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推广策划方案(精选5篇)

  • 新闻推广策划方案(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所谓媒介融合,不仅仅在于建立一个多媒体的操作平台,更在于各媒体间建立的合作方式。因此,美国新闻学会媒介研究中心主任Andrew Nachison将“融合媒介”定义为:“印刷的、音频的、视频的、互动性数字媒体组织之间的战略的、操作的、文化的联盟”[1]。在此…

新闻推广策划方案(精选5篇)

新闻推广策划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媒介融合;新闻报道策划;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06-0139-02

所谓媒介融合,不仅仅在于建立一个多媒体的操作平台,更在于各媒体间建立的合作方式。因此,美国新闻学会媒介研究中心主任Andrew Nachison将“融合媒介”定义为:“印刷的、音频的、视频的、互动性数字媒体组织之间的战略的、操作的、文化的联盟”[1]。在此背景之下,如何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紧跟时代步伐,提高学生的新闻报道策划能力,形成适应媒体融合发展的教学理念成为新闻教育工作者要面对的问题与挑战。本文从新闻报道策划与媒介融合的教学实践入手,探讨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报道策划呈现的新特点,并从亲身的教学实践中总结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一、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报道策划的新特点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网络、手机客户端等新兴媒介成为百姓获取新闻的主要渠道,极大地改变了人们认知世界的方式,也影响着媒体的新闻策划与生产。我国的新闻专题策划也出现了一些新特点。

(一)多媒体联动成为新闻策划的主要形式

截至2015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 50.3%,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20亿,有90.1%的网民通过手机上网[2]。通过网络获取新闻成为大多数年轻一代关注新闻的主要方式,并且随着社会化新型媒介如微博、微信、社交网站的广泛普及,网民在获得新闻信息的同时更加注重分享和转发,成为新闻信息传播广泛度的主要推手。在此大背景下,包括《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在内的国内传统主流媒体纷纷推出自己的APP,借助互联网多媒体联动,使同一新闻资源可以在不同的媒介形式中得到共享,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二)受众的互动参与成为策划的重要内容

传统媒体的新闻策划更多的是以引导舆论、激发热情为重心的策划,而在媒介融合的时代背景下,这种策划已经无法适应满足社会的需求,策划更多的强调受众的参与程度以及活动本身带来的直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在一些公益活动的新闻策划中最为常见。从2011年起,《南方日报》不间断地策划了“幸福厨房”公益活动,旨在为全国范围内缺乏午餐条件的学校建设以“加热自带午餐和集中蒸饭煮粥”为主要功能的电器型“幸福厨房”。2013年6月,南方公益执行团队联合广东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共同设立“幸福厨房”专项基金,面向全社会公开募捐,截至2013年12月,“幸福厨房”在全国范围内已建成154间。

(三)新闻内容更加分众化成为新闻策划的主要方向

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传统媒体纷纷尝试新媒体运营,推出不同的介质,分享同一新闻资源,但如果只是简单的信息分享,很难实现真正的转型,因为不同的介质对同一新闻资源的要求并不同。借助大数据对每种介质的受众实现良好精准的定位,积极地使新闻内容分众化,成为众多媒体的必行之路。如2013年底,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策划了“2014生活微行动”,倡导大家通过一系列微小行动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策划组针对网友受众的特征,在微博上发起志愿者征集活动,并应邀数十位演艺界明星及社会各界专家学者共同加盟“微行动助力团”,配以大量的图片、视频进行宣传,不到半个月,就有7万网友参与转发与评论,并承诺愿意加入到“微行动”中来。电视媒体通过微博平台与网友良好互动,扩大了新闻的影响力。

(四)网络新闻策划日益活跃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各大新闻网站也顺应潮流,不断推出赋有自己特色的网络新闻专题策划,从而提高网站的点击率,吸引更多受众的关注。2012年,腾讯网和新浪网响应世界自然基金会提出的“地球一小时”倡议,精心策划了“地球一小时”网络专题报道。在各种专题的吸引下,全球超过5000座城市的地标性建筑参与了2012年的“地球一小时”活动,一共有124座中国城市加入到活动中来,并公开了自己的环保承诺。随着互联网使用的进一步深入,借助网络进行报道策划已经成为重大国际、国内新闻事件报道的主要方式。

二、媒介融合给新闻报道策划教学带来的新挑战

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新闻资源来源广泛,渠道众多,传播速度加快,传播形式多样,受众互动性极高等特点,对新闻策划教学理念与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一)传统的教育理念与媒介融合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

传统的教育理念主要是以教授新闻策划的知识和技巧为主。这些理论知识的传授有其必要性,但也存在过于理论化,与业界实践存在一定脱节的问题。媒介融合背景下,业界需要既有扎实的人文社会学科基础知识,又能突破专业界限,熟练使用多种媒介手段,能够同时胜任文字、摄影、摄像、录音等各种工作。这些变化要求学生及时掌握媒介形态的变化,熟悉业界优秀生动的实践案例,具备复合型的能力,才能及时跟进适应新的媒介生态下新闻策划的需要。

(二)传统的教材与媒介融合的发展要求有所脱节

我国新闻传播学界对新闻策划专业教材建设较为积极,涌现了一批优质的专业教材,比如蔡雯教授的《新闻报道策划与新闻资源开发》(2004年)、赵振宇教授的《新闻报道策划》(2008年)等。同时,受出版时间较早的影响,这些教材大都存在对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策划关注不多,甚至没有关注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传统的教材不能完全适应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策划教学需要,在授课过程中需要依靠教师自己总结摸索合适的教学内容。

(三)实践环节薄弱与媒介融合下新闻策划的需要不相适应

当前,高校的新闻教学实验室设备往往落后于业界的更新速度,尤其是一些高精尖的跨媒体设备更是匮乏。同时,传统的课堂教学对实践环节重视不足,大多以课堂讲授加一点实习作业的模式开展教学。这种实习作业往往由学生随意进行,多是一些应付之作,起不到实践的作用,不利于提升学生跨媒体的新闻策划技能。

三、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报道策划教学的改进措施

目前,大部分的国内大学新闻院系都将新闻策划作为大学本科和硕士研究生的必修课。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如何引导学生适应新的媒介环境,掌握全媒体环境下新闻策划能力,是新闻教育的重要课题。

(一)加强案例教学,促进学生适应全媒体环境

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新闻资源来源广泛,渠道众多,传播速度飞快,传播形式多样,受众互动性极高。这些特点都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时时更新教学理念与思维,摒弃陈旧的教材与案例,打破传统报道形式,创新信息多样化的表达方式,通过分析媒介融合背景下众多优秀的新闻报道策划案例,让学生充分掌握全媒体下新闻报道策划的原则、方针、方法等。同时,客观而言,高校授课教师往往多是博士或硕士毕业后直接进高校教学,本身大多没有新闻策划的实战经历,对案例的讲授往往也是照本宣科。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引入在新闻媒体一线工作,具有实战经验的新闻策划专家讲解案例,通过案例教学提高学生对新闻策划的基本理解。

(二)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适应新媒体需求的业务技能

早在1908年,密苏里新闻学院创建人沃尔特・威廉姆斯院长就提出“学习新闻最好的方式是动手实践”[3]。实践教学法以教导学生掌握理论精髓和实际操作技能为宗旨,通过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激情,使学生能够脱离模拟情境的练习,进入到实操中来,适应未来的工作需求。而在新形式下,新闻策划不再局限于采写编评这些基本的业务技能,对策划前期的调研、用户需求的分析、策划实施过程的把控与调整,实施后的总结报告等成为策划的重要内容。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新闻传播系对此已进行为时多年的尝试。依托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在信息技术方面优势,强化新闻传播系学生掌握摄影、摄像以及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能力。同时,针对大三的学生,每年开展媒介融合的实践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要求学生利用自己掌握的媒介技术手段,通过不同的媒介形式,如广播、报纸、微信、微博等,将选题呈现出来并付诸实践。这项活动脱离了课堂模拟实践,充分利用广州媒体融合的优势,延伸到媒体产业链的各个领域,直接与社会对接,充分锻炼发挥了学生的策划能力,很多策划可以直接投入运行,收效颇丰。

(三)加强协作精神培养,提升动手能力

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以文字、图片为主要内容的新闻报道策划已经不能满足新媒体的需求。新闻报道效果的实现不单单是选题、编辑等问题,还依赖于各种媒介形式相互配合,互为补充。一个成功的新闻专题需要策划人员与技术、编辑、视觉等各部门讨论并确定专题的内容与形式。这就要求学生要充分了解各种媒介形式的特征,并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加大对这些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中,笔者试着将微信平台引入课堂,建构课堂微信公众号,实现了课堂的“微传播”互动。通过分组的方式,建立新闻策划团队开展模拟新闻策划,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特长,合作推出分组设计的新闻策划专题,同时将微信公众号中的新闻策划内容制作纸质新闻产品,形成线上和线下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 蔡雯.媒介融合前景下的新闻传播变革与新闻教育改革[J].今传媒,2009(1).

新闻推广策划方案范文第2篇

时下传媒变局的演化以及竞争态势的加剧,已逼迫作为传统媒体的党报不得不重塑舆论影响力。顺应传播潮流变迁,审视、优化并再造“新闻生产流程”,以内涵式发展提升竞争力,应是党报谋划传媒主流方阵的利器之一。本文试以此切入,浅谈对党报新闻生产流程的若干构想。

现有流程之弊端:

环节缺省、部门分割致使采编业务运行不畅

毫无疑问,“采与编”是新闻生产流程的核心环节。由于相关外延环节的缺省、部门分割等原因,采编业务流程运行不畅,存在监控不力、策划缺失、信息封闭、采编脱离、层次繁复、时效滞后等弊端,运行粗放散乱,整个流程的开放度、透明度、参与度均有待提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不畅,彼此封闭。各类新闻线索及信息大多零星分散在各部门,成为“信息孤岛”,缺乏共享平台实现相互传递和沟通。而利用现有手段交流,往往信息损耗大,随意性大,时效延迟。

2.采编分割,缺乏互动。记者编辑缺乏“选题”沟通,编辑不知道记者手中有什么线索,记者不知道编辑需求什么稿件,导致记者写得盲目,编辑编得被动,不知道记者采访了什么选题,坐等来稿,稿好稿坏都要用,处于“被指挥”状态,版面也缺乏策划、筛选功能。

3.疏于过程控制,记者编辑缺乏主观能动性。囿于目前机制不完善、管理不完善的状态,个别记者较懈怠,写稿随意性大,不知道在忙些什么,时有漏发新闻现象发生,且无外界惩处约束,而编辑的策划选题、新闻延伸意识不够,采编业务流程无法得到有效监控。

4.时效性不强,环环延迟,缺乏市场竞争力。当日稿件截稿时间不明确,人为因素拖延时有发生,夜班编辑非常被动,且缺乏惩处制度。

5.部门分割,缺乏报纸整体观念。表现在单兵作战,版面意识不强,采编协同效应不明显,影响了宣传报道质量。

此外,一个完整概念上的新闻生产流程除包括采编业务流程外,广告、发行、印刷等环节也应涵盖在内,而目前后者多是“体外循环”,各自为战,急需与采编业务流程打通对接通道,以整体概念加以审视和重构,统筹布局,协同呼应。

流程优化之原则:

以“全过程可控”为核心要义的流程再造

优化新闻生产流程,应以“开放、共享、互动、高效”为原则,遵循现代生产管理规律,重塑一个合理、完善、互通的运行体系,搭建通畅、透明和公开的运行平台,以技术手段实现新闻生产运行动态的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寻求以“全过程可控”为核心要义的业务流程再造。

“每个人都直面这个市场,每一个人都具有企业家精神。”(张瑞敏语)借助流程再造,通过技术手段改造和开发相关系统软件,实现运行体系的“全过程、全共享、全动态”可控,让每一件新闻产品在各个生产流程环节的节点上自动生成备案信息,系统中可查可见,予以“公示”,造成事实上的“围观”效应,同时作为考评、督查产品质量的主要依据,以替代随意、分散、松懈的粗放管理状态,减少外界干扰因素和无为损耗,缩减层阶、提高效率,让每一个编辑、记者直面“传媒市场”,真正生产出“有权威、有品质、有价值”的新闻产品。

流程环节之划分:

大生产流程概念上的环环衔接与首尾呼应

以一个宽泛的大生产流程概念划分新闻生产流程环节,大致应包括:新闻监控申报选题策划会商可行认定采写执行编辑出版/广告安排工厂印刷投递发行考评激励/反馈报料等,各环节彼此衔接,首尾呼应。各环节简要说明如下:

新闻监控:

制定信息线索监控、检索、筛选体系,明确责任分工和责任人,建立突发事件迅速反应机制。

申报选题:

对有价值新闻线索加以梳理,对选题进行初步筛选和酝酿,并经所在部门主任审核后,以报题制方式汇总并提交申报进入选题库。

策划会商:

报道策划方案的研讨会商以及制定设计。由策划人牵头召集相关人员(如策划专家、行业官员、版面编辑等),研讨制定策划方案,内容主要包括:报道目的、采写计划、交稿时间、预期收效;项目小组成员构成,组织架构、工作流程、职责分工;版面设置、辅助支撑、评价反馈等。项目小组成员构成原则上应包括采编人员,以便于采编双方沟通互动;如有必要,人员搭配可打破部门、资历界限,依据岗位需要,兼顾本人意愿,在更广范围内采取双向选择方式延揽最合适人才;对于突发事件、可预见性事件报道,第一策划人即视为报道项目负责人。初步方案经会商形成后,由项目负责人提交策划小组审核认定。

可行认定:

新闻策划方案可行性研究,实施决策认定。方案由项目负责人提交策划小组及编前会,由策划小组和值班总编负责对策划选题进行审核评判,开展可行性论证,并对方案细节进行相应调整完善,明确项目实施人以及采写、编辑出版、考评等诸项要求,对实施时间节点和具体时效做出规定。必要时,与项目负责人签订目标责任书。

遇有相关选题,策划方案可尝试推行在社内公开招标。竞标方案最优者,成为该选题项目的负责人。审核后的新闻策划方案由项目负责人提交新闻策划库。方案可预留空间,根据具体实施过程中反馈的信息,适时微调。

采写执行:

新闻策划报道的具体采写。依照方案,项目成员按照项目进度开展报道采写,根据具体实际,进行采编沟通协调,实现运行“扁平化”。根据报道进程中的信息控制反馈,适时对报道思路、方式、人员等策划方案实施内容作动态调整,增强预见性和应变性。如有大的变动可经策划小组审核,适时调整实施方案。

编辑出版稿件,确保策划达到实效。依照方案实施时间节点以及预期收效,版面主编或编辑负责对策划报道的审核、督导,与采访记者进行沟通协调。按照方案要求,对新闻稿件认真编审,运用各种版面语言充分表现报道目的,达到方案设计实效。

广告安排:

依照广告经营活动所需,版面安排信息提前审核并预先“划版”,直接体现在编辑组版系统中,可在线直观反映,便于编辑统筹安排版面,并自动生成占版量等相关信息,便于统计核算。

工厂印刷:

限于目前代印点的分散,各印点的印刷开机关机时间、印量及耗纸量皆无从掌握。纳入流程系统软件后,可通过合理设置相关限定技术条件,将各印点的详细印刷信息汇总,进行有效统一管理。

投递发行:

聘请若干读者监督员,将每日投递时效、服务态度、报纸破损以及摊点零售数量等信息以短信、上网等方式进入系统,自动呈现,便于对发行环节给以全方位监控。

考评激励/反馈报料:

对报道总结归纳,包括成效评判、社会评价、受众反映、业内测评、作品评选、奖励处罚、论文研讨、资料库汇总等。实行社内外双重评价机制,注重对新闻产品反馈意见的收集整理,总结得失。同时系统接受读者的报料信息,形成新闻线索的生成和往期报道的跟踪延伸,再度进入“新闻监控”环节,及时有效指导新一轮新闻产品生产流程的循环。

流程运行之机制:

以新闻产品核心主线地位统领资源配置

1.生产流程实行闭环运行,自成体系。如上文所知,新闻生产流程运行可实现首尾衔接,形成一个圆状的闭环,也即生产周期的循环往复,自成体系。当然,这是一个理想的流程运行状态,在实际运行中将不可避免地出现重叠、中断、缩减或反复现象,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区别对待。

2.突出新闻产品的核心主线,淡化人为约束。新闻产品是整个生产流程的核心主线和有效载体,包括人员、资金等一切生产要素的投入皆应围绕于此,这样才能优化配置新闻采编资源。因此,推行虚拟的生产项目制应属必然,逐步淡化资源要素的部门分裂状态,形成大一统的优化配置格局,尤其是解除对“新闻人”的约束性,极大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3.强化技术改造,开发运行流程系统软件。新闻生产流程“全过程可控”的前提是依托一套系统软件,实现在线运行,运行信息自动生成备案,公开、透明、即时,尽可能减少人为因素干扰,同时,“开放、共享、互动、高效”的流程运行优化原则,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系统软件的强大和成熟。

4.完善配套采编机制,推行报题制及报道项目制。但凡一个高品质、有重大影响的新闻产品的诞生背后,都不会缺少有创意的策划、采编的协同作战等关键性因素,而传媒竞争态势也逼迫着媒体必须“从特定的报道角度对新闻素材进行逻辑梳理、结构化组织和深层解读”。①这些都需要采编机制的应时而变,推行报题制及报道项目制即是应有之义。

5.适用范围有所限定,偏重于重点报道。一个完整和理想状态的新闻生产流程,有其自身的适用范围,如战役性报道、重点报道、热点新闻、突发事件等。此类报道的特点是主题重大、时间跨度长、涉及部门多、参与人员多、采编本地异地交叉等,在报道形式上的特点是广视角、大容量、深层次、多手法。

注释:

新闻推广策划方案范文第3篇

一、主要职责

(一)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关于文化、文物、广电、新闻出版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研究起草并组织实施;有关文化、文物、广电、新闻出版行政管理的规范性文件和政策,研究制订全市的文化、文物、广电、新闻出版事业发展规划。

(二)研究制订全市文化、文物、广电、新闻出版产业发展战略及中长期发展规划;研究制订文化、文物、广电、新闻出版产业政策;协调文化、文物、广电、新闻出版产业发展。

(三)综合管理全市戏剧、音乐、舞蹈、曲艺、美术、文学、民间艺术、电影艺术等,重点抓好各门类艺术精品的创作、制作管理和文化、文物、广电、新闻出版科技工作;负责管理各类艺术表演、展示和艺术教育、培训和辅导;组织、指导具有示范性的重大文化艺术活动。

(四)综合管理全市社会文化和图书馆事业,加强图书馆、群艺馆、文化馆(站)和影剧院建设,指导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和少儿文化、老年文化和农村文化工作。

(五)综合管理全市广电科技工作;制定有关技术政策和标准,指导和协调全市广播电视系统新技术的科研开发,组织评定、申报科研成果并推广应用;组织实施全市性的广播电视重大技术项目建设。

(六)负责文化市场的行政执法;负责办理文化行政复议案件。

(七)按规定权限申报和实施全市文化、文物、广电、新闻出版对外文化交流计划和项目,推进对外交流与合作。

(八)审核、报批全国、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承担部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保护区、世界文化遗产项目的相关审核、申报和管理工作;实施文物保护与抢救工作;依法审核报批考古发掘、文物保护、文物维修项目;编制文物维修经费预算,申报、核拨、管理文物维修经费;组织全市国有文物鉴定,负责文博单位藏品借用、交换、调拨;审核、报批重大展览项目。

(九)承办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内设机构

根据上述职责,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设6个职能处室:

(一)办公室

负责文秘、档案、保密、安全、统计、财务和行政后勤工作;办理提案、议案工作;负责草拟文化、文物、广电、新闻出版行政管理的重要文件、意见文稿;指导和监督市级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单位的内部治安管理;编制和管理市级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系统事业经费;负责局机关财务管理工作;负责对下属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和财务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管理市级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系统基本建设。

拟订并组织实施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产业发展规划和意见,组织市属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企事业单位开发并合理利用资源,统筹经营资产,增强综合发展能力;研究并拟订文化产业结构调整方案及扶持文化产业的相关政策;负责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产业经济的统计、分析。

(二)组宣人事处

负责局机关及下属单位的机构编制、组织、宣传及人事工作;拟订并组织实施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系统人才发展规划,推进市级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系统体制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承办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系统社团资格年审。

(三)文化艺术处

研究拟订和组织实施全市文化艺术事业、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规划和政策;管理全市专业文化、群众文化、图书馆事业;负责对全市文艺创作、文艺培训和艺术生产工作,以及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农村文化等社会文化建设工作等进行宏观指导;组织、指导、管理全市性重大文化艺术活动;负责对外文化交流;负责对文化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的设立进行审核;负责社会文化艺术等级考核评审工作。

(四)文物处

负责文物保护与抢救工作;承担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各级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保护区的调查推荐工作,确定文物保护点;指导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管理工作;协助市城建、规划部门作好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保护区的规划与保护工作;负责审核、申报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维修方案;审核、上报涉及文物保护单位的建设工程;管理全市范围内的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审核、报批《文物监管物品经营许可证》;指导县、区文物保护网络建设;配合公安等部门打击盗掘、走私文物的犯罪活动,督促、检查各类文物的安全工作。

(五)文化市场管理处(新闻出版管理处)

负责管理全市文化市场及其他文化经营活动和项目;负责全市音像制品二级批发单位设立的审核报批;负责市管音像制品零售、出租、放映单位的设立审批、管理工作;拟订本市文化市场和以商品形式进入流通领域的文化产品以及文化娱乐经营活动的管理办法;指导全市文化市场管理和行政执法队伍的建设;负责办理文化、文物、广电、网络文化、新闻出版工作行政复议案件。

征得党委宣传部门同意后,承办本辖区内机关、企事业单位申请出版连续性内部资料的审核、报批;负责市本级出版图书型内部资料的审批。负责本辖区内申请设立包装装潢印刷企业、其它印刷品印刷企业的审批以及上述企业名称、地址、法人代表人变更备案;负责本辖区内申请设立出版物印刷企业、可录类音像复制企业、外商投资印刷(复制)企业的审核、报批。负责市本级打字、复印企业的设立的审批;负责本辖区内印刷企业的年检换证。

(六)广播电视处

负责广播电视行政(行业)管理;审核、报批各类广播电视台(站)的建立和撤销;负责社会闭路电视系统,卫星地面接收设施,大屏幕电视、营业性电视摄像服务、电视剧制作许可证、发行许可证和广播影视制作经营机构的审核、审批及管理;负责用于广播电台、电视台播出的广播电视节目的进口管理。负责发展繁荣所辖区域电影业;负责对所辖区域电影放映单位进行年检。

新闻推广策划方案范文第4篇

第一,在常规性新闻报道中,强调报道手段的立体化和新闻选材的贴近性。在尊重新闻真实性与时效性的前提之下,加大民生类新闻的报道力度,将关注的重心由党委政府的声音转向党委政府的声音和百姓声音的和谐共振,真正体现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要求,增强了新闻节目的接近性。例如,2010年入夏之后,呼伦贝尔市遭遇60年一遇的高温天气,一些地区最高气温达到40度,这样的天气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作为本市最大的广播媒体,呼伦贝尔人民广播电台第一时间积极策划了高温之下坚守岗位的工作者:集中展现了环卫工人、交通警察的真实工作状态及高温天气对各行各业,特别是服务业、旅游业、商业经营、农业、牧业的影响的系列节目。如,在一年一度的高考来临之际,策划了全程追踪报道,从考前、考中、到考后,相继推出“爱心车队”、“父子同场竟考”等广播新闻特写。上述报道运用广播特有的声音优势,融入新闻敏感的要求,又不失人性关怀,受到广大听众的好评。

第二,在地区性突发事件上,有一套成熟的应急机制。突发事件中第一时间派出记者按既定报道方案奔赴现场,采写到第一手的素材。报道以时刻关注事件进程来体现策划的动态性,既尊重基本报道规律,又体现记者在现场随机应变能力,可以说重视策划又不拘泥于策划,这体现了广播人应具有的良好新闻素养。2010年大兴安岭地区发生火灾,汉语新闻综合频率及时派出主力记者赶赴火场一线,并积极策划与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合作共同播发了《阿里河火场明火扑灭》、《大兴安岭林火全部扑灭》等多篇报道,将扑火胜利的喜讯第一时间传达给了呼伦贝尔及全国的听众,取得了这场宣传战役的胜利。

第三,对本土热点事件的关注更加体现了策划先行的效果。经过几年的培养和运作,“五彩呼伦贝尔”成为在国内有一定知名度的儿童合唱团,今年更是联手中国国家爱乐乐团在呼伦贝尔市推出了三场演出,电台记者对演出进行了全程追踪报道,精心策划并播发了八篇报道,完美的演绎了“爱乐”与“五彩”的故事,进一步提升了“五彩”作为文化名片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达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另外,在对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二届运动会的报道上,倾全台之力派出精通体育赛事的记者前往乌海市对呼伦贝尔运动员的比赛情况进行现场报道,由于前期的精心准备和周密策划,在六天的赛事中记者发回十四篇报道,全方位、多角度的报道了本市运动员赛前赛后的表现,是呼伦贝尔三家主流媒体中报道篇数最多的一家。

第四,2010年适时呼伦贝尔人民广播电台建台60周年,在台庆报道上确定了“点”、“面”结合的策划思路。以台庆当日的特别节目为主轴线,前期的寻访老广播人足迹为辐射面,用历史与今天、回顾与展望的方式展现了电台60年沧桑岁月中的那些故事,那些人。先期的台庆系列报道《声动草原六十年》持续了一个月,先后派出几路记者分赴北京、秦皇岛、呼和浩特、哈尔滨、大连等地去踏寻广播前辈们的足迹,采访到了建台初期的老台长、老编辑、记者、老一代播音员、工程技术人员,通过广播前辈们回顾60年前建台时期的生动场面来感动年轻一代的广播人。采用人物访谈、新闻特写、人物通讯等多种形式制作播出了70期专题节目,台庆当日,策划播出长达9小时30分钟的台庆特别节目《声动草原六十年,同欢共庆在今天》,节目采用直播和录播相结合的形式,对盛大的台庆庆典和台庆晚会进行了现场直播,成为此次台庆报道中浓墨重彩的一笔。通过这些策划方案的实施,呼伦贝尔电台成熟、稳重、富有责任感的媒体形象再次得以强化。

作为一个媒体人,止步不前是最令人恐惧的状态,而时时刻刻推动前进的正是创新这一驱动力,唯有源源不断的策划才能实现创新,才能不断的奉献出精品的广播节目。客观的说目前呼伦贝尔电台的策划水平距离发达地区的广播节目还有差距,所拥有的精品节目数量还不够多,尽管提出了策划先行的理念,并尽最大努力贯彻于实践当中,但是更多、更新颖别致的广播创意还需要在扎实的学习和历练中体会到。但无论如何策划都是必须要一再重视并坚守的生存之道。

新闻推广策划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新闻策划;宣传舆论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新闻策划作为一个高频率使用的操作方法。已经受到新闻界的广泛关注和青睐。当前,伴随互联网、手机报、移动电视等新媒体的诞生,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仅靠抢先消息而在竞争中取胜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广大受众的欣赏水平越来越高,这就对新闻报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闻竞争的主战场中。各媒体之间更多的是看谁能有效地利用和挖掘有限的共享资源。变共享为独享,不断提高新闻质量,提升媒体的竞争力。在这种形势下,加强新闻策划,使新闻报道更具特色、更有吸引力,已成为许多新闻媒体的共识。事实也证明,新闻策划已成为媒体增强竞争力、影响力有力武器,对提高新闻宣传的报道质量,增强可读性,凸显媒体个性。展示媒体品牌,提高媒体知名度和美誉度都可起到很大的作用。

一、新闻策划的定义

广义的新闻策划可以理解为新闻传媒生存发展的战略规划。它包括对传媒的受众定位、经营方针、员工构成、内部管理、资产资金、技术设备、广告经营等,进行全方位运筹和规划。狭义的新闻策划是新闻业务中的“战役”策划,是新闻工作者遵循事物发展和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对已占有的信息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政策和策略,对新闻传播活动进行有创意的谋划与设计,并根据反馈信息不断调整、修改,更好地配置与运用新闻资源,取得最佳社会效益的一种创造性的活动过程。这里探讨的是狭义的新闻策划。

二、强化新闻策划的作用,体现最佳新闻价值

近年来,随着读者对新闻系列报道、深度报道等的阅读需求,策划已越来越受到新闻媒体的重视。新闻策划是新闻工作者根据新闻事实以及发展趋势。进行角度新、选材精、立意好、挖掘深的报道,以达到深入反映事物的社会价值。揭示其中的思想内涵和本质特征,增强报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新闻策划的强大作用和意义在于它能将一些分散、无形的事实充分调动和集中起来,从而使新闻潜在价值得到深入开发而成为显新闻。产生一种“宣传性现象”。事实证明,新闻策划在确保新闻宣传的正确舆论导向和正确的舆论监督。提高新闻宣传的报道质量等方面都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第一,有利于发掘新闻价值,满足受众需要。

人们常说:新闻是易碎品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新闻赖以生存的客观事实是千变万化、稍纵即逝的。通过新闻策划,可以充分挖掘、凸显事实的新闻价值,不仅可以敏锐地看到眼前发生的事实,而且可以敏锐地回溯过去发生的历史、科学地预测未来,以及探索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的发展趋势,取得较好的传播效果。

要在竞争日趋白热化的新闻大战中获胜,传播者就必须摸准受众的脉搏,对信息进行过滤和筛选,策划报道选题和报道方案,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传播目的。现代新闻传播已经不是一种单向的“我传你受”的信息流通。一方面传播者按照新闻价值规律将经过选择的新闻信息传递给受众,另一方面,受众对于相关信息的反馈也将抵达传播者。并影响传播者的传播行为。受众的需求和兴趣也越来越多越广,受众对新闻报道关注的层面和对报道深度的要求也跟以往有所不同。他们不仅要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而且还想了解其内部的发展过程或变化,关心事情进展的详细过程以及新闻背后的新闻、媒体的相关评论,并以此作为自己的决策依据,甚至还想参与其中。而且,受众对于传播活动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传播者的重视。受众的需求和对报道的反应成为新闻策划以及衡量传播效果的重要依据。

第二,有利于形成独家报道,推出新闻精品。

新闻策划有利于形成独家报道,吸引读者的眼球。引起大家的关注,产生好的社会效果。谁搞的策划好、形式新。谁的采访写作水平高。谁制作的版式精美,谁就能在媒体中独领,抢占先机,在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如果没有策划,不主动组织,满足于来料加工。记者写成什么模样就发什么模样,这是一种被动的、消极的状况,报道就会缺少章法和冲击力,就难以在新闻大战中胜出。形成独家报道,推出新闻精品,一要有超越一般人的新闻眼光,在未被别人关注的领域发现新闻线索或潜在的新闻生长点,并能准确地判断出它的新闻价值。二要在策划内容上“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别出心裁,别具匠心。对于可预见的、媒体都关注的事件,打破常规,在不违背新闻规律和政策、法律的情况下,想方设法出奇出新,采用新的形式、新的手段、新的途径展开报道活动。激发受众的接受兴趣。从而形成较大的冲击力和影响力。

第三,有利于提高媒体的知名度,扩大在社会上的影响。

新闻策划是打造媒体影响力、吸引力和扩张力,提高质量和品位的一项重要措施。新闻策划的主题常是某一时期人们关注的重大事件。重大事件是媒体报道的重点。只有重视新闻报道的策划工作。才能搞好完整的重大事件的报道。由此可见。积极做好新闻报道策划工作,能给受众提供更为完整、优质的信息。从而扩大媒体的影响力,对于提升媒体的完美形象有很大的作用。

一个成功的策划,既能最大限度地开发新闻资源,聚焦事件。形成声势,有力地推动新闻事件的进展,扩大报道的社会效果。又能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还会增强新闻媒体的社会效应,从而树立媒体的品牌,提升媒体的公众形象及社会影响力,起到积极的传播效果。

三、坚持新闻策划的原则,营造良好的宣传舆论环境

1.真实性

新闻报道必须以事实为基础,这是新闻策划的立足之本和最根本的法则。由此我们在进行重大新闻报道策划的时候,必须认识到重大新闻策划是建立在充分尊重新闻事实的基础上进行的,而不是撇开新闻事实本身进行的。真实是新闻最基本的特性。新闻策划要坚持在事实的基础上掌握全局、深化主题。如果丢失了新闻真实的生命线,那么。再好的新闻策划也将会失去意义。

因此,新闻策划决不是要新闻报道者去凭空臆想,人为设计制造现象而掩盖或歪曲事物本来面目和固有的本质现象,无中生有地“导演”、创造事实,从而导致新闻的失实。在作新闻策划时,一方面要防止按策划人主观臆想来误导舆论,另一方面要防止歪曲和改变事实的本质。出现虚假报道。

总之,无论如何千变万化。新闻策划都必须坚守一个原则,那就是:事实是新闻策划赖以形成

的基础和前提,离开了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也就不可能有新闻,更不可能有“策划”。

2.前瞻性

新闻策划是一项创造性的劳动。在报道新闻事实之前就应该发挥它的预测性和超前性,这就提出了新闻策划的前瞻性原则。新闻策划的前瞻性就是对新闻及事态的发展有预见性并及时做出新闻策划。新闻策划。是新闻人的一种主观行为和“议题设定”。策划人必须要了解读者喜欢什么,对新闻有什么期待和要求,要在确定公众价值观和态度的基础上进行策划。要做到前瞻,必须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准确把握热点和难点问题,做到“春江水暖鸭先知”。

策划人事先对自己做的选题要心中有数。编采人员要具有高度的新闻敏感性,一线记者要及时向报社反馈信息,三者缺一不可。做策划,获取信息是重要前提,媒体和记者要与社会各界保持密切联系,要将新闻触觉伸展到各个角落,使新闻变被动为主动。变随机为定向。

3.独特性

新闻策划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只有在时间和地域,内容和形式上以独特的气质和视角予以报道,才能出奇制胜,达到策划的目的。

总书记在视察人民日报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坚持用时代要求审视新闻宣传工作,按照新闻传播规律办事,创新观念、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方法、创新手段,努力使新闻宣传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不断提高舆论引导的权威性、公信力、影响力”。总书记提出的“五个创新”,是新时期党中央对新闻宣传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对新闻创新的要求。

在选题上,应该以选择事件性较强的新闻进行策划为主,国家出台的大政方针。以及关乎百姓切身利益的政策、措施,都是新闻策划的重要选题来源。从这些看似宏观的选题中。选择从微观角度入手,通过报道来推进事件的递进和发展,最终揭示事件的本质,满足人们的期待感,引起受众关注,而不能囿于平面思维无休止的重复。让人产生审美疲劳。要运用独特的视角,观察和透视新闻事实,发掘蕴含在这一事实之中的新闻价值。实践中不乏此种情况,同样一件事实,从这一角度看价值不大,换一个角度便极有意义,使得“身价倍增”。通过新的整合使新闻事实中的价值得到更充分、更全面地展示。正确引导舆论。从而提高媒体的影响力,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只有对已经发生或将要发生的新闻事件,进行全面分析、构思。经过反复酝酿、调整,并从多个报道方案中优选出最佳报道方案来加以实施,才能真正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最终实现理想的传播效果。

4.可操作性

新闻策划是否成功,取决于最终的效果。进行策划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和量力而行的原则。在策划过程中,每一个方面每一个步骤都要想一想在实际中是否可行,人员配置、资金准备、采访计划等等,要在现实的基础上做到各项资源整合的最优化。不能只凭一时的激情。只求一时的热闹,而要进行长计划、短安排,把事情想得越周到越好。想得越复杂越好。同时在制订策划目标时要留有一定余地,具体实施起来才有备无患,以免发生变故而措手不及。

即使策划方案再完美。如果不具备实际的操作性,只能是纸上谈兵。许多新闻媒体从良好的愿望出发做过一些新闻策划,但是真正能够达到预期目的、收效良好的并不多。究其原因,在于实施的力度小,只能坐而言。不能起而行,对新闻策划的可行性认识不够充分。对报道时机的把握、报道难度的估计以及思想准备、物质条件等方面缺乏系统周密的考虑。导致策划虎头蛇尾、不了了之或半途而废的尴尬境地。这样的新闻策划是不可取的。

四、避免新闻策划的误区,提高宣传工作质量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新闻策划毕竟只是新闻工作的一种手段,既不是新闻工作的目的,更不是新闻工作的本质。因此,在进行新闻策划时,一定要注意避免在认识上和实践中陷入误区。

首先,忌刻意炒作。新闻策划不论做几篇报道,都是按照新闻规律,按照事件的进展来报道。新闻策划在追求社会反响的同时,能够遵从新闻的一般规律,注意社会效果,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当行则行。当止则止。为了制造轰动或抢新闻。吸引受众眼球,抢占市场卖点。按照商业的需要。新闻炒作不惜哗众取宠,超越新闻事实,往往小题大做,着眼于“曝光”,偏重于社会新闻、灾害事故、娱乐新闻、名人隐私等题材,甚至不惜导演、编造一些“新”、“奇”、“特”事件,经过精心包装,以“震撼”的面目向受众亮相,但是所报道的事情往往新闻价值不大。相信大家对“天仙妹妹”、“芙蓉姐姐”等等这些网络炒作都还记忆犹新吧。在真实性上,新闻炒作像是“挤牙膏”,往往今天这样说,明天那样说,报道不够客观公正,有时倾向性明显;或者任意编排事实,且有明显的反复性。前面说了的又拿出来说一通。

其次,忌过度期待。新闻本质上是对新闻事实的一种客观反映。在策划报道活动时,必须依据事实的新闻价值,合理地安排报道方式、编排方式和投放的人力、物力、版面,以客观、合理、适度的原则进行事实报道,而不能因采编人员自己的喜好和推断过度使用新闻资源。甚至人为地左右新闻事件朝自己预先设计好的方向发展。但是,新闻实践中往往会发生过度强调主观能动性。过度期待事件的结局,甚至希望事件朝着预设好的方向发展的情况。于是,出现了某些媒体通过主观策划,主题先行的问题。

总之,新闻策划。只有做到胸有成竹,心中有数。才可能做出一个好的作品,体现其最佳新闻价值,调动广大受众的收视、收听或阅读兴趣,营造良好的宣传舆论环境,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余额,突发事件报道的新闻策划,[J],新闻世界,2010,(4)

[2]邹藏,新闻策划应如何定位[J],新闻世界,2008,(10)

[3]姚君喜,新闻真实性的意义阐释[J],社会科学,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