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外语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首先,西班牙外语教育改革以立法先行。在欧盟倡导全面促进外语教育改革的背景下,西班牙于2006年颁布了教育法(LeyOrgánica2/2006,de3demayo,deEducación;OrganicLaw2/2006,May3rd,ofEducation),对各教育阶段外语教学做出了统一规定:幼儿应从学前教育(3~6岁)开始学习第一外语,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通信技术手段辅助外语教学。在学前教育的最后一年(5~6岁),幼教机构应着重强化外语教学。在小学教育阶段(6~12岁)应开设第一外语必修课,此外学校可为10-12岁的学生开设第二外语选修课程;小学毕业生应至少掌握一门外语,可以融入交际环境,进行基本信息的理解和表达。在中学教育阶段(12~16岁)的前三年,除第一外语必修课之外,学校可以为学生开设包括第二外语的选修课程,教学目标是中学生可以至少用一门外语进行得体的理解和表达。中学第四年除必修第一外语外,学校也可为学生开设第二外语必修课。大学预科阶段的外语培养目标是学生可以用一门或多门外语进行流利、准确的表达。教育法还规定各级教育机构要对教师进行外语培训。
其次,西班牙为检验外语教育的立法效果,开展了测试研究。《欧洲语言能力研究》于2008年开始进行设计,2010年试点,2011年春季正式启动。参与这项研究的14个欧盟国家中,西班牙是唯一通过立法规定外语教育必须始于学前教育阶段的国家。事实上,在西班牙全国17个自治大区中,10个大区已经做到了外语教育从3岁开始。另外,据2012年《欧洲学校语言教育的关键数据》(KeyDataonTeachingLanguagesatSchoolinEurope2012)显示,在西班牙的阿拉贡、加纳利群岛、加利西亚、马德里、穆尔西亚这5个自治大区。
第二外语已经成为中学的必修课程。《欧洲语言能力研究》在西班牙选择15岁中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语言能力测试评估他们的第一和第二外语能力,并比较各国学生外语能力现状,为西班牙外语教学改革拓展思路。西班牙中学生参与了第一外语英语和第二外语法语测试。测试的三项技能分为接受型能力(阅读、听力)和产出型能力(写作),每名学生任意选择两项技能进行测试。测试的评价标准参考《参考框架》的A1、A2、B1、B2标准。欧盟对此次研究第一外语的预期结果是达到B1、B2级水平人数占总测试人数的50%。西班牙第一外语(英语)水平测试的结果是:听力理解达到B1、B2级水平的占总测试人数的24%,阅读理解占30%,写作占29%。结果说明,2011年西班牙15岁中学生的外语技能均未达到欧盟的基本目标,三项技能的比较数据说明阅读理解和写作水平较好,听力水平较差。此外,欧盟对第二外语的预期结果是A2、B1、B2这3个级别人数达到50%。结果表明,西班牙15岁中学生的第二外语(法语)能力达到了欧盟标准。这说明,西班牙外语教育需要进一步提高中学生的第一外语水平,且必须着重加强听力理解的训练。研究者还对西班牙外语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教师对各项具体外语技能的重视程度。问卷中共列举了8项技能:语音、词汇、语法、听力、阅读、写作、口语、文学文化知识。研究者将教师的教学模式分为两种:一种是重视所有技能,另一种是有针对性地重视其中某些技能。结果表明,持第一种观点的教师占总人数的70%,以第一种教学模式培养出的学生语言水平更好。西班牙教育研究者认为,西班牙学生阅读水平高、口语听力水平差的原因可能在于外语教学法过于关注语法等技能,学生的外语学习缺乏语境。研究结果还表明,西班牙学生语言水平的校际差异大于校内差异,且校际差异显著。研究者认为,西班牙应对学校的外语教育进行进一步的规划,使教学资源的分布更加合理。在测试语言能力的同时,参与《欧洲语言能力研究》的西班牙学者还对参与调研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对学生的问卷旨在统计3个方面的信息:非正式语言学习环境(父母外语水平、课外英语学习、通过其他媒介接触英语)、文化交流(英语国家学习经历)和经济社会文化地位指数(ESCS)①。西班牙学者使用以上变量进行了回归分析,证明以上变量可以解释西班牙学生听力理解水平的34.5%,其中经济社会文化地位指数占12%,通过其他媒介接触英语的影响占20.9%,其他变量影响占1.6%。这说明课外通过各种媒介接触英语的语言学习和听力理解水平的相关性最高,会产生最积极的结果。西班牙学者认为,通过各种媒介学习英语的方法中,接触英文电影是提高语言水平的有效手段之一,而西班牙的电视台、影院和网络中的英文电影多为带有西语配音的译制片。西班牙研究者呼吁,今后应更多地播映带有西语字幕的原版英文电影。研究结果还表明,瑞士中学生的语言测试水平显著高于西班牙,西班牙研究者选择瑞士进行了个案比较,得到以下结论:
(1)父母外语水平高对孩子的语言水平有积极影响。瑞士父母的英语水平高于西班牙,如果西班牙学生父母的英语水平提高到瑞士水平,两国之间语言水平差异将减少8%。
(2)西班牙外语教育的起始年龄为3岁,比瑞士要早。西班牙外语教学课时数更多,课外补习班更多,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量更多,可这些现行措施并不能有效地大幅提高西班牙孩子的英语成绩。可见,延长外语课学时、课后补习等方法并不是提高西班牙中学生英语水平的决定性手段。根据欧盟《2010-2011年度教育和培训进展报告》中“对教育的再思考和国别分析”的数据,2011年西班牙仅有26.7%的初中生达到了第一外语的B1水平,而2011年欧盟的平均水平为43.5%。初中学习第二外语学生比例为40.2%,而2010年欧盟平均水平高达60.8%。西班牙与欧盟2020年战略目标所提出的50%初中生达到B1水平、75%的初中生学习第二外语仍相距甚远。最后,西班牙根据测试结果进一步调整了相关立法。2013年底,西班牙再次颁布新的改善教育质量法(LeyOrgánica8/2013,de9dediciembre,paralamejoradelacalidadeducativa;OrganicLaw8/2013,December9th,forimprovingeducationalquality)。教育法中明确指出,掌握第二外语,甚至第三外语是全球化的必然结果,欧盟已将“语言多元化”视为规划的目标,而西班牙现行的教育指导方针缺乏相关的内容,这已经成为了西班牙教育的重点改革方向。此次立法的目的是充分肯定学校开设第二外语课程的必要性,支持鼓励多语言教育发展,同时使学生能够熟练应用第一外语,其各项语言技能能够适应职业要求。改善教育质量法规定,从小学教育到大学预科和职业教育阶段,外语课应以西班牙语辅助教学,教学重点为听力理解和口语表达,对残疾学生,尤其是语言障碍的学生采取灵活的教学和测试手段。小学教育应包括6个年级,每个学年的主干课程应包括第一外语必修课程,此外应根据每个学校具体的情况至少要完成4个教学模块(其中包括第二外语)中1个模块的课程。义务教育中学阶段必须学习第一外语,学校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8个教学模块(其中包括第二外语)中的1到4个模块课程。中学四年级实现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学生分流,所有学生必须学习第一外语必修课,学校可以根据情况开设11个教学模块(其中包括第二外语)中的1到4个模块。大学预科一年级必须学习第一外语课程,此外,学校应选择12个教学模块(其中包括第二外语)中的2到3个模块课程。预科二年级除第一外语必修课外,学校应完成15个教学模块(其中包括第二外语)中的2到3个模块课程。在欧盟全面促进外语教育的背景下,西班牙通过立法对外语教学的起始年龄和教学方式做出了详细的规定,同时,通过测试和调研全面了解语言能力现状并做出了科学的评估,又针对评估结果完善了教育法的相关内容,使课程模块要求更加详细,更加明确了近期的外语教学重点和长期教学目标,从而保证西班牙的外语教育相关的法律规范更加科学、合理。
二、西班牙《2010-2020年外语学习全面规划》的制定和实施
西班牙教育部2010年开始制定并实行《2010-2020年外语学习全面规划》(ProgramaIntegraldeAprendizajedeLenguasExtranjeras;IntegralProgramofForeignLanguagesLearning,以下简称《全面规划》)。这是西班牙政府首次推行有持续资金保证的外语学习全面规划。实施对象包括各教育阶段的学校、教师、学生及其家庭。《全面规划》把2010-2020年期间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3个阶段,其中2011-2012年为第一阶段,2013-2015年为第二阶段,2016-2020年为第三阶段。《全面规划》的总体目标是在十年之内全面提高国民的外语语言能力,具体目标包括:
(1)高中教育结束时,学生的第一外语水平达到《参考框架》的B1水平;
(2)在小学和中学推广第二外语教育,使学生的第二外语水平达到《参考框架》的A2水平;
(3)在职业教育领域提高专业外语能力;
(4)提高高等教育阶段的外语能力,将适用于各专业领域的第二外语能力进行合理分级;
(5)在成人中推广外语教育;
6)提高国民的外语学习意识,创造适宜外语学习的社会环境。笔者认为,《全面规划》的总体目标体现出了以下特点:首先,它充分尊重了《参考框架》的先进经验,做好规范分级并用统一的分级确定各教育阶段的教学目标,使各教育阶段能够真正衔接,成为体系。其次,它强调了提高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学生第二外语能力的目标,并且同样以《参考框架》进行规范分级,这符合欧盟多元化语言政策的终极目标,并且使多语言人才的培养目标更加具体化、规范化。最后,它强调应提高外语学习意识,创造适宜外语学习的社会环境,这是提倡学习终身化和教育责任社会化理念的突出表现。其后,西班牙教育部制定了《全面规划》框架之下的《2010-2011年行动计划》(PlandeAcción2010-2011;ActionPlanof2010-2011,以下简称《行动计划》),主要目的是集中力量实现《全面规划》的第一和第二个目标,总预算为89419459欧元。其中,针对学生的预算为64398989欧元,针对教师的预算为21356470欧元,外语口语语伴项目投入3664000欧元,分别占预算总额的72%、24%和4%。《行动计划》的具体目标是:
(1)明确划分小学、中学、预科学生和教师的外语水平参照标准;
(2)评估与各自治大区共同建立多语言教育机构的可行性,将各自治大区不同的多语言教育形式统一化,实现教育公平,促进区域协调平衡发展;
(3)出台新的教师和学生流动计划,增加奖学金数额,提高落实《行动计划》的效率。为实现《行动计划》确定的具体目标,针对实际情况,采取了针对不同对象的具体措施。首先,针对本国学生的措施。
(1)课外补习:重点针对外语教育匮乏的自治大区,在800所学校为64000名小学生开设提高口语的补习班。
(2)境内浸入式学习:资助2200名学生参加为期两周的英语夏令营;资助6300名小学六年级和中学二年级学生参与为期一周的外语学习流动计划,在其他自治大区进行外语学习;资助600名大学预科一年级学生进行为期一周的浸入式外语学习;资助14000名大学生进行为期一周的浸入式英语学习。
(3)境外浸入式学习:资助3200名高中和预科学生出国培训口语;根据欧盟“夸美纽斯学生流动计划”,资助246名高中生在欧盟其他国家进行3~6个月的学习,住宿由住家提供;法语支持计划包括资助艺术设计、体育、音乐、美术专业的职业教育学生赴法国进行为期3~4周的法语学习。其次,针对本国教师的政策。
(1)外语培训:资助中小学教师或师范专业本科生、硕士生在国外进行为期2周的英语培训;资助非语言课教师在国外进行语言培训,达到《参考框架》规定的B1水平。
(2)教学法培训:资助用外语教授非语言课程的1330名小学教师和1100名中学教师出国进行教学法培训、成人外语教师教学法培训。
(3)双学位培训:与英国文化协会合作进行双学位培训。
(4)交换培训:根据欧盟“葛伦特维格计划”,进行成人外语教师长期交换;在2003年启动与英国教育部的合作备忘录框架下,与英国大学互换师范专业本科实习生。第三,完善外语教育体系。
(1)聘任外籍教师:聘用60名具有大学学历的外籍教师在多语言学校进行外语教学。
(2)增加语伴:教育部独立资助语伴人数从550人增加到750人;教育部和自治大区合作资助语伴人数增加到1750人。
(3)虚拟平台:教师合作建立共享教学资料的信息平台。
(4)推广欧盟计划:推动“达芬奇计划”、“夸美纽斯计划”和“葛伦特维格计划”的落实。
(5)考察:外语教育政策决策者考察其他国家。
(6)志愿者:50岁以上志愿者在国外进行3~8周志愿工作。
(7)国际合作项目:鼓励教师参与欧洲现代语言中心和欧盟委员会的国际合作项目。
(8)推广欧盟政策:继续推广应用欧洲语言档案袋。笔者认为,2010-2011年的《行动计划》有以下突出特点。
第一,从预算比例来看,对于学生的投入远远超过对教师和教育体系建设的投入,充分体现了受教育者优先的原则。
第二,为促进区域间协调发展,计划资助学生在国内其他大区进行浸入式外语学习,这种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办法有利于减少区域间教育质量的差异,实现教育公平。
第三,针对学生的国外浸入式学习项目重点支持高中和预科学生,说明根据西班牙教育部门的外语教育理念,高中和预科阶段是适宜留学培训外语的黄金期。
第四,针对教师的资助内容除常规的提高外语教师语言能力之外,还重点强调应提高非外语课教师的外语授课能力,从语言水平和教学方法两方面进行培养。从中可以看出西班牙教育部门对未来实现基础阶段用外语教授非语言类课程的目标。
第五,改善教育体系政策的突出特点是外语语伴项目。政府将有组织、有规划地为学生安排语伴,使语伴学习有更好的质量保证。2012年,在西班牙教育财政情况继续受到欧洲经济危机影响的情况下,《全面规划》的资金投入缩减,但仍然保持了一定的投入,2012年预算总计11653129欧元。落实《行动计划》的具体措施主要有:
(1)继续资助小学生进行课外口语补习,资助对象在学校学习的外语课程学时占总学时的1/3以下;
(2)资助公立学校教师和学生留学或接受浸入式外语培训:资助教师课外在本自治大区、或者在学期中去其他自治大区进行为期2~4周、60~120学时的学习,该项目面向进行外语和教学相关内容活动、外语水平达到B1级、四年之内没有接受过此类资助的幼儿、小学和中学教师;资助学生在其他国家或国内进行为期2~3周的培训,或在假期进行50~75学时的培训,资助对象为中学生和预科一年级学生,要求成绩优秀、外语水平良好,所在学校课程总学时三分之一以下用外语授课者优先;
(3)资助公立学校增加外语口语语伴人数。笔者认为,2012年度计划反映出以下问题。
第一,2011年底,西班牙政府换届。在欧债危机加剧的背景下,新一届政府为达到减赤目标,在2012年对医疗卫生和教育预算进行了大幅削减。这是外语教育改革行动计划预算削减幅度高达86.97%的根本原因。
第二,在预算大幅削减的情况下,政府坚持改革,突出重点。从得以保留的教育政策中可以分析出新一届政府“教育投入对象重心下移,延续区域协调发展”的特点。首先,学生国内浸入式外语学习计划得以延续,原来面向各教育阶段,2012年只面向中学和大学预科生。其次,2012年,中小学教师在国内其他大区培训计划得以延续,削减了成人教育教师培训项目。最后,巩固教育体系的项目缩减为增加国内基础教育阶段外语语伴人数。由此可见,新一届政府外语教育改革的首要目标在于提高中学生和预科学生的外语能力,尤其是口语水平。实现区域间教育公平仍是外语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在教师培养方面,着重提高中小学外语教师素质。
三、西班牙外语教育改革及实践对我国的启示
西班牙2006年颁布教育法,2008年进行语言测试和国际比较,2010年制定实施《全面规划》和分阶段《行动计划》,2013年颁布新教育法是提升国民外语水平、完善外语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这些做法及改革措施对我国的外语教育提供了以下启示。
首先,西班牙重视外语教学改革说明该国对全球化形势采取了主动适应和积极应对的策略,对人才培养有具有长远眼光的战略考虑。它打破外语教学只是学校工作的传统观念,面向各教育阶段和教育群体,内容全面、连贯,还融入了国际合作和国内平衡发展等具体措施,因此,这项改革既是一项从立法、实验、规划到实施的系统工程,是一项学校、家庭和社会相结合的教育工程,同时,也是一个得到政府特别支持、有资金保障的重要工程。特别是在欧洲经济危机,教育预算全面紧缩的情况下,西班牙仍旧坚持继续推进这项改革,更加说明外语教育改革是事关西班牙未来发展以及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和地位的重要因素。
其次,西班牙外语教育改革从立法入手的做法值得借鉴。从2006年颁布教育法对起始学习年龄进行统一规定,到制定《全面规划》和《行动计划》对各教育阶段的外语教育做出具体安排,使外语教育改革不是某所学校或某一区域的个别做法,而是成为以法律为依据和保障的全国统一行动,各地区以及各教育单位的外语教育工作有法可依、目标明确,教育管理部门也能依法合理调动资源、规划教学并开展评估。近期,西班牙又根据教育发展情况对教育法的内容进行补充和扩展,使教育法的内容更加贴近欧盟的战略目标,且能够结合本国教育的特点,这种做法能够正确处理立法的超前、滞后和同步的关系,真正保证法律内容从实际出发。
第三,西班牙外语教学改革充分尊重了《参考框架》的先进经验,明确分级,使外语教育目标成为统一体系。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也可以对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各阶段学生的外语水平进行科学合理分级,并对各级水平做出具体明确的描述。各年龄阶段、教育阶段的分级标准应具有连贯性。目前,我国采取通过课程标准规范各教育阶段外语教学,但课程标准之间相对缺乏联系,没有针对我国实际并参考国际标准的学习、教学和评估的统一体系。
外语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此项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外语类高校通识教育实施的功效进行研究,为外语类高校通识教育的实施提供借鉴。本文探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学生对通识教育的功能认知如何;(2)学生对通识教育的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的满意度如何;(3)学生在通识教育中的参与度如何;(4)通识教育的效果如何。
2研究方法
2.1问卷开发
本研究采取问卷法进行调查,共分为三个主要阶段。其中,问卷开发涉及前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进行问卷维度的开发、问题的编纂与整理。最终确定的问卷初稿主要包括以下维度:(1)外语类高校通识教育课程组成的合理性;(2)外语类高校通识教育课程教授的合理性;(3)外语类高校通识教育课程的效果。第二阶段进行问卷的反复商讨和修正。问卷的核心问题包括以下几方面:学生对通识教育的功能认知;学生对通识教育的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的满意度;学生参与通识教育的效果。这四个部分均为单项选择题,且都有详细的答题要求说明,主要采取六级和五级量表。
2.2研究对象以及抽样方法
第三阶段为正式调查阶段。外语类高校参考国内外知名高校通识教育课程的设置情况,发挥区域与国外研究的优势,结合该校的学科特点和人才培养的需求,将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分为三大阶段(通识基础、通识核心和通识进阶)和五大模块(中国传统文化与历史传承、东西方文明碰撞与交流、自然科学与技术、人文与社会、自我与人生)。基于所有学院的学生都必须选修通识教育课程,本次调查在全校范围内随机抽取三个学院,即英语教育学院、日本文化经济学院和东语学院。每个学院抽取2~4个班级。
3数据结果分析及讨论
3.1问卷回收与学生的背景
本次调查共发放250份问卷,全部回收,有效问卷为248份。参与本次调查的学生包括英语教育学院的英语教育专业4个班,共111人;日本文化经济学院的日语复语专业3个班,共84人;东语学院的印地语专业2个班,共53人。
3.2学生对通识教育功能的认知程度
通过调查数据分析发现,超过52.4%的学生对学校通识教育的总体宣传表示非常不满意、不满意或不太满意,尤其是对学校通识教育宣传方式的不满意程度超过了56.5%。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外语类高校的通识教育还处于探索和不断构建的阶段,譬如网站建设等正在逐步完善。超过78.2%的学生对通识教育的四个预期目标表示比较同意、同意或完全同意。其中,对“拓宽视野”这一目标的同意度高达95.6%,“健全人格”也达到75.8%。由此可见,从学生个人对通识教育的认知来看,通识教育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有很大助益。
3.3学生对通识教育课程设置及教学的满意度
通过调查数据分析发现,超过一半的学生对选课数量、资源支持、课程质量和对实现的学习目标不太满意、不满意或者非常不满意,特别是对选课方式不太满意的学生占所有回复问卷学生的84.7%。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外语类高校的通识教育课程的选课方式过于单一,目前仅是网上选课这一方式,而且选课时间较紧,学生无法及时选到自己感兴趣的科目。此外,有36.4%的被调查学生对于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学总体不太满意、不满意或者非常不满意,主要体现在教学情感投入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两方面。这是因为学校开设通识教育课程的时间过短,还没有建立起相应的各种体系,教师也没有完全把握通识教育的实质,仍然使用专业课的教授方式,主要聚焦于理论教授,而忽视与实践相结合。
3.4学生通识教育课的学习参与程度
调查数据显示,被调查学生的总体参与度还不是很高,偶尔、经常或者总是参与到通识教育课堂中来的学生共占51.8%,而另一半学生很少或者从不参与。学生的主要参与方式是在课堂上与同学合作完成课程任务、课堂讨论和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其比例均超过60%;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和建议及在课堂汇报和展示这两方面的参与度也达到了一半以上。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师通过点名、提问、加入小组讨论等方式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或者要求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等。学生为了拿到学分或者其他原因都必须参与到课堂中来。因此,教师应该着眼于尝试运用其他方式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3.5学生对通识教育课常用评估方法的评价
通识教育课程的主要评估方法是课程学期论文、期末考试和出勤率,使用频率均高达80%以上。从调查结果来看,出勤是教师用来评估学生通识教育课程学习效果的一种主要的方式,使用频率高达94%,这实际上是不合适的。采用出勤来考察评估学生的学习只是考量学生对于这门课的学习态度,而并没有真正达到评估学习的效果和目的。此外,课外实践和小组项目评估的方式很少或者从来不用,尤其是课外实践,45.2%的学生认为教师从来没有使用过。由此可见,目前外语类高校评估通识教育的方法还是比较传统和单一的。
3.6学生对通识教育效果的评价
调查数据显示,超过一半的被调查学生对学校通识教育的总体评价比较满意、满意或者非常满意。但是有51.6%的学生对通识教育课程所达到预期效果的评价不太满意、不满意或者非常不满意。其原因与教师的教学方式和评估方式有一定关系。总体来说,通识教育对学生的各方面还是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比较突出的两方面是:扩大知识面及了解更多领域知识,提高人文素养和陶冶人文精神。在这两方面,学生的满意度高达80%以上。在提高跨学科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更高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丰富社会认知和帮助日后就业这三方面,学生的满意度全部超过50%。由此可见,学生对于通识教育基本上是满意的,认为其可以提高他们的能力。
4总结与建议
外语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英语教学
教学模式(1)传统教学模式。在传统的英语课堂里,英语教学以句型操练为主,注重语法讲解和语法练习,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的教学重点放在课文的内容、语法和翻译为中心的讲解上。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力度不够,以至于培养出许多“哑巴英语人才”。虽然现在的孩子从小学开始就学习英语,但是为何花了如此巨大的时间代价却换不来等值的绩效回报呢?如今,现代信息技术走进英语教学课堂,为英语教学注入了活力。(2)现代教学模式。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的英语教学模式认为,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情境的四大要素。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需求分析,准确了解学生现有的英语水平,为学生更好的均衡发展提供依据。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建构主义指导下,多媒体网络技术所具备的全面媒体表现力和强大的交互功能,使计算机辅助教学走入成熟阶段。教学内容(1)听。听力是学习英语这一语言的关键一环,在中小学的考试中英语听力的比重也是不容忽视的。因而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并为如何更好地进行英语听力的教学而孜孜不倦地探索着。随着越来越多的外语教学平台网站的投入使用,利用网络进行英语听力教学也成为英语听力教学的重要途径。调查研究表明,在调查的学生中有78.7%的学生回答更乐意利用网络学习听力,同时有59.8%的学生认为利用网络学习英语听力有效,这说明学生普遍偏爱、欢迎和接受网络听力教学。(2)说、读。说读能力是英语学习中又一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学习一门语言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你要会说会读,能利用这门语言去和本族语的人交流。由于采用数字化音频技术,因此声音清晰,很容易查找或播放某一段对话或短文。学生只要点击一下鼠标,就可以进行跟读,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语言学习的原生态环境,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原汁原味的英语口语。(3)写。写作作为英语考试中的必考题,向来就受到广大教师和学生的青睐。尽管教学方法进行了多次改革,但是成效并不是特别显著。多媒体在写作方面也发挥了不小的作用,它根据写作要求,先展示学生范文,让学生自己先判断对错,并提出修改意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简短讨论,再展示经过外籍教师修改好的范文。
教育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学生做好任务准备活动之后,开始分步骤在课堂内外执行各项任务。教师应引导学生以自评、小组互评、教师总评等多种形式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多元评价,既要评价学生的学习任务,又要评价小组的合作情况,还应总结教学经验教训,就下次教学提出意见和期望。教学效果每经历一次教学改革最根本的衡量制度往往是教学效果,教育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也不例外。据调查数据显示,59.3%的学生认为计算机对学习者的学习有好的效果,40.8%的学生认为教师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的效果是好的,46.8%的学生认为效果一般。总体而言,学习者对计算机辅助教学所产生的学习方法、学习策略、学习效果是有帮助的,绝大多数学生对教师使用教育技术辅助外语教学的效果是肯定的。多媒体英语教学有助于英语思维的发挥。相关研究机构证实,课堂英语教学材料的类型以音像结合的为佳,学生在接受音像结合的教学材料中,更倾向于直接构建英语学习形式、内涵与图像的关系,缩短心译过程,促进英语思维。多媒体英语教学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多媒体环境下的英语课堂教学能以其随机性和多样性的课堂资源,把语言知识更加生动形象地呈现给学生,调动他们的多个感官系统,使他们积极参与英语教学,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在课堂中的效率。优势(1)课堂信息量增大,课堂效率得以提高。利用多媒体可以把重点、难点、词汇、课文朗读、练习题都编制成课件,利用其超文本功能,把板书、各种图表、动画等编制在一个软件里保存和使用。课堂上,教师只要操作计算机就可以在完成相同内容的情况下大大节省时间,把这部分时间用于指导学生巩固练习,开展语言实践活动,从而加速了课堂教学和训练的节奏,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2)创设情境,营造英语学习交流的环境。多媒体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创设教学情景,引导学生进入意境,将教学导向深入。多媒体教学的这种直观、形象、丰富多彩的特点,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多感官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智慧。调查结果显示,88.8%的学生认为网络平台上的内容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3)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实施个性化教学。多媒体辅助语言教学可以从多个方面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它可以提供学生不依赖老师去自己学习的机会,学生可以自己控制、自己学习。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克服学生个体差异带来的负面影响,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这样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真正实现因材施教。调查显示,94%的学生认为网络平台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4)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实施交互式教学。教学活动是一种复杂的信息交流活动,通过反馈信息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任务的某些重要部分上,使矛盾突出,有利于学习难点的解决,反馈越是及时越有利于学习,越有利于学生强化重点难点,以便加强记忆,减少遗忘。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于及时从网络平台中获得各种答案的做法持肯定的态度,82.7%的学生认为通过网络平台,教师可以及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5)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机会,实施合作式学习。在多媒体教学平台上,信息可以跨越班级界限进行交流,学习者有自己的经验世界,不同的学习者可以对某种问题形成不同的假设和推论,学习者可以借助网络平台相互沟通和交流、相互争辩和讨论,合作完成一定的任务。调查结果显示,81%的学生反映网络可以增加他们的交流机会,有利于他们实施合作式学习,从而促进他们对知识的理解。缺点(1)课件方面存在不足。有的课件基本上是照搬教材内容,没有新意,质量不高;有的课件是直接从网上下载的,没有按照课程的目标进行设计;有的课件根本没有考虑学生的因素,没有考虑到学生是否能够接受。(2)设备方面的问题。多媒体设备不足是阻碍教育技术在英语教学中大展拳脚的一大绊脚石。我国目前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但是经费增加远远不能满足学校对硬件设施的要求。多媒体教室的建设一直是很多学校比较滞后的环节,无法满足多媒体教学的需求。另外,多媒体教室设备的更新也无法及时完成。还有一些院校由于大量缺乏设备,只能将多媒体设施当作“点缀”,无法满足广大师生的教学需求。(3)学生方面的问题。大部分学生并不适应这样的多媒体教学方式,他们由于长期以来受到填鸭式教学的影响,对讲授型教学情有独钟,习惯于背记式的教学模式,在英语教学中表现出不愿意交流、缺乏自我监控、自我鼓励的学习能力。(4)教师方面的问题。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会随之带来弊端。多媒体的使用节省了教师的备课时间增加了教学内容,但未考虑到学生是否能够在同样多的时间内接受过量的信息。由于学生无法在短时间内接受并消化所有知识,导致他们不知所措、产生了焦虑感,反而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过分强调信息量,就很有可能把原来的“人灌”变为“机灌”,不利于师生教学情感的交流。应对措施(1)学生方面。从学习论的观点看,教育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科技建构了情景认知的学习环境,改变着学习者的认知方式,改变着学习的过程和模式,应当积极开展在这一领域中的多元化和多样化研究,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协商学习、探究学习、抛锚学习、分布式学习、基于任务的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培养。加强“机器辅助”加“面对面的交流”的混合式学习模式的研究。多媒体英语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它要求学生增强主体意识,积极主动地收集英语学习资料,凭借多媒体优势,增强自身的动手能力,从而达到多媒体英语教学的最佳效果。(2)教师方面。多媒体英语教学模式的更好贯彻,不仅要求英语老师拥有娴熟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了解多媒体英语教学的特点及实施方法,同时还要求教师从思想上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认识到多媒体英语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媒体和网络对信息进行搜索、筛选和总结,做到去伪存真、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充分发挥学生的协作能力、创新能力,挖掘学生的潜能,使他们高效、自主地完成学习任务。调查结果显示,38.6%的学生希望老师推荐网络资源。教师在新的教学模式中必须具备终身学习的观念和浓厚的教研意识;要具备驾驭信息和知识的能力,为学生创造高效的学习课件,具备较完善的语言心理学知识。总之,教师在多媒体英语教学中仍然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指导作用,不能一味依赖教育技术而忽视教师的积极引导作用。(3)教材方面。随着多媒体的应用,也应开发相应的多媒体教学软件、课件以及电子出版物形式的新型教材,建立适应新教学环境的教材体系。作为多媒体教学软件,必须能正确表达学科的知识内容、反映教学过程和教学策略,具有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具有诊断评价、反馈强化的功能。因此,多媒体教学教材的开发和制作,一定要在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做好教学设计、系统结构模型设计、导航策略设计和交互界面设计等工作,并在教学实践中反复使用,不断修改。制作的课件,既要注意充满启发性、新颖性要求,还要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能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4)教学方法方面。在多媒体英语教学中,导入新课的方法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导入的方法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导入要紧扣教学目标与重难点;导入要生动和简明扼要;导入要适时和适度;导入要具有新颖性;导入要具有交互性。因此,可采用文字导入法、图片导入法、音频导入法和视频导入法这四种新课导入方法。
外语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通过对辽宁农村地区大量外语教师日常教学生活的调研,确定了本系统由四个模块十个功能组成,系统功能结构如图1所示。
1.1课程培训模块课程培训模块是对外语教师进行全面知识内容的培训,根据培训内容不同分为三个功能,基础知识培训模块完成外语基础知识的培训,专业课程培训是完成外语课程教学中不同教学内容的培训.专业技术培训是对外语教师个人能力培养,这项功能是针对教师本身能力进行的。
1.2教法培训模块教学培训模块是对教学的教学方法进行培训,该模块提供了教学方法理论学习和教学应用演示两个功能,农村外语教师可以通过该功能及时获取新的教学方法理论。教法应用案例是为教师提供一些成功的案例,让学习者进行借鉴。
1.3教育技术培训模块教育技术培训模块设计了教育技术动态和教育技术应用两个功能。教育技术动态为教师提供了最新的教育技术的发展内容,属于理论研究的层面。教育技术应用为教师提供了教育技术应用的方法和方案。
1.4交流互动模块交流互动模块由教学论坛、资源共享和专家咨询三部分内容组成,教学论坛是为外语教师提供交流的空间。资源共享功能是为教师提供了外语电子资源共享的空间。专家咨询为教师提供专家咨询服务,该功能能更好为教师进行解惑。
2系统功能实现
根据辽宁农村实际软件实施条件和系统的功能要求,本系统的开发采用了技术,采用iis7.0服务器软件。
2.1课程培训模块实现为了实现课程培训模块,设计了专业课程培训类、专业技术培训和基础知识培训。每一个类的处理方法和显示方式都有很大的差别。在专业课程培训view类中,设计了课程层次、课程类别、课程教材的选择方式,系统通过这些内容获取准确的教学信息,系统查询相应的教学内容生成学习课程展示给用户。在专业课程培训中设计了教学内容、重点难点、习题精讲三个栏目,在教学内容中为视频播放和同步的PPT的内容,在重点难点中设计了该内容的重点、难点的分析。习题精讲中系统提供了针对该内容的具有代表性的习题进行精讲和分析。专业技术培训类设计了技术类别、技术层次供用户选择,系统根据用户输入生成教学内容,在该类view页面中设计了教学内容、经典试题两个栏目,教学内容为用户提供视频内容,经典试题为用户提供了该方面的经典测试题,但此部分根据系统拥有的资源情况进行设计,所以对于非常专业的知识并没有讲解部分。基础知识培训类设计了小学、初中、高中、中职四个层次的教学方案,其中对于每一个层次设计了不同内容培训,主要是针对国家和辽宁省教学大纲进行了栏目的设计,为用户提供了教学内容设计、教案设计和说课设计等多个功能。
2.2教法模块实现教法培训类是为用户提供教法学习和研究的内容,在本模块中设计了教学理论培训和教法应用演示,其中教法理论培训的view页面设计教法理论学习、教法专题讲座两个栏目。教法理论学习提供了教法理论的学习教材,教法专题讲座提供了一些大师和专家的讲座视频。教法应用演示类的view界面设计了教法应用示例和教学应用分析两个功能,教法应用示例为用户提供了教法应用的详细流程和视频演示。教法应用分析为用户提供了对教法使用流程的详细分析,为用户提供了详细的使用指导。
2.3教育技术培训模块实现教育技术培训类设计了教育技术动态和教育技术应用两个功能,其中在教育技术动态view类中提供了教育技术最新动态展示和教育技术历史浏览,在这个类中主要为用户提供了对教育技术当前状况和历史发展的科学普及内容。教育技术应用功能设计了教育技术应用指导和教育技术应用范例,教育技术应用范例中设计了针对每一种教育技术进行应用的一个范例,通过范例帮助用户学会使用该教育技术。教育技术应用指导设计了为每一种教育技术的使用提供技术性指导,主要是完成技术方案支持和操作支持。
2.4交流互动模块实现交流互动模块实现了教学论坛、资源共享和专家咨询三个模块,教学论坛为用户提供了交流的空间,论坛是以BBS的方式实现的,系统设计了论坛管理,通过该功能实现对论坛内容的过滤。系统设计了帖子管理,完成用户进行发帖和帖子的管理。资源共享功能是通过资源管理类来实现的,资源管理类实现了资源的上传、审核、下载功能。用户可以通过该功能完成资源的提交,在系统进行审核通过后,显示在资源页面上,其他用户通过查询的方式找到该资源进行下载。专家咨询类实现了专家与用户交流,是用户进行所有疑难问题的解决方式,用户学习和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可以通过该模式进行远程的咨询,专家咨询内容进行解答。
3系统应用效果分析
辽宁农村外语教师培训系统是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支持的项目,本项目在辽宁西部地区农村建昌县进行了实施,通过半年的运行。为了对项目运行的效果进行分析,本项目组对50名使用本系统的农村外语教师进行了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和问卷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分析从教师对学习内容满意度方面进行了对比。学习内容满意度分析图如图2所示。
4结束语
外语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1.循序渐进原则
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与汉语语言教学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让留学生在汉语初级阶段就学习儒家文化。语言教学一般分为初、中、高三个阶段,文化教学也应有个过程。朱熹曾把循序渐进的原则视为一条重要的教学原则,他说:“君子教人有序,先传以小者近者,后传以远者大者。”文化导入与语言教学一样是有层次性的。从教学对象的要求来讲,学生的汉语知识也是分阶段分层次增长的,认知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而且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汉语教学,对文化知识的需求不尽相同。因此,教学的重点、方式、分量都会体现出一定的层级性,需要根据不同层次,不同课型的教学要求合理安排导入的文化内容应接近学生的语言水平,应适合学生的认知和交际需要。
2.实用性原则
学生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自如地运用语言,那么文化内容的选择首要的是实用性。也就是说要选择那些学了以后能用得上的文化内容,而且是中国人常用的、最普通的,同时要告诉学生如何使用才是正确的、恰当的,反之就犯了中国人的大忌。比如中国送礼不能送钟,人死了不说死,说“去世了”、“走了”、“归西了”等。中国喜欢数字“8”、“6”不喜欢“4”,在喜庆场合不说不吉利的话,如“死”“鬼”。吃饭时不把筷子直立插于碗中等。只有这样留学生才知道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而不致犯错误。
3.适度性原则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导入应以为语言学习这一目的服务。即所选择材料的适合程度和教学中教学方法的适合程度。教师导入的文化应该是那些代表主流文化的内容,还应该兼顾趣味性,多鼓励并创造机会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同时,汉语教学不是专门的跨文化交际课,文化导入的目的是更好地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和交际技能,过犹不及,切忌为了文化导入而进行文化导入。首先要适应教学的需要,一般来说,初级水平的学生,希望学好汉语并尽早熟悉运用,在汉语交际中减少差错和障碍,所以教学中应以传授交际文化为主,介绍的内容应是比较浅显并易于接受的,如果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汉语水平,导入一些没有必要的文化背景知识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交流能力。但若不考虑学生的交际需要,或接受能力,过多地导入文化非但不能促进语言教学,反而会成为学生的学习负担和阻力,使学生产生不必要的畏难情绪。
二、对外汉语文化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水平的高低、
教学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学习的效果。在文化教学中,只有教师首先确立发展的文化观,才能引导学生全面地、客观地认识中国文化,不仅要在教学中介绍现在中国的新文化,还要注意与世界文化接轨,不局限于课本上所列举的文化因素,因地制宜地将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
2.文化教学的内容应当与语言教学有机地结合
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等要素都载有大量的文化信息,尤其是词汇带有的文化信息最多。以往的对外汉语教学往往注重语言知识本身的传授,对文化解释很少。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要把语音、词汇、语法等放在具体文化背景中进行讲解。在语音、词汇、语法教学中渗透文化,让学生在正确的语言背景下准确地使用汉语。
3.根据文化的特性可以知道,文化在课本中的体现不能涵盖全部
而且在课堂教学中也会随时存在着非语言文化。课堂教学中对于课文中出现的文化讲解多半是讲授法。我们有时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把教学内容转换成图像、声音,展现生动真实的文化语境,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还可定期举办相关的文化交流活动,比如韩国文化周、俄罗斯文化节,让学生亲身体会去学习文化,激发学生学习汉语及其文化的浓厚兴趣,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中国文化的特点,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4.要真正理解中国文化,必须掌握作为该文化载体的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