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惊蛰是24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是这样解释的:“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日“晾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即春雷惊醒了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实际上,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大地回春、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原因,
每年公历3月5日至6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345。时,即进入惊蛰节气.惊蛰前后,气温回升,雨水增多,白昼增长,春雷始鸣,虽然古代人们已经知道春雷预示着惊蛰的到来,但从现代气象科学来看,惊蛰前后,之所以偶有雷声.是大地湿度渐高而促使近地面热气上升或北上的湿热空气势力较强与活动频繁所致.
惊蛰与农事
“到了惊蛰节,锄头不停歇”“九尽杨花开,农活一齐来”,勤恳的劳动人民把惊蛰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此时,江南小麦拔节、油菜见花,华南地区早稻开始播种;华北冬小麦开始返青生长,土壤仍冻融交替,“惊蛰不耙地,好比蒸馍走了气”,及时耙地是减少水分蒸发的重要措施,“春雷惊百虫”,惊蛰过后气温回升、雨水增多,温暖的气候条件会造成多种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田间杂草也相继萌发,应及时做好病虫害防治和中耕除草工作,
惊蛰的风俗
民间有“惊蛰吃梨”的习俗.相传有一个叫渠百川的人,其先祖贩梨创业,历经艰辛,定居祁县,在惊蛰这一天,渠百川走西口,其父拿出梨让他吃后说:“今日惊蛰,你要走西口,吃梨是让你不忘先祖,努力创业光宗耀祖,”后来,民间慢慢地演变成惊蛰吃梨.即有“努力荣祖”之寓意.
另外.民间还有“打小人”的习俗.惊蛰象征2月份的开始,平地一声雷,唤醒了所有冬眠中的蛇虫鼠蚁,所以惊蛰当日人们会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久而久之,演变成“打小人”习俗.
惊蛰论养生
过了惊蛰,天气变暖,人体皮肤的血管和毛孔也逐渐舒张,需要的血液供应增多,这样一来,会使供给大脑的血液相对减少,人们容易感到困倦、无精打采,也就是“春困”,这是人体生理功能随季节变化而出现的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
我们平时应注意保证睡眠充足,但也不要过度睡眠,否则容易越睡越困,“先睡心,后睡眼”,睡前摒弃杂念,宁心静气,热水洗脚,适当做眼部和脚部按摩:勤开窗,保持空气新鲜、流通,多到郊外散步踏青,保持精神振奋;注意劳逸结合,听听音乐、聊聊天,多参加户外活动.开阔心胸,
惊蛰习俗范文第2篇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节气,在惊蛰的时候,也进入春天了,而这个时候,气温也逐渐回暖,那么你是不是想问2021惊蛰是几月几号呢?下面小编就给大家解答一下,欢迎阅读!
2021惊蛰是几月几号2021年03月05日,星期五,正月廿二
惊蛰,为干支历卯月的起始;卯,仲春之月,卦在震位,万物出乎震,乃生发之象。一岁十二个月建,每个月建对应一卦,卯月(含惊蛰和春分两个节气)对应的是雷天大壮一卦;大壮卦的卦象就是天上开始打雷了,雷在天上响,非常形象。“卯”,冒也,万物冒地而出,代表着生机;所以卯月(二月)也是能量迸发的月份,一年春耕由此开始了。
惊蛰注意事项1、保持饮食清淡
惊蛰后天气回暖,饮食上也应该从冬天喜浓厚味转变成性温清淡,尤其建议多吃新鲜的蔬菜蔬果,还有蛋白质丰富的食物,来帮助增强体质,抵御外界逐渐苏醒的病毒细菌。
在众多的食材当中,尤其建议多吃春笋、芹菜等粗纤维素的食物,能够促进肠胃蠕动,帮助身体新陈代谢并且吐旧纳新。另外我们还可以多吃点山药、韭菜、鲫鱼、香菇等,促进阳气生发。
2、多吃梨
惊蛰时节,乍暖还寒,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我国民间素有惊蛰日吃梨的习俗。专家称,生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另外,咳嗽患者还可食用莲子、枇杷、罗汉果等食物缓解病痛,饮食宜清淡,油腻的食物最好不吃,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葱蒜、胡椒也应少吃。
3、保持室内清爽干燥
惊蛰的时节也是阴雨连绵季节的开始,尤其是南方会更容易出现潮湿的情况,这个时候一定要保持室内清爽干燥,否则很容易导致细菌滋生,身体也容易受到疾病的侵袭。另外如果室内经常湿漉漉的,就难以避免湿气过重,人长时间待在这样的环境就很容易会出现风湿疼痛的问题,对于身体的伤害是巨大的。
4、早睡早起去“春困”
春天时节,人们常感到困乏无力、昏沉欲睡,早晨醒来也较迟,这就是民间常说的“春困”。专家称,这是人体生理功能随季节变化而出现的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
“春雷响,万物长”。专家称,春天万物复苏,应该早睡早起,散步缓行,在春光中舒展四肢,呼吸新鲜空气,舒展阳气,以顺应春阳萌生的自然规律,使自己的精神愉悦,同时增强体质,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保持身体健康。
5、预防肠胃病发作
惊蛰前后万物逐渐苏醒,但这也意味着环境当中病毒和细菌不断活跃滋生,尤其容易引发肠胃方面的疾病。因此惊蛰前后在饮食上要讲究食物卫生,少吃冰冷食物,注意做好个人卫生并提高身体免疫力,预防疾病侵害身体。
6、适当运动
《黄帝内经》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行,广步于庭,披发缓行,以便生志。”意思是说,春季万物复苏,应该晚睡早起,在室外缓缓散步,有助于身体健康。所以,这个时节的运动,不宜太过激烈。毕竟人们是才从冬季的寒冷中舒缓过来,需要循序渐进。外出踏青、郊游、放风筝都是不错的选择。
7、“春捂”保暖防感冒
专家称,惊蛰节气阳气渐生,气候日趋暖和,但由于北方冷空气仍较强,气候变化大,且早晚与中午的温差很大,冷暖变幻无常,因而“春捂”尤为重要,不宜过早脱去御寒的衣物,须知感冒往往是在气温上升或出汗时脱去过多的衣服,突然着凉时染得的。专家提醒,在天气回暖时,市民要适当地减少衣被,天气转寒时则要适当地增加衣被,不要怕麻烦。
惊蛰的习俗惊蛰要吃梨
因为惊蛰后天气明显变暖,人们容易口干舌燥、外感咳嗽。而梨子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这时吃梨,对身体很有滋养作用。
祭白虎化解是非
中国的民间传说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会在这天出来觅食,开口噬人,犯之则在这年之内,常遭邪恶小人对你兴风作浪,阻挠你的前程发展,引致百般不顺。
大家为了自保,便在惊蛰那天祭白虎。所谓祭白虎,是指拜祭用纸绘制的白老虎,纸老虎一般为黄色黑斑纹,口角画有一对獠牙。
拜祭时,需以肥猪血喂之,使其吃饱后不再出口伤人,继而以生猪肉抹在纸老虎的嘴上,使之充满油水,不能张口说人是非。
惊蛰要蒙鼓皮
惊蛰是雷声引起的。古人想象雷神是位鸟嘴人身,长了翅膀的大神,一手持锤,一手连击环绕周身的许多天鼓,发出隆隆的雷声。惊蛰这天,天庭有雷神击天鼓,人间也利用这个时机来蒙鼓皮。
“打小人”驱赶霉运
惊蛰民间习俗“打小人”惊蛰象征二月份的开始,会平地一声雷,唤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虫鼠蚁,家中的爬虫走蚁又会应声而起,四处觅食。
所以古时惊蛰当日,人们会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久而久之,渐渐演变成不顺心者拍打对头人和驱赶霉运的习惯,亦即“打小人”的前身。
惊蛰习俗范文第3篇
教学背景:
在疫情期间,学生利用网络进行线上学习,学生的学习内容既有北京市云平台空中课堂提供的由全市名师录制的语文课本的课文讲授,也有各种平台推送的语文知识的微课程。学生只能在固定的空间进行学习,因此,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是线上学习的核心,学生面对的学习资源很丰富,但是为了逐步实现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我认为学生在居家期间除了学习书本知识,更多的是了解现阶段那些新鲜的、带着浓浓的当今时代意义的内容。同时,我在思考教学内容的时候,也考虑到如何让教学目标能够实现立德树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因此,本次课我选择了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内容,本次课的教学内容既包括了二年级下册日积月累的《二十四节气》,帮助学生积累,也有我给学生整理的二十四节气小知识,让学生对二十四节气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我还选择了3月5日惊蛰这天给孩子们推送这节课,着重给学生介绍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节气,让学生设身处地的感受二十四节气的现实意义与魅力。
这样的教学安排,不仅让学生学习了课本知识,还拓展了学生的传统文化视野,实现了学生的美育教育,引导学生学会欣赏传统文化的美。
教学目标:
1.了解二十四节气的概念以及简单的节气知识;
2.熟读并背诵二十四节气歌;
3.通过重点学习“惊蛰”这一节气,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激发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欣赏与热爱。
教学重点:
学习并了解简单的二十四节气知识,从时间、习俗等方面重点学习“惊蛰”节气。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二十四节气知识,感受背后蕴含的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学会发现和欣赏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PPT、录屏软件、格式工厂、《惊蛰——挖雷笋》绘本视频等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激趣导入
同学们,今天几号呀?今天还是一个特殊的日子,你能猜到是什么日子吗?
谁能来告诉大家你的猜测?
同学们的猜测有很多,五花八门,但我还没听到正确答案哟!老师来告诉大家,没错,今天是3月5日,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节气——惊蛰,那么惊蛰到底是什么呢?
要想了解惊蛰这个有点奇怪的名字,同学们首先得知道什么是二十四节气,那么,请你们大声朗读老师给大家找到的这段文字,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二十四节气。
二、朗读诗歌,了解节气知识
(一)简介节气知识
1.什么是二十四节气?
同学们现在一定很想知道什么是二十四节气,老师就给大家揭开它神秘的面纱,请你大声读一读吧!(出示课件)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天文、气象进行长期观察、研究的产物。二十四节气中既有表现寒暑往来物候变化的,也有反应气温高低降雨状况的。。二十四节气中既有表现寒暑往来、物候变化的,也有反应气温高低降雨状况的,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反映温度变化的节气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反映天气现象的节气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反映物候现象的节气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
(二)学习《二十四节气歌》
我们要想记住这么多的节气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聪明的古人为了便于记忆二十四节气还创作了《二十四节气歌》,诗词般的韵律、图画般的意境、波浪般的节奏,使这首读起来朗朗上口,赶快来读一读吧!
1.学生各种形式读诗歌:自由朗读、指名读、分组读、齐读。
2.利用图片、动画等形式简单介绍各种节气的特点。
3.引导学生找到诗歌中每一句包含的对应节气。
4.再次朗读,尝试背诵。
(三)小结
古人通过二十四节气能够直观、清楚地了解一年中季节气候的变化规律,以此掌握农时,合理安排农事活动。它不仅在农业生产方面起着指导作用,同时还影响着古人的衣食住行。
三、师生共读绘本,认识节气——惊蛰
通过刚才的学习,老师相信你们已经对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二十四节气有了一定的了解,接下来,老师要带你们去看看惊蛰这一节气,相信你们一定会有很多发现!
(一)师生合作,分角色阅读绘本
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阅读《二十四节气旅行绘本——惊蛰·挖雷笋》,在惊蛰这天跟随贝儿和爷爷一起去天目山赶春,看看惊蛰这天会有什么有趣的经历!
1.分角色朗读绘本
老师和你们一起来读这本绘本,我来读爷爷说的话,女生读贝儿说的话,旁白由男生来读,边读请你们边思考:关于惊蛰,你知道了什么?
2.读后交流
绘本我们一起读完了,谁能来说说你都知道了惊蛰这一节气的哪些知识呢?
预设:
(学生分享,教师用图片、动画等补充介绍惊蛰节气。)
(1)惊蛰的标志性特点:春雷乍动、万物生机盎然,
教师补充介绍:惊蛰就是春天的第一声惊雷,所谓“春雷惊百虫”,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
(2)惊蛰的习俗:
①祭白虎
教师补充介绍:是指拜祭用纸绘制的白老虎,纸老虎一般为黄色黑斑纹,口角画有一对獠牙。拜祭时,需以肥猪血喂之,使其吃饱后不再出口伤人,继而以生猪肉抹在纸老虎的嘴上,使之充满油水,不能张口说人是非。
②吃春雷,挖雷笋,吃春笋。
雷笋,学名雷竹笋,又名雷公笋、早园笋。当第一声春雷响起时,伴随着淅淅沥沥的春雨的滋润,漫山遍野的雷笋开始破土而出,因此得名“雷笋”。
教师补充介绍:经过立春、雨水、惊蛰,到了春分的节气,听见春雷隆隆,雷笋简直长疯了,它们纷纷从地下窜出来。种植雷笋的农民很辛苦的,笋的时节一天都不得歇,即便下雨,也是雨衣披上就出门挖笋去了。它们长得太快,一天不挖可能就老了,失去了最鲜美的味道。
③北京在惊蛰这天吃春饼和合菜
教师补充介绍:在惊蛰这天,老北京人除了吃春饼和合菜,还会吃盘龙糕,相传经过冬眠的龙,在惊蛰那天也被隆隆的春雷惊醒,便抬头而起,所以这一天的饮食多以“龙”为名。按照老北京习俗,惊蛰这天讲究吃懒龙,因为惊蛰过后,大家要为新的一年奔波了,传说吃了“懒龙”,可以解除春懒。北京人除了在惊蛰这天吃盘龙糕和懒龙,因惊蛰期间,北京通常冷暖交替,气温波动大,人身体的适应力难以跟上,易受风寒湿气的侵袭,所以人们还会吃些辛温、甘润的食物,养肝补脾,进行春补。
听老师介绍到惊蛰这天饮食的习俗,你是不是特别馋呀,我看好多东西都要留口水了,今天你可以去尝尝惊蛰这天要吃的美食。
四、朗读古诗,感受春的气息
惊蛰这天的到来,仿佛在告诉人们春天的脚步近了,春气萌动,大自然有了新的活力,万物生机盎然。
春天已经悄无声息地来到了我们身边,及时的雨好像知道时节似的,在春天到来之时就伴着春风在夜晚悄悄地下起来,无声地滋润着万物。田野小径的天空一片昏黑,唯有江边渔船上的渔火放射出一线光芒,显得格外明亮。等天亮的时候,那潮湿的泥土上必定布满了红色的花瓣,成都的大街小巷也一定是一片万紫千红的景象。
有一首古诗特别推荐给同学们,那就是杜甫的《春夜喜雨》,请大家跟随音频一起来唱诵这首诗吧!(课件出示诗歌,播放昕融唱诵的《春夜喜雨》的音频。)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惊蛰习俗范文第4篇
传说闻名海内的晋商渠家,先祖渠济是上党长子县人,明代洪武初年,带着信、义两个儿子,用上党的潞麻与梨倒换祁县的粗布、红枣,往返两地间从中赢利,天长日久有了积蓄,在祁县城定居下来。雍正年间,十四世渠百川走西口,正是惊蛰之日,其父拿出梨让他吃后说:“先祖贩梨创业,历经艰辛,定居祁县,今日惊蛰你要走西口,吃梨是让你不忘先祖,努力创业,光宗耀祖。”渠百川走西口经商致富,将开设的字号取名“长源厚”。后来走西口者也仿效吃梨,多有“离家创业”之意;再后来惊蛰日也吃梨,亦有“努力荣祖”之念。
惊蛰吃梨还有这些说法:
1.因为惊蛰这个节气万物复苏。惊蛰时节,乍暖还寒,除了注意防寒保暖,还因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所以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梨可以生食、蒸、榨汁、烤或者煮水。
2.古代时生物类别比较多,有些传染病也没有100%的特效药,而惊蛰这一天正是万虫苏醒的时候,吃梨是提醒大家小心并预防。
3.苏北及山西一带流传有“惊蛰吃了梨,一年都精神”的民谚。也有人说“梨”谐音“离”,惊蛰吃梨可让虫害远离庄稼,可保全年的好收成,所以这一天全家都要吃梨。
你知道为什么在惊蛰蒙鼓皮吗?
惊蛰是雷声引起的。古人想象雷神是位鸟嘴人身、长了翅膀的大神,一手持锤,一手连击环绕周身的许多天鼓,发出隆隆的雷声。惊蛰这天,天庭有雷神击天鼓,人间也利用这个时机来蒙鼓皮。
一雷惊蛰始,春风几日闲。
送大家两首惊蛰诗
观田家
唐・韦应物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廪物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赏析:“景常晏”指天晚。“劬”是劳苦的意思。“膏泽”指雨下到田里。“闾里”指民间、乡里。
到了惊蛰节气时,天气转暖,渐渐有了春雷,所以诗中说:“一雷惊蛰始”。在春雷声中,钻在泥土里越冬的小动物感受到泥土的温暖气息,开始苏醒,并出来活动,它们好像是被春雷震醒的,也就是谚语说的:“春雷惊百虫。”
“春雷响,万物长。”惊蛰时气温回升,雨水增多,农耕开始,所以诗中说:“耕种从此起。”
有怀正仲还雁峰诗
宋・舒岳祥
松声夜半如倾瀑,忆坐西斋共不眠。
一鼓轻雷惊蛰后,细筛微雨落梅天。
临流欲渡还休笑,送客归来始惘然。
掩卷有谁知此意,一窗新绿待啼鹃。
赏析:半夜的松涛声如同倾落的瀑布,回忆当初睡不着觉,一起相伴坐在西斋。惊蛰节气的雷中,细雨蒙蒙,好像被筛子筛过一样,伴着梅花落下。送朋友快要过河的时候还微笑,送走朋友回来才觉得失落。把手中的书卷合上,有谁能知道我现在的心意?从窗子里望去,外面一片新春绿意,等待着杜鹃啼叫。
这首诗写景、怀人,对美景的欣喜和对友人离去的失落融合在一起,在茫茫春雨里如云如烟。“细筛微雨落梅天”一句极好,细雨之中,梅花轻落,一幅绝美的图画。
惊蛰习俗范文第5篇
春宜养肝 注重调理
中医认为,春属木,入味为酸,对应五脏为肝。一系列肝的病症如精神疾病、高血压、中风等,常会在此季复发或加重。中医很早就提出“春宜养肝”的说法,只有保持肝脏的生理功能,才能适应自然界生机勃发的变化,正如《黄帝内经》中所说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所以,人人都要注意养肝、保肝,增强体质,防止春季传染病流行。
初春阳气渐生、气候日趋暖和,但北方阴寒未尽、冷空气较强、气候变化大。为了抵御渐退的寒气,人们常用“春捂”的方法来保健,尤其是惊蛰期间,同时注意调理饮食起居:一,不要过分劳累,否则造成体质下降,让病邪乘虚而入;二,保持精神愉快、心平气和,切忌妄动肝火,否则,肝气太盛易患头晕、目眩、中风和精神疾病;三,饮食上以具有保阴潜阳、清肝降火的食品为主。
春夏养阳 少酸多甘
惊蛰时,根据自然气候现象、自身体质差异进行饮食调养,主要以“春夏养阳”为原则,可适当多吃能升发阳气的食物,如韭菜、菠菜、荠菜等。春天肝气旺易伤脾,故此时节要少吃酸,多吃大枣、山药等甜食以养脾,可做成大枣粥、山药粥。
应多吃富含植物蛋白质、维生素的清淡食物,少食动物脂肪类食物。譬如鸭血菠菜汤,可养护肝脏、疏理肝气。因为:鸭血性平,养肝血,治贫血,是保肝的最佳食品之一;菠菜具有滋阴润燥、舒肝养血的作用。
新鲜水果蔬菜中,芦荟、水萝卜、苦瓜、木耳菜、芹菜、油菜等,可清热泻火;山药、莲子、银耳等,可扶正祛邪、滋阴补肾、健脾和胃。
惊蛰吃梨 生津润肺
惊蛰时,气候仍然比较干燥,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咽痛音哑,加之一些细菌活跃起来,繁殖增加,易使人患呼吸道疾病。故而,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
梨性寒、味甘,入肺、胃经,清热养阴,既可生津润肺,又可止咳化痰,且含丰富的果酸、铁质、维A、维C等,特别适合此季节食用。但因其性质寒凉,不宜一次食用过多,否则反伤脾胃,脾胃虚寒或者血糖偏高的人不宜吃生梨。保健吃法――
榨汁食用:去核去皮,榨汁后取400毫升,加冰糖10克、胖大海1枚,煮后服用,润肺生津,利咽开音;将生梨、莲藕一同榨汁后加蜂蜜饮,有健脾、清心、润肺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