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管理部(精选5篇)

  • 采购管理部(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笔者认为,要通过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来提高采购工作的管理水平要遵循四个方面的具体要求,即:正确认识是前提、制度保障是基础、程序合理是重点、执行有效是关键。只有做到这些,并结合各自企业实际,予以适当的完善和补充,才能真正达到通过加强内…

采购管理部(精选5篇)

采购管理部范文第1篇

关键词:物资采购;管理;控制

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重点工作任务,是企业为了提高经营管理效率、保证信息质量真实可靠、保护资产安全完整、促进法律法规有效遵循、规避生产经营风险,由企业管理层及其员工共同实施的一个管理过程。而物资采购环节又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重点,因为采购直接关系到生产的质量,关系到企业的成本和利润,是企业实现低成本,高效益的重要环节。那么,如何才能通过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来提高采购工作的管理水平呢?

笔者认为,要通过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来提高采购工作的管理水平要遵循四个方面的具体要求,即:正确认识是前提、制度保障是基础、程序合理是重点、执行有效是关键。只有做到这些,并结合各自企业实际,予以适当的完善和补充,才能真正达到通过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来提高企业采购管理水平的目的。

一、正确认识,是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提高采购管理水平的前提。

从企业管理层到具体的采购业务部门每一名工作人员对采购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有个正确的认识,是保证内部控制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和取得成效的前提。管理层要着眼于企业的科学发展,善于从宏观层面审视采购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并纳入重要的企业议事日程。采购业务部门的工作人员要以高度的责任感,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服从服务于采购工作的内部控制管理要求。也就是说,企业的一切管理工作,应遵循内部控制管理要求;企业的一切决策,应统驭在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之下;企业的一切活动,都不能游离于内部控制管理之外。这既是完善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更是全面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需要。

二、制度保障,是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提高采购管理水平的基础。

建立完善的物资采购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既是满足提高采购管理水平的需要,也是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同时更是全面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需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通过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来规范和管理采购程序和标准,并开展定期的评价和维护,必将为采购管理水平的提高、确保资金的安全完整、有效抵御和控制经营风险、实现经营管理目标等几个方面提供有力的保障。强化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建立是进一步强化公司内部经营管理、全面提升管理水平的客观要求;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使企业的经营活动全过程均处于受控状态,确保采购业务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促进采购工作的规范运转。

三、程序合理,是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提高采购管理水平的重点。

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其实质是强化企业的过程管理和流程管理,因此制定严密合理的采购业务管控程序就是提高采购管理水平的重点。包括采购计划方案的编制审定、供应商的选择与价格确定、合同签订与管理、物资验收入库、采购付款与往来核对、采购业务的分析与考核等管控节点。

(一)采购计划、方案的编制与审定环节。这一环节可以使企业最大限度地控制采购预算,其一般管理控制程序为采购部门根据企业生产经营需要,提出物资采购的申请,仓储或有关部门平衡库存后由物资管理部门编制采购计划,经财务管理部门审核后报采购主管领导审定。采购部门根据采购计划编制采购方案,采购方案应明确采购的原则、采购的渠道、供应商的选择方式和范围等内容。这一环节的管理控制重点是检查采购方案是否经采购部门负责人审核,是否明确采购物资的具体数量、质量要求、交货期、采购方式等,相关审定是否符合权限。

(二)供应商的选择与价格确定环节。这一环节是采购管理控制工作的重点,可以使企业的采购预算资金得到有效的使用,使企业经营成本降低,并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营效益。其一般管理控制程序为采购部门应根据审定的采购方案,通过招标、竞争性谈判采购或询价采购等方式确定供应商与采购价格。这一环节的管理控制重点为采购是否经过询比价、有无询比价记录,通过招标方式采购的是否符合招标管理规定,对大宗、批量、重要及特殊物资的采购是否采取招标方式,应集中采购的是否有违规自行采购的现象,相关审定是否符合权限。

(三)合同签订与管理环节。这一环节可以规避采购风险,保证企业的合法利益。主要通过合同范本管理,提高合同管理工作的规范化,降低合同签订风险;通过资质信用管理,建立供应商诚信档案体系,降低了履约风险;通过合同风险点管理,强化合同履行的风险意识,减少合同履行风险;通过合同会签管理,提高合同审批效率,规范业务流程;通过合同履行管理,加强经营过程的控制能力,提升公司精细管理水平;通过合同统计分析管理,提高公司经营决策自我分析能力。这一环节内部控制管理的重点是检查相关部门是否对合同进行审核,签订的合同是否送交财会、法律等相关监管部门。

(四)物资验收入库环节。采购物资到货后,物资管理部门应组织采购、质检、仓储等部门对到货物资进行检验清点,质检部门出具检验报告,仓储部门依据检验合格的报告办理入库手续,编制入库单,登记库存明细帐。这一环节的管理控制重点是检查物资入库验收资料是否齐全,验收入库是否符合不相容要求,库存明细账登记是否及时。

(五)采购付款与往来核对环节。财会部门应依据采购合同、入库单、发票等及时作账务处理。采购款的支付应由采购部门根据采购合同及到货情况提出申请,填制付款申请单,附齐相关单据,经采购等部门负责人审核签字后送财会部门审核,财会部门根据资金安排、使用计划、预付情况及合同约定办理款项支付手续,采购款支付应经相关领导审批后办理。这一环节的内部控制管理重点是检查财务入账手续是否齐全,暂估入账是否及时合理;检查采购款支付的依据是否齐全,与合同约定是否相符,相关审批是否符合权限。

(六)分析与考核环节。在“分析”环节上,企业采购部门应会同有关部门定期对计划准确率、保证供应率、质量合格率、厂家直供率以及采购管理等情况进行分析,并向企业有关会议报告;在“考核”环节上,企业应建立与采购相关的考核办法,定期对采购管理情况进行考核。

四、执行有效,是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提高采购管理水平的关键。

在建立了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和严密合理的采购程序的基础上,是否能够有效执行就是关键。一是可以通过拓宽监督管理渠道,来保证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实施,企业纪检监察、审计等监督管理部门要切实发挥监督的职能作用,对采购业务要由事后监督向事前、事中的监督进行转变,并要充分发挥职工群众监督的作用,督促和约束采购部门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促进内部控制管理的有效运行。另外,还可以通过制定内部控制管理考核及其责任追究制度来强化执行力,明确相关部门及员工在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中应承担的责任,加大员工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的考核力度,对工作责任心不强、敷衍了事、完成不力,以致造成后果的人员进行责任追究,并视情节轻重予以通报、警告处分或给予必要的处罚来增强了各级管理人员的内部控制管理意识,以此来提升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对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履行意识。

综上所述,通过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来提高采购管理水平,是企业改革与发展的要求,是企业提升综合市场竞争能力的要求,需要我们在工作实践中科学运用,不断完善和提升。

参考资料

采购管理部范文第2篇

我国现行的《政府采购法》于2003年开始实施,至今已经十几年的时间,但是由于历史发展和管理模式的特殊性,国内高校无法完全按照政府采购法的要求进行采购,一直采取“分散采购”与“自行采购”相结合的方式开展采购工作。多年来,高校采购工作在探索中前进,采购模式不断改进,采购效率不断提高,但是高校采购信息的公开性、采购过程的严谨性和评审专家抽取的合法性仍需要进一步规范。

2015年,财政部要求国内部署高校采购工作参照财政部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报批报备,至此国内部署高校按照教育部要求,相继建立独立采购部门,采购限额、采购方式、采购流程等均严格按照政府采购法要求执行,高校采购工作开始步入正轨。

一、高校采购工作内部控制管理现状

2016年,财政部《关于加强政府采购活动内部控制管理的指导意见》,彰显了财政部对政府采购活动内部控制管理的高度重视,文中提出“加强政府采购活动内部控制管理是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的内在要求,对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推进依法采购具有重要意义”。在“放管服”改革的大背景下,对基层各单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用好,接住”采购自主权,是各高校采购部门的工作重点。

事实上,现在我国大部分高校已明确了采购归口部门,高校采购工作从最初的“分散”状态,逐步探索“集中”,随着2016年财政部发文对高校科研设备采购进行松绑,高校采购工作初步达到了政策规范与实际操作层面的平衡状态。高校采购归口部门需制定完备的规章制度、采取有效的风险防控手段来保证高校采购工作的规范运转。

二、高校采购工作内部控制管理举措

1.加强风险意识,明确责任主体

采购工作是一项流程复杂、规则严谨且廉政问题高发的管理工作,高校管理层面应提高对采购工作的重视程度,应掌握采购内控管理工作的组织实施情况,建立定期风险评估机制,采购流程设置风险评估点,重点关注高风险领域。高校采购部门需对照相关法律法规梳理不同采购项目的风险等级,为每一个采购项目建立风险事项档案,做到全岗可控、全程可控、全方位可控,提升高校采购工作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2.加快建章立制,优化采购流程

完整合理的制度规范是采购工作正常运行的根本,很多高校在采购内控制度设计仍存在很多欠缺,采购部门容易盲目陷入繁重的采购任务中而忽略了制度建设工作。高校采购工作应以内部控制管理为导向,以国家采购法律法规为标准,科学合理进行制度体系建设,制度规则应覆盖采购工作的全流程,切实做到所有采购环节有章可循,对采购计划的制定、采购项目的申请、采购信息公告、变更采购方式、进口产品报批、供应商投诉处理、合同签订等流程制定标准操作流程,最大限度的避免程序风险,形成完备的内控制度体系。

3.科学岗位设置,规范权力运行

近年,国内很多高校设立了独立采购部门,采购部门大多处在组织架构建立阶段,人员配备紧张、一岗多责、权责不清的问题普遍存在。因此,高校采购应在“不相容岗位分离”原则上,充分配备专业采购人员,建立岗位间制衡原则,确保采购需求制定与采购文件审核,合同履行与验收管理等岗位分别设置,高风险采购环节多人参与,实施定期轮岗制度,明确采购项目责任制,防止权力集中出现廉政问题。

4.强化技术保障,提高采购效率

高校采购部门应当依托信息化手段固化采购流程,将内控理念、采购制度体现在信息系统中。将采购预算编制、采购计划编制、采购申请审批通过管理系统实现流程化审批,采购项目全程无纸化办公;探索供应商管理、供应商服务质量跟踪、评审专家管理、评审专家抽取等管理职能通过电子化手段实现,采购信息全程可追溯。现在很多高校已经建立了采购管理系统,专人负责采购审核,有效提高采购效率,强化了采购工作的内部控制管理。部分高校推出了网上竞价平台,供应商在同一平台提供报价、服务,有利于促进公平竞争,提高采购效率。

5.加强信息公开,引入外部监督

现有高校内部控制监督常常都是事后评价,监管部门并未参与采购全过程,导致内部监督流于形式,未发挥有效监督作用。各高校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做好采购项目的全过程信息公开,明确主动公开事项基本目录,明确信息公开工作机制,提高采购透明度。针对采购合同、采购项目质疑及处理情况等信息公开薄弱环节,加强内部监督,保证信息公开工作真实有效。同时考虑引入外部监督,对采购工作实行多方位监管,提高高校采购工作管理水平。

6.注重全面管控,确保全流程可控

采购管理部范文第3篇

关键词:物资采购;管理;控制

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重点工作任务,是企业为了提高经营管理效率、保证信息质量真实可靠、保护资产安全完整、促进法律法规有效遵循、规避生产经营风险,由企业管理层及其员工共同实施的一个管理过程。而物资采购环节又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重点,因为采购直接关系到生产的质量,关系到企业的成本和利润,是企业实现低成本,高效益的重要环节。那么,如何才能通过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来提高采购工作的管理水平呢?

笔者认为,要通过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来提高采购工作的管理水平要遵循四个方面的具体要求,即:正确认识是前提、制度保障是基础、程序合理是重点、执行有效是关键。只有做到这些,并结合各自企业实际,予以适当的完善和补充,才能真正达到通过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来提高企业采购管理水平的目的。

一、正确认识,是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提高采购管理水平的前提

从企业管理层到具体的采购业务部门每一名工作人员对采购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有个正确的认识,是保证内部控制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和取得成效的前提。管理层要着眼于企业的科学发展,善于从宏观层面审视采购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并纳入重要的企业议事日程。采购业务部门的工作人员要以高度的责任感,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服从服务于采购工作的内部控制管理要求。也就是说,企业的一切管理工作,应遵循内部控制管理要求;企业的一切决策,应统驭在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之下;企业的一切活动,都不能游离于内部控制管理之外。这既是完善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更是全面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需要。

二、制度保障,是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提高采购管理水平的基础

建立完善的物资采购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既是满足提高采购管理水平的需要,也是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同时更是全面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需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通过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来规范和管理采购程序和标准,并开展定期的评价和维护,必将为采购管理水平的提高、确保资金的安全完整、有效抵御和控制经营风险、实现经营管理目标等几个方面提供有力的保障。强化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建立是进一步强化公司内部经营管理、全面提升管理水平的客观要求;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使企业的经营活动全过程均处于受控状态,确保采购业务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促进采购工作的规范运转。

三、程序合理,是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提高采购管理水平的重点

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其实质是强化企业的过程管理和流程管理,因此制定严密合理的采购业务管控程序就是提高采购管理水平的重点。包括采购计划方案的编制审定、供应商的选择与价格确定、合同签订与管理、物资验收入库、采购付款与往来核对、采购业务的分析与考核等管控节点。

(一)采购计划、方案的编制与审定环节。这一环节可以使企业最大限度地控制采购预算,其一般管理控制程序为采购部门根据企业生产经营需要,提出物资采购的申请,仓储或有关部门平衡库存后由物资管理部门编制采购计划,经财务管理部门审核后报采购主管领导审定。采购部门根据采购计划编制采购方案,采购方案应明确采购的原则、采购的渠道、供应商的选择方式和范围等内容。这一环节的管理控制重点是检查采购方案是否经采购部门负责人审核,是否明确采购物资的具体数量、质量要求、交货期、采购方式等,相关审定是否符合权限。

(二)供应商的选择与价格确定环节。这一环节是采购管理控制工作的重点,可以使企业的采购预算资金得到有效的使用,使企业经营成本降低,并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营效益。其一般管理控制程序为采购部门应根据审定的采购方案,通过招标、竞争性谈判采购或询价采购等方式确定供应商与采购价格。这一环节的管理控制重点为采购是否经过询比价、有无询比价记录,通过招标方式采购的是否符合招标管理规定,对大宗、批量、重要及特殊物资的采购是否采取招标方式,应集中采购的是否有违规自行采购的现象,相关审定是否符合权限。

(三)合同签订与管理环节。这一环节可以规避采购风险,保证企业的合法利益。主要通过合同范本管理,提高合同管理工作的规范化,降低合同签订风险;通过资质信用管理,建立供应商诚信档案体系,降低了履约风险;通过合同风险点管理,强化合同履行的风险意识,减少合同履行风险;通过合同会签管理,提高合同审批效率,规范业务流程;通过合同履行管理,加强经营过程的控制能力,提升公司精细管理水平;通过合同统计分析管理,提高公司经营决策自我分析能力。这一环节内部控制管理的重点是检查相关部门是否对合同进行审核,签订的合同是否送交财会、法律等相关监管部门。

(四)物资验收入库环节。采购物资到货后,物资管理部门应组织采购、质检、仓储等部门对到货物资进行检验清点,质检部门出具检验报告,仓储部门依据检验合格的报告办理入库手续,编制入库单,登记库存明细帐。这一环节的管理控制重点是检查物资入库验收资料是否齐全,验收入库是否符合不相容要求,库存明细账登记是否及时。:

(五)采购付款与往来核对环节。财会部门应依据采购合同、入库单、发票等及时作账务处理。采购款的支付应由采购部门根据采购合同及到货情况提出申请,填制付款申请单,附齐相关单据,经采购等部门负责人审核签字后送财会部门审核,财会部门根据资金安排、使用计划、预付情况及合同约定办理款项支付手续,采购款支付应经相关领导审批后办理。这一环节的内部控制管理重点是检查财务入账手续是否齐全,暂估入账是否及时合理;检查采购款支付的依据是否齐全,与合同约定是否相符,相关审批是否符合权限。

(六)分析与考核环节。在“分析”环节上,企业采购部门应会同有关部门定期对计划准确率、保证供应率、质量合格率、厂家直供率以及采购管理等情况进行分析,并向企业有关会议报告;在“考核”环节上,企业应建立与采购相关的考核办法,定期对采购管理情况进行考核。

四、执行有效,是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提高采购管理水平的关键

在建立了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和严密合理的采购程序的基础上,是否能够有效执行就是关键。一是可以通过拓宽监督管理渠道,来保证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实施,企业纪检监察、审计等监督管理部门要切实发挥监督的职能作用,对采购业务要由事后监督向事前、事中的监督进行转变,并要充分发挥职工群众监督的作用,督促和约束采购部门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促进内部控制管理的有效运行。另外,还可以通过制定内部控制管理考核及其责任追究制度来强化执行力,明确相关部门及员工在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中应承担的责任,加大员工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的考核力度,对工作责任心不强、敷衍了事、完成不力,以致造成后果的人员进行责任追究,并视情节轻重予以通报、警告处分或给予必要的处罚来增强了各级管理人员的内部控制管理意识,以此来提升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对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履行意识。

综上所述,通过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来提高采购管理水平,是企业改革与发展的要求,是企业提升综合市场竞争能力的要求,需要我们在工作实践中科学运用,不断完善和提升。

参考资料

采购管理部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物资采购与管理内部审计电厂关注重点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在电力企业的生产经营中,材料采购成本仅次于燃料成本,涉及大量资金的流转支出,因此物资采购与管理在电力企业管理中显得尤为重要。内部审计充分发挥预防、揭示和抵御的“免疫功能”,必须加强对物资采购与管理的专项审计。通过梳理企业物资采购与管理制度体系的完善性及执行情况,可以对物资采购部门在各环节经营活动的合理、合法、合规性进行评价,进一步提升物资采购与管理工作质量,降低采购成本,规范采购招标与会计核算,提高统计报表和会计信息质量,维护公司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效益的增加。

一、开展物资采购与管理专项内部审计的意义

1、根据内部审计“摸家底、揭隐患、促发展”的总体指导思想要求,抓住行业特点,从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企业资产的质量与安全着眼,内部审计要做企业领导决策和民众监督的“眼睛”。

2、内部审计从物资管理的内控制度入手,了解和掌握内控制度的制定是否符合闭环管理的要求,是否存在管理的漏洞和敞口的地方,了解内控制度是否接地气,在执行中有什么困难和缺陷,以及流程上哪里不顺畅,通过监督和评价活动能有效的关注企业政策、制度的贯彻执行情况,为管理者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3、物资采购与管理涉及的范围最广,管理当局必须高度重视物资管理,强化计划采购、科学使用、限额领用等环节,达到科学有效的管理,降低材料的损耗和不必要的损失,是企业保证自身效益水平挖掘潜力的重点地带。

4、发生业务往来的单位最多,加之涉及的资金量巨大,使物资采购与管理成为廉洁风险防控工作的重点领域。为最大限度地降低腐败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加强对各类廉洁风险的实时和动态监控,对意志薄弱或一时糊涂而导致的苗头性问题,能够及时给出预警和诫勉,开展内部审计监督是对关键岗位从业人员的关爱和保护,是一项保护从业人员政治生命和工作稳定的基础性工作。

二、开展物资采购管理内部审计的范围和主要内容。

电力企业开展物资采购管理专项审计中所称物资,为除燃煤外的所有物资,包括:生产中所需的备品配件、生产用工器具、消耗性材料、生产运行材料、技术改造中设备和材料、零星购置、低值易耗品、办公用品、劳保用品以及其他所需物资。

物资采购审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审计物资采购内部控制、采购计划、采购合同、采购招标、供货商选择、采购数量、采购价格、采购质量、物资保管、结算付款等。

三、审计关注的重点

要搞好电厂物资管理内部审计,就要抓住行业特点,从统计信息的真实性、采购物资的质量、采购决策流程着眼,除常规的审计流程和审计内容以外,应当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物资采购与管理内控制度的完善性和执行情况。审查和评价采购环节的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建立健全的制度体系是一方面,关键是制度是否得到严格执行。

2.物资计划与采购管理。

是否按时提报需求计划,补报计划是否按要求执行。提报计划规格型号是否齐全,物资描述是否准确,以免造成投标人难以投标或错供、误供,甚至影响生产。物资编码时是否存在一物多码问题,以免物资查询困难。

关注紧急采购比率,抽查物资是否已出库使用。是否存在多次招标行为,存在发标不规范现象,例如采购员在网上发标时描述简单、供应商准入条件不加限制,投标单位参差不齐,业务不相关的公司进行了投标。是否存在供应商盲目报价,过低的报价给决标造成了一定的难度,甚至供应商由于报价太低,中标后又放弃的情况。对前后采购价格相差较大(超过10%)的异常现象,是否及时进行分析、处理。抽查是否存在采购物资品名相同,物资编码一致但实际物资不一致现象。导致在系统中查看价格波动较大。检查是否有紧急采购存在流程日期不符合要求的现象。是否存在订单生成后,长时间未到货且未加关注现象。作废订单、未执行订单长期在数据库存在,造成统计报表不真实。

3.合同管理:合同编号、合同内容通用部分是否统一。合同内容中的合同日期、标的内容、序号等版本需要进行规范统一。签订合同是否及时,是否存在货物已到,合同还没有签完的现象。例如合同签订日期比实际到货日期还晚。

4.物资验收与入库管理。采购员对分管的物资是否有足够了解。采购员、计划员、供应商三方共同参与验收,是否存在到货验收不及时、验收单上缺少签字现象。是否存在物资直接送达使用现场,直接由使用人验收,存在风险。验收不合格物资是否及时处理。

5.物资入账与结算管理中是否存在个别采购员付款手续办理不及时,长时间压发票,甚至出现丢失或增值税发票过期不能抵税等现象。

6.物资仓储与出库管理中是否存在因仓库环境潮湿致使物资发生锈蚀现象。是否存在三年以上未使用物资情况。

7.物资盘点与报废管理:材料物资的D7I库存与财务账目库存数是否有差异。财务盘点报告是否齐全。技术改造更换下的设备是否及时进行废旧处理。

8.供应商管理包括新增供应商管理、供应商评估及供应商档案管理三个环节。应重点关注评估结果是否公示;供应商电子档案的保存;新增供应商的管理流程等。

9. 采购付款确认及付款执行情况审计中应重点审查付款的确认是否正确、付款处理是否合规。审查预付账款处理是否合规,是否经过申请、审批;收到采购物资后,是否根据供应商发票及时冲减预付账款;是否与供货商定期对账。

10. 监督招标过程和招标标准是否符合“公开选购、公平竞争、公正交易”的原则,确定在招标、开标、评标和定标过程中有无违反规定程序,私自与供货商串通、泄露招标信息等情况。是否存在供应商“小团体”现象,例如三家供应商一段时期内频繁一同出现,轮流坐庄等现象。

四、审计方法

采购计划审计主要采用分析法、复算法、复核法、检查法、源头审计法、全面审计法、简单审计法和重点审计法等方法。源头审计法是始终把握问题的根源而不被表象所左右。如一般物资采购的公允价格信息源是市场,在招标采购审计中,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审查是否履行了规范的招标程序,还应关注招标与市场价的差异,关注结算价与中标价之间的差异,关注中标人的实质性运作。全面审计法是对物资采购涉及到的每一个环节、每一项资料和资料的每一个方面进行全面审计的一种方法。优点是细致、审核质量高,缺点是效率低、成本高。简单审计法是在审计力量不足或者有特殊要求时,仅针对物资采购价格或者物资采购的其他某一方面实施审计的方法。重点审计法是针对重点物资(如采购数量大、单价高)、敏感性物资、问题较多物资的采购进行重点审查。

采购申报价格审计主要采用价格比较法、复算法、复核法、检查法、源头审计法、重点审计法和简单审计法等方法。采购合同审计主要采用检查法、函证法、询问法和重点审计法等方法。物资采购计划执行情况审计可以采用检查法、复核法、分析法、复算法、盘点法、鉴证法、抽样法、观察法、函询法、询问法、穿行测试等方法。

结束语

综上所述,物资采购管理审计是对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的审计。物资采购是企业供应链的重要环节,涉及资金数额大,是廉洁风险的高发领域。开展物资采购管理审计有助于完善企业内部控制,节约生产成本,为企业增加利润,还可以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

参考文献:

采购管理部范文第5篇

关键词 采购业务的转变历程 营运资金 管控方式 改进的方向

一、营运资金的概念

营运资金,为可用来偿还支付义务的流动资产减去支付义务的流动负债的差额,可以用来衡量公司或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其金额越大,代表该公司或企业对于支付义务的准备越充足,短期偿债能力越好。当营运资金出现负数,也就是一家企业的流动资产小于流动负债时,这家企业的营运可能随时因周转不灵而中断。

二、采购业务的转变历程

第一,单一采购职能。2008年以前国企内部实行集中采购,各内部单位不允许自行采购,国企采购部门的主要业务是保证企业内部单位生产经营的供应。保供是衡量采购部门的主要指标。资金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首先是集团公司拨入营运资金。其次是通过采购物资供应内部单位,从内部单位托收回款。其业务运营及资金周转比较单一。

第二,转变观念,开拓市场。2008年~

2012年,随着国企内部职能的调整,各内部单位自负盈亏,降低成本成为各单位的一项经营指标。采购部门采购水平被提出质疑,通过各单位的博弈,在集团公司统一发展目标的指引下,对于各内部单位的专用件,由各内部单位自行采购,对于通用件,由采购单位统一采购。采购部门的内部市场被压缩,采购降本的指标被增加。为了完成指标,利用掌握的资源,通过分析市场形势,在低点购入物资建立储备,根据内部单位的需要进行供应,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获利率。

第三,与大客户合作开拓市场,获取收益。2012年~2013年,在集团公司的指引下,开始在外部寻求需要资金的大客户,通过调研取证、办理抵押等保证措施,向有保证的大客户垫付资金,从中获取收益。在外部市场的支撑下,采购部门的获利收益开始向内部单位进行补贴,把内部销售价改为在采购价格的基础上加价0.5%对内部单位进行销售。

第四,利用采购优势,寻求客户开拓市场。2013年至今,随着国有企业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业绩评价体系的建立,对国企内部单位的负责人从多方位实行业绩评价,如外销收入、利润、经济增加值等指标来衡量负责人的业绩。针对采购部门来说,也由之前单一的采购职能转变为利润中心。如何获取利润,是对采购部门来说一个全新的课题。

三、采购部门营运资金管理的转变历程

第一,2008年前利用采购规模优势,获得供应商的商业信用,确保内部供应的资金运转。

第二,2008年~2012年积极进行市场分析和把握。在集团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向集团公司筹措2亿元左右的资金,分别建立了中板、轮胎、生铁、橡胶、优钢、油品储备,为集团公司降低采购成本、获得建储收益。

第三,2012年至今从多方筹措资金,一方面满足对内保供的需要;另一方面满足外部开拓市场的资金需要。加强了资金预算,召开专题会议统筹各项回款及开支。加强了对开拓经营资金管理,一方面对营销项目获利能力及资金占用逐笔进行审核;另一方面对通过的营销项目每周与业务科室进行沟通,确保资金到位。

四、采购资金的财务管控方式

(1)为满足资金需求,将资金筹措好、利用好,近几年采购中心不断探索筹措资金的方式。1)提高财务参与度。强调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的事前沟通,及时掌握资金需求,做到事前筹划。2)做好资金预算,月底各会计对下月资金收款进行预算,月度中间盯紧回款进度。3)加快了资金审批进度。积极与集团、股份财务部沟通,一方面了解清楚业务内容;另一方面在审核过程中积极配合,牵头提供资金融通需要的审核资料,缩短了审批时间。4)在细化利用上,做了以下工作:一是探索多种融资手段,满足资金需求,利用集团公司的资金平台,使用集团财务公司开通的电票、商票业务,通过先交纳30%的保证金来降低融资成本。二是改进融资方式,橡胶采购由之前的国内采购转变为直接进口,同时利用集团公司信誉,采用零保证金的信用证结算方式,节约财务费用。三是细化承兑汇票的管理,将承兑汇票的使用进行合理筹划,不简单按照面额支出,而是尽可能使用期限长的承兑汇票。将三个月内到期承兑视同现款,提供给营销部门谋取采购价差,提高收益率。四是为解决短期资金不足,财务部门将融资成本与营销资金需求挂连,一方面将资金向收益高项目倾斜;另一方面使营销部门合理承担财务费用,提高资金成本意识。五是加快资金周转速度,每月财务部门在预算分析会上次月预付账款控制计划表,向营销部门明示次月到期应清理的预付款明细,同时对上月到期未清理的提出考核意见。加快应收账款和预付账款周转天数,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

(2)加强资金管控,提高资金使用收益。为应对2014年集团公司准时化付款的要求,2014年应在资金管控方面周密筹划。1)合理调剂承兑汇票,采取以长换短的方式,以短期承兑贴现,补充现款的补足,减少承兑贴息,增加营销毛利。2)使用内部各单位开具的电子承兑和商业承兑,减少因新开具造成的手续费,节省保证金及手续费,为营销资金需求提供支持。3)对于能够使用信用证的供应商,利用银行的信用证优惠政策,开具信用证支持营销资金需求。4)提前与营销科进行沟通,对有缺口的资金进行协调,同时与各内部单位联系协调现款资金与承兑面额。对营销科新增计划与不执行的原计划和营销科沟通之后进行补位,对不能补位的及时与财务部沟通进行协调。5)每月初下发各类债权的预警。一是检查各责任会计预警的质量。二是检查各部门预警反馈质量。三是加大考核力度。6)每季度轮流对重要营销项目执行情况召开财务的评审会,识别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和存在的风险。7)加强应收及预付的过程控制,建立每月的沟通交流例会。一方面交流管控手段;另一方面各会计通过沟通加强信息沟通。应收款和预付款管控结果在财务科内部建立挂钩机制,加强财务管控力度。

(3)财务深入业务筹划,核算跟进,提高资金管控精细化,满足生产经营需要。1)财务事前参与业务筹划。其一,每月初要求业务部门上报营销项目明细表,该表格包含了每个项目的客户名称、供应商名称、采购物资、需要资金(其中现款或承兑)、毛利率、预计付款时间等。财务部门根据业务部门的上报,测算出每笔业务需要垫付的资金、资金成本、扣除资金成本后的毛利。对低于资金成本的项目提前和营销部门进行沟通,要求业务部门和客户进行沟通调整。对沟通后业务部门有异议的,形成初步营销项目建议表。通过采购中心的月度营销例会,确定当月的营销项目。其二,资金回款按照客户预算,客户回款预算责任分解到人,从预算准确率、过程监控、事后分析考核形成责任链,保证资金回款按照预算时间节点进行回收。其三,财务部门把业务需要资金时间和财务回收货款时间进行匹配,尽最大可能使资金流相互配比,减少财务费用的占用。其四,改进了财务费用管控方式。将资金使用成本计入使用部门,一方面将资金向收益高项目倾斜;另一方面使营销部门合理承担财务费用,提高资金成本意识。其五,通过事前参与筹划,一方面提高了业务部门算账能力;另一方面以净利润为指标,提高业务部门降低资金成本的积极性。2)根据集团公司对采购中心定位的改变,财务科为了规避资金在易货贸易中(下转第页)(上接第页)的风险,在往来账的科目上设置了开拓类科目,该科目主要用途是在和供应商客户签订了贸易合同后,把供应商的欠款转入开拓类科目下,提供贸易合同的资金保证。该办法对资金安全性保障方面非常有效,但大大增加了财务核算的难度和复杂性。财务科为此讨论制定了营销业务账务处理办法,从而明确了做账规则和审核办法,满足中心经营业务的需要。

五、继续探索,深化管控

按项目实施债权控制:营销项目实施方式多种多样,一个主体项目可以由不同单位汇总执行,债权会分别体现在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付账款中;一个主体项目根据规模的要求在一个年度内可以分次周转运行,情况较为复杂。2015年财务科将重新设计应收分析表格,分营销项目将对应项目的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付账款的各家数据、担保额度、到期收益、清理到期日期、延期次数、延期金额进行月汇总分析,过程中清理日到期前电话提示。

(作者单位为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采购中心)

参考文献

[1] 王玉娟.浅析营运资金管理的影响因素[J].商场现代化,2008(34).

[2] 崔益华、孙燕芳.论加强我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的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01).

[3] 彭家钧.营运资金管理在中国的实践与创新――基于海尔集团营运资金管理的案例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营运资金管理论坛论文集[C]. 2010 (02).

[4] 张先敏.企业战略、组织结构与营运资金管理――以海尔集团为例[A].中国会计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营运资金管理论坛论文集[C]. 2010(03).

[5] 毛付根.论营运资金管理的基本原理[J].会计研究,1995(1):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