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程(精选5篇)

  • 英语课程(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一、新课程学习方式 有些老师一提到“新课程”,就认为必须“否定传统教学”,其实这样理解是极片面的。因为新课程并非否认过去,而是对过去的继承、创新和丰富,要求我们教师根据学生、教材、环境和教师自己等因素,从实际出发进行有机地“整合”。根据学…

英语课程(精选5篇)

英语课程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借新课程、新课标试行推广之契机,我们教师应正确透视、把握新课程标准,掌握新课程的学习方式、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更好地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学生的探索性、研究性学习插上想象的翅膀,培养学生自己捕捉“灵感”的方法,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新课程标准”的试行与推广,再一次把问题摆在我们教师的面前,应如何在新课程教学中更好地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他们的探索性学习插上想象的翅膀,培养他们自己捕捉“灵感”的方法;如何正视新课程课堂教学?我认为,教师应在理智分析和预测教育趋势的基础上,正确认识以下三种“方式”:

一、新课程学习方式

有些老师一提到“新课程”,就认为必须“否定传统教学”,其实这样理解是极片面的。因为新课程并非否认过去,而是对过去的继承、创新和丰富,要求我们教师根据学生、教材、环境和教师自己等因素,从实际出发进行有机地“整合”。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设计出适合他们的不同角色,使之能更投入地进行“演出”。每一节课都能让学生感到新鲜,每一分钟都能让学生感到快乐,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飞翔于英语知识的高空。据专家分析,在未来的课堂上,知识将由三方面组成: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提供的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新课程将改变教科书一统课堂的局面,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也将被激活,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的比重将大大增加,让学生从心底爱上英语课。因此要改进传统学习方式。学生的英语课主要是学习间接的知识,传统的听课理解、模仿记忆、亮相作业等仍然是主要的学习方式。对传统的学习方式要适当改造,让它渗透研究性学习的因素。在许可的情况下,要指导学生通过调查研究,发现英语学习的某些规律性,使“新课程”释放的不仅仅是学生的手,还有学生的心情。例如:仁爱版《九年义务教育英语》七年级下册Uint5Topic2SectionA,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现在进行时定义、构成,然后举例子说明,并与一般现在时比较。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本节课我是利用图片、学生模仿动作、分组合作、共同讨论:

Whatishe/shedoing?

Whataretheydoing?

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游戏氛围中去表达:

He/Sheisswimming...

We/Theyareplayingfootball...

最后,师生共同探讨总结现在进行时的构成:be+v.-ing。这样,在情景交融的、欢快的活动中,学生能很清晰地体会现在进行时的定义、构成及用法。

二、新课程的教学方式

新课程的本质定位为“交往”,要求我们在课堂上必须和学生成为好朋友,彻底地放下教师的架子,学会多以商量的口吻和态度与学生平等地对话、沟通、合作,和学生共同探讨、研究,成功地完成学习任务。以“共建”的方式“以教促学”“以学长教”、“互教互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正在被“你说、我说、大家说(教师说、学生说)”的课堂气氛所代替。课改以后,作为教师对学生英语能力的要求应该简明清晰,以“问题”为培养的途径。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设计适当的问题情境,通过问题解决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英语口语表达和交流的能力。例如:在学习谈论“做某事需要多长时间”:“Ittakessb.sometimetodosth.”这一句型时,教师可询问学生:

Howdoyouusuallygotoschool?

Whattimedoyouusuallygotoschool?

Whattimedoyougettoschool?

Howlongdoesittakeyoutogotoschoolbybike?

由前三个问题,很自然地学生可以理解最后一个问题的意义,然后再讲授:“Ittakesmetwentyminutestogotoschoolbybike.”学生很容易掌握。在教学中也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逐步形成独立获取英语知识的能力。

课改以后,有些教师反映课堂纪律变差了,又不得不板起脸孔整顿乱哄哄的场面。我个人认为,只要教师善于引导、调控,让学生“乱”得有“形”,“形”乱而“神”不乱,又何尝不可。从某种意义上讲,“活”与“乱”是等价的。教师如能正确地处理好“收乱”与“放活”,使学生在一定的自由探究的“放”与教师不露痕迹的“收”结合起来,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新课程的教学方式,让我们真正成为学生的知己,他们不再“憎恨”英语课,不再“讨厌”英语教师。在和谐、民主、平等的氛围中,教师的用武之地也随之拓宽了。在充满生命活力与和谐气氛的教学环境中,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摩擦出智慧的火花,结出创造之果。

三、新课程的评价方式

课堂评价直接影响着我们的教学质量,我们习惯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给出主观的、终结性的评判,学生也会不论正确与否都给予默认。正是这样的评价在课堂上的蔓延,使我们学生的个性被压抑、创造性被抹杀,教师成为课堂的主宰,学生成为教师操纵下的工具。学生作为具有精神生命的个体都想得到外界的表扬、鼓励和肯定,一颗稚嫩的心灵很难承受过多的批评和否定,曾经有一个名人说过:“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赏和鼓励,真诚的赞扬可以收到好的效果,批评和耻笑却会把事情弄糟。”

1.瞬时评价,捕捉闪光点。

课堂口头评价是一种瞬时评价,教师本人要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及时地进行激励性评价,在评价时善于捕捉、把握时机,进行对话交流评价,促进师生、生生心灵沟通。激励性口头评价要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气质、特点、学习水平,因人、因时而异,做出针对性的、艺术性的评价。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对评价的认同和接受,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激发。教学中,不仅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要注重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首先,激励每个学生试说,不做统一的要求。其次,要求同桌互相说,这一过程就把有的学生说不出的或是说的不全面的地方补上了,对内容的理解也进了一步。虽然学生使用的是生活语言,但教师仍要鼓励他们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在必要的情况下再去规范孩子们的语言。

2.延缓评价,给学生空间。

英语课程范文第2篇

关键词:“可理解输入”;“可理解输出”;基础英语;演讲艺术;相融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380-02

一、引言

近些年来,随着国际交流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不断提高,尤其是语言交际能力。而这项能力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语言交际能力不仅是开口说话的能力,更是一门语言的艺术。针对上述需求,许多高校都开设了英语演讲艺术课。但孤立地讲授这门以语言输出为主的课程,由于语料的输入有限,学生不能够得到有效的训练。因此就要与强调语料输入的课程相融合,才能达到最佳效果。而传统的基础英语课程(即精读课)主要以阅读(语料输入)为主,恰好符合这一要求。同时,基础英语课程本身也存在着“重输入,轻输出”的弊端(孙,2009),需寻求新的教学模式。因此,在Krashen的“可理解输入假说”和Swain 的“可理解输出假说”理论的指导下,进行了这两门课程相融合的实践活动。本文除描述实践过程外,还记录了实践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并尝试探究解决方案。

二、理论基础

语言学家Krashen(1982)在“可理解输入假说”中指出:输入必须是大量的,可理解的,有趣或相关的,不按照语法顺序进行的。此外他还认为输入应当是“i+1”的形式,即语言输入要略高于语言能力。但这一理论还不够完善。长期致力于研究加拿大法语沉浸式教学的语言学家Swain(1985)又提出了“可理解性输出假说”。该理论强调语言输出对第二语言习得者同样重要。他们必须使用所学的语言才能达到流利的水平。

结合上述理论,笔者认为,将“可理解输入过程”与“可理解输出过程”相融合,连接两门分别以“输入”和“输出”为主的课程,能够最大限度的利用语言资源,提高学习者的语言能力。

三、可行性研究

高等院校英语专业的基础课程当中,基础英语作为主干课程,以阅读为基础,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其优势为课时充足,输入的“语料”比较丰富。基本满足Krashen“可理解输入假说”中的大部分条件。但其弊端是基础英语课堂上受诸多因素限制,很难做到有效的输出即学以致用。在课堂上所进行的传统的口语操练方法往往是教师采取问答的方式,模式单一,枯燥,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受课本限制较大,学生没有自由发挥的机会。因此,根据Swain的“可理解输出假说”还应当给学生创造有效的输出环境,帮助他们有意识的关注新的语言信息,纠正错误,激发输出的积极性,因而得到充分训练(马,2010)。

英语演讲艺术课程可以完成上述任务。在课堂上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演讲训练,可借助基础英语课程丰富的输入资源,进行有效的语言交际活动。同时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因此将基础英语课程与英语演讲艺术课程相融合,可以平衡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关系,真正做到在实践中学习。

四、具体实施办法

笔者首先选择沈阳建筑大学英语本科专业11级新生为受验对象。大一上学期,在该班开设基础英语课程(每周6学时,授课16周,共96学时)。在该课堂上,首先进行四个阶段的语音训练,为期一个月。四个阶段分别为:单个音标发音矫正训练,语音语调训练,绕口令和美文诵读训练。在学生语音语调基本达标后,要求他们每周在第一次的基础英语课堂上进行两人对话训练。话题选自前一周的基础英语课本内容,要求尽量使用学过的词组句型,时间要求为每组3分钟。一个月后,在不间断对话训练的同时,进入介绍性演讲阶段。首先在课堂上讲解一些基本演讲方法,规定演讲时间(每人3分钟),演讲题目(自我介绍),提出演讲要求(突出个人特点,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给学生讲解具体范例,提供范文,播放并分析相关演讲视频。随后依次上交演讲提纲,第一稿,第二稿。在定稿后的一周内进行演讲练习,教师进行指导。最后,学生在课堂上演讲,并将演讲过程录制下来,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逐个点评。

大一下学期在该班同时开设基础英语课程和英语演讲艺术两门课程。其中基础英语课程为每周6学时,授课16周,共96学时;英语演讲艺术课程为每周2学时,授课16周,共32学时。在基础英语课堂上继续开展丰富的口语训练活动。如每次课安排1名学生进行1分钟新闻报道等。在英语演讲艺术课上系统地讲述演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同时按部就班地安排演讲活动。三种演讲中的介绍性演讲已在上学期完成,因此下学期的主要演讲活动为说明性演讲和说服性演讲。下学期的基础英语课本中有关于“环保与经济发展”的话题。因此,教师指定两次演讲活动均以这一话题为主题,副标题自拟。说明性演讲中,学生选择了如何进行废物利用,濒危动物的生活习性,水资源的循环,怎样合理地购置衣物等话题。而说服性演讲中,学生又相应的选择了废品处理及塑料袋使用的相关政策的讨论;保护动物的生存环境的重要性;保护和节约水资源的紧迫性;过多购买衣服及过度消费背后隐藏的对环境的危害等问题。两次演讲均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依次安排提纲、一稿、二稿撰写,定稿,准备演讲等任务,并提前下发评分标准。最后录制演讲过程,并逐一点评。

(上接第380页)

英语课程范文第3篇

一、实,即夯实基础,培养兴趣

作为一名普通教师,自己虽不是研究家,但有问题一定及时去处理。通过学习新课程标准,通过做深入的调查研究,就一定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初一学生换了一个新的环境,对于学生生活有着不同的憧憬和期待。一进门就提出更高的要求让同学们去挑战,会激起同学们的求知欲。

初一期间打好语音基础。在教学中重视同学们的发音练习与音标教学。俗语说得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是同样的道理。同学们从字母开始学习发音,预备课期间过好语音关,整个初一要坚持,保证准确使用。

初二打好阅读基础,新课标要求初一5万词,初二10万词,初三15万词。初二时注意同学们阅读策略的培养,同时注意选材,选取简单易懂的中外故事,寓言,小说,传说,时事等。培养能力的同时培养同学们的兴趣。从速读,研读,对比读,讨论读,形式不拘一格,同学们才不会望而却步。

初三重视语言的积累与输出,一年有365天,每天积累10个词,那么一个月以30天计算是300词,一年下来初中常用词就会轻松突破。同时还要积累名言,小故事,每日一句或一段均可。这样初中七-九年级语言目标很容易达成。当然夯实基础,贵在坚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学会同学们才有兴趣继续学下去,每天学的都会,那他就会更努力。

二、活,即更新理念,讲究艺术

英语是一门语言,是一种文化。作为一位初中教师,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师要为同学们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做好准备。学习好的方法,好的理念。网络是一个好的媒介,通过网络了解最新教学理念,通过与优秀教师的交流,通过走出去,让自己的知识像长流水一样,源源不断。参与课题研究,集思广益。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特色,但交流后就会不断更新自己的思路。自己所教班级的成绩也会逐年提高。

课堂是一个真正的阵地,怎样让自己的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呢?其实很简单,老师放下架子,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课堂,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准绳。一天一盘菜,不重样,这样学生就会充满了期待。那就要看教师把课堂这盘菜是煎炒烹炸,蒸溜焖炖,还要量体裁衣,结合学生的实际。

当然无论是什么样的学生,最好老师课堂上都要做精心的设计,做好导引,处理好师生关系。让每一个孩子都亲你,信你,那么接下来他就会跑得比你快,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三、精,听说读写均衡发展

对于一所学校来说,一个好校长会带出一个精彩的校园;对于一个班级来说,一个好老师就会有N个好学生;对于学生来说,一个好的思想,将会终生受益。课堂仅有45分钟,怎么用才会更有效呢?一般我会这样处理:课前5分钟闲谈,谈实事、生活、学习、课堂、习惯、名言等等,争取每个人有一次交流的机会。当然天南海北与课堂重点话题相联,顺理成章的进行正题。通过师生谈,变成同桌谈、小组谈,生生谈,让每个人都敢张嘴说话。课堂预学案培养学生自学,找出问题,这时由师生共同解决,老师讲得精,同学们学得透。也就是简单的同学们一看就会的不要讲,太难的不要讲,同学们看不懂的不要讲,讲了也不懂。通过知识累积,一小步一小步的进行课堂教学。只有这样才能解决两极分化的问题。有人会说,对优秀生这样不公平,会吃不饱,可以这样处理:设计预学案时最后加上拓展题。基础题大家都要做,优秀生可选做拓展题。好的课堂让每个学生各得其所,每天都有收获。

英语课程范文第4篇

(一)课程设置

大学英语(一)包含语音、基础听力、阅读、基础口语四门课程;大学英语(二)包含基础听述、交际口语、批判性阅读三门课程;大学英语(三)涵盖九门课程,主要包括语言文化类和高级技能类课程,分别是跨文化交际案例分析、中国文化英译、中国文化西传与解读、英国社会与文化、英国历史与政治、美国社会与文化、美国历史与政治以及翻译和听说;大学英语(四)是公共演讲或写作与人文通识课程的综合体,一共开设六门课,分别是公共演讲+美学建筑音乐绘画、公共演讲+世界文学、公共演讲+欧洲社会与文化、写作+欧洲建筑音乐绘画、写作+欧洲历史与政治和写作+西方文明史。

(二)分级教学

大连理工大学对大学英语课程进行了分级教学。学生入学后参加统一考试,按成绩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起点,一级为最低起点。一级学生两年修完大学英语,从第一学期到第四学期分别修大学英语(一)任意一门、大学英语(二)任意一门、大学英语(三)任意一门、大学英语(四)任意一门。二级学生三个学期完成大学英语的学习,从第一学期到第三学期分别修大学英语(二)任意一门、大学英语(三)任意一门、大学英语(四)任意一门。三级学生以大学英语(三)为起点,两个学期分别修完大学英语(三)和大学英语(四)的任意一门。四级学生只需在第一学期任选大学英语(四)的一门课程修完即可。

(三)学分和课时数

新的课改方案对本科阶段大学英语的学分和课时数做了相应的调整,相比以往,都有所减少。大学英语(一)、大学英语(二)和大学英语(三)的每门课程均为2学分。大学英语(四)是套餐制,即两门课程的综合体,故为4学分。因此,一级学生要修满10学分,二级8学分,三级6学分,四级4学分。对于课时数而言,大学英语(一)、大学英语(二)和大学英语(三)的每门课程均为32课时,即一周一次课;大学英语(四)为64课时,即一周两次课。

二、研究设计

大连理工大学本硕博一体化英语教育改革方案于2012年9月正式实施。笔者于2013年11月末开始就学生对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情况及课程设置的满意度做了问卷调查。笔者根据不同的目标群体设计了3份问卷 2012级大学英语一、二级调查问卷,2012级大学英语三、四级调查问卷,2013级调查问卷。其中2012级大学英语一、二级问卷在不同专业的学生中发放300份,收回270份,有效问卷为259份。2012级大学英语三、四级问卷在不同专业的学生中发放200份,收回179份,有效问卷为174份。2013级问卷发放440份,收回417份,有效问卷为415份。所有问卷均采用无记名答卷方式,随堂发放,调查结果比较客观可信。在问卷回收、数据处理之后,笔者还对一部分学生进行了访谈。

三、研究结果与讨论

1.大学英语教学情况满意度

1.1感兴趣程度

整体而言,学生对所选学课程都是比较感兴趣的。在大学英语(一)的四门课程中,学生最感兴趣的是基础口语,感兴趣程度高达82.35%;其次是语音课,感兴趣程度为78.95%。基础听力和阅读的感兴趣程度分别为73.91%和62.23%。在大学英语(二)的三门课程中,学生的感兴趣程度由高到低排列为交际口语(83.5%)、基础听述(80.39%)、批判性阅读(64.11%)。由此可见,在基础技能阶段,学生对阅读课的感兴趣程度略低于其他科目。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学生在中学阶段一直注重阅读能力的提高,而忽略了听说技能的训练。上大学之后,学生迫切希望提高英语听说技能。对于大学英语(三)的九门课程而言,学生的感兴趣程度均高于70%,尤其对跨文化交际案例分析及美国社会与文化这两门课程表现出了极其浓厚的兴趣,感兴趣程度高达90%以上。学生对大学英语(四)的课程也很感兴趣,感兴趣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写作+欧洲建筑音乐绘画(87.3%)、写作+西方文明史(87.09%)、公共演讲+世界文学(84.51%)、公共演讲+美学建筑音乐绘画(80.3%)、公共演讲+欧洲社会与文化(74.19%)、写作+欧洲历史与政治(73.53%)。这表明,学生在具备了一定的听说读写技能之后,渴望学习语言文化类和人文通识课程,积累中外文化知识,开阔国际视野,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理解中外文化差异。

1.2教学内容满意度

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所选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比较满意,22门课程的满意度均高于60.8%,对大学英语(三)和大学英语(四)尤为满意,满意度达到68%以上。这表明,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关于教学内容的改革比较成功地达到了课改目的。访谈发现,部分学生不满意的原因有以下几点:教学内容广而宽泛,不够深入;教学内容缺乏很强的实用性;知识量和信息量太少;缺乏大学英语四、六考试的应试技巧。

1.3教学方式满意度

整体而言,学生对选学课程的教学方式比较满意,22门课程的满意度均高于64%。经访谈得知,教师常用教学方式有:教师讲解,小组讨论,角色扮演,音频视频PPT辅助教学,学生上台做presentation,小型演讲比赛等。这表明,现行大学英语教学方式已在逐步摆脱传统 填鸭式 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互动活动增多,教学方式逐步走向多元化。但也有部分学生指出,师生互动交流不足,上课表现自我的机会较少,课堂教学效果不优,收获较小等问题。

2.课程设置满意度

笔者做调查时,课程设置改革方案已实施了三个学期,2012级学生对其已有了一定的认识,所以笔者在大二学生中开展了关于课程设置总体满意度的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2.1 总体而言,您对目前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满意吗?

题1调查结果显示,除一级学生外,2012级学生对课程设置的总体满意度都达到半数以上,这说明学生对现行课程设置比较满意,但认可度并不是太高,学校还需进一步调整和完善。访谈发现,一级学生满意度较低的原因主要有:大学英语(一)和大学英语(二)的课时数太少;缺少四、六级考试的辅导课程;老师要求不高,学习动力不足;很难适应全英文教学。与其他级别的学生相比,四级学生的满意度两极化严重,即学生的满意比例和不满意比例均为最高。这表明,针对四级学生只修一门大学英语(四)的情况,学生观点迥异。有些学生对自己的英语水平和自学能力很自信,认为一个学期的课程足以,其余时间自己可根据兴趣和需要来自学英语;有些学生则认为课时数和学期数太少,只修一门课程远远不能满足自己的英语学习需要。有些同学则表示,虽然分级考试成绩理想,但听说能力远远没有达到直接学学英语(四)的水平。

2.2 目前开设的课程数量和种类能够满足您的学习需求吗?

题2调查结果表明,除一级学生外,认为课程种类还不够丰富的占到最大比例,近半数左右的二级学生和超过半数的三、四级学生都认为目前开设的课程数量和种类还不能完全满足自己的英语学习需要。认为目前开设的课程数量和种类还不够丰富的学生比例在一到四级学生中呈上升趋势,分别为一级38.56%,二级48.11%,三级53.21%,四级53.85%。访谈发现,大部分学生希望学校开设更多提高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实用性课程,也有部分学生希望开设更多语言文化类课程。这就要求学校关注教师培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仅要培养基础技能阶段的师资,而且要培养 语言应用 类和 语言文化 方面的师资,以开设更多符合学生兴趣、满足学生需要的课程。

2.3 您认为大学英语课程应该开设几个学期?

题3调查结果显示,在所有级别的学生中,认为大学英语课程应开设两个学期的占到最大比例,一级47.06%,二级35.85%,三级42.20%,四级32.31%。其次是四个学期,一级19.61%,二级26.42%,三级27.52%,四级30.77%。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开设大学英语的必要性,完全取消大学英语的条件尚未成熟。与现行课程设置相比,四级学生一个学期修完大学英语的做法不太符合学生要求。访谈发现,部分四级学生修完英语课之后,几乎没有再学习过英语。这表明,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较差,期望通过上课来提高英语水平。这就要求大学英语教师有意识地加强学生自主性学习训练,正确引导和督促学生,提高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本文来自于《外语研究》杂志。《外语研究》杂志简介详见。)

四、结语

英语课程范文第5篇

培养目标是课程设置的前提和基础,课程设置必须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高等学校英语教育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对高等学校英语教育专业也提出了五大培养目标:21世纪的人才应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较强的能力和较高的素质。因此,高等学校英语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必须以实现其培养目标为目的,并根据自身整体定位和办学特点对培养目标进行合理调整,以充分发挥英语教育专业各种知识课程和技能课程的内在价值,培养出高质量的英语教育专业人才。同时,《大纲》也对课程设置、教学要求、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等方面做出了要求,为英语教育专业教师指明了方向。英语教育专业教师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具体实施者,这就要求教师要具备良好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不断更新自身知识机构,加强中外文化修养,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合理优化各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比例

通过调查发现,目前高校英语教育专业毕业生普遍认为母校所开设的专业知识课程、专业技能课程和相关知识课程设置比例不合理,他们认为专业技能课程设置和实践环节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所占的比例偏少,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还比较欠缺,因而不能完全实现培养具备综合素质的英语教育专业人才的目标。因此,高校要不断优化和调整英语教育专业的各课程比例,在保证知识课程和其他相关知识课程的同时,通过加强教育类课程和教育实践课程,增强课程设置的师范性与实践性;增加选修课的比例,增强选课自由度;增加了解学习者特征课程的设置;加强学科、教学法课程与高考制度改革、基础教育改革的密切联系,凸显课程内容的前瞻性和实用性。

三、更新教师教学理念

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历史使命,教师的教育理念、专业发展、教学水平和教学技能只有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才能得到充分展现。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教师的教学理念和知识结构需要不断更新,教学水平和技能需要不管提高,要改变传统的英语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重理论轻实践、学生所学知识与实践脱节,不能学以致用的现状,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思维开阔,既能掌握扎实的英语语言知识,也能形成良好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同时,高校应拓展英语教学思路,通过开设特色课程,如:对外汉语教学,培养特色人才,提高就业能力。

四、增加教育实习和实践环节

高校对教育实习和实践教学非常重视,但是由于教育实习和实习环节所占比例偏少、设置时间短等原因,英语教育专业毕业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相对缺失,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就业市场对英语人才的需求。从调查中发现,已毕业的英语教育专业学生希望在校内学习阶段学校能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因此,高校在完善英语课程专业设置上要以学生的需求和市场的需求为依据,从根本上改变过去以专业知识的传授为中心,而是要紧紧围绕英语教育专业人才的职业趋势,始终保持与《高等学校英语教育专业英语教学大纲》课程设置的要求一致,将理论教学落实到基础教学实践当中,理论联系实践,提升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实际操控能力,提高学生的教学技能,做到课程设置理念具有时代性、设置标准和课程结构具有合理性和课程内容具有实践性,这样高校培养出来的英语教育专业人才才能符合新时代的需求。

五、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

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教师的教,忽略了学生的参与,不能调动学生主动性,特别不利于英语教育专业学生学习。语言的学习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学出来的。仅凭教师的课堂讲解只是让学生掌握了所学课程的基本语言点,并不能使学生完全掌握学习英语语言的方法。因此,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应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灵活把握教材、创新使用教材、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把所学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和社会实践有效联系起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资源使课堂教学更加热情,有活力,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这样有利于增加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培养较高综合素质的英语教育专业人才。

六、更新教材

英语教材是实现英语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前提和保证,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教学效果。目前很多英语教材在编写上缺乏实用性、真实性,学生不能从教材中充分了解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等各方面情况,从而丧失了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对英语教学不能产生实质效果。因此,要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教材应及时更新,与时俱进,与时代同步,通过适当增加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如:科普类、娱乐类和人文类的文章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

七、丰富教学资源和设施

要达成英语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目标离不开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和教学资源。目前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扩招,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高校的语音教室、设备、图书馆等相应的配套设施落后不完备,导致一些课程无法有效实施,设置一些课程无法开设,再加上英语教育专业教师教学任务重、科研压力大等原因,不能有效运用现代化教学方式,导致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单一。因此,当地政府和高校应当加大对英语教育专业的经费投入,加强英语教育专业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教师要充分利用好现有的教学资源和网络资源等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化的教学活动。

八、建立合理的评估体系

合理的评估体系在英语课程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能提升高校英语教学,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目前,一些高校的评估体系都是以期末考试为主体,对学生的专业技能不能有效评估,使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削弱了。因此,高校要建立合理、科学的的评估体系,通过缩小期末考试成绩在总成绩的比例,适当增加平时成绩的比例,把学生的出勤率、课堂参与度、沟通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作为主要考核依据,提升学生对自我专业知识和能力的认识,对于增加教学实践经验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九、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