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结对帮扶(精选5篇)

  • 图书馆结对帮扶(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所谓城乡文化一体化,就是消除城乡文化发展差距.瓦解城乡文化二元结构,实现城乡公民文化权益平等,城乡文化资源自由双向流动,城乡各自优势文化互补互惠共赢,从而达到城乡文化协调发展。农村的文化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基础和前提。但…

图书馆结对帮扶(精选5篇)

图书馆结对帮扶范文第1篇

关键词:城乡文化一体化;功能:乡村图书馆

一、问题的提出

所谓城乡文化一体化,就是消除城乡文化发展差距.瓦解城乡文化二元结构,实现城乡公民文化权益平等,城乡文化资源自由双向流动,城乡各自优势文化互补互惠共赢,从而达到城乡文化协调发展。农村的文化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基础和前提。但当前城乡文化差距明显,还存在诸多不足和问题:

1.农民文化权益保障乏力。文化权益是人民创造文化和满足文化精神需要的权利。包括享有文化教育、参与文化活动和文艺娱乐活动,享有社会精神文化成果和文化服务等内容。虽然农民物质生活有所提高,且有更多的闲暇,但是由于文化设施不足,国家提供的文化产品偏少。农民的文化权益难以实现。

2.农村文化传承堪忧。农村文化和城市文化是中国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两者一动一静共同构成了中国文化厚重与灵动。学界形象的将农村文化视为中国文化蓄水池。但是当前由于农村传统文化资源的流失、农民中的文化中坚迫于生计流入城市、文化观念滞后等,农村文化“蓄水池”的水位迅速下降。

3.农民文化需要实现困难。随着温饱问题的解决,农民精神需要的满足提上了议事日程。但是农村文化书籍的缺漏、农民文化自觉意识不足、文化体制机制不到位导致农民文化需要不能转化为农村文化发展的动力。

二、乡村图书馆在城乡文化一体化中的功能

1.沟通城乡图书馆的桥梁。城乡文化一体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文化资源在城乡间自由流动。作为知识载体的书籍是文化资源的当然组成部分。乡村图书馆的存在就为城乡书籍资源的流动提供了对应点。也方便了城乡图书馆在馆藏信息、管理信息、社会效益、更新需求等方面的交流沟通。目前,由于城乡文化鸿沟,城乡图书馆之间资源流通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单向度。城乡图书馆之间的信息交流尚待建立,但即使信息能正常交流,由于目前条件所限。基于信息交流所反馈问题的解决不可能立刻进行,这既受限于机制不健全,更受限于资源匮乏。当前,应统筹城乡图书馆,建立相关平台,通过常态化和非常态化的机制:如网站、讨论会、电视会议等方式进行沟通与交流。

2.衡量城乡文化差距的晴雨表。媒体常用“巨大差距”“文化鸿沟”等来形容城乡之问的文化落差。这些定性描述,有些是从“城乡差距”中想当然推导出来的,有些是从所谓的城乡二元结构中想象得到。这种没有实证基础的推导或想象。与唯物主义的一个常识相违背:经济的落后并不必然对应文化的落后。当然,我们并不否认城乡文化差距是城乡之间文化事实的客观的定性的描述。但是仅仅满足于定性描述是不够的。为了进一步缩小城乡文化差距、促进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不能止于定性,必须有基于数据的定量动态分析。而乡村图书馆的存在为城乡文化差距的定量分析提供了平台。为收集城乡公民人均公共图书、人均文化设施、人均公共图书有效使用等数据提供了便利。进而为城乡在图书馆所提供的公共服务方面的差距的定量分析提供了数字支撑。令人欣慰的是,乡村图书馆已于2012年达到了全覆盖,满足了全国“书有所阅”的要求。也使不同范围不同层次的城乡图书馆的定量比较成为可能。为具体分析城乡图书公共资源差异、原因、存在问题提供了数据基础,为实现城乡图书资源的基本平等,保障农民的读书权益提供了条件,从而给打造城乡文化一体的公共阅读网络展现了希望之光,预示全民阅读全新时代的到来。

2.为城市文化资源倾斜提供文化容器。实现城乡文化的一体化,必然要求从城乡一体化角度统筹安排和宏观规划文化资源。因此,加大资源倾斜、合理配置文化资源、增加农村服务的文化资源总量是“识时务”之举。文化资源有不同的分类,其资源的倾斜应该最终流动到作为文化主体的农民手上才能契合初衷。一些无形的资源譬如在媒体中增加农村节目、栏目和播出时间相对来说较为简单。但是对有些资源的倾斜,就不那么简单。譬如对于农村题材的优秀剧本经改编由农民自己演出,就要看自身情况而定。即农民有闲暇、有兴趣甚至有一定的文艺细胞,否则此类资源的倾斜如无对应的合格容器,只能空怀一腔热血而已。同理.图书管理人才、图书管理经验、书籍、经费如果没有相应文化容器,也将落得同样的下场。有志于乡村书屋建设的文化志愿者也将发出空有一身抱负而发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慨叹。

3.为以城带乡文化联动机制提供支撑点。在文化资源方面,在城乡二元结构固化的典型表现是,把城市和农村当成各具自身特点的文化区域来看待,在两者的态度上,就是重城市轻农村。城乡文化一体化就是要打破文化利益分配格局固化的藩篱。但是城乡文化一体化需要相应的理念、人力物力、体制机制的要素才能运行和落实。其中以城带乡的城乡联动机制就是相关体制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本论题的思路而言,城乡联动应包括经济的、社会的、政治的、生态的以及文化的,即城乡文化联动是城乡联动的重要构成部分,乡村图书馆建设为城乡文化联动提供了物质支撑点。使体制机制的运行有了文化设施保障。乡村图书馆在农村遍地开花后,充实了农村文化设施,使农村文化设施结构更加合理,为城乡图书馆的联动提高了联动所必须的两极中的另外一极。

4.为城乡文化帮扶提供抓手。在当前市民在文化消费水平、文化权益保障都远高于农民的背景下,城乡文化联动就有其目标倾向性。就机构来说,有民间组织和官方机构。就对象来说,打造农村基层文化管理队伍、带薪培训农民、轮训文化骨干等;就帮扶的内容来说可以是无形的精神鼓舞、经验分享、理念灌输,也可以是经费支持、物质捐赠、演出下乡、农村题材剧本赠送、文艺队伍的组织、文艺人才的选拔与培训等等。其实,不管就机构、对象或者内容的文化帮扶来说,乡村图书馆都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乡村图书馆可以根据自己的定位和本身就是农村图书馆体系末梢的优势,掌握农民受教育程度、年龄分布、文化需求结构、农民文艺组织队伍的现状、农民的文艺爱好等等。为城乡文化帮扶提供必要的资料、场地以及中介,从而起到文化帮扶抓手的作用。

5.为城市的文化辐射带动作用提供文化接受器。并不是所有的文化辐射都是受欢迎的。特别是在强国与弱国相邻时,所发生的文化辐射可能会导致弱国的文化安全问题。但是在文化同源且文化辐射可控的条件下,则文化的辐射是必然且应受欢迎的。首先要控制辐射的程度,农村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辐射农村文化,不等同于代替农村文化,农村文化中传统的手工艺、民俗风情以及历史人文遗迹是重要的文化资源应予以保护和发扬。其次,引导辐射内容,不要将铺张浪费、破坏生态等城市病态文化当成城市常态文化辐射进农村。只有这样城市文化对于农村的辐射才不殃及农村文化的独立与发展,也只有这样才能起到真正的带动作用。当然城市文化辐射并不必然引起所期待的文化结果。理想结果的发生需要离不开辐射对象的开放性、文化素质现状以及对文化本身缺失的意识,也需要与此关联的文化氛围、文化机制以及文化机构的健全性。文化站、书屋、书室、图书馆、文化活动中心等不仅可以接受文化辐射的影响、固化辐射成果,而且能作为辐射的中转站进一步向周边辐射,达到城市文化辐射的最佳效果。

三、城乡文化一体化进程中农家书屋的建设路径

1.建立点对点帮扶机制。作为农家书屋的乡村图书馆为数几十万,加上乡镇图书馆、图书室应有上百万之多,而城市图书馆数目也为数不少。如何真正落实城乡图书馆之间的帮扶得“费思量”。可以采取包干、划片、点对点的方式展开。所谓包干,一般而言,中国的城乡地理分布结构大体是“农村包围城市”,譬如A农村包围B城市,则A农村由B城市负责,然后将A农村划分为甲乙丙丁等片,城市以其自然区划为主,CDEF区等。相应的,C负责甲区、D负责乙区、E负责丙区、F负责丁区……,依此类推。相应的区对应相应片内的乡村图书馆。当然有条件的地方最好是一对一。但大都是一对多。在点对点的帮扶原则不变的情况下,可以采取双向选择机制。根据双方的实际情况,文化资源的余缺程度等实际,来决定帮扶对象。然后确定分阶段的计划、责任主体、责任内容等。

2.建立相互开放资源机制。不管是乡村图书馆还是城市图书馆都存在图书流转迟滞,利用率不高等问题。而城乡公民一定程度又具有求异心理。因此,相互开放图书馆就有可行性和现实基础。所谓的相互开放,就是城市图书馆,对农村读者来者不拒,为其提供同等服务。而乡村图书馆因其新生事物和馆藏的特色,也能一定程度的吸引市民的驻足,因此,农家书屋也可以对非本村人尤其是城里人开放。为了促进城乡图书馆的相互开放尤其是城市图书馆对农民的开放,可以引进评比机制,通过单位时间内图书馆的农民阅读量来划定名次,以促进城市图书馆的更加开放。这既可以提升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也间接的促进了交流。使用过城市图书馆的农民会将曾经的体验、感受、意见和建议带回农村,对于农家书屋的完善和发展不无帮助。

3.建立城乡图书馆联动机制。城乡图书馆联动是城乡图书馆一体化的重要内容。不管是帮扶也好、沟通也好,都需要常态化,否则就是一阵风,在两者间建立联动机制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就机制的具体内容而言,当前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其一,管理人员对流锻炼机制,即城市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可以到乡村图书馆参与管理,乡村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到城市图书馆学习锻炼。通过这种对流锻炼机制,促进双方相互了解,提升农村书屋管理员管理水平。其二,图书资源共享机制,当前,主要是用城市富余的图书支援乡村图书馆,待农村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也可以将一部分有乡村特色的书籍充实城市图书馆,达到城市图书的多元化。此外,还有管理经验分享机制、农家书屋馆员培训机制等等。

图书馆结对帮扶范文第2篇

一、活动目的

大力创新扶贫机制,关注弱势群体,关爱弱势群体,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友善互助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文广新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广泛参与扶贫开发工作,落实文化惠民扶贫工作。

二、组织领导

成立以局党委书记、局长任组长,各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各直属单位、局机关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三个一”扶贫日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局办公室,由谢卓珊同志负责办公室日常事务。

三、活动内容

(一)开展一次募捐活动。本着自主自愿组织全系统干部职工进行募捐,不下硬性指标、不搞硬性摊派、不扣发干部职工工资津贴,捐款或捐物均可,捐物一定要根据对方需求进行。有结对帮扶贫困户任务的干部要带头捐款捐物。

牵头领导:吴斌堂;牵头股室:局办公室;参与单位:局机关各股室,县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县文化馆、县文物局、县图书馆、县电影公司;完成时限:2016年9月29日前。

(二)开展一次特色扶贫活动。局机关和各直属单位结合自身工作职能,至少开展一项文化扶贫活动。

牵头领导:;责任单位:局机关,县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县文化馆、县文物局、县图书馆、县电影公司;完成时限:2016年10月25日前。

(三)开展一次扶贫慰问、送温暖活动。局机关和各直属单位成立走访慰问组,到困难职工家庭登门慰问,到挂包扶帮联系点扶贫慰问、送温暖。

牵头领导:;牵头科室:局办公室;责任单位:局机关各股室,县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县文化馆、县文物局、县图书馆、县电影公司;完成时限:2016年11月底。

四、活动要求

(一)各直属单位要成立以单位负责人为组长的“三个一”扶贫日活动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此项活动的组织领导,确保活动顺利开展。

(二)制定实施方案,落实工作责任,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图书馆结对帮扶范文第3篇

在区委、区政府和文化委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我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廉政纪律,带领分管科室和委属单位抓好党风廉政和反腐败工作,稳步推进分管的工作取得新成绩。

一、切实加强理论学习,自觉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作为文化委班子一员,我始终把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采取多种形式不断加强理论学习,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在重大问题上分清是非,自觉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真正做到与中共中央、中共xx市委、中共xx区委及所在单位中共党委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一是坚持参加集中学习培训。作为一名农工党员和政协委员,认真参加农工党XX市委、中共XX区委、区政协、区委统战部组织的集中学习培训近20次。作为班子一员,主动参加文化委党委中心组学习5次、专题研讨4次,中心组(扩大)集中学习8次,参加“新时代讲习所”讲习活动6次。二是挤时间坚持抓好自学。始终把学习当作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良好习惯,充分利用工作闲余和业余休息时间,深学政治理论知识,精学本职业务知识,勤学修身养性知识,博学社会实践知识,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为基层服务、为群众服务。同时虚心地向各位领导、向同事、向基层干部群众学习求教,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三是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参加区委、区政协组织开展的全域旅游、民营经济、河道采砂治理等集中调研,充分利用休息时间开展社会调查,发挥政协委员联系广泛的优势积极收集和反映社情民意,使党和政府能够更加了解民情、尊重民意、顺乎民心。

二、坚持求真务实、敢于创新,抓好分管领域各项工作

牢固树立公仆意识、大局意识,努力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把求真务实、敢于创新的精神落实到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一是扎实开展文化精准扶贫工作。抓文化领域行业扶贫,争取区级扶贫整合资金70万元,为全区42个市级贫困村农家书屋补配图书3.5万册。实施电影惠民放映工程2643场,其中农村2353场、社区290场,惠及群众528900人次。积极推进深度贫困乡镇文化扶贫工作,拟定《重庆市xx区xx镇扶贫文化专项规划》,争取深度贫困乡镇xx镇市级文化扶贫专项资金761.24万元,为xx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配送图书3000册,选派“三区”计划文化工作者1名,为xx镇19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分别落实1个公益性服务岗位。为556户贫困户配送直播卫星户户通设备556套,争取市图书馆向大进镇梓潼中心小学捐赠图书1000册、文具398件。完成19面文化墙建设,举办扶贫攻坚专题演出6场。积极开展帮乡扶贫工作,严格按照《重庆市xx区“脱贫决胜年”活动方案》要求,切实履行帮扶责任人工作职责,精准抓实结对帮扶的xx镇xx村、xx村5户贫困户的结对帮扶工作,得到帮扶贫困村和贫困户的好评。二是深入实施公共文化服务提升工程。按照《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方案的通知》(x委办发〔2016〕1号)、《关于印发xx市xx区“十三五”文化发展规划的通知》(xx府办发〔2016〕164号)精神,牵头抓好区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和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免费开放工作,文化共享工程基本全覆盖。全面建成“百县万村”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33个,组织区图书馆以“我的书 我的梦”为活动主线,举办“畅享悦读,逐梦xx”-2018年全民阅读活动启动仪式暨推广活动,开展流动图书车送阅读进村惠民服务活动73场、读书活动40场、讲座培训36场、业务辅导51次、读书图片展览25场次,形成馆外流动服务点17个,流通人次达36万余人次,文献外借册次达22万余册次。积极推进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制定《关于“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行动方案》、《关于开展xx市xx区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通知》(开州府办发〔2017〕128号),全面完成40个区文化馆分馆和40个区图书馆分馆建设,逐步推开村(社区)一级基层服务点建设,逐步建立区总馆、镇乡街道分馆、村(社区)基层服务点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在代管群众文化活动等工作期间,组织区文化馆开展“百姓春晚”、“欢乐闹元宵”、“xx大舞台”、四季旅游系列活动等大型群文活动37场,举办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21场,开展“送福进千家”文化惠民公益活动11场,“快乐星期六”志愿服务156次,“三区文化人才”送文化下基层124次,群众文艺辅导931次,文化物联网申请及配送809次,群众文化云平台访问量达到28万次。2018年,分管的区图书馆被文化和旅游部评为国家一级公共图书馆。三是抓好财务、办公室、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其他工作。严格执行财经纪律和财务制度,带领分管科室抓好办公室和财务工作。牵头完成直播卫星“户户通”工程、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尖包山无线发射台建设项目、广播电视安全播出互联互通监测系统项目、软件正版化和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工作,启动全区应急广播建设工作。2017年度,我分管的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工作在渝东北片区同组排名第1位,个人在公务员年度考核中被评为优秀等次。

三、坚持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始终做到“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坦坦荡荡为官”

一是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认真学习领会贯彻视察重庆重要讲话和参加重庆代表团审议时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肃清孙政才恶劣影响和薄熙来、王立军流毒,旗帜鲜明讲政治,把维护核心地位作为第一位的政治要求,时时处处事事维护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不断增强忠诚核心、拥戴核心、维护核心、捍卫核心的政治、思想和行动自觉。二是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各项廉政纪律。时刻绷紧廉政建设这根弦,时刻做到自警、自省、自律,时刻做到慎微、慎独、慎欲,严格按照提出的“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要求,自觉从言行举止开始,从点滴小事做起,严于律己、廉洁奉公,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坚持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润才,严格遵守党纪条规,不断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努力成为以德领才、德才兼备、纪律严明、立场坚定、党性纯正的党外年轻干部。三是全力维护班子团结。自觉维护委班子团结,团结共事、合力干事,做到互相理解,互相帮助,互相支持。能够正确处理好个人与班长、同事、下属的关系,积极协助班长搞好工作,自觉做到补台不拆台、帮忙不添乱,一心一意谋发展,凝心聚力搞工作。

图书馆结对帮扶范文第4篇

[关键词]图书馆;文化扶贫;功能定位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6)11 ― 0146 ― 02

我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农业大国,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尽管如此,目前,我国仍然有五千多万贫困人口,有部分地区处于贫穷的状态。尤其是部分偏远农村地区,人们的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文化生活很贫乏,思想文化素质较为低下。在过去,扶贫主要是从物质上进行辅助,但是要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除了要从经济上给予扶持,更需要在精神、智力、文化上进行扶持。一定意义上说,文化扶贫尤为重要。文化扶贫就是通过政府和社会组织创设文化平台,大力发展贫困地区的文化事业,从文化和精神层面上给予支持和帮助,提升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创造力,从根本上改善和促进经济和文化发展并最终摆脱贫困。在国家开展文化扶贫的工作中,县、区级图书馆作为公益性的文化服务机构,如何传播文化知识与信息,实现其社会教育的功能,助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为现阶段及今后一段时期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县域图书馆在文化扶贫工作中的定位和功能

(一)定位

县域图书馆是县、区一级政府向人民群众免费开放的公益性文化机构,它具有文献存储、传递、研究和服务的基本功能。对于城乡基层来说,县、区级图书馆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和依托,必须要满足区域内群众的基本文化要求,为县域人民群众提供人性化、便利、温馨、舒适的基本文化需求服务。尤其是贫困地区,文化需求更加迫切,亟待需求素质提高。

(二)功能

首先,县域图书馆是基层群众终身学习的中心。终身学习已经成为21世纪人的生存概念,党的十也提出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基本要求。阅读是人们获取知识的最重要途径,在阅读中人们能够汲取和获得精神世界的营养和极大满足。图书馆拥有的丰富学习内容和资源,以及其具有公共服务的特质,也就使其成为当之无愧的终身学习场所。

其次,县域图书馆是信息服务中心。随着图书馆信息管理的数字化、网络化和便捷化,人们对图书馆的信息获取依赖更加明显。图书馆的文献检索和查新能力是其他机构不能比拟的,它能够在海量的文献中快速梳理、整合信息,为读者提供信息咨询服务,也能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为企业提供管理情况咨询。在图书馆的推送信息中,人们获取知识的效率更高,效果也能够更好。

第三,县区域图书馆是文化娱乐中心。图书馆良好舒适的阅读环境和文化氛围,能够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精神文化需要。群可以通过图书馆搭建沟通平台,分享信息,交流观点,建立话题探讨与问题咨询。这些文化活动能有效强图书馆的亲和力,为促进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创造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社会环境〔1〕。

二、县域贫困地区图书馆发展现状与问题

(一)农村群众文化生活的现状

我国的贫困地区往往集中在一些交通闭塞或者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的农村,虽然当前农村在大力发展经济建设的过程中,有一些地方走上了富裕的道路,但是,抓了经济建设而忽视精神建设的现象很突出,有一些农民在农闲时节聚众、酗酒,迷恋手机游戏和社交软件,或者一些极端群众对快速发展的社会不适应,感到茫然、迷惑乃至抱怨愤怒,由于缺乏理性的文化引领,导致这些人以非理性的行为表达他们的愿望与诉求。还有一些农民到城市打工,他们每天做着最辛苦的工作,但是由于工作时间、工作性质和工作环境的影响,他们对文化设施的利用十分有限,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文化场馆对他们来说显得很遥远,在头脑中根本就没有概念。同时,他们的消费观念和经济条件也限制了他们对文化产品的消费,业余时间只能睡觉、聊天、打扑克,甚至、斗殴,这也就直接影响了社会治安和稳定。

(二)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功能有待提升

首先,图书馆文化服务宣传相对较少,理念滞后。一些县、区图书馆、图书室投入经费有限,藏书、软硬件等文化资源薄弱,通过现代媒体和信息化手段开展文化宣传服务的能力不足,很多人不了解图书馆的概况和功能,图书资源利用率低,无法在群众中造成影响力。还有一些图书馆没有坚持利民、便民、服务于民的原则,其管理人员认为图书馆是贮藏图书、保存文化载体的机构,很多资源不能对外开放,导致群众无法获取有价值的文化、信息9资料,不能够从图书馆的公共服务功能中受益。

其次,图书馆采购图书不能满足读者需要。一方面,图书馆在购置新书时,没有考虑到文化扶贫的读者需要,一些科技兴农和能够提高群众素质方面的书籍短缺,难以满足文化扶贫对象的需要。另一方面,图书馆馆藏文献的时效性差,很多资料都是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前的旧资料,信息陈旧,群众无法获得有用的资料和信息。也就是说,图书采购脱离实际,断档或是不科学,从而形成人民群众需求与供给不一致局面。采取盲目采购的模式,也就导致不能按照读者需求采购图书的实际状况。

第三,图书馆工作人员专业素质需要强化。县级图书馆是县文化教育机构及该地区社会文献知识研究的核心〔2〕,它是在基层群众中普及和推广文化知识的最好平台。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县、区级图书馆的人才队伍专业素质偏低,只是简单应付借书还书的简单劳动,做不到简单讲解和基本说明。图书管理方面欠规范,创新服务理念、方式和内容的能力缺乏。

三、县域图书馆实现文化扶贫服务路径选择

(一)构建县域图书馆文化扶贫工作信息渠道

为了能够使县区级图书馆真正发挥文化扶贫主阵地的作用,可以从图书馆抽调专门的工作人员对贫困地区进行摸底调研。广泛收集贫困地区群众的文化程度、兴趣爱好、阅读需求、致富经验等基本情况,并将收集到的基础信息录入系统,建立贫困地区阅读状态数据库,设置各个地区读者信息联络员,定期随访,实时更新数据库内容,对信息来源渠道实行动态管理。

(二)建设主动开放的图书馆“三农”服务平台

首先,建立图书馆合作联盟。在我国,即使是贫困地区,也设立了县、区级图书馆和乡镇、村级图书室,还有中、小学的图书室。为了使分散的文献信息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可以整合图书资源,建立图书馆联盟,实现馆际文献共享与传递、咨询服务和协作、员工培训和业务辅导。另外,图书馆之间的合作联盟,互通有无,能够大大丰富群众的文化资源、形式和内容。

其次,发挥“农村书屋”的作用。近十年来,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于“农村书屋”的建设,惠及广大农民群众,但是很多“农村书屋”存在管理不到位、不专业,书籍更新缓慢、资料匮乏的现状。为了“农村书屋”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县、区级图书馆可以派专业人员协助各个村镇制定统一的资料管理和借阅制度,定期将各个“农村书屋”的资料轮换更新,使读者总是有新书可看。另一方面,图书馆也可以动员城镇家庭将阅读过的书籍等纸质文献资源捐赠给“农村书屋”,为捐赠者颁发捐赠证书留作纪念。

第三,加强流动图书馆的建设。对于一些地域偏远、人口分散的地区,可以出动流动文化宣传车,以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方式为农村经济建设服务。例如,定期到各地举办主题鲜明的阅读活动,图书资料借售一体化,聘请农业科技人员开展农业科普知识及讲座,如种植技术、养殖技术、农机技术等等;进行各类农技知识咨询、培训,为这些读者带来国家的政策信息、农资信息、气象信息、种植技术等对口信息,极大地引导农村群众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捕捉、筛选、利用信息的意识和能力。还可以放映科普电影和文艺电影,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提高群众的审美水平。

第四,指导种、养殖项目。当下的贫困村基本上都是一家一户的独立经营模式,N、养殖均具盲目性。有的不理解国家政策,“一窝蜂”式的盲目生产,造成收益低甚至亏本。所以,重要的一点是,图书馆、农技等部门就要担当起责任,就是摸清种植或养殖的种类,“找冷门、挣俏钱”,为贫困地区农民指明种、养殖方向。

(三)“互联网+”时代实现图书馆服务转型

在“互联网 + ”的大背景下,文化产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图书馆应当利用互联网优势改变既有的管理模式,探索一种符合时代背景的图书馆建设与管理模式〔3〕。

在贫困地区,图书馆应针对该地区实际的教育水平和区域文化特征,利用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手段建立数据收集和分析中心,因地制宜,调研读者的需要和阅读习惯,建立读者数据中心〔4〕。根据数据统计结果,摒弃盲目采购的形式,以需求为导向,实现读者需求与图书资源采购的无缝对接,为读者提供精细化的服务,从而实现图书馆建设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型。

随着微信、微博等手机客户端社交软件的普及,农村地区手机上网已经不是难题,作为提供信息服务的图书馆也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推送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例如,知识分享、新书推荐、读者交流、意见征集等紧跟时代步伐的活动,拓宽信息服务的领域。同时图书馆也可通过媒体直接高效的宣传效应,贫困地区图书资源现状和需要,吸引公益性基金和社会公益性捐赠,作为文化扶贫的资金渠道。

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部署2016年重点工作时指出:引导公共文化资源向城乡基层倾斜。文化扶贫的落脚点之一是大力完善公共文化基础服务建设,拥有丰富文化信息资源的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层部分,因此要切实加强贫困地区图书馆、农村书屋等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将物质和政策输入转变为内生发展力,从根本上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参 考 文 献〕

〔1〕梁双.浅析公共图书馆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内在联系〔J〕.现代经济信息,2012:(09).

〔2〕詹超,吴青林,魏毅.县级图书馆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分析〔J〕.现代交际 2016,(10):141-142.

图书馆结对帮扶范文第5篇

关键词 仁化县;图书馆古籍;古籍保护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18-0017-02

0 引言

图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尤其是古籍,更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对于公立图书馆来说,保护古籍不仅是图书馆的责任,同时古籍的存在也为图书馆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尤其对于县级图书馆来说,古籍图书的管理还是县级图书馆获得社会支持,提高自身功能的契机。

1 仁化县图书馆概述

1.1 仁化县图书馆现状

仁化县公共图书馆成立于1975年,先在职馆员6人,馆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馆藏图书10万多册,现为国家三级图书馆。自2010年起,仁化县图书馆在实现数字化图书馆发展的基础上实施建设城乡一体的公共图书免费网络服务体系计划。通过几年的努力,图书馆的业务范围得以扩展,从过去的单一县级图书馆,发展已经建成的仁化县流动图书馆城口分馆、老城区分馆、大桥分馆、红山分馆、长江分馆、石塘分馆、武警中队分馆等7个图书馆,并且扶溪、闻韶、周田、黄坑4个镇分馆也正在待建中。其中每个分馆图书上架3000多册,价值人民币6万多元,服务范围从城市向农村延伸发展,新的公共图书服务体系正在仁化大地不断完善,服务读者20多万人。

1.2 仁化县图书馆发展的意义

仁化县图书馆的发展实际上代表了仁化县精神文明建设的程度,同时也代表了仁化县的传统文化发展的程度,图书馆作为一切文字资料的运转场所,不仅对以往的书籍进行了保管,还帮助人们了解这些书籍、使书籍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仁化县图书馆发展不仅意味着社会主会议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还意味着仁化县传统文化的传承,这是中华文化发展中的瑰宝。

1.3 探讨古籍现状与保护的意义所在

古代书籍不仅是古代文化和智慧的总结,也是中华精神文明的沉淀,对古籍的保护一方面能够使古籍成为一种“借鉴”,为现代生活和文学作品创作提供帮助;另一方面,保护古籍是保护我国文化遗产的行为,是图书馆固有的传承文化的社会责任,也是图书馆履行社会职能的表现,因此,探讨图书馆对古籍管理的现状与保护方法,是帮助图书馆实现社会职能、促进图书馆自身业务水平发展的主要方法。

2 仁化县图书馆古籍现状

2.1 仁化县图书馆古籍的数量和种类

作为粤北山区的一座小型图书馆,仁化县图书馆在2009年全省古籍书普查中,发现明代末朝佛教经书1090多册,这些古籍是原丹霞山别传寺所藏的。传说这批古籍书是70年代“”寺庙被抄,有2个和尚用箩筐挑到仁化县图书馆寻求保护而来,经广东省古籍保护中心专家签订和考察,这批古籍书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收藏价值,其中以历经明万历至清嘉庆近200多年而完成的重要佛教典籍《嘉兴藏》(径山藏)尤为珍贵。

2.2 仁化县图书馆古籍保护的状况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古籍普查保护帮扶小组到达仁化县图书馆后,在两天的时间内,着手开展鉴定、整理和修复古籍的工作,将原来杂乱无序的《嘉兴藏》进行了初步排序,详细著录(唐)释道世辑《法苑珠林》、(宋)释延寿辑《宗镜录》、(明)释宏辑《修设瑜珈集要施食仪》、(清)释宝华撰《瑜珈口施食要集》等47种共193册古籍,全面修复破损严重的护戒牒2张,并为《瑜伽师地论》、《华严随疏演绎钞》等4种共70册的断线古籍重新订线,部分封面破损严重或缺失的还另外新加封面及护页。

2.3 仁化县图书馆古籍保护存在的问题

2006年,文化部颁布了《图书馆古籍特藏书库基本要求》,对古籍特藏书库的建筑、温湿度、空气净化与通风、照明和防紫外线以及消防安防等方面,做了明确要求。但是由于受到资金和技术限制,目前仁化县图书馆古籍书库在物理条件和工作者的职业能力方面都存在严重的欠缺,首先古籍书库的环境不佳,不符合《图书馆古籍特藏书库基本要求》,另外,保护古籍所需的特殊技术如图书修补技术和对古籍进行数字化技术等都比较缺乏,这使得目前仁化县图书馆古籍保护处于举步不前的状态。

3 如何针对仁化县图书馆古籍进行保护

3.1 从细节上实施积极的古籍保护措施

首先,仁化县图书馆应该对古籍书库进行环境的细节化管理,古籍储藏环境湿度的调节以及对光、灰尘、虫害等的防治都是环境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管理环境,古籍纸张的老化情况将有所减轻;还应采取措施防治古籍纸张的进一步老化,如采用人工去酸技术和修补技术,使古籍纸张受到更多的保护;此外,还应通过古籍文献的复制,如,防真复制、缩微复制、电子扫描复制等,使文献内容得以充分利用,使珍贵的原件得到更好的保护。

3.2 制定双重的古籍保护计划

图书馆古籍保护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原生性保护;二是再生性保护。原生性保护是指对原本古籍进行保护,包括修复残破古籍、改善保护环境,对现存原本古籍进行定级、分级保护等。再生性保护是指对古籍进行影印或整理出版,对古籍的形式和内容进行转移保存和再揭示。仁化县图书馆应该针对所保有的古籍制定双重的保护计划,一方面应该针对估计原件进行分类整理,通过各种手段对古籍进行补齐和保护,另一方面应该向当地政府申请专项经费,组织人员有计划、有选择地影印或整理出版这些珍贵资料,使古籍中的文化精髓得以传播。

3.3 培养古籍修复人才实现古籍科学管理

我国古籍资料众多而大多数都是残本,但图书馆专业古籍修复人才又十分缺乏,这使得估计保护任务显得十分艰巨。按照现在古籍科学管理人才的数量和有待修复的古籍数量比例,我国古籍修复需要近千年的时间,这就意味着,像仁化县这样的县级图书馆的古籍想通过向上级申请得到科学的管理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图书馆应该重视自主培养古籍修复人才,单位选派优秀图书管理员去有实力的图书馆培训和学习有关古籍保护和修复的专门知识,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好那些县级公共图书馆本就已经没有保护好而且为数已经相当可怜了的古籍图书。

4 结论

综上所述,仁化县作为拥有珍贵古籍的县级图书馆,在古籍保护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仁化县图书馆应该细化古籍保护的措施,对古籍实行有计划的保护并重视自主培养古籍修复人才,实现古籍科学管理。

参考文献

[1]杨秀齐.图书馆古籍文献的管理与保护[J].科技创新导报,2013(2):101-102.

[2]戴群.图书馆古籍坚定与保护研究新方法举例[J].云南档案,2010(9):220-222.

[3]马晓丽.图书馆古籍管理与保护工作探析[J].科技与企业,2013(10):228-230.


图书馆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上海图书馆(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图书馆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上海图书馆(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