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时报(精选5篇)

  • 金融时报(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日本经济新闻董事长喜多恒雄称“我们将与金融时报这一世界最负盛誉的报道机构合作,共享报道使命,为世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英国培生集团CEO约翰・法伦称“在媒体变革的大势面前,提升《金融时报》价值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与全球化的数字企业合并,坚信本…

金融时报(精选5篇)

金融时报范文第1篇

1888年创刊的《金融时报》作为经济、商业信息的专业报纸,在世界经济界影响巨大,近年来更在加强纸媒的同时,大力发展电子网络。其70%的发行量是在英国以外的国家,而由该报创立的伦敦股票市场的金融指数更是闻名世界。虽然按照培生集团的发展战略,《金融时报》易主是早晚的事,此前就有媒体揣测,《金融时报》的买家可能会是德国出版巨头斯普林格集团、英国的路透社或美国的彭博新闻社,但花落日本,着实让国际新闻界吃了一惊。

《日本经济新闻》也不断加强在亚洲的国际信息能力。迄今两社在报纸版面和网络上已经开展信息合作。今后两媒体将通过加强记者、编辑的人员交流,在经济信息、权威解读等方面巩固现有的读者层,提高全球信息能力。

日本经济新闻董事长喜多恒雄称“我们将与金融时报这一世界最负盛誉的报道机构合作,共享报道使命,为世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英国培生集团CEO约翰・法伦称“在媒体变革的大势面前,提升《金融时报》价值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与全球化的数字企业合并,坚信本报在日经旗下会更加繁荣”。合并案受到了市场的欢迎,培生公司股票当天上涨2.4%。

为了解释此次并购的目的和今后的运作方针,日经董事长兼集团首席执行官喜多恒雄和日经社长冈田直敏联名致信金融时报的每一位员工,保证后者将继续享有完全的编辑独立性和自由,希望CEO李尔庭(John Ridding)和他的管理团队继续领导这份值得信赖的粉红色报纸走进新的篇章。承诺带领新集团取得最佳的盈利,并希望通过投资(而不是裁员)实现这一点,认为未来的投资会带来更多的客户和令人激动的新产品。信中坦诚日经是一家私人、员工持股的公司,没有追求短期财务业绩的压力。行事风格是基于远见做出投资,希望投资金融时报后实现其全部潜力。特别希望金融时报和日经实现优势互补,因为金融时报在英国、欧洲大陆和美国建立了无以伦比的声望和影响力,而日经则在整个亚洲拥有庞大的记者和编辑队伍。称日经不再是一家针对日本读者的日语报纸,正借助《日经亚洲评论》(Nikkei Asian Review)发展为一家泛亚洲媒体。

此次媒体合并的特点和给世界其他媒体的启示值得关注。首先它反映出数字化是媒体发展的方向。《金融时报》的纸质版和电子版合计发行量为73.7万份,拥有约50万人的收费网络读者及640万人的免费读者。2014年的集团营业额达644亿日元,堪称传统媒体向新媒体发展的成功典范。日本经济新闻诞生于1876年三井物产旗下的《中外物价新报》,吸收多家经济类报纸后于1946年正式改称《日本经济新闻》。该报早刊发行量273万份,晚报发行量138万份,电子版收费读者达43万人,免费读者232万人。

日本由于人口减少及电子化的发展,报纸市场在逐渐萎缩。据日本新闻协会统计,截止2014年下半年,日本报纸总发行量为3970万份,13年间下降15%,《日本经济新闻》的发行量也下降了11%。日本经济新闻正是看到了《金融时报》电子化发展的成功经验,才毅然决定怀抱金融时报。今后其倚重的不仅是《金融时报》的社会影响力和读者基础,更重要的是要吸收后者的经营发展理念和雄厚的数据库资源,使2010年才起步的日经数字化迎头赶上世界媒体电子化发展的前沿。

其次是日本经济新闻旨在向世界经济信息中心发展。《金融时报》在世界经济中的影响力首屈一指,其所提供的最大限度的信息量、独家内幕、对经济事件的深入解读等广受经济、金融界及研究机构的欢迎。因此网络用户才愿意支付近500美元的年费订购其电子版。虽然其总部设在伦敦,但其订户的70%遍布世界各地。特别是多年来形成的其庞大的经济信息库更是日本经济新闻所看中的。

金融时报范文第2篇

[关键词]资本资产定价模式 金融时报100指数 预期回报率

一、引论

在1952年,Harry Markowitz提出了均值方差模型,这也为现资组合管理打下了基石。基于这一模型基础之上,William Sharpe(1964),John Lintner(1965)andJan Mossin(1966)发展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论证了证券的预期回报与风险,这一模型也被广泛的应用到对预期投资的预期回报率的预算,同时也被应用到对还未在市场进行交易的资产(如首次公开发行的股票)的预期回报的预算。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理论预测,就个人证券的预期回报是和市场投资组合回报与证券的协方差成直线联系的。Jones(1991)发现市场投资组合可能是任何一个被公认的主要影响安全回报的指标。个人证券的预期回报肯定是和其风险相关的。也就是说,愿意持有风险资产的投资者必须想要有对应的预期回报率来补偿。尽管已经有许多被修订过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被发展出来来评估股票回报率,本研究将继续使用无条件的双参数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来测试来自于金融时报100指数的股票。实证结果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解释能力提供支持,这也就意味着可以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理论来评估来自于金融时报100指数的预期回报率。本文的结构如下:先是文献回顾,接着是金融时报100指数的简介和研究样本的讨论,随后解释和讨论标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实证结果,最后是总结。

二、文献回顾

投资者通常面临两种风险,一种是非系统性风险,另一种是系统性风险。非系统性风险是指对某个行业或个别证券产生影响的风险,它通常由某一特殊的因素引起,与整个证券市场的价格不存在系统的全面联系,而只对个别或少数证券的收益产生影响,它可通过增加包括投资组合在内的股票的数量来抵消。系统风险是有关于一个证券的商业或金融风险,这可通过构建一个充分分散化的投资组合来消除。标准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是由William Sharp推出的,它证实了一支股票的预期回报率是和它的系统性风险Beta(β)线性相关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表明预期回报是预期市场回报率与无风险回报率之差。无条件下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方程式为:

E〔Ri〕是资产i的预期回报率,Rf是无风险利率,E(Rm)是市场m的预期市场回报率,βi是Beta系数,即资产i的系统性风险,β系数表示了资产的回报率对市场变动的敏感程度。方程式1表明,单个证券投资组合的期望收益率与相对风险程度间的关系,即任何资产的期望报酬一定等于无风险利率加上一个风险调整后者相对整个市场组合的风险程度越高,需要得到的额外补偿也就越高。这也是资产定价模型(CAPM)的主要结果。

接下来的半个世纪,许多人对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有效性的进行了测试实际论证,例如,Iqbal和Brooks测试了拉合尔证券交易所,Galagedera测试了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Panigo和Pasquini研究了拉丁美洲股票交易所,Gunnlaugsson测试了冰岛股票交易所,徐绪松和侯成琪在上海股票交易所进行了实证研究,Rogers和Securato在圣保罗股票交易所进行了测试。所以,本文试图使用已实现的股票收益测试过去的股票收益是否符合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三、金融时报指数(富时指数100)的简介

创立于1984年,指数基值定为1000,金融时报指数在英国股票市场被最广泛应用的指数,它约占整个伦敦股票交易所的资本市场的81%。金融时报指数由富时指数有限公司编制,该独立公司来源于由金融时报和伦敦股票交易所控制的合资企业。所以,它的名字来自于两家公司的缩写。富时指数有限公司设定了一些要求来选择成分,比如在伦敦股票交易所的全面上市,国籍,自由浮动和流动性。该指数有100家公司组成,但是共有102家上市,因为两股列入皇家荷兰壳牌公司和宝源。

四、样本选择方法

在这一部分,我们讨论本论文的数据来源和使用方法。在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每月调整收盘股价是从英国雅虎金融的2003年1月1日到2011年12月31日收集来的。所以,在2003年之后列入富时指数100的组成部分被排除,剩下的72家公司是可以提供的。每只股票共108个数据,样本中的每家公司的月股票回报被计算。然后每家公司的回报率是107。富时100指数作为市场投资组合。该月无风险利率是由一个月英国国债回报所代表的,这也是从英国雅虎金融收集的。选择样本的标准如下。首先,公司应该是在伦敦股票交易所上市的公开公司。其次,公司应该在所分析年份中上市交易达9年。这样一来,可用的样本就有72家公司。基于方程式1基础之上,证券市场线常被用来评估beta值,利用月超额回报的时间序列回归来测试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有效性。证券市场线用图表表示出证券超额回报i是和恰当市场指数t之间是有联系的。本文将研究这个线性关系来找出已认证的72家公司的收益回报是否支持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下图表明证券市场线,描绘的是预期收益与β关系(Subadar,2010)。方程(1)仅仅是回报与β的关系。

证券市场线公式如下:

由于CAPM模型是一个事前的模型,那么我们将获得通过的假设股票收益的事后分配是由投资者的认可事前安全市场线方程。方程(2)考虑到多元常态推定,满足高斯马尔可夫回归的假设。因此,为保持标准阵营,贝塔可估计显著从零,但常数项不应该显着异于零。本文将使用Eviews软件做回归。计算每个股票和市场组合的超额收益后,导入的Eviews数据。

五、实证结果

基于统计的72家公司普通股的月超额收益概括数据,我们能够看出所有公司都有相同的观察数据。平均差额收益栏显示在这个样本中的72家公司中有54家有无风险利率。至于对称性方面,15家公司有正偏斜,而剩下的公司则是负偏斜。72个样本中有大多数的峭度接近3,因此,月平均超额收益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是正常的。总而言之,样本股票的月超额收益可以说是积极的,低变化的和对称的。标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基于线性序列方程式2基础之上,以及在Eviews的帮助下,我们预估出72家公司的beta和alpha值。我们可以看出72个样本中有70个beta值接近0,这也就表明超过97%的样本beta值是不同的,从0到5%,换言之,金融时报100指数可以用来解释绝大多数公司的超额收益。与此同时,有58个样本没有重要的P价值,占总样本的80.56%,这表明超过80%的样本股票有不正常的收益,这收益是不同的,从0到5%。所以,我们得出结论:超过80%的样本支持标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此外,考虑到R-square指标拟合,72个股票样本中有50个R-square超过20%,这就意味着线性等式可以适用于观测。所有的这些结果再次论证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在从金融时报指数100角度评估那些股票的收益回报是有效的。仔细地检查回归结果,我们可以发现37家公司beta系数小于1,这也就表明这些公司的股票是回归股票,而剩下的就是激进股票。

六、总结

标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已作为一种重要的评估潜在投资的预期收益的方法被广泛的应用。尽管这种过分简单化的模型有其局限性,但是在Excel和Eviews软件帮助下计算起来很简单。本文使用来自于金融时报指数100的数据来论证研究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有效性,发现超过80%的研究样品支持标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这也就意味着大多数股票收益回报可以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来进行预估。大约超过一半的样本股票是激进股票,另一半是防守型的,这可以适合不同投资者的需求。因此当投资者决定持有哪只股票的时候,他们可以采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来帮助做决定。尽管标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不能完全经受得住论证的测试,它提供的见解和其准确性使其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Harry Markowitz, portfolio selection[J]Journal of Finance,March(1952)

[2]William Sharp, capital asset prices: a theory of market equilibrium[J] Journal of finance, September (1964)

[3]John Lintner, the valuation of risk asset and the selection of risky investments in stock portfolios and capital budgets[J] review of economic and statistics, February (1965)

[4]Jan Mossion, equilibrium in a capital asset market[J] econometrica, October,(1966)

[5]Jones, P, Investments Analysis and Management, 3rd ed[M] John Wiley & Sons, New York, NY. (1991)

[6]Iqbal,Javed, Brooks, Robert..Alternative beta risk estimators and asset pricing tests in emerging markets: the case of Pakistan[J]Journal of Multinational Financial Management, (2006)17(1):75-93.

[7]Galagedera, Don U.A.. An alternative perspective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ownside beta and CAPM beta[J] Emerging Markets Review, (2006)8(1):4-19

[8]Grandes, Martin, Panigo, Demian, Pasquini, Ricardo.The Cost of Equity beyond CAPM: Evidence from Latin American Stocks (1986-2004) [DB/CD]Center for Financial Stability. Working Paper (2006)No18

[9]Gunnlaugsson,Stefán B..A Test of the Capm on the Iclandic Stock Market[DB/CD] Lex et Scientia, (2007),14(1):193-199.

[10]徐绪松,侯成琪.广义椭圆分布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8,28(1):17-23

金融时报范文第3篇

衍生金融工具是通过预测股价、利率、汇率等未来行情趋势,采用支付少量保证金,签订跨期合同或互换不同金融工具等交易形式的一种新型金融工具。20世纪80年代以来,衍生金融工具发展迅速,其自身所具有的契约性、杠杆性、高风险性和价值变动性等特点,使得传统会计理论和方法难以对其进行准确的计量和充分的披露。要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保护会计信息用户的利益,必须对现有的财务报表体系进行调整,以便能够满足衍生金融工具披露模式的要求,充分披露相关会计信息。

二、现有报表体系在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方面的局限性

(一)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不充分 现行的财务报表体系的模式以实现原则作为会计确认基础,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基础,以表内货币性指针为主要信息。按照以上标准和原则,以合同或契约形式出现的衍生金融工具就不符合财务报表体系下对会计要素进行定义和确认的标准,因其不具备实物形态和非货币性形态,则只能被视为“表外项目”。从财务报告的根本目标和作用上来看,其在与为信息用户提供全面及时的决策有用性的信息,而衍生金融工具相关的信息由于没有在财务报告中予以充分的披露,就使得信息用户获得的决策信息是不全面的,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信息用户最终决策的有效性。从信息用户的利益来考虑,他们要求获得更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而现有的财务报告对衍生金融工具信息的披露十分有限,在这种情况下,继续改革财务报表披露体系,通过财务报表给信息用户提供更为全面及时的财务信息。

(二)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不及时 现行的财务报表模式是以资产负债表、损益表、财务状况变动表及报表附注说明为报告主体的,其所提供的信息主要是货币化的会计信息,而在非货币化信息的披露上有所欠缺。上文我们已经提到过,衍生金融工具具有高流通性和高风险性,其相关信息披露的是否准确和及时关系到信息用户的切身经济利益,因此提高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十分重要。在现有报表体系下,由于会计确认原则和计量原则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衍生金融工具信息还无法单独作为正式的项目在资产负债表中予以反映,只能在表外予以反映。这种展现方式很难直观反映出衍生金融工具对企业资产负债关系的影响,也不符合会计信息的充分披露原则,而投资者就要被迫承担因其所投资的公司拥有大量衍生金融工具所带来的风险,这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此外,由于衍生金融工具的高杠杆作用,其金融合约的价值往往高于保证金数倍,相应的投资者所承担的风险也高出数倍。针对上述问题的存在,相关方面有必要及时改革现行财务报表模式,以便更为及时的披露衍生金融工具相关信息,保护投资者的切身经济利益。

三、基于财务报表的衍生金融工具披露改进建议

作为一种新型的金融工具,衍生金融工具比原生金融工具更为复杂,其出现对会计报表体系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同时随着衍生金融工具的大量应用,财务报表体系也亟待进行一系列的变革和调整。

(一)调整与完善财务报表构成要素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其一,增设衍生金融工具相关会计科目。目前,在财务报表体系中涉及衍生金融工具的科目还较少,为了提高报表披露信息的充分性,有必要在财务报告体系中适当的增加一些有关衍金融工具的会计科目。如可在资产类科目中增设“衍生金融资产”科目,以便用于核算期货、期权等衍生金融工具的合约购买方金额,在签订合约时将其确认为资产,记为借方。当后期确认的公允价值发生变动时,对该科目进行调整,待合约到期或转移时则将其记为贷方。还可在负债类科目下设置“衍生金融负债”科目,核算期货、期权等衍生金融工具的合约卖出方的金额,在签订合约时将其确认为负债,记为贷方,当后期确认公允价值变动时,对该科目进行调整,待合约到期或转移时将其记为借方。

其二,调整财务报表结构分类。衍生金融工具不同于原生金融工具,其还涉及到对企业未来财务状况的预期,现有财务报表在资产和负债中采取将原生金融工具和衍生金融工具联合披露的方式,这样不利于投资者针对衍生金融工具进行分析和评估。根据这一情况,可在现有资产负债表的基础上,按照金融性和非金融性对资产负债表进行分类,以便报表用户能够快速知悉衍生金融工具合约期限结构以及其公允价值,以便在此基础上对进行有效的市场分析。

其三,增设衍生金融工具明细表。目前,企业财务报表中对于衍生金融工具的披露还较为笼统和粗糙,基于这一情况,有必要根据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程度,增设衍生金融工具明细表,以便较为详细的披露衍生金融工具相关信息,如衍生金融工具的名称、发生日期、实际成本、现行公允价值、交易条件、合同条款,损益金额等。这些信息的披露能够为投资者提供充分的风险评估信息,便于投资者识别和规避可控风险。

(二)打破现有的财务报表编制结构 目前,我国财务报表系统结构还不是很完善,会计准则对“资产”和“负债”等要素的定义并不包括衍生金融工具,这导致衍生金融工具相关信息无法纳入财务报表,也就难以在财务报表中予以充分及时的披露。因此,有必要打破现有的财务报表编制结构,将衍生金融工具信息纳入财务报表体系予以披露,并增设专门披露衍生金融工具运用情况的辅助报表、完善后的财务报告应包括财务报表主报、财务报表注释、辅助信息报表等多个组成部分。

第一,完善财务报表主表信息。作为报表的核心部分,财务报表主表应披露多方面的内容:首先,要将符合金融资产或负债的衍生金融工具的面值或金额,在合约买卖双方分别确认为资产和负债;其次,要将缴纳保证金金额和支付期权费的金额,确认为企业的金融资产;以上被确认的金融负债和金融资产信息必须与报告日的公允价值相一致。

第二,做好财务报表注释,以便进一步披露每一份合约的具体金额。表外揭示的合约金额是对表内列报的必要补充,同时还应说明表内确认所采用的会计政策。

第三,完善财务报表辅助信息。财务报表辅助信息应披露衍生金融工具的类别及性质,从事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目的、相关风险管理政策、衍生金融工具价值信息、市场价格预测信息、未来现金流量预测等多个部分,同时在在报告中还要对一些不符合目前会计政策的地方进行注释和说明,以便使报表披露更为规范。

(三)通过调整报表生成时间与生成形式以提高信息披露及时性 提高财务报表信息披露的及时性主要应从两个方面进行考虑:一方面,通过缩短财务报表的生成时间以提高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的及时性。目前,我国规定上市公司必须在年度结束后4个月内公布上年度会计报表,必须在季度结束后2个月内公布上季度会计报表。要提高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的及时性,未来证监会有必要将年报和季报披露时限进一步予以缩短。另一方面,通过网络快速生成财务报表以提高衍生金融工具披露的及时性。具体到实践中, 企业可以建立内部业绩快报制度。在会计期间结束后到正式定期报告披露之前的这段时间内,通过网络及时披露未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主要会计资料和经营方针。通过网络报告会计信息,将对财务报表及时披露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产生重大的积极影响,同时也有助于提高财务信息披露的整体时效性和相关性。

(四)建立与完善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 针对衍生金融工具特点,相关部门应尽快着手制定出区别于原生金融工具的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对于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应分别运用初始确认、后续确认和终止确认的方法来细化其会计确认。首先,在初始确认阶段,要按照衍生金融资产和衍生金融负债的权利和义务是否“实质上已全部转移”的标准来判断是否予以确认。这里需要明确的是,从签约当日其,衍生金融工具合约双方相关的权利义务关系就已产生,签订合约这一行为必然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流入或流出。因此,在签订合约时应进行初始确认。通过初始确认能够使报表用户对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进进行合理的评估,以便做出对自身有利的判断。其次,做好后续确认工作。由于衍生金融工具合约在签订后至交易履行前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这些不确定因素的存在会导致衍生金融工具价值随时发生变化。对在公开交易市场上交易的衍生金融工具,应进行不定期的确认,以便随时评估其公允价值变化对企业的影响。此外,还要做好终止确认。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后,即当合约到期或者转移合约时,应在此对衍生金融工具进行终止确认。

金融时报范文第4篇

1、1编制目的

维护良好社会环境,保持正常金融秩序,促进全省金融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1、2编制依据

依据《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国家金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及有关经济、金融法律法规,制定本预案。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人民银行、政策性银行、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城市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证券公司、期货公司、保险公司等各类金融机构,因下列事项引起严重后果,确需有关部门给予支持和援助的突发事件。

(1)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等不可抗力因素引起的、危及金融安全与稳定的突发事件;

(2)各金融机构出现被冲击、被盗、被抢、被袭击,运钞车辆遭抢劫、劫持等突发事件;

(3)金融机构计算机系统因硬件设施受损或普遍遭受病毒侵袭,发生系统性故障;

(4)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集体辞职、失踪、发生重大意外事故或者高级管理人员、业务营销人员携巨款潜逃,发生特大金融诈骗案件;

(5)金融债券到期未能及时兑付、金融机构被公告撤销(关闭)或其他因素引发存款挤提、保证金挤提、集体退保、其他债务挤兑、集体上访等规模较大的;

(6)金融机构发生支付困难、偿付能力恶化或者出现巨额亏损;

(7)出现对金融业、金融机构进行负面失实报道,造成严重影响金融业健康发展的重大事件;

(8)暴发区域性金融风险或系统性金融危机;

(9)发生其他影响金融稳定运行的事件。

1、4工作原则

统一指挥,条块结合;依法处置,稳妥缜密;整合资源,信息共享。

2、组织机构与职责

2、1省金融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及职责

成立省金融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省应急指挥部”),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全省金融突发事件处置工作。由联系金融工作的副省长担任总指挥,省政府联系金融工作的副秘书长、人行兰州中心支行行长担任副总指挥,人行兰州中心支行、银监局、证监局、保监局、省财政厅、省公安厅的分管领导为成员。

省应急指挥部主要职责:研究部署全省金融突发事件应急工作,指导金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修订《省金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根据情况和需要,在发生金融突发事件时,决定是否启动本预案;负责组织、协调各成员单位和相关部门,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协商应对策略,采取措施,妥善处置;围绕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分析经济金融形势,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维护正常的经济金融秩序;根据金融突发事件发展态势,决定是否终止本预案。

2、2省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及职责

省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设在人行兰州中心支行,办公室主任由人行兰州中心支行行长兼任。

办公室主要职责:负责接收、管理、上报有关资料和信息,核实了解金融突发事件的具体情况,提出处置意见建议,及时报告省应急指挥部;在省应急指挥部决定启动本预案后,通知并协调各成员单位和有关部门具体实施;督促检查各市州、各部门、各成员单位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情况;组织开展应急工作信息报送和新闻报道工作;负责金融突发事件信息档案的建立与管理。

2、3各成员单位职责

人行兰州中心支行:负责组织制定本系统金融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根据相关职责,当全省人民银行系统或金融机构发生金融突发事件时,按照相关应急预案和应对金融突发事件的有关规定,实施报告和处置;对金融突发事件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做出判断,指导本系统和相关金融机构突发事件处置工作;根据金融突发事件严重程度和涉及范围,建议省应急指挥部启动本预案。

银监局:负责组织制定本系统金融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根据监管职责,当银行类金融机构出现突发事件时,按照本行业对突发事件处置的有关规定和应急预案,实施报告和处置;对金融突发事件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做出判断,在及时向省应急指挥部报告的同时,指导本系统和银行类金融机构突发事件的处置工作;根据事件严重程度和涉及范围,建议省应急指挥部启动本预案。

证监局:负责组织制定本系统金融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根据监管职责,当证券公司、期货公司等证券类金融机构发生突发事件时,按照本行业对金融突发事件处置的有关规定和应急预案,实施报告和处置;对金融突发事件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做出判断,在及时向省应急指挥部报告的同时,指导本系统和证券类金融机构突发事件的处置工作;根据事件严重程度和涉及范围,建议省应急指挥部启动本预案。

保监局:负责组织制定本系统金融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根据监管职责,当保险类金融机构发生突发事件时,按照中国保监会的授权及本行业对突发事件处置的有关规定和应急预案,实施报告和处置;对金融突发事件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做出判断,在及时向省应急指挥部报告的同时,指导本系统和保险类金融机构突发事件处置工作;根据事件严重程度和涉及范围,建议省应急指挥部启动本预案。

省财政厅:在处置金融突发事件过程中需要动用财政资金时,经省政府批准后予以及时划拨;积极申请有关优惠税费政策,防止经济金融运行出现不稳定因素。

省公安厅:加强对金融机构安全保卫工作的监督指导,督促金融机构按照国务院《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有关规定,落实防范措施;派出警力参与金融突发事件处置工作,对有关嫌疑人员采取控制措施;查处违法犯罪行为,维护社会治安秩序;防止出现和发生治安事件,保证金融单位正常业务经营和员工人身及财产安全。

2、4各金融机构职责

负责组织制定本系统金融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并将预案报属地监管部门备案;及时向相关监管部门报告发生的金融突发事件;发生突发事件时,各金融机构按省应急指挥部要求,共同开展处置工作。

2、5信息联络员

各成员单位要确定1—2名联络员,负责相关事宜联络和沟通、指令传达等工作,联络员变更要及时向省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报告。

3、事件分级

金融突发事件按照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分为4个等级。当金融突发事件等级指标有交叉、难以判定级别时,按较高一级突发事件处理,防止风险扩散;当金融突发事件等级随时间推移有所上升时,应按升级后的级别处理。

3、1Ⅰ级金融突发事件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为Ⅰ级事件:

(1)具有全国性影响的金融(含证券、期货)突发事件;

(2)金融行业已出现或将要出现连锁反应,需要各有关部门协同配合共同处置的金融突发事件;

(3)国际上出现的,已经影响或极有可能影响国内宏观金融稳定的金融突发事件。

3、2Ⅱ级金融突发事件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为Ⅱ级事件:

(1)对金融行业造成影响,但未造成全国性影响的金融突发事件;

(2)省级监管部门不能单独应对,需要进行跨省区市或跨部门协调的金融突发事件。

3、3Ⅲ级金融突发事件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为Ⅲ级事件:

(1)对本省金融行业造成影响,但未造成全省性影响的金融突发事件;

(2)省级监管部门能单独应对,不需要进行跨省区市或跨部门协调的金融突发事件。

3、4Ⅳ级金融突发事件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为Ⅳ级事件:

(1)对市州金融行业造成影响,但未造成区域性(市州范围内)影响的金融突发事件;

(2)市州监管部门能单独应对,不需要省级监管部门进行协调的金融突发事件。

4、预测、预警

4、1体系建立

人行兰州中心支行、银监局、证监局、保监局应建立本系统定性、定量数据监测分析指标体系,加强本系统及金融机构运行情况的跟踪、监测、分析,及时收集、汇总发生在本省范围内和省外对本省辖区形成重大影响的有关金融突发事件的信息,及时向省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报送风险提示信息,力争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4、2信息报告

各成员单位应将其监管职责范围内发生的较大及以上金融突发事件及时向省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提出预警报告,省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根据各部门通报的信息,提出综合性预警报告。

5、应急响应

5、1应急信息

5、1、1信息报告原则

金融突发事件信息要按照分级负责、条块结合、逐级上报、及时准确的要求报送。

5、1、2信息报告程序

发生金融突发事件时,事件发生单位应在2小时内立即向其上级主管单位、当地政府、金融监管部门和公安部门报告,同时组织应急工作组,开展处置工作。各接警单位、部门应按工作权限、职责,及时向本系统、本行业的上一级单位报告。

5、1、3信息报告内容

主要包括金融突发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性质、等级、原因、危害程度、影响范围、涉及金额、涉及人数、可能造成的损失等情况;事件发展态势和拟采取的应急对策;其他与事件有关的内容。

处置金融突发事件过程中,相关省级监管部门要及时统计、调查、分析事件所涉及的金融机构的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情况,处置的措施和取得的效果等内容,并报告省应急指挥部办公室。

5、2事件处置原则

处置金融突发事件要反应迅速、专业对口、各方参与、相互配合,做到依法、快速、高效、稳妥和节约成本。同时工作人员要遵循保密原则,不得随意向外泄漏相关情况。

金融突发事件处置工作应在省应急指挥部统一领导下,采取金融机构、上级主管单位、监管部门和人民银行4级递进的层次处置。

5、3Ⅰ级响应

省级监管部门接到报警后,属于Ⅰ级金融突发事件的,应在2小时内报告省应急指挥部。省应急指挥部召开紧急成员会议,启动本预案进行处置,并与国务院有关部门协商制定处置金融突发事件的措施,必要时报请国务院成立国家金融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进行处置。

5、4Ⅱ级响应

省级监管部门接到报警后,属于Ⅱ级金融突发事件的,应在2小时内报告省应急指挥部。省应急指挥部召开紧急成员会议,启动本预案进行处置,维护我省行政区域内的社会稳定。同时与其他省区市相关部门共同协商制定处置措施,并将结果报告上级单位。

5、5Ⅲ级响应

省级监管部门接到报警后,属于Ⅲ级金融突发事件的,应在2小时内报告省应急指挥部。省级监管部门能够单独应对的,由事件发生单位与所涉及相关部门共同处置,启动本系统应急预案进行处置。需要省级监管部门跨部门协调应对处置的,由省应急指挥部决定召开紧急成员会议,启动本预案进行处置。

5、6Ⅳ级响应

各市州监管部门接到报警后,属于Ⅳ级金融突发事件的,应在2小时内报告省应急指挥部。相关市州监管部门能够单独应对的,启动本系统应急预案,并与突发事件发生单位共同处置。需要市州监管部门跨部门协调应对处置的,启动当地金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进行处置。

5、7成员单位应急预案启动

本预案启动后,各成员单位要在省应急指挥部统一指挥下,立即启动本部门、本单位的应急预案,在职责范围内开展处置工作,防止风险进一步扩散。

5、8相关应急预案终止

省应急指挥部根据金融突发事件发展态势和事件处置情况,决定终止本预案的实施。同时,各成员单位根据突发事件发展态势和处置情况,决定终止本系统应急预案,并向省应急指挥部报告。

5、9与其他部门的协调

省应急指挥部协调法院、检察院、工商、税务、企业主管部门,依法维护金融机构的合法权益,打击各类损害金融机构的违法违规行为,并给予金融机构各类优惠政策,帮助其渡过难关。金融机构出现支付风险时,各级财政部门及有关部门、单位应筹集资金进行救助。

5、10相关信息对外

根据处置金融突发事件的需要,实行新闻制度,由省应急指挥部或各成员单位指定专门的新闻发言人,统一对外信息。未经授权,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接受采访或对外信息。

省应急指挥部要协调各媒体,统一宣传口径,及时、准确报道事件的有关情况,澄清事实,正确引导舆论。

6、后期处置

6、1原因调查和责任追究

各成员单位按照各自权限、职责对金融突发事件进行全面调查,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相关监管部门对事件所涉及金融机构的账目进行保管、清理,对关闭的金融机构个人债权进行核实,落实兑付和补偿措施。

6、2损失评估

相关监管部门对事件所涉及金融机构在突发事件中的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进行评估,并报告省应急指挥部办公室。

6、3分析总结

金融突发事件处置完毕,负责事件处置工作的成员单位应在处置工作完成后10个工作日内向省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提交书面报告。报告内容包括:基本情况、采取的措施、处置结果和防范措施。

6、4改进措施

各成员单位应及时总结金融突发事件处置经验,汲取教训,并针对事件暴露出的问题,找出差距,堵塞漏洞,制定和完善各项制度办法,并强化内部管理,加强外部监管,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同时,向省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提出预案修订的建议。

7、附则

7、1预案修订

省应急指挥部应根据实际情况变化,及时修订完善本预案,并上报省政府批准后实施。

7、2预案解释

本预案由人行兰州中心支行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由人行兰州中心支行负责解释。

金融时报范文第5篇

一、联席会议组成人员

为加强金融工作联席会议的组织领导,政府成立了全金融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委员会

联席会议制度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金融办,主任:(兼),负责联席会议的日常工作。各成员单位要明确一名分管领导负责本部门的金融工作,同时确定一名联络员负责与联席会议办公室的日常沟通协调工作,务于年1月30日前将人员名单报送至金融办(包括:姓名、单位、职务、联系电话),联系人:联系电话:

二、联席会议主要职责

(一)落实政策。贯彻执行上级金融工作有关政策规定,组织落实委、政府对金融工作的决策部署,提出全金融工作计划和推进措施。

(二)分析形势。研究分析金融运行态势,了解掌握各金融机构运行情况,加强对金融业的宏观指导和综合协调,提出决策参考意见及建议。

(三)对接信息。直相关部门通报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产业发展形势;金融办通报政府和重点企业的融资需要,以及各成员单位阶段性工作开展情况;金融机构通报本部门运行情况、信贷投放方向、重点支持领域、融资项目对接情况及风险状况等。

(四)解决问题。研究解决金融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金融机构需政府协调解决的问题,商议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三、联席会议工作制度

为提高联席会议工作效率,更好地发挥组织协调作用,联席会议确定以下工作制度:

(一)联席会议原则上每季度召开一次,根据工作需要,可不定期召开全体会议或部分成员单位会议,由金融办提出会议内容,报政府领导审定同意后负责召集。出席会议的人员范围根据议事内容和实际情况确定,根据需要可邀请盟金融办和委、政府其他领导,通知其他相关部门和企业参加会议。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责任人要准时参加会议,如有特殊情况不能参会,需提前告知金融办,并委托代表参加会议。

(二)由金融办印发会议通知,各成员单位按要求准备相应材料,需提交联席会议商议的议题,在会议召开前将相关资料送交到金融办,统一提交会议进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