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精选5篇)

  • 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3.北方地区的1月均温在0℃以下,,年降水量400—800mm,主要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 南方地区的1月均温在0℃以上,年降水量800mm以上, 主要气候类型是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 4.北方地区的主要的植被类型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南方地区植被类型主要是亚热带绿阔叶林…

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精选5篇)

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范文第1篇

1.我国自南向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自西向东,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我国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反映了自然环境的差异显著。

2.在自然环境的差异的基础上,人类活动也呈现明显差异,农业具有西牧东耕、南稻北麦的分布特点;人口、城市、交通线表现为东密西疏的分布特点;经济水平东部高,西部低。

3.北方地区的1月均温在0℃以下,,年降水量400—800mm,主要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

南方地区的1月均温在0℃以上,年降水量800mm以上,

主要气候类型是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

4.北方地区的主要的植被类型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南方地区植被类型主要是亚热带绿阔叶林。

5.北方地区主要的耕地类型是旱地,主要农作物是小麦,花生,甜菜;南方地区主要的耕地类型是水田,主要农作物是水稻,油菜,甘蔗。

6.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是平原和高原,南方地区主要地形类型是平原,丘陵,高原和盆地。

7.北方地区传统民居屋顶坡度较小,墙体较厚;

南方地区传统民居屋顶坡度大,墙体高。

8.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特点,我国划分为四大区域是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9.青藏地区与其他三区的界线是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界线的最北山脉是大兴安岭;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以秦岭--淮河为界。

10.青藏地区与其他三区的界线大体与一、二阶梯界线基本吻合,划分的主导因素是地势。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以400mm等降水量线为界,划分的主导因素是降水。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界线大体与一月00C等温线和800毫米年降水量线吻合,划分的主导因素是气候。

11.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12.北方地区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东部有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西部有黄土高原。

13.北方地区地跨中温带和暖温带,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北方地区大部分降水量为400-800mm,属于半湿润地区。

14.北方地区大部分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气候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降水分配不均匀,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

15.东北平原在冷湿的环境下,发育了肥沃的黑色土壤,人们常把东北平原成为黑土地,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又常被称为黄土地。

16.北方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是:①气候雨热同期;②平原广阔;③土壤肥沃。北方地区的耕地多为旱地。

17.北方地区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谷子等粮食作物,其中东北平原种植春小麦,华北平原种植冬小麦;黄土高原主要种植谷子;北方地区主要的油料作物是花生(华北地区)和大豆(东北地区);北方地区主要的糖料作物是甜菜(东北地区);此外,华北地区种植经济作物棉花。

18.华北地区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是水资源短缺,春旱严重。

19.华北平原春旱严重的原因是:①春季降水少;②春季气温回升快,农田需水量大。

20.为缓解华北平原的春旱,采取了南水北调等跨流域调水措施,从长远看,发展节水农业,才是必由之路。

21.东北三省包括黑龙江、吉林省和辽宁省,位于我国的东北部。[来源:学*科*网Z*X*X*K]

22.东北三省地形以山地和平原为主,东部为长白山地,北部为小兴安岭,西倚大兴安岭,在山地之间分布着辽阔的东北平原。其中东北平原包括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三部分。

23.东北地区的周边有黑龙江、乌苏里江、图们江

、鸭绿江等四条河流环绕,人们常用“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来形容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

24.东北三省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特点是气候冷湿,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气候冷湿的原因是①纬度较高;②紧邻冬季风源地。东北三省的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水的主要形式是降雪。

25.东北三省的传统民居具有屋顶坡度大,墙体厚,窗户小等特点。

26.东北发展农业的有利的自然条件是:①气候雨热同期;②地形平坦;③土地肥沃。是我国机械化程度最高、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这里成为商品粮基地的社会经济条件是

①地广人稀;②农业科技水平高等。

27.东北地区在北纬500有种植水稻,比世界其他种植地区的纬度高。原因是:东北是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28.东北三省发展农业的不利条件是:纬度较高,热量不足。气温条件只能满足一年一熟。在春秋季节,容易发生低温冻害。

29.亚洲最大的淡水湿地分布在三江平原,三江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沼泽湿地。

30.东北三省是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形成条件是:①矿产资源丰富;②交通便利。

由于资源枯竭、设备老化、产业结构单一等原因,东北经济发展出现滞后的现象,国家明确提出要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31.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北连内蒙古高原,南抵秦岭。

32.黄土高原属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北方地区,属于温度带中的暖温带,属于干湿地区中的半湿润区。

33.黄土高原特有的传统民居是窑洞,陕北民歌形式是信天游。

34.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是黄土高原。关于黄土的来源,得到广泛支持的学说是“风成说”。

“风成说”认为,原来黄土的老家在中亚、蒙古高原和我国的西北内陆地区。

35.流水侵蚀使得黄土高原地表破碎,形成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黄土川等地貌景观。

36.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是千沟万壑、支离破碎,形成的原因是长期的水土流失。

37.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①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②黄土结构疏松;③地表裸露,缺少植被保护。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有过垦过牧

、采矿、修路等使地表疏松。

38.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造成的后果是:①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破坏了农田和村庄;②泥沙下泻导致河流含沙量剧增。

39.黄河之害在于黄河泥沙,因此治黄的关键是控制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40.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一方面,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另一方面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全部退耕还林、还草;减少放牧数量等。

41.北京的城市职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及国际交往中心、铁路交通中心。

42.北京位于华北平原的西北角。北京北临燕山,西临太行山,主要的地形类型是山地和平原。地势特点是西北高,东南低。

河流的流向是西北流向东南,注入渤海。

43.北京相邻的省区是:河北省和天津市。

44.北京旧城格局形成于元、明两代,呈现独特的“凸”字形轮廓。城址在空间上由西南向东北方向迁移,原因是东北部水源更丰富。旧城布局的主导方向是面向南方,有利于避寒采光,又体现了“面南而王”的传统观念。

45.北京的名胜古迹众多,

长城、故宫、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颐和园、天坛等先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46.颐和园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成的皇家园林,堪称园林建筑博物馆。

47.天安门广场位于北京的市中心,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

48.北京市区形成了环形加放射状的快速路网。

49.北京是全国最大的铁路交通枢纽和国际航空港。

50.北京正朝着“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的目标迈进。

51.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线以南,东面和南方分别濒临东海和南海。

52.南方地区的地形复杂多样,东西差异明显。西部为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东部为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东南丘陵。

53.南方地区属于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是本区气候主要特征。

54.南方地区由于水热充足,植被主要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55.南方的丘陵土壤呈现红色,被称为“红土地”。四川盆地被称为“紫色盆地”,

56.云贵高原石灰岩分布广泛,易溶于水,形成了喀斯特地形。

57.南方地区适合农业的有利条件:①气候湿热;②地势低平;③河湖密布,耕地多为水田。被称为“鱼米之乡”。

58.南方地区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是水稻;长江流域种植的油料作物是油菜;珠江流域种植的糖料作物是甘蔗;南方地区盛产茶、竹、橡胶等经济林木。[来源:Zxxk.Com]

59.南方地区盛产柑橘、香蕉、菠萝等热带、亚热带水果。

60.南方地区的三种常见食材实莲藕、椰子、竹笋。

61.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地区。

62.长江三角洲位于长江的下游地区,濒临黄海和东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地,港口众多。依托长江干支流发达的水运,可以联系内陆;同时又是我国南北

海上航运的中枢,并通过远洋航线通往世界的主要港口,所以条件优越。

63.如果把长江比作“箭”,把东部沿海比作“弓”,那长江三角洲位于箭头的位置。

64.长江三角洲大部分地区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湖泊星罗,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65.成都平原被称为“天府之国”,主要由岷江及其支流冲击而成。

66.长江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主要作用是提供灌溉水源、提供便利的水陆交通、淡水养殖等。

67.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形成了我国最大的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68.上海是我国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是我国最大的城市,也是我国最大的港口,是我国的经济中心,同时也是我国最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城市。其发展的有利条件是:①市场广阔;②交通便利;③科技力量雄厚。

69.长江三角洲城市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借助发达的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人们就像是生活在同一座城市一样,被称为“同城效应”。

70.长江三角洲的名胜众多,其中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有苏州园林和杭州西湖。

江苏的周庄、同里,浙江的乌镇、西塘水乡风貌也别具特色,其中被称为“中国第一水乡”的是周庄。

71.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成立了香港特别行政区;

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成立了澳门特别行政区。

72.香港和澳门地处我国大陆的东南端,临南海,与广东省相邻。香港位于珠江口的东侧,与广东省的深圳经济特区相邻;澳门位于珠江口的西侧,与广东省的珠海经济特区相邻。

73.香港由香港岛、九龙和新界等组成;澳门由澳门半岛、氹仔岛和路环岛组成。

74.港澳为了扩展城市用地,采取的两种方式是:①

“上天”即

建高层建筑

,②“下海”即填海造地。

75.港澳地区城市建设用地紧张的原因是:①地狭人稠;②土地中山地多,平地少。

76.

香港和澳门自然资源匮乏,但是两地充分发挥地理位置的优势,依托祖国内地强有力的支持,经济持续繁荣,被誉为“东方明珠”。

77.香港是世界著名的自由贸易港,经济的发展得益于优良的港口即维多利亚港,成为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贸易中心、金融中心、信息服务中心。

78.澳门经济的支柱产业是旅游业。

79.祖国内地与香港的联系十分密切,经济合作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其中祖国内地的优势主要是能源、厂房和劳动力;香港拥有丰富的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

80.改革开放初期,珠江三角洲地区与港澳形成了“前店后厂”的合作模式。随着经济发展,祖国内地已经发展成为“世界工厂”,香港则重点发展服务业,形成了新的合作模式,即世界先进制造业和现代化服务业基地。

81.台湾省包括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等许多小岛。

82.北回归线穿过台湾岛的中南部,台湾岛位于热带、亚热带。台湾岛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

83.台湾岛多山,山地面积约占2/3,其中玉山是我国东部最高山峰。平原主要分布在西部沿海地区。

84.台湾属于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夏秋季多台风和暴雨。台湾岛降水分布东多西少,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

85.台湾岛上最长的河流是浊水溪,注入台湾海峡。岛上河流短急,水能丰富。

86.台湾的人口主要分布在西部平原;台湾主要的民族是汉族,他们主要是福建和广东两省迁居台湾的居民的后代,主要的少数民族是高山族。

87.台湾岛森林、矿产和水产资源十分丰富,被誉为“祖国东南海上的明珠”。

西部平原盛产稻米(被称为海上米仓)、甘蔗(被称为东方甜岛)、茶叶和热带,亚热带水果(被称为水果之乡)。台湾山地面积广,森林面积广阔,树种丰富,被称为“植物王国”和“亚洲天然植物园”。

88.台湾树种十分丰富的原因是①属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有热带和亚热带的树种)②台湾山脉海拔高,气候的垂直变化使树种更加丰富。(有温带的树种。)

樟树是台湾最著名的树种,红桧是台湾特有的树种。

89.台湾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形成了“

进口—加工—出口

”型经济。90年代开始,台湾重点发展以电子工业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目前,祖国大陆是台湾最大的贸易伙伴。

90.台湾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大量受过教育和培训的劳动力,海岛多港口,大力建设出口加工区。

91.西北地区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

92.西北地区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主要是内蒙古高原,西部高山和盆地相间分布。

93.西北地区降水比较少,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是我国干旱面积最广的地区。降水少的原因是:①西北地区距海较远;②周围被山脉重重阻隔,湿润气流难以到达。

94.西北地区由于气候干旱,这里的河流稀少,而且多为季节性河流,是我国内流河的主要分布区。由于降水自东向西逐渐减少,自东向西植被依次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95.西北地区天然降水较少,主要的农业部门是畜牧业。

只有在有灌溉水源的地区,形成了灌溉农业区。

96.西北地区主要灌溉农业区有:甘肃河西走廊;(灌溉水源是祁连山的冰雪融水)新疆的高山山麓(高山冰雪融水);宁夏平原和内蒙古河套平原(灌溉水源是黄河水)。

97.新疆是我国的三大棉区之一,主要原因是夏季气温高,晴天多,日照充足,利于棉花生长,其中长绒棉享誉全国。

新疆的瓜果特别甜的原因是,夏季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瓜果和糖料作物的糖分积累。新疆绿洲居民利用的古老的引水工程坎儿井。

98.塔里木盆地位于我国新疆的南部,天山山脉和昆仑山脉之间,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盆地中心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新疆当地的人们生活在绿洲中,绿洲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的山麓地带和河流沿岸,其水源主要来自山地降水和冰雪融水。

99.西气东输一线工程西起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油气田,东至上海。二线工程主干线于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将从中亚进口的天然气运至广州。

100.西气东输工程对西部地区的意义:带动了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西气东输工程对东部地区的意义:缓解了东部地区的能源短缺,改善了东部地区的环境。

101.青藏地区位于我国的西南部,横断山脉以西,昆仑山——祁连山脉以南,南至国界。

102.青藏高原地势高耸,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世界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地形的显著特征是“远看是山,近看是川”。

103.青藏地区是长江、黄河、澜沧江、雅鲁藏布江等中国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104.青藏地区具有独特的高寒气候,冬寒夏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日照充足,太阳辐射强烈。

105.青海湖是全国最大的咸水湖泊;错那湖是高原淡水湖,是鸟类繁衍的理想之地。

106.青藏高原是我国的高寒牧区,牦牛是青藏地区特有的畜种,它毛长皮厚,体矮身健,被称为“高原之舟”。

107.青藏地区海拔高,热量不充足,农作物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的地区,如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分布着河谷农业。分布的原因是这里①气温较高;②土质较肥沃。

108.青藏地区的河谷地带主要种植青稞和小麦,穗大粒饱的原因是①日照时间长,有利于光合作用;②昼夜温差大,利于作物养分的积累;③气温低,作物生长期长。

109.青藏地区居民的日常主食主要是糌粑,人们爱喝青稞酒。

110.青藏地区在农区和城镇多见以石块为原料的平顶碉房。

111.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南部,是长江源区、黄河源区、澜沧江源区的总称,被誉为“中华水塔”。

112.雪山和冰川的融水是江河的最初水源,湖泊和沼泽是三江源地区重要的调蓄器。

113.三江源地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也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

114.近年来,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恶化,主要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逐年萎缩,过度放牧、乱采滥挖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等。生态环境的恶化的具体表现有:水土流失加剧、草地沙化严重、虫鼠猖獗、野生动物锐减等。

115.为保护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国家设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采取退耕还草,全面禁猎,禁采沙金等措施。

地理(八年级下册)复习知识点

1.我国自南向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自西向东,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我国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反映了自然环境的差异显著。

2.在自然环境的差异的基础上,人类活动也呈现明显差异,农业具有西牧东耕、南稻北麦的分布特点;人口、城市、交通线表现为东密西疏的分布特点;经济水平东部高,西部低。

3.北方地区的1月均温在0℃以下,年降水量400—800mm,主要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

南方地区的1月均温在0℃以上,年降水量800mm以上,

主要气候类型是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

4.北方地区的主要的植被类型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南方地区植被类型主要是亚热带绿阔叶林。

5.北方地区主要的耕地类型是旱地,主要农作物是小麦,花生,甜菜;南方地区主要的耕地类型是水田,主要农作物是水稻,油菜,甘蔗。

6.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是平原和高原,南方地区主要地形类型是平原,丘陵,高原和盆地。

7.北方地区传统民居屋顶坡度较小,墙体较厚;

南方地区传统民居屋顶坡度大,墙体高。

8.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的特点,我国划分为四大区域是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9.青藏地区与其他三区的界线是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界线的最北山脉是大兴安岭;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以秦岭--淮河为界。

10.青藏地区与其他三区的界线大体与一、二阶梯界线基本吻合,划分的主导因素是地势。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以400mm等降水量线为界,划分的主导因素是降水。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界线大体与一月00C等温线和800毫米年降水量线吻合,划分的主导因素是气候。

11.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12.北方地区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东部有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西部有黄土高原。

13.北方地区地跨中温带和暖温带,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北方地区大部分降水量为400-800mm,属于半湿润地区

14.北方地区大部分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气候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降水分配不均匀,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

15.东北平原在冷湿的环境下,发育了肥沃的黑色土壤,人们常把东北平原成为黑土地,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又常被称为黄土地。

16.北方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是:①气候雨热同期;②平原广阔;③土壤肥沃。北方地区的耕地多为

17.北方地区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谷子等粮食作物,其中东北平原种植春小麦,华北平原种植冬小麦;黄土高原主要种植谷子;北方地区主要的油料作物是花生(华北地区)和大豆(东北地区);北方地区主要的糖料作物是甜菜(东北地区);此外,华北地区种植经济作物棉花。

18.华北地区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是水资源短缺,春旱严重。

19.华北平原春旱严重的原因是:①春季降水少;②春季气温回升快,农田需水量大。

20.为缓解华北平原的春旱,采取了南水北调等跨流域调水措施,从长远看,发展节水农业,才是必由之路。

21.东北三省包括黑龙江、吉林省和辽宁省,位于我国的东北部。

22.东北三省地形以山地和平原为主,东部为长白山地,北部为小兴安岭,西倚大兴安岭,在山地之间分布着辽阔的东北平原。其中东北平原包括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三部分。

23.东北地区的周边有黑龙江、乌苏里江、图们江

、鸭绿江等四条河流环绕,人们常用“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来形容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

24.东北三省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特点是气候冷湿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气候冷湿的原因是①纬度较高;②紧邻冬季风源地。东北三省的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水的主要形式是降雪。[来源:学#科#网Z#X#X#K]

25.东北三省的传统民居具有屋顶坡度大,墙体厚,窗户小等特点。

26.东北发展农业的有利的自然条件是:①气候雨热同期;②地形平坦;③土地肥沃。是我国机械化程度最高、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这里成为商品粮基地的社会经济条件是

①地广人稀;②农业科技水平高等。

27.东北地区在北纬500有种植水稻,比世界其他种植地区的纬度高。原因是:东北是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28.东北三省发展农业的不利条件是:纬度较高,热量不足。气温条件只能满足一年一熟。在春秋季节,容季季发生温冻害。

29.亚洲最大的淡水湿地分布在三江平原,三江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沼泽湿地。

30.东北三省是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形成条件是:①矿产资源丰富;②交通便利。

由于资源枯竭、设备老化、产业结构单一等原因,东北经济发展出现滞后的现象,国家明确提出要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31.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北连内蒙古高原,南抵秦岭。

32.黄土高原属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北方地区,属于温度带中的暖温带,属于干湿地区中的半湿润区。[来源:学。科。网]

33.黄土高原特有的传统民居是窑洞,陕北民歌形式是信天游。

34.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是黄土高原。关于黄土的来源,得到广泛支持的学说是“风成说”。

“风成说”认为,原来黄土的老家在中亚、蒙古高原和我国的西北内陆地区。

35.流水侵蚀使得黄土高原地表破碎,形成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黄土川等地貌景观。

36.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是千沟万壑、支离破碎,形成的原因是长期的水土流失。

37.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①

;②

。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有过垦过牧

、采矿、修路等使地表疏松。

38.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造成的后果是:①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破坏了农田和村庄;②泥沙下泻导致河流含沙量剧增。

39.黄河之害在于黄河泥沙,因此治黄的关键是控制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40.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一方面,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另一方面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全部退耕还林、还草;减少放牧数量等。

41.北京的城市职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及国际交往中心、铁路交通中心。

42.北京位于华北平原的西北角。北京北临燕山,西临太行山,主要的地形类型是山地和平原。地势特点是西北高,东南低。

河流的流向是西北流向东南,注入渤海。

43.北京相邻的省区是:河北省和天津市。

44.北京旧城格局形成于元、明两代,呈现独特的“凸”字形轮廓。北京城址在空间上由西南向东北方向迁移,原因是东北部水源更丰富。旧城布局的主导方向是面向南方,有利于避寒采光,又体现了“面南而王”的传统观念。

45.北京的名胜古迹众多,

长城、故宫、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颐和园、天坛等先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46.颐和园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成的皇家园林,堪称园林建筑博物馆。

47.天安门广场位于北京的市中心,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

48.北京市区形成了环形加放射状的快速路网。

49.北京是全国最大的铁路交通枢纽和国际航空港。

50.北京正朝着“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的目标迈进。

51.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线以南,东面和南方分别濒临东海和南海。

52.南方地区的地形复杂多样,东西差异明显。西部为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东部为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东南丘陵。

53.南方地区属于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是本区气候主要特征。

54.南方地区由于水热充足,植被主要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55.南方的丘陵土壤呈现红色,被称为“红土地”。四川盆地被称为“紫色盆地”,

56.云贵高原石灰岩分布广泛,易溶于水,形成了喀斯特地形。

57.南方地区适合农业的有利条件是:①气候湿热;②地势低平;③河湖密布,耕地多为水田。被称为“鱼米之乡”。

58.南方地区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是水稻;长江流域种植的油料作物是油菜;珠江流域种植的糖料作物是甘蔗;南方地区盛产茶、竹、橡胶等经济林木。

59.南方地区盛产柑橘、香蕉、菠萝等热带、亚热带水果。

60.南方地区的三种常见食材实莲藕、椰子、竹笋。

61.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地区。

62.长江三角洲位于长江的下游地区,濒临黄海和东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地,港口众多。依托长江干支流发达的水运,可以联系内陆;同时又是我国南北海上航运的中枢,并通过远洋航线通往世界的主要港口,所以条件优越。

63.如果把长江比作“箭”,把东部沿海比作“弓”,那长江三角洲位于箭头的位置。

64.长江三角洲大部分地区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湖泊星罗,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65.成都平原被称为“天府之国”,主要由岷江及其支流冲击而成。

66.长江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主要作用是提供灌溉水源、提供便利的水陆交通、淡水养殖等。

67.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形成了我国最大的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68.上海是我国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是我国最大的城市,也是我国最大的港口,是我国的经济中心,同时也是我国最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城市。其发展的有利条件是:①市场广阔;②交通便利;③科技力量雄厚。

69.长江三角洲城市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借助发达的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人们就像是生活在同一座城市一样,被称为“同城效应”。

70.长江三角洲的名胜众多,其中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有苏州园林和杭州西湖。

江苏的周庄、同里,浙江的乌镇、西塘水乡风貌也别具特色,其中被称为“中国第一水乡”的是周庄。

71.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成立了香港特别行政区;

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成立了澳门特别行政区。

72.香港和澳门地处我国大陆的东南端,临南海,与广东省相邻。香港位于珠江口的东侧,与广东省的深圳经济特区相邻;澳门位于珠江口的西侧,与广东省的珠海经济特区相邻。

73.香港由香港岛、九龙和新界等组成;澳门由澳门半岛、氹仔岛和路环岛组成。

74.港澳为了扩展城市用地,采取的两种方式是:①

“上天”即

建高层建筑

,②“下海”即填海造地。

75.港澳地区城市建设用地紧张的原因是:①地狭人稠;②土地中山地多,平地少。

76.

香港和澳门自然资源匮乏,但是两地充分发挥地理位置的优势,依托祖国内地强有力的支持,经济持续繁荣,被誉为“东方明珠”。

77.香港是世界著名的自由贸易港,经济的发展得益于优良的港口即维多利亚港,成为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贸易中心、金融中心、信息服务中心。

78.澳门经济的支柱产业是旅游业。

79.祖国内地与香港的联系十分密切,经济合作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其中祖国内地的优势主要是能源、厂房和劳动力;香港拥有丰富的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

80.改革开放初期,珠江三角洲地区与港澳形成了“前店后厂”的合作模式。随着经济发展,祖国内地已经发展成为“世界工厂”,香港则重点发展服务业,形成了新的合作模式,即世界先进制造业和现代化服务业基地。

81.台湾省包括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等许多小岛。

82.北回归线穿过台湾岛的中南部,台湾岛位于热带、亚热带。台湾岛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

83.台湾岛多山,山地面积约占2/3,其中玉山是我国东部最高山峰。平原主要分布在西部沿海地区。

84.台湾属于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夏秋季多台风和暴雨。台湾岛降水分布东多西少,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

85.台湾岛上最长的河流是浊水溪,注入台湾海峡。岛上河流短急,水能丰富。

86.台湾的人口主要分布在西部平原;台湾主要的民族是汉族,他们主要是福建和广东两省迁居台湾的居民的后代,主要的少数民族是高山族。

87.台湾岛森林、矿产和水产资源十分丰富,被誉为“祖国东南海上的明珠”。

西部平原盛产稻米(被称为海上米仓)、甘蔗(被称为东方甜岛)、茶叶和热带,亚热带水果(被称为水果之乡)。台湾山地面积广,森林面积广阔,树种丰富,被称为“植物王国”和“亚洲天然植物园”。

88.台湾树种十分丰富的原因是①属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有热带和亚热带的树种)②台湾山脉海拔高,气候的垂直变化使树种更加丰富。(有温带的树种。)

樟树是台湾最著名的树种,红桧是台湾特有的树种。

89.台湾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形成了“

进口—加工—出口

”型经济。90年代开始,台湾重点发展以电子工业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目前,祖国大陆是台湾最大的贸易伙伴。

90.台湾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是:大量受过教育和培训的劳动力,海岛多港口,吸收外国资本,大力建设出口加工区。[来源:Zxxk.Com]

91.西北地区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

92.西北地区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主要是内蒙古高原,西部高山和盆地相间分布。

93.西北地区降水比较少

,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是我国干旱面积最广的地区。降水少的原因是:①西北地区距海较远;②周围被山脉重重阻隔,湿润气流难以到达。

94.西北地区由于气候干旱,这里的河流稀少,而且多为季节性河流,是我国内流河的主要分布区。由于降水自东向西逐渐减少,自东向西植被依次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95.西北地区天然降水较少,主要的农业部门是畜牧业。

只有在有灌溉水源的地区,才能发展农业,形成了灌溉农业区。

96.西北地区主要灌溉农业区有:甘肃河西走廊;(灌溉水源是祁连山的冰雪融水)新疆的高山山麓(高山冰雪融水);宁夏平原和内蒙古河套平原(灌溉水源是黄河水)。

97.新疆是我国的三大棉区之一,主要原因是夏季气温高,晴天多,日照充足,利于棉花生长,其中长绒棉享誉全国。

新疆的瓜果特别甜的原因是,夏季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瓜果和糖料作物的糖分积累。新疆绿洲居民利用的古老的引水工程坎儿井。

98.塔里木盆地位于我国新疆的南部,天山山脉和昆仑山脉之间,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盆地中心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新疆当地的人们生活在绿洲中,绿洲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的山麓地带和河流沿岸,其水源主要来自山地降水和冰雪融水。

99.西气东输一线工程西起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油气田,东至上海。二线工程主干线于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将从中亚进口的天然气运至广州。

100.西气东输工程对西部地区的意义:带动了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西气东输工程对东部地区的意义:缓解了东部地区的能源短缺,改善了东部地区的环境。

101.青藏地区位于我国的西南部,横断山脉以西,昆仑山——祁连山脉以南,南至国界。

102.青藏高原地势高耸,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世界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地形的显著特征是“远看是山,近看是川”。

103.青藏地区是长江、黄河、澜沧江、雅鲁藏布江等中国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104.青藏地区具有独特的高寒气候,冬寒夏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日照充足,太阳辐射强烈。

105.青海湖是全国最大的咸水湖泊;错那湖是高原淡水湖,是鸟类繁衍的理想之地。

106.青藏高原是我国的高寒牧区,牦牛是青藏地区特有的畜种,它毛长皮厚,体矮身健,被称为“高原之舟”。

107.青藏地区海拔高,热量不充足,农作物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的地区,如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分布着河谷农业。分布的原因是这里①气温较高;②土质较肥沃。

108.青藏地区的河谷地带主要种植青稞和小麦,穗大粒饱的原因是①日照时间长,有利于光合作用;②昼夜温差大,利于作物养分的积累;③气温低,作物生长期长。

109.青藏地区居民的日常主食主要是糌粑,人们爱喝青稞酒。

110.青藏地区在农区和城镇多见以石块为原料的平顶碉房。

111.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南部,是长江源区、黄河源区、澜沧江源区的总称,被誉为“中华水塔”。

112.雪山和冰川的融水是江河的最初水源,湖泊和沼泽是三江源地区重要的调蓄器。

113.、三江源地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也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

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材;生物词汇;高词频;课程标准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13-0155-03

Abstract:The junior high school biology plays the role of subgrade in biology study in the future. Teaching material, one of the important resources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 is based on course. The author obtain four copies of electronic Uyghur's junior high school biological teaching materials' content by scanning and neatening. Then use statistical software statistics the words and its frequency in four copies of the teaching materials, after that, get the biological vocabularies from them by manual statistics, choose the biological vocabularies with high frequency, refer to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curriculum standard published in 2011, analysis the junior high school biology textbooks in line with the degree of knowledge points through the word frequency of professional vocabulary, combining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Uyghur language, giving some suggestions about the four copies in Uyghur junior high school biology teaching materials.

Key words:Junior high school biology; Teaching materials; Biological vocabularies; High frequency; Curriculum standard

生物学科是初中阶段重要的课程,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它要求学生既要掌握基础的生物学知识,又要领悟生物学家在研究过程中所持有的观点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教材中的专业词汇及应用状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现有教材是否符合教育部课程标准要求。

笔者通过对纸质版的维吾尔文初中生物四册教材进行扫描和整理,得到电子版维吾尔文初中生物四册教材的文本,使用统计软件统计得到维吾尔文初中生物四册教材中的词汇和词频,参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词书编纂办公室审定的生物词典,经过手工处理从中提取出生物词汇,对提取出的生物词汇进行词频统计,从中选取高词频的生物词汇,参照国家教育部2011年的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分析现有教材中的专业词汇是否符合教育部课程标准规定的初中阶段重要知识点,然后结合维吾尔语言的特点,对现有教材提出了改进建议。

1 概念界定

本研究中的生物词汇是指维吾尔文初中生物四册教材中出现的生物学领域的专业词汇,是笔者参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词书编纂办公室审定的生物小词典(该生物词典中包含中学教学的生物专业词汇),从获得的维吾尔文初中生物四册教材中的所有词汇中筛选得到的。

本研究中的词频是维吾尔文初中生物教材中的词汇、生物词汇在教材中出现的次数,从统计学的角度来看,生物词汇词频的高低反映着其在教材中的重要性,并且,其重要程度与它在教材中出现的次数成正比。因而,本研究通过选取维吾尔文初中生物四册教材中高词频的生物词汇进行统计,分析与之对应的教材中的知识点,与教育部的课程标准要求进行了比较,从而推断出现有教材内容与课程标准的符合程度。

2 国家教育部2011年的初中生物课程标准

在课程内容方面,国家教育部2011年的初中生物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与环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人;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生物的多样性;生物技术;健康地生活等方面的知识。每部分具体内容如下:

科学探究部分要求学生掌握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科学探究过程;生物体的结构层次部分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有关细胞的知识,初步学习用显微镜观察动植物细胞的方法和技能;生物与环境部分要求学生掌握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态系统,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物圈等概念和知识,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这部分要求学生掌握植物生存需要的条件,绿色开花植物的生命周期,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粮食作物,蔬菜,瓜果,花卉等知识;生物圈中的人这部分要求学生掌握人体的器官,组织,结构,系统,各大系统之间的联系以及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动物的运动和行为部分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动物的运动形式,动物的行为,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等知识;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部分要求学生掌握人的生殖发育,动物的生殖发育,植物的生殖,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等方面的知识;生物的多样性部分要求学生掌握生物的分类,生命的起源和进化等知识;生物技术部分要求学生掌握微生物及其分类,发酵技术,现代生物技术等知识;健康地生活部分要求学生掌握有关青春期生理和保健,传染病和免疫,医学常识等知识。

3 维吾尔文初中生物教材中生物词汇的词频统计与分析

本研究的语料来源于维吾尔文初中生物的四册教材。笔者首先对纸质版维吾尔文初中生物的四册教材扫描和整理,得到电子版初中生物四册教材的文本。由于OCR文字识别软件不完备等原因,使得获取的电子版教材文本中存在错误和缺失现象(扫描后的语句不完整,字母有遗漏、错写等),因而,需要对语料中的错误和缺失的信息进行手工处理。处理完成后,再使用统计软件统计四册电子版教材中所有的词汇及其词频,由于维吾尔文中存在词缀和时态等问题,还需要对同一词的不同时态、不同词干的表达方式进行合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词汇及其词频的统计和汇总,最终得到了教材中所有词汇以及生物词汇和词频的统计结果。对于复合生物词汇,其词频是对已有的电子版维吾尔文初中生物四册教材的文本语料进行手工统计得到的。统计时是将生物词汇的词干作为标准来进行的。

3.1 生物词汇统计

本研究中,笔者通过对维吾尔文初中生物四册教材中的词汇总量和生物词汇数量进行统计,得到生物词汇在所有词汇中所占的比例,统计结果如下:

从以上统计结果可以看出,维吾尔文初中生物教材中生物词汇数量约占词汇总量的15.1%,其中七年级上册中生物词汇数量的比例在15.5%左右,七年级下册中生物词汇数量的比例在15.6%左右,八年级上册中生物词汇数量的比例在15.8%左右,八年级下册中生物词汇数量的比例在13.3%左右。从比例分布上来看,维吾尔文初中生物教材中的生物词汇相对较为均匀地分布在四册教材中。

3.2 高词频生物词汇对应的知识点分析

笔者对维吾尔语初中生物四册教材中的词汇进行了各种校对、筛选处理,得到维吾尔语初中生物四册教材中的4000多个生物词汇,对所有的生物词汇进行分析比较耗时且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因而笔者从四册教材的生物词汇中分别选取了词频最高的20个生物词汇,共80个高词频的生物词汇作为样本,分析得到教材中与之相对应的知识点。

以下是选取的样本生物词汇和频次:

由以上高词频生物词汇分析得到维吾尔文初中生物四册教材中的关键知识点如下:

参照国家教育部2011年的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对课程内容的要求,由以上知识点分布图可以看出:

1)七年级上册教材所有生物词汇中词频最高的是细胞,对应的生物学科知识点主要是生物圈、生物、环境、生物的种类、生物体、细胞、绿色植物、绿色植物的组成部分以及绿色植物生长所需要的环境(水、空气、光)等,对应课程标准中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与环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这三部分内容。

2)七年级下册教材生物词汇中词频最高的是血,对应的生物学科知识点主要是人体器官、人类生存需要的环境(水、空气)、疾病等,对应课程标准中生物圈中的人这部分内容。

3)八年级上册教材生物词汇中词频最高的是动物,对应的生物学科知识点主要是生物的几大分类(人、动物、植物、细菌、真菌),对应课程标准中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生物的多样性、生物技术这三部分内容。

4)八年级下册教材生物词汇中词频最高的是疾病,对应的生物学科知识点主要是人与动植物的繁殖、繁育以及人体健康(疾病,传染病),此外还包含基因、染色体等,对应课程标准中生物的生殖发育和遗传、健康地生活这两部分内容。

从总体来看,四册教材中的高词频生物词汇中都包含水、环境和人,充分说明了水这个概念在整个初中教材中的重要性,符合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水是万物之源,任何生物的生存都离不开水这一概念的要求;生物的生存需要赖以生存的环境;人的生存发展离不开万物。

由知识点分析结果可以看出维吾尔文初中生物教材存在不完善之处:(1)七年级上册教材中的细胞这部分内容属于微观层面的知识。对于刚接触生物知识的七年级学生来讲,难以理解和接受。(2)七年级下册的主要内容是人体器官,八年级上册跳转到生物的几大分类等,到八年级下册又跳转回来,学习人体疾病和人体健康方面的知识,使得这两部分关联性较强的知识点没有很好地衔接。

4 结论及改进建议

4.1 结论

通过对维吾尔文初中生物四册教材中的生物词汇进行词频统计,从中选取部分高词频生物词汇进行分析,得到教材中与之对应的知识点,参照国家教育部2011年的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对课程内容的要求,笔者得出如下结论:

1)维吾尔文初中生物教材中的生物词汇相对比较均匀地分布在四册教材中,每个学期需要学习的生物词汇总量基本相同,有利于知识的分步掌握。

2)参照国家教育部2011年的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对课程内容的要求,根据维吾尔文初中生物四册教材中选取的高词频生物词汇分析得到的知识点分布图可以看出,维吾尔文初中生物四册教材基本涵盖了课程标准中包含的课程内容。

3)从维吾尔文初中生物四册教材内容的编排顺序来看,教材内容基本遵循学生的认知理解水平。

4.2 改进建议

通过对维吾尔文初中生物四册教材中的生物词汇进行统计分析,参照国家教育部2011年的初中生物课程标准,结合维吾尔文语言学的特点以及维吾尔族学生生活、学习的环境,笔者针对维吾尔文初中生物教材给出如下改进建议:

1) 从学生的认知理解能力方面考虑,七年级上册教材中的细胞这部分微观层面的知识,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建议向后续学期调整。

2)从维吾尔族学生的生活、学习环境方面考虑,在教材内容设置上,应该增加一些维吾尔族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动植物等作为示例,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从每一册教材内容的衔接方面考虑,应该将七年级下册中人体器官这部分内容调整至八年级上册,使其与八年级下册中人体健康方面的知识很好的衔接在一起;将八年级上册中生物的几大分类(动物、植物、细菌、真菌)调整至七年级下册,使其能够与七年级上册中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这部分的内容衔接起来。这样调整以后,方便学生将知识点关联起来学习。

5 结语

本文通过对维吾尔文初中生物四册教材中的生物词汇进行统计,并从中选取部分高词频的生物词汇进行分析,通过统计结果证明了现有的维吾尔文初中生物教材的内容围绕着教育部的课程标准进行,体现了课程标准中对知识点的学习要求;综合考虑维吾尔族学生生活学习的自然环境以及初中学生对生物知识的认知理解能力,参照国家教育部2011年的初中生物课程标准,针对维吾尔文初中生物四册教材,提出了改进建议。希望能够通过对教材的改进和完善,提高维吾尔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进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新疆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维吾尔语初中生物教材,2011.6.

[2] 吐尔根・依布拉音,袁保社.新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处理研究与应用[J].中文信息学报,2011(11).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http:///link?url=-zWJlwUESJW0Fr34Ln7qnje62gyfFY4RPTQNlfIzUhqHWXal2BVAo3ry-b9ts6krHOzvOHDC-SKhdBR_TB_uAAYnEsklHghcoZmRmg5POca.

[4] 生物小词典[M].新疆人民出版社,2010.

[5] 现代维吾尔语统计软件系统.新疆师范大学网络信息安全与舆情分析重点实验室.

[6] 汪京芳.学好初中生物的策略[J].生物技术世界,2013(11).

[7] 吴丽莹.浅析初中生物教学下的新课标教学理念[J].中国校外教育,2014(4).

[8] 陈坚,范新新.从初中生物课程标准(2011版)看概念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3(7).

[9] 王金刚,崔鸿,李娟.义务教育初中生物教材科学探究的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5月.

[10] 艾孜尔古丽,李晓,玉素甫・艾白都拉.中小学维吾尔语文教材用词数据分析方法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4(3).

[11] 谢元花.语料库与词汇研究[J].外语教学,2002(5).

[12] 李镗.中小学语文文本字词分布统计及应用价值[J].语言文字应用,2000(3).

[13] 常红.现代维吾尔语基本词汇研究概述[J].语言与翻译,2013(3).

[14] 宋矗马德元.现代维吾尔语词汇构成途径新探[D].新疆大学,2006.2.

[15] 郭锐.词频与词的功能的相关性[J].语文研究,2001(3).

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范文第3篇

本学期是整个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最后一个学期,学生即将面临着中考考验。这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选拔考试。迎接好这次中考就成为本学期教学的一个重要工作。为此做以下计划。(3号仿宋GB2312)

一、指导思想(3号黑体)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学校工作计划要点为指导,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转变观念,加强课堂教学,强化质量意识,坚持教育创新。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精神和自主学习的实践能力为目标,扎实开展教与学的实践活动,争当名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的发展。(3号仿宋GB2312)

二、教学目标(三维目标)

通过任务型教学训练学生的应用语言的能力和对知识的掌握能力!让学生热爱学习。

三、情况分析

1.学生情况分析(3号仿宋GB2312)

总共几个班级,学生的基本情况:基础差,在里面混日子的有很的大一部分。男生居多。平均分都还不及格。大部分学生都想学好,也很愿意吃苦,他们的学习情绪基本稳定,也能坚持不懈,较能井然有序地安排自己的学习,偶尔会受到环境和其他不利因素的干扰,能够及时与教师进行沟通,帮助老师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有10多个的学生属于鞭策进步型,此类学生平时基本能够配合老师的教学,但自觉性和定性不足,课堂有些喜欢享受欢乐,有些来个默不出声。他们希望有好的成绩,但怕吃苦受罪,不愿付出劳动,上课时精神不振,课后很少复习功课,需要老师的督促才会有所作为;尚有极个别学生属于不思进取型,积极性和主动性极差,他们或偏科甚至对英语学习毫无兴趣,需要老师再三强调才能勉强完成作业。

2.教材分析

初中英语共五册,三月中旬复习完六七年级上下册课本,边复习、边归纳、边练习,复习一册就测试一次。三月下旬及四月初复习八年级上下册课本,在检测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的同时,及时向学生反馈遗漏、模糊、条理不清的知识,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对学过的知识有一套系统的、完整的体系。四月份专项复习,五月份系统复习,六月份做模拟套卷。

四、教学措施

根据学生的情况和班上的实际,本学期采用以下措施:

(1)首先要从思想上扭转学生以往的不良学习习惯和态度,培养学生自觉的学习习惯,动脑的优良习惯,课堂上精讲多练。即将面临的是中考,学生的态度变化多变极不稳定,要动员好学生做好思想工作。

(2)根据学生各人的具体情况,要求各自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具体的分数,每次考试都要写总结并制定下一次的目标只准前进不许后退,建立错题库自我评价。并督促为实现目标切实地进行刻苦学习.

(3)每堂课教师一定注意当堂的学习效果,突出重点难点.务必要求学生掌握必须掌握的基本的东西.注意检查学生做笔记的情况。每天都要布置作业不然有的学生比较懒散。记忆背诵是很重要的老师没有时时跟着学生,我选了学习小组长每天跟踪复习,自己随意抽查哪组做不好就狠狠的惩罚。

(4)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能力。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要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

(5)重视创设英语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应用的机会。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相结合,在写作中学阅读,阅读中学写作。积累经典名言名句等。

(7)作业要天天有,作业教师要收上来改并写上评语,做得好的要表扬,没有按时完成要给予批评,并监督完成。作业上问题比较突出的要提出来讲解分析。对与问题比较严重的,如有必要,教师要单独做做思想工作。

(8)利用课外时间进行培优补差。把学生分成两类,中上提高括充知识点,中后有一定潜力的,以抓好基础知识为重。缩小两极差异兼顾整体共同进步。

(9)要想学好英语就要用英语.学生大部分不好意思开口说话.这给听力教学和交际教学带来了严重的障碍,特别语言越来越注重交际性.好多学生学了只是为了考好试,不愿去说.为了克服这个问题,我先带好几个积极的同学,鼓励他们带动大家的积极性.以部分带动整体。

五、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周:寒假作业检测,六年级上册

第二周:六年级下册

第三周:七年级上册1一4单元并检测

第四周:七年级上册5一8单元并检测

第五周:七年级下册1一4单元并检测

第六周:七年级下册5一8单元并检测

第七周:八年级上册1一4单元并检测

第八周:八年级上册5一8单元并检测

第九周:八年级下册1一4单元并检测

第十周:八年级下册5一8单元并检测

第十一周:专项复习——冠词、名词、代词、数词、形容词、副词。

第十二周:专项复习——介词、连词、动词分类和时态动词、被动语态、情态动词。

第十三周:专项复习——非谓语动词、主谓一致、感叹句、祈使句、并列句和复合句,模拟考试。

第十四周——中考:三轮复习、模拟考试。本段仿真模拟训练,还要精讲多练。

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范文第4篇

1. 漫画情景

例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第十课的《诚信是金》框题时,我用幻灯片展示《便民商店》漫画,并提出第一个问题:“我们应该向该售货员学习什么品质?”要求学生通过观察漫画和文字说明,找出漫画关键的落笔点,全面理解漫画的内涵,锻炼发现问题的能力。他们答出“诚实的品质”之后,我又提出第二个问题:“这种品质有什么可贵之处?”要求他们结合教材知识,推论出漫画的引申意,即寓意。这时,他们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漫画的情景中,认识到诚实守信是做人的基本原则,是个人得以立足、事业得以成功的保证。回答这个问题的过程,也就是知识迁移的过程。最后,我提出第三个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培养这种品质?”他们在回答过程中,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小品情景

在排练小品的过程中,学生已经能透彻理解小品所表达的知识。在表演的过程中又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这种方法有助于他们强化道德体验能力,提高道德行为能力。比如在讲八年级上册第七课的《礼貌显魅力》框题时,我让他们都自编自导一个小品《买书》。

(新华书店,两个初中学生在买书。)

甲(口里嚼着泡泡糖):喂,快给我拿本《射雕英雄传》。

乙(微笑着):阿姨,请你给我拿一本《爱的教育》。

售货员(把一本《爱的教育》拿给乙):请交18块9毛。

乙:谢谢阿姨,再见!

甲(忿忿不平地):我先到的,凭什么先给他拿?

售货员:你人到了,可礼貌没到。

我为小品设置了一个问题:这个小品给你什么启示?通过讨论交流,同学们认识到礼貌的重要性,提高了自我教育的能力,使“友好交往礼为先”这个知识点内化为品德。

3. 故事情景

在讲七年级上册第九课的《防范侵害保护自己》框题时,我给学生讲了一个这样的故事:小佟第一次独自出远门去姥姥家过暑假,站在这座陌生城市的十字路口,放下旅行包,四处张望。一辆风驰电掣的摩托车停在她身旁,车上的男青年问:“怎么啦?我可以帮你吗?”小佟怯生生地问:“请问人民路怎么走?”“正好同路,我送你。”男青年说着拿起小佟的旅行包,给了她一个头盔。摩托车载着小佟驶向前方……

讲到这里,我设置了一个悬念:“根据你的想象和猜测,给这个故事续写结尾,并说出你设定这个结局的理由。”故事和悬念的设置有助于他们发挥想象力,启发创造性思维,强烈的道德情感体验促使他们做出正确的行为选择,从而提高了创新、道德行为能力。

4. 模拟情景

模拟情景就是根据教学目标,有意识地创设一种教育环境或氛围,帮助学生在这种情景下形成心理共鸣,产生美好、高尚的道德情感,得到人格的完整发展。例如在讲八年级下册第四课的《肖像和姓名中的权利》框题前,我编写了刘翔状告《精品购物指南》侵犯其肖像权的模拟法庭演示稿,指导学生模拟当时的情景,并借用学校的摄像机把模拟庭审过程摄录下来,在课堂上播放。我提问:“《精品购物指南》侵犯了刘翔的什么权利?”“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该怎么办?”这样做把复杂的庭审过程简单化,方便学生了解,也有助于教师有效控制课堂教学的时间和节奏。

5. 竞赛情景

在讲八年级上册第四课的《我知我师 我爱我师》框题时,我设置了一个课堂辩论比赛:“计算机多媒体与网络信息技术能否取代老师?”通过辩论,学生深刻地认识到,老师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辩论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自我教育的能力的过程。

6. 问题情景

在讲七年级下册第八课的《善用法律保护自己》框题时,我设置了这些问题情景:“你的爸爸要求你中途辍学回家干活。”“网吧老板对你说:‘小朋友,进来玩玩,我们这里包吃、包住,价格优惠。’”在思考和讨论过程中,学生运用课本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和道德行为能力。

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范文第5篇

刘黛琳 人民美术出版社美术教科书副主编

作者简介 常锐伦,男,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邮编:100048。

刘黛琳,女,中学高级教师,北京西城教育研修学院,邮编:100034。

人民美术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的编写组由美术教育专家、各级美术教研员、一线优秀教师,以及教材中心资深编辑组成;教科书的框架严格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精神,群策群力产生。这套教材自2001年开始,陆续在全国二十几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展开了实验,从实验地区近十年的反馈情况来看,使用效果良好。

2011年,教育部颁发了修订版《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人民美术出版社教材分社遵照“新课标”的要求,并结合过去十年中对学校实验人美版美术教科书的情况所进行的调研,对2001年版义务教育美术教科书进行了全面修订,力求使修订后的教科书体现“新课标”的精神和主旨,更加适合学校师生的教与学。修订版教科书已于2012至2013年通过教育部审定。

本文拟就人美版修订教科书的编辑指导思想和教学思路做一个说明,以帮助教师从宏观上把握这套教科书的脉络,从而更好地理解和使用。

一、修订指导思想与目的

“新课标”颁布以后,我们以认真和负责任的态度重新审视2001年开始实验的这套教科书,对照“新课标”检查所有教学内容和教学思路,希望通过精心修订使教科书符合“新课标”的精神,同时摈弃经十年教学实践检验出的不足,提升教科书质量,使其更能顺应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最大程度地满足国家和民族对育人的最新需求。

本着上述宗旨,我们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对教科书进行了修订。

(一)以“课程目标”为准则,确立修订指导思想

教材编写内容的选择与构建由课程目标决定,目标与内容互为因果关系。从培养目标角度看,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是以提高公民美术素质为目标进行的普通美术教育,是提高全体学生(普通公民)基本美术素质的教育。

经研究,我们将公民美术素质归纳为三个方面,即经过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学习,学生可以达到:能知晓和享受人类创造的美术文化;能以美术语言进行表达;能美化自己的生活和环境。这三个方面既体现了公民应具有的美术素养,也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美术的根本目的。

根据上述目标和“新课标”规定的四个学习领域构建学科教学内容,并在教科书中予以呈现.是本套教科书修订的指导思想。

(二)根据“新课标”精神,确立修订目标

修订指导思想和学科教学目标的确立为具体修订工作把稳了舵。具体修订目标有这样几个方面:

1.在“欣赏·评述”学习领域中,以认知人类创造的美术文化为前提,加强教科书对民族美术遗产的呈现,同时注重世界美术遗产的呈现,在内容方面摆正民族的与世界的之间的关系。有效提高受教育者的感知和欣赏能力,培养公民的审美品位和人文素养。

2.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学习中,适当加强学生造型能力的培养。在“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领域的课业设计中注重实践性和有效性,以求更实际地提高受教育者的创造力和表现力,为公民形成终身必备的美术造型基础服务。

3.力求使教学内容更能体现且紧跟时代、社会和科技文化发展的步伐,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感受社会和时代中新的气息,了解新的科技文化,对美术学习与社会、文化发展的关系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使学生能知晓美术与社会、科技、生活,以及其他学科的紧密联系,从更广泛的文化层面中认识美术学习,了解美术学习的重大意义,从而保持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4.对不同地域、不同程度学生的学力给予更多关注,在“学习建议”中设计多层次的学习活动内容,有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5.学习内容的选择更多地考虑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使他们能从中体验到自己动手美化生活的乐趣,理解美术学习对于提升自身生活情趣的作用和意义。

二、对于教材框架结构的修订

依据“新课标”精神,此次修订在保留原基本框架的基础上进行了重新梳理,使其既不失原有特色,又焕发新的光彩。

(一)保留原“欣赏·评述”领域每册的通栏大图欣赏。如:五年级下册的通栏欣赏享利·摩尔的作品《着衣母婴卧像》。这件现代雕塑作品以简练、概括的手法塑造了一对母婴形象。让学生感知,虽然这件作品与以往学习的写实手法不同,但同样歌颂的是母子间的亲情。中学保留了美术基础理论课,并对某些课进行了调整或重编。比如:依照“新课标”精神,新增中外美术流派介绍,使知识结构更加完善。

(二)保留原“造型·表现”领域的手绘线图系列课,但进行了分解重构,使知识更加系统,并注意了与其他线造型课业的有机联系。如:在九年级上册第2课《线条的艺术表现力》设“速写练习”,随后就安排了第4课《丁笔花卉》,将线造型知识进行拓展延续。

(三)将原“设计·应用”领域的色彩搭配系列课,按色彩知识系统重编,突出了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方法的掌握,注意了学生的审美取向,更加顾及小学与初中知识的衔接。改后纳入“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四)保留并加强原“造型·表现”领域的国画系列课,在内容编排上更加注重传统技法的学习。如:五年级下册连设两课“花鸟画”专题,设一课“山水画”专题——《山水画》,以及一一课表现人物的《有特点的人脸》;九年级上册设了《工笔花卉》等课。

(五)在“设计·应用”领域新增J创新思维训练系列课,强调设计意识和创造意识的培养及训练。

(六)保留原“综合·探索”领域的大单元课,凋整、重编部分课业,使之更加系统、合理,并且强调对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学习和传承。如六年级下册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的“综合·探索”单元系列课,其中设有《剪纸中的古老记忆》《绣在服装上的故事》《复制与传播》等课。又如八年级下册以美术遗存为主题的“综合-探索”单元系列课中设《关注身边的美术遗存》《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以及《美术遗存的保护与传承》等课。

(七)中学在每册教科书的后面,依照不同的美术门类,分别新增选修课各一课。这样,6册书纵向组成一个新的系列,系统学习各门类作品的鉴赏方法,以便与高中欣赏模块形成紧密的衔接,如匕年级上册的《如何欣赏绘画作品》。

(八)在每册教科书选修课后新增了一个综合练习课,回顾该册主要知识,强化了知识的复习和巩固。

(九)中学在每册教科书的最后一页增加“知识链接”内容,给出课内难以呈现的相关知识,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同时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有利条件。

(十)降低课业难度。每课的“学习建议”都分出层次,使不同能力的学生都可以很好地完成作业。考虑到一些欠发达地区的实际条件,对原来的电脑美术课业内容不作硬性规定,而是分散到一些相关课业中,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完成。例如:八年级上册中《柜架陈设的艺术》一课的“学习建议”,就有用电脑完成陈设效果图的作业建议。

三、修订版教科书的教学特色

(一)版面体现教学过程和学习方法

教科书首先要做到方便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修订后的教科书每课的呈现均体现出教学过程和学习方法。具体为开篇大图导入,主课文配合在侧。下设黑体字标出重点知识,以步骤图加配图注阐明学习方法或制作方法。“想一想”“练一练”“思考与讨论”“学习建议”等小栏日,均围绕本课学习的各种活动进行设计。

例如:七年级下册第一课《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开篇大图是齐白石所作的《虾》,作为导入主图,配合课文点明主题;下配小图,则是生活中的真虾。这样一来,对比分析,学生自然理解本课所讲的核心内容。

又如:八年级下册《色彩风景画》,用黑体字明确指出重点知识“色彩风景画的几种画法”;下面分为三个部分,图文结合,清楚地介绍了“扩画法”“改画法”与“写生法”的步骤及方法,一目了然。

(二)突出对民族美术遗产的热爱与传承

在整套教科书中,以大量具有视觉冲击力和艺术内涵的美术作品来引发学生对民族民间美术的兴趣,由兴趣而产生学习动力,进而产生热爱和传承的责任感,培养学生的民族审美情趣。例如小学部分选用的农民画《花狮子》、中国画《冬日婴戏图》、剪纸《生命花树》等,都凸显了这一特点。中学每册通栏欣赏大图选用《敦煌莫高窟》《秦始皇陵兵马俑群》和《捣练图》,并从原来的每年级下册调至上册;中国画系列课程贯穿了全套教科书;整合了突出体现对传统美术文化尊重的八年级下册和九年级上册的两个“综合-探索”大单元,包括《我们身边的美术遗存》《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美术遗存的保护与传承》《走进民间美术》《戏曲美术》,以及《民间工艺品制作》等。即便在基础练习和理论课中,也刻意安排了民族民间美术的内容,如:色彩系列课中的《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以及理论课中的《继承和发扬中国美术的优秀传统》等。

(三)注重知识结构的科学合理,精心安排横向与纵向的联系

为使所有学习内容的安排更加系统、科学,全套教科书的结构安排注意了由浅入深、反复加强的原则,精心安排横向、纵向的联系和小学、中学的衔接。中学阶段强调了造型、色彩、设计和欣赏的递进和内在联系,适当增添了自学内容。例如手绘线图表现的方法实际上从一开始就出现在一年级下册《我们身边的线条》一课里,不过是充满童趣的自由表现。从七年级上册的平面表达,到八年级下册的多视角表达,体现了循序渐进的原则。而九年级上册的《线条的艺术表现力》和《速写练习》以及《工笔花卉》,实际上是对线条艺术表现研究的发展和延续。

又如中国画系列是从三年级下册的两课《彩墨游戏》开始的,引导孩子在宣纸上玩水、墨、色,从中初识水墨变化。从七年级下册的《中国画的笔墨情趣》《写意花卉》,到八年级上册的《中国山水画》《中国画的形式美》,再到九年级上册的《工笔花卉》,涉及工笔、写意技法,山水、花鸟题材,以及用笔用墨和形式美,使学生能通过随堂欣赏佳作并亲手动笔体验,感受民族传统绘画的魅力。对学生来讲,这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相对完整的中国画学习。

(四)内容选择更加贴近学生生活

教科书内容的选择关乎学生学习的成效,受学生喜爱的课业无疑可以取得较为理想的学习效果。我们在选择课业内容、安排学习活动、确定欣赏作品时,都从学生心理、生理特点出发,选择学生乐于接受、易于把握的形式和内容,力求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达到预期的学习目的。例如四年级下册的《用彩墨画鱼》《动物的脸》,都十分有趣,很能吸引学生。七年级上册中,《大家动手做条龙》《发现与创造》《生肖的联想》《大自然的色彩》《色彩与生活》《设计吉祥物》等课,都是情趣盎然、富有生气的内容,学生可以在愉悦的氛围中开展学习活动,增长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又如:七年级下册《学习服装的色彩搭配》、八年级上册家居主题的“综合·探索”单元,以及九年级下册《设计与生活》等课,都是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设课,让学生在熟悉、亲切的内容里学习设计,了解设计与自身生活的关系,强化学习美术、让生活更加艺术化的概念。

(五)新增创新思维训练课业

为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本次修订,中学全新增加了创新思维训练课业。例如七年级上册《生肖的联想》、七年级下册《几何形体的联想》以及九年级上册《从二维到三维》,利用这些饶有趣味的课业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大胆创造,同时也增强立体思维和立体表现的能力。

(六)体现时代感,将新科技引入教科书

本套教科书全新引入过去从未出现过的《展览展示》课,拓展了教学内容,也为学生当前学习和未来工作中都会遇到的布展工作积累了知识。

在九年级下册中出现的《艺术与科学》一课中,涉及很多现代科技知识,比如国家游泳中心采用的新型钢膜结构体系、新媒体艺术以及电子纸,传递出科技进步的信息。《设计与生活》一课把生活用品中包含的设计因素解剖给学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现代生活中“设计与人、设计与生活、设计与科技的关系”。引导学生对集科技成果、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为一体的设计产生兴趣。

四、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结合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

教科书严格依据“新课标”精神,为教学提供了可靠的知识结构。美术教科书是知识的载体,是静态的,教师应当从静态的文本出发,将美术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学习活动联系起来,生动活泼地组织教学。不能照本宣科,生硬使用,更不能满堂灌。而是要吃准“新课标”精神,站在“新课标”高度,灵活运用教科书,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让教科书更贴近学校和学生实际情况,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最好的作用。

(一)因地制宜选择材料、设计学习活动,用活教材

教材的呈现既要做到版面精美、内容活泼,又要考虑教学实际,尤其是在不同地域使用的可行性。选择内容和操作既要顾及城市学校,也要顾及农村学校。例如:三年级下册既有《蛋壳造型》,又有《卵石动物造型》课。大城市的学生不容易找到卵石,更不容易找到适合动物造型的卵石。教师完全可以用蛋壳代替卵石:第一节课在蛋壳上彩绘造型;第二节课再按教科书上的方法粘贴装饰。农村,尤其山区的小学则可方便找到卵石,不妨将卵石造型上成两课,造型内容既可为动物造型,也可为人物造型,或依卵石形状进行适形造型。还可因地制宜,用小瓶小罐做载体进行彩绘或装饰,也会取得非常可爱的效果。切忌要求学生一定准备教科书上出现的材料,给实际操作带来不必要的困难。又如九年级下册的《体育场馆设计》,在“学习建议”中明确指出:“画一幅体育场馆外观设计图,铅笔画、钢笔画、色彩画等均可”;“自选纸、泥等材料,做一个体育场馆模型”;“利用电脑软件绘制体育场馆设计图或效果图”。给学生以充分的空间,自主发展。

(二)把握课业内容,熟练驾驭教学

教科书所涉及的教学内容,是教师施教的具体内容,十分广泛。对每项教学及相关美术技能,教师应做到“懂、会、熟”:“懂”,就是要先弄懂本课内容,搞懂教科书页面安排了什么,看懂版面上的图文呈现次序;“会”,则是本课内容要会、知识要会、技法要会,并且会讲、会画、会制作,还要会指导、启发学生,积极引导学生学习;“熟”,即熟练掌握教材内容和相关知识,并能够在此基础上熟练运用本课知识、技能进行教学。

在备课时,对教科书内容做到“懂、会、熟”,就能找准知识点,明确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设计好教学方案。熟练掌握各项技能技巧就能胜任演示和辅导,因此,教师的基本功训练可以说是没有止境的。

(三)深入理解“新课标”精神,准确把握教材脉络 用好教科书的关键是从整体上理解“新课标”精神,把握教科书整体脉络,只有这样才能找准教学目标。也只有目标明确,才谈得上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避免单一处理每个课业,割裂全套教科书的整体性和逻辑性。以中学色彩系列课业为例,是从学生生活实践出发,结合色彩基础知识体系设课,选择既符合内容需要,又符合学生审美需求的图例呈现知识。整个系列知识呈递进状态分布于各册,体现了基础性、知识性、科学性、审美性和连续性。接续安排相关色彩实践内容。例如:七年级下册紧随《同类色与邻近色》《对比色》和《色彩的对比与调和》三课色彩基础知识之后的,是《学习服装的色彩搭配》;在该课中,设计了色彩的协调搭配和对比搭配等练习,学生可以复习、运用前面所学的色彩基础知识。又如在九年级上册安排了《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除了在本课中设计了相关训练之外,紧接着安排《民间工艺品制作》课,学生可以在制作工艺品时实践前一课的色彩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