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体育教学(精选5篇)

  • 八年级体育教学(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有一定的自制能力,但情绪变化较大,运动能力有一定发展,上课喜欢玩,想象创造力丰富,学习兴趣易激发。应该努力培养学生主动进取的态度将学生身心作为一个整体,通过合理的运动实践,在不断克服困难体验运动乐趣;提高运动技能,培…

八年级体育教学(精选5篇)

八年级体育教学范文第1篇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体育与健康教育”新课标,把“生活教育”的理念渗入到新课程中。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目标,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他们终身体育的意识。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创造力,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收获。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有一定的自制能力,但情绪变化较大,运动能力有一定发展,上课喜欢玩,想象创造力丰富,学习兴趣易激发。应该努力培养学生主动进取的态度将学生身心作为一个整体,通过合理的运动实践,在不断克服困难体验运动乐趣;提高运动技能,培养健康和愉快生活的态度,通过从事适宜的运动,了解自己的身体变化,增强体质,培养坚强的意志。

三.教学目标

①、培养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掌握简单锻炼方法。

②、发展身体基本素质跑、跳、投,提高运动能力。

③、掌握简单技术动作,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⑤、体验到集体活动的乐趣,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四.教学措施

1、正确把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进行教学

2、备好每一堂课,营造一个宽松生动的课堂气氛来;在课前和课后进行反思。

3、采取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如分组教学(异质分组、随机分组等),分段教学等。

4、积极培养体育骨干,更多的注重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突出他们的主体地位。

5、将游戏贯穿于整个课堂中,并尽量做到与学生玩在一起,在娱乐同时学到知识,加强与集体的联系。

五.工作要求

1、加强医务监督,加强对岸课堂大案管理,预防体育课中出现意外事故。

2加强对岸体育设施的管理,保障学生使用器材的正常。

八年级体育教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八年级学生;两级分化;心理变化现象;学习成绩;学习竞争;心理准备;对策手段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1-144-01

初中生正值“身心聚变”时期,其中八年级学生尤为明显。霍林沃斯称之为“心理性断乳期”。还有人认为八年级是整个中学阶段“最危险”的阶段,八年级学生最难管理,被称之为“八年级现象”。

一、八年级学生心理特征及表现

初中阶段是人生成长的重要时期,而八年级是初中阶段学生心理及生理发展的关键期,这一时期不仅身高、体重出现陡增现象,而且更重要的是身体内部发生了质的变化,这是八年级学生进入青春期生长发育的突出特点。同时也是他们由少年到青年的过渡阶段。我们之所以特别关注八年级的学生,与近年来八年级学生身上反映出来的种种表现密切相关。种种状况表明,八年级的学生是成长发展的转折点,也是教育的关键期。另外,八年级是初中生活开始分化的时期,一些学生就不像七年级那样规矩了。如果我们抓紧对八年级学生的教育工作,就会使更多的学生迎头赶上,与集体一起前进。绝大多数学生是勤奋学习要求上进的,但由于他们思想还不够成熟,看问题往往比较片面幼稚。他们希望别人把他们看成“大人”,希望别人信任尊重他们。家长同志们应当积极配合学校工作,针对这种思想,采取恰当的教育,引导学生不断进步。具体表现在:

(1)过渡性:八年级学生正处于少年儿童向成熟青年过渡的关键期,这时其心理发展很不稳定的,容易表露出沮丧、悲欢、失意、不满、焦虑等情绪。而生理上也是发生剧变的时期,因此教育界通常把八年级这一阶段称之为“危险期”,也是现出现问题的萌芽期。

(2)动荡性:八年级学生与七年级、九年级学生相比,心理波动性更大,情感不稳定,他既无小学生那样的依赖,又无高年级学生的理智或保守,其独立意识在显著增强同时他们的思想行为也更加无序化。社会上的种种变化常常会引起他们迅速反映。他们自尊心强,爱争强好胜,敢作敢为,但时常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他们自认为“长大了”,希望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社会的一员,但他们实际又不具备独立的地位和辨别是非,善恶美丑能力。由于八年级学生心理的不稳定性,易变化,是造成初中学生不良行为甚至违法犯罪增高的根源,又是学生产生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的高峰期。

(3)封闭性:八年级学生的内心世界随着生理变化逐渐复杂化,尤其是女生,显示出封闭性的心理。其情感发生改变,有心里话不愿对老师、父母讲,常把自己的秘密写在日记里或倾吐给自己的知心朋友。在学校发生的事或受了挫折,就会求助于平时交往的“朋友”而不告诉老师和家长,其结果事与愿违,甚至酿成恶果或悲剧。他们随着自尊心的增强,更加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与尊重,又怕得不到别人的理解。表达出矛盾的统一性.

(4)社会性:八年级是学生人生观从萌芽到开始并最终形成的关健期,在人生观的形成过程中,也是由社会意识向个体意识的转化过程。一方面既要张杨其个性,一方面又要受到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的约束,二者之间产生矛盾冲突,学生会出现自我封闭、攻击、妥协,求助无援等心理现象,如果引导不当,学生不良行为就会滋长,产生消极的负面影响。

做为一名中学教师,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用我们的亲身经历去教育学生,使他们都能顺利平稳的渡过初中生活,为他们将来人生之路奠定良好的基础。教育的本质是先教会学生做人,再教会他们如何使用文化知识。教育的终级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具有良好的品质并拥有一定实用技能的有用人材。然而随着农村留守儿童日益增加及城乡发现不平衡的现状,我们发现现在的学生思想更加无知。行为更加低龄化,言语更加粗鲁,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为此我结合前辈的经验,斗胆提出以下方案,敬请得到批评指教。

二、我们能做的相应对策

1、培养良好的班风,促进青少年沿着正确的学习和思想方向前进。良好的班风将为班级学生的成长、发展提供一种有效的动力和压力,使班级里具有亲切、和睦和互助的关系;

2、培养优秀的班干部团队,使之成为班主任的得力助手。他们是班级优秀成员的代表,他们的行为是整个班级的颜面,良好的班干部队伍可以协助老师的工作,管理好班级,提升同学们得学习成绩,处理好班级的集体荣誉。

3、班主任要有正确的教育观念并积极付出行动。

八年级体育教学范文第3篇

本期学校德育工作以抓好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为已任,继续围绕创建"节约型校园"为工作切入点,从传统教育活动中寻求亮点,紧扣全国教育热点问题,创新育德方式,突破育德形式,取得了针对性与实效性.首先从基础德育入手,着重进行了在校生活规范的培养与训练.第一,开展以年级,班级教师为主体的校本德育研究.通过组织全体教师学习"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结合《守则》《规范》对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行为要求"(讨论稿),细化了对学生在校一日常规的要求,使全体教师明确教育的新热点,新形势,从而形成教育合力,将教育落入实处.教师主体参与教育的意识提高,为学校开展"争做八荣好少年"教育活动取得具大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二,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校本德育研究.1,本学期通过大范围示范性中队的主体参与,共有19个校长助理中队带头示范良好言行,分别围绕四个教育学月的重点内容,参与学校常规管理,主动提出行为常规训练要求,尤其是在养成节约好习惯及活动礼仪规范中有了较明显的进步,做到了管理规范有实效.2,抓住了各级师生团体,个别班级,个别学生主体参与活动的闪光点,举行了隆重的"做节约公民,创节约校园"开学典礼,认识了新校徽.开展了"我爱妈妈","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一小少年践行动","迎花草艺术节" 及"环保"教育等专题朝会.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抓住学生的先进事迹,引人深思的生动故事,及八荣八耻相关内容作出了16次国旗下讲话.3,组织了三,四,五年级参与素质教育基地拓展训练;展出了三次校园节约明星光荣榜;将人文化的教育理念显示在电子屏上及校园网中,本期共计显示了80多条教育类信息,13条好人好事,全期共展示了17条其他各类信息,营造和谐,关爱的教育环境.利用这一阵地强化教育.抓住了小干部的常规培养与训练.少先队大队部举办了17次大队干部培训会,2次中队干部工作培训会,注重小干部队伍建设,培养小干部管理能力与工作责任心,实行"下年级,下班级"制.组织了4期黑板报检查;12次红领巾佩戴的抽查;15次集体朝会检查;12次班队课的抽查,营造和鼓励了少先队员们自主管理的主人翁的意识.德育活动创新,实效为充分发挥德育在课程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发挥广大师生在课程建设中主动探索,主动创造的"双主体育人"思想.本学期学校德育以"活动课程化"为特色,探究了"综合实践课程"的教育形式及过程,使教育实效性取得了全面的提高,创下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新起点与新高潮.一,综合实践课程"我爱妈妈"教育主题活动,是各学科共同参与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个选题.活动充分利用了各学科"母爱"的教育资源及学科教学特点,让学生在各具特色的学科课程中领悟母亲对自己和自己对母亲的爱,并将这种"爱"努力的体现到自己的行动中,共同掀起"我爱妈妈"教育热潮.全校教职员工群策群力,针对各年级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发挥各门课程的学科特点,在教师主导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参与,升华学生对母亲的情感体验,赢得了真实的教育实效.在重庆基础教育领域引起了强烈反响,获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一小’少年践行动"主题教育活动在抓"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活动中,学校全体同仁积极出策出力,表现出了市级示范小学对教育信息敏锐的洞察力,对育人标准把握的准确力,强大的教育幅射力与全体教师的凝聚力.活动中我校一抓校园教育活动的创新,二抓八荣教育与课程特色的溶合创新.提出了"三近,三结合,三新"的教育思想,通过在颇具特色的课程活动,教育活动中充分展现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打破传统背,记的学习形式,将"八荣"思想在教育课程活动中渗透,体现学校教育特色,取得了丰硕的成绩,彰显了学校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在4月25日下午,中宣传部部长刘云山,副部长李东升在重庆市委书记,市长等领导的陪同下视察了我校荣辱观的教育工作,得到了中央(1)

查看更多>>

领导的充分肯定.在中央新闻联播及中央少儿频道等各大新闻媒体及业内同行均对我校的创新教育作出了高度评价.与此同时,我校还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开展了"3.5服务他人,快乐自己"五年级全体师生社会实践系列活动;住读部师生走访军营体验教育活动;及参与社区,街道扶贫救助活动;组织师生春游活动;组织了一年级"争创节约型班级"队会仪式比赛教育活动;开展了"毕业生"系列教育活动;举办了学校"第八届花草艺术节"教育实践活动;校军乐团,舞蹈队等积极参与了市团委,市红岩联线,区团委,区教委组织的系列主题活动共6次;在参与区教委组织的dv大赛及儿童诗歌创作大赛活动中,我校获得了最丰硕的成绩,尤其是儿童诗歌创作大赛从一年级至六年级参赛面之广,参赛人数之多,获奖人次总共达到60余人.

查看更多>>

八年级体育教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初中生;体育知识;学校体育;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5-0141-02

初中教育是中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及自我意识建立的重要时期,一切知识的获取都将影响未来一生的行为习惯,因此,这个时期所掌握的体育知识也会对终身体育行为习惯产生重要影响。对于大多数初中生来说,大部分的体育知识是通过中学学校体育课程中获得的。在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修订稿)》中,将体育教学分为四个水平,一共涵盖了76个较大的体育知识群组,教学内容丰富,但远远超过了过去《体育教学大纲》中对体育知识教学的要求。同时,新的课程标准对体育知识教学范围的界定较为模糊,这对教师在体育知识教学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了解初中生体育知识的掌握现状及对体育知识的真正需求显得愈加重要。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上海市同济第二初级中学、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初级中学等15所初中学校部分学生。

2.研究方法。①文献资料法。②问卷调查法。从选定的上海市15所普通中学的6~8年级中分别随机抽取一个班,每校共三个班级,共计1481名学生作为体育知识掌握情况的调查对象。《六年级体育知识测试卷》共发放550份,《七年级体育知识测试卷》共发放480份,《八年级体育知识测试卷》共发放475份。《六年级体育知识测试卷》回收问卷537份,回收率为97.6%,有效问卷共计518份,有效率为94.1%。《七年级体育知识测试卷》回收问卷463份,回收率为96.4%,有效问卷共计446份,有效率为92.9%。《八年级体育知识测试卷》回收问卷459份,回收率为96.6%,有效问卷共计446份,有效率为93.9%。③数理统计法。对所回收的有效问卷运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利用excel进行必要的图表制作。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体育知识的概念界定及概述。笔者翻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对于体育知识的概念界定各家都有不同的概括,界定的范围大小均有一定的差异。这是因为体育本身就涉及众多学科,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外延势必逐步扩大。但从体育知识概念界定的共性来说,众多研究者普遍认为体育知识应分为体育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两部分。体育理论知识能够概括为由抽象概念、抽象命题构成的体育知识,即包含经验定律、通识性知识及理论原理的体育知识。体育实践知识则能够理解为,体育教师在其体育教学实践中,实际使用和表现出来的对现代体育教学的认识及指导学生正确的体育行为的知识。体育知识的传授过程不仅是传授技能与技术知识,更是传授正确体育行为活动的意识与方法。

2.上海市部分初中生体育知识掌握总体情况分析。体育知识测试卷主要分成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两部分,其中理论知识包括简单的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健康知识等,实践知识包含运动技能学习、运动锻炼方法等,不同年级的体育知识测试卷分别有相对应的知识,知识的难度也按年级的增长递增。

从表1发现,46%的学生能够答对百分之五六十的体育知识测试题,但只有约13%的学生能够答对70%以上的测试题。与此同时,约40%的学生只能答对50%以下的体育知识测试题。这说明,接受测试的1410名学生的体育知识掌握水平有一定的差异,大部分接受测试的学生对体育知识掌握情况有较大的进步空间,其中约40%的学生对体育知识的掌握情况较薄弱,只有一小部分学生能够较好掌握初中阶段的体育知识。体育知识的掌握对日后正确指导体育行为具有主导作用,按目前的测试结果,接受测试的上海市初中生还有一定的进步空间。这样的结果也与目前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重技能、轻知识的现状有一定的联系。

3.上海市初中各年级学生体育知识掌握情况的差异性分析。

经表2能够看出,接受测试的八年级学生体育知识测试正确率平均值在三个年级中最高,且在三个年级中,八年级学生的测试成绩差距较小;其次六年级学生体育知识测试正确率平均值略低于接受测试的八年级学生,且成绩水平的差距大于八年级学生;七年级学生的体育知识测试正确率平均值在三个年级中最低,但学生间的体育知识测试成绩差距最小。因此,可以说接受测试的八年级学生的体育知识掌握水平在三个年级中最好,接受测试的七年级学生的体育知识掌握水平低于八年级和六年级学生。测试结果可能与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以及初中阶段的学习基础环境有关。六年级处于小学与初中的衔接年级,学生的学业压力较少,学生无论是在体育课还是课后都有充足的时间投入到体育活动中。七年级是真正进入初中学习的第一年,学业压力的增加以及进入青春期带来的诸多身心变化等因素,都是导致该年级学生将注意力从体育转移到其他方面的原因,因此七年级学生的体育知识掌握情况低于了六年级学生。而当学生到了八年级则逐步适应了初中学业的节奏,并且学生身体的发育带来了更多的体育活动需求,学生对体育活动及体育知识的求知欲有了明显的增长。这样的变化反应到体育知识测试卷中就表现为八年级的学生体育知识的掌握情况较七年级学生有了明显的提高。

4.上海市部分初中学校学生对不同类别的体育知识掌握情况的总体差异性分析。

从表3看出,上海市部分初中生体育理论知识的正确率均值为55.95%,标准差为18.8,体育实践知识的正确率均值为48.23%,标准差为17.05。这说明,虽然接受测试的学生体育知识理论题成绩的差距略大于体育知识实践题,但是从正确率的均值上看,学生所掌握的体育理论知识仍然明显多于实践知识。体育理论知识与体育实践知识都将为学生的“终身体育”而服务,理论知识引导学生理解体育行为背后的规律与本质,实践知识为正确指导体育行为而服务,二者均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强调体育实践知识的传授有利于体育知识学习的平衡发展。

5.上海市部分初中学校不同年级学生对不同类别的体育知识掌握的差异性分析。

表4最明显的差异在于各年级的体育知识实践题正确率均低于体育知识理论题的正确率,其次,七年级学生的体育实践题的正确率明显低于其他两个年级。体育理论知识的正确率差距较小,但从标准差来看,八年级学生不论是体育理论知识还是体育实践知识掌握程度的差异性均要好于其他两个年级。

上海市部分初中生体育知识总体掌握水平仍有较大进步空间,只有一小部分学生能够较好掌握初中阶段的体育知识,且接受测试的学生中体育理论知识与体育实践知识的掌握情况有差异,体育实践知识的掌握情况低于体育理论知识。上海市接受测试的各年级学生的体育知识掌握情况有一定差异,六年级学生和八年级学生的体育知识掌握水平略高于接受测试的学生总体,但七年级学生的体育知识掌握水平较测试总体偏低。

三、对策与建议

初中体育教学中的体育知识教学应该更加体系化。初中体育教学应该拥有完整的体育知识体系,这样的体育知识体系应该涵盖体育理论知识和体育实践知识,从而达到“终身体育”的目标。体育知识的教学可以走出教室。在传统观念中,体育知识的教学只能在教室中进行理论课教学。但实际上,体育知识的教学完全可以走出教室,进入到日常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教授体育技能的同时融入相关的体育知识,让学生不仅知道“如何做”,更能理解“为何这样做”。这种方式能够使知识与技能的学习相辅相成,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体育能力。

参考文献:

[1]毛振明.在体育课中如何有效地传授体育知识(上)――对体育知识及应传授体育知识的概观与思考[J].体育教学,2011,(03).

[2]孟凡国.论现代体育教学中的理论性知识与实践性知识[EB/OL].

http:///content/show.aspx?newsid=124558

八年级体育教学范文第5篇

近年来,学校根据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情况,结合本县学生文化底蕴的实际,确立了以“传统文化为主线,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学校文化建设主题,确立了立人教育的四大支柱(身体健康、心理健康、道德规范、社会适应),实施了育人的五大重点工程(道德教育工程、教育科研工程、教学改革工程、文化建设工程、后勤服务工程),充分发挥党支部、团委、工会、办公室、德育处、教务处、教研室、艺体中心、总务处的职能作用,走出了适合我校校情的发展之路。

一、德育工作管理总思路

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安全第一”理念,围绕 “以传统文化为主线,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学校文化建设的主题,围绕学校文化建设的主题,依据立人教育的四大支柱把德育工作作为五大重点工程之首,按照“一中心、二辅助、四支撑”的模式立体化、网络化、全员化展开,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中心”是德育处以“践行八德教育、培养高素质的现代中国人”为主题的传统道德教育工作;“两辅助”即:一是社会、家庭、学校连成一体的德育网络;二是德育处、年级组、班级的常规管理。“四支撑”即:一是学科教学中显性德育和隐性德育,二是教育科研针对每届高一学生进行的生命教育课改研究和实践,三是校本课程的实施,四是校园文化建设。

二、德育工作具体措施

(一)、德育处除了常规管理外,从2011年开始实施德育名师工程建设,从队伍建设上寻找德育工作的增长点,倡导“全员德育、处处德育”的工作理念。以实施践行“八德”(忠、孝、礼、仪、信、智、健、勤)教育,培养高素质的现代中国人为主线开展道德教育,制定实施方案,编印“八德”教育教材,每周星期一定期开展以“八德”教育为主题的德育课和主题班会,以多种形式将“八德”教育指向学生的具体行为。通过行政领导深入课堂听“八德”教育课,同年级班主任互听互评课等形式落实“八德”教育,并且把“八德”教育与家庭生活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媒介素质提高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为学生修身立德立志打好传统的道德理论基础,让每一位学生打上靖边中学道德教育的烙印,帮助他们构建和完善自身的价值观体系,来应对多元文化的冲击。

(二)、让学生走出校门向社会散发传统道德教育传单,宣讲有关传统道德的思想,提升媒介素质教育,以学校为中心进行教育内容延伸,在社会、家庭中进行传统道德思想和行为教育,将友兄弟、敬老人、和邻里等这些传统道德教育内容植入人心,形成了社会、家庭、学校道德教育网络。另外邀请社会各界名流作以宽容、感恩、诚信等为主题的专题报告,邀请法律界人士作有关的法制报告,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及时有效地传达有关信息。

(三)、德育处会同年级组、班主任共同制定德育工作方案,并注重方案的实施,编写“八德”教育手册,确定每周德育课的教学内容,统一德育教学进度,与社会公德教育、向十大感动中国人物学习宣传等相呼应。

(四)、教务处对教师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大力改革和办公室组织的师德师范教育,重视联系、挖掘学科知识中的德育内容,共同瞄准情感、态度、价值观这层教育教学的终极目标,进行显性道德教育;以教师敬业爱岗,公平、公正地完成任务和教师的人格魅力为身教教育对学生进行隐性道德教育。彰显了学科知识育人,师德师范育人的显性德育和隐性德育相结合的特色。

(五)、教研室承担的部级课题“生命教育”研究,以珍爱生命、敬畏生命、法律法规、生命的权利与义务为主题,是针对每届高一学生的实验与实践,更是直接面向学生道德教育的具体体现。

(六)、学校开设的校本教材,也体现了与德育工作遥相呼应的特点,高一年级开设的《国学》课程与传统道德教育一脉相承;高二年级开设的《公民意识》课程,旨在教育学生公民享有的义务、权利和学生的民主思想,这与生命教育相得益彰,更深层次地体现了德育的内涵;高三年级开设的《高中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针对高中学生对未来职业选择的迫切要求,既为学生指明选择职业、规划未来生活的方向,又注重了学生自信教育的内容。

(七)、静态的校园文化建设和动态的校园文化建设由总务处、团委和艺体中心共同承担。按照学校文化建设的主体和学校德育工作的整体思路,静态校园文化对校园环境的美化净化亮化、道路命名、墙壁墙报设置进行强力推进,另外人物雕像、亭台轩榭建设,也体现了儒家思想内容和传统道德教育。动态校园文化由团委和艺体中心承担,组建的一级学生社团包括三个田径队、三个美术组、三个音乐组,二级学生社团包括大漠情艺术团、学生会、仪仗队、管乐队、演讲协会等,一级社团课程常态化,二级社团课程周期化。办公室创办的《靖中报》和文学刊物《统万情》,学生积极参与,旨在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合作意识、团队意识、领袖意识,学校举办的每两年一届的读书节、文化艺术节、体育节都雷打不动,教务处每年一届的中学生田径运动会水平更是一年上一个台阶,“三节一会”活动以学生为主体。这些静态和动态的校园文化建设无不渗透着对学生道德的教育。

我校德育工作“一中心、两辅助、四支撑”的模式极大地丰富了德育工作的内涵,并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育人要注重成人教育,先成人后成才,成人与成才同等重要,因此我校立人教育的四大支柱教育充分展示了我校的办学思想和理念,我们认为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健康的人是我校育人价值取向的基本标准。一个健康的人必须有四大支柱支撑,即身体健康、心理健康、道德规范、社会适应,我校德育工作对于四大支柱而言重点在心理健康、道德规范两大支柱上。“心理健康”这一支柱的教育是这样展开的,属德育处管理范畴的心理健康咨询室、心理健康课、心理健康辅导以及从学校到年级再到班级逐层组织的心理健康系列组织的有效工作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道德规范”这一支柱的教育备受学校及德育工作部门的关注,所开展的工作几乎覆盖了“一中心、两辅助、四支撑”的各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