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试用期转正工作(精选5篇)

  • 市场试用期转正工作(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信息不对称理论是指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各类人员对有关信息的了解是有差异的;掌握信息比较充分的人员,往往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而信息贫乏的人员,则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该理论认为:市场中卖方比买方更了解有关商品的各种信息;掌握更多信息的一方可以通过…

市场试用期转正工作(精选5篇)

市场试用期转正工作范文第1篇

关键词:信息不对称 试用期管理 试用期限 试用考核目标

作为一名人力资源管理从业者,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招聘面试。为了提高面试的准确性,各种方法无所不能用其极,面试宝典、谎言识别技术、面试心理学、心理测试等等,就是希望能选对人。但是事实往往事与愿违,只是通过面试或者测试有时是很难完全对一个人做出准确的判断。为什么会出现这样情况呢?这就要从一个经济学的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谈起。

信息不对称理论是指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各类人员对有关信息的了解是有差异的;掌握信息比较充分的人员,往往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而信息贫乏的人员,则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该理论认为:市场中卖方比买方更了解有关商品的各种信息;掌握更多信息的一方可以通过向信息贫乏的一方传递可靠信息而在市场中获益;买卖双方中拥有信息较少的一方会努力从另一方获取信息。市场信号显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这是美国的三个经济学家阿尔克洛夫、斯宾塞和斯蒂格里茨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提出的理论,并因此获得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其中斯宾塞的研究着重于劳动力市场,他从长期的观察发现,在劳动力市场上存在着有关雇员能力的信息不对称性,雇员知道自己的能力,但是雇主不知道。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交易双方希望达成交易,双方就要向对释放必要得到“质量信号”,提供充足的信息以供双方判断,应聘者可以向企业证明自己的水平和“质量”,企业方则可以向应聘者提供企业的愿景、发展目标、企业文化等方面的信息。但是在目前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应聘者会出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即应聘者会为了追逐更高的回报通过捏造虚假学历、夸大业绩水平等方式掩饰自己的真实水平。但招聘企业要想全面了解一个应聘者的能力和水平是需要大量的时间和成本的。一方面企业不想把合格的应聘者拒之门外,另一方面也不想因为失察而聘用了不合格的人。因此,试用期成为了一个很关键的时期,招聘企业可以通过试用期培训、设计合理的试用工资和转正工资、延长试用期期限等方式进行人员甄选。

一、一般培训与特殊培训

贝克尔曾经提出人力资本理论,在人力资本投资各种形式中,贝克尔重点考察在职培训。他将在职培训分为“一般培训”和“特殊培训”。关于“一般培训”,贝克尔指出,“一般培训在提供这种培训之外的许多企业都是有用的。”也就是说一般培训的内容除了在本企业使用在其他企业也是能用的。关于“特殊培训”,贝克尔指出,不同类型的培训所提高的生产率在提供培训的企业和其他企业显然也是不同的。它能更大地提高提供培训企业的生产率的培训可以称为特殊培训。完全特殊培训可以定义为把受培训者用于其他企业时对生产率没有影响的培训,也即特殊培训的内容在本企业利用率更高,但是到其他企业未必有用。

企业为试用期员工提供了一般培训和特殊培训,能力强的员工可以通过培训提高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同时能力强的员工作为一个理性的人会考虑到自身已经接受了企业的特殊培训,能够在本企业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专长,更加倾向于留在企业继续发展;相反能力一般的员工在接受企业的特殊培训后,必须和能力强的员工一起接受企业的严格考核,他们考虑到接受培训过程中所付出的时间、精力等成本,而当他离开该企业后特殊培训的收益并不能在其他企业获益,所以这类员工会在试用期结束后选择离开企业。目前,很多企业都设立的试用期考核机制就是基于这样的理念而产生的。试用期员工必须达成考核目标后方可转正,这样就有效对员工的能力进行甄选。

二、试用期与转正工资差异及试用期限

当企业通过面试、测试等方式无法准确甄别员工信息时,就要更加有效的利用试用期这个识别工具。应聘者往往很关心试用期工资及试用期限。如何设置试用期工资和试用期限才能更好的甄别合格与不合格员工呢?

试用期工资设置要考虑到既能吸引合格员工又要阻止不合格员工的加入。所以在设计试用期工资时要考虑两方面:第一,转正工资要能够满足合格的求职者,使合格的求职者在任期内获取的工资收入不小于到其他企业所能获取的平均工资收入;第二,试用期工资水平要能阻止不合格求职者的加入,使他们到本企业就职所获得工资收入小于到其他符合其能力的企业所获得的工资收入,这种情况下,不合格求职者如果通过“逆向选择”进入到本企业的收入将低于到其他适合他能力水平企业的收入。企业在设计某一个岗位的试用期及转正工资差异时也要考虑到可操作性,转正工资过高会增加企业人工成本,这也是企业所不希望看到的,即在保证能够吸引合格的求职者的前提下,转正工资越低越好。企业越容易识别的不合格的求职者时,试用期与转正后的工资差异可以适当小一些;反之,应该加大差异。企业通过低试用期工资,高转正后工资,不合格者考虑自己转正的几率很低就会放弃进入企业,从而降低企业的甄选成本。

试用期期限也可以用来对试用期员工进行甄选。延长试用期限,企业就会更容易获取员工的信息,鉴别出求职者是否合格的可能性就加大,不合格蒙混过关的几率降低,企业的筛选成本也随即降低,这个时候试用期工资也可以适当提升,以便保持对优秀的应聘者的吸引力。提高试用期工资的也是有限度的,不应高于到其他企业所能获取的平均工资收入,否则也会提高不合格者通过逆向选择从而蒙混过关的企图,增加了企业的筛选成本。

具体实践过程中,法律要求试用期工资不得低于转正工资的80%,我们也采取了必要的调整,我们会给试用期员工一个相对较低的试用期工资和较低的转正工资,同时许诺一旦通过试用期考核,企业按照实际转正工资支付员工工资并补偿应获取的试用期工资与较低试用期工资差额。通过这种方式,就能避免不必要的用工法律风险,同时保持了工资对优秀应聘者的吸引力。

三、试用期考核目标的设置

目前,试用期员工的考核还没有引起企业的足够重视,在不少企业管理人员的观念中,试用期更大程度上是新员工“适岗”的一个过程,也就是说试用期时新员工适应新岗位,学习工作内容,掌握工作流程,习得工作技能的过程,只要试用期员工没有太大的工作失误到期即可转正。这种观念容易被不合格员工所利用,他们会拿出100%的精力对待试用期工作,企图安然通过试用期。往往不合格员工进入企业后无法通过日后的考核而最终流失,企业还需要继续招聘,无形中提高了企业招聘成本。

试用期员工考核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工作事项而不是一般日常工作事项,企业必须设定一个合理的考核制度,明确各个阶段的考核目标及实际工作表现要求,通过完善的考核,既可以为员工是否可以转正提供决策依据,也可以成为不合格员工无法胜任工作提供依据,避免法律风险。在考核过程中,存在两个难题:一个是考核指标的确定,另一个是考核目标的确定。后者的科学性也决定了第一条的合理性。在现实实践过程中,很多企业实行的是目标协商制,每个考核周期上级主管会跟员工协商下个考核周期的考核目标,谈判能力的强弱对最终任务量的确定有一定的影响。这样的绩效目标制定过程本身,就注定其对绩效没有太多的激励作用。目标任务完成了员工会感觉自己的目标定得不算高,完不成他会归结为目标定得太高,可见这种目标确定方式本身没有起到它应有的作用。

绩效管理的根本目的有两个:一是提高组织和员工的绩效和能力;二是为价值分配提供依据。从这两个目的来说,绩效考核强调分层分类,强调相对区别,只要能在组织里面把那些表现优秀、良好、合格和较差的员工区别开来就可以了。所以在为试用期员工设计考核目标是完全可以设计三级目标:基本目标、期望目标、挑战目标。基本目标可以理解为是我们的任务底线,也可叫“绩效红线”,如果一个员工试用期未能实现这一目标,公司将视其为不能胜任该职位。期望目标可以理解为在某一时段,同一职位所有员工产出的平均数。也是员工业绩在正常情况下应该达到的目标,是被考核者“跳一跳”可达到的目标,是大多数人(60%-80%)正常发挥情况下可以达到的目标。还有一种目标是挑战目标:是上级对下级的最高期望值,也是被考核人需要付出超常努力,作出重大、系统变革才能达成的目标。试用期员工的考核目标应该设定在基本目标以上不可过高,通过正常的工作努力是可以实现的。过高的试用期目标反而会打击合格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综合以上论述,企业必须加强员工试用期管理,提高企业的雇佣的准确性,降低雇佣成本。进入试用期前,企业应跟拟加入企业的员工沟通好试用期工资及转正后工资,通过这样的精心设计可以架设起一道“防火墙”,以此挫败不合格员工的企图。同时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做好试用期员工的一般培训和特殊培训,并通过培训评估筛选出合格的候选员工。试用期结束前,通过完善的考核机制,对员工的工作业绩、工作能力、文化适应度等方面做一个全面的考察,实现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用人决策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斯宾塞.《劳动市场信号》

市场试用期转正工作范文第2篇

关键词:政府职能转变;投资贸易便利化;金融创新;经济转型升级

一、问题的提出

世界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基本面悄然发生变化,建立在人口红利、高资源消耗、高能源消耗、高投资、高污染、高对外贸易依存度、低科技贡献率基础之上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难以为继,产能过剩、结构失衡、流动性过剩、金融风险、债务危机等结构性问题日益显现。经济发展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等三期叠加的复杂阶段,面临着“刘易斯拐点”和“中等收入陷阱”的双重威胁。经济增长由金融危机时期的“周期性减速”进入发展红利消退导致的“结构性下滑”,[1]“中高速”增长成为经济发展的潜在趋势。面对中国经济发展出现的新形势和新变化,同志指出,我国经济已进入“新常态”阶段,我们要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新常态”的思想内涵进行了具体阐释,指出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新常态”阶段演化,经济发展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为应对经济发展呈现的“新常态”,我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努力推进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积极调整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大胆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①通过简政放权,开放民间投资,提升服务业比重,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努力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并在上海、广东、天津、福建四省市选取一定区域建立自由贸易试验区,意在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通过制度的先行先试,为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2013年9月30日,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成立,标志着我国开启新一轮的对外开放战略;2015年4月,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成立,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展区揭牌,把对外开放推向更高水平。自由贸易园区是继经济特区、国家经济新区之后,新一轮的对外开放,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创新发展的先行者。按照国家总体部署,各地自由贸易园区均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积极贯彻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在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探索区域经济合作新模式,建设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等方面,率先挖掘改革潜力,破解改革难题。积极探索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升事中事后监管能力和水平。力争建成符合国际高标准的投资贸易便利、监管高效便捷、法治环境规范、辐射带动功能突出的自由贸易园区,形成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②在经济发展呈现“新常态”的转型期,自由贸易园区作为我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桥头堡,承担着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示范、带动、服务国家经济转方式、调结构、促增长,实现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的责任,其功能设计应充分体现引领国家经济转型升级的作用。因此,分析自由贸易园区与经济“新常态”的内在关联,探讨自由贸易园区引领“新常态”阶段经济转型升级等问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新常态”下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为价值取向,以上海、天津、广东、福建四大自由贸易试验区为研究对象,综合考察国内自由贸易园区的功能设计,探讨其在经济转型期推动经济制度创新、引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中的意义和作用。

二、完善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是经济体制改革,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③在全面改革开放的攻坚期和深水期,我国必须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自由贸易园区作为新一轮改革开放的试验田,一直把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作为一项重要探索内容。积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新政府管理模式,按照国际化、法制化的要求,探索建立以国际高标准投资和国际贸易体系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系。大力推进监管模式创新,构建以“负面清单”为核心市场准入管理模式,转变行政审批管理方式,推进审管职能分离,制定政府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明确政府权力边界,厘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2]通过简政放权、放管结合,给市场让出更大的空间,创造更公平的环境,让市场主体的创造活力、发展潜力、市场竞争力竞相迸发,释放更多改革红利。积极推进工商登记与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相衔接,试点推行企业注册资本认缴制、“先照后证”制,改企业年度检验制为年度报告公示制,放宽企业准入环境,为市场主体提供便捷高效服务。为提高行政效能,自贸区逐步完善企业投资贸易的信息网络平台,创建不同部门协同管理机制,建立一口受理、综合审批和高效运作的服务模式。改变了原有的工商、质检、税务、鉴定等职能部门办事窗口各自独立的格局,整合了各部门职能、简化了办事流程,形成了“一表申报、一口受理,部门流转、综合审批、统一发证”的运行方式。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自创立以来,逐步完善企业准入的“单一窗口”模式,并推进其向企业工商变更、统计登记、报关报检单位备案登记等环节拓展,扩大“单一窗口”受理事项范围,提高整体服务效能。④其他三大自由贸易园区积极效仿上海经验,大力推进“单一窗口”模式。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建立综合统一的行政审批机构,实施“一颗印章管审批”,⑤建立对外投资合作“一站式”服务平台;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探索全程电子化登记和电子营业执照管理,建立一口受理、同步审批的“一站式”高效服务模式,建设市场准入统一平台和“单一窗口”服务模式,实现多部门信息共享和协同管理。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实施“一口受理”服务模式,建立对外投资合作“一站式”服务平台。在国际贸易领域,四大自由贸易园区统一实施了“单一窗口”管理模式,完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的货物进出口和运输工具进出境的应用功能,进一步优化口岸监管执法流程和通关流程,实现贸易许可、支付结算、资质登记等平台功能,将涉及贸易监管的部门逐步纳入“单一窗口”管理平台。“一口受理”或“单一窗口”服务模式的实施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节约了企业运行成本,在自由贸易园区注册一家企业原来至少需要29个工作日,现在最快只需4个工作日就能办妥备案证明、营业执照、企业代码和税务登记等手续;货物进出口通关时间也压缩了三分之一以上。在着力为市场主体营造宽松准入环境的同时,自由贸易园区相应加强了对事中、事后的监管。逐步推进监管标准规范制度建设,加快形成行政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公众参与的综合监管体系,着力构建宽进严管的市场准入和监管制度。加强对自由贸易园区内企业在区外经营活动进行全过程跟踪、管理和监督,构建适应现代市场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体系;建立安全审查机制、反垄断审查机制、企业年度报告公示制度、信用管理体系、综合执法体系和部门监管信息共享机制,加强对自由贸易园区经济运行的管理和风险防控,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和综合服务能力。深化海关、质检、工商、税务、金融监管及外汇等部门协作,依托地方政府主导的电子口岸等公共电子信息平台,整合监管信息,实现相关监管部门信息共享,建立市场监管的综合执法体系,共同提高维护经济社会安全的服务保障能力。推动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探索建立市场主体信用评级标准,形成“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局面。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市场监督,探索把服务相关行业的管理职能交由社会组织;探索将原由政府部门承担的资产评估、鉴定、咨询、认证、检验检测等职能逐步交由法律、会计、信用、检验检测认证等专业服务机构承担,建立社会组织与企业、行业之间的服务对接机制。从而构建政府主导,行业自律、企业自控、公众参与,多元化的市场监管体系,提高监管效能,切实维护统一开放、诚信守法、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自由贸易园区政府通过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设置权力边界和责任范围,削减了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从不该管的领域退出来,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利用价值规律、竞争规律和供求规律自动调节经济运行。促进市场主体之间相互竞争,引导资源高效配置,激发市场和社会主体的创造活力,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促使经济更具活力、更具效率和更具效益地发展。推动政府职能向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强化市场监督、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把政府该做的事情做好,真正解决在某些领域存在的政府错位、越位和缺位现象。减缓经济周期波动影响,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稳定市场预期,保障经济安全,弥补市场本身具有的不足和缺陷,为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三、深化投资管理制度创新,引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经过改革开放30余年的发展,中国逐渐成为全球制造业大国和贸易大国。在增长指标导向下形成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虽然实现了产业规模化增长却难以推动结构优化和升级;政府以各种优惠政策扶持出口加工制造业,带来的却是高速增长下的产业低端化。当前我国必须加快转变生产方式,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通过科技进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向世界产业链中上游攀升,支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由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转变。自由贸易园区作为改革开放的新高地,肩负着探索经济转型新路径,实现发展模式新跨越的重要使命,需以制度创新,推动技术创新、产业创新、管理模式创新、市场机制创新,完善以负面清单管理为核心的投资管理模式,引导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坚持引进来、走出去并举,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自由贸易园区功能设置重点在于推进投资领域对外开放,探索实施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意在形成与国际接轨的、透明开放的投资服务体系,引导现代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入驻。负面清单以外的领域,按照内外资一致原则,外商投资项目由核准制改为备案制,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变更及合同章程审批改为备案管理,营造有利于各类投资者平等准入的市场环境。[3]备案制的实施彻底改革原有的不分投资主体、不分资金来源、不分项目性质,一律按照投资规模大小分别由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审批的企业投资管理模式,投资企业只需向自由贸易园区主管部门备案,并依法办理土地使用、资金利用、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城市规划等许可手续,即可自行组织建设。企业自行决策项目的市场前景、经济效益、资金来源和产品技术方案,并自担风险,从根本上削弱政府拥有的强大行政审批权,减少政府对市场的直接干预,强化了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真正体现了“谁投资、谁决策、谁收益、谁承担风险”的基本原则,确立了企业在投资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各地自由贸易园区借鉴国际通行规则,减少或取消对外商投资准入限制,提高开放度和透明度,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生产业和高端制造业,引导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选择金融服务、航运服务、商贸服务、专业服务、文化服务以及社会服务领域等六大服务领域扩大开放,暂停或取消投资者资质要求、股比限制、经营范围限制等准入限制措施,并将对外开放措施扩展到自由贸易园区的新增区域。[4]第二批设立的三大自由贸易园区借鉴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经验,积极探索扩大对外开放的途径和方式。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凭借临近港澳的优势,加强粤港澳合作,推进仓储、港口贸易、物流、加工制造、金融领域合作,从过去的加工产业向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等转型,为现代物流、航运服务、供应链管理、金融创新提供强有力支撑。并充分利用广州、深圳等地制造业基础雄厚的优势,推进实体经济与国外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合作,发展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服务业,建立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综合服务枢纽,⑥激发强大的聚变、辐射和带动效应,以实现粤港澳经济一体化、服务贸易一体化,以及大珠江三角洲开放型经济率先转型。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以融资租赁和服务京津冀一体化为重点,进一步扩大投资领域开放,增加对内、对外辐射效应,凸显自由贸易港功能,天津港片区重点发展航运物流、国际贸易、融资租赁等现代服务业;天津机场片区重点发展航空航天、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高端制造业和研发设计、航空物流等生产业;滨海片区重点发展以金融创新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力争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中国经济转型发展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立足两岸、面向世界、服务全国,努力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国际旅游岛、“海上丝绸之路”交流合作平台、两岸服务贸易与金融创新合作示范区,促进闽台产业的对接,努力打造闽台产业合作新模式,促进闽台产业的深度融合。⑦各地自由贸易园区意在通过先行先试,探索扩大投资领域对外开放的新路径和新模式,从注重引资规模向注重引资质量和效益转变,凭借高新科技知识聚集和体制机制创新的有利条件,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着力构筑高端产业链阵地,引领区域乃至全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积极谋划引进来的同时,自由贸易园区也在为企业走出国门探索新路。目前,我国在钢铁、水泥、电解铝、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存在着严重的产能过剩,纺织、服装等行业随着劳动力价格的提升逐渐丧失了成本的优势,急需进行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推动过剩产能走出去将是一种理性的选择。总理曾指出,许多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和推进工业化的需求强劲,而中国很多装备和产能质优价廉,综合配套能力强,与这些国家有很高的契合度。[5]支持中国装备走出去、推动国际产能合作,不仅有利于中国盘活存量资产,也有利于其他国家加快工业化进程、扩大就业,还可以为中国与发达国家合作开拓第三方市场创造更多机遇。因此,自由贸易园区内在地包含了促进对外投资的功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大胆改革境外投资管理方式,对境外实体投资以备案制代替核准制,提高境外投资便利化程度。创新投资服务促进机制,加强境外投资事中事后的管理和服务,强化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和年检工作。支持区内各类投资主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境外投资,鼓励设立专业境外股权投资项目公司、投资母基金等。为构建对外投资服务促进体系,创新投资服务促进机制,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在成立一周年之际,创建了境外投资服务平台,涵盖了综合咨询、境外投资备案、投资项目推荐、投资地介绍,行业分析、境外投资专业服务等功能,形成了第三方搭平台、专业机构提供市场化服务、政府购买服务的运作模式。在推进企业境外投资的同时,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也在积极探索个人境外投资工作,目前正在研究制定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联动的方案,加快启动个人境外投资试点。自由贸易园区对外投资制度的创新和流程的优化,提高了投资效率,减少了运行成本,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国门的助推剂。截至2014年8月底,自由贸易园区办结79个境外投资项目,对外投资17亿美元。其他三大自由贸易园区效仿上海的有益做法,积极构建对外投资促进体系。改革境外投资管理方式,对一般境外投资项目和设立企业实行备案制,确立企业及个人对外投资主体地位,支持企业及个人开展多种形式的境外投资合作,逐步减少个人对外投资的外汇管制,允许企业或个人自担风险到各国各地区自由承揽项目。支持企业在境外设立股权投资企业、项目公司,以及从事境外投资的股权投资母基金。建立对外投资合作“一站式”服务平台,加强境外投资事后管理和服务,完善境外资产和人员安全风险预警和应急保障体系,努力把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企业“走出去”的窗口和综合服务平台。自由贸易园区逐渐成为境外投资的前沿阵地,推动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与技术先进、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同台竞争,倒逼国内产业不断提高技术、质量和服务水平,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推动中国经济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自由贸易园区实现了对经济特区、经济新区、保税区的超越,改变了传统的以特殊政策尤其是优惠的税收政策吸引外来投资的模式,进行出口加工、转口贸易、保税仓储的发展模式,更加注重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引导资本、劳动力、土地和技术等生产要素从低附加值、低效率和高消耗的生产部门或产业链环节退出,向高附加值、高效率、低消耗的先进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转移,以适应新常态下优化经济结构的需求。

四、完善以贸易便利化为重点的贸易监管制度,推进贸易发展方式转变

在传统贸易领域,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国在低端制造业领域的低成本优势逐渐减弱、资源约束日益加重,继续以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将难以为继,迫切需要改变依靠出口,特别是依靠传统制造业出口的贸易发展格局,推动我国对外贸易从“大进大出”转向“优进优出”。[5]一方面有选择地进口紧缺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和重要零部件,提升我国的制造业水平;一方面推动高档次、高附加值产品,以及产品、技术、服务的“全产业链”出口,支持中国装备走出国门。让企业在国际市场上与技术先进、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同台竞争,倒逼企业不断提高技术、质量、服务水平和核心竞争力,打造新引擎,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改造传统引擎,扩大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努力构建开放型经济新格局。自创建以来,中国自由贸易园区一直秉持贸易便利化原则,努力构建自由、开放、高效、有序的贸易规则体系。积极培育贸易新型业态和功能,转变贸易方式,打造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外贸竞争新优势,引领我国对外贸易由“两头在外、大进大出”向“优进优出”转变,努力向全球价值链的上游攀升。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创立伊始就以培育新的贸易方式为手段推动贸易转型升级。鼓励跨国公司建立亚太地区总部,建立整合贸易、物流、结算等功能的营运中心。⑧加快推进大宗商品现货市场和资源配置平台建设,深化贸易平台功能,开展能源产品、基本工业原料和大宗农产品的国际贸易,推动文化、文艺产品贸易,生物医药、软件信息等新兴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⑨支持企业统筹开展国际国内贸易,发展企业离岸业务,实现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开展跨境电子商务业务,加快培育跨境电子商务服务功能。推进期货保税交割,开展质押仓单融资业务,探索融资租赁物登记制度和境外融资管理新模式。天津、广东、福建等地的自由贸易园区在借鉴上海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发展定位,积极创新贸易业态,强化贸易功能集成,推进贸易方式转变。三地自由贸易园区在贸易服务平台、融资服务、离岸贸易、跨境电子商务、文化服务贸易基地、绿色供应链合作、知识产权服务、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汽车平行进口、期货保税交割、保税展示交易平台、再制造业务、第三方检验检测结果采用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积极培育贸易新兴业态和功能,力争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发展之路和运作模式。同时,各地自由贸易园区还通过贸易监管制度和监管模式的创新,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在自由贸易园区内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实施“一线开放、二线安全高效管住”的监管服务模式,推进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整合优化,不断探索口岸监管制度创新,如果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规划面积不能满足发展需求,可按现行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管理规定申请扩大区域面积。自由贸易园区内非海关特殊监管区,仍实施现行通关监管模式。推进企业运营信息与监管系统对接,加强电子口岸建设,推动海关、检验检疫等口岸监管部门信息共享和监管联动。创建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管理制度,建立贸易、运输、加工等跨部门综合管理服务平台,鼓励企业参与“自主报税、自助通关、自动审放、重点稽核”⑩海关通关作业模式。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还总结了“先进区、后报关”、“企业备案制”、“第三方检验结果采信”等23项改革举措向全国推广,以及“期货保税交割海关监管制”、“分线监督管理制度”等6项监管改革措施向海关特殊监管区推广;“企业设立实行‘单一窗口’”、“信息共享和综合执法制度”等6项改革措施在各省区市借鉴推广。贸易监管机制和模式的创新优化了口岸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减少了大量中间环节,提高口岸通关效率,减少进出口货物在岸时间,节约了贸易成本,实现了贸易便利化的目标。据悉,2014年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进口平均通关时间比区外减少41.3%,出口平均通关时间比区外减少36.8%,降低企业运行成本10%左右。制度创新红利初显,市场活力明显释放,新一轮对外开放逐步展开。为保证对外贸易的顺利开展和贸易功能的转型升级,各地的自由贸易园区积极创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航运发展制度和运作模式,以增强国际航运的服务功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为打造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地位,大力提升国际航运服务能级。积极发挥外高桥港、洋山深水港、浦东空港国际枢纽港的联动作用,探索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航运发展制度和运作模式。发展航运金融、国际船舶运输、国际船舶管理、国际航运经纪等产业,支持浦东机场增加国际中转货运航班。推动中转集拼业务发展,优化沿海捎带业务监管模式,提高通关效率;简化国际船舶运输经营许可流程,形成高效率的船籍登记制度。其他三地自由贸易园区效仿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国际航运发展经验,探索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航运发展制度和协同运作模式,增强航运服务功能。同时三地自由贸易园区又根据自身定位,创新了独特的航运制度。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出,建立与粤港澳海空港联动机制,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物流枢纽,探索与港澳在货运和货物运输等方面的规范和标准对接,推动港澳国际航运高端产业向内地延伸和拓展。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试点海运快件国际和台港澳中转集拼业务,支持部分对外开放口岸对有关国家人员实施72小时过境免签证政策。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大力发展航运金融、航运保险业,力争建设中国北方国际航运融资中心,支持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建设航空物流中心。自由贸易园区意在通过航运制度和航运模式的创新,深化航运业改革开放、加强国际化航运人才培养、促进现代航运服务业发展,提升航运业国际竞争力,推进安全、便捷、绿色、高效的现代化海运体系建设,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际、区域航运中心。总体来看,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在促进贸易便利化方面已经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进一步提升贸易便利与开放程度,形成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奠定了良好基础,有助于推动我国向全球贸易链中上游攀升。天津、广东、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在借鉴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经验基础上,积极探索适合本地贸易发展的模式和制度,努力推动贸易发展方式的转变和贸易结构的转型升级。

五、推进金融创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相对落后的金融制度已经成为经济转型的内在瓶颈。金融制度的滞后导致资源错配、效率低下,无法有效激发制造业的活力和创新力,阻碍实体经济的发展和提升,金融改革势在必行。自由贸易园区作为当前最前沿的开放领域,连接国外的重要窗口,内在地包含着试点金融创新的功能。各地的自由贸易园区也都把加快金融制度创新作为一大主题,积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扩大金融业开放,培育新型金融市场,推进利率市场化、投融资便利化、资本项目可兑换和人民币跨境使用,引导资金合理流动、合理定价,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自成立后,就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推进金融制度和管理体制创新,加大金融创新开放力度,强化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联动机制。探索与国际接轨、与自由贸易园区相适宜的外汇管理体制,推进跨境投融资和人民币跨境使用,鼓励企业充分利用境内、境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实现跨境投融资自由化。鼓励跨国公司在自由贸易园区设立全球或区域资金管理中心,探索跨国公司总部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模式。扩大金融领域开放,增强区内金融服务业功能,支持在区内设立外资银行和中外合资银行,建立金融市场国际交易平台,鼓励金融产品创新,培育发展再保险市场。为支持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金融创新,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以加快金融制度创新、增强金融服务功能为重点,支持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实体经济发展,先后出台了支持自由贸易园区建设的51条金融细则,大力推进外币存款利率市场化,企业融资自由化,支付结算便利化,企业资金管理规范化,对外直接投资自由化,金融机构集聚常态化,从制度层面构建了自由贸易园区金融开放创新的整体框架,明确了金融改革服务实体经济的总方向。金融业已成为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包括交易、清算、托管等一整套金融服务平台体系逐渐清晰,必将有力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其余三地的自由贸易园区,积极借鉴上海经验,构建自身的金融制度创新体系,扩大金融领域开放。探索实行本外币账户管理新模式,建立与自由贸易园区相适应的账户管理体系,简化人民币涉外账户分类,促进跨境贸易、投融资结算便利化。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试行资本项目限额内可兑换,直接投资外汇登记权限下放给银行。提高投融资便利化水平,支持企业境外融资活动,允许境外借款结汇使用,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放宽境外发债的审批和规模限制,允许所筹资金可调回自由贸易园区使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推动融资租赁业发展,创新租赁业政策,拓展融资租赁业务经营范围、融资渠道,简化涉外业务办理流程,统一内外资融资租赁企业准入标准,形成与国际接轨的租赁业发展环境。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利用自身在融资租赁方面的优势,积极建设国家租赁创新示范区,筹建中国天津租赁平台和金融租赁登记流转平台,推进租赁资产公示和租赁资产登记、公示、流转等试点。广东、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也分别结合适应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两岸金融合作先行先试、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金融合作的特点,大胆推进金融制度和监管模式的创新,探索两岸四地金融合作的新途径。自由贸易园区大力推进金融创新,在改革金融制度、发展金融工具、培育金融市场、强化金融机构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在推进利率市场化、融资便利化、资本项目可兑换、人民币跨境使用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增强了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和功能。

六、结语

面对当前经济呈现的向“新常态”转型趋势,国家实施了一系列战略部署,希望在深化改革中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经济持续增长。自由贸易园区作为国家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创新发展的先行者,承担着为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的重大责任。因此,在经济全面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自由贸易园区更应发挥引领作用,在制度设计中充分体现经济健康发展的需求。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完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深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完善以“负面清单”和“准入前国民待遇”为核心的管理模式,实现资本引进来和走出去的优化组合,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完善以贸易便利化为重点的贸易监管制度,推进贸易发展方式转变;深化以资本项目可兑换和金融服务业开放为目标的金融制度创新,发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职能,加速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构建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接轨的制度创新体系,打造开放度最高的投资贸易便利、货币兑换自由、监管高效便捷、法制环境规范的自由贸易园区,以形成对区域经济的辐射带动效应,引领全国经济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刘元春.保持定力适应调控新常态[N].人民日报,2014-06-12.

[2]杨光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世界政治意义[J].政治学研究,2014(2).

[3]曹广伟.中国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研究[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3(6).

市场试用期转正工作范文第3篇

尊敬的局领导:

我叫XXX,2020年5月经公务员考试被招录到XX县市场监管局XX分局工作,试用期一年,到2021年5月15日试用期满。在此,我郑重向组织提出转正申请,并将自己一年的工作情况向组织作以汇报,请审查。

一、政治思想方面

在工作生活中我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一中、二中、三中全会会议精神。站稳政治立场,严守政治纪律,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做到思想上始终和党中央持续高度一致。

二、学习生活方面

在完成日常工作之余我能够抓住点滴时间,汲取精神食粮,丰富自我,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一是用心参加单位组织的集中学习和自学,做到了学前有准备、学中有思考、学后见成效;二是用心主动加强业务理论学习,提高驾驭整体工作的潜力;三是学习和实践相结合,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并及时改善,将工作不断引向深入。

三、履职尽责方面

在工作中我虚心向领导和同事们学习先进的工作方法和工作经验,能够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在分局工作期间,认真有礼貌地接待办事群众,同时用心深入到群众中开展工作。在政策法规室工作期间,认真学习各项市场监管法律法规,细致严谨地审核违法案件,参与制定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暂行办法,圆满完成2019年度法制迎检工作,获得县政府法制部门好评。同时完成全局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工作,对全局900余项政府服务事项进行了认领和信息维护,工作得到领导认可。

四、纪律作风方面

作为一名法制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我认真敬业,审理案卷仔细谨慎,严守“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基本原则。在生活中我遵纪守法,遵守党的纪律,遵守工作纪律,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从未有过违法违纪处理。

五、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在这试用期的一年时间,我在思想和工作上收获颇多,但还有很大进步空间。一年来,我在各级领导和老同志的帮助下,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深知还存在着许多的缺点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政治理论基础不扎实,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做的不够;二是和领导及同事们思想和工作业务交流不够;三是自我的整体素质和业务学习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我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发扬优点,正视不足,脚踏实地,永葆积极向上的活力,增强爱岗敬业意识,在工作中不断提升市场监管人的荣誉感和自豪感,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以上是自己试用期满公务员转正申请,不妥之处,恳请组织批评指正。我渴望按期转正,成为一名国家公务员,敬请领导考虑我的申请!

此致

敬礼!

市场试用期转正工作范文第4篇

总结是事后对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进行回顾和分析,从而做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它可以使我们更有效率,因此,让我们写一份总结吧。我们该怎么写总结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客服个人试用期工作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客服个人试用期工作总结1时间过的真快,转眼之间本年度已经接近尾声,我是6月30来到__学校,承蒙领导不嫌弃我是一个初出茅庐什么都不懂的混小子,并接纳了我在单位工作,这是我走出“幼稚圆”的第一份工作,当然也少不了我在这里工作的头衔——市场专员,大专我学的是机电一体化专业,对于单位给我安排的市场营销工作,刚开始我对于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真是有心拿的起,无心做的好,因为我没有接触过市场营销这一块专业,我都不知道做一些什么,做起来就相当吃力。在我不解与困惑的同时,仅凭对市场工作的热情,单位的领导对我的成长倍感厚望,曾很多次找我谈心,提供我在工作精神上结实的信心和动力,伏案沉思这半年,我做一下简单的总结。

一、归纳以下几点:

1、一切从零开始,积极学习市场运作有关方面的专业知识,努力做到专业知识程度向市场这方面发展;

2、积极完成领导安排的有关工作,做到工作上有问题及时向领导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不懂就问,努力把工作做好;

3、工作于实际相符合,调研市场前景,并做好相应的市场计划;

4、分析市场需求,寻求招生市场关键在于哪,对市场的认识也有一个比较透明的掌握,并做好市场月报表;

5、在不断的学习知识和积累经验的同时,自己的能力,业务水平都比以前有了一个较大幅度的提高;

6、在每个月里设计好当月招生广告,如:广告纸、调幅、写真广告等,并积极的投入到市场的运作;

7、对于市场活动,如讲座、校外设点宣传,能很好的做好市场活动的策划,并执行;

8、“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调研当地其他培训同行的有关动态,分析效果,可行性时加以模仿;

二、部门

__年__月30日,__学校市场部门成立了,在将近半年时间内,逐步开展市场工作,从什么都没有的市场部,渐渐的在单位中成长,做到

做到“市场工作先调查,其次汇报,接着计划,再执行,最后是总结提炼,”现在所需的资料都可以拿出,迎接总部考核。

在单位业绩上可以知道我们市场部门是做的不好的,因为今年的招生业绩基本是和去年持平,对于当地的一些小型电脑培训机构来说,地理环境优势、学校师资都在我们之下,对手只有在项目学费上往下调,这给我们的市场带来一定的冲击。我们稳站当地市场那是一个必然性。

下面我对我们部门的工作做一下归纳

1、部门建设:部门刚刚启动,市场体系还不是很完整,可是开展市场工作人员严重不足;

2、部门人员培训:经过大半年的打磨,并参加总部安排的有关市场业务规范及市场运作规范的培训已经有很多次,已基本上掌握了市场招生工作,但业务技能及专业精神方面仍需加强。

由于部门人员少、任务重,故专业技能培训不够。

3、部门工作数据分析:在工作上对于市场数据分析是非常不足的,因为市场招生就是我们的工作,如果学生来报名了,可是我们还不知道他是怎么知道我校有相关的培训项目;

4、部门工作情况:工作没有一个很明确的目标和详细的计划,市场人远没有养成一个写和计划的习惯;

5、部门创新性:新业务的开拓不够,业务增长小,业务能力还有待提高;

6、整顿单位内部市场品牌资料,迎接总部考核;

7、以上工作得到了单位同事的大力支持与携手帮忙才能完成目标,为此我对他们表示由衷的感谢。

客服个人试用期工作总结2本人__业于__大学,所学专业为__,于20__年__月__开始在__物业工作,目前职位为客服专员。进入物业参加工作的几个月试用期经已接近尾声。工作以来,在单位领导的精心培育和教导下,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无论是思想上、学习上还是工作上,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巨大的收获。在这段的工作学习中,对物业有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对于物业的发展历程和管理以及个人岗位职责等都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在熟悉工作的过程中,我也慢慢领会了物业诚信、勤奋、求实、创新的核心价值观,为公司的稳步发展增添新的活力。下面就是我试用期自我鉴定,也是对自己的工作表现的总结。

工作上,我的主要岗位是客服专员。在工作中我努力做好本职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在本职工作做好之外,在__的准备期间配合数据专员,利用自身优势,帮助其制定了一系列的表格,总结了相关数据。在学习掌握客服相关技巧期间,严格要求自己,刻苦钻研业务,就是凭着这样一种坚定的信念,争当行家里手。为我以后的工作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学习上,严格要求自己,端正工作态度,作到了理论联理实际;从而提高了自身的一专多能的长处及思想文化素质,包括生活中也学到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充实而有条理,有严谨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生活作风,为人热情大方,诚实守信,乐于助人,拥有自己的良好做事原则,能与同事们和睦相处。

思想上,自觉遵守物业的的规章制度,坚持参加物业的每次的培训。要求积极上进,爱护物业的一砖一瓦,一直严谨的态度和积极的热情投身于学习和工作中,虽然有成功的泪水,也有失败的辛酸,然而日益激烈的社会竟争也使我充分地认识到成为一名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工作者的重要性。

虽然只有短短的几个月,但中间的收获是不可磨灭的,这与单位的领导和同事们的帮助是分不开的。我始终坚信一句话一根火柴再亮,也只有豆大的光。但倘若用一根火柴去点燃一堆火柴,则会熊熊燃烧。我希望用我亮丽的青春,去点燃每一位客人,感召激励着同事们一起为我们的事业奉献、进取、创下美好明天。当然,我在工作中还在存在着缺点和做得不到位的地方,我会继续努力工作学习,今后一定尽力做到。工作中需要超越的精神,我相信经过努力,工作会越做越好。

在此,在对试用期的工作及心得体会做一汇报后,我想借此机会,正式向公司领导提出转正请求。希望公司领导能对我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和表现,以正式员工的要求做一个全面考量。我愿为公司的蓬勃发展贡献我全部的力量。

客服个人试用期工作总结3试用期的时间过去的飞快,自_月进入公司以来,转眼已经过去了三个月的时间了。作为的__公司的客服新人,爱爱这段时间里,我通过试用期的工作和培训,积极学习了客服岗位工作的经验方法,了解了公司的纪律并渐渐融入了环境。

这三个月的试用期虽然漫长,但充实的工作体会却让时间像骏马一样飞驰而过。如今,我也已经顺利结束了试用期的考核任务,并在此为自己的工作情况做总结如下:

一、培训收获

在我刚加入__客服的团队的时候,自己其实并不了解这份岗位的详细要求,对于自己能不能顺利完成工作的职责就更加迷茫了。

但好在,在正式工作前,领导为我们准备了丰富且实用的基础培训课程,让我们能通过学习来了解工作,掌握方法。虽然期间进行了不少突然的考核任务,但多亏领导的耐心指点,我都一一顺利通过。这的十分感谢您。

二、工作体会

在正式开始工作之后,我开始接触到更多的客户,也一直在领导的教导下严格学习技巧和方法。起初,我在工作上的能力其实并不出色,甚至连基础的工作目标都很难完成。但我本身却不是一个轻易服输的人,在领导的教导下,我也不曾放弃自己的可能。

因为自身经验和知识方面都有不足,为此我只能严谨的做好基础工作,认真听取领导的教导和指点,一定一点的吸收经验,改进自身的销售问题。期间,我也认识了很多同事,并向大家请教了不少经验。

如今,通过坚持锻炼,我在工作中已经累积了一定经验和技巧了。通过这些经验和方法,工作方面虽然还称不上好,但也能顺利的完成领导的要求,达到一般员工的水准。

三、纪律和思想

工作以来,我学习了许多关于公司的纪律和责任,也看到并深感周围同事在纪律上的坚定和执着。这些感受都深深的影响着我,让我在不知不觉中也开始主动的遵守纪律。并开始有意识的加强自我管理,保持工作的态度。

思想的完善,让我在__客服的岗位上感到了自己的责任感。虽然我还只是一名试用期员工,但对于自己的工作,我也会努力,严谨的按照规定去做好这份责任!

至此,试用期的时间已经过去了,希望领导能鉴定我在这段时间的努力和决心,批准我转正为正式的__客服员工。我会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努力,争取为__公司做出更好的贡献!

客服个人试用期工作总结4在我试用期的两个月时间里,我主要的工作是环境、人员、制度流程的熟悉了解,通过学习,我熟悉了__的整个物业操作流程。工作中,我一直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及时做好领导交代的每一项任务,同时主动为领导分忧及提出好的建议;项目方面不了解的问题虚心向同事学习请教,不断提高充实自己,希望能尽早融入到工作中,为公司做出更大的贡献,在公司领导的帮助下和全体员工的协作下已工作了两个多月,对这段期间的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1.全面熟悉公司、项目人员环境、制度流程。

本人加入公司时,全体公司员工在老总的带领下,满腔热情,积极进取,呈现出勃勃向上的公司氛围。在这种良好的公司文化感召下,我很快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中。

2.纠正错误、合理建议。

由于前期多种原因,造成物业管理服务中心工作滞后,特别是工程维修方面,通过努力逐一处理,充分调查研究,科学合理执行公司领导的交代的各种事宜;合理结合本小区物业管理的特殊性;在参考同行业操作规律的前提下,对客服和保洁、绿化工作进行了调整。

3.规范管理制度、提高项目执行能力。

加大与本部门员工交谈,增进了解,利用例会、临时会议进行沟通。在工作中发现存在的问题隐患,及时的讲解学习消除,同时在利用好原有制度的基础上完善建立了一些规章制度:装修装饰巡查制度;绿化养护管理制度;保洁工作流程分配方案。

经过初步的规化调整,每个员工确实做到责任到人、奖罚到人;做到培训、考核经常化,有效提高员工专业服务知识与技能。现在员工的服务意识和对客户服务能力有较大进步。经过两个多月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然而,仍存在不足,如个别工程维修方面未能完全及时的解决,现尽力逐个协调解决,本人相信在公司各级领导的带领支持下,__物业服务中心的工作会更加进步。

客服个人试用期工作总结5我于20__年_月__日正式在客服部工作,试用期三个月。

时光弹指一挥间毫无声息的流逝,转眼间试用期接近尾声。回首过去的三个月,内心不禁感慨万千……这是我人生中弥足珍贵的经历,也给我留下了精彩而美好的回忆。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战果,但也经历了一番不平凡的考验和磨砺。

在这段时间的工作学习中,对同方人环有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对于公司的发展历程和管理以及个人的岗位职责等都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在熟悉工作的过程中,我也慢慢领会了同方人环“承担、探索、超越”的精神,团结协作、开拓创新,为同方人环的稳步发展增添新的活力。在领导和同事们的悉心关怀和指导下,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各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进步,现将我的工作学习情况作如下汇报。

我的工作主要是行政管理、费用管理、物资管理及办公室内的一些日常工作。在工作中我努力做好本职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因无工作经验,期初的一段时间里常常出现问题,在此谢谢领导和同事们的热心帮助,让我及时发现工作中的不足,并且认真更正。工作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后来我也熟悉了每天的工作,及时提交各种报表,做到“主动”工作。经过_月中旬去__的培训,我对本职工作有了一个更深刻的认识,特别是工作中的一些细节问题,还有领导和同事们提出讨论的问题,我也有了清楚的认识。工作中需要同事之间团结合作,这一点很重要,也是加入公司以来同事们给我最深的影响。

市场试用期转正工作范文第5篇

(天津工业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天津 300387)

摘 要:从个体、组织、社会和政府四个层面详细阐述制约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深层障碍因素,并结合天津工业大学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一些成功经验,提出具有自身特色的科技成果转化方法及对策,对我国其他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关键词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 深层障碍; 对策; 天津工业大学

中图分类号:F276.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01.007

*基金项目:天津科技计划项目:“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职业化运作模式研究”(项目编号:13ZLZLZF01800);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高校科研人员向创业者转型的影响因素研究”(项目编号:13YJA630113)

作者简介: 陈树发(1965-),男,天津工业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党委书记,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牛萍娟(1973-),女,天津工业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院长、教授, 研究方向:电器自动化。

收稿日期:2014-11-07

当前,高等院校作为我国重要的科技创新主体之一,其职能不能仅仅停留于教学和科研,积极参与高新科技产业的发展,直接创造经济与社会价值,协同政府和企业,大力推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高新技术成果的产业化,是时代赋予全国各高校的重要使命和高校自身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需要。2012年9月武汉市政府颁布“黄金十条”,2014年1月北京市政府出台了“京校十条”,两者在科技成果处置权、科技成果转化收益的分配比例上都给予高校较大的政策支持。这些政策能够发挥一定作用,但难以从根本上克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深层障碍,真正释放各高校的创新活力、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成功率。本文结合天津工大科技成果转化的实际,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科技成果转化方法及对策。

1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深层障碍因素

“科技成果转化”是在国外“技术转移”一词的基础上衍生来的带有浓重中国特色的一个概念,是指对具有价值的科技成果进行商品化、产业化的过程。国外在技术转移上相对比较成熟,有专业化的转移团队和系统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的大学设有专门的技术成果转化办公室,并制定合理的收入分配机制以及强有力的政府立法(如《拜杜法案》)。发达国家的科技成果转化率高达80%。然而,我国绝大部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低、资源浪费的现象非常严重。每年全国各高校用于科研经费、人力的投入都很大,产生的科技成果总量也非常多,但国内高校的大部分科技成果都没能及时进行转化,而丧失其潜在的价值。一部分科技成果因与企业、市场脱节,其潜在的商品化、产业化程度较低,所以不具备成果转化的可行性,而成为一种摆设。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是一个复杂、系统化的工程,其障碍因素也是多方面的,本文将其归纳为个体、组织、社会和政府四个层面(见图1),这四个层面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决定着科技成果能否真正的步入转化阶段,能否实现成功的转化,能否形成现实的社会生产力。

1.1 个体层面的障碍因素

我国高校教师、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相较于企业而言更缺乏市场意识、竞争意识,仍停留在不断研发和创造新事物上面,要真正实现科技成果的自身价值仍是困难重重。教师和科技研究人员在项目立项的初期以及项目研究的过程中大都缺乏市场意识,往往只注重先进性,而忽略实用性,缺乏大量的前期市场调研,产出的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脱节,所产生的科技成果只停留在实验室样品或理论性的论文、论著的层次,由于不涉及工程和工艺方面的实际问题,这些科技成果的实用性、成熟性水平很低,很难被企业所吸纳,极大程度上阻碍了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进而造成高校科技资源的浪费,投入了大量的经费、人力物力而没能很好地服务社会,为推动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1.2 组织层面的障碍因素

我国高校科研工作的重点一直是重在追求教师及科研人员科研成果的学术水平,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项目等重大项目的能力,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的数量、等级等等,而极大地忽视了科研成果所产生的社会价值,以及对提高社会生产力所产生的效益。此外,高校对教师或科技人员进行激励、职称评定时,也是将上述的内容作为硬性指标加以考核,没能将科技成果的进一步开发应用给予相同的待遇,致使科研人员的工作重心严重偏向于搞科研、提高科研能力和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的能力,而不注重科技成果的实用价值,出现盲目的追求科研、科技成果数量的现象,极大地打击了教师和科研人员对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此外,全国的高校普遍缺乏专业化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往往成果转化工作都由科技处的工作人员完成。

1.3 社会层面的障碍因素

国内高校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缺少职业化技术转移机构的介入,这种机构部门类似于“中介”组织。国外有职业化的技术转移团队,科研人员在科研项目立项、项目研究初期,相应的技术转移机构就已经介入,辅助科研人员进行前期的调研考察,评估科研项目的潜在价值,是否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而且技术转移机构充分渗透到成果转化的各个环节,到了科技成果转化的后期,技术转移机构还会评估科技成果的成熟性和效益性,是否完全具备进入市场的条件。而国内部门间衔接不紧密,科研人员与市场脱节,与专业转移机构缺乏联系,前期的工作往往由科研人员自行完成,这样常会出现闭门造车的情况,产出的科技成果与社会脱节,而出现盲目性。

1.4 政府层面的障碍因素

科技成果转化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和正确的政策引导,同时政府的调控部门是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的领导者和管理者,目前国内各地区都颁布了相应的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和优惠举措,可实际很多地方政策落实不到位,科技成果转化部门与其他部门缺乏协调沟通,高校教师、科研团队在实施成果转化时层层受阻,且手续流程复杂繁琐,极大的打消了科研人员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2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以天津工业大学为例

要突破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所面临的障碍,就必须采取简单、切实可行并贴近实际的综合性、系统性举措。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模式主要集中于三种模式:高校自我转化、合作转化和科技成果转让。自我转化是指高校以符合国家大政方针政策和地方区域政策、经济特点为依托,兴办企业,自主实行科技成果的转化;合作转化是指高校科技成果的拥有者通过与企业合作,以合股或利润分成的形式把科技成果投入到社会现有的企业中实施转化、生产,最后进入市场;科技成果转让是指高校科技成果拥有者通过技术市场把科技成果一次性地以部分或全部或特许等形式转卖给企业。本文结合科技成果转化的障碍因素与天津工业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的实际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

2.1 自我转化为主,合作转化为辅

天津工业大学(简称天津工大)主要通过自主创办企业实现科技成果的自我转化。目前该校有天津工大膜天膜集团公司、天津工大海宇半导体照明有限公司、天津工大纺织助剂集团公司、天津工大航泰复合材料有限公司四个以学校及学校科研团队为主创办的科技企业,企业的发展始终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的原则,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强大的研究、开发、生产一体化系统。由于自主创办企业与高校天然的紧密联系,在实现产学研结合方面具有其他企业无法比拟的优势,通过自主创办的企业实现自主转化,缩短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周期,提高了科技成果的转化速度,并为后续科技成果的转化提供资金保障和市场需求。与此同时,也培养了大量的科技成果转化人才,解决了组织层面人才短缺的问题。

产学研结合是一种双赢的合作方式,可以促进企业和高校的共同发展。一方面,天津工业大学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政策保障,建议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并通过政策引导来激励学校的教师、科技人员积极创办、参与企业,凭借学校优势学科长期的科研成果积累,为企业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校内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市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等科研平台可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需要的技术支撑,企业依托学校的研究院、创新团队,可持续获得最新的研究成果,保持活力和竞争力。另一方面,天津工业大学自主创办的企业面向所依托学科建立了特色的本科专业,如光源与照明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等及其对应的学生创新实践基地,为师生创造创新实践的机会和平台。学校鼓励青年教师通过参加企业中的研发活动,提升创新实践能力,改变个体层面教师和科研人员缺乏的竞争意识和市场意识的现状,通过解决工程和工艺方面的实际问题,纠正高校普遍存在的只注重先进性,而忽略实用性的现象,使教师们不仅懂技术,还熟悉市场所需要的技术方向,以获得更多高质量,更具实用性的科研成果,并在校企合作中实施转化。

此外,学校一部分科研成果还通过合作转化的形式实施转化,拓展科技成果的转化领域,降低学校的转化风险,提高转化速度,校内的科技成果拥有者及时与转化企业沟通,以市场为导向实时跟进成果转化的过程,依据企业提出的改进需求,为科技成果转化后期研发提供技术保障,确保科技成果顺利实施转化、生产,最后进入市场实现商业化。

2.2 成立科技成果转化中心

天津工大成立了系统化、专业化的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组建一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高技术水平、高知识能力人才的科技成果转化团队,该团队从社会层面起到了“中介”的职能作用。转化团队通过各学科的科技联络员能够及时的获取、反馈各高校不同学科与社会众企业、市场间的供需信息,并能对信息潜在实用价值做出评估,给高校、企业以一定的引导性,对社会经济发展情况以及科技领域的特征做到准确的把握、及时有效的反映。在科研立项、形成科技成果、科技成果转化和商品化的过程中实时跟踪、渗透,充分评估、挖掘科技成果的潜在价值,辅助高校通过专利的形式有效地保护科技成果,维护成果持有者的合法权益,协调好各方之间的利益关系,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借助成果转化中心,通过长期的科技成果转化,天津工大逐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高校科研管理运行机制,完善、放宽了高校评价体制和利益激励机制。较好地解决了组织层面各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放开科技成果处置权,激发高校和教师们的科研热情,改革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方法,考核评审指标不仅仅停留于申请项目、发表高水平论文和科研成果数量上,学校逐渐侧重于教师所持有科技成果的实用性、对社会产生的效益上,增强教师们的市场竞争意识,引导其工作重心向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方面偏移,将教学、科研、科技成果转化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理论教学将基础知识应用到市场、企业中去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通过科研手段将问题转化为科技成果,将成功转化的科技成果所使用的科研方式方法总结为理论知识反哺到实际的教学当中,真正做到产学研的有效结合。此外,在科技成果转化完成后,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文件学校依据自身实际情况以及科技成果的实际效益和参与者的贡献最大程度给予参与教师奖励,对教师为科研成果所做出的付出应给予承认和尊重。

2.3 注重中试环节

天津工业大学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更加注重科技产品中试环节,以搞活高校科研。所谓中试,就是科技成果在科研阶段与规模化生产之间的中间环节,是对科技成果成熟化处理和工业化考验的环节,是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必要环节。通过进行试生产、试营销、试使用的过程,不断的筛选、验证、改进、完善科研成果,通过中试环节可以消除科研成果的各种不确定性,使之与生产实际、社会需要相一致,保证科研成果在质量效率、经济效益、技术措施、工艺过程等方面具有稳定性结果,促使科技成果顺应市场与产业化的需求,提高企业消化吸收实验室科技成果的能力,减少转化风险,提高转化效率。中试环节是科技成果技术风险释放的过程,学校与协作企业都给予大力的经费支持,通过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形式先在小范围内展开科研成果中试,中试环节更是科技成果价值增值的过程,通过中试环节极大地提高科技成果的成熟度、创新度,最终促使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走向市场,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社会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促使科技对我国经济增长做出更大的贡献。

3 结语

高校是我国重要的科技创新主体之一,是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而科技成果转化是高校发挥这一作用的最重要环节。科技成果转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各高校需从个体、组织、社会和政府四个层面全面认识其深层的障碍因素,寻找适合自身学科实际情况的、符合自身发展的科技成果转化措施。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突破制约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瓶颈问题,真正发挥高校在产学研结合中的关键作用。

参考文献

1 孙卫,肖红,原长弘.美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功经验及其启示[J].科学管理研究,2006(3)

2 麦均洪,马强,张乐平.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研究[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

3 邸晓燕,赵捷,张杰军.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国际职业化模式[J].科学管理研究,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