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体育文化(精选5篇)

  • 农村体育文化(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概念,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提出过。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提出“小康社会”概念,其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十六届五中全会所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则是在新的历史背景中,在全新理念指导下的一次农村综…

农村体育文化(精选5篇)

农村体育文化范文第1篇

[关键词]篮球文化;构建;新农村;作用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释义

“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概念,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提出过。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提出“小康社会”概念,其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十六届五中全会所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则是在新的历史背景中,在全新理念指导下的一次农村综合变革的新起点。根据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中央明确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战略举措和发展目标。其中“生产发展”是其物质条件,“生活宽裕”是其具体落实,“乡风文明”是其思想基础,“村容整洁”是其环境氛围,“管理民主”是其体制保障。这五个方面相互融通、相辅相成、互为前提,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新农村”概念的科学内涵。“新农村”建设的目的在于改善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福利水平和持续的自我发展能力,以新农民、新风尚、新房舍、新设施和新环境的“五新”为标志,以加强农村道路、水电和水利等生产生活设施建设,促进农村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为农民提供最基本的公共服务为手段,最终将目前还很落后的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生活幸福、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篮球文化在构建中的作用

1.篮球文化对促进人际关系和谐的影响。篮球运动能提高人的身体机能、心理机能及健康水平。生命在于运动,篮球运动是一项提升人的基本素质,健全人的体魄,接受篮球文化教育,增强人的身体健康的体能运动。按照现代健康理论,人的健康包含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适应社会三个方面。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定义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的适应良好的总称。”篮球运动对人类健康的促进作用同时体现在这些方面。个体生理健康包括机体内部器官和系统功能的完善,功能的平衡,身体活动能力和身体素质的提高等多个方面。参与篮球运动能有效促进人的生理健康。参与篮球运动对促进人的生理健康首先表现在,能够改善和提高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等方面的功能。例如,在篮球运动中心率每分钟可达到170-190次,最高心率可达到200次以上,呼吸频率每分钟可以达到50-80次。此外,在篮球比赛和训练中,运动员必须根据场上瞬息万变的情况做出相应反应,这就要求运动员必须具有很强的神经灵活性和神经反应速度。因此,经常参加篮球运动对于提高人的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等功能具有很好的作用。

人的心理健康表现在:具有完整的人性,保持积极地情绪,有较好的自控能力和观察能力,能保持正常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自尊、自爱和自信等多方面。这些心理健康特征也是篮球运动训练和比赛对参与者最基本的要求。篮球运动对促进人的心理健康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改善情绪状态,降低焦虑水平,确立良好的自我评价,增强自信心,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协作精神,消除心理疲劳,缓解心理应激,让运动者在参与活动过程中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和兴奋状态在一个适宜水平,以达到身心健康。篮球运动对促进人体健康、人际关系和谐都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篮球文化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往来,其涵义就在于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协作、沟通与往来。每一次国际大赛,我们都可以看到不同民族风格,不同地域的风情,这无疑是以篮球运动为平台,是国际文化的大展览,是各国运动员之间一次大交往,也是思想与意识的大交流。篮球文化这种文化现象在我国社会转型期的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不协调,精神文明建设相对滞后,农村农闲时的娱乐活动主要是打扑克、玩麻将。在农村开展篮球活动有利于增强体魄,愉悦身心,陶冶情操,密切人际关系;有利于移风易俗,丰富农民社会文化生活,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农民自身价值的实现。

2.促进个人、群体与社会关系和谐的影响。篮球竞赛能促进人们心理上的团结。每一次大型的国际比赛都吸引了世界人民的普遍关注,这种关注带有立场和观点。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男篮比赛,我们所关注的就是我国运动员每场比赛的战绩,当我国男篮挤入八强时,我们每一位观众都会涌起民族自豪感和爱国心,这就是篮球文化对人们民族精神的激发,有利于促进民族大团结。篮球运动有利于培养人们集体主义精神,增强集体的凝聚力,而集体主义和集体的凝聚力就是人们友善的内在情感的和谐,小集体的和谐又是社会和谐的基础,这样社会和谐就自然形成了。

三、篮球文化的构建策略

⒈把篮球文化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部分。篮球文化是指人们在从事篮球运动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社会是历史发展的要求,因此,构建和谐社会理应把篮球文化纳入文化建设的整体框架之中,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构建和谐社会的完整性。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余暇时间的增多以及农民健身意识的增强,农民对文体活动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如果没有一种文明的生活休闲方式去满足他们的需求,他们很可能酗酒、和吸烟,不但危害身体,也给农村的社会治安带来隐患。在农村开展喜闻乐见的体育文化活动,不但能健身娱心,而且能引导农村形成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更重要的是通过参加篮球活动,农民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变化,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积极向上,严守法纪,互相帮助,相互尊重的新一代农民正在形成。

2.应加强大众性体育篮球活动的交流和沟通。在以篮球文化为平台的和谐社会构建中,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就是要加强大众篮球活动的广泛开展,由于此项活动的基础广阔、参与面广、参与人数多,是篮球文化发挥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点。在传统节日、圩日和农闲日,许多乡镇会举行篮球比赛活动,在这类富有竞赛性的活动中,集体内各成员相互配合和协作的状态如何,往往是竞赛成败的关键,即使旁观者也会不自觉地进入场景之中。

除了政府筹办篮球赛事之外,农民自己也要注意加强篮球文化的沟通。随着竞技体育职业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办体育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一个趋势。美国NBA职业赛已走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历程,我国CBA职业联赛也经过了十几年的发展。实践证明,农村篮球文化不但可以加强农村乡镇之间沟通,还可以加强农村与社会的和谐,提高农民的声誉,提高经济效应。

3.篮球文化能够形成巨大的消费市场,成为拉动内需、扩大消费的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余暇时间的增多以及农民健康意识的增强,体育消费在农民消费的结构中所占的比重会不断增加。篮球运动在农村的广泛开展,可以扩大农村体育人口的数量,增强农民群众的健身观念,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运动,这必将拉动农村体育消费,客观上为整个篮球文化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⒋加强宣传力度,促进全民健身。宣传篮球文化活动能取得社会对这项工作的支持,吸引更多的农民参与。只有让更多的人了解、认识和参与这项活动,才能达到全民健身的目的,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只有通过上述宏观策略的制定和实施,并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结合,才能充分发挥篮球文化在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梁晓龙.体育和体育的功能与作用[J].体育文化导刊,2003,(3).

[2]王家宏.球类运动―篮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6-41.

[3]徐小庆,陶子成,张仁卓等.体育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地位和作用[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7,(5):10-11.

[4]刘玉林.世界篮球运动发展趋势和我国篮球运动改革现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0,(2):69-72.

[5]吕燕.发挥高校体育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88.

农村体育文化范文第2篇

农村体育文化是农村体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包括所有农村群众所共同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是在实践的过程中产生和积累的思维模式、价值观、态度、人生追求、认知风格等等的生活方式和心理上的深层次的结构,它可以表达出一个农民的性格特征、文明程度和精神境界。陈建兵在社会主义新农村体育文化建设研究中,对体育文化的四个层次进行具体界定,即:物态文化层,指的是农民群众所使用的体育运动场地设施器材状况;制度文化层,是由在农村地区体育活动中集中的各种体育行为规范构成;行为文化层的基本特征是农民群众在参与体育运动显现的;心态文化层指的是农民群众对于体育的态度与认知情况和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与意识等等”

2.小康社会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体育文化建设发挥的重要意义

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基础在农村,农村体育是在体育工作中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生动体现,在满足农村人民群众强健体魄的需求上有着直接而积极的作用。新时期的农村体育具有新的内涵,在建设社会主义小康中其意义是非凡的。

2.1实现小康社会需要从建设农村体育文化下手

党的十六大会议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会议指出,小康社会是社会、自然、环境和人协调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重点和难点在农村,那么同时,新时代里,农村也将作为重点和难点在体育领域中出现,没有农村体育的小康也就是没有全国体育事业的全面小康社会,是不完善的。近年来,党和国家在三农经济发展上的努力是卓有成就的,但人们的精神需求并没有随着物质的分别丰厚而有明显的改善,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文化建设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其实是越发明显的。

2.2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离不开农村体育文化

进行小康社会新农村建设的工作里,当群众的思想意识、价值取向和观念等思维模式上产生差异的时候,文化就显得十分重要,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作为一种社会文化,体育运动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可以增强一个团体乃至一个民族的向心力,促进团体内部个体的团结和整合。这样的文化,是一种较高层次的文化,可以形成一种十分高尚的道德,在提高人的素质,磨炼人的意志,修缮人们的精神起着深渊影响。由于健身活动所形成的组织形式更加轻松,人际情感更加融洽,因此,体育文化建设对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提升道德价值观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排除不健康的文化,以及摒弃农村落后的观念,促进社会环境的优化和建设新农村精神文明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2.3提高农村广大人民群众的素质离不开体育文化建设

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可以给人以健康的机体,这是大家所共识的,同时,良好的精神面貌能使人们在日常学习工作以及家庭生活中保持充沛的体力、旺盛的精力和坚强的承受能力。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的比重占了绝大部分,那么农村人口的素质也就制约着中国人口的整体素质。作为建设小康社会新农村的主体,广大群众的健康状况也就直接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另一方面,加强体育文化建设不仅可以提升广大农民群众的健康状况,也是有效地强化农村民俗和民风建设的途径,对于树立健康的生活理念,提高群众素质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效力。

3.阻碍我国新农村体育文化建设的因素

在经济高速运转的当下,特别是在《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实施以后,农村体育文化建设取得的成就是毋庸置疑的,但从总体上来看,我国农村体育还是低水平的体育,处于不全面、不平衡的状态,还不能够满足广大农村居民的体育文化需求。分析其原因,制约因素有如下几点:

3.1农村体育文化的资源投入不足

首先,农村体育文化建设在物质上存在短板。全国第五次体育场馆普查结果显示,我国现有各类的体育场地约850080个,但是,占全国总人口一半的乡镇人口,只拥有体育场馆69537个,仅仅占了总数的8.18%。很难想象,有许多农村孩子是未见过单杠和足球的。经费投入不足直接导致基础设施的缺乏,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农民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体育人才的不足导致了体育文化建设在引导上的欠科学性。很多地方,由于学校条件艰苦,造成了农村体育师资力量长期缺乏,这让大部分的学生在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的重要时期,不能够得到科学的指导。除此之外,我国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中的一个重要的人才类型———社会体育指导员,一直以来是数目珍贵的。2003年,在我国的9亿多人口的农村地区,社会体育指导员只有18000名,平均5万名农村人口只有1名。这些都使国家在开展农村体育文化建设的问题上受到了一定的阻碍。

3.2农村体育文化的组织机构不完善

政府管理系统和社会体育管理系统组成了我国的农村体育管理机构。长期以来,人们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对体育行政部门有很大的依赖性,同时,社会体育管理系统的作用就未能得到充分发挥。调查显示,体育协会帮助组成的活动点的增长量所占比重仍然很小。体育协会在群众体育方面的工作引导还有于增强,体育协会自身管理职能更有待于加强,基层体育组织的作用还需要继续大规模地挖掘。

3.3农村体育文化的意识缺失

研究表明,目前我国农民对体育是缺乏了解的,对体育的价值、功能的认识仍然较为肤浅和保守。时至今日仍深深沉淀在农民头脑中的还是类似“劳动就是身体锻炼”,“无病就是健康”的错误观念。农民群体对体育活动缺乏正确的认识了解,没有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是制约我国农村体育深入发展的一个无法忽视的因素。从客观到主观,除了上述状况阻碍小康社会农村体育文化建设发展外,还有很多细枝末节的状况因为未能受到重视而会在未来变成社会进步的绊脚石,像有限的农村体育场地资源存在着闲置与浪费的现象等等,都是现在需要重视起来的地方。

4.构建农村体育文化建设的科学对策

4.1加大农村体育事业的多方面投入力度

首先,加强资金投入,加大对建设农村体育设施的支持力度,实践体育场地建设资金投入的多元化,以政府投入为主,同时建立由社会、集体和个人等多方面投入的多元化的投资体制和开放型的运作风格。这样可以有效克服因为国家投入不足而导致的体育场地建设跟不上的状况。其次,人力资源方面,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健全全民健身组织网络体系。各级体育部门要加大对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的力度,组织体育教师、教练员、体育院校学生等多技能型社会体育指导员,不断扩大全民健身的志愿者队伍。

4.2强化组织领导

完善农村体育管理工作县、乡镇政府要充分发挥政府服务和带动功能,加强对农民健身工作的领导,把农民健身作为政府重点工作之一。可以成立体育工作小组,加强体育服务意识建设;定期举办体育知识培训班,经常举办以乡镇为参赛单位的体育比赛和体育活动等等,总之,任何有利于发展发动农民群众健康体育的方法途径都可以积极运用,有效发挥。除此之外,农村体育要充分发挥农民体协、文化站等的体育组织机构和爱好者协会等的社会体育管理部门的作用,建立健全的农村体育组织网络,与政府行政机关相互配合,自下而上地进行民间体育文化的开展,形成和谐的互动氛围。

4.3加大体育活动宣传力度

促进农村体育生活化、社会化可以利用现代大众媒体的传播作用,宣传体育文化。各级体育组织部门应该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台、网络等新闻媒体,全面普及健身知识,形成崇尚健康科学的良好舆论环境。充分利用传统节日、法定假日和农闲季节,组织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突出健身性、参与性、趣味性,努力打造喜闻乐见、感召力强、影响力大的活动品牌,倡导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宣传的内容可以从三方面入手:第一,宣传体育健身理论知识,如健身方法、运动技术、健身常识等;第二,宣传体育文化,如体育新闻、逸闻趣事、体育赛事等;第三,宣传新的生活观念,如体育休闲观念、积极人生观等。通过参与这些内容丰富的社区体育,农村居民得以更深层次的接触体育,培养观念。

4.4因地制宜搞农村体育文化的特色建设

长期以来,城市文化所代表的时代文化是我们所强调的,更多的宣扬城市对农村的表率与导向作用,同时却忽视了对农村特有的文化的整理挖掘。我们常在在理论上承认农村文化的重要性,却“一刀切”地规划成了毫无特色的模样。其实,我国民间的体育活动是有很广阔的开发潜力的。如舞龙灯、赛龙舟等在内的许多的体育项目是具有深厚的文化背景和历史传统的,;至于在少数民族农村里,其绚丽多彩的体育项目就更加夺目了,包括射箭、摔跤等在内的少数民族体育项目就多大977种。由此可见,如果我们能够从各地农村的实际情况出发,目光投向各地在发展进程中创造和成长起来的传统民俗体育活动,不拘泥于现代体育的书本化指导,而去充分挖掘这些传统民俗体育文化,或许能够在不断地融入新的内容的同时,开辟出一片农村体育发展的新天地。

5.总结

农村体育文化范文第3篇

关键词:农村体育赛事;文化品牌;困境;对策

一、农村体育赛事文化品牌内涵

品牌建设与形象打造的紧要前提是对农村体育赛事文化品牌内涵展开明了的理解跟诠释,它也是促进宣传农村体育赛事文化品牌和引领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关键的一环。农村是农民生产生活的乡村聚落,是农民生活的基本功能单位,包括家族聚居的居民点、村庄区域。农村社会是我国农民体育文化产生、发展的重要历史载体。农村体育包含了丰厚的历史文化气息,展现着各地农民的体育文化风貌,传承着各民族的精神意识形态,是一颗宝贵的民族文化明珠。张俊涛等认为农村体育赛事指的是在农村地区开展的以提供体育竞赛为核心产品及相关服务的特殊事件,具有规范程度高、级别高等特点,通常制定有详细的竞赛规程。本研究认为,农村体育赛事不仅涵盖那些具有传统性的农村体育赛事,还应包含一些农民自发开展的各类民众性的现代体育赛事,如奥运会和非奥运会现代体育项目的比赛、县乡村级组织的体育比赛等。文化是凝聚在物质之内游走于物质以外的,可以被承袭和流转的,是人们彼此沟通广泛认同的意识形态。文化品牌精炼了文化与品牌的全数本质。文化和品牌能够彼此促进与繁荣,品牌赋予了文化,让品牌拥有了丰富的价值内涵,文化携手了品牌,使文化发展有了别样的出路。通过农村体育赛事文化品牌建设服务经济建设,带动人流、促进消费、助推农副产品展销,促进社会和谐,展示农村别样的风采。

二、我国农村体育赛事基本现状

(一)我国农村体育赛事资源丰富,具有特色的民族性、鲜明的地域性。全国范围内的农村体育竞赛有全国农民运动会、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全国农民体育健身大赛、全国农民广场舞健身操舞大赛、全国农民舞龙舞狮大赛、全国农民健身秧歌大赛、全国农民风筝大赛、全国农民赛羊邀请赛等。省级农村体育比赛有各省农民运动会、上海市新型职业农民农耕运动会、苏州美丽乡村健康行、重庆市农民水果采收运动会、河南省农民体育健身大赛、浙江省农村文化礼堂运动会等。地市级农村体育比赛有各市农民运动会、福州市农村百队千场篮球赛、瑞昌市农村老年人健身体育运动会、合肥市农耕健身大赛、临沂市乡村广场舞大赛等。县级及县级以下农村体育比赛有各县农民运动会、宁海县一市镇乡村振兴村民运动会、小关镇农民传统体育健身赛、汕尾市陆河县联安村的乡村徒步骑行马拉松赛等。我国农村民间和民族体育赛事也有很多,例如武陵山片区三十多个少数民族传承下来的舞龙舞狮、赛马、射箭、摔跤、秋千、独竹漂、跳鼓、丢花包、高跷、赛龙舟、摔跤、打陀螺等比赛,端午节泊潮龙舟比赛,温县陈家沟太极拳比赛,这些赛事与民族传统节日相结合、或者与地域特点相结合,形成了鲜明的赛事特点。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伴随着农村原生态流失,移至商品化、品牌化和庆典化的社会重建进程,一些农村体育赛事也在慢慢的退化,如三秦社火、宁德霍童线狮、鄂温克抢枢、满族二贵摔跤、彝族摔跤,那些被列为农村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体育项目正证明了这一点。(二)我国农村体育赛事文化品牌的分类。我国农村体育赛事文化品牌的种类繁多,由于分类原则差异,分类方法也不尽相同,参照不同的分类方法能够把农村体育赛事文化品牌做到对应的区分。一般常用的分类方法有四种:一是依据农村体育项目的数量分类可以划分为综合性农村体育赛事文化品牌(如农运会、少数民族运动会、蒙古族“那达慕”等)和单项农村体育赛事文化品牌(如全国舞龙舞狮大赛、岑溪市糯垌花炮会等);二是依据历史时期划分为传统农村体育赛事文化品牌(如苗族百狮会、忻州“挠羊赛”等)和现代农村体育赛事文化品牌(如广西万村农民篮球赛);三是依据赛事品牌民族归属划分为汉族农村体育赛事文化品牌(如河南民间民俗传统体育大赛、潍坊国际风筝节等)和少数民族农村体育赛事文化品牌(如彝族火把节、白族三月街民族节等);四是依据我国不同地域特点划分为东部、西部、南部、北部、中部四个地域农村体育赛事文化品牌。

三、我国农村体育赛事文化品牌建设的现代价值

(一)农村文化焕发时代魅力的发展载体,激发新农村建设与发展是赛事本身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我国农村体育赛事文化是农村地区最隽拔的体育文化符号,在长期连绵不断的历史长河中备受中华文化陶染,蕴藏着强大的民族灵魂和不屈不挠的民族品质,是十分宝贵的文化源泉。农村体育赛事文化品牌是高质量文化的体现,是无形的财富,是农村体育赛事的核心竞争力,是引导经济发展的有力推动能源,依靠品牌榜样的力量使人民群众真切地领略到体育赛事蕴涵着的魅力文化,振兴新时代美丽农村,凝聚农民心,多措并举培育“三农”发展好习尚。(二)增强农民文化自信,指明全民健身的方向,促进农村体育公共服务高品质发展。我国农村体育赛事是农耕文明的产物,其品牌是基于体育赛事的传统性打造的现代产物,延续着农民传统平素生活风俗。农村体育赛事商业化带来的经济价值,让质朴的农民对农村体育文化本质、历史厚度和现实温度有了新的认知,这些体育文化资源将能转变成为社会资本,促进乡村旅游发展,在共建共享社会发展中提升了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1995年国务院颁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实施以来,政府以政策指引与结合举办赛事为抓手,促成全国性的农村体育赛事得到了星罗棋布地开展,各省市结合自身农民的特点开展了面目一新的体育竞赛,经过体育赛事历练,农民群众身心健康,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提高了农业经营,农村经济得到繁荣发展,农村体育赛事文化品牌的建设营造出全民参与健身的体育氛围。(三)推进美丽乡村文化全域拓展,培养青少年学生民族精神。农村体育赛事看重以赛会友,凝心聚力,相互切磋技艺,展现着团结、友谊、默契的民族精神。开展各类形式农村体育赛事,给农民群众逐年增进的精神娱乐文化生活提供了平台,凝聚起了积极健康、向善向美的磅礴力量,同时农村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获得更好的传承和延续,展现出时代精神,弘扬了民族精神,进一步提升农村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我国农村体育赛事文化品牌化利于青少年学生认同民族文化,从小接触农村体育赛事,与家乡体育发展一同成长,对我国传统竞技体育认知较深,这些赛事文化潜藏着可贵的精神食粮与教育资源,青少年学生作为农村体育赛事新一代传承人,弘扬中国文化的传承者,做好赛事的改革和创新发展是时代赋予的义务和责任。

四、我国农村体育赛事文化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未打开内涵式发展局面,资源配置不均衡,农村体育赛事品牌竞争力明显缺乏。从部级、省市级、县级农村体育赛事的成功举办来看,这些赛事的运作和推广原本都是政府主导的外延式支撑的结果,蜕变不够,而内涵发展没能进行内容性改进,从赛事品牌建设的资金来源分析,政府主导将大型的综合性的农村体育赛事作为重点进行打造和推广,而作为综合性比赛中的各单项竞赛投入的资源不够,这些单项竞赛往往作为某个民族或者某个地区特色的体育赛事凭借着农民的信仰在坚守,农村体育赛事推广的项目资源存在两极分化的趋势,跟国内现代奥林匹克竞技体育赛事愈发注重赛事文化建设进行比较,发现农村体育赛事文化建设显明不足,品牌核心竞争力与奥运项目存在云泥之别。(二)农村体育赛事品牌产业化程度不高,赛事资源品牌价值的开发需要提升。目前,品牌的农村体育赛事一般是靠国家或地方政府拨款,公司进行宣传推广的运作模式,而这些公司主要在政府部门或协会的经营开发部门掌管下经营,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化运作赛事。赛事的组织和管理政府行政干预较多,产业发展资源聚集度不高,筹资模式单一,相较于中超联赛、中职篮、乒超联赛等,我国农村体育赛事文化的品牌程度和社会认知度偏低,有待于提升。赛事品牌价值的开发逐渐变为我国体育产业链当中后劲十足的新推力环,是决定赛事品牌影响力大小的直接诱因,品牌价值开发快速提升,赛事品牌影响不断得到扩大,带来的广泛收益对投资方的吸引力就越大。农村体育赛事经营的效益主要来自门票、赞助和广告收入,由于没有全国性的商业传播渠道和强势的电视广告媒体,电视转播和广告收入较少。第六届农运会筹集社会资金中捐赠1.63亿元,赞助0.77亿元,捐赠资金的企业占全部出资企业的70%,可见我国农村体育赛事对相关的资产利用开发并不充分,亟待提升。

五、我国农村体育赛事文化品牌建设对策

(一)以内涵式发展为导向,品牌定位多样化,呈现特色文化,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竞技化、品牌化,坚定文化自信。我国农村体育赛事在乡村区域特质、时代变革、人文荟萃浸染发展中保有着别具一格的区域民族特点,这些赛事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美丽乡村的建设,拥有了越来越多的喜爱者,运用地域特色进行品牌定位满足消费者的情感体验,冲击其强烈的归属感,打造特征明晰的传统文化符号,做到赛事大众化和专业化细分,吸引广大群众参与,促进市场需求增加。《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中强调要推动中国传统体育项目的国际化发展。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具有娱乐和竞技特点,潜在的商业价值巨大,提高国际推广效益必须走竞技化、品牌化之路,其竞技化从两个方面着手和区别对待:一方面自身有竞技性的项目;另一方面是原生态的娱乐性活动,改进后方可成为竞赛性项目。这些彰显了东方传统的价值观的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竞赛项目品牌化发展促进民族性活动向国际性运动竞赛方向转变,为世界体坛贡献中国力量。(二)追求卓越品牌形象塑造,打造“一县一品牌”区域体育赛事品牌,提振赛事品牌创新研究。基于“一县一品牌”的农村体育赛事品牌建设,较易品牌打造的原因有两个:首先,民族聚居地相对集中、风俗相近。各地特色农民体育赛事的显著特质就是体育项目特有,其独特性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当地的民风民俗,各县可依托资源优势,充分挖掘文化内涵,建设起以农村特色体育项目为基础的体育和旅游产业群,推动农旅融合发展。其次,德政工程、得民心、聚民意。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建设是以国家层面指引培育发展农村体育产业,趁着这股东风扬起“一县一品牌”建设之帆,“一县一品牌”可以成为有影响力和承载力的县城新名片,是一项开创性工作,往往会得到政府相关部门深度对接,为品牌建设提供政策指导服务工作,向上争取政策、项目、资金支持。围绕着这样的民生工程打造品牌,更接地气,文化氛围更浓。创新是农村体育赛事文化品牌建设与进步的重要助推引擎,要以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为基础,以顺从多元化需求为策略,通过创新研究,不断推陈出新完善产品矩阵,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融合统一,提振赛事品牌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金泉.福气盈门吉祥院春光满庭美好家———赏2015年迎春贺岁纪念金银[J].金融博览(财富),2015(02).

[2]刘苹,刘明燕.外部利益相关者对大型体育赛事的影响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1.27(04).

[3]胡扬.从体医分离到体医融合———对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思考[J].体育科学,2018.38(07).

[4]易闻昱,黄道名,任慧涛.基于顾客让渡价值理论的我国体育展览价值提升路径研究[J].体育科学,2020.40(06).

[5]姜馨.扬州运河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

农村体育文化范文第4篇

为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需要,促进农村文化和经济、政治、社会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切实加强基层农村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和管理,推动全镇群众文化和体育事业向规范化、标准化方向发展。根据全区文化体育重点工作推进会的要求,现就如何加强我镇农村文化体育建设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2014年是党的十七大召开之年,也是区委、区政府提出“建设文化,打造文化”的启动之年。紧扣文化体育要围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部署和要求,我们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区委十届二次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全镇“开拓奋进三年,再次实现翻番,打造工业强镇、重塑方巷辉煌”的发展目标,以经济、文化同步发展为前提,以文化体育建设年为载体,以和谐文化建设为首要任务,以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重点,为弘扬社会先进文化,塑造积极、健康、向上、进取的方巷人新形象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实施内容

这次农村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有“四项工程”,它们分别是:

1、集镇文化体育中心建设工程;

2、百村体育健身工程;

3、“农家书屋”建设工程(农村文化室);

4、“2131”农村电影放映工程。

以上四项工程就是这次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

三、方法时间步骤

(一)镇文化、体育中心建设工程

按照标准化文体中心建设要求,镇党委政府已将此项工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地点定在影剧院两侧,融党校、成人学校、农民培训中心为一体,计划动工时间为2014年6月,竣工时间为同年11月,验收时间为同年12月。

(二)百村体育健身工程

2014年8月份,区、镇两级政府将为各村免费配备一副(两只)可移动的蓝球架、两副乒乓球桌(室内室外均可,室外为大理石材质)可自主选择。

1、场地要求:可设在村部,也可设在所在村的企业,或有水泥场地的便于群众锻炼的适当地点。(蓝球架原则上不要分开设置)

2、完成时间:待器材到位后一个月内安装完毕。

(三)“农家书屋”工程

1、要求:有一间30平方米左右的活动室,拥有1000册以上的图书,有10种以上的报刊杂志,有配套的书橱、书架、桌椅及规章制度等。(“农家书屋”配书比例一般为:农民致富实用类书刊占25%,青少年类读物占30%,法律、医疗、卫生常识类占20%,其他占25%)。

2、地点选择:可设在村部与党员活动室或与便于服务中心等场所有机结合,也可选择设在文化中心户或在群众比较集中的适当场所,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方便群众借阅。

3、图书来源:可发动全体村干部牵头捐助一部分,可争取企业或老板捐赠一部分,政府尽可能协调少许,不足部分各村自筹资金解决,如果各村有要求,镇里可以统一组织协调代购。

此项工程要求完成时间在7月底前完成,“农家书屋”建成之后,要加强管理。今后村与村之间可以相互定期调换、相互周转、增加图书的使用效率。

(四)“2131”农村电影放映工程

“2131”工程即到2010年,每村每月放一场电影,此项工程有镇党委宣传科结合实际情况与各村对接落实。

四、奖惩办法

农村体育文化范文第5篇

一、构建生命课堂,爱护学生身心健康

没有关爱和生命的课堂,将是寂寞的沙漠、沉静的山林、静止的水潭。爱就是关怀、包容、接纳和责任。在体育课堂要锻炼学生身心,培养社会适应能力,关注个性差异,创设每个学生都受益的学习生活的课堂。特别要关爱那些“不可爱的后进生”只有付出真诚,用心去关爱,使他们走出自卑和消极,充满自信,学生才会心情欢快地接纳老师的教导,构建阳光、和谐和活力的体育课堂。例如,上耐久跑课,这是学生都很害怕和厌烦的枯燥又艰难的项目,我否定手计时测学生成绩,创造“到北京看奥运,我为奥运来健身”的情境,根据学生的体力和兴趣在途中设置不同距离的站点,每个站点设计不同的运动项目(跑1000米到天安门游戏是跳绳和打口袋,跑1200米到故宫游戏是跳篱笆和秧歌舞,跑1400米到长城是武术和球类游戏,跑1500米到奥运会场任选自己喜欢的项目),学生根据自己的体能和兴趣选择距离和游戏,老师伴跑中向学生提示耐久跑知识,介绍各站风土人情,并向学生渗透奥运文化。当学生跑不动时,老师伴他跑,用语言激励,同学结伴跑,不呵斥、批评和放弃学生,在愉悦的教学氛围中满足每个学生的不同需求和个性发展。

二、尊重学生人格,关注生命发展历程

尊重是关怀、理解、开放与和谐。尊重是一朵花,一朵开在心间的花;尊重是一团火,一团温暖你我的火。学生是千差万别的,每个生命都是丰富多彩的,体育课堂不仅要重视技能的培养,更要从人的发展出发,体现对人的关怀与重视,建立师生心灵的交流和沟通。只有尊重和关怀,对学生进行心灵的点化和人格的润泽,学生才能尊其师信其道,形成和谐友爱的生命课堂。例如,在农村没有特殊教育的学校,对于脑瘫、小儿麻痹、肢体有病和特殊疾病的学生上体育课是非常难的,其实他们更愿意上体育课,在这里能找到轻松快乐的感觉。我的体育课堂不再有逃避,没有站墙根,融化“歧视和自卑”,他们和其它学生一样站队,跑步时分大圈中圈小圈,也可在圈内走;把较难的技术动作降低让他们参与,学生给以尊重和帮助;让他们做力所能及的活动,借此给以鼓励和表扬;设计人文化的游戏和比赛让他们担当一定的角色,在适当的活动中当小组长,成为课堂的主人;以他们积极的行为来教育和影响其他同学,建立一个互相尊重、关怀和理解的学习氛围。

三、营造和谐互动氛围,还学生自由运动空间


农村农业农民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河南省农村发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