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地理知识重点总结(精选5篇)

  • 中考地理知识重点总结(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有的人认为:“记笔记就是对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简单地罗列和摘抄,很浪费时间。”这是对记笔记的错误认识。其实,有实验表明:刚听完课,能记住知识的80%,过了48小时之后只能记住10%。这说明记笔记是很有必要的,记笔记有很多种方法,现总结如下: 一、注…

中考地理知识重点总结(精选5篇)

中考地理知识重点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 记笔记 学习效率

高中与初中相比,知识结构有很大变化,但内部联系紧密、相辅相成。很多初中生往往靠死记硬背,或对单一题型反复练习的方式进行学习,所以即便不太用功的学生,其成绩也不会太差。但到了高中,知识的深度、广度以及对学生能力和技能的要求都有了较大变化,并不是简单地背一背就能得高分的。

有的人认为:“记笔记就是对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简单地罗列和摘抄,很浪费时间。”这是对记笔记的错误认识。其实,有实验表明:刚听完课,能记住知识的80%,过了48小时之后只能记住10%。这说明记笔记是很有必要的,记笔记有很多种方法,现总结如下:

一、注重书写笔记的方法和格式

记笔记要记单面,采用提要式记法,不仅要按照教材的知识脉络,还要结合教师的授课内容,分出几点来。有的知识可先分成大段再分成小段,做到分层记录、脉络清晰。上课时主要以听讲和理解为主,在教师书写板书时,要简略地记下大纲、思路和疑问。对于教师的总结,在记笔记时要用词简洁,可用代号,听、看要结合,不能一字不落地记,可用不同符号标注出重点、了解、理解的内容,以便课后反思与复习,只要自己能看懂即可。课后把教师讲过的内容整理完毕后,先回忆一下,再默写出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把答案归纳成小点后再进一步熟悉,如果忘了,可翻阅笔记,但做题时不要把笔记放在一边,当遇到不会的题时再翻阅笔记。

二、彩色笔标注法

我要求学生准备一套彩色笔,根据每一个知识点的考试要求,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出了解、重点背诵、单选、大题。对于定义,常考的那几个字可以用红色笔来书写。如“洋流”的定义:海水常年稳定的沿一定方向大规模的流动叫作洋流。其中“常年”“一定”就是关键词,要用红色笔写出来,课后复习时,着重注意这几个字就可以了。“暖流”的定义:海水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对于这个定义就不能单纯地让学生记定义,而应用等温线图展示出来,其中寒流用蓝色表示,暖流用红色表示,还可以把等温线与纬度的关系联系起来,让学生明白:纬度低的地区温度高。这样,知识点和考点就有效结合起来了,避免了只是把知识点背得滚瓜烂熟,但做题却得不了高分的问题。

三、重新梳理教材知识结构

人教版教材,结构清晰、明朗。无论是平时考试还是高考,并不是每个知识点都要面面俱到地掌握,有些知识点只需了解,有些知识点只需理解,而只有一部分知识点才需要重点理解、掌握、背诵并拓展。对于文科而言,答题时不需要全用原话,只要答出采分点即可,所以,我更注重让学生听讲和理解,以听为主,以记为辅。如在“自然界的水循环”一课教学中,第一个知识点是相互联系的水体,介绍了海洋水是主体,占全球水量的96.53%,这种常识性知识,学生在小学时就学过,也就没有必要写在笔记上了。

四、教师补充教材中没有的知识

新课改之后,对于知识点的考查更为灵活,让人难以把握。因此,教师应对知识点进行详细的归纳、总结和补充。如在“大规模海水运动”一课教学中,洋流分为风海流、密度流和补偿流,虽然教材中没有提到,但练习册中却有很多关于这一知识点的习题。因此,我在讲课时,一边画世界表层洋流模式图,一边总结规律,提出风海流的定义,让学生加深理解;一边在板图中画出气压带、风带示意图,让学生在比较中得出结论,即风海流的方向最终与赤道相平行,而整个世界表层洋流模式图的形状类似于数字“8”,大洋中低纬度洋流,以大洋为参考,西暖东寒,而以大陆为参考则相反。我把学生的总结制作成了表格,以便学生在课后把课上板图中的内容直接填加到笔记本中这一知识点旁即可,有助于学生理解问题。

五、补充知识点对应的典型题

很多学生对知识点背得滚瓜烂熟,但考试时却得不到高分,这是为什么呢?这说明,他们还没有真正理解知识点,或是做题方法不正确,不能把知识点和多变的考题进行有效结合,我总结出了学生的几个主要问题:(1)基础知识不扎实;(2)审题过程不细致;(3)信息提取不全面;(4)解题思路不清晰;(5)语言表达不规范。针对以上问题,我把做题的方法又做了总结:第一,审题。审的是什么?审的就是图中的经纬度、典型地区的轮廓和形状。第二,找关键词。看看题中考的是自然因素,还是社会因素;是正确的还是不正确的,是后者与前者相比,还是前者与后者相比。第三,借助选项给出的答案来分析这道题要考查的知识点,然后再去做题。我让学生用单面儿记笔记,背面儿进行例题补充,把平时在练习册上遇到的比较好的典型题写到对应知识点旁边。如果图比较简单,应尽量手绘,如果图和图例非常复杂,就可以把练习册中的图直接剪下来,粘到笔记本上,且文字部分要详细解释ABCD四个选项,如A为什么是正确的,考查了哪个知识点;B为什么是错误的,怎么改才是正确的。起初按这种方式做题,学生会感觉很费劲,速度也很慢(每个选项都涉及多个知识点),但经过两周的练习后,学生就会发现,这样做题可以反复巩固以前的知识,进一步熟悉知识点,当再遇到相似的问题时就可不用再翻阅笔记了。

六、编小口诀帮助记忆和理解

地理知识体系庞杂,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等,做题时还有很多图像,涉及数学、英语、物理等学科,是文科当中的理科,所以背诵时千万不能死记硬背,而要有技巧地背,所以,教师可以给学生编一些小谚语和口诀,加深他们对知识的记忆。如在学习“商品谷物农业”这节课时,分布国家有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乌克兰和俄罗斯,但这些国家中又有好几个国家和其他的几种农业地域类型中的分布国家重复,所以,我就编了一个拼音口诀:美、加、澳、a,o,e……这样既好读又好背,还不容易忘。对于“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天无三里晴,地无三里平。”这类谚语,我们可以把他们作为小故事,讲给学生听,教学效率会大大提高。

七、成果展示

经过了一个月的训练,学生都能按我的要求自觉记笔记了,90%以上的学生能从记笔记中收获成功。通过记笔记能更好地掌握知识点,理清脉络,找出错误原因。每次月考、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之后,大部分学生都能自主总结试卷。在试卷总结课上,80%以上的问题已通过查阅笔记、反思理解、小组讨论纠正过来了。不仅学生的地理学习成绩提高了,其他学科成绩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中考地理知识重点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 高考复习 关系 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249-02

老师们都认为,复习课好上,上好复习课难。高三思想政治高考总复习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如何提高高三思想政治课总复习的针对性、时效性,让学生轻松、高效复习。这一问题,教师们一直都在思考。在教学中,本人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全面准确把握课程标准和高考考纲,关注教材内容变化,把握"变"与"不变"的关系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相对稳定,最近几年的政治高考大纲也少有变化,这是相对"不变"。新旧教材的变化以及近年来尤其是2013年来教材内容增删和内容提法上的不同,这是"变"。教师一定要对这"不变"与"变"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并处理好"不变"与"变"的关系。恕我直言,在政治学科高考总复习中,部分老师根本没有研读课程标准和高考考纲,只凭自己的主观认识去判断复习的重点与难度,或者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本人认为,虽然课程标准和政治高考大纲相对"不变",但缺少对课程标准和高考大纲的全面和准确分析,势必导致高考复习的盲目性,缺少针对性和时效性,也会加重学生的复习负担。政治学科时代性较强,政治教师要有"变"的意识。应该肯定,教材内容的变化体现的是一种进步、一种发展趋势。政治课教师在把握"不变"的同时,要善于求"变"。

二、顺应高考考题变化的趋势,处理好高考复习中的点、线、面的关系

所谓"点",是指某一具体的知识要点,主要是指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在近几年的高考考题中,有不少题目偏重对学生某个具体知识点的深度理解。如2013年全国卷2卷第39题第(2)问:结合材料,说说科技创新对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作用。对这些考题,许多学生感觉难以下笔,"无话可说"。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复习时,要引导学生对每个知识点具体的理解,适当把握知识的深度,要关注高考出题的微观切口。所谓"线",是指知识要点之间的联系。所谓"面",是指知识结构体系,以及《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四个模块之间的联系。近年来的高考题,在注重考查"点"的同时,将"点"与"面"结合起来,隐性地考查"面"的知识,特别是把《经济生活》的知识"点"与《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结合考查。学生在这类考题中存在的问题是:一是对具体考点理解不全面,不透彻,这是"点"的知识存在问题;二是看不到隐性考查的相关模块知识,这既是"面"的知识存在问题,也是方法的问题。为此,教师在组织高中思想政治高考总复习的过程中,既要高度关注"点"的知识,也要处理好"点"、"线"、"面"的关系,尤其是"点"和"面"的关系,同时,做好这类考题的专项训练。

中考地理知识重点总结范文第3篇

表现 一些考生认为复习攻坚阶段。就是需要做大量偏、难、怪的题目才能显示水平。才能拿下高考中的“压轴题”。

处方 考试说明明确指出,不考偏题、怪题。建议考生别做无用功。只有牢固掌握常规思维、常规方法,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即使是尖子生,花费很多的时间钻研偏、难、怪题,也不见得是好事。

口诀 重视双基,淡化偏怪,针对训练,重点专练。

症状二:题目做得越多越好

表现 许多考生漫无目的地做题,做得麻木了,效果也就差了。有时。基本的东西还模棱两可,没有过关。经过大量做题后,有些考生甚至巩固或默认了某些不正确的认识,反而有害无益。

处方 考试说明中明确提出,注重基础,考查能力。只有基础知识了如指掌,深刻理解了,做题才是有效的。考生要多做些基础题,一定要强调落实,特别要注意表述规范。

口诀 回归基础,精选练习,持之以恒,量力而行。

症状三:不注意将知识系统化

表现 不把知识系统化,是复习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之一。没有系统,就难有头绪,各知识点就彼此孤立。各部分内容复习到了什么火候。哪些地方过关了,哪些地方还是薄弱环节,有些考生心中无数。

处方 第一轮复习完后,考生应该在梳理知识点的基础上,找出各知识点之间和方法之间的有机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简洁的归纳,不仅可以梳理掌握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为今后做那些有难度的题目提供可行的解题思路。

口诀 梳理知识,形成线索,串联线索,结成网络。

症状四:不注重抓学科体系重点

表现 有些考生希望各个学科、各个知识点面面俱到地学,最终的结果却是样样都想抓,样样都抓不牢。

处方 当基础知识和方法复习一轮以后。考生应该抓住重点来学。这里的抓住重点,一方面指注意重点学科的学习,一般来说,基础较差的学科上升空间大,应予以重视,促进学科间的平衡。另一方面指理清学科内的重点内容,进行强化训练,力争触类旁通,形成能力。此外,对于各个知识板块中的重点内容,考生要能够在梳理知识的过程中,有所把握,高质量地练习几道习题,不贪多,精益求精。还有,重要的方法也要作为复习重点,争取以少胜多、举一反三。

口诀 合理取舍,深化重点,追踪热点,有的放矢。

症状五:没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表现 有的考生在复习中不可谓不努力,但成绩就是上不去,这是因为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处方 考生应该明确看书和做题的三重境界,并按最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看书的第一重境界是“记”。就是记住书上所讲的概念、定理、公式等,明白有关知识的意义。第二重境界是“联”,就是将现在所学习的知识与已经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整理知识,组成系统。第三重境界是“用”,就是将所学的知识用到解题中,只有会用的知识才算是真正掌握的知识。

解题的第一重境界是“解”,就是想尽一切办法解决当前问题。第二重境界是“思”,就是解题后及时回顾和反思,总结解题经验和方法。第三重境界是“归”。就是将通过解题获得的知识经验与书本知识联系起来,回归到书本上去。

口诀 学会看书,提升境界,有效解题,改进方法。

症状六:不善于总结归纳

表现 这种症状的产生,归根结底还是题海战术导致的后果。有些考生拼命做题。认为题做得多了,接触的面广了,题型见得多了,方法总会练到的。题海茫茫,能做得完吗?这样的复习效率太低,效果太差。

处方 复习中,考生应该总结归纳知识系统;总结归纳存在的问题,形成错题档案;总结归纳解题方法,如归纳某些问题的共同解题思路,并总结某种方法能够解决哪些相关的问题和某个经典问题的多种解题途径;总结归纳不同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相近知识的本质区别,把知识学透,把方法用活。

口诀 由表及里,归纳知识,总结得失,举一反三。

症状七:学习计划不合理

表现 有些考生糊里糊涂地过日子,摸摸这个,碰碰那个,或者完全从兴趣出发,或者干脆将学习任务堆积起来,一直拖到不得不完成为止,但这时新的任务又来了。

处方 复习计划可以分为三种。其一是阶段性计划,即对一个时间段的学习的大体安排。其二是短期计划,常常可以理解为周计划,它具有很强的操作性。考生可以具体设定自己的时间安排,严格执行,不要轻易改动,只有这样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其三是即时性计划,即通常说的日计划。它完全控制一天的时间,考生可以据此明确自己在相当短的时间内要做哪些事情。

口诀 分段计划,科学有序,保证落实,严格执行。

症状八:根据个人喜好下工夫

表现 许多考生学科之间发展不平衡。对某个学科感兴趣,或者对感兴趣的老师所任教的学科格外用功,成绩突飞猛进。但是,对不喜欢的科目漠不关心,成绩无法提高,学科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处方 考生如果要提高总分,就应该在弱势学科或平时不太感兴趣的学科上多下工夫,这样做更实在、更明智。由于效果的激励,对这样的学科的兴趣也会逐步提高。只要持之以恒,现状就会得到改观。

口诀 优势学科,稳步提高,弱势学科,强行人轨。

症状九:旧错屡犯,成绩难以提高

表现 这种现象的产生是因为不少考生没有从错题中总结经验,没有找出犯错的根本原因,而是一味地认为自己没有记住。其实。有些错误的产生是因为错误思维造成的。

处方 对于错误问题要及时纠正、总结经验,以免再犯。并将自己在平时练习中容易出错的地方辑录成册,以便时时提醒自己。

口诀 分析错题,追根溯源,反思错题,不犯旧错。

症状十:患得患失。考前心态失衡

表现 高考临近,有些考生精神过度紧张,甚至病倒。

处方 考前要防止两种极端的做法:一种是彻底放松,破坏了长期形成的生物钟,会适得其反;另一种是挑灯夜战,加班加点,导致考前过度疲劳,临考时打不起精神。考生考前调整休息是必要的,但应该是微调,特别要把兴奋状态逐步调整到上午的9:00~11:30,下午的3:00~5:00。考前要注意合理饮食,进考场后就要信心百倍,即使遇到困难也不要慌张。另外,进入考场适度紧张是正常的也是必要的,因为它有利于激情的产生,千万不能因此而引起不必要的慌张。

中考地理知识重点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方程;函数;考纲 ;大纲 ;复习

  进入九年级总复习阶段,学生的学习相对来说要主动些了。这时,老师如何教,教什么,这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能力更是至关重要。为使学生在中考中获得主动,得到优良的成绩,就必须在中考之前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总复习,明确总复习的思路。那么,初中数学总复习应如何安排?要注意哪些问题呢?现结合近几年中考复习情况,在新一年的总复习即将来临之际,我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初中数学总复习的一些建议。

一、三个抓好

第一:抓好重点,初中数学科中代数部分的一元二次方程、分式方程及其应用,函数;几何部分的全等形、相似形、解直角三角形、圆是我们复习的重点内容。在经过基础知识复习的基础上,在重返这些内容时,不能是简单的机械地重复,而是采用不同方法,从不同角度来交替强调和理解,复习中采用不同题型(填空、选择、解答)分散或统一的形式加强训练。例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的确定,我们除已知直接的两点坐标可以求出外,还要明白其命题的变化主要在于点的坐标的给出,它可以通过数形结合、方程、方程组、函数的一些性质转化出来,从而达到以点带片的作用。

第二:抓好热点,而至于中考的热点,则要注意三方面的题:(1)常考题:如整数指数运算、化简求值题、解方程、解直角三角形应用、尺规作图、方程应用、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的运用、圆与相似形的证明;(2)新题:如多条件一结论、一条件多结论、方案设计等开放性题、跨学科题;(3)背景题:如应用题这一重点知识的命题有时以市场经济为背景;有时以重大体育事实为背景。只有这样,才可以稳住中考质量的重心部分。

第三:抓好难点,难点问题,学生难以理解掌握,同时有些难点既是重点,也是中考命题的热点,若突破不了,学生的成绩难以保障。因此,难点知识必须讲清楚,而且还要挖掘,不能只停留在某种表面上。例如圆中比例线段的有关证明,这是我们近些年一直考到的知识点,也是学生的难点所在。在复习中,我们要从简单的直证法慢慢过渡到间接证法,并要逐一讲清楚换相等线段、换相等乘积、换相等比三方面的题,再到线段的和差问题,最后才能讲压轴型的代数与圆相结合的综合题。只有避免知识间的脱节,才能更好地突破难点。

二、四个重视

第一:重视“二纲”,就是要研究考纲,吃透大纲,把握知识的取舍。考纲规定了考试范围,教学大纲则规定了关于考试的知识和能力等的具体内容和要求,两纲存在着内在的一致性。复习时,要用考纲来统帅大纲,依靠大纲来吃透考纲,使两纲相得益彰,增强复习的目的性,对没有列入到考纲范围的知识点,在复习中我们就可以带过,以减轻不必要的负担。

第二:重视教材,这是因为从这几年的数学中考题可以看出,有相当一部分题目是直接源于教材的原题,或由教材的例题、练习题改编而成。所以,我们复习课的选题要重视教材,特别是初三的教材,因为考纲中的重点知识绝大部分落在了初三的课本中。

第三:重视样题,这是因为样题是我们复习的一个导向。教师在总复习前要对近几年中考数学试卷进行分析和研究,特别是当年的样题。复习时,将中考题分解到复习课中,就各知识点在中考的考核形式、题型、占分率等进行分析,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劲头,引起学生重视,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第四:重视基础,要系统地梳理全部的基础知识。中考试卷中,基础概念试题往往占有60%-70%或者更多一些,基础知识的系统复习不能忽视。而数学同一类知识往往分布在不同学期的教材,因此,基础知识的复习要求做到知识系统化,使概念更清晰,脉络更分明。基础知识的复习不是简单的重复,不是“炒冷饭”,要讲究方法。例如初中代数,往往要打破原来章节的界限,按知识大块进行系统归纳:(1)实数的概念及其运算;(2)代数式的分类、概念及其运算;(3)方程(组)的概念、性质、解法及应用;(4)不等式的概念、性质、解法;(5)函数的概念,几种常见函数的图象及性质;(6)统计初步知识。几何知识的归纳也类似。

三、五个勤

第一:勤观察。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复习时要多留意生活中的数学,用我们学过的知识去解决它,这叫学以致用.再从中挖掘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第二:勤动手 。轴对称、中心对称、平移和旋转等图形的变换,图形的展开与折叠,利用勾股定理、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锐角三角函数等知识设计方案等问题,就需要我们画一画,剪一剪,折一折,只有通过动手做一做,才能感受图形之间的关系,从而直观地呈现其中的规律;如解方程(组)、不等式(组)、分式的运算、实数的运算等需要动手算一算,才知道正确的结果;平面直角坐标系和概率必须动手操作、实验才能体会数与形的关系.

  第三:勤动脑 。学习不能只停留在看和做上,还要多思考,多想像,看应用了哪些知识,还可以用哪些方法来解答,哪种方法最简单,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中考地理知识重点总结范文第5篇

高三化学总复习是中学化学学习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巩固基础、优化思维、提高能力的重要阶段,高三化学总复习的效果将直接影响高考成绩。为了使学生对高三化学总复习有良好的效果,并且顺利度过这一重要的时期,为此我们高三化学备课组一学期来对高三化学教学有详细的计划,注重教学过程,常总结和反思,根据高三各个不同时期使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训练方式。

一、研究信息,看准方向

怎样着手进行化学总复习,复习的目的和任务是什么?这是刚刚进入高三的同学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也是教师在高三化学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就必须对一些信息进行研究,从中领会出潜在的导向作用,看准复习方向,为完成复习任务奠定基础。

1. 研究高考化学试题。纵观每年的高考化学试题,可以发现其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它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始终保持稳中有变的原则。只要根据近几年来全国高考形式,重点研究一下全国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就能发现它们的一些共同特点,如试卷的结构、试题类型、考查的方式和能力要求等,因此开学初我们共同研究了十年高考,把握命题方向及命题特点,从而理清复习的思路,制定相应的复习计划。

2. 关注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变化。与以往教材、课程标准相比较,现在使用的新版教材和课程标准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内容的调整,实验比重的加大,知识的传授过程渗透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增加了研究性学习内容和新科技、化学史等阅读材料。很显然,这些变化将体现在高考命题中,熟悉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这些变化,将有利于把握复习的方向和深难度,有利于增强复习的目的性。

3. 熟悉考试说明。考试说明是高考的依据,是化学复习的“总纲”,不仅要读,而且要深入研究,尤其是考纲中变化的地方,以便明确高考的命题指导思想、考查内容、试题类型、深难度和比例以及考查能力的层次要求等。不仅如此,在整个复习过程中要不断阅读,进一步增强目的性,随时调整复习的方向。

4. 合理利用其他资料。除了高考试题、考试说明、教材、课程标准、化学教学基本要求外,获得信息的途径、方法还很多,如各种专业杂志、名校试题、网络信息等。但是,这些资料的使用必须合理,这样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老师自身必须投入题海,然后筛选训练题和资料,备课组内老师资源共享,进度统一,皆以广泛收集信息为主要目的,以免干扰复习、浪费时间。

二、抓纲务本,摆正关系

进入高三化学教学,很容易走进总复习的怪圈:“迷恋”复习资料,陷入“题海”。虽然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收效甚微,效果不佳。对此,高三化学教学过程中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努力处理好下面几种关系。

1.教材和复习资料的关系。教材是化学总复习的根本,它的作用是任何资料都无法替代的。在化学总复习中的抓纲务本就是指复习以考试说明作指导,以教材为主体,通过复习,使中学化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并在教材基础上进行拓宽和加深,而复习资料的作用则是为这种目的服务,决不能本末倒置,以复习资料代替教材。我们以《优化探究》作为主要参考书,供整理知识、练习使用,在复习的过程中应随时回归教材,找到知识在教材中的落脚点和延伸点,不断完善和深化中学化学知识。因此我们要求学生在复习下一节之前完成基础知识部分,弄清自己的不足,上课做到有的放失。

2.重视基础和培养能力的关系。基础和能力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基础,能力就缺少了扎根的土壤。正因为如此,化学总复习的首要任务之一是全面系统地复习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通常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分成五大块: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元素及其化合物、有机化学、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如对化学概念、理论的复习,要弄清实质和应用范围,对重点知识如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等要反复记忆不断深化,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等规律性较强的知识,则应在化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总结、归纳,使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结构化、规律化,从而做到在需要时易于联系和提取应用。同时注意规范化学用语的使用(如化学反应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极反应式、电离方程式以及化学式、结构式、电子式等),规范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力争使基础知识和技能一一过手。

3.化学学科和其他学科知识的关系。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自然科学,与数学、物理、生物乃至社会发展各方面都有密切的联系,不仅在知识上有相互融合和渗透,而且分析处理问题的方法也有相同、相似或者可以相互借鉴的地方。这一点不仅在教材中有所体现,而且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也有充分的体现,如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实际,化学与新科技、新发现等相互联系的试题有增加的趋势。因此,在复习中可以化学知识为主干,找出化学与其他学科的结合点、交叉点,并以此为基础向其他学科领域延伸、扩散,实现从单一学科知识和能力向综合科的综合知识和能力转化,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切实培养解决化学与社会等实际问题的能力。

4.练习量和复习效率的关系。练习是化学总复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再学习、再认识过程,也是促进知识迁移、训练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但练习量必须合理,以保证质量为前提,避免简单的机械重复和陷入“题海”。通过练习要达到强化记忆、熟练地掌握知识、找出存在的问题、弥补薄弱环节、扩大知识的应用范围和提高能力的目的,从而提高复习效率。

三、多思善想,提高能力

化学总复习的范围是有限的,要想在有限的时间里达到最佳复习效果,只能采用科学的方法,在教师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都必须开动脑筋,多思善想。在化学教学过程中采用分层教学,有平时的正常面上的教学,有优秀生的提高,和学习有困难学生的加强基础等不同的形式。

1. 精读教材,字斟句酌。

系统复习,自始至终都应以教材为本,注意知识的全面性、重点性、精确性、联系性和应用性。对中学(初、高中)化学知识和技能都要一一复习到位;对教材中的关键性知识(我们常说的考点),进行反复阅读、深刻理解,以点带面形成知识结构;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使用和描述要科学、准确和全面,如规范地使用化学用语,正确、全面地表达实验现象和操作要点等(尤其适合中等以下的学生,利用年级组统一安排的基

础加强课时间);对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前因后果。如与离子反应有关的知识有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和正误判断、离子共存问题、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离子的检验和推断、溶液的导电性变化等。应用性是指通过复习要学会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如元素周期律、周期表涵盖的内容相当丰富,可以进行元素位、构、性相互推断,预测未知元素的性质,比较各种性质的强弱等。此外,要重视对化学实验内容的复习(包括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和课本后的分组实验),而且尽可能地亲自动手操作,通过这些典型实验,深入理解化学实验原理(反应原理、装置原理、操作原理)、实验方法的设计、实验结果的处理等,切实提高实验能力。

2. 学会反思,提高能力。

能力的培养是化学总复习的另一个重要任务,它通常包括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计算能力,其中思维能力是能力的核心。值得注意的是,能力的提高并不是一天就能办得到的,要经过长期的积累和有意识的培养。因此,在复习过程中,特别是做题、单元考试、大型考试后,要常回头看一看,停下来想一想,我们的复习有没有实效,知识和技能是否获得了巩固和深化,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要善于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复习和解题训练,而不是做完练习题简单地对对答案就万事大吉了,而是进一步思考:该题考查了什么内容,其本质特征是什么,还有其他更好的解法吗?对典型习题、代表性习题更要多下功夫,不仅一题一得,更要一题多得,既能促使知识得到不断地弥补、完善,又能举一反三,从方法上领会解题过程中的审题、破题、答题的方式和奥秘等,以此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严密性、敏捷性、深刻性、创造性和广阔性)。长期坚持,就能化平凡为神奇:能掌握化学知识及其运用的内在规律和联系,善于抓住关键,灵活地解决化学问题;能驾御化学问题的全貌,抓联系、作比较、会归纳、能延伸;能另辟蹊径、不拘一格地解决实际问题。

四、端正心态,培养素质

健康向上、勇于进取、自信自强的积极心态是搞好复习的重要保证,也是高考成功的关键。而积极的心态有赖于平时的不断调整和锤炼。

1. 正确对待考试。在高三复习过程中,考试是频繁的。由于受高考一试定终身的负面影响,许多同学对考试成绩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了考试本身所起的作用,把平时的每一次考试都是练兵的绝好机会,都能够暴露学生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在后续复习中进行针对性的查漏补缺,总结经验教训,以便学生在高考中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所以既不能因一时失误或遇到困难而气馁,也不能因成绩进步而沾沾自喜。

2. 合理安排学习的时间。复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的身体就像一台精密的仪器,决不能超负荷使用,相反地,必须加以维修和保养,这样,它才能经久耐用。因此,我们要动静结合,既要勤奋学习,也要学会放松、休息、锻炼,只有劳逸结合、生活得有规律,才能轻松自如地渡过难关。这就是所谓的一张一弛的文武之道。

3. 创设良好的学习心理环境。人的心理和行为受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对大多数高三学生来说影响最大的恐怕就是升学压力和竞争压力了,如果处理不好就可能带来消极影响,这对复习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从自己的基础和实际出发,扎扎实实地复习;愉快地接纳自己,充分肯定自己的进步,找出存在的问题及时弥补;自觉地控制自己,以明确的目标、良好的意志力调节自己,变压力为动力,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

五、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1、我们教学经验不足,对教材的把握和知识内容体系的“度”的控制,以及教学进度的掌握均存在一定的缺憾。导致学生基础知识遗忘率高,教师教的辛苦学生学的也累。

2、新教材实验内容和实验要求很高,尤其高三还有大型探究实验,由于学校实验条件和规模还达不到新课程改革要求。尽管老师想尽办法,动足脑筋,但还是遗憾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