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理质量安全管理(精选5篇)

  • 监理质量安全管理(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1.1 食品质量与安全监管力度不够 近年来,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国现有的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已经无法满足人们越来越高的要求,食品质量与安全监管监理的力度不大,特别是对于初级食品生产、食品添加剂生产、食品中间验收环节,以及食品运输销售…

监理质量安全管理(精选5篇)

监理质量安全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监管;食品监理

1 食品质量与安全监管监理的必要性

1.1 食品质量与安全监管力度不够

近年来,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国现有的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已经无法满足人们越来越高的要求,食品质量与安全监管监理的力度不大,特别是对于初级食品生产、食品添加剂生产、食品中间验收环节,以及食品运输销售等环节的安全监管力度不够。另外,食品安全监管人员短缺,且监管经验不足,监管人员自身的综合监管素质比较低下。为了追求较高的经济利润,甚至会存在弄虚作假的现象,损害顾客的生命健康安全。因此,相关食品安全监管人员必须要加强监管力度,意识到食品质量与安全监管的重要性。

1.2 食品安全问题处理不当

虽然我国制定了相关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但是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仍然时有发生,严重威胁着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安全,究其根源,主要是对食品安全问题处理不当造成的。在发生食品安全问题时,相关食品监管部门没有严格根据相关法律规范对其进行严查,往往表现处罚滞后,或者是以经济形式进行罚款,处理问题方式不严谨,没有意识到食品安全对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安全的严重危害性。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可能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但是当问题出现时,仅仅只是处罚主要人员,而不是对发生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进行排查,没有找出真正的原因,对生产操作人员不做处罚或者从轻处罚。这样就形成惩罚不严,力度不够,相关食品安全法规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效果,最终导致食品安全问题依然存在,没有从根源上彻底消除食品安全隐患。

1.3 食品监管人员专业化程度不高

食品监管人员是实施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组成,占有关键性地位,对食品监管水平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然而,现阶段我国的食品监管人员的专业化程度不高,没有坚实的监管理论知识基础,没有充足的监管经验,食品监管行业的技能型人才相对比较缺乏,监管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比较低,人才严重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食品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另外,随着科技信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传统的监管观念、工作方式,以及监管技能等已经不适应现代化社会的发展,监管人员没有创新工作方式,延续使用传统的工作模式,导致监管工作效率低下,甚至是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2 建立食品质量与安全监管监理体系

2.1 食品质量与安全应实施全过程监理

食品行业要想有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首要任务就是要建立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监理体系,并要求监管人员在工作期间严格遵守相关食品安全监理制度。首先,食品质量与安全应实施全过程监理,且在实施之前,根据食品加工的实际情况,制定多种切实可行的食品生产方案,利用优中选优的原则,最终确定科学合理且具有经济效益的生产方案,为食品行业创造经济利润的最大化。在食品加工期间,对食品加工生产的全过程进行安全监管,严格控制食品的加工质量,以食品加工工艺质量为核心,并辅以严格的检查、监督、检验等手段,为食品加工全过程质量提供保障。

2.2 食品质量与安全应实施全方位监理

对食品质量与安全实行全方位监理,监理内容比较复杂,不仅要对食品生产的相关事宜进行监理,还要对与食品生产过程有关的人员进行监理。对于食品生产人员而言,必须要进行健康检查,只有检查结果合格,且具有岗位培训合格证书,才能上岗进行生产操作。而食品监管人员要具有充足的工作经验,具有监管职业资格证书。此外,食品加工过程中所需的各种原材料,在加工生产之前,要进入实验室进行检验,只有检验结果适合食品加工生产的要求,才能正式投入食品生产。同时,对基础设施进行监理,具体操作手段为定期对食品加工的各种硬件设施进行维修和养护、更新,使其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延长基础设施的使用年限,加快食品生产速度,为食品行业赢得更大的效益奠定设施基础。为了保障食品质量,在加工过程中要制定食品质量控制计划,明确规定质量控制点以及关键程序,根据食品加工的具体流程编制相应的保障措施,确保食品生产质量以及卫生安全,为消费者提供健康保障。

2.3 食品质量与安全应实施多手段监理

2.3.1 食品质量与安全监理检验与验收

我国食品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食品生产加工完成后,监管部门必须要对食品质量与安全监理进行检验和验收,确定食品质量与卫生安全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其中包括食品原材料质量的检验,以及食品运输销售质量的抽检等等。是对食品进行生产的过程中,对食品生产过程中的某一环节的产品或者成品进行质量检验,只有自行检验合格,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检验,即在监理人员的监督下对产品进行专业检验,也称一般抽检。对于食品加工过程中所用的原材料,在正式进行加工之前,要进行初检,检验其生产及加工的质量是否符合相关要求,在符合的前提下,还要经过监理人员的抽检。食品在出厂运输销售之前,要进行多次的验收和检验,且各种检验必须均在监理人员的监督下进行,按照国家的食品质量与安全规范进行各个环节的抽检,在每个环节的验收结果都满足需求的情况下,正式进行食品销售环节,在极大程度上满足消费者日益提高的需求。

2.3.2 食品质量与安全监理交底与控制

食品质量与安全监理交底与控制也是食品质量与安全实施多手段监理的方式之一。食品质量与安全监理交底与控制主要就是指在食品生产过程中实行全过程的透明化,生产一线逐层交底,明确生产工艺和流程,严格按照相关生产规定对原材料进行控制,注意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点,在食品生产之前制定加工计划,确定控制措施的可实行性,确保监理要求的科学合理性。另外,交底与控制环节还有利于明确食品质量与安全的职责范围,明确岗位责任,避免在发生食品安全问题时,出现互相推诿责任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食品质量以及安全监理工作的水平,并使得食品质量安全监理工作更加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为保护消费者权益奠定坚实的前提条件。

3 结束语

通过文章的论述可知,虽然我国的经济水平以及科技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在食品行业中,食品安全问题依然存在,相关监理人员要不断分析食品监管体制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提出切实可行的监管方案,制定出科学规范的食品质量与安全监管监理制,有效解决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问题,为食品生产提供安全机制,确保消费者的权益不受侵害。

参考文献

[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十二五”规划[J].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业,2012(7):20-23.

监理质量安全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工程施工;质量安全;监督管理;问题

任何一个项目的实施都应该有健全的项目监督管理体系,监督管理部门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有效的解决,避免因此而引发更多的失误。一个有效的监督管理体系,可以确保一个项目的顺利高效完成,达到预期的目标。工程建设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之一,与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紧密相关。因此,做好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安全管理监督显得尤为重要,必须建立一个完善的质量监督管理体制。

一、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既要保证工程的质量,同时又要兼顾工程施工的进度,很多施工单位由于过于重视施工的进度,忽视施工质量安全监管,导致施工质量产品大打折扣,也存在较多安全隐患,致命很多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经常发生施工事故,造成不必要的的人员伤亡;“桥梁倒塌”、“楼歪歪”、“楼倒倒”等网络词汇的出现似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前中国的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质量监督管理问题。

1.企业主体意识差

企业是以追求利润并实现利润的最大化而存在。一是轻管理投入。很多施工单位因为片面的追求经济利益,忽视自身本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安全生产经费的投入不足,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不顾工程质量好坏,盲目的赶工程进度;二是轻管理培训。目前很多一线施工人员大多是农民工,很多施工单位在上岗前缺乏有效专业安全技术培训,施工人员在生产过程中不注意自我保护,不按照安全生产的程序进行操作,安全措施未能及时跟上;尤其是对于一些建筑市场上新出现的材料和技术缺乏必要了解,为很多安全质量问题的产生埋下了隐患。二轻整改落实。对检查发现存在一些问题未能及时有效落实整改或整改不到位,敷衍了事,高高举起,低低落下,导致该返工未能返工,该整改未能整改。

2.监理单位力度不到位。

自1998年实施工程监理制度以来,对进一步提高工程投资效益、质量安全有了显著作用,目前工程质量监理已是工程建设一项必不可少重要法律制度,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越来越多,,目前总体上监理市场需求远远满足不了施工市场需要,监理市场行为总体较不规范,监理机构良莠不齐,大牌子,小队伍普通存在;监理人员从事监理工作的事业心、责任心和积极性不强,监理手段简单落后,难以有效对质量安全进行控制管理,质量安全隐患未能得到及时有效消除。

3.政府监管力度不到位

施工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近年来,我们国家和相关部门相继颁布了不少的法律法规,不断完善规章制度。但是一些部门和企业依然漠视这些法律条款,我行我素,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质量安全问题熟视无睹。虽有很多层、形式实施监督,但是很多质量安全监督检查仅仅是到工地走走形式,摆摆架子,走过场,流于等式,没有严格按照相关的专业安全条款去检查施工是否符合相关规定。另外,个别监管人员质量安全的专业知识不强,对新技术新经验掌握不熟,未能及时更新新知识,缺乏管理能力,对存在质量安全隐患未能及时发现,未能督促其及时整改;其次,个别跨地区的施工企业,钻法律空子,打游击战,施工企业中的质量安全监管部门形同虚设,未能真正发挥作用,导致了很多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出现大量的质量安全问题。

二、构建完善的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模式

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机制要体现科学性和规范性,就应该从政府,企业,从业人员等几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定。政府相关的监管部门要严格依法办事,增强监督人员的相关专业知识考核,真正可以有效的监督施工单位,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伴随各种有力监督,加强施工企业的自我约束,建立有效的自我监督机制;提高施工人员的职业技能,加强员工的安全培训力度。

1.政府监督部门

1.1提升监管人员专业素养

在施工过程中,为了更好的保证监督管理的有效性,政府相关部门一定要加强对质量监督人员的专业素质培训考核,确保负责该项工作的人员有充足的专业知识可以及时的对整个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监督处理。政府在聘用相关的监管人员时要加强专业知识的考核,特别是针对安全质量管理的具体细节方面的知识。

1.2严格执法,有效监督

政府应该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潜移默化的影响企业的安全意识。一方面要进行依法执政,依据法律自身的强制性,严格执法,对出现安全质量问题的违规企业进行严惩,充分发挥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有效性;一方面加强道德宣传,通过各类鲜活的质量安全事故给各个施工企业敲响警钟,呼吁他们自觉加强安全生产,保护人员安全,保证施工建筑质量。

对于一些重大施工项目要加强社会公示,引导公众对其进行监督,一方面可以发扬民主,一方面可以使公众增强作为国家主人的主人公意识。社会监督也会在无形中增加对企业的压力,自觉增加对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力度。

2.监理单位

要严格履行并建立健全“政府监督、社会监理、企业自检”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在监理资质、人员选择上应该确保监理人员素质、专业知道能胜任工作要求,做到了项目的全过程监理, 无论是在施工的准备阶段、施工阶段还是在交工阶段都要全过程监理,以便对每道工序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控制和管理;同时处理好业主、监理、设计、承包商四个方面的关系, 明确各自的管理职能和工作权限, 规范运作行为, 才能够确保工程质量, 提高投资效益。

监理质量安全管理范文第3篇

郭永盛

【摘要】:

近年来,国家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由于公路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带动性的作用,本文通过简要分析我国农村公路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质量和安全监督管理问题,针对性提出相关应对措施,仅为相关质量和安全监督管理单位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农村公路;质量;安全;监督管理。

这几年国家非常重视农村公路的建设,加快了农村公路建设的步伐。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农村公路建设规划》,“到2010年,全国农村公路里程达到310万公里。5年时间农村公路建设总规模约8l万公里,其中:东部地区约20万公里。中部地区约50万公里,西部地区约11万公里(未含村通公路里程)。到2020年,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全国农村公路里程达370万公里”。随着农村公路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在实施阶段也出现了一些质量方面的问题:一是从业单位及从业人员质量意识不强。二是设计文件简单、粗糙,导致现场施工和监理缺乏指导依据。三是施工过程中各项技术指标执行不严格,施工质量不合格。四是监理队伍的实力较弱,人员和设备配备不能满足项目监理需要。五是政府质量监督行为较为宏观,对工程实体质量监督力度不够。六是试验检测手段落后,实测项目较少,检测数据不科学。但随着农村公路工程建设的规模越来越大,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管理难度也被加大。因此,地方政府机关及其交通运输部门,在关注项目施工进程的情况下,对农村公路的施工质量和安全监督工作也要加大重视力度。

一、交通运输部门及地方政府对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的质量管理现状

农村公路主要为村庄与村庄之间的油路和村庄与城镇之间的公路,由于农村公路的功能性,均是在县城以下的范围内施工。

第一,农村公路建设,天高皇帝远,承建方很多时候的态度就是只要完成任务就行。因而设计过程简单,设计文件资料粗糙,对很多重要的设计指标和工程施工参数都没进行准确的标出。这就直接导致现场施工过程的不严谨性,施工方不得不多次跟设计单位再沟通,很多对候施工方不得不根据自己以往的施工经验在进行施工,从设计上质量工作就得不到保证。

第二,我国大多数的农村公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工程还没采用项目业主负责制,这在很大程度上直接造成了如今农村公路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混乱、不规范、公路建设质量得不到保证。

最后,配套资金少,拖欠工程款问题,开工项目部分中途停止,几乎不实行工程监理制度等都可能导致我国农村公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质量安全问题。当然,随着质量安全追责越来越严厉,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在不断降低,但在部分边远地区,依然不能完全避免。

二、农村公路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监督管理问题

农村公路建设项目与其他建筑工程一样,在施工过程具有风险因素众多、事故发生率较高、危险系数较大等特点;另一方面,工程施工团队人员结构复杂,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差异都较大,在具体的工程施工过程中,相当一部分施工者,包括部分管理者对安全生产的意识不够强,对风险因素的控制和应对策略上,也不够重视。有关部门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已经开展了很多年,也积累了很多经验,但对诸如“农村公路”等小工程,其真正的安全监督力度还不够。

三、农村公路质量管理策略分析

(一)严格资质审查等准入机制,是保障农村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基础

即使是农村公路,项目工程施工质量同样不能忽略和忽视,严格的监督和对工程质量的把关也同等重要。申请承建公路工程的相关企业公司需遵照工程监督管理流程程序,向质量监督管理单位监督申请,未按规定申请的项目交通运输部门当不予批准开工,工程竣工后,不对项目进行移交和进行质量等级鉴定。对按照规定流程申请监督的承建单位,交通运输主管部门需委派现场监督人员进行核查,包括对项目法人、工程设计方、工程监理方、工程施工方的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体系的完善情况。具体为,设计方设计方案是否科学,施工图纸参数指标是否明确,项自启动前,设计方是否进行了对工程监理方的技术交底工作;施工方人员、机械设备、建材准备、施工方法技术、施工环境、相关测量手段是否都达到工程标准;施工方企业或公司以及施工技术人员资质是否符合要求等。

(二)建立严格的施工队伍选择和施工技术标准准入机制

为了相关监督和管理机构更好的开展农村公路质量管理工作,一方面,对农村公路基础设施建设施工的队伍进行选择时,尽量选择长时间从事过农村公路建设的施工者队伍。建立一定的激励机制,对优秀的施工单拉或个人进行表彰,并给予物质奖励。加强施工团队良好的品质意识。另一方面,要严把技术标准关。相关管理单位对施工技术标准要求是非常明确的。首先,农村公路工程项目正式启动前,一定要对工程施工现场进行地质勘查,得到施工许可;另外,对工程建材的采购、施工混和料的搅拌以及压实等重要施工阶段实施系列化的管理;最后,要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工程农村公路的工程标准进行公布并接受监督,比如沥青路面层厚度、路基宽度、路面宽度、边沟宽度,甚至是竣工后公路周边的绿化率要求等,均可实施张榜公布并接受村民监督。任何一项不达标,交通运输主管部门都可做验收不通过处理。

四、农村公路工程项目的安全监督管理原则与策略分析

农村公路安全监督管理遵循“五同时”原则:施工与安全监督管理同时安排、同时执行、同时检查、同时总结、同时评价。

具体策略为:在项目正式启动前,安全监督管理部门需对施工单位员工安全意识和安全施工技能培训制度建立、工程安全风险预测评估及其控制措施策略制定进行核查;项目启动施工后,每一条农村公路建设,县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及其的所属工程质量监督机构都要委托相关的质量监督与管理员对现场施工进行监督,其安全监督管理主要内容有:审核项目建设安全生产的主要措施的落实情况;从业单位安全生产条件的符合情况;施工单位安全生产三类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具备上岗资格情况;从业单位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情况;从业单位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责任制度和各项应急预案的建立和落实情况;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设置和履行职责情况;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情况;现场驻地、施工作业点(面)、危险品存放地、预制厂、半成品加工厂、非标施工设备组装厂等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情况等等。

综上所述,农村公路建设必须通过分析问题,针对性解决问题,不断积累和总结经验,应用科学的管理方法,通过质量管理和安全监督管理的具体开展,综合保障我国农村公路工程的品质标准和安全要求。

参考文献:

监理质量安全管理范文第4篇

畜产品是指人工饲养并用于食用的畜禽及其产品,畜产品的质量安全管理,不仅有利于保障城乡居民的身体健康,而且有利于增强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有利于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更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所以,加强畜产品的质量安全管理至关重要。必须提高思想认识,把握关键环节,健全保障体系,规范经营行为。

1信阳市畜产品安全概况

近年来,我市畜牧部门紧紧围绕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这个中心,认真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积极推进无公害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大力实施标准化生产、认真开展奶站专项整治和饲料、兽药等投入品专项整治、加强畜产品监测、严格检疫监督,强化了“从养殖到餐桌”全过程的畜产品质量监管,使我市畜产品总体质量状况有了明显提高。①积极开展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确保从源头上抓好畜产品质量安全。目前,全市标准化养殖小区达到275个,通过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的养殖企业达到198家,通过农业部认证的无公害畜产品23个。无公害畜产品产地和产品企业的增加,对从源头上保证畜牧业质量安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②加大畜牧业投入品监管查处力度,确保从畜产品市场上抓好畜产品质量安全。2010年,全市集中开展了4次饲料、兽药、种畜禽市场大检查,检查饲料、兽药生产企业86个(次),经营企业门店近千个(次),奶牛养殖场(户)56个(次),抽检兽药、饲料、蛋白饲料等样品388批次,查获没收不合格产品31.16t,查处假冒伪劣兽药210件;抽检牛奶、猪肉、禽肉、鸡蛋等

2 630批次,重点监测“瘦肉精”、莱克多巴胺,苏丹红等违禁物品及滥用添加剂致使兽药残留等违法、违规行为。

2信阳市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信阳市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有:①滥用或非法使用兽药及违禁药品,致使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残留超标。②人畜共患病蔓延。③重金属有害物质及生物性有毒物质残留。畜产品质量问题不仅在畜禽饲养过程中表现突出,而且在加工、运输、销售过程中由于卫生条件不合标准,操作不合规范导致的二次污染也非常严重,成为畜产品质量安全的又一隐患。主要表现为加工卫生条件不能达标、储运条件不合格和畜产品掺杂使假突出。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利益驱使导致质量安全隐患。以畜产品生产、加工为一方的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处于信息极不对称的状态,面对畜产品的内在质量问题,消费者根本无法辨别真伪,这为经营者获取非法利润创造了条件。从畜产品生产加工的全部环节看,利益驱使是质量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②畜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机制不协调。目前,畜产品质量管理部门涉及农业部门、卫生防疫部门、兽医兽药部门、流通部门、质量监督部门、食品工业部门、饲料工业部门等。但是参与管理畜产品的各部门之间职责范围不清、职能重叠。由此形成对本部门有利的事情,如发证、设卡、检查等工作,各部门都根据相应的规定参与对畜产品的管理,而产品质量问题需要帮助和解决时,各部门之间又相互推诿。③管理机构力量薄弱,管理监督机构人员文化素质较低,业务素质不强也是畜产品质量问题的重要原因。④生产和质量监管技术落后。

3信阳市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对策

(1)提高思想认识。畜产品安全直接关系着食品安全和人民的身体健康,也影响着农民增收和畜产品贸易。当前畜产品安全的突出问题是饲料和动物饮水中存在违禁添加药物现象,畜产品中仍有兽药残留。①个别地方畜禽生产程序不规范,防疫检疫不到位,加之流通渠道的多元化,增加了质量卫生安全管理的难度;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膳食结构的不断改善,对动物性食品消费量越来越大,对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人民群众需要“安全肉”、“放心奶”,市场需要无公害、无污染的安全动物产品;③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畜产品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发展潜力较大,所以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尤为重要,应从饲养、管理、防疫、检疫、产品加工、包装等源头抓起,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严格标准,规范管理,确保畜产全质量安全。

(2)把握关键环节。为了对畜产品质量安全实施强有力的监控,必须大力加强畜产品产地环境、畜牧业投入品、生产过程、包装标识和市场准入等五个关键环节进行严格管理。①积极推进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证工作。②在产地环境方面要按照国家的《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NY/T 388)及相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加强动物饲养场周围环境的管理,控制外来污染源,使畜产品产地环境符合要求,从源头上把好畜产品的质量关。③在投入品管理方面,要对饲料、兽药生产和经营企业的资格审查工作严格把关,杜绝违禁药物在畜禽饲养过程中的使用,积极开发并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的饲料添加剂和兽药。④在生产过程中要加强场内环境管理,严格防疫技术规程,科学使用饲料、兽药及其他投入品。⑤在包装标识方面,要逐步推行畜产品分级包装上市,无包装上市的畜产品必须凭有效期内的检疫合格证明和验讫标志;有包装上市的畜产品,要表明产地、生产单位、生产日期及保质期。⑥在市场准入方面,要严格实行免疫标识制度,对出栏及屠宰的畜禽进行严格检疫、检验,不合格的畜产品决不允许进入流通环节。

监理质量安全管理范文第5篇

1.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检测和追溯制度。开展农业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评价和监控;在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农贸批发市场实施例行检测制度;积极推进农资连锁店建设,加强对农资产品质量监测;指导和督促农业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立生产档案,落实农产品出厂(场)自检或委托检验;推行农产品包装和标识制度,开展农产品批发市场专项整治和重点产品、重点产区包装标识检查,引导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加强自律,创建自主品牌。有计划地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评价抽检,并及时监测信息。

2.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强行动”。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强化种植养殖全过程管理,重点抓好农产品生产过程和市场准入的监管,严厉打击违法生产、经营、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农药、兽药、渔药、化肥、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行为;加强农产品药物残留整治,特别是加强蔬菜、茶叶、水果中使用禁用、限用农药,生猪养殖使用瘦肉精、砷化合物以及超量添加镉、铬等重金属制剂行为的监管;在城区农贸市场、大型超市探索建立蔬菜、水产品、猪肉等生鲜食品的市场准入机制;开展病死猪处理集中整治,在生猪等畜禽养殖大户和集中养殖区域建成染病、病死、有毒有害畜禽无害化处理设施。

3.积极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推进年活动。开展“千场万村”科技示范推广活动,以“公司+基地+标准化”等模式,加快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等标准化生产综合示范区、生产基地建设,全市特色优势农产品基地标准化生产覆盖率达80%以上,出口农产品基地实施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率达90%以上。加大良好农业规范(GAP)系列国家标准的实施力度,开展农业标准化和部分农产品强制认证试点,争创部、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场1个,实施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2个。

二、突出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品种,深入开展生产加工环节集中整治

1.加强食品小企业、小作坊治理。开展无生产许可证生产专项查处行动,严厉打击黑窝点,坚决取缔无卫生许可证、无营业执照、无生产许可证的生产加工企业,其中前28类食品生产企业无证查处率100%,城乡结合部以内无证企业关停取缔率100%。城乡结合部以外的农村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尝试实行有条件的临时生产许可制度,对符合条件纳入目录监管的食品生产加工作坊发放临时生产许可证,确定销售区域和销售渠道,实行建档及目录监管率达100%。

2.加快推进食品加工业整治。继续做好食品及相关产品市场准入工作,前28类食品生产企业的生产许可证取证率达90%,新7类食品和39类食品用相关产品取证率达50%。开展对饮用水和豆制品行业的集中整治,推动豆制品行业的整合改造,以双塔街道、虎山街道、贺村镇、峡口镇、上余镇、廿八都镇及城乡结合部以内范围为重点区域,以城区各大农贸市场的生产经营户为重点对象,以规范生产加工环境、提高产品质量为重点内容,以区域集中、培育壮大、整合做强为主要模式,以帮扶指导、关停取缔为主要手段,全面规范我市豆制品生产经营行为,提高豆制品质量。深入开展食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百千万工程”,监督抽查企业覆盖面不低于80%,食品抽检合格率达85%以上。对问题集中的重点产品、重点区域进行集中整治,加大对违规使用认证标志行为的监督查处力度。

3.开展重点食品专项抽查。以农村和城乡结合部为重点,抽查植物油、面粉、酒类、乳制品、肉制品、豆制品、饮料、儿童食品、蜜饯等品种。加大普测力度,普测批次不少于监管企业数的1.5倍。加大对产品质量不稳定企业的监督抽查力度,坚决曝光不合格产品,对问题严重的企业要立即责令停产整顿,对省级以上抽查产品不合格,且经整改复查仍不合格的要依法吊销证照。

4.加强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继续推进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准入管理,全面实施食品添加剂使用申报制度,食品添加剂使用企业申报率达100%。严厉打击使用非食品用原料生产加工食品和滥用添加剂行为。

三、重拳出击打假治劣,大力整顿规范食品市场流通秩序

1.强化食品市场专项执法检查。加大市场巡查力度,逐步建立起制度规范、执法严格、反应迅速、措施有力的巡查机制。以农村城镇、集镇、乡村举办的食品交易会、庙会和旅游景区景点、车站等为重点区域,以城乡结合部和各类食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节日食品市场以及个体商贩、食杂店为重点场所,以消费者申诉举报多,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食品为重点品种,集中开展专项检查。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无证无照经营、超范围经营以及经销病死禽畜肉品、过期霉变、有毒有害和其他不合格食品。

2.加强食品市场准入管理。严格食品经营者经济户口管理,进一步清理和规范经营主体资格,实施食品经营主体信用分类监管制度,对发生过违规失信行为的经营者实行重点监管。督促食品经营者落实进货检查验收、索证索票、购销台账、协议准入、质量承诺、不合格食品退市以及市场开办者质量管理责任等自律制度,建立和完善内部食品质量管理体系。加强食品质量监测体系建设,进一步实施食品安全监测数据直报点制度,扩大日常监测和强制检测覆盖面。落实一批农贸市场提升改造建设,加快推进农贸市场商品准入工作。

3.继续抓好“三绿工程”建设。继续推进以开辟绿色通道、培育绿色市场、提倡绿色消费为主要内容的“三绿工程”。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流通组织化程度和现代化水平。继续抓好绿色市场建设,推进绿色市场认证工作,促进农副产品批发、零售市场标准化建设。深入开展“三绿工程下乡”活动,引导消费者绿色消费。

四、强化卫生监督手段,严格餐饮消费环节专项整治

1.加强餐饮食堂原料进货管理。以强化原料进货索证为重点,建立餐饮业和集体食堂原料进货溯源制度。加大对学校、社区、建筑工地、规模企业、农家乐餐饮和各类小餐馆的监督检查力度,重点查处采购和使用不合格或来源不明的食用油、调味料以及违法使用添加剂,利用有毒、有害、过期、变质原料和无检验合格证明的肉类、非食品原料等生产加工食品行为。加强对亚硝酸盐的使用管理,防控食物中毒事件。加强对餐饮业餐具洗涤用品、消毒用品的监督检查,严禁将工业用洗涤剂、消毒剂用于餐具的清洗、消毒。

2.加快推进量化分级管理工作。以餐饮业、学校食堂为重点,全面推行食品卫生监督的量化分级管理。大、中型餐饮单位和学校食堂开展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达100%,积极推行小型餐饮单位量化分级管理工作。加强对餐饮具消毒效果的监督检查,继续完善和落实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针对薄弱环节,开展联合监督检查,定期预警信息。餐饮卫生抽检合格率达95%以上。

3.开展保健食品市场专项检查。以各类保健食品专营店、性保健品店、聚众推销场所为重点对象,以减肥、辅助降血糖、缓解体力疲劳类产品为重点品种,开展保健食品专项检查,严厉打击销售假冒伪劣、违法违规标识和非法添加药物等违法行为。开展保健食品虚假广告整治行动,完善对违法广告的公告警示制度,严肃查处误导、坑害消费者的违法行为。开展保健食品生产企业专项检查,重点检查产品标准执行、标签说明书规范情况,防止不合格保健食品流入市场。

五、因地制宜,加强畜产品市场和酒类市场监管

1.强化农村生猪定点屠宰管理。认真贯彻《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加大执法监管力度,推行资质等级认定,依法关闭不符合标准的屠宰加工场。大力推进生猪定点屠宰工作,加强现有定点屠宰场管理,积极探索发展临时屠宰点,着力扩大定点履盖面,提高定点屠宰率。市区生猪定点屠宰率达90%以上,乡镇生猪定点屠宰率达75%以上。积极推进牛、羊、家禽的定点集中屠宰。实施持证上岗和肉品品质强制检验制度,严格检验检疫,严厉打击私屠滥宰、加工注水肉和病害肉的违法犯罪行为。

2.注重肉类品牌化建设。加大宣传力度,推进生猪产销一体化进程,促进屠宰和肉食品行业提升档次,保证猪肉产品质量,上市猪肉“瘦肉精”等β类兴奋剂检测平均检出率控制在0.5%以内。

3.加强酒类市场管理。继续实施酒类经营企业备案登记和随附单制度,开展酒类市场专项整治。

六、以开展“农村食品市场整顿年”活动为载体,突出抓好农村食品安全监管

1.以农村小企业、小作坊、小食杂店、小摊点、小餐馆和各类食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为重点,开展专项检查。实施食品质量准入、交易和退市的全程监管,防止假冒伪劣、有毒有害食品流入农村市场。加大农村食品消费维权力度,积极发挥农村群众监督网络的作用,发挥广大群众对农村食品市场的监督作用。

2.积极推行农村集体聚餐管理制度。开展预防食物中毒的宣传和指导,预防和减少食物中毒。300人以上的农村集体聚餐现场指导率要达到100%。

3.进一步完善农村现代流通网。扎实推进“千镇连锁超市、万村放心店”工程建设,基本实现乡镇连锁超市和应建行政村放心店的全覆盖,大力推进连锁超市、放心店向学校、社区和厂矿企业延伸。积极培育流动放心店,解决“无店村”食品安全保障问题。继续推动连锁龙头企业和配送中心建设,建立农村放心店食品配送企业准入制度,加快改造提升放心店,使村级连锁配送占放心店应建村比例达30%以上,农村放心店多种形式的食品统一配送面达到75%以上,并逐步建立“千万工程”长效管理机制。

4.重视抓好食品安全典型示范工作。按照《国家食品药品安全“十一五”规划》要求,以食品放心工程为基础,“三网”建设为重点,专项整治为手段,着眼于提升农村乡镇一级的食品安全整体水平,选择2个乡镇开展食品安全示范乡镇建设,探索建立乡镇一级食品安全工作机制,并形成示范引导作用,促进农村食品安全状况实现根本性好转。同时,全力以赴做好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市、区)创建工作。

七、注重体系和机制建设,强化食品安全督查、考评工作

1.不断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全面落实各级政府和监管部门食品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健全乡镇、街道、学校、村居等食品安全责任网络和目标考核体系,把责任层层落实到位。加大食品安全监管经费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保证食品安全工作有效开展。建立健全乡镇政府食品安全工作机构或协调机构,积极推进农村公共安全监督员队伍“多员合一”整合工作,充分发挥群众监督员作用。加强食品污染物和食源性疾病监测体系建设,完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和食品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加强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积极开展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资源整合工作,逐步实现检测成果互认共享和检验检测机构社会化。

2.建立健全重大食品违法案件协查协作机制。加大对食品违法案件的查办力度,及时查处大案要案,依法严惩制售假冒伪劣、有毒有害食品等违法犯罪行为。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及时移送涉嫌犯罪的案件,加大对行政机关和执法人员的监督、监察力度。

3.积极推进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加强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信用建设,深化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积极发挥各类食品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强行业自律,切实强化企业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加强食品安全信用信息的征集、管理和利用,实行信用分类管理和食品安全“黑名单”制度,督促企业诚信规范经营。

4.认真抓好食品安全督查评价。以明查、暗访等形式,加强对各地、各环节重点工作、重要领域进行检查,查找薄弱环节和问题企业、问题品种,督促问题突出的区域或行业落实整改。高度重视“市对县”的食品安全综合评价工作,督促各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切实履行好食品安全监管职责,巩固提高我市食品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同时,积极探索“市(县)对乡(镇)”的食品安全综合评价试点工作。

八、加大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力度,为食品安全的整治规范营造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