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实训总结(精选5篇)

  • 环境监测实训总结(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人(242人、176人、172人)。分别是:额尔多斯市120人、赤峰市97人、包头市94人、巴彦淖尔市49人、兴安盟41人、锡盟41人、呼伦贝尔市30人、乌海市24、乌兰察布市21人、阿盟21人、呼和浩特市 20人、通辽市19人、大型企业环境监测人员13人。培训班聘请了自治…

环境监测实训总结(精选5篇)

环境监测实训总结范文第1篇

验室,是摆在监测管理部门面前的一件刻不容缓的大事。为此,科技监测处根据基层环境监测站资质认定和持证上岗的需求,按照环保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规定》和《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制度

》及《××自治区环境保护局关于对二、三级环境监测站监测人员持证上岗技术培训实施方案》的要求,在鄂尔多斯市、包头市和赤峰市举办了三期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技术培训班,培训监测人员590

人(242人、176人、172人)。分别是:额尔多斯市120人、赤峰市97人、包头市94人、巴彦淖尔市49人、兴安盟41人、锡盟41人、呼伦贝尔市30人、乌海市24、乌兰察布市21人、阿盟21人、呼和浩特市

20人、通辽市19人、大型企业环境监测人员13人。培训班聘请了自治区环境监测中心站三位资深专家,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大气固定源和水质监测技术进行讲授。在课堂上

师生互动、纪律井然,学习气氛很高。最为感人的是每次学习班都有哺乳婴儿的妈妈,带着婴儿和保姆参加学习,充分证实了环境监测人员的学习需求和渴望。学员对培训效果和方式反应良好,培训班

达到了预期目的。课程结束后进行了闭卷考试,经考试达到91分以上的有228人,81分至90分的有280人,71分至80分的有73人,60分至70分的有9人。各占比例为:39%、47%、12%、2%。

现场判卷、统计分数、颁发证书。并将考试卷全部交选送参加学习的监测人员所在单位存档、备案。百分制卷面,按60分算合格,三个班没有不合格人员。现场为合格人员颁发了理论考试“合格证

”。培训工作为各地区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的全面考核和实验室资质认证工作奠定了基础,为污染物总量减排三大体系建设奠定了基础,实现环境监测更好地为环境管理服务的目的。

环境监测实训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三级;监测站;现状;问题;对策;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10-00-01

一、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境保护事业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新时期,环保部门已成为政府的职能部门,参与同级政府的综合决策,环境保护工作任务越来越重。与此同时,环境监测与环境管理任务同步增加,又由于环境管理工作逐步向科学化和定量化发展,环境监测管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通过科学的监测手段和方法,提供科学、真实、准确的监测数据,为各级政府和环境保护部门进行环境管理,有效地保护环境,做出科学、正确的决策提供依据;为环境质量管理、环境污染监理、排污收费、环境影响评价、项目工程验收、城市定量考核等工作提供可靠的监测数据。在环境保护工作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离开了环境监测工作的支持,整个环保工作都将陷入被动不利的局面。环境监测的数据和信息是否具有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可比性和完整性,将直接影响到环境监测为环境管理服务的质量、环境执法的公正性和严肃性以及政府环境决策的科学性,关系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正确实施。

二、三级环境监测站的地位和作用

目前我国环境监测机构可划分为国家环境监测站(总站)、省级环境监测站(一级站)、地市级环境监测站(二级站)、县级环境监测站(三级站)。县级环境监测站(三级站)在环境监测体系中具有特殊的地位,这种地位是由我国的行政管理体系的设置所决定的。环境保护管理的基础工作和前沿工作主要是由三级环保局负责,环境管理的对象绝大多数的中小型企业是由属地进行管理,而对这些企业环境污染状况信息的了解主要是通过地市级环境监测站(三级站)的监测分析、综合整理才能得到。三级环境监测站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充当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其作用是其他不同级别的监测站不可替代的。

三、三级环境监测站存在的问题

(一)环境监测队伍建设能力不足。随着环境保护的快速发展,对环境监测的要求越来越高,监测范围、监测项目和监测频次快速增长。环境管理和监测的任务同步大幅增加,同时环境执法监测、污染源监控设备比对监测及应急监测等阶段性或临时性监测任务层出不穷。但是环境监测队伍素质与紧迫的形势和繁重的任务发展并不协调。监测人员严重不足,已成为影响三级环境监测站按时完成监测任务的主要障碍之一。环境监测人才的引进、管理、培养等缺少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导致环境监测人员结构不合理,出现监测人员知识结构老化、业务能力参差不齐,特别是缺乏复合型高级监测人才。

(二)工作经费严重不足,制约环境监测工作的正常开展。一是正常工作经费得不到保障。由于地方财力不足,环境监测正常的业务经费不能保障,大部分县级财政根本没把监测工作正常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环境监测站的日常开支是靠微薄的创收在维持。二是各种专项工作的配套经费没有得到落实。近几年监测工作量增加了很多,经费却没有相应增加。三是能力建设经费及配套资金没有保障。国家和省财政加大了对三级环境监测站的能力投入,但有些项目同时要求地方配套相应的资金,而部分地区无法争取到地方配套资金,由于未能落实配套资金,只能放弃国家或省市的能力建设投资。

(三)县区级环保局对环境监测工作重视不够。“重管理、轻技术”“重执法、轻监测”是基层环保部门的普遍现象,这严重制约着环境监测站的发展。很多环保机构及主管环保工作的领导对环境监测工作的地位、重要性认识不足,加上我国环境管理工作偏于末端治理,即只有哪里出现了污染,才到哪里调查监测,因而造成我国环境监测工作一直处于被动的污染监测阶段,没能切实做到环境监测为环境管理提供全方位的超前服务。

四、对策及建议

(一)加强环境监测队伍的建设。拓宽监测专业高层次人才的引进渠道,科学设计选人用人制度,解决人员严重不足的问题,补充、壮大环境监测队伍,健全和完善监测系统激励机制;不断创新机制,提高监测队伍整体素质,建立新的管理机制,即建立有利于发现人才、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和培养人才的长效机制。鼓励监测技术人员和优秀人才立足本职岗位,积极进取,增强监测科研能力。

(二)加强专业技术、监测能力的建设。目前我国环境监测人员的业务素质参差不齐,相当一部分三级监测站的监测人员素质还比较低,专业型、复合型、综合型人才较少,骨干力量和项目领头人相对短缺。因此做好专技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三级监测站的培训应采取上级单位(国家、省市级)组织和内部培训相结合的培训机制,对不同层次的人员进行系统培训。总站和省站要发挥技术优势,加强对三级监测站的技术指导和业务培训,从监测采样、样品前处理、样品分析、仪器操作、应急监测、数据处理审核、数据整理和综合分析等方面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多举办相关的技术培训班, 以提高整个监测队伍的业务素质。

(三)加强三级监测站的硬件建设。监测站的仪器设备、监测环境、交通、通讯、办公设施等是搞好环境监测的物质基础。促进和推广环境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 或环境监测数据管理系统在环境监测系统中应用,加大在线自动监测、遥感监测等高新技术在环境监测和环境管理中应用,为有效开发和利用环境监测信息系统,有效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和环境综合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四)加大经济投入。只有加大对监测仪器设备、交通、通讯等硬件设施的投入,才能为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可靠的物质基础。这就要求建立地方政府资金保障和上级部门专项能力建设及资金支持相结合的保障体系,不断夯实监测基础建设和提升监测现代化水平。

参考文献:

[1]刘卫先.我国现行环境监测体制述评.中国环境监测[J],2009(3):5-10.

[2]党瑞华.浅析环境监测在污染减排中的地位与作用.中国高新技术企业[J],2008(22):172-174.

[3]胥树凡.环境监测网络体系建设及管理探讨.中国环保产业[J],2008(10):21-25.

[4]但德忠.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与发展.中国测试技术[J],2005,31(5):1-5

环境监测实训总结范文第3篇

2015年,__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测体系建设与运行要实现“6个目标”,即: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传输率达到95%以上,数据传输有效率达到80%以上;企业自行监测完成率达到80%以上,自行监测结果公布率达到85%以上;监督性监测完成率达到90%以上,监督性监测结果公布率达到95%以上。

(一)制订并组织实施污染减排监测体系建设计划。

州环保局按照环保部办公厅 《“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测办法》精神和省环保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十二五”减排监测体系指标职责分解的通知》要求,结合本地区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测体系建设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监测体系建设年度计划。并将建设计划任务进一步分解到县(市)区和企业,强化责任,狠抓落实,确保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测体系建设有序推进,建设任务按时完成。

(二)全面推进国控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建设、验收、有效性审核工作,提高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传输有效率。

1.州环境监察局按照环保部下发的2015年国家重点监控企业名单,依据有关文件要求,确认考核基数。同时要推进排污口规范化整治和仪器设备更新换代工作,规范数采仪的安装,做好自动监控设备新建与更新安装计划。各县(市)区环保局应密切配合州环境监察局,根据计划任务积极推动工作开展,确保按计划实施并按时完成主要污染物自动监控设施安装、联网、验收等工作。

2.州环境监察局每季度对本地区通过验收的国控企业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进行一次有效性审核,对未通过有效性审核的企业限期整改,并及时跟踪整改进度、完成整改验收,确保已通过有效性审核的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提高数据传输有效率。

3.严格按照国家规范要求,完善污染源监控中心和现场端数据传输建设,加强对监控中心运行的维护和管理,确保在线监测数据及时稳定传输,有效发挥监控中心对污染源的监控作用。

(三)大力推动国控企业污染源自行监测与信息工作。

企业自行监测工作仍然是今年减排监测体系建设的重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企业在节能减排中的主导作用,督促国控重点污染源开展企业自行监测工作。企业自行监测与信息要严格按照《国家重点监控企业自行监测及信息公开办法》(试行)和省有关文件的要求开展。要高度重视企业自测工作,健全完善企业自行监测方案;督促企业按照自行监测方案在生产时段内按要求开展自行监测,没有自测能力的企业需委托有资质的机构进行监测;各国控企业要建立自行监测原始记录台账制度,并认真执行;州环境监察局、州环境监测站和国控企业要按照办法中的要求在贵州省国控企业减排监测信息网上及时、完整地自行监测结果。

(四)继续做好国控污染源监督性监测与信息工作。

州环境监测站完成2015年贵州省国家重点监控企业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工作。监督性监测与信息要严格按照《国家重点监控企业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及信息公开办法》(试行)的要求开展。

1.制定国控重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工作计划与实施方案;

2.制定国控污染源监督性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措施;

3.对10%的国控企业开展质量控制检查和现场抽测;

4.建立国控企业监督性监测数据库;

5.编制国控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和比对监测季报、年报、质量保证与控制报告并及时州环保局及省环境监测中心站;

6.州环保局要按照办法中的要求在州环保局官网及贵州省国控企业减排监测信息网站上及时、完整地监督性监测结果。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市)区政府要高度重视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测体系建设工作,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减排监测体系建设计划制定和落实情况定期进行检查督促,确保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测体系建设工作顺利进行。

(二)理顺、完善工作机制。减排监测体系建设涉及总量、监测和监察等部门。要明确减排监测体系的建设和运行工作任务,量化指标,分解任务,将任务落到实处。各部门之间要各司其职,互相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进,确保污染减排监测体系建设及运行工作经常化、网络化、制度化。

(三)加大建设力度。加大对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测体系建设的投入,落实配套资金、专项经费,并及时拨付到位,保障污染源监控、监督性监测、环境监测能力建设所需的资金支持,确保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测体系建设和运行工作顺利开展。

环境监测实训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岗位需求;卫生监测评价;构建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7-0037-02

2005年教育部预防医学专业专科层次目录的取消,和国家政策对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卫生监督所职能的划分,我校在原预防医学专业的基础上建立和建设卫生监督专业,根据岗位任务需求,推进实验(实训)教学改革,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是高等医学教学改革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卫生监督专业发展面临的困境

我校于2005年开设国内首个专科层次的卫生监督专业,其目标是为基层卫生监督所及其派出机构、疾病医疗机构培养具有卫生监督专业基本知识,同时具备一定医学和法学复合型知识结构,熟练掌握岗位操作技能,能应用所学知识在一线岗位从事卫生监督执法、卫生管理、疾病预防控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更好地完善基层卫生监督队伍的人才构成。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调整,专科层次的卫生监督专业学生很难正式进入基层卫生监督所及其派出机构。尽管连续几年我校卫生监督专业的就业率(2007级为91.74%,2008级为100%,2009级为98.33%)和招生情况(报到率均超过95%)均较理想,也有一定比例学生进入基层卫生监督所及其派出机构,但均属编外人员,进而影响了毕业生的工作积极性和从事卫生监督工作岗位的稳定性。同时根据卫生部调整《医师资格考试报名资格规定(2014版)》有关规定,大专层次卫生监督专业学生,无论你是否从事基层公共卫生工作,都将无法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这就意味着很大一部分已经通过各地卫生局公开招考进入卫生院从事防保工作的学生,今后的发展将面临巨大困难。

二、卫生监督专业建设方向和思路

鉴于上述情况,考虑到我们培养的卫生监督专业学生今后的发展,2010年卫生监督专业暂停招生一年,集中精力进行卫生监督专业人才需求市场调研,进一步明确卫生监督专业人才培养定位,调整和完善专业培养方案,建立和完善学生校外实训基地建设,2011年恢复招生。为了明确市场需求,我们调研了浙江省内36家卫生监督所,35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1家具有甲、乙资质职业卫生技术服务的卫生检测公司,共计92家企事业单位对其进行人才需求状况调研。根据调研结果,结合前几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和用人单位的反馈,经系部反复研究决定,将卫生监督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调整为为各类企事业单位培养卫生技术服务人才。为适应卫生检测机构对卫生技术服务人才的需求,必需调整卫生监督专业培养方案,重构课程体系与专业实验(实训)教学体系,加强校内外师资队伍和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建设。

三、基于岗位需求构建卫生监测评价实训体系

在调研卫生监督专业就业岗位需要的基础上,按照卫生检测机构行业岗位标准,调整与改进校内专业实验(实训)的项目及其考核方式和测评体系,编写以岗位任务需求为特色的综合实训教材《环境检测与评价》,构筑完善的卫生监测实训体系和多站式考核评价体系。同时依托浙江省省级示范实训基地--基层公共卫生实训基地建设,改善教学实验、实训条件,改革教学实验室管理模式,建立特定环境条件模拟实训室,开设特定环境检测评价管理实训项目。例如开发了一套真实模拟职业卫生环境和公共场所卫生环境的实验教学软件,同时任课教师按照岗位需求开发了实用新型专利――粉尘发生装置,虚拟与现实结合,充分模拟职业场所采样环境,让学生在校内多层次地感受不同职业场所环境中的粉尘浓度,调整采样方法。增强实验(实训)室开放力度,强化学生执业技能训练,让学生通过校内的实验教学能够熟练掌握职业环境、公共场所环境等各种环境的监测和评价,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根据企业调研,毕业生追踪调研和专家咨询,建立卫生监测评价实训体系。与企业调研合作,结合多站式考核评价体系,实现校企实验教学资源共享为辅线。见图1。

四、课程教学的实施

1.根据岗位任务需求,设计实验(实训)项目,自编实验(实训)教材。

根据岗位知识能力与岗位主要课程调研结果,结合前三年专业建设中积累的工作经验,按照卫生检测评价服务机构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调整课程设置,设计与卫生检测评价服务机构工作相关的实验(实训)项目,自编实验(实训)教材。由来自卫生监督所、浙江省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和卫生检测企业一线的专家和校内的专业课教师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同对卫生监督专业职业岗位进行分析,将专业实验项目定位为:以分析判断、现场采样送检、检测分析、结果分析和撰写评估报告为主线,构建项目课程,设计实验教学,实现卫生检测评价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近三年,自编教材从《公共卫生综合实践技能》到《环境检测与评价》,每年都在改进当中,侧重点也在逐步完善中。

2.重视实验教学,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环境检测与评价》是纯实验(实训)课程,重点就是培养学生实验综合能力和动手能力。我们打破传统,实行《环境检测与评价》实验课程单列,即理论课与实验课分开,独立设置《环境检测与评价》实验课程,实行自主评分,改变以往实验课只是某个课程的附属地位。同时开展现场教学,将部分实验项目的授课地从实验室内转移到真实职业卫生环境或公共场所环境(污水治理厂、传化生产车间、娃哈哈食品厂、水厂、宾馆等),由学生根据职业现场的环境情况设计和提出现场监测采样方案,找出工厂职业卫生环境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评价意见。同时增强实验(实训)室开放力度,强化学生执业技能训练。

3.以多站式的实验技能考核为基础,建立实验考核综合评价体系。在教学过程中,考核不仅是检验教学效果的一种手段,更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改变以往实验考核主要根据学生书写的实验报告进行评分的方法,建立了多站式的实验技能综合考核和评价体系。主要如下:(1)实验考核成绩单列,作为独立的课程设置;(2)实验考核总评分为课堂实验操作成绩(占20%)、实验报告成绩(占20%)和多站式实验技能考核成绩(占60%)构成;(3)多站式的实验技能考核主要考核学生对职业卫生和公共场所卫生环境检测常用仪器原理、操作方法、注意事项的掌握情况。考核过程是学生与教师“一对一”、“面对面”进行考试,每站由一名老师当场打分,至少有三站构成总分,考核内容分为必考实验仪器和选考实验仪器,总分即为学生多站式实验技能考核成绩;(4)多站式实验技能考核安排在学生下实习点之前,学期末的实训周内,强化动手能力。未通过考核的学生不能下实习点,执业技能的掌握为更好适应实习奠定基础。

4.完善培养方案,推进校企合作。通过到企业进行人才需求调研和实习机会检查,与卫生检测公司经理、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卫生监督专业对应岗位部门负责人进行了深入沟通,了解企业的发展方向与趋势,进一步拓展卫生监督专业学生实习基地建设。在与浙江省内13家卫生检测公司开展订单式实习基础上,每年安排实习前,浙江省建安检测研究院和浙江省多谱卫生检测有限公司对订单式培养的学生进行面试,面试合格者才能进入该单位实习,从另一方面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探索与企业人员培训、科研、仪器设备共享等方面开展广泛的合作,真正实现校企合作,共建专业和培养人才。

5.基于岗位需求构建卫生监测评价实训体系的成效及体会。2011年,卫生监督专业恢复招生之后,我们在2011级至2013级卫生监督专业学生中应用了卫生监测评价实训体系,学生在实习和工作中表现出了适应能力强、上手快等特点,得到了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我们认为:通过基于岗位需求的卫生监测评价实训体系的学习和实践,体现多学科交叉和知识综合,突出公共卫生基本理论和技能与管理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具备适应企事业卫生管理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能熟练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卫生检测机构从事环境与职业危害因素采样评价工作。

参考文献:

环境监测实训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人才队伍建设;地质单位;发展

转型人才是促进地质环境监测事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动力源泉,无论是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城市地下水动态监测,还是地质环境保护、地质灾害应急处置,都必须拥有一支相对稳定的高质量专业队伍来保障其工作任务的完成和工作质量。人才队伍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人才总量、性别比例、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分布、岗位类别、专业结构、人才流动情况、高层次人才保有情况几个方面。了解一个单位的人才队伍应该先从以上要素进行分析。

一、人才队伍现状

1.职工队伍构成贵州省地质环境监测院职工队伍由事业编制职工、系统内编制单位借入职工和合同制职工三类构成。事业编制职工共有117人,拥有本科以上学历的91人,其中硕士研究生20人,博士研究生1人。系统内编制单位借入职工19人,其中技术人员16人,工勤人员3人。合同制职工39名,技术岗位21人,工勤人员18人。院内职工本科以上学历占77.8%,普遍是高素质人才;事业编制占总用人数的66.9%,人员结构相对稳定,借入或聘用的58人中一半以上为技术岗位。2.人才队伍专业构成与技术职称结构技术职称结构为正高职称10人,副高职称23人,中级职称44人,助理及以下职称35人,工勤人员5人。拥有技术职称的人员中,有17人同时拥有国家注册工程师资质,分别是岩土工程师4人,监理工程师2人,水工环储量评估师1人,二级建造师10人。院内职工技术职称结构良好,技术人员专业集中在水工环,其他专业构成较为丰富,涉及工程、经济、医疗和教育等六大系列。高级职称比例超高28%。3.年龄结构117名在编职工中,35岁以下职工64人,占总在编人数的56%,36岁至45岁职工10人,占总在编人数的8%,46岁至50岁职工20人,占总在编人数的17%。51岁以上职工22人,占总在编人数的19%。职工的年龄结构比较年轻化,有益于单位的发展成长。但年龄分布有断层风险,36至45岁阶段的人员比例远低于46岁以上的人员。

二、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原因

自2007年挂牌以来,贵州省地质环境监测院所引进的人才大多是地质灾害防治和地下水调查评价方面的,农业地质、环境地质、地质遗迹等方面的技术人才较为缺乏。随着贵州省地质环境监测院发展转型,实行公益性与商业性并进的管理模式,突出了其“底子薄、起点低、包袱重”的人才队伍现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第一,由于受编制限制,近三年专业技术人员增人名额均不足3人,出现人才缺口。第二,60年代生人或中专层次的技术干部偏多,知识结构相对单一,技术能力跟不上现在技术业务发展的需要。第三,新开拓的大量技术业务急需大量专业技术人才,造成需要发展与人才缺乏之间的矛盾。贵州省地质环境监测院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的主要需求是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大量需求,主要是因为受单位历史发展定位的限制,其人才队伍技术结构满足不了发展转型的需求。地质行业工作环境艰苦、强度大,公益性的事业单位性质又决定其工资总额受限,工效难以挂钩,从而留不住人,造成人才缺失。为实现其“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战略目标和为处在发展转型阶段开展的全省规模的农业地质、地质遗迹、环境地质调查评价等公益性与商业性并进的项目顺利进行,做好人才队伍的建设是首要准备。

三、人才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