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教育管理(精选5篇)

  • 大学生教育管理(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由于高校一直以来都以强制性的方针政策及各项管理规章制度进行监督管理学生,以达到统一管理的目的。但是在这种管理体制下,学生缺乏的是主动自我管理,从而形成消极态度,更培养不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不仅难以把行为规定内化为他们对自身的要求…

大学生教育管理(精选5篇)

大学生教育管理范文第1篇

 

1.空洞的制度管理,缺乏有效的教育

 

由于高校一直以来都以强制性的方针政策及各项管理规章制度进行监督管理学生,以达到统一管理的目的。但是在这种管理体制下,学生缺乏的是主动自我管理,从而形成消极态度,更培养不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不仅难以把行为规定内化为他们对自身的要求,而且容易引发各种矛盾,从而缺乏行之有效的教育管理模式。

 

2.管理意识加强,服务流于形式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进行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因此身兼双职的学生管理工作,即管理与服务学生,一直都难以平衡两者的关系。因为在日常的工作行为中,只是更加强化了管理,而为学生做好服务往往流于形式,对学生学习、生活、感情、就业等方面缺乏真正的帮助和引导。

 

3.管理的手段单一

 

对于违规违纪和成绩落后的学生,辅导员往往是站在学校的立场进行说教式的批评教育,采用取消评奖评优等处罚式的手段。这种处理方式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常以不配合或沉默的方式来抵触这样的管理方式。直接影响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而在激励方式方面,过于集中在评优资格和德育加分上,无法达到教育管理的真正目的。

 

二、大学生教育管理方式的创新

 

(一)推行导师制管理模式,营造高校全员育人氛围

 

可在校级层面成立导师制工作指导委员会,协调指导各学院导师制工作,而各学院可在学生工作组机构下增设导师制工作小组,动员本系有资历的专业教师、鼓励具有博士学历的青年教师参与到导师制工作当中,充分利用年长教师的工作经验和年轻教师的工作热情帮助和引导本科生顺利完成学业。

 

导师可以按1∶10的比例兼职指导本科生,导师也可根据工作需求,增设所带的高年级研究生担任本科生班主任共同参与到学生的管理当中。

 

由于学院思想政治辅导员更多的是将工作重心放在学生的思想和生活中,导师可将重心放在学习方法的掌握、课程设计、学科竞赛和专业论文的指导之中,倾听学生心声,了解学生动向,根据学生意见及时调整授课方式和课程进度,并将掌握到的学生状况定期反馈给辅导员,让学生、教师等参与到高校教育管理中,通过沟通、协调、参与决策等方式,建立一种“学校管理———多方参与”的新教育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有利于充分营造师生互动、研本互动、教学互动的全员育人氛围。

 

(二)设立家长委员会制度,形成家校共管格局

 

设立家长委员会,通过学院牵线搭桥,设立本地家长委员会和外地家长委员会,鼓励不同年级、不同职业的家长参与进来,对学生的课余安排和学习生活共同监管。对于外地家长委员会,定期通过网络会议集中交流,明确各自在学生管理中的职责和分工,对于本地家长委员会,定期邀请家长来校与学院领导、辅导员共同座谈、研讨学生引导方法,遇到高校管理中的重大问题共同商讨、交换意见。家长真正参与到高校发展和学生管理当中,建言献策、增进交流、改进教育管理方式、明确共同责任,同时,也有利于充分利用家长资源为本校学生推荐就业单位。

 

(三)推进宿舍管理创新,实行公寓化管理

 

宿舍不仅是学生课堂的延续,也是学生生活和休息的场所、娱乐的天地,更是信息获取的窗口和思想交流的渠道。一般来说,同一个专业班级的学生宿舍较为集中,这就为以宿舍为基础的管理提供了便捷。可以精简传统的学生会组织,并将其职能界定在应对学校各级部门布置的任务上。同时,成立以公寓为阵地的学生公寓管理委员会,将其职能界定在学院内部日常事务的管理上,通过挑选学院中成绩优异又有一定办事能力和热情的学生担任委员会常任委员,以公寓中各宿舍舍长为流动委员,设立《公寓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通过征求公寓全体成员意见制定《学生公寓自治管理条例》,在此基础上进行管理。

 

(四)促进德育方式多样化,寓教育于实践

 

在德育工作中,做为高校层面,应当在课堂教育之外开展广泛的校企合作,在多家合作企业设立多样化的德育教育基地,分批次分季度带领学生参观不同类型的企业,感受多元企业文化,增强学生的社会认知度和责任感。定期邀请企业成功人士来校开办讲座,进行励志教育。

 

利用签约企业在高校设立专项奖助金的颁奖仪式上对贫困生和获奖学生进行感恩教育。高校还可在兄弟院校之间开展长期性的交流合作,每月互派学生交流走访教育基地,实现资源共享,教育共进。

 

可设立表彰专栏,每月收集本院学生所做的好人好事,按贡献值大小划分等级,利用张贴红榜、综测分奖励等形式予以公开表彰;在暑期社会实践以及课程实习中,领队老师可通过设立团队任务,让学生在具体实践中体会到团体协作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高校职能部门老师还可推荐相关学生团体与省市红十字会、消费者协会等社会公益组织对接,让学生走进社区切实为人民服务,把书本上条框式的德育教育带到生活之中,把德育工作孕育在社会实践之中,使学生在实践之中受到德育熏陶。

 

(五)善于发现优点,开展赏识型教育

 

对于犯错误、学业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辅导员可以尝试开展赏识教育,以共同探索问题为目标,将批评转化为表扬。辅导员在谈话前充分发现学生的优点,如学生工作上的突出者、同学心目中的能手、进步幅度大的学生、自强不息的学生等,在谈话时首先对其优点加以评价和赞扬,通过表扬缓解学生对老师的抵触心理,然后与学生一起回顾整个事件,让学生回想当时的动机、真实的想法、说出自己的理由,然后引导学生说出正确的做法,待学生认识到错误后进一步表达对学生能改正错误的信任,以及能发扬自身优点的期待,最后,在相互理解与信任的基础上与学生共同订立个性化的目标管理方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变批评为赏识,以情动人,能进一步激发学生成功的信念,从而使学生进入“初步成功———获得初步成功的体验———自信心增强———产生较强的成就动机———获得较大的成功———获得较深刻的成功体验———自信心进一步增强”的良性循环。

 

对于大学生的教育管理,高校应当变革传统的教育理念,拓展育人工作思路,创新教育管理方法,不断提升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大学生教育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民办大学 德育教育 管理

现代社会对大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程度以及实践技能的要求不断提高,对大学生的道德素质修养更是非常重视。很多用人单位录用大学生都是遵循先做人后做事的观念。这样,民办大学对于大学生们的德育教育工作就更加重视。

一、民办大学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的现状分析

民办大学与国家公立大学相比,在办学基础与办学平台方面,有一定的距离。高中学生面临高考时,如果选择民办大学就会被认为是成绩较差,不能达到国家公立大学的标准,而被迫选择了平台与入学条件较低的民办大学。由此可以认为,民办大学中的大学生就会被认为是学习较差以及是学习一般的学生,同时,德育教育也是比较缺失的学生。无形中就会给民办大学中的大学生形成极大的压力。又由于,民办大学的教学设施以及师资力量相对于公立大学有一定的局限性,以致民办大学的德育教育就会相对落后。

大学生在大学不仅要学习对知识如何运用,而且大学生的自我意识,脱离了家长的束缚开始逐渐增强,这就要求社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变化要更加重视。因此,民办大学对大学生德育教育的过程,不仅要对大学生施加教育和影响,而且要使大学生认识到学生之间以及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对其有很大的影响。同时,民办大学应该对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变化,对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教育的规律有充分的认识,制定出长远的规划。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德育教育原则,对其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荣辱观进行培养,使大学生形成良好的理想信念,具有高尚的爱国情感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

社会只认可德才兼备的学生,不会认可有才无德的学生。由此,民办大学应该对学校的德育教育管理进行加强。

二、民办大学对学生德育教育管理措施分析

民办大学应该从实际出发,采取有效的措施改善与加强对大学生的德育教育管理,进而提高民办大学中大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

1、提高对大学生的德育教育意识

民办大学与其他大学是一样的,不仅对大学生传授文化知识,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同时,也应该对大学生的德育教育进行加强,提高对大学生的德育教育意识,充分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民办大学应该从社会需求的角度出发,对大学生实施先做人后做事的教学方式,对大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不断的加强。大学生在民办大学中,如果要接受很好的德育教育,民办大学就必须先树立正确有效的教学方向,坚持以德治国的战略方针,对学校的德育教育及管理进行积极有效地开展,这样,民办大学中的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才会有更好的发展空间。

2、对大学生思想动向予以更对的关注

民办大学对大学生思想动向应予以更多的关注,以防教育的疏忽。高中的部分学生,因其思想动向没有受到关注,以致有厌学的情绪,以致对其学习的动力与信心形成了很大的影响,从而影响了其学习成绩,甚至有的高中生出现了自我放弃与自甘落后的思想,对其人生形成了很大的影响。这些有些脆弱的高中学生,在高考结束后选择了平台较低的民办大学,然而,他们步入社会后可能还会遇到类似的问题。事实证明,只要个人经过不懈努力,就会取得优异的成绩。但是,民办大学中的大学生总是受到以前心理的影响,因此,民办大学应对大学生的这种心理予以更多的关注,对其进行鼓励,改变他们内心深处那种自卑与涣散的心理,对他们的思想与心理进行感召。所以,民办大学应该对大学生进行更多的关注与实施合理的德育教育。

同时,民办大学的领导对德育教育管理应该予以更多的保障,充分认识到德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制定系统的具体德育教育目标,通过多种德育教育途径,对校园文化建设进行加强。对没有上进心,或者学习不刻苦甚至自由散漫的大学生要有更多的关注。

3、民办大学应建立辅导员管理制度,充分利用家庭教育作用

班级辅导员管理制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班级辅导员因为与学生接触多, 就会对学生的思想状态了解与掌握的清楚。班级辅导员在学生中具有较好的声誉,容易开展德育教育思想工作。同时,民办大学也应注重发挥与利用大学生家庭教育的作用。如果家庭教育不能与学校教育同步,极易阻碍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校的德育教育形成一定的障碍。民办大学应让家长充分认识到学校德育教育对大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民办大学中大学生家长的心里想法与学校德育教育的工作目标是一致的,都希望大学生具有出色的能力,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学校进行德育教育的同时,应与家庭教育形成共识,让家长对学校实施的德育教育进行积极的配合,才能使民办大学中的大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同时,民办大学还应让学生发挥其自身作用,让学生与家长进行沟通,家长也就会把对孩子的爱转移到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之中。

4、对大学生予以肯定与疏导,激发大学生的斗志

民办大学中的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前,教师首先应该树立大学生的自信心,不能让大学生从心里认为自己差,从而产生自卑的心理。因此,教师应经常的给予大学生精神上的鼓励,对大学生进行支持与肯定。其次,让大学生树立通过自己的努力,就会获得和其他大学生一样的待遇。第三,民办大学应给予大学生更多的教育理念,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为其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其步入社会之前,就已经学会了做人,必将得到社会与企业的认可。同时,通过实践性的教育,大学生能够得到很好的实践教育,能够成为现代社会必需的人才。民办大学中的大学生的斗志就会被激发出来,他们就会怀着自信去迎接社会的挑战。

三、结语

民办大学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不仅能够改变大学生内心那种自卑的劣势心理,也能改变自己的失败心理。同时,给予大学生有效的德育教育,对大学生进行恰当的指导,民办大学的大学生就会成为社会上具有高素质的人才。

【参看文献】

[1]王庆如. 民办高校办学水平提升策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

[2]屈亮. 公办与民办本科院校学生就读经验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

大学生教育管理范文第3篇

所有老师在管理学生时都应持一颗宽容、仁爱之心。无论我的学生在校犯了多大的错,他始终还是我的学生。作为老师,我们在这个时候不是该谴责他们的不对,而是应该积极教育他们改正错误。此时的我们用一颗宽容、仁爱之心去感化同学们犯错后的复杂的内心,让他们放下心里的负担,向我们坦白自己的内心。作为已成年人,他们也是能够明白我们的用心的。再加之,在平时开班会时,适当的对他们进行心理暗示,鼓励他们,给他们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及人生方向,帮助他们及时找准自己前进的方向也是我们的责任。因为我知道,在学生时代,老师们对同学们的影响作用还是挺大的,这会间接影响到他们未来的生活。

作为辅导员,我们也应该对自己的工作时刻反省。大学辅导员几乎每人都有大约几百名学生,因此我们的任务大、且繁杂,这常常会让我们顾此失彼,忽视掉对同学们的关心,让他们觉得自己并不重要,这往往就是问题的开始。因此,当班上有同学存在一些问题时,我们辅导员应该反思一下自己的责任。因为,他们的父母放心地把自己的孩子交给我们,说明他们是信任我们的。而现在他们的孩子有问题了,我们也是有责任的,他们的问题就是我们问题的间接反映,是对我们工作能力的考验。所以时刻对自己的工作进行认真、有效的反思,对预防同学们今后犯错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的。

2“未雨绸缪”为大学生勾画大学蓝图

大学生活原本是很多同学在还没进入大学之前就已经勾画好了的,更有一部分同学把大学生活想象得过于美好、梦幻,认为在大学能无拘无束地做自己想做的事,但是当他们进入到真实的大学后才发现原来和自己心中想象的差的太多了。此时,他们心中便会产生一种失落感,而这种失落感将会是他们日后出现种种问题的导火索。因此,辅导员的首要任务是帮助同学们调整好心态,让他们重新认识大学生活。在此,我得出了2点启示。

(1)辅导员应与同学们构建和谐的关系,赢得同学们的信任。在同学们刚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时,也是最容易与同学们交心的时刻。因此辅导员在开学之初多在班上开展一些各种各样的活动,比如自我介绍、文艺晚会、公益活动、心理访谈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可以促进辅导员与同学们相互了解,这能使我们辅导员大体上把握住同学们的思想,为今后的思想工作打下基础。最重要的是这也是一个让同学们了解我们辅导员的好机会,让他们知道其实辅导员并不是那么令人畏惧,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遇到问题能有一个倾述的对象以不至于发生极端的事。辅导员应主动关心并信任自己的学生,让同学们体会到社会对他们的爱。

大学生教育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管理模式

《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要求全国各高等院校要充分认识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近10年来,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势如朝阳东升,辉煌灿烂,方兴未艾。

由于种种原因,各地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为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正常顺利开展,要探索出一套特色鲜明、科学实用、效果良好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模式和领导方略,下文以广东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咨询为例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实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领导管理四大方略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得到真正科学实施,最重要的是得到领导的支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正常、顺利开展与实施,必须依赖如下四个领导管理策略职能作用的发挥。

建立学院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管理领导机构。正式成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由院长直接担任领导小组的组长,领导包括各系、各部门的有关领导和心理专职教师。领导小组负责全院心理健康教育政策的制定,各项心理工作的领导、监控、考核,协调各种大小工作事项。

建立学院心理健康教育政策的执行机构。正式成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简称“心理咨询中心”)。由专家型成员和通过高级心理培训的兼职心理辅导成员组成“心理咨询中心”机构组织,领导和负责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工作的策划、预算与施行。“心理咨询中心”的所有工作的正常运作和积极开展的大型活动,必须依靠学院领导的关怀和全校各个部门的鼎立协助与支持。

建立学院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科研机构。正式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研究室”,(简称“心理教研室”)。心理教研室负责为大学生开设合理、实用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负责心理学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的科学研究等工作。

设立心理健康教育专项资金和配备心理专用功能室与活动场所。经费和场地是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正常开展的必要保证。高校大学生年人均心理健康费是专项的心理咨询日常经费,除此以外,心理咨询中心的办公费用、心理各功能室的设备购置与维护费用、大型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费用、心理教研室的教学与科研费用都应该有专项经费保障。另外,为了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工作的正常开展,配备心理中心专用的各种心理健康功能场所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刻不容缓的。

“精彩八块,五级关爱”的心理健康教育组织管理模式探析

我院在长期的实践中探索、归纳出了“心灵关爱,领导挂帅,五级管理,精彩八块”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管理模式,简称“精彩八块,五级关爱”模式。所谓“五级”指的是在学校设立五级管理,从上到下依次是: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一学院大学生心理教育与咨询中心一各系心灵关爱站一班级心理委员一宿舍心灵使者。“八块”即学校整个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包括八个基本心理工作机构: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心理咨询中心、系心灵关爱站、心理互助朋辈、学生心理协会、班级心理委员、宿舍心灵使者及心理与就业指导办公室。在这个模式体系下,我们科学有效地设置了八个职能部门,通过组织管理、制度建设和活动的开展,激活和发挥各个心理职能部门的本质功能,显示各自的魅力与精彩。各心理职能部门的设置与职能属性描述如图表。

其中,《心灵春草》编辑部原则上纳入心理朋辈的组织机构内,所以它不能单独作为块职能机构之一,另外校外心理顾问一般也不在学校编制体系内,其对大学生心里健康教育管理起建议、参考、指导的功能,所以,也不将其算作块之一。“五级八块”的心灵关爱模式,系统科学、一目了然,对搞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心理三青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方略

有了行动的模式指引,还需要有具体实施和执行这个模式的行动方略,我们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总结归纳出了一套合理、实用而科学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方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心理健康三大常规工作:一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心理咨询与危机干预工作;二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科研工作;三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教育与团体心理训练活动。我们把它称为“心理常规三青树”。

“心理三青树”的第一青枝就是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心理咨询与危机干预工作。这是学校心理健康的最基本、最主要的工作,我们在心理中心设置了八块心理健康职能部门,其目的和宗旨也在于做好心理咨询与危机干预工作,特别是建立五级关爱,目的就是在于全方位了解、发现大学生心理危机的信息。在班级设立心理委员和在宿舍楼设立心灵使者,在心理咨询中心要安排心理专职教师值日、值班,在学生心理协会安排咨询部的同学值日,在心理互助朋辈里轮流安排阳光辈、雨露辈和彩虹辈的心理小助手在晚上值班,他们一是接待来访大学生,二是提供简单咨询,三是安排特殊个案和重点个案的专家咨询接待,四是引导大学生进行心理放松与情绪宣泄,五是做好值日记录与感悟体验日记。

大学生教育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对策管理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2-0107-02

当代社会瞬息万变,大学生要应对现实以及未来的挑战,需要实现自身全面发展,需要心理的健康与成熟,有心理健康奠基,人们就能够学习正确认识自己、接纳和管理自己,就能够努力认识了解周围环境并与之保持适应,就能够积极地应对危机并增强能力与勇气,就能够做出成熟的、负责任的决定并付诸行动,就能够有愿望通过探索去追寻积极的人生意义。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1.大学生承受的压力较大

市场经济中的激烈竞争在促进社会各方面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高速度、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不定的未来就业带来的压力、经济上的压力以及对于自身经济贫困等状况的不正确的看法而产生的心理压力等,让大学生处于迷茫困惑中成为主要压力源,其中,学业困难、经济贫困、心理困扰尤为突出。

2.大学生承载着过高的期望

期望一是来自于学生家庭,家庭的过高期望和进入大学之后的现实常常会有强烈反差;二是来自于社会,社会对人才的全面的高要求和现实中优秀人才需求的紧迫性,使得原本满怀壮志的学子在面对社会的完满期望前感觉压抑;三是来自于学生自身,成才、成就的强烈愿望和大学生活现实中的种种不尽如人意会导致大学生的心理失衡。

3.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较差

社会转型过程中大学生的过度承载与心理素质形成强烈反差,极易在熟悉的生活发生改变、心理需求受挫、遭遇生活变故等情形之下产生心理问题。

二、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对策分析

1.将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作为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

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校德育工作管理体系中,详细制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细则,从制度上保证工作落到实处;通过设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常设机构,进一步完善和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体制,以课堂教学、课外教育指导为主要渠道和基本环节,形成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紧密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网络和体系。

2.确保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建设与发展,为心理健康教育事业提供必要的条件支撑。

配备专职心理咨询与辅导教师,使得学生能够得到合适的心理咨询与辅导服务。高校学生辅导员应该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队伍,学生辅导员应该逐步走向专业化、职业化,并在上岗之前接受一定的心理学知识的专业培训,掌握基本的与学生沟通、疏导学生心理问题以及能够有效地影响学生认知和行为状态的心理辅导理论与方法。

3.面向全体,全员参与。

健康的心理是人发展的中枢枢纽,是为人一生不断进取、不断探索的催化剂。心理健康教育只靠专家和一部分老师远不能达到提高全体学生心理素质的要求,必须面向全体,全员参与。心理健康是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通过研讨我们要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和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建构学生健康的心理。

三、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方式初探

1.实施教师个体心理行为的教育管理

教师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人格和对学生的情感态度所表现出的各种心理行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形成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教师个体心理行为,虽有纪律与制度的约束,但这种约束的作用是有限的,学校管理必须将教师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转变为促使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心理动机,进而形成有利于实现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目标的教师个体心理行为。

作为学校管理者,在为教师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的同时,还要建立能促进教师成长的评价机制,满足教师合理的心理需求,要促使教师了解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这样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表现出的各种个体心理行为就能和学生心理成长的生态环境和谐一致,也就形成了教师个体心理行为的教育管理。

2.制定以生为本的学生管理制度

学生管理制度是对学生行为的一种约束,这种约束本身带有强制性,但这种强制性要体现以人为本,要体现人性化,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我们在制定各种学生管理制度时,要遵循学校组织下学生个体心理行为的规律,不要以破坏学生心理成长的生态环境为代价来寻求维持、就范、整齐、划一的状态。在制度实施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学生心理的个体差异。总之,学校的各种学生管理制度要服从于学生心理成长的生态环境,将显性的制度约束转变为隐性的学生心理行为。

3.整体规划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这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是指利用学生自身资源和社会资源开展的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各种课外心理咨询活动,包括由学生自己主导的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各种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团体心理辅导和个体心理咨询等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对于这类活动的管理,须有整体规划,指定专人负责,在遵守心理教育的有关原则的同时,正确引导学生自主参加。

4.科学布局校园心理健康教育文化

校园心理健康教育文化是指校园内写有心理教育格言的各类标语牌、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栏和黑板报以及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各种校内刊物等。这是一种隐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它对学生的心理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有时对学生的心灵有一种特殊的感召作用,使其全方位多角度的发挥它的独特作用,和学生的心理生态环境和谐相处、相互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