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朗诵(精选5篇)

  • 古诗词朗诵(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一、明确朗诵教学目标 “朗诵诗词要尤其注意声音、节奏、韵律所营造的效果”[1],教师对学生进行古诗词朗诵训练,就要明确这三个方面的训练目标。首先要让学生读准字音,分清句读;其次要在正音的基础上把握好相关节奏、重音、语调,读出诗歌的感情来。而作…

古诗词朗诵(精选5篇)

古诗词朗诵范文第1篇

关键词:古诗词;朗诵;策略

古典诗词朗诵既是一种教与学的方法,也是一种文学表现形式,更是一种艺术创造。让朗诵走进高中课堂,有利于促成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深化对诗歌的理解,进而提升语文素养。那么,如何有效实施古典诗词朗诵教学呢?笔者就自己在古诗词课堂中对学生的朗诵指导方面作的一些粗浅的尝试,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明确朗诵教学目标

“朗诵诗词要尤其注意声音、节奏、韵律所营造的效果”[1],教师对学生进行古诗词朗诵训练,就要明确这三个方面的训练目标。首先要让学生读准字音,分清句读;其次要在正音的基础上把握好相关节奏、重音、语调,读出诗歌的感情来。而作为朗诵,还有一方面的要求,就是要具有艺术性,配上合适的态势语言,对作品进行艺术化的处理,朗诵就更具美感,更具欣赏性。

执教柳永词《雨霖铃・寒蝉凄切》时,我设计了朗诵训练的环节,朗诵目标由易到难,要求明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完成相应的目标。

《雨霖铃・寒蝉凄切》教学设计(节选)

朗诵目标:

冲关一:音读――读准字音,流畅清晰。

(注意“留恋处兰舟催发” 、“竟无语凝噎”、“暮霭沉沉楚天阔”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中加点字的读音。)

冲关二:意读――读出节奏,停顿、重音、延长音处理到位,语意传达准确完整。

(注意:要确保语意表达的准确。例如“寒蝉凄切”中 “切”字,应有稍长的停顿。 “对长亭晚” 中“对”字领起,要停顿,并做拖音处理。)

冲关三:情读――抓住表达情感的关键词,准确生动地朗诵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注意:要准确把握全词凄凉的感情基调。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要读得低沉、缓慢,体现凄凉的氛围和离别的愁苦。)

冲关四:艺术朗诵――在情读基础上掌握变音、颤音、重复音等技巧,并辅之以恰当的眼神、动作,有表演性。

(注意:融入词境,做到眼前有景,心中含情,如“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可以用极力压抑的哭腔去朗诵。)

这堂朗诵教学课目标讲究梯度和层次,学生对照具体目标要求,明晓方向,操作有法可循,正音正字、理解词作、把握情感、进行朗诵尝试,然后同桌互相检查朗诵、指出错误、实践改进。在这样定目标的朗诵活动中,学生的朗诵就有了方向,朗诵的潜能不断被激发,朗诵水平也在短时间内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而最后的朗诵展示更是积极踊跃,表现精彩纷呈。

二、营造课堂朗诵氛围

古典诗词朗诵情境氛围很重要。“需要营造特殊的氛围,导引学生进入规定情境,然后以心传心,进得去,自能领悟,进不去,瞎子摸象。”[2]学生的感情是十分丰富的,但古典诗词离他们实在太过遥远,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朗诵所需要的情境,触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才会进入诗词的氛围。

《春江花月夜》教学实录(节选)

(一)导入(课前播放《春江花月夜》古筝曲)

教师:有谁知道这首曲子的名字?唐代有位诗人写过一首和它同名的诗歌,这位诗人就是――(出示图片:张若虚),这首诗歌就是――(出示文字:春江花月夜)。这首诗在文学史上得到了极高的评价,诗人张若虚也因此“孤篇横绝,竟成大家”。

(二)初步感知、朗读

教师:这是一个春天的夜晚,明月朗照,静谧宁和,江面辽远,波光粼粼,两岸花影摇曳,面对此种情境,你心中会有怎样的情感呢?下面大家大声自由朗读,揣摩诗人内心情感。

笔者在导入的时候,用古筝名曲《春江花月夜》作为背景音乐贯穿整个导入过程,多媒体展示诗人和诗作,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用优美的朗诵开场,把学生带入了春、江、花、月、夜的美好意境中,为学生自由朗诵入境创设了良好的氛围。

三、创造和谐的班级朗诵环境

古典诗词朗诵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到了高中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学生不愿意、不好意思甚至不敢在课堂上大声、动情地朗诵。因此,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朗诵情感环境――学生愿意积极参与朗诵,愿意互动展示朗诵水平。当一个和谐、友好、宽容、自由、开放的朗诵氛围形成的时候,学生就会愿意开口,主动朗诵。

课堂上教师要关注朗诵的参与度。班级中有些内向的学生,羞于表现,怯于展示;有些学习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缺乏信心,害怕再受打击。如果教师不去关注和调整这部分学生的情绪状态,那么时间一长,这些学生就是班上朗诵活动时的“边缘人”,不利于他们身心的发展。因此,对这些学生的朗诵要求不能太严格,必须给学生一种轻松愉悦的心境,使其在朗诵前没有顾虑,朗诵时没有思想负担。教师和蔼的态度、期待的目光、正确的引导,同学友好的支持、亲切的微笑、诚恳的指点,会消除他们对课堂朗诵的恐惧感。逐步树立朗诵的自信,产生朗诵的意愿,从而确保了课堂上朗诵活动的全体参与,形成和谐的班级朗诵环境。

四、培养良好倾听习惯

在古典诗词朗诵时,需要良好的倾听氛围。教师应该是一个耐心的等待者,一个谦虚的倾听者。发现学生朗诵中的优点,倾听学生朗诵中的语音、语调、语气,把这些看成宝贵的教学资源。

教师在认真倾听学生朗诵时,关注学生的眼睛、面部神态和肢体语言等,及时把握学生朗诵时的状态,理解学生的情绪感受,从而能在学生朗诵后给予准确引导。教师倾听时欣赏的眼神,赞同的面部神情,鼓励的表情示意,都会使学生在朗诵时得到鼓舞。周围融洽的环境氛围,能让学生感到亲切、舒适,由此产生自信,对作品的朗诵处理就能做到更加富有情感,肢体语言的表现就更加大胆,进而更大程度地获得朗诵的愉悦感和成就感。

但是,只有朗诵学生的展示和教师的仔细倾听是不够的,朗诵中要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良好的朗诵氛围,还需要有其他学生的认真倾听。在朗诵活动中,教师应该要求学生认真倾听,关注朗诵者的表现。朗诵结束后要由学生进行点评,尽量给朗诵者鼓励,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明白不足,同学们善意的提醒是有助于提高其自身的朗诵水平。这样增强了学生朗诵作品的信心。

先是倾听,再是接纳,最后是相互的提高,这样的朗诵交流方式能营造平等、互动、欣赏的氛围,能够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有助于培养学生高雅的情趣,树立向上的信心,提高朗诵的水平。

参考文献:

[1]代霜雪.新课改背景下中学语文朗读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古诗词朗诵范文第2篇

一、高中语文教师要深刻挖掘古诗词内容,引导学生学会吟诵

创设富有诗意的优美的教学情境,需要语文教师平时的积淀和对诗词内容的深刻挖掘,才能生成吟诵的精彩。言为心声,古诗词都是作者感情、心情的表现。因此,在学习古诗词的时候,语文教师要走进历史,走进古诗词,走进作者,真正的了解古诗词所蕴含的情感,能够对古诗词做到正确的吟诵,从而引导学生真正沉下心来,进入古诗词的意境,读好古诗词。

朗读和吟诵需要一定的技巧。高中语文教师要加强学生朗读技巧的指导,引导学生正确吟诵。古诗词都有韵律在里面,语文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平仄朗读指导,旨在体验音韵。平声有绵延之感,含强调之意。平声即现代汉语中的一二声,仄声即现代汉语中的三四声。入声字短促有力,含顿挫之意。“一二声平三四仄,入声归仄很奇特。平声吟长仄声短,韵字平仄皆回缓”,掌握了朗读古诗词的歌诀,有利于提高学生朗读的兴趣。

二、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情感,入情入境

在古诗词吟诵中,语文教师要让学生明确,诗词是作者情绪、情感的堆积,一定要透过诗词中所描写的景象来体会作者的情感。比如,在吟诵“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你读这两句时是否有视觉冲击?”紧接着,教师引导学生画简笔画:师生明确全诗是通过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景物组合在一起来表现情感的。在这种理解的基础上,学生很容易明白了诗歌留给我们的那种极为壮观壮阔的景象,极令我们视野开阔,极易让人激动兴奋的情感。没有心灵的沉静就不会有诗歌的诞生,没有心灵的吟诵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古诗词教学,高中语文古诗词教育一定要回归传统吟诵。

三、语文教师要善于营造吟诵情境,把握好吟诵的时机

为激发学生阅读鉴赏的兴趣,加深学生对文本内涵的理解,在讲解中穿插播放专家朗读;为巩固对文本的识记,可在讲解后组织反复齐声朗读……朗读时机的选择,概言之,主要有讲解前的朗读,讲解中的朗读,讲解后的朗读三种。讲前朗读,是为进入文本预热,要求将字句读通,音节读准;讲中朗读,是为深度阅读加温,要求读出情感滋味;讲后朗读,是为积淀内化铺垫,要求读熟,烂熟于胸。营造朗读情境,要做到境与情谐,才能激发学生准确理解、体会文本的情感。

四、语文教师既要发挥吟诵的熏陶渐染功能,又要发挥吟诵的语言学得功能

从情感教育角度看,吟诵具有净化情感、陶冶情操的功能。优秀的脍炙人口的经典诗文,无不熔铸了作者的真性情;接受者在澄心净虑的朗读中产生共鸣,得到震撼,他的情感也获得了升华。

古诗词朗诵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生;古典诗文;诵读

古代诗文的语言精练丰富,思想广博高深,是前人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国艺术海洋里的一颗稀世珍宝。我校在钟情于古典文学的校长的带领下,确定了“诵千古美文,做世纪英才”的办学思想,并把古诗文教学作为学校的校本课程,在学校的一楼楼道贴上古诗,旨在时时刻刻对学生进行经典文化的感染和熏陶。现结合我校多年的古诗文诵读教学活动,谈谈我们的做法和体会。

一、开展古诗文诵读要纳入课程计划

“读经是最好的语文教育,经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有时间才能学习,有时间才能读经,才能保障古典诗文诵读的开展,使小学生从小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了解与热爱传统文化,提高小学生的国学修养和文化水平;发挥传统文化的教化力量,增强道德教育的实效性;把小学生培养成长为新一代兼具世界眼光和现代人意识、胸怀传统文化底蕴的未来社会的建设者。但古典诗文诵读又不能在加重小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进行,为此,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将地方、学校课程1课时设置为诵读课,并明确由语文老师负责诵读课教学,充分利用诵读课采用教师带读、学生齐读、优生领读、学生自由诵背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吟诵。语文教师不仅要担任每周的诵读课,平时还要指导好学生的诵读活动。

二、开展古诗文诵读要有校本教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我们在开展古典诗文诵读实践中,根据小学阶段学生特点和古典诗文内容,结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典诗文篇目进行了选材,自编自印《古典诗文诵读手册》校本教材,内容有必读篇目和选读篇目。其中必读篇目有古诗词207首、《三字经》、《千字文》、《中华成语千句文》,选读篇目有《增广贤文》。

三、开展古诗文诵读应明确各年级段目标

目标是个人、部门或整个组织所期望的成果。有目标才能有所期望,我们在开展古典诗文诵读活动中,确立了各年级诵读的内容和要达到的目标。其中一年级学生必背古诗词15首,二年级学生必背古诗词30首,低年级段学生必背《三字经》,选读《增广贤文》;三年级学生必背古诗词45首,四年级学生必背古诗词60首,中年级段学生必背《千字文》,选读《增广贤文》;五年级学生必背古诗词70首,六年级学生必背古诗词80首,高年级段学生必背《中华成语千句文》,选读《增广贤文》。明确要求80%以上的学生能够熟读成诵;20%以下的学生能够正确、流利的朗读。推荐学生自读《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论语》、《中庸》、《孟子》、《大学》等内容。

四、开展古诗文诵读要与多种活动形式有机结合

多个手段、多个途径、多种措施地进行,能更加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更好的达到目的和效果。为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开展诵读古典诗文活动:(1)广播领路,配乐美读。我们在设置校园广播时,将每节课下课铃声都设置成不同的诗歌配乐朗诵音乐,每当下课时间一到,校园广播便进行配乐诗歌朗诵,给学生以示范和启迪,不但培养了学生节律美读的能力,而且使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可谓一举两得。

(2)开展“课前一首诗”活动。为减轻学生背诵负担,倡导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我们号召各班充分利用每节课前预备时间,开展“课前一首诗”活动。要求每班选一名古典诗文诵读领读学生,带领同学们每节课前预备时间,带领同学们课前诵读,直到上课铃响。

(3)开展“古典诗文朗诵比赛”活动。为全面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热情,我们在每学年的第一学期,开展了小学生古典诗文朗诵比赛活动,各班选拔出的优秀选手在全校学生中举行朗诵决赛,使全体学生感受诗词的意境,受到智慧的熏陶,受益无穷。

(4)开展“经典诗词汇演”活动。每学年的第二学期,我们组织开展了经典诗文汇演活动,各节目以班级为单位,有的朗诵时声情并茂,有的边吟边舞,有的分角色集w大朗诵,有的个人诗词唱,有的集体诗词唱,形式多样,意韵深远。

(5)开展“古诗词考级”活动。为了激励学生诵背古诗词的热情与积极性,我们在诵读教学中开展了古诗词考级活动,建立了古诗词考级集体和个人档案。将考级分为“6星级+特级”,每一年级都有必背的古诗,达到相应级别星级。具体标准是一星级,能熟练、正确、有感情的背诵古诗15首(朝代、作者)。二星级,能熟练、正确、有感情的背诵古诗30首(朝代、作者),并能介绍自己最喜爱的古典诗文所表达的意思(10首以上)。三星级,能熟练、正确、有感情的背诵古诗45首(朝代、作者),并能介绍自己最喜爱的古典诗文所表达的意思(15首以上)。四星级,能熟练、正确、有感情的背诵古诗60首(朝代、作者),并能介绍其中部分古典诗文所表达的意思(20首以上)。五星级,能熟练、正确、有感情的背诵古诗70首(朝代、作者),并能介绍其中部分古典诗文所表达的意思(25首以上)。六星级,能熟练、正确、有感情的背诵古诗80首(朝代、作者),并能介绍部分古典诗文所表达的意思(30首以上)。特级,能熟练、正确、有感情的背诵古诗80首(朝代、作者),还能背诵其他古诗10首以上,并能介绍古诗描写的情景和表达的含义(40首以上),还能为喜爱的一首古诗配画。

(6)开展“亲子读”活动。引导父母子女一起诵读,为孩子做出表率,同读同悟,教学相长,增进亲子感情,提升家庭文化品味。

(7)将古典诗文诵读与抄录、绘画、手抄报、板报等多种学习活动形式结合起来,增加了诵读的趣味性。

课程开发要求教师要有一定的文化素养,还要在音乐方面有一定的造诣,而且还要肯花时间和精力去收集、整理资料,以便学生参考并发表见解。对于学生来说,懒惰是不行的,要积极参与,积极思考,并认真搜集资料,多加背诵,多加练习,长期积累。最重要的是学校要充分重视,要给教师和学生充分的课外时间,必要时要给予大力支持。如开朗诵会、赛诗会等,要提供资金、设备、场地等。因此,要真正地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光靠校本教师是不行的,必须全校上下都重视起来,通力合作。总之,我校古诗文校本教材的开发和利用,促进了诗化教育的开展,提高了学生诵读赏诗、悟诗的能力,提升了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了学生优良的品质和美好的人格。

参考文献:

[1]潘学中.谈校本课程的开发[J].教学与管理,2000(08).

古诗词朗诵范文第4篇

诵读也是小学生理解古诗的重要渠道,只有在诵读中学生才能充分品味古诗的语言,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并为古诗中的情感感染而使自己的感情得到丰富和升华,从而很好地发挥诗歌抒情、审美的艺术功能。吟诵是古诗词教学的重要内容,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笔者通过实践和探究,将其与现代音乐、多媒体技术等手段结合起来,在教授学生吟诵古诗时,笔者尝试了多种方法,吟诗、谱曲、唱诗,甚至成为学生一种喜闻乐见的游戏方式,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多法吟诵体味诗意

古代诗人讲究吟诗,“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在古诗词的吟诵中,字斟句酌、揣词度意,将自己满腹的才情与感情融入其中,古诗词才注入了诗魂。在现代社会,学生由于很难见到这种“古色古香”的吟诵方法,并且因为年代的差异使得学生对于古代的吟诵有着距离感。笔者结合现代教学的手段与古诗词义,在所执教的班级中进行了多种方式吟诵的尝试。

方法一:原汁原味,还原吟诵

古诗词的特点在于对仗工整、平仄押韵。因此,最普遍的办法就是根据对诗词的理解来吟诵古诗。如,在教学《望庐山瀑布》时,笔者先做示范,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吟唱一番,并且提醒学生注意吟诵的语气、语调和节奏。经过几遍示范和自己的实践,大部分学生都会掌握一些基本的要领。比如,学生明白第一句中的“生”字该读得缓慢一些,以突出香炉峰的烟雾慢慢升腾情景;第三句中“飞流直下”吐字要强劲、响亮,而“三千尺”是作者夸张的写法,吟的时候音可以适当拖长,以增强气势;第四句中“疑”是诗人大胆而新奇的想象,应该重读,以突出诗人对大自然的赞叹。在吟诵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指导学生,引导他们真正进入诗中,品味出诗的情韵。这样学诗是很有趣味的,能让学生依稀领略到古诗词的风范,较好地理解和还原古诗的意象。

方法二:绘声绘色,方言吟诵

事实上,古人作诗,都是边吟边作,并且用自己当地的方言吟诵,这也是为何有些古诗词看起来并不押韵的原因。我班中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有个学生来自绍兴,特别擅长用当地的方言吟诵古诗,笔者仔细倾听,发现绍兴方言能够较好地诠释古诗中的平、仄发音,而且较好地保留了古音韵,甚至有些用普通话不能较好区分平、仄音的诗句,用绍兴方言一念,便能绘声绘色、朗朗上口。比如有一次,笔者给了他一首同样来自绍兴的诗人陆游的诗《示儿》,他用绍兴方言念的:“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笔者惊喜地发现,他在念“元”“空”“不”“同”“无”以及“乃”字发音都是采用浓重的绍兴方言的浊音,听来尤其入耳。很多学生纷纷仿效,一时之间,方言吟诵风靡一时。

方法三:朗朗上口,对韵吟诵

由于古代诗词节奏感强,读起来朗朗上口,笔者在诵读的时候,常常会和学生对读。有一次在上语文园地的时候,笔者突发灵感,给学生拓展阅读了一首名为《渔翁对韵》的古诗词,以下为节选:“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雷隐隐,雾蒙蒙。日下对天中。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十月塞边,飒飒寒霜惊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渔翁。”笔者发现这首古诗词对仗十分工整,学生在课外可以一边拍手一边对着读,又将这种方式套用到其他古诗上,在这种游戏式的古诗词熏陶中,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的热情一下子高涨了不少。

二、唱读古诗妙趣横生

古代诗词不但可以吟诵,还可以谱曲和演唱。不但可以学古人吟唱,还可以用现代的方式谱曲演唱,在这方面,笔者也作了一些尝试。

方法一:旧词新曲,古色古香

现代的少儿歌曲中,有很多朗朗上口的歌曲是按照古代诗词谱曲而成的,比如《静夜思》《咏鹅》《春晓》等,不但有少儿歌曲,甚至很多成人歌曲,也取材于中国古典诗词,比如《月满西楼》《虞美人》等,很多学生在未学古诗之前,便已经学会了唱这些歌曲,并对诗意有了一定的了解。有时候,笔者将现成的已谱成曲的古诗引入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播放古诗歌曲,让学生跟着音乐唱。这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美的熏陶,在优美的歌声中愉快记忆,为古诗词的背诵打下了夯实的基础。

方法二:自编自谱,新星闪亮

古诗词朗诵范文第5篇

多年来,中学语文古诗教学,为了应战中考许多学生仅停留于背诵和默写的层次。教师教学侧重于字斟句酌、条分缕析,因而忽略了古诗文的诵读美感,也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可见要实现终极教学目标,诵读是基础,是前提。

教学案例与分析:

这堂课在学生诵读李白诗歌,朗朗书声中拉开了序幕。(接着检查文学常识、写作背景、字词音义预习情况)

师:在我朗诵时,请大家想想古诗诵读要注意哪些要求?(配乐朗诵,师有感情的范读后,学生抱以热烈的掌声)

师:谁来说说读这首古诗要注意哪些要求?

生:我听出了老师朗读节奏,七言的诗句四三之间停顿。因为作者这时心情是比较郁闷的、茫然的、急切的。

师:大家说得很好,古诗朗诵要把握好节奏、语速、语调等,节奏要注意轻重缓急,抑扬顿挫,读出诗的音乐美。我们的女生尝试着读出这些要求好吗?

女生酝酿感情,模仿教师朗读的语速、语调。基本读出了老师的要求。

分析1:教学由教师的范读开始,顿时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师生情不自禁地共同进入角色,让课堂气氛达到高点。这是教学前奏,朗读预热,还没深入分析诗歌,允许学生朗读水平通过多读多品,逐渐提高。通过反复诵读,唤醒学生诵读古诗的兴趣,触发他们诵读古诗的激情。通过声音传达出来的氛围让学生沉浸其中,为学生走进李白的内心世界铺平道路。

整体感知后,疏通诗意,整理诗意。

学习活动一:品读诗中的美句

师:下面思考一个问题:哪句诗最美呢?

生:“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李白仕途受阻了,表现出一种豪放率真的性情。

师:从哪些词语可以表现出来?

生:“停、投、拔、四顾”这些词语。

师:读的时候这些动词该怎么处理?

生齐:重音。(生读,没有读出感情)

师:想象李白面对美食,却难以下咽的感受,想象扔杯子,丢筷子的情景。注意讲究情感的跌宕起伏谁来试试?

生:读(字正腔圆,语速、感情得当,表情由气愤转而迷茫,配以动作,生动形象)

师:你读得非常棒,能说说你是怎么读的吗?

生:“停杯”轻点读,“投箸”想象自己生气的时候气愤读,“不能食”难过读,用压抑地语调吧。“拔剑”读出亮剑出鞘的感觉,铿锵读。剩下的用混浊拖音读出茫然的心情。

分析:从节奏、重音、语速、情感等方面指导学生掌握朗读技巧,让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把自己融入诗的意境之中。如能把一个不懂朗读的学生通过指导让他从诵读中体验到学习的到成功,进而喜欢语文课,这就是最大的教学意义。

生:“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它说出了作者当时怀才不遇的心情,内心的凄苦。

师:那请你尝试着读出这种心情好吗?(生读)

师:大家觉得这句式有什么特点?表达什么感情?

生:行路难!行路难!这两句是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从语气和感情上强调行路难,并且要读出很气愤的情感。下一句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 ,有强烈的质问和诘责的意味。

师:分析得很精彩,那么请你来读一读好吗?(生读,声音刚落掌声响起。)听出来哪里读的特别出色吗?

生:读第二个行路难的时候语音坚实有力、凝重,音调悲愤激越,好像诗人在呐喊。“今”字读的更有味道,在颤音、表情中我感受到了诗人的迷惘,无助。感觉他就是李白,李白就在我们的面前。

师:读得好,评得漂亮!颤音、表情,再适当加上动作,活脱脱的李白穿越时空来到了我们的课堂。我们都是李白,大家一起读出李白的心声!(师生生情并茂地诵读这两句诗歌)

(组内成员相互读――品――评,推出这四句读得好的代表小组赛读。学生积极,气氛浓烈。)

分析3:精讲多读、以读代品、领略诗境。读的过程就是“品”的过程,是一种有创造性的再现作者心理活动的过程,是接近作者主观世界的过程。学生对“行路难”“今”字的把握,使我喜出望外。学生从声情并茂的吟诵中读懂了诗,领悟诗情,他们走进了李白的内心,演绎了李白当时的心情,学生体会到成功的愉悦。

在此教学流程上,指导学生根据诗人心情的一波三折的变化背诵,在朗朗的书声中结束了此课教学。

分析4:背诵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以后学习中得到良好的启发和运用。背诵也要注意采用多种方法,比如个人自由背诵、分组竞赛背诵、师生打擂背读等等鲜活的形式。

反思与启示

1.要发挥范读榜样效应

范读是古诗文教学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方法。范读具有很强的榜样效应。教师范读,是任何现代化的工具都不能代替的,能最大限度地施展教师本人的朗读魅力。只要教师能以饱满的感情来朗读,沉浸到文本中去,就可以激发学生热爱古诗文的兴趣。因此,教师在古诗课上要敢于范读;经由范读,把自己对文本情感的感悟传达给学生。学生范读,在古诗课堂教学中也是极其重要的,它是专家范读、教师范读的一种延伸,而且具有更强的平行影响作用,学生范读,在班集体中树立起一个小老师的形象,更利于调动学生主体参与意识。

2.要指导掌握朗读技巧

让学生明确诵读的基本要求:朗读时口齿清晰,发音准确,声音洪亮,运用适当的语气表达诗歌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掌握有关古诗朗读的基本技巧,如在古诗朗读过程中应考虑平仄关系在诗中的呈现、节拍的划分、停顿、重音、语调、语速等来表达诗的意境、形象和情感。注意重音,重音处理得好,才能准确地表情达意。高音,表示兴奋、喜悦的感情;低音显出幽沉,表示肃穆、悲哀的感情。

注意语调。

语调指由于思想感情、语言环境的不同,或为某种表达效果,在声音上表现出来的升降、高低的变化。诵读时,根据内容处理好语调的平淡、上升,就能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感情。指导学生运用声音形象,辅以表情语言、肢体动作、演绎他对文本的解读经验,完成审美的再创造。

3.要将诵读与品析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