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精选5篇)

  • 如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1.计算题教学,引导学生说清算理 计算题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所以计算教学中要求学生能够清楚、熟练地说出算理,是了解学生是否理解算理的最佳方法。在教学中,有些学生对于某一种算理听听似乎明白,但是真正理解与否,要看…

如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精选5篇)

如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范文第1篇

【关键词】数学;语言表达;思维能力;提高

数学语言是数学思想的表现形式,是进行数学思维和数学交流的工具。数学语言表达训练是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学好用好数学的有效措施。小学生由于年龄小,语言发展尚不完备,语言表达往往缺乏完整性、条理性,而且学生也习惯于用生活化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这种情形长期存在下去,就会阻碍学生数学思维的有效发展。所以,作为一个小学的数学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并以此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现就自己的一点认识与体会,总结如下:

1.计算题教学,引导学生说清算理

计算题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所以计算教学中要求学生能够清楚、熟练地说出算理,是了解学生是否理解算理的最佳方法。在教学中,有些学生对于某一种算理听听似乎明白,但是真正理解与否,要看他能否清楚地表达出来,并且算理的表达要求有条有理、有根有据,符合逻辑关系。计算教学中,我们一定要让学生清楚的把计算方法说出来,不能只停留在会算上,要在完整表达算理的基础上慢慢地训练学生算的又快又准。

2.解决问题教学,引导学生说清思路

解决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精练的教学语言可以帮助学生了解题目的结构,便于分析数量关系,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有些孩子会解决问题,但却不能说出所以然,即不能用语言有序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因此,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

通过反复训练,学生就会把整个观察、分析过程用一段连贯而完整的话表达出来,以后教学这种类型的解决问题时,仍然坚持让学生认真观察后口述分析过程,逐步就会思路清晰,表达流利,这表明学生的分析能力也提高了,初步掌握了分析方法。

3.几何形体的教学,引导学生说出特征及联系

几何形体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更能发展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许多图形公式,在解决问题中要求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如果不理解只是机械的背下来那么在应用公式解题时就会遇到障碍,所以要求学生理解并能完整的叙述公式的推导过程,整理思维并训练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是提高几何形体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操作是激发学生内在创造潜力的重要途径。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在具体的看、摸、折、量、比、算等操作活动中,经历知识的发现、问题的思考、规律的寻找、结论的概括、新知的重建等一系列数学活动过程,这本身就是充满了生命活力,体现创新意识的过程。全体学生人人通过自己说、同桌说、小组说都能得到“说”的机会,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协调发展。这样手脑并用,就能为学生数学语言的发展、思维方式的开拓打下坚实的基础。

4.概念教学,引导学生将词说准确

概念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发展学生的智力。任何一个数学概念都是对客观现实中一类对象的本质属性抽象概括的结果,学生对某一概念是否理解、能不能运用在解题过程中去,在他对具体的题目、解题方法的描述中表现的淋漓至尽,因为数学语言在逻辑上是非常严密的,一些数学术语都有它特定的含义,许多概念、法则、性质等一字之变就会产生谬语。小学数学中有大量的概念,数学概念中的“字”、“词”都有特定的内涵,都直接关系到小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使用。书本上文字形式的概念较为抽象,学生难以理解,造成他们语言表述往往不准确,不严密,缺乏条理性,因而,在教学中,教师要及时加以指导。要注意培养学生语言的完整性、准确性,使他们能运用准确、清晰、明白、简炼的数学语言进行概括和表达。

在教学时,少说或多说一个关键性的词语,就有可能把原意改变,给学生学习带来麻烦,造成错觉。如:“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如果把“又”字丢掉了,会给学生造成概念上的混淆,因为“除法”是一种运算,而“比”是一种关系。学生结合具体的数学内容用准确、精炼、清晰、完整的语言表述算理和解题思路以及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久而久之,学生既会想,又会说;既可以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又可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5.教学内容的总结时,引导学生将方法说精确

如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范文第2篇

一、鼓励学生“敢”说、“勤”说、“会”说

1.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以更多的发展和表达的机会,教学要发扬民主,提倡“群言堂”,倡导多向信息交流

我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会投以学生鼓励的眼神,并给予他们激励的话语,如:“你说得真棒,你的脑子好灵活,词语真丰富啊!”之类的话语。有的学生受到我真诚的赞赏后,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在我的语文课堂上,他们常常显得自然大方,课堂发言越讲越有兴趣,越讲越有声有色。我认为这样的语文课堂,既调动了学生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

能力。

2.语文教学课程标准“教学建议部分”对说话教学作了明确

规定

说普通话,语音清晰,态度自然,说话语句连贯,意思完整,明白;用语文明,得体等。因此,在我的课堂教学中,我常常要求学生说话要“吐字畅新”,即:发声时气息的通畅、吐字共鸣的准确。因此,我们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就要教会学生说话的方法。另外,词汇贫乏是学生“发言不好”的表现之一。这固然与词汇储备不足有关,同时与不能善于调动利用也有关系。教师不但要在平时积极引导学生积累词汇,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词汇储备有大致了解,并巧妙地加以激活,养成学生善于调动词汇的习惯,以期辞采飞扬。说话不清,言之无序,也是“发言不好”的表现之一。教学中教师应授予学生说话顺序的常见的类型,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梳理语序,按序表达,以养成学生说时的有条不紊、层次分明的好

习惯。

二、为学生语言表达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走向深处的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学生在教学中真正参与进来,课堂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我在教学过程中是这样做的:

1.小组讨论

要改变这种状况,我在平时的教学中,特别是在自读课文教学中,我将前后左右的学生编成一个小组,当问题提出后,让每个小组的同学进行讨论并准备发言,这样学生在讨论问题的过程中,都会有充分表达意见的机会。然后,从每一小组中抽一名学生回答,其他同学作补充。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采用小组竞赛方式,看看哪个小组说得最好,这种方式能很好地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技巧,在课堂上学生积极思维争先恐后地举手回答问题,相

同的问题,经过学生的思维,不同的学生表达的方式是多种多

样的。

2.坚持“差异性”的教学观念

一个班级中学生个体之间的智力、非智力因素发展水平是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差异的。在教学过程的课堂提问时,我常常请学习一般的学生先回答问题,有时还让学困生回答,在他们回答不正确时,我再让学习好的学生回答。我认为在训练学生课堂语言表达能力时,可以分几个层次发问,由浅入深,让学生通过“跳一跳,摘到桃”尝到成功的乐趣。这样,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就随之高涨了。因为所有的学生都需要教师用热心去鼓励,用诚心去感化,用耐心去帮助。只有这样,才能变课堂教学中少数学生积极学习为全体学生主动参与。

三、注重教师示范性作用

要想让学生讲好话,教师本身应先做好示范;培养小学生课堂语言表达能力,特别要求语文教师能说好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并在语言的规范性上做出表率。回想我在刚参加工作时,由于在说话中夹杂着方言,这的确影响到我的课堂教学效果,后来,我整整用了一个假期认真培训普通话,纠正在教学中朗读的差误。现在,我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对学生说“请用普通话”;对个别语言表达差的学生,我都进行切实具体性的指导。比如:提问时,具体要求学生先说普通话,接着要求他们从什么角度回答问题,如何组织语言,问题的内在联系等,一一进行了认真的指导与训练。平时,我与学生谈话、上台讲演、集队训话时,我也要求学生的语言表达规范化。教师的示范作用影响是深远的,必须引起足够的

如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数学语言 表达能力 兴趣 规范 形式 条理

数学语言是一种由数学符号、数学术语、数学图形和经过改进的自然语言组成的科学化专业语言,是人类数学思维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特殊表达形式。在数学学习中,当学生用口头或书面语言的方式,把自己对知识的理解表达出来让对方明白的时候,他必须选择适当的表达方式,对要表达的内容进行逻辑整理,把头脑中的思路梳理清晰,并加以组织、巩固等一系列的再加工。因此,应用数学语言对于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是必不可少的,而它必须通过每一级数学教师长期的训练培养。本文就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这一问题提出以下观点:

一、明确数学语言的特点,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工具,是表达科学思想的通用语言和数学思维的载体,包含着多方面的内容。它与日常语言不同,是一种高度抽象的专业语言,是一种以符号表达为主的特殊语言。它的准确性可以培养学生诚实正直的品格,它的抽象性有利于学生揭示事物办呢之的能力的培养,它的简练和符号化特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概括事物的规律,有利于思维发展。

在定义三角形一课时,有的教师定义为由三条边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这样的定义其实是不准确的,应该定义为:由三条边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因为由三条边组成的图形不一定就是三角形,只有准确地表达,才能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数学概念,从而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

二、教师在课堂上要使用规范的数学语言

教师的语言对学生来说有着示范作用,对学生的语言习惯与能力的影响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要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首先要求教师语言要规范,给学生作出榜样。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在课堂上注意数学语言的运用,要善于将抽象的数学语言“口语”化、通俗化、形象化,数学语言与自然语言互译互释,以便学生理解、掌握数学语言。

在教学“位置”时,教师容易说成“小红在左边,小明在前面”等错误语言,因为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必须要有一个参照物,不能单独地说“某某在上面,某某在前面,某某在左边”等,而必须准确地说“小红在小刚的左边”,或是“小明在小梅的前面”。

三、采取各种形式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

1.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数学语言的美。小学数学中,要涉及许多概念,概念的掌握关系到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整体状况,它有助于学生数学语言的形成、发展。要引导学生学会抓住概念、性质和公式中的关键词语,用数学语言描述,避免表述不全、分类错误,甚至乱造术语、曲解概念的情况。因此要在学生的脑海中建立一个标准的语言模式和一些基本句式。“读”是给学生建立标准语言模式和基本句式的最好方法。

2.给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知识、交流思想的机会。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要求学生不仅仅要提供答案或运算步骤,还要描述他们获得答案的过程以及他们在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

在教学一年级上册“比多少”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动物王国里的小兔要盖新房子了,小动物们纷纷赶来帮忙,希望帮它把房子盖得又坚固又漂亮。“你们瞧他们做得多起劲呀!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比一比,你能知道什么?”可以鼓励学生自己试述思考过程,对个别说不完整的学生,可由同桌帮着说,最后让全班学生来说。教师要适时示范,让学生学有榜样,他们的口头表达水平就会随之提高。

3.让学生用语言有条理地表达思考过程。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有的题目, 学生能够解决,可是当问到他是怎么想的时候,他说了半天也表达不清楚。这说明学生表达时没有把思维很好条理化再叙述,需要老师一步一步引导和训练。

苏教版数学第一册第75页第11题:小芳第一次跳了35下,第二次跳了38下;小刚第一次跳了44下,第二次跳了39下。①小芳两次一共跳了多少下?②小刚第二次比第一次少跳多少下?首先,教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一是要让学生说出从题中可以知道哪些信息;二是根据老师给出的数字说出是谁第几次跳的。其次,解决第一个问题后,引导学生说出:这个问题就是把小芳第一次跳的35下和第二次跳的38下合起来,所以用加法计算。解决第二个问题后提问:“如果不改变问题的意思,你还可以怎么问呢?”引导学生说出:“小刚第一次比第二次多跳多少下?”最后让学生自己根据题中的条件提出问题,解答。

如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语文能力;言传身教;人文知识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2-0065-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22.040

卡耐基说过:“一个人的成功,百分之十五取决于他的专业知识,百分之八十五取决于他的口才和交际能力。”可见,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纵使学生的知识再丰富,但无法用来表达,无法与人交际,注定是失败的。语文学科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知识,提高语言技能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呢?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与探索,我总结出如下几点。

一、言传身教,教师要善于表达

正所谓言传身教,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影响到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我们都知道学生有着较强的向师性,教师的言行举止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试想如果教师本身不善于表达,语言表达能力低下,这样就会大大降低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与分量,直接影响到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为此,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首先就要在自己身上下工夫,深入研究语言艺术,善于交际与表达。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地位,赢得学生对教师的尊重与喜爱,同时也可以让学生看到一个富有魅力与活力的语文课堂,这样更加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语言是一门艺术,教师在教学时不能机械地照搬教材,按照教学大纲来讲解教材,而是要了解学生,钻研教材,深入研究语言艺术,将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用准确优美简练的语言衔接起来,要用语言来为学生打造一个有魅力、有活力的活跃课堂。这样不仅可以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同时更可以让教师的语言成为学生模仿的标准,让学生在不断的模仿中积极的内化,让学生准确地来把握语气、语调,掌握语言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做到口齿清楚、用词准确、条理清晰、语句精炼,让学生学会运用表情、动作等无声音的语言来辅助有声音语言的表达。这样才能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促进学生将语言素材转化为自身的语言技能。

二、人文积累,提高学生人文内涵

不管是语言表达还是书面写作都不是无病,不是词语的堆砌,而是作者对面前人或物的深层认知与充分想象,无不反映出作者丰富而扎实的人文素养,是作者情感的真实的写照,这样的语言表达与书面写作才能生色生辉,能够感染读者,产生情感共鸣。为此,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就必须要重视学生语言素材的积累,重视人文内涵的提高。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而且,现行语文教材所选入的文章篇篇文质兼美,有着生动优美的语言、丰富浓厚的文化内蕴,涉及人文、地理、政治等,是最佳的阅读材料与语言典范,都可以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有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为此,教师在教学中不要只是机械地来讲解课文,而是要深入挖掘文章的内涵,善于运用视频与音频等来为学生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以此来激起学生阅读的主动性、思考的独立性与思维的积极性,引发学生丰富的想象,让学生突破文字的局限,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与文本、与作者进行直接对话,这样才能让学生深入文本产生更多深刻而独特的见解与感受,以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同时,教师还要让学生有更多自主阅读的时间,让学生在阅读中展开思考,在阅读与背诵中不断将文本语言转化为自身的语言,这样才能不断夯实学生的语言基础,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在无形中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三、民主氛围,让学生自由地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学生只有在紧密、融洽的师生人际关系中,才能对学习产生安全感并能真实地表现自己,充分表达自己的个性,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潜能。”要让学生积极而自由地表达,就必须要打破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专制教学,营造出民主、和谐而愉悦的教学氛围,带给学生以自由与安全,这样才能让学生打消重重顾虑与种种不安,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展开充分而自由的说。

1.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俯下身来,与学生站在平等的位置上,成为与学生平等的参与者,耐心的倾听者,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而非以往教学中高高在上的传授者与批评者。这样处于平等而和谐的师生关系之下,才能帮助学生打开心门,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展开零距离的对话与交流,让学生的说更加主动,更加自由。

2.开展激励性评价。学生有着巨大的潜能等待我们去挖掘,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开发者与指导者,尤其要善于运用激励性评价,以真实具体而亲切的表扬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这样才能让学生扬起自信的风帆,开启远航之旅。为此,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善于抓住要点,发现学生的进步,在恰当的时机给予得当的评价。当然,也不可一味肯定,适时适度适量的批评同样也是一种鞭策。当学生出错时,教师要注意批评的语气、方式与切入点,引导学生自行修正。

四、丰富活动,让学生充分地说

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方知此事要躬行”。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既要以丰富的语言素材积累为基础,以强烈的表达欲望为前提,同时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中得到不断训练与提升。为此,我们要改变以往单一的语言训练方式,开展丰富的语言活动,以促进学生语言表达水平的不断提高。如复述课文,这并不是单纯的背诵课文,而是让学生在深刻理解文本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来复述文章,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水平,同时也更能促进学生语言水平的提高。如角色表演,这样的活动集知识性与活动性于一体,集创造性与思想性于一体,可以让学生在真实而生动的表演中进入角色,这样更加利于学生从人物的表情、动作,在特定的活动与场景中深刻的理解,同时更能让学生从人物特点与实际场景来把握语言,以促进学生语言水平的整体提高。

参考文献:

[1] 胡晓明.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2015(2).

如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范文第5篇

关键词:幼儿;谈话;表达能力;培养

谈话活动是在教师间接引导下,幼儿围绕一个中心话题,展开自由交流的活动。如何更好地开展谈话活动,其基本条件是幼儿之间、师幼之间的相互注意和引起注意。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往往一再要求幼儿倾听,却不太注意引导幼儿关注参与者发出的有效语言信息。在围绕话题谈话时,也是教师总结得多,幼儿得不到充分的表达。有的教师更不太关注幼儿运用语言交谈的规则,导致幼儿交往水平总是得不到提高。

一、营造宽松、自由的谈话氛围

在谈话活动中,谈话的氛围比较宽松自由。这种宽松自由的气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不要求幼儿统一认识,允许幼儿根据个人感受发表见解,围绕谈话主题说自己想说的话,说自己独特的经验。其二,不特别强调规范化的语言。谈话活动鼓励幼儿愿意交谈,积极说话,善于表达个人想法,但不要求他们一定要使用准确无误的句式、连贯完整的语段。实际上,谈话活动重在给幼儿提供说的机会,让幼儿在用语言交流的过程中,操练自己的语言并产生相互影响,通过提高自己对口语交流规则的敏感程度而发展自己的语言。

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应以参与者的身份参与谈话,在活动中,幼儿与幼儿、幼儿与教师之间可以平等、自由地交流思想观点,在这样的氛围中,幼儿心情愉悦,说话时不会紧张、担心自己出错,也就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这就不仅提高了幼儿参与谈话的积极性,也有效地维持了幼儿的注意力。其实,谈活活动就是要为幼儿提供众多的开口说话和与人交谈的机会,从而使幼儿能经常地练习和巩固已有的语言经验,提高对语言的敏感程度,不断地发展幼儿的语言交流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激发幼儿交谈的兴趣

在谈话活动中,幼儿必须围绕一个中心话题展开多方、自由的交谈。那么,这是一个怎样的话题呢?从实践来看,这个话题必须是幼儿熟悉的、新颖的,大家都关注的、感兴趣的内容,才能保证谈话的顺利进行。教师在选择谈话内容时可以基于以下三个途径:第一,预设的话题。在目前的幼儿园教材中,有许多很好的话题,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一个谈话活动。如“我们的城市”是一个帮助幼儿交流各人对城市看法的一个活动,如果平铺直叙幼儿看到的城市,幼儿会不知从何讲起,渐渐也会失去谈话的兴趣。教师若从幼儿听过的故事着手,从幼儿熟悉的标记引导谈话的方向,或把幼儿感兴趣的场所作为重点的谈话内容,幼儿就会投入到活动中去。第二,源自幼儿生活的话题。幼儿的生活中有很多熟悉的、感兴趣的事情发生,教师只要稍稍加以调整、筛选,就能寻找到有价值的内容。如小班的幼儿喜欢妈妈,对妈妈非常熟悉,开展“我的好妈妈”这一活动就能充分调动幼儿对妈妈的记忆和了解,继而让幼儿乐意进行谈话。第三,偶发性的话题。幼儿往往对突然发生的事情更感兴趣,有时还会因此打断正常的教学活动。这时教师不能轻易遏制幼儿的行为,而应耐心地把幼儿的困惑解释清楚,他们就会心悦诚服地接受。例如一次数学活动中,突然有一只小鸟飞进来,顿时引起了幼儿的兴奋。小鸟受到惊吓后一直横冲直撞没能飞出去,教师发现已经不能让幼儿回到数学活动中去,就和幼儿谈起了小鸟。“你们说,小鸟怎么会飞到这里来的?”幼儿一边看着小鸟一边猜测着。教师说:“一定是小鸟看见你们学得认真,才飞进来看你们的。可是,你们却把它吓坏了!”幼儿这才意识到要安静下来,一瞬间只听见小鸟扑腾的声音。有几个反应快的幼儿,立刻打开了几扇关着的窗户。小鸟总算飞出去了,幼儿也都高兴地拍手笑了。这样的随机谈话活动,只要引导适宜,幼儿既能很有秩序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又能拓展相关的经验。

三、耐心指导让幼儿会表达

在谈话活动中,虽然教师更多的是以参与者的身份出现,但这并不表示谈话是毫无目的、毫无方向的,在设计、实施谈话时,教师仍然需要按照预定的目标内容,紧扣谈话的中心话题,有效地影响谈话活动的进程。教师的间接引导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用提问的方式引出话题或转换话题,引导幼儿谈话的思路,把握谈话活动的方式。如在“我喜欢的糖果”谈话活动中,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在集体范围内谈话。教师提出了三个要求:“说一说自己带来的糖果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谈一谈自己最喜欢哪种糖果,为什么?”“谈一谈自己觉得哪种糖果最有趣,为什么?”在每个问题提出之后,教师都组织幼儿围绕这个问题谈论。

(2)教师用平行谈话的方式给幼儿做隐性示范。这种看似无心的渗透恰恰体现了教师的教育机智和教学艺术,有利于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的基础上迈向最近发展区,从而实现语言的发展。仍以“我喜欢的糖果”谈话活动为例,在谈话的过程中,教师的提问和引导总是沿着“我喜欢的糖果”这个话题,逐层开拓、发展着幼儿的谈话内容,给幼儿提供了学习、运用新的谈话经验的机会。

总之,通过谈话活动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一条很好的途径,对于教师来说,谈话活动的组织和实施存在一定难度:太散容易造成放任自流的局面,太严又不符合谈话活动的要求。因此,教师应该明确谈话活动的特征,灵活组织谈话活动,让幼儿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参与谈话,激发幼儿参与谈话的兴趣,才能增强幼儿的交谈能力,促使幼儿更加自如地与他人交往。

参考文献:

[1]韩冰;栗艺文.开展多元化谈话活动,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年05期

[2].谢仁华.让幼儿在谈话活动中发展语言[J].教育艺术,2011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