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品德(精选5篇)

  • 幼儿品德(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幼儿德育,即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以及幼儿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把一定社会的思想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幼儿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内涵于德育之中,是在社会、家庭和幼儿园及学校的教育与熏陶下,通过个体自身的实践活动形成的。 教…

幼儿品德(精选5篇)

幼儿品德范文第1篇

关键词:幼儿品德教育;情感教育;行为习惯;问题;途径

一、幼儿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幼儿德育,即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以及幼儿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把一定社会的思想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幼儿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内涵于德育之中,是在社会、家庭和幼儿园及学校的教育与熏陶下,通过个体自身的实践活动形成的。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培养的好,以后只需顺势培养下去,自然可成为社会优良分子;倘使培养得不好,养成不良心态和行为习惯等,不易改变。这些儿童升到学校里来,教师需要费九牛二虎之力去纠正他们已形成的坏习惯、坏态度、坏倾向,真是事倍功半。”可见,幼儿时期品德教育的启蒙与奠基会给人的一生带来深刻的影响。

二、当前幼儿品德存在的问题

(一)家庭方面

1 重智育轻德育

在家庭教育中,不少家长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指导,导致父母只重视孩子的智力发展,学习成绩的提高,却忽视了儿童的品德教育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2 父母的教育措施欠妥当

由于独生子女的独特性,不少家长对孩子的一切包办代替,剥夺了孩子的实践锻炼及情感体验的机会,造成孩子懒惰、自私、依赖性强,不体谅他人等问题。

(二)幼儿园方面

1 品德教育流于说教,脱离幼儿生活实践

简单的说教、单向的语言训导,将成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灌输给幼儿,使幼儿处于被动、服从的地位,缺乏亲历道德的过程,道德教育脱离了幼儿的实际生活,难以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感及行为习惯。

2 教师不能给幼儿良好的榜样示范

教师的良好思想素养和品德行为是孩子模仿的重要榜样,身教育重于言教。但在实际工作中,有的教师缺乏应有的素养,无形中给幼儿树立了反面榜样。

针对幼儿品德教育存在的种种问题,我们了解幼儿品德形成与发展的特点与规律,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帮助幼儿从小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是完全可能的。

三、幼儿品德教育的途径

从幼儿品德教育存在的种种问题,分析了幼儿品德教育的可行性,我们初步探索了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

(一)帮助家长掌握家庭教育的方法

1 情感陶冶法

利用父母与子女间的情感和各种情景中的情感因素,感化幼儿的心灵,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能关爱孩子和尊重孩子、赏识孩子,使孩子在赞扬和鼓励中陶冶自己的情感。

2 定期评价法

幼儿在良好品德形成过程中,家长必须定期给予幼儿正确的评价,从而激发幼儿的兴趣,发展幼儿的独立性,使幼儿真正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树立自信心。

(二)寓品德教育于幼儿的日常活动之中

1 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行为规则

良好行为规则的养成,以促进幼儿品德发展。在小班开展游戏活动——“送玩具回家”,幼儿在每次活动之后能分门别类地将玩具送回各自的“家”,在不断地强化下,幼儿能有意识地收拾、整理玩具,并且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根据幼儿的能力在中班、大班开展“小小值日生”活动,每天值日生为小朋友服务:端饭菜、抹桌子、挂杯子、扫地等。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并提出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是幼儿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

2 利用游戏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

(1)品德教育渗透于角色游戏中

幼儿的品德教育,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其中以角色游戏为最佳选择。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例如,游戏“乘车”,司机与售票员紧密配合,扶老携幼,礼貌待客,乘客先上后下,互相让座,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等等。

(2)品德教育体现在情境表演中

幼儿品德范文第2篇

关键词:幼儿;德育教育;良好品质

纵观古今中外的教育,都会把学生的德育教育放在首位。对幼儿来说,加强德育教育,培养幼儿良好品质,意义更为重大。因为,幼儿期作为人生的启蒙期,这一时期的孩子模仿性强和可塑性大,接受外界的影响快。作为幼儿教师,一定要把握住幼儿教育这一特殊时期,强化对孩子们进行德育教育,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品质。那么,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呢?

一、培养孩子互相尊重、和睦相处的良好品质

教师的一言一行无不对幼儿产生重要的影响。陶行知先生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幼儿教师只有自身具备良好的素质,才能创造良好的环境并能对幼儿实施良好的教育。例如:幼儿做了好事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让幼儿体验到做好事的荣誉,从而产生追求赞誉的情感和愿望。教师要做到尊重每一个孩子,尊重他们的合理要求;尊重他们的兴趣和爱好。对孩子要有爱心和耐心。比如: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两个孩子同时喜欢同一个玩具,在相互的争抢中有一个孩子被打哭了,这时候老师不能鲁莽地指责这个小朋友,而是应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他们通过做游戏,共同来玩这个玩具。通过这个事情来培养孩子们互相谦让、互相尊重、和睦相处的良好品质。

二、培养孩子爱祖国、爱他人的良好品质

幼儿园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培养幼儿的爱心,通过组织幼儿观看电影,也可以组织孩子们去敬老院,给孤寡老人演节目,并引导他们懂得,为别人带去欢乐也是一件光荣的事情。从而培养他们从小尊重长辈,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父母和爷爷、奶奶。在手工课上,组织孩子们自制玩具并相互赠送,从而表达自己的爱心。春天到了带领孩子们来到美丽的田野,让孩子们感受大自然的美丽,还可以通过观看有关的电影片段和课件让幼儿感受祖国的山河、江海、湖泊等美丽风光。知道我们的祖国领土辽阔、物资丰富、文化悠久,这些都能对幼儿进行爱的教育和熏陶,使他们萌发爱祖国、爱家乡、爱他人的情感,从而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质。

三、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组织幼儿简单的劳动,让他们体验劳动的辛苦。例如:组织幼儿到厨房帮忙、分饭菜等等。让孩子们努力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吃饭时,教孩子们不要掉饭菜,要节约粮食,要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可以让孩子们洗碗筷、打扫居室卫生等等,通过这一系列幼儿力所能及的劳动,培养孩子们热爱劳动和勤俭节约的好品质。还可以通过给孩子们讲战争年代的故事,或观看图片,教育幼儿要艰苦朴素,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在自然课上,让幼儿知道,我们居住的地球有很多资源是不能再生的,要求他们做到节约,不浪费一滴水、一粒粮食,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四、培养幼儿诚实、善良的良好品质

在平时教育孩子拾到东西要交公,不隐瞒自己的过错,要勇于面对自己的错误并能及时改正。老师发现孩子说谎时,应该分清楚说谎的原因,有针对性的解决。例如:有一次我班的一名学生拿了幼儿园的玩具,小朋友知道后报告了老师,当我问他时,他并不承认,这时我并没有沉下脸来训斥孩子,而是问他,“放学后你想回家吗?”他说:“愿意。”“如果我把你送到其他的地方你愿意吗?”“不行,我要找妈妈。”“每天回家后你都要找妈妈,幼儿园的玩具也有自己的家,如果把它带到别的地方去,它也会很难过的,你说是不是应该让玩具回到自己的家呢?”这时,这个孩子从自己的书包里拿出了玩具,然后低着头小声地说:“老师,我错了,你把玩具送回家吧,以后我再也不拿幼儿园的玩具了。”通过这件事,使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能及时地改正错误,从而培养他们诚实、善良的良好品质。

五、培养孩子讲文明、讲礼貌的良好习惯

为了使幼儿从小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良好习惯,在幼儿园的常规教育中,要求孩子们不打人、不骂人、不讲脏话、有礼貌、别人说话要认真听,不要随意打断;到别人家做客不乱翻东西等等。

为了树立文明礼貌的好风尚,我们幼儿园每天早晨在门口负责接孩子的老师看到幼儿都会先问:“小朋友好。”这时孩子们也会主动说:“老师好。”要求幼儿平时见了人要问好,临走时要跟别人说“再见”。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还通过游戏让孩子们体会到去别人家做客要懂礼貌、小主人接待客人要热情等等。

总之,在平时的幼儿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运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利用孩子身边的事情,强化德育教育,引导孩子养成互相尊重、和睦相处、勤俭节约、诚实善良、讲文明懂礼貌的良好习惯。让孩子形成积极向上的情绪,从而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陈晓琴.浅谈幼儿园德育教育[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内蒙古卷,2010.

[2]张俊丽.幼儿园如何对幼儿实施德育教育[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2009.

幼儿品德范文第3篇

一、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政治素质直接影响幼儿的德育教育

首先,家长不要把幼儿当作是自己的私有品,幼儿是祖国的未来,他(她)是属于社会的、属于国家的,幼儿要从小在心灵中播下爱国主义种子,陈鹤琴早在1940年就提出了“活教育”的三大目标之一的“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当今部分家长在对孩子的品德教育存在着许多价值观的问题,并与幼儿园教育、社会要求构成某种程度上的不一致甚至存在着矛盾状态。许多家长关心的是:“孩子在幼儿园学习什么?会背什么儿歌,会讲什么事故?学会了做什么作业?学会了哪些字?孩子在班上是否名列前茅等等?如果老师夸奖幼儿园的智力好,上课很认真,家长就喜上眉稍;如果老师反映孩子品德上的一些问题,如:今天××打了谁?××抢了谁的玩具,××吐口水等,家长则不悄一顾,甚至怀疑老师对自己的孩子有成见。当今家长重智轻德现象普遍,他们往往忽略了幼儿的德育教育,把重点放在孩子的学习上,孩子的学习成绩好,是家长的骄傲,孩子是否考上重点是家长教育的成败。如:今天下午左爸爸来接左××,左××迫不及待地将手中的玩具一甩,扔在地上,赶忙抱着爸爸的双腿。我看见了,立即叫左××把玩具捡起来放回原处,可左某就是不捡,做家长的也无动于衷,抱起自己的小孩,走了!家长是孩子学习的榜样,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家长的品德行为将影响孩子一生。即使将来孩子学习成绩能考取清华、北大,如果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优秀品质,也难以避免精神上的危机和对生活态度的动摇,所以家长的教育观念、价值取向直接左右孩子的发展方向。

其次,家长的德育教育方法要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从孩子的行为习惯着手,家长应结合日常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学习等习惯。相当部分家长认为孩子吃饭、穿衣、大小便都是小事,长大后自然就会,因而忽略了这方面的能力的培养。孩子本来对世界就充满好奇心,总想探个究竟,他(她)们很主动地尝试做日常生活中的事,孩子的可塑性很强,如果这时家长不但不顺其心理加以培养,反而嫌孩子动作太慢、太笨,还不如自己来两个,这样孩子自然就养成了依赖性。孩子的模仿性很强,很容易接受家长的指导,如果错过这一时期,幼儿将一切变成定局,良好的习惯不但不容易养成,已养成的坏习惯也很难纠正。家长应把握住孩子的关键期,从良好的行为方式、行为习惯先入为主,以预防再教育的困难。人总是生活在社会环境和群体中,如果人人都有良好的习惯,社会就安祥。一个人有良好的习惯,别人愿意接近,容易获得朋友,能够适应社会环境而幸福地生活,因此在习惯养成的过程中,幼儿必须亲自吃饭、穿衣、洗脸、刷牙、大小便、收拾书包、整理房间,让幼儿在长期不断的重复练习中,逐渐养成自动、自发、自信、独立,且有忍耐性,做事有条不紊的好习惯,使孩子逐步成为负责任、守纪律、爱整洁的好习惯。家长必须抓住幼儿各年龄段的发展心理,顺应孩子的能力、兴趣和需要,以培养幼儿的各种基本习惯。

再次,成长中的幼儿在行为上需要家长的管束,在生活中不难发现,现在的幼儿衣服太多、玩具太多、零食太多,许多孩子要什么有什么,想什么就能得到什么,结果孩子变得不知珍惜物品,性格浮燥、任性、无克制力。这样的幼儿往往追求物质享受,意志薄弱,心生怠惰,不求上进。在美国的幼儿教育中,幼儿从两岁就开始培养自我服务技能,15岁的孩子就该自己挣点生活费,18岁还依赖父母,就会觉得是一种耻辱。他们认为自我服务、自力更生的技能掌握,可以增强幼儿的独立性和成功感,使孩子家长双双受益,从小培养孩子自主,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幼儿自己做选择和判断,只有通过大量的事实,才能让孩子从大量的事实中总结经验,不断反思,从而获得正确的结论和决定,才能使他(她)们对自己作出的决定负责性,使自己变得有责任心,将来在重大事情上很可能真知卓见,高瞻远瞩,从而发挥其创造性的才华。家长爱子女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但是不要过份保护孩子。预防溺爱,才能培养幼儿自主、自律、自强之人。

“谦让”、“合作”、“乐群”等行为准则,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他对人际交往具有重要的协调功能和积极意义,现在有些家长生怕自己孩子吃亏,常常表现出不适当的关切以及对攻击的纵容。如:在接幼儿回家时,常常情不自禁地问“今天有人欺负你吗?”“别人打你,你就打他!”这表面上看是关心孩子,实际上是助长或暗示孩子不良行为,它将给社会的发展带来极大障碍。

二、教师是幼儿的典范、崇拜的偶像,对幼儿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教师是受过专业训练的专职工作者,对幼儿德育教育理应具有责任感和娴熟的技能,长期以来,幼儿园教师的德育教育方法除说服、榜样、演示、奖罚法以外,还必须具有行之有效、自己独创的德育教育技巧。本人在多年的德育教育工作中也常常用到以下几种教育方法:

1.情感体验训练法。让幼儿回忆自己在过去的生活中亲身经历、感受过的情绪,并产生情感反应。如自己生病时,身体怎样?心情怎样?会做些什么?会想些什么?从而引导幼儿理解他人生病时的心情。又如,幼儿受到委曲时,心情又是怎样?会做什么?达到换位思考的目的,从而进入他人的角色,培养幼儿的同情心理,同时教师还必须强化行为训练。如探望病中的伙伴安慰受伤的心灵,使幼儿正确理解他人的情绪反应,并采取积极主动的行为,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2.换位思考训练法。当孩子遇到事情有冲突的时候,教师必须教会幼儿理解、谦让、先人后己的精神,让幼儿来表演充满矛盾的事态发展的过程,使幼儿能够理解别人、为别人着想,给别人幸福和快乐,把幼儿引入更高层次的行为规范上来。如:只有一辆玩具汽车,是让同伴玩?还是自己玩?只有一颗糖,是让小弟弟吃,还是自己吃?两人同时爬上滑梯,是先让别人滑,还是自己先滑?只有一台VCD和电视机,是让大多数同伴看《猫和老鼠》,还是自己看《天线宝宝》等等。

3.以少服多训练法,教师利用故事表演、动画等形式向幼儿提供生活中遇到的困惑的有关道德行为规范的事例,引发幼儿思考,组织幼儿讨论,并对事物做出评价。如:小英小朋友的爸爸妈妈离婚了,他们为了各自的新家,谁也不要小英,小英只能靠年迈的爷爷奶奶捡破烂维持生活,如果要改变小英的生活状况,怎么办?引导幼儿讨论对这事是怎么看的?有什么想法?你想怎样做?等等。当幼儿把自己的看法、想法以及做法说出来以后,让幼儿再想想:“你这样的做法行得通吗?”“你这样做后果会怎样?”……有的做法虽然解决了当前的问题,却引发了新的矛盾;有的做法不但没有解决问题,甚至造成不良的后果等等,所有这些有待于老师正确引导幼儿采用比较折中、相对较好的方法。在大家出现意见不统一的时候,可以举手表决,最后采用多数人的意见,教师要鼓励幼儿把自己的选择在生活中表现出来,坚持下去,无论在什么地方都要保持一致的行为,从而培养孩子团结协作的精神。

幼儿品德范文第4篇

不知哪位学者曾经说过:"教师的职业是太阳底下最优越、最光荣的"带着对这一理念的憧憬,我踏进了幼儿园。

可是,当我第一天走进教室,真正面对着一群灿烂的"小太阳"时,我的心里直犯嘀咕做一个孩子王,和孩子交流,这就是我终身与之奋斗的事业吗?他们那么稚嫩,他们乳臭未干,他们呀呀学语,他们好动爱闹,他们喜怒无常,但他们是祖国的希望。

面对现实,我该做些什么,我又能做些什么呢?工作以来,我不只一次问过自己曾经,我一味地追求怎样培养孩子,怎样掌握高科技知识技能,而有关孩子的品德教育,孩子的心理健康这些基本的常识我却忽略了自从听了这样一个故事,我的教学观念转变了故事发生在1987年1月,75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会上,有人问一位金奖获得者:"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主要的东西?"出人意料,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回答说,是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呢?"学者回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拿;做错了事情要敢于承认并表示歉意;午饭休息时不能吵闹;和小朋友在一起要团结、互助……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最主要的东西就是这些"真的很感谢这位学者,他给了我教学教程中一个深刻的教诲,我在强调发挥幼儿的创造性、竞争性时,并不能忽略培养幼儿从小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的人格要素忍耐、宽容、团结。

说实在的,其实,我也只不过才21岁,还在做着学生时代没有做完的梦,还需要父母的呵护!可是,现实告诉我,我已选择了幼教这个光荣而又艰巨的职业,我已步入了这个神圣的殿堂,我已承担起这没有理由推卸的责任,我必须义无反顾地去做好那位学者给我的教诲。

虽然,在大人眼里我还只是个孩子,但我要有父母的责任感;虽然我还只是个学生,但我要有老师的激情我要在人生的沙漠里播种绿洲;在生命的童山上播种花草;在社会的沃土中播种希望。

幼儿品德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新形势 幼儿 品德教育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游戏活动之中。”也就是说,幼儿园的品德内容主要是发现幼儿情感,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我认为对幼儿实施品德活动是贯穿幼儿游戏、学习劳动、娱乐好日常生活的整个过程之中的,贯穿于他们与同伴以及成年人的交往关系之中的。并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注重性格与能力的培养。教师要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年龄特点,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良好的品德教育,幼儿园品德应侧重于正面教育,灌输的是真、善、美德东西,应在于培养初步的到的情感、守德行为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1]

一、幼儿品德教育现状的理性反思

幼儿期是人生的启蒙期,是塑造健康人格和形成良好品德素质的重要时期,在幼教工作中我们也始终将品德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对幼儿进行培养教育。但是从当前独生子女所处的家庭与环境看,幼儿所接受的品德熏陶和教育不容乐观,众星捧月般的地位,家长重智轻德的教育,社会的消极影响等使我们的孩子从小便养成了许多不良品德意识和行为,这些实际问题不免令人深思。幼儿园品德不是孤立地存在,它是与外部因素紧密联系并相互促进,因此只有与外部因素积极配合,形成合力,才能发挥它的最大效应。幼儿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最基础时期和主要场所,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帮助我们的孩子克服缺点,逐步形成正确的品德意识和良好的品德行为,使他们将来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二、新形势下幼儿品德教育的思路与对策

1.展现教师“为人师表”的魅力

俗话说:“身教胜于言教”,教师的榜样作用对幼儿影响最大,幼儿对周围人物的言行举止有意识无意识的模仿,是其在品德情感与行为的学习中最重要的学习方式和过程。老师是幼儿在幼儿园力最主要的交往者和教育者,加之在幼儿心目中神圣、权威的地位,理所当然是幼儿模仿的重要对象,在对幼儿进行品德情感与行为教育时,“为人师表”的魅力是最大最有效的教育方式。

首先,老师必须爱孩子,用亲切、关爱的态度去爱每一个孩子。实际的工作经验告诉我,老师对他们充满抵触于厌烦,总是以严厉与责骂的态度对待孩子,往往教育效果与老师的意愿是相违背的;而每当老师平静下来,以一种关切、理解与支持的态度对待孩子,孩子往往更容易接受老师的教导。

其次,“教师无小节,处处皆师表”,教师从观念、价值选择到其言行举止,从心理行为特征到外表着装特征等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教师自身的社会认知、对事对物的看法、对工作的态度及教师的为人处世态度,都可能成为影响孩子品德情感与行为发展的因素。因此在工作中我注重从自身以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幼儿提供一个可模仿的表率。

2.创设适宜的品德环境,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和感化幼儿

环境对幼儿的情绪、个性、情感,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教育环境能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收到暗示的感染,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每学期开学,我们都十分重视环境的创设。如春天来了,我们在墙上描绘小朋友植树浇花的画面,对自然角里的植物进行观察、护理。节日的环境布置也是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的良好机会。在迎新年的布置活动中,根据幼儿的能力,分组让幼儿用彩纸做花环、剪贴灯笼、做鞭炮等,让幼儿充分体验到集体制作、集体劳动的快乐,潜移默化的受到了集体主义的教育。

3.精心设计一日活动环节,融入品德教育

幼儿园品德教育除了环境的潜移默化影响起到教育作用外,还能通过各种教育活动、游戏、体育活动、生活活动等各种方式得到落实,有针对性的设计品德活动。如针对幼儿不团结友爱,助人为乐意识淡薄的现象,三月份我们安排了学雷锋做好事,通过故事、儿歌、情景表演等形式培养幼儿团结友爱、助人为乐的优良品质。针对幼儿卫生习惯差,不尊重大人的劳动成果,随手乱丢东西现象,在秋游活动中,我们设计了“小小清洁员”,组织幼儿清理地上的食品袋。在活动中幼儿懂得了环境卫生必须人人爱护的道理。一日活动中品德教育的契机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只要老师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挖掘,身边一件件平凡的小事都能变成是我们教育的素材。

4.以游戏促进幼儿道德发展

社会化道德是一定社会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将特定社会所肯定的道德规范逐渐内化的过程就是道德社会化。我们知道,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传授道德知识、提高道德认识和培养道德情感可在幼儿游戏中进行。幼儿通过游戏来了解社会,来掌握和内化社会的道德规范,从而促进幼儿道德社会化。我们千万不能对幼儿开设专门的道德教育课堂,那样会事倍功半,应该把道德教育目的、内容渗透在游戏之中。在游戏中,教师通过设置道德情景,对幼儿进行道德判断训练,促进幼儿自主性道德的发展,还可以起到以德育促进智育之功效。在游戏活动中,我们根据教育目标,创设各种动态的活动区、活动角,在幼儿开展游戏活动时,具体做到:引导幼儿与人交往,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真实的品德行为表现,抓住苗头随机教育,自身言行示范。在游戏中对幼儿进行勇于探索,正确对待输赢、诚实勇敢的教育。总之,幼儿的道德教育要在游戏中进行。[2]

结束语

我国古代有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社会环境对孩子的成长也很重要。我们全社会都要为下一代的成长来净化我们的生存环境,建立和谐社会,充分调动社会人员参与幼儿园品德教育,真正做到家庭、幼儿园、社会之间的相互联系,做到一致性。孔子说:“少小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意思是一个人在小的时候形成的习惯和品德特别的牢固持久,就像与生俱来的一样,给以后的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人终身受益。幼儿期是品德情感的奠基期,是品德教育的黄金期。幼教工作者应抓住这一契机,对优良的品德行为不断加以强化,使其稳固下来,成为幼儿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 闫春梅. 当前幼儿园品德误区及对策[J]. 保定学院学报. 2013(01)

[2] 鲁放. 谈幼儿健康情感的培养[J].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