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体系工程师(精选5篇)

  • 质量体系工程师(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一、前言 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对于一个国家的科学技术、经济发展、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都有着重要的影响[1]。《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把健全教育质量评估制度作为重点推进的工作之一”。自2010…

质量体系工程师(精选5篇)

质量体系工程师范文第1篇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企业培养;质量评价;指标;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3-0174-02

一、前言

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对于一个国家的科学技术、经济发展、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都有着重要的影响[1]。《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把健全教育质量评估制度作为重点推进的工作之一”。自2010“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年实施以来,不同类型的高校分批参与和实施[2],旨在培养现场工程师、设计开发工程师和研究型工程师等卓越工程师的后备人才,而企业环境是工程师培养的最重要条件,而如何保障企业学习期间的教育质量是“卓越计划”实施面临的重要问题,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

本文以我校“卓越计划”试点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为研究及实施对象,对“卓越工程师”企业培养阶段质量评价体系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企业培养阶段的特点

1.学习环境不同。学生生活、学习都在企业,运行和管理制度都很严格,节奏感强,强调时间、效率和质量,压力大,生活比较单调乏味、机械化,缺乏个性。

2.学习模式和内容不同。学生在企业导师的指导下直接动手操作、主动参与各种学习活动,主要是参与式学习;学习内容也是以实践教育为主,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从事产品设计、生产或项目实施、研究开发等企业日常运行和管理等主体工作,并辅以必要的理论专题,最终完成工程职业教育。

3.教学组织不同。采用前期相对集中学习理论,后期在不同车间、不同岗位分散学习为主的教学组织方式。

4.校企责任不同。企业为主,负责学生在企业的食宿安排、职业道德素质教育、安全教育、企业教师的选派、学习岗位和场地的安排、实习实践指导等;学校为辅,主要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安全保密教育、配合企业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3]。

三、企业培养阶段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一)企业培养阶段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

1.系统性原则。学生的培养质量是由多层次、多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涉及到从专业知识掌握到知识的实际应用、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从熟悉产品的生产过程到产品的创新设计和开发等多种要素的集合,这就要求相应的评价指标要结合知识、能力、素质等内容[4],以系统、全面、真实地反映企业培养质量各个层面的基本特征。

2.科学性原则。根据“卓越工程师”企业培养阶段的特点和规律,尽可能从企业培养相关要素中选取那些最能体现学生学习质量本质、实力和潜力的衡量指标,既要解读过去,还要关注现在和预测未来,体现出动态、发展的过程,又要体现多元化和相关性。

3.可操作性原则。从理论上讲,设计出的质量评价体系能够对学生企业培养阶段的质量做出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多视角的评价[5]。评价指标越多,评价结果就越真实,因此尽量选用可以直接量化的指标,提高评价体系的可操作性。

(二)质量评价的内容

1.学习过程资料,确保评价的真实性。主要包括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原始资料,如学习笔记、学习报告、学结、毕业设计、项目报告、平时的考核管理等。

2.工作业绩资料,保证质量评价的客观性。主要包括一些要求要归档的业绩资料等,如在企业的考核评价、考试成绩、职业生涯规划以及企业或部门主管的总体评价等材料。

(三)多层次质量评价指标

质量评价体系的评价指标反应学生在企业学习阶段的各方面,主要包括知识结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思想品德等方面,具体见表1。

(四)“多元制”质量评价方法

为了全面、科学、有效地对学生在企业学习的质量进行评价,采用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考核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学校、企业和用人单位评价相结合[6],将评价指标的内容贯穿于整个评价体系中,不仅仅是学校和学习企业,让学生本人和社会也参与其中,既体现了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又使评价主体“多元化”,从而更好地体现出评价的公平和合理性。

具体的企业培养阶段质量评价体系表2。

三、实践及效果

质量评价体系被应用到2011级和2012级“卓越计划”试点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并对桂林福达股份有限公司、桂林啄木鸟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广东新N电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用人企业进行了调查和交流,对成果的应用情况总结如下。

1.成立了“校企合作工程教育指导委员会”,成员由学院领导小组成员和聘请的企业高级管理和工程技术人员,负责培养目标、培养标准、学习内容、组织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等的研究与改革工作。

2.制定了“卓越计划企业培养阶段实习协议”、“机制专业卓越班学生企业培养阶段轮岗学习实施细则(试行)”、“机制专业卓越班企业学习项目驱动教学实施细则(试行)”、“机制专业‘卓越计划’企业培养阶段学习质量监控体系”等,改变传统的顶岗为轮岗的学习模式,使岗位多样化,将学习内容模块化、项目化,体现了“基础―提高―创新―基础”不断循环的过程,进而循序渐渐地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3.调动了企业参与“卓越计划”实施的积极性,针对评价指标体系,不同的企业制定了不同的“卓越计划”的企业学习内容,对每个学生都有严格的考核记录,从而提升了学生了学习质量。

4.促进了校企合作的进一步发展,为后续“卓越计划”专业学生的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如与桂林福达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伙伴”协议,目前正在积极联合申报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5.用人企业的跟踪调查结果: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综合素质、团队合作精神、学习能力企业认可度为100%,组织管理能力和心理素质认可度为85.71%,创新能力认可度57.14%,科研能力认可度71.43%,因而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和提升了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专业技能的应用能力、自我学习的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但在一些能力如英语学习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仍需加强。

实践结果表明,该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在促进学生质量培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卓越工程师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学生、学校、企业和社会的共同努力。随着“卓越计划”人数的增加,今后要继续加强与企业的深度合作,让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确保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周伟,李俭川.国外高等工程教育的改革动态及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2,35(04):45-48.

[2]戴志锋.IT工程人才校企合作培养机制演进――基于应用型到卓越型的视域[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4,28(11):64-67.

[3]刘国繁,等.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下教学质量保障和评价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11,(21):25-26.

[4]林健.校企全程合作培养卓越工程师[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3):56-60.

质量体系工程师范文第2篇

1.1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职责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职责包括如下几点:一是开展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和实习基地建设等教学基本建设工作;二是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组织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工作;三是实施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师任课资格、青年教师助课、新教师试讲等管理工作;四是落实教学任务并组织和实施本部门教学运行管理工作;五是依据学校的教学质量监控指标体系或要求,开展本部门教学运行质量监控工作;六是依据学校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开展本部门评教、评学、评管工作,接受学校有关职能部门对教学工作的检查与指导。

1.2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具体实施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实施主要由管理制度建设与实施系统和教学质量评价系统组成,是教学质量保障的基本方式与方法,日常教学质量管理与学校教学质量评价相结合,达到监控教学质量的目的。(1)日常教学质量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教学检查制度、听课制度、学生评教制度、教学督导制度、学生教学信息反馈制度、学风检查制度、教学评估制度等一系列教学规章制度。不断更新和建设管理制度,检查制度执行情况,有利于规范管理和质量控制,是教学质量监控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2)学校教学质量评价主要包括对教学计划评价、学院教学工作评价、教研室工作评价、课程建设质量评价、专业建设质量评价、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毕业生质量评价、毕业论文(设计)质量评价、专业实习质量评价、考试考查质量评价、教材质量评价等。利用这些单项评价,监控各教学环节质量。

1.3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具体内容

(1)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教学过程质量监控包括专业培养方案质量监控、教学运行过程质量监控、实践教学质量监控、考试工作质量监控、教学管理质量监控和教学信息监控几个部分组成。(2)教学基本建设质量监控。教学基本建设质量监控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学风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管理队伍建设等。(3)教师教学质量监控。教师教学质量的监控包括教师工作态度、工作规范性、教学水平与质量;考试命题的水平与能力;编制教学指导文件的能力与水平;科学研究的能力与水平;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的思路与能力等。(4)学生学习质量监控。学生学习质量监控包括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效果、基本技能、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1.4存在的问题

(1)教学质量保障机构不健全,分工不明确。一个健全的质量保障机构是开展教学质量保障的基础。周口师范学院还没有设置一个这样的专门机构,而是由教务处负责主管,联合学生处、科研处等部门负责,造成职责不清,分工不明,效率低下。(2)质量标准不明确。建立教师教育质量标准是质量保障的先决条件。目前,周口师范学院某些质量标准没有制定,一些标准制定的不科学,与实际情况脱节,这些情况对保障体系的执行带来很大困难。(3)保障体系监控不全面。一个完整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要求从教学、管理、人才培养等全方面及全过程的运作都要进行全面的、全程的监控。周口师范学院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尚处于初创阶段,其不足也较为明显。

2构建教师教育保障体系

周口师范学院制定的教学质量保障框架虽然存在不足,但是在促进教师教育质量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保证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教学规范,促进了专业建设和学科发展,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随着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的开展,学校通过学习、调研,对教师教育的认识进一步提高了,建立了更为广泛的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促进学校的发展。

2.1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目的和遵循的原则

体系建设主要目的是,通过建立健全教师教育质量保障的质量标准、评价指标体系和管理办法,实现对教学单位的教学建设、改革和管理工作的监控与评价,推进教学与管理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通过对教学资源保障进行监控与评价,有效整合、利用教学资源和环境;通过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效果进行监控与评价,按照国家、经济社会和学生全面需求以及 能力本位、实践取向 教学要求,传承、应用和创新知识;通过对职能部门的管理和服务进行监控与评价,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提升教学质量标准、评价指标体系和管理办法执行效力。体系建设遵循的原则:

(1)目标性原则。紧紧围绕学校办学理念、发展定位和战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系统地收集和分析教学活动过程信息,对其予以评价、诊断,促进教学质量持续改进和提高。

(2)科学性原则。质量保障体系涵盖教学活动各个层面、阶段和环节,尤其是影响甚至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应与国家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有机结合。

(3)系统性原则。质量保障体系是由学校及其职能部门、教学单位、教研室等所构成的多层面、纵横交叉的网络,对教师教育质量、学生学习质量、管理人员服务质量、教学资源投入质量等进行全面的保障、控制和管理。

(4)全员性原则。充分调动和发挥全体师生员工参与教学质量管理的积极主动性,形成教学质量保障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双向调控,营造提高教学质量人人有责的良好机制和氛围。

(5)全程性原则。注重教学过程保障与监控,通过对教学过程及其环节的全程评价与监测,建立事前有保障准备过程,事中有保障实施过程、事后有保障整改完善过程的保障机制。

2.2质量保障体系基本结构的构建

教师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基本结构包括教学管理决策体系,教学质量目标体系,教学资源管理体系,教学过程管理体系,教学质量评价、监控和改进体系等5个子系统。以上5个子系统构建 开放 两线 三级 型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在该体系中,将教学前端(招生、入学教育等)、教学后端(就业指导、质量调查、社会评价等)纳入保障体系,达到体系构成要素的 开放 ;教学运行线和教学评监线(两线)同时独立运行,实现 管评办 的分离;构建校、院(系)、教研室三个层面的 三级 网络系统,把院(系)作为教学的管理实施和质量保证中心,实现管理重心下移。 开放 两线 三级 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架构如图1所示。图1中以教学质量管理控制为重点,以教学质量持续改进为目标,明确5个子系统逻辑递进关系,确立教学资源保障、教学过程管理、教学质量评价监测和改进等体系的工作任务、职责和权限以及工作方法和路径,使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各个观测点相互关联、相互促进。

(1)教学管理决策体系

教学管理决策体系为学校党委会和院长办公会,即学校领导集体为教师教育质量管理决策机构,学校党委书记、校长为质量管理第一责任人,其他校领导为教学质量管理负责人,行使下列职能:决定学校改革与发展、规划及其基本条件建设、基本规范和基本质量建设方案;决定学校评教、评学、评管和评建工作实施方案;审定学校教学质量整改和建设方案,监督和指导组织机构贯彻落实。教学质量管理决策机构下设咨询机构、监督机构、组织机构和执行机构,形成一个逐层向下支持监控、逐层向上负责实施的 责行合一 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

(2)教学质量目标体系

目标体系包括教学条件建设、教学规范建设、教学质量建设目标、教学质量标准、教学质量评价标准。

(3)教学资源管理体系

教学资源管理体系包括人力资源管理、教学经费管理、基础设施管理、教学设施管理、文献信息资源管理、学术文化资源管理和校友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主要是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完善学校教学经费预算、教学经费使用和教学经费管理等管理办法,确保生均教学经费投入达到国家要求。教学设施管理包括实验室管理、运动场管理和实践教学基地管理。

(4)教学过程管理体系

过程管理体系包括管理体制、教学专项建设管理、学业指导管理、日常教学管理和奖励激励机制。建立学校、教学单位、教研室三级教学管理体制。教学专项建设包括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学业指导管理包括招生管理、学业指导、就业指导和校园科技文化活动。日常教学管理包括培养方案管理、课堂教学管理、实践教学管理和教学动态数据管理。(5)教学质量评价、监测和改进体制。教学质量评价包括单位部门工作评价、教学资源支持评价、教学建设与改革评价、教学效果评价、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与教学质量综合评价。教学质量监控包括 三期 检查、听课、教学督导与学生教学信息员监控和评学评教。

2.3质量保障体系的实施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实施,不是一个人、一个部门的事,而是从上到下全体教职工和各个部门的协同配合才能实施完成的。周口师范学院2012年6月成立了教学质量管理办公室,专门负责质量监控工作,形成了教学管理运行与教学质量监控两条线的管理模式,建立了校级督导专家组、院系督导专家组、教研室质量管理员和学生信息员四支队伍,广泛开展督学、督教、督管和督建工作,使得影响教学质量的全部因素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学校注重发挥校、院系教学指导委员会在教学质量管理中的主体作用,注重教学基本状态数据的常态监测作用,认真开展评管、评教、评学活动。通过教学管理工作先进单位评选活动、 三期 (期初、期中、期末)教学检查,实验室管理、毕业论文、教研室工作、教学档案建设等专项评估活动,实现对教学院系教学管理的评价与监控;通过领导(专家、同行)听课、学校与院系两级教学督导活动,学生评教等实现对课堂教学的评价和监控;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召开学生座谈会等方式,实现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与监控。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评教、评学、评管和日常教学检查、专项教学检查等方式及时收集第一手教学信息,分类汇总、整理分析;通过个别谈话、座谈会、教学工作例会等途径和形式反馈给相关人员和部门,并督促其整改,形成一个 收集分析 反馈 跟踪改进 的闭环机构,对改进教学工作,提升教学工作水平起到了促进作用。

3结束语

质量体系工程师范文第3篇

【关键词】质量监控;教学;高校

系(院)是实施教育教学及管理的实体,是保障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和核心。建立学校总体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下的系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加强各主要教学环节系级教学质量的检查与评估,积极开展学生评教、教师同行评教和系教学委员会评教活动,是高校系(院)级教学质量管理的核心,也是促进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根本保证和关键因素。

一、构建系(院)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原则

系(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对整个教学活动所进行的质量监督和控制,是为全面提高本系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所采取的教学管理措施。为此在建设过程中,要注意贯彻下列原则:

1、全面性。即要从整体上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践行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使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均得到发展;同时也要从微观上重视每一门课程、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质量,重视人才培养过程中每一个要素的优化。

2、全员性。教学质量监控涉及系(院)所有工作人员,包括教师、学生,也包括教学管理人员、学生管理人员。要调动每个师生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3、全程性。从招生到学生就业的每个教学环节都影响学生的培养质量,要对各个具体的教学环节和可能影响教学质量的各种教学信息、内外部因素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建立全程性的质量控制系统,保证教学质量的稳定提高。

4、发展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不是仅仅为了给教师、学生排队,为了奖励和惩罚,更重要的是为了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学生的健康成长。要贯彻发展性评价观的思想和理念,真正促进教师、学生的共同发展。

二、高校系(院)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内容

(一)教学质量监控的目标体系

教学质量监控的目标体系是开展质量监控的依据和出发点,要根据地方院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目标,结合不同系(院)的承办专业、办学实际、办学特色及教学科研优势,制定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质量标准,为系(院)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实施提供具体标准和客观依据。具体包括:

1、人才培养模式系统

其主要监控点为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方案、学科专业改造和发展方向等;

2、教学质量标准系统

其主要监控点为教学大纲的制定和实施、教材的选用、师资的配备、课堂教学质量、实践性环节教学质量、教学内容和手段的改革、考核方式和试卷质量等;

3、人才培养质量系统

包括学生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水平,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考试及课程合格率,及获奖率、毕业率、学位授予率、考研率、就业率、用人单位评价等。

(二)教学质量监控的组织体系

要建立立体化的系(院)教学质量监控的组织系统,一般要由三级监控主体构成。即:

1、系(院)教学委员会

建立系(院)教学委员会对教学运行各个环节的检查和审批制度、听课评课制度和教案、教学课件、作业布置与批改等检查制度。

2、教研室主任和部分骨干教师

建立教研室主任和部分骨干教师对本教研室人员听课、评课制度,尤其是对新进青年教师和教学质量相对较差教师的帮扶制度;建立教研室对教师教学过程检查验收制度,教学研究和集体备课制度等。

3、辅导员和学生(含教学信息员)

建立学生辅导员和学生,特别是教学信息员的教学信息反馈制度。

三、高校系(院)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具体措施:

教学质量的监控机制包括过程管理和目标管理两个层面:

1、过程性管理

(1)建立常规性的教学检查制度:坚持开展“期初”、“期中”、“期末”三个阶段的常规教学检查。期初教学检查以检查教学秩序和教学准备情况为主,由分管教学的负责人组织;期中教学检查是教学质量的全面检查,院系具体组织实施,有关材料及时报系(院)教学委员会教学质量监控中心;期末教学检查以监测考风、考纪为重点,院系成立考风、考纪巡视组,及时检查并互相反馈。所有的检查严格按照《教师教学常规工作管理规定》、《教师工作规范》进行。

(2)建立领导干部和教学督导委员听课制度:领导干部和教学督导委员不定时随堂听课有助于及时了解全院教学工作的情况,有助于突出教学工作在全院工作中的中心地位,为制定有关教学工作的政策提供实际依据。

(3)建立学生信息员制度:学生是学校教学过程的实际参与者,他们有权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自己的意见,没有学生参与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不完善的,在监控体系中增加学生信息员队伍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便于学校和各院系及时了解学生对教学和教学管理的意见,便于加强学生和教师、教学管理人员之间的联系和交流。

2、目标性管理方面

(1)建立考试质量的管理与分析制度:考试是检查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手段,是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考试环节的管理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效率,有助于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

(2) 进一步加强本科生毕业论文、创作、设计的规范管理和质量控制:毕业论文、创作、设计是本科教学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学生所学专业理论知识以及技能水平的重要方式,抓好这一环节的工作,将有助于学生巩固和运用专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有助于帮助学生扩大科学眼界,增强思维能力、创造能力。每年应进行应届本科毕业生优秀毕业论文、创作、设计的评优表彰工作。

3.激励机制方面

(1)建立院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制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制度的建立将有助于进一步强化广大青年教师的教学质量意识,有助于激发广大青年教师钻研教学、积极改革教学内容、手段与方法等的热情,在青年教师中弘扬奋发向上的精神,倡导爱岗敬业的时代风尚。

(2)定期评选优质课程和特色课程:高校课程体系改革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落脚点,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课程体系的改革要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的趋势,从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的目标出发,根据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要求,更新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可以每几年进行一次优质课程和特色课程的评选工作。

总之,系(院)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包括目标确定、质量标准建设、信息收集、信息反馈和调控等环节,重点是课程评估、教师的授课评估、学习评估。要有目的、有步骤、有计划的执行,不断形成一套科学的、合理的、可操作的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促进系(院)教学质量的不断优化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周进军.高校院(系)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策略研究[J].陇东学院学报,2010

质量体系工程师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教师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表现在“出工”与“出力”两个维度。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既有外因又有内因,就教师这一特定主体而言,其对教学质量的影响的内外因的关系正如通常所说的“出工”与“出力”的关系,而内因即“出力”所起的作用更为根本。可以通过内因外化的方式对教学质量提高的内因进行操控,达到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

在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和考查以及认证时,既要考虑到影响教育质量的外在因素的制约作用,更要注重教师个体内在主观因素的发挥程度。而这个主观因素发挥的程度又表现为两个维度—“出工”与“出力”。

一般地说,“出工”即指一个工作人员在社会或单位规定的带有强制性的工作时间段上班(通常为8小时)。然而,一个简单的事实是,同样是上班,花费同样的时间,其工作量、工作的强度以及工作的效率或效果是有很大差异的。换句话说,“出力”的大小是不一样的。这表现为两种情形:一种人整天都在上班,但有的是一张报纸、一杯茶水、一支香烟安坐一天,有的是说说笑笑、得过且过以打发时光,有的喜欢作表面文章,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对业务不思进取、不认真观察和思考、不加以深入研究和探索,机械重复既有的内容。这种人的工作成效可想而知;另一种人则是感觉正常的8小时工作时间根本不够用,还要搭进去大量的业余时间—下班后的、晚上的、周末的、假期的等。他们把绝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几乎都花在自己深深热爱的这份工作上,对工作精益求精,认真地观察着、思考着、研究着、探索着、讨论着。他们常常感觉时间不够用,也常常感觉辛苦和劳累,但同时感觉活得充实,工作有劲头、也有奔头。他们用自己的勤劳和血汗换来的工作的进步、业务的精熟、成效的获得,赢得了同伴、同事以及社会的承认和尊重,他们感到无比的骄傲、自豪和幸福。这两种不同的现象反映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工作态度或工作观,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考察,这是由于内因不同所导致的,内因是起着决定作用的。上述的“出工”可看作外因,“出力”可看作内因。这种内因决定外因、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现象在任何行业、领域或场合都是普遍存在的,道理也都是相通的。同样地,在教育教学领域,在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即内因)方面,也同样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和问题。因此,在建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时也必须充分考虑到教师教学的内因(即“出力”)与外因(即“出工”),因素的影响。

1影响教师教学质量的内因与外因涵义

不言而喻,教育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学质量,而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授课质量。而影响一个教师教学质量或效果提高的因素既有外在的(“出工’),,也有内在的(“出力”),既有外因也有内因。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外因只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可知,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样受到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影响;影响教学质量提高的外部因素即外因只是教学质量提高的条件,而影响教学质量提高的内部因素即内因才是教学质量提高的根本;影响教学质量提高的外部因素必须通过其内部因素才能起作用。所谓影响教学质量提高的外因,即能够给教学质量带来改善和提高的必备的外部条件,主要包括:师资力量(学历、教龄、职称、科研水平等)、教学的软硬件设施、教学经费的投入、教学的内容及课程体系、生源质量、培养的计划及目标、日常的教务教学管理等。这些外在因素作用的发挥是通过教师按规定的时间和基本要求到教室去给学生上课即所谓的“出工”来实现的。这方面可以通过建立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得以保证。然而,现代的教育,尤其是大学教育,应当是一种创新型素质教育,是实施一种让学生“跳一跳摘桃子”的启发诱导式教育。这就要求教师既要有广博的知识面和精深的专业知识,又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方法,以及科学、正确、积极的人生观。而这一切光靠“出工”则未必做得到,还要靠“出力”即提高教学质量的内因作用的发挥。所谓提高教学质量的内因,简言之,是指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教学工作的认识程度、在思想上对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视程度,以及为提高教学质量而在主观能动性上的努力程度。它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举足轻重的效果。因为如果要保证教师教学质量提高的内因或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即“出力”),则要求任课教师必然广泛阅读和钻研学科专业知识,必然认真探究教学的艺术、方法(诸如深入浅出、浅入浅出、启发诱导、旁征博引、举一反三等)及创新教学模式。因此,那些反映创新性教育的、影响教学质量提高的内因,也应当在目前正在构建的质保体系中有所体现。

大学与中小学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不同是中小学教师实行坐班制,即8小时工作制。而大学教师则不然,他们除了保证必须的课堂教学时间外,其余的时间全由个人自由支配。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像企业公司的一般职工那样,工作之余可以随意潇洒休闲,不用担忧如何上好明天的班,而是要考虑下一节课的进程、内容、性质等,尤其要考虑并认真准备如何上好下一节课,包括方法、程序、重点难点的讲解和把握、应补充和丰富内容、欲达到的效果、需参考和阅读那些相关资料等等。而这些显然需要花费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那么,大学教师在授完课后,这些大量的课后时间有多少是被用来思考、研究并着手提高教学质量的呢,据了解,许多教师尤其是公共课教师,如外语类的、政治法律类的、计算机类的等,纷纷在外面兼职任教,而把自己的本职工作作为一种可应付的差使,有的甚至还颠倒了本职和兼职的重视程度。作为一名合格的大学教师,肩负着教学和科研这两大神圣的职责和使命,理当将自己毕生绝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本单位所赋予的自己责无旁贷的教学及科研这一本职工作之中去,孜孜以求地提高其本职工作—教学的质量。而这种意识和精神及所表现出的积极性正是教学质量提高的内在动因即内因之所在。只有当教师有了这样的思想认识和水平,积极主动地、想法设法地、孜孜以求地去提高其教学质量,去上好每一堂课,这样就称之为“出力”。只有真正处理和解决好教师的“出力”问题,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质量,也是解决当今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教育质量滑坡的一条重要途径。

2构建教学质量保证体系与教师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当前,各个教学单位为提高教育质量,纷纷采取措施制定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综观这些保障体系,大多只重外在因素的控制,如教学环境、软硬设施的改善与提高,教师教学计划及目标控制等,而很少涉及和关注教师自身教学主观积极性这一极其重要的因素。在构建的教学质保体系中,如何影响和促进教师提高教学质量主观能动因素(即“出力”)呢,怎样才能衡量和监督一个教师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程度呢,

首先,严格的质量保证体系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质量形成于教学的全过程之中;为保证教学质量,其全过程都应处于受控状态。为此,需要建立起相应的管理体系即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建立这一体系模式的理论基础可以借鉴企业领域的相关理论及模式,如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等。目前比较成熟和完善的质量管理理论及其保证体系模式主要是IS09000族标准的2000版。它是在1994版的基础上的改进和完善,使IS09000族标准具有了更广泛的适应性。在教育教学领域引用这一理论及模式时,要充分考虑到和结合教育教学的特性,并从教学质量提高的内因、外因的角度,考虑构建完善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其次,为配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实施,需加强调查研究和宣传工作,增强教师对一般的教学理念的认同意识。根据IS09000族标准建立的教学质保体系,可以将影响教学质量的各环节、各因素都包含其中,并使各环节、各因素都处于受控状态。但是不应忘记IS09000的2000版有一个十分重要的思想,即所制定的质保体系要广泛征求广大员工的意见和看法,争取他们对标准的认同,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配合。因此,在正式公布和实施所构建的教学质保体系之前,先要统一广大教职员工的思想认识。为此,可以根据一般的教学理念,如: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努力提高自身所从事的职业(教学)的质量是任何一位教师的义不容辞的职责、教学及研究是教师的基本使命等,设计一系列问卷对广大教职工进行调查。如:

1)你认为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师的义不容辞的职责吗,A、是;B、否;C、无所谓。(附原因)

2)你认为作为一名大学教师,理当把自己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自己所从事的教学事业上去吗,A、是;B、否;C、无所谓。(附原因)

3)你认为本职与兼职哪个更重要、应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A、本职工作;B、兼职工作;C、无所谓。(附原因)

4)你认为这些因素—教案的编写、专业研究论文、教学研究论文—哪些与提高教学质量的关系密切,A、全部;B、大部分;C、全无。(附原因)

5)你对学校为提高教学质量而对教案的编写、专业论文及教学论文的撰写做出严格或较高的要求的态度如何,A、应当这样;B、不可理解;C、无所谓。(附原因)

可以预见,绝大部分教师将会而且应当会选择A答案。这样,广大教师对于教学态度和思想认识将会在共同的教育教学的理念上统一起来。从而根据前文述及的管理理念及模式而构建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将会在全校顺利的贯彻和执行,进而可以在全校形成一个讲求质量的文化氛围;

第三,通过一些方式方法来衡量、了解和督促教师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内因方面发挥作用。现在大学有许多教师是出于种种原因而留校任教的,而非单纯而且很少是出于对教学事业的无比热爱。当前,基本上无法控制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内因—对自己所从事的教学工作的认识程度、在思想上对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视程度,以及为提高教学质量而在主观能动性上的发挥程度—但可以通过这些内因外化的手段或方式对此进行衡量和督促。

1)检查教师的教案。对于新进校的年轻教师,通过检查其教案可以了解其课前准备情况是否充分、完备;对于老教师(相对于刚进校的年轻教师而言),通过检查其教案可以了解到其是否重新、认真地备课,备课内容是否反映了所教学科的最新的研究成果,教案能否反映出创新教育的理念,有无自己的创新或独到之处,等等。很难想象一个不写教案或者教案写得很简略的教师会花很多时间和精力来努力提高其教学质量。尽管有的老师认为不久的将来教师的教案将上传到电子公告板上公示,但是否每位教师都必须这样做,如何保证每位教师都做到这一点,对于教案的是非曲直又由谁来监督评判,所以,在建立教学质保体系时,对于教师的教案工作应给以足够的重视,至少要提出较高的要求,这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很有意义的;

2)考查科研成果。这可从两方面情况来衡量。其一,所教授学科的专业情况。它反映出教师对该学科领域的关注和钻研情况,这类文章发表得多,则反映出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内容讲得透彻,会向学生传递更多、更新的信息;其二,教学研究论文。这类论文较之于专业的学术论文,显得浅显、通俗些,但也能反映出教师花在教学上的时间和精力,而且更能表明教师对于教学的态度和热情,应当成为优秀教师评选标准的不可或缺的要件。总之,这两类论文都能很好的反映教师用以提高其教学质量的内在动因,都应给以足够地重视;

3)检查教师对学生课后作业的布置、批改及测验情况。如果一个教师在这方面的工作做得好,则反映出该教师必然是一位尽职尽责的好教师。

综上所述,只有将教师教学质量提高的外因(“出工”)与内因’(“出力”)有机地结合起来构建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才是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如果只注重教学质量提高的外部因素(是否“出工”),而忽视内部因素(是否“出力”),所构建起来的质保体系必然是有所欠缺的。尽管有的研究者认为此举太过细琐,但看在它是教师教学质量提高的内因所在,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保证的份上,应当给以足够的重视。

3建立完善的重视教师教学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与衡量的评估与认证机制

建立了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还只是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保证和持续提高提供一套完善的制度保证和激励及衡量教师教学积极性发挥程度的策略措施,如果在实践中得不到认真、具体地实施,则无异于空中楼阁。为此,建立一套评估和认证机制以确保每一位任课教师做到既“出工”又“出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建立起一套科学的考核评价标准体系。着重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按分类考核的原则,对不同类别的人员建有不同的但在工作的量和质的要求方面基本平衡的考核评价标准;二是考核标准应与岗位职责要求相协调;三是对工作的量与质都应制定适当的考核评价标准,并体现学校的导向;四是根据科研成果的产生需要有一定周期的特点,科学的制定对科研工作地考核评价周期,以利于产生大成果、消除急功近利现象。同时,应强调专业研究与教学研究并重;

其次,形成科学有效的考核操作机制。应符合下列四个条件:一是从学校到院、系、部门考核操作机构完善,而且还应做到其人员组成适当,即保证对考核对象的工作业务熟悉并最有评价资格的人员或者教师自己认同的人组成;二是考核应客观、有效,这里包括考核程序合理、可靠并运行正常,考核结果较为准确,认可度高;三是建立奖惩制度,认真对待和处理考核的结果,确保每一次考核都能为鞭策后进激励先进而发挥最大的效能。四是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质量评估中的作用,定期发放问卷,可以较准确地了解教学人员的工作情况;

质量体系工程师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教师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表现在“出工”与“出力”两个维度。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既有外因又有内因,就教师这一特定主体而言,其对教学质量的影响的内外因的关系正如通常所说的“出工”与“出力”的关系,而内因即“出力”所起的作用更为根本。可以通过内因外化的方式对教学质量提高的内因进行操控,达到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

在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和考查以及认证时,既要考虑到影响教育质量的外在因素的制约作用,更要注重教师个体内在主观因素的发挥程度。而这个主观因素发挥的程度又表现为两个维度—“出工”与“出力”。

一般地说,“出工”即指一个工作人员在社会或单位规定的带有强制性的工作时间段上班(通常为8小时)。然而,一个简单的事实是,同样是上班,花费同样的时间,其工作量、工作的强度以及工作的效率或效果是有很大差异的。换句话说,“出力”的大小是不一样的。这表现为两种情形:一种人整天都在上班,但有的是一张报纸、一杯茶水、一支香烟安坐一天,有的是说说笑笑、得过且过以打发时光,有的喜欢作表面文章,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对业务不思进取、不认真观察和思考、不加以深入研究和探索,机械重复既有的内容。这种人的工作成效可想而知;另一种人则是感觉正常的8小时工作时间根本不够用,还要搭进去大量的业余时间—下班后的、晚上的、周末的、假期的等。他们把绝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几乎都花在自己深深热爱的这份工作上,对工作精益求精,认真地观察着、思考着、研究着、探索着、讨论着。他们常常感觉时间不够用,也常常感觉辛苦和劳累,但同时感觉活得充实,工作有劲头、也有奔头。他们用自己的勤劳和血汗换来的工作的进步、业务的精熟、成效的获得,赢得了同伴、同事以及社会的承认和尊重,他们感到无比的骄傲、自豪和幸福。这两种不同的现象反映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工作态度或工作观,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考察,这是由于内因不同所导致的,内因是起着决定作用的。上述的“出工”可看作外因,“出力”可看作内因。这种内因决定外因、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现象在任何行业、领域或场合都是普遍存在的,道理也都是相通的。同样地,在教育教学领域,在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即内因)方面,也同样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和问题。因此,在建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时也必须充分考虑到教师教学的内因(即“出力”)与外因(即“出工”),因素的影响。

1影响教师教学质量的内因与外因涵义

不言而喻,教育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学质量,而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授课质量。而影响一个教师教学质量或效果提高的因素既有外在的(“出工’),,也有内在的(“出力”),既有外因也有内因。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外因只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可知,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样受到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影响;影响教学质量提高的外部因素即外因只是教学质量提高的条件,而影响教学质量提高的内部因素即内因才是教学质量提高的根本;影响教学质量提高的外部因素必须通过其内部因素才能起作用。所谓影响教学质量提高的外因,即能够给教学质量带来改善和提高的必备的外部条件,主要包括:师资力量(学历、教龄、职称、科研水平等)、教学的软硬件设施、教学经费的投入、教学的内容及课程体系、生源质量、培养的计划及目标、日常的教务教学管理等。这些外在因素作用的发挥是通过教师按规定的时间和基本要求到教室去给学生上课即所谓的“出工”来实现的。这方面可以通过建立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得以保证。然而,现代的教育,尤其是大学教育,应当是一种创新型素质教育,是实施一种让学生“跳一跳摘桃子”的启发诱导式教育。这就要求教师既要有广博的知识面和精深的专业知识,又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方法,以及科学、正确、积极的人生观。而这一切光靠“出工”则未必做得到,还要靠“出力”即提高教学质量的内因作用的发挥。所谓提高教学质量的内因,简言之,是指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教学工作的认识程度、在思想上对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视程度,以及为提高教学质量而在主观能动性上的努力程度。它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举足轻重的效果。因为如果要保证教师教学质量提高的内因或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即“出力”),则要求任课教师必然广泛阅读和钻研学科专业知识,必然认真探究教学的艺术、方法(诸如深入浅出、浅入浅出、启发诱导、旁征博引、举一反三等)及创新教学模式。因此,那些反映创新性教育的、影响教学质量提高的内因,也应当在目前正在构建的质保体系中有所体现。

大学与中小学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不同是中小学教师实行坐班制,即8小时工作制。而大学教师则不然,他们除了保证必须的课堂教学时间外,其余的时间全由个人自由支配。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像企业公司的一般职工那样,工作之余可以随意潇洒休闲,不用担忧如何上好明天的班,而是要考虑下一节课的进程、内容、性质等,尤其要考虑并认真准备如何上好下一节课,包括方法、程序、重点难点的讲解和把握、应补充和丰富内容、欲达到的效果、需参考和阅读那些相关资料等等。而这些显然需要花费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那么,大学教师在授完课后,这些大量的课后时间有多少是被用来思考、研究并着手提高教学质量的呢,据了解,许多教师尤其是公共课教师,如外语类的、政治法律类的、计算机类的等,纷纷在外面兼职任教,而把自己的本职工作作为一种可应付的差使,有的甚至还颠倒了本职和兼职的重视程度。作为一名合格的大学教师,肩负着教学和科研这两大神圣的职责和使命,理当将自己毕生绝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本单位所赋予的自己责无旁贷的教学及科研这一本职工作之中去,孜孜以求地提高其本职工作—教学的质量。而这种意识和精神及所表现出的积极性正是教学质量提高的内在动因即内因之所在。只有当教师有了这样的思想认识和水平,积极主动地、想法设法地、孜孜以求地去提高其教学质量,去上好每一堂课,这样就称之为“出力”。只有真正处理和解决好教师的“出力”问题,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质量,也是解决当今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教育质量滑坡的一条重要途径。

2构建教学质量保证体系与教师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当前,各个教学单位为提高教育质量,纷纷采取措施制定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综观这些保障体系,大多只重外在因素的控制,如教学环境、软硬设施的改善与提高,教师教学计划及目标控制等,而很少涉及和关注教师自身教学主观积极性这一极其重要的因素。在构建的教学质保体系中,如何影响和促进教师提高教学质量主观能动因素(即“出力”)呢,怎样才能衡量和监督一个教师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程度呢,

首先,严格的质量保证体系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质量形成于教学的全过程之中;为保证教学质量,其全过程都应处于受控状态。为此,需要建立起相应的管理体系即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建立这一体系模式的理论基础可以借鉴企业领域的相关理论及模式,如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等。目前比较成熟和完善的质量管理理论及其保证体系模式主要是IS0 9000族标准的2000版。它是在1994版的基础上的改进和完善,使IS0 9000族标准具有了更广泛的适应性。在教育教学领域引用这一理论及模式时,要充分考虑到和结合教育教学的特性,并从教学质量提高的内因、外因的角度,考虑构建完善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其次,为配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实施,需加强调查研究和宣传工作,增强教师对一般的教学理念的认同意识。根据IS09000族标准建立的教学质保体系,可以将影响教学质量的各环节、各因素都包含其中,并使各环节、各因素都处于受控状态。但是不应忘记IS09000的2000版有一个十分重要的思想,即所制定的质保体系要广泛征求广大员工的意见和看法,争取他们对标准的认同,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配合。因此,在正式公布和实施所构建的教学质保体系之前,先要统一广大教职员工的思想认识。为此,可以根据一般的教学理念,如: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努力提高自身所从事的职业(教学)的质量是任何一位教师的义不容辞的职责、教学及研究是教师的基本使命等,设计一系列问卷对广大教职工进行调查。如:

1)你认为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师的义不容辞的职责吗,A、是;B、否;C、无所谓。(附原因)

2)你认为作为一名大学教师,理当把自己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自己所从事的教学事业上去吗,A、是;B、否;C、无所谓。(附原因)

3)你认为本职与兼职哪个更重要、应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A、本职工作;B、兼职工作;C、无所谓。(附原因)

4)你认为这些因素—教案的编写、专业研究论文、教学研究论文—哪些与提高教学质量的关系密切,A、全部;B、大部分;C、全无。(附原因)

5)你对学校为提高教学质量而对教案的编写、专业论文及教学论文的撰写做出严格或较高的要求的态度如何,A、应当这样;B、不可理解;C、无所谓。(附原因)

可以预见,绝大部分教师将会而且应当会选择A答案。这样,广大教师对于教学态度和思想认识将会在共同的教育教学的理念上统一起来。从而根据前文述及的管理理念及模式而构建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将会在全校顺利的贯彻和执行,进而可以在全校形成一个讲求质量的文化氛围;

第三,通过一些方式方法来衡量、了解和督促教师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内因方面发挥作用。现在大学有许多教师是出于种种原因而留校任教的,而非单纯而且很少是出于对教学事业的无比热爱。当前,基本上无法控制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内因—对自己所从事的教学工作的认识程度、在思想上对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视程度,以及为提高教学质量而在主观能动性上的发挥程度—但可以通过这些内因外化的手段或方式对此进行衡量和督促。

1)检查教师的教案。对于新进校的年轻教师,通过检查其教案可以了解其课前准备情况是否充分、完备;对于老教师(相对于刚进校的年轻教师而言),通过检查其教案可以了解到其是否重新、认真地备课,备课内容是否反映了所教学科的最新的研究成果,教案能否反映出创新教育的理念,有无自己的创新或独到之处,等等。很难想象一个不写教案或者教案写得很简略的教师会花很多时间和精力来努力提高其教学质量。尽管有的老师认为不久的将来教师的教案将上传到电子公告板上公示,但是否每位教师都必须这样做,如何保证每位教师都做到这一点,对于教案的是非曲直又由谁来监督评判,所以,在建立教学质保体系时,对于教师的教案工作应给以足够的重视,至少要提出较高的要求,这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很有意义的;

2)考查科研成果。这可从两方面情况来衡量。其一,所教授学科的专业情况。它反映出教师对该学科领域的关注和钻研情况,这类文章发表得多,则反映出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内容讲得透彻,会向学生传递更多、更新的信息;其二,教学研究论文。这类论文较之于专业的学术论文,显得浅显、通俗些,但也能反映出教师花在教学上的时间和精力,而且更能表明教师对于教学的态度和热情,应当成为优秀教师评选标准的不可或缺的要件。总之,这两类论文都能很好的反映教师用以提高其教学质量的内在动因,都应给以足够地重视;

3)检查教师对学生课后作业的布置、批改及测验情况。如果一个教师在这方面的工作做得好,则反映出该教师必然是一位尽职尽责的好教师。

综上所述,只有将教师教学质量提高的外因(“出工”)与内因’(“出力”)有机地结合起来构建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才是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如果只注重教学质量提高的外部因素(是否“出工”),而忽视内部因素(是否“出力”),所构建起来的质保体系必然是有所欠缺的。尽管有的研究者认为此举太过细琐,但看在它是教师教学质量提高的内因所在,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保证的份上,应当给以足够的重视。

3建立完善的重视教师教学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与衡量的评估与认证机制

建立了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还只是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保证和持续提高提供一套完善的制度保证和激励及衡量教师教学积极性发挥程度的策略措施,如果在实践中得不到认真、具体地实施,则无异于空中楼阁。为此,建立一套评估和认证机制以确保每一位任课教师做到既“出工”又“出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建立起一套科学的考核评价标准体系。着重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按分类考核的原则,对不同类别的人员建有不同的但在工作的量和质的要求方面基本平衡的考核评价标准;二是考核标准应与岗位职责要求相协调;三是对工作的量与质都应制定适当的考核评价标准,并体现学校的导向;四是根据科研成果的产生需要有一定周期的特点,科学的制定对科研工作地考核评价周期,以利于产生大成果、消除急功近利现象。同时,应强调专业研究与教学研究并重;

其次,形成科学有效的考核操作机制。应符合下列四个条件:一是从学校到院、系、部门考核操作机构完善,而且还应做到其人员组成适当,即保证对考核对象的工作业务熟悉并最有评价资格的人员或者教师自己认同的人组成;二是考核应客观、有效,这里包括考核程序合理、可靠并运行正常,考核结果较为准确,认可度高;三是建立奖惩制度,认真对待和处理考核的结果,确保每一次考核都能为鞭策后进激励先进而发挥最大的效能。四是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质量评估中的作用,定期发放问卷,可以较准确地了解教学人员的工作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