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网络意识范文第1篇
应该肯定,十以来主流意识形态向好向上,不断与时俱进,“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个全面”等战略理念,充实了主流意识形态内涵,使主流意识形态的轮廓更趋明晰,主场优势更加凸显。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专题调查结果显示,78.3%的受访者认为,中央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思想、新战略、新观点、新举措,在网络上得到了充分的传播和解读。与此同时,受访公众对“四个全面”、“一带一路”、“新型大国关系”等重大战略思想和政策部署的认可度全部在4分以上(5分代表“完全认同”)。但调查结果同时反映出,网络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仍有局限,整体态势有喜有忧。
网络舆论,杂音不绝。在当前的网络舆论场,有一股舆论潜流,对于代表主流意识形态的声音,冷嘲热讽,甚至围攻。凡是主流意识形态倡导的,它就会反对。而且,很多反对缺乏理性支撑,为了反对而反对,是情绪化、标签化的反对。还有个别所谓的知名专家学者也出来参与围攻,更助长了网络舆论的非理性繁荣。同时,一些非主流意识形态越来越多地借助学术讨论、政策辩论平台,利用一些“公共知识分子”传播和鼓噪其声音与主张,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和欺骗性。
各种思潮,交锋交汇。网络等新媒体特有的高效性、广泛性、互动性、渗透性等特点,为各种社会思潮相互激荡、为各种非马克思主义乃至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滋长蔓延,提供了最便捷平台。各种网络思潮相互交织、相互依存、相互影响,进步与落后的观念相互制衡、相互挑战,形成了众声喧哗的热闹场面。网络已成为正确思想与错误思想交锋的比武擂台,成为健康文化与腐朽文化较量的搏斗场所,成为意识形态领域渗透与反渗透的硝烟战场,直接关系到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
主流引导,有待加强。正确引导网络舆论,需要大的政治智慧和传播技巧。网络意识形态的构建逻辑,并非是简单地、人为地、大而化之地将非主流意识形态取消、取缔,而是要创造出主流意识形态和非主流意识形态“百花齐放”的舆论生态。主流意识形态不能陷入“自说自话”的表达怪圈之中,而应“放低身段”,以平视而非俯视的姿态,以探讨、讨论的口吻而非生硬的说教、命令,以说理而非宣传、生动而非古板、新颖而非老旧的方式赢得网民的信任和理解,从而加强网络舆论引导。
中央有关部门高度重视网络意识形态问题,特委托人民论坛开展专题调查研究。人民日报副总编辑杜飞进从问卷设计到课题成果集成,全程给予悉心指导。网络是没有硝烟的战场,占领网络舆论阵地,发挥主场优势,需要我们加大网络治理力度。伴随着十以来的新思想之风、新情怀之气、新作风之势,我们相信,中国的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将更清晰、更理性、更完善。
――人民论坛“特别策划”组
网络意识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在社会各行各业的普及,计算机网络技术也深入了各行各业,尤其是教育领域中的计算机网络,它不仅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参考,但是同样也给我们带来了网络的威胁。作为一名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必须密切关注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防范意识,我们不仅要用计算机网络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同样也要提高我们对网络的安全的防范意识,以及努力教育教导我们的学生如何合理正确的使用计算机网络。
一、我国现阶段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现状
伴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资源共享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同样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也渐渐突显出来,而且计算机网络安全状况也不是很乐观。
计算机网络以及信息技术的应用为我国的教育、教学方式的应用和推广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海量的教育、教学信息通过计算机网络进入我们学校教育层面的各个角落,在现阶段网络已经成为了我们教育教学的重要工具。由于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海量的信息都拥入了互联网之中,但是我们现在对它暂时没有有效的手段进行管理。在如此海量信息的网络环境之中,很多能够威胁网络安全的行为都隐藏于此,比如犯罪分子通过网络来窃取自己想要的信息来威胁企业事业单位或者个人,黑客为满足自己欲望而对网络进行攻击,借助网络来进行高科技的犯罪行为等等,这些种种行为都严重威胁到了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最重要的是当今社会有很多未成年人沉迷与网络,上网浏览一些损害身心健康的色情、暴力等违法内容。
二、教师面临的网络安全的威胁
网络是面向使用互联网的全部用户的,所有的这些资源都是通过网络来实现共享的。一般来说,所谓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威胁主要是指一些计算机病毒、黑客的网络攻击以及拒绝服务等方面,它的具体表现形式分下面几种:计算机病毒以及可以的网络攻击、破坏系统以及影响其正常运行、盗取有用数据、盗取身份、不受限制的访问、随时充当合法用户、影响数据的完整性、拒绝服务、数据流分析等。总起来讲,作为教师所面临的网络威胁主要有三点:第一、操作者无意的一些失误。第二、人为的恶意攻击。这一类的攻击大体分范围分两类:一类是主动攻击,它用各种方式有选择的破坏一些信息的完整和有效性;另一类是被动攻击,这类是指在不影响你网络的正常工作的情况下,来自动进行获取、窃取、破解来获得的一些重要的信息。第三、软件自身的一些漏洞和“后门”。一个软件是不可能百分之百的安全无漏洞和破绽的,但是这些漏洞却正好是黑客们进行攻击的首先目标,这所造成的后果将不堪设想。
但是,作为教师你要说你所面临的网络安全问题都是技术问题的话那你就大错特错,这其实还是意识和管理的问题。在教育界,如果从教师教学育人的角度考虑的话,那网络安全主要知的是教师希望在通过网络教书育人的时候所涉及的一些隐私和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在网络信息中传输时候应该受到必要的保护,以免别人利用网络手段切听、冒充、修改、诋毁等手段对教师的隐私和个人利益造成损害。同时也要保护好自己保存在计算机中的信息文档不会受到外界非法用户的非授权访问和破坏。 从学校网络管理的角度去考虑,网络安全主要是指希望对本学校的内部局域网信息的访问、修改等操作给予一定的保护和控制,以免感染病毒、被人非法存取、拒绝服务、非法占用学校的网络资源已经非法控制我们的网络等等,防止网络黑客的攻击;从社会的教育角度来考虑的话,网络安全主要指要净化网络上的不健康的内容,严重杜绝有损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垃圾信息出现在网络上。
三、增强教师网络安全意识和操作
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网络安全意识,首先就要提高自己对网络安全的认识,作为老师一定要多了解相关的网络安全的法律、法规以及经常关注一些网络安全知识的网站,并且时刻注意自己使用的软件或者系统的补丁程序更新情况,出现新的补丁一定要即使修复和更新系统。
其次,教师一定要转变自己的一个认识:并不是计算机安装了防火墙,装了杀毒软件这样你的计算机就是安全的,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网络安全的防范体系不可能你一次安装防范好后,就永远不会受到攻击。所以,作为老师必须要在网络操作的过程当中就时刻注意一些病毒和黑客的行为,时刻保持清醒的状态,这样才能有效保证自己的网络不受外界的破坏和攻击。
最后,教师也要多多观察和注意学生使用网络的状况,要充分认识到网络安全教育普及的重要性。不管学生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上网,老师都应该对学生加强网络安全以及道德知识的教育,积极主动的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态度和观念来面对自己使用的网络。同时,作为老师应该积极主动的给学生提供一些对其有用的、丰富的、健康的网络资源,为自己的学生营造出一个非常良好的学习氛围,并教育自己的学生在网络上一定要自觉遵守法律和道德的规范,维护好自己和他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参考文献
[1]田园,司伟生,韩瑜.计算机网络基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网络意识范文第3篇
一是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网络传播效能,不断健全主流意识形态网络传播长效机制。
要优化主流意识形态网络传播平台。积极推动传统主流传媒机构的网络化转型,准确界定主流传媒机构在网络空间中的权责与功能,有效解决主流传媒机构“不能发声”与“乱发声”的问题;积极推动主流传媒机构之间实现优势互补与强强联合,依托新华网、人民网等主流媒体打造一批在国内外具有广泛网络影响力和话语权的传媒集团;允许官媒与私媒交叉持股,推动国有资产入股私媒,引导私媒的价值取向与舆论导向。
要巩固主流意识形态网络传播阵地。经营好一批内容丰富、品味高雅、生动活泼、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主流意识形态新闻网站与公众账号;打造一批培育、弘扬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四个全面”、“一带一路”、合作共赢等网络主题活动阵地,不断丰富活动内容与形式,积极引导网民,特别是青少年网民常态化参与。
二是加速推动网络空间意识形态治理法治化,积极探索构建网络空间意识形态治理法治体系。
构建网络空间意识形态治理法规体系。科学立法是善治之基,要在法律的立、改、废三个方面把好关。立,就是要结合新形势、新要求填补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立法空白,增强网络意识形态法律法规的针对性与可操作性;改,就是要对现有法律法规进行补充和修改,增强现有法律法规的网络普适性与解释力;废,就是要废除过时的网络意识形态法律法规条款,增强网络意识形态法律法规的现实性。
构建网络空间意识形态治理执法体系。严格执法是法治的关键环节,要培育一批素质过硬、爱岗敬业、公正廉洁的网络意识形态执法队伍;要规范网络执法过程,细化流程、环节、步骤的实施要求,增强网络执法的透明度;要搭建跨部门、跨地区、跨领域的综合执法平台,增强执法过程的协同性等。
三是全方位构筑网络意识形态风险预警体系,形成预警模型、预警机制、预警支持系统三位一体的预警网络。
要建立网络意识形态风险预警模型。关键在于科学设计网络意识形态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合理划分预警等级,实现预警指标与预警等级的有序衔接。
要建立网络意识形态预警机制。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风险预警是一个由发现警情、寻找警源、分析警兆、预报警度四个环节所组成的动态过程,每一环节承担特定功能,缺一不可。
要建立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风险预警支持系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风险预警支持系统,包括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风险预警硬件设施、信息员、监测软件、评估系统、评估专家等要素,都要落实到位。
四是积极推进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与时俱进,敢于突破常规,革新思路,研究新问题,开拓新境界。
要敢于冲破学科束缚,推动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跨学科落地落实。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本质是意识形态工作,其特殊性在于网络环境的特殊性。从计算机学科视角探索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手段、方式与路径,不失为一条新思路。
要顺应网民大众的利益和呼声。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对象是网民大众,其成败与否在于能否获得网民大众的支持与信任。开展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要不断改革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积极在生动性、对象化、贴近性方面多下功夫。
网络意识范文第4篇
如今,在“互联网+”新形势下,网络内容的即时性和互动性使大学生处在日益网络化、数字化的环境中,它为大学生开拓了一个崭新的空间。但是,网络是把“双刃剑”,大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学习法律知识,但也存在认知辨识水平不足、法律安全意识薄弱的问题,因此研究网络环境下如何教育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学法用法,对大学生形成知法守法的行为习惯尤为重要。
本次问卷调查,对山东农业大学植保、资环、农学、外国语、信息等七个学院学生进行随机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287份,问卷有效率100%。同时辅以文献查阅、案例分析、专家座谈会等途径收集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行为特点、网络对大学生法制意识教育的影响,全面系统地分析网络时代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出现问题的原因,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
1.网络时代大学生法制意识教育概述
1.1网络时代的内涵。
网络,是随着信息技术发展派生出来的一个新事物。关于网络的含义,有人认为,网络是特指集通信网络、计算机、数据库及日用电子产品于一体的电子信息交互系统,它能使每个人随时随地地将文本、声音、图像、电视信息传递给设有终端设备的任何地方和人员[1]。
网络时代是以互联网为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撑,以信息的全球流动为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系的脉络,以分布式模型为基本的社会组织结构形式,整个社会和人由于互联网的运用而逐渐获得了网络化的生存逻辑[2],同时由于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兴起更加扩展了网络时代的内涵。
1.2大学生法制意识教育的内涵。
进入大学以后,大学生由于离开父母独立生活,日常活动半径扩大、人际交往层面增加等诸多因素综合叠加,使得大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行为特点都发生了较大变化,使正在形成和完善自我意识的大学生群体,建立了个性鲜明、特征明显的法律意识。
笔者通过查考文献,分析调查问卷汇总出的表1,总结出目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特点:一是法律基础知识薄弱,对法律的理解和认知有较大局限,主要还停留在初高中课本中所提及的有限的法律知识;二是法律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模糊,缺乏法与非法的辨识能力,面对判断时,常常难以明确是非;三是自我意识强烈,守法观念淡漠,自我行为的约束能力较差,违法犯罪现象逐年增多。
1.3网络时代大学生法制意识教育的内涵。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为6.68亿。网民中学生群体占比最高,为24.6%,其中,大学生为主要人群。基于此数据,为了更细致了解网络对大学生生活的影响,我们对上网时间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每日上网时间超过1小时的占总人群的90.24%。
通过表2可得出,网络已成为大学生每天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虽然网络具有虚拟性、自由性、开放性等特征,会对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带来影响和挑战,但施以有力监督和得当管理,网络可以成为加强法制意识教育的良好渠道。
本次调查,主要了解了目前大学生掌握法律知识的途径,结果显示,网络为53.31%(表3)。说明网络已成为大学生了解法律知识、培养法律意识的主要途径。表4显示,浏览新华网、中国法律信息网等法律相关网站的有39.02%,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上关注法律有关公众号的为40.77%,参加学校网络开设的法律课程的为74.91%。这说明网络的合理利用会在法律意识教育中起到积极作用,尤其是表4第3项,显示了大学生对网络普及法律知识的期待。
因此,网络信息时代的大学生法制意识教育的内涵,就是除了继续关注影响大学生法制意识教育的传统因素外,还要不断研究网络信息时代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创新内容和方法,充分发挥网络本身的积极作用,使网络成为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有效渠道和手段,更好地推进大学生法制意识教育。
2.网络时代大学生法制意识教育的现状分析
2.1网络时代大学生法制意识教育中的积极及消极方面。
网络对于大学生法制意识教育,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为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给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了巨大便利。另一方面,它给大学生法治意识教育工作带来了诸多挑战[3]。针对这一现状,笔者通过问卷对大学生进行了了解,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网络法制意识教育积极和消极两方面作用的认同比例都超过50%,说明网络教育的特性得到了大学生的普遍认同。
网络对大学生的积极特性包括:丰富了法制意识教育的资源、增加了法制意识教育的手段、加强了法制意识教育的自主性、增强了法制意识教育的感染力,既丰富了教育资源的内容,又可以使教育内容用数据、文字、图像、声音等方式生动形象表现出来,使大学生参与到教育中,从而大大增强了吸引力和感染力,强化了大学生法制意识教育的效果。
网络时代大学生法制意识教育中的本身的消极特性包括:虚拟性、迅捷性、自由性、开放性,导致信息良莠不齐,如果对负面信息不及时过滤、清除,则会对大学生的发展产生严重影响。
2.2网络时代大学生法制意识教育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除了网络自身在法制意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查考文献、专家采访,归纳出网络时代大学生法制意识还存在以下几点影响因素。
2.2.1个人因素
一方面,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尚未完全确立,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系统还缺乏完善的认识能力,非常容易产生法律意识缺失等问题。另一方面,学生进入大学后,面对着学习压力、就业压力等众多人生考验,一些心理脆弱的学生会感到无所适从。随着心理压力的增加,部分学生功利性、自我性、随意性心理症状混合交织,客观上会对法律、制度产生心理抵触[4]。
2.2.2学校因素
在大学课程里,法律知识在众多教学计划中所占比例极少,即便开设法律基础课,课时也很有限。短短几十个课时要学生吸取系统的法律知识,并为自身所用这是很不现实的。甚至一些高校对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到位,认为可抓可不抓,还有对学生法制教育定位不准,没有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
2.2.3社会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形式在我国逐渐确立,与之相对应,人们的思想出现了多元化。各种各样的思想不断交流,在各种网络上传播碰撞,对于经常接触网络而又涉世不深的大学生来说,肯定会产生不良影响。
2.2.4制度因素
任何一个健康有序的社会都离不开法律规范[5],网络时代尤为突出。目前,国内网络管理的立法相对滞后,虽然制定了一些法规和措施,但不够严密和系统,而且不易操作,实施起来存在难度。
3.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法制意识教育的对策思考
针对网络时代的新特性,只有消解各种网络造成的负面作用,充分发挥网络本身的积极作用,才能使网络成为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有效渠道和手段,更好地推进大学生法制意识教育。
3.1完善法律法规,加大网络监督力度。
目前,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主要有《刑法》、《著作权法》、《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管理暂行规定》等,立法部门应当对已有的法律法规进行梳理,消除法律法规之间互相冲突的部分,妥善解决好各部门法规之间的衔接问题,抓紧为需要保护的权益立法,做到有法可依。同时高校也应该结合现有法律针对学校情况完善相关法律,还可以组织计算机技术水平与法律专业知识较高的学生成立“网络执法”大队,维护校园网络安全,形成一种强有力的外在约束[6]。
3.2强化法制教育,占领网络宣传阵地。
学校既要充分利用网络优势,采取积极方式引导、调整和规范大学生的网络行为,让大学生运用法治思维办事创业,又要积极建设和发展高校网站,占领网上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为学生提供全面、客观、可靠的社会信息,掌握信息控制的主动权;还要做好网络的日常管理和校园文化的建设,切实管理好校内网络,为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网络化的实现提供强大的技术层面支撑。
3.3加强正气引领,提高学生法律意识。
要增强网络主旋律、正面信息引导的主动性,需要高校工作者在网络上及时、全面、客观地各类健康的法治思想教育信息,制止各种不良信息在网上的传播、泛滥,帮助学生逐步树立起正确的“三观”。同时还可以借助声、光、电等多种现代教育手段正面信息,生动形象地将时代的、先进的、倡导的法律意识渗透在信息中,增强正面信息的吸引力,优化网络法律意识教育的效果。
3.4主动联合家长,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在网络信息时代,家长还应适度加大对孩子的法治意识教育工作。高校教师应主动与学生家长联系,共同关注各种网络信息对孩子的影响,关注他们的上网行为,坚守正确的娱乐观念和娱乐方式,使他们认识到网络对于青少年不仅是一种交流信息、学习知识的有利工具,也客观存在着许多弊端,甚至存在不少“垃圾”、“病毒”和“陷阱”,要时刻加以提防和警觉。
网络意识范文第5篇
一、健全工作机制,明确职责定位
我中心高度重视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始终坚持做好本单位网络舆论管理,牢牢掌控网络意识形态主导权,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明确规定党组领导班子对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负主体责任,成立了由党组书记、副主任为组长,分管副主任任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处理日常工作。将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进一步把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责任细化、量化、具体化。
二、管理用好新媒体,狠抓学习教育,落实工作实效
建立健全公开制度,定期召开工作会议,研究讨论网络热点和舆论风向,及时做好重要节点和敏感时期的舆论监管。所有信息公开内容更新经分管领导签字审核,由主要领导审定后统一。单位职工在使用办公QQ群、工作微信群时,只能用于日常工作和传播正能量信息,不能聊天或作其他用途。确定专人负责我中心的网络舆情管理工作,经常性地关注网络舆情,及时监控和删除网络不良信息;负责网络的维护更新工作以及上传信息的审核、统计工作。目前我中心没有出现敏感事项。
三、定期进行研判,及时开展工作
我中心定期对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进行研判,通过研判认为,目前我中心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主流积极向上,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比较到位,党组对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坚强有力,加强文化建设,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等取得明显效果。
四、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