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教师(精选5篇)

  • 八年级语文教师(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你瞧,那神采奕奕、精神饱满、指挥若定、颇有大将风度的正是我们语文组的领军人物——湖北省特级教师,黄石八中副校长孙维娇!她带领语文组连续多年勇摘中考第一桂冠,并组织全组老师先后参加了多个部级、省市级课题研究。正是在她的带动、感染、鼓励下,…

八年级语文教师(精选5篇)

八年级语文教师范文第1篇

心无杂念道自高,腹有诗书气自华

“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船渡人”。八中语文组现有22位教师,其级教师、湖北省名师一人,高级教师10人,中级教师5人。这是一支扎根三尺讲台,挥洒汗水,书写辉煌,孜孜奉献的教师队伍;这是一支立足教研一线,潜心钻研,锐意创新的教师队伍;这是一支朝气蓬勃,充满活力,富有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的教师队伍。

你瞧,那神采奕奕、精神饱满、指挥若定、颇有大将风度的正是我们语文组的领军人物——湖北省特级教师,黄石八中副校长孙维娇!她带领语文组连续多年勇摘中考第一桂冠,并组织全组老师先后参加了多个部级、省市级课题研究。正是在她的带动、感染、鼓励下,语文组年轻老师迅速成长起来。那温柔敦厚、沉稳练达的是语文组核心人物万长青老师。她文学素养深厚,教学谨严,润物细无声。在她的影响和感召下语文组呈现出团结、活泼、积极、向上的面貌。

语文组还有很多个性独特、风格鲜明的老师。这里有亲和温雅、宅心仁厚的教科室主任王敏老师;有激情满怀、妙语连珠的雷晓峰老师;有循循善诱、平易近人的书法高手黎翠屏老师;有新颖别致、创意无穷的王湘梅老师;有功底扎实、细腻丰富的教研先锋陈慎、胡仁辉、向前军老师;有思维灵活、深入浅出的李美兰、刘春霞老师;有满腹经纶、字字珠玑的胡国辉老师;有热情开朗、乐于奉献的薛珺、叶蔚、骆洁、吕蓓老师;有锐意开拓、激情似火的汪慧、方萍、李海霞、闵青海等年轻老师;还有初涉讲台的冯盼盼老师,虽然她课堂教学稍显稚嫩,但文采飞扬,令同行们刮目相看。每一位老师在奉献自己的同时,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特别是汪攀老师,年轻有为,2011年作为湖北教师的代表赴新加坡交流一年,不仅增进了两地母语教育交流,而且认真学习他人的先进经验并付诸实践。

博学审问是良训,慎思笃行见实效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语文教研组充分发挥团队组织、导向和纽带作用,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不断强化和推进教研组建设。八中语文教研组正逐步从一个学习型团队向一个研究型团队转变。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教师的个人素养亟待提高。为此教研组要求每位语文老师每学期必须通读一、二本理论专著和相关报刊杂志。《主体教学论》《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架起桥梁》《新课程标准》《语文教学与研究》等书籍杂志是语文老师的常备读物。同时,语文组利用节假日,围绕“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减负”等热点问题,组织教师们观看优质课录像,在学习的基础上进行讨论、评点,消化、吸收。不仅如此,语文组还派出大量年轻老师外出“取经”,用魏书生、洪镇涛、余映潮、于漪、胡明道等特级教师的教学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不断练好自身的语文教学“内功”。通过丰富的理论学习和专题学习,老师们及时了解了语文教学的动态和语文教改的趋向。他们在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特点的基础上转变了观念,更新了知识,改变了角色。

语文组认真组建专业教师团队,精心打造“四合一”语文学科文稿,针对不同课型和多种课堂教学方式的多方探索,我们形成了比较规范成熟的“四合一”课堂教学文稿模式。文稿由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与建议、学法与要求、教学练评活动程序、拓展延伸、小结与反思七大板块组成。文稿使用中要求学生把预习、复习和课堂结合起来,在课堂中注重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提倡同伴互助、智慧共享、全面发展的学习方式。这项具有八色的以“四合一”为载体的课堂教学改革,率先在语文组开花结果。2011年,全国讲学稿年会在我校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和教学精英们观摩了我校课改成果。他们高度评价了雷晓峰老师执教的《木兰诗》一课。大家一致认为把语文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动起来是新时期语文课改的方向,而雷老师的这一课无疑体现了这一思想。

常态的研究落实更是形成语文组强大战斗力的法宝。语文组三个备课组每学期开学初根据本组的教学内容,制定备课组计划。同时实行在个人备课基础上的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制度。每次集体备课,要求老师们在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的基础上,做到“三定”、“四研究”、“五统一”、“六步走”。“三定”就是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四研究”就是研究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研究“双基”能力的训练、研究教法与学法、研究学情与对策。“五统一”就是学进度、学目标、学重难点、统一作业量、统一检测内容。“六步走”就是按照集体备课的基本程序,先个人初备,组内说课,再集体研讨,修正文稿,最后课后交流,重新定稿。经过集体备课,老师们不仅提出了自己教学中的困惑,而且反思了自己教学中的得与失,大大提高了老师的业务水平和理论水平。语文教研组逐步形成了学习研究的浓厚教研氛围。

与此同时,学校以语文组为龙头,成立了“荷尖”文学社,定期发表学生作品。文学社又携手《希望之星》报刊,与《大家教育》周刊合作,带领文学爱好者不定期组织参观采访活动。除此以外,语文组也注重抓好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以年级或班级为单位,扎实有效的开展了若干兴趣小组活动。如七年级的硬笔书法比赛和讲成语故事比赛,八年级的古诗文背诵比赛和九年级的作文比赛。在这些活动中,学生抒发了性灵,彰显了个性才华。

四度春风化绸缪,几番秋雨洗鸿沟

“厚积薄发见功力,水滴石穿绽硕果”,这是对八中语文教研组的最佳写照。八中语文组教师们在三尺讲台上的不辍耕耘,换来了满园桃李遍芬芳。教学成绩方面,我校语文学科在历届中考均取得综合得分全市第一的优异成绩。是近年来获得此项殊荣的唯一一所初中。2008年,我校学生初一(3)班许明瑶同学在万长青老师指导下荣获“恒源祥文学之星”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一等奖。她是黄石市初中学段唯一的获奖者。2009年黄博涵同学获“黄石市中学生风采大赛”主持类一等奖。2009年、2010年、2011年“全国中学生语文能力竞赛”分别有15人、18人、20人获得全国一等奖,在全市名列前茅。

同时,在教学科研方面也取得不凡的成绩。近几年来,语文组老师在部级、省级各种专业刊物上百余篇。《语文教学与通讯》《中学生语数外》《中学生报》《考试报》等报刊上不时有我们老师的教研论文。其中汪攀老师发表在《语文教学与研究》的《把握“五度”,提升学生读写能力》,孙维娇副校长发表在《语文教学与研究》的《初中语文教材写作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李美兰老师发表在《中学生语数外》的《散文教学应凸显个性》等研究文章获部级论文一等奖,分别从语文教学的阅读、写作、鉴赏等角度进行深入探究。

在勤奋教学、屡创佳绩的同时,八中语文组自身的教师艺术和教学智慧也大放异彩。近5年来,八中语文组屡次被评为优秀教研组。我组有3人被评为“市优秀教师”,2人被评为市级骨干教师,2人被评为国家课题“导读导写”实验先进个人,3人被评为省“自学辅导先进个人”。其中孙维娇老师被评为全市初中唯一的特级教师,万长青老师被评为省优秀教师、区名师、区学科带头人。全组教师积极参加各级教学比赛,积极参加课件制作和教案评比活动,成果斐然。万长青老师的《伟大的悲剧》、叶蔚老师的《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均荣获“导读导写”课题实验课评比一等奖。薛珺老师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全市语文精英赛中荣获二等奖。李美兰老师的《行道树》在全省语文精英赛中荣获一等奖,她的《记承天寺夜游》一课在全省“课内比教学”展示课上被评为是一堂很有“语文味”的课。

黄石八中作为“国培计划”实践基地之一,每年都会迎来一批批跟岗教师的培训学习。对来校参加“国培计划”的跟岗老师,语文组成员不遗余力,倾囊相授。王敏、雷晓峰、万长青等3位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多次担任“国培”授课教师。对农村中学来学习的教师,从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悉心指导。同时,语文组以特级教师孙维娇为中心,依托学校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融合现代的先进教学理念,积极安排优秀教师定期去江苏、广东、山东等地学校开展课题研究,进行教学交流,实现了教育资源异地共享,增强了八中语文组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八年级语文教师范文第2篇

【关键词】八年级 语文教材 整合 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4-0042-01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对象。随着我国教育的改革和完善,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得以体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主观需求,结合各种客观条件,迎合时展的要求,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现阶段,八年级学生在语文学科中可以领到两本教材――语文课本和自读本。自读本是教材的辅助资料,帮助学生了解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节省了教师和学生的时间,能帮助学生更高效地学习。

一、语文学科教材整合与阅读教学间的关联

语文教材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不可取代的意义。它为并不系统的语文教学提供了一个相对系统的教学依据,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具有指导作用。教师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具有整合教材的义务,去粗取精,将课堂时间高效地利用起来。教材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思路,但其仅仅只是教学的一个起点、一个工具,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从实际出发,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取舍,融入自身的教学特色,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

阅读是语文学习中的四大板块之一,也是学生认识世界、感受世界、拓展思维的重要途径。学生是阅读实践活动中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依靠教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握教材中所蕴含的情感因素,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

二、语文学科教材整合与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学生的主观需求,具有功利性

中学生是祖国未来的主力军,他们担负着国家的殷殷期盼。时代要求实现全民教育,与目前的应试教育模式相悖。随着新课改的推广,语文学科在对学生能力的考察逐步由课上转为课下,注重学生课外知识的积累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这种方式让已经适应以课堂知识点为主要考察对象的学生感到无所适从,加强了对语文学科的畏惧心理,极大的消减了学习的热情。

教材中选出的文章纵然符合了中学生的理解水平,但与学生的心理状态、认知水平、生活经历差距太大,使他们很难将感情融入课文中,无法身临其境地体会作者的思想,从而与作者产生共鸣。

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促进者,学生才是阅读学习的主体。语文教师在日常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尽可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条件,帮助学生提升阅读水平。

(二)盲目追求形式,忽视了课堂效果

在针对八年级学生阅读教学展开的一项问卷调查中,有近一半的学生认为老师课上讲授的知识点太多,这说明学生认为教师的授课没有吸引力,不能激起他们对语文阅读学习的兴趣。在问及什么方面需要老师的指导时,有31%的学生需要教师在阅读方法方面提供指导,多数学生认为教师应该教授他们选择书籍的方法。这说明大部分学生在课余时间不知道应该选择什么样的书充实自己,导致自控能力不强的学生受到不良刊物的影响,逐渐陷入歧途。

当今语文教学过度依赖多媒体的辅助,严重忽视了教材对语文阅读的作用。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过多使用多媒体,就会逐渐将知识的传授流于形式;学生在学习中过度依赖多媒体,就会使学习变得娱乐化,让学生将本该放在知识上的注意力分散到课间中,缺少了学习应有的严肃性,大大降低了课堂效率。

(三)滥用教辅资料,做学习无用功

初中语文教师在日常授课过程中,通常会将讲课和学生练习分离开来,在课程结束后对学生进行大量的叠加阅读训练。这些阅读资料如果选择不当会有训练类型上的重复现象出现。所以在语文阅读训练中,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选择阅读材料,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产生多元化见解,不要刻意去追求标准答案而束缚了学生的思想,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体现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三、解决问题的途径

(一)重视课前预习过程

课前预习是后续学习的基础。八年级的学生还不具备及时学习的能力,需要课前预习帮助加深对文章的理解程度。在正式学习之前,学生先自行通读全文,找出文章中的重点和难点,使第二天的学习更有针对性,课堂效率也会大大增加。

课前勾画出课文中的重难点部分,在有感触的地方标上批注,可以随时记下一闪而逝的阅读灵感,将自己的思想与课前预习相融合,有利于综合能力的提升。

教师在教学之前,通过分小组学习的方式,进行课前讨论。一千名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针对教材课文中的重难点在小组中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让不同的思维碰撞出知识的花火。

(二)适量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将现代科技适量运用于语文教学中可以丰富课堂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在课堂中,通过大屏幕将想要表达的内容播放给学生看,可以更直观地向学生传递信息,大大增加课堂的信息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课堂利用率增大,提升课堂效率。

(三)建立小组学习模式

八年级的学生经过七年级一年的学习生活,对班级的同学有了很大程度上的了解,彼此间的熟悉程度大大加强,默契也逐渐突显出来。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学习中的默契,运用小组互助学习的方式,利于学生和教师间的知识分享、交流协作,共同营造出和谐的课堂氛围。

(四)及时评价总结

八年级是初中学习的重要阶段。教师通过制定阶段性学习目标,可以帮助回顾阶段性学习的过程,找出不足之处,为今后的教学活动提供改正依据。学生在语文阅读学习过程中也要及时总结学习效果,及时纠正学习方法,促进自我进步发展。

综上所述,八年级是初中学习中打基础的一年,要为九年级的升学备考做好铺垫。语文教师在八年级的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对教材的整合,结合配发的自读课本,理清教学思路,让学生在阅读的同时学会独立思考、辨析文章中心思想,以此提升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效率,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养成。教师还可以适当运用高科技辅助教学,提升学生的阅读学习热情。相信通过三年的学习积累,广大学生的语文素养。基础知识、鉴赏能力会提升至新的层面,为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八年级语文教师范文第3篇

1 对教材进行添加

添加包括延伸和扩展两种形式。延伸是指教师提供更多同类型的材料,因而是数量上的变化。比如,针对学生发音困难的情况可以添加一些语音的对比练习;在讲授有关职业名称的单词时,针对大部分学生都在农村的实际情况,添加了farmer、worker等职业名称;在七年级上册学完第六单元后,可以添加一些陈述句变为一般疑问句的方法、陈述句变为否定句的方法以及一般疑问句变为陈述句的方法等等。扩展是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加宽,提高课堂趣味性。例如,在教学《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册第八单元SectionB时,可以让学生互相调查休息日他们想做什么事和不做想什么事,并说出原因;在讲授九年级第十三单元SectionB时,可拓展让学生给一些公益广告写广告词。这样,就能使教学内容更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关注学生的学习经验。当前,中学英语课堂教学重“精”轻“泛”,可理解性语言的输入量十分有限,严重制约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应根据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延伸和适当的补充。中学生正处于记忆的黄金年龄段,教师应引导学生记忆单词,扩大词汇量,使他们成为高效的学习者。教师还应适时增加相关的阅读和写作训练,或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展开讨论等。教材中有一些涉及高科技领域的文章很多学生不太理解,教师可补充和配备一些图片,以便学生更全面形象地理解。

2 对教材的进行修改

修改可以将教学活动与学生自身的背景和兴趣起来,引入真实的语言,或设置更多解决问题的任务。如果教材对听力理解强调得不够,教师认为需要补充更多的材料,而又没有现成的录音材料,则可以编写和口述阅读段落,也可以摘写原著要点,然后口述给学生。例如,《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册第八单元SectionB的3a部分,可以把文章的内容设置成听短文选择正确的答案。再如,《新目标英语2》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SectionA 2b的听力,可把它们设置成小组任务的形式,分组表演猜测并小组讨论,给予合理的建议。

3 对教材进行删减

删减包括材料数量和质量的缩减。数量的缩减是指缩减材料的长度,有些同类型的练习或内容数量过多,则可省去一部分。如果不仅要缩减材料数量,还要对其进行教学方法的处理,那么就是质量的缩减,及对教学要求的调整。如教材里有些材料不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的,教师要大胆地删除。细心的教师会发现,在教材的对话课里,同一个话题经常会出现,且操练的内容和句型学生熟之又熟。例如,在《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中,内容都是简述三明治的制作过程。只要让学生接触一种三明治的制作过程,其他种类的三明治的过程都可以让学生以写作业的形式完成。如果教师不顾实际情况,再按部就班,不但浪费了宝贵的时间,而且过于简单的内容会压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遇到此类情况,可以通常采用“省略法”,这部分内容作为一次常规的听力训练,简单提几个问题,接下来就开始新课。

4 对教材重新排序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心理特点和教学的实际情况,教师可对教材内容的顺序进行适当的调整,使其更符合学生的兴趣和能力需要,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引导学生更有效地学习。

4.1 单元之间的调整。单元之间的调整主要是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把有联系的单元进行一起教学,对单元的安排进行重新调整,使之更有利于学生的知识掌握。例如《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形容词的比较等级和第十二单元的最高等级是相关的内容,应放一起进行教学。这样,语言知识就不显得零乱了。

4.2 单元内的调整。单元内的调整指教师根据单元内知识的逻辑顺序,对教学内容重新调整,从而更好地体现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例如,八年级上册第九单元SectionA的1a、1b、1c和SectionB的1a、1b、2a、2b、2c是有联系的,可以把SectionB的1a、1b、2a、2b、2c的这几个部分放到SectionA部分,先进行教学。

八年级语文教师范文第4篇

一、 当注音而未注音

比如:“咫尺”(八下31,即八年级下册第31页,以下类推)、“带挈”(八下123)、“桑梓”(八下132)、“莅事者”(九上190)等,加点的字都在3500个常用字之外,学生在课本中还是第一次接触,本应有注音,而教材却未注。

再如:“刘学锴”(七下214)、“云崧”(八下251)、“三阮”(八下178)、“鲁藜”(九上161)、“《六朝文挈译注》”(九上185)、“蚊蚋”(九上136)、“偌大”(九下31)、“杳无消息”(九下73)、“华裔”(九下77)、“驷”(九下114)、“顾颉刚”(九下205)、“毛苌”(九下211)、“郝懿行”(九下213)等,或出现在选文中,或出现在注释中,其中加点的字同样都在3500个常用字之外,有一些还是易错字、生僻字,对于学生而言是货真价实的生字,教材也未予以注音。

二、 不需注音而偏注音

比如:“心旷神怡”(七下101)、“俯瞰”(七下178)、“咏梅”(七下231)、“搏”(七下136)、“万贯家私”(八下125)、“考妣”(九下132)、“惩山北之塞”(九下172)等,加点的字都在2500个一级常用字之内,对于初中生算不上是生字,而且这些字只有一个读音,不会出现因多音而误读的情况,教材却加了注音,似有画蛇添足之嫌。

三、 重复注音

教材仿佛还特别喜欢给某些字反复注音,造成了注音重复。如“嶙、峋、踌、躇、逾、酣、唳、亘、虬、袤、聒、馨、诣、谙、蠡、斛、蕲、磬、悫”等字,均注了两次音。这类字如此之多,可见不是偶尔的疏忽。像“穗、萦、曳”等字竟然是在同一册教材中连续注了两次。

《语文课程标准》建议教材的注释应“少而精”,像这种重复注音的做法,显然是“滥”了。

四、 前后颠倒

“婆娑”的“娑”,八年级下册《白杨礼赞》中没有注音,却在九年级上册《囚绿记》注了音。“雄踞”的“踞”,在八年级上册《阿里山纪行》中没有注音,在九年级上册第212页的《绿》中也没有注音,到第225页的《环球城市风行绿墙》才给了注音。九年级上册中,“俨然”的“俨”,在第十课《创造学思想录》中没有注音,第十七课《桃花源记》中却注了音。九年级下册中,“驽钝”的“驽”,在第三课《市长》中没有注音,到第十七课《出师表》却注了音。

五、 格式不一

教材正文中的注音一般采用页脚注音,但是在少数地方又采用了文中夹注的方式。如“广袤(mào)”(七上4)、“杨戬(jiǎn)”(八下179)、“解(xiè)珍”(八下180)、“行远必自迩(音ěr,近的意思)”(九上168)、“不积跬(音kuī,半步)步”(九上169)。

在给姓名注音时,“岑参”是姓名连注为“Cénshēn”(九上244页);万俟卨却是姓名分开注成“万俟(Mòqì)卨(xiè)”(七上115页)。

笔者认为,同一种教材注音形式还是保持一致为好。

出现以上这些问题,原因恐怕是多方面的。比如教材内容调整,打乱了原有的注音序列,而没有作相应变动;比如编者对师生的需求掌握不准;有些方面还缺少统一标准。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对注音缺少足够的重视,往深一点说,也是浮躁急切心态的一种反映。因为这些问题对于教材编者而言,只要稍微慎重一下,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况且现在都是电子排版,很容易修正调整。

八年级语文教师范文第5篇

一、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的重要性

《英Z课程标准》中强调:英语教学应该是对人的思维,语言能力,健全人格,文化知识和等方面的全面素质教育。长期以来,在我国英语教学中,只重视语言知识教学,而不重视文化知识的教学。许多中国学生与西方人交谈时犯一些跨文化知识的错误。西方国家的人认为是不礼貌的,甚至是冒犯的。因此,教师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是很有必要的。

二、了解《英语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有的放失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逐步扩大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英语课程标准》确立了二级,五级和八级的文化意识分级目标,高中生应达到八级目标。《英语课程标准》的八级目标为:

1.理解英语中常见的成语和俗语及其文化内涵。

2.理解英语中常用的典故和传说。

3.了解英语国家主要的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的经历,成就和贡献。

4.初步了解主要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情况。

5.了解英语国家中主要大众传播媒体的情况。

6.了解主要英语国家与中国的生活方式的异同。

7.了解英语国家人们在行为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与中国人的异同。

8.了解英语国家主要宗教传统。

三、各册英语课本中的文化知识点

为了更好地便于高中教师进行文化意识的教学,笔者把高中新教材(BOOK1一一BOOK8)中符合八级文化知识要求的内容作如下表归纳。

四、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有效途径

1.通过文化对比渗透文化意识。教师要结合教材向学生,适当把英美国家的一化与中国文化作比较,在比较中学习和运用。例如;当学生运用How old are you?时,我告诉学生,在中国打听年龄很正常,但在国外问年龄,特别问女士年龄时,她会说:“It’ s a secret”.因为西方人认为年龄、个人收入等属于个人隐私,随意打听显然不礼貌。而在中国你无论问谁的年龄,他或她都会告诉你,并且年龄越大的人越愿意说出他或她的年龄,会更加得到你的尊重。这些都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