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预算论文(精选5篇)

  • 学校预算论文(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第二章】高校预算管理文献综述 【第三章】民办高校预算控制现状与问题 【第四章】民办高校预算困境的原因分析 【第五章】民办高校预算管理问题的解决办法 【结论/

学校预算论文(精选5篇)

学校预算论文范文第1篇

【题目】民办院校预算管理优化探析

【第一章】民办大学预算中PDCA模式的应用绪论

【第二章】高校预算管理文献综述

【第三章】民办高校预算控制现状与问题

【第四章】民办高校预算困境的原因分析

学校预算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 高校; 经费; 绩效管理; 研究

一个重要科学概念的形成,是一门学科成熟的标志。目前在高校经费管理绩效的研究中,注重绩效评价指标的研究,忽略了基础理论和基本概念的研究,导致在相当一部分论著中对“高校财务绩效”、“高校预算绩效”、“高校绩效预算”与“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等的混用。

一、高校经费绩效管理

(一)绩效管理与绩效评估的关系

牛成■、李秀芬的研究显示:“Niekols(1991)认为,绩效评估到绩效管理依赖于以下四个原则:必须设定目标,目标必须为管理者和员工双方所认同;测量员工是否成功达到目标的尺度必须被清晰地表述出来;目标本身应该是灵活的,能够反映经济和工作场所环境的变化;员工应该把管理者不仅仅当作评价者,而应该当作指导者,帮助他们获得成功。Jenkins则认为从绩效评估到绩效管理应该是组织整体文化的变化,包括指导、反馈、薪酬和晋升决定以及法律上的阐述。这其实包括了现在绩效管理系统的大部分内容。综上可知,绩效评估是绩效管理的一个重要的部分,但绩效管理决不等于绩效评估。”

2011年4月21日,财政部廖晓军副部长在全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绩效评价是预算绩效管理的核心。”但两者并不相同,王丽萍等人发表文章的标题为:“高校新绩效预算管理的组合评价方法研究”,而实际正如她们自己说的:“本文介绍了一种适合高校新绩效预算的组合评价方法。”这里显然将“绩效预算管理”与“绩效预算评价”等同了。

(二)“高校财务绩效”与“高校经费绩效”

1.关于“高校财务绩效”提法的论著①

笔者分析了这些论著,他们所指的高校财务绩效或高校财务绩效评价的范围是指高校的整个财务活动――财务状况、经营状况和盈利水平。

2.笔者认为,可以用“高校经费绩效”替代“高校财务绩效”的提法,理由有二

一是中央最近的提法强调“经费管理”。

2010年6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并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五十八条的标题为:“加强经费管理”。其中规定:“建立经费使用绩效评价制度”。

2011年6月29日,国务院的《关于进一步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意见》第四条第二款指出:“全面推进教育经费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建立健全教育经费绩效评价制度。”

二是财务绩效可用于企事业单位,经费绩效专指行政事业单位,如高校中的人员经费、公用经费、教学经费、科研经费等。

(三)高校经费绩效管理

戴维・奥斯本,彼得・普拉斯特里克认为:“绩效管理的内容一般包括:1.绩效奖励;2.精神补偿;3.奖金;4.增益分析;5.共享节余;6.绩效工资;7.绩效合同与协议;8.效率红利;9.绩效预算。从上述定义看,绩效管理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1.绩效管理是以‘关注结果’为导向的管理;2.将公共资金的管理分为绩效目标设定、拨款和评价三个环节;3.强调以效率为核心,强调以‘顾客’为对象。”

张庆余认为,高校财务预算绩效管理包括:增强前期预算绩效编制;实行中期预算执行绩效控制;确保后期预算绩效考核。

刘玉光认为绩效管理包括:“1.绩效管理是一种目标管理;2.绩效管理是一种责任管理;3.绩效管理是一种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管理模式;4.绩效管理是一种以定量分析为特征的数量化管理。”

贾康指出:“瑞典的决策部门认为:绩效管理并不是单纯的一些措施或方法,而是一个非常广义的概念。绩效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实现成效和效率,成效是指应该做的事,效率是指要合理、高效地做事。”

姚荣的研究显示:“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将高等教育绩效经费政策分为三大类:绩效预算、绩效拨款和绩效报告。绩效预算是指州政府将高校绩效指标的表现作为影响高校财政预算的综合因素之一;绩效拨款是指州政府直接根据高校绩效指标的表现分配指定的财政经费;绩效报告是对州高等教育或高校绩效指标的表现的定期报道。绩效报告对高等教育经费的分配没有正式的影响,本质上不属于绩效经费分配方式;但是作为政策杠杆,它仍然被视为绩效政策之一。”

张晓岚、吴勋的研究显示:“大规模的问责行动促进了三种绩效项目的出现,即绩效报告、绩效拨款和绩效预算。绩效报告建立在‘绩效改进的回报仅仅是公开效果’的假定上,并没有显示出与拨款的任何联系。应用绩效作为高校预算中的一项因素主要采取绩效拨款和绩效预算这两种形式,其容纳了以下因素:项目目标,确定外部责任性、改进机构绩效、满足既定的绩效指标标准;绩效指标,确定预期成果的范围和具体的评价方法。对预算执行与决算阶段绩效评价的研究相对单薄。有学者已经认识到绩效信息不应仅仅局限在预算分配阶段,应重视绩效信息在预算管理其他环节的应用,但是对此方面的研究目前还基本停留在局部的、一般性的理论探讨,缺乏以高校为具体研究对象的预算执行和预算结果的绩效评价机制、具体内容和方法的系统的理论研究与应用推广。”

姜媛媛指出:“以绩效评价、绩效审计来推动绩效预算:在预算执行审计时,开展绩效审计。可以有重点地先从专项资金和政府投资项目开始,并借助社会审计力量,逐步将绩效审计延伸到预算的所有领域。”

刘丽认为:“预算评估与审计是现代预算管理的关键性步骤,是对预算准备和预算执行结果的评估与审计。”

综上所述,绩效管理内涵为:设定绩效目标;制定绩效计划(预算);确定评价绩效的标准;绩效考核和评估;激励或奖励等。高校经费绩效管理应包括:绩效预算、绩效评价和考核、绩效拨款、绩效报告和绩效审计等。

二、“高校预算绩效管理”与“高校绩效预算管理”提法的评述

(一)“高校预算绩效管理”与“高校绩效预算管理”的提法

1.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的提法

2011年7月5日,财政部《关于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指导意见》第三条指出:“预算绩效管理是一个由绩效目标管理、绩效运行跟踪监控管理、绩效评价实施管理、绩效评价结果反馈和应用管理共同组成的综合系统。推进预算绩效管理,要将绩效理念融入预算管理全过程,使之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监督一起成为预算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逐步建立‘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预算绩效管理机制。……预算绩效管理的主要内容:(1)绩效目标管理;(2)绩效运行跟踪监控管理;(3)绩效评价实施管理;(4)绩效评价结果反馈和应用管理。”

2.高校绩效预算管理的表述

戴晓燕认为:“高校财务预算绩效管理是指在财务预算的编制、审批、执行、调整以及预算执行结果的分析报告中,树立以绩效为目标的思想,实现预算和绩效的匹配。”

王丽萍、郭岚、张勇:“高校绩效预算管理是以新绩效预算相关理论为基础,结合高校管理实际情况而提出的。高校绩效预算管理强调效益为宗旨,财随事走、事因财定。以目标管理和部门预算为支柱,畅通的信息传导与反馈渠道为保障,协调发展的内生制度与外生制度为条件,构建起效益分析框架和绩效预算管理运行模式。”

(二)“高校预算绩效管理”与“高校绩效预算管理”的评述

“预算绩效管理”与“绩效预算管理”是同一提法

1.谢旭人原来是“绩效预算管理”的提法

2010年4月1日,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在《求是》发表署名文章表示:“积极推进绩效预算管理。”

2005年,河北省财政厅在石家庄举办了“绩效预算管理国际研讨会”,来自世界银行、财政部及江苏省的领导和专家,就如何编制好绩效预算、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此次研讨会,学习借鉴了国外开展绩效预算管理的做法和经验,对近年来河北绩效预算试点的情况作了总结,进一步明确了河北绩效预算改革的工作方向。

2.谢旭人后改为“预算绩效管理”的提法

2010年11月18日,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在“十二五”时期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时指出:“建立健全预算绩效管理制度”。

2010年12月27日,谢旭人在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指出:“逐步建立健全绩效目标设定、绩效跟踪、绩效评价及结果运用有机结合的预算管理机制,实现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

2011年6月27日,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关于2010年中央决算的报告时表示:“要逐步建立‘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项目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要运用’的预算绩效管理模式。”

2011年7月5日,财政部《关于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指导意见》。

三、“高校预算绩效”与“高校绩效预算”提法的评述

(一)“高校预算绩效”与“高校绩效预算”的提法

1.关于“高校预算绩效”提法的论著②。

2.关于“高校绩效预算”提法的论著③。

3.还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高校预算支出绩效管理”、“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等提法④。

(二)“高校预算绩效”与“高校绩效预算”提法的评述

1.高校预算绩效的含义

(1)预算绩效的规定

2003年10月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第21条规定:“凡能纳入预算的都要纳入预算管理。改革预算编制制度,完善预算编制、执行的制衡机制,加强审计监督,建立预算绩效评价体系。”

2004年12月23日,财政部《中央政府投资项目预算绩效评价工作指导意见》(财建[2004]729号)。

(2)预算绩效的研究

李淑宁认为:“定义预算绩效考核是对经费支出与产生的效果和影响进行评价的行为,是以支出‘结果’和‘追踪问效’为导向,以定性分析与定量评判为手段的预算支出管理模式,这对强化支出管理意识,优化预算支出结构,提高预算支出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陈纪瑜、张宇蕊认为:“预算绩效评价界定为以绩效为核心,运用特定的指标体系,通过定量与定性对比分析,对预算决策、配置、使用过程中的单位产出水平所作出的综合评价。”

张克友认为:“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是以绩效为核心,运用特定的指标体系,通过定量定性对比分析,对预算决策、配置、使用等水平所作出的综合评价。其内涵包括如下三个方面:第一,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是以预算绩效为核心的衡量、考核和评价;第二,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是事前、事中和事后相结合的监督评价;第三,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主要通过制定一系列关键绩效指标来考察其实际执行情况。”

张建新认为:“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是以绩效为核心,运用特定的指标体系,通过定量定性对比分析,对预算决策、配置、使用等作出的综合评价。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推进高校绩效预算制度建设和绩效管理,进一步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

从上可归纳出三点:其一,是以支出“结果”和“追踪问效”为导向(如李淑宁);其二,其客体是“对预算决策、配置、使用等作出的综合评价”(如陈纪瑜、张克友、张建新);其三,“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是事前、事中和事后相结合的监督评价”(如张克友),它包括预算编制中的决策评价、预算执行中的过程评价、决算中的结果评价,分别为预算编制和审查、预算执行和调整、决算审查提供信息支持和操作平台。绩效评价将贯穿整个支出预算周期始终,使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决算三个支出管理环节有机地联结起来,综合成为一整套结构严密、整合一致的制度化管理体系。

几乎所有学者设计的高校预算绩效评价都是“预算绩效执行结果的指标”,没有“预算绩效执行过程的指标”。只有张晓岚和吴勋等少数学者的研究成果注意到这一点。如他们在“预算管理绩效(A)”下设10个指标:预算与事业计划一致性(A1);预算编制规范性(A2);预算管理制度完备性(A3);加强预算管理措施有效性(A4);预算完成率(A5);预算调整率(A6);当年预算结余率(A7);累计预算结余率(A8);专项经费完成率(A9);完工专项经费结余率(A10)。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所谓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是指评价主体运用特定的指标体系和科学方法对预算编制、执行及其结果中的绩效进行评价,使之达到高校财务目标的活动。

2.高校绩效预算的含义

(1)高校绩效预算的表述

财政部预算司认为:“绩效预算是一种以目标为导向的预算,它以政府公共部门目标实现程度为依据,进行预算编制、控制以及评价的一种预算管理模式。其核心是通过制定公共支出的绩效目标,建立预算绩效考评体系,逐步实现对财政资金从注重资金投入的管理转向注重对支出效果的管理。”

1950年美国总统预算办公室所下的定义:“绩效预算是这样一种预算,它阐述请求拨款是为了达到目标,为实现这些目标而拟定的计划需要花费多少钱,以及用哪些量化的指标来衡量其在实施每项计划的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和完成工作的情况”。世界银行专家沙利文认为,绩效预算是一种以目标为导向、以项目成本为衡量、以业绩评估为核心的预算体制,具体来说就是把资源分配的增加与绩效的提高紧密结合的预算系统。

刘继东认为:“绩效预算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家在新公共管理的理念和民主化的背景之下,采用的一种追求效率的预算管理方式。它要求预算过程充分利用关于政府活动产出与成果的数量化信息,把财政资金分配和政府部门的绩效更紧密地结合起来,是‘为结果而预算’。”

陈旭东认为:“绩效预算的本质是新型的预算分配理念。绩效预算是这样一种预算――它阐述请求拨款是为了实现目标,为实现这些目标而拟定的计划需要花费多少钱,以及用哪些量化的指标来衡量其在实施每项计划的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和完成工作的情况。绩效预算的最终目标是工作的‘成果’,而不是政府机构的‘产出’。传统的预算仅仅关注产出,至于这些产出对社会和公众产生何种影响(即成果)则不在考虑范围之内。”

刘玉光认为:“高等学校绩效预算是为达到绩效管理所确定的项目或活动的绩效目标而需要耗费资源的一种财务计划。……绩效预算可以从以下四个角度进行解释。绩效预算首先是一种理念,‘绩效预算不仅是预算方法的一种创新,而且是政府管理理念的一次革命’。”

朱红认为:“新绩效预算是指通过重新构造公共预算和财政管理体制使得纳税人缴纳给政府的税收在使用后能够创造出最大的货币价值的一种预算。传统的绩效预算强调预算支出所导致的产出,新绩效预算则强调支出的最终结果,正是由于这一区别,它才被称为新绩效预算。”

董振海认为:“绩效预算是通过确定政府职能和政府中长期战略规划和年度绩效目标,根据完成绩效目标工作量和绩效评价信息的反馈以最高效地分配预算资源,并改善组织预算管理的以结果为导向的预算管理模式,其目的是最有效率地满足公共产品的需求,提高公众满意度。”

(2)高校绩效预算的评述

从上可归纳为:1)绩效预算是“预算”(美国总统预算办公室、陈旭东、朱红);是“财务计划”(刘玉光);是“预算管理模式”(财政部预算司);是“预算管理方式”(刘继东);是“编制和管理预算的一种新的理念、新的方法”(刘玉光)。2)“绩效预算的最终目标是‘成果’而不是‘产出’”(董振海、陈旭东)。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第一,高校绩效预算首先是“预算、财务计划”,是用绩效理念和新的方法的预算管理模式;第二,绩效预算将结果――绩效设定为目标,因此,以“目标为导向”;第三, 绩效预算的最终目标是“成果”而不是“产出”,因为“产出”的不一定是经济的、有效率的、有效益的。

(3)绩效预算与预算绩效的关系

黄思平认为:“绩效预算是财政评价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建立起绩效预算制度就很难建立财政支出评价的机制和体系。”

张甫香等指出:“我们认为,预算绩效与绩效预算不是简单的称呼变化,而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预算绩效是建立在预算分配、预算执行、决算编报等基础性工作完成上的绩效考核,是对预算目标、预算资源的考核,而非所有财务目标、财务资源的评价。绩效预算是强调以绩效拨款为导向编制的预算,是对预算编制模式的定义,而非预算的最后绩效,即决算结果。”

从上分析,“高校预算绩效”与“高校绩效预算”有严格区别,不可混用;“高校预算绩效”与“高校绩效预算”是“高校财务绩效”的组成部分,不可等同。

四、高校绩效评价与高校财务绩效评价

(一)高校绩效评价

英国副院长和校长协会和大学拨款委员会联合工作小组编制的《英国大学管理统计和绩效指标体系》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划分为另外三类,即:输入指标、过程指标和输出指标。其中输入指标主要是指高校可利用的资源、人力和经费情况,是对高校现有办学条件的客观反映;过程指标主要是指高校可利用的资源的使用率、管理行为和组织行为情况;输出指标是指高校通过办学科研等活动,最终取得的成绩与产出。1986年为41个指标,1987年为39个指标。

美国肯塔基州的高等教育绩效指标体系,共包括教育质量、教育培养、机会均等、经济发展和生活质量、协调与倡议精神等5大类25个指标。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在《中国高等学校绩效评价报告》中指出:“专家讨论筛选出最初的14项投入指标和16项产出指标,充分反映高校办学在人力、财力、物力三方面的投入以及高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三方面的职能。”除此以外,还有武书连、吕嘉的《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中国大学排行榜》等。

从上可知,上述评价指标分为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且非财务指标居多。

(二)高校财务绩效评价

1.高校绩效评价与高校财务绩效评价相关

张晓岚、吴勋的研究显示:“研究背景的分析表明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与高校绩效评价密切相关。”

2009年12月9日,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了《中国高等学校绩效评价报告》。该报告采用国际通行的惯例,组织专家研究筛选出投入的评价指标14项、产出的指标16项对教育部直属的72所高校中的69所进行的绩效评估。记者彭德倩、徐敏报道:“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中心日前《中国高等学校绩效评价报告》,对教育部直属69所高校投入产出比进行评价与排序。结果显示,近半数高校在2006―2008年3年间呈现出‘高投入低产出’的特点,仅有29所高校呈现出‘产出大于投入’的较高效益。”

2.高校财务绩效的含义与评述已阐述,不再赘述。

五、预算绩效管理目标“以产出为导向”与“以成果为导向”提法的评述

有些学者在设定预算绩效管理目标时“以产出为导向”。如张思强认为:“高等学校应当建立以产出为龙头,部门预算和项目预算为基础的绩效预算管理模式。”但“产出”与“成果”是不同的。

余小平等对“成果”与“产出”的区别举了两个实例。他们指出:“美国爱荷华州的‘绩效预算手册’中举了一个修桥的例子,某市有一条河,河上需要建一座桥,以解决交通拥堵的问题。但有关部门将建桥本身作为项目目标。从建桥的方便出发,将它设计在河流最狭窄的地段。桥建成了,交通拥堵的问题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这样虽然他们很好地完成了‘产出’,工作量完全符合要求,桥按时完工,质量也符合标准,但绩效评估却只得到很差的结果。再以职业培训为例,各国政府都比较重视对失业人员的职业培训,通常的做法是,政府自办或者委托其他机构对失业人员进行培训,财政按参加培训的人数进行拨款,但经常有人经过数次培训仍不能再就业。澳大利亚政府实行绩效预算后,改变了原来的做法,首先劳工部通过公开招标,选择一批信誉好的私营职业介绍所作为政府特约服务商,与其签订购买就业服务成果的协议。由他们对那些年龄偏大、缺乏专业技术的就职困难者提供培训、职业介绍等服务。每成功就业一个人,可以从政府领到相应的报酬。没有就业成功就不付酬。为了防止‘水分’,他们还对‘成功就业’制定了严格的标准,将服务费用分几次支付,从而使职业培训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政府不再花冤枉钱,有效地减少了财政支出。”

卢洪友、龚锋认为“产出导向”与“成果导向”是新旧绩效预算的区别。他们指出:“国际上新旧绩效预算的区别是绩效考核指标的差异。旧绩效预算以产出指标衡量政府部门活动的绩效,强调部门或项目的直接产出,具有指标简单、可操作性强、能量化的优点,但其缺陷也很明显,主要是仅仅衡量产出量,忽略了产出的社会价值与效果。如果一项活动的产出并不能带来有用的社会成果,则产出越大,资源使用的浪费程度也就越高,活动的效率反而越低。新绩效预算更倾向于使用绩效测量的高级指标,主要关注政府活动产生的社会效果,或者说,新绩效预算更强调预算投入的产出成果所带来的社会、经济方面的影响。旧绩效预算关注的焦点则是组织内部的运作效率,而新绩效预算则将焦点转移到资源配置效率与使用效益方面,考察一项预算投入的机会成本是否最小。正是对公共部门效率的两个不同侧面的强调不同,才有了新旧绩效预算的本质差别。”

六、逐步建立的预算绩效管理

2011年7月5日,财政部《关于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指导意见》第三条指出:“逐步建立‘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预算绩效管理机制”。

(一)我国的预算绩效管理整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

2011年4月21日,财政部廖晓军副部长在全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我国的预算绩效管理整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苟燕楠、王海认为:“预算改革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美国的基本预算模式从分项排列预算演进到新绩效预算经历了约 80年时间,其间计划项目预算、零基预算、从上到下预算等改革失败者多,成功者少。即使是备受赞誉的新绩效预算,历十余年改革,在其核心目标‘整合绩效与预算’上的成效也并不明显。这足以说明预算改革的艰难,绝非旦夕之功。与美国相比,我国的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在时间跨度和深入程度上都刚刚起步。”

(二)高校预算绩效管理是一个系统

财政部《关于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指导意见》第三条指出:“逐步建立‘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预算绩效管理机制。”

1.推动高校绩效预算

高校绩效预算是高校绩效指标评价的基础,更是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的基础。

2.推动高校绩效指标评价

首先要建立健全科学完善的高校绩效评价指标;其次要实施高校绩效指标的评价。

3.高校预算绩效管理与高校资产管理要同步进行、有机结合,因为高校资产管理影响高校预算绩效管理。

4.高校会计制度要实行权责发生制,只有实行权责发生制高校预算绩效的“结果”才真实。

5.高校财务应公开透明,便于推动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的问责机制。

6.重视高校经费绩效管理人才建设。

(三)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应先推动项目和专项资金的绩效管理

2003年6月10日,江苏省财政厅印发的《江苏省省级部门预算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第二十一条第五款规定:“省财政厅对于年度预算安排的专项资金支出预算完成情况以及实施效果建立绩效评价体系,实行绩效评价制度。”

2003年8月1日,江苏省财政厅、江苏省教育厅印发的《“211工程”及重点高校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苏财教[2003]63号)第十三条规定:“省财政厅、省教育厅按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对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实施事中、事后的监督检查和绩效考核。”

2006年3月31日,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财政厅印发的《江苏省省属高校重点实验室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苏教财[2006]11号)(苏财教[2006]31号)第十三条规定:“专项资金实行绩效考评制度。在学校自评的基础上,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组织专家进行绩效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作为确定学校以后年度专项资金项目和预算的重要依据。”

建议应先从项目和专项资金的绩效管理取得经验,逐步推动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和高校经费绩效管理。

【参考文献】

[1] 牛成■,李秀芬.绩效管理的文献综述[J].甘肃科技纵横,2005(5):103.

[2] 王丽萍,郭岚,张勇.高校新绩效预算管理的组合评价方法研究[J].会计研究,2008 (2):68-75.

[3] 戴维・奥斯本,彼得・普拉斯特里克.摒弃官僚制政府再造的五项战略[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148.

[4] 张庆余.高校财务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J].当代经济(下半月),2008 (12):132.

[5] 刘玉光.高等学校绩效预算管理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会计学专业2007年度硕士学位论文.

[6] 贾康.绩效预算之目的:实现高效率[N].中国财经报,2006-06-09.

[7] 姚荣.关于国外高等教育财政支出预算管理改革对广东省的启示[J].会计之友(上旬刊),2009(6):72-73.

[8] 张晓岚,吴勋.国外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研究的背景、现状与启示[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1):87-92.

[9] 董振海.在我国推行绩效预算的理论与实践思考[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0年度博士学位论文.

[10] 刘丽.高等学校预算管理方法探讨[J].教育财会研究,2004(2).

[11] 戴晓燕.高校财务预算与绩效管理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管理2007年度硕士学位论文.

[12] 王丽萍,郭岚,张勇.高校新绩效预算管理体系研究[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8 (7):110-113.

[13] 李淑宁.浅议加强高校预算绩效管理[J].陕西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4).

[14] 陈纪瑜,张宇蕊.现代公共事业单位预算绩效评价问题[J].求索,2004(10).

[15] 张克友.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的应用分析[J].企业经济,2007 (10):25.

[16] 张建新.基于科学发展观视角下的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2):22-23.

[17] 财政部预算司.绩效预算和支出绩效考评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18] 贾康,白景明主持课题:绩效预算与政府绩效评价体系的要点[A].2005(9):5.

[19] 刘继东.美国联邦政府推行绩效预算的历程及启示[J].管理现代化,2004(5):60-62.

[20] 陈旭东.绩效预算的理论基础探源[J].财会月刊,2005(17):4-5.

[21] 刘玉光.高等学校绩效预算管理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会计学专业2007 年度硕士学位论文.

[22] 黄思平.美国公共高等教育的绩效预算与绩效资助述评――以美国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为例[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408-417.

[23] 朱红.新绩效预算理论在高校预算中的运用[J].财务与金融,2009 (5):46-49.

[24] 董振海.在我国推行绩效预算的理论与实践思考[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0年度博士学位论文.

[25] 张甫香,张健.高校预算绩效若干问题探讨[J].江苏高教,2011 (1):59-61.

[26]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中国高等学校绩效评价报告[N].中国教育报,2009-12-09.

[27] 彭德倩,徐敏.半数部属高校“高投入低产出”[N].解放日报,2009-12-12.

[28] 张思强.高等学校绩效预算的理论框架[J].事业财会,2006(4):4-6.

[29] 余小平,孔志锋.在我国实行绩效预算的设想[J].财政研究,2004 (2):2-6.

学校预算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预算执行力;途径

[DOI]10.13939/ki.zgsc.2015.06.082

近年来,中职学校预算管理逐步占据中职学校实现发展目标的高比例,无论是单位战略规划还是协调各部门、控制日常活动抑或业绩考核方面,都有支撑作用,但由于理论和实务存在理解偏差,导致在具体运营中中职学校预算管理并未充分架构好整个中职学校组织。在我国国情和经济的宏观调控下,中职学校预算管理机制未能得到广泛普及和深入运用,故而各中职学校组织需要对此有更明确地把控。作为预算执行力的核心所在,承载中职学校效益发展。

1 中职学校财务预算执行存在问题分析

1.1 预算编制科学性有待提升

某些学校领导及学校的一些职能部门对于预算这块不了解也不关心,预算这块主要靠编制预算的财务人员的主观来判断数据,如此数据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真实性。例如:有些做预算的财务人员靠去年的实际数值再加上今年预算增值来确定预算数值。这样的数值与真实值就会发生巨大差异,预算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有效性。同时在预算的操作过程中各部门的预算申请肆意调整,出现了严重追加现象,这些情况导致预算达不到所要制定的目的。最后将预算值与决算一对照,预算值的数据就出现了不真实的问题。

1.2 编报收支平衡性有待优化

中职学校在按照有关上级编制的要求下而将数据做到收支平衡。在一个多元化的模式下对中职学校的收入进行预算,一部分收入并没有纳入学校的预算中,这样就导致了学校在年终的时候预算数值与实际的数值产生差异。

1.3 预算控制力度有待增强

每年的9月左右是财政局要求本级单位(含相关中职学校)编制下一年度部门预算的时间。中职学校部门预算中,财政局对于人员经费支出,按国定政策规定核定,并与绩效工资挂钩,所以预算数值与实际数值基本相符。但对于公用经费支出,虽有定额,但无法控制预算资金真正用途,如果中职学校内部没有良好的预算管理制度,他们可以随意改动预算资金的支出。这样使预算资金的随意性和筹划性不能统一,资金使用便无章可循。此外一些不可预见性的突发事件频频在中职学校中出现,各地中职学校盲目扩建,维修改造,增加学科,扩招生源等,这无疑再次增加学校年度预算的不可靠性,因此学校支出时只能勉强向年度预算靠拢,而不能与年度预算相符。

1.4 预算文化建设有待改进

由于我国职业教育体系改革是自改革开放以后才全面发展开来,这就在很大程度延滞了我国中职学校与国际职业教育体系的接轨,因此作为对中职学校战略目标实现起重要作用的中职学校预算管理模式也起步较晚,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先进的预算文化与相对滞后的职业学校管理文化难以实现有机融合。因此,在中职学校之内对预算管理的重要性依然相对缺乏,只是从财务管理的角度孤立地看待预算管理,没有从战略管理的高度来认识预算管理,没有从系统论的角度发现其在教师资源、业务、信息的整合效用,缺乏将预算管理作为确定目标、优化流程、改进质量的管理工具的现代管理意识。

2 中职学校预算执行力提升途径

2.1 优化预算管理体系,明确预算目标

一个完善的预算管理机制与中职学校各部门的编制预算必须融为一体,在各个中职学校活动进行时,能够有全面、全员、全过程的预算管理。整体而言,预算管理机制要向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发展,可以分为以下方面。

2.1.1 系统化搭建预算组织体系

系统化搭建预算组织体系迫在眉睫,较之国外成功职业学校的预算标准,我国已经落后太多。它联合学生进入口、办学成本控制、中职学校内部财务等各个环节,故而我们设计组织是可以从三方面结合制定,即为预算管理决议层、预算组织制定层、预算执行监控层。预算管理决议层是出台中职学校发展方向的最高级别,必须有明确方针,下属才能准确执行。预算组织制定层是具体落实在预算的编制、审定、协调、调整、反馈方面的团体和个人。预算执行监控层是从目标方针下达开始,需要通过决议层、组织层确定后,在执行过程中,对所有环节控制考核和效果分析。

2.1.2 合理化制定预算目标

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导致各中职学校在发展中难以准确定位,没有做充分生源及发展现状调研的中职学校是不能立足社会的。故而,预算目标绝对需要对市场生源及发展现状行情进行调研评估,对国家教育政策进行跟进,细分化预算目标,根据不同中职学校发展时期制定短期、长期利益目标。值得一提的是,中职学校各内设部门的业务性质千差万别,切忌盲目跟风,需要考虑中职学校内部实际发展状态来编制预算,毕竟按照预算编制内容、编制时间、控制功能、控制目标的分类不尽相同。

2.2 强化执行监测,精确预算结果

2.2.1 有效化监测预算执行

有效化监测预算执行绝对是有必要存在的,因为人的情感因素,往往会出现一些细微问题,而若不加以管理则可能酿成无法预估的结果。有效的监测是对日常预算执行的顺畅保证,所谓三人成虎,在数据方面必须做到精准传递,才能推动中职学校正常发展。一旦发现问题,监测层要汇报上层,并采取应对措施。预算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中职学校经济效益最大化而服务的,故而多任何超出预算外的支出项目,要认真分析原因及去向,并做好记录汇报且合理调整。

2.2.2 精确化考评预算结果

中职学校预算管理体系不是一个松散的结构,除了有效监测、执行、决议层以外,还要有一些硬性的考核指标来鉴定。毕竟精确化的考评对所有执行教职工一视同仁,考核的不仅是预算编制的进程和有效度,也是对决议层下达目标走向正确与否的间接体现。激励和约束,都是为促进中职学校办学效益最大化的核心所在。

2.2.3 全面化整合预算信息

全面化整合预算信息已经成为当下要务,人才一直是各中职学校各行业必争的要塞,挖掘外界人才和培养内部人才双管齐下才是信息化建设的最佳平台。当然,随着网络的入侵,人工预算和软件预算可以完美结合,一起节省中职学校预算信息在各部门各层次之间传递的时间,整体提高执行力。

2.3 明晰预算管理,增强主体认识

2.3.1 正确认识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机制不是一纸文书那么简单,它包括固定预算、弹性预算、滚动预算、零基预算、概率预算五种编制方法。预算管理不仅是一种管理制度,更是一种管理理念,故而我们要正确认识预算管理,明白中职学校战略、全面预算、经营绩效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进而明确自身职责,发挥个人的长处,从内心认同中职学校文化才能共同进步。

2.3.2 提高预算管理意识

系统化、战略化、人本化、价值化四点是预算管理意识的体现,每个教职工要明白预算管理是有量化的,它有具体数字的体现,我们不可主观臆断,要注意纵向和横向沟通,将所有问题用数字体现,这是最表观的办法。当然,实事求是是基本原则,对预算目标不能高估或低估,批准时要严格把控,整体要以中职学校为中心,中职学校也要因地制宜地制定人性化的管理机制,双方紧密结合方能让中职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

2.4 营造良好氛围,打造新型文化

全面预算管理的组织包括预算管理委员会、财务预算管理部门、预算基层单位三部分,如何让三者上下同心并有效执行是中职学校要考虑的。可以说,良好的中职学校文化带动预算管理执行,需要避免预算目标代替中职学校目标这种观念的产生,无论对于可控项目还是不可控项目,一切预算都以服务中职学校目标为主体。人本文化向来是保证中职学校运营的良好渠道,日常培训中中职学校要培养预算相关人员的三观,也要坚持以人为本,尽量让所有教职工认同中职学校文化并愿意忠诚为中职学校服务,将预算执行进行到底。

3 结 论

预算管理是中职学校内部控制、目标控制、制度控制的强有力平台,对中职学校发挥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目前,全面预算管理应用与我国中职学校的成功案例还比较少,主要是因为中国起步较晚,其他方面欠缺也日益凸显,故而要真正落实全面预算管理,还需要从长远规划,对执行力的把控要有度,中职学校要出整的预算管理方案,并且能与中职学校文化形成整体,使得策略计划、目标设定、经营预算、资本支出预算、财务预算、预算说明书都有对应细则,让中职学校效益达到最优。

参考文献:

[1]田海峰.切实加强全面预算管理的执行力[J].上海商业,2012(12).

学校预算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校财务,管理体制,财务改革,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我国高等教育在取得了长足进步的同时,但招生人数不断扩大与办学经费不足之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以 报账型 为主的高校会计工作模式严重滞后于高校改革,也与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其局限性主要表现在:财会工作的重点基本停留在记账、算账、报账方面,忽视内部管理职能;财务管理目标不够明确,仅停留在一般意义上收拨、分配和使用资金上面。目前这种低层次的高校财务管理状况日渐成为制约高校快速发展的障碍。

一、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财务会计重核算,轻管理,财务分析工作薄弱。目前,高校财务处的机构都设有财务科(会计科、计财科),财务会计一直习惯于记账、算账、报账,虽然能对内、对外提供有关的基本信息,但仅限于历史数据和解释信息;只重视事后监督,而忽视了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财务管理只停留在财务数据的核算,而没有深入地进行财务分析、效益考核、奖惩兑现,许多高校的财务分析只是反映一定期间的收支状况和资金结存情况,而对资金的结构、状态、支出结构、效益缺乏分析,以至于无法科学考核学校整体和各系部门资金的使用效率。

2、效益观念淡薄。由于体制原因,高校财务管理部门缺乏科学理财意识,普遍存在着 等、靠、要 等现象,在开拓市场、开辟财源等方面缺乏积极进取精神;部分高校重大的投资决策缺乏可行性研究报告,盲目性较大,造成高校办学经费不足,效益低下;许多高校的智力资源和科研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合理的开发,高校作为科学技术商品化的孵化器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3、预算管理体制不健全 。免费论文参考网。高校财务工作由于预算编制时间过短,预算编制过程透明度不高等原因造成了部门预算不准确,预算内容不全面,编制的部门预算没有客观反映学校财务收支全貌、工作重点及发展方向。另外,有些校领导未按预算安排使用资金,随意开口子、批条子,造成预算变更频繁,执行刚性不强;还有些业务主管领导,从自己分管部门或事务出发,不按部门预算使用经费,随意批经费,改变补助标准、提成方案等,使部门预算丧失了约束力。

4、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其主要表现在高校内部控制范围和控制内容不全面:有些高校往往强调对财政性资金的内部控制,弱化对预算外资金的内部控制;有些高校未将二级单位财务和校内结算中心纳入内部控制的范围,或控制不严,监督不力,致使校内结算中心出现违规资金运作现象;有些高校未建立重大建设和投资项目论证、决策机制等内部控制制度,导致对外投资决策失误,造成投资损失;有些高校内部控制执行不严,制度形同虚设。

5、财务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高校财务管理关系陷入了传统国企 一统就死,一放就乱,一乱就统,一统又死 的恶性循环。大部分高校以财务处为学校一级财务管理机构,上有校级领导、下有各个部处的财务处,很难从中协调上下的关系;其次,由于小团体思想作怪,个别基层单位亏损了向学校伸手要钱,盈利了向学校少交钱或不交钱,甚者人为造成会计资料失实,这都造成了财务管理上的漏洞和资金流失,影响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二、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对策

1、提高财务分析能力,为重大决策提供依据。免费论文参考网。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不但要重视记账、算账、审核、报销等各项日常工作,更要研究会计报表和日常核算资料,开展经济效益财务分析工作,以降低学校重大决策的财务成本,为学校的健康发展提供优势的财务顾问服务。

2、强化高校成本效益观念,建立可持续财务管理目标。高校财务制度改革必须强制要求高校加强成本费用核算,编制和报送成本报表,为高校发展计划、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成本费用信息资料。为更好地建立高校成本核算制度,高校会计核算基础必须改革,即采用权责发生制会计基础,合理规定高校活动成本范围、成本项目、成本计算方法和费用支出分配办法,以便真实、可靠、准确、完整地核算高校活动的资源耗费情况。高校财务管理应确立以保证高校财务状况正常化开展为基本目标,以投资效益最大化为首选目标,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为永恒目标的科学化可持续财务管理目标体系。

3、强化预算管理,严格执行部门预算制度,建立可持续全面预算体系。高校要从预算编制开始严格按照部门预算进行基本数据收集,按照高校计划、高校规模和定员定额规定准确编制部门预算,按照财务部门和主管部门批准的部门预算严格执行和有效控制,按照规范的程序进行预算调整。另外,从技术上改进高校传统的预算管理方式,在促进高校预算编制的过程、结果能够适应高校理财环境不断变化的同时,还要采用高水平的零基预算或弹性预算模型来拓展高校传统的年度预算框架,建立以资产保值增值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全面预算程序,进而监督高校价值创造活动的全过程。

4、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强化内部控制,完善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做到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当前高校要特别重视货币资金、校内结算中心、实物资产和工程项目的内部会计控制问题,并针对不同的控制对象,相应制定不同的内部控制制度。

5、理顺高校财务管理体制。《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规定:高等学校应实行 统一领导,集中管理 的财务管理体制;规模较大的高校可以实行 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的财务管理体制。免费论文参考网。高校财务管理体制,一经确立,不得随意变更。其次明确高校财务处作为学校一级财务机构,在学校直接领导下,统一管理学校各项财务工作,负责全校范围内的财务管理和确定范围内的会计核算,任何单位和部门的财务活动都不能游离于学校财务处的管理监督之外,财务处要参与学校经济活动方面的决策,必要时提出决策建议,学校所有涉及收费的业务均应由财务处负责组织实施。

6、建立科学规范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现行《高校财务规则》对高校财务报告和分析所得出的结论只能反映高校财务运行的一般性层面分析,根本不能反映高校整体的业绩和效率、效果、效益。建立科学规范的高校运行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有利于政府主管部门对高校的绩效作出客观的评价。

7、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素质。高校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对财务管理队伍整体管理水平、人员素质和业务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财务管理人员应通过业务培训,不断学习、提高和充实专业知识,优化知识结构,以改进高校财务管理、提高办学效益。

总之,高校必须加大财务管理力度,做好日常财务以及学校财务的预测、控制、分析和管理工作,同时还要注重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开拓资金来源、提高办学效益,以实现高校财务改革与高校相互协调、共同发展。

学校预算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校 分级管理 预算管理 构建

根据《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的规定,高等学校可实行集中管理或者分级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根据管理层次和需要的不同,预算分为部门预算和学校内部预算,本文讨论在分级管理体制下的学校内部预算管理。

1.构建高校内部预算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1.1分级管理财务体制的特点

在分级管理体制下,学校主要进行宏观管理,包括制定发展战略与规划、制定与实施管理制度、筹措与分配资金、监督二级单位完成学校规划任务等;校内二级单位根据本单位的职能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同时享有一定的财务管理权限。在分级管理体制下,二级单位享有一定的自,有利于激发和调动二级单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提高工作绩效和资金使用效益。

1.2高校内部预算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2.1预算管理制度未发挥应有的作用

目前许多预算管理制度只是为了满足政策法规而制定的,有的因为不具有可操作性,有的因为领导不够重视,导致预算管理制度实际并未在预算管理工作中执行,未发挥其作为制度的约束作用。

1.2.2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

一些高校在编制预算支出时仍然采用增量预算法,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是缺乏科学依据,基础中可能包含有不合理和不科学的因素,没有真正做到以收定支,预算经费指标是二级单位与学校讨价还价的结果,未能与各单位承担的工作任务很好的联系起来。

1.2.3预算执行控制不严格

高校预算经费下达到二级单位之后,使用权及管理权就集中在二级单位负责人手中,在预算执行上,二级单位随意调整预算项目的情况时有发生,追加预算的情况也比较多,导致预算的控制力度不够,预算的严肃性和约束力不强。

1.2.4缺乏预算绩效评价

高校预算没有绩效评价,或者绩效评价流于形式,用超过预算指标或者不超预算指标作为评判标准,方法过于简单。绩效评价中未包括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导致二级单位为了多申请预算经费时而多报工作任务。对合理经费支出的节约没有奖励,超支没有惩罚,有些单位为了保证下年度预算指标不被消减而在年底突击开支,造成严重浪费。

1.2.5预算监督不到位

高校内部审计的重点多集中在基建工程审计、专项审计上,对预算执行结果关注不多。二级单位的预算执行缺少专门的机构和教职工进行监督。

2.基于分级管理的高校内部预算管理体基本框架

2.1预算管理制度

2.1.1预算管理办法

预算管理办法是组织内部预算管理的起点和依据。高校根据国家财经法规及部门规章制度,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单位的预算管理办法,在各部分中清楚的界定学校与二级单位各自的权利与义务。

2.1.2预算管理机构及职权

预算管理机构包括预算管理委员、财务部门和二级单位。预算管理委员会的职责是对各种重大预算事项进行协调和决策,其行政级别上高于二级单位,有利于协调二级单位之间的关系,并且保证预算决策符合学校的整体利益,而不是某一个二级单位的利益。财务部门是预算管理的日常管理职能部门。二级单位是预算的执行部门,负责组织本单位的预算执行。

2.1.3授权与审批制度

制定授权与审批制度的目的在于确保资金支出或者新增项目的事前控制,降低学校财务风险,维护学校的整体利益。授权与审批制度应当明确二级单位、主管校领导和校长各自的审批权限和审批的资金类别,资金的审批流程,特别事项的审批流程,重大资金的审批要求,越权审批的惩罚等。

2.2预算资金分配

在分级管理体制下,高校的预算资金全部分配至二级单位,二级单位的预算资金由日常管理费和专项经费构成。日常管理费包括水电费、差旅费、办公费等维持单位日常运行的费用,学校制定科学的分配方法,保证日常管理费的分配的公平性和合理性。专项经费是为保证学校发展计划和完成特定任务而安排的经费,专项项目经过预算管理委员会充分论证、审批后立项,然后进入预算程序。

2.3预算控制

在预算管理过程中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对预算执行进行控制,所有预算经费实行项目管理,每一个二级单位是一个部门,在部门内部将预算经费分为日常管理费和专项经费两个项目,根据实际管理的需要在日常管理费和专项经费下设置二级项目,每一个底层项目根据预算方案设定预算指标,超支时将不能进行账务处理。

2.4预算反馈及评价

财务部门定期向预算管理委员会反馈各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并就预算执行情况提出建议。学校制定预算绩效评价体系,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四大类:预算申报合理性、预算执行合理性、预算经费使用情况、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对于预算绩效评价结果应当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并且与二级单位主要领导的考核相结合。

2.5预算监督

为了确保预算的执行按照既定的预算方案实施,并且合理、合法、有效,学校应当建立相应的预算监督体系。预算监督体系包括:学校审计部门代表学校对全校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二级单位的二级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学术委员会等类似的机构对本单位的预算执行进行监督,二级单位的预算执行对单位职工公开,接受职工的内部监督。

3.结语

高校进行教育体制改革、建立现代大学制度要求对目前的预算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构建高校预算管理体系对于建立与现代大学制度相适应的预算管理体制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目前高校预算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构建了基于分级管理的高校内部预算管理体系的基本框架,为高校预算管理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 刘日龙,《浅议高校财务预算体系完善》,《财经界》,2010(18)

[2] 许江波,《财政预算管理改革与高校责任预算管理体系的构建》,《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12)

[3] 张晓岚,吴勋,《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研究:动因、现状与展望》,《财会通讯》,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