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信息化建设(精选5篇)

  • 档案信息化建设(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一、究竟什么是档案信息化?什么是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信息化是指档案管理模式从以面向档案实体保管为重点,向以档案实体的数字化信息这种主要形式向社会提供服务为重心的转变过程。在这样的转变过程中要实现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和网络化;要实现档案信息接收、传…

档案信息化建设(精选5篇)

档案信息化建设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摘要:档案信息化、信息化建设一直是新时代档案管理追求的目标,上个世纪末开始的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是我国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契机。本文对档案信息化、信息化建设进行了一些讨论。

在当前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下,档案信息化和档案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档案事业应对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的必然选择。从党和国家明确提出的“已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要求,到国家档案局提出的“已档案信息化促进档案事业发展的目标”要求,档案信息化和档案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档案信息服务社会的最佳技术手段和实现途径。传统的档案实体管理体制已经开始彻底改变,档案信息化和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自2000年全国档案工作会议上正式提出了档案信息化的概念后档案信息化建设在全国各类档案馆(室)中蓬勃开展起来。对于档案信息化及档案信息化建设以前我是知之甚少的,在这几年的工作实践及学习中逐步有了一些认识,现将我的一些拙识浅见拿来与大家一起探讨。

一、究竟什么是档案信息化?什么是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信息化是指档案管理模式从以面向档案实体保管为重点,向以档案实体的数字化信息这种主要形式向社会提供服务为重心的转变过程。在这样的转变过程中要实现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和网络化;要实现档案信息接收、传递、存储和提供利用的一体化;要实现档案信息高度共享,而这必将引发档案管理模式的变革。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指是指利用数据库技术、数据压缩技术、高速扫描技术等技术手段,将纸质文件、声像文件等传统介质文件和已归档保存的电子档案,系统组织成具有有序结构的档案信息库。

档案信息化和档案信息化建设各遵循什么原则呢?

档案信息化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摘要:

1、规范性原则摘要:制定和实施档案工作标准和规范,是档案工作现代化的需要,是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的需要。实现馆(室)藏档案信息化,一方面可以将馆(室)藏的档案通过扫描等技术手段转化成计算机可识别和处理的数字化信息,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接收电子文件进馆,但不管是通过馆(室)藏档案数字化还是接收电子文件,都应该坚持规范性原则,制定相应的标准、规范和法规,如摘要:字符内部编码标准、数据处理格式标准、信息输出标准(包括信息的显示、打印、传递等直接面向网络用户的服务格式)及数据交换标准。只有这样才能使电子文件的归档,传统介质档案数字化,数字化档案的保管、传递、利用等工作都实现有序化、标准化和规范化,避免出现各自为政,互不兼容,重复建设等现象发生。

档案信息化建设范文第2篇

关键词:信息化;目录数据库;电子档案;档案管理

中图分类号:G27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档案是人类社会各项实践活动的真实记录,是社会的宝贵财富,是人类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档案事业是维护历史真实面貌的永恒的事业。档案工作深深植根于人类社会生活,与人类社会发展同步,并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越来越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新时期档案部门的一项基础性业务工作,是档案工作向现代化迈进的必由之路,是档案工作实现历史与未来有机链接的战略之举。党和国家十分重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我们必须切实从各方面加大力度,予以重视。

第一,要把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各项工作纳入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盘棋,要统筹规划,科学分析,有计划、有步骤地把档案信息化的各项工作做好。要搞好工作布局,经济条件具备的地区档案信息化可以先行一步,带动其他地区发展。要搞好工作规范,确保档案信息化的各项工作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规范有序推进,确保数字档案资源格式统一、数据规范、长期可读、便于共享。

第二, 要通过档案信息化整合,带动各项档案基础业务工作。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科学系统工程,涉及到档案工作的方方面面。档案信息化的顺利开展必须有良好的业务工作基础,需要配备现代化的设备和相关人才,需要各部门通力合作。各级档案部门要以开展档案信息化工作为抓手,整合、带动各项基础业务工作的发展,使档案事业各项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第三,要确保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效益和质量。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工作量非常大,一定要严把质量关,保证利用档案信息的查全、查准,力求档案信息管理系统运行的安全、可靠。同时要增强档案安全意识,对于信息化条件下档案的开发利用,一定要把安全防范措施放在首位,对于那些密级较高的档案,原则上不进行数字化,可采取其他保护和复制措施。

档案人员应该如何改进档案管理工作

根据“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及许多档案专家的建议和多年档案工作的实践经验,我们应该遵循:“适应国家信息化建设和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把档案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总格局,以档案网络建设为基础,以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以扩大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目标,加快推进档案资源数字化、信息管理标准化、信息服务网络化的进程,促进档案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宗旨,改进思路,从各方面强化档案信息化建设:第一,加快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数字化档案馆,大致包括档案馆库房建设,档案馆馆藏建设,检索工具建设,规章制度建设,专兼职档案干部队伍建设及档案服务利用工作等等.继续推进运用计算机管理档案,提高档案馆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应用程度,逐步提高档案信息化水平。

第二,促进档案信息资源建设。要建设数字化档案馆,首先要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对档案馆中存储的档案包括纸制档案,照片底片档案,录音,视频档案等各种载体的档案和现行文件进行数字化处理和存储,即进行数字化档案馆馆藏的建设。

第三,加强档案目录数据库建设。要充分运用计算机技术,加快档案目录数据库建设,提高档案检索利用服务质量。各部门向档案馆移交档案时,要尽量做到同时移交机读目录。

第四,积极推进档案全文数据库和多媒体数据库建设。有条件的档案馆应通过接收电子档案,对各种类型档案进行数字化管理等方法,积极建设相关的全文数字库和多媒体,尽快实现档案全文信息查询,不断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第五,加强电子档案归档管理。档案部门要根据档案管理的要求,加强对本单位电子文件积累、鉴定、著录、归档等工作的监督、指导,保证各单位产生的有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真实、完整、有效。研究电子档案接收、保管、利用的技术方法,制定电子档案管理办法。最后实现档案信息处理计算机化,信息存储数字化,信息采集实时化,信息服务网络化。

档案工作要在未来社会中占据一席之地,必须具备基本的信息竞争能力。而对此产生直接影响的关键因素之一是档案工作者的素养,尤其是信息素养。而素养的提高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种能力的锤炼之中。

运用信息工具的能力,这是信息时代必须放在首要位置的一种能力,档案人员要注重自我完善,掌握计算机理论知识和运用技能,使自己能熟练使用各种现代信息工具,特别是网络传输工具,为更快、更好地开发档案信息打下牢固的技术基础。

档案信息的获取能力。长期以来,档案部门主要依靠归档制度来保证档案试实体的收集,并且始终未能摆脱“重藏轻用”的局面。而信息时代,社会将更多地从信息服务的功能上去要求和评价档案部门。因此,档案工作者必须具备较强的信息获取能力,不仅要熟练、快速地获取本馆所藏的档案信息提供给利用者,而且要充分利用网络的便利和优势,熟悉网上的档案信息资源,引导利用者获得更多的档案信息。

档案信息的鉴定、评估能力。把有价值的档案信息有效地传递给档案利用者是档案工作着的一项基本职责,也是利用者评价档案部门信息服务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网络环境下,信息量十分巨大,内容十分庞杂,档案工作者必须具备比以往更强的鉴定评估能力,对档案信息进行判断、鉴选、综合分析,从中捕捉到与特定利用者密切相关的部分,为利用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档案信息的加工、提炼能力。信息社会,利用者需求的是“精要”信息,提供“原件”已远远无法满足利用者各类复杂的需求。这就要求档案工作者提高对档案信息的加工、提炼能力。许多档案信息具有多重价值,从不同角度进行加工,剔除其中的无用成分,重新组合,将产生出新的档案信息产品。从而实现档案信息的渗透增值能力,达到高效利用的目的。

总之,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门深奥的学问,做好档案工作是无止境的,档案信息化建设也是一个循序渐进和不断探索的过程。档案人员只有不断提高素质,不断探索新路,才能够使档案事业不断向前迈进。

参考文献:

档案信息化建设范文第3篇

【关键词】档案管理;档案信息化

伴随着全球信息化的飞速发展,档案信息资源也日益猛增。传统模式下的以手工为主的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要求。特别是计算机及其网络化的普遍应用,档案工作重心向信息化发展已成为必然的趋势,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可以说是刻不容缓。信息化的浪潮对档案管理事业是一个巨大的冲击,但也同时推动和促进档案管理观念的转变,档案管理正从单一的实体管理提升到更高层次的信息化管理模式。信息化建设的全面推广和应用,将使档案部门能够更为方便、更为准确、更为快捷的为社会各界人士和民生服务,满足不同层次间的需求。从而真正体现档案的重要价值。

一、档案信息化的定义及重要意义

所谓档案信息化的定义就是在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档案管理活动中全面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处置、管理,并提供社会利用,加速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进程。其本质就是档案信息化把档案管理模式从以档案实体管理为重心向档案信息化管理为重心进行转变的过程。

档案信息化的重要意义在于两个方面:

第一档案信息化是世界信息化管理的客观要求,档案信息化建设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是在现代化技术条件下,全面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处置、管理提高信息利用率。

第二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新时期我国档案工作的重大战略决策,特别是在科技文化、社会保障、卫生医疗、教育就业等诸多民生领域全社会都在迫切要求档案信息化建设加快发展。目前,伴随着电子政务网络的建立及办公自动化传输网络化的普及和推广,电子文件管理和共享已被普及。而以往的纸质文件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现行文件利用的及时性、方便传播和利用的需求,随着民生服务领域的不断深化和拓展,政府大规模进行简政放权将原有的大部分政府职能向街道、乡镇等基层组织下放,并把向社会购买服务作为减轻行政成本的一种手段。促使各行各业信息系统建立和完善起来,形成了大量的信息化数据,这些大量的信息数据的收集保管和提供利用无疑带动了档案信息化的管理方式的转变,建立健全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法律法规,逐步实现档案信息管理的统一平台,将档案的实体管理提升到档案信息化、网络化管理水平是当前我国档案事业的重要战略任务也是实现国家信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资源信息化意义重要而且深远。

二、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成败取决于全社会档案意识能否真正建立起来。

随着全社会档案意识的发展,人们的档案意识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但是受到知识结构、认知程度、经济条件等综合因素的限制,全社会的档案信息观还没有完全形成。档案意识还相对薄弱。而在档案意识还相对薄弱的社会里,社会管理者的档案意识如果受到制约,档案事业的发展空间和方向将严重受阻。还有社会组织、社会大众的档案意识甚至少数档案工作者档案意识的淡泊也会从不同程度上影响到档案事业包括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为最大限度地减少上述不利因素对档案信息化事业的阻碍作用。

三、档案信息化建设必须经过充分的调研分析,经过反复的分析论证,才能进行系统的开发和建设,切忌要避免盲目建设带来的资源浪费。

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前提是争取单位的重视和支持,提供必要的资金和人员物资保障。档案信息化是指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将档案资源和档案各项管理过程数字化,通过信息系统加工和计算机储存、网络传输,实现档案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有序、有效开发利用,最大限度达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使档案信息资源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过程。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各单位应将档案信息化建设安排到与本单位现代化管理同步发展,做到通盘考虑。与本单位信息建设共同规划、共同安排、同步实施,在资金投入、物资保障、技术培训方面给予支持,使档案信息化建设与本单位整体建设同步进行。

四、档案信息化建设应该在各类系统运行比较稳定的基础之上,在各个子系统的功能完善的条件下实施建设,以保证档案信息化系统的稳定运行。

1.档案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档案部门信息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立起特点突出、利用方便、配置合理的档案信息数据库基础上,才能有效地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

2.经过全面应用档案信息化系统,极大地推动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进程。档案管理应用软件的开发推广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环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如清华紫光档案管理信息系统,东方飞扬档案管理系统等都广泛深入地应用到档案管理事业之中。

五、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技术性和业务性都非常强的工作,所以要求档案信息化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档案业务知识。

档案信息化建设范文第4篇

【关键词】档案;信息化;工程建设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archives informatization is an irresistible trend,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their many years of work experience, for archiv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puts forward some experience.

Key words:File;Promo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工程档案信息化就是以室藏档案为依据,在不改变档案原来的内容信息的情况下,对档案本身的内容及档案的存在形式进行符合信息转变原则的改变,使档案信息社会化,实现档案资源共享。现结合本人在实际工作中的经验,谈一谈工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一点体会,供各位同仁参考。

一、档案信息化的现状

(一)档案软件没有信息管理功能,缺乏通用性。档案部门使用的计算机型号不一,规格各异,各自开发的软件不能互用,并且没有一个既适用于文件检索又可用于档案信息管理的计算机管理软件系统,由于不能互调,就不能利用计算机完成信息管理工作,不能快捷地出版信息编辑成果,这制约了档案信息电子化的进程。

(二)在我国至今还没有建立一个达到数据交换的机读目录档案系统,档案信息系统和网络建设形式各行其是,层次不一,规范性、开发性、服务性、共享性较差,不能适应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要求。

(三)标准化、规范化工作有待提高。档案信息管理电子化的前提是基础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但由于历史原因,室藏档案业务基础差,案卷质量不高,特别是各类档案的著录细则相容性不强,系统软件移植性差;档案自动化工作尚无统一标准,仅着眼于某一专业系统,无法全面实施、推广统一标准,这也制约了档案信息工作电子化。

(四)档案的技术标准、组织工作程序标准未从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特点和发展考虑,越来越多的归档“文件资料”是磁盘、光盘,现行的档案整理、分类方法、著录标准及有关规定已不能完全适应。

(五)档案信息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实现档案信息电子化,首先要有现代化的人,管理人员要有较高的知识层次和先进技术水平,不能仅仅满足于一般的计算机操作。从目前看,许多档案部门缺乏现代高技术人才,其中档案、信息处理复合型人才就更奇缺,大部分档案人员现代技术水平偏低。尽管引进了现代化设备,仍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就谈不上档案信息化了。

二、档案信息化的优势

所谓档案信息化,就是以室藏档案资料为主要物质对象,用计算机、通过网络等对档案文献进行收集、筛选和不同层次的加工,使之转化成为软件形式的二次文献信息供人们利用的过程。其优势有:

(一)可充分利用和发挥现有计算机的潜能,提高利用率。目前,大多数基层档案室对计算机的应用单一,开发功能简单,有的仅仅用于档案著录或文件打字贮存,利用的低效率造成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极大浪费,使现代化设备不能尽其用。

(二)缩短二次文献信息的加工时间,提高档案信息的时效性。手工信息加工工作模式是:选题—选材—编辑—出版,这条“慢工出细活”的工作方式,即从文件资料形成到开发“二次文献信息”时间长,造成信息失效,严重影响了档案信息的应用价值。档案信息化后可直接利用机读形式的档案,利用计算机的功能完成信息加工工作程序,快捷地出版二次文献。

(三)档案信息化可一次投入,多次产出,改变信息加工工作受经费限制的局面。手工编研信息成果出版需要较多的经费,但目前乃至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企望国家给档案部门拨较多的经费进行信息编辑是不现实的,依靠自身解决也不是件容易的事,解决不好,档案工作者的辛勤劳动成果只能“待字闺中”。

(四)档案信息化成果可多份拷贝,将拷贝成果送到领导及各个部门,扩大了社会影响,拓宽了服务范围,档案部门的地位自然也就得到了提高。

(五)档案信息化可使档案信息顺利地与最新技术接轨。虽然“信息高速公路”在我国尚在起步阶段,但档案事业要注意这方面发展动向,超前拿出对策,使档案工作适应这一客观形势的变化和要求,为今后“信息高速公路”中有一束档案信息打下基础。

三、如何做好档案信息化建设

(一) 档案工作人员要树立档案信息意识.

档案信息化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观念信息化”。档案工作人员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力量,他们的能动性事关信息化建设的成败,只有让档案工作人员在思想上树立档案信息的意识,认识到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档案工作人员才会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心,才会主动关心档案信息化建设事业,认真做好信息化过程中的各项工作,主动思考社会文献信息系统中各种文献信息的渗透和融合,促使档案信息化建设与其他社会信息事业相互结合,共同发展。

(二)档案人员知识结构的变革迫在眉睫。我国档案人员要适应信息技术和档案事业的发展必须采取积极措施抓好知识更新,引进、消化、适应信息技术的成果,使档案人员拥有广博的知识,以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可以肯定,加快档案人员知识结构的变革,多途径、多层次培养人才,是档案工作迎接信息技术革命最根本的对策。

(三)提高档案信息化技术软、硬件水平

信息技术的广泛采用和电子政务的加快推进,使档案基础建设的重心向档案信息化建设转变。在计算机管理渗透的形式下,计算机管理软件的应用为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做出了巨大贡献。档案部门应建立自己的局域网,添置计算机、光盘刻录机、扫描仪等,使其在系统开发和档案利用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1. 做好档案信息化建设必须配备计算机、服务器、交换器、路由器、扫描仪等硬件设备。

档案信息化建设范文第5篇

【关键词】 网络环境;信息化; 信息化建设

档案是社会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人类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历史记录,是宝贵的历史文化财富。档案工作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有效地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变档案的潜在价值为现实价值实现社会共享。当前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档案信息化和档案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档案事业应对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的必然选择。从党和国家明确提出的“已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要求,档案信息化和档案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档案信息服务社会的最佳技术手段和实现途径。传统的档案实体管理体制已经开始彻底改变,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化和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档案工作在网络时代的必由之路,是深化档案社会化服务的必然要求。

1 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化及信息化建设的的发展机遇

档案信息化即档案信息实现“三化”:一是档案信息数字化;而是档案信息接收、传递、存储和提供利用一体化;三是档案信息网络化。

知识经济时代,大量的知识信息将成为档案馆宝贵的信息资源,这将为档案馆加快档案信息化和信息化建设提供良好的机遇。

随着档案信息资源的急剧增加,人们的信息意识越来越强,对信息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档案信息的开发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手段,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是档案网络建设的最终目的,网络环境下的档案编研工作借助先进的存储、检索、传输技术,使选题更灵活,信息采访更方便,加工更快捷,出版方式更灵活。制作技术也从传统的手工操作方法发展到现代化新技术上来。档案网络建设为档案编研提供一个展示成果的舞台。

网络建设是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因特网对外宣传档案事业、史料信息、交流工作经验、交换电子数据、在线查找馆藏档案目录等,成为网络时代档案工作的主要内容。在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经过编码压缩之后以数字化形式在网络上高速传递,地理上分散分布的档案馆变成了网络上的逻辑节点,用户可以在网际自由地穿梭跨越,网络服务便具备了快速、及时、高效的优点。

2 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化和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网络环境下,档案部门必须以服务为中心,致力于网络上的信息化资源建设,采取各种先进技术为用户提供高效便捷、准确系统的网上档案信息服务,塑造网上档案馆的良好社会形象。档案信息化建设是实现信息社会的重要保障。

2.1 档案信息化,可以改善档案管理工作。只有实现档案信息化,才能冲破档案利用的种种局限。使档案管理部门从封闭走向开放,从档案的保管和利用职能向信息采集、管理和服务职能转变,电子档案的产生,使计算机先进技术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发挥得更充分。档案人员可通过简单的操作进行查询和利用,从传统的手工编目和查询及繁重的编研信息收集等方面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和合理配置、科学管理,为社会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

2.2 档案信息化,可以为科学研究和知识普及等提供智能化服务。档案信息化,可一次投入,多次产出,远程服务,资源共享;可缩短二次文献信息的编著时间,提高档案信息利用的时效性。

2.3 档案信息化,可避免出现“时空黑洞”。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将日趋普及。电子档案信息内容的数字化,文档处理的一体化,电子档案保存的技术化,开发利用形式的多样化,使得电子档案的管理与纸质档案的管理有着截然不同的方法,这就对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档案人员要管好档案,就要提前介入到电子文件和管理工作,提前以管理档案的形式管理电子文件等有信息,实现文档一体化管理,使信息发挥最大的效益。

3 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化和信息化建设的内容和主要任务

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基础建设、标准规范建设、应用系统建设、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

3.1 基础设施建设。其核心是计算机网络。主要包括计算机、交换机、路由器、服务器、存储器、以及操作系统、数据管理系统、信息安全系统等。

3.2 标准规范建设。这是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化快速、有序、健康发展的保证。管理规划包括数字档案相关要领定义、移交、整理、价值鉴定、存储、著录、安全性保证、原始性保证、检索途径、利用方式等;业务规范包括数字档案的术语标准、资源描述、数字档案文件格式、元数据、对象数据格式标准等;技术规范包括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标准、软件系统工作平台技术标准、存储压缩格式、数字水印、加密算法等。

3.3 应用系统建设。这是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档案信息网络建设技术保障。选用先进、适用和可靠的档案管理软件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关键。

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事业适应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创新档案服务机制、全面提高档案工作为社会服务能力的必要手段。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全面而又具体的工作,信息化的实现不是档案馆(室)某一部门的工作,也不是单靠几个计算机 技术人员就能实现的,它需要所有档案人员的积极参与与配合,档案队伍素质对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的质量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档案队伍中计算机技能的提高是目前档案部门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认清和理解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这些问题,对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实现档案工作现代化将起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