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社区护士工作计划(精选5篇)

  • 门诊社区护士工作计划(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1社区护士的基本条件和职责 卫生部印发的《社区护理管理指导意见(试行)》等文件要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根据规模、服务范围和工作量设总护士长或护士长,负责中心内部和社区的护理管理工作;社区卫生服务站应设护士长(或组长)负责护理管理工作;社区卫生服…

门诊社区护士工作计划(精选5篇)

门诊社区护士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管理;组织体系

所谓管理就是创造并保持一种环境,使组织中的人们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潜能,为实现组织的崇高目标而努力奋斗的过程。社区护理管理就是运用管理的原则,研究社区护理工作中的特点和规律,通过对社区护理工作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达到控制社区护理系统、激发社区护士潜能及优化社区护理效应三方面的统一,从而确保社区护理质量的过程。社区护理管理的目的是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管理职能的活动,充分运用社区卫生资源,以发挥最大效率、取得最大效益,实现社区护理服务的目标[1]。

1社区护士的基本条件和职责

卫生部印发的《社区护理管理指导意见(试行)》等文件要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根据规模、服务范围和工作量设总护士长或护士长,负责中心内部和社区的护理管理工作;社区卫生服务站应设护士长(或组长)负责护理管理工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护士数量应根据开展业务的工作量合理配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护理部除负责中心的临床护理工作外,也负责对下属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护理工作的监督管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护理管理监督应由其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省市护理学会也应将社区护理纳入学会的其中专业组,定期进行学术探讨和研究活动[2]。

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管理的现状

传统的护理质量控制以终末质量评价与反馈为主,通过信息反馈间接控制下一个护理环节,不利于很好地预防护理缺陷。与医院护理相比,社区护理有以下5个方面的特点:①服务对象:为固定的社区内人群(健康人或慢性病患者);②服务场地:家庭、社区生活或工作场所等;③服务内容:除了门诊常见疾病治疗护理外,主要为健康人群服务和慢性病监控管理,并有大量数据分析和统计工作;④服务方式:主动上门的方式,与被服务对象建立起朋友或家庭成员似的关系;⑤服务性质:社区卫生服务以公益性为主导。为此,社区护理在具体的实践中,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①门诊护理服务主要在中心和卫生服务站内给患者测血压、测体温及其他生命体征、输液、注射、吸氧、雾化吸入、导尿、灌肠等。②咨询服务责任护士公开电话咨询、热线咨询及中心网络咨询、义诊咨询、电话回访咨询等。③下社区服务事先告知,定时定点到社区开展义诊、咨询、健康调查、健康监测、健康教育等。④上门服务家庭病床服务、慢性病上门访视、出诊服务、临终关怀、居家护理、高寿老人及孤寡老人和特困人群慰问帮助、上门健康调查与健康指导等。社区责任护士的工作以责任医护团队的形式,并以促进健康为目标,有计划地为居民提供健康护理服务[3]。⑤护士数量不足 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社区医护比为1:2或1:4,我国医护比为1:0.5,存在严重缺编情况。

3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管理的对策

3.1制定社区护理管理的管理制度

3.1.1确立社区护理管理标准应确定社区护理控制对象、选择控制的关键点,并注意将计划的目标分解为一系列可具体操作的控制标准。控制对象应选择那些对实现社区护理组织目标成果有重大影响的因素。社区护理控制关键点的选择应考虑影响整个工作运行过程的重要操作事项,能在重大损失出现之前显示出差异的事项,选择若干能反映组织主要绩效水平的时间和空间分布均衡的控制点,以便社区护理管理者对组织总体状况形成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社区护理控制的关键点包括社区制度、社区护士、社区重点服务对象、器材设备和药品、社区部门及社区时间等[4]。

3.1.2衡量社区护理管理工作绩效通过适宜的衡量方式、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馈系统对实际工作的情况进行衡量。

3.1.3评价社区护理管理偏差并纠正偏差判断偏差对组织活动效率的威胁程度,根据判断结果采取相应措施加以处理。在此过程也要对标准进行再次判定,若标准不够合理,则修订标准,反之则应注重解决管理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3.2建立社区护理质量管理体系护理质量是在护理服务活动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要使社区护理服务过程影响质量的因素都处于受控状态,必须建立完善的社区护理质量管理体系,明确规定每一个社区护理人员在质量工作中的具体任务、职责和权限。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实施护理管理活动,保证服务质量的不断提高。护理质量管理体系具体包含以下内容:①包括护理质量管理的组织结构、质量职能、质量职责以及机构之间的纵向、横向关系,质量工作网络与质量信息传递与反馈。②包括为进行某项活动所规定的过程。如活动的目的、范围、做法、时间、进度、执行人员、控制方法和记录,所有工作都是通过过程来完成的,每一过程都有输入和输出(结果),护理质量管理是通过对各项护理活动的过程的管理来实现的。③包括人员和物资。这是护理质量管理体系的硬件,是实施护理质量管理、实现质量目标的前提和基础。

3.3加强对社区护士培训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社区护士的角度了解其对业务培训的需求,并深入社区调研社区人群对社区护理服务项目的需求,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常见的社区护理与社区护士对相关社区护理技能培训的要求进行由高到低排序:慢性病用药知识、社区急救、康复护理、居家护理知识、与患者有效沟通技巧、临终关怀等[5]。根据调查结果并结合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开展的社区护理服务项目,采用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个性化的方式,为社区护士创造足够的培训机会,并提供政策和经济支持,尽早尽快适应社区护士角色的转变。

3.4提升护士长管理能力社区护理管理人员应经常深入基层,了解社区护士的知识需求,结合社区护理的工作特点,定期监督、指导[6]。护理部坚持每周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月查相结合,每月定期召开质量控制通报会,对发现的问题或特殊病例,及时组织大家讨论学习,修改工作流程,制订解决方案,坚持质量持续改进。进一步完善社区护士培养机制,合理利用社区护理人才,明确社区护士分工,各尽其长。

4结论

总之,通过社区护理管理可以提高社区护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为社区的个体、家庭以及整个社区提供优质服务,维护和促进社区人群的健康。社区护理管理涉及的学科多、内容广、范围大,它主要包括组织管理、人员管理、业务管理、质量管理、物资管理、经济管理、信息管理和科研教学管理等。

参考文献:

[1]孙伟,钟宁,郑家萍,蒋中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门诊服务的设立及实践[J].上海护理,2013,03:77-79.

[2]袁改霞.浅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护理管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3,30:4044-4045.

[3]卢蓉,姜润生,黄丽,等.昆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人力资源现状调查[J].护理管理杂志,2013,06:436-438.

[4]王春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管理的难点与对策[J].全科护理,2013,29:2767-2768.

门诊社区护士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完善 分级诊疗 借鉴 改革

如何将优质服务延伸至基层,实现近距离的健康服务,是一个复杂的卫生经济学课题,是建立在四大医药卫生体系有效运转的基础上。一边是大医院患者人满为患,一边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患者门可罗雀,如何引导 “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也是医改的一个方向。分级诊疗服务模式是在根本改变就医者“80%集中在大医院,仅有20%在基层医院”的无序就医问题及社区医院资源闲置的不均衡状态,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基础。

一、改革措施

(一)多举措创新管理机制

全国各地进行医联体、集团化模式试点,以管理、资产和技术为纽带,在市区以三甲综合医院为核心,二级以上医院、专科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部整建制并入。如上海统筹规划联合体内各医疗机构的功能布局;在联合体内部实行人员柔性流动;加快推进预约诊疗、临床路径管理等服务;通过推动家庭医生签约、社区首诊服务。镇江利用医疗集团资源优化配置与整合的平台,重点推进了学科建设、信息化建设、人力资源等一体化管理;探索学科一体化管理,成立临检、影像、病理三个临床诊断中心。

(二)探索联动服务模式

全国各地积极进行联动服务模式的探索,创新建设基层服务平台,实现资源整合,推动卫生服务由疾病治疗向健康管理转变 。(表1)

(三)加强政策引导

1、向社区引导优质资源

包括:三级医院专家查房会诊、设立社区首席健康顾问等人才支持;建立远程医疗信息平台,整合建立诊断、影像技术中心等技术、设备支持。

2、医保积极引导管理

明确二、三级医院需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转诊的重点病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下转病人建立家庭病床或住院康复治疗,参保患者的医疗费用进行单独核算。

3、物价杠杆调节

实施医药价格综合改革,适当拉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二、三级医院部分诊疗项目收费标准,充分发挥价格杠杆作用,引导患者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

二、取得的成效

(一)分工协作机制初步形成

通过规范双向转诊机制,实施上下联动和分工协作,让患者在附近的社区得到更加便捷、规范的诊疗。发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诊治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能力,让康复期患者回到社区进行后续治疗,让二、三级医院节省出更多卫生资源、工作精力用于疑难重症患者的抢救治疗、医疗队伍的教学培训和学科建设,从而提升整体医疗服务的的效率和效益,缓解“看病难、住院难”。

(二)社区医生与居民建立契约服务关系

十八届三中全会改革思路提出 “完善合理分级诊疗模式,建立社区医生和居民契约服务关系”,各试点城市作为医改先行者已在进行探索和尝试,争取早日让社区卫生服务走进家庭、更加亲民化。如上海市已在17个区(县)的18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开展了家庭医生制度建设,共有家庭医生3212人,签约常住居民588万人,常住居民签约率达到32%,签约居民利用过家庭医生诊疗服务的比例为56%,建立健康档案率达到94%。上海的家庭医生采取定期上门提供家庭保健、健康咨询、康复治疗等服务方式,已成为居民健康的守护人。2012年11月份,镇江设置康复联合病房,推进“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医疗服务模式建设,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同为下转的康复期患者提供后续治疗、护理服务,给社区居民带来健康福音,提高了社区诊疗水平。

(三)群众就医负担有效降低

通过医保政策引导,群众小病就近能获得便捷、低廉的基本医疗服务,大病能顺利的转到上级医院,从而降低了就医成本。主要引导政策有:社区基本药物目录中的药品实行零差率;降低参保人员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个人自付比例;规定诊断和治疗方案明确的慢性疾病参保病人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免收挂号费、诊疗费。目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和住院均次费用比三级医院低50%以上。

三、存在的问题

以上是2010年-2012年X市社区医疗机构收支情况分析表,从中可以看出:(表2)

财政补助收入占总支出比例从2010年的4.64%已上升至21.36%,但仍显得经费补助不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收入主要来源于业务收入。

大多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配备不到位,医疗设备配备不全,技术力量不足,服务形式仍以为门诊慢性病人、老年人开药、输液为主,门诊收入占比仍在80%以上,药占比超60%,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很难提高,影响居民到社区就诊的积极性。

目前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未充分发挥在慢性病管理中的关键作用。因慢性病用药品种不全的问题,导致参保人员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频繁建档撤档,没有根据疾病初期、治疗康复期病人的不同健康需求,健全慢性病健康档案。

四、其他国家的借鉴意义

英国、澳大利亚的分级诊疗服务模式执行较完善,有以下值得借鉴之处:

(一)英国借鉴

1、各司其职的团队化管理,共同发挥服务效能

全科医师团队包括:全科医师、地区护士、执业护士、健康管理助手等。全科医师为居民家庭提供初级保健和健康管理服务。地区护士每天安排督促服药,主要负责进行临终关怀,开展慢性病随访以及健康教育等。执业护士的工作职责是糖尿病,哮喘护理以及儿童计划免疫等。健康管理助手负责对居民进行健康档案管理及健康教育等。

2、严谨的慢性病管理体系,实现健康档案的有效建立

通过信息系统中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能让全科医师方便识别慢性病人,将其进行风险分级,并按照不同的风险级数进行疾病诊断。同时信息系统中会非常的人性化、智能化地提供给全科医师诊断及治疗方案,动态化管理居民健康档案。

(一)澳大利亚借鉴

1、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形式多样,满足不同人群需求

澳大利亚的各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社区居民提供特色化的卫生服务,如专门为出院后尚需治疗或康复病人提供服务的社区及老年保健中心;专门为儿童提供保健服务的儿童保健中心;专门为老年人提供医疗照顾的护理之家和老年公寓等。

2、社区护士成为服务主体,进一步拓展服务功能

护士在社区分成很多专业,如全科社区护士、老年保健护士、精神卫生护士等。社区护士通过对居民定期进行健康检查,能及早发现居民的健康问题,还能通过对居民宣教预防、保健知识。

(二)借鉴意义

建设全科医师团队,规范其工作职责,使其能分工协作,不断提升开展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效能,使社区卫生服务真正走入家庭,系统化、全程化地服务居民。

由于我国疾病谱变化,属于慢性病高发国家,以社区为良好服务平台进行慢性病科学管理,重视医疗的同时,不轻视防治,引导居民在社区体检,对辖区居民的电子健康档案进行分析,以提高健康档案的使用效率。

我国人口老龄化、引导“康复回社区”等原因,迫切需要特色服务机构,以满足不同人群需求,针对性地开展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服务,才能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最大化地发挥护士服务效能,进行护士分层管理,不仅能配合全科医师的诊断治疗,而且将服务功能从治疗护理向疾病预防、身心康复转变。

五、改革方向

(一)增加经费投入,建立财政投入保障机制

政府财政应根据卫生事业发展中 “强化各级政府经费保障责任,逐步提高政府卫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以及“调整卫生支出结构,重点支持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和社区卫生” 的要求增加经费投入,对医疗设备配置、人员培训和信息化建设项目安排专项预算资金,探索建立政府财政对社区卫生服务科学规范的投入保障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二)加强社区医疗团队建设,不断提升医疗技术水平

将培养全科医师、专业护士列入每年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展计划。通过远程医疗信息平台和诊断、影像等技术中心的建设促进医疗优势资源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辐射。

要求二、三级医疗机构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签订帮扶协议,一方面安排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到二、三级医疗机构进行长期进修或短期培训;另一方面安排二、三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定期到社区进行坐诊,定期举办讲座,提供技术支持。

通过工资待遇、职称聘任等方面的政策倾斜,鼓励二、三级医院优秀人才向社区流动,将优质管理理念融入社区卫生服务,以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

(三)完善配套改革制度,积极引导分级诊疗服务

1、积极推行分级医疗和社区首诊制度

根据卫生部门制定的双向转诊的临床标准和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双向转诊流程和处理规范,并纳入对医疗机构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对上转病人建立就诊绿色通道;对下转病人做好跟踪服务,提供后续治疗方案。

2、扩大医疗保险给付范围

从政策上引导参保人员主动进行健康体检,增强参保人员的预防保健意识;适当扩大社区医院基本药物目录,满足慢性病患者的治疗需求,提升改革成效。

3、实行更多优惠政策保障

如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执行“惠民医院”优惠政策,优惠减免的医药费用由救助基金或同级政府财政承担。

(四)拓展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彰显健康守门人的作用

因目前“重医轻防”现象仍较突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必须要转变服务观念,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

应积极推行以全科医生为主的服务团队模式,发挥护士的作用,对于慢性病患者、老年人等重点人群,以上门随访、家庭病床等服务形式为主,对医疗服务对象开展综合性、持续性、可及性的健康管理服务。

根据多元化的服务需求,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配备中医师、口腔医师、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员,或通过专科医院社区坐诊形式,开展中医药、口腔护理等特色服务。

丰富社区医疗服务项目,拓展社区医疗服务内涵,服务内容从治疗延伸到预防、养生保健、康复护理、计划生育。积极发展社会公益事业,探索建立儿童保健中心、老年保健中心。

参考文献:

[1]镇江市构建分级医疗服务模式做法[EB/OL]. . 2013-04-07

[2]上海积极推进外商独资医疗机构尽快落户[ EB/OL].

http://.cn/roll/20131216/204917651002.shtml. 2013-12-16

[3]王岚,杜亚平.中英全科医疗服务模式的比较与探讨[J].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1,9(3):241-245

门诊社区护士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摘要】门诊是医疗工作的第一线,是医院的“窗口”,是医院联系社会的“桥梁”。如何做好护理安全质量管理,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多层次服务是门诊管理者面临的新课题。作为门诊管理者要善于发现问题,及时总结经验,进一步提高门诊的护理安全质量管理能力,使病人得到高质量的护理。作为门诊护士长应树立新型护理管理理念,了解并满足护士的合理需求,激发不同层次护士的潜能和工作热情,实施以人为本的护理质量管理,培养护士慎独、积极上进的工作作风,可提高护士业务水平和科室护理质量.

【关键词】门诊 护士长 新形势 管理艺术

管理是科学,又是艺术,管理就是管人、理事。理好事,才能管好人,管理的总原则为修路原则。护士长管理同样是一门艺术,护士长是护理管理工作的主体,提高护士长素质是提高护理管理水平的基本保证,充分利用护理管理技巧是完成高质量护理管理的必要手段。管理专家认为护士长承担着10种角色,即领导者、联系者、陪伴者、监督者、传播者、代言人、企业家、资源调配者、调停者和协调者。护士长应该充分运用管理艺术包括合理利用情商的艺术、决策艺术、激励艺术、授权艺术、协调人际关系的艺术、交谈艺术,才能成为合格的护士长。护士长面对各种性格不一,社会文化背景不一的护理人员,服务对象等,实施正确的管理,必须具有良好的管理艺术。

一 护士长在管理中的艺术

1 在决策方面的艺术: 护士长是一个科室的计划者,规划病区有关护理业务,制定各种计划,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及护理人员岗位职责,意见和建议,又是资源调配者,应合理地分配病区各种人力、物力和护理责任,做好各种仪器设备的申请,领取与保管,维修与报废,对各项工作进行充分的准备,保证病区的医疗护理顺利进行。出现各种护理问题时做好协调谈判工作。对护理管理及时进行改革创新,制定战略性的计划,开发新项目且监督护理计划的实施,以成为成功的管理者。

决策是管理的核心,护士长应能够识别现在环境中潜在的矛盾与冲突,依照科学的决策,运用一定的技巧做出正确的决策,并注意实事求是,集思广益,遇到重大问题要有一定的分析判断能力,确保护理工作的绝对安全。

2 护士长在信息传递方面的艺术 : 护士长负责监督并审核病区各项护理工作的完成情况,是病区护患的代言人,代表护士和患者反映其需求,应做好医护、护患的沟通,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护士长应及时将外部人员和上级获取的信息及时向护理人员传达,同时经过分析整理、汇报给相关部门和人员。

3 护士长在人际关系方面的艺术: 人际关系是工作环境的一部分。人际关系不仅影响护士长的工作开展,同时影响到每一个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护士长作为护理队伍的带头人,她的业务、行政受护理部与科主任的双重领导,在开展管理中需要与多部门、多层面的人员沟通,由于其角色的特殊性,一旦沟通障碍,容易形成疲溃感,从而影响工作的积极性,并直接影响到病人的管理。因此,护理部在护士长管理中应帮助护士长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护士长是科室护理人员的领导者,带领并指导下属共同完成护理任务,建立内外部和沟通网络关系,代表所属单位参加护理部和院方各种会议,接待来访者,签署法定文件,履行法律以及社会上的义务。

一位富有管理艺术的护士长,善于用简练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图;善于做思想工作,抓住护士的心理,即使批评对方也能接受,达到预期的效果;善于交往,能够与各种不同意见的人沟通思想;善于明察秋毫,辨明是非,具有敏捷的思维和准确的判断能力,能及时发现问题,做出正确的决策。

护士长切忌不稳定的情绪,不要把不好的情绪带到工作中。批评也要讲究艺术,众多护士性格各异,思想认识水平也不同,对接受护士长批评所反映出来的态度也不同,因此,护士长应根据问题的性质和护士的性格采取不同的批评方式。护士长要遵循这一信条:不要轻易将护士分为“好的”与“坏的”,要确信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和不足,重要的是鼓励优点,克服缺点。任何时候都不要伤害护士的自尊心,即使有了差错,也应避免当众训斥、责备。

4 护士长在工作中的激励艺术: 激励是指激发人的行为动机的心理过程,即调动人的积极性,唤起人的内在动力,努力使其朝着组织所期望的目标前进。是护士长调动护理人员积极性的主要手段,方法很多:目标激励,领导行为激励,嘉奖激励和信息激励,对有突出成绩者,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但前提是必须公正和公开。对表现好着,经常给予口头表扬等精神鼓励,满足下属受尊重的 需要,推荐护理人员参选先进工作者,优秀护士。

5 护士长自身素质培养的艺术: 护士长的非权利性影响要比权利性影响广泛持久得多,非权利性因素中除去才能、知识、感情因素外,品格因素非常重要,品格渗透和体现在个人的一切言行中。品格包括道德品行、个性特征、工作生活作风等方面。按现代管理理论,护士长自身的行为是护士的规范,护士长的职业道德与情感,良好的自制能力、工作作风,对工作、对患者的态度等无一不在影响着护士。所以护士长要持续坚持自信信念,在工作中严以律己,以身作则,积极参与对患者的直接护理,以自己的良好品行启发护士成长,使护士们能够主动、积极、认真、勤恳、任劳任怨、一丝不苟地工作,尤其是在夜班工作中能独当一面。

做到一专多能,护士长要有良好的专业价值观,不仅要懂得本科室专科疾病护理常规,熟练掌握危重急救知识,还要熟悉其他各科护理常规。在技术飞速发展的社会,依赖丰富的知识和技术力量实现组织目标更为明显,知识面更要拓宽,外语、计算机、ICU监护设备的应用等是必修之课。同时还需要了解最新知识,如纳米医学、肝细胞移植等,使自己的知识水平符合时代的要求。随着医疗模式的转变,要把护理模式转变为以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除掌握护理和医学知识外,还要学习运用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和美学等知识,才能适应当代医学模式转变的潮流。带领“一班人”学,特别是对年轻护士在业务上给予传、帮、带,从严把关,实行终身的继续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培养不同层次的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 杨英华.护理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81.

门诊社区护士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一、质控原则

实行分管院长领导下的护理部-护士长的二级质量监控,加强专项质控和安全管理,促使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二、工作目标

1、护理人员“三基”考核合格率(合格分70分)≥100%

2、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合格分90分)≥95%

3、护理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合格率≥95%

4、优质护理质量考核合格率(合格分90分)≥95%

6、急救物品完好率100%

7、消毒隔离合格率100%

8、健康教育覆盖率100%

9、健康教育有效率≥90%

10、医疗废物处理合格率100%

11、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一消毒执行率100%

12、注射室护理质量考核标准合格率(合格分90分)100%

13、手卫生依从性≧90%

14、核心制度执行率100%

15、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90%

16、护理差错发生率 0。5%

17、导医导诊出勤率100%

三、护理质量护理安全管理实施方案具体如下:

按照《二级综合医院护理质量评审标准》及《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患者十大安全目标、》《平安医院建设》等要求,进一步完善各项质量标准,提高门诊服务水平。

1、加强导医导诊、分诊护士服务能力的培训,体现我院良好精神风貌。上岗着装整洁、规范,佩戴胸卡,医务人员语言通俗易懂,态度和蔼热情,尊重患者,体现良好医德医风。合理配置门诊大厅人员,有效引导和分流患者。

2、保持环境整洁,营造温馨就诊环境。做好就诊区域环境卫生整治,加强候诊区、诊室、卫生间等环境管理,保持安静、整洁、安全、舒适。达到公共场所无吸烟要求。

3、设置醒目标识。路标、楼层、科室、安全标识指引醒目易于辩认。

4、提供便民设施。完善自助预约、挂号、查询等服务,为患者提供饮水、应急电话、轮椅、纸、笔等便民设施;完善无障碍设施。

5、持续改进护理服务,落实优质护理要求。门诊全覆盖:导医、分诊、注射室等部门,责任护士全面履行护理职责,根据所负责门诊患者的疾病特点和生理、心理、社会需求,对患者实施身心整体护理。注重人文关怀,心理疏导。加强医务人员人文教育和培训,提高沟通能力和服务意识。

6、分诊护士做好分诊工作。执行“一室一医一患”诊查制度,在门诊诊室、治疗室、检查室设置私密性保护设施。保护患者隐私。

7、加强社工和志愿者服务。配合医院完善社工和志愿者队伍专业化建设。积极开展社工和志愿者服务,优先为老幼残孕患者提供引路导诊、维持秩序、心理疏导、健康指导、康复陪伴等服务。充分发挥社工在医患沟通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8、妥善化解医疗纠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规范门诊投诉管理。提供有效途径方便患者投诉。由门诊主任、护士长负责患者投诉处理和反馈,对于患者反应强烈的问题及时处理并反馈,对于患者集中反应的问题有督促整改、持续改进。

9、加强医院感染控制相关知识培训,认真落实消毒隔离措施,加强皮肤科治疗室、门诊外科检查室、门诊注射室几个重点部门院感管理。严格落实医疗核心制度及技术操作规范,预防院感及差错事故的发生。

10、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宣教常见病多发病及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健康的慢性病和各类传染病防控知识。

11、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为危险、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品和放射源等设置醒目的安全警示。加大应急处置能力和急救知识技能培训。广泛开展安全教育,以提高门诊病人的人身安全防范意识。告知报警及投诉电话。门诊的应急处置主要是突发火灾、地震、停水、停电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的暴发流行。首先做好应急的培训,做到一旦发生应急事件能正确处理,把危害降低到最低程度。按全管理领导小组,制定好全年护理安全管理工作计划,不断完善门诊部护理安全管理工作制度及各项应急预案。

12、加强各级护理人员的三基培训及急救能力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及危急重症的抢救配合能力。

13、认真落实两级质控职能职责。科室质控小组每周质量自查,护士长每月检查一次,护理部每月进行全面护理质量检查。每次检查有记录、反馈和改进措施,并对重点问题跟踪检查,保证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14、严格按医疗文书书写要求,完善各种文书及表格登记。

15、加强质控人员和护士长能力培养,会应用:五常法、QCC、PDCA等质量管理工具,持续改进护理质量。

门诊社区护士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1 计划阶段

1.1门诊体检团队的特点分析

1.1.1门诊体检团队均住在院外,在院体检时间短,体检完成后集体离院,先完成体检者无房间休息。

1.1.2 门诊团队的来院时间由于各种原因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未能按预定体检时间到达时,容易给采血站以及三楼超声区造成体检空档或拥堵现象

1.1.3 门诊团队尿检时间基本。

1.1.4我院体检采取个性化服务,部分团队会提出一些特殊的要求。

1.2 通过以上门诊体检团队的特点,组织各楼层责任护士收集体检团队需求,及时反馈意见并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

2 执行阶段

2.1 根据团队的不同要求,合理安排休息场所。充分利用我院疗养房以外的场所。人数较多以及在院时间较长的团队,可由接待科与康保中心协调,安排至康保中心影视厅、歌舞厅、茶吧等处休息娱乐;人数较少的团队可安排在诊疗中心一楼大厅休息处短暂休息;如团队要求在院安排房间休息,尽可能联系接待科予以安排。

2.2 针对门诊团队不能按预定时间到达的问题,由诊疗中心一楼护士站负责提前与接待科联系询问团队到达的时间,如不能按时到达,则及时联系在院体检团队 ,灵活机动调配。如提前到达造成拥堵,采血站可根据情况临时增开采血窗口,超声区则采取分团队、分区域、分诊室挂号。通过以上措施较好的缓解了由于门诊团队时间不确定所造成的空档或拥堵情况,避免了团队间矛盾的发生。

2.3 门诊体检团队人数最多时可达200~300人,占当日总体检人数的2/3。由于留尿时间较为集中,极易造成厕所拥堵现象。因此我们与接待科沟通后,采取尿标本留取时间前移的方法,即对人数较多或下午已进行非空腹项目检查的团队,提前将体检资料准备好,将小便试管贴好条形码,按序排列,与留尿标本所需物品、温馨提示、体检须知等一并交予领队,且详细说明各注意事项。体检团队人员次日晨在住处留取尿标本后统一由领队交至诊疗中心一楼护士站,再由护士清点核对后送至临检室,极大的缓解了诊疗中心内厕所拥堵的现象,也大大减轻了临检室的工作压力。

2.4 如体检人员已离院需要复诊时,及时与领队联系通知本人当天下午来院咨询到相关科室复诊;如团队不咨询则及时反馈至相关科室,由科室医生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跟踪随访。

2.5 对每批来院体检的团队均留下详细的联络方法以及地址,便于及时沟通联系。下午有门诊团队咨询时,二楼护士站有护士专人负责,安排体检人员至各内科医生处等候咨询,及时联系外出咨询的医生以及做好体检人员的解释工作;对于不咨询的团队,及时将每份体检报告塑封好后统一作相应处理;部分团队需要上门咨询时,联系接待科和老年病科,安排内科医生上门咨询。

2.6 尽量满足团队的个性化需求[2]。如有团队提出按个人情况加做特殊检查时,我们根据名单上的加做项目,认真核对,提前给予办理相关手续,保证体检人员来院后可直接进行检查,避免了其来回往返。

3 检查阶段

对于每日的门诊体检团队,我们有每日详细的门诊体检团队明细表,表上详细的罗列出今日门诊体检团队的名称,人数,档次,体检时间,加减项目以及特殊要求,领队联系电话等。门诊团队的来院时间确定与是否咨询,体检卡的处理方式,均由诊疗中心一楼护士站负责与各部门联系协调,并告知各个楼层的责任护士,再由各楼层护士通知到各个科室以及医生,密切联系,环环相扣,并每个星期举行例会,针对门诊体检团队的操作有瑕疵的地方予以讨论总结和改进,即对病人的就诊流程进行有计划、有目标、有措施、有评价的程序化干预,进一步提高门诊体检团队的满意度。

4 总结阶段

通过对门诊体检团队的管理,进一步优化了门诊团队的服务流程,满足了门诊体检团队的个性化服务,切实做到了把繁琐留给自己,把方便留给体检人员,提高了体检人员的满意度。门诊体检团队的满意度测评始终保持99.89%的好评,且门诊体检护理组连续获得百日无投诉部门和上海市的工人先锋号。

5 小结

在运用PDCA循环管理办法提高门诊体检团队的满意度方面取得了科学,有效的成果。在实施的过程中,管理者和服务者了解到疗养员的需求。根据门诊体检团队的特点,制定有效的护理措施,并保证了措施的有效进行。且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发现薄弱环节,把工作中的重点、盲点挖掘出来,并将其纳入下一步的工作计划中。如此循环管理的办法,使得对门诊体检团队的工作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优化了门诊团队的体检流程,提高了门诊体检团队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