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自然作文(精选5篇)

  • 感恩自然作文(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我们感恩大自然,它是我们的好老师,是我们的设计师,是一个大草原。现在大自然受到破坏,我们应该帮助它。 我感恩大自然给我的一切!

感恩自然作文(精选5篇)

感恩自然作文范文第1篇

大自然多姿多彩,它创造出了人类、动物、植物等生物。因为大自然恩赐给了我一双眼,让我感受大自然;感谢大自然给了我一双手,让我触摸春天;感谢大自然给了我一双脚,让我在阳光下奔跑。

大自然就像我们的老师,让我们知道大自然的奥秘;大自然就像一个设计师,万物生灵都被它设计;大自然就像一个大草原,给了我们足够的空间。总而言之,大自然就像我们的母亲。

现在,森林越来越少,树木减少,比如现在常发地震, 次数越来越平凡,青海玉树县最近发生了七点一级地震,二零零八年五一二发生的大地震,这种种迹象表明,大自然地球现在受到很大的破坏。我们要多种树,这样空气清新,少开工厂,那样大自然将会变得更美丽。

我们感恩大自然,它是我们的好老师,是我们的设计师,是一个大草原。现在大自然受到破坏,我们应该帮助它。

我感恩大自然给我的一切!

感恩自然作文范文第2篇

是谁给了我们食物,是谁给了我们水源,是谁哺育了我们,是大自然。

大自然给了我们很多东西。我们人类为什么要伤害大自然呢。大自然还给了我们很多启示,比如,青蛙让我们发明了电子青蛙眼,蝙蝠让我们夜间的飞机安全飞行

无情的人类你们要保护大自然不要让它再受到伤害,这是一种不折不扣的自杀行为。让我们大家学会保护大自然,保护我们人类的家园,让我们的家园在明天变得更加美好吧。

一年级:moon月

感恩自然作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感恩 感恩意识 感恩教育

一、感恩教育的诠释

1.感恩教育的内涵。陶志琼博士提出:“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还有的学者将感恩教育定位为德育,是思想道德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笔者认为,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并通过一定的方式使受教育者逐渐养成感恩的心态和习惯,对他人、社会、自然和祖国常怀感激之心和致谢之情,要在个人条件允许、符合社会规范的情况下报恩和施恩。

2.感恩教育的内容。感恩父母;感恩师长;感恩社会;感恩祖国;感恩自然。

二、感恩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

我们就从认知、情感和实践三个层面分析感恩教育的实施:

1.培养学生知恩、识恩的意识。感恩来自心灵,也就是感恩意识。我国传统经典著作中,有关感恩准则的记载比比皆是,“它既体现了一种生命的根源意识,又表征着人类源于动物而又超越动物性的关系和情感”。道德认知是对外部规则的建构,感恩意识的前提是要让学生了解“恩”、体会“恩”,要让学生认识到他们所获得的一切并非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

2.从实践层面,以活动为载体渗透感恩教育。“道德行为是在一定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道德意义并能进行道德评价的利他行为或亲社会行为”,实施感恩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感恩的道德意识,让学生知恩于心、感恩于行,能用实际行动来报答父母、回报师长、报效祖国、回馈社会。

(1)在朗读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在知恩之后,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一是直接抒发感恩情感的语段。二是突出人物特点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的语段,在朗读中体验人物的崇高。如《小抄写员》一课,要反复朗读有关叙利奥的心理描写的语段,体会叙利奥对父母的感恩之心和对家庭的责任感。三是景物描写细致的语段,要在反复的朗读中深入意境,体验大自然的美,激发敬畏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再如《春》,要反复朗读描写春草、春花、春风、春雨的语段,直至成诵,体会春天的美丽,愉悦自己的情感,油然而生“一年之计在于春”的感慨。再者,要鼓励学生多读课外美文。

(2)在作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语文的外延是生活”,在实施感恩教育的过程中,除了充分地挖掘课文中的感恩教育内容外,我们也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感恩内容来丰富感恩教育的内涵。要以活动为载体,通过形式多样的作文教学来体现,做到既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又达到感恩教育的目的,并在周记和日记中回顾和记录自己的感恩心得,发现身边事件,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3)在口语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通过口语教学,可以在同一时空结构的整体氛围和环境条件中,听说双方进行直面的交流,传递彼此的情感和想法。

①故事会形式。教师组织学生收集“感恩”的故事,通过故事会的形式,在班级中宣扬“感恩”,让学生从故事中去感知身边的亲人、老师、朋友、陌生人的关爱,由心灵深处产生共鸣,舍弃以自我为中心,试着从他人的角度看待生活的艰辛,体味人生冷暖,感受浓浓的亲情。教师要加以引导,让学生把内心的感恩之情投入实际行动之中。

②演讲形式。比如举行《感谢您,老师》、《我爱你中国》演讲比赛,通过这种形式,使听者和说者同样感受到对老师、祖国的热爱感恩之情。

三、结语

感恩教育并非一蹴而就的,它是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的过程。正如雷锋同志所说,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感恩教育不仅要外律,更重要的是要使其内化到学生的心目中,使感恩成为一种自觉和习惯。“语文教学要落实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交给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感悟体验,实现自身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感染。”这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三位一体地实施感恩教育,并积极引导学生实践,使感恩真正内化为学生自觉的行为。

参考文献

[1]陶志琼 关于感恩教育的几个问题的探讨.教育科学,2004,(1),1。

[2]陈治国 儒家“孝”观念的原始意义及近代以来的多重命运.孔子研究,2005,(6)。

感恩自然作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感恩教育;方法

一、课题的提出

1.社会现状的需要

我国自古就有“羊跪乳,鸦反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等古训。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外来受多元文化的影响,中华民族传统精神与美德被淡忘和受到一定冲击,“感恩”一词在有些人看来已过时了。随着独生子女学生越来越多,相应的“小公主”、“小皇帝”也越来越多,长辈对他们有求必应,可谓溺爱,社会、学校对其关怀备至,造成当前不少中学生“以我为中心”的习气。他们只知“我该怎样”,不知“该我怎样”;只知“我要怎样”,不知“要我怎样”。这对于一个家庭、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教育来说,是十分危险的。如何对中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成为目前一个热点话题。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如何在教学工作中加强感恩教育,也成为了我们的研究重点。

2.学校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积极倡导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引导广大未成年人牢固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对中学生而言,“感恩”他人的能力有限,但是感恩意识却要从小树立。因此,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运用适当的手段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让他们懂得感谢家庭、学校、社会;感恩教师、亲戚、朋友的关怀与帮助,常怀感恩之心,自然而然地成为我们现代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大课题。

3.初中生成长的需要

当今,虽然物质生活已经达到较高水平,但是学生的感恩意识缺失,不懂感恩,不会感恩,拒绝感恩的现象时有发生。

教育专家郭建国教授说:“感恩之心是一种美好的感情,没有一颗感恩的心,孩子永远不能真正懂得孝敬父母、理解帮助他人,更不会主动地帮助别人。”是啊,学会感恩就等于架起了做人的支点。我们的思想教育,包括学校教育,不能只停留在讲大道理上,更不能只停留在传授知识上,还要帮助教育人们懂得做人的道理,要使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让他们懂得感恩。中学阶段是人生受教育的重要阶段,也是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阶段,一些行为习惯及意识的养成往往影响着中学生的一生。在语文教学中开展感恩教育,就是让学生从语文教学的感恩思想中内省地自我发展,让学生内心中激发出“要我感恩”到“我要感恩”,真正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这对塑造学生完善的人格,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感恩教育的定义及其意义

1.感恩教育的定义

感恩,《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感恩”是个舶来词,牛津字典给出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知恩”于心,就是对世间所有人所有事情能给予自己的帮助表示感激,铭记在心;“感恩”于行,就是在知恩、感恩的基础上,能够懂得施恩于他人,将心中的感知具体化,行为化形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品德。“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对生命常怀感激之心和致谢之情。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中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主要通过联系实际,以学生由内而外的“内省”为突破口,将感恩思想中内省的自我发展要求,在学生内心中激发出来,变“要我学好”到“我要我学好”,找回学生内心人性的东西,真正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主要应从小处入手,从身边入手,从所教的课文内容入手,探索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教育学生认识、感受、体验父母、教师、同伴、身边人对自己的关爱和帮助,潜移默化,让学生懂得感恩,从而爱父母、爱教师、爱同伴、爱身边人、爱自然、爱社会,并使感恩成为一种生活态度,一种优秀品德。

2.感恩教育的理论价值

感恩是“感”和“恩”的两个过程,“感”是感知、感受,也就是知恩的阶段,是报恩和施恩的前提和基础。感恩教育将深化主体性教育理论和孝道教育理论,扎根于主体性教育理论和孝道教育基础之上,联系德育教育工作的有关要求,结合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取得相应的研究成果,必将又反过来深化和发展初中语文教学中感恩教育的有关理论。

3.感恩教育的实践意义

(1)对于个人而言,感恩教育有着不可低估的价值。一个人如果不知道感恩并以实际行动来报答他人和社会恩情的话,那他就不是一个人格完整的、心灵健康的人。感恩有时并非人的天性,需要感恩教育的点拨。感恩教育在教育活动中对于人们内心价值秩序的建立、师生间关系的重建以及学生的生命观、自然观、人际交往观等观念的树立,都能起到重要作用,使他们走向谦逊、谨慎、幽默、敬爱、自尊、感恩。

(2)感恩教育有利于形成学校、家庭良性互动的社会德育氛围。通过系列感恩活动,让学生的心灵不断撞击感激的区域,告诉学生要学会感恩——感谢父母的哺育,感谢自然的恩赐,感谢社会的关爱,感谢别人的鞭策……只有这样具有极强可塑性的学生才能“心会跟爱一起走”,并以爱心来回报这个充满阳光的世界。

(3)感恩教育有利于培养和完善学生的道德和法纪品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在具体的语文教学工作中,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阶段,运用可运用的方法,使用所能使用的手段,把感恩教育溶于语文教学的实际当中,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让他们懂得感谢家庭、社会、教师、亲戚朋友的关怀与帮助,时常怀有一颗感恩之心,同时通过唤醒学生的知耻心和感恩心,促进家庭的和谐、社会的和谐,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

三、语文教学感恩教育研究的目标及过程

1.语文教学感恩教育研究的目标

(1)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提高学生的感恩意识,学会一定的感恩方式,养成感恩习惯。

(2)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深入挖掘初中语文课本中的有关各种感恩话题的课文和话题作文,逐步培养学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感激父母养育之恩,培养学生孝敬父母的道德品质;感激教师的培育之恩,培养学生尊敬师长的良好品质;感激他人的帮助之恩,在生活和学习中互相帮助,乐于助人;感激自然的赐予之恩。

(3)在语文教学中,向中学生渗透感恩意识,教会他们如何感恩,通过何种方式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如何感谢教师的培育之恩,怎样感谢他人的帮助之恩。??

2.本校语文教学感恩教育研究的过程

对中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这期间,需要一步一步地来做。在研究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应具体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营造感恩教育的语文教学环境

在语文教学中展开感恩教育,并想取得成效,需要有良好的感恩教育气氛和校园环境建设;需要校园的物化和人文环境的建设营造感恩氛围。物质文化环境是无声的老师。文化环境的精心设置会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使语文教学真正起到“无声润物三春雨,有心护花二月风”的良好效果。

①在我们精致和谐的校园里,处处洋溢着感恩的氛围。校报专门开辟了“感恩专栏”,刊登了全校学生的优秀的以感恩为话题的文章,教师的读后感、家长来信等等,在全校形成良好的感恩文化氛围,使全校的学生沐浴在浓厚的感恩气息中。

②在教室开辟了“班级感恩文化角”,设有“身边处处有恩情”、“感恩温馨语”等栏目。使班级里充满了浓浓的感恩气息,为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教育创设良好的氛围。

③在校园的墙面上,悬挂了“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等感恩名言诗句;在每天的升旗仪式上和学校校园午间新闻中,《感恩的心》、《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等旋律优美、感人肺腑的感恩歌曲被反复传唱。这些自然和谐的举措,呼唤着中学生的感恩之心。通过挖掘语文学科的相关育人因素,整合和优化,在课堂中有机渗透。

(2)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对中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①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这是我们研究的重点,经过长时间的研究探索,多个语文教师的参与,逐步探索出了几种对农村中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几种方式,例如,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通过所教课文的主题引申法,在中学六年级语文《散步》的这篇课文中,蕴含了“敬老爱幼”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可以结合自己本地的实际情况,结合我们农村的实际情况,教育中学生不但要孝敬爷爷奶奶,而且要理解我们的父母,他们是家庭的顶梁柱,他们是爱的连接点,他们身上的担子很重,我们学生要理解他们的苦衷。在课文《纸船》的教学中,结合孩子对母亲的那种深深的爱这一主题,语文教师要教育中学生热爱自己的母亲。课文《金色花》中,教育中学生为母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②在作文课上,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可以想方设法,创设几篇感恩作文,特别是在话题作文中,让中学生多写一些与感恩话题有关的作文,让学生明白,感恩素材的作文最能打动人心,最能抓住读者的心,使中学生用心去寻找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感恩素材,不放过生活中任何一个感恩细节,从而潜移默化地起到对中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最终目的。

(3)利用影视媒体的感恩熏陶

利用优秀媒体资源进行感恩教育的熏陶,在愉快的影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培植学生的感恩心,提高学生的道德能力,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全面的发展。当前中学生绝大多数人喜欢看电视剧,语文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加以引导,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观看一部以感恩为主题的电视剧,让中学生写出观后感,在班级里交流一下,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教育,逐步培养学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感激父母养育之恩,培养学生孝敬父母的道德品质;感激教师的培育之恩,培养学生尊敬师长的良好品质;感激他人的帮助之恩,在生活和学习中互相帮助,乐于助人;感激自然的赐予之恩等等。

3.研究后的反思

由于人力和物力有限,加上我们几个语文教师的能力水平有限,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都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同时,中学生和家庭的参与度不够,今后在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教育任重而道远。

感恩自然作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感恩;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感恩精神是人文主义精神的重要内涵之一,对学生们的成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感恩教育不仅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而且能够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将感恩教育贯穿到小学语文阅读的学习过程当中,使学生们在朗读、想象以及对思维情感的体验中学会感恩。

一、构成感恩教育的主要内容

小学语文阅读中的感恩内容可以说是多姿多彩的,有《桂林山水》中的对自然的感恩、《慈母情深》中对父母的感恩、《颐和园》中对祖国的感恩以及《她是我的朋友》中对社会的感恩,这四种类型的感恩构成了小学语文阅读中关于感恩教育的整体结构。

(一)对自然的感恩

大自然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条件,祖国的壮丽山河也给我们带来了精神上的哺育。因此,对自然的感恩是感恩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这篇文章告诉学生们地球对于人类的重要性,从而倡导人们保护地球,《桂林山水》和《秋天的雨》这两篇文章能够净化我们的心灵。

(二)对父母的感恩

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关于感恩父母的文章占据了感恩教育文章的一大部分,并且在表达方面呈现出来的角度也各有不同,比如说在《慈母情深》一文中,所描述的为了儿女而辛苦劳作又无半点怨言的母亲;在《怀念母亲》一文中,作者在泪光里看到母亲那张饱经风霜的脸,使读者仿佛能够切身体会到这位母亲的痛苦与磨难。

(三)对祖国的感恩

祖国在每个人心中都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对祖国的感恩,不仅要从描写祖国各地风景的文章中感知祖国的地大物博,更要从我们多年来的民族文化中去体验,从祖国的优秀儿女,特别是在祖国危难时刻,为祖国而献身的英烈中感知祖国的凝聚力和无尽的恩情。《狼牙山五壮士》所描写的为国牺牲的烈士,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们的爱国之心。

(四)对社会的感恩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接触不同的人和事,对社会的感恩主要是培养学生们博大的胸襟,要让学生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社会给予他们的恩赐。如《画杨桃》中所体现出来的教师之恩,《她是我的朋友》中所体现出来的友情。

二、感恩教育的价值取向

在小学语文阅读的感恩教育过程中,要通过引导的方式使学生们能够对文本进行深入的了解,明确感恩教育的价值取向。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们感恩的价值观。古语有云:“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感恩教育所要渗透的就是这种勇于承担责任的思想,既然心中存在感恩情感,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就要将此情感付诸于行动当中,孝敬父母,不让父母为自己的成长过多操心,保卫祖国,为祖国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与此同时,要学会与自然以及身边的其他人和谐相处,要做到保护自然环境,热爱大自然,与身边不同阶层和不同性格的人相处,做到和谐的人际关系。

三、感恩教育的主要方法

在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才能达到良好的感恩教育效果,才能充分实现感恩教育的目的,感恩教育方法的实施通常可以分为对文章的阅读、结合文本内容进行想象以及将感恩情感诉说三个步骤。

(一)通过对文章的阅读,领悟自己内在的感恩情感

感恩是一种情感,没有情感的感恩教育是肤浅的,是不能达到教育目的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们对文本进行朗读,在文质兼美的语言文字中,来领悟自己内在的感恩情感。对文本的朗读应该具有重点,针对文章中直接抒发感情的段落,突出人物特点的语言、动作以及心理描写的段落,对景物或者人物进行细致描写的段落都要进行深入的品味,并且将自身的情感渗透到文章中,从而达到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的效果。比如说《精彩极了与糟糕透了》这篇文章,在阅读的时候,可以对最后两段进行深入探究,从中体会对父母的感恩之心。

(二)通过想象,激发自己的感恩情感

在对文章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可以使学生们有身临其境之感,对描写自然的文章,通过想象,可以使文章中对自然风景的描写深入人心,如《索溪峪的野》中对索溪峪的描写,对祖国优秀儿女的介绍,引导学生们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能力。这样不仅能够使文章中所描写的景物和人物更加丰满,而且能够加深学生们对感恩情感的理解。

(三)通过诉说来表达自己的感恩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