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档案管理办法(精选5篇)

  • 最新的档案管理办法(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在全国档案系统内树立“大档案”的观念,即国家档案资源体系既包括国家档案馆已经和准备接收的档案,也包括各级国家档案馆尚未和不准备接收的档案,既包括党政机关、团体、国有企事业单位的档案,也包括民营企业、各种经济与组织以及家庭的档案;既包括“红…

最新的档案管理办法(精选5篇)

最新的档案管理办法范文第1篇

一、满足各项事业和人民群众基本需求是档案部门应尽职责。“十一五”以来,提供各类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有参考和凭证价值的档案材料越来越受到老百姓的欢迎,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以国家档案资源建设为核心,加大了收集力度。各级档案部门与有关专业主管部门合作,也加强了企业职工、社会保障等方面档案工作。民生档案工作引起高度重视,民生档案包括各类与民生有关的专门档案,各级档案部门大力整合各类民生档案资源。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建立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的新高潮,许多地方档案部门把人民群众利用最多的政策文件、档案服务送到百姓家门口;各级档案部门围绕民生指导建档,加大档案资源整合力度,从源头上加强民生档案管理,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建设取得新成效。“十一五”期间,各级档案部门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务,坚持以人为本,紧贴百姓需求,出台各种措施,促进档案服务民生;各地区相继加强民生档案工作,大力建立和开发民生档案为民生服务。“十一五”期间,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突破口,提出要转变重事轻人、重物轻人、重典型人物轻普通人物的传统观念和认识,建立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是构成推动档案工作为科学发展服务和实现档案工作自身科学发展“三个体系”建设有机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基本目录》的出台就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基本需求。

二、以人为本,树立“大档案”观念,规划专业档案管理。2010年国家档案局局长杨冬权提出:实施“以人为本”战略,重点在档案资源建设上有普遍改进,全面完善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各级档案部门开始在档案资源建设过程中大力实施“以人为本”战略,凡是涉及人民群众的档案,凡是人民群众需要利用的档案,凡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有用的档案,都逐步纳入档案资源建设体系,保证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形成的档案应建尽建,全面覆盖。

在全国档案系统内树立“大档案”的观念,即国家档案资源体系既包括国家档案馆已经和准备接收的档案,也包括各级国家档案馆尚未和不准备接收的档案,既包括党政机关、团体、国有企事业单位的档案,也包括民营企业、各种经济与组织以及家庭的档案;既包括“红头文件”之类的档案,也包括大量的各类专门业务档案;既包括反映党和国家重点工作及各单位基本职能的档案,也反映个^各方面权益的档案;既包括纸质档案,也包括录音、录像、电子等磁介质档案,从而全面收集、全面管理。2011年开始,国家档案局调研起草“专门业务档案框架体系”,规范业务档案的归档与管理。各级国家档案馆也同时扩大接收范围,调整接收时限,以民生档案资源为重点,进一步丰富档案内容,完善馆藏结构。《基本目录》的出台就是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一个部分。

三、“求基不求全、求熟不求新、求实不求理、求高不求低、求稳不求急“是《基本目录》的编制原则。所谓“求基不求全”是指现在档案的种类越来越多,《基本目录》只列入“最基本的”部级专业档案目录,就是各项事业发展和人民群众基本需求必须建立的档案种类。第一批50种里面就包括早期的专门档案,如上世纪50年代就出台了有关会计档案的管理规定,最早的是1956年财政部、国家档案局首次出台的《预算会计帐簿、凭证、报表保管销毁暂行办法》。改革开放后,80年代出台了一大批专门档案管理办法,如地名档案、艺术档案、审计档案、人民法院诉讼档案、人民检察院诉讼档案、商标档案、公证档案等。新世纪之后,又有普查档案、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等一大批专业档案管理办法出台。“求熟不求新”就是强调已经成熟的专业档案列入《基本目录》,如婚姻登记档案、城建档案、气象档案等;这里还包括经过多次修订的许多专业档案管理办法,如会计档案、艺术档案、诉讼档案等。列入《基本目录》的,有些是一直就存在,需要制定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的,如病历档案、地质档案。“求实不求理”就是强调在实际工作中已经存在,可能在逻辑关系上不一定完善。如公安业务档案与户籍档案,按逻辑上的从属关系户籍档案应属于公安业务档案的一种,没有必要单列,但户籍档案在基层公安派出所一直是独立存在的,不仅数量大,而且保存时间长,与其他公安业务档案存在明显的不同特点,“户籍档案”一词也已应用多年,深入人心,因此在《基本目录》中将户籍档案单列。城建档案与房屋产权登记档案也是类似情况,许多地方既有城建档案馆,同时也存在房地产档案馆。“求高不求低”是指在《基本目录》中有些内容强调由较高类目的档案综合出台,不单一出台,如社会保险业务档案就包含了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多个险种内容,不再单一出台医疗保险档案的管理办法。现已出台的一些专业档案管理办法经过一定时间运行,在一定时期后经过修订可以合并,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档案,伤残抚恤人员档案、殡葬服务单位业务档案等可以合并为民政业务档案。“求稳不求急”是指《基本目录》的编制力求稳妥。根据《基本目录》编制前的调查,我们了解到现实中存在大量不同种类的专业档案,粗略统计就有300余种,这其中许多还需要进行大量的甄别、论证工作,不能急于求成,我们将分批推出,这次《基本目录》的50种,都是最成熟、争议最少的专业档案。

第一批专业档案大部分是比较成熟,或是原来已有,或是刚刚修订过的,如2006年新修订的《婚姻登记档案管理办法》,就创新地提出保管期限为100年;2010年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与国家档案局新修订的《电影艺术档案管理规定》,为适应电影体制的多元化,提出向电影资料馆移交档案,给予一定的补偿。有些是需要或计划要修订的,如会计档案;有些以前已有专业主管部门制定的管理办法,现在要专业主管部门与国家档案局联合制定管理办法;有些是在基层已经存在,群众生活也急需规范管理的。

四、《基本目录》的出台,将引领、规范专业档案的管理,加强专业主管部门和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进一步合作,加大对重点专业档案项目的监管力度。《基本目录》对当前档案工作也提出了具体工作要求:中央国家机关各专业主管部门应根据本目录会同国家档案局负责编制相应种类的专业档案归档范围和管理办法。在国家出台相应制度前,各省级机关专业主管部门可以会同省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编制本地区的相应种类的专业档案归档范围和管

理办法。要求对于已有管理办法的专业档案,超过5年的,专业主管部门要启动审查程序,需要修订的,分批进行修订。

各级档案部门应积极联系、协商、推动专业主管部门联合编制相应种类的专业档案归档范围和管理办法。各级档案部门尤其是省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在国家出台相应制度前,要积极探索、总结本地区已经出现的专业档案种类,会同专业主管部门编制本地区相应种类的专业档案归档范围和管理办法。实际上,以前出台的管理办法,也是地方先出办法,国家总结地方经验,再出台国家办法。如社会保险业务档案,就是总结了天津、山东、浙江、上海、广东等地的经验,再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与国家档案局制定《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规定(试行)》。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地方在这方面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许多专业档案只产生在地亢最终也主要是移交给地方国家综合档案馆保存,中央、国家机关并不一定形成这方面的档案,档案的产生和利用主要在基层。

五、《基本目录》单列出的“文化类”专业档案既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举措,也是多年来档案部门积极主动加强档案文化建设、服务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真实写照。艺术档案有的已有上百年历史,改革开放后,艺术档案管理办法就较早由文化部和国家档案局联合出台,1983年11月,文化部和国家档案局颁布《艺术档案工作暂行办法》,这个管理办法在2001年又重新修订,包含文学创作,艺术表演,美术、摄影,艺术教育,文化交流,个人艺术等活动的档案,为艺术的有效保护传承和发展繁荣发挥了积极作用。《基本目录》“文化类”中新增加“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这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是亟待重点保护的文化类专业档案。在当前全国上下共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形势下,档案部门既义不容辞也责无旁贷,必须承担起“文化类”专业档案的监督、指导及管理等重任,为文化建设作出档案部门应有的贡献。

最新的档案管理办法范文第2篇

一、办公室档案管理基本概念

所谓的办公室档案管理即借助文字、图片、影像等媒介为载体对企业中的人员情况与事件进行详细记录与备案,且将记录的资料分类,做好排挡,按照不同编号合理保存。其中不同的文书档案有其不同格式、保存方式以及时效性,因此档案的管理人员应该对企业档案定期进行归纳与清除。

二、办公室档案管理中存在的缺陷

不管企业从属于何种类别,档案管理工作都属于最基本且最为重要的管理工作之一。因为受到不断更新的科学技术的冲击,以往传统的管理方式在向新的管理方式过渡中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档案管理人员认识程度不足。因为办公室的档案管理人员在年龄、受教育水平、能力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性,所以不能根据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与时代变化速度转变管理理念,不能及时吸收新的管理手段与策略。同时由于管理从业人员缺乏专业且系统的档案知识,所以管理工作缺乏有效性,在档案的搜集、整理、分类、保存中会存在诸多缺陷。在实际管理工作中若管理人员的职业责任感与思想道德达不到应有高度,那么极有可能会影响整个企业的正常运转。

(二)管理人员的管理方式与企业的发展进程不相符。社会的创新与发展,使各行业的岗位分工更加精细化,对档案管理工作的精密性要求也越来越高,管理工作量加大,各种类型的档案管理方法、形式以及内容也都呈现着多元化的发展态势。为了迎合社会发展步伐,档案管理工作在新时代的影响下也有了新的任务与要求,但目前的某些部门中,档案管理方法无法真正贴合企业的实际发展需要。在具体管理中不能运用计算机软硬件设备对档案归类与云端储存,而仍旧采用落后的档案整理与管理方法,这导致档案管理工作效率无法提升,一些重要文件经常发生丢失现象,在档案的编辑、分类、储存中还会出现人工操作失误、管理难度增大现象。

(三)档案管理软硬件设施较为落后。在档案管理中,一些具有时效性的文件要求进行自动化管理。企业引进管理软硬件设备需要经费,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企业能够给档案工作划拨的经费有限。

三、完善办公室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

在企业办公室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诸多不足,若想摆脱这种落后的档案管理模式,企业应该积极引进先进的管理设备、转变管理人员观念、优化管理工作,促进资源共享,对存在的不足加以改进与完善。

(一)增强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制定且完善管理制度。在众多的企业中,大多数都存在着对管理工作认识不到位或是忽视管理工作的现象。因此企业与管理领导与员工应该增强对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汲取先进的管理方法,增强自身的管理水平,转变适应时代与企业未来发展的管理理念,制定并且完善管理制度,提升档案管理工作效率与质量,继而增强企业各个部门工作效益,提升企业竞争实力,促进企业蓬勃发展。比如: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档案管理人员应该明确不同类别档案的管理流程;规范档案标准程序,使用现代化信息管理设备对档案进行分类,优化管理工作。针对机密性文件应该做好保密工作,在软硬件设备中做好加密处理并设置使用权限。

(二)践行先进的数字化档案管理方法。?n案管理工作量越来越大,行业分工也越来越细致化,为了降低档案在编制、分类、整体、储存等工作流程中出现的失误频率,极其有必要践行先进的数字化档案管理方法,将计算机硬件设备与软件技术、网络技术作为发展的基础条件,创建不同形式的管理机制体系,进而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种类的档案管理。在创建数字化档案管理体系中,应将传统的纸质档案归纳到数字化管理工作中,通过不同形式的文件增强对纸质文件的管理。例如:图片形式、影像形式等。

企业中的各个管理部门同时还能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实现档案文件的云端共享,方便调用与储存,以此种方式来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实用价值,并且不断丰富档案管理工作服务。实现办公室档案的数字化,企业应该将其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也只有这样,才能迎合时展需求,推动企业走在时代的前端,在同行业中站稳脚跟。

最新的档案管理办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高校 档案 管理 方法

教育部与国家档案局于2008年8月20日联合了《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希望以此全面加强高校档案机构建设、制度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及档案信息化建设,促进全国高校档案事业科学发展,提高高校档案事业服务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与水平,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改革创新,更好地服务学校和社会。那么如何贯彻落实《高等学校管理办法》,可从如下方面着手。

(一)将高校档案工作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加大“依法治档”力度。

“依法治档是高校档案管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①因此要增加《办法》的宣传学习力度,切实树立依法治档、管档的意识,把档案管理纳入依法治校的轨道,对高校档案归档部门加大日常执法检查与规范管理,可以做到如下几方面:

一是主管部门要加强对高校档案工作的行政执法工作,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工作,检点,细化检查标准,建立档案行政执法工作责任制;要加大对档案违法行为的监控力度,严肃查处档案违法案件,及时处罚违法行为,推进档案工作走上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二是档案工作部门根据可该校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法律文件,加强制度建设。为了保证《办法》更为全面地为高校档案管理各个环节活动服务,全面指导档案工作,各个高校可以从本单位实际情况出发,认真调研,制定配备《办法》实施的规章制度,为高校档案工作顺利开展奠定法律基础。

三是档案工作人员加强依法治档的理念,普及法律意识。此外,还应当在师生中广泛宣传,加强档案素质教育,提高高校师生的档案意识。高校是社会中文化水平最高、知识分子最集中的社会组织,提高高校成员的档案意识,进而促进社会档案意识水平的整体提高,也是高校档案机构的重要工作。

(二)优化档案管理模式,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

档案管理模式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档案工作组织领导体系的构建和条件保障的落实。为深入理解《办法》的实质和内涵,贯彻落实办法精神,必须优化档案管理模式,通过深入调查研究,认真规划和制定档案管理模式改革实施方案,改革档案管理模式,把分散性的档案集中统一进行管理,把过去封闭式的管理模式变为开放式的管理模式,有利于社会的发展,有利于档案的管理,有利于发挥档案资源的最大效益。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档案基础业务建设的重心也开始向信息化、现代化转移,档案现代化管理和信息化建设,是高校档案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②目前我国高校档案信息化进程相对滞后,致使高校档案管理工作难以获得较大进步,因此,高校需要亟待加强的管理工作是进一步加快高校档案馆数字化、网络化和检索自动化建设,通过要加强领导、提高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认识,同时争取资金投入,配备相应的计算机网络平台和基础设备,引进计算机技术专业人才,抓住《办法》颁布实施的契机,逐步构建起各个高校档案信息交流平台,促进高校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加大信息化建设步伐。

(三)创新服务理念,更新服务手段

要努力采用现代化手段,不断改善服务质量,把档案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一是转变服务理念、拓宽服务领域、创新服务形式来提升档案工作服务层次和服务水平。档案是历史的真实记录,是历史和文化的积淀和延伸。这就要求我们自觉增强档案意识,努力盘活档案资源,实现档案资源共享,加强文档一体化建设,拓宽档案利用渠道,使利用者可以享受到优质、便捷的信息服务。 二是提高档案利用和档案服务能力。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全校各个部门档案人员要努力钻研业务,提高工作能力。二是要注重工作实践经验的积累。三是积极开拓创新,在发扬优良传统的同时,紧跟社会的发展需求,不断变革档案工作职能和方法,积极探索新的切入点、结合点,充分发挥自身功能。

三是进一步完善档案业务制度,规范服务行为和切实制定档案室的档案服务办法;同时也要对管理制度引起重视,加强管理,落实责任追究制度,严格监督档案工作人员的服务行为,日常工作中大力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增强其服务意识,保证服务质量。

(四)提升服务学校和社会的能力和水平

要提升高校档案服务学校的能力,一是重视高校档案在学校中的地位,意识到高校档案是促进学校发展p社会进步的重要工具,重视高校档案对领导决策p职能建设具有指导意义。二是可以办出特色,以云南大学档案馆为例,该校保存有较为丰富的名人档案,可以以名人档案作为宣传口号,加深社会影响力,发挥育人功能,并以此为契机,增强社会各界档案意识。

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发展各类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都要贯彻发展先进文化的需求,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为增强高校档案的社会服务功能,实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的愿望,作为档案文化产业建设的主体,高校档案机构可以并依托一定的高效优质的智力和劳动力成果来提供服务和信息产品来增强服务社会的功能,一是高校档案馆以可公开的馆藏档案信息资源为基础,积极开发各种形式和内容的档案文化产品,如“编史修志”,出版档案出版物,以及依据丰富的档案材料创作影视剧本,加工制作具有档案文化社会意义的纪念品和珍藏品等;二是发挥高校档案馆的技术优势,发展档案专业技术服务业来满足社会需求,包括日常用品生产业如传统档案装具和包装材料加工,同时也有各类档案保护技术设备制造,档案软件开发,档案信息网络建设等方面,在实际工作中灵活地运用《办法》的指示和政策,为高校各项职能活动服务。

各个高校在档案工作中要进一步贯彻落实《办法》的实质和精神,在制度建设和提升队伍素质方面要不断改进服务方式,增强服务学校和社会的能力与水平,促进高校各项工作科学发展和加强自身建设,提升服务学校和社会的能力及水平。

注释:

①任宁.浅谈依法治档与高校档案管理现代化[J].2002,03:148-150.

最新的档案管理办法范文第4篇

1 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现状分析

1.1 社会保险的参保人数增长迅速

我区社会保险的参保数,增长迅速。2009年底,全国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23550万人,比2008年末增加了1659万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民工人数为2647万人,比2008年末增加231万人。根据《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1-2012年)》指出,到2012年,中国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超过2.23亿,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超过4亿,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超过1.2亿,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超过1.4亿,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超过1亿。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企业年金的人数逐年增长。可见,我区社会保险档案与日俱增,社会的发展对社会保险档案的要求也在提高,需要对社会保险档案进一步创新。

1.2 负责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的部门分散

公民个人社保档案分散在不同的管理部门中管理。具体情况是:社保中心管理着养老、医疗、工伤等法定的基本保障档案;民政局管理着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城市最低生活保障金;商业保险公司管理着公民个人补充保障的一系列保险金。由于管理机构分散、不集中,使人们在利用公民个人社保档案时,存在着许多不便。例如,我们如果需要了解公民个人就业及保险金交纳情况,需要到几个不同的管理机构去了解,这样就给公民个人和组织在查询工作中带来了很大的不便;而且这种分散的管理,使整个社会保障体系出现了许多漏洞。

1.3 社会保险的经办效率和范围需要扩大

社会保险覆盖范围不断扩大,经办管理效率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近年来伴随着生活中网络的普及和对税务、银行等网上业务的接受,热切期待社会保险经办业务网际申报模式的实现,而传统性纸质档案管理约束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参保者要求简化手续、便捷服务的利益诉求,因而我们应从社会保险事业发展的战略高度认知社会保险档案管理问题,再继续讨论介质原始性问题显然已是过去时了。现今解决档案数字化的关键是讨论如何确保数据归档前后原始性认证和原始性保证问题。

2 我国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系统存在的问题

2.1 对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不够重视

由于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是比较新的工作,人们还不是很重视。社会保险工作的重点都集中在扩大基本社会保险的覆盖面,强化社会保险基金的征缴和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等方面,忽视了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使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处于无序状态,其作用无法得到充分发挥。

2.2 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体制不规范

由于目前的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制度缺乏统一的规范和标准,造成归档范围不明确,社会保险文件材料收集不齐全,档案管理方法不健全等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社会保险档案专职人员难落实。有些社会保险部门档案机构不健全,没有专职或兼职人员管理档案,即使有,也是临时抽调,没有经过专职培训,严重影响社会保险档案的质量。

2.3 社会保险档案存档的条件差

由于场地限制和经费不足等问题无法解决,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始终未能列入社保经办机构的议事日程,大多数社保经办机构至今未设立固定的场所存放档案,历年累积的社会保险档案只能由经办人员分别保管。由于没有专有的库房,只能存放在潮湿的房间里,致使社会保险档案存在诸多安全因素。这种不规范的档案管理方式不仅查阅起来非常困难,也给日常经办工作带来许多不便。

2.4 缺乏专业社保档案的管理标准和规范

社保档案管理缺乏国家标准,职工档案管理仍在执行1992年劳动部与国家档案局共同制定的《企业职工档案管理规定》,而该项制度中的部分条款如适用范围、归档范围、管理形式、交接流转等规定已经不适应现实工作的需要,亟须修改。在没有统一标准的情况下,有的制订了一些社保档案的地方标准,有的地﹑市制定和公布了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办法、低保档案管理办法,而全国许多地﹑市则没有建立相关管理标准和规范,造成社保档案的各地管理方法不统一。在不同专业类别中,管理的规范和水平也不一致。

3 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的解决办法

3.1 社会保险档案人才配备

加强社会保险档案人员政治修养与素质。熟悉与通透国家政策,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增强思想意识,掌握管理理论与各项业务工作相结合的原则,运用信息处理技术深入开发档案资源的本领,满足各层次信息需求,同时维护档案的真实性、可靠性、权威性与原始性。 提高档案人员专业技能。针对新形势下对社会保险档案工作的要求,要有重点、有目的地培养档案人员知识与技能。 而在新形势更加需要人事、档案、计算机三位一体复合型人才,用科学的思想、组织、方法和手段,对档案工作进行有效的管理,使之获得最佳的工作效益。

3.2 将纸质档案转换成数字档案存档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出于业务办理需要,会在办理过程中出现大量的纸质材料或证明,各类保单合同、证件扫描件以及各种需要存档备查的档案资料,是非常庞大的一个数字。纸质材料保存起来不方便,但是将这些材料进行电脑扫描储存,就可以将纸质档案转变成数字档案。根据档案工作的实际需要,可灵活运用,如目录数据适宜采用文本录人;全文数据则可以采用图像扫描录入;而一些当前常用的数据可制作成光盘。

3.3 根据社保档案类别进行分类管理

根据不同档案的类型进行分类管理,方便查找、储存,可以防止档案的丢失与缺漏。应针对不同门类的档案,确定不同的归档整理方法。首先,确定立卷原则。遵循文件材料的形成规律,保持文件之间的有机联系,按社保档案不同价值性质分类,以便于保管和利用。其次,确定归档形式。根据各社保经办单位文件材料形成的类型,确定以“件”或“卷”进行整理、归档的文件材料范围。最后,根据社会保险档案的保存价值确定“永久”、“长期”和“短期”三种保管期限。

3.4 建立全区统筹的社保管理系统,规范标准

建立全区统筹的社保档案管理体系可以为社会保障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和不断完善奠定重要的基础。为适应劳动者的流动和工资收入的变动,对每个劳动者按号码设立档案卡,并用计算机储存,记录公民个人历年的工资收入情况。在全区设立计算机网络,对每个劳动者的情况进行追踪记录;并建立全区范围内统一的网络查询接口,允许公民定期查询,同时也可替他们预测,比如退休时可拿到多少养老金,以提高工作的透明度。

最新的档案管理办法范文第5篇

一、民政档案与民生档案

1.民政与民生

民政部是国务院管理有关社会行政事务的职能部门,主要负责民间组织管理、救灾、社会救助、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优抚安置、区划地名、社会福利与慈善、社会事务等工作。民政工作的职能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一是保障民生,二是发展民主,三是服务社会。

民生问题涉及的内容很多,最主要的是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包括温饱、安居等;发展需求,包括教育、卫生、文化等;安全需求,包括劳动生产安全、食品药品安全、生活环境安全等。重视民生、改善民生、解决民生,重点是保障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满足群众发展需求,确保群众的安全需求。民政与民生密切相关,民政工作是解决民生的基础内容,主要着眼于解决民生的基本生活需求和发展需求,通过做好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优抚安置等工作,重点保障人民群众特别是“三个群体”的基本生活,满足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通过做好社区建设、民间组织和地名、婚姻、殡葬等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工作,满足群众的发展需求。无论是保障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还是提高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水平,都是在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解决民生。

2.民政档案与民生档案

民生档案,从广义上讲包括涉及民生领域的档案工作,在民生领域形成的档案。从狭义上讲包括各类与民生有关的专门档案。

民生工作涉及方方面面,民生档案的种类极多,主要涉及以下领域及内容:

民主政治档案。包括公民在参与民主选举、保障权益、申诉个人利益问题、妇女权益、残疾人权益、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所形成的档案。

社会保障档案。包括公民在劳动就业、失业、工资福利、低保、社会救助、收入分配、养老保险、生产安全等方面所形成的档案。

企业改制档案。包括企业资产评估、流向、转让、拍卖、重组以及职工安置、分流、政策处理等方面所形成的档案。

教育卫生档案。包括学校教育收费、学生招录、学籍管理以及群众健康保健、医保等方面所形成的档案。

安居乐业档案。包括土地承包、拆迁征用、房屋权属、山林延包、移民安置、人口、计生、婚姻、公证、户籍、农民工、转业复退、知青安置、环境居住、食品安全等方面所形成的档案。

绝大部分民政工作直接关系到民生,可以说,民政档案尤其是民政专业档案,就是民生档案,民政部门是民生档案工作的主力军。民政部门形成的民生档案有:

社会救助档案:主要包括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等方面档案;还有农村五保供养、灾害紧急救济、医疗救助、流浪乞讨人员救助中形成的档案。

社会福利工作形成的档案:如改建、扩建、新建城乡敬老院、福利院、光荣院,发展慈善事业,改善孤残儿童的生存、生活条件方面的档案。

优抚安置工作形成的档案:评残、批烈,优待、抚恤,烈士纪念建筑物管理,退役士兵安置,干休所管理过程中形成的档案。

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工作中形成的档案:在指导村(居)民自治和城乡社区建设工作中形成的档案。包括新农村建设档案、城市社区档案等。

民间组织登记管理工作中形成的档案:依法对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进行登记管理和监察过程中形成的档案。有民间组织登记档案。

行政区划和地名管理档案:在区划、地名管理和行政区域界线管理工作中形成的档案。包括地名档案、勘界档案和界线管理档案等。

婚姻管理、殡葬管理和儿童收养管理等工作中形成的档案:包括婚姻登记档案、殡葬档案、收养登记档案等。

救灾工作中形成的档案:自然灾害救助应急体系建设,核查并灾情,管理、分配中央救灾款物并监督使用,组织、指导救灾捐赠等工作中形成的档案。

二、规范民政专业档案管理,促进民生建设

民政工作的多元性和社会性决定了民政专业档案种类较多,而且大多数专业档案形成于基层民政部门,这些民政专业档案是民生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和《国家档案局关于中央、国家机关档案机构主要职责范围与业务管理权限的意见》规定,民政部档案资料馆有权利也有责任制定民政专业档案的管理办法、规章和业务标准、技术规范。近年来,部档案馆积极与国家档案局合作,在民政系统开展了大量的调研工作,制定了一些民政专业档案管理办法,规范了这些专业档案的管理。可以说,这不仅从源买上保证了民生档案资源的质量,而且为民生档案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创造了条件。从而有力地推动了民生档案工作。

1.建立健全法规体系

1999年,民政部档案资料馆召开了,全国民政档案工作座谈会,确定了民政档案综合管理的思路,为各级民政档案部门提出了具体工作任务:不仅要管好文书档案,而且要管好民政专业档案;不仅要做好档案保管工作,还要做好档案的利用工作;不仅要做好档案的实体管理工作,而且要做好档案的业务指导工作。2006年,为进一步提高民政专业档案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其在落实“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民政工作宗旨、提高民政工作的效率和水平、打造“阳光民政”、服务人民群众方面的重要作用,使民政专业档案工作与民政业务工作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民政专业档案工作的指导意见》,对民政专业档案管理的方式方法、体制机制、信息化建设、法制建设、服务方式等提出了指导意见。为了实现民政专业档案规范化管理,部档案资料馆加大了调研的力度,与国家档案局联合印发了相关专业档案管理办法:1997年国务院勘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国家档案局联合印发了《勘界档案管理暂行规定》;2001年7月10日,民政部与国家档案局联合并实施《地名档案管理办法》;2003年12月18日,民政部与国家档案局联合并实施《收养登记档案管理暂行办法》; 2006年1月23日,民政部与国家档案局联合并实施《婚姻登记档案管理办法》; 2007年12月1 1日由

国家档案局、民政部、农业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意见》;2008年1月15日由民政部办公厅和国家档案局办公室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最低生活保障档案管理的通知》。目前,伤残抚恤人员档案、民间组织登记档案、殡葬事业单位业务档案、行政区域界线档案、社会救助档案、城市社区档案、村委会档案等专业档案管理办法正在进行分类研究和制定过程中。婚姻登记档案、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档案、农村五保档案、医疗救助档案、城市低保档案、村委会选举和村务公开档案等专业档案的管理标准也在制定过程中。《民政专业档案的形成规律及管理研究》课题已列入研究计划。一个健全的民政专业档案法规体系的建立,必将有效地规范民政专业档案的管理。

2.加强培训指导和督察工作

培训,为了保证专业档案管理办法得到有效贯彻实施,民政部加大对省级民政部门的培训指导力度。每个专业档案办法出台后,部档案馆都举办培训班,请有关领导、专家授课,详细解读办法,并对办法的贯彻提出具体要求。1998年为宣传贯彻《勘界档案管理暂行规定》,举办了全国勘界档案管理培训班,2001年举办了《地名档案管理办法》培训班,2004年举办了《收养登记档案管理暂行办法》培训班;2006年举办了《婚姻登记档案管理办法》培训班,2008年举办了“低保档案管理培训班”,2008年还举办了“新农村建设村务档案管理培训班”。各省还举办所辖范围内档案人员培训班,通过层层培训,使档案人员真正掌握办法的内容和要求,更好地执行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