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事管理论文(精选5篇)

  • 赛事管理论文(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1竞赛表演市场信息传播路径 随着传媒业的日益发达,竞赛表演业的信息传播路径也越来越丰富,网络、电视、报纸、广播、杂志等大众传播媒介中的体育信息俯拾皆是,比赛组委会发放的传单、户外广告、舆论、赛场内的各种信息等也充塞着市场消费者的耳目。不过,…

赛事管理论文(精选5篇)

赛事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竞赛表演市场;信息;传播;监控体系

中图分类号:G8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7)08-1033-03

1竞赛表演市场信息传播路径

随着传媒业的日益发达,竞赛表演业的信息传播路径也越来越丰富,网络、电视、报纸、广播、杂志等大众传播媒介中的体育信息俯拾皆是,比赛组委会发放的传单、户外广告、舆论、赛场内的各种信息等也充塞着市场消费者的耳目。不过,无论这些信息来源和传播渠道多么庞杂,每一条完整的信息路径都可以分为6部分:信源、讯息、信道、信宿、反馈、调控。如图1所示。其中,信源是指传播行为的引发者,即以发出讯息的方式主动作用于他人的人;讯息是指由一组关联的有意义符号组成,能够表达某种完整意义的信息,即对某一事实、过程进行完整意义上的表述;信道是指讯息以何种方式传播,即讯息的传播路径、传播手段;信宿就是受传者,即讯息的接收者和反应者;反馈是指受传者对接受到的讯息的反应或回应;调控指信源的控制方根据自己的需要来监控信源,重新对讯息解读、编码,选择合适渠道去影响信宿。

1.1基于信源的监控

1.1.1赛事组委会可以控制的信源赛事组委会可以控制的信源主要有:赛事组委会本身、运动员、裁判员和赛事服务人员。

赛事组委会对于整个赛事的作用十分重要,赛事组委会的组织管理水平直接决定了讯息的大部分内容,而这一点需要另辟篇幅探讨,对于本文的研究来说,赛事组委会的主要作用是输出赛事相关信息。从广义上讲,赛事组委会所做的任何与外部有关的活动及其结果都带有信息输出的性质,例如,赛事组委会的整体形象、员工的精神面貌及服务技术,甚至组委会为赛事选择的体育馆(场)等等,都蕴含了丰富的信息。而从狭义上说,则特指赛事组委会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的信息输出活动,如赛事会、记者招待会、广告宣传、标识系统宣传等。

运动员、裁判员和赛事服务人员(交通指挥员、售票员、门卫、保安、领位员、录像人员等)也是赛事组委会可以有效控制的信息传播源。

1.1.2赛事组委会不能控制的信源本文认为,现场观众和现场记者是赛事组委会不能直接控制的2个主要信源。现场观众作为信源一般是通过群体传播和人际传播将观赏比赛的体会告诉给其他人,或者以经验的形式通过人内传播决定以后还会不会到现场观看比赛。而现场观众的讯息源主要是广义上的赛事组委会输出的所有信息。

严格来讲,记者是不能称为信源的,他们在大众媒介上所的信息必须另有信源,而他们只能将别的信源的信息照实传播。从这个意义上讲,记者仅仅是讯息的译码者、释码者和编码者而已。但是,有些记者到现场观看比赛后,通常会将自己的感受有意无意地编写到信息中去。笔者查阅了2005赛季全国排球联赛河南女排赛区比赛期间(2004年10月17日-2005年1月10日)《河南日报》、《开封日报》、《大河报》、《汴梁晚报》上的所有关于排球联赛的146篇报道,其中,有近三分之一的报道中添加了记者的感彩。因此,本文认为记者也是目前我国竞赛表演市场信息传播路径中的信源之一。

1.2基于讯息的监控讯息(message)一词,在中文中也译成“消息”、“文告”等等,这是一个与信息(information)意思相近又有微妙区别的概念。[1]信息的外延比讯息更广泛,讯息是意思表达完整的信息。例如,A去看球赛后,认为整个赛事的组织水平较低,比赛水平不高。如果他向B说:差得很。这个“差得很”就仅仅是一个信息而不是讯息,它没有说明是因为比赛门票贵、交通不便、比赛开始时间不准时而导致他认为“差”,还是服务人员服务质量差、比赛水平低导致他认为“差”。因此,讯息是对某一事实、过程完整意义的表述。由此可见,对讯息进行监控,应该分为两步,一是分析讯息的内容,即哪些讯息对赛事组委会来说是正面的,哪些讯息是负面的,哪些讯息是真实的,而哪些是伪讯息;二是找出真实讯息所反映的事实和过程,分析这些既有事实和过程的客观情况,并及时将分析报告反馈给赛事组委会。

1.3基于信道的监控信道也就是信息传播所通过的系统,传播学通常将传播系统分为5种类型: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其中,人内传播是指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处理的活动;人际传播则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群体传播一般是指发生在家庭、亲友、社交圈、阶层等社会群体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组织传播是组织所从事的信息传播活动,既包括组织内传播也包括组织外传播;而大众传播是伴随着近现代印刷、电子传播技术的发展产生一种特殊的社会信息系统,即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1]

由于信息传播手段多种多样,对不同信道进行监控的难易程度和实施措施也各不相同。赛事组委会最易于监控的信道是组织传播中由赛事组委会召开的赛事会、记者招待会、内部协调会等,而对赛事组委会影响较大却又最不好监控的信道则是人际传播,因为人际传播可能发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人之间,对其传播内容不可能完全控制。

1.4基于信宿的监控由于信息传播的复杂性,基于信宿的监控不可能具体到每个人。因此,笔者认为对信宿的监控主要是监控舆论。舆论是公众关于现实社会以及社会中的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表现的总和。舆论具有相对的一致性、强烈程度和持续性,对社会发展及有关事态的进程产生影响,因此对其实施监控既有可能又有意义。有关研究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有38.2%(约三分之一多)的人(信宿)持某种意见,这种意见便在这一范围内具有了相当的(但尚不能影响全局)影响力;而若有61.8%的人持某种意见,则这种意见在这一范围内将成为主导性舆论。[2]当然,实际生活中没有必要精确到如此地步,换句话说,舆论的数量起点,在于一定范围内持某种意见的人数需要达到总体的约三分之一,这时,这种意见可称为“舆论”。由于舆论中混杂着理性和非理性的成分,因此,对于竞赛表演市场来说,舆论一旦形成,组委会必须对舆论进行收集、分析和判断,并及时做出相应的疏导或进行危机处理。

对于反馈系统和调控系统,则需要根据赛事具体情况进行管理。不过,无论哪个级别的比赛,赛事组委会都应该设立信息收集和处理部门,以为组委会及时调整组织管理策略服务,本文暂且将这个部门称为信息管理部。

2构建竞赛表演市场信息传播渠道的监控体系

2.1在时间维度上构建的监控体系在时间维度上构建竞赛表演市场信息传播渠道监控体系,要求对各赛季的比赛分为3个部分进行管理,即赛前信息管理、赛中信息管理、赛后信息管理。其中,赛前信息管理主要是回顾上个赛季的信息传播监控情况,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收集分析本赛季开赛前,组委会为比赛所做的一系列营销措施起到了哪些效果,对消费者的影响如何;写出本赛季合理的信息调控计划等。赛中信息管理是整个监控体系的难点,赛中信息监控要求及时准确,反馈迅速,调控得当,因此,建议赛事信息管理部在整个比赛过程中对空间维度(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上的监控是有机结合的统一体)上的各渠道进行全方位监控,力争做到对信息的收集快、入库快、调控快、措施得当。赛后信息管理往往被忽视,然而其重要性程度不亚于赛前和赛中,对消费者的持续关注一方面可以得到消费者反馈的理性信息,另一方面容易引起消费者对联赛的信任。

2.2在空间维度上构建的监控体系图3列举了在空间维度上竞赛表演市场主要的信息传播路径。就目前来看,我国各单项竞赛组委会都没有设立完善的信息管理部,而对于赛事信息的收集也多处于消极的和凌乱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本文之所以仍然将信息管理部与赛事服务部、媒体报道部、竞赛部(这3个部门各赛区基本上都会设置)并列出来,是因为信息管理部门不仅仅是赛事的信息采集、分析、管理基地,而且它是增强赛事活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发动机。从图3可以看出,信息管理部与其他3个部门一样,同属于赛事组委会。信息管理部是一个采集、处理、分析各种比赛信息,疏通比赛信息渠道,监控比赛信息流通的部门。信息管理部和媒体报道部、赛事服务部、竞赛部等属于同级部门,但是竞赛表演部有权力对其他部门的信息进行收集、分析,有责任对其他部门和各部门之间的信息管理和流通进行指导和建议。其他部门的工作主要集中在赛事期间,而信息管理部的工作则是长期不间断的。其他部门工作的对象比较单一,信息管理部的工作对象则较为复杂,除了观众、记者等外部人员以外,还有赛事服务人员、裁判员、运动员,甚至信息管理部人员等内部员工。

当然,除了作为赛事组委会众部门之一的信息管理部与赛事信息管理有着重要关系外,赛事组委会的其它部门也都和赛事信息管理有重要联系。如赛事服务部所管理的售票员、交通引导员、门卫、领位员、大型赛事的餐饮服务人员、售货员等是直接和消费者(信宿)接触的人群,他们能够通过人际传播直接将信息传播给消费者,同时他们也可以通过与消费者接触,收集消费者对赛事的认识和看法;赛事组委会的媒体报道部往往通过开记者招待会的组织传播形式,将赛事相关信息传播给记者,记者又通过大众媒介以大众传播的形式将信息传播给消费者。而现场记者的讯息来源是赛事的整体,即比赛本身、场馆情况、服务情况、观众情况等等,这些记者既可能通过群体传播将讯息传给同行,更会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将信息传播给信宿。现场观众的讯息来源和现场记者相同,但是他们的一条特殊传播路径是通过人内传播,把获取的信息以经验的方式留在自己脑海中。

3对信息管理工作的一些建议

3.1有效控制组织传播组织传播的途径主要有记者招待会、赛事会、内部管理会、文件等。记者招待会是指赛事组委会为了塑造赛事形象、回答受众关心的问题,便于媒体进行报道而专门为新闻记者举行的会议。记者招待会具有提供信息和沟通协调、解疑释惑、稳定社会、保障消费者知情权、社会监督和塑造、调整形象的公关功能。记者招待会既可以以回答记者提问的方式召开,也可以通过召见记者或非正式采访的方式进行。赛事会也可以成为新闻会,是赛事组委会为了向受众通知有关比赛事宜、澄清消费者存在的疑惑、进行危机公关等通过大众媒介进行的信息传播形式。内部管理会和文件一般都是为了管理内部员工而进行了传播方式,内部管理会可以根据赛事进展和信息反馈情况,召集不同层次员工设定议题召开。在赛事信息的组织传播方面,我国的足球联赛、篮球联赛已经具备了较为丰富的传播技巧。

3.2进一步控制人际传播对人际传播的控制是目前我国竞赛表演业的薄弱环节。本文认为,控制人际传播的重点是控制内部员工和舆论领袖的信息传播。内部员工的信息传播又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内部员工之间的信息传播;内部员工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传播。内部员工之间的信息传播如果得不到有效协调,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基层工作者认为他们做的最多却得到的最少,并因此怨声载道。而这种怨声往往影响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进一步影响基层员工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传播,出现传播渠道扭曲、传播信息失控的现象,如售票员热嘲冷讽、门卫动作粗鲁、场内工作人员面色阴冷等等。可以想象,消费者在这种环境中,观看再精彩的比赛也会兴致索然。

由于竞赛表演市场的特殊性,使得舆论领袖不仅可以左右消费者的消费热情,而且可能左右赛场内恶性事件的发生。因此信息管理部与舆论领袖建立联系既有助于观众的信息反馈,又有助于控制赛场内信息的群体传播渠道。

3.3努力控制群体传播这里提及的群体传播重点是指现场观众在现场获取比赛信息。赛事组委会可以积极对待的控制现场观众的措施有很多,除了上面提到的通过控制员工和舆论领袖来调控现场观众外,还可以通过现场观众可以观察和感受到的一切物体、设置和人员,调节他们对赛事信息的感受,如安全保护措施(警察、警犬、保安、铁栏杆等)、赛场内的音乐、屏幕播放的内容、赛场的色调、座位的布局、观众距离比赛场地的距离等。但需要提及的是,观众席距离赛场的远近和比赛项目本身亦有关系。调查发现,全国排球联赛河南女排衡水赛区的第一层观众席和赛场基本上处于同一水平线,距离比赛场区的边线不足10 m,面对一些有争议的比分,现场观众并没有表现出任何的暴力倾向,相反,这些与运动员处于较近距离的观众表现出极高的积极性。

3.4积极影响大众传播和人内传播尽管大众传播不易直接控制,但信息管理部仍然要积极地通过多种途径对其施加影响,如每场比赛要撰写通稿发放给各家媒体,要做好记者招待会的筹备工作,要制作有赛事特色的广告,甚至做好新闻策划等。对于人内传播,信息管理部似乎无法涉及,但事实并非如此。信息管理部所建立的数据库中包含大量的消费者的消费感受,只要对这些数据进行科学处理和分析,就可以找出合适的途径影响大部分消费者的消费感受或改变消费者原有的对于赛事的印象。如史友宽等对全国排球联赛现场观众的调查发现,有超过60%的观众表示希望能与明星球员合影[4],而现实中能与明星球员合影的观众却很少。根据这些信息,赛事组委会就可以在每场比赛期间有组织地安排运动员与现场观众合影,进而对现场观众施加积极的影响。

文章给出的仅仅是竞赛表演市场信息监控体系的一般框架,对于各种信息渠道和信息传播方式,以及每种传播方式在信息传播渠道中所具有的影响力,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并给出具体的数值。文章仅仅从理论上就竞赛表演市场的信息监控体系进行了论述,既没有就各单项竞技赛事制定出具体的实施方案,也没有就各信息传播渠道展开详细论述。这些问题对于各项赛事的组委会来说都具有较高价值,也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58,111.

[2] 陈力丹.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11-20.

赛事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市场化改革的逐步深入,体育赛事的市场化运作逐渐成为国内相关领域学者和体育赛事管理者关注和研究的热点。本文通过利用项目管理知识,从资源配置的角度探讨体育赛事的市场化改革和运行效率问题,旨在帮助体育赛事管理者在项目运营的各个阶段科学地结合市场,有效地配置赛事资源,最大化地实现办赛目标和综合效益。

关键词 体育赛事 项目管理 资源配置 市场化

一、我国体育赛事项目资源配置的发展概述

(一)概念的界定

1.体育赛事项目管理。在我国现行的体育法规中,没有这一概念的定义,业界比较认可的是刘清早教授所定义的:体育赛事项目管理是指体育赛事的管理者通过一定方式整合体育赛事资源,以发挥资源的作用,实现体育赛事项目目标的活动过程。

2.体育赛事市场化。在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现实国情下,体育赛事的市场化是指体育赛事组织者,对体育比赛产品按市场化规律进行运作,以使体育赛事的观赏价值和商业媒体价值通过市场实现其商品价值的过程。

3.项目资源配置。项目资源是指完成项目目标所必需的各种实际投入。

(二)我国体育赛事分类及其项目特征

1.体育赛事的分类

体育赛事是指各种体育竞赛活动的总称。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和所处的不同历史时期,可以将体育赛事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在市场化条件下运作体育赛事,是我国体育赛事改革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2.体育赛事的项目特征

根据项目和体育赛事的定义,运作体育赛事具有项目运营的基本特征。(1)有一个明确的既定目标。(2)需运用各种资源来执行一系列相互关联的任务,以最终达到项目的目标。(3)具有一次性特点。(4)有一定的客户,可能是单个客户,也可能是一个客户群。(5)由于其不可复制性,必将受到资金、时间、特定环境等资源的局限,因此存在风险。

二、我国体育赛事项目资源的特点分析

(一)体育赛事项目资源的定义及分类

体育赛事项目资源,即为实现办赛相关利益方共同的利益和达到办赛的共同目标即实现综合效益而针对赛事本身所做的全部投入。其资源应包括:组织资源;人力资源组织;竞赛资源。

(二)体育赛事的项目特征

在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体育赛事大多主要由国家和地方政府举办,办赛形式单一,一切按既定计划运行,基本谈不上资源配置的问题。而在社会效益方面,基本是以完成全民健身计划、培养体育竞技后备人才、为国争光或为地方政府争光等政治任务为前提的,谈不上对办赛经济效益的追求。

其次,市场化条件下,我国体育赛事的项目资源,正在由以计划的、行政指令为主的配置方式向以市场为基础的资源配置方式进行转变;赛事的主办方,也由各级政府体育行政部门向体育项目协会组织转变;体育赛事的管理者,也由行政管理者向商业(或市场)管理者转变。

三、市场化条件下体育赛事项目资源配置问题成因及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资源配置的市场化改革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不断取得新的突破。但在体育赛事方面,目前仍然是政府主导,体育赛事的资源配置也是以政府投入为主,这是市场化条件下我国体育赛事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的主要成因。

其次,对项目资源的界定和归类不够系统,造成某些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故而在加强对体育赛事项目资源配置管理的理论研究的同时,还要重视对体育赛事项目资源配置管理的应用和实践,以创造良好的理论氛围和发展环境,尽可能实现赛事资源配置效率最优。

再者,政府与市场资源缺乏有效结合也影响了体育赛事项目的资源配置。针对这一情况,管理者应注重政府资源与市场资源利用的平衡和高效,不混淆两方面资源,也不侧重一方面而忽略另一方面,如此一来,才能达到优化资源的目的。

另外,体育赛事人才资源短缺,重视程度和培养力度不够也是成因之一。这不仅要求行政管理部门注重资源的合理分配,跟进相关配套政策,为体育赛事人才培养营造良好的环境;还要求教育理论界要把理论创新和实践检验有机结合,以培养更多、更全面的管理人才队伍。

最后,体育赛事项目利益相关者及其理论应受到足够的重视。不但要加强对体育赛事项目利益相关者的理论分析和系统研究,而且也应将利益相关者纳入资源配置的分析体系,以进一步优化和配置赛事资源。

四、结语

本文仅就体育赛事项目资源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界定和分类,并通过对体育项目发展及演变进行分析,初步总结了体育赛事项目资源配置的基本特点,同时解析了不同目标体育赛事与项目资源配置的相关性及内在关系,初步总结了市场化条件下体育赛事资源配置存在的主 要问题及相关对策。至于如何更好地实现体育赛事管理的主体目标和综合效益,还需要在不断实践中进行更为深入系统的分析和研究。

参考文献:

[1] 毕星,翟丽.项目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2] 丹尼斯・洛克.项目管理[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赛事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学生体育赛事 开发 现状

1、前言

随着我国学校体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嘉兴市学校体育工作在政府和教育部门的关注重视下得到了蓬勃发展。中学生体育赛事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和贯彻“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主要手段,也广泛开展起来。自2000 年以来,嘉兴市教育局和体育局每年都组织市中学生各项体育比赛。由于各项目赛事运作经费的局限,使得比赛规模难以扩大。中学生体育赛事能否以市场化方式进行开发,吸引各厂商、企事业单位来进行赞助。以解决嘉兴市中学生体育赛事组织经费短缺所造成的赛事规模小、影响力和宣传力差的局面,是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开发嘉兴市中学生体育赛事市场的制约因素为研究对象,把部分专家、学者、管理人员、厂商和企事业单位作为调查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在嘉兴市图书馆、中国学术期刊网、万方数据库上进行了文献收集和检索,收集相关资料共80 余篇。并查阅了体育营销、赛事运作与管理、运动训练、体育场馆开发等方面专著,对获得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和归纳分析,为本论文的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证依据。

2.2.2 访谈法

面访嘉兴市负责体育赛事的管理人员和从事体育赛事开发的相关专家,并制定访谈提纲。就赛事开发问题进行调查,为确定研究内容和设计调查问卷提供指导性帮助。

2.2.3 问卷调查法

2.2.3.1 问卷的设计

依据专家访谈所获信息的归纳分析,结合本课题的研究内容,设计了一份以中学体育参赛队主管人员为对象的调查问卷和一份以嘉兴市大型体育赛事赞助商为对象的调查问卷。

2.2.3.2 问卷的效度检验

为确保调查结果的客观、真是和有效,特邀请10 名专家,采用专家评定法对问卷的结构效度、内容效度进行检验。检验结果(见表2-1)显示有90%以上的专家评定问卷为合理以上,说明该问卷是有效问卷。

2.2.3.3 问卷的信度检验

在确定调查问卷有效的基础上,还进行了信度检验。信度检验采用再测法,随机选取10 人进行问卷调查,时隔3 周,对调查对象再次发放问卷进行重复调查,然后计算两次测量的相关系数。检验结果(见表2-2)显示,调查问卷存在高度相关,可靠性显著稳定性较强,符合调查的要求。

2.2.3.4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对中学体育参赛队主管人员的调查问卷,共发放21 份,回收21 份,回收率为100%,无效问卷0 份,有效率100%;对商家的调查问卷共发放30 份,回收30 份,回收率为100%,剔除无效问卷2 份,有效问卷为28 份,有效率为93%。

2.2.4 数理统计法

对所有回收的有效问卷均在Pentium3 计算机上主要运用Excel 软件进行统计,并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

2.2.5 逻辑分析法

本论文在调查研究过程中,采用归纳、演绎法,对嘉兴市中学生体育赛事开发进行分析、归纳和研究。

3、结果与分析

3.1 嘉兴市中学生体育赛事的管理体制不完善

目前,嘉兴市中学生体育赛事市场的开发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赛事的管理体制也在逐步建立,这就必然会出现一些不和谐的状况。如,某些承办单位违反赛事文件规定,不履行承诺协议,致使比赛要求的器材设施、广告投放、裁判员选派、后勤接待等工作均不按标准执行。赛事的筹备宣传工作不落实到位,造成场馆内气氛淡漠、组织工作无序等现象,这些都极大地影响了嘉兴市中学生体育赛事开发工作的进展。在对赛事开发情况的问卷调查(见表3-1)中可以看出,嘉兴市中学生体育赛事的管理体制评价一项,有81%的参赛队主管人员评价为一般或不完善,较完善的评价占19%。可以得出,嘉兴市中学生体育赛事市场的管理体制还不完善,是赛事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3.2 缺少必要的政策支持和鼓励

中学生体育赛事市场开发不仅带有商业化性质,也同样具有公益性的特点。特别是在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宣传体育文化、弘扬体育精神方面体现的尤为突出。为了提升其公益性价值世界上部分国家已经制订出优惠政策来鼓励和支持学生体育事业的发展。

3.3 嘉兴市中学生体育赛事竞技水平较低

体育赛事高竞技水平和高观赏性是吸引商家参与的重要因素之一。从调查来看嘉兴市中学生体育赛事竞技水平较低(见表3-1),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两个方面。

第一,由于中学生运动员在校时间普遍为三年,在即将出成绩或符合参赛标准的同时又要面对毕业,新队员的加入和老队员的离开使得团体项目的运动队在技战术配合上受到影响,此外,还有中学阶段培养学生的目标、训练条件、训练时间等因素,这些都是造成中学生竞技水平低的原因之一。

第二,各中学运动队教练员的训练能力参差不齐。目前,嘉兴各学校运动员的教练员主要由在校体育教师担任。而这部分教练员的主要任务是完成体育教学工作,对体育训练工作接触较少,缺乏科学的训练方法和手段。这是导致当地中学生竞技水平低的另一个原因。从而影响了商家对赛事的参与和赞助的积极性。

3.4 商家对赞助嘉兴市中学生体育赛事的兴趣不高

商家对体育赛事的赞助更主要看重能从其中得到怎样的回报,并以此为动机参与到赛事赞助活动当中。在走访调查中,嘉兴市体育场的工作人员指出,除了知名度较高的大型体育比赛,绝大多数情况下嘉兴本地的企业不会利用中学生体育赛事来宣传自己的品牌。

3.5 参赛学校对中学生体育赛事开发的认知不足

嘉兴市中学生体育赛事作为我国体育赛事市场化运作中的一个衍生赛事,至今还被众多参赛学校所忽视。受传统赛事管理模式和参赛目的的束缚,出现了各参赛学校只考虑自己的竞赛成绩,以取得优异的比赛成绩为第一要务,对赛事管理和配合赛事的相关服务不予以积极地配合。没有认识到赛事的开发对整个比赛和参赛学校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在对各参赛队管理人员的调查(见表3-1)可以发现,嘉兴市各中学对赛事开发的认知程度这一项有61.9%的评价为不足甚至较差。

3.6 体育中介及媒体的关注程度不够

目前,我国体育赛事市场开发日趋规范化,体育中介机构在赛事市场化运作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为体育中介机构具有专业的赛事开发能力,除了具有一定保障资金和专业的人力资源外,还熟悉不同项目赛事的运作情况、了解整个体育市场动向,有广泛的业务网络和人脉,同政府部门、商家和媒体都有较密切的联系。

虽然,嘉兴市中学生体育赛事具有一定的新闻价值,但嘉兴市本地的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中仅有南湖晚报和嘉兴新闻频道对赛事活动进行过采访报道。造成媒体关注程度不够的原因主要归咎于当前嘉兴市中学生体育赛事还不能给当地媒体带来所期望的经济效益。

4、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嘉兴市中学生体育赛事开发研究,可以得出:

嘉兴市中学生体育赛事已得到部分商家的关注,但由于赛事管理体制不完善、政策支持力度欠缺和媒体关注度不够,导致商家投资赛事风险增加,回报得不到保障,造成他们对赛事的赞助兴趣不高。

参考文献

[1] 王进,王雪峰.论我国高校体育赛事开发[J].湖北体育科技,2010,29(2):210-228.

赛事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1合肥市现有轮滑赛事调查

本文所研究的轮滑赛事指在合肥市举办的所有轮滑赛事,包括由合肥市主办的以及在合肥市内举办的所有轮滑赛事。目前安徽省官方组织的赛事有安徽省轮滑公开赛和锦标赛两个赛事,是由安徽省社体中心和省轮滑协会共同主办的,通过大量文献资料,走访和到相关学校和体育主管部门了解,2013到2015年合肥市共举办的轮滑赛事有31场比赛,2013―2015年合肥市青少年轮滑赛事主要集中在各学校和俱乐部的交流赛,而在这三年中没有举办过全国赛,省级比赛也相对较少。

2各赛事地点及组织机构

根据调查访谈了解,大部分轮滑赛事地点集中在学校或者社区广场,而现有的市轮滑跑道和室内轮滑场的比赛较少。通过深入走访了解,市轮滑跑道距市中心较远,且交通不便,而合肥市室内轮滑场大部分是原有双排溜冰场改造的,由于场地太小,设施陈旧,不能满足举办单排轮滑赛事的需求。

据回收的问卷了解,省级赛事参与的人群一般在100人左右,而各市(区)比赛的参与人数相对较多,一般在两百以上;各学校、俱乐部的轮滑赛事较多,比赛规模相对较小,同时参赛人数与学校、俱乐部轮滑爱好者总体人数有关。

4各赛事的赞助情况

根据走访和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大多数合肥市青少年轮滑赛事都没有赞助商支持,比赛经费一般有学校或者主办单位筹集,只有比赛规模相对较大的轮滑赛事有赞助商,如2014在安徽新华学院举办的首届高校轮滑交流赛,是舞与轮比俱乐部和中国联通的赞助;2014、2015年的安徽省速度轮滑公开赛在合肥滨湖轮滑场举行,由宝狮莱运动有限公司赞助;2013年安徽省速度轮滑公开赛由PICC人寿保保险公司独家赞助等。

5各赛事的项目设置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目前合肥市轮滑赛事多以速度滑行为主,而针对广大青少年喜欢的自由式轮滑和轮滑球项目的比赛很少或者几乎没有。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广大自由式轮滑、轮滑球等其他项目的参与热情。

6宣传报道

省市的比赛的报名一般都以体育局或者教体局的官方文件下达到各个学校或者俱乐部,根据比赛项目自主选择报名,俱乐部和学校一般都是独立组织报名并组织比赛。比赛前期宣传多为官方的网址、海报、学校或者俱乐部宣传;比赛现场宣传大多是海报、展板、电子屏、条幅等宣传方式;后期宣传一般都是网络、电视、报纸等宣传方式,与传统篮球、足球、羽毛球等体育项目相比,有关2013―2015年轮滑赛事的网络、媒体、报纸、海报、电视等宣传报道相对较少。

6.1推广的策略

6.1.1改革赛事管理体制,促使轮滑赛事更为规范化和多样化。合肥市青少年轮滑赛事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方法,但还需要改革和优化赛事管理体制。安徽省体育局和合肥市教体局作为合肥市轮滑赛事推广及发展的主管部门,应该注重合肥市青少年轮滑赛事的规范化,并逐步建立健全相应的轮滑赛事管理机构,为相应的轮滑赛事的承办者提供相应的信息直道,努力完善轮滑基础赛事场地设施,制定公平、多样的赛事制度,逐步把合肥市轮滑赛事引入一个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6.1.2大力加强赛事的宣传和推广力度,努力建立品牌赛事。合肥市青少年轮滑赛事要结合当地的体育赛事的发展现状和趋势,逐步建立1-2个品牌赛事(如每年一次的合肥市青少年轮滑锦标赛或者公开赛),不但要重视赛前的宣传,赛事的日程安排,而且要努力从赛事的整体精神面貌以及与赛事相关的轮滑文化活动等方面加大努力,力争全方位展现轮滑赛事的整体形象,充分调动广大青少年轮滑爱好者参与轮滑赛事的热情。

6.1.3提高轮滑赛事的竞技水平,推动赛事健康持续发展。合肥市青少年轮滑赛事的竞技水平,将直接影响合肥市轮滑赛事是否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一场精彩、激烈的轮滑赛事,高水准的竞技水平是吸引观众、商家赞助和网络媒体报道的基础和动力。同时应注重培养高素质专业教练员,拓宽教练员和裁判员的培养渠道和途径,规范运动员的质量,努力提高学校和家长对轮滑运动的重视程度。

6.1.4扩大赛事的基础选拔,满足更多青少年对赛事需求。根据合肥市轮滑运动现状,可以建立校园比赛和区域联赛相结合,俱乐部联赛与校园比赛相结合的比赛体制,加大赛事的密度,同时丰富轮滑赛事的比赛项目,扩大精品赛事的基础选拔,使更多的轮滑爱好者有机会参与轮滑赛事,分享轮滑赛事。从中增加青少年的比赛成就感和自信心,提高轮滑爱好者参与轮滑赛事的主动性和热情。

6.2结论与建议

6.2.1合肥市轮滑赛事推广的组织管理机构不健全,缺少统一的赛事推广管理和组织机构,同时比赛项目的设置较为单一。建议在省轮滑协会或者社体中心下建立专门的赛事推广机构,完善赛事推广流程和赛事的操作流程,使得在赛事推广中各个环节的职责分工更加明确。

6.2.2合肥市公共轮滑场地设施建设不足,教练员和裁判员匮乏,运动员缺乏科学有效的晋级途径和考核制度。建议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公共轮滑场地设施建设,并充分合理利用学校广场现有场地资源,鼓励社会或企事业单位加大对轮滑场地的投入和建设。

6.2.3合肥市青少年赛事推广的宣传力度、吸引力和影响力不够,赛事的推广方式和方法有待进一步改完善,建议大力引进新型媒介,除传统的海报、报纸、电视宣传外,还要增加网站、视频、手机APP、微信等新型网络宣传方式。

参考文献:

[1]柯茜,高等院校篮球赛事经营与推广研究,武汉体育学院硕士论文,2006,6.

[2]黄汉生,体育教育训练理论与方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曾峰,对北京高校学生网球赛事市场化的研究,北京体育大学硕士论文,2009,6.

赛事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 随着我国举办的各种体育赛事的不断增多,参与人群、赛事规模以及影响范围不断扩大,体育赛事在运作过程中的各种不确定性因素也随之增多。本文基于项目管理中的风险管理理论,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经验总结法、综合分析法对2011上海F1大奖赛风险管理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 F1大奖赛 风险 管理

上海F1大奖赛是上海乃至中国的顶级赛事之一,其影响力也越来越广。F1比赛追求速度与激情的特点也决定了它相比其他赛事更具有风险性。如何强化上海举办大型赛事的运作水平,避免或减少赛事风险带来的损失,是赛事主办方的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在此,以F1中国站大奖赛为例,分析在赛事中的潜在风险,提出有利方案,以期对这项赛事乃至其他赛事的运营带来正面作用。

一、上海F1大奖赛主要存在的风险

(一)人员风险

上海F1大奖赛的参与人员主要包括:车手、裁判、官员、观众、志愿者、赛事管理人员等。在这种顶级赛事中,人员高度密集,而且身份复杂,特别是F1比赛追求的是速度与激情,撞车事件时有发生,车手及观众的人身安全风险也必须全面考虑。

(二)财务风险

总括地说,赛事的财务活动包括筹资活动和资金回收活动。由此,赛事的财务风险相应的表现为筹资、资金回收等财务活动的未来实际结果偏离预期结果的可能性。

(三)时间风险

通常赛事的时间管理包括两方面,赛事的时机选择和赛事的时间安排。如赛事时机选择不当,忽视天气等自然因素队比赛的影响,有可能会导致影响比赛的正常举行,降低比赛的精彩程度和观众的热情程度。

(四)信息风险

赛事中的信息风险主要是信息的不对称所引起的。上海F1大奖赛会涉及到许多不同的行业和部门,信息对他们来说可谓十分重要。个别赛事的相关部门因为某些比较特殊的原因会比其部门得到更多的信息,这样会给赛事信息拥有少的一方带来一定的赛事风险,使该部门在做某些决策时由于信息较少而使决策的环境充满了不确定性和复杂性。

二、风险防范

有效的风险防范可帮助上海F1大奖赛的运作者来抓住赛事管理关注的重点,将更多的精力集中在风险管理上,便于把赛事的风险防范从被动承受转变为主动应对。风险防范可以简单分为三个步骤,具体是赛事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控制。

(一)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指识别并记录可能对大型体育赛事运营造成的不利影响因素。例如,像赛事提供比赛器材的供货商可能无法按期交货,这也常被视为一项风险,同样需要从源头去考虑。

(二)风险分析

风险分析主要有三个方面任务:风险确认、风险预测、风险评估。其中风险确认工作主要是及时发现赛事运营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并且对其进行分类。在确定风险因素后,应对每个风险因素发生的可能性进行预测评估。

(三)风险控制

对赛事组织管理中的风险进行识别和分析后,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对应的风险应对计划及措施,及时的控制风险。对风险的控制方法可分为降低风险、转移风险、回避风险和保留风险:

1.降低风险:降低风险是赛事运作管理最理想的目标,因此也是赛事风险管理中优先采取的控制方法。例如,上海F1大奖赛的开幕式会举行彩排和预演,这就是试图通过预先的测试,发现开幕式中存在和爆发出来的一系列风险和问题,并及时找到解决方法,这样即使在正式举行时仍存在风险事件,风险的种类、数量和程度都会大大的降低。

2.转移风险:风险转移是设法将上海F1大奖赛的结果连同对风险进行相对应的权利转移给第三方。风险转移的手段主要有合同转移和购买赛事体育保险两种。

3.回避风险:即在上海F1大奖赛赛前分析该赛事是否存在有重大事故的隐患和发生的可能性。比如:因为赛事转播机器的故障导致无法正常转播;因为布线的故障导致赛场上的网络无法使用,使赛场的信息难以第一时间传到世界各地。这些风险都可以因为避免使用这些不成熟的技术或加强这方面技术的培训和把关而消除。

4.保留风险:实质上是己经识别到了风险的存在,但对该风险不采取主动措施的应对方法。这会在两种情况下存在:其一是风险影响小,应对风险的成本从经济角度上来说不值得。其二是风险相当大,以至于不可能通过降低、转移或者回避风险来应对,这就是常说不可抗力事件,例如大雪、地震、洪灾的爆发等,这样的风险事件概率极小,因此通常选择保留这种风险。

当今,重大体育赛事的风险越来越多,风险损失越来越大,赛事的风险管理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所以,在提高管理者风险意识的同时,要加强对体育赛事风险的研究,给体育赛事运作提供理论指导。作为赛事承办者,必须制定详细的风险管理计划,通过对多种意愿风险管理方式的运用,在有效利用风险、均衡风险的同时,实现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刘羽.对体育赛事风险管理的探讨[J].科技信息.2002.

[2] 董杰,刘新立.体育赛事的风险管理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

[3]赵瑾瑜,张晓明.我国重大体育赛事风险管理初探[J].内蒙古煤炭经济.2009.02.


内蒙古体育科技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内蒙古自治区体育科学学会;内蒙古自治区体育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