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信息网络范文第1篇
英文名称:Network & Information
主管单位:辽宁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主办单位:辽宁省计划委员会;辽宁省信息中心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辽宁省沈阳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8-0252
国内刊号:21-1380/TP
邮发代号:82-58
发行范围:
创刊时间:1987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网络与信息》(月刊)创刊于1987年,由辽宁省信息中心主办。是经国家科技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计算机网络应用类专业媒体,CNKI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ASPT来源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全球中文电子期刊协会入编期刊、2007及 2008年网络传播分类阅读国内外TOP10期刊。
信息网络范文第2篇
主要栏目
现辟有“综述与专论”、“研究与开发”、“农业信息化”、“信息资源建设与管理”、“网络与电子商务/政务”、“信息教育”等栏目。
投稿要求
1.有关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农业应用的研究开发论文、专题报告与综述;
2.信息技术教育、咨询服务、农业信息化、网络建设与维护等;
3.信息资源建设与管理、电子商务/政务研发、市场运营、信息交流等;
4.信息技术领域新产品、行业动态、最新报道等。
信息网络范文第3篇
1.1个人安全意识淡薄
计算机网络技术安全应该是运营商、安全企业和用户互动的结果。虽然计算机网络日益平民化,但是网民的计算机个人安全意识并不高。首先,用户个人信息的泄露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自身不注重安全相关,例如:个人用户在设置路由器密码以及其他密码时,设置12345678这类简单的密码和保护口令,很容易被人猜到被加以利用。其次,钓鱼网站窃密现象十分普遍。很多用户上网浏览时安全意识较差,点击钓鱼网站,将自己账号和密码输入,导致自己账号被盗,严重的还会造成财产损失。
1.2网络系统防护性不强,易受到攻击
网络信息安全的重点为黑客攻击和电脑病毒威胁。一是,目前黑客已经走下神坛,黑客技术已经普及化。一方面,黑客工具的泛滥化。黑客工具在网络上特别是一些黑客网站上公开出售,虽然大多注明不得威胁国内安全,但实际应用中很难保证,比如DEDE账号注册机,菜刀工具等。另一方面,黑客技术的日益提高。从近期新闻可以看出,我国酒店住房记录被窃取,严重威胁了用户个人隐私,其负面影响非常大。而且由于网络社工的发展,利用社会工程学理论进行窃密更加难以防范。二是,电脑病毒威胁更加严重。电脑病毒的破坏性日益提高,免杀效果更强,病毒一旦发生其感染的速度是非常快的,例如:千年虫、熊猫烧香。而且病毒的壳加密技术日益复杂,脱壳难度日益加大。而且,由于病毒的潜伏性和传染性,很多用户成为了别人的肉鸡尚未自知。
2.强化网络信息安全的具体对策研究
2.1增强个人用户的安全保护意识
一般而言:个人电脑是相对安全的。首先,用户只需要及时下载和更新杀毒软件,去官方网站下载需要的软件以及不点击不明来历的邮件等即可实现相对安全。比如,很多盗号具有键盘记录功能,用户只需要设置复杂密码以及在输入密码时利用键盘和鼠标双操作即可避免。其次,用户在设置相关账号时,应该将账号设置的尽量复杂化,而且尽量不要保留纸质和存盘,最好可以选择防止写入的U盘进行关键信息的保护。对于服务器提供商来说,最保险的经常更换管理员密码,同时利用设置Administrator最高权限的优势,一方面,设置Administrator的密码最大程度上的复杂化,密码无逻辑性,增加破译难度。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再设立一个Administrator账号,增加迷惑性和破译难度。
2.2对传递和储存的信息进行加密处理
做好网络通信加密工作必须要做好数据完整性鉴别、数据存储和数据传输的加密工作。数据完整性鉴别是利用cookies原理,将请求方数据中用户各类信息进行比对,根据比对数据的正确率参数进行数据反馈;数据存储加密是利用设置密码实现文件读取过程中用户权限和资格认证工作,保证数据不被非法破解和丢失;数字签名技术是目前较为流行的被大量电子商务公司所采用的网络加密技术。这种技术具有可以实现在大流量攻击时系统运行的稳定以及提供系统工作效率的功能。
2.3及时的修补系统漏洞
系统漏洞是黑客入侵和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利用安全企业提供的服务做好漏洞修复工作是指通过实时更新360等安全软件进行漏洞修复,这主要是针对个人用户而言。二是,聘请专业安全厂商和技术人员进行系统漏洞修复。很多大型网站和服务器提供商都有自己的安全团队和检测人员,通过检测人员利用各种检测工具检测自身系统漏洞进而完善系统同时关闭不必要的端口,防止黑客入侵。目前国内比较有权威的漏洞平台为乌云网站。
2.4使用主流的杀毒和防火墙软件
信息网络范文第4篇
【关键词】轨道交通;网络规划;网络拓扑
1.上海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规划
为适应上海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发展,需要建设轨道交通信息化网络。本研究旨在为上海城市轨道交通信息化网络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基本指导,为上海轨道交通信息化建设步入有序、集约、高效和可持续的发展轨道提供一套有关信息化网络建设的基本建议和规划。
1.1规划目标
信息化网络是支撑所有信息化应用系统以及各专业网管的平台,信息化网络的远景目标是建立上海轨道交通内部IT网络组成的独立统一的网络平台,承载所有应用系统和各专业网管系统,按需实现应用平台所涵盖的各应用系统之间的可控互联。
为了消除信息孤岛、提高信息共享、控制和节减建设投资、提高信息自动化处理水平、建设统一标准和接口,并为系统兼容性和可扩展性提出基本设计指导思想,信息化网络规划的主要目标是围绕信息系统的总体框架和信息资源规划中关于信息的利用、数据计算、存储和分布、服务提供等要求,提出信息网络的主干网、子网、IDC、各主要汇聚点的规划,以满足信息系统建设、实施、运维,服务、信息资源集聚与共享应用拓展、IDC基础建设等方面对信息网络设施的需求。
1.2规划原则
本规划用于指导信息化网络新建工程设计,以及现有网络改扩建设计。信息化网络应按照应用、数据集中的原则和安全保障的原则进行规划,同时必须满足高实用性、先进性、开放性、可靠性、高效性、安全性、可扩展性、可管理性和前瞻性。
1.3轨道交通网络化规划内容
本规划主要涉及两方面内容:一是上海轨道交通业务需求分析;二是信息化网络的逻辑设计。主要工作可分为四个部分:用户业务需求分析;逻辑网络拓扑设计;网络管理和安全管理以及网络基本设备选型等其他工作。
2.需求分析
为了实现该网络化运营系统,其中的基础网络平台的建设是关键之一,尤其是密切相关的信息化网络的设计和建设,将直接影响网络化运营系统的性能和效能。因此在信息化网络规划和设计过程中透彻地调研和分析业务需求就显得格外重要。分析研究上海轨道交通各生产系统及应用系统,通过各主要单位现有网络应用系统和相关网络硬件设备的调研,目前在信息化网络建设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建成统一的OA办公平台和其它一些重要应用平台,导致在信息数据共享方面方面和有效利用方面存在不足。为了克服这个问题,有必要在轨道交通范围内建设一个完善的信息化网络和用于保存和共享数据的数据中心。
3.“上层2网”建设规划
启动建设“上层2网”已势在必行。建设“上层2网”存在以下两个比选方案。方案一根据“上层网”既有规划,结合当前实际需求,建设“上层2网”;方案二在现有MSTP“上层1网”的基础上进行基于IP的服务升级,并将带宽容量从原来的10G增加到35G,所有业务均承载在一个网上。
根据轨道交通网络实际业务需求,规划的上层2网应能支持基于IP的文本、语音、图像等的传输,并且具有根据轨道交通网络各单位组织架构的差异,划分不同的VPN、Qos保障等多种特性,能够承载基于TCP/IP的多种网络应用与协议。该网络中将进行视频数据的传输,具有视频数据的实时性强、强大的组播支持特性以及流媒体的特点。现有MSTP的上层1网在实现全网的视频应用时,由于本身不支持组播功能,在升级的同时,还需配备具有支持组播复制、标记传输等功能的非传统型三层路由交换机,且各线解码器仍需配置转发组播功能的设备,使上层1网实现在原上层2网规划中的图像应用功能。但MSTP的上层1网即便实现了升级,但由于其本身是基于TDM的SDH技术,仍存在对高速、大颗粒IP数据传输无缝适应的问题。因此根据以上分析,并考虑到与IP业务需求相适应的要求,推荐方案一。同时应启动“上层2网”建设的相关工作。
另外,对于上海轨道交通信息化网络整体结构,虽然ASON技术具有较好的网络扩展性等一些优点,但由于其在无论是在设计方面还是在网络管理上均比较复杂,因此不建议采用。从信息化网络方面考虑,骨干网拓扑建议采用上述图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图1和图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如图2示出的4层网络拓扑结构形式,使用以太环网技术实现主干网结构,带宽容量为10GB或以上。若要再考虑技术上的先进性,那么可以使用全光网技术实现骨干网络基础设施。另外,由于目前2.5G与10G网络所用硬件设备价格已相差无几。
根据上面对各种传输技术的比较,从与目前上海轨道交通各线不同的传输系统融接、后续线路的设计以及今后轨道交通的升级改造等方面考虑,IP承载方式也较适合上海轨道交通共用信息视频、高速数据传输网的建网要求。
参考文献
[1]钱华林,葛敬国,李俊.层次交换网络体系结构[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信息网络范文第5篇
结合你自己的经历或身边的事,分析网络信息技术带来的挑战及伦理问题,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所谓网络,指的是吧各个国家、地区、部门和个人的电脑链接起来形成的电脑通信系统网络社会的开放性、虚拟性、间接性等特点,导致了网络行为的多样性、无序化互联网使用广泛
网络社会是建立在现代计算机通信技术进步之上的,但技术本身不可能解决社会所有问题,很多问题在操作之外很大程度上是伦理道德问题。由于网络把整个人类纳入了一个“网络共同体”中,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道德观念冲突和矛盾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
网络技术的利:给人类方方面面带来巨大的福利,推动人类文明发展
信息资源共享(购物、聊天、求职)降低信息的社会成本,信息资源共享是道德的,有助于实现公平的人类交往不再局限于地区时间空间突破了身份地位国家民族社会地位文化提升了人际交往的层次从形式到内容使得社会成员获得新的社会地位成为可能导致网络亚文化群体的产生(兴趣爱好相同)
网络交往对象(虚拟性、间接性、隐蔽性)改变了人们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电子办公、无纸办公 家中办公 文化生活也得到了较大改变
政治 互动式民主直播数字民主(广泛参与性及时性亲近性低费用)
解放了人为每个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全方位的信息环境教育方式变了
弊:隐私 盗版色情政策价格 心理学网络保护
道德冷漠,人际情感疏远
信息太多,需要辨别
侵犯个人隐私侵犯知识产权计算机病毒 滥用通信自由人生攻击信息污染信息爆炸网络恶搞(红歌改编。。。)
道德规范:关心公益,有利社会 平等公平,互利互惠 以诚相待,杜绝欺诈 维护网络安全,反对“黑客”侵袭
加强网络管理和监控,抓好网络道德教育:完善网络立法培养人们在网络中的责任意识提高人们估计、认识自己网络行为后果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