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项目考察报告(精选5篇)

  • 施工项目考察报告(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二)报告风险。报告风险是由于勘察报告在提交之后出现的异常风险,主要表现为报告内容与实际地质情况的差异性,影响了勘察项目作业流程的有序进行。比如勘察报告中,对原始数据收集缺少审核指标,一些潜在的地质病害未能及时发现,影响了项目风险规划与改…

施工项目考察报告(精选5篇)

施工项目考察报告范文第1篇

一、地质勘察质量主要风险及识别

(一)人员风险。人员风险是由于缺乏专业技能,导致勘察质量达不到标准。勘察人员是项目建设的直接参与者,若在勘察过程中缺少专业知识或操作技能,必然会影响到项目建设效率,不利于地质勘察项目规划与改造进程。

(二)报告风险。报告风险是由于勘察报告在提交之后出现的异常风险,主要表现为报告内容与实际地质情况的差异性,影响了勘察项目作业流程的有序进行。比如勘察报告中,对原始数据收集缺少审核指标,一些潜在的地质病害未能及时发现,影响了项目风险规划与改造工作,这本质上是数据类型的失误与风险之一。

(三)安全风险。“安全意识”是一种基本的职业素养,缺少安全意识使现场勘察作业具有风险,这会造成勘察项目安全指标降低,不利于工程地质建设活动的有序进行。对于潜在的地质安全隐患,要做好全面分析与勘察工作,才能不断提升项目的开发水平,若失去足够的安全意识,勘察风险指数会不断提高。

二、影响工程地质勘察质量风险的原因

(一)人为因素影响。一些勘察人员工程概念不明、勘察侧重不清、操作方法失当、勘探手段和使用设备相对落伍。分析勘察数据时,勘察人员使用的参数分析方法和计算公式不当、适应条件不清等,造成工程勘察?u价报告中基本地质条件不清、主要工程的地质问题界定模糊、地质危害论证不充分、遗漏地质数据或报告错误数据等问题。

(二)地质环境复杂和气候变化影响。工程地质勘察目标之一是自然地质,山川、河流、盆地、丘陵等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地质形态,一个勘察范围内会出现复杂多变的地质条件。野外勘察时,勘察条件有限,勘察工具搬运困难且稳定性差,加之岩层风化,取样后分析困难。同时,野外气候变化频繁,昼夜温差较大且降雨量不均导致岩体不规律的干湿变化和热胀冷缩等给地质勘察和取样造成不便,影响了勘察结果的精确性。

(三)管理因素影响。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缺乏规范制度,岩土工程地质勘察市场缺乏调控,勘察工作缺乏监管。地质勘察的作业环境主要在野外,勘察过程由勘探单位独立操作,其勘察工作是否全面、取样是否充足、实验是否客观都无从考证,其提供的勘察数据可靠性、真实性、全面性无法得到保证,以至于延误工期,使工序复杂化。

(四)市场因素影响。作为岩土勘察市场需求方的建设单位由于缺少勘察方面专业知识而忽略了工程地质勘察的重要性,在选择地质勘查合作单位时以节约经费为主要考量,对勘察单位实力、勘察技术、勘察结果要求很低造成岩土工程勘察市场门槛低,业内竞争激烈,从而演变出一些以低报价、低质量抢占市场份额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三、防控地质勘测风险的措施

(一)地质保护。为了进一步落实地质勘察流程,要建立相对稳定的地质保护方案,提高勘察项目质量监督与控制水平,解决传统勘察模式存在的不足。要从项目规划与分析角度考虑,避免早期勘察中潜在的风险。例如,地质勘察前期做好风险评估与规划工作,对潜在地质灾害进行综合防护,加快区域地质改造流程,构建符合现代化的地质防护体系。

(二)优化管理。地质勘察作业是企业内部经营重要事务,对内外调控管理形成了综合性保障体系,可降低地质灾害防控不足产生的风险损失。为了更好地参与市场经营,企业要优化勘察项目管理平台建设体系,以风险分析为依据,全面调整原有的勘察项目管理模式,共同完成长期经营改革目标。勘察项目管理合作阶段,既要懂得相关勘察项目管理方法,也要懂得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

(三)风险预警管理。新时期,要建立更加多元化的风险预警体系,重视地质区土地规划与分配改革,构建符合现代化发展风险识别系统方案,这样才能带动地质区改造与建设的协调。结合风险识别系统中对勘察项目的要求,需从总体规划、管线布置、平面布局、绿化布局等方面,提出用地准则土地建设的具体对策,为地质区土地开发项目施工提供性指导。

(四)综合决策管控。勘察项目管理为企业提供足够的信息保障,让施工单位有足够的风险防控措施,并参与技术领域研究工作,利用高科技控制地质灾害对项目施工造成的危害性,这些将决定最终的项目收益水平。科学设计是先进战略决策,地质改造工程必须依赖于设计合理,才能构建符合生产运行的新模式。

施工项目考察报告范文第2篇

加速公司网络信息化建设进程,同时保证在建项目的成功实施;对计算机硬软件的购置、发放、使用,以及软件、数据文件的保密、防毒、备份等进行安全有效的管理,确保设计、生产与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计算机应用项目工程和硬软件及数据资源的统筹管理。

3职责

3.1网管室负责系统的硬软件资源的正常运行与安全维护,解决系统实施与运行中的技术问题,在系统实施中保持系统的集成性;组织有关部门采集、整理与备份数据;跟踪了解市场行情,技术动态,为公司领导提供所需要的决策支持资料,对不同层次的工作要求,统一制定相应的配置标准;配合各部门和合作单位开展网络信息化建设工作,组织制定公司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处理规程;在公司主管领导的领导下,负责实施与运行的统筹管理,并推动管理部门的实施。

3.2各部门信息管理人员协助本部门网络信息化的推广应用工作,负责本部门的硬软件的正确使用和保管,做好相应的保密、防病毒及数据备份工作,为本部门建立严格科学的计算机应用管理制度并按制度监督执行。

3.3由公司主管领导参与,总经理挂帅所组成的计算机应用领导小组,负责提出公司的IT发展战略、开发目标、策略和要求,及审批项目投资;调动与组织有关管理部门按计划逐步实施公司网络信息管理系统,并批准进行新老系统的切换;组织调整不合理的、与新系统不相适应的管理机构、体制和制度;在系统实施的主要阶段,组织方案审批与成果技术鉴定。

4.4人力资源部负责组织对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进行有关计算机应用系统的教育与培训,岗位考核和必要的人力资源配备。

4工作程序

4.1计算机应用项目的申请、立项、批准、实施及验收

4.1.1公司计算机应用领导小组应根据公司发展总体要求,制定公司网络信息

化建设的发展战略,提出计算机应用的发展规划及具体要求,网管室会同各有关部门按

要求综合公司实际情况和计算机硬软件技术发展状况,向装备部提出书面申请,装备部

组织多方论证小组讨论,并形成立项报告,报公司计算机应用领导小组审批。

4.1.2正式立项的计算机应用项目,由公司计算机应用领导小组指定项目负责人,按立项报告要求组织进行可行性研究分析、设计方案选型、施工方案制定。

4.1.3方案确定后,项目负责人组织对合作单位选择和考察,具体要求如下:

a)合作方基本情况考察:包括公司名称、性质、营业执照、注册资本、主要产品或业务范围等;

b)技术能力考察包括:

1)开发实力及专业队伍情况;

2)专业资格认证情况;

3)项目管理及质量保证体系;

4)技术服务及后续技术支持能力;

5)项目实施成功经验等。

c)对合作方在本行业的成功用户情况考察

d)对合作方所提供方案综合评价:

1)所提供方案可行性(先进性、适用性、经济合理性)评价;

2)实施能力评价;

3)方案需完善和改进的方面。

施工项目考察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技术 复杂地形 具体应用

[中图分类号]TU984.11+1[文献码]B[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12-74-1

在正式施工开始之前,勘察人员都要先进行当地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这是为了给岩土工程的设计人员和具体施工人员提供关于当地地质环境的数据信息,供这些人员参考。岩土工程勘察,对于城市建设项目的顺利施工有着重要作用;如果岩土勘察这项基础工作没有做到位,那么后续的工程施工工作质量也无法保证。岩土工程勘察人员应当遵守特定的勘查程序,按照国家规定来进行各项勘查工作。

1城市复杂地形中岩土工程勘察具体问题分析

1.1资料缺乏

为了确保工程设计人员科学选择设计方案,岩土工程勘察人员在具体勘测之前,需要收集准确的第一手资料。充分的资料和信息是正确开展勘测工作的必要条件,也是勘察人员为设计人员提供有效参考的保障。然而,从目前部分城市复杂地形的建设现状来看,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布局还不尽合理,这就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勘测结果的精确性,使得建筑工程缺乏可以参照的数据资料。

1.2报告不准

岩土工程勘察人员在完成实地勘测工作之后,需要拟定一种合理的施工计划方案,并交给工程设计单位来分析研究。然而,部分勘测人员在编写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时候,没有进行认真的篇章结构分析,也没有做到用事实来支撑自己的设计观点,导致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缺乏严密的条理性,逻辑线索不清晰,内容与实际不相符合。这样的勘测报告,不仅很难发挥正确的指导作用,还会误导城市复杂地形的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给具体的施工活动带来很多不便。另外,部分勘察单位编写的勘察报告缺少重要的数据信息,有的编写人员将勘测结果全部堆砌到报告当中,使报告看起来杂乱无章,这些现象都影响到了勘察报告的准确性。

1.3质量低下

岩土工程勘察人员在勘测工作中,需要对从室内和室外采集来的信息及时进行处理归类,这样才能满足城市复杂地形设计的需要。然而,部分勘测单位存在勘测工作质量不高、效率低下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部分勘察人员不能准确把握相关数学概念的内涵,因而滥用概念,错误分析岩土工程勘测中得到的一系列数值,没有看出这些数据信息中存在的异常,进而采用传统的统计方式对数据进行分析,导致分析结果误差偏大,分析报告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其次,有的岩土工程勘察人员没能准确掌握勘测过程中涉及到的相关参数,这将严重影响到施工过程中对于相关参数的赋值。如果参数标准没能得到有效控制,那么这个标准就会与工程要求之间形成差距,影响到信息质量,干扰城市复杂地形的正常施工程序。

2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在复杂地形中的应用措施

2.1加强管理监督

要想避免岩土工程勘察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首先要加强对于勘查工作的管理和监督,督促勘察人员改进勘查技术,提高勘查质量。工程的监督人员要根据复杂地形的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方法,完善岩土工程勘察监督机制,并将勘查工作中的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员。具体而言,勘查工作的管理人员要改变不适应工程现状的管理体制,严格审查相关的合同文本和勘测计划,及时向有关部门提交质量合格的勘察报告,注意避免报告中经常出现的数据和信息不实、逻辑不严密等问题。在对勘察工作进行管理和监督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具体责任的分配和落实;只有将工程责任落实到人,才能有效督促勘察人员改进技术。

另外,管理和监督人员还要多进行现场调查,认真了解工程建设现场的地质情况,选择地质条件较好、岩土埋藏层次较深的地区进行勘测,这样可以有效拉大岩土工程测量的间距。管理和监督人员还应当关注施工场所附近的地理层次划分,综合考察当地岩土的颜色、土层形状和土层含水量,在充分掌握土质情况的基础上,决定科学的钻探方法。

2.2合理选择方法

岩土工程勘察的具体方式有很多,每一种方式都有自身的优势和弊端。勘测人员要根据施工场所的实际情况,来合理选择勘测设施、勘测方法和样本选取方式。切忌只顾节约勘测活动的成本,就在没有经过慎重考量的时候随便选取勘察所用的设施,这样会导致所选设备与施工场所的设施不相匹配,从而给勘测工作带来麻烦。

2.3认真整理资料

在完成具体的岩土工程勘察活动之后,勘察人员通常要整理编写勘查材料。材料的整理和编写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因为勘查数据的归类整理,可以为日后的工程施工提供重要依据。在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勘察人员应当认真对比原始的数据和实验结果与工程现场的测量结果,找出二者之间的差别,并分析这种差别产生的原因,从而采取恰当的技术处理措施。技术人员要严格依照勘测标准,认真整理勘测得到的第一手资料,在整理完之后,应当将资料交给相关人员进行核实,并通过两次以上的检查。技术人员应当认真仔细地对待资料整理工作,确保勘察记录和信息的精确性。

3结语

岩土工程勘察,作为城市复杂地形中的一项前置性工作,涉及到各方面的内容;工程勘察人员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正确分析和解决勘察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在具体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工作人员应当着重加强对于勘察工作的管理监督,选择正确的勘察方式,并认真整理勘察得到的数据信息。勘察人员只有透彻了解岩土工程勘察的相关规定,掌握规范的勘察程序,并在勘察实践中与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进行切磋交流,才能确保岩土工程勘察的质量,为城市复杂地形提供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吕金奇.复杂地形中岩土工程勘察的控制措施探讨 [J].门窗,2012(06).

施工项目考察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验收监测;现场勘察;环境管理检查;问题探讨

中图分类号:X328文献标识码:A

前 言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是指环境监测部门对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建设、管理、运行及其效果和污染物排放情况全面的检查与测试,是考核建设项目落实“三同时”制度的重要手段,是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重要依据。验收监测工作包括现场勘察、环境管理检查、监测方案制定、现场监测与采样、实验室样品分析和报告编写等前后衔接的几个部分,对建设项目进行现场勘察与环境管理检查是整个验收监测工作中基础和关键的步骤,直接关系到监测方案制定和现场监测等后续工作能否全面、完整、客观、顺利地完成以及验收监测报告编写的质量。目前,国家关于现场勘察和环境管理检查相关的环保技术规范较少,本文结合环境监测单位的工作实际,就项目验收监测中现场勘察与环境管理检查工作中的重点问题和容易忽视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1 现场勘察应注意的重点问题

1.1 项目建设内容变更问题

核实项目实际建设内容与初步设计、环评报告及批复等文件是否一致是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前期现场勘察的重要内容,特别是项目建设期比较长、市场情况变化比较大以及环保意识不是很强的中小企业,项目变更是经常有的。建设项目的主体工程、辅助工程、公用工程、环保工程、主要产品及原辅材料等均是建设内容现场勘查的重点,也是判断项目变更的重要环节,一旦发现项目存在变更,要根据变更的内容和程度解决以下主要问题:

1.1.1 确认是否需要重新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如果建设项目的主要产品的种类和数量、主要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主要污染物处理工艺和设施发生变更,在调查变更情况之后要同环保主管部门及时沟通,确定是否属于重大项目变更,发生重大项目变更时,要终止项目验收监测,并告知企业需要重新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和审批。

1.1.2 判断变更是否可行,报告增加相关内容

如不属重大变更,要进一步确定变更是否可行,判别标准主要是基于变更是否采用更先进工艺或以降低能耗、污染减排和更有利于保护环境为目的,同时在监测报告中要详细介绍生产工艺或主要设备变更的内容、变更的原因、变更后引起污染物的种类和排放量的变化情况、企业应对这种变化原来设计的污染防治设施是否进行了相应调整等内容。若变更不可行,也要终止项目验收监测,同时上报环保主管部门并告知企业。

1.1.3 在环评文件基础上重新进行污染因素分析,补充监测方案

若变更可行,要按变更后的主要原辅材料的品种、成份、生产工艺流程分析废水、废气、废渣、噪声的产生情况、主要污染因子、相应配套治理设施及流程、污染物排放去向、排放周期、及排放方式等进行污染因素分析。还要注意在验收监测方案中增加由于项目变更而新增的污染物、排放口以及环境敏感保护目标的监测,避免缺项。

1.2 验收监测范围确定

在环评文件中明确分期建设的项目,原则上应分期验收,但个别企业也有未分期申报验收的现象,根据实际情况可做整体验收。在现场勘察中如果发现应整体建设验收的项目由于市场、资金等原因减少建设内容或分期投产的,应在企业征得管理部门同意后进行分期验收。现场勘察时要确定好各期的建设内容和验收范围,注意在前期已经验收过的污染防治设施如果增加处理负荷的话,应重新对其运行效果进行监测考核。另外,在线监测设备作为项目污染防治措施的一部分,其建设和运行效果比对监测考核也要纳入到验收监测工作当中。

1.3 进行排污口规范查,确定是否具备监测条件

排污口规范化建设与否直接影响监测数据的代表性、准确性和可比性,而排污口没按规范建设是一些中小企业经常出现的问题,现场勘察时要注意确认废气排放筒和无组织排放源、废水外排口、噪声源等的具置,并根据监测规范并结合环环评文件提出的污染防治对策要求检查排污口规范化建设情况,不符合规范要求的应责令企业整改后再进行现场监测。

2 环境管理检点内容

环境管理检查是对项目建设单位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督和考核,目前基本是由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委托监测部门来做,内容主要包括项目环评批复落实情况、环保审批手续及环境保护档案资料的检查、环境管理工作检查、污染防治设施及在线监测仪器安装、运行情况检查、固废处理处置情况、风险防范与事故应急制度、卫生防护距离落实情况等,可以认为凡是监测数据不能反映的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工作均属环境管理检查范畴。

2.1 环评批复落实情况检查

环评批复落实情况检查包括环评报告污染防治措施的落实情况和主管部门环评批复意见的落实情况,其中重复的内容要事先归纳好再逐条对其落实程度和效果进行现场检查并体现在验收监测报告中,涉及项目环境监理的内容直接将环境监理报告相关结论作为附件以减少验收监测报告的重复赘述内容。

2.2 污染防治设施的日常运行情况和效果检查

验收监测期间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状况和效果良好并不能代表其日常运行效果,要注意从操作人员培训、熟练程度、对操作人员的现场提问、各项操作规程的建立、药品物资的贮备和消耗、主要设备的备份、运行记录、在线或手工监测结果、建设和试运行期间是否发生及污染事故等多方面综合判断其日常运行是否正常,处理效果是否达标。

2.3 危险废物管理、风险防范与事故应急工作检查

在危险废物环境管理检查中要注意对照建设单位在环保部门备案登记的内容进行危险废物种类和数量的核实,在报告中要给出其产生量同临时存放量和转移处置量之间的对应关系。要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及《危险废物收集 贮存 运输技术规范》(HJ2025-)对危险废物的厂内收集、运输及贮存设施的规范性、规章制度、风险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运行记录等进行检查,危险废物的转移和处置要有转移联单、合同、发票及处置单位的资质证书等佐证材料。

2.4 环境管理检查结果在报告中的体现方式

环境管理检查的结果在验收监测报告中的体现方式最好是在文字叙述的基础上以照片、图表、企业提供的固废处理处置协议、日常委托监测协议、企业内部与污染防治设施的运行管理文件和运行维护记录、环境监理报告结论、财务报表等作为附件佐证以弥补文字叙述的不足。注意在报告中对所检查的内容进行客观如实反映即可,落实与否的结论由管理部门组织专家对其进行现场核实后在验收会上给出。

3 其他容易忽视的问题

3.1 生产工况考核方法

在验收监测期间应监控各生产环节主要原材料的消耗量、成品量,并按设计的主要原辅材料用量、成品产量核算其生产负荷。但有些项目存在下列特殊情况需要在现场勘察与检查的基础上同企业协商确定工况考核方案:

3.1.1 生产能力能达到环评设计产量,但由于市场等原因试运行期间或短期内达不到生产负荷要求的,可与企业协商,在验收监测期间内生产负荷达到产量的75%以上;若长期达不到设计工况要求的应分阶段验收,并注明验收监测期间的实际生产工况及污染防治设施的运行工况。

3.1.2 医药和化工类项目生产工艺过程复杂,合成中间体和成品的过程时间较长,同时还存在多种产品共用一套生产设施的情况,此类项目的工况考核可以针对验收监测期间主要生产工段和主要产品进行,同时需要收集项目前一个月的生产记录作为其他产品生产工况的佐证。

3.1.3 大型机械加工类项目可能需要数月才能生产出几套大型产品设备,此类项目监测期间工况应考核主要产品零部件的生产工况或主要生产设备的运行负荷,同时收集该项目完成一批设备生产期间内的生产工况作为佐证。如果有必要也可以同时给出项目验收监测前的月或季度产量与设计年产量进行比较,判断工况是否达到要求。

3.1.4 污染防治设施作为项目建设内容的一部分,其运行工况同产品生产工况一样也需要进行监督考核。

3.2 验收监测数据的使用

验收监测在客观上是事先告知企业并在被监测企业配合下才能完成的工作,企业的生产工况达到正常工况的75%以上、污染防治设施能够正常运行并保持良好处理效果是验收监测的前提,所以验收监测结果往往好于日常监督监测结果,因此验收监测数据不应作为排污收费等日常监督性监测数据使用。

3.3 现场监测安全问题

除了排污口规范化中提到的安全保障措施外,在现场勘查中要注意向企业了解掌握其危险化学品的贮存区域和生产工段、化工等特殊行业的防爆、防火、防中毒、防静电等安全注意事项。在监测方案中要有相应章节向现场监测人员说明,以采取相应的个人安全防护措施,并规定监测人员在企业的活动区域范围。必要时应请企业负责安全的技术人员对监测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培训后再进入企业监测,确保现场监测人员的人身安全。

4 结 论

4.1 项目建设 内容发生变更时,要根据变更是否采用更先进的生产工艺并以降低能耗、污染减排和更有利于保护环境为目的来判断变更是否可行,同时应重新进行污染因素分析,补充监测方案。项目建设内容发生重大变更时,需重新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4.2 项目由于 市场、资金等原因减少建设内容或分期投产的,应进行分期验收。前期已经验收过的污染防治设施如果增加处理负荷的话,应重新对其运行效果进行监测考核。在线监测设备作为项目污染防治措施的一部分,要一并进行验收监测和考核。

4.3 项目长期 达不到设计工况要求的应分阶段验收。医药、化工、大型机械加工等特殊项目的工况监督除了要分别结合监测期间主要生产工段、主要生产设备和主要产品及零部件的工况进行判断外,还要将项目的月或季度产量与设计年产量进行比较,判断工况是否达到要求。

4.4 环境管理 检查要注重证据的搜集,在报告中要多用照片、图表、企业提供的固废处置协议、企业内部污染防治设施的运行管理文件和运行记录、环境监理报告结论等作为附件佐证。

4.5 为保证监 测数据的代表性、准确性和可比性,排污口建设不符合监测规范要求的,应整改后再监测。对现场监测人员要进行必要的安全培训,确保人身安全。

参考文献

[1]环发[2000]38号.关于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竣工验收监测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Z].北京:国家环保总局,2000.

[2]第13号令.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Z].北京:国家环保总局,2001.

[3]环境保护部环境影响评价司.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培训教材[M].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2013.

[4]张晓勇,张金池.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中问题分析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4,39(06):115-117.

施工项目考察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设计;对策分析

文章编号:2095-4085 (2015) 03-0039-02

勘察人员在进行地基设计主要目的是通过工程的实际勘察,能够获取关键的技术数据,对建筑工程项目的后期设计、施工奠定良好基础,而岩土勘察收集资料数据真实与否对建筑工程地基设计是否安全、科学产生必要联系,岩土工程勘察是地基设计的基础,因此勘察人员必须认真对待。

1 岩土工程勘察设计主要内容

勘察人员在进行建筑工程勘察前,需要明确地基的概念,所谓地基是指一些土体作为持力层来支撑由上层结构传来的竖向荷载,为了确保建筑工程的安全度,保证在预设时间内使用正常,尤其是项目工程所对应的持力层在竖向荷载条件下不能出现破坏。对地基土层常见外在破坏因素包括收缩膨胀、压缩、湿陷或者冻胀等引起的变形不能大于预设范围。这就要求,勘察人员在进行地基设计中确保基底单位面积产生的荷载数值要低于地基的预设的承载力,而高层建筑物对应的沉降在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中有了明确规定,除此以外还要保证地基不产生滑动等。岩土程勘察则基于建设工程使用要求,全面分析建设项目的土层分布、环境特征以及地质条件等影响因素,并编制析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报告。通常来讲,岩土勘察主要包括土样采集、勘探、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钻孔试验、室内试验等相关内容。勘察人员在开展岩土项目勘察活动中,充分考虑施工场地所在的工程环境与地质条件,除此以外还要在某种意义上要满足岩土勘察中所需各类成果报告文件。工程勘察步骤主要分为以下阶段,即工程勘察准备阶段、可行性探究阶段、初步勘察设计阶段、施工勘察阶段、编制成果报告阶段。

2 工程勘察常见问题

2.1 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缺乏规范性文件指导

对岩土工程的日常勘察工作缺乏规范性文件指导,以确保工程项目勘察质量,保证建设工程后期的设计与施工,然而岩土工程与地基设计缺乏规范文件指导,这对建筑项目日常施工产生不利影响,阻碍了建筑工程施工进行。在日常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由于受到岩土工程勘察区域的限制,因此不能确保地基设计的准确性与合理性,不利于建筑项目的实际施工,造成工程施工成本增加。

2.2 岩土勘察施工过程并不充分

在建筑工程勘察过程中,勘察人员需要做好充分准备工作,确保建筑工程勘察工作顺利,但勘察人员在实际作业过程中,常因勘察前期没有做好准备工作,而对建筑工程勘察进程造成不利影响,部分勘察人员忽视项目勘察施工材料收集工作,导致在建筑项目中不能充分了解施工地域的地形结构形式以及区域地面高度,最终影响了建筑勘察进度,延长了建筑项目周期。

2.3 地质勘察报告内容不全面,勘察技术较为单一

在建筑工程项目勘察过程中,笔者发现岩土工程常用勘察技术、方法较为单一,有些勘查人员对自己所出工程勘察报告人为精简化,报告内容以及形式不规范,仅仅突出部分关键数据的定量分析,极度缺乏具体建筑工程勘定性分析报告,造成在建筑工程项目设计过程中缺乏有效数据,同时对于建筑项目的地基设计工作也造成不利影响。

3 加强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的有效措施

3.1 重视建筑地基设计与勘察纲要审查

在日常建筑项目勘察中,要注重建筑地基设计与工程勘察概况的统计,并定期编写纲要,重点要审查在岩土工程过程中关于实际操作步骤、实施标准是否满足规范要求,尽量避免评价结果出现错误,特别是对于纲要性勘察报告文件,勘察人员更需要进行严格审查,保证勘察结果的合理性与精确性,确保建筑项目能够顺利按计划实施。

3.2 重视建筑工程勘察工作的日常检查

笔者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发现勘察常见问题绝大部分是因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设计准备工作不到位,影响了结构设计人员对基础设计的计算与判断,因此,在建筑项目日常施工前,勘察人员对所实施工程项目预先进行评价,勘察单位需要组织专人进行现场检查,积极完成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设计的准备工作,为保障建筑工程施工有序进行创造条件。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特定区域与指标选取的勘察手段存在一定间接性,因此在日常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设计过程中,需要熟练掌握岩土工程勘察相关的规范条例,勘察人员需要培养吃苦耐劳、细致负责的工作态度,定期做好数据勘察记录,就常规问题做好总结,确保勘察质量能有所提升,从而更好的为建筑工程建设服务,做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张杰,岩土工程勘察中关于抗震设计问题的研究[J].中国水运(下半月).2008,8(8):171-172.

[2]翁瑞芳,王发松,对岩土工程勘察中抗震设计问题的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