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的意义(精选5篇)

  • 科技创新的意义(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二、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先导力量 农业科技创新可以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用丰富的资源代替稀缺能源,节约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同时,农业科技创新也有助于降低农业的自然风险。自然中存在着许多不可抗拒的力量…

科技创新的意义(精选5篇)

科技创新的意义范文第1篇

一、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是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基础

创新型城市是指主要依靠科技、知识、人力、文化、体制等创新要素驱动发展的城市,对其他区域具有高端辐射与引领作用。建设创新型城市,对于加快实现全面小康目标有着重要意义。农业是保障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基础产业。然而,农业又是弱质产业,农民又是弱势群体,农村还是落后社区。没有农业领域的科技创新,创新型城市就很不完整,科技强市就难以实现。并且,农业科技创新受自然环境、农民素质等因素影响,还表现出创新周期长、创新主体膨大、创新条件弱等特点。因此,我们必须在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上狠下工夫,加快发展步伐,以利于创新型城市和科技强市目标尽早实现。

二、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先导力量

农业科技创新可以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用丰富的资源代替稀缺能源,节约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同时,农业科技创新也有助于降低农业的自然风险。自然中存在着许多不可抗拒的力量,如干旱、冰雹等自然灾害的出现都会造成农业的减产,而通过农业科技创新,不仅能推出抗旱品种,用以降低危害,同时气象预报也可以使我们提前做出防护,以减少损失。农业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不断应用和发展,给农业生产的发展带来质的飞跃,为农业生产率提高提供了强劲动力。只有十分关切农业科技创新,加快以现代科技武装农业,才能使现代农业建设步伐更快更实,动力更加持久、更加有效。

三、农业科技创新是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不竭资源

科技创新更是农业经济发展的不竭资源,它通过对生产力诸要素的物化,使生产力发生质的变化。科技转化为劳动者的技能,提高了劳动者在农业生产中的能动性;科技物化为劳动资料、创新的生产工具,使劳动手段更加现代化;科技发展使劳动对象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提高了农业劳动对象的效能和效用;科技创新的生产工艺使农业生产工艺流程更先进;科技进步优化了生产要素组合,使农业生产过程的组织形式更加科学合理;科技创新提高了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使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方法更加科学化,手段更加现代化。

四、农业科技创新是未来我国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只有依靠科技进步,通过农业科技的突破性成果和新技术的有效推广应用,才能实现中国农业的持续发展,最终早日实现中国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当前,制约我国农业及经济发展的因素很多,如水土流失不断加剧、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生态破坏愈演愈烈等。如何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农业发展基本问题,使农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协调起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关键靠技术,靠创新的可持续农业技术才能彻底摆脱农业的“不可持续”局面。农业新技术的应用,可以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地、水等自然资源,提高资源的产出效率;农业新技术应用,可以拓宽资源的范围,实现资源的有效替代,有效缓解现有资源的约束;农业新技术的应用,还为科学控制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开展科技减灾提供了基本手段。

科技创新的意义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大学生 科技创新能力 导向性 评价因子

1 建立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的意义

高校拥有丰富的青年人才资源,学术思想活跃,学科门类齐全,成为知识传承、创新和应用的主要基地。在这里,大学生不但是知识传承的载体,还是崇尚和实现创新的活跃群体。大学生在积极参与校园科技创新活动,借助一个建立在广泛支持和参与基础上的能力评价体系,通过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对评价对象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考察和评价,不但可以帮助大学生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把握,而且更有助于培养大学生思想观念、道德品质、作风意志等。借助一个完整的能力评价体系,将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融为一体,既能保证现有评价办法下,创新人才和成果的脱颖而出,又更强调了对培养和普及创新意识和能力的过程实施监控。通过参与和实现科技创新,大学生甚至可以在校园里就开始逐步实现成为社会财富创造者的梦想。

因此,打破单一的评价指标和实施办法,建立一个适用于不同类别的科技创新活动,适用于不同年级、专业的评价体系,特别是通过设置带导向性的评价因子,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竞争能力和高尚品德的人才,是推进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不断向规范有序方向发展的必然要求。

2 现有的评价办法在作用发挥中的缺陷

在今天的大学校园,广大青年学生对科技创新的热情很高,这对于建立深入地学习、积极地创新、广泛地应用这三个环节的互动相长机制非常有利。这一局面的取得,得益于高校对于青年学生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地位已经有了比较充分的认识。现在,各高校都不同程度地提出了一些评价标准和实施办法。通过设立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完善的制度保障,在政策导向上予以鼓励,解除制约和束缚青年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力发挥的因素,促进大学生人才智力资源与社会需求的整合,同时,也体现高等教育改革中人才培养的目标,那就是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但同时我们也可以发现,现有的评价办法在作用的发挥上还存在一定缺陷。

2.1 评价指标过于单一和功利化

现有的评价办法是以量化为基础的定量评价体系,社会、学校通过给予各种奖励或学分,鼓励少数突出者冒尖。这种定量化的评价体系从表面上看比较准确合理,而且也能起到较好的示范带头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创新思想的普及。但这种旨在选优拔尖的评价指标办法,又不可避免地使得绝大多数大学生无缘于此,使得这项本需要极大时间和精力投入才可能有所收效的活动,参与面越来越窄,不利于在大学生中实现创新活动的普及深入。而且,对于参与的学生而言,容易出现为避免选题失败而回避风险的行为,使得原始性创新思想受到扼制;甚至可能导致某些青年在人格自律方面出现缺失,急功近利、弄虚作假、剽窃成果等现象发生。

2.2 学生知行存在较大反差

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告诉学生,他们只需要按照学校设计好的规定动作来逐个完成,就能顺利地完成学业。而很多现有的评价办法又没有明确地保证,如果学生完成了某些科技创新的自选动作,将直接有助于他们学业的完成和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创新人才的培养。所以,在创新人才的培养方面,现有的科技创新能力评价办法又没能有效地弥补现有人才培养模式上的不足,所以出现了大学生对科学的崇尚意识和在自身实践上表现出很大的知行反差。一方面积极崇尚科技创新,一方面又缺乏投身实践的勇气和能力,使得大学生科技创新的主体意识和主体作用不能得到充分有效地发挥。

2.3 不同的创新类别受到的重视程度不同

创新成果只有尽可能地转化到现实的生产活动中去,才能产生不竭的动力。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的互动共进,是现代人类文明演进的显著特征。但是按照现有的评价办法,技术创新因其更容易实现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而受到偏重,而那些具有间接、长远、隐性价值的文化创新、管理创新、机制创新等人文科学方面的创新却被不同程度地忽视或弱化。所以,现有的评价办法不仅存在评价指标单一、标准不尽合理,对不同性质的科技创新活动的指导性和规范性不强等问题,还直接导致了人文科学方面的创新没有得到应有的提升。转贴于

3 评价体系中评价因子的设置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

评价体系的建立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多方面的人员、部门,涉及学校育人氛围的营造。不同单位结合自身实际,会提出不同的奖励措施、管理办法等,这些都成为评价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尽管不同的办法措施涉及不同的内容,但作为评价体系中的一部分,其评价因子的设计都必须坚持共同的指导思想,体现一定的时代特征,有较强的前瞻性和适应性,以保持整个体系的可持续发展。

3.1 评价体系应有利于创新素质的提高

创新的人才必须有较高的创新素质,而评价体系必须有利于创新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创新意识,尤其是主体创新意识是创新素质的灵魂,实现“创新、创造、个性”的目标应成为大学生自发的要求;以积极的求异性、敏锐的观察力、创造性的想象,独特的知识结构以及活跃的灵感为主要内容的创新思维是创新素质的重要内容;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加工处理各类信息、提高实际动手能力等则是创新素质的基本要求。评价体系应注重对个人或成员素质、能力进行评价,注重对创新性程度、对创新的实际贡献进行评价,促进形成研究团队,促进协作。

3.2 评价体系应有利于创新人格的培养

科研活动需要相对稳定的团队,如指导老师、队员等,同时,科研活动往往需要半年、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取得突破或收获。因此,这是一项需要有良好的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同时又考验意志、锻炼思维、苦中取乐的活动。这就需要培养青年大学生的创新人格,使他们具有远大的理想、坚强的意志、浓厚的兴趣、务实的作风、无畏的胆识和和谐的沟通能力。学校要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提高创新能力同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一样,作为教育的核心内容,评价体系要注重对发挥创新作用的学生个体、个性予以尊重和充分发挥,提供宽松的环境和便利的条件,使得“偏才”、“怪才”有适宜的发展空间。

3.3 评价体系应坚持道德的指向

创新是必须经过比较才能体现出来的相对概念,而比较就会带来竞争。因此,创新精神的培养往往带来竞争观念的树立。我们必须强调大学校园中竞争的和谐有序和良性互动,所以,评价体系中必须坚持竞争的道德指向,有才有德、德才兼备应成为我们评价体系必须发挥的一个重要导向作用。这对于处在成长时期的青年大学生尤为重要。因为我们所培养的优秀人才既要有创新精神和竞争能力,同时又要有理想的支撑和高尚的品德。

科学精神应是严谨求实、不懈创新的,是实事求是、坚韧不拔的探索和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发展观念。开展科技活动是培养科学精神的有效载体。评价体系要能较好地克服现有教育模式中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重趋同一致、轻标新立异等不利于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培养的弊端,实现二者的优势互补。

3.4 评价体系必须既有利于拔尖人才成长,又有利于创新意识的普及

实现普通育人和个性育人相结合,既鼓励创新人才和创新成果的脱颖而出,更要着力于创新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和普及。大学创新教育不是精英教育,而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这种大众性和普及性不仅为每个人提供参与科技创新、探索性学习的机会,还要求每个人都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学会应用各种资源,不断发展。这里通过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既反映推动这项工作的政策举措,又鼓励受教育的群体积极参与到这样一个环境中来,使得科技创新活动成为“只要跳起来,人人都能够得着”的现实目标。

通过施行“创新学分制”、“科技创新奖”等方式,鼓励大学生在部级、省级、校级各类竞赛中取得优秀成绩,或取得发明、专利、发表优秀论文、优秀设计及取得其他突出成果,这不仅有利于拔尖人才的培养,而且有利于创新意识、创新观念的普及。

通过设置“学习优秀奖”、“学习进步奖”、“社会实践先进个人”、“优秀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等方式,使更多的学生在求异性思维、敏锐观察力等方面得到培养和鼓励;同时,吸引更多大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使得科技创新活动得到最好普及。

3.5 实现技术和文化全面创新

在项目的认定上,要对创新性强的小项目、交叉项目和有市场回报的项目给予特别的关注和支持。要增加对人文科学创新的引导。涉及人文创新的管理创新、机制创新和文化创新,其科技价值和市场价值因其不确定性,所以更要加以引导和鼓励,帮助其实现市场运作。在设置评价因子时,应充分尊重科技创新的内在规律,不仅关注直接的、近期的、显性的价值,同时更关注间接的、长远的、隐性的价值形态,切实解决科技创新活动中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

参考文献

1 程津培.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几个问题[J].求是,2004(12)

科技创新的意义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改革开放以来,义乌从浙中的贫瘠小城发展成为世界知名的小商品名城,创造了无数经济奇迹。但繁华背后亦有颇多隐忧。2008年的金融危机给义乌小商品重重一击,瞬间惊醒:小商品必须尽快转型升级,必须提高附加值和竞争力。近年来,义乌建设了一批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如浙江大学义乌技术转移中心、义乌创意园等,以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促进小商品的转型升级。科技中介是支持、促进技术创新和创新扩散,提供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的第三方组织,浙江大学义乌技术转移中心和义乌创意园均归属于科技中介。2009年,义乌市政府出资建设义乌市创意园,旨在发挥创意园的"平台"作用集聚创意人才,助推小商品的转型升级。现已引进实力雄厚、经验丰富的设计机构、产品研发科技型企业55家,累计实现创意产值5385.6万元,转化生产产值近8亿元,与一些知名高校联合打造了设计学子实践平台,在助推义乌经济转型与升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就以义乌市创意园为例,分析科技中介在小商品转型升级中的功能发挥。

一、科技中介在小商品转型升级中的功能

科技中介在政府与科技、科技与经济、科技与社会之间,在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纽带和桥梁的作用,不仅使社会资源得到了优化配置,同时也更好地服务于科技产业,直接为企业发展提供智力服务,促进经济发展。科技中介在小商品转型升级中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

(一) 搭建草根企业与科技精英的对话平台

长期以来,由于科技与经济在功能与体制上的分离,导致信息不对称,使得科技成果向产业转移成为一个很大难题。科技中介自诞生之日起就承载着信使的功能,在科技与经济之间逐渐建起了具有服务功能的中间转化体系,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难题。科技中介为企业在创新过程中遇到的关键问题提供技术咨询和信息咨询,也为中小科技企业孵化提供场所和硬件服务,大大加快了科技成果向产业的转移。

义乌中小型的"草根"企业居多,缺乏市场分析力和科技创新力,生命力较为薄弱。科技中介为草根企业和科技精英搭建了对话平台,有效地促进了科技信息的沟通与交流,实现了信息的对等。义乌创意园成立后,先后引入了55家设计类企业,50余家国内知名院校在园内建立设计学子实践基地。创意园俨然成为义乌家门口的"智库"。"草根"企业无需走出义乌,就可以与科技人才、设计人才等直接对话,获取第一手信息。

为增进双方的了解,创意园还推出了一系列活动。开展开园优惠推广月活动,联合园区企业,为需求企业提供免费或打折设计、咨询服务;在义乌国际商贸城设点,主动拜访商户,寻求设计合作;开拓与镇区、街道合作项目,在园区入驻企业、挂牌合作院校和义乌当地企业之间搭建起一座桥梁,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对接活动,进一步加强创意园与义乌当地企业的交流与合作。

(二) 整合资源、创新环境,提供专业化服务

科技创新有四个必备要素:开展科研活动的资金、基础设施、具有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以及宽松的文化氛围。科技中介利用社会资源,建立各种专家系统,为企业和与其合作的各方提供专业咨询和项目管理服务,比如为企业提供经营战略、创新战略和创新实施咨询服务,帮助开拓市场,为银行、投资者和政府提供项目咨询和投资决策服务,帮助企业规避经营风险,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竞争能力。同时,还能从创新主体的需要出发,在较大范围内,通过市场手段吸引各类生产要素,并进行优化配置,为创新主体提供和配置优良的创新环境,从而提高创新主体的创新能力。

为实现资源的整合,义乌创意园在入驻单位的选择上,强调专业均衡、业务互补,一方面使入驻企业避免了在相同业务上的价格恶性竞争,另一方面也使这些企业能够在业务上形成合力并实现共赢。园区重点推介项目--"设计学子实践基地",致力于整合高校研发资源,构建"高校-创意园-企业"三方联动的产学研平台,旨在营造创意、创新的氛围,培养创新创意人才。创意园还经常组织创意沙龙活动,为创新主体提供了优质的创新环境。

(三) 注重知识产权保护,传播科学知识

科技中介以技术进步为依托,科技发展为动力,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日益显现,其强大的知识与信息传播功能也得到了较大的发挥与强化。科技中介就该为企业管理者和决策者获得本专业外的最新科学技术知识和科技信息的重要途径。知识产权保护相关知识是企业实现长远发展必须具备的知识之一。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和交流的进一步深入,有关知识产权的争议和纠纷越来越多,知识产权的保护备显重要。科技中介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宣传知识产权相关内容,提高企业的产权意识。科技中介通过影响政府的政策、组织修订行业技术标准、参与加强市场准入机制建设,可以发挥政府或单个企业发挥不了或发挥不好的保护知识产权、维护行业利益的作用。[1]义乌创意园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如加大面向园区企业宣传知识产权的力度,鼓励入驻机构对自主研发的产品申请专利保护,树立申请知识产权保护的典型,同时依托创意园的影响力,带动设计公司申请专利。

二、进一步发挥科技中介功能的途径

义乌创意园在小商品转型升级中发挥的作用有目共睹,但小商品的转型升级才刚刚起步,未来的道路艰辛漫长。科技中介能为义乌"引才"、"引智"、"引技",可见,要继续保持义乌小商品在全球市场的份额,需进一步发挥科技中介的功能。

(一)打造科技中介园,形成科技合力

目前,义乌虽已有科技中介机构,但力量还很薄弱,尚未形成阵势。义乌创意园是政府为主导的公益性非盈利机构,在义乌已小有名气,但还提升知识转化能力。国外科技中介的发展历程已经表明,科技中介的发展初期,政府需占主导作用,从政策和资金上支持科技中介的发展。随着科技中介的不断成熟,政府逐渐退居二线,从宏观层面指导科技中介发展。2011年,义乌获批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改革发展的过程离 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撑。科技成果的转化过程环环相扣,流程繁琐,涉及到的单位也较多。各企业所需的专业知识各不相同,技术供求双方很难沟通、共享信息。所以,政府要挑起建立区域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的重任,为中介机构开展中介服务创造硬件支撑系统,并建设科技中介园,提高科技中介在小商品转型升级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义乌地处长三角地区,突出特点是有良好的区位条件,基础设施完善,对外开放水平较高,经济力量雄厚,这些条件都是打造科技中介园的现实土壤。[2]

(二)进一步发展网络科技中介

当下,网络技术的发展,推动经济逐步实现全球化。与此同时,生产要素在网络技术的支撑下也以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展现在人们面前。以企业为服务对象的科技中介机构更应该顺应世界潮流,发展网络科技中介。科技中介服务的网络化主要指区域或行业种类主体应用互联网来和征询技术或其它项目、业务的供给与需求信息,实现虚拟空间中不同信息资源的高效整合与对接,其实体形式与价值则在现实生产生活中得到最终体现。最终节约了社会资源,提高了创新要素与运行主体的效率和竞争水平。加强这一虚拟科技中介服务形式,一方面将互联网的优势与科技中介行业的性质特征做到有机衔接,另一方面来弥补我国实体科技中介机构数量不足和素质不高的状况,更好地促进我国科技中介市场的整体发育。

科技中介的网络化在义乌才刚刚起步。义乌创意园建立了专业的网站,但还需进一步开拓和完善。义乌建立网络科技中介,能将全世界的智慧都汇集于网络平台,扩大义乌小商品与外界的沟通与联系,促进信息的对等传递。企业有技术难题,可以在网络上进行公布,科研机构和高校有最新的研究成果同样在网上公布,双向选择的空间更大,达成合作意向的机率也将大大提高。

(三) 培养高素质的科技中介从业人员

科技创新的意义范文第4篇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研究;新认识

[DOI]10.13939/ki.zgsc.2016.32.283

当前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研究工作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相关政府部门要积极发挥出自身在经济市场中的引导作用,合理开展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为主题的社会交流会,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研究交流活动中,共同探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问题,勇于发表自身的观点和想法。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研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需要研究人员付出更多的心血和汗水,始终秉持科学的态度,永不放弃坚守自身的岗位,敢于接受挑战去发现问题,并找出问题的解决办法。

1 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研究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研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理论创新有利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步,它作为马克思主义独特的理论品质和特征,能够保障马克思主义一直充满新鲜活力和生命力,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工作中发挥出重要价值。要想实现国家的改革创新,取得更加优秀的建设成果,就必须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问题研究,加强青少年的理论创新教育,树立先进的社会发展观念,推动整个民族的稳定持续发展;[1]②加强理论创新,能够充分掌握了解到理论的真实意义,帮助我国建立健全的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正确面对各种深层次的不同类型问题。例如,当我们在研究探讨现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时,就会涉及国家发展与坚持、创新与继承之间的关系,会进一步研究到思想理论,共同探讨我国当前发展目标和方向,从而有效促进我国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总体历史进程和规律性的科学研究和掌握;③要想满足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建设发展需求,就必须认真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研究工作,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的建立离不开现代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当前我国理论创新的主要工作内容,要紧紧围绕实践创新和马克思哲学创新进行展开。理论工作的创新不能仅仅局限于思想,而要综合考虑到社会的矛盾和实践活动,让理论变得更加具体化和实践化,实现理论创新到实践创新的转化工作。[2]

2 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思考

2.1 马克思主义科技理论创新

马克思强调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是社会科学创新的前提条件,要想实现社会的创新发展,就必须积极做到生产的主观性和客观性,充分发挥出主观能动性,利用好客观条件完成科学创新。伟大领袖在《实践论》中也说明无法在封建社会就成功与指导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3]国家科技创新是不分阶级,社会任何一个阶级都能够实现自身的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有利于国家建立起先进的阶级领导统一战线,有效解决社会大众共同面临的难题。

不属于工人阶级的马克思、恩格斯曾经主张概念是现实事物的反映,他们认为辩证法是一种关于外部实际和社会人类思维的一般规律科学。即便是社会底层的工人,只要敢于创新和尝试,也能够进行科技创新,科学的对象是不明确,是一种飘渺的物质。列宁曾也说过,要想建设先进的共产主义社会,就必须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要发挥出全社会人民的力量,使科技创新成为人类共同发展努力的事业。

2.2 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创新

经济作为一个历史范畴,是对一定生产关系的抽象。现代马克思创新理论充分体现了经济创新与科技创新之间的关系,经济科学的发展离不开生产、交换和分配,生产力直接决定了经济的发展脚步。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创新必须依赖于良好的政治条件,国家政府部门要加强与经济市场企业的联系与沟通,要让不同阶级的人组成不同的组织和团体,从而成为新的政治力量,这样也就有效获得了经济创新的政治条件。马克思提出,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斗争本身是对资本主义客观经济规律作用造成了重大影响的能动因素。

经济理论创新的条件离不开全社会工作者的积极主动性,政府部门必须不断缩小社会经济的差距,只有有效将经济斗争和消灭雇用劳动制度的政治斗争结合起来,才能充分激发社会劳动阶级的工作积极性。要合理制定颁布激励的政策,提高社会经济创新的积极性,大力发展科技,运用科学技术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创新,要综合考虑到科技和政治的创新问题研究。[4]

2.3 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创新是变革人与自然关系的科技创新、变革生产关系的经济创新、变革社会关系的社会关系以及文化创新的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坚决反对制造革命,大力主张社会按照实际发展规律办事,要建立完善的政治制度,让不同阶级公平生活在同一个国家。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国家政府部门要充分利用好创新的主体产异性,要合理分配好社会资源,实现社会的共享发展,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劳动者。根据中俄的成功实践可以得知,社会主义国家可以先通过革命手段去获得实行社会主义的政治前提,接着根据社会创新的需求集中分配创新资源,有效提高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和文化水平。[5]

2.4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出任何思想都不过是统治阶级的思想,文化理论的创新关系到社会大众的前途命运。要想推动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就必须注重不同阶级人民的文化学习,要大力发展科学与文化事业。马克思主义具备了强烈的批判精神,文化的创新必须通过批判,要利用现实去批判理论,一切以实践出发。曾明确强调批判主观主义的意义在于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创新,有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和文化创新方法。[6]理论创新作为文化创新的核心工作内容,文化创新的重要方法就是要结合社会实际、结合他国优秀文化以及结合先进科学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创新发展。

3 结 论

综上所述,要想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研究工作的发展,就必须结合社会实际发展情况,不断拓宽学术视界和观察框架,要积极汲取外来的先进文化,合理参考前人和同时代人的优秀思想成果,充分发挥出它们指导实践的功能,要加强历史的比较和借鉴工作,努力建立现代化的实践创新机制,创造更多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丁祖豪,郭庆堂,唐明贵,等.20世纪中国哲学的历程[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45-48.

科技创新的意义范文第5篇

县科协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全县各级科协组织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市科协的精心指导下,紧紧围绕全县工作大局,积极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在普及科学技术、开展科技服务、推进科技创新、加强科技交流等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创造了我县科技事业的辉煌业绩,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健康和谐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我县先后荣获国家林业科技示范县、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单位,刚刚获得喜讯,今年我县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是我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市。县委对全县各级科协组织的工作是满意的。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对全县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努力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今天的崇义,正站在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上。县第十六次党代会,在科学分析崇义县情和全面判断发展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发展、转型发展、绿色崛起,争当全省绿色崛起示范县的发展目标。实现新的战略目标任务,既要求各级科协组织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发挥更大作用,也为各级科协组织和广大科技工作者施展才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全县各级科协组织和广大科技工作者要进一步增强做好科协工作和科技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更加自觉地投身到创新型崇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充分发挥自身独特优势,不断进行科技创新,奋力开拓,争取更多更大的作为。借此机会,我就进一步做好科协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第一推动力作用

当今时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是第一竞争力。一个地方综合实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科技的竞争。尽管近年来,我县经济社会保持了又好又快发展,县域综合实力不断提升。但是,我县的经济发展方式还比较粗放,科技力量与经济的结合还不够紧密,科技对经济社会的贡献率还不够明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全县各级科协组织要把推进科技创新作为首要任务,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一是要以科技创新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全面贯彻实施科技兴县、科技强县和创新发展战略,紧紧围绕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致力推进绿色产业发展壮大,积极组织科技工作者认真研究和探索科技与经济对接,经济与生态融合发展、协调发展的新路子,推动崇义的资源优势加速转化为经济优势、产业优势、资本优势。二是要以科技创新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紧紧围绕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致力推进我县钨业、竹木、绿色食品深加工和现代农业开发,扎实开展科技强企、科技兴农和科技引智、科技引资工作,组织引导科技工作者积极参与科技应用和开发,促进先进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不断推动我县产业向高端、高质、高效发展。三是要以科技创新加快统筹协调发展。要围绕城镇建设、生态旅游发展,以及发展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在提高我县城市管理水平,提升绿色产业品位,开发绿色生态项目,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等方面,潜心钻研,大胆创新,为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二、要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第一资源作用

广大科技工作者是发展科学技术的承载者,是推进自主创新的主力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坚持科教优先,必须发挥广大科技人才的支撑作用。全县广大科技工作者要以建设创新型新崇义为目标,积极争做自主创新的先锋和拼搏奉献的楷模。一要争做创新精神的践行者。必须以全面创新为灵魂,积极创新制度、创新环境、创新资源、创新能力、创新文化、创新科技,在发展实践中敢于创新、敢想敢干、敢为人先,力促在全县上下形成“开明开放、创业创新、敢为人先、勇争先进”新时期崇义精神。二要争做科技创新的创造者。充分发挥自身特长和专业优势,紧紧抓住我县经济、科技、社会发展具有关键作用的重要课题,全身心投入到企业生产和重大产业项目建设的科技攻关、技术革新活动中,力争在重要领域掌握更多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努力创造出更多具有崇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成果。三要争做创业创新的实践者。积极争当全民创业的排头兵,主动走向创新创业的主战场,到企业去锻炼,到农村去发展,到市场去创业,着力把知识优势转变成创业优势,把科研成果转变成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产业化。四要争做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推动者。始终以提高全民素质为己任,结合自己的本职工作,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积极开展农民素质培训、科技下乡、科技扶贫等活动,广泛宣传和普及科技知识,大力弘扬科学精神,不断提升全县人民的科学素质。

三、要充分发挥科协组织的凝心聚力作用

科协是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纽带,是“科技工作者之家”,具有人才荟萃、知识密集、联系广泛的独特优势,在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新形势下,全县各级科协组织要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及时传达党委、政府的方针、政策,积极反映科技工作者的意见、建议和诉求,进一步把广大科技工作者紧密团结在党委和政府的周围。要围绕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积极组织广大科技工作者建言献策,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要充分发挥自主创新先导作用,组织和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技咨询与服务、重大科技攻关与突破,广泛开展对外科技交流与合作,真正把各级科协组织建设成为学术交流的主渠道、民间科技交流与合作的主要代表。要充分发挥科技工作者之家的作用,要强化服务意识,依法维护科技工作者的合法权益,积极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帮助科技工作者解决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要加强科协班子和队伍建设,不断增强科协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努力把科协组织建设成为凝聚科技工作者的温馨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