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意向(精选5篇)

  • 就业意向(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中医学;免费定向生;就业意向 为落实《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发改社会[2010]561)的精神,国家发改委、卫生部、教育部等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以下简称“医学定向生政策”)。…

就业意向(精选5篇)

就业意向范文第1篇

目的:了解中医学免费定向生的就业意向,为更好地培养出“下得去、留得住”的基层中医人才,缓解基层卫生人才短缺难题提供有针对性的意见与建议。方法: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结果:医学定向生政策对于缓解基层中医人才匮乏问题具有积极作用;协议规定与就业希冀差距大,中医学免费定向生长期服务基层的意愿不强;医学定向生优惠政策有待完善。建议: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其服务基层意识;完善医学定向生优惠政策,提高其到基层工作的积极性;保障基层中医药的服务功能,提高基层中医人才的存在价值;重视中医学免费定向生在职培训,满足其继续教育的需求。

[关键词]

中医学;免费定向生;就业意向

为落实《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发改社会[2010]561)的精神,国家发改委、卫生部、教育部等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以下简称“医学定向生政策”)。从2010年起,国家连续三年为中西部乡镇卫生院培养从事全科医疗的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和中医学专业毕业生[1],以期缓解基层看病难题,改善城乡居民健康水平[2,3]。传统中医药凭借“简,便,效,廉”的优势在基层人民群众中有口皆碑,有良好的群众基础,但人才队伍建设滞后,基层中医本科以上学历人才短缺以及中医队伍不稳定等问题突出。中医学免费定向生的培养对于改善基层中医人才困境,缓解基层中医匮乏,看病贵,看病难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4]。目前,高校和相关管理部门更多关注基层卫生需求,较少从学生的视角去研究此项政策。调查中医学免费定向生的就业需求以及协议期满后的意向,对于调整中医学免费定向生的教育计划,完善相关政策,更好地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基层中医人才具有一定意义。

1数据来源与方法

1.1数据来源本研究采用自主设计的问卷,从对定向单位的满意度、薪酬期望值、履约倾向性、协议期满后的意向以及基层工作的影响因素等方面来了解中医学免费定向生的就业意向。调查于2014年秋季学期在成都中医药大学297名中医学免费定向生中进行,回收问卷285份,其中有效问卷281份,回收率95.96%,有效率98.60%。

1.2研究方法运用文献分析法,搜集、整理相关文献,借鉴相关文献。将样本数据录入Excel软件,并对统计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通过半结构式访谈,深入了解学生内心想法以及其对医学定向生政策实施的意见与建议。

2调查与分析

2.1基本情况在调查的281名中医学免费定向生中,大一学生98人,占34.9%;大二91人,占32.4%;大三92人,占32.7%。户籍多以农村生源为主,有204人,达到72.6%;城镇生源64人,占22.8%,较多;农转非13人,占4.6%。性别女性多于男性,女性有168人,占59.8%;男性有113人,占40.2%。独生子女有130人,占40.2%,非独生子女151人,占59.8%。281名学生来自四川省各地市州,成都、绵阳、南充等地生源较多,定向单位主要为川西北高寒藏羌区、攀西老凉山地区、川北秦巴山区、川南乌蒙山区和川中丘陵地区的基层医疗机构。其中生源地与定向单位在同一地市州的有150人,占53.4%,而有131名学生与生源地外的卫生机构签约。多数学生基于经济和就业的原因选择报考定向生,调查显示,有176名学生(62.6%)认为定向生不必为学杂费担忧,可减轻家庭经济负担,50.9%(143人)的学生看重的是不用费时费力去找工作。

2.2中医学免费定向生就业意向调查就业意向是个体在就业选择中表现出来的比较含糊的需要,极有可能发展成为实际就业行为[5]。问及对定向单位的满意程度,281名学生中选择一般的人数最多,有159人,占56.6%;不满意的居次,占23.1%,整体满意度偏低。薪酬意向调查中有44.1%的学生认为其毕业后可找到月薪3000至4000元人民币的工作。无协议牵制,在基层工作年限意向调查中有58.4%的学生愿意在基层服务的年限为2至4年,不愿意去基层与愿意在基层服务6年以上的人相等,为11人,占3.9%。无协议牵制下,工作地区意向调查中,65.1%希望在县/区级找到合适工作,其次是市级,有58人占20.6%。中医学免费定向生毕业意向调查中持“观望”态度的人最多,其有更好的选择就违约,没有就履行合约,为141人占50.2%,乐意去定向单位,有84人占,29.9%,仅2.1%坚决不去定向单位;协议满后2.5%会选择坚守岗位,继续服务基层,最多的是认为六年累积足够经验,到更好的医疗机构发展,人数是134,达到47.7%的比率,其次是选择性态度,认为自己有较好的发展的话就留,没有就离开占33.8%。详见表1。

2.3影响中医学免费定向生长期服务基层意向的因素调查对于影响中医学免费定向生长期服务基层意向的因素,本研究采用复选形式进行调查统计。281名中医学免费定向生中,82.2%的学生在满足经济收入高、福利待遇好条件后会更愿意留在基层;其次是单位提供进修机会,有205人勾选,占73.3%;选择解决住房问题会更愿意留在基层的学生也较多,有127人,占45.2%;得到领导的重视与赏识有27.4%选择,定向单位在生源地有28.1%勾选。可见,影响中医学免费定向生长期服务基层意向的主要因素是经济收入、福利待遇、进修机会。详见表2。表2影响中医学免费定向生长期服务基层意向的因素调查

3讨论

3.1医学定向生政策对于缓解基层中医人才匮乏具有积极意义虽然学生对定向单位的满意度偏低,但是在其毕业后意向调查中,29.9%的学生乐意去定向单位服务基层群众;17.8%的学生被动去定向单位工作:包括不愿去定向单位,受合同牵制被迫在单位工作至约满和受合同牵制被迫在定向单位工作,一旦时机成熟立刻违约两种情况;仅2.1%的人坚决不去定向单位。总体上看,免费定向生下到基层医疗机构工作的可能性较高。且大部分学生表示满足一定条件后其愿意长期服务基层,由此可见,医学定向生政策对于解决基层中医人才缺乏问题具有积极意义。

3.2中医学免费定向生长期服务基层的意愿不强无协议牵制,在基层工作年限意向调查中,多数学生只愿在基层工作2至4年,仅3.9%的学生愿意在基层工作6年以上,无疑定向协议规定的服务期6年对于多数学生而言偏长。定向中医学生对定向单位的满意度不高,过半数的学生认为其可以找到在县城的工作,定向协议中规定签订乡、镇医疗机构不满足其就业地区意向。协议规定与就业希冀存在差距,有50.2%的人对于学满后的就业打算处于“观望”态度,如果有更好的选择,他们就违约不去定向单位。去了就业单位,大部分是“过路客”,仅2.5%的人会继续为基层服务,明确表示会离开的人高达52.0%:包括累积经验,到更好的医疗机构发展和考虑换职业两种情况。可见绝大部分在校中医学免费定向生目前没有扎根基层,长期为基层卫生事业做贡献的坚定信念。

3.3医学定向生优惠政策有待完善访谈时,多数人表示医学专业学习投入成本高,人才培养 时间长,专业技术性强,工作风险高,而基层工资微薄,发展空间小,工作环境不理想,高投入与低回报的矛盾是其不愿长期在基层就业的主要原因。在影响中医学免费定向生长期服务基层意向的因素调查中,82.2%的人表示经济收入高、福利待遇好的条件下他们会更愿意在基层服务。且他们对于自身继续教育与在职培养也甚为关注,73.0%的人选择了此项。如若解决高投入与低回报的矛盾,提高工资和福利,为其提供较多学习机会和较大晋升空间,其会更愿意长久地在基层服务。要让基层对医学免费定向生充满吸引力,还应完善工作期间的相关政策。

4对策与建议

4.1完善定向生优惠政策,提高其到基层工作的积极性基层中医药事业欲谋发展,首先要保障中医药人才的生存。完善定向生优惠政策,从他们关注的利益点着手会效果倍增。医学定向生优惠政策应在工资待遇上予以一定程度的倾斜,设立专项津贴,缩小乡镇与县/区级医疗机构的待遇差距[6]。将中医学免费定向生工资待遇具体化、规范化、制度化,以保障基层中医人才的生存环境。当然切实改善基层医疗机构环境,解决学生入职后的生活问题也需双管齐下,如此可提高基层对中医学免费定向生的吸引力,提高中医学免费定向生在基层工作的积极性,变基层为吸引中医人才的“磁场”。

4.2保障基层中医药的服务功能,提高基层中医人才的存在价值在访谈中,有部分学生担忧在中西医不均衡发展的今天,其在基层不能实现自我价值。可见,学生重视工作中自我价值的体现,唯有在工作中得到认可,其才会有长期服务基层,为基层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医疗服务的意志与信念。因而,坚持中西医并重,完善政策,加大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力度,将中医药适宜技术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将中医药纳入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以保障中医药的服务功能则至关重要。改善基层中医药环境,给予基层中医药足够的发展空间,提升基层中医药人才存在价值,进而保障基层中医人才结构稳定,才能让基层中医药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简而言之,基层有中医人才大展宏图的机会才能吸引更多热爱中医事业的人才于基层长期发展。

4.3重视定向生在职培训,满足其继续教育的需求医生职业专业性、技术性强,故而医生都非常重视继续教育,而中医强调师承,在业务上宜选派有经验的医师对其加以指导,充分发挥“老中医”传帮带作用,提升其业务水平。并且在在职培训、在职进修以及提升个人发展空间方面提供更多可行措施,将其具体化、标准化。在职进修在满足学生继续教育需求同时可提升医生的业务能力的,提升基层中医药的服务能力,最终实现“在基层工作可提升业务水平,提升业务水平为更好的服务基层”的良性循环。

5小结

本研究对中医学免费定向生的就业意向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医学定向生政策对于缓解基层中医匮乏具有积极意义,培养的基层中医人才下基层的可能性较高。但是,医学定向生优惠政策不能吸引中医学免费定向生扎根基层,中医学免费定向生长期服务基层的意愿不强。定向生优惠政策需完善,以提高基层对中医学免费定向生的吸引力。重视定向生的在职培训,满足学生入职后继续教育的需求。保障基层中医药的服务功能,提高基层中医人才的存在价值。让中医学免费定向生毕业后扎根基层、服务基层,满足基层群众对中医药的需求,真正缓解基层看病贵,看病难问题。

[参考文献]

[1]国家发改委、卫生部、教育部,等.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Z].中国网,2010(561).

[2]冯秋季.河南省订单定向医学生农村就业意向调查[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3,30(5):394-396.

[3]范文燕,等.农村定向免费医学生专业认知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4,31(1):45-47.

[4]万秀珍.基层中医医院中医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中医药管理,2013,21(3):275-277.

[5]付义朝,等,首届免费师范定向生就业意向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11,50(4):144-152.

就业意向范文第2篇

摘 要 近年来,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加,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本文针对体育专业学生的就业意向设计调查问卷,选取平顶山学院2011、2012、2013、2014级体育专业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调查问卷法等方法对体育专业学生的就业意向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为今后的相关课题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平顶山学院 体育专业 就业意向 调查与分析

当前,我国国内对于体育专业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大部分集中在针对就业现状、就业形势等问题的研究分析上,所分析和总结的结果大部分侧重在就业过程中如何改善就业局面,而对于就业意向的研究分析则较少。所以针对体育专业学生就业意向的调查,能够有效的结合该专业学生的就业特点,统计分析出学生的就业意向和就业心态,以此来指导学生制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提高学生做好就业准备,以便学生能更好的就业。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本文以平顶山学院体育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政府政策对体育专业学生就业意向的影响

政府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影响主要通过所颁布的各项政策对其影响的,例如高等教育政策,如教育政策、财政政策、高校收费政策、大学生资助政策等,但是最主要的是招生规模调整政策,特别是1999年开始实施的高等教育扩招政策。虽然对于单个大学生而言,就业能力决定其就业状况,因为就业能力越强,那么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的可能性就越大。但是,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单个大学生的就业状况对其他大学生产生影响,同时,其他大学生的就业状况也会对单个大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因为大学生的总量的扩招增加,即就职竞争对手数量的增加,导致全体毕业生的相对就业机会下降,使他们的宏观就业环境变差。

但是,近些年来,从国家到地方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关于体育产业的发展的政策与条例,说明各级领导对体育工作越来越重视,依法治体的意识进一步增强,各级党委、政府真正把体育事业作为社会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入社会发展计划抓落实。这些体育产业发展的政策条例的提出,促进了体育展业的发展,对体育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就相对有所加大,因此我们体育专业的学生在就业意向的选择上应正确选择认真分析,以便能在毕业时选择一个合适的职业。

(二)社会需求对体育专业学生就业意向的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消费水平的提高,我国人民更加重视体育锻炼,因此国家提出了全民健身计划,随着计划的实施,使得健身指导员供不应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从2001年8月开始社会体育指导员正式进入中国职业分类体系,说明从事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已不是一项业余工作和兼职。就目前来说,我国的体育人口约占总人口33.9%,仅约32万余人从事社会体育指导员,社会体育指导员与人口之比约为1:4000。因此,一批优秀的健身指导员培养成为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战略的重要目标之一,而体育专业学生也可以把社会体育指导员作为自己的就业意向,在毕业之后从事社会体育指导员。

因此,针对目前社会经济和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对体育专业人才的需求,体育专业的学生在就业意向的选择上就更要认真分析,正确选择自己的就业意向,避免在毕业的时候面临就业难这一难题。

(三)学校因素对体育生就业意向的影响

1.学校的声誉、实力

从目前的就业实际状况来看,学校的声誉和实力对于体育专业的学生来说是有重要作用的,例如北京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广州体育学院等,这些专门的体育院校,学生毕业后相对来说比一些普通院校的体育专业的学生好就业,因为作为专业类体育院校在体育专业技能和理论上优于非专业的体育院校,于此同时,专业类体育院校开设的课程、师资力量、器材设备等也比普通院校的体育专业更加具有优势,因此,作为非专业体育院校的学校来说,不论是体育教育专业还是社会体育专业的体育专业学生,都面临着一定的压力。

2.学校的就业指导与就业信息的提供的满意程度

通过调查综合分析,其中有1.8%的学生对学校的就业指导与服务感觉不满意,其主要原因是有的学生没有收到学校进行过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信息,或是收到信息较晚,因此这部分学生认为学校对于招聘信息的搜集和不及时,从而使得不能及时接受;其中有45.6%的学生对学校的就业指导与就业信息的提供满意程度认为比较满意,有7.5%的学生对学校的就业指导与就业信息的提供的满意程度认为不满意,只有8.3%的学生认为非常满意。这说明,学校应重视对于体育专业学生就业信息的提供,要及时对招聘信息进行搜集和;要多开展就业指导规划讲座,并要求各班学生积极参加,有时要针对情况不同对学生要求其强制参加;要做好就业政策宣传的解读以及就业形势进行分析与判断,帮助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从而确定正确的就业意向等措施。

3.就业信息获得的途径

通过调查了解,在就业信息的获得上,有33.6%的学生通过网上招聘信息获得就业信息,排在第一位;有19.8%的学生通过人才招聘市场获得就业信息,排在第三位;通过父母亲戚朋友的介绍获得就业信息的有12.5%,排在第四位;而通过校园招聘会获得就业信息的仅有26.3%,虽然是排在第二位,但也说明了在学生获得就业信息上,学校的宣传和组织力度还不够,有好多学生不知道学校有举办过校园招聘会,有的即使知道也很少去过,除此之外,还有7.8%的学生是通过其他的渠道获取就业信息。

(四)家庭背景对体育专业学生就业意向的影响

在所调查的全部体育专业学生中,选择“先找份工作再说”的学生有近八成左右,因为被调查的对象来自于农村就有75%左右,而家庭困难的就占30%左右,因此找到一份好的稳定的工作,来缓解家庭压力是大部分学生现在所急切需求的。有40%的学生选择参加招教考试或是参加公务员考试,希望以此来获取一份稳定的工作。有35%左右的学生希望能够直接就业,不想找一份死板的工作虽然这份工作比较稳定;当然也有一部分想要自主创业的,首先因为一方面家庭能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和帮助,另一方面学校对于大学生的自主创业也有相应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创业。

综合所调查学生的整体情况来说,家庭背景导致他们在面对就业问题时,会考虑得更加全面,更加贴合实际发展需要,从而能选择适合家庭和符合自己期望的工作,而非盲目从众。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体育专业学生的就业意向在就业区域的选择上,大部分学生选择去一线城市就业,小部分学生选择离家近的地方就业,而选择到二线城市或是郊区的学生就更少了。

2.针对体育专业的男生女生对比发现,体育专业女生的就业意向偏重于安安稳稳的工作和继续深造,加强自己的专业实力,而男生则偏重于直接就业和自主创业作为自己的就业意向。

3.学校的声誉、实力,就业指导与就业信息的提供,对学生就业意向产生着一定影响,另一方面政府的支持、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影响着学生就业意向的选择。 家庭背景因素影响着学生的就业意向的选择,同时自身的发展对就业意向的选择也有一定的影响。

(二)建议

1.学校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在国家欠发达的西部地区要鼓励学生去支援。对于国家的政策要加大宣传力度,制订出一些系列的优惠政策,并做好对毕业生到西部、去基层就业对好鼓励和引导。此外还要把自主创业作为一条新的就业出路,拓展工作思路,鼓励大学生创新与参加实践活动,提升综合素质,支持自主创业的。

2.要依据自己的专业特点,结合实际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选择和确定自己的就业意向,并努力提高自己的各项专业技术知识和技能,以便能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避免毕业时就业难。

3.学生要客观的看待世界,看清目前的就业现状和就业趋势,调整自己的就业心理并归正自己的就业意向,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各项技术能力,以使自己培养成为符合市场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丽,徐文生,夏冬,林立威,张思丽.广东省体育专业学生就业意向及压力现状调查[A].嘉应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13(08).

[2]刘宏伟.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意向的调查与分析[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9).

就业意向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临床医学生;基层就业;调查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疾病谱和死亡谱的改变,人们对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更加重视,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在不断增加,对卫生服务需求的层次在不断提高。然而,在我国广大基层地区,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水平与现代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下的发达地区仍有较大差距。2011年,卫生部下发的《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提出要强化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到2015年基层医疗卫生人员达到387万人,其中全科医生达到18万人[1];而《2011年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1年末,卫生人员总数中,卫生技术人员620.3万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112.6万人[2]。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优秀卫生人才到农村、城市社区和中西部地区服务[3]。为了解某医学院校临床医学生基层就业现状,探索医学生基层就业意向及其影响因素,选取某高校临床专业三个年级学生展开调查。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选取某高校470名临床专业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学生为普查对象。(二)研究方法。自主设计临床医学生基层就业意愿调查表,内容主要包括:(1)基本情况:专业、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家庭经济状况、所在地等;(2)基层工作的就业意愿;(3)就业政策的知晓情况;(4)影响基层就业意向的影响因素。以班级为单位,现场发放和回收问卷,保证了问卷回收率。(三)统计方法。数据采用Excel软件双录入,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二、结果

在470份有效问卷中,男生125名(26.6%),女生345名(73.4%);二年级学生105名(22.3%),三年级学生230名(48.9%),四年级学生135名(28.7%);城镇239人(50.9%),农村231人(49.1%);独生子女204人(43.4%),非独生子女266人(56.6%);经济状况好218人(46.4%),一般的189人(40.2%),困难的63人(13.4%)。 非常愿意 到基层就业的只有34人(7.2%); 比较愿意 的144人(30.6%); 不太愿意 的258人(54.9%); 非常不愿意 的34人,(7.2%)。第一理想就职单位52.6%的学生选择城市大中型医院,29.8%的选择县市级医疗机构,12.6%的选择科研机构或医学院校,仅有2.3%选择基层医疗机构。在就业打算上有303人(64.5%)选择继续学业;116人(24.7%)选择先就业再择业;22人(4.7%)选择了先待业直至找到理想工作,14人(3%)选择出国留学、14人(3%)选择自主创业。择业选择因素中工作待遇、专业对口、个人发展空间和工作环境分别占44.9%、24.5%、23.0%和20.9%。在不愿就业基层的原因中,工作福利低、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晋升空间有限、个人发展前景不乐观、基层硬件设施不完善、工作条件差等因素分别占62.3%、60.9%、57.0%、42.6%;认为基层就业最缺乏吸引力是硬件设施差、薪水和福利低、医院的发展前景和个人晋升空间有限;选择基层就业最希望能给予的优惠政策依次为薪酬及福利待遇、社会保障机制、工作环境、晋级晋职机会。基层就业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性别、年级、家庭经济状况、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就业前景态度;对政策的了解度与其基层就业意愿之间也有关联性。而是否有明确的职业目标、是否参与就业指导课程的学习等与基层就业意愿无关。有61.5%的学生认为开设就业指导课很有必要,并有66.4%的人参与就业指导,对于基层就业的相关优惠政策只有15.9%的学生了解。

三、讨论

自1999年医学高校扩招以来,每年医学毕业生人数持续增加,临床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就业压力逐年增加[4]。然而,2009年统计年鉴[5]显示:我国基层医疗机构人均拥有医师数约0.03%,人均拥有护士数约0.022%,说明我国基层卫生人员匮乏与医学生基层就业难的矛盾十分突出, 医学人才饱和 与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人才断层现象之间的矛盾日益严峻[6],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相对滞后已成为制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的 瓶颈 [7],从而制约了基层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在这种形势下,临床医学生就业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仅可以缓解就业压力,优化人才配置,还能为基层医疗卫生事业注入新鲜血液,带动基层临床理论、科研等方面的提高。调查显示该校临床专业学生愿意到基层工作的比例为7.2%,与国内研究结果每年实际到基层工作的人数不足10%[8]基本一致,二者均显示出医学生就业基层意愿低。(一)择业条件的倾向性。临床医学生到基层就业的意愿受性别、年级和自身家庭经济状况的影响,71.6%的学生在择业时最重视的因素为薪酬福利待遇。大城市在薪酬福利、硬件设施、个人发展空间等方面的优势已成为医学生择业时优先考虑的因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环境差、仪器设备等设施落后且配置不齐全,拥有高学历、丰富经验的医生不多,整体医疗水平相对落后。医学生普遍期望薪酬数较高,近60%的学生期望每月薪酬大于3000元。加之基层医疗单位长期缺乏特异病人,医生无法充分发挥所学所长,更无法深入专研新的病症治疗方法,致使基层医疗单位自身建设发展和医生自身能力的提高受到冲击。(二)就业指导工作不到位。调查发现临床医学生到基层就业的意愿受其对本专业的就业前景的态度的影响,就业前景不乐观的学生其基层就业的倾向性大于对就业前景持乐观态度的学生。近六成以上学生认为就业指导课程很有必要,而39.1%的学生对国家鼓励医学生基层就业的优惠政策不了解,大多数学生认为学校提供的就业信息量太小,致使个人对岗位专业知识缺乏了解,求职方法技巧欠缺占,综合能力不足。(三)医学生对自身发展定位认识不足。某些医学生或家长固守 医学生精英就业 的观念,职业价值认同感较高,无法接受受过高等教育的医学生回到偏远落后的基层工作之间的巨大落差。同时,学生没有充分了解当前就业形式,根据自身条件做好明确的职业发展定位,缺乏远见,不了解当前卫生人才市场的需求以及本科人才的社会定位,将城市大中型医院作为毕业后首选之地,认为择业基层有失体面、大材小用。另外,医学教育的高成本无法在薪酬福利待很低的基层得以回馈和满足,所以,大多数学生宁愿选择继续学业或者先待业,直至找到理想工作,也不愿意选择基层。(四)职业规划有待提高。调查显示有66.4%的人参与就业指导,但对于基层就业的相关优惠政策只有15.9%的学生了解。因此高校应加强就业指导工作,让医学生充分了解国家有关到基层就业的优惠方针政策,强调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工作的重要性,宣传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的良好前景,促进学生逐渐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学生本身也应改变自己的就业观念,做好职业规划。培养 六位一体型 的医学观念,努力成为 学得实、下得去、用得上、干得好、留得住 的高素质全科临床医学生[9]。医学生择业基层不仅是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促进人类身体健康,提高生命质量,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为保健目标的有力保证,也是改善我国基层卫生事业发展滞后的关键,是合理配置卫生人力资源、优化卫生事业管理的结构层次和促进基层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充分重视各行为主体的影响及其综合作用,探索医学生基层就业意向及其影响因素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杜文娜.新形势下医学本科生基层就业问题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2012(1):15-16,31.

[2]郭跃.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视野下基层人才短缺与医学生就业难的矛盾及对策[J].西北医学教育,2013(3):427-428,432.

[3]张锦平,周梅,吴林雄,等.医学本科毕业生基层就业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3(3):206-208.

[4]章月芳,葛国曙,张莹,等.高校医学生从事基层卫生服务工作意愿的研究[J].卫生软科学,2011(9):615-618.

[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2中国卫生统计年鉴[EB/OL].

[6]季彬彬,江群,管素叶.新医改视角下医学生基层就业问题成因分析及对策探讨[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20):75-76.

[7]王帅,苏维.西部某医学院校医学生基层就业意向及原因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6):3222-3224.

[8]黄进,王海清,董欣欣,等.医学本科生基层就业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0(4):28-36.

就业意向范文第4篇

【关键词】英语;师范类;毕业生;就业

高校各师范专业是专门为培养中小学教师而设立的,他们专门负责为社会培养和输送教师,中小学教师绝大部分都来源于师范院校。英语教育专业是国家开设的培养英语教师的一个基本专业。在目前社会发展快速化、信息现代化、市场多元化的大背景环境下,在高校不断扩招的影响下,当前英语师范类毕业生在就业意向上呈现怎样的特点,调查研究并深入分析这一现象,为学校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想教育和就业指导提供有力的依据。

一、英语师范类毕业生基本情况

为了更准确的了解英语师范类毕业生的就业意向,笔者以河南省郑州市为例,选取了河南教育学院和郑州师范学院两所师范院校的2012届英语师范类毕业生为调查对象。本次调查主要采取问卷调查法,共发放调查问卷300份,回收291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7%。调查对象基本情况见表一。

表一: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单位:人

性别 独生子女 生源地

男 女 是 否 省会城市 非省会城市 县城 镇乡村

20 271 22 269 25 38 40 188

从表一中我们不难看出,郑州市2012届英语师范类毕业生从性别上比例上看呈现出女生多、男生少的特点,从家庭背景上看独生子女多、非独子女少,从生源结构上看城市少农村多。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调查对象的职业选择

表二:调查对象的职业选择

是否愿意当老师 人数(人) 百分比(%)

非常愿意 32 11%

愿意 158 54.3%

不太愿意 89 30.6%

不愿意 12 4.1%

从表三中我们可以看出,愿意从事教师这个职业的人数占调查总人数的半数以上,这与师范院校培养中小学英语教师的目标是一致的,这说明英语师范类学生对教师这一职业有较高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2.调查对象工作地点与工作单位分布情况

表三:调查对象工作地点分布表

工作地点 人数(人) 百分比(%)

省会城市 174 59.8%

非省会城市 66 22.7%

县城 38 13.1%

农村 13 4.4%

表四:调查对象工作单位选择表

工作单位 人数(人) 百分比(%)

高等院校 23 7.9%

中小学校 151 51.9%

机关事业单位 66 22.7%

企业公司 31 10.7%

其他 20 6.8%

在工作地点的选择上,如表三所示,绝大多数英语师范类毕业生都集中在城市,只有4.4%的毕业生愿意到农村就业。表四表明,51.9%的英语师范类毕业生的工作单位都在中小学,在调查我们发现,选择在中小学工作的毕业生94.5% 的都是靠自己打拼,5.5%的毕业生靠家庭人脉关系。他们竞聘的主要方式为参加招教考试、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三支一扶计划。

3.调查对象的月薪期望值

通过对英语师范类毕业生就业月薪期望调查(表五)分析可以看出,56.4%的毕业生要求月薪在2000-3000元,25.1%的毕业生要求月薪在3000-5000元。根据有关数据报道,对工资要求过高已经成为大学生当前就业的一个障碍,大学生普遍认为工资待遇是生活的保障,只有较好的月薪待遇才能提供高品质的生活,所以大多数毕业生对月薪期望值较高。在当前就业压力不断增大的情况下,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应该少些理想化,结合自身实际与能力,从长远考虑自身职业发展道路,向客观、现实靠近。

表五:调查对象月薪期望值分布表

月薪(元) 人数(人) 百分比(%)

1200元以下 1 0.3%

1200-2000 53 18.2%

2000-3000 164 56.4%

3000-5000 73 25.1%

4. 影响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因素调查

为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从事农村义务教育工作,创新农村学校教师的补充机制,逐步解决农村学校师资总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然而在关于对到服务基层就业一项调查中我们发现,45.7%的英语师范类毕业生认为有必要,我会去;47.4%的毕业生认为有必要,但我不去;2.4%的毕业生认为没必要;4.5%的毕业生持无所谓态度。对影响师范生到基层就业的主要原因我们也进行了调查。(见表六)

表六:调查对象不愿到基层就业的影响因素

原因 人数(人) 百分比(%)

基层就业岗位少 6 2.1%

待遇低、条件差 154 52.9%

社会保障不到位 44 15.1%

发展前途有限 57 19.6%

地理位置偏僻 30 10.3%

表六显示,英语师范类毕业生不愿到基层就业的原因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待遇低、条件差(52.9%),发展前途有限(19.6%),社会保障不到位(15.1%)。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通过对英语师范类毕业生的调查我们可以看出,男女性别比例差距明显,独生子女家庭少,毕业生主要来源于农村。大多数毕业生对当前就业形势有较清醒的认识,大部分毕业生愿意当老师,比较注重自身长远的职业发展,工作地点以城市为主,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通过个人奋斗实现自己的理想。

2.通过调查我们也发现,毕业生月薪期望值主要集中在2000-3000元和3000-5000元之间,缺乏到基层就业的决心和勇气,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较高的经济待遇、良好的生活环境和条件依然是英语师范类毕业生就业考虑的主要因素。

(二)建议

1. 政府要加大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与政策保障,改善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和福利待遇,落实住房保障和社会地位,保障他们未来的发展空间,将有效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吸引更多的英语师范类毕业生到基层就业。

2. 学校要紧密结合师范类的专业特点,进一步加强英语师范类毕业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和就业指导工作,从新生入学起就对学生进行职业辅导与职业规划教育,让英语师范生从进入大学的那一刻起,就开始考虑自己将来要从事何种职业,将面临哪些困难,去农村中小学任教应具备哪些素质,如何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农村中小学英语老师,高等师范院校应尽早帮助学生针对目标逐步补充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为毕业时到基层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心理准备和技能准备。

3.英语师范类学生要正确认识自己,主动适应社会,在择业过程中要给自己一个正确的评价。在上学期间除了要学好书本专业知识外还应多参加社会实践,通过体验各种感受和经历,提前了解社会发展的各种现象和问题。择业过程中既要看到就业的压力也要看到就业的机遇,了解即将面临的就业环境与就业政策,分析现状,评判自我,尽量做到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提高抗挫折能力,为自己顺利就业多做准备。

参考文献:

[1]龚丽华. 高校师范生就业难与西部农村教师短缺问题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9.

[2]臧婷.上海市高校师范生择业观的调查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1.

[3]薛淑芬.大学生择业观调查及对策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08.

[4]眭春良.新形势下师范类毕业生就业问题与对策浅析[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1(1).

[5]吴桂辉.河南省高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3).

[6]涂艳国、李伟.师范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J].教育与经济.2005(3).

[7]郭栋.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择业观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2(2).

[8]廖金宝.英语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准备状况调查分析[J].出国与就业.2010(9).

[9]姚先林.英语教育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与专业技能训练策略[J].读与写杂志2011(4).

[10]戴红兵.高校师范类毕业生择业观教育教育浅析[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2(2).

就业意向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职学生 就业意向 调查 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2C-0019-03

高职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力资源,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新形势下,高职学生的就业形势变得越来越严峻。只有了解高职学生的就业需求,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本文以广西某高校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两届毕业生为基础进行调查,并在调查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策略。

一、研究工具与对象

根据研究的需要,笔者自编了《高职学生就业意向问卷调查》,该问卷主要设置了6个问题,分别是:毕业后选择的方向、选择就业的途径、就业希望所在区域、就业单位类型意向选择、对工作与专业的匹配要求、对月薪的期望。此次研究主要针对广西某高校2011届和2012届两届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首先对2011届学生进行调查,间隔一年后再对2012届学生进行调查。为保证研究的有效性,每次调查都是当场分发问卷,当场填写,当场回收,共发放问卷222份,回收有效问卷222份,回收率为100%。其中2011届毕业生114人,2012届毕业生108人。测试完成后用统计软件Spss For Windows19.0进行数据的输入、处理及分析。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高职学生毕业后选择的方向。高职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性,是为社会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学生在面临毕业的时候可以选择直接就业、创业、继续深造和入伍。调查中发现,在2011届毕业生中,94.7%的学生选择直接就业,0.9%的学生选择创业,2.6%的学生选择继续深造,1.8%的学生选择入伍;在2012届毕业生中,90.7%的学生选择直接就业,6.5%的学生选择创业,2.8%的学生选择继续深造,没有学生选择入伍。通过卡方检验分析,两届毕业生毕业后的选择方向没有显著性差异,数据表明高职学生毕业之后的选择都是倾向于直接就业,在就业的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二)高职学生选择就业的途径。就业途径是高职学生解决就业问题的方法和手段。两届毕业生选择就业的途径如表1所示。

经过卡方检验分析得出,X2=32.487,p=0.000

(三)就业希望所在区域。就业希望所在区域是高职学生将来选择就业单位的一个重要指标,它能反映高职学生的就业偏好。两届毕业生就业希望所在区域如表2所示。

经过卡方检验分析得出,X2=9.960,p=0.019

(四)就业单位类型意向选择。我国的经济制度决定了我国企业单位的性质既有国有企业,也有民营企业、私人企业和=三资企业。两届毕业生就业单位类型意向选择如表3所示。

经过卡方检验分析得出,X2=21.089,p=0.000

(五)对工作与专业的匹配要求。工作与专业的匹配要求是指个体从事的工作内容的需求与其所学专业知识的应用的程度。它是高职学生就业质量高低的指标之一。两届毕业生对工作与专业的匹配要求如表4所示。

经过卡方检验分析得出,X2=98.791,p=0.000

(六)对月薪的期望。对月薪的期望是高职毕业生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期望的回报,它的高低能反映高职学生在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如果对月薪的期望和现实的要求较接近,则反映高职学生对现实的认识比较客观,如果对月薪的期望和现实的要求相差太远,则反映高职学生对现实的认识比较主观。两届毕业生对月薪的期望如表5所示。

经过卡方检验分析得出,X2=8.252,p=0.041

三、对策

针对两届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生就业意向的调查结果,为帮助高职学生选择更为合适的工作,有效地进行职业决策,特提出以下策略。

(一)建立完善的就业指导体系。高职院校应构建完善的就业指导体系,建立全员化、全程化、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长效机制。首先从高考招生宣传开始,招生就业处可以根据需要介绍不同专业的就业范围,让考生从感性认识上了解不同专业的就业方向。其次,从学生踏入大学校门开始,引导专业教师以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理论为基础,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阶段有针对性地就业指导。大一阶段,专业教师就要为学生介绍专业的概貌,明确大学不同阶段的学习任务;大二阶段,专业教师要对学生强化专业训练,明确专业技能所需的技能证件;大三阶段,专业教师要为学生构建职业发展路径,让学生坚定职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职业指导教师要在三年不同的阶段帮助学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理念,同时训练求职技巧。再次,建立学院、系部、学生三级联动机制,从政策宣传、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方面重视就业工作。最后,根据专业的发展规律,定期邀请在不同岗位的校友回校介绍成长体会,邀请外出顶岗实习的毕业生谈实习心得,邀请企业的工程师、人力资源部的负责人谈企业对技术人员的要求及用人标准,用现身说法启发学生思考人生发展问题,营造良好的就业成才氛围。

(二)构建创新型专业教学团队。创新型专业教学团队可以根据社会需求,深入研究专业办学定位、就业趋势和岗位特点。根据研究的情况,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确定专业人才培养方向;依据岗位技能特点,对教学内容不断调整更新,提高毕业生的质量,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同时,专业教学团队可以根据自己掌握的行业发展动态,在课堂上向学生介绍,让学生充分了解本行业的发展动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此外,创新型专业教学团队可以与企业加强沟通,加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基层力量。多联系学生就业稳定的企业,为学生提供稳定的就业途径,同时,邀请企业有经验的技术能手、高管等到校为学生讲课,让学生了解企业对技术的要求,也让企业了解学生的专业学习情况,学校与企业一起探讨人才培养方式,采取顶岗预就业的形式进行实习,为学生搭建有效的就业平台。

(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面对复杂多变的就业形势,应引导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应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只要是经过自己的劳动取得合法收入的都属于就业。要正确看待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私人企业、三资企业等不同企业之间的优势与劣势,只要能体现自己的价值,无论在何种企业工作都是有意义的。此外,还要正确处理职业与专业之间的问题。专业是为职业设置的,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目的在于更好地胜任工作,要清楚地认识到,找工作和专业不一定要完全匹配,在终身学习的时代,专业仅仅是敲开职场大门的“敲门砖”,即使专业不对口,也可以通过后天的培训不断充电,从而更好地胜任职场的要求。最后,还应教育学生正确合理地对待薪资。在职业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初入职场,不能以薪资的高低评价岗位的好坏,也不能随意地与身边的人攀比收入,而是应实事求是地认识岗位与自己的匹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