多了。除了抓紧课堂阅读教学之外,语文老师还必须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拓宽视野,发展思维,增加知识,把已学知识转化为能力。
4.适当组织课外活动
所谓作文,就是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认识的这个世界,所以,首先,学生必须对世界有感知,有感想,如果学生的接触面很狭窄,兼之思想认识也相当有限,那么,学生势必言之无物,内容贫乏,对写作产生畏难情绪。
教师要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观察大自然,领略自然界的美,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带领学生走近社会,参观工厂、农村、贸易市场,慰问军烈属,参加义务劳动,接触新事物、新气象、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思考,鼓励学生课余养植植物,制作小手工,使学生零距离接触自然和社会,使学生有物可写,有感而发,激发创作兴趣,提高教育效果。
5.借用现代信息技术媒体
如何写观后感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生活;作文;素描
作文对许多中学生来说,确实很难。那师生如何通过努力让它可能变为不难呢?这就要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下面结合自己在实际教学中对作文教学的体会来谈谈。
一、生活即作文,写自己的生活
我们知道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生作文的思想、观点、情感以及题材、主题、人物等有些来自于生活。就学生作文的整个过程看,观察生活,获得感性材料,处理材料,产生情感;然后付诸于笔端,便形成文字。由此可见,最后语言表达的完成,就是学生的作文。即使离开观察生活而通过阅读获得感性材料,但最后总离不开生活的影子。但是,有时大家都在同样的生活环境中生活,为什么有的学生能写出有血有肉的文章来,而有的学生却写出流水账式的文章来。可能是这部分学生在生活中不会观察,没有感悟,没有发现美。所以首先要学会观察。在生活中学会观察,在观察中生活。在观察中要能发现美和丑,要有自己的感悟。
譬如,我们可以出这类题目:《的结构》《如何烧鱼》《如何把衣服洗干净》《我跟妈妈学种菜》等。孩子们带着问题去观察、去体验生活,这样,他既学会了观察、学会了做事,又学会了写作。
其次,教孩子去体验和感悟生活,发现美和丑。自然界中有美丽的花草,我们的生活中同样有美好的事情,当然也有丑的人和事。教师的责任就是要去指导这些不会体验和感悟的学生,让学生提高这方面的能力。我们每天都生活在人群里,难道就没有人值得你欣赏,就没有人让你讨厌?你为什么欣赏?又为什么讨厌?这就是你的感悟。你把这种体验感悟写出来,就是文章。如果你指导得法的话,你的孩子还能说不会写文章吗?
二、“贴图作文”,提高习作兴趣
“贴图作文”按贴图方式的不同,大致可分为三种练习形式:一是完整剪贴,二是分散剪贴,三是组合剪贴。“贴图作文”是看图作文的扩展和延伸,其特点是把操作引进表达训练。让学生看看、想想、贴贴、写写,既动脑又动手,增添乐趣。这种作文形式,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处于练习的最佳状态,比如,组合剪贴,就是学生根据自己的设想,将各种不同的画面进行拼凑组合,从而构成新的画面,然后把组合而成的新画面贴在作文本上,进行写作。像将小麦、玉米、大豆、田野和一幅农民的肖像画面组合在一起,命名为《我家的庄稼地》进行写作,就属于这一形式。因此,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对知识点的理解进行大胆的设想,还可以根据各自的生活经历和喜好,对不同的图画进行选择取舍,自由搭配,这样不受时空的限制,更能充分发挥其独特的创造性。
三、“素描生活”,调动学习兴趣
这一作文形式,是将美术中的素描法引入学生写作的实践过程,使学生通过认真细致的观察,客观而逼真地再现现实生活。由于它形式上的陌生感,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写作的热情。比如,选举某些学生作为写作的“模特儿”,另一部分学生作为“小画家”,如此交往进行,学生兴趣盎然。在学生熟练掌握方法后,在逐渐扩大其“素描”的范围:由班到校,由学校到社会;由单个的人到群体的人,由单一景物到众多景物的描绘。同时扩大其规模:由记叙的简单情节到复杂情节,由描写的单角度到多角度,由有内容的单一性到内容的丰富性。“素描作文”的最大优点,在于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准确表达的写作能力。
四、“出新颖作文题”,激起兴趣
如何写观后感范文第3篇
作文教学要面临的两个主要问题是:写什么?怎么写?写什么,指的就是写作题材问题。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地指出:“小学生的作文就是联系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可是,当小学生面对写作文的时候普遍感到苦恼,都表示自己“无话可说”。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学生的生活接触面太宰,缺乏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生活阅历作为自己的作文材料。另一方面,教师在作文教学的时候可能没有激起学生的写作欲望,久而久之,学生渐渐地不爱写作文,甚至害怕写作文。如何调动学生的写作激情、让他们喜欢写作文呢?
一、让学生克服恐惧心理,多方面获得写作素材
曾有相关组织对小学生的作文问题做过调查,其中有82%的学生表示怕写作文,因为不知道自己写什么。所以让每个学生能更大程度上的接触生活,让他们感到有话可说,有话可写,是克服学生写作畏惧心理的重要措施。也是让学生能写好作文的第一步。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引导好学生进行观察周围身边的事物和自然环境,那么学生就不会感到无话可说,无事可写了。
第一,要在观察上引导好学生。观察是写作的第一步,让学生学会观察,才能让他们对自己身边的各种事物感兴趣,然后自主去观察事物、研究事物,这样写作才会有材料。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时,要着重做好五个方面的训练:观察的细致性;观察的顺序性;观察的重点性;多种感官共同观察;观察时的联想。例如,冬天下雪的时候,屋外一片白茫茫的镜像,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并让学生就此联想,激发出学生的兴趣。
第二,在内容上指导好学生。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关于写作方面曾经说过这样的话:“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
“生活就是写作的源泉”,怎样让学生从生活中获取写作的灵感呢?这就要教师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如何筛选材料,让学生知道并明白什么材料可以用作写作,哪些不可以。把这些材料归类,让学生将这些材料串联起来,应用于写作之中。把作文训练和他们的生活紧密连接起来,使他们感到自己有东西可写。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开展一些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最好是让学生自己组织活动,这不仅培养了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同时也让学生能主动去发现新材料。
第三,要让学生学会构思。如果写作内容比作米的话,那么构思就是做饭,学会如何构思,才能写出一手好的文章。教学生如何构思,主要从三个方面来指导。首先使学生学会如何立意,意思就是让学生根据写作要求确定一个主题或中心思想;其次,让学生根据具体的写作内容,选择写作需要的材料,使学生学会如何将生活素材转化成作文题材;再次,让学生学会如何安排材料顺序和结构,让这些材料在写作中做到有条不紊。
二、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
教会了学生如何写作,但这不能保证学生就会喜欢上写作。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有了兴趣,他就会专心致志,乐此不疲地去学习。所以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是写作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步。
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写作兴趣。小学生处在人的成长的阶段,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还不成熟,其思维也多以形象思维为主,在一个具体生动的特定环境中,他们往往会非常好奇,引起了他们的新鲜感。这个时候,教师稍加指导,就能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创建活跃的教学气氛,确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课堂教学过程是学生与教师进行情感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和教师在地位上是平等的。如果教师把自己放在一个高高在上的地位,不设身处地去体会学生的心理,这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失去对学习的兴趣。所以在学生与教师交流的过程中,建立一个平等、民主、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非常重要。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善于调动学生的心灵,使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体,而不是填鸭式教学的牺牲品。同时,也要基于学生发表意见、提出问题的机会,要鼓励他们敢说真话,这样能最大限度上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三、重视写作指导和讲评
学生有了写作的积极性,但是不能放任他们瞎写胡写,在他们写的同时,教师也做好指导和点评,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加强指导,教给写法。作为仍处在成长阶段的,各方面能力还很薄弱的小学生,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还很有限,所以需要教师指导学生怎么去写好文章。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尝试让学生仿写、续写或改写课文。
四、注重学生作文的修改
如何写观后感范文第4篇
一、观察生活,激发后进生的写作兴趣
在作文批改中,我们语文老师不难发现,不少后进生的作文脱离实际,生编硬套,字词不够废话凑,像挤牙膏似的想一句写一句。一提到写作文就头疼,不知所措。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呢?作文语文老师,我们要想方设法激发后进生的写作兴趣,使他们能从厌恶作文到喜欢作文。要引导学生多观察生活,捕捉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和所感。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 。”没有积累就没有优美的文章,没有实际的感受,就不能写出情感真实的文章,后进生的作文往往是闭门造车,又怎能谈得上文质兼美呢?我们要鼓励学生观察父母,观察商贩,观察陌生人,观察他们的眼神、表情、动作,记下他们的语言,从观察中发现感人的细节。喜悦时的分享,失意时的安慰,痛苦时的鼓励,失败时的扶持,如此种种,让学生从平凡中看到不平凡,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理出头绪,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感受,敢于想、敢于说、敢于提出创见,从生活这本大教科书中汲取养分。再进一步启发他们把捕捉到的东西用自己的语言写成文章。学生慢慢地感觉到,作文其实很简单,这样,就自然调动了后进生的写作积极性。
二、加强阅读,培养后进生的写作素养
古人认为,要写好文章,“无他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多读书是一条间接获取知识和作文材料的有效途径,更重要的是可以积累语感,培养语感。因而,要教育学生随时注意收集词语,积累词汇。如何引导学生阅读?首先从兴趣入手。由于平时不爱读书,学生一开始兴趣不大,不能沉下心来阅读。我就给学生选择文学作品、网络上的玄幻作品以及一些历史文化等类读物,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有时,举行配乐阅读、分角色阅读、比赛朗读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其次给学生阅读提要求,分层次。写景的文章,指导学生体味如何借景抒情;写事的文章,指导学生如何记事传情;写人的文章,指导学生感悟人物形象,体会人物情感。另外,给学生创造读书的环境。作文课有时也是读书课。定期开个读书交流会,让学生说说读的书,读中做的摘抄,谈谈自己的体会,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品味文章的语言,揣摩文章的表达。
三、因材施教,给后进生搭建写作阶梯
在训练中,对于后进生要放松要求。可以针对情况,帮助他们过好审题关。在作文指导课上,教师的讲解他们不一定都懂,毕竟他们的接受能力要差一些。教师应在课后主动接近后进生,逐一耐心询问或检查他们的作文提纲,了解一下他们究竟会不会写?写的什么?符合不符合本次作文的要求……这样,起码可以杜绝后进生写偏题的现象,使他们初步知道写什么,怎样写等。还可以分散难点。教师因人利导帮助后进生补攻薄弱环节,把训练的难点分散,分别在各次作文中作为重点来抓,直到达成目标。每次让后进生补练的项目要比较单一,着力点集中,使他们容易接受。也可以把一段文章化成一小段一小段,让他们逐段攻破,在攻破每一小段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或不拘形式地让他们作文。甚至可以不拘老师的命题,自由选题,写自己想写的东西。也可以让学生去模仿别人的作文去写,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写作的难度,又可收到明显的效果。对于后进生来说,我们语文老师应积极提倡模仿和借鉴范文,培养好文风。当然,模仿并不是去抄袭,模仿是创新的一步,我们必须强调模仿是加以创新,培养好文风。
如何写观后感范文第5篇
一、学会观察生活
小学生每天接触的人事、家庭成员和学校的师生,他们的一言一行,音容笑貌都对学生有不同的影响。但学生对他们的熟悉未必能够说来,写出来。所以,教师必须学会观察不同年龄段的人,他们的神态形状等有何差异;性别不同的人,他们的语言有何区别;不同职业的人,他们的心理有何特点。具体到某一个人,可以远看一个人的身高、体态、走路姿势,近观一个人的面部,从眼睛到鼻子到嘴,从颜面到精神。对于脸部,最能体现一个人的精气神。而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抓住人的眼睛的观察,就抓住了对这个人描写的根本。透过眼睛,我们看出人物的性格,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对人的观察,要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从不同的方面写,才能把一个人写活。人的行动、人的语言是一个人心灵的表现,要教会学生如何观察人物的一言一行,透过行动的具体描写再现人物的心灵世界。人物的语言是心灵的直接显露,通过一个人的语言,可以看出该人物的职业、爱好、人品等等。指导学生观察人物,是小学生观察的重要内容。
自然是人生存的环境,是人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徜徉在大自然中,能让人赏心悦目,感受自然的纯真;描写大自然的美好,能让人陶醉其中,回味大自然的美好。春之花草,夏之鸟鸣,秋之硕果,冬之雪景,都是学生观察的对象。走在春天的碧草野花中,看那绿荫般的大地,一种生命的力量油然而生;漫步在连绵起伏的树林中,听黄鹂的鸣叫,自然十分惬意;穿行在挂满枝头的果园,嗅着扑鼻的果香,是那样的沁人心脾;冬天是单调的,一场大雪过后,可以洗涤人心灵上的污垢,畅想人生的收获。大自然是美好的,怎不让人向往?指导学生走进自然,欣赏自然,是人生的一大乐趣。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对象,抓住事物的特征,用自己的眼睛发现自然,然后用自己的笔把大自然呈现出来。
二、学会描写
观察是写作的第一步,将观察的对象收集眼里,用笔描写出来,是学生写作的重要一环。描写的手法多种多样,其目的是将观察的对象,写得生动形象,使描写的人物逼真、跃然纸上。对人物的描写,教师要指导学生从人物的神态、心理、行动等角度描写。对景物的描写,要指导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去描写景物,比如由近而远、由上而下、由内到外。描写的事物要有合理的顺序,层次感要分明。比如,有一次我带学生到我县的大枣之乡去参观万亩枣林,指导学生如何去描写。我们可以看到婆娑多姿的枝条,淡绿色的小叶子,绿中透红的果实,那果实挂满枝头,压的树枝弯腰。一串串的大红枣像串起来的糖葫芦既清脆可口,又诱人流口水。如果教师指导学生抓住一个角度去描写,一定有话可说,描写得生动形象。比如,这远看山坡上满眼葱茏郁郁的枣林,就像一片绿色的海洋,波涛汹涌;近观颗颗碧玉般的大枣,青翠欲滴。如果自下往上写,可以从绵延起伏的丘陵写起,写到万顷碧波,写到粗壮的枝干,嫩绿的枝条,榆钱般的绿叶,写到挂满枝头的果实,再写到香飘四溢的清香。只要教师教会学生从一个角度去描写,就会将所写得对象写得具体而生动。
三、学会表达情感
情感是文章的灵魂,文章是用来表达作者的情感的。教师要教会学生表情达意的方法,如通过景物的具体描写,表达对自然的喜爱之情;通过对人物言行的描写,表达对人物的挚爱之意,对人类美好品行的赞颂。自然是美好的,人类的美好行为是伟大的,教师要指导学生从积极的方面去选材,从正面去歌颂自然,歌颂人类,让自然与人类的美好彰显出来。路边的一棵小草微不足道,但他给人带来绿意,带来春的信息,预示着生机盎然的大地充满着春意。它象征着人那些平凡的小人物,他们用自己微小的行动,点滴的奉献,让社会风尚蔚然成风。偌大的森林广袤无垠,大树擎天,绿荫蔽日,给人带来夏日的凉爽,秋日的收获,就象征着那些默默奉献的人类,用自己的无私给人们带来希望。自然与人融为一体,没有自然的孕育哪有人类的收获,没有人类的哺育,哪来自然的繁盛。只要学生抱有积极的心态去看待自然,看待周围的人,发现自然与人类的美好,那么这种感情永远是美的,写出的文章永远是积极向上的,给人以力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