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医学生毕业论文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近几年医疗就业市场极度地不景气,供需矛盾日益加大,表现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高学历要求和毕业生对用人单位的高期望值之间的矛盾、经济发达地区竞争过于激烈和偏远地区人才稀缺之间的矛盾、非公有制医院招人不足和国有医疗单位人才过剩之间的矛盾,可以说医学毕业生就业难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为此,我们进行了毕业生的择业行为及意向调查,并就如何做好医学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出对策。
“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是当今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基本模式。医学毕业生由于专业的特点,较其他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选择面窄。为了准确、详尽地掌握医学毕业生就业的真实想法,进而开展更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工作,我们对沈阳医学院2005届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择业行为及其意向进行了调查,并提出就业指导工作对策。
一、调查内容与方法
本调查所用资料均来源于实地调查结果。资料收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学生自填问卷来收集定量资料;二是通过座谈会、个别访谈获得定性资料。其中以定量资料的收集为主。
此次问卷调查的题目是课题组成员在阅读大量有关就业指导文献的基础上,参考国家教育部“关于高校毕业生择业行为及其意向的调查”问卷设计的。本调查因采取无记名形式,所以问卷的结果基本真实可靠。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本次调查发出问卷403份,回收问卷403份,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392份,有效率为97.27%。
(一)择业心态
调查结果显示,44.58%的学生对自己的就业前景不乐观,40.36%的学生对就业前景持一般态度,只有12.85%的学生持乐观态度,还有2.21%的学生对就业前景不清楚。由于临床医学专业主要是为社会培养医务人员,毕业生的就业方向相对单一,且近几年医疗就业市场极度地不景气,一方面是大中城市人才饱和,毕业生都想往里挤,另一方面是小城镇、广大农村基层、边远山区缺医少药,医疗人员素质低下,毕业生又不想去,所以对医学毕业生来说“皇帝女儿不愁嫁”的时代已成为历史。因此,调查的结果是大部分学生感到就业前途渺茫。但是,调查也显示,对于毕业生前景持乐观态度的毕业生也占相当一部分,在严峻的现实面前,还能有一成以上的毕业生乐观面对,其原因可能在于两个方面,要么是对自身能力有自信,要么是家庭或社会关系起作用。
在问到“你个人就业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最多可选择两项)时,41.14%的学生选择为使自身价值得到社会承认,24.96%的学生选择为生计的需要,32.33%的学生选择为享受高水平的物质生活,19.68%的学生选择为充分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l0.84%的学生选择为社会发展做贡献,24.7%的学生选择为施展能力和完善人格,8.43%的学生选择为成名成家或提高社会地位,12.85%的学生选择为建立家庭奠定基础。
总体看,我院大学生择业心态呈多元化趋势,但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注重个人才能的发挥和个人价值的实现,二是对经济利益的追求。这是因为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确立,人们已越来越习惯于以经济利益作为衡量个人价值的标准。笔者认为,追求个人发展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所学、发展自己的爱好,取得最优的成果,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寻求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才干地方,只有到这些地方就业才能取得自己人生道路上最好的成果。
(二)就业意向
根据调查,对“开始有了明确的职业意向是在什么时候”这一问题,50%的学生选择在大学期间,7.13%的学生选择大学毕业时,1.81%的学生选择上研究生期间,41.06%的学生选择在上大学之前。这说明尽管大部分同学感到就业前途渺茫,但他们早就有了就业心理准备。对“你期望的月薪是多少”这一问题,49.67%的学生选择800—1000元/月。这可能是通过就业指导,学生们就业观念在逐步转变,许多毕业生不再把目光盯在高薪水的好职位上,而是有了多样性的选择,这就使得可供选择的岗位数量增加,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就业压力。
从表1可以看出,一方面,医学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对工作单位的地理位置选择相对集中,好多毕业生只盯着大中城市、大医院,这与我国基层医疗单位对医学人才的需求恰恰是背道而驰的;另一方面,市场的平等观念和多元化的价值取向,为社会职业进行了重新的定位,很多毕业生愿意到三资企业、民营医疗机构、私人医院就业。调查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工作应以事业为重,工作地点、单位性质都无所谓,但还是有相当多的学生死盯着大城市、大医院不放,希望到国企就业的毕业生比例大大降低,而选择到三资、民营、私营医疗单位的毕业生比例有所增加。过去毕业生在择业中求稳,现在更注重个人的发展空间,更注重通过在不同的领域里为社会做贡献来实现自身的价值,为自己争得社会地位。
对于毕业后理想或希望从事的职业(或工作岗位)是哪类工作,57.63%的学生都选择了医生(含实习医生),这说明,尽管医学毕业生就业难是不争的事实,但毕业生的专业思想还很稳定,都愿意从事自己所学的专业。
(三)影响因素
从表2可以看出,学生对个人的实际能力非常看重,这也是多年来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亮点,说明我国素质教育的理念已经在学生身上产生了积极向上的作用。医学是一门对专业技能要求非常高的学科,医疗单位在选择毕业生时十分重视个人的实际能力,尤其是实践能力、外语和计算机水平。其实求职的过程是一个考察大学生全面素质的过程,全面素质作为人才市场的竞争要素已越来越被广大学生所认同,这缘于用人单位求才的动力、人才竞争的压力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方面,医疗体制的改革,医疗单位人员结构的调整,对医学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用人单位普遍采用的对医学毕业生英语要求达到四级、计算机达到二级以上的要求,以及要求既有较高医学专业知识,又在文艺、体育、文采方面有专长等一专多能综合素质的要求,都给医学毕业生的就业增加了新的困难。同时,也对医学专业毕业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因此毕业生只有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加强组织能力、社交能力、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等综合能力的培养,使自己成为综合素质高、专业素质扎实的复合型人才,才能满足越来越“挑剔”的用人单位的要求。
但另一方面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有五成以上的学生认为“家庭背景”、“社会关系”是寻求一份理想工作的主要因素,自身能力方面排在其后,这说明在就业政策、制度方面不够完善,就业市场尚未发育成熟的情况下,大学生就业过程存在许多不正之风,大多数毕业生处于无奈状态,他们认为学校和个人都难以左右社会的某些不良现象。
(四)就业指导
调查结果显示,95.43%的学生非常赞同开设“就业指导课”,54.81%的学生认为“学校同毕业生的沟通和个别咨询、指导不够”,33.13%的学生认为“信息来源渠道不够,信息内容不充分”,32.73%的学生认为“同用人单位的沟通不够”。对于“你认为毕业生就业指导应大力加强哪些内容”这一问题,49.35%的学生选择“为录用单位和毕业生之间的双向选择搭桥”,44.78%的学生选择“向学生提供人才需求信息”,37.35%的学生选择“收集和整理社会上有关人才需求的信息”。通过座谈和个别谈话,我们还了解到一些学生对就业形势和政策不十分清楚,希望学校多举办就业指导讲座,设立就业指导咨询日等。
三、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
(一)变被动为主动
有些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往往怨天尤人,抱怨自己读大学刚好碰上这个劳动力过剩的年代,大学里又主要接受了应试教育而缺乏动手能力,还碰上大学扩招和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好像什么倒霉的事都碰上,自己也无能为力,所以只能被动地依靠政府和社会的帮助。为使医学毕业生顺利地完成对社会环境及工作任务从不适应到基本适应的过程,缩短适应期,较快地实现由学生到医生的转变,要求我们通过就业指导,帮助医学毕业生对适应期的特点和规律有一个正确的了解,搞清楚决定适应期长短的因素,以及采取哪些措施来缩短适应期,指导医学毕业生利用学校的一切有利条件,努力从各方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走向社会作好心理和认识上的准备。要帮助毕业生尽快调整自己的心态,尽早认清形势和进行职业生涯设计,不断主动提高自己的能力与素质,进行合理的定位,主动积极地适应社会、适应工作、适应角色,并促使医学毕业生根据工作需要,调整和完善知识结构,不断提高创造能力,努力赶上科技发展的步伐。
(二)变消极为积极
实践证明,不是所有的大学生都能一次成功地选择到满意的职业,相反有的甚至经历了几十次的选择、面试、再选择、再面试的考验,但他们没有因此而气馁,却认为这是一次人生的挑战和锻炼。正是这种乐观的就业态度促使他们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最终实现自己的愿望。通过邀请成功择业的往届毕业生回校做报告,用先进事迹感召在校生,从而调动毕业生择业的积极性。就业教育与指导,要坚持做到具有前瞻性,要改变过去那种就业工作只抓一毕业班的做法,把就业的工作对象拓展为全体学生,从新生入学就开始对其进行全过程的就业教育与指导。
(三)变压力为动力
“就业难”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心理上的“就业难”,是心理压力造成的,许多毕业生都会问自己“我能干什么”,他们往往因为专业不热门、学校非重点而固步自封,自怨自艾,失去了闯荡的勇气和干劲。而这种勇气和干劲往往是个人成功的关键,是择业的动力。部分学生由于缺少来自家庭方面“经济”和“关系”的支持,往往较早地行动起来,在就业方面的积极主动性表现得更为明显。由于找工作完全靠自己,他们必须抓住在各种招聘会中的机会较早行动,同时由于自己做主,找工作的目标也反而更加独立和明确,选择的地域也更广泛。当今社会发展如此迅速,一个人一生从事多种职业的现象也越来越多,毕业生不能因为就业难而消极地等待,而应面对现实,积极主动、有针对性地自我调适,根据社会需求和自己的能力优势,不断修正自己的择业意向,使就业压力转变成动力。
医学生毕业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军医大学;毕业论文;研究
毕业论文是毕业生需要完成的、与专业相关、合乎一定学术规范的文章或设计,在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中占有重要地位,其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效果。它是学员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科学研究工作的初步训练,是培养学员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实现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途径和集中体现。教育部办公厅2004年专门通知强调:“毕业论文(设计)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同时也是衡量教学水平,学生毕业与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因此,具体分析军医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制订相应的策略措施,不断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对于深化教育改革,推进军医院校学员创新能力培养有重要意义。
一、我校本科生毕业论文现状
我院系承担了我校大部分本科专业学员毕业论文指导工作,系统完成了5届上千份毕业论文指导工作。拥有比较完善的检验和药学学科体系、先进的科研平台、强大的师资力量,为本项目研究提供了有利的实践平台。
以我校2011年本科生毕业论文完成情况进行案例分析,我校2011届医学检验专业有33名学员,药学专业有62名学员,实验技术专业19名学员,生物技术专业41名学员,共155名学员完成了毕业论文。其中论文成绩优秀者47名,占31%;良好者95名,占61%;及格者10名,占6%;不及格者3名,占2%。其具体专业分布见下表:
■
从调查结果发现,2011年我校毕业论文整体质量有所提高,毕业论文优秀率较2007届(优秀率14%)、2008届(优秀率15%)、2009届(优秀率17%)有了一定提升。为进一步推进本科生毕业论文管理工作,我们对2011届本科生毕业论文完成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以期为教育管理者提供改进的客观依据。
二、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我校2011届医学检验专业、药学专业、实验技术专业、生物技术专业共155名学员,论文完成时间为16周。调查对象基本信息见下表:
(二)研究方法与结果
选取“政策了解”“选题情况”“资料获取”“老师指导”“时间安
排”以及“重视程度”6个维度自编《军医院校本科生毕业论文调查问卷》,共20个条目,开放性问题2个。对我校2011届毕业学员发放问卷155份,回收147份,回收率为95%。
1.政策了解
主要设置了“是否了解学校本科生毕业论文相关文件要求”
“了解相关知识的主要渠道”以及“对毕业论文成绩评定标准的了解程度”,调查结果显示83.6%的学生对毕业论文的相关要求清楚或非常清楚,主要信息渠道来自导师指导。
2.选题情况
选题情况包括“选题来源”“选题难度”“选题意愿”三个项目,其中79.6%的学生由导师制订研究方向,其余学生为自己选题、参考他人选题或其他。
3.资料获取
资料获取主要包括“获取文献资料的方式”“阅读外文文献的数量”“论文写作学习情况”以及“专业学术期刊阅读情况”,结果显示72.8%的学生会使用各类专业数据库或杂志期刊查阅文献,64%的学生阅读了5篇以上外文文献。
4.老师指导
老师指导包括“与导师交流次数”“导师指导情况”以及“对导师的评价”,其中92%的学生肯定老师的指导作用,在论文完成过程中能与导师及时交流讨论,认为导师认真负责,严格监督。
5.时间安排
67%的学生认为整个毕业论文完成时间太短,考研、公务员考试、就业面试等都会影响毕业论文的撰写。
6.重视程度
62%的学生认为毕业论文成绩好坏对自己不重要,对自己今后的就业发展没有多大影响。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资源过多,内力不足
部分文献报道:“教员不具备论文指导资格,缺乏带教经验,是影响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关键因素。”但与地方院校不同,近年来军医大学教师学历逐渐博士化,而生源相对不足,绝大多数老师非常乐意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撰写,带教经验丰富、责任心强,加之学校、院系、教研室对带教老师资格的严格把关,确保“一对一”指导,使指导老师的数量、质量并不构成影响本科生毕业论文优劣的主要因素。而我们调查发现:相对于良好的外部环境,学生的内在动力不足,大多数学员认为毕业论文成绩好坏与自己未来的前途发展没有必然联系,重视程度不足,投入的精力和花费的时间远远不够。
(二)时间过短,彼此冲突
多数院校在学员大四专业课程学习或毕业实习阶段才启动毕业论文指导工作,对学员的科研意识、科研方法、科研能力培训不够,根据我们对我校2011届毕业学员调研结果:52.3%的学员认为欠缺阅读外文文献的能力,68.7%和68%的学员认为缺乏搜索查阅文献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53.7%的学员觉得自己的专业论文写作能力较差,在较短时间内需学习多种科研方法和技术,显得力不从心。另外,近年来本科生规模持续扩张,就业与升学压力空前增加,必将挤占学生大部分时间,这都大大影响了毕业论文的总体质量。
医学生毕业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血管生成素;肿瘤;血管生成;血管新生
早在1971年,美国学者Folkman[1]就曾提出肿瘤的生长与转移依赖于血管的生成,在随后的几十年中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了这一点。血管生成素(angiopoietin,Ang)是第一个被确定的来源于人肿瘤组织具有促血管生成作用的细胞因子[2]。目前已知该家族包括Ang1,2,3,4四个成员,其中Ang1、2与血管生成关系最为密切,并且有关该家族成员在肿瘤血管生成中的研究正日益增多。现就Ang1和Ang2在肿瘤血管生成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1Ang1和Ang2的结构与生物学功能
1.1Ang1和Ang2的结构Ang1基因在1996年由Davis等[3]首次克隆出来。人Ang1基因定位于第8号染色体长臂上(8q22.3~q23),其基因开放的阅读框为1497bp,编码498个氨基酸。Ang1是一种糖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75000。Ang2基因由Maisonpierre等[4]在1997年从人和小鼠的cDNA文库内首先克隆出来。人Ang2基因定位于第8号染色体短臂上(8q23.1),其基因开放的阅读框为1491bp,编码496个氨基酸。Ang1,Ang2的蛋白结构基本相同,均有信号肽、N端卷曲螺旋结构域(coiledcoildomain,CC)和C端类纤维蛋白原结构域(fibrinogenlikedomain,FL)。其主要的结构特点有:(1)Ang1、Ang2的N端信号肽分别由10和20个疏水氨基酸组成,与血管生成素分泌到细胞外有关。(2)卷曲螺旋结构域分别由180和200个左右氨基酸构成,该断氨基酸序列折叠弯曲,形成卷曲螺旋四级结构,这一结构可能与血管生成素和其他蛋白形成多聚体有关。(3)类纤维蛋白原结构域具有高度保守性,与血管生成素的生物学功能密切相关。改变该区域的氨基酸序列,血管生成素的功能也发生相应的改变;敲除血管生成素其他区域的氨基酸序列,保留该结构则其功能没有明显改变[34]。CC和FL结构域之间的连接肽是Ang1与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matrix,ECM)连接的结构域[5]。Ang2和Ang1的主要区别在于CC与FL的交界处前者比后者少1个半胱氨酸,导致了其生物学功能的截然不同。
1.2Ang1和Ang2的生物学功能Ang1和Ang2是Tie2(tyrosinekinasewithimmunoglobulinandepidermalgrowthfactorhomologydomain2)的天然配体。Ang1主要由血管旁支持细胞包括周细胞(pericyte)、血管平滑肌细胞和肿瘤细胞等合成,通过旁分泌作用,与附近内皮细胞膜上的Tie2受体特异性结合,引起其受体磷酸化和随后的信号传递。迄今对调控其表达的因素知之甚少。Ang1的主要生物学功能有:(1)抑制内皮细胞凋亡、促进内皮细胞生存,减少血管的萎缩和退化。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不同,Ang1不是细胞有丝分裂原,不能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内皮细胞相互聚合形成血管,而是通过激活丝氨酸苏氨酸蛋白酶AKT,稳定细胞活力,抑制凋亡。(2)促进内皮细胞出芽,迁移,趋化。(3)稳定血管,防止渗漏[3,6]。Ang2主要由血管内皮细胞合成,通过自分泌作用,与自身细胞膜上的Tie2受体特异性结合,但不引起受体磷酸化和随后的信号传递。因此Ang2的主要功能是竞争性抑制Ang1形成不稳定的血管。缺氧、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等因素可促进Ang2表达增高[7]。
2Ang1和Ang2与肿瘤的血管生成
Ang在肿瘤血管生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很多多血管性的实体肿瘤中得到了证实,如在人胃癌、肝癌、乳腺癌和胶质细胞瘤等均可见到有Ang1和Ang2及其受体Tie2表达增加,特别是在肿瘤边缘的血管新生区。由此可见,Ang1、Ang2参与肿瘤的血管生成,但目前其具体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Ang2与肿瘤血管生成关系密切,可促进肿瘤细胞及肿瘤血管的生长;但Ang1和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尚有争议。
2.1Ang1与肿瘤血管生成
2.1.1Ang1在肿瘤中的表达及其对肿瘤生长的作用有研究表明,Ang1可促进肿瘤血管生长。Torimura等[8]用双重免疫荧光染色和RealtimePCR检测Ang1及其受体Tie2在不同肝癌细胞系和59例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发现Ang1在体外培养的肝癌细胞和肝癌组织中均较对照组表达升高,但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无相关性;其受体Tie2表达于内皮细胞、肝星状细胞和平滑肌细胞,说明Ang1在肝癌的血管生成中起了重要作用。Wang等[910]用免疫组化、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53例胃癌组织和23例正常胃粘膜中Ang1的表达,结果显示有66%的胃癌组织中Ang1明显升高且与胃癌细胞株的分化程度有相关性。他们构建正、反义Ang1载体并将其转染至胃癌细胞SGC7901,裸鼠成瘤试验发现转染正义Ang1组肿瘤生长及血管生长较对照组明显增加,而反义转染组肿瘤生长缓慢,血管生长减少。Stratmann等[11]将内皮细胞与胶质瘤细胞共同培养于基质胶(matrigel)中,可检测到Ang1的表达,并观察到内皮细胞迁移,形成相互吻合的血管网,血管成条索状;反之,当去除胶质瘤细胞时,未能检测到Ang1的表达,而内皮细胞堆积成团,血管延伸异常。推测肿瘤细胞可分泌Ang1,使内皮细胞迁移、趋化,从而促进肿瘤血管生成。Zadeh等[12]将Ang1转染至恶性胶质细胞瘤,建立皮下和颅内动物模型,并用四环素控制Ang1的表达水平,发现Ang1可促进胶质瘤形成“丝球体”(glomeruloidbodies:microvascularproliferationandformationofvascularentities),且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而当阻断Ang1/Tie2作用后,“丝球体”形成也被阻断,由此推测Ang1是胶质细胞瘤病理性血管形成的关键调节分子。上述体、内外试验及临床研究均提示Ang1可促进肿瘤的血管生成。而与前述结论相反,也有少数人的研究结果认为Ang1抑制肿瘤血管生成。Tian等[13]用RTPCR检测乳腺癌细胞MCF7及组织中Ang1的表达时发现,Ang1在体外培养的癌细胞中大量表达,但在组织中的表达率仅为体外培养癌细胞的1/7。在乳腺癌的异种种植瘤动物模型中,Ang1过表达时,肿瘤边缘血管被大量的间充质细胞、周细胞所包绕,血管的扩张及出芽受限,癌细胞增殖减少,凋亡增加,肿瘤生长迟滞。Stoeltzing等[14]用重组Ang1转染人肝癌、结肠癌细胞并种植到裸鼠身上,发现转染Ang1的HT29种植瘤比转染空载体组的体积小,血管密度低,肿瘤细胞增殖程度低,血管周细胞包绕程度高,血管渗透性低。推测Ang1可通过抵抗血管渗漏,抑制血管新生,维持血管稳定,有阻止肿瘤转移的潜能。
2.1.2Ang1在肿瘤血管生成中的可能作用机制尽管目前就Ang1在肿瘤生成中的作用尚未形成一致观点,但其参与肿瘤血管生成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认为Ang1可促进肿瘤血管生成主要有如下几方面的可能机制。(1)抑制内皮细胞凋亡。Ang1抗内皮细胞凋亡作用是一系列复杂的生化反应通路。其中由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PI3K)的信号传导在抗凋亡中起到重要作用。Ang1与Tie2受体结合后,能够引起与受体相连的PI3K的亚基P85磷酸化从而激活PI3K。随后活化的PI3K作用磷酸肌醇脂,提高细胞内1、4、5三磷酸肌醇和3、4、5三磷酸肌醇的含量,两者正性调节丝氨酸/苏氨酸激酶。苏氨酸结合磷脂酰肌醇后被磷酸化,磷酸化位点在激活环Thr308和羧基端Ser473,其中Ser473位点是依赖PI3K磷酸化的。Ang1作用后survivin表达升高,可通过抑制caspase7、caspase9磷酸化或Bad等途径抗凋亡[15]。(2)介导血管内皮细胞与血管旁细胞间的相互作用。Ang1是一种分泌性的蛋白分子,当肿瘤细胞受到各种因素作用后可分泌Ang1,Ang1可促进胞浆素及金属基质蛋白酶2(matrixmetalloproteinases,MMP2)的分泌,促进基底膜的降解,从而使内皮细胞迁移并促进与血管旁细胞间的相互作用[15]。(3)抑制肿瘤细胞凋亡。有实验发现转染Ang1基因的肿瘤细胞凋亡指数降低,但目前具体机制不清楚。而认为Ang1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主要机制是过高的Ang1使血管周细胞包绕程度高,减少了血管渗漏,形成稳定的血管,从而抑制了肿瘤的生长。由此可见,在肿瘤发展过程中,Ang1形成的稳定血管可以促进肿瘤血管生成,也可以抑制肿瘤生长,可能受到其他一些因子的调节[16]。
2.2Ang2与肿瘤血管生成
2.2.1Ang2在肿瘤中的表达及其对肿瘤生长的作用Ang2参与多种肿瘤的血管生成,且与肿瘤血管形成的数目、肿瘤的临床分期及预后关系密切。Ahmad等[17]应用Ang2cDNA转染人结肠癌细胞HT29建立小鼠荷瘤模型,发现Ang2转染组的肿瘤体积明显变大,肿瘤组织内血管密度明显增高,肿瘤细胞的增殖指数高;而Ang1转染组肿瘤的生长、血管密度均较对照组低,推测Ang2可能通过拮抗Ang1促进血管新生,从而加速肿瘤的生长。Etoh等[18]对胃癌病例的研究也发现,组织中Ang2高表达同时伴有血管密度增高、成熟度下降,患者临床TNM分期晚,术后生存率低。用Ang2转染的胃癌细胞接种裸鼠,结果发现肿瘤转移率增高,且转染的胃癌细胞在体外VEGF存在的条件下,能促进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泌更多的金属基质蛋白酶(matrixmetalloproteinases,MMP)和尿激酶等蛋白水解酶,这可能与Ang2促进肿瘤生长、转移有关。
2.2.2Ang2在肿瘤血管生成中的可能作用机制Ang2在早期可促进血管退化。在肿瘤形成早期,肿瘤细胞与宿主共择(cooption)并形成一个血供较好的血管区,但这些血管并不随肿瘤的生长而生长,却发生了退化,同时伴有Ang2表达增多。其可能的原因是肿瘤组织和健康组织为同一血供,由于肿瘤组织生长快、代谢高,较正常组织有优势,此时机体就自分泌Ang2进行“自杀性防御”,破坏被肿瘤组织占据的血管,阻止肿瘤的进一步生长。这期间VEGF的表达不增高,肿瘤组织表现为血管退化、肿瘤细胞凋亡。随后,边缘残存的肿瘤在缺氧的刺激下,产生大量的VEGF[19]。Ang2参与血管形成的启动阶段和激发阶段。Ang2开始通过拮抗Ang1破坏肿瘤血管,消除血管基底膜和血管旁细胞对血管形成的限制,并激活了内皮细胞;然后,在残余肿瘤细胞受到缺氧等刺激大量分泌VEGF的情况下,活化的内皮细胞对VEGF的作用极为敏感,迅速发生增殖、侵袭、迁徙,新生血管芽生。但由于Ang2的持续高表达拮抗了Ang1稳定血管的作用,所以新生的肿瘤血管管壁不完整,渗透性高。在肿瘤的生长过程中,发生了原宿主成熟血管的退化和肿瘤新生血管形成的双向效应,同时伴有Ang2的持续性增高和VEGF迟发性增高。另外,Ang2可通过细胞整合素激活FAK(focaladhesionkinase)、p130Cas和JNK(cjunNH2terminalkinase),促进MMP2的表达与分泌,引起内皮细胞的迁移,促进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引起肿瘤的生长与转移[20]。
3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Ang1和Ang2均参与肿瘤的血管生成。Ang1在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尚未达成一致的意见,Ang1是促进还是抑制肿瘤的血管生成?Ang1受哪些因素或细胞因子的调节?是否在肿瘤形成的不同阶段Ang1发挥了不同的作用?有哪些调控机制?Ang2主要是由血管内皮细胞产生,部分肿瘤细胞也能分泌Ang2,那么,这些表达Ang2的内皮细胞和肿瘤细胞是否存在某种自分泌调节机制?Ang2对淋巴管的作用机制是什么?这些问题都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相信随着对Ang信号转导、基因表达调控等方面进一步深入的研究,有望为肿瘤的临床治疗提供一种新途径。
[参考文献]
[1]FolkmanJ.Tumorangiogenesis:therapeuticimplication[J].NEnglJMed,1971,285(21):11821186.
[2]FettJW,StrydomDJ,LobbRR,etal.Isolationandcharacterizationofangiogenin,anangiogenicprotainfromhumancarcinomacells[J].Biochemistry,1985,24(20):54805486.
[3]DavisS,AldrichTH,JonesPF,etal.Isolationofangiopoietin1,aligandfortheTie2receptor,bysecretiontrapexpressioncloning[J].Cell,1996,87(7):11611169.
[4]MaisonpierrePC,SurlC,JonesPF,etal.Angiopoietin2,anatualantagonistforTie2thatdisruptsinvivoangiogenesis[J].Science,1997,277(5322):5560.
[5]ProcopioWN,PelavinPI,LeeWM,etal.Angiopoietin1and2coiledcoildomainsmediatedistincthomooligomerizationpatterns,butfibrinogenlikedomainsmediateligandavtivity[J].BiolChem,1999,274(42):3019630201.
[6]SuriC,McclainJ,ThurstonG,etal.Increasedvascularizationinmiceoverexpressingangiopoietin1[J].Science,1998,282(5388):468471.
[7]GuJ,YamamotoH,OgawaM,etal.Hypoxiainducedupregulationofangipotietin2incolorectalcancer[J].OncolRep,2006,15(4):779783.
[8]TorimuraT,UenoT,KinM,etal.Overexpressionofangiopoietin1and2inhepatocelluarcarcinoma[J].JHepatol,2004,40:799807.
[9]WangJ,WuKC,ZhangDX,etal.Expressionandclinicalsignificancesofangiopoietin1,2andTie2inhumangastriccancer[J].BiochemBiophyResCommun,2005,337:386393.
[10]王钧,吴开春,张德新等.人血管生成素1基因转染对胃癌细胞体内致瘤力及血管生成的影响[J].中华肿瘤杂志,2005,27:7780.
[11]StratmannA,RisauW,PlateKH.Celltypespecificexpressionofangiopoietin1andangiopoietin2suggestsaroleinGlioblastomaangiogenesis[J].AmJPathol,1998,14591466.
[12]ZadehG,RetiR,KoushanK,etal.Regulationofthepathologicalvasculatureofmalignantastrocytomasbyangiopoietin1[J].Neoplasia,2005,7(12):10811090.
[13]TianS,HayesAJ,MethenyBarlowLJ,etal.Stabilizationofbreastcancerxenografttumorneovasculaturebyangiopoietin1[J].BrJCancer,2002,86(4):645651.
[14]StoeltzingO,AhmadSA,LiuW,etal.Angiopoietin1inhibitsvascularpermeability,angiogenesis,andgrowthhepaticcoloncancertumor[J].CancerRes,2003,63(12):33703377.
[15]KimI,KimHG,SoJN,etal.Angiopoietin1regulatesendothelialcellsurvivalthroughthephophatidylinositol3kinase/aktsignaltransductionpathway[J].CircRes,2000,86(1):2429.
[16]ChantrainCF,HenrietP,JodeleS,etal.Mechanismsofpericyterecruitmentintumorangiogenesis:anewroleformetalloproteinases[J].EurJCancer,2006,42:310318.
[17]AhmadAS,LinW,JungYD,etal.Theeffectsofangiopoietin1and2ontumorgrowthandangiogenesisinhumancoloncancer[J].CancerRes,2001,61(4):12551259.
[18]EtohT,InoueH,TanakaS,etal.Angiopoietin2isrelatedtotumorangiogenesisingastriccarcinoma:possibleinvivoregulationviainductionofproteases[J].CancerRes,2001,61(5):21452153.
医学生毕业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临床医学 毕业病历 重要环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明确规定:“高等学校本科学生完成教学计划的各项要求,经审核准予毕业,其课程学习和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或其他毕业实践环节)的成绩,表明确已较好地掌握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的,授予学士学位。”
一般而言,毕业论文是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理论特长在教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它分为论文准备、课题研究和论文完成三个阶段,具体包括查阅资料、选定题目、撰写提纲、实验研究、论文撰写等几个主要环节,因此,它并不是一蹴而就之事,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必须有团结协作和刻苦钻研的精神。但从目前的效果来看,随着近年来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大,在大量的精品课程不断涌现的同时,毕业论文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毕业论文的结构体系和完成模式上基本沿用以往的民族院校的模式,故在毕业论文的实践中逐渐暴露了一些问题和不足。毕业论文的质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滑坡,如何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已成为高校目前急需研究解决的课题。
一、当前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因素:
我院有计划内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1500余人,扩招后的招生对象虽然面向全国,但生源主要来自西北各个少数民族地区,分别为回、藏、蒙、满、东乡、裕古、土族、维吾尔族等,由于生源地的不同,民族习惯、生活习惯的特点、使它们在受教育程度方面,实践能力方面,甚至语言方面等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另外在大学期间,几乎所有的大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保证英语四、六级等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等,而忽视了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提高,特别是在做毕业论文时,许多学生的文献检索能力、基本实践技能、独立思维能力、论文的写作能力等诸多方面存在能力偏低或参差不齐的现象,同时由于毕业论文完成时间有限,所以大多数学生只是临时抱佛脚,毕业论文的质量自然难以得到保证。
2.教师的因素:
近年来,由于我院校毕业生数量每年都有大幅增长,因此指导教师在指导毕业论文方面的工作量也随之增加,加之教师还要承担其他教学、科研等任务,势必造成指导教师短期内教学工作量的洪峰,面对繁重的工作压力,毕业论文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小题大做,研究内容雷同的现象,以至于有的教师在毕业论文的指导上仍不够认真,投入不足,从而影响了毕业论文的质量。
尽管院校为了确保毕业论文质量采取了一些措施,,如成立由中级职称以上教师负责的指导小组等,但由于毕业论文时间过于集中,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对学生毕业论文指导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不能放开选题外,还表现在指导教师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而是要求学生按照他的思路去研究、构思。这种指导方法是理论教学中的以教师中心的思想在实践教学中的延续,从而抹杀了学生的创造热情,限制了学生的思维,造成学生不敢独自涉猎新的研究领域,这也是毕业论文质量难以提高的一个原因[1-2]。
3.其他的因素:
近年来由于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学生人数连续增加,而教学资源的投入又相对滞后,因此学生在做毕业论文的时候,一些实验室的场地和设施明显不到位,从而限制了本科毕业论文的进行和质量。
最近几年学生考研和就业压力对毕业论文造成不小的冲击。据调查,有些班级考研人数比例达到一半以上,竞争日益激烈,考研学生不得不投入大量的精力。毕业生择业在时间上正好与毕业论文重合,学生为了在限定的时间内找好工作, 有些就把毕业论文放到了从属位置,对论文的实验工作投入明显不足。有些用人单位要求学生提前上岗,致使这些学生无暇顾及毕业论文[3-4]。
二、民族院校临床医学专业毕业论文新形式探索
毕业论文是本科教学计划规定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三基)”进行初步的科学研究训练,提高独立工作能力,达到培养我院医学生临床综合实践能力目标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毕业论文工作,学生应掌握检索文献、撰写综述、课题设计、收集资料和撰写论文的基本程序与临床综合实践能力,具备从事科研工作的初步能力。根据我校的具体特点以及少数民族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院临床医学专业医学生毕业论文的具体表现形式是毕业病历,其基本内容按顺序包括《任务书》《指导教师评阅书》《诚信声明》《毕业病历正文》《评阅教师评阅书》《答辩书》;
1.为了加强管理,提高我院临床医学专业医学生毕业病历的质量,根据我校的有关规定,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订《临床医学本科毕业病历工作管理暂行相关要求》;
2.为了使我院临床医学专业医学生毕业病历的运行过程程序化、规范化、常规化,依据实际情况制定《西北民族大学医学院毕业病历流程图》;
3.依据选题指南在指导教师的监督下完成《任务书》的填写:
同学们可在实习医院指导教师的帮助下,根据自己的兴趣、专长,同时参考我院提供的“选题指南”确定毕业病历题目,毕业病历的选题一般从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出发,满足大学生的基本能力和要求,选题确定后原则上不得更改,确需更改的,需经指导教师认可。学生根据指导教师下达的《任务书》,认真查阅文献资料,制定研究、实践方案,收集临床病例,进行毕业病历的撰写准备工作。
4.指导教师完成《指导教师评阅书》的填写:
指导教师定期检查学生毕业病历进展情况,进行个别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实际困难,及时调整,以确保毕业病历的质量,毕业病历完成后,指导教师或指导医师对学生写好的毕业病历应仔细审阅,认真写出初稿评语,做出恰当评价,提出优点和不足,提出评分意见,然后指导教师毕业病历应与学生一起,充分讨论修改和总结工作。
5.学生认真撰写《毕业病历正文》:
按照教学计划的要求,充分利用毕业病历这一重要的教学实践环节,要求学生运用所掌握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对所选定的某个疾病进行系统问诊、收集病史、体格检查、初步诊断、鉴别诊断和诊疗计划等,让学生通过毕业病历撰写,在上述基本程序与方法等诸方面得到全面训练和提高。
同时学生应积极、主动、独立自主地完成毕业病历,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禁抄袭、剽窃他人成果。学生要签署诚信声明,文责自负。
6.评阅教师完成《评阅教师评阅书》的填写:
答辩委员会指派具有资格的教师评阅学生的毕业病历,评阅教师依据“毕业病历的基本内容和格式要求”评阅毕业病历内容是否“正确、完整、全面、严密”,同时评阅教师依据“评阅教师评阅书”基本要求评阅毕业病历学术水平和撰写质量如何,文字表达、专业术语及综合分析的水平。
7.答辩委员会完成对该毕业病历的答辩程序:
在主管教学院长负责之下,成立答辩委员会,同时要组成答辩小组,答辩小组按照专业分为内科组、外科组、儿科组和妇产科组,每组有3-5名副高级以上职称的教师和1名答辩秘书组成。毕业病历答辩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其他教师、学生均可自愿出席。答辩程序主要包括:学生陈述答辩老师提问学生回答、答辩秘书负责记录答辩小组评定等级答辩小组组长作简短的答辩评价,上述答辩的主要过程原则上应在30分钟内完成,通过答辩以观察和掌握学生对答辩委员所提问题的理解是否透彻、专业知识掌握情况、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等诸方面的情况。
通过对临床医学毕业论文的方式、方法及模式的探索和改革,建立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在毕业病历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培养临床综合实践能力的新方法、新途径和新模式,充分利用毕业病历这一重要的教学实践环节,让学生通过毕业病历的撰写,在病历书写、查阅文献资料、收集临床病例、改善医患沟通、制定实践方案、增加对该疾病的见解及认识等诸方面得到全面训练和提高。因此做好毕业病历的理论和实践工作,对提高和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临床工作作风和实际临床工作能力,对全面提高我校医学院临床医学人才培养质量、保证学士学位的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毕业病历的质量也是衡量教学水平的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韩玉志。高校本科毕业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对策。中国高教研究,2012,(9):78-79;
[2]邹吉高,严赞开。关于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若干思考。化工高等教育,2011,(3):57-59;
[3]陈彦凡,黄晓洁。临床医学生毕业论文选题和实践的探讨。医学教育探索,2012,7(3):329-330;
医学生毕业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医学毕业生 择业焦虑 医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B84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开始关注职业选择问题,2013年高校毕业生699万,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2014年高校毕业生727万,严峻的就业形势,成为人们无奈却无法回避的话题。医学生作为未来的医生,担当着救死扶伤的重担,本文通过对医学毕业生的择业焦虑的调查,探索降低大学生择业焦虑的对策,为指导医学生成功就业提供科学依据。
对象与方法
1.对象
本次调查以西安医学院毕业生为研究对象,随机挑选毕业生500人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问卷477份,剔除无效问卷外,共有458份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91.6%。
2.方法
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由 Spielberger(1983)等人编制,由两个分量表组成,第1-20 个项目为状态焦虑量表(S-AI),第21-40项目为特质焦虑量表(T-AI)。每一条目为1-4级记分,分别表示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的程度。中文版本经我国学者修订后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3.数据处理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处理。
结果
1.医学毕业生择业焦虑整体状况分析
医学毕业生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得分分别是(43.65±8.50, 45.40±8.11),与中国大学生常模相比均差异显著(t=-4.19,P=0.000;t=5.51,P=0.000)。以性别为自变量,以特质焦虑和状态焦虑为因变量进行t检验显示,不同性别医学毕业生在状态焦虑(t=0.921,P=0.358)和特质焦虑(t=-1.288,P=0.198)方面得分无显著差异,结果见表1。
2.不同专业医学毕业生的择业焦虑比较
以专业作为自变量,以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为因变量进行F检验,结果见表2。
不同专业医学毕业生择业焦虑分析结果显示:不同专业的医学毕业生面临择业前的状态焦虑有差异(F=2.252,P=0.048),但通过事后检验进一步分析后发现,各专业之间择业前的状态焦虑没有显著区别;不同专业的医学毕业生面临择业前的特质焦虑无区别(F=1.177,P=0.320)。
3.不同生源地医学毕业生择业焦虑比较
以生源地作为自变量,以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为因变量进行t检验,结果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来自城镇的毕业生状态焦虑程度显著高于来自农村的毕业生(t=2.258,P=0.024*);而在特质焦虑方面差异不显著(t=0.782,P=0.434)。
讨论
1.医学毕业生择业焦虑的性别差异分析
彭丽丽[1]对成都市男女大学生的相关焦虑研究显示,成都市大学生的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不存在性别差异。张凤梅[2]对山东某高校大学生焦虑状况分析后发现男女生焦虑状况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余兵兵[3]的研究发现男女生在状态焦虑方面无统计学差异,但在特质焦虑方面男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本研究结果显示,医学毕业生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均显著高于普通大学生群体,说明医学毕业生在择业期间焦虑水平显著高于普通大学生。男、女医学毕业生在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该结论与康文艳[4]、谷鑫[5]等人的研究结论相同,与康钊[6]的研究结论不同。
2.医学毕业生择业焦虑在专业方向方面差异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不同专业方向医学毕业生择业前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均无显著性差异,说明专业方向对医学生择业焦虑影响不大。导致这一结论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各专业均在大医学学科的范围之下,专业差异不大,专业具有相对特殊性所致。
3.医学毕业生择业焦虑在生源地方面的差异分析
本研究发现,来自城镇的毕业生状态焦虑程度显著高于来自农村的毕业生;而在特质焦虑方面差异不显著。该结论与其他研究者的结论不尽相同:肖凌燕等人调查发现农村学生的就业焦虑水平显著高于城市学生[7]。张晓琴的研究发现大学生就业焦虑总分在生源上未达到统计学上的显著性差异[8]。康文艳的调查结论也显示大学生的择业焦虑在生源上没有显著差异[4]。导致本研究生源地不同,状态焦虑显著差异而特质焦虑差异不显著的原因可能与样本选取有关,此次样本均来自西安医学院,前来学校招聘的单位大多数属于县级及以下医院;而不同生源地医学毕业生的择业期望不同有关,来自农村的医学毕业生相对更容易接受回基层就业的现状,而来自城镇的医学毕业生不太容易接受去基层就业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