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机构年终总结(精选5篇)

  • 培训机构年终总结(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二)构建干部终身教育体系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永葆党的先进性的一项历史性、政治性任务。从当前我党所处的历史方位来看,党实现了两个历史性转变,执政条件和社会环境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党的领导方式、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制度都必须相应改进和完…

培训机构年终总结(精选5篇)

培训机构年终总结范文第1篇

一、充分认识构建干部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构建干部终身教育体系是应对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挑战,实施人才强国的战略举措。进入新世纪,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经济全球化引起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全球化人才数量和质量的竞争,是人力资源的竞争。要在激烈竞争中赢得主动,取得发展,必须树立战略眼光,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培养人才、经营人才,不断力口大人力资源开发的力度。干部是人才队伍的骨干,担负着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重任,培养和造就一支具有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是人力资源建设的关键。因此,大力实施人才强国的战略举措,就必须构建干部终身教育体系。

(二)构建干部终身教育体系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永葆党的先进性的一项历史性、政治性任务。从当前我党所处的历史方位来看,党实现了两个历史性转变,执政条件和社会环境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党的领导方式、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制度都必须相应改进和完善,但我们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还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特别力口人世界贸易组织和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后,许多干部出现了“知识恐慌”和“本领恐慌”。从长远看,党要始终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站在时代前沿带领人民团结奋进,就必须使全党与时俱进,永葆先进性,使整个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不断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构建干部终身教育体系,实现干部持续学习、终生学习,源源不断的培养教育出一大批靠得住、有本事的各级干部,最终把我党建设成为学习型政党,成为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不可少的源头工程,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永葆党的先进性的一项历史性、政治性任务。

(三)构建干部终身教育体系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社会发展证明,学习已不只是人们变换职业和谋生的需要,而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学习就是生活。终身教育体系作为终生学习的载体,成为提高自我价值、实现自我超越的重要手段。终身教育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遵循人的个性发展规律,允许并提倡人们有足够的机会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这都符合人才成长规律和干部教育规律。过去,干部教育培训多注重提高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往往忽略了干部精神文化、健康素质等各个方面的多元需求,这不利于干部的全面发展和党的事业。应该以人为本,关注干部的精神世界,通过构建干部终身教育体系,实现干部人人都有充分接受教育、享受文明成果的机会和权利。

(四)构建干部终身教育体系是构筑中国特色的干部教育体系,推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不断走向科学化、制度化的重要保证。近年来,各地积极探索,成效显著。但是,与时代提出的新任务相比,与中央提出的“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重视不够,还没有作为一项基础工程纳入到社会发展的整体性战略规划中去;教育培训工作过于粗放,还没有形成一整套科学、规范的理论体系和运行机制,教育培训的实效性不够,素质教育、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还未提上应有的位置;培训市场相对封闭,渠道过窄,教育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不能满足大规模培训干部的要求,教育培训的手段还显单一、落后等等。这些都从深层次上影响到中国特色的干部教育培训体系的建立。以终身教育的理念和思想统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升、完善其理论体系,构建科学、规范、高效的运行机制,是推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不断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重要途径。

二、构建干部终身教育体系的目标及原则

(一)构建干部终身教育体系的目标。引导干部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形成大规模培训的格局,构筑开放式终身教育体系,探索社会化培训的路子,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运行机制。最终实现培训体系终身化、培训手段现代化、培训管理法制化、培训资源社会化、培训机构网络化、培训师资专家化,形成干部求知有学处、实践有用处、深造有去处,人人爱学习、人人受教育的局面,全面提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和驾驭、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

(二)构建干部终身教育体系的原则

1、培训市场的开放性原则。目前干部教育培训的主渠道不能满足干部终生学习、全员培训的要求,必须建立开放的教育培训机构。培训市场的开放性也是世界上教育发达国家终身教育体系的特征。它包括教育机构对受教育者的开放及它们之间的开放。要求学校教育、社会培训部门、网络教育、广播、电视教育等机构间相互交融,互相开放,在平等协商、互利互惠的基础上资源共享,构架起各种类型、各种形式和各个层次教育培训的立体网络。

2、项目运作的市场化原则。采用市场运作的办法进行培训,成本低、效果好,是各国终身教育的普遍作法。我们也完全可以在保证培训效果的前提下,树立效率观念,适当追求投入产出的比例。要改变过去主管部门垄断培训市场的做法,广开培训渠道,引入市场机制,大力推行社会化培训,积极调动各类培训机构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全社会教育资源。要把握市场规律,培育市场,加强管理,促进教育培训的产业化。

3、培训效果的实用性原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终身教育的四个基本目的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极大的体现了教育的实用性。干部培训更应讲求实效,突出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特别要注重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因此内容要选精,形式要搞活,培训要管用。一方面在课题开发上必须注重需求研究,精心组织,有的放矢;另一方面要体现分级分类原则,注意突出重点,统筹安排,做到重要干部重点培训,优秀干部加强培训,年轻干部经常培训,紧缺干部抓紧培训。

4、培训管理的法制化原则。许多国家都通过法律形式对终身教育予以保障,如美国于1976年通过了《终身教育法》,日本于1990年通过了《终生学习振兴法》。从根本上讲,干部终身教育体系是社会发展在国家公务员制度上的反映。无论是规范当前干部教育存在的问题,保证干部教育培训的健康、有序发展,还是明确公务员的教育权利义务,都需要提高教育培训的法制化水平。法律具有权威性、稳定性、长期性的特点,建设法制环境,以法治教,以法促教,这是顺利构筑干部终身教育体系的根本制度保证。

5、教育培训和人力资源开发相结合的原则。现代终身教育的一项重要功能就是开发人力资源,不断使人力资源增值。在制定教育规划和开展培训中要把培训与发展战略,与整体性人才开发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教育培训推动人才转型、人才升级和人才增值。要把教育培训与干部职业生涯设计相结合,着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努力把人力资源的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的人才优势、综合国力优势和竞争力优势。

6、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人为本是现代终身教育的一个重要理念。干部终身教育要充分认识人的价值,尊重人的发展意愿和需求,通过改革创新培训管理体制、制度和机制,按需施教,开展个性化、差别化培训,满足干部需求,开发干部的潜能,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三、构建干部终身教育体系的框架

构建干部终身教育体系必须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围绕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干部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和总揽全局的能力。结合青岛市工作实践,我们认为干部终身教育体系大体由以下三个方面组成:

(一)丰富多彩的内容体系

1、以提高干部思想理论水平为目标,构建“三学一考”政治理论培训体系。即脱产学习、中心组学习、在职自学和理论考核相结合。政治理论培训是领导干部终身教育的首要内容,要把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作为理论培训学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衡量学习成效的标准。脱产培训遵循干部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充分发挥党校、行政院校培训主渠道作用,分层开展,注意及时把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难点热点作为课题,提高干部应对复杂局面能力;中心组理论学习重点在理论联系实际,研究和解决本地区、本部门改革和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下功夫;要在干部理论考核工作基础上,积极探索建立起党政领导干部政治理论水平任职资格考核制度。

2、以提高干部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和水平为目标,构建干部知识更新培训体系。这是终身教育内容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来开展学习。从我市看,主要有这样几种形式:名校听课。发挥高校在师资、科研、信息等方面优势,对干部侧重进行市场经济理论、现代管理、科技等方面知识的培训教育,是知识更新培训的一种重要形式,专家论坛。按照培训专题化、专题系列化、系列精品化的思路,聘请全国著知名专家,围绕国家经济政策、形势,企业管理、人力资源开发等专题进行大信息量授课,对干部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具有明显的效果;每月一讲。以把握宏观经济走势,追寻现代管理理念为宗旨,每月确定一个主题,聘请高层次专家、学者开展讲座,能够有效扩大干部培训面,受到广泛欢迎;境外研修。在开阔眼界、拓展视野,培养熟悉国际贸易规则与惯例的人才方面,具有国内培训无法取代的作用。

3、以培养大批高层次专业化人才为目标,构建干部学历再提高培训体系。高等院校学历再教育是干部终身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环节。现在干部大规模的学历补课任务已经完成,干部学历再提高体系应转向 MPA.MBA、EMBA、法律硕士、工程硕士等应用学科的高学位、高学历方向,坚持三支干部队伍一起抓,在专业化、职业化方面下功夫,努力培养高层次的现代管理人才。

4、以提高干部履行岗位职责能力为目标,构建干部岗位技能培训考核体系。干部岗位技能学习是干部终生学习的基本内容,在抓好外语、计算机信息技术、法律、MPA核心课程、WTO知识、金融等“通用技能”达标培训考核的基础上,应积极研究探索与国际接轨的岗位执业认证培训模式,分行业开展资格认证培训,如在财贸系统开展物流认证,在卫生系统开展卫生执业资格培训,在政法系统开展统一司法考试培训等,这是干部专业化培训的趋势与方向。

5、以促进干部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构建干部人文教育体系。人文教育是现行干部教育内容的重要补充,能够均衡推进干部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干部综合能力。坚持历史传统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相结合,适时开展健康卫生礼仪艺术等方面教育,学习先进文化,满足干部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

6、以全面提高干部领导能力为目标,构建干部实践锻炼体系。在实践中锻炼干部,是我们党培养干部的一条十分重要的途径。可以通过选派干部到农村、企业,艰苦地区、经济发达地区、境外挂职锻炼,也可通过轮岗的形式到部门、经济综合部门等锻炼,以提高干部综合素质。

(二)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

这是构成干部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形式与方法主要有:自学与集中培训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相结合,国内培训与国(境)外培训相结合等。随着社会与经济的不断发展,一些新的教育培训形式展现在我们面前,如远程教学,广泛采用数字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手段,充分利用现有的广播、电视等开展远程教学和培训,使培训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如在培训手段上,出现了案例教学、情景模拟、拓展训练、考察实习等新的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学员参与程度,丰富培训内容,将培训逐渐从知识灌输变为能力提升,逐步实现能力本位培训。再如创建学习型组织,能有效把个人的培训学习与组织或团体的学习结合起来,实现知识共享、经验共享,达到学习效果的最大化,是团队学习的十分有效的形式。应在企业、机关、事业单位中广泛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活动,使机关、企业、单位成为最具竞争力、创造力、不断进步的组织。

(三)科学、规范、高效的运行机制

1、完善宏观管理体制。时代对干部教育的结构体系和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坚持与时俱进,树立大教育大培训的观念,放开视野看教育,以创新的精神,打破过去由政府领导、单纯指令调训、独家包揽的集中封闭型管理体制,形成政府主导、市场引导、全党动手、齐抓共管的多元开放型教育管理新体制。基本框架是:在干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各部委各部门积极参与、分工负责,中央和地方分级分类管理,全党动手、全社会参与、齐抓共管。组织部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好整体规划、宏观指导、协调服务、督促检查、制度规范的作用。

2、形成教育需求机制。培训课题的开发和培训活动的开展必须与时俱进,紧扣时代要求和培训需求的变化,建立动态的自动调节、代谢机制,不断吸纳最新最先进的理论和文化成果来武装、教育干部。过去在我们的干部培训实践中,一般是由培训主管部门制定培训计划,确立内容,培训对象选择的余地不大。这种做法对培训对象需求和个性特点考虑不够,管理粗放,缺乏针对性。这也是造成培训主体参训积极性不高、效果不理想的原因之一。需求机制以人为本,有的放矢,按需施教,既围绕中心工作,制定有组织的培训计划,又尊重个人的发展意愿和需求,注重个性和特色。实践中,应积极探索建立培训自我申报和菜单式选课制度,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3、建立质量评估机制。要制定干部教育培训质量评估标准,加强对干部教育培训基地的监督和办学质量的检查,逐步形成对办学行为和教学质量的监督机制及评价体系。对照质量评估标准,每年各培训基地都要组织一次自评。在此基础上,每2-3年由干部教育主管部门组织力量,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各类教育培训墓地普遍进行一次质量评估。

4、实行干部教育培训的激励约束机制。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学习培训考核督学制度和干部训用结合制度。把干部培训与年度考核和晋级晋职挂钩,要认真落实《干部任用条例》和《2001年-2005年全国干部教育教训规划》中关于先培训后上岗的规定。实践中,还可建立干部年度培训学分制。规定每名干部每年最低培训课时,干部个人按照课时规定既可参加组织调训也可自主择训。完不成学分的影响年终的考评、晋级。通过这些制度,切实改变干部学与不学一个样、学好学坏一个样的现象。

四、构建干部终身教育体系的保障措施

(一)要从战略的高度出发,把构建干部终身教育体系提上各级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牢固树立人才是最宝贵第一资源的观念,干部教育培训是基础性建设的观念,是最具经济社会综合效益的投资的观念,自觉把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高度去思考、去定位,纳入人才资源开发的总盘子去规划和开拓。要建立干部教育培训领导责任制和目标责任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要加紧制定《终身教育法》,用法律的形式明确终身教育的地位和任务,将终身教育纳入法制的轨道。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在终身教育立法方面先行一步,因地制宜建立地方性行政法规。

培训机构年终总结范文第2篇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教师是关键。当前,我省教育改革发展进入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新的历史时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长。培养和造就一支具有先进教育理念、良好职业道德和坚实业务基础的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是一项十分重要和紧迫的任务。

——实施“领雁工程”是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优质教育资源的核心要素,是教育发展的关键所在。党和国家十分重视教师队伍尤其是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总书记去年在接见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特别指出:“要高度重视教师培养和培训”、“积极推进教师教育创新,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又指出,要加强教师队伍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建设。

为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我省决定从**年到2010年组织实施以培养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为主要内容的“领雁工程”。目的是通过抓骨干教师的培训,在全省教师队伍中形成全体学习、终身学习的良好风气,通过骨干教师的引领,带动全体教师提高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全面提高师德修养,从而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实施“领雁工程”是实现我省教育科学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十七大强调,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实现教育公平,教育发展的理念必须转到科学和谐发展上来。我省教育发展到现阶段,“有书读”的问题已经解决,随之而来,人们对“念好书”的愿望日益强烈,优质教育资源不足与人们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教育资源需求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要解决“念好书”,必须以科学和谐发展理念为指导,尽快把工作重心从外延建设为主转到内涵发展为主上来。教师素质是教育内涵的核心,教师队伍建设是内涵建设的关键。随着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城乡教育的差距越来越多地表现为师资队伍的差距。这方面,社会反响很强烈,家长呼声很高。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必须从促进教育科学和谐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实施“领雁工程”,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抓好“领雁工程”的紧迫感、责任感。

——实施“领雁工程”是巩固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成果,加快提高农村教育水平的必要途径。2005年至**年,在省领导的直接关心和支持下,全省组织实施了“省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对17万农村中小学教师开展了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师德”为主要内容的教师全员培训。至**年底,全省共完成了21万人86万课次的农村教师全员培训、1000名省级农村骨干教师和10000名市级农村骨干教师的培训工作。在培训过程中,各地高度重视,注重实效,坚持以财政拨款为主,通过多渠道筹措培训经费,鼓励创新培训模式,素质提升工程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超额完成了4万余人、18万课次的培训任务,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通过实施素质提升工程,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农村教师的师德修养、课堂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明显提高,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进一步优化。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和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组织体系建设得到大力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经费保障机制初步建立。以“百人千场”送教下乡活动为重点,教师培训支援为主要内容,网络课程建设为抓手,专家名师送教下乡活动、教育对口支援工作和名师资源共享工作积极推进。但总体而言,目前我省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还不适应新时期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城乡教育质量的差距仍然较大,农村中小学教师中“名师少、学科带头人少、骨干教师少、高职称教师少、高学历教师少”的现象仍然突出。素质提升工程培训了1000名农村省级骨干教师,仅占全省农村中小学教师比例的0.58%,引领广大农村学校课堂教学、教学研究、校本培训、德育工作和学校管理工作等的各类“领雁人物”严重缺乏;学科教师结构不够合理,部分学科教师教非所学的现象较突出;离广大人民群众“念好书”的目标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正如吕祖善省长在全国两会期间听了方青老师的发言后指出的:素质提升是一个长期的、不间断的过程,这项工作要坚持不懈地抓。实施“领雁工程”就是为了坚持不懈地抓农村教师的素质提升。

农村骨干教师是农村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农村骨干教师的数量和质量不仅体现了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也是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省教育厅决定,在**年至2010年组织实施省农村中小学教师“领雁工程”。其宗旨就是要培养一批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的领雁人,充分发挥他们在推进“轻负担高质量”为主要目标的中小学教学改革中的骨干作用,引领本校乃至区域内农村中小学校,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促进教育科学和谐发展。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教师队伍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要把教师培训工作作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可或缺的环节,把组织实施好“领雁工程”,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教育科学和谐发展的大事、实事抓紧抓好。

二、明确目标任务,扎实做好“领雁工程”的各项工作

实施“领雁工程”,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教师的执教能力为重点,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骨干、倾斜欠发达地区”的原则,统筹规划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骨干德育教师和骨干校长三支队伍建设工作,整体设计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整合培训资源,创新培训模式,增强培训实效,提高培训质量。

“领雁工程”的主要目标是至2010年,使全省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包括校长)的比例达到20%以上,使每一所农村中小学校至少有一名教师或校长参加省级骨干培训;每一所农村乡镇初中和中心小学的每一个学科至少有一位教师参加县级及以上骨干教师培训,形成有一定规模的省、市、县三级农村骨干教师梯队。

要达到上述目标,全省在**年至2010年,要完成3.3万名农村骨干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其中省级以脱产培训为主,择优选拔培训8000名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和校长,具体安排是:按地区分,一类地区4000名,二类地区1800名,三类地区2200名;按学科分,骨干教师6000名,骨干校长1500名,骨干德育教师500名。市级要择优选拔培训10000名骨干教师,县级要择优选拔培训15000名。这样,参加省、市、县三级培训的农村学校骨干教师分别不少于全省农村教师总数的1%、2%和3%。经过三年的共同努力,初步形成一支具有相当规模的农村骨干教师队伍。

今年是“领雁工程”的启动之年,省级计划安排2000名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和校长参加脱产培训,其中1300名为学科骨干教师,500名为骨干校长,200名为骨干德育教师。考虑到上半年教学任务已经安排,为了尽量减少工学矛盾,上半年以安排校长和德育教师集中培训为主,校长300名、德育教师200名、学科教师150名。下半年以学科骨干教师为主。关于做好**年农村中小学教师“领雁工程”省级骨干培训人选选拔工作的通知即日将下发。

要完成“领雁工程”上述培训任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类教师培训部门务必高度重视,统一思想,着力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要制定计划,进一步分类确定培训目标和内容。学校教育是一个有机整体,管理队伍、学科教师、德育工作者缺一不可。要根据农村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科学制定培养规划。要围绕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提高科学文化素质、提高教书育人能力这一中心,科学确定培训内容。省教育厅将制定“领雁工程”实施办法、省级骨干培训总体规划和分年度的培训计划,组织好省级骨干教师的培训。“领雁工程”省级骨干培训目标,是着力提高农村骨干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教学管理能力、教育教学科研能力、引领校本培训能力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使他们成为农村中小学校推进“轻负担高质量”教学改革的优秀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着力提高德育教师的专业化理论水平、人文素养和开展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班主任工作、辅导员工作、德育管理工作的实践操作能力,努力使他们成为农村学校德育工作的带头人;着力提高校长依法治校、把握新时期学校改革与建设的思路和对策、实施素质教育的管理能力,努力使他们成为农村中小学推进“轻负担高质量”教学改革的优秀校长和学校管理工作的带头人。

各市、县教育局要根据“领雁工程”实施办法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制定“领雁工程”具体实施意见,明确本市、县农村骨干教师培训目标、任务和措施。

二要坚持改革创新,切实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针对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教师培训的新方法。这次“领雁工程”培训,至少三个方面要改革:(1)改革选拔制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领雁工程”省级骨干培训对象选拔,坚持自愿申报,择优推荐原则。做到条件公开、程序透明、结果公示。要坚持统筹兼顾,适当倾斜的原则。统筹兼顾不同地区、学校和各个学科、学段合理分布的需要。适当向没有参加过省级骨干培训的农村学校倾斜;适当向薄弱学科、紧缺学科倾斜,使我省骨干教师队伍结构更加合理。要坚持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的原则。为使省级培训的骨干教师的学科结构更好地适应各地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优化学科结构,原则上各地可根据省级骨干教师培训计划数,结合本地学科教师的实际情况,自主确定培训学科及人数。在此基础上,省自下而上确定分学科的培训项目。如上报的培训学科人数过少,确实难以组班,可在同一县(市、区)内进行相应的学科调整。培训什么人很重要。要引导教师正确对待事业发展需要,个人发展需要,要树立吃苦精神和勤俭办教育的思想。(2)改革培训组织模式,变“相马”为“赛马”。培训机构的选择体现开放性。“领雁工程”省级骨干培训实行项目申报制度。省教育厅根据各市上报的培训人员名单,按学科确定“领雁工程”省级骨干培训项目。省级骨干培训机构的确定坚持自愿、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经自愿申报、专家评审后,由省教育厅审核确定。全省从事教师教育的高校和省、市级教师培训机构,可根据省级培训项目和培训要求,自愿申报培训项目,向省教育厅提交培训项目书。培训机构要确保培训所必需的教学条件、培训实践条件和生活条件,保证培训工作的顺利实施并取得良好效果。鼓励高校与各级培训机构联合申报培训项目,加强交流与合作,积极探索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培训新机制。各市、县农村骨干教师的培训,由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自主确定培训机构。(3)改革培训方式,突出实践性。“领雁工程”省级骨干培训时间分别是骨干教师脱产培训半年(4个月),骨干德育教师和骨干校长脱产培训二个月。为突出实践性,培训时间安排上教育理论培训与实践教育活动将各占二分之一,并实行双导师制。培训机构在制定培训方案时,一定要加强调查研究。深入了解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现状、了解农村教师的需求,明确培训重点和目标。当前,如何更好更快地提高农村教师的执教能力,把新课程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农村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积极推进以“轻负担、高质量”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改革,切实改变依靠“加班加点,题海战术”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和手段,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省级骨干培训要以提高教师的执教能力为重点,着力提高农村骨干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教学管理能力、教育科研能力、校本培训能力、自我发展能力、现代教育技术能力。要合理安排培训内容。培训内容要贴近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贴近农村骨干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贴近农村课堂教学的实际。要始终把师德教育放在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的首位。以爱与责任为主题,把关爱后进生放在师德培训更加突出的位置。始终把提高课堂教学能力作为培训的重点。要将教师处理教材、研究学生、教学设计、有效课堂教学研究和教学反思等能力作为课堂教学能力培训的重点,不断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始终把增强教师科学文化素质作为培训的重要内容。要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和科学素养教育,提高教师的文化品位、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提升教师的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

要充分发挥功勋教师、特级教师等优秀教师在“领雁工程”中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功勋教师、特级教师、高级教师等是我省教师队伍中的最优质资源,也是我省教育系统的宝贵财富。他们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带头人,是高质量教育服务的提供者,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教师群体发展的专业引领者。在实施“领雁工程”中,功勋教师、特级教师、高级教师等优秀教师要把指导农村骨干教师培养工作作为自己的义务和责任,积极主动地带领农村骨干教师跟岗学习,充分发挥他们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中“带徒授艺”的作用。

三要加强质量监控体系建设。省教育厅要制订“领雁工程”省级骨干培训项目管理和考核意见,加强对各市教育局和省级骨干培训机构的考核,坚持过程管理与目标管理相结合,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调动培训机构、培训教师和参训教师的积极性。要实行优胜劣态的动态管理制度。

培训机构要建立培训质量监控体系。要加强对任课教师包括理论导师和实践导师的考核,加强对培训学员的考核。参训教师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培训内容,通过考核后,才能获得“领雁工程”骨干教师培训结业证书。培训结束后,培训机构要将培训对象名单、培训工作总结等有关材料及时报省教育厅,将参训人员学业成绩和考核情况告知派出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

三、加强领导,加大投入,确保“领雁工程”的顺利实施

在实施“领雁工程”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素质提升工程中的好做法、好经验,进一步加强领导,加大投入,确保“领雁工程”的顺利实施。

省教育厅将成立“领雁工程”领导小组,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师范教育处,具体负责“领雁工程”日常工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也要成立“领雁工程”领导小组,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和协调。承担“领雁工程”培训任务的单位,也要成立由单位领导负责的“领雁工程”培训工作协调小组,全面协调培训工作。

“领雁工程”省级已安排专项经费,并在积极争取对欠发达地区给予适当补助。各市、县要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浙政发〔2004〕47号)精神,每年按不少于当地教职工工资总额3%的比例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中小学师资培训。中小学校要根据**省关于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精神,按照学校年度日常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10%用于教师培训。在新一轮教师培训中,各市、县每年用于教师培训的经费应不低于素质提升工程的投入力度。保质量,保人数,把对农村骨干教师的培训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当地教育科学和谐发展考核指标。

四、坚持统筹规划,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

提升农村教师素质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教师素质的提升是一个长期、不间断的过程,是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时间,更需要积累。加强农村教师培训,是提高农村教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农村教育改革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广大农村教师的迫切愿望。我们只有科学地认识教师素质内涵的丰富性,才能进一步加深对提升教师素质重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的认识,才能坚持不懈地抓好教师培训工作,使广大教师不断得到“充电”,从而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让人民满意。

今天专题部署“领雁工程”,主要是针对农村教师,这并不是意味着可以不重视其他培训工作了,甚至可以放弃全员培训了。恰恰相反,实施“领雁工程”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一批农村教育的领雁人,更好地推进和带动教师培训工作,更好地提升教师培训的整体质量和水平。所以在抓好“领雁工程”的同时,我想对面上的培训工作再强调几点:

(一)要统筹规划教师培训工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以实施“领雁工程”为契机,统筹规划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进一步把教师培训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用更大的投入、更多的精力加强教师培训工作。要把教师培训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教育发展总体规划,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教师培训工作。要根据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和有关文件精神,统筹规划骨干教师培训与名师名校长培训、学科带头人培训工作;统筹规划骨干教师培训与新教师培训、教师日常岗位培训工作;统筹规划教师培训与班主任培训、校园安全培训、校长培训工作;统筹规划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培训与高中教师培训、学前教育教师培训工作;统筹规划农村教师与城市教师培训工作。

(二)积极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大力开展现代远程网络培训工作。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的优势,将集中培训和远程培训相结合,打破时空阻隔,使不同地域的教师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为教师培训提供有力的支持和服务,努力提高教师培训质量和效益。大力推进专家名师送教下乡活动。继续在全省范围组织开展以“百人千场”为重点的专家名师送教下乡活动,最大限度地使农村中小学教师共享优质名师资源。

(三)大力推进校本培训工作。深入推进农村中小学校本培训工作。要充分利用中小学校的资源,深化校本培训工作,帮助农村学校解决校本培训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为农村学校校本培训提供更多的实践、交流和学习的平台;加强对农村学校校本培训形式、内容和方法的指导;加强校本培训的研究,提升区域内校本培训的质量和水平;加强校本培训的过程管理和目标管理,规范校本培训行为,保证校本培训质量。

(四)积极创新培训模式。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按需施教、学用结合原则,创新培训手段和培训方法,创新培训课程和培训内容,提高培训质量和培训实效。尤其在“领雁工程”市、县级骨干教师培训中,各市、县要在创新培训模式,注重培训实效上下功夫。积极鼓励各级培训机构与高校、中小学校加强交流与合作,优势互补。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集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在岗与脱产培训相结合,骨干教师培训与名师名校长培训、学科带头人培训相结合等多种培训形式,扎实推进农村骨干教师培训工作。

(五)加强教师终身学习体系建设。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在建设学习型社会中,教师应当成为终身学习的先导和典范,教师队伍应当成为学习型组织的先导和典范,教师终身学习体系应当成为全民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先导和典范。加强教师终身学习体系建设,是构建教师培训长效机制的客观需要,也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必然要求。

培训机构年终总结范文第3篇

事实也是这样的:例如去年,公司的销售业绩就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没有像往年一样实现8%的增长,只与上一年的销售总额持平。这让敏锐的杜总看在眼里记在心中。是什么原因导致公司的销售业绩止步不前呢?难道仅仅是因为市场上冒出来的那几个品牌捣的鬼?显然不是。

为此,杜总联合营销咨询机构对公司进行了一次深入地市场调查和问题诊断,最终发现公司在市场开拓、经销商管理、终端铺货、产品陈列、促销活动等系列工作方面都没有做得往年那样好。为此,咨询机构建议公司对区域经理、经销商、业务员、促销小姐和策划人员进行一次有针对性的专项培训,以便迅速改变公司目前系列工作的不足,有效提升公司的销售业绩。

这一建议被杜总采纳,并很快邀请专业培训师,对相关员工展开了专业的专项培训。培训效果也是非常的好——员工赞叹不已,培训课上不但没有一个员工打嗑睡或开小差,而且每个员工都做了密密麻麻的笔记——因为他们觉得这次培训真的与公司当前的实际情况非常的接近,有利于后续工作的良好展开。这让杜总高兴不已,认为公司很快就能实现久违一年多的飞跃了。

但是,六个月后,杜总查看销售报表,与上一年同期对比,公司的销售业绩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攀升。这与杜总的期望大相径庭。到底是为什么呢?培训效果不是很好嘛!这让杜总陷入了沉思,却久久找不到答案,苦闷随之而来。

于是,杜总又求助咨询机构。通过咨询师与杜总的深入沟通,终于发现了问题所在:培训效果虽然不错,但杜总和所有受训人员都只把培训当作一项工作——培训完了这一“工作任务”也就完成了,而没有有计划、有步骤地将培训内容变成行动放到工作中。这样,销售业绩自然难有大的改观啦!

事实上,国内目前为数不少的公司展开的培训都是这样的——培训归培训,工作归工作,没有良好的展开后期跟进工作,导致培训是白忙活了,工作依旧的“艰难向前”,很难见到胜利的曙光。这让培训师心痛,更让公司老板心痛,因为培训只是基础,重在后期跟进。这样,培训的价值才能真正地体现,公司才能更好的发展,毕竟后期跟进贵如黄金啊!

显然,培训之后,后期跟进贵如黄金。那么,如何跟进才能使得培训真正有利于公司的发展呢?

一、组织专项研讨活动,深化工作内容。培训完成之后,公司应该趁热打铁,马上组织员工,展开专项研讨活动,将培训内容一条一条、一点一点的分析、消化,并且结合公司当前的实际工作情况,进行深入地探讨,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把培训精髓与公司的当前工作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促进工作迅速、良好的完成。

培训机构年终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成人高校;企业;培养技师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04-034-04

随着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把技能人才的培养放在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位置,技师培养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作为我国举办成人高等教育的成人高校,能不能为高技能人才中的核心部分技师、高级技师(以下简称“技师”)的培养助一臂之力?本课题为寻找答案,探索路径,对高技能人才培养以及其中的技师人才培养做了文献研究与实证调查,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想。

一、对中国高技能人才研究的现状

(一)关于高技能人才培养

通过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搜索到与本课题调查相关的近10年来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文献50余篇,对其中20篇重点文献做了梳理。近年来,国内学者对高技能人才培养问题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高技能型人才及高技能人才工作的地位、意义、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的原因、高技能人才培养主体的科学定位、校企合作对策探讨、校企合作中政府的作用、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机制等方面。在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研究中,研究普通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的成果极为丰富,研究成人高校与企业合作的成果尚未发现。

(二)关于技师人才培养

在我国近10年来技师培养研究成果中,研究技师培养目标与课程、培养模式和师资队伍建设的较多,而对于技师培养目的和意义及人才观、职业能力类型、评价、技师培养中政府的职责等的研究相对较少,对技师培养本质属性的研究更少;从传统学校(学制式)教育理念与模式的研究成果多,从终生教育、终身学习与学习化社会理念与社会教育模式的研究成果很少;这些研究成果,对技师培养模式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但还不能从本质上揭示技师培养的本质属性、规律和特征。所以从终生教育、终身学习与学习化社会理念,从社会教育的视角,揭示技师培养的本质属性、规律和特征以及技师培养的目标、评价、技师培养中的政府责任等问题应是将来研究的重点。

二、保定市技师培养现状

(一)调查情况

本课题组成员于2010年对保定604、列电、铸机、立中、乐凯、化纤、长城、巨力、中兴、天威、烟厂、石油公司、公交公司共13家,主要是制造型企业内的高级工、技师和培训主管部门领导(以下称“培训主管”),以及保定技师学院培训中心主任、保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技能鉴定中心,就保定市技师培养现状与模式问题进行了问卷与访谈。出席了2010年全国高技能人才培养与使用研讨会暨企业专业委员会年会,与中国一汽、中国北车、燕山石化、鞍钢、西安飞机、上海隧道、沈阳飞机、天津石化等国有领军企业代表做了交流。

获得高级工(含准高级工)受调查者有效问卷211份,技师、高级技师受调查者有效问卷111份,企业培训机构代表受调查者有效问卷11份,合计获得有效问卷333份。

(二)调查结论

1 关于技师培养现状

(1)技师队伍的规模与企业发展需要相去甚远。保定市技师培养、鉴定总体呈上升态势,但是增长幅度小。如果没有相关政策支持,就会下滑。每年技师考试人数为300-400人。保定市现在实际职工人数6万-8万人,现有初、中、高技能人才实际占总职工人数的6.7%-6.8%,其中,技师、高级技师占比更少。这个比例与发达国家相比,与我国“十二五”规划要求相比,与企业发展需要相比,相去甚远。

(2)目前,技师人才培养面临的主要困难:第一,具有参加高技能人才鉴定资格者,参加考前培训和鉴定的积极性不高。其原因主要是已经取得高技能人才证书者的待遇并未提高,取得证书后的收益小于或等于鉴定费用。第二,考前培训所需要的师资、场地、设备等条件严重不足。

2 受调查者的基本情况

(1)性别结构:男271人,占高级工、技师受调查者总数(下同)的84.16%,女47人,占14.60%,4人未填,占总数的1.24%。详见表1。

(2)年龄结构:21-35岁者,合计74人,占22.98%,36-40岁者76人,占29.60%,4l岁及以上者102人,占31.68%,未填年龄者51人,占15.84%。详见表1。

(3)学历结构:中等学历及以下者合计218人,占67.70%,大专、本科合计102人,占31.68%,未填者2人,占0.62%。详见表1。

(三)关于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1 关于高技能的形成途径问题

高级工受调查者的首选是自学、实践积累,达61.61%;其后是师傅带徒弟占34.12%,各种技术、业务培训占32.70%,技师学院占16.59%。技师受调查者的首选仍是自学、实践积累,达76.58%;其后主要是师傅带徒弟占38.74%,各种技术、业务培训占27.03%,入职前接受的教育占25.23%’。由上可知,受调查者的选择高度认同自学与实践积累、师傅带徒弟和各种技术、业务培训在高技能成长中的重要作用。详见表2、表3。

2 关于高技能人才素质构成

高级工受调查者关于“高技能人才的素质”问题的选择,选择人次最多的是职业道德,占70.62%,其后依次是专业知识、岗位技能、工作态度、团队合作、学习能力,占比依次是69.19%、67.77%、66.35%、47.39%、37.44%。详见表4。

3 关于培训内容

对于“您希望贵企业增加对哪几种能力的培训”问题,高级工首选专业技能,占62.56%,其后依次是解决问题能力59.24%、创新能力57.35%、学习能力34.60%;技师首选的是解决问题能力81.98%,其后依次是创新能力58.56%、专业能力36.94%、与人交流及合作能力36.94%。详见表5。

4 关于培训师资

对培训师资的选择,高级工受调查者确认实际实施培训的师资依次是社会培训机构的讲师、本单位工程师、本单位技师,依次占32.70%、26.54%、24.17%;高级工期望的培训教师依次是社会培训机构的讲师、本单位工程师、企业的专家,依次占42.65%、23.70%、19.91%。

技师受调查者对实际实施培训的教师的选择依次是本单位的工程师、培训学校的讲师、企业的专家,依次占49.55%、30.63%、14.41%;对所期望教师的选择依次是企业的专家、培训学校的讲师、本单位的工程师,依次占48.44%、34.38%、29.69%。总之,高级工受调查者占42.65%首选和占63.96%的多数选择外部师资,技师受调查者占48.44%首选和占78.13%的多数选择内部师资。详见表6。

5 关于培训形式

关于“您认为比较适合您的培训形式”的问题,高技工和培训主管受调查者一致认为在职内训是最适合的,分别占45.50%和84.62%,其次是脱产培训和中期培训。详见表7。

6 关于校企合作

在向高级工受调查者调查“您认为校企合作培养技师的作用”问题时,认为效果非常明显和明显的分别为17.54%和35.55%,超过一半;认为作用一般的占29.86%,而认为没有作用和不明显的仅为6.16%和1.42%,合计为7.58%。也就是说受调查者的多数高度认同和比较认同校企合作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有效模式。详见图1。

7 关于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

职业学院的努力方向是提高师资的两个能力,即培训能力、项目开发能力。这成为高级工、技师、培训主管三方受调查者高度一致的选择。详见表8。

(四)企业的技师培训

1 企业组织技师培训的最大困难

受调查者选择的是师资力量薄弱,占53.75%,培训机构能力不足,占46.25%,培训内容及形式陈旧,占30.63%,政府支持力度不够,占15.32%。详见表9。

2 企业亟待改进的方面

“将培训作为企业发展战略”成为高级工、技师受调查者一致的首选;对其他选项的选择,高级工受调查者依次是健全培训制度、提高师资质量、健全激励机制,占比依次是37.91%、35.55%、34.60%;技师受调查者依次是健全激励机制、增加培训经费、增添先进的实训设备,占比依次是42.34%、36.94%、25.23%。详见表10。

综合实证调查结果,高级工、技师受调查者男性多、女性少,中年(41岁及以上)多、青年(40岁及以下)少,学历低(中专及以下)者多、学历高(大专及以上)者少;自学、实践积累是高技能形成的首要途径,职业道德是高技能人才的首要素质,“专业技能”与“解决问题能力”依次是高级工、技师的首要培训需求,“外部师资”、“内部师资”依次是高级工、技师受调查者的培训师资首选,“在职内训”是共同首选的培训形式,“校企合作”是一致认同的有效模式,“师资力量薄弱”是企业组织技师培训的最大困难,职业院校的“培训能力”、“项目开发能力”是一致选择,“将培训作为企业发展战略”是企业改进培训工作的首选。

总之,技师培养是面向企业预备技师人群,以达到技师水平为目的教育形式,是典型的成人职业教育属性,应是成人职业院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现行技师培养模式既有反映规律的方面,又有需要继续完善的方面;企业在技师培养中的困难,就是成人高校的努力方向。

三、成人高校培养技师人才的可能性

(一)成人高校培养技师人才的优势与劣势

成人高校培养技师人才,既有优势,也有劣势;其优势主要是,所用师资基本是普通高校的教师,他们的工作责任心强,基础理论扎实,教学经验丰富。其劣势主要是:从办学宗旨上,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趋势愈益严重;从办学定位上,自1978年以来,中国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培养模式,一直是照搬、仿照“普教模式”,以培养社会精英为己任;从办学观念、机制上,普遍地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对培养成人职业技术型、技能型人才的社会需求,表现的是漠视或不屑一顾的态度;师资队伍对成人职业教育理论与方法缺少了解与应用能力,对行业企业的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新流程等方面的行业企业知识不够熟悉。

(二)成人高校培养技师人才的实现策略

综合中国和本课题选取的样本,对于保定市的技师人才培养现状、模式,以及成人高等职业教育的属性,课题组认为,是适应技师人才培养需要的,因此,成人高校应在以下方面做出努力:

1 教育观念转变

教育观念,由学校中心、教师中心,转向企业中心、学习者中心。

2 实现办学体制转型

办学体制,由计划型转向市场型。

3 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培养模式转型

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应坚定地由照搬或模仿“学科型”转向“成人职业技术型”。

4 实现校企合作转型

校企合作,由“师资、生源合作型”,转向培养方案由教育机构、企业、学习者三方“合作制定与实施型”。

5 实现课程观的转变

课程观,由“学科中心”转向“技术应用能力中心”。

6 实现师资类型的转变

教师队伍的类型,由“教师型”逐渐转变为“双师型”。

7 实现教学观念的转变

按照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理念,按照成人职业教育的特点需要,教学观念应实现以下转变,由教给学生知识到教会学生学习;由单一的课堂讲授法到综合化的教学方法;转变教学关系,提倡交互式主体性教学;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8 实现考核目标与形式的转变

考核目标,由考核对理论的记忆与理解水平,转向考核对理论、原理、技术的理解、应用水平;考核形式,要由单纯的闭卷形式,转向闭卷、开卷与实操等多种形式相结合。

培训机构年终总结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借鉴澳大利亚对职业教育与社会关系处理的明确思路、职业教育发展具有良好的社会环境、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有力领导和扶持,我国职业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重视产学结合、师资建设,推行职业资格标准,发挥行业指导机构的作用,推行多元化办学体制,增加职教投入,构建各类教育沟通衔接的立交桥。

笔者于2005年9月2713至2005年12月2731作为访问学者前往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TAFE西南悉尼学院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学习、参观、访问和交流。虽然中澳两国文化背景、社会政治制度不同,但澳大利亚对职业与继续教育本质的深刻理解,对职业教育与社会关系处理的明确思路,职业与继续教育发展良好的社会环境,政府对职业与继续教育的有力领导和扶持,都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一、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与培训系统

(一)培训管理机构

澳大利亚具有比较健全的职业教育和培训管理机构,具体负责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管理及培训体系与标准的制定。1973年3月澳大利亚教育部成立了“澳大利亚技术与继续教育委员会”(TAFE委员会);1981年11月成立了“国家TAFE研究中心”(NCTR);1987年至1992年先后成立了“就业、教育和培训部”(DEET)、“国家就业、教育和培训董事会”(NBEET)和“职业教育就业和培训顾问委员会”;1992年成立了“澳大利亚国家培训局”(ANTA),随后又对政府教育机构及VET和TAFE管理机构进行了调整和合并。澳大利亚国家培训局的主要职能是协助政府管理监督国家和各州、领地职业教育和培训方面的专项资金;制定国家职业教育和培训方面的有关导向性重要政策;建立完整的国家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

(二)资格框架体系

培训框架体系即国家培训框架(NTF)、认证框架(ARF)和资格框架(AQF)。澳大利亚积极构建培训框架体系和培训标准,1995年建立了“澳大利亚资格框架”(AQF:AustraliaQualiifcationFramework),它规定了初等与中等教育、职业教育与培训、高等教育的分立与贯通,明确了它们之间的关系与衔接;随后建立的培训框架规定了培训机构的资格确认、注册以及高水平的VET质量标准,逐步建立了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有效衔接的教育培训体系。

AQF共有12级资格。普通高中教育为10~12年级,主要进行学历教育,TAFE学院主要提供技术与继续教育,大学主要进行的是学位教育。三类教育从学历资格看,大学与TAFE学院颁发的学历资格是不同的,但具有互补性。职业教育与培训的资格证书全国统一标准,以达到行业能力标准为依据,注重职业技术的实际技能考核,共有四种证书和两种文凭,依次为:一、二、三、四级证书,文凭、高级文凭。各级证书和文凭之间的连续关系不受培训机构或地域限制,全国通认。

(三)培训标准

澳大利亚于1997年开始引入、实行与推广“培训包”(TrainingPackage),并以“培训包”内容及要求作为职业培训、认定和评估标准。“培训包”是澳大利亚连续性的和全国所承认的培训、认定和评估技能的总和。它由国家行业培训咨询委员会(ITAB)、其他行业为基础的机构或企业开发,内容包括国家能力标准、评估指南和国家资格培训框架。与AQF具有不同层级特性一致,“培训包”内容也具有不同的层级,而且各层级内容之间具有相互衔接的关系。“培训包”的引入将行业技能需求和职业培训的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将能力标准与AQF资格直接联系起来,并规定出学生达到能力标准所需的最低考核要求。

(四)培训机构

澳大利亚实施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机构主要有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TAFE)、部分私立的培训机构、成人社区教育机构和一些企业的培训中心。其中TAFE学院是澳大利亚政府资助的最大的公立职业教育与培训机构。TAFE既是教育机构,也是执行政府政治和经济政策的载体,是澳大利亚义务教育后最大的教育与培训组织。

二、澳大利亚高等职业教育与培训特色(VET:Vocational Education Training)

(一)职业教育与培训系统的特色

1.澳大利亚政府制定了一套完善的国家政策。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与培训是一个紧密结合行业的全国性的整体,澳大利亚国家培训框架提倡全国认可的学历资格,从而使这些资格能在各个行业、各州以及各教育系统得到公认并使用。

2.构建终身学习体系与理念。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和培训建立在终身教育理念的基础之上,办学重点是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形成了学习——工作——再学习——再工作的良好机制。参加培训的人员、地点、学习方式、学习内容都很灵活,从而造就了澳大利亚独特的终身教育体系。

3.具有高层次的技能培训项目。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与培训的课程覆盖范围广泛,从短期培训到文凭、高级文凭项目,几乎涵盖了所有行业。

4.建立了以行业为主导的培训系统。澳大利亚相关行业组织积极协助政府提供最新的岗位要求及近期就业信息,以指导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组织学习者进行技能考核。职业院校要按照行业标准组织教学,其课程设置以行业组织制定的职业能力标准和国家统一的证书制度为依据,每一类证书、文凭需要开设哪些课程等问题均由各相关行业培训理事会及其顾问组织根据就业市场信息、相关岗位技能要求和能力标准而定,并保证学习者通过相应标准的考试。

5.模块式培训和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TAFE学院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形成一体化体系,其理论与实践是密切结合的。课程的目标就是技能标准的实现,理论和实践都为岗位技能要求服务,围绕能力标准组织教学内容,这种内容没有理论和实践之分,实现的方式主要是实践的方式、讲练结合以练为主的方式、顶岗的方式。这是TAFE教育的一个基本的、显著的特征。

6.建立国家的职业教育与培训认可框架。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与培训系统于1998年采用了澳大利亚认可框架。基于认可框架,全国各州对其培训机构进行注册,对职业教育与培训予以相互承认,并保证全国统一的培训标准。

(二)TAFE学院是职业教育与培训系统的办学主体

1.办学规模大。新南威尔士州共有l2所TAFE学院,负责监控其各个校区的教育与培训情况并提供教学设施和相应的服务,所开设的课程涉及社会、经济和教育的各个领域。

2.课程种类多。TAFE的课程几乎涉及各行各业,主要包括:会计、园艺、应用科学、建筑、艺术与设计、美容美发、计算机信息技术、电子技术、机械工程、制造业、酒店管理、商学等。

3.资格证书全国承认。TAFE学院开设的课程多数可颁发澳大利亚国家资格框架下的国家资格证书。这些资格已经获得各州的相互认可,课程质量也必须达到既定的标准。

4.广泛开展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人才。澳大利亚政府通过立法,规定企业必须拿出相当于工资总额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培训。澳大利亚TAFE学院的产学结合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产业或行业是教育内容和标准的制定者,企业首先提出员工培训的需求和目标,TAFE学院等培训机构派人与企业的专职培训教师共同研讨、制定培训项目数,包括课程设置、课时安排、教材选取、考核与评估、时间、场地、费用等,TAFE院校是实施者;二是人才培养过程完全按照产学结合的方式实施。

5.构建升学通道。TAFE学院与大学联系紧密,为学生提供深造机会。很多TAFE学院课程毕业的学生可以根据学院与大学的课程衔接与学分互换协议,获得学历资格的认可,直接升人大学的相关专业攻读学士学位。

三、澳大利亚TAFE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一)产学结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加强我国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的密切结合,实施职业岗位型产学结合势在必行。企业应成为高职学院发展的驱动力,相互支持,共同发展。另外,产学结合、校企合作应该首先与本地企业、社区紧密融合,职业教育只有立足本地才是有生命力的,这种良性互动将会有力地促进地方经济与教育的协调发展。

(二)师资培养是职业教育的重要保障

TAFE的师资队伍可以称之为职业性的师资队伍。TAFE对教师的任用资格有严格的规定。一般专职教师必须有四五年的实践经验或行业经历,必须有技能等级证书,在学历上要具备学士学位。职业院校的教师既应有大学本科学历,也必须有5年以上企业或行业工作经历并应具有工程师资格。

针对高等职业教育对教师特别是专业课教师“理论基础扎实,实践技能过硬”的特殊素质要求,职业院校应该逐步建立和完善师资轮训制度,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及联系制度。

(三)职业教育就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

澳大利亚的TAFE教育是以职业教育与培训为主的教育,是建立在明确的行业或企业职业岗位需求基础上的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所谓就业导向就是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教学内容、招生人数等都以实际职业岗位及其要求为杠杆,以订单为依据,学生毕业后即可直接上岗。高职学院应该根据自己的特点研究和实施“订单式”、“工学交替”、“双元制”等模式的教学改革。

(四)职业资格标准和行业指导机构

我国行业职业技能标准的推行、劳动准人制度的建立,由于宣传力度不够,思想认识不足,进展缓慢。我们应学习借鉴国外在统一行业技能标准下,采用灵活的培训考核方式,充分利用职业教育资源,建立不同学校、不同类的教育体系之间能相互承认课程、学分的制度;严格培训制度、严格考核标准,使职业资格证书在各行业有良好的质量信誉,为我国的职业技能标准和劳动准人制度的推行奠定基础。

我国成立了全国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各行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应依法授予其相当于国外行业协会的实际职能,设专款专人负责行业职业技能标准的制定、修改,对职业教育的教学计划进行认定,对行业职业技能标准执行情况定期调查,征求企业对职业教育的意见和要求,加大对行业职业教育的管理,切实对本行业的职业教育提高质量负起责任;对国家出台有关职业教育的政策、法规提出建设性意见。

(五)推行多元化办学体制,增加职业教育投入

政府应当鼓励行业、企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经费的管理与投入,帮助职业院校建设实训基地或通过接待学生实习参与院校的管理与实践教学。要鼓励公私联合办学,鼓励社会力量创办职业教育,不断改善职业院校的办学条件。在职业教育管理中要大胆引入竞争机制,鼓励职业学校内部、职业学校之间,正规职业学校与社会培训机构之间的竞争,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竞争力和就业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