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物业节能工作计划(精选5篇)

  • 学校物业节能工作计划(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Key words: logistics engineering;undergraduate program;curriculum system;university characteristic 中图分类号:G7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2-0261-03 ―――――――――――― 基金项目:本文受2012年物流教指委项目(JZW…

学校物业节能工作计划(精选5篇)

学校物业节能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Abstract: Aiming at current situation about undergraduate program for logistics engineering specialty, this paper takes logistics engineering specialty of Shanghai Ocean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and analyzes the process of designing the undergraduate program for logistics engineering specialty. Our program is positioned clearly to meet the logistics engineering talent demand after comparing with logistics engineering of differen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other professional training ones and combining with the advantages of disciplines of our university. According to the planning and positioning, curriculum systems of logistics engineering specialty are built to embody school characteristics, to combine with the industry characteristics, to meet the needs of society, and to serve the local economy.

关键词: 物流工程;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学校特色

Key words: logistics engineering;undergraduate program;curriculum system;university characteristic

中图分类号:G7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2-0261-03

――――――――――――

基金项目:本文受2012年物流教指委项目(JZW2012083)和2012年上海海洋大学教学管理与教学改革项目(A-2600-12-0000-19)资助。

作者简介:李军涛(1974-),男,湖北荆门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物流系统优化与仿真。

0 引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作为 “第三利润源泉”的现代物流业在我国备受重视。但是到目前为止,设置物流工程专业的高校仅仅有72所[1]。由于各高校依托的基础千差万别,对物流工程存在着不同的理解,造成了人才培养目标不同,并且当前教学计划的制订有着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课程的设置有很大的重复性和零散性,因此有必要对物流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进行不断的探索与实践持续进行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

1 我国物流工程专业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高校物流工程本科专业办学中存在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

物流工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糊;课程体系中课程孤立,未形成课程群,缺乏系统;课程与教材不匹配;实践环节独立零散,不利于综合能力的提升。

1.1 物流工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糊 教育部高等学校物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于2005年12月,简称高校物流教指委)多次组织和指导有关专家学者对国内各高校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两个本科专业的培养方案的制定或修改提出了建设性的指导意见,然而,目前部分高校物流类专业缺乏对市场需求的调研,结合学校自身的特点及外在环境制定培养目标的定位,培养方向不明确,培养的学生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欠缺,导致学生毕业后岗位适应性差。

1.2 课程体系中课程孤立,未形成课程群 物流工程高校教学计划大都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及选修课组成。物流工程类设置课程门类较多,系统性欠缺[2]。没有紧紧根据物流工程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来确定其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的构建也往往按照知识点知识单元课程课程群专业课程体系这一路线图逐步构建的。这样所构建的课程体系过分注意了专业的知识点,而缺乏系统的整合,导致不同课程之间内容的重复。

随着设置物流工程本科专业高校数目的迅速增加,物流类教材建设步伐尤为加大,各出版社、各层次的学校、各层次的编著者、各相关专业均竞相制定不同名目的系列丛书,虽一时缓解了教学燃眉之急,繁荣了图书市场,但另一方面也造成良莠不齐,令人眼花缭乱的现象[3]。

1.3 实践环节独立零散,不利于能力的综合提升 虽然多数高校院校对物流教育越来越重视,但由于学校师资力量薄弱、实验教学体系不健全、教学手段落后、实验室投入不足,物流工程专业毕业生实际动手能力比较低,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过去,在相关的物流专业培养方案中,大多把实验环节设置在具体的专业课内。例如,物流信息系统、仓储管理、配送管理、第三方物流、运输管理等课程,每门课均设有6-8课时不等的实验课,实验教学显得很分散、不系统,没有形成循序渐进的实验教学体系,不利于学生综合实验能力的提升[4][5]。

2 物流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探索与实践

2011年上海市教委对我校物流工程专业进行了检查,为了促进我校“物流工程”专业建设,加强本科生的培养,利于学生就业,我们根据物流行业人才需求要求,集中调研、明晰定位,对“物流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以及课程体系进行了修订完善。在修订过程中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总结培养过程中的经验和不足,结合其他院校成功的经验,本着体现本校特色的原则,通过多次开会讨论,听取专家意见,制定了新的 2012级物流工程专业新的培养方案。

2.1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比较相关院校物流工程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确定明确的培养方向 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物流业的服务能力,加强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2010年全国现代物流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印发了《关于促进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意见》。《意见》指出,现代物流是提升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制造业是物流业发展的需求基础。要推动制造业物流需求社会化,鼓励制造企业整合优化业务流程,分离物流业务,创新物流管理模式。可见,加强制造业领域中物流的研究与发展对降低物流成本,快速响应客户的需求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

根据2008年物流教育指导委员会《关于物流工程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试行)》的指导性文件中,关于物流工程本科专业教学计划制定的基本原则及基本培养目标的要求,同时调研了物流工程专业发展比较成熟的高校:同济大学(定位:轨道交通物流)、上海海事大学(定位:港口物流)、西南交通大学(定位:铁路物流)、大连海事大学(定位:港口物流)以及大连理工大学(定位:制造业物流)。本着错位发展的原则,并结合学校定位和食品学科优势,明确了我校物流工程专业的定位:培养面向制造业、食品行业所需的应用型物流人才,使之具备从事物流装备设计与应用、物流信息集成与自动化以及物流系统运作与管理等三大能力。

2.2 课程体系中课程融会贯通,形成课程群 依据2008年物流教育指导委员会《指导意见》中有关课程的设置要求,以及我校《物流工程专业培养计划》中的定位,在对有关高校调研的基础上,我校把教学计划中的课程梳理分类整合为物流装备设计与应用、物流信息集成与自动化、物流系统运作与管理等三大能力培养的课程群。

课程体系的构建按照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专业课程体系课程群课程知识单元知识点这一路线图逐步构建,具体操作逆向进行。由此所构建的课程体系,完全可以消除不同课程之间内容的重复,也必将是一种比较优化的课程体系,从而实现对教学内容整体的优化。

根据物流教育指导委员会对专业课程的设置要求及我校培养计划中三大能力培养的要求,按照三大能力培养模块分别进行了梳理和调整。

①物流装备设计与应用能力培养:

调整后,新培养方案中支撑物流系统装备设计与应用能力培养的相关课程为:“机械制图”、“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物流机械制造技术”、“人因工程”、“计算机辅助设计”、“现代物流装备”以及“自动化仓储设计与运营”、“液压与气动技术”、“计算机绘图”、“食品包装技术”。学分:28,学时:448。

②物流信息集成与自动化能力培养:

调整后的方案中,支撑物流信息集成与自动化能力培养的相关课程为:“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C语言程序设计”、“工程数据库应用”、“物流信息技术”、“物流信息管理系统”、“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现代自动识别技术”、“控制理论基础”、“物流自动化技术”、“液压与气动技术”、“自动化仓储设计与运营”、“冷链物流”。学分:2时:464。

③物流系统运作与管理能力培养:

新的培养方案中,支撑物流系统运作与管理能力培养的主干课程为:“管理学概论”、“生产计划与控制”、“供应链管理”、“物流服务与运作管理”、“现代流通学”、“国际物流学”、“物流法律法规”、“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工程项目管理”、“交通运输工程”、“运筹学与系统工程”、“运输经济学”、“食品仓储与配送”。学分:29,学时:464。

结合三个能力的培养,调整后的培养计划中,专业及专业方向课程设置情况与教指委课程设置指导意见的对应情况,学科专业课程的调整也较好地满足了物流教指委对专业课程的设置要求,课程设置与能力培养的匹配度好。

在物流工程专业主干课程体系基础上,本着“体现特色”并与其他院校同类专业“错位培养”的原则,以及“社会适应性”的原则,依托学校在“食品科学”方面的优势和特色,对现行教学计划进行了修订,体现“食品冷链物流”学科发展特色,力求满足食品行业物流人才培养的需求。直接体现专业特色的主干课为:“食品仓储与配送”、“食品包装技术”以及“食品物流管理”,“冷链物流”。学分:6学时:96。

2.3 综合实验的开展能力的提升 物流是实务性和工程性很强的一门学科专业,因此学校的物流教育不仅要注重物流理论的传授、把握物流发展的脉搏,更要注重学生实际业务操作能力的培养。只有很好地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培养出真正满足社会需要的优秀物流人才。物流实验课程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科学地设定物流实验课程体系,并建设满足培养目标的物流实验室是其中的关键。新的培养方案中除了158学时的独立课程实验外,还有集中实践环节,包括“物流工程认知实习”(1周)、“金工实习”(2周)、“物流机械与技术课程设计”(2周)、“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综合设计实践”(2周)、“物流系统仿真”(2周)、“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课程设计”(2周)以及“物流工程毕业实习”(3周),“毕业论文”(20周)等实践教学内容,满足了三大能力的培养要求,同时满足了物流教育指导委员会对物流工程专业实践环节的要求。

同时加强建立实习基地,直接和专业相关的4个企业签约学生实习基地,加强了教学与实践部门的联系,在学生实习环节的过程监控与质量保障体系方面将进一步提高,切实达到实践环节的教学目标。

3 结语

目前,物流工程本科专业培养方案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深入研究。本文受物流教指委2012年基金课题(JZW2012083)的资助,上海海洋大学物流工程专业全体教师对物流工程培养计划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得到有关专家的肯定和鼓励,但物流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绝不是一劳永逸,应当根据时代市场的需要,与时俱进逐步完善实践,才能培养出符合市场需要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孙慧.物流工程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J].物流与采购研究.2009,(8):80-81.

[2]王忠伟,庞燕.物流工程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路径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1,(3):146-148.

[3]马建,李晓霞,胡大伟,王来军.物流类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及教材建设思考[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2):111-113.

学校物业节能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卓越计划;工程实践能力;生物工程;培养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4-0227-02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精神,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才强国等重大战略部署[1]。“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教育部针对高等工程教育问题实施的重大改革项目,以强化工程实践能力作为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核心,对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2]。如何创新实践教学模式,达到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是“卓越计划”参与高校面临和需要解决的问题。生物工程专业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的一门新兴综合性应用学科,培养的是应用型工程人才。本文结合当前高等工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现状,介绍了生物工程专业本科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构建的探索与思考。

一、生物工程专业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现阶段存在的普遍问题

1.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理念尚未得到根本转变。目前在我国应用型工科高校的工程教育中,理论脱离实践的现象比较严重,重理论、轻实践已成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普遍现象[3]。然而,在高校的生物工程专业中,不少教师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内轻课外”的错误理念,他们把主要精力放在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上,轻视乃至忽略实践教学。

2.工程实践平台建设薄弱。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其开展离不开实践基地的建设。目前国内高校生物工程专业的工程实践基地建设主要依靠校企合作模式,但企业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出于安全生产、技术保密、财力投入、人身安全等方面的顾虑,往往不愿意接纳学生实习,对联合共建工程实践基地的积极性不高,导致大学生参与工程实践的机会较少。

3.实习经费投入不足。生物工程专业大学生的实习实训是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能够提升学生的工程素养,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但当前大学生实习经费标准增长缓慢,实习经费投入不足,而物价水平攀升、实习项目增多、车旅费支出增大、企业收取实习费用等原因造成经费存在较大的缺口,使大学生实习经费严重不足。资金方面的限制使得很多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流于形式,效果欠佳。

4.专业教师队伍的工程实践经验和能力不足。近年来,许多青年教师加入到生物工程专业教师队伍中。青年教师学历高、思想活跃,为大学生工程实践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但同时也应该看到,这些青年教师基本上都是博士刚毕业,缺乏参与工程实践的经历,实践经验不足,指导工程实践教学环节有难度,还无法适应培养生物工程专业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需要。

二、生物工程专业本科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构建的探索与思考

1.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培养学生工程意识。“卓越计划”的工程实践教育要求彻底改变以往工程教育中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内轻课外、重研究轻设计的错误思想,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将实践性课程、教学环节和实践活动整合起来,使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整个过程,渗透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工科院校应根据社会需求,修订完善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突出强化学生工程意识,建立健全教学、实纲,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评价、监控体系和管理制度,为“卓越计划”的顺利实施创造条件和提供保障。

2.深化校企合作,共同实施人才培养。“卓越计划”是创立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企业由单纯的用人单位变为联合培养单位,校企共同设计培养目标,制订培养方案,实施培养过程,以强化工程能力与创新能力为重点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校企深度合作能使企业和学校双方互利共赢:高校听取企业的意见,使教学更贴近生产实践,培养出更适合企业要求的工程技术人才;企业的工程实践缩短了学生适应企业工作的时间,享有优先录用优秀学生的权利,通过参与学校的教学过程,提出企业生产的技能标准和用人要求,满足企业人才需求,获得持续的人力资源。

大连工业大学生物工程专业结合自身的专业特色,选取行业优势强、特点突出、合作关系密切的企业作为卓越计划的合作实施企业,成立了大连工业大学―华润雪花啤酒有限公司、大连工业大学―金士百啤酒有限公司、大连工业大学―百威英博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其中大连工业大学―华润雪花啤酒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已申报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并通过了首轮评选。在联合共建校外工程实践基地的基础上,大连工业大学生物工程专业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协商研讨、科学制订“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方案,突出了以下特点:(1)培养目标更加明确、具体;(2)实施“3+1”人才培养模式,即3年的校内学习+1年的企业实践过程;(3)重构课程体系,减少课堂理论教学,增加实践教学,侧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专业特色,教学内容更加面向轻工发酵行业;(4)采用“双导师”制,突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大四的学生在企业完成毕业设计,校企共同完成对学生的考核。

3.建设校内小型模拟生产线,为学生切身参与工程实践提供机会。现代化的生物工程企业往往连续化生产,设备多为自动化,学生到工厂的实习很难获得在生产线上亲自动手操作的机会。为了给学生创造更多切身参与工程实践的机会,大连工业大学生物工程专业参照啤酒企业的工业化生产线,建立了校内微型自酿啤酒生产线,其生产工序、设备、工艺控制与啤酒工业化生产基本一致。生物工程专业学生有机会到微型自酿啤酒生产线上动手操作,真正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提升学生的工程素养,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

4.建设配套师资队伍,提升教师工程素质。教师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卓越计划的实施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工程素质。大连工业大学着力提升教师工程能力素养,制定了《工科专业教师工程实践制度》,规定专业教师必须到大中型企业进行工程实践活动,这些政策的实施使生物工程专业教师积累了丰富的工程实践经历。除了提升校内教师工程素养外,工科院校还应该充分利用企业中的人才资源,聘请具有丰富工程经验的企业技术专家和高级管理人员作为兼职教师,为学生授课,承担教学工作,真正做到“本专业教师走出去”和“企业专家请进来”,逐步建立起一支理论和工程实际相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以适应培养生物工程专业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需要。

三、大连工业大学生物工程专业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实施效果

大连工业大学生物工程专业在2008年与华润雪花啤酒(中国)有限公司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充分利用自身良好的专业基础和办学条件,同时发挥知名企业的优势,对学生进行校企联合培养。2011年该校生物工程专业获批国家“卓越计划”试点专业后,学院总结了与华润雪花啤酒(中国)有限公司的合作经验,充分利用专业优势,积极吸引更多的企业参与进来。在2010年与金士百啤酒有限公司、2011年与百威英博啤酒(中国)有限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目前已逐步建立了校企联合人才培养的新机制,进一步发挥了企业在工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加强和规范了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建设、运行和管理,提升了学生的工程素养,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的工程技术人才。大连工业大学生物工程专业获批国家第四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四、结语

“卓越计划”的总体要求是“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理念,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有工程师资质的高素质人才。生物工程专业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必须深化校企合作,加强校外工程实践基地的建设,创新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机制,强化工程训练的内涵建设,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朱泓,李志义,.高等工程教育改革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6):68-71.

学校物业节能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校企合作;企业资源计划;实训教学平台

企业资源计划简称ERP,是一种主要面向制造行业进行物质资源、资金资源和信息资源集成一体化管理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将企业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三大流进行全面一体化管理。一般的管理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生产控制、物流管理和财务管理。这三大系统本身就是集成体,它们互相之间有相应的接口,能够很好的整合在一起来对企业进行管理。

1基于职教集团的ERP课程建设的整体构架

目前,职业院校的ERP课程教学与ERP系统的研发企业没有实现有效的联动机制,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因此,高职院校与ERP研发企业共建ERP的实践教学体系,显得尤为重要与紧迫。通过ERP系统模拟学生认知的事物,例如电子产品、交通工具、食堂餐饮等进行学习应用,教学上采用互动、分组协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度。

2ERP课程建设方案设计

ERP课程教学体系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层次性和仿真性,但是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ERP实践教学过程中,其仿真性难以替代真实的企业经营;物流专业教师企业实践经历欠缺;实践教学的评价系统也存在不足,难以客观地评价实训效果。

2.1整体认知部分

场地选择:ERP实训室、校办工厂。目标:整体介绍ERP系统的功能,引入ERP系统的意义、ERP管理的方面,ERP的概念与作用,让学生对ERP达到概念的认知[1]。方式:采用对象模拟的方式,教师作为电脑主机的需求方进行采买,学生作为生产方进行供货,从销售模块入手,模拟销售合同签订,现场拆解电脑主机,模拟产品结构展开,以ERP管理为主线,整体说明ERP管控的关键节点和作用,让学生从具体实例中提高对ERP的认知。

2.2各功能模块部分(以下列三个模块为例)

1)销售管理模块部分(ERP对学生交往能力的培养)。销售模块在企业的生产活动中,担任着成品的输出节点角色,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在食堂的售卖窗口打饭的过程,如果将学生模拟为食堂工作人员,主要是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场地选择:ERP实训室。目标:主体体现为与他人交往交际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从ERP的角度学习如何管理需求方的信息,如何管理需求订单,如何发运需求的物品等知识点。方式:将学生分为2组,一组为供应方,一组为需求方,通过分组,让两组学生进行沟通,ERP的销售人员在系统中,逐一对另一组人员的信息进行录入,通过信息的录入,可以让学生有计划,——————————————作者简介:周晓杰(1972-),女,辽宁沈阳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物流工程、高职教育。有步骤,有规则的模拟企业的销售工作,并在实践的模拟中,完成ERP销售模块知识的学习[2]。2)任务管理模块部分(ERP对学生管控能力的培养)。ERP的任务管理模块,主要是针对企业的自制任务进行管理的功能模块,通过这一功能模块的学习,既能够让学生了解企业生产的过程,又能提高学生日常的管控能力。场地:校办工厂。目标:在校办工厂中,模拟企业的生产活动,让学生认识企业的生产是如何进行的,如何去管理各项任务,如何下达分配工作任务,如何接收任务去工作等知识,利用ERP软件如何省时省力的完成任务的全方位管控。方式:以模拟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在游戏中进行角色扮演,进行任务的管理、分配、报工等操作,规范各类操作,让学生在游戏中建立协作、沟通的概念,共同完成生产任务的各个管理环节。3)车间管理模块部分(ERP对学生组织能力的培养)。企业的生产计划总体分为三级,即三级计划体系:生产主计划、作业计划和班组计划,车间管理管理模块用于管理车间作业计划和班组计划。场地:ERP实训室、沙盘演练室。目标:学生通过ERP系统的实操和演练,达到:首先,理解企业三级计划体系和各级计划间的关系;其次,加深理解产品明细数据、工艺数据和三级计划体系的关联;方式:设定三级计划体系情景。教师作为企业管理者,学生分为多组模拟企业生产计划部门,编制三级计划。以“物料需求计划自动生成”功能,培养学生学习、理解如何依据产品结构分解出自制件投制计划,即车间作业计划;以“车间任务自动生成”功能培养学生学习、理解如果按工艺数据产生工单,即班组计划[3]。

3结束语

基于校企深度合作的ERP实践教学体系,结合了装备制造企业典型生产制造流程上下游供应链管理模式,在职教集团模式下,校企共建产教融合的ERP实训室,实现了整门课程的校企合作研发、校企共同授课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借助信息化手段实现以生产计划管理为核心的信息管理系统平台,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执行能力,整合企业优势资源,增强部门间的协同能力,实现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叶凤云,王涛.ERP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西部素质教育,2016,2(2):59+61.

[2]孙忠敏.高职船机修造专业ERP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建构研究[D].山东大学,2013.

学校物业节能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校机房;科学;行政管理;管理人员

行政管理是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无论是哪个行业,那种职业,其行政工作千头万绪。要管理社会各种公共事务,需要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和法学等学科的专业知识。行政管理学就是综合了这些学科的基本知识,自成体系,形成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笔者在临沧师专从事机房的管理工作,尤其觉得行政管理对我们开展工作影响极大,特别是科学的行政管理对提高机房管理工作实绩至关重要。为此,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从以下几个方面简要谈谈对高校机房的科学行政管理。

一、提高机房管理人员工作效率方面的科学行政管理

高校机房的管理涉及课程教学过程中的管理、课后的设备管理、维护维修等管理任务。许多高校机房管理分工越来越细,越来越明确,相应的管理人员也就越来越多,甚至造成管理岗位设置不合理,所以科学的行政管理对高校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科学的行政管理能合理安排管理人员的工作时间,使管理人员人人有事可做、责任到人,最终将高校机房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任务有机地结合起来。那么,如何将提高高校机房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任务有机地结合起来呢?那就需要科学的行政管理。

1.制作一份便于实施的工作计划。对于平时的日常管理工作,应先制定一份工作计划,计划在先,心中有数才能使工作有条不紊。wWw.133229.COM高校要有机房管理的工作计划,无计划工作是盲目的、无目的的,是不允许的。对于高校来说,制定机房管理计划的依据是机房的教学计划或机房的课程表。制作计划的周期定为一个学期,但应将机房管理的计划分解为日计划和周计划。因为高校教学是以周为周期安排的,而机房设备故障却呈现出临时性,设备维护需每天进行。每个工作日结束的前半个小时,先盘点当天计划的完成情况,并整理第二天计划内容的工作思路与方法。一般来讲,机房管理人员会尽力完成当天的工作,因为当天完不成的工作将不得不延迟到下一天完成。这样必将影响下一天乃至本周的整个工作计划,从而陷入明日复明日的被动局面。在制定日计划的时候,必须考虑计划的弹性,不能将计划制定在能力所能达到的100%,而应该制定在能力能达到的80%,这是由管理者的工作性质决定的。因为,管理者每天都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如上级临时交办的任务。如果每天的计划都是100%,那么,在完成临时任务时,就必然会挤占已制定好的工作计划,原计划就不得不延期了。久而久之,计划就失去了严肃性,机房设备不能及时修复,将大大影响机房的使用。

2.将管理工作分类。分类原则主要包括轻重缓急原则、相关性原则、工作属地相同原则。轻重缓急包括时间和任务两方面的内容。很多时候管理者会忽略时间的要求,只看中任务的重要性,这样的理解是片面的。相关性主要是指不要将某一件任务孤立的看待。因为管理本身是一项连续性的工作,任务可能是过去某项工作的延续,或者是未来某项工作的基础。所以,任务开始以前,应先向后看一看,再往前想一想,以避免前后矛盾造成返工。工作属地相同原则指将工作地点相同的业务归并到一块完成,这样可以减少因为工作地点变化造成的时间浪费,这一点对现场管理人员尤为重要。如果这一点处理得好,可避免在现场、自己的办公地、其他部门以及其他教师之间频繁接触,既节约了时间,又提高了工作效率。例如我校为了节约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对机房管理人员进行了分类,把机房管理人员分为课间值班人员、设备维护维修人员、设备管理人员等多种类型;同样,管理人员也分为基层管理员、中层管理员、高层管理员等多个级别,且各级别的分工不同、工作性质也不同,但都具有专业性等特点。

3.按时完成计划内的工作。管理人员在接受工作任务的同时,都被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常常将时间与质量两个基本要求贯穿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作为管理者,将任务完成的时间定在提交任务成果的最后一刻是很不明智的,这与上面提到的计划的弹性是一脉相承的。因为,事情不会一味按个人主观设定前进,当应提交的任务与临时的事项冲突时,就只能选择其中一项,不能二者兼顾。一个能按期按质完成工作任务的管理人员,即使不是天天加班加点,终日忙忙碌碌,也会让主管觉得你是一个让人放心的人,他不会天天追问你的工作进度如何。例如临沧师专教务处每个学期制定使用机房的教学计划,并将计划分解到管理机房的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和信息科学与技术系。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和信息科学与技术系根据学校机房的基本情况以及教学的实际需求制定机房使用计划和机房管理、维护维修计划。机房管理员和机房高层管理员各尽其责:机房管理员按照上述两种计划,对机房进行课程教学过程中的管理、课后的设备管理、维护维修;机房高层管理员对整个机房管理工作进行追踪、检查,评价效果,并要求管理人员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各自的管理任务,为师生提供满意的服务。

4.监督过程管理。因为高校机房管理工作涉及各个教学系、教务处、后勤管理处等多个部门或是岗位。由于这项特定的工作有很多中间环节,增加了协调的难度,所以管理人员在组织某项工作时往往只偏重于自己本身所应完成的职责,将工作传递到相关工作部门与工作岗位之后便听之任之了,这样就出现了工作总是不能按时完成的状况。在检查工作结果的时候,所涉及的中间环节会各自抱怨给予他的时间太短了,或者是某个中间环节耽误的时间太久了等等,而工作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你没有如期按质按量完成工作,你的工作业绩等级被打了折扣。所以作为一名高校机房的高层管理者,要把握工作的完整性。在事先给定各个中间环节完成工作量的同时,要经常关注他们完成的质量与进度,以避免其中的某个或是某些环节影响整体工作进度;要监督中间环节处理者按你的要求及时完成分管任务,这就应实实在在地进行过程管理。高校机房应实行首问负责制,设置分管校领导、主管部门负责人、机房管理负责人和机房管理员,形成层层管理模式,让一级管一级,一级监督一级,自上而下,抓好细节督促,哪一个环节出现的问题,就追究哪一个环节管理者的责任,通过这些有效的科学管理,大大提高了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因为对于过程管理的方法研究是永恒的,所以每个人只有有效地利用自己的时间才能有效地提高自己的绩效。

二、节约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方面的科学行政管理

科学的行政管理要在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的同时节约大量的物力和人力。如果高校机房的行政管理缺乏科学性,不利于充分利用和合理调配高校的人力、物力、财力、技术等资源,不利于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开源节流,那将会造成高校人力和物力的浪费。所以提倡科学的行政管理,可以节约大量的物力和财力。高校要充分挖掘和最大限度地利用本校现有的人力、物力等各种资源,提高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开源节流。科学的行政管理往往根据高校实际发展需要经常进行更新、变招,因而带有很强的灵活性,比较能符合时代的发展和高校的实际。例如临沧师专一方面根据本校的规模、学生的数量、机房的数量确定机房管理人员的职数,制定人才引进的方案,出台引进高素质人才的政策,采取可行的措施引进计算机水平高、能力强、维护技术实力强、有可塑性和发展潜力的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作机房管理人员;另一方面通过业务进修和培训、外出参观学习、与同行交流等形式不断培养机房管理人员。这样,合理配备和培养了机房管理人员,实现机房管理人员少而精。除此之外,不断完善和改进一些相关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模式,使之变得精练、实用、简结、便利、省时、省钱,讲究勤俭节约,反对大手大脚随意浪费,如设法修复硬盘、主板、键盘等配件,反对一旦出现故障便即刻扔掉,不作任何故障处理而立即更换新配件的浪费做法,为学校节约了大量购买配件的资金。采用这种规范性的行政管理,可以节约大量的物力和财力。

三、合理使用机房方面的科学行政管理

行政管理的功能之一是行政部门协调单位内部各部门间的关系,这种对各部门间关系的协调,是以对计划的分工执行和控制为基础的。在执行计划控制的过程中,行政管理部门应该对各部门的计划执行情况和进度进行协调,以调整单位的整体计划的实施。同时,还应该对各部门在执行工作计划的过程中、日常事务上所发生的矛盾冲突进行调解,使单位各部门之间能够团结和协调一致,维持单位的稳定和正常运行。在高校机房数量不足、机房使用率过高的情况下,更需要科学的行政管理来协调好学校内的各种关系,这种协调就是理顺学校内部的各种关系,如部门间的关系、机房管理者之间的关系、教师之间的关系、上下级间的关系等,也就是正确处理机房管理部门内外各种关系,解决冲突,促进协作,将所有力量都集中到实现组织目标的轨道上来。使各个环节紧密衔接,各项活动和谐地进行,让各自为政、相互扯皮、不顾组织整体利益的现象大大减少,从而极大地提高组织的效率,为机房正常运转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促进机房管理目标的实现。例如临沧师专在机房数量严重不足、机房极为紧张的情况下,对机房的使用进行科学的行政管理:一方面做好学校各部门、各教学系的协调工作,缓解多个部门同时使用机房的矛盾冲突;另一方面是做好机房管理人员、计算机教师的协调工作,使他们之间相互协调、配合。通过协调,很好地处理和利用冲突,发挥冲突的积极作用,并使部门之间、人与人之间能够相互协作、很好地配合,理顺了学校内部的各种关系,使机房有合理的分工,然后再根据教学、培训、考试的实际需要以及使用的课程和时间,合理安排机房的使用日程,完成了教学、培训和考试任务,让管理出成绩、见成效。

四、缓解机房紧张方面的科学行政管理

可以说,多数边疆高校由于资金匮乏,机房建设投入的经费较少,建设的机房数量不足,机房非常紧张,难以满足教学的实际需求。在这种情况下,高校要树立成本控制的理念,采取一系列增强管理成本意识、提高成本效率的管理措施,使学校在无法投入大量资金建设机房的情况下保证机房满足教学需求。这既能减少成本开支,又能使机房教学顺利开展。例如临沧师专机房管理人员想方设法,根据本校机房的电脑配置和设置,采取两种适用的技术措施:一种是使用双操作系统。即在一个硬盘上安装两个能完全隔离的操作系统,其中一个是教学系统,用于学校计划内的教学,另一个是考试系统,用于校内外各类培训和考试;另一种措施是使用双硬盘并对硬盘进行合理的规划。比如一台电脑同时安装80g和40g的硬盘各一块,80g的盘硬作教学盘用于平时教学,考试时把硬盘转换到40g的考试盘上进行,考试结束时再转回教学盘。通过使用双操作系统、转换双硬盘等方式,将用于学校计划内的教学与用于校内外各类培训、考试的机房分开,这样一来既不耽误考试也不耽误教学,还大大减轻了机房管理人员重新做系统的麻烦,缓解了机房紧张的现象,保证了机房教学如期完成。

总之,行政管理必须实现最大限度的科学化。而要想实现科学的行政管理,最重要的一点是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每所高校的资金情况不一样,建设的机房数量和设备配置不相同,需要使用机房的课程数量也不一样,要让机房在高校教育教学中充分发挥作用,就要根据学校的基本情况制定相应的科学管理模式,研究科学的管理方法,只有这样才会有不竭的动力。

参考文献

[1]王绪君.管理学基础[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

[2]齐明山.公共行政学[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

[3]萧鸣政.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

[4]郑志龙,刘卓芳,杨朝聚.行政管理学[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

[5]王浦劬,燕继荣.政治学原理[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

[6]张成福.行政组织学[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8

[7]王勇.学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的若干经验[j].上海电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3(i):51~52

学校物业节能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校 节约型校园 指标体系

高校是资源占有大户、也是资源消耗大户,还是传播节能新理念、创造节能新技术、研发节能新产品的重要基地。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也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1.建设节约型校园的任务

建设节约型校园的任务是学校在办学过程及校园设施建设中遵循科学发展观,以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环境保护为目标,营造节约型校园氛围,培育节约型校园文化。建设节约型校园的主要任务包括五个方面:

1.1健全节约型校园制度

学校成立节约型校园建设领导小组,制定节约型校园建设工作方针,指导节约型校园建设,组织协调和整合各学院、各部门的教学资源,为节约型校园建设提供保障;完善节约型校园建设管理制度,建立项目审查、运行监管、节约采购、需求管理、节能奖惩、考核评价等制度,不断提高节约型校园管理水平和资源使用效率。

1.2制定节约型校园规划

新校区建设和既有校区改造,要依据《关于加强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管理的实施意见》文件要求,在编制节约型校园规划中做好四项工作:一是校园规划;二是设计新建建筑节能标准;三是改造既有建筑;四是绿色施工。

1.3节约型校园监管

根据《高等学校校园建筑节能监管系统运行管理技术导则》、《高等学校校园设施节能运行管理办法》等文件精神,楼宇建筑要采取节约专项措施,利用节能智能化监控平台,使节能制度与能耗管理并重、节能教育与考核监控并举、节能设施与师生行为并行,发挥经济杠杆调节作用和奖罚分明的激励作用。本着“谁使用、谁管理、谁付费”的原则,对水电等能源实行指标化分配,建立学校、学院(部门)和个人合理分摊费用机制,建立和完善节约型校园建设长效机制,挖掘水、电、气等资源的使用潜力,充分调动各单位当家理财积极性。

1.4智能化监控平台建设

智能化监控平台不仅具备普通监控平台的功能,而且将“智能视觉”的新概念引入了大型监控平台来,让“智能视觉”从概念和设计进入实际应用。智能化监控平台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对视频信号进行处理、分析和理解,在不需要人为干预的情况下,通过对序列图像自动分析对监控场景中的变化进行定位、识别和跟踪,能在异常情况发生时及时发出警报或提供有用信息,有效地协助管理人员处理电耗、水耗、油耗、气耗情况,进行能耗分析,为实行能耗运行管理和节能改造提供依据。

1.5推广新技术节能

推广和使用太阳能和绿色照明等新能源、新技术,扩大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范围,采用节水节电器具和设备,将非节电灯管更换为高效节电灯管。做好校园中水回收利用工作,建设雨污分流工程和中水蓄水池,全面提高污水处理,提高中水回收利用能力。对校园地下水管网线进行水平衡测试,通过普查,全面掌握地下水管网的运行情况,结合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的改造,实现地上地下统筹协调、地下管线统一布局、埋深按照行业规范、质材按标准配置 、排列和走向有序,使地下管线符合住建部规定要求。

1.6落实行为节能

鼓励和支持节约型校园学生志愿者队伍,巡查、监督并制止能源浪费现象,将广大师生节能行动纳入行为规范,适时开展节约型校园评比,对节能成绩显著者进行奖励,对浪费行为实施处罚。从建设节约型校部机关开始,减少各项日常开支,特别是控制“三公”经费支出。坚持大宗物资、设备采购和维修工程公开招标制度,力求优质低价,使学校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效益。基建设计符合规划、消防等部门要求,做到科学用地、合理用地、节约用地;基建维修用材选用节能、环保、质优、价廉的材料,保持保量完成基建维修任务。

2.节约型校园指标体系

2.1建设节约型校园的总体要求

大学教育不仅要把建设节约型校园的思想贯穿在课程体系中,而且还要把建设节约型校园理念作为师生素质的内涵要求。一方面充分利用课堂将节约思想、节约理念融入日常教学之中;另一方面从新生入学起就要进行节约意识、爱护校园环境和公共物品等方面的教育。各级领导都要把合理配置和共享各类教学资源,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永续利用,提高使用效率作为学校工作的使命。通过开展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一支笔、一粒粮、一分钱的“六个一”工程,将建设节约型校园深入人心,做出贡献。

2.2节约型校园考核评价内容

第一,制度建设。考核评价学校在建设节约型校园方面的组织、机制、制度的健全落实情况;

第二,校园规划。针对新校园建设及既有校园改造,参照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结合校园特点考核校园规划中的能源及环境规划;第三,节能环保技术应用。应用建筑节能技术、节能照明技术、暖通空调设备系统的节能技术、热回收技术、水资源节约技术、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舒适环境控制技术等建设节约型校园;第四,校园建筑设施节能监管。按照《高等学校校园建筑节能监管系统建设导则》、《高等学校校园建筑节能监管系统运行管理技术导则》要求,利用监控平台,实施校园建筑节能监管体系的建设及运行管理工作;第五,节约校园文化建设。开设节能减排相关公共课程、发动学生参与地球一小时、节能宣传周,节水日宣传活动和文明寝室等节约型校园建设活动等。

3.节约型校园量化指标

3.1建立符合国家要求和学校实际的标杆体系

一是量化校园建筑设施的能源消耗、资源消耗、碳排放指标,纵向以同期对比为主要考核指标,横向与同类高校比较,逐步建立起符合国家要求和学校实际的标杆体系,与标杆对比进行评价考核;二是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指标。以单栋建筑、同类建筑、校区建筑全体、全校建筑物为考核对象,将其能耗折算为一次能源消耗分摊到所对应的建筑面积上得出的能源消耗量指标 (MJ/m2.年),(附录1)。三是单位面积能耗指标按年度统计、计算;四是分项电耗考核的对象是建筑面积超过5000平方米、设置有空调采暖系统的大型单体建筑、以及大型特殊用电的科研设施及建筑物。

3.2生均能耗、水耗指标

一是以正式注册的在校学生(附录2)人数为统计对象,将全校年度能耗按人均统计和计算。(MJ/生.年);二是以正式注册的在校学生(折算规模)人数为统计对象,将学校年度自来水耗量按人均统计和计算。(t/生.年)。对用水总量、市政自来水耗量、非传统水源(雨水、中水)利用量分别统计。

3.3校园碳排放、能耗水耗指标

一是将能耗指标按国家统一的碳排放系数换算成二氧化碳排放指标(附录3)。考核对象为校园各类建筑设施、校区、整个校园的年度碳排放指标;二是按国家规定进行校园能耗水耗统计、审计和公示[10],生均能耗及水耗、校园能耗总量及水耗总量生均比2005年减少15%[11]。

3.4建立学校节能目标责任制评价考核指标

一是考核内容有节能管理、技术进步、执行节能法律法规标准等。二是由城市热力网集中供热(冷)的校园,按单位建筑面积统计供热(冷)量考核热能消耗状况。三是校园交通运输的能源消耗状况,按生均交通燃料消耗量考核。四是纸张消耗指标,按生均纸张消耗量考核用于校园纸质资源消耗状况。五是废弃物回收利用率指标。考核校园垃圾分类收集实施率、废纸回用率和再生纸利用率指标。六是校园危险物安全管理率的指标。

4.节约型校园评分标准

以节约型校园建设各个环节的实施程度为评价基础,以校园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为评价内容,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总分值为100分(详见附表),如下:

①制度建设15分;②校园规划8分;③节能监管体系建设17分;④校园能耗指标评价24分;⑤校园资源消耗指标评价10分;⑥校园节能技术应用16分;⑦节能型校园文化建设10分。

5.建设节约型校园的工作保障

5.1加强领导,健全节约型校园建设工作体制

学校成立以分管校长任组长的节约型校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指导、组织、协调全校节约型校园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抽调专门人员具体责任节约型校园建设。办公室设立监督举报电话,筹办工作简报。各学院(部)、各部门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各分管领导具体负责。

5.2建立长效监督机制,落实各项节约措施

校长与各学院(部门)主要负责人签订节能目标责任书,责任书中明确把节能目标的完成情况与中层领导班子考核和学校经费预算结合起来,实行问责制度。考核办法应明确年度节能目标,对组织机构建设、人员经费保障、节能规划计划、宣传活动及人员培训、能耗统计、节能项目实施、节能制度落实、节能目标完成情况等八项工作制订考核细则。设立节能专项基金,健全节能激励制度,奖优罚劣,赏罚分明。

5.3以后勤为重点,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

营造后勤社会化改革环境。后勤社会化改革要有利于后勤资源的优化配置,选择社会优质资源为师生提供优质服务,要在社会企业以及后勤实体有序竞争过程中,发展壮大后勤实体,使实体的专业化、集约化程度得到显著提升。要逐步减少后勤用工数量,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不断降低运行成本,预防各类风险,率先在创建节约型校园建设中取得成绩。

改进学生食堂管理工作。按照“公益性投入与市场化运营相结合”的要求,从餐饮企业准入条件、准入程序、日常管理等方面进行规范。积极改善菜肴的品质,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改进供餐方式,推行“半价菜”、“小份菜”制度等,通过对食堂“食物垃圾量”的动态数据进行监测对比分析,提倡“光盘”活动,改观餐桌浪费现象。

实行学生公寓床上用品集中统一招标。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学生公寓床上用品中标生产企业和中标品目,供学校和学生自主选购。降低采购价格,保证质量,防堵“黑心棉”等劣质产品进入校园。

多管齐下,完成节约型校园建设目标任务。第一加大资金投入,用于能耗统计、节能改造、合同能源管理、节能宣传培训和奖励考核优秀单位。第二开展节能示范项目的遴选和评审。学校除了给予相应的资金支持外,还加大了对其实施情况的检查,以确保项目有效实施并能对其它单位的节能有示范和借鉴意义。第三开展人员培训和能耗统计培训,专业人员抓好能耗统计、能源审计等基础性工作,对地下管网普查和能耗数据统计,掌握各单位能耗指标的升降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查处,对能耗出现上升势头的及时地预警提示。

附表 节约型校园建设及运行考核评分表

附录1:一次能源换算。为对不同的种类的能源消耗进行对比分析,需要统一比较的标准。我国采用标准煤计算能耗,将消耗的能源按热值单位除以标准煤含热值(29.308MJ/kg标准煤)得到标准煤的耗量。