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建筑设计风格范文第1篇
关键词:建筑风格城市风貌渭塘镇风格控制
建筑风格是指建筑物通过平面布置、立面形式、空间组织,结构方式形体、装饰、色彩以及建筑群体组织等多方面的处理而形成的一种综合的艺术形象或艺术样式。对城市建筑风格进行系统的研究和规划,有助于理清城市的发展脉络塑造城市整体的景观形象进而提高城市的知名度给城市带来一系列的收益。
1、建筑风格的古今之情
哲学家赫勒认为:“这个世界来自于两种想象资源:历史想象和技术想象这样的两种想象是建筑创作的主要源泉也是建筑情感表达的主要方式。历史想象赋予建筑以意义技术想象则能够丰富建筑的语言城市建筑风格的引导在注重现在与面向未来的同时也应当适当地“怀旧”,在时代的连续中求变化。
1.1建筑风格的历史情结
建筑风格孕育着城市的记忆,历史的想象则是使建筑得以产生意义及审美文化的蓄水池,是创作的源泉。在这里,“历史的”并不仅仅是时间意味上的含义,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解释思维的痕迹它包括民族的、地方的生活、行为、城市发展的事件以及信仰、习俗与真理等等。从许多的要素当中选择那些特别的事件构建设计的切入点并给予相关的解释,这是建筑设计“回应”历史的重要方式。
从古至今,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和变化从而形成了多样的建筑风格。历史想象能够使我们的城市在全球化的社会大背景中,找到自己的个性,恢复特色。我们需要不断地创新,不断地开拓我们的视域,将现代社会的想象渗透到历史想象中去。
1.2建筑风格的现代情愫
每一个时代的建筑风格与其它时代相比都有着不同的生存样式、品质和文化情境。“技术想象”是建筑风格得以创新的主要源泉。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革新带来了建筑艺术的多变风格及动态性的特征,但是很多建筑风格表现出了短暂性、暂时性以及主体的个性,并不能够成为永恒的经典。面对当今建筑形式的趋同现象,在技术的应用上可以结合生态的、人又的地区的历史的、经济的观点,进行特色处理从而推动建筑艺术的发展,真正做到“殊途同归”。
2、渭塘建筑风格的定位
苏州,这座古老又年轻的城市二千余年的历史积淀和江南水乡的濡染,赋予它以丰富的文化内涵,形成了它特有的城市风貌。渭塘,作为苏州北部相城区的副中心之一,在建筑风格和建筑形制上,融入了渭塘人民的智慧和汗水。体现出渭塘传统文化的古典风格建筑之藤,必将在渭塘未来的建筑生长中蔓延壮大。
2.1渭塘建筑风格的形成
一个城市的风貌,反映出它所处的地理环境,它的自然风光,而更重要的是它与环境结合的人工创造的建筑物的形态和布局。人人都说苏州美、美在它的青山绿水,美在它的江南水乡的风采,美在它亲水环境的创造,是吴文化在建筑上具体的反映。
渭塘,秉承了苏州在建筑风格上的特征。而营建出渭塘特有的街市、院宅、水巷、石桥、园林等各种建筑和环境,它们所拥有的样式、比例、尺度、材质、色彩、空间关系、虚实对比等建筑语和手法。进入近现代以来,新的功能、新的材料、新的结构,如何来表现“渭塘味”,规划师和建筑师们承受着巨大的来自继承传统和现代需要的双重压力。
2.2渭塘建筑风格的定位
近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渭塘的规划和建筑设计事业。在设计中不断的思索着如何创造渭塘风格的建筑,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前进。是既对立又统一,既矛盾又和谐的难题,是既平凡又伟大的工作。这些年来纵观渭塘乃至苏州的城市建筑,出现了许多很优秀的作品。有的很有性格,有的很有气氛,有的很有情调。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功能、新的材料、新的结构,新的理念交融,现代建筑气息也是我们所着重强调的。因此,我们将渭塘的建筑风格定位为“苏州风格,现代气息”。具体的做法如下:
1.标志性建筑
标志性建筑要着力凸现渭塘建筑特色。在很好的把握苏州建筑风格的基础上,结合渭塘的地方特色,延续传统文脉形成当地标志性建筑。(如中国珍珠城)在标志性建筑的设计上可以采用仿造、贴加、摘用、萃取、转化、再生、升华的多重手法。在某些重点地段的设计上,可以适当加高建筑高度,来实现标志建筑的全局控制性。
2.一般公共建筑
一般公共建筑要各具特色,但风格统一。既保持建筑形式的多样性,又在全局上力求做到统一的风格。在建筑设计上,可以考虑样式、比例、尺度、材质、色彩、空间关系、虚实对比等建筑语和手法的运用统一;而具体功能和细部处理上,可以各具特色。在材料选取上,建议公共建筑采用石材贴面,体现建筑的稳重和厚实感。
3.住宅建筑
住宅建筑的设计上,要以苏州传统建筑风格为基础,添加现代建筑符号、语言,形成有渭塘现代气息的建筑风格。住宅建筑是一个城市建筑的主体部分,它的建筑风格关系到城市建筑风格的整体印象。在住宅建筑的色彩方面,主要控制为黑白两种基调,以体现苏州城市粉墙黛瓦的传统特色。
4.内部商业建筑
内部商业建筑的设计上,不但要考虑建筑风格的统一和协调,建筑空间的塑造也是一个考虑的重点。在建筑处理上,可以考虑“化大为小”的做法,使建筑显得灵巧而不拥塞,统一而又有变化,丰富而又不繁复,照顾到任何道路转角处的几个方向的造型景观。
5.沿河水巷建筑
在沿河水巷建筑的处理上,要着重考虑滨水建筑界面的统一性和变化性。小桥、流水、河渠纵横的水乡环境,朴素、淡雅的粉墙黛瓦的渭塘民居,为沿河水巷建筑的建筑风格设计提供了很好的本底素材。
在传统与创新,在民族化、地方性和现代化的争论与彷徨中的建筑界里,吹起了一缕清新的和风,我们要为之欢呼、鼓舞。塑造苏州风格,现代气息的新渭塘建筑风格,使渭塘这片美丽的土地永葆青春。
3、渭塘建筑风格的控制规划构想
严格地说,风格是无法规划的,但却是可以控制的。因此,我们建议应该在渭塘镇区范围内进行一次大规模的、具体的建筑风貌,建筑风格的调查。并以此为基础,对渭塘建筑风格讲行规划控制。进而为有效控制和引导渭塘城市建筑风格向着完整、协调、统一、有序,而又具有特色的方向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建筑设计风格范文第2篇
关键词:现代建筑,传统建筑,文化,传承,风格
1吐鲁番传统建筑风格艺术
1.1地理气候的影响
吐鲁番属独特的暖温带大陆性干旱荒漠气候,日照长、气温高、昼夜温差大、降水少、风力强。因地制宜,吐鲁番地区的建筑具有墙厚、窗小、密度高,通过中庭改善微气候等建造特征。其中,庭院是吐鲁番传统居住环境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除此之外,其内部还设有果园。炎炎夏日,果园中,葡萄架下都是清爽纳凉的好去处。吐鲁番传统建筑在建材上通常以生土、土坯、烘培砖、木材、芦苇和草等材料为主;而在建筑装饰上,则多使用木雕、彩绘、石膏花、砖拼花、毡毯织物等工艺复杂的装饰彰显民族特色。
1.2的影响
吐鲁番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地区。伊斯兰教是吐鲁番市最大的宗教,它不仅影响了吐鲁番的建筑风格与城市格局,也为它带来了独特的文化符号与装饰技巧,那些尖拱造型与几何图案便是伊斯兰教义的深刻内涵,也正是这神秘的宗教力量极大地丰富了吐鲁番传统建筑的内容。尽管土壤结构力学决定了生土建筑的拱形圆弧,但其样式却多受文化内涵的影响。随着伊斯兰教在新疆的传播,其独有的尖拱造型在疆内盛行,它两边对称的形制是祈祷神圣的象征。另外,得意于建筑厚土胚墙身的良好可塑性,多种样式的壁龛被设计装饰在其上边,这些壁龛在阳光下获得优美的阴影效果,既加强了室内装饰,又丰富了室外造型。
1.3色彩
吐鲁番的居民大部分是少数民族,而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风格常用的颜色主要有黄色、蓝色、绿色、白色以及红色,并且喜爱将以上色彩混合搭配,碰撞出一种象征着民族与性格特征的,热情好客的,氛围浓烈的色彩搭配理念。其中绿色被大量使用于宗教建筑上,蓝色大多用于建筑的墙面、房门或立柱上,红色被使用在建筑室内外装饰上,白色普遍用于建筑内外墙壁、梁、柱和部分织物装饰上,而黄色则是传统民居使用的本土颜色。
1.4图案
图案方面的装饰特点与建筑风格和类型的联系十分密切,建筑的图案装饰特色是一种极具民族传统性的艺术表达。图案特色的发育和成熟较为缓慢,其最大特征便是当和它相适应的某一种建筑类型消失了以后,它依然能够单独存在继续反映于人们的生活中。只有当人们的活动行为及审美情趣逐渐发生改变,才会促进图案来适应当地建筑业中出现的新方法、新材料以及新样式。具有独特风格的维吾尔族伊斯兰教建筑总是与周围的人文和社会甚至地理环境相适应。它的建筑风格和建筑类型在表达感情方面上非常的热烈开放,与其封闭严肃的内部特征相对立。维吾尔族人民的这种独特的艺术效果常常表现在覆盖于建筑物的各个表面,尤其是给建筑的结构装假面的装饰样式上。但是这种素有“无限图案”之称的装饰风格不会给任何将注意力引向它自身的焦点或中心带来影响。这种修饰风格不仅存在于建筑中而且在大部分的艺术类型中都有使用,是伊斯兰教装饰艺术的基本手法。
2吐鲁番现代建筑设计理念
2.1吐鲁番当地传统建筑文化内涵的传承
为了使广大民众正确的认识和理解新疆吐鲁番传统建筑风格与艺术的重要价值,建筑从业人员必须不断地分析和探究当地传统建筑的特点,将现实与传统密切的结合起来,共同推动吐鲁番现代建筑的发展进程。我们只有从哲学的角度具体思考新疆吐鲁番的当代建筑艺术风格与当地传统的建筑艺术风格所具有的内在联系时,才能在更深层次上对传统有所继承与创新。但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诸多因素不可避免的影响着吐鲁番现代建筑的技术方法的改进、情感表达方式的提高等一系列建筑实践活动。怎样才能正确的传承当地传统建筑的艺术特点,笔者认为应当做到认知与领悟传统建筑风格和艺术内在的审美意境、民族的精神信仰以及人们对空间的特殊认识,去除抽象的部分,留下真正的民族精神内涵往往是现代建筑中最缺乏的因素。因此,要避免一味地对传统的样式、风格和部分原型的直接拼凑、简单的使用和重复性的模仿,最大限度地避免把新疆的“地方性”、当地居民的“民族性”庸俗化和简单化了,才能在传统建筑风格艺术的基础上做到继承与创新,才能形成独具一格的现代吐鲁番建筑风格。
2.2确立吐鲁番传统的建筑基本建造理念
1)遵循大自然规律。首先将新疆吐鲁番当地传统的建筑风格类型和艺术样式当作是一个具备生命力的有机整体,我们从大自然的生态环境系统以及当地的建筑生态环境中可以看出,这些传统的建筑风格类型和艺术样式方方面面都强烈地反映了遵循大自然规律的建筑艺术设计理念。其次,根据环境地势而建、拥有舒适和良好的自然地理环境,保持拥有良好的日照通风是吐鲁番传统的建筑风格从自身客观的生态环境出发。最后,保证了当地传统的建筑必须遵循自然条件,做到循环代谢以及趋利避害,积极建造适合人们的最理想的、最舒适的生活环境以及建筑空间。这种建造方法表明了吐鲁番传统建筑风格遵循大自然规律的重要性和意义。因此,要坚持相信“建筑设计理念与大自然有机结合”才是当代新疆吐鲁番建筑的建造艺术设计的正确道路。
2)吐鲁番现代建筑风格与大自然的互动与演进。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大自然的相互协调与适应,从古至今都进行着周而复始地更替和演变。新疆吐鲁番地区的现代建筑能够有机生长的重要价值,在于它不断地适应,改造,并且人为地补偿大自然。此外,建筑也要充分利用生态资源,最大限度地节约利用大自然赐予的资源,如合理使用土地;保护和节约生态资源,如利用太阳能和风能;吐鲁番地区严重缺水,重视用水尤为重要;吐鲁番昼夜温差较大,因此要多利用大自然的温差来御防寒冷;充分利用吐鲁番本土的良好建材,并不断发挥本土材料的天然性能。
3)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民族,不同地理和环境条件下,人们有着不同的审美习惯和生活习惯,在方案设计的各个阶段都应该充分听取各个方面不同的意见和建议,设计师应将专业的建筑艺术设计理念用生动的图示化语言表述出来再不断进行沟通和交流。建筑工作人员在建筑实践活动过程中要做到互动与合作,必须不断地在建造实践活动中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建筑艺术设计时,在“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指导下,需要强调以人为主体的建筑艺术个性化设计,迎合人们的向往与追求,并尊重人们的各项权益,只有这样,建造的实践活动才能够为人们提供使用功能和精神功能以及令人满意、舒适的建筑环境空间。因此,强调“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对实际建造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3吐鲁番现代建筑设计案例分析
居住建筑设计———以吐鲁番市滨湖小区为例。吐鲁番滨湖小区位于吐鲁番老沙河子路,地理位置优越,景观环境良好,配套设施完善。在住区规划过程中,建筑师设计庭院来提高吐鲁番当地居民的安全感,并促使形成和谐的邻里关系。同时,围合的建筑布局,利用建筑南北外墙的阴影而形成建筑自身遮阴,对绿化遮阴进一步补充和完善,节约成本支出。建筑立面设计上,住宅主体以土黄为基色,立面凸出及凹陷部分辅以白色线条。小区的骑楼和商业公建部分大多采用的是毛面石材。设计师们非常注重建筑色彩的体量关系以及丰富街景立面,不仅装饰了建筑的主入口和单元的出入口,还提取了吐鲁番当地的传统建筑元素,以大进深和厚重的艺术形象作为该小区和该单元的显著标志。除了主入口和单元的出入口外,屋面部分也吸取了当地传统建筑风格艺术的特点,并以高耸的体量和装饰来体现吐鲁番的地域风情。笔者认为,该方案形象生动的展现了吐鲁番传统建筑风格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设计过程中并未生硬的套用传统建筑的形制,而是在现代建筑的基础上适当的融入传统建筑符号,取得和谐统一的表达效果。
4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文化的频繁交流,地域性特色的建筑越来越少,如何发扬传统建筑的文化,是亟待社会思考的问题。部分建筑师在设计的过程中,并没有去详细了解当地独特的文化背景及风俗习惯等,只是一味地强迫人们去适应现代设计所营造的新环境,这样不仅失去了现代建筑所提倡的地域文化特点,更忽略了建筑最终为人服务的这一基本宗旨。传统建筑是我国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丰富的文化遗产,经过漫长的历史过程才能形成传统的建筑风格,不仅是几千年来我国逐渐形成的特色文化之一,也是各个时期的劳动人民创造的智慧的结晶,它能为现代建筑设计提供非常丰富的设计要素,其中那些理性的合理的部分值得当代建筑师去详细研究,通过与现代建筑设计相结合,使其精髓得到发扬。
参考文献:
[1]方程.吐鲁番市地域文化传承与城市建设特色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2.
建筑设计风格范文第3篇
关键词:传统建筑;设计风格;设计理念;当代建筑
传统文化是我国发展历程中的保留下来的不可磨灭的财富。在建筑设计中,对传统建筑文化进行总结、归纳和拓展,立足传统建筑设计风格进行再创作,借鉴或继承传统建筑设计中存在的人文的、自然的典型代表要素对我国当代建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纵观我国建筑史,我们可以看到,对传统建设的设计风格影响了我国20世纪整个建筑行业的建筑风格的形成和发展。挖掘传统建筑资源、对传统建筑风格进行集成和创新是我国建筑界的一个学术研究要点。如北京西客站、南京夫子庙等当代建筑等均是融合了传统和现代气息的作品。但是对传统建筑风格和文化的继承不是重复,而是对建筑内在的表现风格和表现形式进行理解和归纳,将其应用到现代建筑的内涵阐释中。
1 传统建筑文化的现代化继承
我国的建筑设计风格向传统建筑借鉴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为传统建筑设计风格中木结构的应用。这一时期对传统建筑的设计风格和设计元素的继承更多的体现在表现形式上的继承,人们利用现代化设计手法在建筑物的屋顶造型、装饰细节、院落组合等对传统建筑设计风格的借鉴,使得20世纪初期的教会建筑体现出“中国式”特色。
第二个时期为对传统建筑的固有式设计的继承和发扬。该阶段提倡对传统建筑的设计风格特征进行延续和发扬。这是有该时期的历史背景决定的。这一时期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此时,中国正接受者外来文化侵袭的阵痛。各种中西文化对抗严重的影响了整个社会的发展观念。但是就“中国固有式”建筑而言,我国的第一代建筑师虽然接受了现代建筑理念,但是并没有完全摒弃中国传统的建筑设计理念,而是走上了继承传统建筑的道路。
第三个时期为对传统建筑的民族形式的继承和发展。这个时期以“大屋顶”为特征的传统建筑设计风格得到了继承和发展,并在20世纪下半叶形成了一股高潮。如重庆西南人民大礼堂的设计就是仿效了清式古典建筑的设计风格,将民族形式继承下来,给人们一种气势磅礴的感官体验。
2 传统建筑设计风格的影响和继承
对我国的传统建筑进行内涵分析,可以发现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传统建筑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规划布局的秩序和肌理。这个特点在我国的多种传统建筑中均有体现,如故宫、寺院、道观等,在这些传统的建筑中存在一种强烈的对称性、均衡性和程序性。二是建筑的群架构。纵观我国传统建筑设计的发展,其设计风格均脱离不了围绕一个中心组织而成的一个建筑群体系,经历的几千年的发展,这种建筑架构不仅没有消失,反而根据实际环境、自然发展等得到了传承和发展。三是天人合一设计理念。在我国的精神观念中讲求顺应自然,这种理念应用在建筑设计中就表现为建筑设计风格要因地制宜、依山就势。四是符号象征、细节装饰等在建筑中的应用。在我国古代,符号和装饰是体现身份、价值、文化等的主要形式,因而这种具有象征意义的元素就自然而然的被应用到建筑设计中。
在当代的建筑中我们可以发现,它们仍旧在借鉴和应用传统建筑设计风格对现代建筑进行设计和表现。如,北京海关大楼,该大楼既具有现代建筑的时代特性,如层高、气势等,又蕴含了传统建筑的意蕴,如对建筑功能的隐喻等,含而不露,但是又给人以明了清晰的感官印象;北京的建国饭店则是使用了传统建筑中常用的红瓦板、硬山坡顶等元素对整个建筑进行了修饰,体现出强烈的民族特色,但是在窗户的线条设计等方面则结合现代建筑设计样式对进行设计,这就使得整个建筑中出现一种中西合璧,现代气息中透露着古韵古香。
3 当代建筑对于传统建筑设计风格的发展
当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都得到了极速的发展和更新,在建筑的设计方面已经不能局限在单一的范围内进行讨论,而应该通过适当的建筑语言进行多元化内涵表达,既立足传统又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综合当前时期我国社会发展的特色需求,发展和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艺术。
我国当前时期的经济发展尚不平衡,不同地区的技术水平和经济水平差距较大,不同地区还存在多种地域差别和拼组差别。这种环境就要求建筑的设计应该从应用环境、当地民俗文化、表达行为等出发,抓住时代特色分析建筑设计内涵,实现建筑设计风格的多样化、多元渗透的新格局的出现。
总体来看,我国建筑设计的发展分为京派、海派、岭南派、西部地区部分等多个派别和风格。以北京奥林匹克中心的建筑设计风格来看,其强烈的表现出一种时代精神、创新精神和环保精神,拓展了传统的建筑的设计理念。新环境和新形势下,如何实现当代科技、民族传统、时代环境三者之间的有机融合,促进和发展民族建筑设计风格、低于建筑设计风格,将最具中国特色的、最具持久性活力的现代中国建筑向世界传递是我国当代建筑所需要考虑的。
4 总结
传统也是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的过程,经过历史磨砺和锤炼的净化才具有持久性和传承性。在建筑设计风格多样的今天,虽然建筑创作得到了多样化的发展,但是传统建筑的精美设计理念仍旧影响了当前时期我国建筑的风格设计,启发了建筑设计的创新和突破。
参考文献:
[1]王均委,沈辉.我国当代建筑对传统建筑文化的继承和发展[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0(4).
建筑设计风格范文第4篇
关键词:建筑设计 设计风格 协调性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建筑设计风格的概念及特点
1.1建筑设计风格的基本概念
建筑设计风格是指建筑设计中内容和外貌等方面所反映出来的特征。其特征主要在于建筑的平面布局、形态构成、艺术处理和手法运用等方面所显示的独创和完美的意境。建筑设计风格因受不同时代的政治、社会、经济、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等的制约以及建筑设计思想、观点和艺术素养等的影响而有所不同。
1.2建筑设计风格的特点
建筑设计虽然有不同的流派、不同的创作倾向,但其风格方面却具有共性,即在纷繁的形态中,蕴涵着对功能和空间本质的追求,使建筑更好地适应人类的生活要求。它把建筑形态要素间的关系简化为功能间的关系,讲求“形式追随功能”。因此,建筑设计风格是一个民族、时代、流派或是一个人的建筑设计作品所表现的主要思想特点和艺术特点。
2 建筑设计风格与环境的协调性
2.1建筑设计风格与环境的关系
建筑最初的要求是简单且功能相对单一的,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建筑的追求,已不满足于遮风挡雨、抵御寒冷那么简单,而是更注重人性化的满足。比如:建筑的设计风格是否与环境协调统一,是否能满足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起居等方面的要求。因此,建筑设计风格与环境存在着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关系。即建筑是构成环境的重要组成部份之一,建筑设计风格的好坏将对环境造成直接的影响,而环境对建筑设计风格也有着直接的影响,因不同的建筑设计风格适合不同的环境。由此可见,环境的特点决定着建筑的设计风格,而建筑设计风格反过来也影响着环境,二者之间是相互依赖、和谐共处的关系。
2.2建筑设计风格与环境的协调性
首先,建筑设计风格要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目前,相当一部分建筑,其设计风格在与自然环境的协调性方面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甚至为了建筑不惜破环自然环境的现象还时有发生。这种现象不利于建立和谐社会,更不利于建筑的可持续性发展。建筑设计者应体会建筑的内涵,在设计时考虑环境的范围不应只局限于一个小的区域,而是要把一个大的自然环境因素考虑进去。为了使建筑设计风格与自然环境更好地协调,做到完美结合,达到建筑设计风格与自然环境相得益彰,突出建筑独有的魅力的目的,建筑设计者要有长远的眼光,充分考虑到建筑设计风格与自然环境的长远发展关系,力求使建筑的设计风格最大程度地与自然环境相协调,这是现代建筑设计者所要努力的方向。而随着人们生活质量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建筑设计中,也越来越看重建筑设计风格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协调统一。尤其是建筑的保暖性、采光性、通风性、减噪性等环保节能的因素。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对自然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并根据自然环境的特点及优势,扬长避短,尽可能把建筑设计风格与优美的环境巧妙结合,实现内外部环境之间的协调,为人们营造一个绿色、安全、幽雅、舒适的生活环境。
其次,建筑设计风格要与人文环境相协调。任何一个建筑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必然与周边的环境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而建筑设计风格则是人文环境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建筑设计风格需要环境的烘托,才能相得益彰,而建筑设计风格的好坏对人文环境构成直接的影响。此外,人文环境的特点也决定了建筑的设计风格。在建筑设计时,首先要考虑的是人性化的满足,即建筑能给业主提供什么服务,带来哪些舒适的感受。每个个体因其生活水平,社会阅历、个性品质、职业地位以及民族、性别、地理环境的不同,致使这些不同的个体对于建筑的需求不会完全一样,而建筑设计风格是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水平的一个有效手段。由此可见,建筑设计风格必须与人文环境相协调,这样才有利于建筑本身和人文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3促进建筑设计风格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措施
首先,加强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其设计风格有可能与自然环境的保护相互冲突。如,为了增强人居的舒适度,就需要设置空调,这样的结果是把空调产生的热量排放到室外,从而使室外的温度更高,增强了城市的热岛效应,破坏了环境。为了实现内外部环境之间的平衡,就要加强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比如,自然通风、自然采光等以减少对电器设备的依赖;采用地源热泵,水源热泵,沼气能发电等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损耗;合理选取当地建筑材料,可以降低建筑施工成本,节约自然资源,而本土建筑材料又直接的形成建筑的性格,使建筑成为当地地域文化的载体;垂直绿化,在建筑每一层的公共空间种植大量的绿色盆栽植物,同时,在建筑外墙种植爬藤植物以遮挡阳光对它的直射,并利用植物本身的光合作用,蒸发、吸热而带走一部分热量,使室内与外界形成一个过渡的空间。为了保护自然环境,在某些情况下,建筑本身需要做出一定的让步。如一些重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建筑设计师,会最大程度的利用自然通风,以减少空调设备的数量或是使用空调的时间。用主动的方式,在快速城市化的同时合理的利用自然资源,降低废弃物的排放量,保护好建筑周边的自然环境,使建筑更环保。
其次,加强对地理环境的合理应用。在自然界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地形,那么在建筑选址与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力,加强对地理环境的合理应用。在建筑的发展过程中,历来都重视因地制宜,使建筑与地理环境完美融合,从而创造出特有的建筑景观。由于地理环境决定建筑的体型与层高,因此,地理环境是建筑设计风格和施工阶段都必须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之一。举例说明,我国的西南山地地区由于地理环境复杂,建筑施工难度要比平原地区大很多,因此不宜建设过高的建筑,以避免影响当地的地形地貌,造成安全隐患,为了适应这种复杂的地理环境,可以沿坡地等高线作阶梯状布局,建吊脚楼,吊层处理,利用踏步、平台等相关设施与地理环境形成协调,这样既能满足生活生产的需要,也符合因地制宜的理念。再比如,我国著名的黄土高原,以黄土著称,而黄土的特点是土质疏松,易下沉,这种地形不适宜建设较高的建筑物,否则,不仅对建筑本身的安全有影响,也会对当地的地理环境有影响,有可能造成当地的水土流失程度加重。总而言之,要加强对地理环境的合理利用,从而使建筑物更具有灵性,在满足人们生活、工作的同时,更能满足人们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
再次,努力营造一个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氛围。由于建筑与周围环境密不可分,所以要重视建筑的意境构造,以营造一个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氛围。比如,我国古代建筑以“负阴抱阳、背山面水”为选址的基本原则和格局。背靠高山,面向江河,坐北朝南,拥有最充足的阳光,是建设建筑的最佳的位置,同时,也体现了人渴望与自然相融合,达到天时、地利、人和的最佳的人居环境。我国古代建筑以过厅、穿堂把院落和室内联在一起,由于木结构框架系统的优点,可以任意开窗,尤其是在南方,通向庭院的一边,通常都有一排落地长窗,在打开时,室内外的气流就会完全贯通。在密集的居住条件下,很好地协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最大程度地解决了通风、日照、保温、隔热、反光及防噪等问题。外部造型也尽可能地表现出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意念。它有虚有实,轮廓柔和,曲线丰富,在稳重中呈现出一定的变化。使建筑呈现出一种柔美的自然之态,使之与周围的山水林木等自然环境相协调。
3 结论
综上所述,建筑设计风格的形式多样,在丰富了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同时,也促进了建筑设计的发展。但随着人们对建筑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建筑设计风格与环境的协调性应当引起建筑设计者的充分重视,更好地利用环境和营造环境,促进建筑与环境的完美结合,使之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参考文献:
建筑设计风格范文第5篇
关键词:建筑装饰 设计风格 建筑文化
众所周知,房屋的装修过程是一个个性化过程的体现,而在我国的各个地区,由于地域文化和一些外在因素的影响,我国在房屋装修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甚至很多地区内部的建筑风格和装修方式十分落后,这直接给社会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长久下来,会影响经济的效益和水平。
一、建筑文化的内涵
可以说,一个建筑的文化主要体现的是当地的历史和文化的背景知识等,也是一个地域基本特征的重要体现,而在一些群体和个体中,由于环境因素造成的房屋风格的不同也很多。在这里,我们所知的文化主要是由内外两个部分混合而成,也就是指文化的内核和外缘。首先,建筑文化的内核方面主要是指房屋在长期的建筑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古老而纯净的文化方式,这种方式在我国依然存在。而文化的外缘主要指的是,在后期的文化大传统中,很多的内核文化被破坏,参杂了很多外在发育并不健全的文化因素,这种因素是一种生根的文化,对于整个建筑的发展十分重要,可以通过其找到一个文化的发源所在,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精髓性的东西进行阐释。当然对于整个的建筑文化来说,其发展和历史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关系,一般来说,建筑物的发展主要是两个方面,这种和自生文化相关联的方式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而另外一方面,从外缘方面来说,由于文化的重要是被动,因此通过文化的推动,人们的生活会有实质性的改变和提高。
当下的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这个社会的包容性更加强烈,对于外来文化的融合更加迅速,因此,建筑的地域文化从外缘到内核都有着不同的改变,我们可以说这种改变是对于新兴建筑的敬礼,也是对于我们生活的一种有效的方式,通过这样的方式, 更多的人的生命里更加的旺盛起来。
在我国,很多的建筑依旧使用的是混凝土作为整个建筑的主要材质,这和国外的一些建筑结构不同,在文化方面有所变化。一般来说,西方的建筑具有很强的文化气息,当通过混凝土进行木质材料的设计时,需要综合考虑到各个方面,特别是对于一些新兴的文化产业知识来说,在我国越来越多的人们走出大山,走向世界。尤其是在现代化的建筑中,很多的城市发展会以轻盈的机构,这种结构虽然美观大方,但对于整体的文化特征使用的十分不明显, 同时对于房屋的质量问题,我们 已经达成共识,争取各个方面从外缘和内核方面进行了转化和控制。
同属东方文化范畴的日本,其建筑文化“外缘”向“内核”文化的成功转化,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华夏文化经过五千年的历史沉积,内核质量亦趋庞大,表现出了巨大的独立性、纯正性和遗传性。在为悠远的历史文化而自豪的同时,这种“内核”文化又显得负荷过重、进程缓慢,对外来文化的反应能力及接纳能力相对不足。因此为摆脱其自身文化“内核”过于负重的不利因素,站到吸收“外源”文化的有利地位,接纳人类所共同拥有的现代文明精华,并将其消化、吸收、革新,使之溶入为中国建筑文化的“内核”之中,并加速实现这一转化,是我们这一代建筑师将要不懈努力的。
二、对建筑装饰设计风格与建筑文化关系的探讨
风格与文化的探索 著名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先生说到“每一个建筑都得个别设计,不仅和气候、地点有关,而同时当地的历史、人民及文化背景也都需要考虑。这也是为什么世界各地建筑仍各有独特风格的原因。”室内设计风格的形式,是不同时代思潮和地区特点,通过创伤构思和表现,逐渐发展成为具有代表性的室内设计形式。一种典型风格的形式,通常是和当地的人文因素和自然条件密切相关,又需有创作中的构思和造型特点。
风格虽然表现于形式,但风格具有艺术、文化、社会发展等深刻内涵,从这一深层含义来说,风格又不停留或等同于形式。装饰设计的风格往往是和建筑以至家具的风格流派的紧密结合,有时也以相应时期的绘画、造型艺术、甚至文学、音乐等的风格流派为其渊源和相互影响。
将风格的外在因素(民族特性、社会体制、生活方式、文化潮流、科技发展、风俗习惯、、气候物产、地理位置)和风格形成的内在因素(个人或群体创作构思,其中包括创作者的专业素质和艺术素质)相结合,从而赋予所设计装饰的内容具有视觉愉悦感和文化内涵的室内环境,使生活在现代社会高科技、高节奏的人们,在心理上、精神上得到平衡,将体现艺术特点和创作个性的各种风格(传统风格、现代风格、后现代风格、自然风格、混合风格等)溶入我们所设计的具体装饰工程中去,运用物质技术手段和建筑美学原理,创造出功能合理,舒适优美,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内环境。
人类社会的发展,不论是物质技术的,还是精神文化的,都具有历史的延续性。追踪时代和尊重历史,就其社会发展的本质讲是有机统一的。
三、对建筑装饰设计风格与建筑文化的进一步理解
当今社会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建筑室内的功能复杂而又多变,室内装饰材料,设施设备,甚至门窗等构件的更新换代也日新月异,室内设计和建筑装修的“无形折旧”更趋突出,更新周期日益缩短,而且人们对室内环境艺术风格和文化氛围的欣赏和追求,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在改变。
一种风格或流派一旦形成,它又能积极或消极地转而影响文化,艺术以及诸多的社会因素,并不仅仅局限于作为一种形式表现和视觉上的感受。近年来,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在总体上呈多元化,兼容并蓄的状况。室内布置中也有趋于现代实用,又吸取传统特征,在装潢与陈设中溶古今中西为一体。
四、结语
总而言之,对于不同风格的文化,需要支持和鼓励。在我国这种风格和文化的关联,主要还是房屋质量的保证,也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房屋的基本路线方面的问题,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才能够在整个的建筑行业中更加的成熟,做好本职工作,才能够在整个的基础之上,进行合理的控制过程,需要不同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滨. 建筑外饰设计风格与建筑文化关系博弈论[J]. 民营科技. 20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